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

篇1

一些地方对社区卫生人才的开发工作还没有提高到“第一资源’的高度来认识,对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者队伍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人才不足,高素质卫生人才严重匮乏,仍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的因素。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作风建设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人才。

――高强部长在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强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时间不长,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已经有了提高,但在总体上仍然处于初建阶段,无论总量、结构、素质都有一个进一步适应群众需求的问题。一些同志反映,在他们那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就医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有多种因素影响。从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来说,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还不足以赢得群众的信赖,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要改善房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条件,更要改善人力资源队伍这个软件设施的条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千头万绪,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个方面的问题

那么,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呢?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培训进展缓慢等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数量不足 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近日在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上介绍说,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和86%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万个,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但从目前情况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尤其是社区全科医生,他们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有资料显示,由于长期以来对全科医学的偏见,我国全科医生或社区医生相对不足。在澳大利亚,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70名全科医生;英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63名全科医生;德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35名全科医生。据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介绍,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186万人,而全科医师队伍还只是这庞大群体的―小部分。若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计算,全国5亿城市居民至少需要10万名全科医师。

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与国外全科医生有很大的差距,全科医生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孟群说,我国目前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不到4000人,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导致了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培训进展缓慢 按照卫生部规划目标,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大中城市的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蒋作君说,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过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学师资严重匮乏、社区护士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至少有60%~70%的社区医师尚未接受过培训,这将严重影响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为什么我国全科医师培训进展会如此缓慢呢?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认为,主要是全科医师的服务模式问题没有解决。

孟群指出,我国在校本科生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滞后。目前,全国99所高等医学院校中只有20多所开设了全科医学选修课,使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并且,由于教育培训经费严重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制定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使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人员在上岗、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卫生部在日前公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存在对城市杜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培养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高强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定要站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研究加强卫生人才建设问题,从人民群众最需要、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人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群众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队伍。

五个方面的对策

据了解,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卫生改革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国将采取五大对策与措施。

(1)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倾斜政策和相应支持,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制定本地区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等。

(2)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中央政府提供专项补助经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人员培训,包括国家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培训标准制订和培训教材开发等项目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社区中医药人才培训等,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政策,完善制度,规范和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使用和管理。①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②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④在研究生学位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加全科医学专业,将全科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加以发展。

(4)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健全和完善城市杜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①高等医学教育。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主动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②岗位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对合格者发放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等。⑧毕业后医学教育。积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承担培训任务。④继续医学教育。有关部门要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等。⑤加强基层医疗服务队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规范诊疗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培训师资,建设基地,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在全国每个地、市遴选认定至少1~2个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建设一支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等。

篇2

1、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

1.1认识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大部分群众经济状况一般,一味追求价廉药品,一方面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对小的社区卫生服务门诊的资金运营带来诸多困难,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政府补偿机制还没有到位,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卫生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只能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可及、连续、经济、方便、有效、基本的卫生服务。

1.2政策问题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1]、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使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依据[2]。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重医疗服务“侧支循环”,从中汲取“养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3],也就是医院在业务收支中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因此,必须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彻底改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养防、以药补医”的主体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购买预防保健,合作医疗购买基本医疗,社会购买延伸服务的“三买”机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支付形式,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价格低廉,服务便捷、有效。原村卫生所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2.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层面,主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探索根本改革医疗体制,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新闻媒体方面,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相关政策做专题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2.2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 

“以医养防、以药养医”是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实行医药体制改革后,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医院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改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2.3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2.4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四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斌.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01)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篇4

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牢固确立“要奔小康,先保健康”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增强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全市小康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和设置标准

1.一般每村(居)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超过5000人或地域跨度范围较大,设立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村(居)可以设置两个服务站。

2.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建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第二个服务站建在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3.根据《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使用面积确保80㎡(合格站),力争120㎡以上(示范站)。合理设置业务科室,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设有全科诊断室、观察室(同时挂健康宣教室)、药房、治疗室、换药室和中医诊疗室,有条件的也可设立计生指导室和处置室。

三、操作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应对照标准规范完善,确保面积达标,六室分开,布局科学,流程科学。

2.现公共服务中心如有富余房屋或通过功能调整能调配房屋的,应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

