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技术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新技术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科室档案管理:
一、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三、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四、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五、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危急值登记本。 疑难病例讨论本。
六、 文件夹6、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科室应急预案(停电、泛水、着为、输液反应、地震、穿刺伤)
七、 文件夹7、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药剂科制定)。 本科室常用药物名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本科室常见病种用药原则(预防性应用及时间、三线分类)(与路径相匹配)。
八、 文件8、医院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例数及感染率。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 垃圾处理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类应急预案、应急处置预案,所涉及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及分包商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三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是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指导、监督和检查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工作。
第四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职责范围内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及实施工作,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并备案、审查分包商应急预案。
第五条 各单位按照本规定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三章 应急预案体系的分级与构成
第六条公司编制综合预案和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专项预案;各单位、分包商预案按照上下衔接的管理要求,编制各类生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第七条综合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综合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综合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
第八条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响应以及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做出的具体规定。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B。
第九条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重大危险源、关键施工设备、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的处置、响应、救援等具体的工作方案。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C。
第十条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预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十一条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二)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三)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四)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客观评价本单位的应急能力;
(六)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编制应急预案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四条评审后,按规定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分包商还应将应急预案报公司项目部备案。
第五章 预案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如下:
(一)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项目部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二)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
(三)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1、批准页;
2、章的编号、标题;
3、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4、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四)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二)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三)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四)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预案文本构成,并辅以预案体系构成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五)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二、项目部的危险性分析
(一)项目部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总承包项目规模、主要施工进度、设备设施等内容;施工过程中重大风险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点等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区域的公众、社区、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环境(气候、河流、地质)以及医疗、消防、公安、交通、环保、安全监管、通讯、新闻媒体等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种突发事件类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设备设施、要害部位以及安全环保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类型及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针对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对本项目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列出不足。在应急保障中针对这些不足项,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按照突发事件的四种类型,结合本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分别描述防止事件发生采取的措施。从完善预案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应急硬件设施建设、新技术开发、强化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准备。
(二)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四)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1、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流程: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
(二)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三)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启动方式。
(四)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五)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六)恢复与重建
明确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七)应急联动
明确应急联动程序。
六、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七、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措施。
(二)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四)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五)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六)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七)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九、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二)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十、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十一、附则
(一)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二)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三)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四)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五)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十二、附件
明确预案支持性附件,可根据预案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一般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配及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联络及通讯方式(办公电话、传真、手机号码等)
(三)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四)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队伍清单;
(五)重大危险源、环境敏感点及应急设施分布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二、适用范围与事件分级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和分级标准等。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应与总体预案的分级标准统一。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分包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一)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二)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三)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四)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五)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七、应急处置
(一)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二)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三)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高空坠落、触电、火灾、基坑坍塌、食物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八、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一)通讯与信息
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二)物资与装备
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备情况,包括种类、数量、功能、存放地点等。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生产、供应和储备单位的情况。
(三)应急队伍
明确应急队伍的专业、规模、能力、分布、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应急资金
明确应急资金的设立依据、额度标准和计划、审批等内容。
(五)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等内容。
九、附则
主要阐述名词与定义、预案的签署和解释、预案实施等内容。
十、附件
专项预案的附件应和综合预案附件对应,在内容上比综合预案的附件更加详细和具体。除综合预案要求的附件以外,一般还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专项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值班联系及通讯方式;
(三)应急组织有关人员、专家联系电话及通讯方式;
