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加强(以下简称“公司”)的战略管理,促进公司战略与各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衔接和贯彻落实,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全资及控股的各二级经营单位及各京外、海外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战略管理,是指公司对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修)订、实施、监控与评价等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成公司的战略规划体系。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是对公司未来五年及以上时期内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发展路径、业务组合等进行的总体谋划。
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包括公司三年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各单位发展规划三类。公司三年发展规划是对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商业计划、战略举措、行动方案的整体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某一专项领域,为支撑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制订的包含目标、路径、举措的行动方案。各单位发展规划是各单位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本单位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行动举措做出的基本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是根据三年发展规划及环境变化对未来一年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及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两类。
第五条 战略管理部(以下简称战略部)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执行机构,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其职责包括:协助公司总经理组织制订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各专项规划、各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各单位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的制订;承担规划实施的指导、推动、监控、分析及评估工作;编制公司年度战略管理报告。
战略的制订与修订
第六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的制订根据集团统一部署及公司发展需要开展编制工作。长期发展战略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拟订建议方案,经公司党委会前置研究,提请董事会审议后报集团公司审批;三年发展规划经党委会前置研究,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报集团公司审批;年度工作计划经党委会前置研究,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后报集团公司备案;各专项规划、各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各单位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由各单位审定后报公司备案。
第七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中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以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充分论证的原则,广泛征求公司内部、集团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
第八条 公司战略部作为公司规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助公司总经理组织落实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工作。
公司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制订与本单位职责相关的专项规划、发展规划及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第九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中期发展规划原则上应在环境及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司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统筹部署行动计划、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十条 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应以贯彻落实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中期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提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及各项实施措施。
第十一条 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原有发展战略或规划不再适应公司发展新情况,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应及时做出修订或重新制订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或中期发展规划的决议。
第十二条 根据集团公司有关管理要求,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原则上每年9月着手进行滚动调整,每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滚动调整工作,程序同制订发展规划程序;规划的滚动调整要与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相衔接。
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监控
第十三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贯彻落实,并通过定期经营调度会、审计监督、绩效评价、单位负责人考核、规划实施评价等措施推进实施。
第十四条 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组织工作。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经营单位。
第十五条 对于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中涉及公司层面的战略性事项,应列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公司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优先投入和支持。
第十六条 公司战略管理部负责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公司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控,公司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负责本机构专项规划、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
第十七条 公司通过定期调度会,重点分析各单位经营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对各相关单位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战略质询。
第十八条 公司年初确定对各相关单位战略实施的年度考核指标,年底对各经营单位年度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纳入绩效评价考核中。
第十九条 为全面监控战略规划实施,公司实行战略规划实施报告制度。
第二十条 每年第四季度,各经营单位需编制本单位年度战略管理报告,并于12月中旬前上报战略管理部。该报告着重分析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实现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等。
第二十一条 公司战略部年底对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年度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编制公司年度战略管理报告,上报公司。
篇2
为了规范市场调研行为,更好地发挥调研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容
一、作业程序和方法
1.作业流程图如下:
二、战略发展部部门职责
1、负责制订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经营战略,提出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配置的意见;
2、负责制订公司战略规划流程,主持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制订,协助各子公司、事业部制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
