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77-04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实验田和桥头堡,上海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和经验。与此同时,陕西省正值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以及“关天经济带”、西咸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本文通过对上海自贸区一年来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外汇管理政策方面的实施政策和经验成效梳理,为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实验园区(以下简称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发展所需外汇管理政策支持提供思路,为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开发新模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

(一)上海自贸区基本情况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该实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实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8月,上海自贸区(企业)进出口货值达到500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2%,其中,进口3700.4亿元,同比增长8.9%,出口1303.6亿元,同比增长10.1%。截至2014年9月中旬,区内共新设各类企业1.2万余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超过3400亿元。经过一年的发展,上海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实验田。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

为保障自贸区内各项金融工作进展顺利,人民银行协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自贸区建设政策,明确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总体方向,共同构成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上海自贸区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累计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和13项实施细则(如表1)。

(三)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政策主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要求,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该细则按照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有效防范风险、“成熟一项、推动一项”原则,实施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对外债权债务、企业集团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结售汇管理等外汇管理政策创新措施(如表2)。

(四)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一是大幅度的简政放权。从具体内容看,不仅简化了区内主体和境外之间经常项目交易单证的审核,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手续,还率先在全国实行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赋予企业结汇选择权,规避汇率风险;同时,还取消了相当部分的债权债务行政审批的手续,促进了跨境融资的大幅度便利化。在改进外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赋予了微观主体更多的境内外融资的自主选择权。

二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深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海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更加开放透明。据了解,2014版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少到139条;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全部改为备案制;企业准入由“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

三是促进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的发展。通过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汇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各项试点的政策,大幅度放宽试点企业的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和账户管理,有利于总部经济在自贸区大面积的集聚。

四是积极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在自贸区快速发展。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资金,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贷款手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便利了区内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促进区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是对系统风险的零容忍。加强统计检测的分析预警,严格履行外汇数据信息报送义务,督促银行、企业等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主动报告异常或可疑情况,防止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动;完善外汇收支预测、预警体系,对银行和企业的可疑情况进行提示;依法开展现场核查和检查,实施分类监管;在出现重大风险时,可以及时调整政策,采取临时性管理措施。

三、外汇管理政策支持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的借鉴与探索

近年来,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已经获批建成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5月,《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复,空港新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航空城实验区。2014年10月1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整合空港新城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依托西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家海关口岸,积极申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设立空港新城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国家航空城实验区。从国家战略到陕西省的决策部署,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承载,大西安、大空间的地缘优势不断被深入挖掘,陕西推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逐步深入。

(一)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前瞻性开展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建设外汇政策设计

一是研究与贸易自由配套的外汇支持政策。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业务流程。建立前台“一站式”外汇业务服务体系,简化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流程。支持企业集团经常项目集中收付汇与轧差净额结算。督促银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等原则办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手续。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主体监管,对园区内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定点联系制度。探索差异化管理方式创新,鼓励园区内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便利跨境贸易。

二是研究与投融资便利配套的外汇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途径,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与创新,推动中国-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项目在陕西落地,探索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中心,推进丝路基金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战略能源中发挥作用,促进陕西与中亚各国建立更为紧密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

三是研究支持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外汇支持政策。结合陕西企业发展特色,鼓励西电集团等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改进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放宽试点企业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及账户管理。便利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

四是研究支持融资租赁业务的外汇支持政策。取消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批,实行登记管理。融资租赁类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额度限制。鼓励合格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租赁外债业务,促进园区内企业通过开展设备融资租赁获取先进技术设备。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租金,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货款手续。

五是研究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外汇支持政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调整辖内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政策,鼓励园区内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加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即期结售汇和衍生产品交易。便利银行开展面向区内客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帮助企业规避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二)深入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性开展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外汇管理机制建设的探索

一是建立新常态下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外汇管理也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采取负面清单的政策取向,对现有外汇政策进行有效整合,打破经常、资本等条块分割的外汇管理模式,实现包涵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申报等全口径外汇业务的企业主体管理,探索建立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机制,进一步减少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为涉外主体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建立跨部门监管政策配合的协调机制。自贸区建设涉及商务、海关、工商、税务、财政、人民银行、外汇局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政策不协调和沟通不畅将导致自贸区管理的盲点和空白。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中,一方面应推动跨部门监管政策协调的顶层设计,联合国际海事、各地海关、港口、税务、公安等部门搭建第三方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在推动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中,应更好地协调商务、发改委、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探索建立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区建设跨部门联合监管协调机制,减少政策冲突和监管冲突,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提升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执行效率。

