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土耳其范文

时间:2023-04-01 01:4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蓝色土耳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去年还是国籍比姓名更引人注目的希杜・特科格鲁,如今已经成了奥兰多魔术的关键先生。

快拿出笔来记下这个地址:NBA联盟总部,纽约第五大道645号19层,邮政编码:10022。在这里,NBA宣布将今年的进步最快奖授予奥兰多魔术队的希杜・特科格鲁。为了庆祝这个英明的决定,SLAM建议你应该给以上那个地址投去一封感谢信。因为即便是分获该奖项第二、第三的奥尔德里奇和鲁迪・盖伊,也肯定会认为联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个赛季刚刚开始时,每当人们谈起魔术,话题不是“魔兽”霍华德的种种“非人”之举,就是在争论拉沙德・刘易斯到底配不配一份天价合同。而对于拥有闪电般出手速度和天马行空式上篮的特科格鲁,却根本没人关注。如果真有几个把注意力放到“非主流”上的家伙,人数肯定也是屈指可数。

2007年11月,希杜开始了自己在NBA的第八个年头,他也终于以一种惊艳的方式实现了自我突破。“每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的目标,”今年常规赛场均拿下19.5分的特科格鲁说,这个数字足足比一年前提高了8分,“可这个联盟不是一个只考量个人价值的地方。每个人都想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准,但作为一个团队(的提高)才更重要。”

以上的言论和数据证明了他的变化。在球迷苛刻的视线中,特科格鲁终于成为了焦点:无论是在时尚杂志《VOGUE》封面还是YouTube的热门视频里,你都会发现他高大的身影。

很多人肯定想知道,他们最喜欢的那个家伙是如何完成这次“化学变化”的?

事实上,一系列的细节可以解释希杜的蜕变――更强的自信,更多的内线肉搏,进攻时承担更多的“脏活累活”,谈到这些话题时,特科格鲁显得十分尴尬,“自夸总是一件很难的事,”他说,“我从太多人那里得到了过誉的赞扬,很多人都说如果拿今年的表现和去年做对比,我已经配得上成为全明星了。”

是啊,或许我们应该更早给NBA总部寄去些东西……不过在赛季前半段的时候,即使是德怀特・霍华德的NB程度也依然受到质疑,就更别提给特科格鲁拉票的事情了。

“在一场同黄蜂的那场比赛后,”特科格鲁回忆起了常规赛的一个瞬间,“他们的教练拜伦・斯科特也告诉我说他觉得我应该入选全明星。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真的进步了很多。后来每个人都开始谈论我应该成为全明星的话题。虽然最终没能入选,但我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比赛。我落选了,但比赛永远要继续。”

在这个身高2.08米、体重99.8公斤的彪形大汉同时刷新了职业生涯赛季场均得分、篮板和助攻的数据(19.5分5.7篮板5.0助攻)后,另一位NBA主帅也发表了他的感想。“我想是我们的人员调配激活了他,他现在得到了更多的出场时间,拿球和投篮的次数也增加了,”魔术主教练斯坦・范甘迪说,“他的技术―直都是那么棒,机会出现时总能把握住。而现在,他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如果让特科格鲁做NBA最新广告的代言人,那么广告词或许应该换成“该发生的总会发生的地方(Where what is meant to happen happens)”才更贴切。不过对于周围舆论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个29岁的摇摆人依然显得那么平和与安静。“我没啥变化,”他缓缓说道,“虽然没有进入全明星阵容,但是我可不会因此发怒。在我看来,那都是人们炒作出来的话题。我是那种知足常乐的家伙,能够保持健康,在每个比赛日的晚上投入战斗,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战斗”是过去这个赛季特科格鲁和魔术的主题,这种精神为他们带来了12年来首个50场以上胜利的常规赛战绩。而且在常规赛同东部三强凯尔特人、活塞和骑士的较量中,奥兰多人也以7胜4负占据上风。不过虽然他们在季后赛首轮4比1轻松跨过多伦多猛龙,但却在次轮被活塞打了个4比1,提前告别本赛季。“我们确实也曾打败过那些超级球队,但这证明不了什么。”土耳其人总结说。

看到话题又开始落入他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老调上,希杜突然话锋一转:“我们的能力都有限,所以只能竭尽全力为球队做出最大贡献。比如拉沙德(刘易斯),这个赛季他就第一次尝试打起了大前锋。”

别管刘易斯的身高到底有没有2.省略,还会去一些土耳其网站看看新闻。”

篇2

尼泊尔是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国家,它将世界上最多样的景色浓缩于一块小小的区域里。终年不化的壮美雪山峰,南亚最茂密的原始森林,最密集的宗教寺庙群落。背包去尼泊尔徒步走一走,感受宗教信仰带来的安定,体会爱与和平。

2、柬埔寨静谧的古老国度

柬埔寨看似纯朴、落后的景象之中,存留着波布红色高棉政权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景象,同时保留着法国殖民地的法式风味。吴哥窟无与伦比的的历史遗迹,融合了神秘、历史、淳朴的感动。

3、土耳其情迷星月童话

篇3

纯粹的土耳其手工艺

一个国家真正有特色的东西,大都经历历史的沉淀,它往往会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又或许是你手边正缺货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怎样,你都会安静地陶醉其中,因为在这里,有不得不收入囊中的好东西。

辟邪的恶魔眼

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你都能看到一种类似蓝眼睛的小物件。在一块较大的蓝色玻璃里套着一块较小的浅蓝色玻璃,浅蓝色玻璃里还嵌着一个“黑眼球”模样的黑色小玻璃块。这就是土耳其人所说的“纳扎尔”。

也通称其为“恶魔眼”,相信它能“辟邪”。土耳其人认为最容易受“嫉妒的眼神”伤害的是小孩、美女和那些脱颖而出的人,由于小孩弱小,美貌和成功都容易招人眼红。而“蓝眼睛”能把“嫉妒的眼神”吸引住,“蓝眼睛”碎裂就说明灾难已经被其化解。人们相信用此可以吸引邪恶之神的注意,逃避厄运。

80%的铜+20%的锌造就的完美

在奥斯曼时期,制铜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在土耳其一些市镇,制铜技术仍然保留了下来,如在加济安泰普、马拉什和穆拉等地,紫铜和黄铜制品仍按传统的式样生产。在安纳托利亚地区,有一种特别的镀金制铜工艺,即用80%的铜和20%的锌,再把熔化的金渗透进铜的气孔里。这样镀上的金不会从铜器上面脱落,而且可以使铜器更加精细,色泽更加艳丽。土耳其的手工艺匠数世纪以来,一直应用这一工艺制作怀、碗、盘、香盒和许多其他装饰物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明艳丰富的手绘工艺瓷器

