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贸市场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贸市场发展规划

篇1

1.1城市农贸市场的概念与发展演变过程城市农贸市场是指经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或开办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之需,以经营蔬菜、粮油、果品、肉、禽蛋、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为主,由若干经营者组成,实施集中、公开交易的场所。农贸市场是从集市中分离出来的时代产物,农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农贸市场的出现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自发形成,具有流动性、不固定性的特点,交换对象为农业产品,交换场所为露天场所。第二阶段是农贸市场的发展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以农贸市场经营为生的商人出现,固定场所、固定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第三阶段是农贸市场的升级转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农贸市场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工精细,场所固定,经营管理规范化。

1.2城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城市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不平衡,现状农贸市场存在以下几类。第一类:路边马路市场。主要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城市旧城区。这类农贸市场的优点为价格便宜、服务方便,缺点为“脏、乱、差”现象严重。第二类:室内大棚农贸市场。现阶段我国农贸市场主要的存在方式。这类农贸市场的优点为功能齐全、价格适中,缺点为交通混乱,存在“脏、乱、差”现象。第三类:各类生鲜超市。主要存在于城市新建区或者居住档次较高的区域。这类农贸市场的优点为卫生安全、分类精细,缺点为价格高、消费人群较少。目前,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点——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管理者——从街道办事处到企业的交接。

1.3城市农贸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农贸市场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生鲜超市作为一种全新流通模式,对传统的流通渠道形成了巨大冲击。无论是先进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近年在大中城市的实践都表明,生鲜食品的超市经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农改超”已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农改超”存在着多层次分布和地域性差异,这就意味着“农改超”将根据各地市场特点,存在着一个逐步演进的发展过程,现有农贸市场虽然受到很大挤压,但仍具有面向低收入和传统消费阶层的市场生存空间。

2农贸市场发展规划方法探索结合东营市农贸市场规划的经验,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对中小城市农贸市场发展规划参考性的方法。

2.1通过规划控制实现农贸市场发展模式转变

2.1.1经营模式的转变首先,对现状马路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整顿马路市场秩序,逐渐取缔马路市场。其次,对现状农贸市场进行“规范、改造、提高”,使现状农贸市场达到规范化要求,加快农改超的步伐。再次,对新建农贸市场原则上采用“生鲜超市”的模式。最后,鼓励综合超市的生鲜部进入居民生活区,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开办生鲜副食品超市。

2.1.2投资模式的转变农贸市场建设投资必须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兴办农贸市场。

2.1.3运营模式的转变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合一。

2.1.4管理模式的转变明确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建设必须法规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制定明确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章程,将责任法律化。

2.2“刚性与弹性”结合的规划控制方法规划中对农贸市场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所属居住片区和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而对农贸市场的具体发展模式实行因地制宜“弹性控制”。

2.3采用可操作性较强的分级分类标准

2.3.1规划农贸市场的等级,一般可分为市级、区级和社区级三级(1)市级农贸市场。市级农贸市场是指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辐射整个规划区或地区性的农贸市场。市级农贸市场的经营范围是以综合批发为主,将各类农贸专业批发市场综合设置,主要包括蔬菜类、果品类、水产类、粮油类、副食品类、家禽类等经营项目为主,配以仓库区、餐饮、工商、金融、旅馆、医疗等服务设施。(2)区级农贸市场。区级农贸市场是指以零售为主的农贸市场,服务半径1000米以上,服务人口3~5万人。区级农贸市场的经营范围主要是蔬菜、水果、水产、副食品、家禽等各类农副产品的综合零售。(3)社区级农贸市场。社区级农贸市场是指零售型的农贸市场,服务半径500米以上,服务人口1-1.5万人。社区级农贸市场的经营范围主要是蔬菜、水果、水产、副食品、家禽等各类农副产品的综合或单项零售。

篇2

一、全区商贸商务规划及主要发展情况

区政府在20*年就把编制商贸商务发展规划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之中。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局积极做好有关资料收集、开展调研等初期准备工作,同时委托上海商业设计院和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正式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双方成立了*区商贸商务规划课题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进行多次考察调研,召开多种类别、专题的座谈会,在完成了全区商贸规划(初稿)的编制后,邀请市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领导、高校及科研单位学术界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与会的领导、专家对规划的编制提出改进意见,由课题组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正式的商贸商务规划上报区政府,同时在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不断扩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影响。

*区商贸商务发展规划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规划,立足于*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有利于*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提出了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共分为*区商贸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发达城市经验借鉴、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和规划、建议和措施等五章,另有概念规划图纸20多幅。

