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疾病预防的措施

篇1

【关键词】乡镇疾病预防控制;难题;相对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研究选用重庆市涪陵区34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结构、设备情况、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整理。

1.2调查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区34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的调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档案调查形式。针对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查阅,相关的档案并进行整理。第二,问卷调查形式。对特定时间内的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工作的情况进行问卷的调查形式。

1.3分析方法回收调查问卷作统计分析。

2结果

第一,在34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从事疾控工作的173人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中专有46人,占27%;工作年限5年内的有59人,占34%;初级职称有124人,占72%。

3讨论

3.1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3.1.1疾控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疾病控制工作近些年来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传染病的流行更为广阔,传染途径也更多,加上流动人口的现象严重,区疾控中心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的工作难度自然加大,对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目前很多新型传染疾病没有先例可循,且潜伏性较长,这样就使得无症状带毒者与一般人一样生活、活动,容易引起病毒传播,加大了防控工作的难度。由这些问题可以看出,疾控工作应该在进行治疗管理的同时,尽快加强对有症状病例的病例监测力度。

3.1.2乡镇疾控人员结构不合理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工作人员的结构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疾控工作人员较少。由于多数乡镇单位,疾控工作人员的绩效基本是单位的较低水平,任务又重,考核又严,多数医务人员不愿意投身到乡镇的疾控工作之中,这样就是使得疾控工作人员占整个医务人员的比例较小。②学历不平衡。乡镇疾控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还表现在学历方面,所有工作人员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等学历程序出各占30%左右的现象。如此不平衡的情况会使得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出现困难。③工作人员年轻化。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从事疾控工作5年内的最多,这些都说明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单位为了充实疾控队伍,新纳入的不少工作人员。未受过疾控业务工作的培训,疾控工作的扎实开展也会受到影响。④信息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

3.1.3重庆市涪陵区34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设备投入不足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看出,重庆市涪陵区34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医院)设备投入不足,一般都不会设置听力计、查验血设备、B超、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处理车、疫苗运输车等设备。这样的情况会使得疾控工作中的某一环节的容易出现缺陷,不仅影响本地区,甚至会影响更大范围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2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举措

3.2.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了解决目前疾控工作难度大、控制难等情况,必须要尽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其次,要建立起预防体系,确保出现传染疾病后能够及时进行控制,预警要以宣传为主。例如:春季是麻疹、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乡镇疾控要启动传染病预警宣传体系,告诫市民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养成勤洗手,勤晒衣被、晒太阳的习惯,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携带幼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孩子去医院探望病人,减少孩子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又如:6月进入食物中毒好发季节,食品操作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和加工人员带菌操作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乡镇疾控(卫生院/职工医院)要在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进行宣传,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食品操作卫生,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总之,要真正建立起有责任、有竞争、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3.2.2强化内部培训管理疾控人员结构不平衡的现状转变,首先必须要重视强化内部培训和管理,对于学历较低的人员要鼓励他们进行再进修,并争取每年选送人员进行上挂学习,提升本职工作能力。其次,要争取更多医务人员投入到乡镇疾病控制工作之中。最后要加强管理,实现责任制,确保疾控工作落实到个人,完善考核体系,将工作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做到工作任务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提高主观能动性,激发职工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精力。

3.2.3增加设备投入乡镇单位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确保疾控工作在乡镇的有效开展。如听力计、查验血设备、B超、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处理车、疫苗运输车等设备,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更应加大投入,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提升卫生应急反应力,以保障疾控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仍然存在疾控工作难度大要求高,乡镇疾控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疾病控制设备投入不足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培训管理,积极增加设备投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进行保育与教育的地方,一般接纳3-6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就是让幼儿的身体、智力以及心情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1]。但是由于幼儿的抵抗力较差,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加上在幼儿园中的传播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幼儿健康问题[2]。为了保证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健康成长,本文加强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0例男童65例,女童65例,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4.12±0.11)岁。对照组130例男童70例,女童50例,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4.13±0.09)岁。两组幼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

