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方式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篇1

1团队构成和任务

1.1设立社区卫生服务

2006年7月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共6人。其中5位是全脱产联村医生,分别负责7个村的工作。2007年7月已增至10人,达每村至少1人。10人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初级医务人员5人。其中2人已获得全科医师资格。联村医生主要工作职责为掌握责任区内人口基本情况和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4种慢性病人数及个体情况,并对他们跟踪服务及健康教育指导。对责任区内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上门巡、出诊服务,为康复者提供医疗康复咨询服务,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做好双向转诊、上门随访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为责任区内的村(居)民当好电话医生。

1.2设立全科门诊

2006年8月设立全科门诊,联村医生3d/周下村上门服务,1天全科门诊值班。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发现病人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者,预约至中心全科门诊以达到联村医生对责任区内服务对象的全程保健服务。服务包括检查治疗、联系会诊或转诊等。2006年8月―2007年6月,全科门诊共诊治预约服务病人1 103人次。

1.3团队组成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由联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和专科医生组成。我们共组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分别为7个村和1个居委服务。联村医生是团队领衔者,负责对团队工作的组织、联系、安排及对全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残疾人、0~6岁儿童和孕产妇的健康保健服务合同的签约。团队的重点工作是完成每年1次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并为所有服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2006年我们已对万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3 406人、15岁以下儿童2 254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故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每年有3~4个月需把重点放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中,其余时间则重点放在上门、跟踪随访服务、健康教育、资料汇总、信息化处理上。

2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万祥镇已基本实施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乡村医生的定职、定岗、定工资由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实施,这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开展落实起了关键作用。在工作中联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在服务团队中能形成一股合力,分工合作统一指挥,政令更易畅通。

3考核方式和成效评定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分3个层次进行。首先区卫生局对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半年度和年度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个主要科室的季度、年度和年终目标任务考核。考核内容除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外,重点放在群众满意度上,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改善卫生部门在群众中形象的工程,是政府为群众做实事,让群众获得实惠,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的民生大事[1]。因此,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最后是团队对卫生所工作完成和改进提高状况的考核。近2年来政府财政明显向基层倾斜,卫生所的硬件建设日益规范化、标准化。到2007年底,万祥镇7个村卫生所中5个村按市卫生局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并新建一个新居委的标准化卫生所。硬件建设的迅速上马,促使软件建设的跟上,工作以医疗为重点向“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转变。

2006年万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全镇3 40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人数占应体检人数的96.8%,查出患有各种疾病或疑似疾病1 840人,占体检人数的54%,其中血压≥140/90mmHg共1 011例,占29.69%,收缩压≥180mmHg 80人;餐后血糖≥11.0mmoL/L者119例,占3.5%。B超检查发现肝、肾囊肿、结石、胆囊炎症、胆囊息肉多例,还查出阻塞性肺病21例,心电图波形异常907例,占26.6%。

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与万祥镇60岁以上老年人100%签订2006年度保健服务合同。通过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我们对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有了基本评估,2007年又增加对慢性病患者、0~6岁婴幼儿、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合同,签约率达90%。通过签约,将卫生服务按不同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推向不同人群,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效果更明显。

1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工作目标经多方评估,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是群众满意度上升。2007年6月我们给万祥社区群众、保健服务签约乙方及部分村干部进行了书面卫生服务满意度征询,结果显示,对“六位一体”知晓率为100%,知道本村联村医生姓名和电话号码的分别为94.9%和89.7%,对开展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满意率100%,对联村医生服务态度满意率100%。认为目前在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方便者占97.4%,认为看病不贵者占90.15%。因此,87.2%的居民首先考虑在本村卫生所或万祥医院就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居民所获得实惠十分明显,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均医药费2005年为113.27元,2006年为106.16元,2007年第1季度为98.06元,呈明显下降趋势。门诊数2005年为35 020人次,2006年为41 731人次,2007年第1季度为14 347人次,呈上升趋势。

现在居民逐渐知道医院派医生上门服务,医生下村进行健康教育讲课,医院下村预约就诊,也可打电话直接找医生咨询,社区卫生服务离群众更近,服务更直接,服务范围更广大。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1年,经考核得到镇政府、卫生局基本肯定。

4深化和发展

4.1郊区与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式上有差异

市郊农村以农民为主,一直有以村卫生所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医生队伍相当健全。而市区原街道医院下面基本就没有卫生网络系统。所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重新组建中心下面卫生点,从头开始。而市郊农村因为有健全的村卫生所,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必然以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为推动力,把村卫生所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化为“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依靠联村医生责任制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方式来促进这一程序的发展。万祥社区的这一模式是适合本地区具体状态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在南汇区也属试点之一。我们认为目前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进一步发展,可发展到与市区一样方式上去。同时农村城镇化进展较快,万祥镇相当一部分地区正在开发或已规划开发,人口向城镇居民化发展,2007年一部分农民已搬迁到新小区生活,新居委已成立,新居委的卫生所也建成,社区卫生服务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4.2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明显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全科医生将大量毕业。乡村医生队伍以往是本村定向培养,以后全科医生队伍出现是否取代乡村医生,最终村卫生所转化为与市区相似的镇卫生服务中心下的卫生点形式,我们从发展角度来看是有可能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增加,服务人员覆盖面扩大。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家庭医生的形式是否也会出现和推开,我们目前所做的不同人群的保健服务合同签约式服务可能是家庭医生的初级探索模式,以后如何发展值得研究探索。