由于回教没有偶像崇拜,所以回教世界都擅于处理花鸟图案,土耳其也不例外,特别是产于土耳其的郁金香和康乃馨花草。一般土耳其人擅用蓝釉与红釉,称“土耳其蓝”与“土耳其红”。手绘工艺瓷器包括茶碗碟、酒杯及各色工艺品。它的经典之处在于色彩与图案,使得其个性鲜明,极具视觉张力。这些精美绝伦的土耳其瓷器,经过时代的洗礼与演化已经附着上了土耳其自己的文化印记,色彩鲜艳动人,生动的图案就像是土耳其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性感“美人腰”

如果你去到土耳其人家做客,会受到当地人的红茶款待,特别之处不仅在于红茶,更吸引人的是奉茶的杯子。它有个性感而有魅力的名字“美人腰”。杯子圆墩墩的,入手相当舒适。杯身有近似完美的曲线,有如土耳其女人的躯体,细细的腰肢,丰满的臀部。手感如同握着女人的细腰。淡淡的红茶映衬的暖色加上诱人弧线,颇有一丝的意味,突显出别有风味的异国色彩。

精贵的编织地毯

编织地毯是土耳其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土耳其地毯手工编织,编制密度大,用其编织的毛线是用手指人工搓成的,之后用野生植物的根榨出汁液去染色,用色大胆艳丽,图案构思极富想像力。更为精致独到之处在于,其毯底图案一样要清晰如毯面。土耳其地毯还以其“土耳其结而著称.也就是它们每平方公分有16―30个对称的结。一些精贵的地毯一平方厘米内竟然有900多个结。在土耳其的农村很多人自己织地毯,耗费几年的时间才织出一张地毯,这种地毯价值连城。在当地各种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对称的三角通常是新娘出嫁的象征,而飞鸟则代表乡愁,叉腰代表好运,树寓意幸福等。不同村庄有其不同的图案效果,甚至可以通过图案来分辨村落,以此显示其不同的村落文化。土耳其地毯一直保持着古典色彩,它以花纹繁复、图案华丽、充满了异域风情著称,古朴中流露出典雅、高贵的气息。

斑斓玻璃之念

土耳其工艺品的精美,璀璨折射出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文明中传统玻璃工艺的精湛和光辉。土耳其现代的工艺品的样式繁多,这都是从土耳其塞尔柱文明时期发展而来的。奥斯曼帝国占领伊斯坦布尔以后,将这座城市发展成玻璃工艺的中心。每一片玻璃都是工匠一片一片手工拼接,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投射出色彩斑斓的灯光,斑驳的五彩碎影投照在纯白的墙面上,顿时有如繁星闪烁,皎月星空。一个大的玻璃灯大约有2000片碎玻璃组成,它们皆由纯天然的植物染色,完成整件作品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不得不尝的土耳其美味

土耳其什么美味最特别?什么美味必要尝个鲜?要尝就尝平时我们吃不到的新鲜味儿。下面二种饮品与一种甜品,就让我们了解舌尖上的土耳其。

土耳其软糖里的小道道

还记得《纳尼亚传奇》里女巫诱惑埃德蒙背叛大家所使用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嘛?它就是土耳其软糖哦!一种尝过后,便会让你忘记烦恼的甜点。土耳其人称之为“Lokum”,它是由淀粉与砂糖制成的,通常以玫瑰水与柠檬调味;玫瑰水赋予了其淡粉红的色泽。土耳其软糖呈胶状,质地柔软有弹性,并制成小正方体、撒上糖粉或椰仁干以避免沾黏。有的土耳其软糖会添入微量坚果,如开心果、榛果或核桃。土耳其软糖从19世纪开始流行。它是如何走出伊斯坦布尔的呢?据说,曾经有个英国人非常喜欢土耳其软糖,于是购买了一箱运到英国,并且正式命名“土耳其软糖”。它很快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毕加索曾经在完成他的作品时吃土耳其软糖。丘吉尔和拿破伦最喜欢的加了开心果的土耳其软糖。土耳其软糖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时的上流社会女性会用蕾丝手帕包起土耳其软糖送人。

土耳其红茶

土耳其有句俗语:和你一起喝茶的人,不会对你心怀不轨。土耳其人喝茶的习惯丝毫不亚于我们中国。而其煮茶的饮茶习俗与别国有所不同。烧茶的壶有两层,上面的壶放茶叶和水,下面的壶只放水,两壶相叠,放在炉子上烧,通过下面壶内的蒸汽把茶水烧开。然后把煮开的茶汁倒入特制的小玻璃杯,再兑白开水至浓淡相宜便可饮用。这种茶看起来呈棕红色,闻起来茶味很浓,喝起来醇香可口,苦中带甜,真可谓色香味俱全。茶的浓淡取决于由杯中加入浓茶的多少,分为“Acik(淡)”和“Demin(浓)”,一般喝茶的人要在喝茶的时候补一句,以示其口味的偏好。

篇4

阿瓦诺斯小镇的一间老人茶馆,老人们凑齐了,正要开局。中间那位是群体中的明星,留着当地特色的“海象胡”。

艾瓦勒克小镇充满闲适的欧洲风情。温暖的下午,当地人喜欢聚在茶馆里下棋。艾瓦勒克距离希腊的莱斯沃斯岛仅一个半小时航程,原居民多为奥斯曼希腊人,现在小镇仍颇具希腊风貌。

土耳其人1894年开始种植茶叶,短短一百多年,红茶就风靡了整个国家,曾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流行的咖啡只能屈居第二。土耳其人喝红茶,是先把茶叶浓浓地泡在小壶里,饮用时,先冲入浓茶,再兑开水,用优美的玻璃小腰杯盛着,以小匙搅动杯里的方糖,送红茶的小贩拎着亮闪闪的托盘穿街走巷,成为土耳其一景。

阿瓦诺斯小镇居民,衣服上绘有卡帕多西亚的热气球。卡帕多西亚的凝灰岩石群被列入全球十大最美景观之一,除了热气球,卡帕多西亚还拥有世界级骑马路线、越野自驾和徒步线路。

伊斯坦布尔亚洲区的一条繁华小巷里,有一家露天的复古家具店,家具就摆在街边,店主则潇洒地坐在商品上面。店里的家具充满地中海风格,从一些细微的差别上,能看出此地的多元文化。当地居民大多是典型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人的后裔,混合了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和突厥人的血统。

卡帕多西亚的于尔居普小镇,古城里的铜门把手沧桑而精美。于尔居普及其周围地区以神秘的妖精烟囱、早期基督教岩石教堂和优美的葡萄园著称。

于尔居普小镇大巴车站办公室里的车辆值班牌。在卡帕多西亚地区旅行,有红、绿、黄、蓝四种路线,红线、绿线是常规线路,红线较短,景点集中,可以乘坐巴士游览。 伊斯坦布尔清真寺旁的广场上,贩卖鸽子饲料的商贩们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桩生意。伊斯坦布尔有两座极美的宗教建筑,一座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因寺内墙壁上有两万多枚蓝色伊兹尼克瓷砖而被称为“蓝色清真寺”,它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6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另外一座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曾是拜占庭帝国最为光辉的主教堂,奥斯曼帝国时被改建为有4座宣礼塔的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的夜色中,一辆卖栗子的小摊车闪闪发光。小贩身后灯光闪耀处就是著名的独立大街,长约3公里,两侧矗立着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天主教教堂――圣安东尼教堂,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豪华饭店――建于1892年的佩拉帕拉斯,建于1875年的邮电局,土耳其最知名的百货公司之一 ――始建于1777年的Vakko Prime,19世纪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建立的学术机构……