3、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旅游和相关产业研究、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对集团公司造成的影响,发现主要发展机会与风险;
4、分析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各业务单位在行业内的地位,对公司已进入和将要进入的区域细分市场做出市场状况的分析;
5、收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资料,总结先进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
6、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组织和策划与国内外合作者的战略合作;
7、管理和维护公司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对公司品牌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8、负责收集汇总相关资料,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提出公司发展总体思路;
9、指导和参与公司各部门发展战略的制订;
10、负责组织集团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核和上报批复工作;
11、负责专业性管理;
12、直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部门工作审批流程
1、明确工作目的、提出执行方案
2、制定合理规划
3、负责人根据上报工作安排集体讨论
4、若申请需要修改,需补充修改申请
5、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
6、申请项目不符合公司支持范围或资金使用方式的不予办理
7、需公司主要负责人千字确认的需部门负责人提出更详尽的计划
8、组织有关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审核,报上级部门申请资金
9、组织人员在实施工程中进行监管
四、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岗位描述
1、根据董事会决议与总经理的经营方略,协助总经理制定并实施对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建设;
2、负责公司发展、经营策划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
3、负责制订本部门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与工作流程,并进行管理;
4、负责对市场运营后的状况监控及调查,并对其发展方向、市场定位随时提出调整建议。
篇3
[关键词]战略;公德;社会责任;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5)12-0037-04
就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纲领,而优秀的企业发展规划应该建立充分利用国家、社会、企业与员工相互联系的经济关系,合理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失利和倒闭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没有准确定位的企业发展战略,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准则和没有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责任意识。所以,笔者认为,战略思维、公德准则和责任意识三要素是企业发展规划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素。
一、企业发展规划中与文化建设密切关联的三要素分析
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性文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指明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指引发展策略,指导业务领域以及组织经营措施的行动纲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式。企业发展规划完善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理念的设计与定格,企业文化形式的完善与创新,企业文化实践的落实与践行,企业文化内容的传播与发展都是建立在战略思维、公德准则和责任意识三要素基础上的内涵文化。其中,战略思维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精神支柱,公德准则是企业文化实施的行为准则,责任意识是企业文化建立的社会责任。战略思维是纲,纲是企业文化建立与长期规划的纲领;公德准则是绳,绳是企业规划和文化建设的行为规范;责任意识是源,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源头,是促进企业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三要素分析见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了解到,创建一家企业首先必须创建相关的所有权的法律形式、股份分配方案、股份或所有权的支付方式、初始运营资本具体运用和描述等规范。其次就是制定企业预算规划,包括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公司理财、资产管理、产品营销、产品生产、文化建设等预算管理规范。建立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发展规划是全面系统地规划企业发展愿景,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以企业终极目标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方针、中长期和年度经营目标;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全面系统地部署和导入企业规范化管理。正确和优秀的发展规划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有利于培养员工企业归属感和奉献精神,有利于企业坚持社会公德与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促使企业充分利用与保护资源环境。公德准则既是企业道德价值观行动准则,也是法治精神的行为保障。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必然影响企业及领导者个人的准确判断和行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正确道德的引导下才能避免走上唯利是图的邪路。企业公共道德价值观是建立在公司治理基础上的精神文化,没有道德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自我吹捧、自我欣赏的虚伪文化,就只能将企业员工带入歧途。所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具有责任意识的道德善恶为核心,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规范为文化范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的经济实体,没有健全的社会肌体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企业有义务和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企业文化体系应通过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公德修养、道德文化、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等协调企业内外部经济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基础性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愿的慈善行为,社会责任根源于社会与企业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的双向行为:一方面是社会对企业行为的期望;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社会压力的回应。社会责任表现在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的匹配,也可以表现为对社会经济行为的契约精神的遵循。所以,在分析社会责任问题上,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追求企业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企业和社会都应完善和养成科学的社会责任观,加强对社会风险的管理,在企业综合目标的平衡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公平,立足社会责任,立足企业文化精神建设。一般来讲,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是企业初始成立时最基本的财务目标,但是企业如果希望持续发展,绝对离不开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从企业与社会价值定位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是经营者为企业获取利润和创造价值的同时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义务,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盈利状况和经济形势外,也要考虑企业经营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考虑从经济和财务方面对社会进行弥补;从制度方面对企业经营行为给社会环境和公民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很多,其中包括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社会相关利益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经济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处理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积极参与保护、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从宏观层面看,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有利于强国富民,提高全民爱心意识,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责任管理落后,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战略思维”的纲领性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设计、选择、控制,以达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全过程。