近年来,全区商贸商务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一园两带三建设”和市、区商贸商务奋斗目标,加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重点商贸商务设施建设,加速商贸商务现代化进程,以建立完善商贸商务扩张新机制、新体制为契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形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完成商贸商务扩张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为繁荣*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推进珠江路的改造建设,完善重点商业商务街区的提档升级。近年来珠江路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大型商贸商务设施有:华海电脑广场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已建成开业;东鼎大厦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2、3号楼已建成开业;雄狮国际大厦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高宏未来城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正积极进行招商,今年正式开业;引进苏宁电器进驻珠江路,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新世界百货中心也在筹备开业。通过以珠江路“二次开发”为支撑,发展以IT产品为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奠定城市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为我区商贸商务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景观带。以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商贸商务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文化旅游商贸商务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新的标志性景观,建成“*1912”总统府服务区一期工程,总投资345万美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积极打造*“新天地”,形成以民国特色为主的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三是推进重点地块规划建设,加快新街口*片建设。新街口商贸商务区的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工程设计与勘探工作;邓府巷商城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方案已通过规划局审批,开始进行钻探施工;南北货地块的凯润金城项目总投资11.8万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正抓紧进行拆迁工作。这些重点商贸商务设施的开工建设,为今后引进高品位商贸、商务、休闲、娱乐项目,改善环境,提升档次,强化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努力树立商贸商务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新街口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完善市场布局规划,强化市场副食品安全管理。根据*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现代经营业态,加快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近年来全区新建天盾、卫岗、墨香山庄等4家农贸市场,有7家农贸市场被评为市绿色市场;同时进一步抓好“菜篮子”产品安全管理,抓好肉、菜、豆制品等副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所有市场、超市全部设立蔬菜检测点,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打击生猪私屠乱宰和不法交易,对猪肉和豆制品做到票证齐全方可进场销售,加强对豆制品经营户的审核登记。

二、推进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打算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一园二带三区”建设,推动商贸商务规划实施和加快商贸商务发展的攻艰之年,是实施新的机构改革、商务局新的工作职能的启动之年。全区商贸商务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出*商贸商务经济繁荣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核心经济圈,做亮科技珠江路、文化长江路两张城市名片,精心建设21世纪新街口,强化市场“放心工程”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商贸商务经济的跨越发展,使商贸商务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数字*、文化*、绿色*”,为早日实现富裕文明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新街口商贸商务区建设,打造21世纪新街口

要坚持围绕*市新街口总体发展规划和打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街口的目标,努力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新型的商业形态、优越的购物环境、健全的商务配套,聚集人气和商机,促进*商贸商务业实现大发展。加快新街口核心商贸商务区的建设步伐,建设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凯润金城、邓府巷商城、*置地等商贸设施建设,完成忠林坊、雨花巷等地块招商,围绕建设“高品质商业、高品质商务”的核心商贸区,建设一批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商贸、商务、服务等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新街口商圈的新标志、新景观,全面提升我区商贸商务业品牌形象,从而扩大都市商圈中心的集聚力,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费者,创造更大的商机。

二是围绕商贸商务优势,推进珠江路街区的提档升级

要着眼于构筑新世纪产业新高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起有效吸附外来经济要素、充分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富有*特色和持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基础。要加快珠江路二次开发步伐,做精做强“一街三园”,积极吸引技术先进、效益突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科技型企业,提高园区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依托现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珠江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集群区,把珠江路融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加快高宏商贸、雄狮国际、东鼎大厦等建成开业,推进新百同仁、华威电子等项目建设,启动创维数码、发展大厦等项目。在加快珠江路沿街现代化高档楼宇和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电子信息研发和商贸企业的同时,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以高科技为主要内涵的新兴服务业。围绕突出商贸特色,按主题发展IT产品、电脑及耗材、现代办公产品、现代家电等商圈板块,举办珠江路电脑节,营造市场氛围,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

三是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要推进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开发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加大整体包装和对外推介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建成总统府服务区的基础上,启动板桥新村改造、开工建设服务区二期工程,实施汉府街汽车站搬迁、钟岚里置换和江宁织造府建设,推进以民国特色为主的梅园新村历史街区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旅游街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在保护性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加大全街文化内涵挖掘和整合力度,形成全市历史文化开发新亮点。要以长江路、珠江路为依托,向周边街巷延伸和拓展,大力发展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业。要充分释放珠江路科技文化潜能,展示长江路历史文化魅力,加速两街产业互补,快速集聚起科技文化产业整体合力。要树立产业联动、整体开发的观念,把珠江路和长江路纳入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在巩固和发展各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动相关产业覆盖两路区间地带,合理保持两路核心经济圈的投资强度和产业密度,形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还要利用*湖生态景观资源、九华山和北极阁景观建设,以及十运会场馆建设等,规划一批亲水商业和高档休闲、娱乐、运动设施,创造新型休闲消费场所。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

要围绕加强我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要求,推进商贸进社区,加快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发展。在东部地区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好东部地区现有资源的对接和挖掘,利用中山陵总体改造、东杨坊现代居住区等建设的机遇,在孝陵卫、*湖、红山等街道,通过规划建设大型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东部科技、休闲、旅游、居住产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大卖场为主的形式导入社区中心龙头店,配以各种个性化专卖店、精品店和多种多样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购物、服务和休闲功能,建设现代社区群众新型的生活消费场所;同时要发挥现有商贸商务优势,加快估衣廊、网巾市、碑亭巷餐饮,丹凤街手机通讯产品,新庄到红山路汽贸、312国道物流等特色商贸街建设,形成具有各街道特色和优势的商贸商务发展格局。

五是完善市场建设,推进“放心工程”,

要按照市政府《*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意见》和全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全区的城市建设中做好农贸市场的布点和规划建设,完成新建农贸市场的任务,同时要抓好现有农贸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市场、文明市场、样板市场,大力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各类市场现代经营业态,推进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要围绕人民群众副食品的食用安全,把“放心工程”真正做好。要继续实行“放心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突出市场流通体系、规范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规范猪肉凭印、证、据上市制度,强化肉品购入登记制度,加强蔬菜副食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管,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对进入市场交易和销售的蔬副食品一律由经营者持本人身份证实行实名登录,并要求产品一律送检;搞好蔬菜残留农药的监测工作,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检测点实行统一挂牌、检测员统一培训、检测药剂统一配发、各类台帐统一登记、各项制度统一上墙的“五统一”管理;打击私屠乱宰、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牛羊定点屠宰和市场监管整治工作。

