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体工商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体工商管理办法

篇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以及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陵园、寺庙、博物馆(院)等。

第三条  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人,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方可经营。严禁无照经营。

第四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从事经营活动,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应当在经营场所明显处悬挂营业执照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举报电话牌。

流动经营或者不便悬挂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佩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服务胸卡。

第六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不得擅自改变经营场所和扩大营业面积。

第七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不得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

第八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不得转借、出租、出卖、涂改营业执照。

第九条  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纠缠消费者并向其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者强行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

(二)销售商品短尺少秤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约定条件;

(三)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或者提供服务不明示价格;

(四)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五)出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六)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七)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八)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个人经营的物品;

(九)从事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其他经营活动。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值班制度,加强对旅游景区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可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项规定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五)项规定的,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六)项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七)项规定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八)项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九)项规定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旅游景区内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未作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74

[中图分类号]F124;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为国家进步带来许多机会与利益,也使市场愈加混乱。要想使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就必须打开国门,避免重蹈覆辙,这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要时时对市场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转变自身的监管措施,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努力克服现在市场管理的困难,在自身与相关法律的监管下,创造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1 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

1.1 原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一阶段的管理者通常会主观认为员工在工作中不会使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会出现偷懒或其他消极的状态,管理者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的臆断,完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进行调查,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方法。对于工人的工作也没有工序的划分和完整的操作准则,完全是由老员工自己摸索并传授给新员工,这使生产速度缓慢,生产效率不高。这一阶段也称作经验管理阶段。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增长,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摸索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模式。

1.2 发展阶段

在经济进步的同时,资本主义市场也在逐渐进步,使一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若只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已经无法实现对整个工厂的管理,这使科学管理的方式出现。在我国处于这一阶段时,相关人员曾用四个词概括了其主要特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但因为当时我国相关方面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还有很大的缺陷,使这一阶段的理念、核心都有一定的破坏。

1.3 现代阶段

在现代体系中主要是注重规范化和概括化,注意培养人才,以集体为重,加强信息的管理,重视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因此,国家应专门立法,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实施。且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与规定也逐渐清晰。

2 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特点

2.1 工商管理职能

工商管理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管理的作用,因为市场的走势是毫无规律可言的,只有通过人为的把控与调整,才能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加入了WTO后,通过将自身发展特点与国际相结合,使国内外的企业交流逐渐加深,同时我国也大力欢迎国外企业来我国投资,通过外企注资,使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这对外交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也容易对我国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所以现代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保护机制,对其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能帮助去除一些有害因素。相关部门通过对市场的各种把控,使没有规律的市场发展得到规范,使更多商家获取更大的利益,也使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更加有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1 特点

工商管理其实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其本质是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其他政府部门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这一部门不需要有专门的基金和项目规划。它的职责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使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我国市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只要是一部分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市场的崩盘,这更加体现出工商管理对我国的重要性,只有在对整个市场干预规范后,才能使各种活动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最终使市场在良好的条件下逐渐进步。对于整个监管方式来说,其手段与方法较多,在我国主要是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通过对整个市场进行把控,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发展。从我国的法律看,与工商管理有关的法条基本占了一半以上,这也体现出我国对这一方面的重视,让相关部门对于不合理现象有法可依,使整个市场更加规范。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只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还是为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个监管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是以帮助消费者维权为基本目标,这也是对消费者的基本保障。最重要的一点是,工商管理不是一种定期性活动,而是每天都应该进行的,只有对市场进行时时监督,才能把握市场的动态并根据其变化进行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3.1 对整体经济的促进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直观的,主要体现在现在的管理部门与商家之间已经不是传统的上与下的关系,已经转变为合作关系,再加上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另外,现在的工商管理办法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管理办法,并从多方面进行相关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使相关人员对市场的管理更加透彻。在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市场的改变都体现了工商管理的成功,相关方面基本能做到按律办事。经济的不断增长使整个市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而使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办事,并解决各种经济方面的问题,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3.2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

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的相关企业不断发展,又因为改革开放使大量外企不断进入我国,这不断促进整个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整个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工商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不同于以往的模式,不仅能让企业得到发展,还能使个体之间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目前,这一良好作用还在持续,并会对整个经济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3 对企业的促进

2008年是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一年。在2008年,我国立法规定了一些与企业相关的条例,并对一些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对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例进行了细化。由此可看出,工商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不断促进了各个层级的发展,其对企业的改革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政府与企业分离、农业和教育等事业的扶持,对经济落后地区和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的帮扶。

3.4 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促进

国家对相关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有关法律也越来越完善,工商部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不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不合理的现象,并进一步将相关法律进行推广。通过工商部门的宣传,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都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大大减少了违法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保证自身的工作能够做到位,使一切违法行为都无处藏身。工商管理不只是在经济市场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4 结 语

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论是在完善国家法规建设、对市场经济的监控方面,还是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想使经济市场能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工商管理部门的建设力度,通过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相关人员也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努力建设完整的工商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俊.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

[2]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篇3

[关键词]:商事登记制度 个体工商户 创业

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对我国现有的商事登记制度提出了变革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商事登记制度,这一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工商管理单位对于商事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查登记的一项程序,只有经过商事登记,并由工商管理部分颁发营业执照后,商事主题方能在市场上开展营业经营和商贸等业务。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万众创业一词,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而言,创业的春天到来了,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也助推了草根创业。

