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时代教育价值观

篇1

档案袋作为一种的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在中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档案袋是在一定时期内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掌握学生的量性成长,摒弃以往单一的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档案袋评价是素质教学的新体现,但在实践中却有不同的情况,以政治科目为例,真正落实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的少之又少,特别是在一些农村欠发达地区,档案袋在教学评价发挥的作用就更加微弱。

一 、重申政治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教学的方式和理念都有很大的改变。政治教学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和呆板的师生授课方式,从根本上紧跟课改的潮流,创新教学方式。政治教学理念由以往强调政治色彩的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政治教学分为初中的思想品德和高中的思想政治,在教学评价上,初中和高中的政治教学显示出新课改的特点。下面将做简要的分析:

1、 初中政治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初中政治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首先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其核心理念是生本教育,这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新模式。 “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性教学以生为本,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训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注意师生合作,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成绩提高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2、 高中教学评价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深入素质教育

高中学业因为高考的存在,在实践新理念时难免有障碍,分数还是学生和老师的致命点。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科目角色也不断在变化。以往政治在3+X的高考模式中凭记忆拿高分的特点在学生中大受欢迎,但是现在的高考模式是3+文/理综合,政治的地位有所下降,同时,政治考试不但是单靠记忆,更多的素质的体现,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程评价方式的新转变,容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一体。下面的题目可看出理念的转变:

某镇政府计划为某村招商引资,镇政府向村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情况,并请村民商议。村民会议投票表决,同意在本村引资建厂。几年后,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受村民欢迎,镇政府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辨题:政府事事让村民决策,就能增强政府权威。

上述题目可以看出,传统的辨析题加入了材料分析,而且辨析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要解决以下问题

a、政府是什么?

b.政府有什么职能?

c.政府的每样事情都要村民决策吗?

d.村民如何参与决策?

e.政府的权威哪里来?或村民参与政府决策能增强政府的权威吗?

f.怎样才能增强政府的权威?

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死不行的,必须要有宏观的思维,思维就是素质的体现。因此,高中的政治课程理念转化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实践创新,抛弃老一套的教学思维。

二 、政治教学评价和档案袋的结合点

1、 初中政治教学体现学生成长过程

初中课标明确提出初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围绕“我”“我与集体”“我与社会”三个主题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适合做好档案袋评价工作。原因如下:

首先,初中教学是体现初中生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档案袋评价也是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样,两者便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紧密的围绕学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注重活动性,在活动中总结知识,在活动体验,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课程性质为丰富档案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最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方式采取的是地方考试,评价方式十分多样的,只要做好相关工作,档案袋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 高中政治教学强调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同时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档案袋评价方式为提高学生培养理性思维提供了契机。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课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相关研究;并且,可以围绕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把思考的东西放进档案袋,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同时,高中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比较强,多方面收集信息充实自己的成长记录,这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3、 中学政治教学活动性强

整个中学政治教学强调课堂的实践性和活动性,教师成为学生活动指导者,而非是掌控者,因此,中学政治教学活动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借助信息化,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活动中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政治教学的课堂活动化,这样,学生在做活动时,不但学习到知识,而且有很深的感受,这样,把活动感受记录下来放进档案袋,一段时间后检查档案袋,还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相对于面对面说教效果更好。

中学政治教学十分注重实践活动,比如初中生可以做一个小测验,高中生可以围绕课本知识开展一个主体研究,比如在《经济生活》中学习到消费心理一节时,可以以身边的同学为对象展开一次中学生消费心理调研,又如,在《文化生活》中可以围绕家乡的历史文化展开一次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宣传活动。总的来说,中学政治教学不在局限于课堂,方式不在局限于老师讲授,学生接受,而是不断创新,围绕学生开展更多有益活动。因此,档案袋评价方式恰好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转贴于