三是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将现有的多个外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连接,探索丝路经济带西安自贸园区内数据集中采集和集中监测体系。通过设计科学的指标校验关系、合理的指标预警值和判断风险的指标编制,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统计监测与预警分析,有效防范外汇收支风险。指导督促银行切实履行代位监管职责,主动报告异常或可疑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强化非现场检测与现场核查检查,实施分类管理,将外汇违规信息纳入金融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大违规和失信惩戒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汇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参考文献

[1]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2014,(4):79-85。

[2]孙媛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效率评价与差异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J].丝绸之路,2014,(12):20-24。

[3]谭林,魏玮.产城关系视角下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8-64。

[4]吴绒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段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丝绸之路,2014,(18):5-7。

[5]张亚斌,马莉莉.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问题的述评及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4,(9):101-105。

The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ZHAO Fei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篇2

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整合了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利好外贸物流。长江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运通道,被称为黄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长江经济带,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机场也依赖长江经济带。

FTZ与FTA的本质区别: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个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指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做买卖生意(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至于怎样做买卖,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而是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按多国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面积达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更是后WTO时代应对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自由贸易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国内经济贸易结构、促进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专家也将其视为与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2001年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因此,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肩负了重大使命。

一是贸易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贸易中心,尽管有航运的优势,但是比不过舟山和宁波,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伦敦不过就是几百万标箱)。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资金、运营和营销),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二是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

篇3

自贸区的功能明显被夸大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若 “以自贸区论自贸区”,其功能肯定是被夸大了。

此话怎讲?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谓“自由贸易区”?

系指贸易伙伴之间通过签署协定,互相之间开放市场,逐步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允许船舶自由进出,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有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及成员经济体之间无共同对外关税等四个特点。不同于实行普通贸易优惠政策的“出口加工区”,设立自贸区可以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增加外汇,提高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增加就业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确实,从“表面文章”来看,此番中央批准自贸区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是百利无一害的,但探究细节却会发现并不完全如此。

需历经“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毕竟商务部“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时,明确表示设立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既是“探索”与“试验”,说明“摸着石头过河”的变数仍多,加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样地,香港也经过近百年的耕耘与努力,才成就其“东方之珠”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发挥作用也需时日。

虽然上海市政府在国务院批准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前一天(8月21日)便已下发文件,提出的42条措施落实金融“国十条”,其中也包含“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但要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况且自贸区范围仅仅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及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仅28.78平方公里,并不是与国际上的自贸区属于同一个量级!

房价将提前反应利多

这么说来,是否意味着我不看好“自贸区”的发展呢?当然不是!如前所述,“以自贸区论自贸区”,我深感不少人的判断太过乐观,就算是“真命天子”,也才刚呱呱落地,你也得给它20年的成长期吧,现在就过度吹捧,无异揠苗助长。

反倒是房价有机会趁势而起。毕竟,在许多时候房价的高低起伏,往往反映的是预期与前景。上海发展至今日,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神似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子,又有光环、重大利多加身,冲撞房价边界的可能性与动力,当有无限想象空间。

篇4

关键词:严复;经济思想;自贸区;对外贸易

严复(1854-1921),福建人,近代伟大的思想启蒙家,翻译家,他是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译著《原富》,即我们通常见到的译本《国富论》,这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严复深受斯密思想影响,但他并没有全盘接受斯密的理论,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他最为肯定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他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原富》的按语中。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出口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29日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此后,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逐渐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探索进一步开放的试验田,对“倒逼”国内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严复《原富》按语中的主要经济思想

1.生产自由思想

《原富》按语中到处体现着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严复反对中官商垄断,主张给民族资产阶级充分自由。“盖财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绝束缚拘滞而后可。”只有解除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束缚,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生产。他主张以一种契约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生产关系,减少经济发展的阻力,“一切上之所应享,下之所宜贡者,则定之以公约,如此则上下相安而以富”。他主张市场调节机制和自由竞争,听任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民办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指出正是英国长期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经济社会才会保持了长久发展。对于自由主义之理念,他甚至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当中自由主义观念结合起来,在《原富》按语中写出:“乐其事,若水之驱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耶?”