公司战略规划是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战略管理具体分为三个层面:中长远战略、经营战略、项目战略。企业中长远战略是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从宏观经济层次利用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方法制定企业中长期经济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向、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发展、机制改革、组织机构改组、重大技术改造、筹资融资等等。以麦当劳战略为例,首先是战略优先权,持续增长;提供顾客的非预期性消费偏好;保持一个高效的和高质量的生产者地位;提供价值高口味好的产品;全球范围内有效推广麦当劳品牌等。企业经营战略是短期经营计划,是一个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基础的战略规划,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细分市场调查选择生产经营方式的规划;对企业经营特色、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调整企业内外部环境关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把策略、规划、计划等衔接起来。以英特尔公司“战略转折”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业务集中在存储芯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放弃存储芯片业务;采用战略远景;成为计算机业卓越的微处理机供应商;使计算机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室;成为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无可辩驳的领导者。企业项目战略是指企业在经济目标基础上,对具体项目达成而确定的实施路线和规划。项目战略规划包括项目计划、工作规章制度、规范程序等制订;项目启动、实施、控制、收尾等主要过程的实现;针对项目涉及的经营范围、活动时间、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合同管理、交流沟通、项目质量等问题进行综合管理。在战略管理角度分析经营项目战略,建立以战略经营规划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促进企业战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从根源上分解企业战略,从而建立企业项目管理的战略主模型、组织设计模型和项目筛选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长远发展管理模式和思路。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公德意识”的准则性地位
社会公德是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最普遍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生活安定、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公众、企业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企业只有以社会公共道德标准为基本规范来约束企业行为,才能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百年基业长青。企业是一个由人与资产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实体,人在企业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人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人的经济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与完善是根据企业主导者的价值观念来左右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的建立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范畴来调整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企业员工之间等各种关系的行为道德规范。企业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组织,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文化,它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命。因此,一个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决定着企业前进的方向和正确轨迹的生命历程。企业道德价值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核心文化,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脊梁。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将法治精神基础上的价值准则作为企业道德价值基石,才能保证企业道德观念高尚,员工行为规范、价值观正确。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式。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立的基础。企业文化理念的设计与定格,企业文化形式的完善与创新,企业文化实践的落实与践行,企业文化内容的传播与发展都是建立在道德精神与价值观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内涵。企业道德价值是企业规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企业道德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和特质。笔者认为,造成企业失信于民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公共道德缺失,道德价值低下。要恢复企业信誉与希望,就必须重拾公共道德价值教育与养成,公共道德准则是企业奠基百年基业的行为准则,企业出现在社会公众视线的时候,就应该是一个公共道德高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企业道德价值观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推崇和信奉的基本道德行为理念和准则,是企业在长期规划和建立百年基业中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追求经营成功时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这种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本源泉,是企业宣传形成的理论基础。企业通过搜集和发掘价值理念元素,将原有价值观念中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因素淘汰掉,以清晰明了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企业员工,提炼企业道德价值观内容,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并且能为企业全体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准确定位的发展战略,完善良好的社会公德准则和践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为动力、战略为纲领、公德为规范的发展规划是具有智慧和生命力的企业发展思维。战略思维、公德准则和责任意识,是企业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要素。
参考文献:
[1]田云刚,张元洁.麦当劳的经营战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1,(3).
[2]欧阳航.“利润与道德并重”:企业价值观新论———“利润先于伦理”还是“伦理行先于利润”[J].湘潮(下半月),2014,(2).
[3]林波.国家电网公司:青藏联网工程对“责任基建”模式的实践[EB/OL]/a/zixun/ilun/zerenjingzhenglianli/20140919/z197.html.
[4]王余儿,等.基于六力分析模型快时尚产业比较分析———以美邦和ZARA为例[J].现代商业,2012,(17).
[5]黄群慧,等.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
[6]李俊亭.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实施企业战略发展导向[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7]缪锐.试论现代企业家的素质要求与培育[J].经济师,2009,(4).
[8]高静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及其功能[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9]朱桂萍.试论中国企业家的培养和塑造[J].当代经济研究,2001,(11).