一、传统商事登记制度与改革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商事制度分散立法,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十分零散混乱,存在许多漏洞。各种规则有相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其次,对于登记事项种类繁多,前置性的审批有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成本与成效不相符合。商事登记是一种主体准入与监管制度,经营资格同主体资格相分离,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取得营业执照是较为困难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于工商注册制度终于提出改革,由“先证后照”转变为“先照后证”,实缴制度变为认缴制度等,推进注册制度的便利化,而这一变革,也给小成本的个体工商户带来了许多利好,如何在这一制度影响下,把握契机,规范小商户经营,推动创新创业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先照后证”对于个体商户之利好

(一)降低个体商户创业之门槛

“先证后照”时代,营业执照是商事主体资格凭证,对于经营这个门槛是一种提高,许多个体工商户,资金较少,注册资本门槛较高,需要进行实缴登记,也就是拥有了注册资本之后才可以申请商事登记获取营业资格,多数个体小商户都被此制约了道路,而如今“县照后证”则将创业资金这一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简化个体商户创业之程序

过去的商事登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重要障碍。原因在于行政审批类目繁多,时间长,涉及的部门多,费用多。很多时候一个商事主体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相关的审批法规或涉及到的文件有几百条。一些负责审批的窗口工作人员就算经验再充足也是很难不出纰漏的。这不但存在安全和隐患,对于审批效率也是大打折扣。改革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实行统一登记,三证合一。个体工商户需要提交的材料更少了,提高办事效率,也简化了登记手续。

(三)激活个体经济创业之市场

商事制度改革增强了个体工商户的创业信心,激活了创业市场。各县市的新注册的创业资本量有着明显提升。各个小微企业在资金流动上有了进一步自由,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无论是“先照后证”还是对于经营场所条件的放宽,也是一个福音。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了许多了优惠和扶持政策,大学生作为个体工商户中的一个创业新主体,不但视野宽广,从事行业超前,并具有独到的经营理念,商事制度改革删繁就简,只要写好认缴数额,以后慢慢缴纳就可以实行经营活动,对于资金紧张的大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个创业的春天。

三、“先照后证”与“零首付”的潜在问题

商事制度改革后,虽然存在许多对于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利好,对于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巨大挑战。由于实行了统一登记制,对于监管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各个部门的职责需要其各司其位,因此十分考验各个行政部门的协同能力。但是从改革的试水情况而言,许多部门对于文件中对于监管责任的区分的熟悉度不够,例如对于“无证经营”的监管,很多行政部门认为是工商部门的职责,但实际上并不是。许多部门虽然配合工作,相互扯皮推诿的情况也仍然存在。

此外,放宽了商户地址的限制,对于许多违法商户而言,反而可以“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部分不够诚信的商户可以以此漏洞逃脱执法人员的掌控;注册资本的“零首付”对于企业的信用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成果是十分显著的,对于激活市场活力,加强个体工商户的创业信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上具有很好的初衷。但政策落地,如何使其落到实处,发挥政府便民、利民,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宗旨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各行政工商部门在职责上要有所明确,改变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一刀切”的监管方式,综合采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发挥商事主体的自律能力,实现从“审批”到“监管”的职能转变,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许登龙,刘里梅.新形势下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反思与建构[J].黑河学刊,2015(05).

[2]艾琳,王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行政审批视角解析――兼评广东省及深圳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

[3]“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课题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11).

篇4

电子商务基本构成

1电子商务各部件的组成

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个部件的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主系统的网络重要是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internet,第二部分是intranet,第三部分是extranet。第一部分主导着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成,也是商品交流,工作消息运送的通道;第二部分是公司内部商业工作的场合;第三部分是公司和客户进行商业交易的一个桥梁。

2电子商务的硬件构成

第一,数字通讯的输送载体,其中包含了磁载体、双绞线、使用同一个轴的电缆、光纤和无线输送等等。第二,数字通讯体系,其中包含了不借助电线的通讯、通讯卫星、isdn、宽带isdn等等。第三,电脑互联网,其中包含了我们常用的局、城、广域网和internet等等。

3电子商务的软件构成

应用开发平台包括数字方式和商务方式,idss叫做智能决定支持体系。电子商务的软件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离开了软件构成,电子商务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电子商务和工商管理工作的联系

公司经营和生产方法因为电子商务的原因而获取了不同方面的发展。

1用户关系管理

这种关系的管理的目的是完善公司和用户之间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方式应用于公司市场营销、售卖、技能等等方面,它的最终目第一点是凭借这种方式能够给予最方便并且最好的服务,同时招徕或者是维持原来的用户;第二点就是凭借这种方式对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并且让公司的造价降到最低。[4]其实,用户管理关系不仅是一种定义,而且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能。以往的公司的生产理念是以成产的物品为核心,而现在是以用户为核心,这也是一种进步。

2供应链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是根据中心公司,凭借物品流动、资金流动和消息流动的方式,把供应商家、制造商家、分销和零售商家等最后到客户都连接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方式的功能网络。这样就是组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从开始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

3物品流动管理系统

所有应用电子商务的工作的完成,都要依靠一个非常不错的电子商务物品流动体系的使用。这样的电子商务物品流动体系,就是结合了信息流动、资金流动和物品流动的结合体。电子商务应用的都是数字,这就预示了以后的交易方法、购买方法和服务方法都向数字迈进,这就突破了原来业界的固定模式,推动了物品流动行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工商管理的对策