(四)上级、外部救援单位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五)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六)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七)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或)工艺流程图;
(八)消防设施配置图和气象、互救信息等相关资料;
(九)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十)医疗资源平面布置图及联系电话;
(十一)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十二)周边区域的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
(十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含响应程序和应急职能分解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特征
(一)危险性分析
根据现场及作业环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对现场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分析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现场及可以依托的资源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事件及事态描述
简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分析事态发展、判断事故的危害性。对已发生的事件,组织现场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判断,对事态、可能后果及潜在危害等进行描述。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处置流程图
绘制应急处置流程图,并按照流程中的处置环节对组织机构及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分配。
(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参照专项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职责及要求,明确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及具体的人员组成,并按照现场应急工作分工,组成负责综合、抢险、通信、专家、善后、后勤、信息报送及对外信息等应急工作的若干工作小组,确定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
三、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防止事故扩大及同项目部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四、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一)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二)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四)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五)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篇3
严禁非法执业
规避医疗风险最根本的办法是尽快改善基层人力资源状况。但这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院长往往无能为力,可以做的,就只能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调配好、使用好、培养好、激励好自己的人才队伍,力戒非法执业。
《执业医师法》第13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处方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第9条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以上法律法规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医生开具处方、诊治疾病,包括从事放射、超声、心电图、胃镜等各种检查诊断报告的医务人员,均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并在相应的医疗机构内注册,否则,即为非法。
《护士条例》第7条规定,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5条明确规定,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处方管理办法》第30条更详细载明,“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第31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以上法律法规告诉我们,不但医师执业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证书,临床护理、药品调剂均须取得相应的资格,否则都属于非法行为。
增强对高风险患者的识别意识和识别能力
通常说的高风险患者主要有3类
第一类是诊疗流程风险较高 如手术、麻醉、输血及血液制品、肿瘤化疗、血液透析、各种有创检查或治疗、中深度镇静,任何接受这类诊疗的人都是高风险患者。建议基层医疗机构,超出机构诊疗能力的,不属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内的,坚决不做。
第二类是指患者的情况或体质特殊,进行任何诊疗操作都有较高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生理情况特殊,比如年龄>65岁的老人或
第三类是特殊情况催生的特殊患者,这一类患者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高风险患者 一是地域背景,从近年医患纠纷、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地看,一些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严重的地区,社会心态失衡,仇富心理严重,而一些在这些地方沾染“不良习气”的打工者也常常会将这些情绪带回家乡;二是特殊身份,在处理医患纠纷、医闹案件中往往可以看到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影子,特别是社会公认的特权阶层和行业,熟人介绍,指定医生、护士的,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三是家庭背景,有家庭矛盾或关系不和睦的;四是经济困难,包括预交住院押金不足、经常出现欠费、没有医保的;五是有“前科”的,即与其他医疗机构发生过医患纠纷的;六是涉及第三方责任的,比如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工伤等;七是有社会问题经历的,比如下岗、吸毒、多次离异、刑事犯罪等,社会心理人格偏执。
设计高风险患者报告制,严守报告流程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不难,一般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言谈举止、病史询问,察言观色就可以作出基本判断。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医疗机构要设计工作流程并定期监控,不断修正完善。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规程办事,同时建立“高风险患者报告制度”。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患者就诊,医生首先判断是否为高风险患者,若不是,按普通患者对待;若是,根据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提出转诊建议。如果患者或家属拒绝,即刻履行会诊、请示报告,医院组织人员进行病情与风险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医疗决策参与和知情同意等权力,不转诊则制定风险应急方案,严密监测病情,反复评估,适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谨慎小心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不能有丝毫闪失,力争患者康复出院,确保抢救无效死亡后不发生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任何“次生灾害”。
提高管理水平,重点环节重点管理
一是狠抓重点制度管理
首诊负责制度 要求首诊医师对患者的诊疗负全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基层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问、触、叩、听、嗅,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写好门诊病历、填好门诊日志,初步识别是否属于高风险患者,如果不是,做进一步检查,不需要住院的,门诊处理,包括处方用药;需要住院的,开具住院证,引导办理住院。如果属于高风险患者,交代风险所在,是否适宜在本院治疗,对不宜者,作出转院建议并帮助其安全及时转院。
查对制度 这项制度涉及医疗、医技检查、护理、药剂、手术、收费、医疗保险办理等各个部门,基本要求是防止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项同、取材标本、检查准备等出错。护理上讲“三查七对”,药剂师讲“四查十对”,手术查对是要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部位实施正确的操作。
分级护理制度 此项制度最重要的是做到位,但在护理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位,如特级护理医务人员不能离开患者,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分别至少每1、2、3 h巡视1次患者。因此各基层医院一定要按照自身实际确定护理级别。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每一位急诊医生都要熟悉掌握重点危重病患者的急救技能和技术,如徒手心肺复苏,夏季注意溺水、中暑,冬季注意心衰、煤气中毒等等,时刻备好氧气以及急救药品、设施。理论、实际操作均熟练,包括6 h内补记抢救记录等。
转院制度 实施转院制度的核心是把能够转走的患者安全转走。因此要做好沟通,告知不转的风险,也要告知转院的风险,让家属作出最好的选择。对于确实必须转的,要想尽一切办法转院,必要时发动乡镇政府、医务人员主动联系120急救车辆,务必遵循“生命至上”的原则。
技术准入制度 这项制度往往容易被乡镇卫生院误认为新技术准入。这里所讲的技术准入,一是“人”的准入,避免无证行医。二是“业务”的准入,基层医院必须按照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许可从事工作范围,充分考虑其资质、能力、水平等。
医疗事故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这是对医疗事故差错深入分析,找准症结,制定有效改进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最主要制度。但是,当下,很多基层医院,要么不重视,要么不深入,没有找到根源,医疗纠纷赔钱后就完了,至于反思、改进、总结经验,什么也不做。有的单位只对“当事人”追究经济赔偿,而问题依旧存在。
根据笔者经验,基层医疗机构在制度管理上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重要制度,很多医院,“制度’”整理了厚厚一本子,但最重要的却没有;二是制度不适合,很多乡镇卫生院制定的制度是网上下载的,或抄袭的,不能够结合本医院实际,因此没有实际操作价值;三是不执行,制度只有执行了才有意义,不执行比没有更糟糕。
二是加强药品使用管理培训 药品,本来是治病救命的,但因管理与使用的混乱却可能成为致病害命的。药害事件主要分3类,一是药品质量问题,二是药品不良反应,三是药品管理与使用问题。对于医疗机构应该避免的主要是第三类。但对于第一、第二类并不是就一点儿也没有关系。《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规定,只要能够证明药品有质量问题,就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追究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但《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患者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在药品采购方面,医疗机构需要做好规范采购、验货、索证,要确保从合法渠道采购符合规定的药品;建立健全药品进货验收制度并始终如一严格执行;建立药品采购的索证、登记工作,确保可追溯。
在药品管护方面,要掌握管护知识,增强管护意识,完善必备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护制度,坚持做好环境温湿度监测,把该冷藏保存的冷藏,该阴凉保存的控制好温度,湿度超标了要及时除湿;做好近效期药品查验,及时清理过期失效药品,绝不能让过期失效药品用于患者。
使用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输液过多、抗菌药物滥用,超长、超量、超适应证用药以及中药注射剂滥用,着力促进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做好处方权、调剂权的审定。