篇4
近年来,国家的针对江苏地区的规划主要涉及长三角地区、沿海地区、沿江城市群和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2009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0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江苏省政府在积极落实国家区域规划的基础上,2011年通过《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2012年批复筹建1个产业开发区(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2个经济开发区(大丰港、连云港徐圩经济开发区)和14个旅游度假区(徐州吕梁山、姜堰溱湖、沛县微山湖千岛湿地、阜宁金沙湖、如东小洋口、句容茅山湖、仪征枣林湾、宿迁骆马湖、连云港温泉、南京汤山温泉、镇江世业洲、盱眙天泉湖、武进太湖湾、无锡阳山);并批复同意5个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园、扬州广陵经济开发区、徐州泉山经济开发区、南通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
二、金融机遇
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增速正在放缓,只有抢抓市场机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在这种增速减缓的大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银行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一)基建领域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沿海地区具有建成为区域性和国际海港的优势,江苏的多项发展规划中都明确对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做出安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江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两个规划全部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到2030年,全省建成20条区域过江通道、21条城市内部过江通道、“两横两纵”4条高速铁路、“三横三纵”6条城际铁路以及增加11条高速公路。目前,江苏省拥有各类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139个,作为创新实施的主要阵地,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基地及物流园区为主体的新型经济集聚点将不断涌现,同时这也对交通运输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尤其是重点交通工程规划项目中蕴含着巨量的金融需求,为银行业带来了潜在的发展机遇。
(二)产业领域
近年来,江苏省在国家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规划,商业银行应在深入研究区域规划带来的市场机遇的基础上,统筹制定发展策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江苏亦把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江苏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生产业发展;2012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2012—2015)》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的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相互联系,会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其中,江苏旅游业快速发展,2006—2011年,连续六年蝉联全国榜首。江苏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旅游项目的资金投入十分巨大。以常州为例,该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旅游业投资约200亿元,2012年,江苏省政府批复设立14个旅游度假区,由发展旅游业带来的资金需求将非常旺盛。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具备一定优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2011年,江苏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全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2012年5月,省政府编制《江苏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确定了各个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8月,国务院批复《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并明确要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手段,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物联网企业发展的力度。10月,国务院批复《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根据区划,到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6450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30万公顷,意味着海洋资源开发的竞争加剧,有助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
三是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江苏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预计到2015年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110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达到1.6∶1。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在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业现代装备制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多样而庞大的农村金融需求,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民生领域
江苏省非常重视保障与改善民生,在该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2012年1—8月,省级财政支出86.4%投向民生领域。截至2012年12月,江苏省累计投入村庄环境整治资金超过17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拨付奖补资金12.4亿元、整合相关涉农资金30.4亿元,市县实际筹措超过134亿元。尽管如此,江苏省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还不协调,民生建设的步伐慢于经济发展步伐,江苏省政府仍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三农方面的金融资源供给、保障性住房的按需供给和缩小贫富差距等民生问题而努力。除了上述领域的资金需求,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动亦在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保护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金融新需求。
三、发展策略
面对国家区域规划带来的种种潜在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该着眼长远,利用自身优势加快业务转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不断提升经营服务水平、确保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紧跟政策导向,明确发展重点
江苏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和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强,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提高市场反应能力,统筹规划推进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加强整体推进,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有质量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建立快速反应通道,全面收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同业动态,深入调研国家政策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对产业、项目的支撑力度,探究政策规划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在统筹规划推进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
(二)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投放重点
商业银行应继续将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在对本地市场规划与政策导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判重点行业发展前景,确保公司业务有力度的投放;将信贷资源向由加大投资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由江苏城乡一体化大力推动带来的民生领域倾斜。
(三)定制差别服务,确保效益增长
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十分迫切,仅依靠传统业务,无论是市场表现、市场竞争,还是经营效益都缺乏竞争力。据国外银行统计,其产品成功率约为50%。只有通过细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强产品维护与创新,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提升产品的市场契合度,确保公司业务有效益的增长。同时,建立产品后评价机制,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定期对产品的接受度、收益率、可替代性等指标进行跟踪和评价,对产品进行调整、推广、拓展和创新。
(四)注重科学发展,确保稳健经营
篇5
目前,全方位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改革浪潮已经势如破竹地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适应时展需求,城司被迫逐步脱离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城司在当前过渡期内稳增长和控风险的必然选择。城司必须妥善处理债务存量与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更要积极进行资产的重组优化,通过注入更多的良性资产,打造新的稳定收益板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培育后,再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依靠自身经营做大做强。
二、城司关键问题梳理