实验组采用全面的预防控制措施,具体措施:①幼儿园成立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落实每个部门、每个班级的具体职责。该领导小组由园长、保健老师、后勤组成。②全园需要提高对疾病控制的认识,重视幼儿园的卫生工作,定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而研讨,将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必要场所需要每天消毒。尽量避免组织幼儿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教育幼儿在注意个人卫生,要使用流动的水洗手,嘱咐幼儿在打喷嚏、咳嗽时要清洁手,不可共用餐具。如果发现幼儿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就医[3]。幼儿园保健室需要定期消毒[4]。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使用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加强幼儿的户外锻炼,保证足够的休息。③建立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出现异常,各班班主任需要每天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发现疑似传染病的幼儿需要立即通知保健老师和幼儿园领导。发现幼儿身体不舒服或者出现高热立即隔离并通知幼儿家长。记录好每日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患儿的家访工作。加强幼儿园消毒。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出现传染性疾病的例数,包含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皮肤粘膜感染、腹泻、手足口病。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照组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疾病4例、皮肤粘膜感染4例、腹泻5例、手足口病3例,实验组呼吸道感染1例、胃肠道疾病1例、皮肤粘膜感染1例、腹泻2例、手足口病1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幼儿园儿童由于抵抗力差,自身免疫力低下,群体性的学习与生活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幼儿园儿童有着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加上身体原因,容易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因致病因素感染疾病,加上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加强对幼儿园儿童的传染性预防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减少疾病对幼儿的干扰,在幼儿园相关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到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将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考虑到幼儿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包含环境、药物管理、饮食管理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管理。针对幼儿园部分特殊区域需要做到定期的消毒[5]。药物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免疫力。饮食管理也是希望通过从食物的角度提高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日常生活习惯管理是培养幼儿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等等,有效遏制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疾病4例、皮肤粘膜感染4例、腹泻5例、手足口病3例,实验组呼吸道感染1例、胃肠道疾病1例、皮肤粘膜感染1例、腹泻2例、手足口病1例,对照组总发生率14.62%明显高于实验组4.6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采用全面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抵抗力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英杰.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52(25):3569-3570.

[2]张秀莲,刘宇春.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04):162-163.

[3]虞晓燕.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52(17):2369-2370.

篇3

一玉米茎基腐病

1、发病原因

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这是因为土壤中适宜的温湿度病菌孢子易萌发,与玉米的适宜生育期相吻合,导致发病率增高。一般平地发病较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沙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2、防治措施

(1)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合理灌溉。发现玉米植株田间发病时及时将发病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注意低洼地雨季排除积水。初发病期,剥除叶鞘,在茎病部涂刷石灰水(热石灰500g加水5-10kg)。轻病株可用刀轻轻割去病斑。茎基部发现有病症时,可将四周土扒开,以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将发病盛期过后培土。

(2)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150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kg/hm2。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施硫酸锌22.5-30.0kg/hm2、尿素225kg/hm2、三元复合肥225kg/hm2,可增产8.4%~10.2%。

(3)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1g风干土中接种100万个哈茨木霉或绿色木霉的孢子悬浮液对镰刀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在土壤中接种木霉菌并加入微量的三唑酮4-6mg/g土。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更显著。同时,在种子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拌种,或用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等对玉米茎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二、玉米黑粉病

1、发病原因

(1)虫害为害。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等害虫既能传播带病原菌孢子,又可造成伤口,因而虫害为害严重的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

(2)品种抗性。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推广玉米品种抗病性差,发病趋重。一般杂交种比其亲本自交系或一般品种较抗病:硬粒型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雌穗的苞叶厚、长、紧密的较抗病。反之包不紧的较易感病。

(3)田间管理。种植密度过大。据调查。田间密度超过9万株/hm2的地块,病株率最高可达40%;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等,多年连作田土壤积累了大量病菌。这是严重发病的关键条件,都会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严重。

2、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

一是喷药预防。若在营养生长期发生病害。可玉米抽雄前10d左右,用50%可湿美双500-800倍液,或0.3°be石硫合剂,或15%三唑酮可湿粉剂900-1200g/hm2对水750-900kg喷雾,可减轻再侵染为害。同时,要加强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治,减少伤口。

二是种子处理。玉米瘤黑粉病传播的途径是种子、土壤和带菌粪肥,可逐步推广包衣种子,提高包衣质量,对带菌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可用0.2%硫酸铜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活力。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的药量拌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的用药量拌种。

(2)农业防治

篇4

【关键词】房屋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房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通病的产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房屋的设计,施工的操作规范,房屋的是否按照规定使用等,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全面着手,共同做好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问题。

