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年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21 14: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三年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篇1

一、前言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它不仅为企业各项职能活动提供基础,而且也为企业其它基础工作提供必备条件。标准化工作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的,对生产经营中大量重复发生的事情,贯彻实施国家、行业等各类各级标准,并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活动。通过标准化管理来优化企业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管理工作质量,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明确今后三年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根据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二、 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

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设立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和日常工作机构,配备了标准化专、兼职人员,成立了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网络。

2.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补充完善了技术、管理 、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和明细表。

3.制定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委员会和总师办的标准化职责,规定了企业标准制修改程序、要求、标准实施和考核。

4.收集和制定企业技术标准1000余项,制、修订各类管理标准200多项、工作标准400多项。

5.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网上查询,打印文本的功能。

6.通过标准化知识培训,全员标准化意识不断增强。

7.存在差距

从创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目标看,企业标准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体为:

(1) 需对企业的标准体系表进行持续改进,特别是工作标准体系表需进一步完善,明细表需进一步确认、补充。

(2) 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全员标准化意识还需加强。

(3) 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有待进一步衔接、协调。

(4) 尚未系统地开展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

(5) 企业标准的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3.《企业标准管理办法》

4.《国家技术监督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

5.《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若干规定》

四、 今后三年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整体的观念,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标准化工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发挥标准化工作的作用。

1.进一步提高全员标准化工作意识和工作水平,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法律以及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

2.20__年通过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验收,全员标准化培训率达100%。

3.20__年实施iso10012计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

4.20__年至20__年参与修订行业或国家标准:……。

5.20__年至20__年参与修订……产品的国家标准:……。

6.到20__年工作标准覆盖率达100%。

7.到20__年企业标准制定率达98%。

8.到20__年对国家新颁布的电能表产品标准通过采标确认。

9.配合企业及产品的各项荣誉证书的申领或换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10.欧盟环保二指令(rohs和weee)的研究与实施。

11.加强实验室的投入,提升产品检测能力。

12.为整合研发、生产和管理的综合资源,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建立××信息化制造基地,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实现数字集团。

五、 保证措施

1.充分发挥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和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修订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确保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严格组织贯彻实施各级各类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企业标准体系是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是企业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公司编制的企业标准体系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化方针政策,又要结合本企业的方针目标,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结构,紧紧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严格按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及时调整,不断补充,形成超前、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

3.标准化专兼职管理人员要树立全局观念,衔接、协调好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工作,做好各类标准的收集、采购、保管、信息反馈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时收集齐全上级最新公布的技术标准,不断更新、补充、修订企业标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及时组织对标准的宣贯培训,对纳入体系的标准,按职能组织宣贯,使每个实施者清楚标准的内容,严格按标准实施,消灭无标生产和作业。对修订的标准和新制订的企业标准由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切实落实新标准实施工作。

5.标准是一切工作的依据,严格按标准制修订程序。各部门要具备日常工作应有的各类标准,做到能随时查阅标准文本,严格按标准执行。

6.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动态管理,标准自身不会产生效益,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作用。要通过对标准体系表的分析,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标准的配套性、完整性,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实行动态管理。各部门要定时检查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7.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标准信息网时间查询,并要做到一文一档的调阅,不仅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要做到,技术标准也要做到,使标准文档只要有计算机就能查阅,为标准提供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各类标准都能在网上快速查询,做到随时要用随时可查看、打印文本。

8.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各职能部门在检查工作的同时,进行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标准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在检查标准执行情况的同时,对各级标准化专兼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9.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每三年对企业的各类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复审和修订,对收集的上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汇总更新,以确保各类标准的时效性、准确性。

10.每年举办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增强全员标准化意识和各级标准化专兼职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参加上

级举办的各类标准化培训班,使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定期举办新标准的宣贯培训,以适应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需要。

11.加强标准化审查,相关职能部门标准化人员要负责做好对技术文件、图纸、开发新产品、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设备进口等的标准化审查,并编制好书面审查报告。

篇2

一、初选合格单位应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必须满足《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第三条中的四项要求,方可成为初选合格单位。初选合格单位应提交以下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完整的工程咨询成果一份):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不少于20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单,身份证复印件、职称证书复印件及注册证书复印件,其专业组成为建筑、结构、水、暖、电、建筑经济等;