(一)城司要进一步厘清与政府的关系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城司要主动思考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要重新“自我定位”,即成为背靠地方政府,面向市场求发展的市场主体,达到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利用地方政府“背书”的优势,为自身的转型寻求政策和资源支持。
(二)城司要积极打造新业务板块
城司紧密结合当地城市(镇)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寻求新的业务板块,以加快转型,真正实现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和多元化经营,实现国资国企改革目标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司要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城司要在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努力提高可持续融资能力的同时,优化债务结构,做到债务管理有序,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城司要根据经营性、公益性项目需要,分别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进行融资;要根据市场融资成本与条件确定发债期限与规模;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财务结构,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设立地方产业发展基金。
(四)城司要全面提升内部管理
城司要对公司组织架构,集团管控、体制机制、文化制度、人力资源配备等进行重组调整,使之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促进公司发展。
三、城司转型突破点
(一)明确目标,促进转型
战略转型是城司转型发展的先导。城司要寻求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小城司还需要地方政府在资产、资源方面大力扶持,进一步壮大资产规模,做实资本。
(二)精准定位,谋划发展
城司要对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拓展经营行业,探索相关业务板块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
(三)锤炼管理,强化内功
城司要夯实管理基础,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投融资机制创新管理等方面入手,综合提升其管理能力,做到转型发展大提升。
四、城司转型的具体方案
(一)全面清查资产
城司要明晰本公司以及所属子公司的资产情况和股权关系,按照资产属性进行分类。
(二)大力聚集资源
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遵循“同业归并,精简高效,兼并重组,增强实力”的原则,组建子集团或子公司,争取城市资源注入、国有股权划入,无效资产剥离,最后归并核心业务,缩减管理阶层,发挥资源集聚效应。
(三)准确界定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化融资需求,明确母子公司各自功能定位,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进行主体功能再造。集团可公司作为投融资中心、战略决策中心、宏观调控中心,子公司则作为利润中心、业务中心、运行中心。
(四)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针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自身的优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对公司业务布局和业务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规划,进而制定出适合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培育重点经营性业务,重新定侧重点,注重发挥各产业的协调效应,提高公司内部的现金流,为持续融资打基础。
(五)合理构建管控体系
公司应根据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业务战略、企业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建设等,过对公司现行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进行分析,紧抓制度建设,优化流程体系,扎实推动公司由业务指导型向管理主导型转变,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规范管控体系,为实施公司转型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六)着重运作PPP模式
PPP模式是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的融资方式,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运作,对公益性项目进行政府举债融资,而对经营性的项目,则采取市场化的社会资本融资。在PPP模式中,城司定位是作为政府的主体代表参与项目论证、合作谈判以及后期项目营运与移交。城司借助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及股权合作等方式,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增强,提高供给效率,实现利益共享。城司首先建立PPP项目库与投资商库。城司应该优先选择市场反应良好、经营状况优秀、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例如城市供暖、污水处理以及轨道交通等项目,做好招商引资,筛选经验丰富、势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其次,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接受咨询服务,利用专业咨询机构运作PPP模式。最后,严格按财政部PPP模式操作流程,做到程序到位,规范项目执行与移交。
篇6
作为为广西的国有独资企业G集团,经过多年快速的扩张与发展,已经成为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孙公司、重孙公司合计近100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目标的实现,战略的制定实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不断变革,G集团的内部审计也实现了职能跨越式的转变,由合规性审计逐步向增值型审计转变。除了传统意义上提供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等监督服务外,G集团内部审计正逐渐以企业“内部顾问”或“咨询师”的身份,为企业提供战略实施、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评估咨询,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而在G集团实施的“大战略”管控体系中,G集团主要采取三个原则:“一是战略制定以总部为主,在统筹兼顾基础上注重整体和长远;二是投资管理采取三级审批机制,在健全完善制度基础上强调严谨高效;三是投资职能根据母子公司管控模式进行授权,在集权和分权上科学平衡”,围绕这三个原则,G集团一方面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咨询机构制定了《G集团2011-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赋予了内部审计新的职能,要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业务中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执行出谋划策,具体是:在战略规划阶段,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对咨询机构编制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审核,并结合对公司过去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的审计情况,提出修改完善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建议供集团战略投资部参考,以保证战略规划制订的科学性、可行性。内部审计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战略管理方向性的决策参考。
在战略决策阶段,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对集团战略决策中的项目投资管理过程实施全程监督,从决策程序是否违规、决策是否存在失误、决策是否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等方面入手,重点识别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及时提出纠正战略偏差的决策建议,帮助企业高层领导及时审视战略方向及战略策略的正确性,规范企业战略决策的程序及行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内部审计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战略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在战略执行阶段,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对各业务部门及各下属企业实施战略的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评价企业资源投入与战略目标是否匹配;在战略执行中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是否适时调整战略,作出快速的应对措施有效进行处理等方面,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修改建议供企业高层领导决策,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竞争变化的需要。内部审计在这个阶段的作用则主要是促进战略管理的可持续性与实效性。
二、内部审计在战略管理咨询中的“三要”
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是可以介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任何关键步骤并发挥其重要的评价、咨询作用的。内部审计要想在企业战略管理咨询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参谋与智囊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一)内部审计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咨询要得到企业高级管理层的积极支持作为企业经营的“中枢大脑”——战略管理活动,是企业内部最高层次、最为重要的管理活动,内部审计要想参与其中,必须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想法、经营思路,并要求高层管理者给予内部审计足够高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提供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及强有力的工作支持度,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战略管理咨询活动。
(二)内部审计实现战略管理咨询要在继续发扬传统审计优势的基础实现工作创新内部审计从事战略管理的咨询活动要注意结合已开展的传统审计项目的优点及长处,在关注企业经济信息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审计实践,在继续发扬传统审计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审计工作创新。一是要利用传统审计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案例数据,建立起企业战略管理咨询的资料数据库或风险案例库;二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环境变化的研究与可持续战略的制订工作;三是建立起科学的战略管理咨询体系,以帮助高层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带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战略方向迈步前进。
