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4-19 18:0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存在问题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以及慢性病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中的重点。同时,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需求增多,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保健服务事业的发展。
国内外医疗水平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居民们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基础医疗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流大医院的小病患者,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居民的大病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可以为我国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组织、政策环境。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新医改和完善医保的意义
新医改在建立健全社会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部分指出:在三年之内要重新建设、改造37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而中央也帮助建设处于经济发展比较困难地区的24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表明,处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将会成为政府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探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新医改出台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积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而可以推进新医改的进一步发展。在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性和效益性,最终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1、社区诊疗服务
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技术,给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疾病诊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对小病就诊和治疗的需求,缓减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难题。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诊人数爆满的状况。
2、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按家庭划分,为每位社区居民建立免费的健康档案,而且还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配套相应的管理卡,也为老年人普及一些实用的疾病预防和保健的知识,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1]
3、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深入调查,初步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社区健康计划,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4、防治社区居民的慢性疾病
现代生活中,慢性病已发展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因此,把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普及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及完善卫生服务设施等手段来改善居民的健康质量。
5、家庭病床服务
通过设置家庭病床服务有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院服务的效率,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保障。[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家庭病床的需求越来越大,突出表现为与老年人相关的综合。[3]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进而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这个朝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给予的高度重视,使得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这就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速度,使得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总计达32739个,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总计达168814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数总计达389516人,这些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现状。
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科学规划以后的发展方向。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运营与我国医保的相关政策脱节
目前,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只能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而有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范围,这就导致职工患病后只能到定点医院就诊,而定点医院大部分为大中型的医院,这样看病既不方便,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医药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定点医保机构并不完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满足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服务,但是由于其不是定点医保机构,患者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享受基本的医保政策,所以只能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接受治疗,这就造成一些患有常见病、慢性病、处于康复期的病人等仍然拥挤在大医院。[4]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
稳定的运营资金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运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缺乏稳定性和充足性;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专项的资金投入,也存在只给予前期的启动资金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其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创造经济收益,但是有关健康保健的日常服务是无偿的,例如:防疫、健康普及、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等服务,在进行这些必要的卫生服务工作时并没有专门的补偿机制来弥补卫生服务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消耗,最终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不抵支、经营管理困难的严重局面。[5]
3、实现双向转诊难度大
在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普遍存在着“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单向转诊现象。而且,由于参保人员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也不利于双向转诊工作的实现。因此,建立切合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双向转诊制度已成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一个重要环节。[6]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迅速地发展,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今后在政府的继续支持、卫生机构的相互配合、社区居民的重视下社区卫生服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有功能,实现其公益性,最终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时勇.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内容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5).
[2] 吕强.设置家庭病床的必要性与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2(9).
[3] 陈琳,杨国斌,杨宝林等.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0(8).
[4] 黄存瑞,陈金华,彭晓明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5).
[5] 王福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2008(3).
[6] Crosby RA.The guide to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what works to promote health task force on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J].Am J Prev Med,2005,28(5):305-306.