4.3财政保障

2007年7月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收支二条线。从财政上给予中心经济保障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社会效益为主更加彰显[2]。但目前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例如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是进村服务的,这虽然是送医上门的实事,但如果有方便携带的全套设备下乡,那更受群众欢迎。我们开展进村健康教育讲课。群众100%需要和欢迎,但能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肯定将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健康档案我们是按实际需要简单明了、可操作、可应用角度建立起来,但是能否与全市联网,有待研究。村卫生所是合作医疗的基础,虽然万祥社区已镇村一体化,但乡村医生的体制仍是原来体制,以后向什么方向发展亦有待研究。

联村医生上门服务实施仅1年,他们工作十分辛苦。如果长期在农村从事这项工作,群众是欢迎的,但联村医生个人的业务晋升等问题如何解决,尚未明确,可能成为一个瓶颈问题。

5参考文献

[1]王培英,李荣华.对上海郊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 24(11):17.

篇2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实施慢性病预约门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居民为对象,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试行1年,观察对比其实施前后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社区实行慢性病预约门诊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监测,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对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慢性病;预约门诊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开展,卫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也不断变化,内涵不断加深。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慢性疾病防治以社区为范畴,以病人为本,全科医生依靠地理和人文优势,有效地掌握社区慢性疾病病人的病情,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利用电脑化管理使得管理人能够根据电脑的提示按时进行访视,并将访视情况输入电脑后及时进行评估,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供合理的生活、饮食指导和服药督导[2]。现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取得良好的管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为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其中慢性病以高血压为例。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后遗症或恶性肿瘤的高血压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1.2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制订高血压慢性病社区预约门诊具体实施方案:

以社区为基础,以小区为单位,由全科医生(即该小区的家庭责任制医生)对小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全科医生在管理初与所管理的小区居民签订契约,并以统一问卷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资源、健康状况等,将所得信息均录入居民电子档案,对15岁以上签约居民均测量血压,筛选出高血压者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所有居民都列入重点管理。责任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层及血压随访情况进行动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结合家庭管理和患者个人管理,同时责任医生通过发放管理手册进行监测。在管理前后通过统一问卷及电子档案记录调查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控制、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等情况的变化。

1.2.3统计学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概率检验采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比较干预研究前后及不同管理方式组的相关指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具体见表1

3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永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I世纪的医疗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救死扶伤、减少病痛、促进康复.而且要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仅要求减少伤亡、延长生命。而且要求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家庭医生,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3],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4]。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基层现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由本次研究可见,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5],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经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知识传授,结合临床专科治疗控制高血压,并将个人相关资料及时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危险因素,血压值等自动进行分级、分层,拟定干预或治疗方案,这样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每位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诊疗过程、管理效果评价、高血压等级评估、管理注意事项等指标,从而更加系统、科学、连续地管理病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家庭医生对医从性良好的人群采用个人自行管理和家庭管理,管理者给他们发放管理手册并定期进行监测,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和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张平.长宁的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陶丽丽,陈开红,韩晓燕.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59.

[3]ZhangJ.YuKF.Whatstherelativerisk?AmethodofcorrectingtheoddsratioincohortstudiesofcorllnlOlloutcomes[J].JANA,1998,280:1690-1691.

篇3

一、述职评议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述职评议会的组织及参会人员

1、由我中心行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卫生局纪工委书记主持,街道纪工委书记现场监督,组织测评、统计并公布测评结果,并对参评情况、大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报告。

2、我中心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部到会,会前积极联系参会服务对象,确保人数不少于50名。邀请卫生局分管领导到会指导,区行风监督员及本单位行风政风监督员与会监督。

三、述职评议大会的程序及内容:

1、会议程序

(1)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2)中心主任代表本中心向服务对象及行风政风监督员述职

(3)中心班子全体成员现场接受咨询,听取评议意见和建议(服务对象发言3-4人)

(4)区卫生行风监督员、本单位行风监督员发言(2人)

(5)街道纪工委现场测评及统计(工作人员协助)

(6)由郑宏强同志代表本中心针对评议作表态性发言

(7)请卫生局分管领导讲话

(8)主持人通报现场测评结果并宣布述职评议大会结束

2、述职内容

述职内容实在,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报告:

(1)行风建设主要做法、特点及成效

(2)存在不足及问题(自查、群众反映、行风监督员指出)