一、房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成因

1、由于施工操作人员不合乎施工规范,使得在施工当中的一些杂物落入住宅排气管道中而造成的民用建筑排气道、排气孔堵塞的通病。

2、因在上下水管道在穿四周时,没有将地漏与板四周围的阴角处做防水处理,造成管道封填性不严,使得卫生间处的楼板上凿洞打眼处留下渗漏隐患。

3、裂缝问题。常见的裂缝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化学收缩裂缝和沉陷裂缝。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的蒸发不均匀导致的,受自然条件影响,表面的水分蒸发快,变形大,而内部的水分蒸发相对要慢很多,变形小,由于不均匀的变形产生了较大的应力而产生了裂缝;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内外热量散发不一致而导致内外的温差过大形成的,因此多发生在大体积的混凝土表面或者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塑性收缩裂缝是混凝土浇筑后尚未凝结前,由于失水过快导致的收缩。此种裂缝多在表面,形状不规则,长短大小不一,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

4、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和施工工艺流程方法的采用不当两个因素而造成的民用建筑的防水屋面发生渗漏的现象等等。

二、房屋施工中几种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加强屋面构造层施工的质量管理,屋面构造施工时必须按工序分层分项进行施工,做好检查验收的记录并整理归档,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在分项检查中应有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验收并签证。

针对天沟、檐沟、变形缝等部位的渗透,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如坡度太小,收口处不密实而产生渗水。

关于屋面穿管漏水,除了按要求做出圆弧和高台处,也应先进行放水检查,再做防水层,注意做好泛水。最好的办法是:做套管,在出屋面的管道上焊帽。

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来说, 防止渗漏主要靠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其次施工过程应避免出现施工缝,或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抗渗外加剂。

2、卫生间渗漏防治措施

卫生间楼面结构层标高应比其它楼面低45mm 左右,以利于防水找坡。浇筑卫生间楼面现浇板时,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可加入水泥用量6%的膨胀剂和外掺剂, 以提高结构层的密实度和抗裂能力。

管道穿过楼板时要预留洞口,预留洞口的位置要准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以不得在楼板上开凿洞口。

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坡向正确,无坑洼。找平层与其下一层应结合牢固,不得空鼓,表面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在找平层上铺设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无空鼓现象。

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与其下一层应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鼓泡等缺陷。

防水材料铺设后,必须蓄水抗渗检验,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卫生器具与管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大便器与排水管的连接应牢固、严密、不渗水。

3、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外墙施工宜采用无架眼施工工艺。按规范留置架眼时,内侧采用半砖补砌,灰缝填满砂浆,外侧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捣实,小圈孔、灰缝扁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分三次填塞密实;外墙粉刷前,架眼部位首先刷素水泥浆罩面。

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节能的弹性涂料。

外墙饰面砖铺贴时基层应湿润,面砖之间留缝6mm,用专用填缝剂进行嵌填,嵌缝必须采用勾缝工具挤压出浆至密实,并保证铺贴的面砖无空鼓。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8mm 左右。

4、门窗渗漏防治措施

门窗安装前必须对成品门窗见证取样检测,进行三性试验。

发泡剂施打前,必须将门窗与洞口间隙内的污染物、浮灰等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以保证发泡剂与之有效粘接,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时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门窗外框与墙体间隙。

打胶前应在基层干净干燥后进行,宜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5、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主体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及强制性条文规定,底层外窗台及顶层两端开间窗台设置反剪过梁。

框架砼与填充墙交接部位及电线导管设槽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粘贴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等加强措施,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必须预埋拉结筋或埋件。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40mm 左右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7d 后, 方可用微膨胀干硬性砂浆或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将其嵌填密实。

6、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板底钢筋之上,不得与受力钢筋垂直贯通布置,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大于1/3 楼板厚度,预埋管线上部位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于450mm 的钢筋网片(当预埋管线上部有双向配筋时,可不设置)。

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宜进行三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三次以上压抹。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4MPa 时, 吊运、堆放重物时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灌缝宜采用隔层灌缝工艺, 下部使用钢管吊模,浇灌时采用微型振动棒,缝口上下均留10mm 深凹槽,灌缝后7d 内不得有施工荷载。灌缝用混凝土应采用坍落度不大于10mm 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住宅长度大于40m 时, 宜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800mm左右,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严格控制和保证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模板的保护层厚度。

7、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距离、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玉米;疾病;有机施肥;合理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78-1

1 浅谈常见的玉米疾病及其病状特征

1.1 黄叶苗

黄叶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对于玉米一旦得了这种疾病。玉米的幼苗,秧苗叶色淡绿,逐渐褪绿变黄,叶尖先黄,然后沿叶脉由上向下扩展,导致空秆和秃顶增多,严重时植株全株枯死,造成减产甚至部分绝收。黄叶苗主要是由于土地干旱或者土地的透气度不足而导致植被的供氧不足而引发的。