三 、完善档案袋在政治教学评价的建议

尽管档案袋评价方式是与新课程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档案袋评价方式却是流于形式,很多学校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让学生做“应急档案袋”,在政治科目中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档案袋。要改善这种情况,充分发挥档案袋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学生:自主丰富档案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明确学习成绩不是一起,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政治学习当中,把自己的心得、学习疑问、课题研究等记录在档案袋,这是十分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初中生可以把每节课的心得写下,也可以把自己实践记录在案。高中生可以把时事记录,附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可以把与同学合作的实践放进档案袋。政治课程学习是自主的,主动丰富自己的档案袋,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2、 老师:明确档案袋的内容,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指导好学生做好档案袋的完善工作,最根本的指导学生档案袋应该放什么。有的教师认为档案袋只是放学生的成绩单、考试试卷、作业,如果这样的话,档案袋在政治教学评价中是毫无作用。作为政治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自身思想变化,关注社会现实,把自己的看法记录在案,把自己的成长点滴记录下来而不是一些可以量化的东西。政治老师不应是古板的,而是充满知识,为培养现代化公民而努力的。

3、 学校:由基础抓起落实档案袋评价方式

篇2

一、当代普通高中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包括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制度中,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但这并不是说要让教师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教师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联系是为了培养出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更多的栋梁。教师的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方面有指向和旨趣的不同是体现对教师的思维和价值观念的尊重。同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人民的价值体系之上的,要尊重人民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更注重人民的力量。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教师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的不同导致的价值体系存在差异,但是教师应该有的核心价值观念还是能够在大家的共识中提炼出来的,结合教师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认为,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忠诚,对学生充满关爱,对研究治学严谨、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在其他的方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但我们认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念是离不开这五个方面的。

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品格和职业道德。由于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的特殊性。社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一方面要求自己有师德,另一方面要求自己的道德品质处于较高的水平之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直在不断的修订发展当中,这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所寄寓的深厚期望。从当前时展和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要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当今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教师是培育学生成才的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浇灌关爱和汗水,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的素质。教师是为学生传播学问和指导学习方法的主体,为了让自己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把终身学习当作自己的治学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当前,教师面对外界的诱惑也很多,拥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是能够自觉拒绝诱惑,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 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作为一位人民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当作是自己伟大的理想去奋斗终生。为了加强实现这种理想的信念,中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路。青年教师通过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祖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同时,青年教师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学习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权利、义务、责任,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篇3

(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爆炸,一定的网络舆论表现出特定利益的反应,当前舆情传播进入“麦克风时代”,即在互联网络中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在网络上大胆地获取自身利益,成为舆情表达主体。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集中,价值信息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中国化的建立必须在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同时,积极站在时代前沿,站在社会核心中国化研究的前沿,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不断引领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中国化,更加深入突出强调对真善美的探索,在中国化中注入社会公民对社会文明传承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时展同步、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步、与社会公民的健康发展同步。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培育需要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来统筹和引导。新时代背景下,群众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将给社会公民群体的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在此背景下,社会公民群体将接受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可能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的社会转型期的不良影响和反映,容易迷失方向,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通过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来引导社会公民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这也是中国化实现转变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要运用正确的手段,树立素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先进的中国化研究培养目标,积极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保持中国化教育沿着健康可持续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实现路径

(一)要在科学、合理、健康的路径下实现中国化健康发展。当前社会出现很多怪现象,如果这些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继续在社会公民群体中传播,将十分不利于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这种世俗化的价值体系一旦在社会公民中形成固定的关系观念,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社会公民群体的个体发展将寄托在一种错误的方向引导上,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十分不利。同时,这个问题将会引起许多连锁反应,导致社会公民群体向着错误方向迈进。在此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国化的培育需要跟现实生活相衔接,需要更有驾驭性和实效性,使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朝着正确的、健康的、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要在具有时代感、特色感和自由平等的空间中提升对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意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公民的各种中国化和潜在的意识容易被虚拟的环境所误导,导致一些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减弱,丧失对中国化的正确判断。这不仅对社会公民群体的思想教育产生了影响,也对中国化发展的进一步确立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要在客观条件下对中国化进行改造和再认识,要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使中国化建立在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成熟的氛围之中。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特点和内容应十分鲜明和丰富,建立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

