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篇1

问:为什么要编制成长规划?

答:为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安排专节论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与此相关,还再次强调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也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专精特新”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一方面,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任务重压力大、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等制约增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势在必行。编制成长规划既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问:编制实施成长规划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一是承前启后,丰富内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全面部署。5年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逐步成为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此前我国国家层面上没有实施过中小企业专项规划,成长规划从名称到内容上考虑“十一五”中小企业工作基础,提出继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按照“十二五”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要求,深化了“成长”内涵。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在“优”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成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做强做优、做久做多的成长目标。

第二,综合着眼,工业着手。我部是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中小企业发展宏观指导职能。成长规划需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体现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给全社会以鼓舞。因此,成长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力求体现全局高度和综合要求。但考虑到中小企业覆盖全部三次产业,涉及部门众多,为突出重点,与其它规划相互衔接和补充,成长规划的关键工程和重点工作则主要立足于需要重点开展或重点协调的工作,侧重体现工业以及部分生产业中小企业。这样既体现我部的牵头部门作用,又统筹了部门关系,提高了可操作性。

第三,兼顾“质”“量”,保障就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既要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因此,在突出强调成长质量和效益的情况下,成长规划也体现了数量增长的要求。如:指导思想中提出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将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列入五项主要任务,提出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并多处明确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要求。

问:“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提出了哪些目标?

答: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目标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预期目标是:数量方面,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环保、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信息化应用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5%,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达到40%;人员素质方面,培训各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50万人次。

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也要体现中小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更加注重外部环境营造和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成长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环境,改善服务,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成长规划还有针对性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促进新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二是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分布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三是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区别对待,实施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问: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的中心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把发展市场主体作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落实并完善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坚持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作为提高成长质量的主攻方向,力争到“十二五”末取得重大进展。对于优化产业分布结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加快淘汰落后小企业等提出了比较明确的领域和努力方向。

三是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把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除政策引导以外,更多的是对企业自身提出要求。

五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

问: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施成长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答:为实现成长规划目标和任务,提高中小企业成长质量和效益,成长规划提出实施两个关键工程和四个行动计划。

一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加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所属重点城市、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用五年时间,在80%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基本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开展“专利服务中小企业”活动,促进知识产权开发运用;支持建立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质量和标准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承诺活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指导,为中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中小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按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重点是:加强分类指导,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装备、经营管理和决策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平台,重点建设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的研发、管理、电子商务、电子签名与认证、信用融资等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培育示范企业,宣传推广典型企业经验;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和带动更多优质服务资源参与中小企业信息服务。

四是创办小企业计划。明确“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方针,重点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支持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和健全创业辅导服务队伍,以及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辅导服务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是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水平。推广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经验,通过标杆示范,推动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管理。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启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专项,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

六是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计划。发展专业市场,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推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内贸信用险拓展内贸市场。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各类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并购,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中小企业进出口经营秩序。务实推进中小企业国际经贸交流和合作。

问:实施成长规划需要哪些条件保障?

答: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融资支持、强化公共服务、搞好统计监测五个方面的内容。

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协调;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中小企业各项工作,推进规划任务的落实;三是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完善政策措施的重点:一是全面落实和完善现有政策措施的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新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工作重心将逐步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改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惠及更多小企业。

加强融资支持方面,一是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加强和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二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四是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壮大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探索发展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债券融资等创新产品。

篇2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工业化、服务业、货物贸易、商业存在和生产贸易等。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决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其他因素紧紧围绕着工业化这个基础性因素存在和发展,进一步理清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明确各因素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深层次上认识服务贸易,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服务贸易依托服务业而发展,是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如美国在电信、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业、印度和爱尔兰在it服务外包、法国和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等方面,根据本国工业化或依托别国和地区的工业化状况,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的服务贸易类型。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类型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

货物贸易结构调整能够增大服务贸易数量、质量并引导工业结构调整。一国货物贸易结构体现了该国工业化水平和类型,货物贸易的技术含量影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是货物贸易中产生最大服务贸易规模和最高技术含量的类别。我国货物贸易中三资企业占半壁江山,且主要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但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我们却难以获得。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变货物贸易结构,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将在引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贸易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生产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直接为工业化服务,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生产贸易也制约着消费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带动消费贸易的发展,推进消费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反之消费贸易的发展,又会引导生产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提高其水平。另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提高工业化发展速率,促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商业存在能够提升工业化水平。商业存在是目前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商业存在的发展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商业存在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商业存在对于弥补国内产业、资源和市场不足,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利润,促进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提升工业化水平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并可带动其他服务贸易模式的出口。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仍有20倍左右的巨大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服务业、货物贸易、生产贸易和商业存在是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些基本因素又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方向,其他因素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其进程。

二、流通规律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wto的划分,服务贸易有12个大类、160多个小类,在众多类别中如何下手?万事从源头抓起,关键是找出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律,抓住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战略基础、支撑作用的一类或几类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带动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们在分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因中阐述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工业化促进服务发展成为产业,工业化也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现代化,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大流通引发的。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是现代化大流通,现代化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根本保障,研发成为了先导力量,从而构成了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支撑。可见,在市场经济中,流通规律在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所谓的流通规律:即体现为以流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组织能力。流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社会生产组织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美国经济的强大并充满活力主要是来自于流通先导型经济,强大的流通能力不仅带动了美国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还使美国经济在全球配置中获得巨大利润,并掌握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美国gdp占全球的3%-4%,美元在全球的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为62%,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占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分布达66%。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不仅在于生产多少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得到多少份额。全球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美国占2/3,美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排在前列,在世界知名品牌中美国占2/3。

俄罗斯服务业占gdp的60%,其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拥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冷战时期建立的发达交通网络、较完善的物资储存和分拨系统所形成的大流通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005年,我国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是gdp的4.4倍,“十五”期间年增长12.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元,年增长14.6%。生产资料交易总额达14.2万亿元,年增长15.5%。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规模中,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而美国国内物流成本为5%-6%,国际物流成本为l0%-25%,国内外综合成本为9%左右,我国是美国国内物流成本的4倍左右,国内外物流综合成本的2.3倍。此外,第三方物流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营业额的5%,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成本高且效率低、库存量大、资本周转慢等问题。流通不仅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大流通不仅是生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服务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化大流通产生的流通速率的提高,使企业到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自发向生产大规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对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高要求日益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迅猛发展。2005年,麦德龙和宜家集团的销售总额超过了我国100强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麦德龙集团在28个国家拥有544家商场,在国内没有仓库,完全靠第三方物流;宜家集团在34个国家开设了商场,在54个国家定牌采购,在9个国家拥有36家工厂,在16个国家设立了28个物流中心,海外业务占集团利润的92%;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就有108个配送中心和3000个分店。

大流通孕育大的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又加快了大流通的现代化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生产社会化分工就缺乏动力,研发缺乏环境,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受限,社会化大生产难以真正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也难有大的突破。而没有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的保障以及研发的引领,流通现代化就难以为继。优先发展现代化流通,可以引发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整个服务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研发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流通是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和集团化生产的关节点,也是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动力。

流通业的现代化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流通业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引发了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和企业的分工向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还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要向分工更精细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反之,这种分工和组织形式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经济进步,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于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在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流通,流通也是解决市场速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认识流通规律,遵循流通规律,利用流通规律,发挥流通规律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理解服务贸易、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极其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就是流通能力的竞争。应把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上升到政策的层面去推进,作为商务领域的中心工作去抓,形成以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引领的现代化引领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