1.2 白化苗

植被的白化苗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植被的DNA控制叶绿素合成的片段的缺失或变化,从而无法制造叶绿素。而玉米的白化苗症状主要表现为前期叶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呈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是叶脉的颜色仍然是绿色,而基部会呈现紫色的条纹,再生长10天左右,基部的紫色条纹会变为黄白色,而叶肉会明显的萎缩,较为严重时会呈现大片的白色玉米田。

1.3 紫叶苗

与白化苗相同的是黄叶苗也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玉米叶片发黄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玉米幼苗时期最明显。所以在我们选择玉米幼苗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1.4 玉米矮花叶病苗

玉米矮花叶病苗又被叫做花叶条纹病。此植被疾病是自70年代后期以来,广为流行的一种新病害。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可能受到病害发病初期,首先在最幼嫩的叶片上表现不规则、浅绿或暗绿色的条点或斑块,形成斑驳花叶,并可发展成沿叶脉的狭窄条纹。生长后期,病叶变成黄绿色或紫红色而干枯。病株的矮化程度不一,早期感病矮化较重,后期感病矮化轻或不矮化。早期侵染能使玉米幼苗根茎腐烂而死苗。受害植株,雄穗不发达,分枝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有的还不结实。玉米矮花叶病苗是一种通过病毒侵害的一种难产的疾病,所以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要经常清除田间杂草,拔除感病弱苗,选用壮苗移栽,减少毒源。

1.5 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多种农作物都易感染的疾病。青枯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患了此病的植被日间会呈现萎靡的症状,而到了夜间会有所好转。但是不久后,植被就会呈现青枯症状而彻底枯萎。一般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2 浅谈玉米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合理安排玉米的种植密度

玉米弄否健康的生长从而获得高收益根玉米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玉米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浓度等诸多方面,而合理的安排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充分和高效的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固定面积的土地尽可能多的去种植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玉米的种植密度高会严重影响每一株玉米接受光照的程度和氧气的吸收量,如果光照不足或氧气不足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低、质量差,造成田间郁避,田间湿度大,后期伴有降雨,病害达到一定的发病条件,就会迅速发生。玉米的种植密度应该因品种、因地、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这样才会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2 玉米的科学施肥和常见病的防治

合理施肥防治玉米疾病的发生和获得高产高质量玉米的科学方法。根据玉米种植人员长期的工作作结,科学的玉米所施基肥:氮、磷、钾各施1/10;苗肥: 施氮肥1/10,磷肥2/10,钾肥3/10攻;秆肥:施氮肥2/10,磷肥4/10,钾肥6/10。然而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有所调整,比如在玉米间苗后,适时补施氮肥,能有效的防止黄叶苗病的发生。用0.4~0.6g的硫酸锌加水100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只需2~3次能防治玉米的白化苗。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一般隔7~10天喷1次可以防治紫叶苗。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对缺钾严重地块,可在苗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幼苗喷雾可以有效的防治黄绿苗。

2.3 合理搭配种植

农作物和农作物之间合理的搭配种植有时候可以起到互补互利的效果。比如大豆,玉米与大豆适合种在一起。大豆是固氮作物而玉米是耗氮作物,两种作物种在一起的话可以相对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玉米属于高秆作物,大豆属于矮秆作物,两种作物一起种植还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3 总结

篇6

【摘要】眼下的梅雨季节正是蚊子最猖獗的时节,因为蚊子最适宜的滋生场所是有积水的地方,加上适宜的温度。蚊虫的危害不仅在于叮咬后奇痒难忍,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之一。蚊虫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这些疾病常可使人致命或终身残疾。因此积极灭蚊,消除可能让蚊子滋生的场所和采取避、驱、灭等措施,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夏季传染病发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疟疾;登革热;淋巴丝虫病;流行乙型脑炎

1 蚊虫传播疾病的主要症状和鉴别

自然界中能导致人体发病的无脊椎动物也叫医学昆虫。由医学昆虫引起的传染病称为虫媒传染病。危害人类健康的医学昆虫包括蚊、蝇、虱、蚤、蜱、螨等。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班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传染病。跳蚤可以传播鼠疫、斑疹伤寒。虱子能传播伤寒、回归热。白蛉可传播黑热病等。苍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在飞行和停落的过程中边进食边排泄,将一些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进行机械性传播,污染人们的手、食物或水源而使人感染。其幼虫还能寄生于动物或人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蝇蛆病。经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分为:

寄生虫病1:疟疾:疟疾俗称打摆子。疟原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感染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黄疸、贫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肾功能损伤。脑型疟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 蚊子传播疟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尤其在非洲更为肆虐,被称为头号杀手。全球有3亿至5亿人患疟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子将更猖狂。有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约有60%的人口生活在受疟疾威胁的环境中。

寄生虫病2:淋巴丝虫病:在我国,淋巴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其成虫均寄生在感染者的淋巴系统中。急性期主要出现过敏和炎症反应,以及周期性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大多发生在小腿内侧及内踝上方,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有时可形成脓肿。当成虫寄生于精索、附睾和附近的淋巴管时,还能引起精索炎、附睾炎、炎。全身症状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进入慢性期后(通常见于反复感染的病人)可致淋巴管腔狭窄或阻塞。

病毒性疾病1:乙脑: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吸血昆虫蚊子叮咬感染健康人。夏秋季节儿童多发。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也是夏季的常见传染病,是由蚊子传播流行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昏迷)、抽搐、病理反射阳性及颈项强直等脑膜炎刺激征为特征。乙脑初期症状类似一般病毒感染,3-4天后症状逐渐加重,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可留有痴呆、失语、吞咽困难、瘫痪等后遗症。

病毒性疾病2:登革热: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在我国海南、广东南部和台湾常有流行。典型的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2~7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有剧烈头痛及眶后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颜面潮红、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全身可见斑丘疹。同时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典型的登革热只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登革出血热多见于14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主要区别是有出血倾向。

登革热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病死率极低。而登革出血热则病死率较高,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积极治疗。

登革热近年来,夏季东南亚登革热发生率并不低,它是由伊蚊(蚊子中的一种)传播的。登革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目前此病是仅次于疟疾的最主要的热带传染病。

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在发病前6-8小时到发病的3天内可让叮咬过的伊蚊受感染。吸血后的蚊子10天内即具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174天。典型的除高热外,还表现为全身痛、皮疹、出血。重型者出现脑膜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甚至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于1-2天内死亡。

2 夏季防蚊虫的预防措施

说起蚊虫的危害,我们都知道蚊虫叮人吸血、扰人不安,影响人们休息与睡眠,从而影响生活、工作质量;由于蚊虫唾液内有数种化学物质,可使皮肤红肿痛痒,甚至造成继发感染。通过叮咬,蚊虫还能传播多种疾病,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水对于蚊虫的繁殖与生长极为重要,而无积水蚊虫就无法孳生。因此,灭蚊应以清除蚊类孳生地(场所)为主,辅助以药物杀灭。重点是搞好环境卫生,平洼填坑,翻盆倒罐,堵洞刨根,疏通沟渠,保证下水道排水畅通,外环境无污水积累。居民区和居民家庭要注意彻底清除室内外破缸、空瓶、瓦罐、罐头盒等各类废弃易积水器皿,排除无用积水,同时对家庭饮用贮水器具和盆栽水生植物等要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换水,防止蚊幼孳生。

家庭中常使用蚊香、电热蚊香等来驱杀成蚊,使用时要尽量将蚊香放在房间的上风头或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如房门口、窗台前等,以利于蚊香气味的散发并取得更好的灭蚊效果。

也可使用卫生杀虫气雾剂快速杀灭室内成蚊,使用时应直接对准蚊虫喷射,否则起不到杀灭作用。在喷完气雾剂后最好人离开房间,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然后再进入房间开窗通风。

杀虫气雾剂使用起来很方便,但喷洒过量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毒害,使用时尽量不要沾到皮肤上喷洒之前要藏好食品和餐具;不要让婴幼儿接触任何杀虫剂,以免对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总之,在家中使用时一定要适量使用,注意安全,防止中毒。

总结:总之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自身防护,采取避、驱、灭等措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并且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或遵照医嘱服用预防药物,如到流行区旅游,为防疟疾可选用乙胺嘧啶;乙型脑炎首选疫苗接种,但应在乙脑流行前一个月就完成;登革热目前还无有效的疫苗可推广。一旦发现自己有不适症状如发热、皮疹、嗜睡等,都应加以重视并立即就诊。

参考文献

[1] 谭西顺.野外作业如何防止昆虫叮咬[J].健康,2005年05期

[2] 谭作铨.广东省南海县1978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J].新医学,1980年07期