(四)提供本单位全部注册咨询工程师名单及注册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提供近三年不少于10项建筑工程的工程咨询合同或咨询成果批复意见书的复印件,其中必须提供一套自认为最优秀和完整的工程咨询成果的原件或复印件(工程设计不属本范围);

(六)工程设计咨询获奖证书复印件。

二、审查内容

(一)审查初选合格单位的咨询资质

1.是否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注册资金是否不少于800万元

3.是否有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4.咨询资格证书专业范围是否为"建筑"

5.咨询资格证书等级是否为"甲级"

6.资格证书是否有效

(二)审查初选合格单位的专业优势

1.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是否不少于20名

2.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专业范围是否为咨询评估建筑工程所需专业人员

3.专业人员是否齐全

(三)审查初选合格单位近三年的咨询业绩

1.5000万元以上建筑咨询评估项目是否不少于10项

2.所提交建筑咨询项目是否为近三年的项目

(四)审查初选合格单位的质量水平

1.近三年建筑咨询评估项目的获奖情况;

2.对提供的一项最优建筑工程咨询项目水平的评定意见。

三、审查办法

(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为审查主管单位;

(二)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负责协办;

(三)审查专家组由7人组成,组长由专家选举产生;

(四)专家组按本细则进行审查,每位专家需填写并署名审查意见书(见附),由组长汇总后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审查。

四、参加审查工作的专家条件

(一)为非初选合格单位人员;

(二)公平、公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具有高级职称;

(四)有较丰富的建筑工程投资咨询业务或管理工作经验。

篇3

6月7日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宣布成立,表示将在跨部门、跨地区之间开展合作,加强协调,倾全国之力,联合推进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6月18日中国移动在重庆举办“2010年度信息化服务‘三农’推进大会”,推动物联网在农村市场的发展。6月20日北京《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根据行动计划,今后三年,北京市将重点推动“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建成以图像智能分析及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全市应急管理物联网平台。

6月21日中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江苏苏州科技城启用。该中心以“感知中国高铁”为目标,将为中国高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6月22日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宣布,工信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而且物联网已跻身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篇4

一、物流政策在促进我省物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经过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03年我省率先出台了《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随后编制了《浙江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规划》和《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对我省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的实施意见》,2005年省发改委等12个省级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规范收费管理、提高通关速度、实行税收与用地优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省地税局出台《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物流企业实行统一营业税计税基数、抵免企业所得税、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2006年出台《浙江省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全省重点物流企业给予税收、项目土地、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我省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建设,总体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政策环境的优化,推动了物流业较快发展。2006年我省社会货物物流总额达到了3.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2.3%;全省物流增加值1472.5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GDP增速1.1个百分点,占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4%和23.4%。

1.一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在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我省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全省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物流企业分别有731和1591家,超过10亿元的分别有36和93家,有6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50亿元。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自2003年4月组建以来,从一家企业内部运输公司发展成为已通过国家5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初审的大型物流企业,入住传化物流基地的物流、货代等企业由300家发展到1000多家,管理的社会车辆从15万辆增加到40万辆,接受服务的工商企业从4700家增加到1.8万家,并走到省外,复制“基地”。

2.物流总体效率提升加快。这几年,我省加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与物流发展相关的交通、信息等设施建设,全省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组成的物流基础运输网络,同时构建由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着力提高全省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提高全省物流总体效率。我省社会物流总成本下降快于全国,2004年我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0.2个百分点。

3.物流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11个市先后着手编制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部分市已经开始了规划的实施。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促进了我省物流产业的优化布局。我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重点培育地区,物流业集聚发展加快,多项物流指标在全省占据优势地位。其中4个市的物流业法人单位达到3.3万家,占全省70%;从业人员42.1万人,占全省68.2%;资产总额达到3352.9亿元,占全省78%;主营业务收入为7630亿元,占全省79%;利润总额为157亿元,占全省73.5%。