篇3

一、基本情况

城区现在农贸市场6个,其中零售5个,批发1个。占地面积约16000m2;超市附带经营蔬菜2个,农村集贸市场20个。城区未经审批自然形成比较固定的“马路市场”有2个,还有些小规模的临时性“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

二、蔬菜产供销状况

*年年度我区蔬菜供应总量约为88000吨,属本地自产的约有10000吨,从外地运入约78000吨,居民消费总量约为80000吨。本地蔬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80%以上主要蔬菜要到外地运入。

三、蔬菜流通渠道建设情况

我区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占地面积约9000m2,零售市场5个,占地面积约7000m2。属棚架和露天经营,设施简陋,超市附带经营蔬菜2个,室内市场少,棚顶和露天经营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规划滞后,总体布局不合理。自产自销经营户流动经营多,“马路市场”泛滥,屡治无效,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街道畅通。对我区市场建设和管理、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冲击。

四、建设“放心菜”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加快我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市场档次,是我区“放心菜”工程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民心工程”。我们总体思路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区城市发展进程,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着眼长远,科学制定我区农贸市场总体规划。加快和改造进程,争取在城区内逐步形成以大型市场为依托,中型市场为骨干,小型市场为补充,高中档相结合,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菜市场体系。一要根据城区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状况,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交通、环境等情况合理规划菜市场。菜市场建设原则上以新建居民住区为基本单位,按有关建设标准配置菜市场,使城区菜市场布局合理,配置先进,方便购买。二要抓好农贸批发市场建设问题,我区仅有东店子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属村办,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市场脏、乱、差,完全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三要抓居民小区菜市场规划和建设,发展社区小菜场。按照商务部“便民服务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发展要求,在新建的大型居住区落实好配菜点建设,就近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

篇4

一、加大聚集力度,核心商圈基本形成

随着益阳大厦的整体开发的提速和滨江财富城的竣工开业,以商业样板街为中轴的核心商圈基本形成,特别是去年底华天酒店集团签约整体开发益阳大厦以后,今年一季度基本完成了权证过户、摘牌等程序,即将进入施工建设期,区不日将拥有一家“国家队”的四星级酒店,这为提升整体形象,加速物流聚集,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了保障。

二、加大整合力度,壮大专业市场

按照市场规划布局“一三九”思想,加大了对市场整合力度。“一”是规划建设好洞调湖农产品物流中心,已着手该中心概念性强规编制,“三”是改造扩容提质大桥、马良和学门口农贸市场,大桥市场已投入100万进行改造,随着金花湖路的拉通和停车场的新建,将彻底改变大桥集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学门口农贸市场西边征地4.05亩,扩建2500平方米,已开工兴建。“九”是规划建设将军庙、金花苑、东门口、致富路、五里堆、长春路、贺家桥、精锐、桥北等到九个菜市场,这九个市场要按照社区菜市场的管理要求,实现规范化管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培育我区产业化龙头产业。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

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只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18%,得益于完善了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一是大力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此工程带动了农村消费1015万元,不仅让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也享受到了购物的便捷和实惠;二是加大了对“家电下乡”的推广力度,一季度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373台,同比增加606%,实现家电下乡销售总额1031万元,同比增加750%;三是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销售增比加快,受春节影响,各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住宿餐饮业增长更快;

四、加大监督力度,维护流通秩序

确保了各市场、商场、娱乐场所的安全,一是加大了对上市家禽家畜的疫情监管,完善了生猪安全屠宰,强化对集贸市场、餐饮业和超市生鲜食品的管理;二是加强酒类市场督查,严格了酒类经营企业《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和朔源制度;三是强化了成品油市场管理,组织开展了关于改善和新增成品油加油站的调研;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城乡生活必须和重点流通企业监测预报体系,及时上报有关监测信息资料,为科学预测市场动态,落实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牵头市场创卫,开展“创工美家园”活动

制订了市场创卫达标实施方案,一季度加大了对民富商贸城、大桥集贸市场、天成菜市场和学门口集贸市场的市场整治和创卫工作,顺利地通过了3月底的暗查和明检,建立创卫工作长效机制,力年全年40%的市场创卫达标,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六、开展“创‘五型’班子”,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篇5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增活力、提质增效促转型、统筹兼顾惠民生、凝心聚力干到位”的总要求,以搞活商贸流通、扩大消费需求、扩大进出口为首要任务,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抓手,强化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推进行业监管,力争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进出口总值 __万美元,同比增长10%,促进内外贸统筹协调发展。

一、落实改革举措,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要立足自身,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变化,把推进流通发展改革作为提升商务工作的着眼点,准确掌握商务深化改革的前沿动态,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方式,完善商务发展体制

(一)推进内贸流通改革措施的落实。积极推动全市规划先行,落实省级促进流通领域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关于促进扩大消费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__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和《县区商业网点规划》。密切关注国家现代流通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落实好商务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新举措。

(二)加快落实“三个全覆盖”。农贸市场建设要结合乡镇实际,采取主要乡镇独立建设或招商引资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农家店建设采取对边远山区和贫困村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的方式加快改造;配送中心和商贸中心当地实施企业没有能力承担建设的,要采取引进或联合建设的办法实施加快建设步伐,原则上各县区每年争取新增乡镇商贸中心1个,华亭县年内必须建成配送中心建设任务,实现配送中心县区全覆盖。