(三)内部审计发挥战略管理咨询的作用要靠一支适应高起点、高要求的审计团队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发挥战略管理咨询作用的效果。作为战略管理咨询顾问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战略管理理论和实务的相关经验,必须经历过长期项目工作的历炼,必须对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体系熟悉与了解,并能在工作中对问题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学会从宏观的层面去看待企业的问题,能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实务提出真知灼见。
三、内部审计在实施战略管理咨询中还应注要三个“不要”
(一)内部审计的战略管理咨询意见不要落于“虚化”“、空谈”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在项目审计工作中掌握的各种信息,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战略管理实务工作中去,发现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中实际存在问题,而不是照搬理论,进行假设性的描述,提出的咨询意见由于没有基础数据和事实材料的支持,最后“虚化”,形成空谈。
(二)内部审计的战略管理咨询工作不要延续定势思维内部审计人员由于长期从事一线的项目审计工作,很容易在从事战略管理咨询工作时形成定势思维,而把战略管理咨询这个要求具有整体观及发散性思维的综合性工作做成了一般的管理咨询业务,从而发挥不了内部审计在战略管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际效果。
(三)内部审计的战略管理咨询不要忽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开展战略管理咨询业务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熟悉和完善,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要注意防范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并时刻注意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如果参与了企业的战略规划、设计工作,就不应再参与企业战略实施、执行效果的评价工作,以防止工作中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舞弊风险。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多式联运物流;物流格局;调整
[作者简介]王政武,《改革与战略》杂志社办公室副主任,编辑;巫文强,《改革与战略》杂志社社长,主编,副研究员,副编审,广西南宁530022;李宁新,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南宁分公司经理,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01-04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及对广西 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 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
近期,我国相继对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提出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城市建设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改造40个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集装箱专办站,保留100个左右的集装箱办理站。目前,这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大部分已经建成,成都、大连、西安、上海、郑州、昆明、深圳和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经投入使用。最近,铁道部又再次调整了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拟整合全国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建设32个专办站,逐步撤销其他现有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其中,在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三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
(二) 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对广西物流业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把南宁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及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等目标使得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日益迫切。由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为主构架的多式联运物流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作为与全国集装箱专办站的对接点,其必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物流中的地位。铁路在我国物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随着其功能的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为广西与全国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对接的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必将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聚集更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
3.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在广西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其功能必将被相继建立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32个集装箱专办站所取代。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不但要履行现有集装箱办理站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及办理站对接的重任。不管是区外的货物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广西或者在广西中转,还是将广西的货物运送到区外,都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方能实现。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广西物流实现与全国物流对接的关键,而且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上述3个集装箱专办站在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更加明显。
二、铁路集装箱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急需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目前,广西已经建立的集装箱办理站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技术水平低,且多为综合性的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装卸效率低,短途运输能力和仓存能力不配套,不具备与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对接的功能。要实现广西物流与区外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 招商引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物流发展战略
产品运输如何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对接是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后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集装箱货源作为支撑。现实中,不管是产品的运输还是集装箱货源充足与否都与地方的招商引资理念密切相关。因为,招商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地和项目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战略既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运输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对接问题,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以为多式联运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货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广西地方政府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理念与物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物流发展作为制定、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 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不管是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并且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适应集装箱衔接的载体为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物流园作为基础。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立及运营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与区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者专办站对接的任务也将由这3个集装箱专办站来完成。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为促进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实现广西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 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物流中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广西公铁、铁水联运体系尚未建立,腹地与港口之间铁路运力不足,铁路信息化功能不够理想;项目比较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建设周期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二是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国铁、地铁、港口之间存在交接作业程序复杂、过程重复、流程不畅和港内装车工艺不配套等,制约了车辆周转效率,使本来已经紧张的运能更显吃紧。三是技术装备差,客货共线。速度低、列车运行不正点、运到期限长、交付时间不确定等运输时效性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广西现有的运输条件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广西要真正实现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突破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运转效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