4.物流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从2003年到2006年,全省铁路、公路和水运的货运量从10.3亿吨增加到14亿吨,货物周转量从2047.5亿吨公里增加到4363.7亿吨公里,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8%和28.7%;社会物流货物总额从1.95万亿元增加到3.9万亿元,年均增长27.1%。在物流政策推动下,我省的物流

产业发展加快,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制约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政策环境虽有了较大改善,但影响与制约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体制与机制性的问题还很突出。部分出台的物流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难”:

1.物流标准化推广难。我省物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至今不快,推进工作困难很大。目前实行的物流标准95%以上属于推荐性标准,在执行和应用中缺乏强制力。物流标准归口管理,铁路、交通、航空、烟草、药品等部门或行业仍在执行各自标准,且封闭运转。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目前我省应用国际通用物流条码(如储运单元条码)的企业很少。物流标准化推进缓慢,成为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软肋。

2.物流优惠政策落实难。目前国家对物流企业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只对国家级试点企业适用,而我省成为国家试点企业只有5家,数量不及重庆(6家)。根据我省物流发展纲要要求,省里确立重点培育100家左右现代物流企业,但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不能享受国家试点政策,有关税收优惠措施无法落实,因而影响了企业的培育进程。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对受电容量达到315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但一些市执行中打了折扣。

3.物流车辆运营成本下降难。针对物流车辆运输成本过高问题,在《关于加快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要“适当降低我省营业性大吨位车辆、集装箱、厢式车辆、专用车辆的养路费”。2005年省政府曾制订“调整现行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意见(见浙政办发函〔2005〕101号),提出对在高速公路通行的四类、五类货运车辆按三类车标准收费,但至今未被执行。目前我省对运输车辆的通行费、公路规费,仍以核定吨位来收取,使得厢式车辆、专用车辆等先进物流工具反而没有竞争优势。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高速公路对货运车辆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也增加了物流企业运输成本。

4.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难。我省城市配送物流车辆优惠通行要求与城市交通涌堵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城市尤其如此。现行物流政策要求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本地交通实际状况制定便于配送车辆市区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管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城市已在研究具体操作办法,但一些城市仍在上下班时段、部分线路和部分区域对物流车辆进行各种设限。同时,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对城市配送车辆实行优化管理,也需要进行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5.口岸大通关措施衔接难。我省推行“大通关”建设已有两年,目前省内国际物流中心已按“大通关”要求作业,宁波、杭州也按长三角一体化要求,与上海、南京实行四关通行。但在具体报检、报关、订舱、提箱、验货、仓储等一条龙操作过程中,常常遇到对接困难,缺乏细则配套。

6.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配套难。2003年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出台以来,各地着手实施一批物流基地建设项目。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重要物流建设项目与当地交通、城市等发展规划缺乏有效衔接,特别是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发展,存在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脱节的现象,并由此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和物流效率下降。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省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一是物流企业低小散局面改变不快。我省资产总额不到100万元的物流企业有2.2万家,占了物流企业总数的47%,而资产总额超亿元的仅占全省物流企业的1.6%,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仅占全省物流企业的3.4%。二是引发物流市场不公平竞争。我省对运输车辆征收规费较高,造成全省4万多辆货运车辆挂外省牌照,导致7.5亿元的税费流失,并冲击我省货运市场秩序。三是我省比较优势难以发挥。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资源整合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大多数工商企业不愿把物流功能交由他们承担。这样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我省中小企业活力强的比较优势难发挥。四是社会物流成本还较高。2004年,我省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全省GDP的18.6%,与发达国家的10%相比,差距巨大。

三、进一步完善我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若干建议

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省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和市县,从解决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六难”问题入手,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细化深化相关政策,为我省物流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1.抓好现有物流政策的落实。建议省有关方面对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落实物流发展政策的情况进行一次督查。通过督查,促使有关部门、有关市县采取措施,抓紧落实省里出台的各项物流政策;对落实政策遇到实际困难的,帮助进行协调处理;对因国家政策调整而无法落实、又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重大的,积极想方设法研究可替代的方案;对那些没有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政策的,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政策严肃性与权威性。