(3)针对不足及问题,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任出公开承诺

3、现场测评

区行评办统一印制的《市行业作风建设测评表》发给50名服务对象填字,依次投入票箱(现场纪工委工作人员参与核票、统计、汇总)会议结束前公布,结果及分析情况5天内报区行评办。

4、会场布置

(1)横幅:向人民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

会标为: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述职评议大会

(2)会址:门诊三楼大会议室

(3)布置:会议桌平行排列,中间放花草;主持人及上级领导一方,服务对象及行风监督员一方,本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一方;设立主持人、述职领导、上级领导发言话筒,现场有专人负责茶水招待;后勤总务支持,由王道平作现场总协调、布置,由黄益进、同志负责记录。

篇4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中图分类号:R972.4; R713.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3-0039-05

高血压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 000万人,高血压“三率”水平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所以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非常重要。目前常用降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1]。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和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本中心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系统中抽调出2010-2012年所有抗高血压药物进货记录,对药品名称、规格、零售价、消耗量和用药金额进行统计。

1.2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类、计算、统计和排序。①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年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2],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常用量设定;②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量/该药DDD值,数值越大表明用药频率越高;③日均费用(DDC)=某药年用药金额/DDDs,DDC的分析克服了药品日剂量不同的缺点,使药品价格有了可比性,数值越大表明治疗费用越高;④对药物年用药金额、DDDs排序并编号,计算两者序号比,该比值反映了用药金额与DDDs是否同步[3]。序号比接近1时,同步性好;序号比>1时,表明药品使用率高且价格较低;序号比

2 结果

2.1 用药金额分析

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用药总金额见表1;2010-2012年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见表2。

由表1可见,2011年抗高血压药与全部药物由于实施基本药物的招标而导致的停、换药关系及实施零差价政策使得两者金额都直线同比下降,2011年与2010年药物构成比基本持平。2012年基本药物进入运行稳定期,抗高血压药物金额虽较2011年稍有上升,但在药品用药总金额增长的情况下构成比回落(3年中最低),提示了高血压用药金额的稳定性,表明了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后患者得到了切实持久的实惠。由表2可见,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类3年内占比保持约83%,说明这两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总体上各类药物使用金额都保持平稳,其中ARB类用药金额虽3年内保持第一,但在2012年首次出现了下滑,构成比下滑了约6%。复方制剂3年间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特别是2012年构成比增加了约6%。从中可以推断出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复方制剂的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新趋势开始形成,该类药物日益得到患者和医生的认可。利尿剂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降压效果和依从性的不足、更多添加于复方制剂中使用,利尿剂用药金额逐年下降。

2.2 用药品种分析

2010-2012年用药金额居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见表3。

由表3可见,3年中排名在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物99%是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组成。其中,2011年复方制剂类药物首次进入前10位,排名第10位,到2012年该类药物排名大幅增长,排名第3位。这与表2结论相符,说明该类药物临床应用逐渐得到认可。2012年前10位排名中首次出现了外企生产品种: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排名分别为第8和第9。说明了社区医院用药进口品种的引进和使用逐渐与患者意愿相符,并显示出上海基本药物采购范围的宽广和人性化。

2010-2012年DDDs排序居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年用药金额、DDDs值排序(序号),计算两者序号比的结果见表4、表5、表6。

由表4、表5、表6分析可知,序号比值均介于0.4~4,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基本同步,反映用药基本合理。3年中DDDs排序第1和第2的都是替米沙坦片(毓乐宁)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说明这两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在本中心最高。而且这两类药物的DDC在3年中持续下降,替米沙坦片(毓乐宁)的DDC从2010-2012年分别为2.97元、1.79元和0.71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分别为2.1元、1.62元和1.14元。从使用频率最高两类药物的降价趋势明显的现象上可见2011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可喜成果。

由表4、表5、表6的汇总情况来看,ARB的用药频度在前10位中占6个,其次是CCB类药物占3个,β受体拮抗剂和复方制剂占1个。这说明CCB和ARB已成为本中心抗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2010-2012年本中心的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前10位中序号比值≥1的药物占50%左右,说明本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总体价格较为合理。这几类药物同步性高,使用率高且价格较低。序号比值

2.3 2012年用药分析

由表6可见,3年中DDDs居前10位的药物,2012年DDC明显下降(2012年新引进的两个进口品种除外)。前2年DDDs保持稳定的替米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地位正逐渐在2012年被缬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钾这些ARB药品中的“后起之秀”和复方制剂所取代,这说明了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后,药品价格的降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使患者和医生对新型药物的承受力和合理使用性逐渐提高。

3 讨论

本中心2010年与2011年药物构成比基本持平,2012年在药物用药总金额增长的情况下构成比回落(3年中最低),提示了高血压用药金额的稳定性,表明了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后患者得到了切实持久的实惠。