【作者简介】
篇2
全镇现有公立医院和卫生院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服务站7个,卫生室8个,民营医疗机构19家,民营药店56家(其中藏书7家),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员670余名。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正常运作,从医疗机构的数量和从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来看,作为乡镇已是很可观的了。党委、政府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已作了很大的努力(如人民医院建设动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合作医疗逐年提高结报比例,大病救助等),但是由于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吸引了二十几万外籍人员入住全镇,使得上述医疗机构仍不能满足大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而使非法行医有机可乘,近两年虽经反复打击取缔3**余家次,但据统计全镇仍有1**余家非法行医单位,非法行医单位的大量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木渎的安全稳定,几年来虽未发生过重大事故,但事故苗头不断、医疗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造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镇医疗卫生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和建设滞后于外来人员无序化,迅猛增长的速度(因为规划需要申报批准,建设需要手续和时间);二是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服务价位较高(使得低成本的非法行医有市场,适合低消费群体承担医疗费用的心理价位);三是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正常现象,造成非法行医猖獗;四是居民一味追求房租金,不问租房人是否从事违法活动而镇级执法力量薄弱顾及不到造成非法行医禁而不绝。
三、**年医疗卫生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建立和完善镇级公共医疗卫生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做到迅速处置和有效控制。
2、择地建立木渎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将涉及医疗卫生的条线和行业,如:卫监、计生、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纳入其中,既能改善办公设施和条件,更能方便服务大众。
篇3
根据国家医保政策精神,结合太钢医疗卫生部的经济运营状况,为体现集团公司关爱职工健康、承担社会责任,太钢医疗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7月8日起,在太钢所属各医院范围内对太钢职工、家属(含直系亲属)实行“四项优惠”,赢得太钢职工和家属的称赞。
大病诊疗“医保”后再给予优惠
今年初,太钢退休职工王某,因腿部疼痛发现是股骨头坏死,四处求医,花去家里大部分积蓄,病情却没有好转。7月份,王某住进太钢总医院骨科治疗,刚好赶上太钢医疗卫生部实行“四项优惠”活动,且住院医保统筹支付费用超过35000元,进入大病范畴。太钢总医院对王某本次住院费用中含有优惠的甲类项目氧气费、检验病理费、放射费计7264元,优惠10%共726.4元;乙类项目核磁、CT、彩超费共4068元,优惠15%计610.3元。由此,王某住院共优惠1336.7元。
近日,记者与王某的家属通了电话,提起此次太钢总医院对其医疗费用部分优惠,王某家人非常激动,称赞太好了,不仅“医保”报销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医院又给予优惠,虽然优惠额度有限,但体现了太钢总医院关爱职工、关爱家属的具体落实。
胸科患者李某,因肺癌住院治疗,本年度住院医保统筹支付费用超过35000元,进入大病范畴。因其本次住院费用中含有优惠的甲类项目氧气费、检验病理费、放射费共2480元,优惠10%共248元;含乙类项目核磁、CT、彩超费共4137元,优惠15%计620.6元,本次住院共优惠868.6元……
太钢总医院院长南培宏告诉记者,这就是“四项优惠”之一的――实行大病部分诊疗费用优惠。截至目前,太钢总医院共优惠大病患者68例,优惠金额3万余元。在太钢所属医院住院的太钢职工,进入大病(年度医保统筹支付超过35000元)后所做核磁、CT、放射、彩超、机能检查、检验、病理、同位素、氧气、热疗等费用按一定比例(甲类项目10%,乙类项目15%)进行现金减免。根据去年的患者统计,今年将拿出220万元用于这部分优惠。
不出小区门就能买上便宜药
在太钢所属各社区卫生站,都能看到一块公示栏,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药品的优惠价格。在光社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见到73岁的刘大娘,提起药品零差价,刘大娘很认真地说:“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服务态度好,药品也都正规了,今年太钢还实施了药品零差价优惠活动,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最大实惠。这不,天凉了,容易腹泻,我特地来买氟哌酸,没想到才2.5元一盒,比药店还便宜呢。”
采访中,光社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告诉记者,太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基本药物零加成。首批确定378种社区常用药品,取消15%加成率,实实在在地让职工、家属得到实惠。
关心下一代,免费种疫苗到15岁
9月20日一大早,太钢冷轧厂的张先生便领着自己12岁的儿子来到所在的青楼社区卫生服务站,询问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医生告诉张先生,接种流感疫苗要到11月份才开始,今年对15岁以下的太钢职工子女进行免费接种,张先生听后,感到非常欣喜,不断地感慨道:“身为太钢职工真是太荣幸了,单位不仅处处为我们职工考虑,连家属也跟着沾光,虽说是平常的小事情,但体现了太钢对职工的真情关怀。”
太钢总医院副院长李学辉介绍,按照规定,太钢职工15岁以下子女均可享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12种疫苗的免费接种。
家庭医生上门为居民服务
提起“社区医生家庭责任制”,太钢总医院副院长李学辉说:“这是一个大工程,全太钢职工和家属近20余万人将得到实惠……”