三、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主要是以物化的产品为核心而展开,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主要是以无形的社会生产分工和消费供给方式为核心而展开。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是围绕着产品的质量、价格等而制定,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则应围绕着以社会化大分工为前提,以发展大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为目标,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现代化组织供给方式为核心等而制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在于,货物贸易针对的是有形的物,服务贸易针对的是无形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供给方式。

我们在促进以产品为中心的货物贸易时也强调抓大企业,而实际上关注点、政策着力点主要还是在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上,对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很少涉及,对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也很少考虑。国家通过行政力量促生了一些生产型大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使生产组织方式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迈进了一步,但就整个市场来说这种做法对改变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作用是局部的、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动力在市场,市场是动态的,市场运行的速率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在速率低的市场运行系统中,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势难以全面发挥,因而促成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产生的动力不足,这是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把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作为商务工作的重点,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中心由抓产品转向抓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着力点放在抓流通渠道和流通企业上,放在促生产性和消费性流通并进上,将真正进入商务工作抓企业的实质阶段,并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实际工作。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美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也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大流通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效益,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速加快,企业和产品大量涌向世界,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经济实行跨越发展,不同于美国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通过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的变革加快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力,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制造商品向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上转移,从根本上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以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整体发展全面协调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工业、农业发展同时并举,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高位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走出一条中国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抉择

战略是关于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实施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大流通带动战略),这是根据战略的规定性、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构成战略基本要素的要求等综合考虑的抉择。加深对大流通带动战略基本构成的认识,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这种战略抉择的科学性,把大流通带动战略落在实处。

(一)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就一事物在全局事物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其在全局中的位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全局战略的不同、一事物发展程度的不同等决定了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我国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谐和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和贸易结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所处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又存有巨大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决定了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促进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定位。

(二)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战略成败的关键。战略选择应以战略定位为前提,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从而能够顺应规律,利用规律,驾驭规律,推动事物科学发展。大流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选择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从总体上解决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超越战略。一个战略能否称其为超越战略,关键是看该战略的动力性质,大流通带动战略就是从本质上解决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为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足够推动力,使战略超越成为可能。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导向战略。我国存在着内需不旺、产业和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大流通带动战略解决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在深层次和大范围上启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充分利用和有效协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引导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加快转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均衡战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不均衡。大流通带动战略不仅作用在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而且也作用于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不仅考虑到服务贸易的国外发展,而且也考虑到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基本建设支撑;不仅要解决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要解决服务贸易各类别协调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战略方向和目标

战略方向和目标就是战略集中指向的方向和目标。在战略筹划和实施中战略的指向不是散射和无规律的,而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方向就是通过把发展服务贸易、拉动服务业、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等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几方面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战略方向,战略总目标即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四)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在战略整个空间进行的力量分配,以及力量分配后形成的战略态势。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战略布局以全球作为其战略空间,战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因此,战略布局中战略力量的使用、分配一定要在空间上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心、重点。大流通带动战略的布局是以我国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为重心,以建立国内外大流通渠道为重点,向我国中西部和全球有重点地扩延,通过基础性、推进性、助推性、保障性4类工程的部署,实现国内外整体布局。

(五)战略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若干个战役逐步完成,确定具有战役性质的4类服务贸易工程,是实现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举措。基础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根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力量;推进性工程是在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方向选择的工程,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助推性工程是对推进工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力量;保障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有效实施的源泉。本文作者曾提出的15个战略工程,仅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部分任务,大流通带动战略4个工程形成的是开放体系,应根据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程进行适时调整。

(六)战略阶段

战略的筹划和实施通常要划分阶段,以利于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各方面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一个战略阶段通常为3-5年。战略划分成阶段,但各战略阶段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战略实施中战略方向和目标通常是不能改变的。大流通带动战略阶段的确定主要考虑: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五年规划相同步,与服务贸易发展周期相一致,与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制定和调整期相衔接。为此,确定5年为服务贸易发展一个战略阶段比较适宜。

(七)战略规划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规划较之计划,具备了许多战略的特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实现,首要的是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方式对服务贸易工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筹划,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是服务贸易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能否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

一个好的规划会以其科学的前瞻性、整体全面的筹划性、内外部的协调性起到对商务工作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个好的战略,不等于就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如果没有一个与战略相配套的好的规划,再好的战略仍可能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关键是对制定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以及对服务贸易战略和规划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选择之后的又一次创造性活动,战略规划较之战略不同的是它直接指导实践,是战略到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由此,战略规划的制定对我们的实践及其领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我们制定规划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赋予了新的要求。

篇3

【关键字】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4SJGLX49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蕾,河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34-03

当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数量的连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持续不乐观。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种不利因素使得大学生就业逐渐发展形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不但关系到其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有必要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作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

一、构建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校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处境和外界环境的前提下,明确自身职业方向与目标、制定自身教育与发展计划,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的动态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旨在为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便利,它以常规课程教学为基本形式、以职业实践和网络平台等为辅助工具,具有全过程、全覆盖及点线面由浅入深等特点。

从作用上讲,大学生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首先,政策上,教育部曾明确表示,未来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逐步向“信息化、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方向发展。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构建就是高校对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的积极响应。同时,从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讲,该体系的出台也是发展“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式高等教育模式的重要一步。其次,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对高校以往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与补充。它的出现有利于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促进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规划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这样一来,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都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困难、岗位适应力差、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二、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往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中存在很多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实效,同时也必须在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建设中引起注意:首先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明显不够,部分高校甚至无视其中区别、干脆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完全混为一谈。同时,不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面向毕业生开放,并且在课量、课时段及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这使得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沦为摆设,难以适应学生们的客观需要;其次是服务内容陈旧、服务形式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国内高校已经出现并发展了一段时间,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服务形式创新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仍旧以常规理论课或主题讲座为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内高校在对这一理念的借鉴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其与地方特色及高校实情相结合。这使得多数高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内容陈旧、流于表面、缺乏技巧与方法;最后是缺少实践支撑。由于毕业生数量众多,高校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社会实践和职业实习机会,这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少职业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具像的职业认知。实践支撑的不足迫使大学生只能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理论层面,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现实功能也因此受到较大限制。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的基础,抓紧其教学质量建设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理念的传播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做好这项工作不妨由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正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建立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最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质量,必须予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有三项主要目标:第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职业观与就业观,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第二,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所长、了解行业特点并学会观察社会环境,鼓励他们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主动发掘就业市场信息,使之至少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知识;第三,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信息搜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将他们打造成“高分高能”的市场型人才。

其次,对高校当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作出相关规范。第一,为了强化课程效果、突出课程的重要性,高校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式列为必修课;第二,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课以体验式教学为基本方式,应对其采用小班授课模式。高校需充分考虑自身师资力量及软硬件条件,科学设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堂规模,最好能做到每班以40人为上限;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组织形式应当灵活机动。一来要兼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做到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调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师生研讨互动的热情。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分阶段、贯穿式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教育,它应当分层次覆盖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大一阶段的教学应当侧重于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借用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技能特长;大二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展开职业认知。具体而言就是认清外界环境、自身专业等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初步定位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并有意识地对这些行业的工作内容、薪资水平及技能要求展开了解;大三阶段的教学则当以决策培训为主。也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决策观念与方法、引导他们正确认知自身的决策风格,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最后,大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点则在于引导学生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为求职行动的展开作好准备。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故此时不妨适当多开展些求职培养,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坚持信念。