ARB类和CCB类药物是本中心最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3年内使用金额占比保持在约83%。ARB类药物因其作用机制独特,以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压力反应和功能反应,但不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会导致缓激肽的蓄积,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该类药物疗效稳定,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无ACEI类药物的干咳和CCB类的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适用于绝大多数各种年龄和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CCB类药物在用药金额上逐年递增且DDDs也稳定保持在前3位,DDC逐年下降,该药物通过阻滞钙通道,松弛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亦能逆转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其降压疗效突出,对血脂代谢影响小,较少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具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尤其是第三代CCB药物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患者依从性高,是WHO推荐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5]。

值得重视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本中心的用药金额和DDDs的增长非常明显,原因是该药服用方便,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ARB与小剂量噻嗪类药物合用时,降压效果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RB剂量翻倍的效果。噻嗪类利尿剂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不利于降压的负面作用,而与ARB合用可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RB可使血钾水平略有上升,从而防止长期应用噻嗪类药物所致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治疗高血压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从2010年起本中心基本使用药物全部是长效制剂,使用方法为每天1次,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能防止靶器官受损。同时,也说明了该类药物应用前景的广阔和市场需求的普遍,政府应大力扶植国内企业加大该类药物优质品种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 光. 新编药物学[M]. 1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18-411.

[3] 陈龙保. 江苏省老年医院2008-2010年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1, 11(5): 356-358.

[4] 李旭琴. 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2年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 上海医药, 2013, 34(12): 27-30.

[5] 吕琳, 陶红慧, 林燕.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口服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3, 13(3): 224-226.

篇5

〔关键词〕 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社区卫生服务,表现形式,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5-0083-03

“逆向合同承包”是与合同外包或民营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将以前已经合同外包的公共服务收回而重新由政府提供。 〔1 〕从近年来国外实践看,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向合同承包。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近年来一些领域也出现了逆向发展趋势,其中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尤为值得关注。多个地方政府已收回社区服务合同,转向依赖公立机构来提供。因此,剖析社区卫生领域 “逆向合同承包”现象,分析相关应对策略,对于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表现形式

早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由政府直接提供的。2002年起,中央政策鼓励地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向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合同治理的道路。近年来,地方政府又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逆向合同承包”的改革,包括回购已经出售的机构、收回合同、另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实质都是将过去外包的社区卫生服务收回而由政府直接提供。

(一)政府回购已经出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出资回购已经出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服务转而由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采取这一做法的主要是之前采取极端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如浙江杭州余杭区政府曾经将29所社区和乡镇医院的所有权出售,政府向这些民营医院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政府又花费3亿元购回28个原来出售给个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 〕江西抚州、崇仁县也有政府收购公立医院的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在之前的市场化改革中,改革较为彻底,公立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被出售给个人或者团体。个别地方虽然没有整体出售,但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出售了部分股份,在有些地方政府只拥有较少股份。

(二)政府收回已经外包的合同。有些地方政府收回已经外包的合同,转而由公立机构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类主要是外包后政府仍保留一定提供能力的地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无锡和合肥。2003年,无锡市肺结核防治工作曾经外包给民营的安国医院。近年来,尽管舆论声称外包成效良好,但2010年合同到期后至今也没有双方继续合作的消息。无锡市卫生局官方网站的信息表明,目前肺结核诊治工作统一由公立的第五人民医院来承担。2008年之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民营为主。 2008年市政府采取了“以公立为主,以民营为辅;以中心为主,以站为辅”的改革措施,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整顿,清退了一批条件差的民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承担,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逐步转向公立机构。

(三)政府另行组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这一做法的多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跃或早期过度依赖民营机构的地区,如苏州和广州。早期,苏州市古城区3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37家是民营的。自2010年开始,苏州市对原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导的体系进行改革,坚持“增量建公立、存量调结构”,加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古城姑苏区即将实现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3 〕广州市之前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自2009年也开始推行 “逆向合同化”改革。

二、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产生的原因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出现“逆向合同承包”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政策的变化导致地方政府收回合同。国外研究发现,政治支持或政府提供服务是逆向合同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相对于服务质量差、成本节约不够来看,这一原因是次要的。对地方基层政府来说,服务提供的选择是一项务实的管理而不是政治驱动的决定。〔4 〕 (P8-16 )但在中国逆向合同承包过程中,体制设置与政策变化原因相当重要。在单一制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当基层官员感觉到市场化限制了他们的政策回应能力时,现有的问责、晋升和监控机制就会使他们有很强烈的动机去选择“逆市场化”方案。〔5 〕 2009年,中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提出要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为完成中央规定的相关政策任务,一些地方政府遂采取了如前所述的各种方式来强化政府责任,保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二)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公益性不足与服务质量较差。从国外情况来看,服务质量不高一直稳居地方“逆向合同承包”原因之首。从早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外包实践来看,多个地方存在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淡化、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如苏州、合肥曾经出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拒绝“用外来药水代为输液”现象,原因是输液价格低。另外,尽管多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非营利性机构,但由于公共卫生业务经费少,这些机构要维持生存和运营,主要收入还是靠基本医疗。这导致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忽略公共卫生服务而重视医疗,并且一些机构过度医疗,小病大医,客观上强化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起公众的不满和社会的质疑,从而促使政府收回合同。