三、顺应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广西物流格局的对策
(一) 确定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
毋庸置疑,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必将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也将为广西与全国多式联运物流的对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不但要肩负起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亚、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历史使命,而且广西还承担着发展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经济发展必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西南和中南地区货物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将承担起上述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是广西物流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发展要实现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外省区甚至是与国外进行高效对接的目标,必须解决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打破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和多式联运物流效果不理想的物流瓶颈,确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这是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指引问题,更是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
(二) 加快广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
1.用好国家和地方政策解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制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保障物流重大项目用地需要,自治区确定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列入工业用地范畴。制定在市区内的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到城郊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实行与市区内原土地置换政策,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和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人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要重点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物流业发展的资金和土地政策,把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将其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和广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融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制约问题。
2.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与集装箱专办站衔接的公路、港口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内装卸、搬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集装箱运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建设问题。
3.考虑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巨大的市场也必将给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运输“无缝”对接的实现,必须依靠广西连接作用的发挥。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特别是南宁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由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在场地的规划、机械设备的装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留出相应的余地和空间。
4.尽快确定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落点。相对钦州而言,防城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港口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物流集疏等管理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对接比较顺畅。如果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确定在钦州,很可能会对防城港港口功能的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使其成为“死港”或“无箱港”。如果先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在防城港,未来争取在钦州再设立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有可能。为此,广西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铁道部集装箱专办站的整体规划,立足于防城港和钦州各自的优势,尽快确定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具体落点,以便整体推进广西3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筹建工作。
(三) 谋划相应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广西的大型物流园区尚属空白,这与铁路集装箱发挥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拥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和依靠大型物流园区以实现集装箱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在加快建设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专办站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交通便利、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节约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确保这两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最大程度发挥其集疏功能。
(四) 加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与港口、交通枢纽的衔接
广西在推进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全国物流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及广西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一是要加强与港口建设的衔接。结合《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北部湾港、南宁、贵港、梧州、柳州和百色等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突出抓好沿海港口后方集疏运设施建设,通过新线建设和路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广西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疏解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开展铁水联运的要求。二是加强与广西货运枢纽及公铁联运基地的衔接。其关键是要按照《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建设南宁、柳州、桂林货运枢纽和玉林、百色、金城江、北钦防、梧州、贵港、贺州等大型公铁联运基地。鉴于公路在连接货运枢纽、公铁联运基地与南宁、柳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较大的特点,在加强区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有的承载重量能力不足的公路的改造工作,以增强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三是加强与现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衔接。
(五) 加强招商引资理念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结合
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不但对企业投资地具有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及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战略,决定了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要实现与外省区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才能实现。广西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理念或者政策必须随着广西物流发展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在引进投资项目时,政府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广西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发展的趋势,更多地考虑项目投产运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产品运输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接问题,从项目生产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政府为实现企业产品的运输而投资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角度引导项目投资,尽可能引导项目在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具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方落户,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篇8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研判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合规管理为标准,以内部控制为着手点,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风险跟踪与防控体系,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篇9