3.无富余房屋但有扩建条件的应尽快依托公共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4.待新建公共服务中心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以外不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工作要求

1.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各镇政府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到位。

2.强化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各镇要在资金投入、土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由镇、村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给乡村医生执业。对镇、村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先由乡村医生垫资,以后再由村委会逐年返还建设费用。

3.强化技术指导。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过程中,市卫生局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建站质量关。要统一设计2-3套图纸供各村选用,各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施工图纸须各镇卫生所报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人力资源 业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01-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建设的一部分,因此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卫生医疗服务改革,让群众享受到这种基本医疗的服务。

1 人力资源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一般年纪偏大,且技术不到位,那些真正的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市医院中。而且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因此很多医务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社区服务站中的医务人员年纪之间相差很大,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1 人员年纪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医疗人员比例最多,而二十到三十之间的年轻力量占的比例最小,其余年龄段各占一部分。从医务人员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比例可以看出人员的老龄化严重,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补充年轻的力量。

1.2 业务水平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医务人员学历层次都不高,整体的素质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医务人员大多是大专院校毕业,而护士大部分主要是中专学历。据调查显示目前在社区卫生站的医生大部分都是有临床医师转型而来,这类医师都有着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他们缺乏预防疾病的知识,并且缺乏康复工作的经验。这样一来,在病人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在康复过程中无法得到较好的专业照料。还有一部分来自医院的防保部门,这类医师在预防和保健方面经验很足,但是其临床经验缺乏,而且医疗水平不高。由于这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开展进一些专业知识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医疗知识。也无法引进一些高级医疗设备,社区居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缺乏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3 人才流失。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流失现象很普遍,造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医务人员自身因素和社区机构两个方面。在医疗人员方面,因为其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不重视导致他们在工作时不认真,较为被动。对前来治疗的社区居民态度冷淡,缺乏耐性。在社区机构方面,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职位低,所以其工资不高,福利水平也低,并且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不重视,没有评优的鼓励政策。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稳定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

2 政府主导

2.1 资金投入少。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必须靠当地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所以要满足其治疗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这不仅仅是社区自身的问题,更关系到基层卫生服务问题,这时候需要政府行使其应有的职能。但是有些地区领导自身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性质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社区自我建设任务,而没有意识到这也在政府管辖之内,是属于自己的职责之一。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资金不足,落实到社区服务上的资金不到位。但是社区服务站花费的资金并不少,特别是其负责小区内居民的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包括对居民定期的诊断、健康教育宣传以及调查居民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工作是无偿的,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应该由政府承担这笔支出。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资金投入少,因此造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很多应有的设备不够齐全,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的发展。

2.2 监督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体制,这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障碍之一。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归卫生行政部门管辖,但是卫生行政部门不可能时刻起到监督作用,而且在各个社区中存在自己的管理体系,而其中卫生服务较为独立,所以卫生服务中心往往会缺乏监督,疏于管理。

3 应对措施

3.1 强化政府行为。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靠政策的支持,这个支持包括政策上的支持和财政的投入。对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在投资之前,政府应该充分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需资金,然后根据不同社区的资金需求进行分配。要保证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工资,改善社区卫生服务靠医疗收入维持生存的状况。通过资金上的补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稳定性会比以往高,能够改善其工作态度,增加医务人员工作热情。

在政策支持上,相关部门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例如制定医务人员晋升制度,并且保证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待遇。这样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大量离职,还可以吸引一些医疗专业人员来社区就职。

3.2 深化社区服务机构改革。合理配置人员是深化社区服务机构改革的第一步。由于社区医务人员并不多,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员成了关键问题。医务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工作效率,这样在配置人员的时候才能各有所用。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上,应该扩展应聘人员的渠道,争取将年纪相似、学历相近、专业相仿的医务人员调配在一起,这样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加大监管,严格规章制度是深化社区服务机构改革的第二步。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社区卫生服务站最重要的一点是医疗安全问题,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重视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关键是建立监督体制,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化。

4 结束语

总之,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必须先加强医疗人员自身的素质,并且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进度,增加监督力度,让群众能够安全放心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小芡,江启成,李绍华,刘国旗,汤质如,陶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9)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92-02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要求现代城市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各项职能日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的重要职能项目之一,也是保证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非常重要。