(三)合同管理能力不足引发的治理失败。政府合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合同外包的成败,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政府能力弱的地方,直接提供服务或许风险更低。〔6 〕国外实践也表明,管理或监管不足问题也是一些政府收回合同的重要原因。政府合同外包社区卫生服务涉及到这样几个环节:确定项目、选择提供者、定价、支付、考核、监管等。合同不能自己管理自己,它需要政府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招标过程中政府能力弱,无法选择优质的服务提供者,从而难以保证服务提供的优异性;不合理定价、补偿不到位挫伤服务提供机构的积极性;绩效考核不完善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监管不到位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降低服务质量、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这些问题加剧了政府和承包商之间的不信任,直至最终使政府收回合同。

三、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应对策略

从合同治理转向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是政府为平衡经济、效率、公平等目标重新作出的选择。然而,政府提供服务不等于要退回到传统机制上。政府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基础上仍要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激励服务提供者,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合同管理能力。

(一)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服务。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发现“逆向合同承包”的现象表明,政府提供或市场提供都不是完善的选择,应该理性看待。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根据服务提供成本、服务质量、效率、公民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服务提供方式,这就需要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坚持更加务实的中立立场,采取政府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等多种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7 〕实践中,各国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多元化的。2007年,ICMA调查发现美国所有地方政府平均有52%的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提供,16%由政府间合同提供,17%由营利性组织提供,5%由非营利组织提供。〔8 〕具体到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尽管政府从整体上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但具体的提供机制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绝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到市场,再由市场回到政府,而是要平衡几种价值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来提供。

(二)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责任。社区卫生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提供机制可以市场化,而政府责任不能市场化。当今世界各国都不断强化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责任。早期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外包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动力是 “卸责”,以此缓解财政压力,但有些外包行为最终损害了公众利益。因此,当前要实现政府责任的回归。具体来说,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责任主要是筹资与监管。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要随着经济增长和财力增加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将公共卫生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最终质量负责,因此,政府要严格监管服务提供机构,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维护公众健康。

(三)完善服务提供机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政府应当承担提供责任,但政府提供不等于回到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机制上。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尽管政府承担重要的提供责任,但在提供机制上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市场机制。针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逆向合同承包”现象,要警惕退回到传统机制的老路上。因此,在政府责任回归的同时,要完善服务提供机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9 〕一方面,不能完全否定民营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卫生资源丰富,竞争充分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采取向其他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社区卫生。另一方面,加大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绩效奖金和绩效工资的比例,调动服务提供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大锅饭”问题的产生。

(四)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逆向合同承包”的发展表明,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不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就会有两种风险:一是政府的权力拱手让给承包商,二是政府将丧失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唐纳德·凯特尔认为,政府成为精明买主是承包制的核心问题。政府要做一个精明的买主,就要回答三个问题:买什么、向谁买、买到了什么。〔10 〕 (P144 )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卫生服务的战略性购买面临三项挑战:购买哪些卫生服务措施、从哪里购买以及怎样购买。〔11 〕因此,对政府而言,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合同管理能力,首先要科学界定购买哪些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方式和机构;再次是优化具体的合同安排,包括定价、补偿、考核与监管等多个方面。从而通过提高合同管理能力,完善合同安排,调动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确保服务质量,维护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 Amir Hefetz and Mildred Warner. Privatization and its reverse: explaining the dynamics of the government contracting process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4(2).

〔2〕吴杭民.浙江余杭区3亿元回购所售公立医院引发争议〔EB/OL〕.新浪网,2010-11-02.

〔3〕汤 宁. 15年苏州古城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覆盖〔EB/OL〕.新华网苏州频道,2013-07-31.

〔4〕 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Pragmatism over politics: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in local government,1992-2002〔C〕// International City /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Municipal Year Book. Washington DC,2004.

〔5〕 黄锦荣,叶 林.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制度选择逻辑——以广州市环卫服务改革为例〔J〕. 公共行政评论,2011(5).

〔6〕 Sara Bennett and Anne Mills. Government capacity to contract:health sector experience and less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4).

〔7〕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Reversing pritivatization, rebalancing government reform: market, deliberation and planning 〔J〕. Policy and Society, 2008(2).

〔8〕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Trends in public contracted government services: 2002-2007 〔DB/OL〕. http:///news/show/trends-in-public-and-contracte.

〔9〕董亚男.公共性语境下的有效政府模式构想〔J〕.天府新论,2012(5).