(三)要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尺度下引导形成中国化问题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民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推进者,他们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明天息息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培育应该融入人类未来的发展、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过程,注重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不断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人们对人类未来最高尚的追求,使人们增强全球意识,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向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为未来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中国化的建立关乎社会公民的长远健康和全面发展,关乎社会公民群体的价值判断,也是武装和提升社会公民的必要途径,是未来整个社会发展、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篇4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为主导的状态下,大众传媒也在发生着重要改变,人们已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并且可以自发独自的制作新的信息。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无疑成了这些新事物的主角。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 随着高校学生

接触社会的方式多样,加之新媒体平台为其提供的便利接触方式,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发展的状态,这种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碎片化”的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给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实践带来了挑战。因为信息“碎片化”致使人们对价值本身具有更加开放的选择,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的多元化。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下,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其真实性与正确性却有待考证,这就给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重大挑战。

(二)高校学生的价值主体呈现自我化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资讯信息,涉及面广、宽、深,对强加的、外在的、不认可的思想、言论、包括权威已不再盲从,更多的是服从于自己的内心、信仰和理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加强其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其弊端,很多学生会受到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驱使而放弃精神的和长远的利益。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意识与观念。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适应改变的外在环境,加强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意识培养,构建特色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当下,大学生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依托互联网和手机这两大平台,因此高校应规范其传递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应建立特色的师生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为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创造机会。高校可以利用QQ群、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通过与干部队伍的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引导其形成强大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指的是大学生面对多样的信息应具备的评价批判、选择、制作信息等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其自身更好地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可通过相关课程、学生社团等途径。高校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才能使大学生面对复杂的大量的外在信息,拥有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力,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加以评断,并制造出健康积极的信息,从而起到引导社会正确舆论的作用,也使其自身得到健康地成长。

(三)重视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角,每天通过新媒体发表、传递、收集大量信息,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对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重视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培养与践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大学生引导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三、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量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剧烈增长。在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其价值观取向深受影响,面对这种外在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面对挑战,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育与践行,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人才。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管理模式

信息狂潮在给经济领域带来全新冲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教育生活带来一定的挑战。西方价值观和思想以隐秘的方式潜入生活,影响着互联网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辨析各种渠道不明的误导性信息是教育事业从业者必须严肃对待的重要议题。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的重要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须以现有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做到课程教育的高效化、全面化就必须要在认识以往教育模式不足的前提之下进行新型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此来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热情,鼓舞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才。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结合新时代需求,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和内容。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对教育和人才势必会提出新的要求,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育模式必定会提出新的议题,只有切合时代的步伐和需求,进行人才教育理念的反思、总结和创新,才能使教育理念不与时代脱轨,使教育真正落向实处。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文化需求、价值需求和技能需求三个层面,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则能够培育更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经济上升的专业人才。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它总览了思想、法制、历史、哲学的精华,能够在文化辨析和文化认同方面指引正确的方向,同时它囊括的优秀理论能够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培育出社会和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融合实践经验促进理论更新。探索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点理论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本就是在实践中检验总结得来的科学理论,探索新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激发高校教师研究理论、钻研理论的热情,使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全新机制的运作下争鸣,带动学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形成积极有效的正面影响。另外,思政理论课程的顺利开展对于其他学科也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更新。以美术类课程为例,对于美术类课程来说,运用“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具有了哲学灵魂,推动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基本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状和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特殊学科,它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并非在技能提升和理论基础的充实之上,而是使其保持对于信息知识的敏感度,在不同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更具有素质教育的特点,切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面临一些资源配置不合理、课程教学僵化的不足。