篇5

绿松石是国际化的宝石商品,为了迅速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开采绿松石的集团公司将产品大量投入国际市场,

导致绿松石矿产日趋减少,价格也呈暴涨不跌的趋势。

绿松石也称松石、土耳其玉,在宝石分类中被列为半宝石。从珍稀程度看,松石远比不上世界公认的四大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与田玉,但凭借朴素典雅的质地、纯净美丽的色彩、易于开采和加工等特点,松石千百年来深受中外人士偏爱,甚至有宗教和远古传说为其价值佐证。

镶满绿松石的“西周豪车”

2014年10月中旬,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了一套豪华的“青铜马车”。经专家初步断代为西周中晚期,其兽面纹“车軎”和“銮铃”镶嵌着绿松石,极其精美。如此华丽镶饰的马车尚属首次发现,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震惊了考古界专家,更是迅速蹿红网络。有人认为如此精致奢华的马车,很可能就是传说中周穆王游列国见西王母时的座驾。仔细一想,这并非妄言,古代帝王座驾才能悬挂“銮铃”,而且周原遗址就出土过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父辛爵。

周穆王游列国的故事虽带有很大传说色彩,但确实对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国玉”之称的和田玉,最初记载就是由西王母赠送和经由贸易流入中原。但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装饰品,绿松石的历史可从夏商周三代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在中国四大名玉中也是绝对的老字辈。

据百度百科资料记载,绿松石(Turquoise)又称松石、土耳其玉、突厥玉。因所含元素不同,颜色有差异,多呈天蓝、淡蓝、绿蓝、绿色和带绿的苍白色。含铜的氧化物时呈蓝色,含铁的氧化物时呈绿色,色彩是影响绿松石质量的重要因素。

绿松石因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又因其通过土耳其输入欧洲各国,故有“土耳其玉”、“突厥玉”之称。绿松石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之一。在现代宝玉石鉴定分类中,绿松石被列为半宝石,其中蓝色为贵重首饰石品种,蓝色、蓝绿色、翠绿色等色彩纯正、结构致密者,皆为高端艺术雕刻的上好选择。

绿松石的辉煌往事

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过两枚新石器时期绿松石鱼形饰物,距今有5000年以上历史;甘肃永靖大河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过20枚绿松石珠饰,距今约3800年历史;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是极其精美的夏代贵族饰品;尔后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更是堪称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宝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背面剑格就是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花纹;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绿松石装饰拉萨大昭寺,从而使绿松石在藏传佛教中成为重要宝物。藏族同胞认为绿松石是神佛的化身,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距今5000年前的埃及皇后木乃伊,其手臂戴着4只绿松石镶嵌的金手镯,1900年挖掘时,饰品依然光彩夺目,堪称世界奇珍。埃及人还用绿松石雕成爱神来护卫自己的宝库;而印第安人认为佩戴绿松石饰物可以避邪和得到神灵保佑;波斯文中绿松石的意思是“不可战胜的造福者”,他们相信清晨第一眼看到绿松石能带来一天的好运气;土耳其人甚至确信绿松石念珠会挡住恶魔的眼睛,并定其为“国石”。绿松石还是国内外公认的“十二月诞生石”,代表胜利与成功,有“成功之石”和“幸运之石”的美誉。

和氏璧是绿松石?

绿松石的产地主要有伊朗、智利、美国、中国、埃及、阿富汗和澳大利亚等。古时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得名土耳其玉,实际上土耳其本土并不出产绿松石。

最初,伊朗尼沙普尔地方特产的“波斯绿松石”,以其纯净美丽的天蓝色享誉世界。“睡美人”绿松石产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因出产该类型绿松石的矿山形状貌似童话中的睡美人而得名,睡美人矿出产的松石质量是美国最好的,尤其是颜色,以纯正的天蓝色和深蓝色为主,抛光后的光泽质感很像瓷器,故又被称为瓷松。

中国的绿松石主要来自湖北陨县、竹山,陕西白河及安徽马鞍山。质地优良、色调纯正匀净的湖北绿松石,可与“波斯绿松石”媲美,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之后,凭借产量和品质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于湖北竹山与绿松石的渊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不和,在一次战斗中,战败的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引来天灾(“共工触山”典故成了竹(触)山地名由来)。后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五彩石炼化后形成绿松石。在竹山县,处处可看到“女娲”的影子。女娲补天所用的五彩(黄白赤黑绿)石分别与该县金(铜)、银、铁、石煤、绿松石等矿藏颜色对应。《史记・五帝本纪》、《录异记》、《康熙字典》等典籍记载竹山就是女娲炼石补天处。

有专家考证认为,史上鼎鼎大名的和氏璧就是绿松石所制,后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

品级分类有门道

国际宝石界将绿松石分为4个品级:一级品又叫波斯级,二级品叫美洲级,三级品(埃及级),四级品(阿富汗级),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各个产地绿松石的品质水平。但是,选择绿松石更应关注颜色与质地。

颜色是挑选绿松石的第一指标。根据其所含元素不同,可以呈现出天蓝色、淡蓝色、绿色、菜籽黄色、灰白色等不同色调。优质的绿松石,蓝得像雨过天晴的天空,柔和而均匀,没有暗色或浅色斑点;蓝白色、绿色的价值其次;黄褐色、灰白色价值更低。

其次是光泽和质地,质地松软的如石膏粉笔,质地坚硬的如瓷器玻璃。只有质地坚硬的绿松石经过精心打磨抛光后,才可呈现玻璃质感的反光。而质地松软的,只有经过灌胶固化等工艺后,才能进行切割加工,也因此不再具有“纯天然原矿”的特殊收藏把玩价值。

如果绿松石有不规则的铁线(铁质黑线),通常认为其品质较差。欧美的绿松石大多经过镶嵌制成饰品,铁线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宝石的瑕疵。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国内的文玩爱好者偏偏格外喜爱带有网状花纹铁线的绿松石,这种如同瓷器“开片”的纹路,感觉更衬托绿松石的自然古朴,而且还有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名字“乌兰花”。