2.贸易自由思想

在按语中,严复深刻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今之忧贫者日求国富,而恶为其通,此何异医者日进填补之剂,而塞病人之二溲。”他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非他,尽其国地利民力二者出货之能,悠贾商之公平为竞,以使物产极于至廉而已”;另外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工业落后,所以不得不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品,这样的贸易方式对中国十分不利,因此他主张运用自由的经济思想理念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改变不利的贸易地位;而且他还提倡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这有这样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成功;他并不认为引进外资毫无弊病,例如在《为张燕谋草奏》中,他说弊病有两条:“契约不明,任其侵欺,委弃利权,喧宾夺主,一也;见好外人,官为所用,强称官产,欺压股东,二也”。

3.金融发展思想

严复的金融思想集中体现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他肯定了银行的贷款制度,认为这种制度方便了人民,有利于生产,但点名了银行贷款的宗旨是借给缺钱的人作为资本,用于发展生产而不是用于消费,他反对大规模向国民借债和以款作抵押,认为只有在商业和制造业已发展到高水平时才能这样,否则国家会遭到覆灭的灾难。另外,他反对滥发钱币,指出弊病,提出整顿币制,强调政府应该在稳定币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制手段建立完善、稳定的币值以结束币值混乱的局面,将经济推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在银行建设领域,他竭力主张商民自办银行,他认为银行兴办可以疏通滞财,鼓励节约,辅民善治,帮助民间投资,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满足消费,因而是求富、务富之道。严复还主张以流通刺激农业生产、举办保险业、统一度量衡。

二、严复经济思想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一百多年前,严复已经提出自由竞争和经济由市场调节,减少垄断和政府干预,这种思想对于自贸试验区改善投资环境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干预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不能在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应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束缚,实现产业更加自由,发展更加便利。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事后事中的监管体制,加强司法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在按语中,严复批评闭关锁国的谬论,提倡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张扩大贸易。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国内产能过剩,产业创新力还远远不够。推动贸易自由化,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倒逼改革,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推进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实现自由竞争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应对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实行备案制,扩大对外项目,目前我国大部分自贸试验区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应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海关行政效率,努力实现关检合作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资源共享,为货主节约成本,提高码头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创造出中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开放创新

在“译事例言”和“按语”中,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应该符合客观发展的需要,主张商民自办银行和币值稳定。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依然要发挥好银行的作用,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实行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战略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贸易和融资便利化。严复竭力主张的商民自办银行对进一步探索私有制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发展道路,放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使其发挥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中,一方面我们应逐步尝试加大社会资本准入,另一方应正视金融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在“一线放开”和金融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审慎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币值稳定。

三、结语

一百多年前,严复将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引进中国,表达了他对国家“求强”“致富”的强烈愿望,其翻译的《原富》及按语中所体现的关于经济、外贸等思想对今天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严复的经济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内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世昌.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J].经济研究,1980(07).

[2]严复.《原富》按语[C]//王蛑鞅.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286.

[3]张儒威.严复经济思想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篇5

“2013年,中国政府在东海边又画了一个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自此诞生。”在很多人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之重大可以比肩当年的深圳特区建设。

上海自贸区是一片物理空间只有28平方公里的区域,涵盖有上海东部的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就是这样一片区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承载责任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审计后整改工作,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对在自贸区内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开放、贸易发展方式转变、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等几个方面作出要求,旨在实现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将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先试先行,此举标志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改革实验室正式启动。

一时间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而对于自贸区设立的目的的探讨却不多见。记者根据权威人士的分析,梳理出上海自贸区设立的三大时代背景。

第一是全球贸易战争。放眼全球贸易市场,在WTO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稍显过时的国际化大背景之下,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等贸易协定以点带面,使全球经济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转变,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TPP为主的贸易化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中国要想在新一轮的游戏规则中占取主动,就需要见招接招,通过自贸区积累经验,以期未来有更多的“本钱”与美国谈判,消除贸易壁垒。

从这个角度讲,上海自贸区的实验非常重要,一旦成功就是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铺开以此全面对接中国经济与全球贸易市场。

第二个时代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表示,改革到了今天,已经步入深水区,存在着对于一部分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固化和路径依赖的现象,那么中国下一步究竟该往哪走。因此设立上海自贸区也是本届政府以“开放促改革”,力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我们试的是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据了解,最初申报的是“上海自由贸易区”,而最后获批的是“中国(上海)”,名头凸显出中国。王朝才强调称,可见它不是地方层面的事情,这不再是一场区域性的改革,再言区域改革是一种思想的倒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是为了上海,而是为了全国,是为了中国的下一步改革大局。”

第三个时代背景是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离岸业务,自由结算,这些都是自贸区最终目的。”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看来,将来上海建自贸区不是简单的自由贸易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放金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结算。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已经不小,但这些因为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做大人民币的海外总量,需要构建起一个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来容纳和吞吐人民币的回流。

首选上海

上海自贸区的前身是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在内的4个保税区。目前,全国有114个保税区,为什么决策层将自由贸易实验区的首站放在了上海?