(一)教育资源分散化、闲置化、短缺化。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规划,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零碎。具体来说,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未从顶层宏观设计,资源结构未形成整体化、高效化的运作状态,导致教育资源各自为阵,重复浪费,降低了教育的实效。从分类上看,资源分散可分为条块分割和职能分离。条块分割: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设置由教学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各下属资源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在工作上的配合往往缺失,两者之间的资源不能互换。职能分离: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常常各自为政,不能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闲置化,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一些高校对于高效利用资源缺乏意识或者经验,导致教师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或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资源,被大量浪费,实属可惜。资源的利用效率过低,自然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僵化,逐末失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是一门偏重理论讲解的学科,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时代需求和重要意义。由于在理念上的认知失调,导致课程的设置和学习陷入一种消极循环,教师以完成课程目标为目标进行教学,仅将授课重点放置在基础理论和要点的讲授之上,未能在重要的价值理念层面给学生答疑解惑,结合时代和社会的最新讯息来将专业知识趣味化,拓宽学生的认识便捷。而大部分学生在高校课堂上往往不专心,注意力分散,靠临时的背诵来进行考前突击获得学分,而未能意识到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背后的哲学魅力和思想火花。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授课也止步于课堂,未能很好地贴合时代信息流的特色,实现“场地和时间”的灵活处理。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路径的创新

(一)立足新背景,贴近新需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而最基础的就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教育改革。一方面,高校教育者要有长远观和大局观,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在短期内是无法显现其成效,而其影响则是更加深远和持久的,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人生道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和从业者要在完成短期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科的长远发展考虑,避免功利心、懈怠心理的出现;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大资源的理念。具体说来,是指高等教育管理者应培养整理、整合的观念,从整体观念着手,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分开。满足新时期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期盼,需要跟紧时代步伐。因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自身及周围的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利用人力、科技、教育和信息等资源的力量。此外,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高校管理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引进,引导教育者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做民族精神文明的航海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住历史和现实的衔接点,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以以往的哲学思想和理论观点来推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仅止步于理论教授,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上需要的并不只是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的人员,而且要求从业者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中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其价值教育也能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勤劳奋勉的集体意识和奋斗精神,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将人才需求和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二)创新教育手段,推行新型教育方式。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第二步便是创新教育手段,推行新型教育方式。针对以往高校思想政治资源零散化的情况,首先便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校园中,高校管理者、教师需要最大限度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实际效用,让各种资源在对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价值,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教材作为基础,合理地扩充教材的内容和内涵,综合多本教材的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事新闻事件、网络热搜等手段来创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新来赋予原本抽象、不易理解的理论知识以生命,让课堂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二是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校园以外的各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行影响力联动教育。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基本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产生兴趣。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与互动,以期形成家校携手共行、家校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交流群、家访、家长课堂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教育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家校共同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家庭氛围和学校教育环境。

(三)总结以往教学经验,进行管理模式的试点与推行。要秉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教学工作理念,从文化、制度、行为等方面落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实效的目标。第一步,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活跃氛围和学生的平时作业,以学生的反馈作为课堂实效验证的重要参考,畅通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改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固有性认知。第二步,要建立以师生为主体的督导评估机制,通过学生来进行课程的听评,推广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定期举行教学主题活动和教学评比。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的教授,举办相关的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比赛,让学生走向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讲台。另外,在人才招聘角度,要广纳贤才,吸取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才,提高对思想政治教学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网络媒体时代中社会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都会和网络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当各种信息如洪流般涌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时,价值观会在无形当中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只有趋利避害,才能促使大学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形成积极向上地价值观,从而推动其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文化特性

在新的网络媒体时代,社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性。以网络为主导的新媒体慢慢取代了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的主导地位,大学生能够在新媒体中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了解到各类新鲜的事物,接触不同的价值观。这些网络文化与传统的媒体文化存在很大不同,都在无形当中慢慢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网络媒体时代的文化特性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一)资源共享,信息驳杂

网络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特性之一就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在网络上的各种知识信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人们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与各种网络用户产生联系,沟通。网络上的人物形形,接受的信息也是参差不齐,在使用网络时需要做出正确选择。

(二)时空虚拟,容易沉迷

网络媒体不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虚拟的,与现实社会是相对的。许多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虚拟的网络和人们的真实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容易迷失自我,脱离现实,导致价值观畸形的现象。

二、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求知途径”[1]由于网络文化呈现出良莠不齐、沟通自由、容易沉迷等特性,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现实化、个人化等异化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迫切性。