2.加快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体系。要根据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结合这几年来各地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着手研究制定我省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物流领域信息化建设等专项发展规划,为全省物流发展提供更为具体的规划指导,促进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明确发展的区域分工和重点,避免重复建设。

3.突破物流标准化建设。在推进物流标准化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做好物流储运单元条码应用的试点与推广。率先在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及医药、烟草等行业采用全球统一的物流标准条码试点,对开展物流标准化设备改造的试点企业,给予一次性的资金补助。二是做好物流领域的托盘推广。对在物流领域推广使用国家和国际性标准、不易损坏且可循环利用托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发展我省托盘租赁企业,对新办托盘租赁企业,提供免缴三年营业税的优惠。

4.改善物流配送车辆的管理。为方便配送车辆的通行与管理,拟应参照上海、四川等省市做法,及早制定出台《浙江省城乡物流配送管理暂行办法》,保证城乡物流配送安全、环保、节约、通畅。各市也要根据本地的交通情况与物流配送需求,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台城市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的管理细则,处理好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安全和为物流配送车辆尽量提供通行便利的关系。在企业选择上,要重点鼓励拥有配送货源的企业招标拥有专业配送车辆。

5.深化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一是积极争取更多符合国家物流税收试点条件的企业享受物流税收政策;二是降低物流车辆过路费;三是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是在建设用地上,对省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实行优惠。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各地在制定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选址。有条件的市,可学习借鉴成都市的做法,将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三规”合一,促进物流中心选址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交通布局等有机衔接。

6.进一步做好现代物流企业引进工作。积极做好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引进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对引进的国际知名物流公司地区总部,其营业收入和利润所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三年内给予全额返还。对新引进的国内现代物流企业,以及经认定从事省级物流信息平台服务的重点企业,其物流主营收入和利润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三年内给予50%的返还。

篇5

信贷投放助发展

近三年,中国工商银行都匀分行累计投放贷款178亿元,贷款时点及日均、增量均排名四大行之首。该行牢牢把握黔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坚持“大小并进”的经营策略,积极支持黔南州小微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全年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14亿元,小企业贷款增量及增幅在全省工行系统排第一位,在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较好地发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小微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

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和企业经营情况,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信贷投入领域,2015年累计投放贷款59亿元,范围覆盖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建设、教育、医疗、旅游、民生等多个领域,大力支持了黔南实体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改造。

此外,着力服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力度,2015年累计投放个人贷款13亿元,贷款增量在系统内居全省第二,在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金融服务惠民生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社会”,一直是中国工商银行都匀分行秉承的发展理念。实践中,该行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标杆网点建设,实施营业网点“靓丽工程”,加快网点渠道建设。近三年增设离行式自助银行20个,新增配置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终端等自助服务设备近百台。目前,银行已设置20个物理网点,35个离行式自助银行,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预计未来三年,银行还将改造物理网点10个,新建离行式自助银行42个。

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探寻金融扶贫与商业化经营的结合点,利用小额贷款、上门服务等方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与贫困地区结成帮扶对子,支援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抽调专人参加黔南地方党建扶贫帮扶工作队,开展系列公益活动,持续为社会奉献爱心。

科学发展结硕果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都匀分行在系统内综合经营绩效考核排名不断提升。2013年,在全省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中排位第一。2014年,在总行境内分行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核中位列第34名,居贵州省各二级分行之首。2015年,成功晋级总行2015年度境内分行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核30强。

篇6

这一天,村“两委”召开扩大会议,经过民主评议,取消了他一家人的农村低保。“以前戴着贫困户的帽子,每月吃120多元的低保金,脸上无光呀!”万兴华说。

万兴华腿有残疾,一家四口,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经济一直困难。今年以来,在村里的帮助下,他家种植的猕猴桃、糯玉米、西瓜获得丰收,实现收入五万多元。

村里还有八户村民,也在这次会上脱掉了低保帽子。他们的情况与万兴华相似: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几年前,我们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北门村村主任娄方强感慨地说。

■ 贫困村的致富困惑

北门村是一个高山村,地处渝黔交界的黑山。

在万盛区的行政村中,北门村有几个“最”: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生态资源最好,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黑山森林公园、黑山谷等景区……和重庆许多农村一样,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