(三)主动适应商务项目管理改革。今年内贸领域推行项目规划文本集中上报、统一竞争答辩的项目竞争管理模式,择优委托实施项目;省上项目资金将向市场体系建设、向西开放等重点项目倾斜。各县区要积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加大商务领域项目库建设力度,严格审核商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电子商务集成和仓储设施等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产业关联性、经济效益,积极储备一批成熟、潜力好的商贸项目;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和绩效考核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突出提质增效,完善市场体系

(四)着力加快商贸物流建设项目进度。以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和全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为重点,重点抓好__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__恒旺物流园等21个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全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工程已纳入省上目标考核,并逐月调度,实地检查,__县要不遗余力抓好金果国际博览城建设项目,要完成项目进度的65%以上。

(五)着力扩大农产品流通战略平台。抓好8个省列为民办实事县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大力提升改造或规划新建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贸市场。制定《2015-2017年县乡农贸市场重点乡镇发展规划》,积极规划落实明年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争取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试点,加快产地小型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集中力量抓实省厅下达的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加快__金果国际博览城、崆峒区陇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__陇原红公司、__源润公司、泾川陇丰公司等5户企业的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进度,8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大力开展 “农超对接”和“基地配送”,扩大鲜活农产品直采、直供规模。引导农产品经销商、贩运户进行公司注册,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完善城乡鲜活农产品销售网络。

(六)着力打造多层次商贸服务平台。按照“三个全覆盖”的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实施企业在条件好的村超限额建设、边远贫困村不愿建的问题,今年全市规划建设农家店300个,配送中心2个,商贸中心3 个,力争农家店覆盖率年内达到70%以上。重点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健全社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积极争取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项目示范城市建设工程,抓好__恒达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集聚区建设项目,确保通过验收;崆峒区要规划筹建好__振辉公司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项目;引导零售企业设立节能环保、再生产品专柜;鼓励回收拆解企业建立“社区废旧物品回收门店”。

(七)着力完善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平台。根据社零总额县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将社零总额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个月、每户企业,建立“限上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每月做好市场运行督查通报。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重点监测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争取在全省月度考核排名中保持在前三位。加强冬春蔬菜储备,组织企业增加储备蔬菜品种,扩大储备规模,增加投放站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蔬菜精细加工。加强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每个县区至少培育3户限下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为限上企业,至少培育5户商贸流通业个体户转型为企业。

三、以培育外贸企业为重点 ,着力扩大对外贸易

(八)切实消除任务空白县。有关县必须高度重视,转变发展观念,精心选择培育外贸企业,确保完成任务目标,切实解决县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年内消除空白县。

(九)发展对外贸易主体。加强对__县苹果类产品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市、县两级互动的出口基地培育考核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对重点外贸企业要实行“一企一策”,做好跟进服务;积极争取各项外贸促进政策和重点项目,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马铃薯及牛羊肉加工、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果品、中药材等专业市场要增加外贸功能,有进口潜力的企业要文秘站:扩大商品、服务、资源、能源及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内贸外贸一体化模式加快发展。

(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协调海关、税务、外管、检验检疫等部门,落实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19条意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重点经贸活动;建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的业务指导、政策咨询和实务培训。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解决缺少外贸专业人才,订单散且小等实际问题,有效降低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促进消费创新,提升现代服务发展水平

(十一)积极落实信用消费促进政策。结合我市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引导商贸企业与金融企业拓展银行卡信用支付功能,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

(十二)完善居民基本生活服务网络。鼓励家政服务企业便民建立家庭服务平台,发展面向家庭的维修、保洁、烹饪等生活业务;结合城市建设,健全居民购物、养老服务、餐饮、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综合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同时,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力强、集维修、餐饮、洗浴等于一体的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十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为突破口,引导企业积极利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大力发展“万村千乡”网络农家店,促进流通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指导“特色中国—__馆”入馆企业积极推进网上运营,督促重点企业积极入驻__馆线下实体馆,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模式,带动我市名优产品扩大外销。积极向省厅争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的项目,力争年内有两到三户企业获得电子商务专项资金。

(十四)着力发展生活业。积极落实商务部和省厅出台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及时推广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美容美发等行业标准和规范,成立美容美发协会,逐步完善服务业市场发展体系;推动餐饮住宿业转型发展,组织餐饮企业开展有影响的促销活动,参加各类会展,积极实施好精品陇菜和早餐示范工程,不断扩大餐饮业对外交流;引导大型龙头家政企业发展连锁试点,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力度,完成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培训任务。

五、强化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十五)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全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不断创新机制、规范执法,切实抓好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全市商务综合执法能力。