王朝才认为,上海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对外资一直保有吸引力,软硬件条件比其他保税区都要好,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基础,这是上海的存量资源。

一位不愿具足姓名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人士对记者表示,全国的保税区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一直以来,除了上海的外高桥保税区做得比较好之外,其他全国各地的保税区都没有交出过靓丽的成绩单。因此,基础条件决定了包括外高桥保税区等在内的四个保税区是建设自贸区的首选。

以2013年为例,该人士对记者介绍称,上海自贸区的工商总税收和商品销售额在全国114个海关实施特殊监管区域中都达到了超过一半的占比,分别是53.4%、51.6%。该年,自贸区内的投资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为14200亿元,进出口总额是1134亿美元,累计完成工商税收476亿元。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成绩。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其具备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因此上海一定会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没有自贸区的情况下,资金进来的龙头要直接接到内地的资产市场,需要通过QFII管道或者借道贸易途径才能获取人民币资产。自贸区建成之后,就可以先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且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通资本账户,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绝非财税政策高地

在自贸区挂牌成立之初,舆论纷纷热议自贸区将以开放的姿态倒逼财税改革。甚至一度传出“为鼓励企业发展,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其中将包括对自由贸易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消息。

后来,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辟谣称,“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上海自贸区的一个原则就是,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目前,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不具备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能性。自贸区税制改革要符合国家税制改革的方向,遵循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原则。”

财税专家、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对记者表示,舆论的观念误区来自既往的地区性开发制度改革。过去无论是特区建设,还是开发区保税区建设都主要靠税收政策优惠。所以决策层一宣布自贸区建设,按照既往经验,舆论以为会有一个更大的税收“礼包”。

事实上,根据上述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人士对记者的介绍,自贸区成立之后,主要延续了原保税区内的既有财税扶持政策,而没有新增税收优惠政策。“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不是为了免税等优惠政策,不是为了招商引资,而是一种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市场开放的一种新举措。”

另外,据了解,在财税补贴政策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也涉及一些小幅调整。资料显示,除支持服务贸易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外,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营改增”行业服务出口实行优惠税率等新举措也有望推出。但是这些调整更多是行业性的,而非专门针对这一区域的调整。

王朝才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用意不是依赖财政政策,而是进一步开放。它的定位是在保税区的基础上加上改革的探讨。按照公共财政的公平性、规范性、法制性等要求也不会给自贸区新开政策的“口子”。

尽管在税收政策上没有优惠,但是上海财政局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称,2014年上海财政工作重点仍将聚焦于“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相配套的财政政策的落地,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环境,旨在加大财政的保障力度。

日前,为了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开放,上海市财政部门已经积极向财政部争取外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合伙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及时落地。

篇6

一、上海自贸区标志着我国以开放促改革进入创新性开放新阶段

35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历史。1978年至200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中国先后开放了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91年的浦东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征是政策性开放,通过特殊的优惠性区域政策,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仅1989-2001年,中国实际吸引外资增长了12.8倍;13年来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00亿美元,吸收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跃居到世界第6位。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开启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掀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中国以开放促改革进入了制度性开放的新时期,世贸组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稳定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入世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翻天覆地”,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第二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世界第三位。

中国设立上海自贸区,标志着中国以开放促改革进入创新性开放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就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开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8号)明确指出,上海自贸区要“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简略地讲,中央是要求上海自贸区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升级版”的创新性对外开放。

二、上海自贸区对内着眼于通过创新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创新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特别是加入WTO十一年来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期。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凸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土地、淡水和能矿等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正在弱化,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总量和规模庞大,但总体创新能力不足,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经济发展中的内外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其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新时期全面深化我国改革开放,需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需要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开放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进一步开放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更加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是改革的催化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就是通过顶层开放设计,形成倒逼机制,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破解国内深层面的难题,推动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在开放中实现经济转型。

三、上海自贸区对外着眼于通过单边开放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主导特征,全球价值链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80%以上。全球价值链要求高效的服务以及人员、资金和技术的跨国流动。削减关税只是融入价值链的起点,国内企业不仅从新的出口机会中获利,而且严重依赖进口世界级的商品和服务投入以提升生产率和竞争力。要获取全球价值链最大利益,需要超出贸易政策范畴,涉及竞争、投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短期流动等众多政策。单边开放“先行者”能率先获取专业化生产的好处,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近年来,国际上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服务诸边协议(TISA)等谈判,涉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投资争端解决、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生态环境等诸多21世纪新议题,目的是推进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加安全的对外开放,适应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要求。当前,中国入世红利基本用尽,我国对外开放实际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虽然多哈回合多边谈判仍陷入僵局,但我们不能继续躲在1995年时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背后而沾沾自喜,满足于停留在近二十年前的国际开放水平上。设立上海自贸区,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通过单边自主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创造第二波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四、上海自贸区肩负我国贸易投资政策突围的历史重任