另外一种分级方法是分为四个品种,即瓷松、绿松、泡(面)松及铁线松。

瓷松质地最硬,抛光后光泽质感似瓷器,颜色为纯正的天蓝色,是最上品;绿松的颜色从蓝绿到豆绿,中等质量;泡松又称面松,呈淡蓝色到月白色,硬度软而疏松,用小刀就能刻划,这种松石只有较大块才有使用价值,但在原料缺乏时,常采用注塑、注蜡以及染色等人工处理方法,改善其质量及外观,因而也可“废物利用”;铁线松指松石中有黑色褐铁矿细脉,呈现出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犹如用墨线勾画出的自然图案,独具一格。

几年间价格涨了数十倍

目前文玩市场中的天然绿松石售价都以克计算,普通的天然绿松石每克几十元,精品则要上百元一克,号称精品睡美人松石和波斯绿松石甚至价比黄金。

几年前在天津沈阳道文玩市场买一小块绿松石原石,只需要几十元钱,价格可谓十分亲民,现在已经开价上百元一克了。短短几年,绿松石价格涨了二三十倍。而在中国绿松石的原产地湖北竹山等地,几年前绿松石被认为根本不值钱,朋友来了觉得喜欢可以随便拿走,而现在一个矿区的开采权在拍卖会上可以拍出3亿元人民币以上。

绿松石的收藏原本比较小众,近些年来才逐渐受重视。绿松石是国际化的宝石商品,为了迅速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开采绿松石的集团公司将产品大量投入国际市场,导致绿松石矿产日趋减少,价格也呈暴涨不跌的趋势。

辨伪求真有窍门

正因如此,一些利欲熏心者看准“时机”,将优化货冒充纯天然原矿松石,卖出每克上百元的价格。仿制品大量充斥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塑胶制品、绿松石粉压制品、其他矿石染色仿制品等。

只要多在市场上看看天然松石的色泽和质感,纯粹的仿制品就不难被甄别出来。但是有几种优化处理的手段,是一般消费者难以察觉的。

打蜡:通过在绿松石表面沁入特制的蜡,弥补表面的孔洞并加深颜色。

灌胶:通过灌胶处理可以让绿松石的质地坚固耐磨,也可以弥补绿松石的孔洞,减少表面光的散射,甚至可以添加着色剂,改善绿松石的颜色。

扎克里处理:这种申请了专利的高科技方法主要是应用于美国产的睡美人松石,用来改善绿松石颜色和表面硬度,据称耗资150万美元研究经费。在国内,此处理方法暂时无法通过非破坏性试验和红外扫描等高科技手段甄别。这种优化处理手段是国际松石行业所认同的,但厂商必须在产品规格中明确标明。所以大家在购买进口松石时应询问产品规格明细。

篇6

捕捉永恒的瞬间

存储于心灵深处

期待

与你分享

“像一匹烈马,从亚洲狂奔而来,一头撞进欧洲大陆。”一位著名的土耳其诗人这样来形容这个神奇国度的地理位置,碰巧的是,从地图上看,土耳其的形状洽似一匹马的头部,只不过,用诺贝尔奖得主帕幕克的话来形容,这匹马“既是属于东方的,又是属于西方的”。从一名摄影师和旅游作家的角度来看,地处欧亚大陆文明交汇点的土耳其是最上镜的了,这里的人,这里的文物古迹,这里的美食,这里的风土民情,乃至一花一草,都深深震撼和吸引着我……

伊斯坦布尔的气质

伊斯坦布尔最为独特的,就在于它横跨欧亚大陆。昔日的王宫贵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边修建起豪华气派的宫殿,而现代富豪们则为自己建起别致的花园别墅。无论何时,伊斯坦布尔都散发着那种独特而高雅的气质。在多玛巴赫切官(新皇宫)门前,一位潇洒的卫兵出现在我的镜头里,他坚定的眼神,魁梧的身材透露着那个古老的奥斯曼帝国的影子。而在托普卡铂老皇宫里,珍藏着的无数珍宝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其中还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瓷器珍品,大部分是从丝绸之路运来的,是啊,伊斯坦布尔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站,这就更给它披上一层神秘气质。华灯初上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博斯普鲁斯大桥上,车子就像载梦者一样在亚洲与欧洲之间穿行,多少年来一直如此。

内姆鲁特山的呼唤

清晨,在经历两个小时的攀登后,我终于爬上了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内姆鲁特山(Mount Nernrut)的山顶,借着众神的力量。宙斯,阿波罗,阿尔它格尼斯,卡马基尼的头像,并排而立,那种威严直摄人心。据史学家考证,这里曾经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名叫卡马基尼王国(commogane KIngdom),首都在萨莫萨塔,可惜已被水库淹没。也许是为了感谢众神的庇护,也许是期待着能与神一样成为永恒的存在,安提乌斯国王修建了这坐山头,还有这些伟大的神像们。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和众神一起看日出,巨大的石雕人像在橘色晨光的笼罩下显得份外幽柔。远处一片雾霭,小鸟开始歌唱,呼唤这夏日的郁郁葱葱,也挑衅着石像们所代表的威严和神秘。我终于忍不住,冲着山那边呐喊、呼唤起来,就让呐喊调动出心中新的力量,鼓励我继续前行。

孔亚(Konya)的地毯学校

据说,世界上最好的地毯只有在孔亚(Konya)才能找到。这个位于土耳其中部卡帕多其亚高原上的古老城市令人难以忘怀,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华丽凄美的塞尔柱王宫和清真寺,淳朴的民风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在孔亚地毯学校,我亲自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传统制作工艺。虽然目前地毯除了羊毛以外,也有蚕丝和棉制的,但是羊毛仍然是最古老的原材料。春天和秋天是剪羊毛的好时机,不同季节的羊毛也有不同的用途,春季的主要用来做编织地毯的基线,秋季的用来编织图案。在羊毛被上色之前先要将其清洗干净,去除尘土和盐份,晾干后再在特制的梳子上进行梳理以保留最精致的部分。编毯一般都会在农忙结束后的冬季进行(当然在地毯学校是不受这个制约的),编织机分立式和横式两种,目前仍在使用,地毯学校里的产品都是出自于这种传统古老的木制机器,当然,更离不开那些心灵手巧的土耳其姑娘们的精心编织,我想,她们正在编织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在和将来。

在快要离开的时候,碰到一位有着甜蜜笑容的土耳其小伙子,他说他一直梦想着能够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国来看看。“别忘了带上一块土耳其地毯,那是送绐中国人民最好的礼物!”我告诉他。

灵动的蓝眼睛

魔眼(蓝眼睛)Nazar是土耳其人的护身符,几乎成了土耳其的象征。由白、蓝、黑三种颜色绘成,尽管土耳其人的眼睛并不都是蓝色的,他们相信蓝色会带来好运,它色象征着天与海的深邃广博,富有无法抗拒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魔眼)蓝眼睛可以帮助他们看清这个世界的变幻莫测并带来好运。

作为护身符,魔眼可谓无所不在。一般被挂在门上、墙上或车内,还被做成首饰配戴,是平安的象征。在土耳其东部村庄哈然(Haran),我看到了这位戴着魔眼项链的小男孩,真正吸引我的还是他那双明亮、质朴的大眼睛。