(讯)6月30日消息,今天下午国内电商导购平台什么值得买宣布任命那昕担任CEO,负责企业整体战略及业务。原CEO隋国栋将作为创始人,继续关注公司业务发展及消费领域的投资事务。
据介绍,那昕于2010年加入京东集团发展战略部,任高级总监职位,负责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投资并购等工作;2014年,京东成立了智能集团,那昕被任命为副总裁、主导进入智能硬件领域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并推出京东硬件平台“JD+”计划,并全面负责京东智能集团生态体系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以及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并购等工作。
什么值得买创始人隋国栋表示:“很荣幸能邀请到那昕先生加盟什么值得买,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什么值得买会沿着‘消费门户’的战略,让更多有价值的品牌被消费者所熟知、让更多优秀的新产品被消费者所喜爱、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更有品质的生活。”(来源:腾讯科技;文/孙宏超)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多项目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在新的地产市场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应尽快确立产品模式和管理模式。房地产多项目开发,作为当前形势下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这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多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1.1多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是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年开发量不大、资质等级低、企业经营能力与其拥有的资源存量不匹配现象,整个行业的发展处于比较松散的阶段,资源集中度低、抗风险的能力差,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房地产只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整合资源,必将有利与企业的长足发展。
1.2多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买方市场,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变化,而去适应这种变化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之本。由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风险不断增大,这就要求开发企业有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同时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没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是根本不可能进行新产业研究与管理创新的。
1.3多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在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市场供给的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的行为,确保市场稳定平衡。
1.4多项目开发管理模式是提高投资利润率的有效保证
在国家新的房产市场政策下,房地产企业如果还是实行单项目开发模式,前期必然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出。在企业资金有限情况下,融资费用以及项目的成本费用等必然要增加。而在销售回款之后,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除了支付有限的项目资金费用外,大量的现金都只能存放在银行。但在通胀率高于存款利率的时期,这种情况就要导致资金的缩水。结果是投资利润率将远低于预期的利润率。所以,多项目开发模式一方面是适应了新的市场政策下房地产投资模式的变化,也是房地产企业实现资本、规模快速扩张的必然选择。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急待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企业的多项目开发管理,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目前房地产公司所采用的多项目管理模式
当前,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多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大致有三种:矩阵式管理型、职能管理型和项目管理型。
2.1矩阵式管理型
矩阵式管理型指项目部是执行的主体,在管理上企业集团直接对区域公司实行监管,设计、拓展和销售等职能将由总部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具体一般性业务则由区域公司自行管理负责。而项目部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进行组建,项目成员一方面对部门经理负责,也要对项目经理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但不足之处是人员所要受的双重领导。
2.2职能管理型
智能管理型是完全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不同开发阶段来介入项目的管理。集团只监控管理到区域一级,项目及具体业务则由区域级直接进行管理。包括项目的拓展、项目的设计、工程和销售等阶段。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分工的高度集中和专业化,能把内部资源最大限度的反复利用起来,不足之处是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反应速度慢,部门之间协调过多,造成决策缓慢的现象发生。
2.3项目管理型
项目管理型是指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开发的主体,项目公司则下设拓展、工程、设计、销售以及各职能岗位。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能迅速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不足之处是总部对项目的控制不到位,造成了资源闲置的现象发生。
3目前房地产多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多项目开发模式日益兴起的今天,多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但与单一项目开发模式相比,多项目开发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也势必会面临许多新的管理难题,如成本的压力、资源的竞争以及市场目标快速变化等。
4多项目开发管理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4.1战略发展目标不明确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产品发展规划等。战略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标,所以在多项目开发的初期,房地产企业就应该研究并制定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确定市场发展规划时,要明确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明确了目标方向后,在确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要进一步分析目标城市的商品房空置率和第三产业比重,还要确定进入的先后顺序等。在确定产品发展规划时,要明确产品的模式以及项目的规模,各档次产品的比例等。各类问题都必须在多项目开发初期予以明确。否则盲目性扩张将引发管理上的混乱。
4.2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合理配置资源是企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房地产企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包括土地、人力、财务、技术以及品牌等资源,还包括政府、供方、客户等外部资源。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发展过程,无不是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4.3规章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单项目开发模式下,因为管理层级和人员都较少,所以简单的管理制度就可以管理企业。但在多项目管理模式下,层级、部门和人员都众多,工作流程以及资金和信息的交流都比较复杂,如果房地产企业没有一套全面和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就必然会导致权利的交集或责任的真空现象发生,监管和考核不清晰,部门沟通协调不畅,这也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房地产企业应该在进行多项目开发前,就制定出完整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并制定一套全面、适宜和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多项目开发过程中,有效的实现投资目标。
综上所述,项目制管理是当代房地产企业极力推行的组织管理形式。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各个房地产企业为求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尽快确立适宜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针对房地产管理中的多项目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房地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建达.人造景观建设“当醒”[J].中国园林.1999(02)
[2]毛玉元,刘援朝.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及前景浅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S1)
- 上一篇:代账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 下一篇:会计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