面对村里的窘境,村“两委”也很着急。

2000年前后,村里曾大力鼓励村民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养猪养羊,但结果都不理想。

2002年春,随着黑山谷景区的开发,外地老板陆续来到北门村开办“农家乐”,村民们多了一条谋生之路――向这些“农家乐”卖小菜、鸡鸭和腊肉等农副产品。但北门村的2500多名村民并未因黑山谷景区的热闹而富裕起来。

2004年,当地四个村合并为新的北门村,其中两个村是市级贫困村。

“另外两个村虽然不是市级贫困村,但各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镇党委书记刘汉席说。

勤劳却不能致富的原因在哪里?村“两委”和村民们都十分困惑。

■ 建立“民生档案”

2008年底,万盛区委要求每个村和社区认真落实“三项制度”。

2009年初,黑山大雪纷飞,格外寒冷。村“两委”十名党员干部分为五个小组,在一个多月里,走遍了全村640多户农家。

为摸准村民致富的脉,他们对每家每户的具体困难进行细化,为全村八个村民小组、640多户农家建起了“民生档案”。

在八本“民生档案”里,包括每家农户的家庭情况、地理环境、劳动力现状、就业情况、急难事项、家庭年收入、项目发展规划等信息,都一一登记。

“徐波:新场社村民,一家五人。发展项目:猕猴桃种植;急难事项:猕猴桃种植技术和销路。”

“娄方勇:团林社村民,一家六人。发展项目: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急难事项:资金短缺和市场开发。”

…………

找不到发展项目、缺乏种养殖技术、农副产品销售不畅等,村民的各种问题都记录在“民生档案”里。

“这些‘柴米油盐’,就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村党总支书记郑体明翻看着“民生档案”说,“它帮我们找到了符合每个家庭实际的致富‘药引子’。”

■ 打开致富大门

通过“民生档案”了解村民的所想所盼,只是第一步,如何带动全村致富才是关键所在。

在院坝里,在火堆边,村干部与村民推心置腹,探寻发家致富的优势和项目,讨论全村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因规模不大,无法和别的地方竞争,村民们没有兴趣;发展猪、羊养殖业,虽然有一定的利润,但市场风险太大,村民们的态度不统一,下不了决心……

很快,大家统一了意见:依托旅游业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猕猴桃、“农家乐”、老腊肉、方竹笋四大特色产业。

村“两委”统一了全村发展思路:围绕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组一业、一户一项目”的发展规划。

村民徐朝武学过养殖技术,前几年养黑山羊、养野鸡,但都没挣到多少钱。

娄方强在“民生档案”里了解到相关信息后,按照村级发展总体规划,上门为他支招:眼下獭兔行情看涨,出栏快,肉质好,皮毛也容易出手,可以考虑搞这项养殖。

点子不错,可徐朝武缺少资金。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娄方强跑上跑下,帮他筹资4.5万元,四处联系种兔。很快,徐朝武的獭兔养殖场办了起来。

三个月后,徐朝武的800只獭兔出栏了。掰着指头一合计,他笑了:除去各项成本,净赚1.5万元!

北门村一直有种植猕猴桃的传统。以前,村民是单打独斗,产量低,价格混乱。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今年3月,全村400多户果农联合起来,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抱团谋发展闯市场。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管理和营销,村民们不再为猕猴桃的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而操心。

村民黄泽毓种植了15亩猕猴桃,每年产量有十来吨。今年,她家的猕猴桃因受冰雪灾害而减产,但是由于价格不错,她还比往年增收了一万多元。她说:“以前每公斤两元还卖不出去。今年,村里的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系了销售渠道,客商把车子开到了果园边收购,每公斤六元左右,两三天就全部卖完。”

市场就是最好的导向。最近几个月来,果农们已把更多的坡地开辟成猕猴桃园,全村已新建果园1000余亩。如今,全村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

长期以来,“黑山老腊肉”一直在渝南黔北地区小有名气。

三年前,村里办起了一家加工“黑山老腊肉”的企业,郑体明任经理。

“我们希望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整合生猪养殖资源,打造‘黑山老腊肉’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他说起了兴办这个企业的初衷。