从当今经济环境看,上海自贸区是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经济进入次高增长,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外贸易高歌猛进时代结束的历史大背景下设立的。总理在大连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要走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特别是要坚持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下一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设立上海自贸区,就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控制在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范围内,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策突围。

目前看,至少有五大方面的政策突围:

一是贸易政策重大突破,着眼于推进贸易便利化,充分实现一线完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区内货物流动自由的政策目标,此外,重点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

二是投资政策全面开放,自贸区重点放在大幅提高投资准入和便利化水平,当前拟提请人大暂停在区内实施的四部立法中有三部与外商投资有关,不仅要扩大商业、文化、社会等服务业开放,核心是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探索外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扭转“以审代管”局面,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同时积极推进自贸区境内外投融资。

三是金融政策破冰试水,金融业开放不足严重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自贸区最重大突破是金融业自由化(包括金融体制机制)试水,譬如,促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产品创新(包括衍生工具和离岸金融)等等,银行业也将逐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破国有银行垄断格局,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可在区内设立全资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也可成立中外合资银行。

四是税收政策逐步完善,试验区内探索配套税收政策也是必要的,国发[2013]38号文提出实施促进投资、贸易的税收政策,积极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预计未来有关税收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篇7

关键词:中国;老挝;自贸区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外生的推力,即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一轮贸易的自由化侧重于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并重,陈旧的WTO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将日益边缘化,而具有更高标准的以TISA(多边服务业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为代表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更具立竿见影效果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引领全球贸易新规则。其次是内生的动力,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最后是倒逼机制,加快推动各方凝聚改革共识。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其主要肩负着四项重大使命,包含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领域。

贸易的自由化。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升级。其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其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比如,自贸区提出将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济等产业,将上海建立成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所谓负面清单,即"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包括"走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如发改委、商务部)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金融的自由化。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如香港)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行政管理、法律方面的改革。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在法律方面,人大通过了未来三年自贸区暂时调整实施"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在改革上也是个重要的尝试。

二、老挝经济社会以及贸易的发展

老挝在1997年7月23日成为东盟成员国,并于1998年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老挝一直在积极追赶东盟老成员国的发展进度,在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拓展出口市场,扩大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为迎接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老挝的经济发展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从1998开始到2008年依照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执行具有约束性优惠关税税率协议(CEPT),老挝的关税税率已降低至0-5%,到2015年将降低到0%。2012年东盟区域内流通的老挝商品税率低于5%的有9110种,约占全部商品的95.31%。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东盟新成员国家列入优惠关税目录的商品关税税率降低的时间将可延长到2018年,届时老挝将初步完成商品目录草案及进行政府审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消除各种非关税措施(NTM)壁垒。目前相关工作组正在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计划于2013-2015年组织实施,争取在2018年东盟新成员国关税降税最后期限前完成所有工作。

除了东盟外老挝还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自组织实施削减东盟自贸区协定进口关税税率计划以来,东盟成员国间贸易、服务、投资进一步增长,特别是老挝的出口逐年增长。

在投资领域,老挝在1998年加入了东盟投资区协议(AIA)。东盟于2012年3月29通过全面强制实施投资协议的决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扩展投资、保护投资、促进投资、为投资提供便利,特别是在种植业、农业、渔业、矿产及上述相关服务业领域。这个协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消除东盟内部投资的障碍,使得东盟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加入东盟投资区协议的成员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老挝吸引外资的金额逐年增长,特别是在矿产、酒店及服务业等领域。

服务业领域合作也是东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自1997年老挝参加东盟服务业自由开放谈判以来,截至目前已进行了8轮谈判。根据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目标,老挝已开放了180个服务业自由化领域中的89个领域,预计2015年将扩大开放至128个领域。

老挝政府积极发展经济,拓展对外贸易,大力吸引外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争取国际援助,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在国际舞台上,老挝越来越自信地展示自我,成功举办第9届亚欧首脑会、获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老挝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决心和信心。2012财年,老挝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本币升值及2011年底泰国北部洪灾等因素对老挝进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但由于矿产品、电力及农产品等保持较大幅度出口增速,完成了出口16.96亿美元的既定目标。

据老挝工贸部统计,2012财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5.17亿美元,同比增长63.1%。中国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及第四大出口市场。其中,老挝对中国出口0.71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主要商品有矿产品及矿石0.25亿美元、农产品和畜牧产品0.21亿美元、木材及制成品0.17亿美元;老挝自中国进口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7.0%。主要商品有投资项下进口商品2.61亿美元、一般商品(电子和通讯产品、建材、日用品、工业用品等)1.26亿美元、政府管控商品(汽车及零配件等)0.32亿美元。另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为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中国对老挝出口9.37亿美元,同比增长96.8%;中国自老挝进口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与老双边贸易额、中对老出口额增速均居对东盟首位。