2.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外辅导

不论是保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实效,还是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都不能单纯依靠课程教学,还需要同步展开更具针对性和触动性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课外辅导形式多样,但最具实效性和推广价值的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又可以分为大班辅导和小班辅导。大班辅导以人数较多的群体为对象,强调并利用辅导对象的群体性,其实质是一种心理辅导。大班辅导的主要方式是借助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促进群体中不同个人的双向、多向互动,旨在借助这种互动提升各成员的观察与体悟能力,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同时,大班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求职自信的发展。与大班辅导不同,小班辅导人数更少、实践性更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为突出。小班辅导中,教师负责主持活动流程和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借助职业咨询、个人演讲及团队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分享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从中发现问题、拓展思路,并最终达到平衡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品质的目的;二是个案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指的是单个大学生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的一对一帮扶下展开深入自我认知与潜能认知,并最终确立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个体针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不同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自然性格及生长环境所决定的,它会深深地影响到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故自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能够起到传播与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作用,但对于个体而言,它们缺乏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的针对性,而这些正好是个案咨询所擅长的。

3. 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途径

当下,实践支撑不足是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这一问题应当在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得到重视。为此,我们必须将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视作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并从下述方面入手:第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争取职业体验机会。一般来说,企业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这样不但能节省人员培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投入,还能有效应对某些突发性的人员需求。正是因为如此,岗位实训等职业体验机会对大学生而言就显得十分宝贵。因为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岗位甚至行业的现实需求,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高校方面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争取职业体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企业内部,让他们深入地体会企业文化、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培养出更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更突出的知识才干;第二,鼓励学生展开企业调研活动。企业调研指的是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通过深入行业内部、采访行业代表性人物等方式调查行业的概况、现状、趋势以及入职要求、薪资待遇、潜在机会、典型案例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们及时补充、调整和完善自己已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在展开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问题处理能力和信息掌控能力,并了解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就业竞争力发展的行业知识;第三,积极组织职场代表访谈活动。职场访谈是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职场人物访谈一般由高校组织开展,校方负责邀请职场代表、提供访谈场地、设计访谈流程并组织大学生参与访谈。职场人物访谈能够丰富学生们对职场的主观印象、帮助他们进一步印证自己平时收集的职场信息的科学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未来工作的日常内容、技能要求、升迁路径及潜在发展等重要信息。通过职场人物访谈,学生们不但可以检验以往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性,还能够明确自己与理想工作岗位的现实差距、激励自己寻找努力的途径并为之不断奋斗。

全方位服务是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发展走向,其体系建设的好坏不但关系到高校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质量,更影响着毕业生群体的未来职业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严把相关课程质量、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外辅导和网络服务,并积极充实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途径。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才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实质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清芳.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4,(02).

[2] 杨继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职就业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人力资源管理,2014,(04).

[3] 周文军,袁艳.一站式服务理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中的运用――以独立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2).

篇4

服务质量创新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对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在内涵发展视野下,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职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创新的对策,促进职业指导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涵发展;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

一、内涵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发展职业教育已纳入为“十一五”规划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以内涵为主兼顾规模发展,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此可见,内涵发展已成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的根本和主旋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遵循“十二五”规划,深化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部分,它肩负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担,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帮助劳动者成功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就业指导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

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和管理就业信息的方法,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可以帮助高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指导老师服务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活动中,职业指导老师只是学生就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当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职业指导老师人数不够,大都忙于行政性事务的处理,为了提高学校就业率而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在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的沟通上,而真正与学生接触、直接服务于学生需求的机会则较少。不能密切联系学生,为学生提供其真正所需的服务。

目前湖南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仍尚有欠缺。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指导老师兼职者较多,而专职人员却相对较少。兼职的职业指导老师基本上则是由学校辅导员、教学负责人以及行政人员等组成。由于这些职业指导老师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行政事务等工作方面,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专门深入研究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拓展自身的职业指导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暇积极主动去接触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职业指导缺乏服务理念

职业指导当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工具,以提供就业信息代替职业信息的供给,以提高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和短期求职能力代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就业本身其实只是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职业指导倾向于关注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而就业指导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毕业时一次性的就业服务,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理应以学生为屮心,不能按传统的“产-供-销”着重于生产标准化合格产品的指导思路,不重视学生、市场的真实需求,不能提供让学生满意,进而让社会、市场满意的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服务。

(三)职业指导服务内容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不受重视,只有就业形势严峻的高职院校才会引起高职院校的相对重视。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还比较狭隘,仅仅将职业指导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的一种重要手段。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指导完全等同于毕业生就业过程指导,认为职业指导只是简单为学生传递就业信息,传授学生简历制作、面试等求职技巧,为学生提供求职过程的咨询服务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认识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的重大作用,看不到职业指导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广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

(四)职业指导服务反馈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在反馈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有限。主要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情况的反馈表,以及学生在人才市场所受欢迎的程度等有限的倍息来分析职业指导服务的成效。忽视了在职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效果的反馈更具有说服力。而高职院校没有定期收集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的反馈意见。缺乏对职业指导服务效果的详细的反馈信息资源,学校便无法有针对性的完善职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中的职业指导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职业指导老师的服务意识及理念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对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选送一些教职工去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组织的系统培训和资格鉴定,逐渐构建起一支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和职业指导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讲堂、论坛、沙龙等形式,定期聘请社会上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入校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充实职业指导的内容;或是通过拓展培

训途径,如定期派职业指导老师参加一些区域性的相关的研讨活动等,来拓展其专业视域,提升职业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

(二)以人为本,树立“学生满意”的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能只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职业指导应针对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和个体性,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专业化的服务。职业指导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个人能力情况、社交情况和个性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也可以与专业相结合,提升职业指导的专业性。还可以搭建便捷的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信息,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及时的就业信息,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的职业需求。

(三)完善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实际工作中,职业指导服务内容空洞,仅停留在就业理念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相关行业、企业就业信息的提供,测评及结果分析,一对一职业咨询等方面。要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的服务内容。切实重视职业测评与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并将其作为职业指导服务重要内容。也可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指导工作。如开展讲座、与职业指导老师面对面的交流、直接与企业员工代表或以前毕业校友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活动。也可以建立交流群,学生可以通过交流群在网上进行交流等活动来了解行业、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职业指导信息。

(四)完善职业指导的反馈机制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对职业指导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来评判学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通过职业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学校的职业指导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在完善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改进时要注意应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PDCA循环,把服务质量的改进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管理,对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各种问题限期制定纠正措施,避免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不断改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瑞.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考试周刊,2013(34)

[2]张筠.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素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3]袁玉娟.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现状调查[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4]吴帆,张文彬.职业指导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3)

[5]刘胜.学生评价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三所高职院校满意度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1

基金项目:

2014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内涵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服务质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BZZ112。

篇5

一、制定发展战略

清晰而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建立在对宏观环境、行业特征、竞争对手和自身实力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通过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可以使物业管理公司确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刻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战略和多种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策划战略,拓展上下游纵向整合战略,并通过有效的战略实施手段,进行战略目标分解,为公司的内部管理变革制定行动纲领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细化制定战略实施措施,以具体工作开展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组织结构

物业管理公司兼顾物业经营和物业管理服务两大业务内容,因此,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满足企业资质的前提下,对于管理片区,要根据片区的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小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物业服务等级和质量;对于管理总部,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配备足够的职能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帮助企业领导承担起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参谋人员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进行经营策划,必将导致企业领导整天忙于应付各种琐碎事件,陷入日常管理的泥潭,难以集中精力站在高端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常此以往,公司必然始终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再解决的低层次状态下循环,不可能实现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这在国内的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非常普遍。因此,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强化总部,加强集中管理能力,统一经营策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品牌宣传等核心职能,将公司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拓展业务领域

物业管理公司在提供房屋、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安全消防、清洁绿化等的基本服务以外,还可进行一些增值服务或综合服务,以整合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供应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品牌效益,常见的一般包括:

①生活起居:在衣食方面提供便民服务。

②教育娱乐:开办各种学校和文化娱乐活动。

③购物方面:如装修装饰材料、五金水暖以及日用百货销售。

④信息方面:业主与社会服务供应商的信息集合和平台搭建。

⑤经纪中介服务方面:如房屋出租、出卖中介,房屋评估、公证,家政服务中介;

⑥广告业务方面:可利用小区的户外广告牌、小区广播和和小区的闭路电视等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四、建立品牌效应

物业管理的实质就是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品牌和口碑是物业公司的最核心能力,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根据社会资源、片区特点、外部经营和内部提升的不同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致力于提升品牌的社会美誉度和客户认知度,具体方式可考虑以下几项:

①政府和公共部门方面:建立与政府机关的良好关系,可以大力发展学校,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机关外包的后勤业务。

②旧小区方面:变坏事为好事,对现有的维持小区,虽然从政治角度等等不能进行放弃,但是,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物业公司作为诚信企业,其企业经营的重点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地,而是以社会和客户为中心,树立物业公司负责任的外部形象。

③新小区方面:通过规范管理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健全便民服务措施,建立良好社区文化,提升金鼎湾物业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④外部项目方面:外部市场项目以单业主类型物业项目为主。以个别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树立品牌,带动该类型物业市场的全面发展。

⑤资质注册与质量体系认证方面:通过注册高级别资质和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增强公司的宣传力量,提高客户的信任度,提升品牌认知度。

五、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

加强成本控制,节省费用支出,建立目标成本体系,使得企业在不影响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成本的持续降低,是规范公司内部管理,降低消耗,增收节流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精细梳理和权责体系的明确界定,对公司的采购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财务成本等进行严格的规划、评审和优化工作,在事先、事中和事后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最终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的。

六、规范业务流程

流程是公司创造价值的机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理顺公司内外关系和工作衔接,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巨大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对于物业管理公司这类服务型企业至关重要。

通常意义上,物业管理的全流程如下:

对于每一项工作流程,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目标、适用范围、相关术语与定义、涉及的部门与岗位以及其负有的权责、工作程序、关键控制点和核心重要输入输出,并配以相应的操作性表单,保证工作内容无缝衔接、工作人员克尽职守,最终实现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七、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认同感,为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按现代企业管理原则编制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企业的人员编制计划、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更换和人才储备计划以及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制度与计划等。

绩效考核——建立基于安全指标、环境指标、绿化指标、设备指标、房管指标、客服指标、培训指标、内审指标、满意工程指标等九大模块的kpi指标,设计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设计考核应用表单,指导考核工作开展。

薪酬体系——规划公司的薪酬、福利政策等方面的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规划公司工资及福利方案,使其具有竞争力、公平性,并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针对公司发展需要和不同层次的人员设计利益激励机制。

八、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服务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当仁不让的处于最核心的管理地位。因此,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实施质量管理的培训与理念灌输,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完善质量责任制度,为业主提供充满人性的个,全面满足物业管理的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可以通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规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项物业管理标准作为具体的行为准则来指导和规范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作,增强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理顺与开发商的工作关系

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配套服务是否完善,是否及时。当前,物业管理公司与开发商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关系,一种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另一种则是存在隶属关系的母子公司。第一种关系在工作接洽中完全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不会产生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在第二种关系中,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开发商的下属企业,在谈判能力和业务沟通上处于相当劣势,开发商往往会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要求物业公司尽快接管,容易因“配套不到位、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房屋质量”等诸多问题的造成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规范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关系,建立基于契约和权责明确的集团公司管控模式,也是物业管理公司和开发商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明晰母子公司管理模式

采取战略管理型的管控模式更加符合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特性,该模式主要用于相关行业领域间的运作,强调集团公司的财务监控和战略统一部署,有利于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以及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独立开展经营业务。

2.强化内部市场化服务意识

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应建立内部市场化服务理念,规范双方权利义务,明确业务工作内容,严守接管验收标准,保障物业工作的有序进行。

3.合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可由物业管理公司将问题汇总,明确双方责任,提出一揽子维修或货币补偿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与开发商协商解决,保证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民生的安定祥和。

4.开发商加大扶持帮助力度

作为开发商,应将物业管理公司的长远发展纳入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进行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帮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作上给予一定的资源保证,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注意资源的整合与合理运用,尽量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

5.物业公司建立端正的工作态度

篇6

一、全省社区商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商业作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社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服务范围更加宽泛,已经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便民利民服务和安置职工再就业、吸纳城镇职工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社区821个,商业网点59089个,其中:便利店23088个,超市1566个、洗衣店1933个、美容美发店6099个、早餐店6477个、再生资源回收点958个、肉菜市场926个、其他网点17982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2个,社区数量486个,其中:便利店5915个、超市1249个、洗衣店1300个、美容美发店4121个、早餐店2673个、再生资源回收点691个、肉菜市场380个、其他网点14015个。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省社区商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打造优势商圈,构筑社区商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规划和打造商业圈,进一步整合社区商业资源,提升社区商业档次,提高社区商业总量,优化内部结构,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构建现代社区商业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发展以企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网上交易、金融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日用消费品中心,建设服装、食品、百货、日杂等生活用品集散中心,发展以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旺圈,以商业街为中心,培育以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专卖店及咖啡厅、酒吧、游乐园等为主要特色的商圈。通过商圈的繁荣发展,带动了一些新兴业态的商业企业进驻社区,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增添社区商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商务楼宇不断增多,大量的金融、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开始进入社区,不仅增加社区商业网点总量,而且为发展新兴业态商业网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引导大企业进入社区,提升社区商业档次。

社区商业网点较多,但总体上规模偏小,质量偏低,为了改变这种格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在引进规模大效益好、业态新的优质项目上下功夫,有意识地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市区。如欧亚车百在创新经营、变革管理上逐步去适应社区需求、锁定顾客,打造核心竞争力。经营上,找准经营定位,依托社区需求,实施经营和管理,先后筹建引进地下美食城、肯德基车百连锁店等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20*年儿童娱乐场和诗婷、诗兰百丽美容院的入驻,进一步满足了社区需求,为社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优、放松、休闲、娱乐场所。目前我省进入社区的企业主要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服务企业、洗染业、美容美发企业以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连锁超市的代表企业有恒客隆、远方超市、南街副食、延边国贸、白山方大等;美容美发企业有名流、蓝梦;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主要以省金属回收公司和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他们在社区设有收购网点,方便群众的日常需要。社区商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主要以各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为主,目前这些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建设日趋完善,辐射面不断扩大,配送比率基本上达到100%。

(四)发展街路经济,构建社区商业发展新平台。

社区的商业发展,离不开街路的繁荣,而街路的繁荣势必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一是精心打造特色街路,通过对街路的分段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商业隆起带;二是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路子,重点培育发展专业街路;三是启动“创业路”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全民创业,通过政策引导、部门支持,采取房屋置换、招商引资和鼓励自营等措施,使临街一楼房屋基本实现门市经营,基本达到所有社区无街不店、无路不商。

(五)启动千店工程,促进社区商业繁荣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社区临街住宅、闲置楼房、厂房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办餐饮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等各类商业网点,发展特点经济、社区经济、便民经济。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社区商业不断集聚,商业氛围日趋浓厚。

(六)出台扶持政策,为社区商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商业快速健康发展,长春市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市里还要求各城区本着“放水养鱼”的原则,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和出如了相关优惠政策,各区也分别出台了《关于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街路、商务楼宇经济发展意见》、《促进创业路发展的政策意见》等。这些优惠政策不仅激发了全市上下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的热情,也给社区投资者和社区居民带来了实惠,为社区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七)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指导社区商业科学有序发展。