1 背景

1999年卫生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2003年1月国务院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03]3号)中提出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分工合理、方便快捷的新型城镇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确定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城镇主要是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城区重点是加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贯彻国务院这一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支持环境,促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卫生部、民政部等部委已于2003年开始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2006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上海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将“试行患者约定服务和双向转诊”作为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2009年,国家医改方案要求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加快建立适合国情民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必然途径。

多年来,长宁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发展,紧紧抓住二个关键,一是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政府职能;二是转换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也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

2 现状

2.1 中心和站点情况:截至2009年底,长宁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均在3000M2以上,其中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超过5000M2。虽然,与上海市其他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较,长宁区的业务用房并不宽敞,但是,各家中心把服务流程、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形成不同服务特色。长宁区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业务用房面积为5732.2M2,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136.48M2,其中有59.5%的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小于150M2,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但是,与2008年相比较面积达标服务站的个数增加了28.6%。每年,长宁区下达一级工作目标,把对未达标服务站的改扩建工作责任落实给一级政府街道,由街道政府负责选址、提供用房和装修。

2.2 人力资源情况:截至2009年底,长宁区平均每1000名居民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24人,拥有医生0.601人,拥有护士0.523人。平均每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为616名居民服务,医生为1664名居民服务,护士为1912名居民服务。平均每1000名居民分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和防保人员为1.403人、0.519人、0.452人,分别为社区居民服务人数为743人、1926人、2212人。

2.3 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2006~2009年,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呈上升趋势,2006年门诊量占2006~2009年总量的20.76%,2007年门诊量占2006~2009年总量的24.13%,2008年门诊量占2006~2009年总量的26.96%,2009年门诊量占2006~2009年总量的28.15%,其中中医门诊服务占当年门诊服务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43%、14.86%、16.85%、12.04%。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数2006年为46294人次、2007年为78222人次、2008年为77907人次,2009年为63915人次,2006年~2007年家庭病床服务人次明显增加,2007~2009年家庭病床服务人次逐年下降。2006年开始试行的双向转诊工作量呈逐年大幅度增加,上转病人分别为2006年264人次、2007年2854人次、2008年7050人次、2009年12953人次;下转病人分别为2006年131人次、2007年121人次、2008年273人次、2009年698人次。

2.4 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2006~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例数逐年下降,分别为2006年360例、2007年279例、2008年245例、2009年146例。2006~2009年孕产妇保健人次数分别为8164人次、1244人次、14009人次、10955人次。免疫接种2006~2009年逐年明显增加,2009年与2006年接种数相比较增加130182人次。高血压病管理有效控制率由46.48%上升到64.05%,糖尿病有效控制率由27.19%上升到39.22%。

3 分析

3.1 不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长宁区将中心和站点建设纳入所在街道的当年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挖掘潜力,共同筹集资金,使站点改扩建工作落实到位。目前,共建立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居民步行十分钟即可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

由于长宁区地处中心城区,选择服务站用房选址较难,同时,社区居民对于站点的设立有着种种误解,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强烈,对社区卫生的服务非常认可,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邻不能接受。因此,服务站改扩建工作越来越难。

3.2 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根据规定一个全科医生平均服务对象1000名,目前已经达到1500~1800名居民,存在严重的全科医生缺乏的问题,也制约了提供服务的能力。此外,目前,全科医生由原先的专科医生经过岗位培训和职称专业考核后转到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测试不能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等同。

社区卫生基本服务项目中,涉及内容广泛有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残疾人服务、计划生育等。一是需要全科型中心层面管理即质控部管理人员。质控部的管理人员要精通各项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掌握考核的方法,能够有效实施。质控部管理人员是中心层面管理的核心,承担所有的业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目前,在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配备3~4名主要质控人员,分别担任医疗、公共卫生、护理质控主管人员。二是需要全科型团队层面管理即全科团队长。团队长不仅要精通业务工作,更主要的是发挥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凝聚团队人员。部分中心的团队长年龄组在50以上的占50%,年龄结构明显老化。所有的全科团队长和质控人员均由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而来,缺乏相应的管理学知识。在思路的前瞻性、管理的科学性、处置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此外,管理人员缺乏对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和主要方法的认识,,在管理考核实施中力度有限。