黑山老腊肉的企业化、品牌化运作,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以前养一头生猪,顶多就卖1000多元,现在可卖到2000多元。今年初,企业就与350多养殖户签订了收购协议,村民已养殖生猪1500多头。郑体明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将达到2500多万元。

篇7

据了解,专项实施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体系,择优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较强、育繁推一体化,对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积极推动企业整合现有种业资源,创新种业发展模式,提升我国生物育种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择机启动其他项目

根据方案,今年将先启动水稻、玉米、小麦等三个项目,以后择机启动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猪、牛、羊、水产等项目。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日前在水稻种业年会上表示,从目前看,育种资源和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在水稻种业上尤为突出;企业育种条件和力量相对薄弱,商业化育种完全由企业承担还需要一个过程。为此,要结合现状加快推进科企合作,促进育种资源逐步向企业转移。

他同时还特别强调,“对水稻种业实施适度的产业保护政策,不断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种子出口贸易政策,都是必要的。”

据悉,此次专项支持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施条件统筹建设及应用。统筹建设或利用高水平规模化生物育种研发平台等,快速提升重要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分子育种、细胞育种、航天生物工程育种等新兴育种技术开发能力;二是,重大新品种培育、产业化及应用推广。

此次专项坚持以企业为导向,扶优扶强,这一点从项目申报条件中也可以看出。通知明确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应为行业优势企业,并对销售收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等做出规定。

种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种业市场“小、散、乱”现象突出,虽然通过市场准入管理,近两年种子企业户数已由8700多家减少到7500多家,但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仍不足100家。因此,近年来国家对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目前中央财政和多数地方财政均设立种业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行免征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在种业科研创新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种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农业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并且还编制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的发展任务和措施。

篇8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对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区驻地建设美食一条街,并实施优惠扶持政策。

一、规划范围

美食一条街确定在整条黄河路。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定在黄河西路,东起新源路西至汇丰路。本实施意见只适用于美食一条街一期工程。

二、建设标准

美食一条街按欧式建筑风格建设,由区里统一设计。根据美食一条街发展规划要求,美食一条街上的沿街门市房门面需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的风格新建或改建。

三、享受优惠政策的基本条件

美食一条街上的沿街门市房门面按照统一设计的风格建设并用于特色餐饮经营的,经区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方可享受本实施意见规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四、优惠扶持政策

(一)用地优惠政策

1、美食一条街上的存量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美食一条街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政策,用于新建特色餐饮项目的,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

2、美食一条街上新建特色餐饮项目的征地费用,按照“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除必须上交的各种费用及用于补偿的费用外,区里的收益全部奖励给投资方。

3、美食一条街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办理使用手续已达两年,且8月底前仍未开工建设的空地,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优先安排特色餐饮项目建设;8月底前按照统一设计实施特色餐饮项目建设的,优先为其补办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划建设优惠政策

4、美食一条街的《沿街风貌设计效果图》统一设计,凡按照统一设计新建或改建的特色餐饮项目,免收区级配套图纸设计费。

5、美食一条街上按照统一设计新建的特色餐饮项目,待项目建成并经区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部实行先征后奖,分三年予以全额奖励(前两年分别奖励30%,第三年奖励40%)。改建的特色餐饮项目,免收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费。

6、美食一条街上按照统一设计新建或改建的特色餐饮项目,建设期间劳保费用全免。

7、美食一条街上按照统一设计改建的特色餐饮项目,沿街门市房门面按照每平方米6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三)证照办理优惠政策

8、美食一条街新上、转入或转行从事特色餐饮的经营业户,优先为其办理或变更营业执照,办证费由每户收取43元减为21元。

9、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3年内个体私营企业会费由按照每户10人收取优惠为按照每户3人收取,每人每年收取24元。

10、鼓励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在注册登记店名时,要突出特色,彰显特色餐饮文化,打造饮食品牌。

11、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在卫生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当日办理卫生许可证,且免收办证费;培训费3年全免,健康查体费由65元/人减为50元/人。