篇6

社区是指某一地域在生活上相关联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指的是街道和居委,农村社区指的是乡镇和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以居民为对象,以城市初保为龙头,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提供综合、方便、快捷、连续、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以**市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初级保健为基础,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的,以居民为重点,面向社区、面向家庭。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咨询、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卫生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服务范围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包括各乡(镇、区)和各行政村。其中,每个乡(镇、区)依托乡镇卫生院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依托现有一级医院,每3—5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相应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

四、服务内容

(一)开展预防接种等工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二)开展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提供疾病诊疗和康复服务;新晨

(三)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四)建立社区人群健康档案,提供居民健康信息服务。

篇7

总体来讲,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覆盖面广,政策连续性强、政策的实施已经对我国政府、居民和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政策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亟需要针对政策的执行体系进行研究。目前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明确和规范的政策执行体系有以下几方面。

1投入机制尚需明确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政府行为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形式,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在财产投入方面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成,另一方面是政府投入方式不公平,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投入,而实际上非政府举办的机构也完成了大量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甚至比政府举办的机构完成状况更好,更有活力,效率更高。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改针对机构的投入方式为针对服务的投入方式,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另外,现有经济政策不完善,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同样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社区卫生服务的生产单位,即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客观上具有独立的经济活动能力,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也应得到一定的补偿[1]。社区卫生服务的这些特征,均具备市场的客观条件。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实践中,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行为的多,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属性甚少;而且现行的政策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承担的社会公益任务较重,本着公平竞争原则,应合理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收费标准的差距,降低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到社区接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一方面从政策导向上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压力,扭转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型的不合理分布状态,另一方面小伤小病解决在社区,既减轻居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又扶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目前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流向二、三级医疗机构,而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和防保的费用明显不足。有研究表明,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国家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呈现明显的倒三角状态,政府对城市一、二、三级医院卫生事业费和专项拨款的比例大致为1:(22~25):(110~250),对城市基层一级医院的投入接近负增长。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专项投入,或只给予启动资金,无后续补充资金。而社区卫生机构除医疗服务项目有经济收益外,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等免费项目,每年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时给予部分补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时间、人力及物力来说,这些补偿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财政投入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注重服务收费;同时服务收费标准的扭曲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明确,加上提供者缺乏把握居民需求、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导致重医轻防和功能偏废,难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经济”优势;诱使社区居民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消费行为,加重了卫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社区卫生服务难以体现政策初衷,表现为流于形式,其可持续发展前景模糊。其中,财政投入不足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起根源作用。

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政策方面,首先应注意到,政府在卫生经费的核拨上应切实从注重个体健康转向群体健康上来,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上。在投入方式上要实行投入产出评估制度,从效率和效益上分析投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例。对于那些市场机制能够较好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筹资作用。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急需政府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加大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启动经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必要的设备和房租费等问题。

其次,要逐步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有些项目如家庭护理、联系住院、代请会诊、代为取药等,按现行医疗收费标准难以套用,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收费标准既要有基本卫生服务的,也要有特需服务的,既要有医疗的,又要有防保的,使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疾病的诊治费、药品费,定期的健康检查、护理、康复服务、家庭病床、医学检查、健康咨询、针对个人的健康促进、医疗设备使用等为个人提供的卫生服务,应该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按照服务成本收费;而健康档案建立费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为公众提供的卫生服务应实行无偿服务,但也要计算成本,以便从其它渠道加以补助。

第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优质、便捷、低价、高效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制定激励与约束政策,一方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倡导竞争,公开评优奖励,并落实对管理者和职工的双重激励,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严格约束机制,以经济指标和财务制度进行经济约束,以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进行责任约束。总之,只有激励与约束并举,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执业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2]。

2考核体系需要规范和明确

考核体系的规范主要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和功能落实状况。资源问题的重点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中无专业学历者占13.5%,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6.8%,中专学历者占83.7%,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8%,初级职称占89.6%,中级职称占3.1%,高级职称仅占0.5%[3]。

绝大多数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是从一级医院或地段医院安排来的。部分医疗机构把医院富余人员、竞争下岗人员派到社区,导致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技术水平低,成本耗资大,产出少。即使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这些人员由于自身存在被分流、被遗弃的心理包袱,从观念上、技术经验上,尚不能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

另外在全科医师的培训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培训与各类考试脱节;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培训与申请学位相脱节;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及培训教材不统一等等,严重影响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

3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和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也是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但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或承担医疗保险的卫生机构的层次也并不完整,使社区卫生服务偏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轨道。

社区卫生服务应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原则,医疗保险费应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经济政策,有的社保部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太差为由,不同意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定点医疗单位。此外,还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项目,可以通过保偿制等经济政策实施,但还没有落实。

据上海市的一项对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与职工定点就诊医院相同的门诊自付比例,那么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将由39.0%上升到69.3%,年人均节省门诊费用75.23元。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普遍开展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制定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各项政策,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目前在我国镇江已启动了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上海也将一级医院的家庭病床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补偿范畴,北京已经出台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公费医疗管理的暂行办法》,鼓励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职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其具体政策是: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允许报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时个人支付的比例尽可能小,社区能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医要加大个人支付比例。

4目标导向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城镇卫生体系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是近期投入建设的重点。在投入建设的同时,运用什么样的机制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从政策上应该明确。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机制,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完善和机制建设的明确化,在设计社区卫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时,应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8):460-463.