1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工商管理所面对的问题

因为电子商务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在推动着,这就让传统的公司间的交易形式在无形中发生了变化。贸易的两方通过电子技能和互联网技能就能够非常容易的在互联网上让整个交易顺利完成。做作为整个交易的监管部门,工商管理机构以往的监督管理办法、服务方式在这样的一种新型贸易方法下面就发生了非常显著的缺点,这一般都表现在了下面两个过程里面:第一点,工商管理机构用来确定贸易两方有效身份的重要方法,也就是通过颁布营业执照的方法,在现在的互联网交易中已经不在使用了。以往公司之间互相确定有效身份的方法就是凭借双方拿出工商管理部门所的营业执照。但是这种方法在现如今的互联网交易里面,却不能让纸质的营业执照再发挥出作用,因为这种执照必须要在两方都相见状况下才能得到核对证实。并且,互联网交易的最大优势就是买方和卖方不用面对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买卖,这也让执照在互联网交易的方式下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互联网交易没有执照和不能控制的现象已经泛滥,办理执照就是为了应对工商人员的监督,而不是能够证明网络经销人员的身份。而且,网络交易的最大缺点就是虚假性,因为双方见不了面,所以保证不了交易的真实性。这也需要工商部门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确定交易两方的身份,让欺骗的行为无处可藏。第二点,现在就已经具有的工商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对互联网的商家进行监督管理,因为网络有着残酷的竞争,所以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是非常主要的。这也需要工商管理机构对公司网上交易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但是运用互联网方法经营的公司,有着很高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影响到整个地球。这样违法活动也就屡禁不止了。这样也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完善工商管理的网络水平,从而进行有效监督。

篇5

一、基层工商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_、部分干部职工工作方向茫然。由于工商所大部分干部长期主要从事收费工作,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定费、收费、催费上面,因此停收“两费”后,少数基层干部未能及时调整过来,思想处于波动状态,有的深感今后的工作量聚减,过于轻松;有的则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不知干什么,怎么干。

_、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无法适应工商转型的要求。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基层工商所都存在干部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现状,以前不少工商所的重心侧重于收费职能,收费工作简单不需要动脑筋,上级考核又是以收费任务考核为主,因而大部分干部很少有机会或者也不愿意接触执法办案,停征两费后,难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相当一部分干部对工商法律法规不熟悉,不懂执法程序、执法技巧、文书制作,在监管巡查中也很难发现和识别非法经营行为等较为复杂的违法行为。如××工商所有干部职工__人,具有执法资格人员__人,平均年龄__岁,该所能独立办案的只有__人左右。××工商所共有干部职工__人,具有执法资格人员__人,平均年龄__._岁以上,该所能独立办案的只有_人。

_、日常巡查监管仍然沿用收费为主的监管模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收费为主的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因此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沿用旧的监管模式,监管范围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对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监管为主。虽然有巡查队,其职责由于过去以收费为主,日常监管的执法业务知识欠缺,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机制还有待健全。

_、基层工商所人员分布不合理,人员不能流动,人才得不到重用,缺乏应有的活力。我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__人,在基层工商所一线的只有__人,占总人数的__%。自____年下半年以来,我局基层工商所之间不管所长、副所长、一般工作人员几乎未交流,即使这两年变动的三名工作人员(_人进机关,_人从××所调××所)都是不得而为之。在工商所一线工作的有培养前途的干部,长期在副所长或者一般工作人员岗位上得不到交流、重用提拔,上级机关的副主任科员“用脚踢”,在基层工商所除所长外,不管干好还是干坏干一辈子混不到一个副科级。基层的干部在怪命不好,他们认为进机关提级任职在靠关系,不是凭个人能力,相当一部人在政治上选择了放弃,工作选择了敷衍,在生活上选择了沉伦,缺乏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应有的活力。

_、基层工商所的必要经费、交通工具得不到保障。自去年取消工商管理费后,工商所的办公经费日趋紧张,特别是今年_-_月份的“零经费”,再加上两年多的生活津贴未发放到位,上级机关引导不力,甚至对基层工商所说“有钱开门,无钱你们看着办……”,极大地影响了工商所的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目前我局_个工商所每个所只有一辆车,其辖区都有城乡结合部,管辖范围都比较大,而且有的监管对象地处偏远,要到达市局推行网格化市场巡查的标准,要求一周巡查_次,除了××所、××所勉强维系外,××所、××所、××所靠一辆车保证巡查几乎不可能,因此落后的执法车辆影响了巡查执法。

三、基层工商所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_、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职能转型的紧迫感。由于诸多原因,多年来,基层工商所一直把依法征收两费作为工作的重点,停征两费后,要实现基层工商工作的重心转变,就需要全体干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把思想统一到省局市局关于职能转型的要求上来。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引导教育,一方面要组织基层工商干部学习《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更新执法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基层工商干部开展以“如何促进职能到位”、“两费停收后工商怎么办”等为主题的讨论,使大家正确认识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辩证看待“两费”取消给工商部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省局市局关于职能转型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能上来,从而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和监管方式的大改革。

_、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着眼工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基层工商所干部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一是要区分不同岗位对象进行培训。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业务、不同岗位、不同人员进行培训,对基层干部要着重围绕“六会”(会监管、会办案、会服务、会维权、会协调、会电脑)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监管执法能力。二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在定期全员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案件情景模拟演练、现场指导办案、跟班学习、到兄弟单位进行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带动作用,在日常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中,由业务骨干及办案经验丰富的人员带领年轻干部和年老干部开展执法办案工作。三是要充实培训内容。不仅要进行工商部门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培训,还要突出执法办案技能、业务技能培训;四是要注重培训效果。要实行逢训必考和“一月一法、一季一考”、岗位练兵等多种考试方式,严肃考试纪律,将培训考试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变动挂钩,激发执法人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以考促学,增强将学习培训内容转化为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的效果。