根据社区商业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长春市制定了《长春市商业网点规划》,用以指导全市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各城区也按照《规划》进行社区商业网点整合梳理,制定社区商业网点规划,为下一步社区商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社区商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社区商业历经多年发展,在便民利民、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先进城市比较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观念落后。一方面社区商业有圈套的市场需求,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视而不见,认同感差,从业热情不高;另一方面认为社区商业利润不大,且多为侍候人的角色,低人一等,部分企业进入社区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由于体制不完善,从而导致服务机构运行不畅,人们对一些社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不放心,同时部分商业网点经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人们对其的不信任感。三是培训不适应要求。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偏低,培训内容不能适应需求,缺乏有效性和适用性。四是信息不畅通。造成社区商业网点布局重复等,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五是扶持政策缺乏。发展社区商业是一项较新的工作,还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各有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档次形成制约。六是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从全省总体情况看,长、吉两市社区商业发展较快,其他城市则相对迟缓。

三、推动全省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下一步设想

按照商务部最近的《关于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本着“统一规划,科学选址,集中布置”的原则,人便民利民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社区商业的总体发展:

(一)积极推选现代商业业态。社区内各商业业态种类采取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专业店等先进业态形式,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有效开展网上销售、电话订购、送货上门,送餐、送货、上门理发、维修等项服务,居民日常购物消费将在居住地500米范围内完成。

(二)积极推广社区商业中心模式。社区商业中心是相对集中的社区商业网点所形成的具有多业态的综合性商业市场。这个综合性商业市不同于大型商场,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社区商业中心将普遍位于小区的中心位置,要求必备的商业行业种类有:美发美容店、洗染店、摄影店、日用品小超市、生鲜副食土产店、肉制品专卖店、修配服务站、物资回收站、洗浴中心、服装加工等。要有名牌企业的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及“绿色早餐点”。既能满足传统的衣、食、住、行需要,又能适应新型的消费需求。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社区商业功能。

把社区商业的规划列入到全省的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加强社区商业部的规划制定,明确建设社区商业的模式、形态和业态结构。规划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掌握社区居民的收水平和消费层次,了解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以此做出合理定位,决定布点的规模、位置、运作方式、经营档次;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要在房产开发前期介入,对商业网点、设施等预先规划,加强与统筹规划社区商业的开发商的沟通,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同时注意商业功能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品牌结构等应当与社区的规划、层次相适应。新建社区商业宜用点状、组合式,并尽可能使商业设施与居住区分离,原有社区则应采取调整、完善其功能与业态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规划进行适时调整,其中不合理、不可行的部分,补充遗漏的部分,实现规划效益的最大化。

(四)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符合商业发展规律。社区商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中心,以小型网点为主,大力发展食品、日用品、餐饮、文化等各类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和服务业。尤其要大力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和日常生活现代化的趋势,在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符合社区特点的大众餐厅、社区茶馆、洗衣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修理服务、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不断提高生活服务水平,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修理、家政、综合服务、可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满足。此外,目标消费群的构成差异要求在规划社区商业时照顾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弱势群体等特殊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特点。在知识分子聚居地区,加大生活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在老年人居住较集中的地方,适当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经营网点。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社区商业发展。我们将积极寻求多方投资渠道、开发社区商业,实现规划蓝图。培育一批专业从事社区商业开发的房产开发商,形成的动作机制,降低开发和经营成本,实现滚动式的发展。推动大型商业集团开发社区商业,可以把先进的商业业态、连锁的商业网点、品牌化的商品引入到社区,并在周围集聚一批专卖店、专业店、快餐店以及其他文化娱乐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实现“团组式”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社区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商业层次。加快传统商业的结构调整,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加新的服务方式,建设再生资源利用网络,从而使传统商业在转型中获得新机遇,用现代商业理念和手段,提高、改善、优化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统揽全局的商业网点建设总体规划。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做出明确规定,最好能够制定社区商业发展专向规划,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城市社区商业发展。

(二)建议国家出台明确的促进社区商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给社区投资和经营者优惠;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吸引,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篇7

物业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认真细心,一丝不苟,才能够让公司和服务单位、业主满意、认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物业公司季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物业公司季度工作计划一

根据总公司2021年工作重点的总体要求第一季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分配制度、干部制度”改革,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顺利完成各项保障任务而努力。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迅速提高质量2021年教务工作第一季度工作计划、迅速占领市场”为指导思想,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大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心的改革和发展,做到市场有新的发展,管理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经济效益有新的突破,中心面貌有新的变化,及时做好学校西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常规管理,注重工作实效,以“重视质量,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到: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考核,提高服务效率,使服务工作力求做到有预见性、有高效性,以确保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并实现“优质服务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为总公司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具体工作措施

1、紧紧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遇季度工作计划,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服务优势,通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和重视人才培养,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在新校区物业管理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份额。同时,还要大胆地走出去,积极地投身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努力拓展校外市场,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大的发展。

2、加强物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银行2021第一季度工作计划。继续采取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等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继续引进高素质管理人员,改善队伍结构,提高文化层次,逐步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精干的物业管理骨干队伍。

3、以家属区物业管理工作为切入口,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4、在总结2020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礼仪保安服务、会议接待服务、车库管理、XX楼物业管理等精品工程,努力把物业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5、抓好草坪、绿篱、树木的除杂草、施肥、修剪等工作,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增加修读点;购买各类花卉苗木对校园环境进行装点和优化,营造一个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6、每两月召开一次物管中心优质服务年创优经验交流会党建工作2021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推广学习;各部门重点确定一个物业服务对象作为优质服务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打造服务品牌和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温馨物业、和谐物业。

7、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季度工作计划,制定突发事件及火灾应急方案;进一步加强巡查及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8、实行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管理文件和奖惩制度及追究制,对违规等现象,坚决予以追究和处罚;同时,根据工作业绩,实施末位淘汰制(季度工作计划),或者待岗、学习、辞退。

9、质量管理符合XX标准要求2021安全生产第一季度工作计划:物业内部质量指标体系高于XX%;调查顾客满意率高于XX%。

2021年物业公司季度工作计划二

XX年第一季度,经营部全体员工在物业公司的领导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完成的工作、经验体会及今后工作打算汇报一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完成了XX城XXX国道供水管道的PE管的投标工作,该工程是XX市第一次大批量使用PE管的工程,影响力巨大。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工程已基本竣工,并得到监理和甲方的认可,为XXPE管道在XX市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了经一路供水管道改造工程的PE管的投标工作,该工程中标价为XX万元,目前合同正在履行中。因为经一路地处市区,在开挖和与驻地单位协调配合上比较困难,所以工程进度缓慢,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结算。

完成了XX供水管道PE管的投标工作,工程中标价XX万元,已履约XX万元,该工程地处南外环,是市里的重点工程,目前已经打压实验,验收合格,只差一点后来增加的收尾工程。

完成了资产评估物业公司的仓库清点工作。

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年初工作中,因为自身业务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在刚开始的招投标工作中摸不到头绪,屡次失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面对多次失败的教训,我们查找自身原因、分析工程标书、对比竞争对手,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今后的招投标工作中使公司处于不败之地。

不能正确的处理市场信息,具体表现在:

①缺乏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一纵而过,有很多有效的信息在我们身边流过,但是我们却没有抓住;

②缺少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有效的信息是靠把握、分析、处理、提交的,及时掌握了信息,我们又往往缺乏如何判断信息的正确性;