(十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制定全市2014年“双打”工作要点,加大对侵权假冒、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调衔接,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配合省上建立商务领域信用记录征集和评估体系,探索建立流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十七)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加大商场、超市、定点屠宰、酒类批发零售等各类商贸企业主体的监管排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部署,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严查监管不得力、规章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杜绝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篇6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扩规模、调结构、促增收、保供给”的要求,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菜篮子”产品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突出地方特色,提高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菜、肉、蛋、奶等产品生产。力争通过5年(-年)的努力,使全市“菜篮子”产品自给水平稳步提高,蔬菜总面积达到65万亩,增长17.4%,总产量达到135万吨,增长22%;肉牛出栏达到18万头,增长25%;肉羊出栏达到25万只,增长35.1%;肉猪出栏达到120万头,增长20.5%;鸡出栏达到620万只,增长76.8%;肉类总产达到12.7万吨,增长28.9%;禽蛋产量达到2.68万吨,增长41.1%。到年,全市“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应急调控和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加强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抓好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一要进一步扩大全市蔬菜优势产区生产规模。重点扩大“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冬春蔬菜生产规模。要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在9县(区)各建1个标准化设施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小区,集成先进生产技术,推广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和优质蔬菜产出率,满足市内和周边地区居民不断增长的蔬菜需求,增强“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二要划定基本菜田保护区域和范围,制定基本菜田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菜田面积稳定。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三是抢抓国家将加大水利建设投资的机遇,把发展山区蔬菜作为今后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山区蔬菜种植,有效增加蔬菜供应量,延长蔬菜的上市时间。到年,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6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61万亩,山区蔬菜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两江一水”及徽成盆地生产的冬早春马铃薯、甘蓝、大白菜、三蒜等蔬菜除满足当地需求外,成为乃至西北市场的补充。

(二)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建设。继续争取养殖大县扶持政策,着力提升畜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今后5年,全市要突出发展牛、猪、鸡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重点建设徽成盆地秸秆养畜和三县(区)草原畜牧业两大基地,健全产业化经营、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技支撑、饲料生产五大体系,扶持建设1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同时,要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控,提高畜禽产品安全水平。

(三)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要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种苗、畜禽新品种,提高新品种培育和良种良法配套的服务水平。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步伐,在都和徽县各建立一个年育苗300万株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通过筛选培育适合我市种植的蔬菜优良品种,力争到年全市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集约化育苗率分别达到40%和20%以上。要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在全市建4个畜禽原良种场和扩繁场,其中在都建1个蛋鸡父母代良种场,在都、西和、徽县各建1个良种猪扩繁场。要依托农产品生产大县、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建设现代化蔬菜良种推广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三、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冷链储藏和包装加工,提升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今后5年,将县盐官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成占地41亩,营业用房和交易大棚面积7500平米的综合性产地批发市场;支持都区隆兴农贸市场、徽县江洛农贸市场和苏元农贸市场等三家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质量安全检测、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挂牌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打击各类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强化产销衔接功能。要积极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和开展“农超对接”,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直采基地、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和农产品配送中心。要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举办和参加各类名优“菜篮子”产品推介、营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菜篮子”信息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县(区)建立一个“菜篮子”信息监测点。加快农村宽带快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面实现村级远程信息服务网络化。依托“农业信息网”及通讯网络等媒体,建设覆盖全市的“菜篮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对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提高技术到田率,确保种得下、卖得出。

四、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选建规模化园地,集成标准化技术,扶持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面提升蔬菜、畜禽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到年,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力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30%。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扩大名牌认定和“三品”认证,制修订以种植业、养殖业、蔬果业为重点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和监测检验技术规程等地方农产品标准100项,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点15个(其中省级5个,市县级10个),力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普及,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定10个。

(二)加强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今后5年,建成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建成100个乡(镇)农产品安全检测站。在、县、两当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篮子”重点产区,新建5个农产品质量县级质检站和36个检测点,逐步形成以市、县两级检测站为重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基础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工商、农业系统12315和12316网络服务平台。畅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申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农产品消费者申诉举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完善调控保障体系

(一)加快制定建设规划。各县(区)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缺口保障程度,紧抓国家对水利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合理确定分年度重点实施区域、主要品种及自给率标准,在5月底前制定出《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菜篮子”自给和保障能力。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从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10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100万元作为应急储备基金。各县(区)财政每年整合不少于300万元,积极支持蔬菜大棚温室、集约化育苗场和“菜篮子”产品良种繁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批发市场改造升级、“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及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国土部门要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菜篮子”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农业开发、农牧、扶贫、水务、商务、科技等部门也要整合项目资金用于“菜篮子”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方面资金参与生产流通等设施建设。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装载“菜篮子”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对少量混装其它产品的“菜篮子”车辆少收或不收车辆通行费,最大限度的方便“菜篮子”产品的调运。积极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试点范围,引导土地集中连片向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流转,为“菜篮子”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本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提高“菜篮子”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将新建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使其成为永久性蔬菜基地。落实国家对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的价格政策和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益保护措施。努力形成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齐抓共管,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合力。

篇7

一、基本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篇8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抓住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消费拉动力的重要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两县一点”的战略目标,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题,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以“一县两圈三中心四工程”为抓手,策划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市场、拉动大消费、促进大开放,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外经外贸水平,加快形成内外贸易一体化的商务工作新格局,使商贸服务业逐步成为繁荣区域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支柱产业,逐步提升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社会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0%以上,商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连锁销售额增长20%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会展直接收入增长20%以上。

——市场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实现“全覆盖”;完工靛水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建成冷链系统2个;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新(改)建设加油站5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

——商圈建设。“两江四岸”风情长廊初具雏形,启动建设学坝·中央商务区,力争启动建设新城商圈;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个,培育评选示范超市1个,新增规范化社区商业网点15个;力争商业设施投资2亿元以上,新增商业零售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企业培育。扶持渝粮集团公司、名特超市、再生资源物流公司等本地商贸企业做强做大。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等店营业。星级农家乐达到5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家。新增市内外知名连锁餐饮企业5家以上,新增国家三钻级以上酒店1家以上。全县限额以上企业达到65家以上,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