2013年是落实老挝党"九大"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七五"规划实施过半、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受欧债危机蔓延及世界多国灾害频发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缓慢恢复,2012-2013财年头6个月,老挝政府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举办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为契机,多交友、谋发展,政治上保持稳定,社会安宁,经济上保持快速增长。

三、结论

篇8

如今五年已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今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推出的一张囊括多达73项重点工作分工表给出了答案,其中“自贸元素”是工作重心,成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诸多改革突破口。

金融行业成写字楼需求主力

一般来说,写字楼市场的兴旺与冷清,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城市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波动。近几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工作的推进,金融服务业租户的强劲租赁需求催热上海的写字楼市场。

戴德梁行研究部数据显示,上海甲级写字楼2014第二季度整体平均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 8.57 元,环比下降 0.92%,同比下降 1.27%, 为两年半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其中,浦东区域内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持续上升,达到每天每平方米 9.20 元,环比上浮 2.22%,同比上涨 4.90%;而浦西区域为每天每平方米8.29 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 2.36%与 4.05%。上海国际超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12.39 元,环比上升 5.45%,同比下降 1.59%。小陆家嘴地区甲级写字楼一室难求的局面仍在持续,其中,上海国金中心写字楼的租金成交价首次冲入每天每平方米20元区间。

仲量联行研究报告称,浦东新区写字楼平均租金本季度环比上涨2.5%,并已开始带动浦西中央商务区租赁市场的需求。仲量联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顾东尼表示:“我们看到内资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及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租户,正积极寻求扩张或设立新办公室,从而产生强劲的租赁需求。”第二季度,来自金融服务业的内资公司在上海中央商务区租赁市场尤其是浦东新区市场表现愈加活跃。上海自贸区及相关金融改革方案吸引了内资公司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强烈意愿,并且选择在传统中央商务区内租赁办公面积。为了提升公司形象,许多此类公司表现出租赁陆家嘴办公面积的意愿。例如,新华产权交易所在自贸区内注册,并于2014年第二季度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内租赁了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由于供应稀缺,加上自贸区效应的发酵,浦东涌现了大批内资金融机构,这是浦东租金涨幅较快的重要原因。有的优质项目个别楼层甚至让租户自己出价,业主挑选。”一个浦东写字楼业主这样解释了浦东写字楼空置率低的原因。

小陆家嘴是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向外滩,轨交2号线和6号线连通人民广场、南京西路的核心商务圈。从1990年成立至今,小陆家嘴汇集证券、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行业,是外资银行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的集中之地。成熟的金融产业链和相关服务配套,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租金一直处于高端价位,而中外各大金融机构在强大的财务支撑下,也纷纷进驻此地。中原地产研究部最近的调查显示,自今年3月开始,小陆家嘴5A甲级写字楼租金略有上行,约12~20元/平方米/天,而空置率一度下滑至历史最低点2%左右。

在多家房地产顾问看来,内资金融机构对写字楼行情的影响不容忽视。有意思的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今年却一度传出了“招租难”的消息。2008年在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开工的上海中心大厦,比著名的台北“101大楼”还要高出约四分之一,地处有着“东方曼哈顿”美誉的陆家嘴金融城。上海中心大厦计划于2014年底基本土建竣工,2015年中投入运营。上海中心大厦已在5月敲定由仲量联行和世邦魏理仕两家跨国行负责写字楼租赁业务,被认为力求吸引海外租户。

对于“招租难”一说,上海中心大厦公关总监朱亚萍予以了否认,“上海中心赶上了一个较好的时机,因为这是小陆家嘴最后一幢综合办公楼;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扩租的需求还在释放。”上海中心大厦对外表示,目前意向租户很多,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这和我们的定位非常吻合。不过租赁许可证还在申请,所以还没有正式签约。”

按照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之初的定位,他们首选金融行业,聚焦国际标准的超甲级办公、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业、观光和文化休闲娱乐、特色会议设施五大功能,其办公面积约22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约5万平方米,预计容纳规模2至3万人。

事实的确如此,世邦魏理仕中国区负责人林天春表示,现阶段,他们洽谈的目标公司主要为国际知名的银行、金融机构、商务中心、制造业、文化娱乐业、建筑师事务所等。

根据睿意德的数据显示,在针对纽约、上海、香港等城市的超高层办公楼租户背景分析后发现,金融与专业服务业租用了超高层办公楼80%的面积,为主力租户。由此看来,比起租金,上海中心更关注企业本身,如果是国际知名金融总部愿意搬过来,租金议价空间也许好谈。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陆家嘴区域最后一个办公楼项目,它的竣工将为陆家嘴金融区20年建设发展的成功拼上最后的一块拼图。可以说,上海中心大厦的落成无疑将给浦东陆家嘴带来约22万平方米可租高档办公用地,届时,小陆家嘴写字楼空置率将会反弹,将一定程度缓解陆家嘴“一房难求”的局面。