_、推行网格化坐标式的市场巡查,创新巡查监管方式。基层工商所要严格按照市局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管理办法及分局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合理划分网格,确定坐标点,确定网格责任人,并将“定格、定点、定员”的情况予以公示。网格的确定,以工商所为单位,将工商所管辖区域确定为一个网,然后分层分片网划分为若干个格,并以相邻的两个以上格组成巡查站,确保_人以上开展巡查;坐标点的确定,每格内销售高危商品、食品等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和信用度差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确定为网格中的巡查坐标点;责任确定,每格明确一名巡查干部作为该格第一责任人,与相邻的格组成一个巡查站,站长为该站的责任人,负责该站各格日常监管的组织和协调,同时又是相邻格的第二责任人。各所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和完善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管理制度,尤其是考核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监管类型和对象,提出不同的监管目标和考核要求,使每个监管人员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做到责任与职权相统一。

_、合理配备基层人员,提高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定期、合理交流调配,并形成制度,强化整体战斗力。要鼓励干部到基层工商所一线工作,凡提拔的干部要有近五年在基层工商所工作经历,工商所要配备副科级以上的非领导职务,让有能力或者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兵熊一个,将熊一窝”,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要把执法监管、办案能力和综合软件应用能力作为任命基层工商所所长必备条件;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每个基层工商所至少配备_名法制员),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要充实基层工商所力量,市局、分局机关要严格按照岗位和编制要求,配备人员(机关人员应在__%-__%),通过实行双向选择,将落岗人员和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充实基层工商所。

篇6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立法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制定《批发市场法》,将批发市场纳入法治轨道。《批发市场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从成立申请、投资募集、设施要求、交易商资格、交易方式到市场管理主体、政府支持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列为公益性事业,并规定了政府支持的责任和义务。

(二)制定规划

日本、韩国政府依据《批发市场法》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合理化。如日本中央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及其市场设立需经农林水产大臣批准,同时要接受食品流通审议会的审议;地方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及其市场设立也须报经地方政府审批,并提交农林水产大臣备案。批发市场规划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韩国政府也依法制定市场发展规划,并于上世纪70年代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规划建设了32家公营批发市场。

(三)政策支持

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以法律形式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列为重要公益性事业,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日本共有中央批发市场87家、地方批发市场1513家,中央政府对中央批发市场投资补助高达40%,对地方批发市场投资补助20%。2000年财政用于批发市场投资补助资金100亿日元,其中用于中央批发市场80亿日元,地方批发市场20亿日元。韩国公营批发市场32家(中央批发市场8家,地方批发市场24家),全部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一般法定批发市场19家,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助。法国政府共设立了23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巴黎伦吉斯果菜批发市场是法国最大的公益性市场,当初投资10亿法郎,其中国家投资56.85%,巴黎所在省、巴黎市政府、巴黎银行共占28.5%,私营批发商、市场工会组织占13.9%。加拿大安大略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于1954年,当初投资5000万加元全部由政府投入,政府还以法律明确该批发市场是非盈利性组织,批发市场开办者仅收取低廉的设施租赁费且不需缴纳税收。正是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政府除投资支持外,还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如我国台湾地区《农产品市场交易法》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所需的公有土地,政府应优先出租或依现值出售;所需的私有土地,由政府协助洽购或依法申请征收,并将之视为农业用地,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土地及房屋,减半征收房屋税、地价税;农产品第一次批发交易,免征印花税及营业税。加拿大安大略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巴黎伦吉斯果菜批发市场内经销商虽需向政府纳税,但由于批发市场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非盈利组织,则不需纳税。

(四)严格市场准入

发达国家都对进入批发市场的交易商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非交易者直接进场交易。日本、韩国《批发市场法》规定批发市场内部一般有三类流通组织:一是接受生产者的委托拍卖商品的批发商,政府需就其经营业务、资产规模、保证金以及业务转让、合并等业务进行严格审核;二是从批发商中购进货物然后再销售给零售商或大的消费团体的中间批发商,在市场内拥有固定门店,需要得到市场开办者的许可;三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零售组织、贩运商、消费团体等买卖参加者。如日本东京大田市场,蔬菜、水果部有批发商5家、中间批发商192家、买卖参加者17210名;韩国汉城可乐洞市场的水产部有批发商3家、中间批发商399家、买卖参加者9名。我国台湾地区《农产品市场交易法》也鼓励分散农户成立农民团体,并规定农民团体组建的法人可以享受补助、税收优惠,从而以法律形式引导交易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美国也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市场内批发商的数量一般并不多。如美国洛杉矶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商仅25家,但这些批发商实力雄厚,经营规模大,能够为众多的超市、连锁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业提供品种齐全、大批量的商品。

(五)交易方式先进

由于拍卖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检验检测制度化,同时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形成公开透明的交易价格,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法律都规定大部分农产品都要进入拍卖市场。如日本大阪市中央批发市场90%的鲜活农产品都经过拍卖成交,只有10%实行对手交易;荷兰的阿司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出口的花卉中有一半以上是通过这个拍卖市场销售出去的。但与此同时,由于拍卖需由批发商拍卖给中间批发商,再由中间批发商销售给买卖参加者或零售商,造成销售环节多,交易商希望减少中间环节,试行直接对手交易,拍卖交易有下降趋势。如日本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目前约70%实行对手交易,30%通过拍卖完成;韩国釜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手交易份额也达到了20%。