——粮油管理。加强县级万吨储备粮管理,力争开工粮油物流园。推广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

——外经外贸。新发展外贸企业5家,实现外贸出口3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以上,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以确保群众日常重要生活用品不断档脱销为重点,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有新的举措。

1.加快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培育适合我县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经济类蔬菜,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汉葭镇、平安乡、新田乡、润溪乡、长滩乡等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大蔬菜及农副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促成龙头企业与市内外集散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加强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在主要菜市场、超市增加直销点,在特定时段为菜农开辟专门销售区域并提供保洁、管理等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价差,畅通购销渠道,抑制蔬菜价格。

2.完善保供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保供网络体系,落实保供企业、保供仓库、保供人员、保供责任。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网络在市场保供中的作用,加强货源组织,确保重要生活必须品不脱销断档。

3.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搞好重要商品和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完善化肥等重要农用物资淡季储备补贴制度,确保政府储备规模不低于50万元。切实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好、管理好、粮情稳。积极促成渝粮集团在彭筹建粮油物流园,新建3万吨市级储备粮库,争取食用油渝东南区域性储备项目落户。建立健全成品油商业储备制度和保供机制。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开展牛羊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做好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

4.加强市场监测调控。建立重要商品和应急商品保供联席会议制度、保供企业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粮、油、肉、菜、蛋、奶、糖和成品油、液化汽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测周报制度。抓好重点农产品市场、商场、超市等流通服务行业的供求监测和预警工作,增强预见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重要商品的市场供给,防止市场波动影响稳定。

(二)以完善网络、丰富业态为重点,在扩大城乡消费方面有新的成效。

1.继续实施“便民消费”工程。抓好城区商业网点布点和连锁网点建设工作。开展24小时便利店建设试点。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标准化洗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加油站评星工作。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支持和鼓励农村家电维修、照片冲洗、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消除农村消费市场“空白”,提供便民服务,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2.大力实施“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工程。坚持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大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力度,建设和培育一批大商场、大卖场、大企业,促进我县消费水平提档升级,满足各类城乡消费需求。重点要促进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内外知名企业早日入驻,开展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示范店评选活动,积极打造和培育学坝·中央商务区、小转盘至山谷居商业街和两江四岸民族风情长廊。

3.积极实施“商旅联动”工程。加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在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商旅联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服务设施,发展配套产业,精心策划和举办中国钓鱼旅游文化节、龙舟节等节庆活动,努力扩大旅游消费。

4.提升餐饮服务业水平。开展餐饮服务业“提升年”活动,支持组建餐饮行业协会,积极筹办美食节等饮食服务业发展交流活动,促进饮食服务业快速发展;开展饭店、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

5.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新建“农商通”终端120个。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配送试点,农家店配送率达到50%以上。“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加快推进“放心粮油进超市”工程。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和示范店评选活动。拓展供销、银行、邮政、医药、体育彩票、废旧品回收等服务功能,实现“一店多能”、双向流通。

6.深入实施“家电(汽摩)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围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目标,从政策执行、促销便民、售后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电(汽摩)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水平,努力保持全市先进行业,推进家电(汽摩)下乡模范县建设。县财政、县商务部门在及时兑付补贴政策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管,防止骗补等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县商务、县工商、县物价、县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三)以实施商贸“五大行动”为重点,在促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1.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完成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整治任务。开工靛水新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增强旺储淡供能力,力争建成2个冷链系统。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流,降低运输成本。

2.积极打造优势品牌。依托市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落实申报认证费补贴政策,新认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产地认证10个以上,力争创国家级名优产品1个以上、市级名优产品3个以上。加强地域品牌建设,整合现有品牌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晓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3.切实搞好市场营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市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推介活动,扩大销售范围和规模。加强“农超对接”,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客隆超市、名特超市等市内外知名超市,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建立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依托其成熟的市场网络平台,开拓我县农产品销售市场。积极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村商网对接活动,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助推“农超对接”和“农商对接”,为我县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推进魔芋、桐油、蔬菜等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现农产品直接出口。

4.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农产品销售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旬报制度,及时研究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产品供求信息畅通。加强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分产业、分产品完善相应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制定市场应急促销预案。

(四)以实现外经贸快速发展为重点,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有新的起色。

1.培育重点外贸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外贸扶持政策,按照“抓大、促小、育新”的思路,重点扶持新聚源、天宏鞋业、天鸿植物油等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加快发展、扩大出口,确保出口300万元以上。通过协调落实出口退税、信贷融资、商检服务、便利通关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培育供港蔬菜、晶丝苕粉、天娇(七雨)魔芋等产品出口。

2.搭建出口平台。利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扶持政策,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组织有条件的企业捕捉国际市场信息,联系供应商和采购商,争取进出口;通过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力争新增外贸企业5家。

3.加大招商力度。围绕新城开发、新能源基地建设投资热点,加大工作力度,主动走出去邀请,请进来考察,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新城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县经合局、商务局、园区办招商引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招商引资合力。主动衔接投资外商,及时掌握落户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靛水新城、诸佛旅游开发等外商投资项目落实投资,加快建设。

4.打造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依托信誉好、实力强的劳务公司,有序组织境外劳务输出,积极打造外派劳务品牌,努力建设全市外派劳务基地,力争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五)以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为重点,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新的进展。