[2]崔树起,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意义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9):452-453.

篇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6〕1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6〕6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7年底前,全市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即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大社区和中心辐射不到的地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大、中型新建和扩建的居民小区根据需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队伍,使城市居民能享受到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到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100%享有社区卫生服务。

(二)分阶段目标

**7年城区要建立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市)要建立3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街道建成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和扩建居民小区有条件的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8年,进一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增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00个。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

到2011年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150个左右,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站120个左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县级市和有条件的县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设施、设备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考核内容

(一)对市直相关部门的考核

1、市卫生局

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规划,按要求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并予以实施,按照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开展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完善奖惩措施,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功能,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2、市编办

牵头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

3、市发改委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发展的有关要求要体现在有关文件之中。

4、市民政局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居民委员会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中的作用。

5、市财政局

制定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政策,补助经费(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有相应的财政拨款凭证。

6、市人事局

执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做好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工作。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7、市劳动保障局

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并公示名单,将符合医保规定的有关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应高于相同级别医院。

8、市规划局

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审批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规划时要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

9、市人口计生委

无偿定期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培训,向居民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0、市物价局

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

11、其他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阶段的重点每年确定考核内容。

(二)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

1、县(市)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并在有关文件中予以体现。

2、成立以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划的年度目标和措施。

4、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建立区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补助制度,有相应的年度区财政拨款凭证。

5、规划和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相对稳定。

6、建立对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的街道、社居委的检查、督导和考核办法。

三、考核方式

各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将本单位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工作情况及考评意见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由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全面检查,重点抽查和互查等方式,对各单位的自评意见进行评议、复核。

年度考核结果报市政府督查与目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纳入年度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四、奖惩措施

篇9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章立制 让政府社会共同参与

历下区创建全国中医示范区既有政策上的支持,又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从国务院三项卫生体系改革、卫生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社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都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历下区区委、区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出发,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大社区建设中,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文件,落实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历下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2003年、2004年资金投入增长分别是28%和27.5%,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2004年投入700多万元资金用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支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历下区素有旅游区、文化区、科技区和商贸区之称。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坐落着千佛山、大明湖及72泉中的趵突泉、珍珠泉和黑虎泉等31处名泉;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63家省市级机关,山东大学(南、西校区)、山东师范大学等38所大中专院校,山东科学院等54家省市科研单位,大众日报、省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单位;以及泉城路商业街、银座商城等主要商贸设施;驻区省市级医疗机构众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大型三级甲医院7家,省市级医院、部队医院及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420家,卫生技术人员9000多名,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作为济南市的老城区,居民防病治病愿看中医、善用中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社区中医药建设奠定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卫生资源又为中医药社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指导。

由此,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街道办事处和姚家镇,驻区各部门及医疗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组织驻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协会,以省千佛山医院为龙头,形成了区域两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共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筑新村办事处、千佛山办事处于1997年底分别无偿和按成本价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3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趵突泉办事处协调有关部门免收水、电、卫生等各种费用,清除了周围的摊群点,无偿为中心增添了必备的资料橱、椅子、诊疗桌,主动带领社区医护人员深入居民家庭开展健康调查和健康咨询。卫生部于2004年11月来历下区进行评估验收,采取拦截调查的方式,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8%……历下区形成了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共同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帮困解难的良好环境。

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穿针引线让服务网络覆盖全区

历下区把构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加快中医社区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以办事处(镇)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网络。加强由二、三级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小型医疗机构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中心和服务站与上级医院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需求;结合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承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经验,加快落实全员转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自身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历下区确立以“办事处(镇)社区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导,家庭为单位,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树立“以居民健康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起“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责任制为保障、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区卫生局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角度,在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整合辖区卫生资源,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体、其他社区医疗机构为补充,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在每个办事处和镇建立了一个由公立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及业务指导等职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部转轨或通过公开投标方式建立,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外,将其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补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承担以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目前全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社区卫生服务已覆盖全区11个办(镇),80多个居委会(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社区康复科、中药房和相应的服务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13个机构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3.3%;社区卫生服务使受益人口达到43万人,覆盖率达80%。这种以办事处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龙头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上实现了90%以上的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目标。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拓宽渠道让中医中药健康百姓

发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是历下区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的主要内容。

在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弱视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已连续三年开展了居民乐于接受的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保健方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医师积极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进行辩证论治,并根据中医“简、便、廉、验”的原则,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等多种经济有效的中医药技术为社区广大居民解除病痛;社区中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对八类慢性病开展中医药防治研究,如运用中西医、运动、饮食、心理疏导等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残疾等疾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中医药优势,强化中医药特色,研究和采用了“三床循环”(日间观察床、家庭病床、住院病床循环互转病人)、“五诊并用”(门诊、巡诊、会诊、义诊、转诊)的中医综合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使多发病、常见病不出社区就能解决问题。