(六)中介组织作用大

日本农协是根据1974年国会通过的《农业协同组织法》,由农户自愿联合起来并具有强大经济实力、遍及全国的群众经济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以及农资供应、农业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韩国水果蔬菜流通协会是一个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行业组织,全国有很多分会。农民只负责农产品种植,协会负责收购与拍卖,与农民实现利益共享。美国蔬菜水果协会作为沟通政府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桥梁,与日本、韩国农协“大包大揽”有所不同,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信息交流、提供咨询服务,为蔬菜水果流通和批发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批发市场的交易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启示及建议

由于我国农业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大量商品农产品需由主产区集货后,远距离运输到大中城市,再扩散到各零售网点。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仍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和中心环节,仍将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验,采取必要措施,支持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一)加强立法

我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颁布实施了《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此后国家再也没有出台有关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规模集散农产品的场所,在市场选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运行管理、交易主体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集贸市场。《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的内容不适应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要求,不能用于调整、规范批发市场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相反,该办法却为一些政府部门收费提供了依据(如管办分离实行了多年,但工商部门却依然收取工商管理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方式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类似,都是小规模经营的家庭农业,具有产销高度分散的特点。因此,借鉴他们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的经验,我国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对市场性质、开设程序、主体资格、交易方式、交易行为、管理者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性质和地位,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开办者的关系、市场开办者与经销商的关系创造条件;二是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设立必须事先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纳入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资格审核登记制度和经营准入制度,解决市场交易秩序混乱问题;四是明确入市交易农产品的信息披露和质量安全检测及溯源制度;五是规范交易结算方式,提高市场管理现代化水平;六是明确政府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政府投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开辟渠道;七是统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税费收取标准和收取方式,以减轻市场开办者和经销商负担;八是明确管理市场的政府主体,防止管理交叉、缺位或错位。在立法方式上,可先期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上升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法》。

(二)做好统一规划

要研究编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布局、规范发展。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做好本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并严格批发市场设立条件,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避免资源浪费。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将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纳入政府投资管理范畴。

(三)完善政策

目前,由于缺乏有关批发市场的法律制度,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性质、地位界定不清,普遍将批发市场作为经营性企业对待,片面强调批发市场要收费、赢利和纳税动机,而忽视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社会公益性质和公共服务功能,现行的一些政策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因此,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包括给予批发市场开办者和经销商税收、信贷、土地优惠政策等。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要抓紧修订早已不合时宜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坚决取消工商部门收取的工商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00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扶持力度。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国债资金15亿元,支持了全国450个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同时,商务部、农业部也分别组织实施“双百工程”、“5520工程”。在国家资金的引导下,一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方式得到了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已初步形成。但从总体看,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仍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产品大流通的需要,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可参照日本、韩国设立中央批发市场的做法,建议国家今后继续安排一部分资金,对全国性和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给予支持,形成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

(五)培育市场主体

要改变目前贩运、经销商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门槛”过低的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扩大营销规模。一是大力鼓励和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实现产销直接对接;二是有步骤地吸引实力较强的大经销商、商入市经营,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三是选择部分大中城市批发市场进行试点,对进入市场交易的企业、经销商和农民合作组织实行资格认定,推行会员制。政府对先行试点的批发市场给予适当支持。

(六)逐步发展拍卖制

篇7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过去的一年,全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立足职能,着眼全局,在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基层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产业成效明显。全年新发展注册商标402件,培育省级著名商标13件、市级知名商标10件。指导帮扶的20余家富硒农家乐、石泉后柳富硒镇建设,变化大,效果好。二是市场培育力度加大。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帮扶机制,加大培育力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年新增内资企业1225户,同比增长9.5%,新增外资企业10户,同比增长12.7%,新增个体工商户13089户,同比增长14.42%,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7户、农村经纪人885人。三是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开展食品专项整治、重点商品专项检查30余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15件、涉农案件29件、其他经济违法案件1759件,创建“示范店”1364户、“示范街”2条,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案件2028,办结20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5万元。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去年行风评议中,全系统有6个单位被确定为免评单位,8个工商所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单位”。特别是在体制调整期间,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确保了“两节”市场稳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重要职能部门。1998年,为了打破市场封锁,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国务院决定将原来分级管理的工商管理体制调整为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13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立足监管、着眼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去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将省以下工商部门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要求、理顺省级以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新机制,有利于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地方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利于工商部门更加紧密的融入地方发展,更好的突出地方实际,更有效地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面对这次体制调整工作,一方面,工商系统要认识到位、工作到位,积极适应体制调整的变化,紧扣实际,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厚望和期待;另一方面,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和举措,及时主动做好接收工作,解决体制调整后遗留问题,支持工商部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总之,各级各部门和工商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上来,以体制调整为新起点,推动工商工作再上台阶。

二、围绕中心,积极作为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对全省工商工作提出“5个不变”和“64字”的总体要求。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美好”的全市奋斗目标。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建设美好,提出了今年全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和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郭市长批示中提出:希望工商部门以建设美好为主题,以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为新起点,履职尽责,在服务“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中发挥工商职能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会议和郭市长的批示精神,围绕中心,积极作为,全面做好今年工商工作。

(一)增强服务意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积极作为。方书记在党代会上讲话中要求,建设美好,必须保持经济社会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郭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7%。各级工商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一要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今年市人大、政协会议指出:“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衍生一批的思路,发展壮大更多更好的市场主体”,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在释放创业潜能中增加企业数量”。各级、各部门要认识到,只有更多的人创业,才能增加投资收益,只有更多企业主体诞生并健康成长,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群众增收。工商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责任重大,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放宽出资范围,夯实注册资本,推进全民创业。