1.继续抓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健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商务行政执法人员,完善商务执法设施,加强商务行政执法监察工作。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整治联席制度,净化市场环境,巩固定点屠宰成果,开展酒类流通情况摸底,全面实现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管理,坚持溯源制度,抽查备案登记率达90%,溯源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生猪(牛羊)、酒类、粮食专项整治。

3.加强特种行业(商品)管理。加强成品油、废旧物资回收、二手车交易、典当、拍卖等重点行业监管,确保健康安全运行。加强商务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液化气安全责任制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商务系统安全稳定。

4.加强粮油管理工作。修订《县级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指导和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安全保管工作,实现“四无”储粮达到98%、“双低”储粮达到90%、规范化储粮80%。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完成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准入制度,清理和整顿粮食收购资格证达100%。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商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商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商务发展的硬件和软环境。二是周边商务工作协作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县商务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沟通协作,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协同发展。三是评先创优奖评制度。研究制订商贸企业评先创优奖评办法,实行半年1次奖评、年终1次评先创优,引导和规范商贸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商务发展资金支持制度。县财政在上年预算中安排100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坚持适度增长和因事用钱、因需调度原则,加强资金使用指导,搞好检查和绩效评价。

(二)切实搞好“十二五”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和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完成《县“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其它相关专项规划。主动适应新一轮城市扩容的需要,在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中,合理规划布局城区商业网点,完善商贸服务功能。指导中心集镇在“十二五”集镇发展规划编制中,加强和完善商业设施规划。

篇9

20__年,是实现“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性收尾之年,也是__市政府提出“20__休闲消费提升年”的创新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__市商贸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围绕“商旅活市”的总体战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齐心合力,认真履行商贸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

(一)点面结合,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

推进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确保农村消费安全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当前“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手段。上半年,依据本地连锁经营发展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落实年度新增网点发展任务。__市贸易局的工作安排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我市农村连锁经营网点新增100家的工作任务。对此,我们会同龙头企业市供销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认真分析调查,拟定新增网点的布局及工作计划,并按规范程序进行新增网点的协调及加盟手续办理,截止5月底,已完成十余网点的开业,剩余网点的发展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中,预计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新增网点发展任务。

2、积极打造“农村沃尔玛”。进一步把承担农村连锁经营网建设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巩固“千万工程”前期成果、确保农村消费便利安全的有力保证。上半年,依据“农村沃尔玛”的相关要求,我们协同龙头企业着力实施了:

(1)加快配送中心的提升改造进度。在加强对龙头企业配送中心改造提升的同时,积极推动乡镇二级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实施乡镇连锁超市扩面提升,增强连锁总店的配送能力,提高连锁门店的商品配送率。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龙头企业在莲花、大慈岩、李家等地发展二级配送中心,目前已协助龙头企业完成了莲花、大慈岩两地网点及所在政府的协调工作,相关事项将在下半年逐步落实。

(2)推进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是指导龙头企业在库存管理与配送过程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二是协助龙头企业应用网络平台实施对网点的监管,提高配送能力及商品周转效率。

(二)、农贸对接,提高商贸业对农产品经销的服务能力。

农超对接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今年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赋予我们的一项新的惠农任务。上半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工作衔接,启动了以生产和市场对接为主要内容的“农超对接”工作。

1、以供求关系为杠杆,以生产和市场为主线,对区域内包括饭店、超市、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行业进行广泛细致的调研,为对接工作逐步有序的展开打基础。

2、与市农办、农业局、专业合作社、社区网点等相关部门进行衔接,探索建立有效的农超对接模式。

3、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各地农产品展销会。其中,4月份,组织里叶白莲公司、霞雾农业开发中心两家企业参加“浙江商品大集”北京展,里叶白莲开发公司以累计销售总额26万余元占得__参展企业销售榜首,霞雾农业开发中心仅香脆笋一样销售额近15万元、销售量占此次活动第二名。两家企业的销售总量与总额均位居__市前茅。

(三)积极有序的开展家电下乡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惠民惠农工程。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__年5月底,已备案销售网点为94个, 9类家电下乡产品已实现销售25028台(部),累计销售额已达5500万元,财政部门共发放补贴资金733.92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实现各类家电销售额计3300余万元,财政发放补贴200余万元。

1、在加强对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的各销售网点检查与指导的同时,5月初,组织对销售网点工作人员在旅游培训中心进行业务培训。接受各销售网点及广大群众对家电下乡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咨询,认真受理并及时处理相关举报投诉。如5月初在接到有关本市寿昌镇红太阳家电商行违规操作的举报,我们及时赶赴寿昌,对当理商家、当事农民及周边商户进行调查。在取得调查结果后,形成调查报告,会同市财政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研究确定了对红太阳家电商行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意见,提交相关领导审定。

2、按照省财政厅、商务厅等上级部门关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制定了我市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具体工

作意见,包括《关于明确__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申报流程的

通知》、《关于明确家电下乡代办申领并垫付补贴资金流程的通知》等,依据各销售网点前期的运营情况,经过筛选审核确定20家家电销售企业为首批家电下乡代办申领并垫付补贴资金企业。目前,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有序运作,相关指标列__市前茅。3、扎实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一是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加大对汽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与程序的宣传力度。二是圆满完成__汽车消费节__站汽车展活动,会展期间共计成交各类汽车37辆,成交额达400余万元,达成意向53辆;成交摩托车6辆,成交额3.5万元。三是率先建立汽车以旧换新服务窗口,统一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领手续,既方便于民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5月底,共代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领237 户。