费希耶海边的老人

费希耶,地中海畔的明珠,和传统度假胜地安塔利亚相比,它更为宁静和内敛。清澈的宛如蓝宝石一般的海水中你能看到鱼儿的影子。多少年来,阳光、红酒、橄榄油和鱼一直是当地人健康长寿的四大法宝。在费希耶海边,我遇到了这位卖手工艺品的老奶奶。不知道她的年龄,据说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会比较长寿。阳光、沙滩、葡萄酒、橄榄树、新鲜的鱼和空气,位于土耳其东南部地中海岸的度假胜地费希耶可谓应有尽有。“这是手工做的”,当我试图和这位老奶奶讨价还价的时候,她用十分简洁的英语说,那一刻,她那双深邃而沧桑的眼睛使我联想起已故的奶奶。默默无闻,劳作一生,也许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最本质的生活写照。

残缺之美

在土耳其有很多古罗马和古希腊时期的建筑遗址,像历经千年仍然可以使用的阿斯潘多斯剧场,曾经辉煌一时的艾菲斯古城,随着《荷马史诗》闻名于世的特洛伊遗址等,那种残缺不全的沧桑背后透露出历史的沉重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漫步在Perge古城的残垣断壁中,与历史对话,体味它独特的质感与力量,畅想它的完美与荒凉,忽然想起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名言“Beauty istrue,True is Beauty(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啊,残缺之美的魅力在于充满想象的自由,没有局限和答案,比浮华之美更加真实隽永、耐人寻味。

篇7

这是一座听上去就很遥远和古老的城市,有点不堪回首的伤感。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正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名气太大了,过去我还一直错以为它是土耳其的首都,后来才知首都其实是安卡拉。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跨越着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它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鄂图曼帝国的首都,保留了不可计数的历史遗产,市内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海湾风景,都使游客着迷。

每当夕阳西下时,站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边,看见对岸的窗户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射出的点点桔红,人们就会理解千百年前的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长久生活,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不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古老的伊斯坦布尔遍地都是历史的痕迹,建于四世纪的红色大教堂Aya Sophya,是城里第一个也是最惊心动魄的大圆顶教堂。

在伊斯坦布尔街上行走,总是觉得过于喧闹、零乱和无序,但一走进Aya Sophya宏大而高耸的殿堂,感受就会如同大风掠面,忘记所有尘埃,也忘记呼吸,仿佛悬空飘在五十米之上的华彩圆顶,从不同方向、高度的几百个天窗里射进来的光线,让这里有一种似乎天界的神圣光芒。此时谁都会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片来源悠远,灿烂的古文明土地上。

你几乎是站在一片圣土上,古希腊人就这样深信。

六世纪国王Justinian再建伊斯坦布尔,成就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Aya Sophya。在梵蒂冈的圣?比特教堂出现之前,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其令人眩目的大圆顶跟罗马的Panthcon圆顶齐名,并列为最伟大的罗马人遗迹。

在希腊人的年代,建筑都是方形的,以成排的柱子支撑大屋顶。只有到古罗马人手里,发明了混凝土一类的黏合建材,才可能造出如此高大飘忽的圆顶,而无须许多柱子。

Aya Sophya的圆顶结构出名,顶上一圈有40个大天窗,在光线的衬托下,石头屋顶几乎是无重量地浮在空中的。它象征古人对天空的幻想,因为结构复杂,曾多次在地震中受损,几经修复,所以细看已不完全是圆的了。

Aya Sophya,意为“上帝的智慧”,这古典末期的完美作品,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包容:基督信仰、希腊文化、罗马帝国的思想,加上近东民族的智能。从楼廊上俯看下面的大厅,在无数投射的光柱下,人只是其中极小的一点,这里是古代人幻想跟上天交流的神圣空间。

Aya Sophya是这世上极少的,你会在第一眼就能受到心灵强撼的地方,这种震撼力是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无法避开的。

在伊斯坦布尔,可以和Aya Sophya相提并论的只有蓝色清真寺。它高傲地屹立在海岸上,跟Aya Sophya相对。蓝色清真寺于一六一七年完工,高大的殿堂有直径五米的四个巨柱支撑,彩色的圆顶层层向上,仰望中一派绚丽。

在大殿上空是三层重叠的大圆顶,下面的大堂几乎是正方形的,260个窗口为整个大厅引来充满变化的光线。这座清真寺的建造、完工,达到了奥斯曼王朝建筑的巅峰,在它之后就没有很惊人的作品了。

那些飘忽的巨大圆顶,罩下来一种天空般的寂寞、极度的空和轻盈,似乎任何东西一碰就会飞起,顺着光线上升而去。

当地人说,到土耳其,怎么可以不试试土耳其浴。

土耳其的浴池叫哈曼,伊斯坦布尔的哈曼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伊斯坦布尔旧城中心的 Cemberlitas。

它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16世纪土耳其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最具代表性。时至今日,它成为了许多游客体验传统土耳其浴的地方,李斯特和南丁格尔都曾来这里洗过。

土耳其是个保守的回教国家,浴室中当然也男女分开。我买了门票以后,和几个从欧洲来旅行的女孩儿一起进到女子浴室里。

浴室是古色古香的传统伊斯兰布置,中央有一个喷泉,周围有一排排椅子,两边有多个小更衣室,木门虚掩。令人心生恐怖的是,这里的服务人员全是身材高大、体型肥胖的中年女人。

其中长相最凶的一个胖女人,用生硬的英文一声令下:“脱衣服!”

于是浴室里所有的女客人都是一脸尴尬,战战兢兢地脱下衣服,又匆匆忙忙地裹上浴巾。 正式的土耳其浴就这样开始了。

传统土耳其浴首先是用温水把自己全身淋湿,然后进去蒸汽室做蒸汽浴,再由服务员帮你擦洗按摩,最后用热水冲洗。

没有香熏或音乐,没有幽美的环境和气氛,集体袒身露体有点滑稽而尴尬,原始朴实的感觉,却另有一种简单的舒畅。

据说,洗土耳其浴其实是历史悠久的社交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坦诚相见,一边洗一边聊天,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古代的土耳其妇女甚至利用沐浴的场合为自己的儿子挑选媳妇,因为浴室里大家都赤身的,可以把相中的姑娘好好地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个够。

拂晓时,还未睡醒,突然被一阵绵长不断的震耳呼喊惊醒,起身从木楼旅店的东窗望出去,对面蓝色清真寺的尖塔顶上已经出现天亮的第一道光了。

在它的顶台上,阿訇正在呼唤全城起来做早祷。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早起的城市,人们在做完了晨祷后,就散开在周围密布的错落庭院里喝一小杯浓香的cay,聊聊天,当然,那些做生意的人们就没这么清闲了,他们在这时已经匆忙地汇集到古调味品集市――埃及市场。