[3] 彭玉林,刘博仁.辨证治疗登革热484例[J].新中医,1980年03期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 病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80-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美化也变得多种多样,当然城市的道路也包含在其中。城市道路是人们生活、工作的载体,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经济、生活的动脉,城市道路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对于以前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因为急速的美化城市,一些施工队伍为了能快速完成任务,对于工程偷工减料,施工单位也不足够重视工程质量,还有因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经验等多方面原因,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逐渐出现了许多病害,这些质量问题不但给国家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损害市容市貌,而且频繁的维修和保养也给市民的出行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少麻烦。其实这些在道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进行预防和消除的,为了能让道路工程变得更加安全、耐久和美观,我们对于市政道路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从而克服道路施工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使道路工程质量能够得到科学,稳定的保证。

1 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产生的病害

1.1 路基以及沟槽回填土发生沉陷

想要建造出好的路面对路基的要求很高,路基的质量是否达标也就对整个道路的建设工程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或许会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不够严格而出现桥头路基、路面下沉、跳车等一系列问题。足够的承载力是路面结构对于路基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在各种负荷车的碾压下也不被破损,对于一些大型车辆的反复运行而没有过大的压缩变形。在市政道路的地下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和检查井,因此,对道路的路基有极大地影响的沟槽回填密实度,也给道路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市政道路建设时,对于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问题经常超厚或不足、碾压的倾斜度不达标、填土的不规范,造成了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并且无筋管也出现沉陷。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当坡度过大时损失的压实功也就跟着变大,还有就是填土中如果夹带着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的相互挤压,就会达不到整体密实的效果。挤压效果不理想还会造成工后沉降大,路基不稳定,在负重大的车的作用下造成路面沉降过大或不均匀,导致路面结构破坏,使路面呈现出短板、开裂、下沉的病害。

1.2 排水工程出现问题

排水工程是道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对道路的保养与维护起着很大的作用,就这么一个重要的环节却常常容易出现问题。市政道路下面铺设了雨水管、污水管、自来水管等许多管线,由于设计、施工问题和管线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管道开裂、接头渗漏;从其他方面考虑,埋在地下的检查井和管节之间的连接以及两个管节之间的连接如果不能好好处理也会造成损失,导致泄漏,而这些泄漏出来的水分会使路基的受力特性发生变化。对于路面设计方面出现排水故障也时有出现,这会导致路面溃烂,这种故障有可能是因为排水管道的半径设计小、管道材料质量差,而导致排水过程中出现路面大量积水,并且这些水不易排入管道之中。还有对于路面的井盖设计的也很不合理,许多井盖的高度都高于地面,这使得人们在骑车或者行走时非常的不方便,而且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井盖还有可能被重量比较大的车压碎,这样也是间接地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损失是小,井盖破损也有可能给公民带来危险,对于一些盲人,就有可能掉进井里,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放下行人的安全不说,井盖的破裂对排水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1.3 路面结构施工问题

道路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层面,具体为面层、基层和底基层,而且对于不同的层面,它们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新铺好的道路很容易会发生沥青路面破损,其表现为市政道路竣工后通车不久路面就出现多处破损甚至是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控制问题。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是以弹性体理论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各体系之间按照层间连续体来考虑的,路面直接受到各种质量的车辆的碾压,还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较高的强度来抵抗行车所产生的剪力和弯拉应力,是不可以的。而且现在的城市美化都讲究视觉效果,片面追求路面的平整度,而忽视了压实度的要求。在低温条件下被重型车过度碾压,沥青材料配合比不对,基底承载力不足等都会造成沥青面的破损。路面的基层即主要用来承受垂直应力的承重层,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等,而在承载方面底基层和基层相差的很小,并且要求底基层的强度和刚度等小于基层。总的来说,路面各结构层的强度和刚度是按由浅到深递减的,各相邻的结构层之间的刚度相差却不能很大,根据应力分析和铺路中总结的经验,得出相邻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比应该保持在3~5以内,基于这一原则来分析,对路面施工时应该特别注意质量问题。

2 预防施工质量病害的措施

2.1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为了能够建造出更好的市政道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要加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识到一个工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只要这些单位人员的认识到位了,在实际抓质时就能形成合力,这样,施工单位就会想方设法的把道路的质量弄上去,监理单位也会认真监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对于业主单位,在这些单位的带领下也会精心组织达到管理到位。

2.2 加大力度着手于细节部分

2.2.1 路基防治措施方面的细节

在各项工程实施之前,施工单位要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重要的环节加以说明,对于细节方面的问题清晰地标注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纰漏。对路基的防治我们要首先考虑,在沟槽回填和路基回填中,要使其厚度达到规范要求。地面建设中,对坡度能够做到严格控制,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浇筑,还要对温度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混凝土拆模后发现有气泡等质量方面的问题应该及时处理,混凝土要避免暴晒,定期对它进行洒水,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2.2 排水防治方面的细节部分

排水工程在道路建设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容小视,排水工程应该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对于槽底部位出现的受水浸泡问题进行合理材料填实来提高槽底的受压力;做好道路下各种管线的铺筑质量,抓好管道接口施工质量。

3 结语

市政的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面的病害其实思可以预防和消除的,为了能够使建设的道路使用期限更长,更美观,不易坏,我们应该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之间密切合作,将各种工作都做到最好,使道路工程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 韩双滨.对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8).