12、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需按照统一标准配置户外广告,户外广告设置费全免。

13、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优先为其办理税务登记证,办证费全免。

14、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企业代码证办理费只收取上交国家部分,收费标准由470元减为170元。对2009年12月31日前开业的,办证费全免。

(四)税收优惠政策

15、美食一条街上新建的特色餐饮项目,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各种税收的地方分享部分,全部实行先征后奖。当年所征税收地方分享部分,第二年初全额奖给经营业户。改建的特色餐饮项目,自重新营业之日起,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五)特殊奖励政策

16、对全国餐饮名店和著名快捷性商务酒店在美食一条街上新开的连锁分店,凡营业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经区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分三年奖励10万元(营业满一年的,奖励3万元;满两年的,再奖3万元;满三年的,再奖4万元)。

17、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申报“中华老字号”成功的,给予3万元奖励。

18、美食一条街上的特色餐饮经营业户,用水价格与城区居民用水执行同价。在用电方面,免费为经营业户提供电能表的以小换大、更名、过户服务;免费为新用电户办理开户手续;优先安排用户免费用电增容,全部实行“一户一表”。

五、其它

篇9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调查分析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从用人单位、学生及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用人单位部分包括2008-2011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学生包括2008-2011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国家政策包括国家,特别是湖南省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调研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等三种方法。调研教师通过实地走访用人单位或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用人单位或学生的现状、对会计专业教育的满意度等;调查问卷分为用人单位填写和学生填写两种。共发出调查表1 256份,收回调查表 1 247份,涉及湖南地区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共计231个单位。调研内容具体包括: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湖南省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等内容。

信息搜集部分包括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及国家经济教育政策信息。国家政策信息主要搜集了《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2010年财政部制订并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这为笔者所在学院的会计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据。

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一)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在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会计专业人才列入“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人才建设的重大工程,在国家人才规划中被多次提及。其直接提出的有4处,涉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有19处,整个人才规划纲要达23处。会计从业人员总数在2010年年末排名前十名的地区与2010年GDP排名前十名的省市大致相同,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3,再次印证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客观规律。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有关资料显示,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员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万会计从业人员。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近1 400万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意味着全国每100人中就有1名会计从业人员;初、中、高级会计师数量也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417万人取得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湖南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达到52万人,拥有初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15.52万人,初、中、高级会计师占全部会计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9.8%,可见,这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

毕业生去向及工作的企业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中小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应该向着重培养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转变。

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就业不久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出纳、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核算类岗位,而且一人多岗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可见企业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课程的学习,还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掌握管理、决策、英语、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湖南省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及分析

该部分主要涉及会计专业中职培养和高职培养两方面,中职培养的调研重点放在了解其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上。高职人才培养调研方面,针对湖南省43所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这也与省技能抽测会计相关专业口径一致,具体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审计实务专业、统计实务专业。这些院校2009-2011年三年的招生计划数据中,除去两所院校数据无效外,其余41所院校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招生情况良好。18所院校招生计划规模近三年呈增长趋势,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44%,会计及会计相关专业近三年在湖南省的招生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规模效益明显,招生规模大的院校招生情况相对稳定。招生计划规模近三年呈增长趋势的18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规模在近200人或以上,其中有7所院校年招生人数在300人或以上,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年招生规模接近1 000人,招生规模越大的院校招生情况相对越稳定。

(四)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利用本次调查的资源,笔者分别收集整理了近三年的人才招聘文案,涉及通过公开招聘途径引进人才的各行业人才需求,其中涉及高级会计人员招聘文案、中级会计师招聘文案与初级会计师招聘文案各100条,分析结果如下:

1.行业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层次要求。表4说明,一般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以专科及以上为主,然后依次是对工作经验、职业道德、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熟悉法规、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2.业务素质要求和具体能力要求。收回的答卷涉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各单位普遍设置的岗位是出纳,其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岗位及其他岗位,招聘中最看中的会计毕业生的能力是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操作能力和工作经历。企业对以下五个岗位的需求数量阶差比较明显,分别为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会计管理岗、财务管理岗以及会计监督岗,其岗位数分别为231、180、140、98以及15。实务界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项目需求增多,对会计操作层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对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具体地,业务素质要求包括: (1)需要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企业普遍认为财会人员应重视自己的职业声誉,自觉树立并遵守超过社会一般水平的道德水平,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要具备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能从实践中摸索,积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主动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到账目清楚、记账算账、内容真实,报账手续完备,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能,不断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优秀的财务应用软件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不必要的差错,财务人员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能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灵活运用EXCEL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财务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3)具有广泛知识面、综合性的人才后继发展能力更强。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会计人员仅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只有涉猎广泛,才可能从简单的数字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只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金融、证券等知识也应熟知。