(一)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

资源的共享、网络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像一股洪流冲击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现代、传统的碰撞之下呈现了多元化发展。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自身的价值认识都出现了多样性,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在不同方面有所表现。

(二)大学生价值观念取向个体化

受网络媒体文化的消极影响,传统价值观的社会本位原则慢慢趋向于个体化、个人主义。在网络媒体虚拟、自由的世界里,大学生能够以自身需求为主导随意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甚至极度膨胀。形成了个体本位的价值观,把自身的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忽视价值观中社会价值的地位和意义。

(三)大学生价值观念功利化发展

网络媒体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特性造成大学生心理比较浮躁,价值观中的功利性很强。网络文化的资源共享是他们能够很轻易得到学习资料,从而造成不劳而获的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不能踏实努力,沉淀自身素养而是钻营于金钱、利益,出现功利化、理想化的价值观取向。

三、网络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

根据网络媒体时代的文化特性和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异化发展特点,通过以下途径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电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创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大学生弘扬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信息化和数字化”[2]以不同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切实的校园生活中不断感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从身边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价值观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在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是比较实用的途径之一。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自身价值观、世界观,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比较容易接受,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但加强了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还起到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增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价值观的建立会产生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地价值观。社会、学校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定期做心理测试,平时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给予相关的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小结

在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做好价值观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健康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适应网络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叶晖.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9):209 .

篇7

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娃娃”,让孩子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利用环境感染,培养审美倾向

环境的感染是最大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丰富的传统环境,典型的民俗活动,更能培养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喜好。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房中放上中国结、纺绣,让孩子观察传统工艺的精美;给孩子买一些传统服饰、教孩子一些传统儿歌和游戏等等。孩子能经常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就自然能培养浓厚的传统审美倾向。

结合各种活动,增进了解历史

通过各种活动来增进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参观明十三陵时,给孩子讲讲明朝的历史;游览故宫,向孩子说说清代的兴衰;参观广州南越王墓,南越王和汉朝的关系便可以成为亲子间的话题。碰上新闻里讨论挖掘武则天墓的问题,家长还可以把新闻与武则天的故事结合起来讲给孩子听。随着对历史认识的加深,孩子会逐渐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传统节日,增强本土意识

利用传统节日的特殊性,可以说是向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时机。我国的传统节日特别多,如春节、元宵、中秋等等,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这是一项独特的教育资源,家长应逐步引导孩子去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和意义。例如元宵节做汤圆、中秋节分月饼,以感受人们盼望团圆的心情和中国人一贯对亲情的重视等,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增强社会意识和情感教育,激发爱亲人、爱家乡的情感。

阅读经典作品,感受文学魅力

篇8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

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特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内涵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结构层次性等特征[1]。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就是指劳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稳定、持久而独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是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根据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和符合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以下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如下。1爱岗敬业能够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高度认同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热爱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牢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3]。劳动教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学科知识

劳动教育学科知识主要指劳动教育教学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劳动教育的途径与评价、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的相关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知识。

3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实践性、工作性、情境性、隐蔽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专业知识最核心的表现。劳动教育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掌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特点,然后将这些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及学生知识加以内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运用于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三)过硬的专业能力

1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可以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体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它只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那么如何确定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策略?这就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分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对学年(学期)课程和具体劳动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规划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二是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素养现状及需求,并能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确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学校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四是能构建基于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科学安排、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模式。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将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付诸行动,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和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劳动;三是能及时协调学科间、校内校外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活动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在学生劳动中,能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及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活动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即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做劳动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能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素养。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清晰地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劳动的知识技能;二是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劳动工具;三是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即能熟练掌握所指导的劳动项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学规范,即能按照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学规范。