三是增强医患沟通 反思医患纠纷,>80%纠纷缘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沟通失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1989年3月《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而法律也对医患沟通有规定。《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里所讲的“说明”可以分3个层次:一是口头告知,即对一般程度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给予口头告知;二是公示告知,经常见到的在医院放射科、B超室等科室门口张贴的对检查风险和局限性的告知便是公示告知;三是必须取得书面同意的告知,如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出于保护性医疗需要,不宜直接向患者告知的,必须取得其近亲属书面同意。临床中至少但不限于必须签署的4个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即属于这类情况。如果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侵权责任法》第56条也规定,“必须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方可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四是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医疗意外一直以来,基层医院管理者不重视“应急预案”,总以为制定预案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考核与评审,因此要么预案做得不实,要么做出来却不培训,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手忙脚乱。因此,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提高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预案制定与培训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知道需要哪些预案 基层医院需要多少预案,要根据风险评估决定,一般要有一个总预案,用于保障医院内外发生涉及医疗救援的总的工作原则、应急体系、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响应、后期评估与应急保障。在总预案指导下,制定本院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预案,一类是以组织协调为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关联层面的,包括危重患者救治、转诊、麻醉手术、医疗技术损害等突发意外、药剂、护理差错、医疗废物流失、医院感染暴发、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置、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第二类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包括心肺复苏、休克、急性中毒(包括煤气中毒)、心衰、心律失常等;第三类涉及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停电、停水、锅炉等压力容器故障以及信息系统故障等,一旦发生,可能影响业务或涉及人群较多。
二要坚持以实用为本 应急预案贵在应急,因此在制定时要力求简洁明快,简洁,就是不要拖泥带水、少说套话,要直奔主题;明快,就是程序清晰,措施得力有效,确保应急反应快速准确。
三要加强培训 做到全员熟知,人脑人心,才能在关键时候付诸行动,起到应急预案的应急作用。这种培训不单纯是讲、记、背,更要尽可能“实战演练”。
四是预案必须实行“年检” 如果真正理解了预案的实用性,对预案实行定期维护或“年检”,就是自然应该做的事了。这种维护分常规定期维护和某一事件后的回顾性维护。常规定期维护,主要维护应急反应组织体系中人员、电话信息等的变化,确保准确无误,还要对不恰当的内容进行更新,将新观念、新知识及时维护进去,做到与时俱进;事件后的回顾性维护主要是指本院内或院外发生应急事件后,要对本院的预案进行检视,如果发现有不健全的地方,必须及时进行维护。
医疗风险管理五大关键
一是做好医疗风险评估 这是实施有效风险管控的第一步。做风险评估,需要回答4个问题,一是有可能出什么事?二是出这种事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后果有多严重?四是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回答这4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判断,一个是导致损伤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风险就越大;另一个是损害的严重程度,越严重自然越危险。这样就可以甄别出医疗事件发生风险的概率,可能性大而且损害特别严重的,风险就最大。通过评估,找到了风险并给风险做一个“优先级”排序,在风险管控时,先去解决最优先级的风险点,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提倡全面质量管理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全过程,规避风险不单纯是医生、护士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谓“全面”,就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每一天;所谓“质量”,就是满足患者需要,甚至超过患者需要,而不是门诊住院诊断符合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更不是床位使用率、业务收入增长率、药占比;所谓“管理”,就是建立一种可持续改进的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差错报告系统 医疗差错报告分强制报告和自愿报告,对于严重差错或可能被媒体公开,引发社会事件的不良事件必须强制报告,对于一般性差错实行自愿报告,对于自愿报告者要给予正激励。
篇4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心内科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2]。心内科存在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治疗复杂、猝死率高等特点,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危重患者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就必须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加强评估,制订并落实各种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1 护理风险评估
1.1 患者因素
① 心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易发生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纠纷;②患者对医疗行为要求过高,不能理解或谅解一些难免发生的技术性失误;③不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或部分患者及家属的利益驱动。
1.2 护士因素 ① 个别护士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3];②专业理论技术知识缺乏。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士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③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3]。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未落实到位,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1.3 环境因素 ①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不当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②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康复;③病区防盗问题等。
1.4 时间因素
忙时、闲时均是高风险时段。护士超负荷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势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护士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容易因精力有限,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出现护理事故。护理人员在工作过于轻松时容易放松警惕,同样是高护理风险时间。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务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每月进行护理缺陷讨论分析会,每个人提出至少1条心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结合本科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遇到疑难病例、复杂病例,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
2.2 制订护理风险预案,完善工作流程,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结合护理部下发的文件,组织落实质量安全制度,根据心内科特点制定患者突发猝死应急预案、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停电断氧应急预案等。根据收治情况,完善普通新患者接诊流程、急症患者接诊流程等。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2.3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①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②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排班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病房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2.5 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设施 使用腕带系统,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患者;病区走廊和卫生间加扶手;更换两侧有护栏的新病床;地面铺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进病房设施,合理放置病房内家具;卫生间配置坐便椅;医用危险品放置合理,标识明显。
3 总结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理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护理人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做好环节控制,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篇5
1.1目的和依据
1.1.1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电网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地方经济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1.2本预案用于指导、规范公司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的电网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1.1.3本预案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电力行业有关规程、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国网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国网预案》)、《华东电网突发重、特大电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华东电网规定》)和《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预案管理规定》)、结合安溪县电网实际而制定。
1.2适用范围和要求
1.2.1本预案适用于安溪县电网应对和处理因电力生产发生事故、电力设施(包括工作场所、通信、自动化、信息网络、调度指挥场所等)大范围破坏、火烧山、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对安溪县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1.3基本原则
1.3.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订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止电网事故发生;依靠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安溪县电网各发、供电企业事故处理、应急抢险以及恢复电力正常生产能力。
1.3.2统一指挥。在县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电力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公司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抢险、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电力生产工作,县电力调度所(以下简称县调)指挥电网事故处理和电网恢复。
1.3.3分级负责。按照“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安溪县电网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都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电网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电力调度所应按照电网结构和调度管辖范围,制定电网“黑启动”预案,保证电网在事故后尽快恢复供电。发电厂应完善“保厂用电措施”,确保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电厂自身安全,并在电网调度机构的指挥和协调下恢复机组并网运行和调整发电、出力。电力用户应根据重要性程度,自备必要的保安措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
1.3.4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主网、保重点”的原则,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县电网主网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必要时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有效限制事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主网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重要电厂厂用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和效率。
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政府部门、一类、二类负荷等重要用户和有重要活动场所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供电秩序。
第2章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由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称“公司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电力调度所、电厂应急指挥部、生产技术保障组、物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安监-保卫组等组成(如下图)