③缺乏信息交流,使很多有效信息白白流失。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信息的作用,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沟通交流,能够正确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缺乏计划,缺少保障措施。

具体表现在XX工程中,因为对工程进度缺乏了解,没有分清轻重缓急,在安排生产上对计划的先后没有做好正确的排序,导致供货缓慢;在设备维护方面又没有保障措施,机器坏了没有配件,影响正常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帮助业主分析图纸,了解工程进度,提前做出规划,在管件上做出余量计划。对焊接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对于经常损坏的配件,提前做好储备,要在第一时间维护设备。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培养市场,加大广告宣传,树立品牌意识。

XX目前正在大搞城市建设,XX城、西部XX城、市内大面积的管网改造以及分支供水的实施改造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商机。我们要做好市场调查,总结XX三个工程的经验教训,做好客户的回访工作,利用XX管材良好的性能特点,适当的投入一定的广告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的进行推广。

做好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抢修工作。现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还是服务方面的竞争,一个好的产品的推广不光是良好的质量,还要有全面的售后服务。很多新兴的管材,刚开始打入市场时轰轰烈烈,但是为什么没过多久就消声隐迹了呢?就是因为保障措施不到位,服务水平达不到。

我们要在维修方面下工夫,对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购买抢修专用工具,备齐维修管件,真正做到使客户无后顾之忧。

分析竞争对手,加强与竞争对手的沟通,实施合作竞争。

目前,我们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XX管业,该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XX市场,有着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在XX的销售业绩仅次于我们。现在,我们两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采取了降低价格这一策略,这样下去只会损失双方更多的利润,两败具伤。在XX的工作中,应加强双方的联系,互相完善、互相补充、互相利用、共同促进、联合竞争、利益循环、共享市场。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

作为经营部门,应该多向兄弟部门学习,加强联系,共同合作,做好服务工作。为了物业公司共同的目标,各部门应该紧密合作,减少内耗,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力量提高物业公司整体作战能力。

加强学习和内部管理,加强培训,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021年物业公司季度工作计划三

2020年xx物管处的日常工作在公司领导下和开发商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得以顺利开展,保安、工程、清洁、客服等工作方面的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但在小区车辆秩序的管理、公共设施设备维保的管理、部门内部员工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比较薄弱。2021年将是我们物业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的一年,我们将针对所欠缺与不足方面努力补上,全面提高,跟上公司和发展商的发展要求。特制定了2021年物业管理的工作计划:

一、保安管理

(1)做好小区的治安管理,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

(2)对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进行学习,特别是新入职队员的培训。继续做好小区内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小区的正常秩序,给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幽雅的居住环境。确保小区六年无任何刑事案件发生。

(3)加强部门内部力量的梯队建设,努力培养骨干力量。

(4)做好小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力求做到全年无任何消防安全事故。

(5)加大军事训练力度,在2021年度中使部门员工的整体军事素质得到质的提高。

6)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保安部各级工作职责,责任到人,通过检查、考核,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工作有效完成。

二、工程维护保养管理

1、对整个小区的电气、给排水、消防、对讲监控及公共设施等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维修和保养,确保小区的各项设备设施正常工作

2、加强对装修户进行监督管理。

3、向业主提供有偿服务。

三、环境卫生的管理

(1)环境卫生方面,我们根据小区实际情况,主要针对河道的清洁加强对树叶、青苔打捞。确保河水清澈透明。

(2)要求保洁部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结合保洁工作程序与考核办法,对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继续对装修垃圾实行袋装化定点堆放,集中清运管理,并加强小区卫生检查工作,确保小区的卫生清洁美观。

(3)要求保洁部按照开发商的要求进行。

四、客服管理

(1)继续加强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业主满意率达到XX%左右。

(2)进一步提高物业收费水平,确保收费率达到XX%左右。

(3)密切配合各部门工作,及时、妥善处理业主纠纷和意见、建议。

(4)完善客服制度和流程,部门基本实现制度化管理。

(5)加强部门培训工作,确保客服员业务水平有显著提高。

根据公司培训方针,制定客服管理培训工作计划,提高服务意识、业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素质教育,促进员工爱岗敬业。

对员工从服务意识、礼节礼仪礼貌、业务知识、应对能力、沟通能力、自律性等方面反复加强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检查落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完善管理处日常管理

开展便民工作,提高业主满意度,以制度规范日常工作,完善小区治安、交通、绿化、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保,让业主满意。大力开展家政清洁服务、花园养护、水电气维修等有偿服务,在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增加管理处的多种经营创收。

六、根据公司年度计划,创建文明和谐小区

根据公司年度管理工作计划,2021年的工作重点还是继续抓好物业安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市级各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范性制度严格执行,逐项整改完善。

根据《绩效考核制度》中日常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各部门员工培训学习,明确岗位工作要求。拟定业主车辆按规定停放到位可行性方案。 配合开发商各项销售活动的开展,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

2021年物管处将以务实的物业服务工作态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考核指标,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在服务质量提升中创出佳绩。

2021年物业公司季度工作计划四

不断提高业主满意度,引进竞争上岗机制,以最小的成本为公司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特此拟定以下公司工作计划:

XX物业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在公司领导的关爱下逐步走入营运管理阶段,为了能使物业公司达到集团领导的预期(独立运营,自负盈亏),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赢得市场,提升品牌,树立物业新形象,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修养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合作,不断增进与业主之间了解,满足业主的需求,不断提高业主满意度,引进竞争上岗机制,以最小的成本为公司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特此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XX物业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主人翁意识

1﹑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在总结工作的同时,积极充分听取基层员工的呼声﹑意见或合理化建议或批评。

2﹑不定期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员工进行爱卫生,爱护小区周边环境的宣传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牢树为业主(住户)服务意识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将推行"全员首接责任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接待业主和访客的建议,并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服务中心,并有义务跟踪处理结果,通知建议人,使服务得到自始至终完整体现。树立以业主为中心,并在首接责任制的同时,推进"一站式"全新的服务理念。

三﹑激活管理机制

1﹑管理处实行内部分工逐级负责制,即各部门员工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直接向主管负责,主管直接向经理负责,同时各主管与管理处负责人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

2﹑管理处实行定时值班制,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向业主公布管理处常设(报修)电话,全方位聆听业主的声音。

3﹑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推行"首问责任制"。

4﹑健全完善管理处规章制度,如管理处员工守则、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内部员工奖惩制度等。

5﹑月绩效考核工作尽量量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健全绩效考核制,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岗位技能等做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6﹑完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真正为勤奋工作、表现出色、能力出众的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7﹑加强内部员工队伍管理,建设高效团队,增强管理处员工的凝集力。

四﹑严格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小区业主向政府物业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零;向物业公司主管部门有效投诉为2%,投诉处理回访率100%。

2﹑小区业主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急修及时,返工﹑返修率不高于2%。

4﹑治安﹑车辆﹑消防管理无重大管理责任事故发生。

5﹑房屋本体及设施、设备按计划保养,运行正常,无管理责任事故发生。

6﹑管理处拟成立社区文化活动小组,负责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出一些内容涉及物业管理法规、典型个案、报刊摘要等内容的板报。

7﹑本年度记录﹑资料保存完整,及时归档。

8﹑物业管理服务费收缴率达95%以上;物业管理报告每年度向业主公布一次。

五﹑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

管理处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以经理为主的培训实施小组,对新入职及在职员工进行培训:

1、新入职培训。

为新招员工提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如职业思想、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礼貌常识等),掌握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岗位责任制、业务技能、工作流程与要求、操作要领等)。通过职前培训可以使新招员工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