国际化程度仍较低制约重重

尽管金融行业成为上海写字楼需求主力,但多位专家认为,上海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且面临很大的阻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7月19日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有长足的进步,但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至今仍未有太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指标,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金融业的相对发达程度。金融中心城市意味着其金融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较发达,金融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高。上海去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2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为1384.84亿元,增长9%,可以看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成效。但是,上海金融机构的密集度、规模仍落后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

按照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Richard N.COOPER的看法,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规模,必须要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规模;第二是汇率可兑换;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争端处理机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分析,上海曾经推过跨境支付的结算功能,但发现有人利用我国尚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汇率之间的差价来套利,做虚假贸易,上海很快意识到要防止这种利用金融套利的行为,必须要让利率汇率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不是上海能够决定的,必须要靠整个国家银行能力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另外,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建立尚不完全,若开放给国际投资者,会使一部分投资者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健全来投机,容易造成金融危机。“在制度建设完成以前,只能逐渐开放,想一步开放是不现实的。”至于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孙立坚称,由于前两个功能都还没有做好,市场投资欲望不足,不能利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来影响国际的金融产品。

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说:“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市场化、法制化等软环境方面,和香港等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譬如,法制化方面,现在像股市等违法违规成本都太低,必须提高监管透明度,否则市场很难长期健康发展。”

自贸区金融创新是重点

对于上述存在的障碍,多位专家都提到,上海要主动对接、主动推动中央进一步的金融改革措施,可以把自贸区作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说,“上海现在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什么叫‘试验区’?就是要大胆地先行先试,要利用好这个试验区主动跟有关部门报方案,争取在金融改革上先行先试。”

经济学家连平亦提出,首先,可以借助自贸区开展人民币产品的各种创新。现在全球至少有六七个地方,都在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这将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回流、投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能获得的机遇。自贸区内政策比较宽松,有利于人民币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如利率、汇率等衍生产品均会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第二,可以借助自贸区推进上海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否可以考虑向前推进一步,把香港和上海的金融机构,在上海结合推出一些人民币的理财产品。第三,可以借助自贸区推进离岸金融的发展。比如,探索将现有银行的离岸业务嫁接到自贸区的账户体系当中;除了银行业的产品创新,是否可以在离岸证券、保险、租赁等非银行业务方面,也得到一个很好的推进。第四,借助自贸区的平台,通过自贸区的账户体系和创新,拓展上海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适时建立私人财富中心。

自从去年9月自贸区挂牌以来,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外资银行机构多达22家,眼下还有更多外资银行在申请中。在自贸区里,金融改革创新与跨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正形成一道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

今年4月,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提出上海今年将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努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突破。会上,一份重点工作分工表,73项任务对应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一一明确,要求以改革统领全局,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努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突破。上海将做好金融监管信息与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征信系统的对接,研究完善自贸试验区金融产业发展布局。

目前,73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各种面向国际投资者的金融交易平台,堪称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上交所、中金所、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正积极研究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

其中,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的启动,无疑是一大亮点,为金融市场与机构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6月18日,自由贸易账户(FT)在上海正式落地,首批已接入央行上海总部系统的中行、工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共五家银行,实现了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而有了FT基础,黄金交易所将吸引区内和国际资本进入黄金交易市场。据悉,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经完成注册,业务规则已经修订完毕,交易系统等技术准备已经上线,交割仓库已经通过海关验收,加上此次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并与相关银行达成结算合作,上海黄金交易中心已经搭毕。

在此前一直被视为上海短板的互联网金融领域,7月21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要打破思维定势,避免用传统产业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金融行业,决不能轻视“山寨”和“草根”,要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人才、创新、信用、配套体系、法制等环境因素着手,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并加强防控行业风险。

篇9

关于自由贸易区,它指向的可以是两件不同含义的事物。

一种是双边或者多边的自由贸易区(FTA),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解释,此类自由贸易区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另一种则是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境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TZ),这一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的税收和特殊的监管措施。根据世界海关组织的《京都公约》,自由区指的是一国的领土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上海自贸区则属于此种类型,德国汉堡港、爱尔兰香农自贸区、新加坡自贸区、中国香港自由港、巴拿马科隆自贸区等也同属此类型。