公司应急指挥部
公司应急办公室
安监、保卫组
电力调度室
电厂应急指挥部
生产技术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
物质保障组
应急组织机构图
2.2公司应急指挥部
2.2.1公司应急指挥部是县电网应急处理电网事故的最高组织机构、下设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公司应急办公室”)。
2.2.2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其他安委会成员和发电单位分管生产的厂长及总工程师担任。名单见附件一。
2.2.3公司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国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及福建电网有关重、特大电网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接受上级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领导,请求应急援助;
(3)统一指挥、督察、协调全县电网事故应急处理、事故抢险和生产恢复等工作;
(4)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5)宣布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
(6)宣布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7)根据应急处理需要,下达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对现场设备进行保护或隔离,紧急调集人员、备品备件、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的指令;
(8)根据应急处理需要对有关发电企业指令,对其突发电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及时向泉州市电业局等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
(10)及时掌握、了解各发、供电单位的事故信息和应急处理、事故抢险、生产恢复等情况,负责信息。
2.3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3.1公司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公司应急办公室设在调度室,主任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件二。
2.3.2公司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及时了解和汇总电网事故情况,提请总指挥决定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2)落实公司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协助总指挥组织预案的实施;
(3)督促和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4)检查各电厂应急预案的编制、演习、培训和修订情况;
(5)掌握应急处理和供电恢复情况,组织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6)负责组织或参加信息会,指定信息发言人。
2.4电力调度室
2.4.1电力调度室是县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当值调度员是县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县电网事故处理。县电网中各发电厂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及通信联系方式应报县电力调度所备案。
2.4.2电力调度室主要职责
(1)随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密切注视系统异常情况,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并就事故过程、停电范围、初步原因、发展趋势等信息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2)正确下达调度指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3)按照应急预案、电网调度规程、电网黑启动方案等,采取必要手段,控制事故发展,保障主网安全和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4)提供电力系统及其保护装置等的事故工况,预测电网事故的发展趋势,及时向总指挥提出应急方案的建议。
2.5电厂应急指挥部
2.5.1各电厂应急指挥部应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各电厂的有关电网事故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附件,也是本预案的一部分,应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备案。
2.5.2指挥由各厂长担任,副指挥由分管生产厂长或总工担任。成员由各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5.3电厂应急指挥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与处理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负责制定、修改、维护本单位电网应急处理预案,使之与地方政府和公司应急预案相匹配;
(2)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请求应急救助;
(3)组织和指挥现场设备故障的事故抢险、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4)保证应急预案的执行,以及应急行动中的人身安全;
(5)组织诊断现场状况,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和电力调度室提供有关事故及处理情况。
2.6技术保障组
2.6.1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配合电力调度室处理电网事故,协调处理设备事故,协调各电厂生产技术部门工作,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6.2组长由公司生计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由公司输变电部主任担任。成员由公司生计科、基建科、输变电部、计算机中心、客户中心、供电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2.6.3生产技术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及时、准确将重大电网事故中涉及设备安全的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应急处理意见;
(2)负责应急处理技术与抢修力量的保障,组织或指导现场安全状况的分析、诊断和抢修方案的制定,组织外援力量的调配;
(3)开展相关故障设备的检查、恢复和事故评估、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反事故对策。
2.7物资保障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联系公司生产技术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所需的物资,组长由公司物资公司经理担任。
2.8后勤保障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联系公司生产技术保障组和电厂应急指挥部,协调各电厂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期间的生活、医疗、交通等后勤保障。组长由公司行政科负责人担任。
2.9安监、保卫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协调各电厂安监、保卫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和现场保护工作。组长由安监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保卫科负责人担任。
2.10应急处理系统电话表
应急处理系统电话表包括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各成员电话及值班电话、应急处理专线电话、公共部门电话等,详见附件三。
第3章应急分级
3.1应急分级
参照《电业事故调查规程》电网停电范围,以及事故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根据《国网预案》、《华东网规定》的应急分级原则,将电网事故分为预警状态和紧急状态两个等级。
3.2预警状态
(1)县电网大面积停电,非计划减供负荷达到或超过事故前总负荷的60%及以上;
(2)调度二次系统(包括自动化、通信设备、外部电源及厂部端设备)大范围失控、故障中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调度一次系统正常工作;
(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或与泉州局联网的110KV设备遭受打击或破坏,对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的情况;
(4)应政府要求配合处置社会紧急情况、或泉州局要求配合省电网应急救援而启动县电网应急保障预案时。
3.3紧急状态
(1)县电网全网失压;
(2)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水电来水不足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严重危机,县电网拉限负荷达到正常值的40%及以上,并且对县电网正常电力供应构成严重影响;
(3)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县电网大面积停电或瓦解,导致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4)县电网主干通信网络或调度自动化体系统瘫痪,引发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大面积中断,调度失去控制命令的传输媒体,导致电网无法正常发供电时;
(5)应政府要求配合处置社会紧急情况、或泉州市电业局要求配合省电网应急救援而启动县电网应急保障预案时。
第4章应急响应
4.1应急启动程序
4.1.1事故报警程序
4.1.1.1当安溪县电网发生符合第3.2条预警状态或第3.3条紧急状态的情况之一时,县调立即启动电网调度事故处理预案,同时将故障状态,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汇总后,填写《事故关键信息记录表》(见附录七),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办公室。
4.1.1.2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电网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判断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没,并将有关情况填写《事故关键信息记录表》,并立即报告总指挥,同时通知各应急处理保障小组组长。
4.1.2应急程序启动
4.1.2.1公司总指挥在接到电网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并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1.2.2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立即将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情况,报告县经贸委,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及泉州市电业局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处理工作应自觉接受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并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援助。
4.1.2.3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预警状态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立即通告各有关领导和部门。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体成员应立即中断日常工作,在调度值班室开始预警状态的值班与处理工作。
4.1.2.4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紧急状态后,指挥部全体成员应立即中断日常工作,在公司开始紧急状态的值班,按职责分工立即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4.2预警控制
4.2.1在预警状态下,公司应急办公室、生产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安监保卫组及各电厂立即启动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4.2.2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就电网突发事件发出预警后,各级应急处理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预警的突发事件性质,评估对电网的影响。
4.2.3在预警情况下,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为保证对重要用户和有重要活动场所恢复供电,电网当值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等一切必要手段,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4.3紧急控制
4.3.1当发生电网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出现频率、电压、潮流等运行参数严重超运行限额,并有可能导致电网系统性崩溃、造成更为严重的电网事故时,县调应果断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等必要措施,隔离故障区,控制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尽可能保持主网安全和非故障区电网正常供电。
4.3.2当电力供应持续出现严重危机、县调缺乏更进一步的控制手段,并有可能导致系统性供需破坏和更大范围停电时,县调应即使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向地方政府应急处理指挥机构提请批准实施紧急限电方案。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紧急限电方案,落实限电措施。