二要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壮大。各县区和工商部门要把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认真做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作,加大培育个体私营等市场主体,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向企业和公司发展。从扶持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淘汰高危和落后产能等方面,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要在推动富硒食品产业发展中积极作为,工商部门要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加快石泉后柳富硒镇和20家富硒农家乐建设。

三要积极实施商标战略三要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商标在经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商部门要积极宣传和普及商标知识,动员和组织企业运用商标战略,扩大商标知名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完善梯次创建思路,以创建市级知名商标为基础,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今年,要对市级知名商标管理办法进行一次修订,重点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紫阳富硒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工作要加快,争取实现我市国家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发挥商标在推动“中国硒谷”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去年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食品安全考核丢了分。我们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繁荣的市场环境。

一要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各县区政府要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法定职责。市工商局要加强对各县区工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夯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工商系统要不断探索新的监管办法,在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强化日常规范管理和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快速检测体系,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密切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解决好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要加强广告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要突出重点,强化监测,全面加强对广告各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对于屡教不改的个别媒体和广告经营单位,要依法取缔其广告经营资质。要加强与宣传、广电、媒体、双创办等部门的联系合作,不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推进广告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要以侵犯商标和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抢注等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水平。工商部门要发挥接触社会面广,掌握企业信息多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加强联合执法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建设,综合运用打击、防范、预防、宣传等手段,严厉打击传销,努力实现动态监控、严厉打击、有效遏制的目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整治“黑网吧”、禁毒防艾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切实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消费维权,营造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工商部门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能部门,要突出旅游消费、生活消费、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一要充分发挥12315行政执法体系作用。。。。各县区要把“一会两站”建设纳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内容,加快推进“一会两站”建设,扩大消费维权覆盖面,提升维权网络的工作效能,推动城乡消费维权服务均质化。工商部门要加强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建立健全及时快速受理、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好12315行政执法体系作用。各级消协组织要加大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的协作力度,把消费维权优势和有关机构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

二要加大服领域消费维权力度。要针对服务领域消费纠纷的特点,制定和实施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办法,加强服务行业监管。今年,针对节庆假日和旅游旺季,外地游客投诉集中的在吃、住、行等方面,加强管理,及时规范,做好维权,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针对消费者投诉集中的违法销售行为、重点商品质量、售后维修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消费者损失,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建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三、加强领导,开创新局面

今年工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破解难题,确保今年工商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把新体制下工商部门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强领导,严格规范;要及时研究解决工商工作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基本经费支出水平不降低;要支持工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工商部门查办案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市工商质监体制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执行中省有关体制调整文件规定,加强与市工商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稳妥的推进体制调整工作。市县工商部门要以这次体制调整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体制调整后的监管责任落实办法措施,推进市场秩序整治和规范市场公平竞争,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监管、执法、维权水平,开创工商工作新局面。

二要充分发挥职能。尽管工商系统管理体制变了,但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没有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不能变。全市工商系统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继续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当前,要紧扣“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研究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促进新发展。要加强市场秩序整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动“生态、富裕、法治、人文、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职能,积极作为。

篇8

关键词:起重机械;管理措施;安全生产

一、调查研究,查找安全隐患规律和特点

使用和管理起重机械设备的过程是动态的,伴随着不断发生变化的时间、环境人员,企业个体和机械设备型号、新旧程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为使用管理单位没有相同的水平,所以,在使用管理起重机械设备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最近几年中,通过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将在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不过关。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生产制造单位在现如今是越来越多,这样的话,生产企业的水平也就会高低不一,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方面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在工艺装备、技术力量已经生产经验中也不够完善和健全。所以,产品的质量必然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塔身、臂架、平台等主要钢结构件中出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焊接之后质量不过关;非标制作件是附着装置结构采取的主要内容,没有细致的工艺、在焊接以及连接处的质量不够可靠,使用想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那是难上加难;角钢对拼是塔机标准节采取的主要方式,在焊接加工工艺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进行考虑,结构开始承载之后,焊接出就会出现裂纹等,这些情况都是需要进行改善的。

2.备案环节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7.4条中提出,在出租和使用之前,要检查安全技术档案是不是完整,若是不完整的话,是绝对不能投入使用的。但是在这之前,有很多产权单位因为购买了太久的时间,在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中是比较匮乏的,更严重的是在购买之日起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保养和维修,有很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都不够完整。

3.起重机械设备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如起重机械在进场前检验、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拆卸、运输等重要环节根本没有建立相应台账资料和管理制度;设备的管、用、养、修没有做到责任到人。

4.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多特种人员以及使用人员没有太高的素质,在其中的指挥工和操作人员大都不是专业出身,甚至连专业资格证书都没有,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在施工现场中,甚至没有人去指挥塔机吊装,施工升降机无操作工从事运输材料。有的为了加快进度和多运输处理擅自将安全装置人为拆除。据统计由于超载的违章作业导致的事故占起重机械事故的64%。

二、严格制度,强化管理

1、严把起重机械登记备案关

1.1加强备案登记制度,严控伪劣设备流入市场。在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中,严防出现“一机两证”,甚至“一机多证”的情况;严格控制报废、陈旧老化设备的备案登记。产权单位备案前,备案部门重点审查的资料:一是机械产品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二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起重机械购销合同、发票或相关有效凭证;三是设备履历资料,包括定期检验报告、定期维护保养记录、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