这是一个17世纪的拱廊市场,是一道深长而带着神秘的幽暗之巷。在漫无尽头的人头之上,飘着似乎数百年不散的各种稀奇食物和调料的浓香,空气中漂浮着的都是让人联想起奇异美味的因子,每一个摊头都有自己极鲜艳的色彩:宝蓝,金黄,大红,青翠……

所有的色彩以一种很少见的纯度和浓烈对比,层层重叠,在交错朦胧的灯光和日光中变成离奇、诱惑的色彩符号。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很难想象,数百年前昔日东西方的调料买卖是大宗生意,珍贵稀有的调料卖到欧洲会像金子般昂贵。

今天穿过这里的走廊,好像在看一幅不断伸展的阿拉伯生活图画的长卷,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头,沿着长坡向一连数十条小街都是铺天盖地的露天集市,小布料店、鞋帽铺、日用杂品商号,小店密集,行人摩肩接踵,当中还不断地挤进来几辆货车,喇叭声、叫卖声响成一片,很是热闹。

篇8

这个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和港口,它曾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首都,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整座城市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所罕见。

多元魅力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伊斯坦布尔像个双面人,既有欧洲的风格,又保持着亚洲的传统。喜欢这里丰富饱满的味道,这种味道不太容易描绘,就像她的血统,源头众多而又扑朔迷离。即便是道旁几块站立的石头,残缺不全的墙壁,一个水亭,也都很有来头。

金角湾是个内陆水域,它把伊斯坦布尔市的欧洲部分一分为二,南边叫“斯坦布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城区;北边叫“佩腊”,历史上曾经是西欧商人,移民的聚居地。这片黄金宝地很抢眼,诱惑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观赏寻觅。

穿行在加拉塔大桥,对面那些帝国时代的大皇宫、大教堂,大清真寺铺天盖地,像一块块巨型积木,或古老陈旧、或时尚明艳地搭建在斯坦布尔。而佩腊除了一座热那亚人修建的塔楼外,没有其他醒目地标。在我看来,斯坦布尔很像没有拆掉城墙之前的北京城,一脸王气。佩腊则有些像电车铁轨还存在时的老上海,一派矜持。

佩腊的独立大街。街边的楼房如山脉夹峙,行人昼夜川流不息涌动于谷底。大街像海绵一样吞噬了各种形貌的人,变得鼓胀饱满。只有红色有轨电车沿着它的既定轨道,从容不迫地回复往返。这里有无数古老且有名的店铺,吃的、喝的,用的,娱乐消遣应有尽有。

备受推崇的“书信吧”驻扎其中。很多游客都慕名寻觅此地,我也循气息而来。美妙动听的旋律从巷口深处的海鲜小馆子传出,牵绊着游人的心,夜幕边缘的伊斯坦布尔是那么宁静,亮着灯的现代钢筋混凝土高楼并不盛气凌人,吸引目光的仍是古老的清真寺或教堂。

伊斯坦布尔夜生活的重头戏就是泡酒吧。酒吧大都充满了柔美温馨的情调。游客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窃窃私语。喧嚣只在夜总会,比如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那个观看土耳其肚皮舞的地方。

心灵坐标

并不真懂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深刻教义,也没有耐心完成每次礼拜的全部仪式,但并不影响我喜爱宗教建筑的艺术美感、体会教徒的虔诚。伊斯坦布尔的尖塔实在太多,每一处都可能带给人意料之外的收获,但只有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可以被称为城市地标。

第一眼与蓝色清真寺的对视,从古跑马场隔断墙外的树隙开始。坚固的深灰色墙体,仿佛将近在咫尺的人也拒之千里之外,国内的清真寺我去过不少,但在这异域的,世界闻名的清真寺建筑面前,神秘感和困惑感仍不断涌上心头。

礼拜堂的举架很高,上面的大圆顶超乎寻常地神圣美丽,内里空间像个大容器,地上铺着通红的织有蓝色郁金香图案的地毯。辉煌的彩绘玻璃窗构成了意想不到的绝妙背景,五颜六色的玻璃片给这庄严肃穆的祈祷大厅注入了生机。最初,这些彩绘玻璃窗户都来自威尼斯。

大片蓝色的墙壁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那就是著名的伊兹尼克蓝色瓷砖。因为这些瓷砖,清真寺几个世纪来都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

游人如鲫,一拨拨儿地进来,又一拨拨儿地出去,却没有一丝喧嚷和混乱。想必此刻,神圣而神秘的宗教气息盖过了一切。带着花头巾的伊斯兰教徒是这里的主人。那个女子背对着众人,面对着一面绘有古兰经的柱壁,好像在面对着自己的心灵,自醒,反思,抑或祈祷。大厅的边侧,特别分割出教徒礼拜的区域,门上挂了“勿扰”的牌子。三三两两的教徒不为人流所扰,依然故我地做着自己的祈祷,无比认真、虔诚,无比向往,投入的神情,让站在一侧旁观的我瞬间远离了浮躁,只想走进他们的心灵……

圣索菲亚教堂高55米,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开阔的空间结构和繁复的图案画像迷惑了我的双眼,逗留时间有限,又想多看,一时间竟焦灼得不知从何处开始迈出第一步。

大教堂初建于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君土坦丁统治时期。几经战乱,重修复建,193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博物馆,长期被蒙尘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艺术瑰宝也得以重见天日。

大教堂内部,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最别开生面的就是那些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镶嵌画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土黄色繁复的墙饰花纹间,那一幅幅生动无比的画作,竟有一种人像摄影作品的魅力和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教堂的后殿,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子的镶嵌画高高在上,因为维修隔断的阻拦,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比较妥贴的角度把那幅画像拍摄下来。教堂的圆顶和清真寺的宣礼塔同时出现在我拍摄的画面,一个教堂的两大段不同的使命,折射了无数血腥战乱以及王权更替。复杂的宗教背景使伊斯坦布尔人自豪地称这里为整个土耳其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海峡航行

终于等到航海。白色的渡轮按捺不住向海峡深处鸣笛起航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狂喜。之前,陌生的伊斯坦布尔唯一让我知晓的就是眼前这个著名的海峡。乘飞机俯瞰海峡上空,只见海水蓝得跟涂抹上去似的,几条小船静卧在粼粼波光里,像熟睡的婴儿般温馨。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东连黑海,西通马尔马拉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海峡长约30千米,弯曲狭窄。海峡深处两岸都是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不易被侵蚀,岸壁陡峭,水流湍急。因与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相接,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率领军队西侵欧洲时,曾在海峡上建造了一座浮桥。东罗马帝国时期,曾乘船渡过这里直逼耶路撒冷。

轮渡先是沿着欧洲一侧的海岸,然后又在湾口处转身顺着亚洲一侧缓慢地行驶。皇宫、别墅、游艇、轮渡,货轮,凌空飞架的博斯普鲁斯大桥……从眼前穿梭而过,仿佛是电影镜头的转换。洁白的海鸥成群结队地在海面上飞翔,不时停落在水塔上的景象让人遐想。