4.3.3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运行,保持对重点城市、重要用户供电,县调值班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控制事态近一步发展和扩大。各级运行值班员必须严格执行电网调度命令,正确执行调度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调度值班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4.3.4在应急情况下,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事故现场协调和决策,并注意派人保护好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因紧急抢修、防止事故扩大等需要变动现场的,需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和信息保存,并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保存必要的痕迹、物证。
4.4事故抢险
4.4.1发生电网事故时,应急指挥部应迅速调配事故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并迅速召集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查找故障点,组织抢险,排除险情,修复事故设备。
4.4.2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公司应急办公室、生产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安监保卫组及各电厂要给予电力抢险提供交通、通讯、医疗、物资、人员及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4.4.3在抢修过程中,必要时可请求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4.5社会应急
4.5.1在应急状态下,公司应急办公室向县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由县政府确定启动社会相应的应急机制,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处理与处置工作。
4.5.2发生电网事故时,各单位应根据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参与应急处理,做好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的电力供应工作。矿井、医院、人员聚集场所等重要用户,应迅速启用事故应急保安电源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6电网恢复
4.6.1县调应按照有关运行规程、规定、尽快恢复电网供电,必要时启用“电网黑启动”预案。
4.6.2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和评估发电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特性,制定合理的机组启动方案。一般应按优先次序恢复较大电厂和仍能保持热态启动能力机组的厂用电源。对于有自启动能力的发电厂,应根据情况自行启动发电机组。
4.6.3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协调好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恢复速度,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稳定,输变电设备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之内,电网安全稳定留有一定裕度,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各类过电压的发生,避免造成新的设备损坏和扩大停电范围。
4.6.4在对停电发电厂和变电站恢复送电之后,随着各类机组相继启动并投入并网运行,要按照负荷优先级有计划有步骤的恢复对重要负荷直至广大用户的电力供应。对于分区进行的恢复,在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恢复联网运行。
4.6.5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应严格按照县调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各电力用户要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用电。
4.7信息
4.7.1县电网内发生电网事故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统一对外信息,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信息。
4.7.2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要通过主要媒体引导舆论导向,使公众对停电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4.7.3公司应急办公室可根据情况适时召开信息会,就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向公众通报。
4.8应急结束
4.8.1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宣布解除预警状态:
(1)电网接线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因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停电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主要发电厂、输变电设备故障已隔离,不影响电网的运行;
(4)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8.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应急总指挥研究决定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频率、电压、潮流等运行状态参数保持在允许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2)停电负荷恢复80%及以上;
(3)重要输变电设备故障已被排除,并且恢复运行;
(4)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9应急处理系统流程图(见附件四)
第五章应急保障
5.1技术保障
5.1.1公司应设立应急期间24小时受理专用电话,只用作事故报告、事故应急处理指令等有关工作的联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责人员的手机在应急期间应24小时开机。
5.1.2公司应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电网事故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发生连锁反应的紧急控制措施,以及快速有效恢复电网供电的恢复措施。
5.1.3电力调度室应制定电网事故处理方案,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并网发电厂应积极参加联合反事故演习。
5.1.4电力调度室每年应定期制定、修改电网黑启动方案,黑启动方案考虑的因素必须周全,且与地调黑启动方案应协调一致。
5.1.5公司每年应定期组织开展防止110KV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的检查工作。输变电部每年应定期提出安全整改措施,制定预防变电站全停的事故处理预案,并进行落实。
5.1.6县调应制定电网低频、低压减载方案,配制足够的减负荷容量,并定期开展实测工作,每年要根据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紧急情况下保证电网安全的拉闸限电序位表,事故状态下的拉限容量不低于负荷的30%。
5.1.7县调应制定“预防和应对电厂缺煤停机事故预案”。按照地方政府安排的限电指标,保障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5.1.8为保证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止和处置由于二次系统遭受病毒、黑客攻击、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电网不能正常运行,信息部应做好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编制应对的处理预案,并报公司应急处理指挥部和县调备案。
5.1.9县调应设置防灾备用调度系统,以防止因调度机构环境破坏,导致不能进行调度的正常指挥。备用调度系统不能建设在同一个建筑区域内。备用调度室的技术装备应能保证日常基本调度业务的开展,至少应装备建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套、专用调度业务电话通信系统、电网一次电气主接线图。
5.1.10为有效地防范由于电力通信的原因造成电网调度失灵,应制定电力通信系统应急预案。
5.1.11并网发电厂应制定保厂用电措施,并报调度所备案。
5.1.12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抢险、停电抢修等反事故演习,提高抢修能力。
5.1.13县调应备有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失电情况下,能连续8小时提供调度支持系统和事故照明足够的电源。
5.1.14针对近年来山火多发,危及输电线路安全的情况,输变电部应制定“火烧山危及电网安全应急预案”。
5.1.15客户服务中心应会同调度室制定重要用户的保电措施。各类重要用户要根据突然停电可能带来的影响、损失或危害,制定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保安措施和救援预案。矿井、医院、金融、通讯中心、新闻媒体、高层建筑等重要用户,必须自备保安电源。
5.1.16为保证调度室、变电站等重点场所、重要部位的安全,安监科应会同保卫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重点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点场所事故抢险、消防、防灾、防盗、人员疏散等应急预案。
5.2.17为有效防止和处置台风、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伤害,安监科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台风、防汛、雷击等自然灾害危及电网安全应急预案”。
5.2资金和物资保障
5.2.1公司每年应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人员培训等专项费用,保证抢修工作正常进行。
5.2.2公司应急指挥部必须依据已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配备应对电网事故所需的通讯设备、交通设备、流动发电设备、保安装置、电力抢险物资等。
5.2.3变电检修部及各中心供电所应根据本单位设备,负责提出事故备品备件清单,确定事故备品备件的型号和数量;物资公司负责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修物资的储备和保管工作。生计科负责制定事故备品备件的配置原则,确定物资公司应储备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名称、型号和数量,并每年不少于二次检查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修改清单。物资公司应建立健全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的档案资料。
公司储备的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台帐(应包括备品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健康状况),见附件五。
5.2.4公司要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防止电网事故的技术措施。应重视研究电网安全的重大问题,从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试验、运行等各个环节,考虑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5.3管理保障
5.3.1公司应根据应急保障体系的要求,确定各类应急人员名单,特别应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值班、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并结合突发事件的类别,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置电网事故的演习。
5.3.2公司应每年定期聘请由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科研单位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应急专家组,调研和检查应急预案制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3.3安监科应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通俗易懂方式教导停电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
第6章后期处置
6.1事故调查
依据《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国家有关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进行。
6.2改进措施
6.2.1电网事故之后,公司应及时组织生产、运行、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6.2.2公司应及时总结社会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处理、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6.2.3根据设备投保情况,财务科应与保险公司联系现场勘察及理赔事宜。
第7章培训与演习
7.1培训
7.1.1劳工科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培训组织工作。
7.1.2参加培训的人员:所有在应急预案中承担某项职责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应急工作的协调或责任人员。
7.1.3目标: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熟知所在岗位在应急处理职责,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应急处理任务,能按预案进行事故报警、调度、抢修、物资运送、通讯联络、指挥等,提高应急处理反应能力。
7.1.4培训的周期:每2年一次。
7.2演习
7.2.1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演习工作。负责成立预案演习导演和演习监护小组、演习评审小组,按周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演习计划,监督实施。