1.2重点做好转让过户设备备案登记。在设备转让的时候,注销手续的办理是尤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原产权方去原注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办理,“注销申请”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将《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表》原件递交出来,“注销证明”要以书面形式出现,然后进行获取。新产权方持书面“注销证明”和相关证照、设备资料到新所属安监站办理新“备案登记表”。

1.3重点审查产权单位补办(未注册登记)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因补办(未注册登记)起重机械通常是:接近报废年限、设备陈旧、设备履历资料不齐全等情况。若把关不到位,势必影响到今后使用中的安全。为做好起重机械的动态监管,建议实施“起重机械履历手册”, 特种设备的监管单位做好起重机械阶段性的安全评价,建立不良行为档案记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严把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和进场关

2.1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租赁市场。在租赁活动中,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单位一定要遵循其中的规范,要将《建筑施工机械租赁行业管理办法》作为主要依据,使转让和挂靠的现象减少发生的几率。在监管过程中会出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颁发营业执照的时候,很多租赁活动单位对于起重机械设备就开始进行不合法的租赁;还有一部分单位,尽管已经获得了营业执照,但是在租赁活动中却没有进行严格的履行,这样的话,进行监管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难以执行。所以,工商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做好工作,使租赁资质颁发和颁发后的动态监管得到实现;当发现有不符合条件单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取消其资格。建议每年工商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一次专项联合检查。

2.2起重机械的质量管理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在施工现场才不会出不达标的设备。在租赁起重机械的活动中,凡国家明令淘汰不准再使用的、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达不到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定和没有齐全有效安全保护装置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和进场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日常检查中可以发现:因为主要钢构件在起重机械中并没有设置永久的识别标志,很多租赁单位对于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标准节混杂状态良好的标准节,一起使用,这样的话,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安全隐患。

参考资料:

[1] 邹忠学,宋文贵;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J];湖南电力;2003年01期.

[2] 李东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J];山西建筑;2003年14期.

篇9

摘要: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将使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目前建设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规范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条例、法规已经出台,如何建设“大流通、大物流、大市场”的社会化物流体系,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物流体系框架实施步骤

现代物流业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是作为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第三利润”而被高度重视的。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物流业发展条件的成熟,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将迫在眉睫。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将实现大流通、大物流、大市场的格局,从而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快速响应,打破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全国物流一盘棋,同时与国际接轨,以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社会化物流体系构建条件分析

1经济的发展确定了物流的地位

据资料分析,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货物周转量增长0.995个百分点,到90年代这个弹性系数平均为0.981,这表明在工业化完成之前,物流的需求伴随经济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我国的GDP逐年增加,目前已列世界第四,由此可见,物流业在我国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跨国企业的进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已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基本确定。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将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经营的服务保障。跨国公司的基本做法通常都是采用物流业务外包和物流一体化的做法,这就给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3我国物流市场的利润巨大

随着竞争的加剧,在劳动力、劳动资料成本压缩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向“第三利润”物流领域。据世界银行计算,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9%,而欧美国家物流成本仅占GDP的10%左右。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欧美先进国家的物流成本,以2005年的GDP(182321亿元)为基础,如果将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将获得纯利润1823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降低的空间比较大,物流利润的潜力大。巨大的物流利润空间促使我国必须建立以高效、适用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4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全面开展

在2001年3月,国家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相关部委又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如《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国际运输规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005年,国家有关9个部委联合发表了《关于促进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这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各项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的支持,使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5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交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90万公里,高速公路将接近4万公里。“十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新增高速公路2.4万公里。我国横贯东西、直通南北的公路快速运输网基本形成。全国民用机场共141个,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1.6亿吨公里,定期航班航线条数达1176条。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0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3个国家和66个城市。空运能力明显加强。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深水泊位822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2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有7个。

从以上分析可见,构建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体系。

二、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框架构建

由于现代物流的效益根植于整合之中,而物流的整合又依赖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和商贸企业本身的产业整合进程,这个整合的进程一方面表现为横向的连锁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纵向供应链关系的形成。物流工商企业是主体

首先工商企业作为现代物流的服务的需求者,必须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认识到物流与现代企业整体工作紧密相关,搞好企业物流,优化供应链,对企业不仅不会多花钱,增加支出,反而会节省经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现代物流从概念的引进到今天物流行业的运作已经20余年,各项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已初见成效,实际运作经验也积累了若干年,因此可以说,工商企业对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从而提高企业效率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时工商企业对物流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能与全球经济接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工商企业有必要使用专业的物流服务。个性化物流服务促成物流体系形成

工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有的企业采用零库存生产,这就需要物流企业提供及时配送,快速物流;有的企业采用的直销模式,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紧密配合,采用供应链物流;作为商业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配送物流。总之企业的需求不同,物流服务上所提供的服务也应该不同。因此在物流体系中,物流企业应该各具特色,各司其主,可以从事专营单项物流,也可以从事综合物流服务;可以只从事物流环节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如运输、仓储,也可以从事一体化物流,整合物流业务的所有功能,为工商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专业物流等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方式、范围、品种、对象可以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企业之间应该既是一种竞争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关系,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现代物流的结果。

三、行政部门创立良好发展环境

从政府角度来说,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将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政策,包括制定产业政策来鼓励;制定本地区的物流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立项,促进物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比如,海关电子通关的建设将加快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税务部门相关税法的制定,对物流业的发展与扶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应该协调运作,做好服务,努力降低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成本。

四、社会化物流体系构建的实施步骤

1合理布局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点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依据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体系创建了大量的仓库,建立了初始的物流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物流网点布局已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物流合理化布局为社会物流网点集中组织,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减轻和分担企业的供应压力,实现企业零库存生产,建立起全国性的物流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化物流发展