听说海峡中有两层不同方向的海流,上层水从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下层水则由马尔马拉海流向黑海,想想这是多么奇特的地理现象。

据说希腊语中,博斯普鲁斯就是“牛渡”的意思,海峡因此得名。我又仿佛看到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变成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

回到码头后不必急于上船,靠在岸边吹吹海风或者看着鱼贩打理生意,都是很惬意的事情。坐游船和吃烤鱼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渔市都在海边,加工的方法只有一种――烤,味道非常鲜美。香料市场

“没到埃及香料市场,就等于没来伊斯坦布尔”。为了证明自己真的进入了伊斯坦布尔人的生活,我也要入乡随俗一把。

埃及香料市场位于苏莱曼清真寺广场一侧,入口很小,进去后才发现大有乾坤。独树帜的大蓬屋顶使整个市场显得颇为另类,如果撤掉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会以为又进入了一个清真寺。排列有序的大柱子,将无数泛着黄金色彩和彩绘图案的圆形拱顶分割出小空间,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礼拜室。如此带有顶棚的超级大市场,世界上恐怕独此一家。

伊斯坦布尔人的热情让我如鱼得水,男士更是会主动打招呼,如果拍照,也很配合。

但是,我不知在哪安放我的目光,乱了,都乱了。市场内不止一个八口,每个入口都是一个彩色世界的开幕。加了果仁的软糖很有名气,还好,不会太甜,堤坝式的摆放显足了气派。黄金白金饰品分布在市场的主道两侧,再往外分有皮衣,地毯、瓷器、银器,小饰品等等许多区域。更不必说那些浓艳的民族服装、柔软的花头巾、做工精细的彩碗碟盘……

这里更是香料的王国,多得让人记不住名字。

虽然不是购物狂,但我特别喜欢在这里转悠,像是进了《一千零一夜》,眼花缭乱,手足无措。

安然地让自己的视线陷入愉悦的迷茫,谁说这不是享受呢!

TIPS

鉴证 目前只向随团旅行者发放旅游签证,护照签证费332元人民币。语言使用土耳其语,文字为拉丁文,但在大城市以及旅游区内,大部分人都可英语交流。

篇9

行走在大街上,发现满大街是俊男靓女。原来他们的祖先突厥人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和我国的新疆,后来他们在长期的西迁过程中(唐朝开始到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中亚、西亚、东欧各人种混合,形成了现在美丽的混血人种。不但小伙英俊挺拔、姑娘俏丽婀娜,连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婶也不例外。

当地早餐必备的食物是奶酪、面包和果酱,有时还会见到鸡蛋及橄榄、橙子、西红柿之类的蔬菜水果,还有香肠等肉食。午餐通常是炖菜沙拉和汤等,但他们的午餐也喜爱中国的清真菜。晚餐的话相对就比较丰盛了,除了汤和主菜外还有甜点。他们主食以面为主食,喜欢吃大饼,也爱吃点心或米饭;肉食喜欢吃牛羊肉。日常习惯喝红茶,当地人不可一日无茶,不可一日少于十杯茶,爱喝茶的习惯源自中国,所以土耳其语的茶也叫“cha”。

伊斯坦布尔旅游的重点是它欧洲部分的老城区,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主要由七座山丘组成,其中,六山沿黄金角,一山孤峙西南。这些山顶大多平坦,但坡道颇峻。清真寺和住所依山而建,公路由方形的小石块拼成美丽的图案而建成,汽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均为单行线,没有红绿灯,如果逆向行驶轮胎一定会破,因此交通状况很好,也无需交警。该市老城区建于公元前668年,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两千多年的历史,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古迹众多,其中古罗马竞技场、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伊斯坦布尔的“古罗马竞技场”在公元二世纪,由罗马皇帝塞维鲁大帝所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竞技场,也是古罗马帝国政治、军事的中心。经过上千年岁月的洗礼,昔日辉煌的古竞技场如今已成遗址,只剩下从古埃及卡纳克神庙运过来的世界上最高的方尖碑,和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搬来的青铜蛇柱,以及纪念罗马皇帝丰功伟业的君士坦丁罗马仿方尖碑。尽管君士坦丁罗马仿方尖碑比古埃及卢克索的方尖碑年轻二十五世纪,看上去却更加沧桑。

建于公元532到53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该时期建筑的顶峰,教堂的顶部是一个直径31米的穹顶,在落成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它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后来奥斯曼帝国覆盖了基督教镶嵌画,增加了伊斯兰元素,包括四个尖塔,将这座宏伟的大教堂改成了一座清真寺。1930年,这座建筑改为博物馆。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蓝色清真寺”,建于公元1609-1616年。清真寺中间是个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周围还有4个较小的圆顶,有六根尖塔,高43米,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六塔清真寺。清真寺内壁用2万多块蓝色瓷砖装饰,据传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寺内没有使用一枚钉子,历经数次地震,安然不动,堪称奇迹,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市内有3000余座大小清真寺,1000余座高耸的宣礼塔。在伊斯坦布尔市,只要举目四望,总会有造型各异的宣礼塔映入眼帘,故城市也有“宣礼塔城”之称。冬季每天早上6点在寺内有人通过塔顶的高音喇叭咏诵《古兰经》,祈祷开始,一天五次,从不间断。因此有人称《古兰经》诞生在麦加,珍藏在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虽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城市,进入清真寺须脱鞋及肃静,但受欧洲影响他们非常自由,与其他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迥异。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制,而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不重视,而由教长主持的穆斯林仪式的婚礼相当隆重。他们冬季的服装以大衣、皮装、夹克居多,妇女用方巾包裹头的有,但为数不多,在年轻姑娘的头上已不见踪影。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个繁华的大都市。这里有宽敞笔直的土耳其大道、独立大道以及有耸立在大道两旁的现代化大厦。比较著名的还有塔克西姆购物一条街,堪比中国上海的南京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皮革制品价廉物美,皮衣、皮鞋、皮带、包包深受游客的青睐。最具特色的商业街要数大巴扎了,有埃及大巴扎和土耳其大巴扎。埃及大巴扎是个L型的封闭式建筑,建成时间可以追溯到1664年,在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时代,这里是来自埃及的商人聚集的地方,兜售来自周边地区的各式商品,主要是埃及的香料。土耳其大巴扎主要销售当地的羊毛地毯、皮制品、烟斗、土耳其软糖等小商品。

篇10

[关键词]土耳其 小鸟 地毯 图案 装饰

“小鸟”地毯是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时期土耳其的一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的手工编织地毯,当时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欧洲出口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以类似鸟形的图案装饰为主,花纹精妙独特,面面装饰构思极富想象力,成为深受欧洲上流社会欢迎的一种艺术品。