3.3 不断更新理念与认识。在社区工作中,医务人员缺乏整合意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没有有机结合。门诊只是开方配药,没有将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组合。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没有跟上社区卫生改革的步伐。此外,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全然不知,对社区卫生所担负的康复与健康教育职能了解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各种原因,缺乏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造成能级普遍低下。另外,人员构成比例极不合理,不能够配全、配足临床医疗以外的如B超、心电图、预防医学等专业人员。在目前社区卫生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形势下,上述岗位人员日显重要,只能由临床医生、护士转岗或者兼职,一方面使医护人员更趋紧张,另一方面导致能级结构的不合理。

4 对策思考

4.1 建立社区卫生分级考核管理网络。建立考核网络,由团队长负责一级考核、质控部负责二级考核,同时,确定了卷面抽查和数量核对的比例,确保了考核覆盖面。质控部定期将质控情况汇总后,通过简讯或例会的形式,不仅反馈了信息,更是质控考核方法的带教。

此外,加快全科团队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提高考核质量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

4.2 建立社区卫生多方联动服务网络。首先,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转变服务功能。需要开展社区诊断,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社区的疾病谱及卫生需求,按其排列次序,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计划。如社区内老年人居多,特别需要加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防治管理,着力开展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其次,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有效提升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加强与街道民政、计生、残联等有关科室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共享,让居民知道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享受社区卫生服务;做到“疾病预防立足社区、妇幼保健深入社区、应急行动依靠社区、城市医院牵手社区、责任医生扎根社区”。

4.3 建立社区人力资源培育网络。首先,要明确社区医生应是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特征相适应的全科医生,是不同于专科医生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必须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培训工作,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选送培育全科医生。其次,运用协同服务机制,将专家请进社区,带教培养,提高全科医生技术能力。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6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9-02

满意度研究是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为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齐齐哈尔市北三区(建华区、铁锋区、龙沙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名患者。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常规监测调查表》,采取一对一问答方法,对被试者进行调查。

1.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情况300名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中男性94人(31.3%),女性206人(68.7%),平均年龄(51.2±1)岁。

被调查者大部分人都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占53%和34.3%,自费的占4.7%,商业保险和公费医疗占的比例则很小,分别为2.3%和1.7%。

2.2就诊及等候时间大部分患者就诊时间都能在15分钟完成,占调查对象的77.7%,只有5.3%的患者就诊时间超过30分钟。97%的患者候诊时间少于10分钟,其中候诊时间少于5分钟的占被调查对象的84.7%。

2.3就医机构选择意愿及利用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方便快捷”的人数最多,占82.3%,其次为“服务态度好”和“价格便宜”,分别占38.3%和33.3%。认为“能够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能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人数则不多,分别占8.7%和7.3%。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本次接受服务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疾病诊治是主要接受服务的类型,占62%,其次为疾病预防和购药,分别占14.3%和8.3%。

2.4满意度调查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最满意,占67.3%,其次为服务态度和受尊重程度,分别占52%和48.7%。对就医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满意度一般,分别占25.3%和13%。

对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满意度均较高,分别占84%和81.7%。

2.5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知晓度的调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如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有183人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占被调查者的61.0%。有15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占被调查者的52.0%。

3讨论

3.1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伤病诊治及购药占总服务类型的70%以上,对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类型的需求较少,这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醒目标识方面开展不足,相应的功能不够完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情况更加说明这一点,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全部项目的刚达到60%,而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刚刚超过50%,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的局限。近一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2次以下的有72.6%,6次以上的不到5%,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些人是初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说明齐齐哈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

3.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情况

3.2.1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个别指标不理想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解释交流等满意度较高;而对就医环境、设施设备的硬件设施满意度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根据实际访问调查中的谈话和满意度及患者对倾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分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是由于对身体影响的较小的疾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要求较低,主要是看中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卫生服务的易得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满意度高,是因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有限,不像大医院那么拥挤,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有限,患者相对于大医院而言更加固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更好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反映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达到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效果,也是一种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更加注重硬件的升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2.2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对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高的技术水平和好的服务态度是吸引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本调查显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医疗技术水平低、设备环境差、服务态度差、收费不合理等,因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利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并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篇8