岗前培训内容: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员工礼仪规范》、公司的发展史、公司的规划、经营理念、公司的组织机构、员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消防安全知识、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等内容。

2、在职培训。

培训内容:

1、XX物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XX物业公司的《员工手册》。

3、企业发展、公司规划、公司理念、组织机构。

4、各部门相关的专业知识。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来加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修养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六、提升XX物业服务品牌,树优质服务新形象

1、人力资源整合,根据管理处工作需要,适当将部分岗位职能合并,实现因才设岗,因才定岗的复合型人才管理机制。

2、客户服务:继续贯彻执行《员工手册》,注重规范员工服务礼仪、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温馨、礼貌、热情、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

3、设备设施维护:按机电运行和维修分工的原则,对小区所有的机电设施设备进行层层落实,做到物有所管、管有成效、保质增质。确保小区的供配电、给排水、水泵、消防等正常运行,做到周、月、季度保养有计划,有落实,杜绝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清洁绿化管理:清洁绿化部门要发扬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团队凝聚力,落实主管追究主问制。另外要对清洁绿化加大监管力度,力争在此方面有较大的改观。

5、资料管理: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另外,拟想对业主资料、业委会资料进行较彻底的分类整理,做到目录清晰,检索方便,楼层各住户资料袋装化,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制定完善资料的保密制度、借查等规章制度。

6、车辆管理:对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逐步实现业主车辆按固定车位停放;临时车辆采用临时收费管理;对需要保管的车辆采取保管措施,签订车辆保管合同,车主支付保管费。

7、安全、消防管理:加强对保安员应知应会、礼仪、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的培训,完善标识系统,对外来人员(装修人员)进出识别登记、出租屋的登记、住户搬运、等管理工作,要求保安员对小区内的业主熟知度达80%左右。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由保安员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由维修工进行。

七、做好接管验收工作

新建物业竣工验收后、业主入住前,物业管理公司应及时组建物业接管验收小组,对所接管的物业进行综合性的接管验收,以确保所接管物业基本合格,满足业主的质量要求。接管验收主要是观感验收和使用验收,它侧重观感是否合格、设施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业主要求;而竣工验收则是全方位的内外质量验收;接管验收是物业管理公司接管的物业为防止出现物业质量有严重问题、将被业主广泛投诉而采取的一种替业主提前服务式的验收,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评价行为。

八、开展多种经营与措施

管理处将采取如下系列措施,开展多元化经济,努力创建"社区经济圈",力争实现管理费收支平衡。

1、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管理处成立房屋出租中介服务中心和成立便民服务点,制定相关制度和有效措施,定人定岗,把业主委托代为出租的房屋及便民服务统一搞活管好。

2、利用广场地面资源,对在小区内合法、方便顾客为前提的摆点商家以临时占有使用场地的,适当收取一定费用。

3、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严格控制办公用品的采购与支出。

篇8

 

“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成效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十一五”我国环保规划总体实施顺利,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与2005年相比,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双双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2.6%。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m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9%,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分别比2005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下降6.6个百分点;全国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3%和12%。

 

回首“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实施,主要取得了以下经验。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二是以污染物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为抓手,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带动了全面工作。三是环境保护部代表国务院跟地方政府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四是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污水处理厂和电厂脱硫设施等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是以脱硫电价为标志的环境经济政策得以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有所加强。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虽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基本顺利,但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阻碍了规划的顺利实施。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受我国发展阶段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对环境规划实施压力不容忽视,污染减排的主要任务是在抵消新增量并还历史欠债,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仍然需要在不同层面强化,经济与环境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程度需要提高,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环境配套政策应对不足、前瞻不足。二是规划治理的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中央投入有所加强,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工程项目的运营与维护投入不足,规划工程的环保效果仍有待提升。一些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配套性和系统性明显不足,未从环境效应本身进行考量。能力建设滞后,环境监测能力严重滞后,数据质量控制需要加强,规划实施问责考核的基础需要完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环境基本服务和政策实施差异明显分化、加大,各地提供的环境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程度参差不齐。三是规划实施的机制制度缺乏。规划实施过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措施。法律、体制与政策框架建设不足,公众监督约束机制缺乏,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与规划实施的关联衔接不足,非考核性的规划任务措施落实不好,被动应对规划实施成分较多。

 

“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为环境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环境保护开辟了新途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仍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总量增加和人口规模扩大,GDP平均增速将在8%〜9%左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还将增加,污染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2010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三是当前的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同步,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进一步加间、城乡之间环境基本服务和政策实施差异明显分化、加大,各地提供的环境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程度参差不齐。三是规划实施的机制制度缺乏。规划实施过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措施。法律、体制与政策框架建设不足,公众监督约束机制缺乏,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与规划实施的关联衔接不足,非考核性的规划任务措施落实不好,被动应对规划实施成分较多。

 

“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为环境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环境保护开辟了新途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仍将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总量增加和人口规模扩大,GDP平均增速将在8%〜9%左右,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还将增加,污染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2010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三是当前的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同步,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进一步加

 

大。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现行的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四是工业化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环境安全隐患突出,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许多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解决新环境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六是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面向民生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在分类体系上,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环保领域。在内容体系上,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削减排放总量一改善环境质量一防范环境风险一环境公共服务”四大战略任务内容统御全局。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以总量控制为主线,编制基础条件具备、保障措施可行、全面可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二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统筹考虑重点流域规划、近岸海域规划、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兼顾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群规划,在各专项规划中体现削减总量、改善质量与防范风险的集成。三是以防范环境风险为方向,编制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核与辐射等规划,确保环境安全。四是编制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土壤和国际履约等规划,力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五是体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要求,强化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谋划环境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体现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导性和引领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特点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十二五”环保规划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着力体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努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突出总量控制的倒逼机制,努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选择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求将改善和保障民生落到实处。规划将休养生息作为水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总量控制一质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削减污染负荷,力求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力推动联防联控,努力改善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而言,规划规划综合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特定历史阶段、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基础、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体现了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基本思想。

 

第二,“十二五”环保规划继续深化总量控制制度,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以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时期,规划将继续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硬抓手,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从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到全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条件以及污染物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贡献程度等因素,规划进一步深化了总量控制制度。一是在继续深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污染物增加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中,并将上述四种主要污染物作为国家“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二是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增设地方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由各地组织实施。三是进一步突出总量控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力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第三/‘十二五”环保规划突出民生环境问题,将提高环境民生质量和水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规划编制坚持环保惠民,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规划对严格保护饮用水,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抓好其他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颗粒物污染控制力度,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第四,“十二五”环保规划围绕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风险防范。我国已进入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多发期,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已成为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紧迫任务。规划提出将防范风险作为与总量削减、改善质量、均衡发展并重的一项重大规划任务,通过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基础,加强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风险控制,建立全防全控的保障体系,维护环境安全。

 

第五,“十二五”环保规划提出大力加快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是提高政府服务型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规划提出将环境监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应急、环境信息公开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建立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任务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指标

 

“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指标是根据“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现有环境质量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确定的,坚持了精简性和约束性原则,并突出了指标的区域和行业等差别。在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方面,除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外,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两项指标,并在削减幅度方面适当提高。在环境质量指标方面,沿用了“十一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和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指标,但作了进一步改进。同时坚持了民生优先,增加了反映防范环境风险和体现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应该说,“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指标在追求绩效与健康方面下了较大功夫。

 

我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逐步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

 

国家“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主要指标确定为:(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8%,全国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10%。(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小于15%,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瓜类的比例大于6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浓度值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比例为80%。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

 