篇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畜牧兽医站 157032)

鸡副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以产蛋鸡最易感。本病会造成幼龄鸡的高死亡率,成年鸡慢性带毒,难于根除,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该病的防制尤为重要。

1 发病原因

可分为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和蛋壳污染并穿入蛋壳引起的经卵传播。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可偶见于火鸡,但蛋感染率低,鸡很少见。至少有些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卵巢和腹膜局部感染,因此在蛋壳形成前污染蛋内容物。虽然蛋内感染率低,但有时可发生真正的蛋传播。肠炎沙门氏菌偶尔可以经卵传播,但不同菌株之间有差异。污染的蛋壳、羽绒毛、灰尘和其他孵化的碎屑都是孵化器内感染的来源。通过气流的作用,孵化器中的沙门氏菌散布到整个孵化室中,并存活几周到几个月,感染随后孵化的一批鸡。在育雏器中禽副伤寒可通过吸入、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或直接采食病雏的粪便而迅速传播。本病可从较大的无症状肠道带菌鸡直接传播到幼龄鸡,或通过靴鞋、饲料袋、运输板条箱或育雏设置等污染物而传播。

饲料是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很常见且很重要的来源。饲料成分中的鱼粉污染最为常见。从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与从垫料和加工过的家禽胴体中分离到的存在显著相关。显然,减少饲料污染可以减少胴体污染。鼠类常带菌,其排泄物可污染饲料和饮水。野禽也可传播感染。家畜也可成为家禽的感染源。人类接触造成感染与饲养员和人类排泄物有关。感染禽的粪便是成年禽中直接感染最常见的来源。垫料是幼龄鸡直接传播的主要来源,不仅可造成同一批鸡的传播,而且可传给下一批鸡。

2 临床症状

雏鸡患病的表现是全身感染,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相同。

急性暴发时,在孵化器内就已出现死亡,或在出壳后几天内死亡,无明显症状。这种情况通常是经蛋传播或由于早期孵化器内有致病菌感染所致。大部分啄开或未啄开的蛋中含有死胚。幼龄鸡感染该病的主要表现为:两翼下垂,嗜眠呆立,羽毛松乱,垂头闭眼,饮水量显著增大,厌食甚至不食,下痢呈水泻样,处黏有粪便。畏冷,在靠近热源处扎堆拥挤。成年鸡在通常情况下,不表现外部症状,急性暴发的情况也很少见。人工感染时,出现短期的急性疾病。表现为饮水增加、食欲不振、下痢和精神倦怠。大多数病例恢复迅速,死亡率较低,不超过10%,偶尔也可见到自然感染的急性暴发。

3 病理变化

幼龄鸡最急性暴发可能没有病变。病程稍长表现为脱水、卵黄凝固,肝脏与脾脏充血,并有出血条纹或点状坏死灶,肾充血、心包炎并伴有黏连等。

成年鸡表现为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肝脏和肾脏充血肿大。接近成熟的后备母鸡或成年母鸡以输卵管的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卵巢的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为特征,常发展为广泛的腹膜炎。成年禽的关节炎也很常见。成年鸡的副伤寒慢性带菌者剖检时可见消瘦,肠道坏死溃疡,肝、脾和肾肿大,心脏有结节。慢性感染的成年鸡常无病变,肠道带菌者尤其明显。

根据临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病史分析可作出大致诊断,作为制定早期治疗或控制措施的基础。

4 预防措施

做好种鸡群和孵化场的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在选购种鸡时要注意保证无副伤寒感染;孵化前对种蛋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将清洁群的种蛋和感染群的种蛋分开,被粪便污染和产于地面的蛋都不得和种蛋接触。做好孵化场内的一般卫生措施,每次出雏后对各种器械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应防止雏鸡与成年鸡、半成年鸡接触,其他无关人员也不应进入育雏室,进入鸡舍的人员应穿戴消毒过的衣物和鞋子,避免把外界感染源带进育雏区。为避免粪便污染饲料槽和饮水器,应经常对其清洗和消毒,地面也要经常清洗,并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另外,由于饲料成分中的沙门氏菌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大多数饲料厂的粉末料都有沙门氏菌污染,种鸡群应使用不含动物副产品或含已知无沙门氏菌副产品的颗粒料。