一、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融入社区规划、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进行,整合社区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设施保障。

1.统筹规划,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运用规划手段促进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2.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1)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意见。

(2)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机构支持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形成多方联动、共筑共建社区卫生服务阵地的良好氛围。

(3)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大力度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注重培育发展社区卫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和社区卫生志愿者队伍。

(4)加强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保障和监督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议,及时收集、反馈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开展各项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残疾康复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残疾康复工作的协作。将残疾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残疾康复服务能力,注重提高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的可及性。

1.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和残联相互配合,建立互通信息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争取各级政府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投入,发挥系统内的政策、资源优势,共同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设施添置、经费补贴等工作。各区、县(市)还应发挥残联工作优势,积极争取社会慈善资金对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资助。

2.机构和人员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残疾人康复室,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为专(兼)职社区康复医生。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残联的联系,规范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和基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明确社区康复工作职责和各项工作要求,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向残联申请增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站)的牌子。

3.开展的服务项目:

(1)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职能的通知》要求,为有关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

(3)将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讲课、墙报、发放普及读物等形式,开展康复咨询活动;普及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减少药物和疾病致残情况发生。

(4)根据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功能补偿性用品用具和家庭用无障碍设备的有关信息,并提供代购、租赁、出借和使用指导等服务。

三、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资源共享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方便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促进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科室和人员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应设有相应科室,配置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设备。

2.开展的服务项目:

(1)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利用访谈、橱窗、黑板报、电化教学等各种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对进入法定婚期的青年男女,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2)做好咨询指导和发放避孕药具工作。按照人口计生部门的规范要求认真做好育龄群众的咨询指导和避孕药具供应服务。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开展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的保健知识讲座培训,指导母乳喂养、母婴保健知识。积极倡导登记结婚的男女青年自愿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3)认真搞好“三项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定期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已婚育龄夫妇生育、节育、不孕、不育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妇女健康档案,协助组织实施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等项目。

四、加强整合社区资源的组织领导

整合资源是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各区、县(市)相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明确责任,发挥优势,扎扎实实地做好整合社区资源的工作。

篇9

关键词:社区卫生 档案管理 规范化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基本资料,是整个单位工作的主要支撑。我国社区的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才能让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经过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的分类、功能及管理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档案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大大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适合我国加强档案建设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服务档案真实记录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档案资源,只有努力提升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档案资源建设的正常发展。再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自动化也要求档案管理必须要规范化。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也逐步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假如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规范其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就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保管,很少意识到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比如有的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药剂人员等兼当,这样在自己主要担任的工作忙时容易造成档案疏忽管理、粗略管理,致使档案缺项、不完善;或调动、离岗时交接手续的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的混乱。

2.档案室设备不完善。由于受各方面限制,单位在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上比较少,只买一些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品,几乎没有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有的社区机构因为房屋有限,存放档案房间狭小,造成档案与其他文件混放,不利于档案分类、查阅;没有单独的计算机管理档案,造成信息技术不能运用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只采取传统的手工模式,包括信息的收集、检索都要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收集的效率低下和管理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对档案中重要信息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的分散也造成材料的统一收集受阻,从而形成档案的收集效率低下,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失去了联系,导致档案工作失去了完整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上,而要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树立起利用和服务的主导思想。要从档案的保密性和档案查询的便捷性入手,按统一标准编制检索工具,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人员的人事档案为主来具体展开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

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必须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与档案管理员为组员的三级网管模式。建立综合档案室,专门配备档案人员负责档案工作,这样在查询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时会更为便捷。

3.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近些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体的现代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一直以医疗为主要任务,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严格考核,在日常工作中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该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再加上人员数量、设备陈旧和经费少等诸多因素,档案的管理工作经常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要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积极培养他们的知识理论,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依据《档案法》等法律,结合本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档案管理的保管与收集、借阅与归档、保密与销毁等制度,特别是要完善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制度,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曾梅.社区卫生服务,任重道远[J].北京观察,2000,7

篇10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