总体考虑就是,要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来谋划“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继续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以污染减排为硬抓手,以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谋发展,强化污染减排的传导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采购、绿色贸易,促进绿色消费,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要通过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计划应该实施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单纯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向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二是从重点行业向全面削减,特别是向锅炉、造纸、化工等等这些行业转变。三是从注重落实工程减排能力向注重减排工程质量和减排实际效果转变。“十一五”期间我们上了很多脱硫装置,其中有不少部分可能在“十二五”会受到置疑,需要继续运转才可发挥效果。四是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水方面、大气方面以及温室气体控制方面都要切实做到。五是手段方面要更多地使用经济政策。六是要实施全过程的减排战略,“十一五”期间大部分减排是通过安装末端治理设施达到减排效果,但是根据国际经验,如美国的二氧化硫减排,大部分是通过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欧盟情况也是这样,日本的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更多地侧重于这方面,比如节约资源能源,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

 

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围绕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等重点,着力解决群众饮水安全、水体黑臭、细颗粒物超标、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一是坚持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力争重点流域水质明显好转,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二是实施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重点区域和城市大气环境,保障空气质量安全。三是加强生态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四是大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五是健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环境安全。六是治旧控新综合防治,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降低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不断提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东带西的新阶段,“十二五”应把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环境监管服务、污水及垃圾等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应急服务、环境信息知情服务等纳入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坚持分区分类指导,加快实施生态补偿,积极推进益贫型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资金、人才、项目、政策等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区域间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城乡统筹,保障城乡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系统提升环境监测、执法监察、科技、人才等基础保障能力,提高环境监管和执行力,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享有基本均等的环境公共服务。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应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区划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制度。二是坚持大部制改革方向,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机构设置,努力解决环境保护职能在各部门分散、交叉和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三是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建立完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行环境同治,实施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四是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加快推进环境税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环境投融资、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贸易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补促提”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五是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六是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转变合作观念,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环境合作交流,树立我国在全球环境事务中积极负责的形象。

篇9

11月12日,**区政协副主席***率领农业界别联组视察了**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情况。委员们实地视察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和**天盛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听取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关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情况通报,并围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镇基本情况

**镇地处**“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与外延区的结合部,是**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8.58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1:1.45。该镇现有工业企业338个,农业龙头企业8个,预计今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0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80元。曾先后被评为“**市百个经济强镇”、**市卫生镇、文明镇和科普示范镇。

二、该镇的主要做法及实效

(一)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

**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既是人口大镇,又是工业大镇这一特点,比较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在全区镇一级发展中是做得较早的也是做得较好的。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二)产业布局比较明晰

**镇重点实施“一城、两线、三基地、四品牌”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发展。“两线”就是在浦歇路沿线发展现代农业,在碚青路沿线发展新型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二、三产业集中区。“三基地”就是发展曹家坝机械制造基地、小湾仪器仪表基地、永远纺织工业基地。“四品牌”就是建立“447”锦橙、南方早熟梨、兰蕙园香料和优质果苗。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镇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服务引导,实现了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壮大了经济总量,提高了经济质量。近年来,共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5家,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5个。今年1-10月,全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38.37%;利润总额6585万元,同比增长33.11%;入库税金6695万元,同比增长32.94%。工业经济已经成为**镇的强势经济。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是发展规划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在城区规划控制管理、城乡建设统筹考虑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与**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区整体发展规划对接和融合。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农业效益潜力较大,但规模效益发挥不够。工业企业呈点状分布,对环境影响较大。园区经济有待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好和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力争在全区镇一级做到“率先”和“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地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探索统筹发展经验,做大做强**特色。

(二)科学谋划,上下对接,制定高起点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刚批准的《**市城乡总体规划》对**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镇作为**组团拓展区的功能定位,及时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注意规划前瞻性,一、二、三产业发展合理

布局,实现镇域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生活向城镇靠拢。

(三)立足优势,优化结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发挥第一产业基础好、资源优、科技强等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品牌做靓,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着力抓好机械加工、纺织、光机电和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扩量提质,进一步做大工业园区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城乡不断发展的消费趋势,统筹布局需求迫切、产业关联度高的服务行业,培育、发展和推动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撑。

(四)更新观念,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随着**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进程的推进,**已成为**组团产业发展和城区延伸的重要区域,因此要跳出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思维,注重城市风貌控制和品质提升,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银行的工作精神和工作部署,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立足岗位,刻苦勤奋、尽心尽职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业务平稳较快发展,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与奋斗,使自己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显著提高,成为一名思想先进、业务高超、服务优质的银行员工。做到在思想、工作和行动上与银行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促进银行发展。

(二)分期目标

1、第一年(2014年X月-2015年X月):经过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做到刻苦勤奋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不出差错,获得银行领导和客户的肯定。

2、第二年(2015年X月-2014年X月):在第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学习和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兢兢业业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合法合规不出差错,使银行领导和客户满意我的工作。

3、第三年(2014年X月-2015年X月):继续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高超的业务技能和优质的服务态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合法合规、精益求精,成为一名优秀的银行员工。

三、规划内容

(一)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银行的制度规定与工作纪律,切实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到忠诚于银行,时刻维护银行利益,为银行发展辛勤努力工作。我要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服从银行的工作安排,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实现工作的完美与高效。

(二)全面提高业务技能

良好的业务技能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为客户提供一流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口碑的基础。我要认真学习《会计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掌握银行会计实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照银行会计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各项会计工作,确保工作不出差错,确保工作合法合规,确保工作按时完成,确保工作质量优质,努力获得客户的满意,促进业务发展,创造更好经济效益。

(三)全面履行服务规范

服务规范是实现优质服务的保证,我要在客户面前树立办事规范化、标准化的形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的满意与赞誉,具体做到五点:一是摆正位置,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消除自己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各项服务措施。二是热情主动接待客户,做到微笑与细心聆听,友善亲切解答客户询问,帮助客户解疑释惑。三是主动热情为客户介绍新业务,认真细致帮助客户办理业务,促进银行业务发展。四是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积极热情帮助客户解决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五是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意见,真心实意整改,提高和改进工作,获得客户的满意。

(四)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作为一名银行会计,我要切实按照银行工作要求,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我要深化对合规操作的认识,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同时,我要努力追求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防范案件的长效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无违规无差错,努力从源头上防范案件的发生。

(五)提高工作执行力

工作执行力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我要时刻提高工作执行力,做到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和工作进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命令,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完成任务,使执行的力度更大、执行的速度更快、执行的效果更好。通过提高工作执行力,促进工作提速、高效,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完成银行布置落实给我的全部工作任务。

(六)严格做到廉洁自律

我深刻认识廉洁自律的重要意义,充分吸取银行系统一些腐败分子、贪赃枉法、侵吞银行资产、受到党纪国法制裁、毁灭自己的教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意识,认真践行廉洁从业承诺,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以银行反腐倡廉工作精神要求自己,做到勤业务实、勤俭节约、秉公用权、生活正派,努力抵制不正之风侵蚀,不搞特权,不谋私利。自觉接受银行和群众的监督,管住自己,守住小节,防微杜渐,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坚守银行员工的精神家园,做到知足,自省,加油,奋进,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决不跟腐败风气沾边。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学习

我要提高对3年工作规划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忧患意识,只有提高业务技能,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促进工作发展。要按照3年工作规划要求,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做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银行学习,向优秀员工学习,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智,使业务知识充足、业务技能增强、工作方法先进,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形势需要,促进银行经营业务发展,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二)明确目标,认真落实

我要根据自己3年工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月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工作,确保3年工作规划的每一项任务和要求,如期开展,如期完成,取得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