一、上耳其“小鸟”地毯产生的时代背景

土耳其地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代,生活在卡帕多奇亚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学会了用羊毛编织毯子,用以遮风、御寒。1949年从阿尔塔山上出土的地毯残片,经过考古学家鉴定,就是土耳其人的先祖米底亚人的杰作。十三世纪后期,当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南部科尼亚城的时候,即对这里的地毯编织工艺赞叹不已。在土耳其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间歌谣:“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啊,铺满了充满活力的地毯,描绘着节日和盛宴的喜庆,它们更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的,重重叠叠,就在通往宫殿的门外”。

土耳其地毯对中东的波斯和高加索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地毯的策源地,在奥斯曼帝国繁荣时期,土耳其地毯广销世界各地,的二百年间,把地毯编织工艺也带回欧洲,深受西方富有家庭的钟爱,拥有土耳其地毯成为富有和身份的象征,它们常常会出现在欧洲皇室贵族的财产及遗产记录中。此后土耳其向西方出口的地毯数量日增,土耳其地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三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土耳其地毯也随着帝国的扩张而享誉亚、非、欧广大地区。

土耳其地毯中的“小鸟”图案是十六世纪晚期或十七世纪早期(正是土耳其王国发展最为壮大繁华的时期)研制出来的,旨在满足欧洲市场土耳其地毯日益剧增的购买需求。其时,非洲北部、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全都处于土耳其苏丹的统治之下,在奥斯曼人和西方统治者的长期斗争期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贸易发展繁荣昌盛,小亚细亚到欧洲市场的地毯出口销售成为政府创收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传统的地毯图案繁密复杂,制造工期长且织工技术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设计师们决定采用简单的图案模式,以便快速简易的完成图案纺织,且可使生产出的地毯满足大众需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简约而不失典雅,生机盎然而不失厚重古朴的“小鸟”地毯应运而生了。

“小鸟”图案地毯的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欧洲民众的喜爱。17世纪,土耳其“小鸟”地毯以它们生动的色彩、主题、图案等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人们不惜花费巨资购进地毯,不是把它铺在地上,而是铺在桌上,或当作艺术收藏品挂在墙上珍藏起来。“小鸟”地毯上的图案被欧洲许多著名画家绘人艺术作品中,在当时的壁画和油画作品中亦频频出现。德国慕尼黑市皇家宫殿壁画上的“小鸟”地毯图案(由佛兰德斯艺术家Pieter Candid绘制而成),约17世纪初,由彼得格勒市修道院内的Varotari所绘的一幅油面同样出现了“小鸟”地毯的图案。这些绘面作品,从另一个角度为人们研究和认识“小鸟”地毯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二、“小鸟”地毯的织造方法

与举世闻名的波斯地毯和藏毯、高加索毯等织造工艺相比,土耳其的“小鸟”地毯有着自己独特的织造流程和技艺。“小鸟”地毯纯手工织造,织造艺人用本地特产的优质羊毛捻成毛线,然后用天然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榨出的汁液染色,其主要颜色有三种,波斯蓝(像宝石一样的湛蓝)、波斯红、葡萄红,色调柔和悦目,用色大胆艳丽,历经百年而不褪色。

地毯的织造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挂经:以相互垂直的毛线,缠绕在已经固定好的织架的上下横梁之间,这些相互平行的线也叫经线。对于一张手织地毯最终的编制密度及质量好坏,经线间的紧密程度至关重要,经线距离越小,则编制密度越高,耗时也就越长,质量也越好。为了将经线拉紧,一般将一个扁平的称为“铮”的横木把单数和双数经线前后分开,形成张力。

第二步,打底:依次间隔一根经线,编织者将一根羊毛织线从左向右穿插,这种横向线称为纬线,如此穿插八到九次,其目的是对以后形成毯面的一排排羊毛线或丝线打结点起到保护作用,使手工结点牢固而不散开,这也是以后打穗的起始点,传统上被称为“克里姆”或“底子”。当形成一到六寸的底子后,开始打第一排结,打至二到三排结点的时候,再次以一根纬线交替穿过经线,然后用一个梳子般的金属工具将纬线和其下的几排结点向下压实,使其达到紧致、密实的效果。

第三步,编织:“小鸟”地毯以其“土耳其结”著称,一幅地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的多少,打结越多,地毯表面越光洁、细腻、结实,最好的地毯每平方厘米打结数多达数百个。土耳其结是双结和对称的,每一个结涉及两根经线。其编织方法是,把毛线置于两根相邻的经线之上,线头向上缠绕两根经线,毛线的两个端点置于经线之间,以毛线两端环绕经线后向内绕上一个圈,然后竖立形成地毯绒面,组成设计好的图案,重复穿纬线与打结的编织工作,织出一到十二寸底子后,打好的结点形成约二寸高的毯面,地毯主体部分编织完成。

其余后续工作,就是编织地毯四边的毯穗,然后清洗编织过程中产生的脏污,去除多余的毛屑,将地毯放置于通风处晾干,并用专门的机架将歪斜的经纬线和边缘拉直。

最后是平剪,用剪刀将毯面剪平,让地毯表面平整,使编织的图案更加清楚显露。

三、“小鸟”地毯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小鸟”地毯图案设计的基本规律是,在地毯的四边,以繁密的阿拉伯式花卉排列,形成二方连续装饰图案。有的边饰以花枝插在瓶内,两个枝干向左右两边分开,花朵和花叶互相联接,花瓶之间穿插着细小的枝叶和花朵,以此为单元做二方连续排列,具有舒展大方、繁复浓烈的特点;在地毯的中心主要部分,就是引人瞩目的“小鸟”装饰。地毯中心部位的图案构成以米字形为基本骨格的正方形图案单元,在此骨格的十字形的上下左右四个端点,是“小鸟”图案;对角线的四个端点为团花图案。据相关研究,该“小鸟”地毯图案表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小鸟,而是由正方形的四个角内放置的团花图案伸出的花叶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团花相互伸出两个带菱角的花纹树叶,一片树叶朝向右边,另一边树叶朝向左边,闭合成类似“小鸟”形状的图案。构思精密巧妙,制作巧夺天工。

在正方形图案单元的中心区域,以一个四瓣花叶的圆形花朵为中心,四个小花枝周边围绕,组成一个图案单元。每个花束均由轮廓分明、匀称的花朵、花瓣和花叶构成,图案上花朵的生长方向清晰可见,短小的主杆支撑圆花饰。在主杆分支底部有较小的茎杆,每根茎杆上均有一朵花和叶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这些茎杆均向前弯曲,迎着阳光生长,每根茎杆上都生长着小型的扇形花朵,在每朵花的顶部是两片向上弯曲的花叶。

地毯中心部位的装饰,不像传统的地毯,在分割、布局上没有角花,也没有奎心,只是以米字形为基本骨格的正方形图案装饰单元的四方连续排列,形成秩序井然、横平竖直的均齐、规整的装饰效果,既如百鸟闹春,又如百花争艳,花团锦簇,一派生机,与地毯边饰的自由舒展效果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而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