7.2.2本预案演习指挥部:
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副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
成员: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
7.2.3模拟演习的类型
根据情况有选择性地、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演习,或功能演习,或桌面演习。
7.2.4演习评价
建立评价档案,按不合格、合格、良、优四个级别评价。评价结果下发给各相关部门,并存档。
7.2.5本预案演习的周期每2~3年1次。
第8章应急预案的维护
8.1本预案的更新、维护
8.1.1本预案更新、维护负责人:公司应急办公室主任。
8.1.2更新、维护修改应填写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如下表)
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
修改日期
修改人签名
修改页的页码
修改内容
修改原因
8.1.3应急指挥部应对每一子预案确定更新、维护负责人。
每一更新修改一次预案,修改者都必须向公司应急办公室说明修改的内容及其原因,并填报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
8.2预案的评审人员和单位: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成立评审组。
8.3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书面
8.4评审应急预案的周期:每年一次
篇6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危机源进行梳理,制定应对策略,并运用于临床。结果:通过2年的临床实践,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意外事件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将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危机管理;眼科门诊;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4
作者单位:510060广州市广东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部
林丽萍:女,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危机爆发前预防、预控危机,并在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1]。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服务品质的需要。鉴于此,我院门诊于2012年引入了护理危机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现有门诊护士28名,年龄21~45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12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5名。学历:本科14名,大专13名,中专1名。眼科门诊的护理工作除承担诊室的管理、门诊患者的所有护理外,还承担全天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工作。
2方法
2.1梳理眼科门诊存在的护理危机因素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其中护理投诉5例,检查、治疗结果写错眼别3例,泪道冲洗引起眼睑皮下水肿4例,候诊患者突然晕倒14例。对既往的各种不良事件的成因、处理结局进行整理、分析,全面梳理科室现存的护理危机因素。
2.1.1患者因素眼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儿童、低视力人群。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病变,理解接收能力较差,行动不变,本身患有疾病较多[2],在就诊、候诊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意外事件,如心脏病发作、高血压突发中风、低血糖反应等,如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不可逆的危重状况,家属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会使危机一触即发。儿童家属对医疗结局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若最后医疗结局低于期望值,两者间的不一致性常常会产生纠纷。低视力患者行动不便,容易摔倒或撞伤,这也是产生纠纷的要因之一。
2.1.2护理人员因素在临床上主要体现在:(1)护士主动防范危机意识欠缺,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缺乏。(2)护士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欠缺,沟通不及时,不到位。(3)护士自身业务技术欠熟练,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容易滋生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研究认为,在临床护理中,护理纠纷、差错事故是诱发危机的主要因素,严重的可以造成医院生存危机[3]。
2.1.3专科护理的特殊性眼是人体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感觉器官,结构精细,感觉灵敏,功能重要,其护理方法与其他临床护理学科有很大的差别。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大部分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如角膜异物剔除术、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结膜下注射、结膜结石剔除术等护理技术,既精细又高风险,加上门诊治疗室患者流量大,治疗项目多,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多见,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造成患者不满或投诉。
2.1.4感染因素眼科诊疗中使用器械、仪器频率高,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手经常要接触患者、各种仪器、设备,因此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有潜在交叉感染的危险[4]。如眼科诊疗中常用的房角镜、三面镜、压陷眼压计直接接触到患者的泪液和分泌物,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如不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制度、手卫生制度等极易造成患者发生眼部感染,引起纠纷。
2.1.5其他因素
2.1.5.1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及媒体对医院的监督,医疗纠纷的不断曝光使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再加上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职业未能得到相应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导致护理人员成为某些患者和家属发泄不满情绪的主要对象。
2.1.5.2硬件设施诊室、候诊厅空间不够,遇诊疗高峰期,门诊区域到处都有人流拥堵,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2.1.5.3客观存在问题患者到医院就诊要经历挂号、候诊、看病、缴费、检查、取药、治疗或注射等多个环节。如在某些环节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忽视与患者的交流,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会造成患者负性情绪的叠加。在诊室分诊台、治疗室、注射室等岗位护士直接面对患者的时间较多,此时患者经常将负性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表现为急躁、语言粗暴,容易误解护士的意思,若护士处理不善,将导致投诉,甚至引起冲突,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2.2管理对策危机管理的模式为“PPRR”,即危机前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期应对(response)、危机结束期恢复(recovery)[5]。危机的发生一般都有诱发事件,因而我科将护理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前的预防与危机前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的事前控制与管理环节的细化。
2.2.1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护士对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危机管理方面知识及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事件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全体护士正确认识风险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改变护士过去认为风险控制只是管理者的事情,而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参与科室的管理,规避多个环节的风险,增强护理队伍整体的抗风险能力[6]。
2.2.2患者安全管理针对眼科门诊人群为老人多、低视力,易发生跌倒的特点,制定了门诊患者防跌倒风险评估制度,把防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纳入前线服务台、视力检查区、接诊台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内,规定双眼视力低于0.05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双眼包封的患者、≥80岁的老年患者如无家属陪同或陪同的家属年纪较大,应由前线服务人员协助挂号,陪同患者优先检查视力后护送其到相应诊室报到,并与诊室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在寒暑假门诊诊疗工作高峰期,门诊各功能区人流拥堵,易发生群体事件,为了快速分流患者,开通学生绿色通道,临时增加视力检查区,每天安排8~10名志愿者到门诊区域维持秩序,指引协助患者就医并负责带患者到相关的检查区域。设置感染性眼病的专用诊室及治疗室,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开通感染性眼病的专用绿色通道,缩短感染性眼病患者在院内的停留时间,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2.2.3护理人员管理
2.2.3.1严格管理请假制度根据眼科门诊患者诊疗规律及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门诊准假制度,规定周一上午准假4人,周二至周五上午准假5人,每天下午准假8人,7,8月暑期高峰严格控制准假天数,每位护士累计准假不能超过自身年假的六分之一。
2.2.3.2落实分层培训制定各层护士培训计划及拟定每层护士培训的具体内容。对N0级护士重点做好思想意识、工作态度、习惯的培养及基本功的训练。对N1、N2级护士除继续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全面的提高。对N3级护士作为骨干队伍的重点培养对象,关注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熟练掌握好难度大的新业务、新技术,在护理队伍中起示范及骨干带头作用。
2.2.3.3改进排班模式在班次安排上采取新老搭配、弹性排班原则。门诊患者就诊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及护士的资质、工作能力灵活调配全科护士人力。实行科学弹性排班,实施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工作程序上,根据患者来诊数量及护理工作量,调整护士上、下班时间,如实行早班制、留守班制、小夜班制等,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2.2.4规范门急诊管理建立具有眼科专科特色的门急诊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门诊治疗室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及门急诊高峰时段分流患者应急预案等。培训护士掌握各种应急流程,每季度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门诊部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规定小组成员接到科室抢救通知后,上班时间应在5 min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工作,班外时间应于30 min内到达现场协助抢救工作。
2.2.5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2.6加强护患沟通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3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见表1。
4讨论
4.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2危机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危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了护士以往认为眼科患者病情一般较轻,极少涉及到危重病的抢救及死亡。因此产生麻痹思想,以为危机事件离我们很遥远,让护士意识到危机无处不在,可以存在于咨询、导诊、分诊、就诊、检查、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使护士更加重视以患者为主导改善服务,重视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护士观察问题更加细致全面,能够换位思考,了解患者所需,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7]。同时,通过学习危机管理相关知识,分析科室现存的护理危机因素,集体讨论应对策略,并把高效、有效的工作经验标准化,使护士遇到各种异常事件时有流程可遵循,有经验可学习,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燕红,葛学娣,王雁.护理危机产生的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8-29.