能力要求包括:(1)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会计这一实用性学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之间的接口问题,为社会输送第一线即时需要的税务会计、电算化会计、审计等直接人才,尤其是在当前财会人员社会需求量和供给量均较大、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3)突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与企业内部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众多部门,以及与外部银行、税务、审计和其他企业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工作成果的好坏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以及平衡协调能力。X

参考文献:

篇10

集团公司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开好会议,并作出重要批示:“要不断加强和改善青年工作,注意对青年工人基本素质的培养,立志岗位成才,为公司发展服务。”对集团公司团青工作,对培养青年人才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集团公司团委从抓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积极开展青年双推工作,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各级团青组织的引导和带领下,集团公司4万多名青年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创业的先锋,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集团公司青年员工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可信赖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具体地提出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集团公司将在学习领会《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青年和团青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提四点希望。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描绘的发展蓝图是令人振奋的,是鼓舞人心的。各级团青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领会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在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我们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中,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二、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在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建功立业

集团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用十六大精神统揽改革发展全局,三年来,集团公司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已经在资源、体制、结构、管理、区位、人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精神,集团公司正在制订《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集团公司发展的大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要发挥优势和作用,着力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集团公司当前重点工作为载体,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实际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上来。在推进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降低成本,努力节能降耗、加强管理,才是出路。青年人一定要做表率,要在建设节约型企业中作出应有贡献。广大青年要认识到,在艰苦创业中,企业的各个岗位都大有可为。团青组织要带头树立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勇挑重担,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二是要把锐意创新的思路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是推动国家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我们国有企业的广大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是创新的希望所在。各级团青组织要在带领青年建功立业开展五项工程中,把握青年特点,适应企业需要,挖掘青年潜能,因势利导,把青年人的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贡献才智。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团青工作新领域、寻求工作新路子。

三是要把培养人才的目标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团青组织要自觉担负起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职责,发挥特色作用,使之成为集团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阵地。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推行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培养教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双推工作意见,拓宽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做好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有利于施展才干、有利于促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氛围。

三、注重提高能力,切实加强团青组织的自身建设

在集团公司新的发展时期,团青组织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为重大,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团青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

要以提高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保障,切实加强团青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高学习能力为抓手,建设学习型团青组织,不断探索创新企业团青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要巩固现有组织体系,创新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团青组织,实现组织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条例》,团青工作标准不能降,团青组织结构不能散,干部配备和待遇要到位。

要以提高服务能

力为出发点,竭诚服务青年。同志多次强调共青团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服务青年,要做到心里装着青年,凡事想着青年,工作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要尊重青年的创造,倾听青年的呼声,反映青年的意愿。要把引导、促进青年成为学习型青年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青年人要自觉接受社会发展中的新思想、新学科、新知识,成为一专多能和“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要以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团青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座谈时,对团干部提出了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广大团青干部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要树立刻苦勤奋的学习风气,坚持学以致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珍惜所从事的团青工作岗位,不断磨炼丰富自己,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大对团青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团青干部要实施强化管理,重点培养,从战略高度形成系统的梯次培养结构,多为他们创造成长条件。

要以提高凝聚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要贴近时代、贴近企业、贴近生活、贴近青年,把正确地思想灌输和积极地启发引导结合起来,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帮助团员青年真正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与信任的问题,从而增强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胜信心。

四、以开创党建带团建工作新局面为基础,加强对团青工作的领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企业的支撑。集团公司青年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5,是一支建设能源企业集团的生力军。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和指导系统团青工作。集团公司总经理在历次集团公司重要会议上都特别强调了加强团青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各级党政领导关心青年,大力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并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