社区医生不断实践,不仅能利用中医药为社区百姓服务,还采用小方剂、小针刀、穴位帖敷、压耳豆等方便实惠的方法为居民治疗常见病、慢性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开展了中风后遗症、肢残等慢性疾病的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的康复有效率达7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做好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宣传。一是在导医台、全科诊室、社区中医科配有中西医健康教育处方,随时向患者和咨询者发放;二是社区中心利用多媒体开展中西医健康教育宣传;三是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向社区广大居民传授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通过定期开展社区中西医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对一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在社区计划生育、妇儿保健工作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应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各社区中心参与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中医智能开发干预保健,通过开展产前产后探视、儿童早期智能开发、预防接种、4・2・1查体等,儿童优生优育得到加强,智能和体质得到健康发展。

目前,每个社区中心(站)都设立了家庭档案库,每个居民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册,0~7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及8种重点管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日趋规范。很多人在大医院花几万元未能治愈的疑难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几千元甚至更少的钱就能治愈;社区保健合同户一年能享受四次免费查体;有20%的慢性病人入网接受三级防治;社区妇女、儿童、残疾、孤寡老年等弱势群体享受到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查体、心理咨询、医疗优惠等热情周到的服务,全区共建立家庭病床757张,中医药治疗服务率达到85%以上。

篇10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改善;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49-1.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该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卫生服务费用不断升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效率却没有得到改善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使得目前所存在的卫生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群众不断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因此,建立全新的,适当目前社会状况的的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改革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准确定位,有效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从而有利于合理布局,并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情况下,可以满足个大城市人们的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近期,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情况的补偿机制,服务功能,人力资源等进行了研究,不取得卓越的成就。然而,现有的研究资料,对于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系统,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少,导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预测缺乏相应的论证基础。所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本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社区卫生管理模式的改进,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基础,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服务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使得服务对象处于混乱状态。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对象是,为社区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并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可以平等、合理的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可是,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医疗服务系统、预防保健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同时发挥作用,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与医疗服务系统相互混淆,被纳入中小医院的管理行列,使得医疗领域范畴存在了竞争,甚至有些卫生服务机构要完成经济指标,经济利益成为了这些服务机构的发展目标。而对于疾病的预防、身体的保健、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经济效益比较差的服务项目基本上不加理会,不去重视,对低收入群体和儿童的需求不予关注,导致其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所有,很难使全体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得到公平、合理的保障。

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步发展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项目,公益性差,六位一体的功能发展非常不合理、不到位。因为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由大中型医院进行和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产权界限不明朗,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补助和监管不能被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所带来的代价难以弥补,必定会造成由医院的收入来进行补贴,使得医院对其不断增加的投入出现应付或缩减的现象。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医院的管理核心往往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来。因此,无法避免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趋利行为,也造成了全科医生重医疗,轻预防,防治分离,严重扭曲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服务面狭窄,程度不深。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医疗方面。在预防,康复,保健,教育和其他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很难深入到社区居民内部进行卫生服务,使得居民对于卫生健康的需求缺乏了解,自然无法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活力,社区卫生服务效率低下。一是缺乏标准化,目标管理的规范化,没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内在管理机制。二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的不足,不能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有效激励,很难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人事制度的缺失也很难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工作,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下。三是信息传播服务机构和居民的有效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其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居民健康的需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反馈,使社区居民健康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功能和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制度体系,改变管理模式是

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机构的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政府的职权。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充分明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充分政府的行政职能,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提供各项政策支持,有助于从实践中寻求经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民政部门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继续完善贫苦医疗救助制度,推行贫困人口社区首诊制,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尽力给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政府为公益性卫生服务付费。在决定政府在服务提供中的角色时,真正重要的因素是公平方面的考虑以及效率方面四种形式的市场失灵。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性、普遍性、公平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福利性、初级保健性、可持续性、规划性、系统联动性、发展渐进性的性质,从而决定了政府需承担财政支持、规范制定、监督管理三大责任。

建立完善问责制度体系。为了监督社区卫生资源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这些资源所取得的绩效,继续完善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具体如下:改变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加强人事管理,吸纳人才,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可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一步一步进行。对目前必须完成和已开展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约定。同时,要加强对医生的系统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在制度上,采取奖励、激励医生的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能效。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机制,确保加强政府履行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需对社区卫生服务和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监管,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得到合理使用。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制度,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等因素进行衡量,并纳入考评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资金补贴提供标准和依据。

民主监督机制顺利实施,采取建立民主监督制度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进行内、外部民主监督。

只有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卫生服务管理,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才能使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事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清.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政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

[2]杨韵宏,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走向[J].中国全科医师,20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