[2]余时智.危机管理在眼科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0-2031.
[3]张琴.实施护理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31):2827-2829.
[4]林丽萍,吴素虹,梁轩伟,等.眼科门诊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84-4486.
[5]薛澜.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4.
[6]刘燕,周静花,李艳.护理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95-98.
[7]曹君君,于淑英,岳伟.危机管理理论在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43-744.
篇7
关键词:钻井工程 常见事故 成因 处理方法
钻井工程是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决定石油开采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技术。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系数高,常常导致事故频发,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常见事故处理原则
油田钻井工程参与的人员多、设备多,投入的成本高,如果发生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就会导致井毁人亡。因此,在钻井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1.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遵循安全第一原则是钻井施工的第一要务。一是做好钻井前的安全预防分析。在进行钻井施工前,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井下情况,多层面、多角度考虑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二是拟定安全施工方案。根据情况分析,有针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拟定安全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钻井施工工艺,安排科学的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尽可能地做实做细安全防范工作,将钻井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三是落实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事故处理演练。一旦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援组、现场处理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各个应急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位,快速动作,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伤员急救、现场控制等工作,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2.遵循科学合理原则
在进行事故处理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事故处理的结果。故此,钻井事故处理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处理时,必须根据钻井现场相关资料做好科学分析,快速判断井下情况,以便立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应急领导小组对井下救援应快速绘制草图,并讨论通过事故处理方案。
3.遵循快速便捷原则
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拟定事故处理方案,各事故处理小组立即就位,迅速处理事故,严防因为时间延误而错过最佳救援处理时间。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亲临现场,统一协调指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确保整个处理快速有序进行,抢抓救援的黄金时间,将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遵循节约成本原则
一是全面分析事故性质、器材供应、技术手段等情况,对所需费用、时间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分析对比处理方案。对多个善后处理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经济性价比最好的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能否采用添井侧钻或另选井位重钻的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投入成本[1]。
二、钻井工程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1.地质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钻井施工时,不同的地质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困难。不同的地质构造,其稳定性就不相同。还有复杂的压力系统及多变地层岩性,都会使井下情况变得异常复杂。一旦出现地质坍塌等问题,就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破坏钻井作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井下情况的复杂性,这是毋庸置疑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如果对地质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2]。
2.钻井工程自身因素
一是钻井工程自身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它所处的施工环境在井下,情况复杂,过程管理难以到位。有的从业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或是对钻井安全重视不够,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灾难。有的从业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违章操作或铤而走险,都会增加钻井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职业素质不高。有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或是安全施工意识不强,也会引发事故。遇到问题缺乏冷静的头脑,喜欢冲动做出盲目的决断,都会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常见事故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卡钻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进时,钻柱被卡住,导致无法转动。一旦遇到卡钻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一是确保钻井液循环,保证井筒通畅无阻。在发生卡钻事故后,如果发现环空、水眼被堵塞,就会导致无法正常的循环,从而容易引起爆炸松扣的发生,甚至引发井塌事故,造成卡钻事故进一步扩大、恶化。因此,必须确保钻井液正常循环及井筒通畅。二是尽量完整地保护钻柱。在发生卡钻后,在采用提拉、扭转钻柱的过程中,尽量不超过最大拉伸负荷或不超过扭转圈数限制,一旦拉断或扭断钻杆,则会大大增加打捞难度。从当前来看,主要采用的是倒扣切割或震击解卡类的工具。
2.井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井作业中,常常会发生水泥浆液、钻井液等渗入地层的井漏现象。导致井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当钻井液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就会使地层产生破裂引发井漏。在井漏事故发生后,就会导致钻井液池面大大下降,从而使钻井液循环返回量减少。如果井漏情况十分严重,就可能使钻井液无法循环,从而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针对井漏事故,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起钻静置;二是对钻井液性能进行改良;三是及时利用水泥浆、凝胶及复合方法进行堵漏。
3.井喷事故及钻具断落等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一是井喷事故。在进行钻井作用时,可能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地层流体流进井筒,井内钻井液就会时断时续或是快速连续地喷出,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井喷现象。一旦发生井喷,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资源浪费,并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全井报废及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井喷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地质情况特别是地层压力的准确了解及把握,或钻井液压力降低等。在井喷事故发生时,必须根据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采用地面灭火压井措施或是打定向救援井压井等。二是如果遇到钻具断落及其他落物事故,可以采用打捞工具打捞[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钻井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钻井过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风险系数高,造成的损失大。因此,作为油田钻井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事故预防措施,形成事故处理应急长效机制。在处理钻井事故的时候,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具体实情,切不可根据主观臆断而盲目决断,严格遵循安全、科学、快捷、经济的原则进行处理,将钻井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事故处理妥当,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照阳.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250.
[2]屈正斌.浅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机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1:76.