4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自身课程实施情况的诊断评价能力,包括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劳动教育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与发展结果的诊断评价能力。教师要能利用多种方式、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能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指导下,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它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时发现课程资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课程实施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转化为要研究的课题;能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能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能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强烈的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教师不愿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4]。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种指导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的使命,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这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学情;时代性;德育教育;正能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信息传播也更加迅速。如今很多学生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我们的政治课堂,一方面要搞好学科教学,另一方面要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获取的信息多而杂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中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网络,通过这一渠道,学生获得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而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教材上已有的知识,而且会有其他新鲜的东西可以学习。

2.有主见,但思想偏激,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尤其对为人处世和社会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而且行为表现较成熟,有主见。但在很多问题上,学生表现幼稚,尤其容易偏激,这需要我们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与时俱进,拓展课程资源,激活政治课堂

1.多阅读,厚积而薄发

渊博的知识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一桶水显然是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的。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积累新鲜的素材,使自己与学生思想相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厚积而薄发,这样的课堂才更有吸引力。

2.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政特点

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知道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使国内外的大事与课堂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十报告、两会召开、PM2.5等,这些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要找到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

3.教学组织灵活化,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过程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拘泥于形式。政治课堂,适当的时候要精讲,使学生深入下去真正地思考问题。同时,该放的时候就要敢于放手,对于能够引发学生思想碰撞的内容,可采取讨论、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求得共识。这种讨论既实现了教材相关知识的传授,又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贴近学生的理念,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深入浅出将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例如: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时候,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设置了“钱大财和钱小才”这对父子的生活故事,从“能存钱吗?”“活期定期”“存什么合适”“认识本地的商业银行”等方面展开问题。“股票、债券和保险”设置了“钱小才股海漂流记”“债券精选记”“保险避灾记”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分析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投资特点。这两堂课,学生表现良好,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因此,要让政治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做思想的引导者,传递正能量

篇10

【关键词】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现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繁荣,随之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多元的思想观念不断形成,这对中国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学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一些热门学科如经济类学科、贸易类学科、管理类学科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度,而对这种传统的理论课程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一般,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党委、学工部、团委、马列部或社科部、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共同完成,但由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统一,没有形成教学的整体规划,再加上教育主体的能力限制,课程准备不详细、不具体,教育设施不先进等原因,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被边缘化。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认知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或多或少的发生扭曲,所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空想主义不断出现,并对广大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不高。当脱离高中模式化、死板压抑的生活,来到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时,大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新奇的事物上面,很难抗拒多元思想的诱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本身枯燥、抽象、不易理解,老师教学没新意,准备粗糙等原因,大学生普遍对这个课程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另外,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伟大理想的形成,对人生道路的指导以及未来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还认为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分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不主动甚至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负累。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实用性不强。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老师一直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教育的客置,教育的过程则是老师一个人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负责知识的接收。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这样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论课,更是收效甚微。至于学科效果,学生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更不会想到去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去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提升自己不端正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认知水平,只会在学期末“突击一下”来应付考试。

二、转型期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理念。要想在转型期完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机制和理念问题。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管理运行机制,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该学科不断适应潮流。在这基础上,各大学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社会各界包括国家、社会、家庭都要加大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增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投入和精神倾注。其次,还要突破狭隘的教育视野,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位置,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思想修正、理想实现等方面的作用。

(二)提升教育水平,加强教师素养建设。众所周知,教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全方位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十分必然的。教师的教育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职称结构还包括教学方法、工作热情、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长期的工程。不仅学校方面要为各位教师提供提升教育素养的机会,多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定期研讨交流会,或开设一些提升课程补习班来补充教师的教学不足,而且广大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三)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强化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现代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各大高校都认可和提倡的,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网络设备,才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才能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 、形象化。电子化的教学设备如电子计算机、电子投影仪的使用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再利用一些网络上的相关视频、相关报道,把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与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充分联系起来,进行现场分析、相互讨论,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怎么利用理论,怎么理解理论。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创建班内、课内的讨论话题,积极呼吁学生广泛参与,共同探讨。这样不仅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实用性的提升,而且还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转换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角色,强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形成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育模式。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新时代下,大学生在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不可忽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谐校园的建设,还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转型期,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代特征相联系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探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才能培养出来有理想、有道德、爱国家、爱人民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艾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