中国商务部曾经发函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建议将前者称为“自由贸易区”,后者统称为“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园区最早以自由贸易港口的形式出现。设立于1888年的德国汉堡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在上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的乌拉圭和阿根廷也已经开始发展自贸区。在上世纪后50年,自贸区建设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园区有1200多个。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自贸区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印尼、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尼日利亚在拉各斯、卡诺、卡拉巴尔等地有十几个自由贸易区,旨在通过当地生产增加税收、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出口;土耳其国内有爱琴海自由区、安塔利亚自由区、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机场自由区等20个自由贸易区;菲律宾有苏比克自由港;马来西亚有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就不重视对自贸区的建设。美国的自贸区称为对外贸易区。1936年,美国第一个对外贸易区在纽约布鲁克林成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美国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数量从1970年全国的7个增至现在的250多个,几乎遍及美国各个州。美国的自贸区内实施关税减免、延迟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商品可以在区内进行组装、展示、生产、加工、重新包装等活动。美国的自贸区还对私人企业开放,如果私人企业希望把自己企业所在地变成自贸区,可以向附近的自贸区申请成为该自贸区下属的特别子区域。

自贸区通常取消了包括关税和配额在内的贸易壁垒,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更加高效。它们虽然被归于自贸区的名下,但大多又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区、经济自由区、自由港等。这些不同称谓也反映了不同自贸区的功能。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协会主席格兰姆・马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在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业。

虽然自贸区在功能设置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通常具有一些基本共性,比如健全的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出口导向型、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

从这些自贸区分布的地点来看,它们大多被划设在对贸易有利的地域范围内,比如机场、海港附近。自贸区也被认为是制造业中心,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经过加工生产后出口到不同的国家。

这些自贸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也推动了投资。阿联酋迪拜的杰贝阿里自贸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对迪拜GDP总量的贡献超过两成,占迪拜出口总额50%,占迪拜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20%,并为阿联酋创造了约16万个工作岗位。

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自贸区从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发展为具备了仓储、加工、金融等更多功能。如今自贸区的发展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转型,并因此面临各不相同的命运。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德国汉堡取消了自贸区,这个存在了125年的自由港就此正式终结。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下,汉堡渐渐失去了作为自由港的优势,汉堡自由港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958年在爱尔兰设立的香农出口自由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出口加工活动的自贸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香农自贸区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进行转型。它最新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航空业聚集区。

1969年,新加坡政府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设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如今,新加坡自由港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贸易自由港。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非依靠税务优惠来吸引外资进行加工制造的生产基地,而主要是提供一个免税区,并不断提升其在物流方面的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再开放;改革试点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指超过两个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它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指国境线,二线指国内市场分界线,相当于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上海自贸区开放涵盖的范围较宽,对比之前开放的力度也较大,目标还希望能够通过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和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复制和推广。这让上海自贸区和当年中国深圳一样,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

二、上海自贸区作为标志来进行"再开放"的原因

第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被各种跨国间的自贸区谈判孤立。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之一,但WTO的机制目前面临各种挑战,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化。为此,中国需要通过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来破解这一困局。

第二,要借上海自贸区建设来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到了需要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其中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主要手段。当服务业日益成为全球更大比例的第一产业的同时,中国的开放中的贸易必然要从产品贸易更多走向服务贸易。为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更侧重于服务贸易领域,金融、航运、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体现在服务贸易这一块。这是典型的中国贸易的升级版,也是通过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重的具体手段。

第三,要通过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推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中心的做强做大。一个区域、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增长极,上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经济带长三角的核心城市。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再开放"的新平台首先放在上海,既是上海的贸易、航运、经济、金融四大中心基础较强的逻辑选择,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上海这一龙头,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的最大辐射,更好的将上海自贸区的价值辐射到中国更大范围。

第四,上海自贸区建设来实现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改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大力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贸区的改革试点四大领域: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

第一,贸易的自由化。自贸区是贸易升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贸易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这与目前已有的保税区的优惠措施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可能在放宽海关及关税管制方面会有进一步的举措;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第二,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两条意义重大。负面清单,就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相比之前的正面清单管理("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理念完全不同,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三,金融改革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市场的眼球。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流传的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包括九个方面: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行先试;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参照技术先进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总之,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第四,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上面提及的在投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国际贸易最新规则的接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目前中国行政管理观念的一种颠覆,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

四、小结

总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能否最终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这种开放程度日益高企的自贸区建设,面临着更高水平的挑战。不过,既然上海自贸区是种先行先试的改革模式,那就要允许其大胆尝试,要允许犯错,要宽容面对,从而为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再开放"开启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孙玉敏.上海自贸区落地(J).上海国资,2013(7).

[2]葛丰.上海自贸区试点激发改革红利(J). 中国经济周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