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是社会化物流体系形成的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各部门、各行业应该尽量整合社会资源,重组、兼并,优化配置物流资源,由原来单一业务型向多功能转变,形成专业化经营;从而构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社会化物流网络体系,展开物流的社会化、产业化、优质高效、功能齐全的服务。

2建设支持工商企业发展的物流体系

以现有物流网络体系为基础,为工商企业提供高效物流服务。作为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第一、与厂商共建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厂商的物流商、运输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厂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第二、与零售商共建物流配送中心。成为零售商的物流、配送及零售商自有物流基地的支持;第三、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其它机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现代物流要求配送企业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同时其物流成本还应合理,没有这种能力,商品供应、补货及配送的及时性就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建立全程全网的物流配送网络。整合物流企业,构建集约型物流配送体系。

3政府部门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比如为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竟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对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

篇10

关键词:物流体系框架实施步骤

现代物流业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是作为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第三利润”而被高度重视的。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物流业发展条件的成熟,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将迫在眉睫。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将实现大流通、大物流、大市场的格局,从而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快速响应,打破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全国物流一盘棋,同时与国际接轨,以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社会化物流体系构建条件分析

1.经济的发展确定了物流的地位

据资料分析,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货物周转量增长0.995个百分点,到90年代这个弹性系数平均为0.981,这表明在工业化完成之前,物流的需求伴随经济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我国的GDP逐年增加,目前已列世界第四,由此可见,物流业在我国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跨国企业的进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已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基本确定。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将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经营的服务保障。跨国公司的基本做法通常都是采用物流业务外包和物流一体化的做法,这就

给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3.我国物流市场的利润巨大

随着竞争的加剧,在劳动力、劳动资料成本压缩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向“第三利润”物流领域。据世界银行计算,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9%,而欧美国家物流成本仅占GDP的10%左右。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欧美先进国家的物流成本,以2005年的GDP(182321亿元)为基础,如果将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将获得纯利润1823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降低的空间比较大,物流利润的潜力大。巨大的物流利润空间促使我国必须建立以高效、适用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4.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全面开展

在2001年3月,国家六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相关部委又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如《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国际运输规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005年,国家有关9个部委联合发表了《关于促进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这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各项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的支持,使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5.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交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90万公里,高速公路将接近4万公里。“十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新增高速公路2.4万公里。我国横贯东西直通南北的公路快速运输网基本形成。全国民用机场共141个,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1.6亿吨公里,定期航班航线条数达1176条。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0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3个国家和66个城市。空运能力明显加强。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深水泊位822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2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有7个。

从以上分析可见,构建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体系。

二、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框架构建

由于现代物流的效益根植于整合之中,而物流的整合又依赖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和商贸企业本身的产业整合进程,这个整合的进程一方面表现为横向的连锁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纵向供应链关系的形成。物流工商企业是主体

首先工商企业作为现代物流的服务的需求者,必须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认识到物流与现代企业整体工作紧密相关,搞好企业物流,优化供应链,对企业不仅不会多花钱,增加支出,反而会节省经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现代物流从概念的引进到今天物流行业的运作已经20余年,各项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已初见成效,实际运作经验也积累了若干年,因此可以说,工商企业对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从而提高企业效率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时工商企业对物流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能与全球经济接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工商企业有必要使用专业的物流服务。

1.个性化物流服务促成物流体系形成

工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有的企业采用零库存生产,这就需要物流企业提供及时配送,快速物流;有的企业采用的直销模式,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紧密配合,采用供应链物流;作为商业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配送物流。总之企业的需求不同,物流服务上所提供的服务也应该不同。因此在物流体系中,物流企业应该各具特色,各司其主,可以从事专营单项物流,也可以从事综合物流服务;可以只从事物流环节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如运输、仓储,也可以从事一体化物流,整合物流业务的所有功能,为工商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专业物流等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方式、范围、品种、对象可以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企业之间应该既是一种竞争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关系,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现代物流的结果。

2.行政部门创立良好发展环境

从政府角度来说,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将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政策,包括制定产业政策来鼓励;制定本地区的物流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立项,促进物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比如,海关电子通关的建设将加快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税务部门相关税法的制定,对物流业的发展与扶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社会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应该协调运作,做好服务,努力降低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成本。

三、社会化物流体系构建的实施步骤

1.合理布局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点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依据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体系创建了大量的仓库,建立了初始的物流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物流网点布局已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物流合理化布局为社会物流网点集中组织,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减轻和分担企业的供应压力,实现企业零库存生产,建立起全国性的物流体系。

2.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化物流发展

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是社会化物流体系形成的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各部门、各行业应该尽量整合社会资源,重组、兼并,优化配置物流资源,由原来单一业务型向多功能转变,形成专业化经营;从而构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社会化物流网络体系,展开物流的社会化、产业化、优质高效、功能齐全的服务。

3.建设支持工商企业发展的物流体系

以现有物流网络体系为基础,为工商企业提供高效物流服务。作为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第一、与厂商共建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厂商的物流商、运输商、配送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厂商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第二、与零售商共建物流配送中心。成为零售商的物流、配送及零售商自有物流基地的支持;第三、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及其它机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现代物流要求配送企业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同时其物流成本还应合理,没有这种能力,商品供应、补货及配送的及时性就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建立全程全网的物流配送网络。整合物流企业,构建集约型物流配送体系。

4.政府部门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比如为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竟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对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