篇8
1对策
根据以上风险因素,本院呼吸内科于2011年7月起采取了如下的风险处理措施:①针对护士:加强全科护士对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及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低年资护士定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要求资深护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定期派人员外出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提高护士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多进行换位思考。要求责任护士认真书写护理文书,业务组长定期检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减少护患纠纷。②针对患者:加强对年老、危重患者的管理。针对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安置床档,悬挂相应标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管道管理。针对住院期间置有导管和(或)引流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管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私自外出的管理。针对住院期间私自外出或回家的患者,科室制定了相应的请销假制度,要求患者在知晓外出风险的前提下填写签字并经主管医师签字同意后方可外出。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③针对疾病本身: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能正确识别和判定患者的病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根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进行积极处理。④针对环境:对没有床档的病床,要求设备科安置床档。定期检查全科中心供氧及负压装置的完好状态。没有卫生间的病室尽量不安排老年、危重患者。开水房、厕所等地放置安全警示标识。指导清洁工正确的地面拖扫方法,病室每日用移动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⑤针对管理:增加科室人员配置,合理排班,增加日班工作人数,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放手不放眼”的带教原则。⑥针对医生:与科室主任沟通,加强低年资医生业务知识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主管医生应增强责任心,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多向上级医师请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
2评价指标
2.1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2.2对照本院护理部每月进行的各科室护理综合质量考核评分结果,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操作技能、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6个项目。
2.3观察患者的综合满意度,以护理部定期进行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为参考标准。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2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综合满意度比较,见表2。
4.22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情况,见表3。
5讨论
篇9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城区以东12公里处的汉江南岸,东与XX县XX镇接壤,南与XX镇相连,西与XX镇相邻,北与XX镇和XX镇隔江相望。辖12个行政村(9个贫困村,),134个村民小组;5879户,18110人。国土总面积66.9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006亩,其中水田1394亩。地域属中高山和浅山丘林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张青公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公路以南5个村属中高山区,以北7个村属浅山丘林地形。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0余种,主要是重晶石其储量达1081万吨,品位、含量较高,全镇正常生产重晶石矿山企业4家,平均年开采10万吨。烟花爆竹零售户16家,辖区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液化气站点1个。
二、应急工作情况
1.风险分析与应对:一是道路交通:辖区县乡道、村道共计110余公里,多数路段临崖临水而生命防护设施严重不足,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是道路交通方面主要安全风险点。针对现状每年我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加大道路改造提升力度,并在每个村配备一名道路交通劝导员,常年向群众宣传道路不得酒驾、不得乘坐非法营运和农用车的安全常识;定期组织执法检查,对非法营运和农用车载客行为严管重处;二是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点主要集中在爆破排险过程和事故救援,应对措施是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知识、事故案例、业务技能教育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职工侥幸和不以为然的心态。辖区XX公司成立有非煤矿山救援队,但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医疗条件、交通条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和高标准的应急救援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森林防火,辖区有林区5万余亩,近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荒地荒坡逐年增加,森林火灾的压力与日俱增,森林防火通道建设还较为滞后,主要原因是环保要求,但我镇已配备护林员235名,发生森林火灾时能够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近年来镇级救援器材逐渐配备,但受财力影响村级救援器材一直未能配备。三是预防煤气中毒方面,近年随着群众异地搬迁,大量的群众由土胚房搬到砖瓦房居住,在冬季较多群众使用无烟煤取暖,针对该现状,我们每年专门印制预防煤气中毒宣传彩页,对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儿童进行宣传,效果较好,目前全镇未发生一例煤气中毒事件。四是水上安全,辖区共有渡口11个,近期根据禁捕工作安排,对辖区渔业22艘船只进行了销毁,只保留青套村渡口趸船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但随着旬阳水电站建设,我镇成为库区后,可能会增加船只,将采取严格的准入机制,获得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并采取镇村分级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管,确保不出事故。
2.应急人力资源储备。2019年成立了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辖2个救援队伍,一个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一个是水上应急救援队伍,成员主要是镇干部和两违干部组成,12个村都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依托各村基干民兵、护河员、养护员、护林员等为主组建。应急专家队伍,由武装部、党政办、国土所、农综站、司法所、公共事务办、派出所、卫生院、中心校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成立镇应急管理专家队,为科学开展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3.应急物资储备和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应急物资储备库1个,将各行业部门应急物资统一储备管理、使用。配备价值5万余元应急物资,主要有救生背心、救生圈、雨衣、雨靴、防火头盔、防火罩、风力灭火机、水泵、摩托锯、割灌机、应急照明灯、镰刀、锄头、铁扫竹等;按照区应急局关于建设标准化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的要求,近年镇党委政府,划拨180余平方房子,计划年后开始按标准建设。不足的是水上应急物资欠缺,比如救生艇、抛绳器、单人救援滑板等。
4.应急资金。我镇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发,每年水毁道路、群众粮食作物和房屋受损比较严重,上级划拨救援资金对我镇受灾情况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篇10
一、主要成绩:
1、进一步建立建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方面提高医疗质量,满足病员群众的医疗要求,并认真学习了《病例处方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法规》。规范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教育大家学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我院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2、加强各大临床医疗质量的检查力度,并更好的落实临床、医疗护理制度,全方面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在张院长的督导下、陈副院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多次开展院内科室及医护人员会议,布置临床工作。为进一步完成院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及任务,深入科室协调工作。就业务学习医疗文书书写等方面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通过平时的检查使许多易于疏忽的问题得以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定时组织各科人员参加会议,就各科室存在或出现的弊端及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为临床安全医疗提供了保障。
3、加强临床业务学习及进修工作,医院xx年派出两名同志分别进修学习了口腔、耳鼻喉科,同时派出1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为我院引进新技术、新经验拓展业务。回来后要求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将所学内容整理打印成册并装订入档。通过讲座形式传授给每一个人,提高了我院医疗学习的风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
4、定期参加一体化门诊部会议,全年参加20余次门诊部会议。对门诊部医疗工作的开展及服务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对门诊部多次检查工作,将检查所发现问题汇总,并打印成册存入档。将发现医疗差错及医疗护理隐患做到进一步防范。定时开展医疗知识讲座,学习医疗文书及医疗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时刻不忘首诊医师负责制,严格查巡房制度及科室会诊制度没有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全院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各自认真履行职责,使每一位病人都得到了最好的救治。全年我院没有因抢救病人不到位而引起医疗纠纷事情的发生。
6、医务人员努力提高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使来院就诊病人抱着希望而来,满意而归。每一位医务人员以方便病人为己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方面的方便病人。通过全院医护人员兢兢业业及不懈努力,圆满完成本年度工作。
7、在院内各项急诊抢救病人及手术人员方面,完善了抢救应急小组及听值班人员制度。医护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就近听值班,无一例病人因时间耽搁因素而耽搁救治现象的发生,并得到院领导的认可及病人的好评。
8、院内成立了应急预案小分队,有两名医师、4名护师及一名司机组成并多次参加办事处及开发区安排的任务及应急事故演习,并得到高新区及办事处领导的好评。
二、 存在问题:
1、门诊医疗工作繁琐,既对内又对外,工作千头万绪。常常不是我要做什么事,多半是要我做什么事,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从长远打算及处理各项日常工作。
2、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及进修学习,提高我院年轻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须轮流到上级医院进行短期的培训及进修学习。
3、个别科室及个人仍存在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改善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4、临床护理等科室各项登记不够及时、认真仔细。针对此情况下一步将建全各项登记制度,杜绝人为因素的存在。
5、本年度制定目标不够明确,门诊管理有疏漏,开展业务范围较狭窄。下一步加强门诊管理,制定工作目标,拓展业务范围,引进新技术。
- 上一篇:社区病案管理
- 下一篇:校园欺凌学校处理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