(四)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步伐。

1、4月份,根据领导工作部署,对区域内人流、消费水平、消费群体、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交通线路等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拟定特色商业街区的布点规划方案,对特色街区的选址、设置方式、政策内容、实施主体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案,并对金山湾餐饮特色街区、主城区城东江滨休闲商贸特色街、月亮湾茶楼特色街、城南物流汽车特色街、主城区商业步行街等特色街区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

2、完成金山湾餐饮特色街的__市级、省级商业特色示范街的申报工作。根据申报工作的相关要求,对特色街整治提升进行了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五)指导各类专业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

1、协同工商、发改、财政等部门,对区域内的农贸市场进行调研;参与农村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方案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

2、规范指导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业务工作,及时协调处理我市两家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相关事项,确保二手车交易行业健康发展。

3、指导太平洋建材市场的招商改造工作,包括选点规划、方案制定和一系列政策性事宜。

(六)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1、定点屠宰的管理工作。

(1)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__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制定了《__市生猪定点屠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依据__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规划和我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布局要求,制定与我市实际相适应的可行计划,有序推进我市定点屠宰场点整合工作:指导中心屠宰场实施技术改选升级;着手与有关乡镇进行沟通协调,为下一步屠宰场点的升级改造与整合作准备。

(3)配合世博会“护城河”工作,落实定点屠宰场的安全责任,切实提高服务保障,筑牢世博安保屏障。

2、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并与屠宰场签订《__市20__年度生猪定点屠宰安全追溯管理目标责任书》,督促屠宰场严格按照责任书要求开展工作并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七)履行商贸监管职责,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1、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1)基本完成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协会的筹建工作。(2)汽车行业协会等其他相关商贸行业协会的建设工作已逐步展开。

2、强化特种行业的管理工作。(1)结合世博会“护城河”工作,加强对民爆企业的安全检查,全面落实民爆企业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2)接手典当行业的年检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该行业的监管能力。(3)进一步加强对报废车行业的日常监管。督促报废车拆解企业严格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4)贯彻落实__市“十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实施小美容美发行业的专项整治,加强日常监管,以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

(八)相关政策性工作。

1、参与相关的政策研究制定,如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等政策。

2、强化服务职能,为重点商贸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金马中心政策兑现相关事宜。

3、协助其他相关商贸企业重难点问题的协调解决,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如屠宰场代宰费调整的协调等。

4、积极配合省商务厅、__市贸易局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落实各类数据的收集、报送。如省商务厅的应急商品数据库建设等。

5、完成“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初稿。

二、自我评价

1、基本完成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篇10

为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丰富财税资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宜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全镇第三产业“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组织领导力度,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产总量不断扩张。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2.3亿元,预计全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五”前的2.19亿元,增加到3.0亿元,年递增率达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8%。

——经济效益继续攀升。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共实现利税6300万元,预计全年底将由“十五”前的6011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年递增率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在发挥本地优势,兴建邗沟路、欣星物贸、广厦、大桥等4个农贸市场,1个水果批发市场,1个禽蛋交易,1个牲畜屠宰市场。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汇银家电、忘不了超市等大型专业三产项目,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业人员显助增加。第三产业经营户由“十五”前的7773家增加到现在8000家,新增22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十五”前的15983人,增加到17039人,新增就业人1056人。

——运行质态总体看好。通过企业改制,优化配置资源,全镇第三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供销社、安宜商贸城、华运公司、物资公司等企业先后通过改制,实行产权明晰,或资产重组,大大改善了经营状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财政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清收债权、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克难奋进,促进全镇第三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㈡发展目标

1、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4.8亿元,利税8500万元。

2、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为财政创收2500万元,力争明年创收1800万元。

3、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劳务输出1000人,力争1500人。

4、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实现8500家,其中三产从业人员18000人,力争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900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0人。

三、“十一五”发展主要措施

㈠确立发展观念,瞄准目标抓管理

牢固确立发展观念,将发展全镇第三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三产笼头来抓,首先认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全镇上下要明确三个关系,一是明确一、二、三产是全镇三驾马车,必须要共同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第三产业既是辅助业,又是我镇一项主导产业,为全镇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三是明确通过第三产业的带动,反辅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镇上下齐抓,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层层分解指标。认真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单位,再由每个单位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有关人员。再次明确责任要求。分别与各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好安宜镇第三产业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做到层层抓落实,使全镇第三产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整合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增效益

充分发挥临城、临路、临街优势,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坚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围绕商品房开发、集贸市场建设,经济实用小区建设,以及幼教、社区服务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做活土地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兴商活市、社区服务等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安宜北路、白田南(北)路、泰山路北等处储备土地的开发,通过包装推介和招租、拍卖等,大力加强合资合作,力争新上一批重量级的三产项目,进一步为镇财政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新增500-1000万元的三产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十一五”期末为镇财政增收达2500万元。

㈢坚持四轮齐转,全面启动扩总量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启动第三产业,实现镇、村(居)、单位、居民户四轮齐转,重视加强对广大干部居民教育引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广大居民办三产的意识,形成全民办三产的良好氛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设各专业市场15家,各种服务网点60家,着力开辟物业管理、职业介绍、电脑培训、医疗康复、家政服务、餐饮食业、休闲中心,以及装饰装璜、装卸运输、家政服务等行业,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经营户不少于85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1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