篇9

鸡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的真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肉芽肿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类动物均可感染,主要发生于幼禽,呈急性暴发,发病率极高,死亡率很大,给养禽业造成很大损失。了解和掌握鸡曲霉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防治该病,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流行病学调查

曲霉菌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存在于禽舍的土壤、垫草和发霉的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空气等。人和畜禽均可从自然界受到感染。霉菌孢子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120℃加热或煮沸5rain才能杀死,一般消毒药液须1~3h才能杀死。

通过对抚顺城郊李石的四方台、大南的四家子、河北的施家、新太河等10家养鸡场的调查发现幼鸡对曲霉菌最易感染,1月龄以下的雏鸡常见急性暴发,成年鸡个别散发。出壳幼鸡在进入育雏室或被装入污染的用具而感染,多数在50h内发病或死亡。5~23日龄是该病流行的最高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1)。污染的垫草、树木、土壤、空气及发霉的饲料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媒介。幼雏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感染,或通过吃进发霉的饲料经消化道而感染。污染严重的孵化室,曲霉菌的孢子穿过蛋壳侵入蛋内使鸡胚感染。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该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育雏室内温差大,通风换气不好,过分拥挤,阴暗潮湿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可导致该病发生和死亡。

2 临床症状

感官检查可见病雏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次数增加、喘气、体温升高、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有时摇头打喷嚏。少数病鸡眼、鼻流液、下痢等症状。一般病程在7d左右,长的可达半月。一般在症状发作后呈抽搐、麻痹、昏迷状态。24~48h死亡。病死率达50%以上。

3 剖检变化

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有炎症。肺、气囊和胸腹腔浆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结节,呈白色或灰白色,气囊膜变厚、浑浊。结节有的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有的结节可互相融合成大的团块。在病肺、气囊或腹腔浆膜上用肉眼即可见到成团的霉菌斑。

4 诊断

(1)曲霉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育雏室及孵化器被污染、育雏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占用空间小、拥挤、阴雨潮湿、鸡舍通风不当和简陋、饲料变质发霉、舍内异味大、鸡舍没有消毒、饮水浑浊等并结合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时见到肺部和气囊上霉菌阶级结节特征的病原体直接检查的结果作综合判定,初步确诊为鸡曲霉菌病。

(2)化验室检验:采取病鸡的肺或气囊上的结节病灶,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一滴或20%苛性钠少许,用针拉碎病料,加盖玻片后用显微镜检查,见到特征性的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检测见不到霉菌,就必须采取结节病灶的内容物接种到沙堡弱氏培养基上,作霉菌分离培养,才能确诊。

5 治疗

(1)制霉菌素:每100只雏鸡每次用50万U,混于饲料中喂给,每日2次,连用2~3d。

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通病;预防措施

引言:

电气工程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通病。笔者通过多年的电气工程施工实践,总结了一些常见通病,并对通病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一、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

1、现象

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

预埋深度不够 ,位置偏差较大。

转弯处用电焊烧弯 ,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 90°角。

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2、原因分析

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

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

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

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3、预防措施

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 PVC管(一般壁厚 PVCΥ114为 4. 5mm以上 ,Υ56为 3mm米)。

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 ,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 0. 7米。

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 ,堵住漏洞。

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 ,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 10%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二、电线管 (钢管、 PV C管 )敷设不符合要求

1、现象

电缆管多层重叠 ,有此寺方高出钢筋的面筋。

电线管 2根或 2根以上并排紧贴。

电线管埋墙深度太浅,甚至埋在墙体外的粉层中。管子出现死弯、痛折、凹痕现象。

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不顺填,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

预埋 PVC电线管时不是用塞头堵塞管口,而是用钳夹扁拗弯管口。

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

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预防措施

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

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

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

电线管埋 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

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

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 3- 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 50- 80mm。

预埋 PV 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 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三、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1、现象

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扩锡。

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

线头、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

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 ,或者混淆。

2、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3、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

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 “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

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

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

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

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 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 PA相―― 黄色,B相―― 绿色,C相―― 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四、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1、现象

线盒预埋太深 ,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

线盒留有沙浆杂物。

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

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2、原因分析

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3、预防措施

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 ,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时要横平竖直,应用水平仪调校水平,保证安装高度的统一。 另外,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

加强管理监督 ,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 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

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

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 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