李学辉介绍,每个社区家庭责任医生以责任家庭为服务范围,负责辖区内社区家庭、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干预、健康教育与咨询、社区康复与训练等。对特定人群提供家庭病床和临终关怀等延伸服务,还将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家庭便民服务和特需服务。
工作方法是以“医院-疾控-社区三位一体”形式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组成,覆盖社区全体居民,实行网络化管理。每个家庭和居民都有相对固定的社区家庭责任医生。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以预防保健为主,从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入手,向社区家庭的全体成员提供全程健康服务。
现已在胜利西、光社、青楼三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试点,随后将全面展开。细微处展现“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太钢总医院院长南培宏告诉记者,百姓放心医院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是实实在在抓医院管理的具体方法,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良好途径,是医院树立品牌、扩大影响的有效载体。今年上半年,医院日均门诊量增加7.58%,出院病人数增长14.9%,历史上首次实现经营价值为正(扭亏为盈)。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创建收到了百姓满意、医院发展的效果。
在创建活动中,医院在细微处为患者着想,为康复科、肾内科、肿瘤科、乳腺外科等病区安装了走廊抗菌扶手,全院2/3的病床配备了床档,为防止患者烦燥拔出导管改进了约束具,为病区卫生间增加蹲位48个、小便扶手池15个、防滑垫60个,针对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太钢职工和家属的实际状况,提出“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为每一个太钢职工提供生命全周期服务”的指导思想,一系列措施正在组织实施。
在患者容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如放射科、核医学科、透析室设立温馨提示或警示标识,在治疗区域、CT、核磁、病理、供应室及部分临床科室设立各类标识计2000多块,保障了患者在医院特殊区域的安全。对门诊楼前4100平方米路面进行改造硬化,对门诊、病区进行安全检查,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进行改造,如电梯、楼梯、坡道等,新增绿化面积300平方米,植树300棵。
5月份,太钢总医院将一部、二部、烧伤整形中心急诊科实行三线联通,设置统一的院前急救呼叫号码3019120,具备了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配、现场救护、转运监护等功能,强化了院前急救;对紧急抢救病人实行先接诊、先抢救、先入院、后办手续的“三先一后”服务;接到“120”急救电话或急救通知后,5分钟内出车,院内急会诊10分钟到位;病人辅助检查,随叫随到,急诊检查结果报告时间不超过30分钟,常规检查结果不超过24小时;同时实行无假日工作,各医技科室24小时值班,大型仪器24小时不停机,极大地方便了病人。
针对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分析,医院对质量安全月评价表进行汇总分析并通报。以病历质量为突破口,落实核心制度,从住院运行病历质量管理和出院终末病历质量管理两方面抓起,每周利用业务院长查房、危重病人巡视等时间抽查病历质量,对病历中存在问题通过书面、例会形式进行反馈、讲评,对优秀病历给予奖励,对不合格予以强化教育,病历甲级率达到93%。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沟通技能培训、纠纷案例分析等,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9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第四届上海国际呼吸病大会指出, 中国近年COPD患病率近9%, 已经成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2]。目前, COPD尚无特效疗法, 由于多种原因,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当病情稳定后向社区转移。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社区护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 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 COPD患者病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3], 能有效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延缓病情发展, 改善生活质量。现将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1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必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病死率都明显下降, 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4]。尤其以老年人患病最多见, ≥60岁患COPD的几率为24%[5]。在美国约有160万成年人被诊断患有COPD, 大约每年导致1.1万人死亡, 住院死亡率在11%~24%, 直接医疗支出达到180亿美元[6];国外研究[7]表明COPD 患者的急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占所有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年龄、吸烟、大气及室内环境污染等是COPD的影响因素。
2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形式
2.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方面的教育, 让患者能够自觉地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消除或者减少能够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起到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8], 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①语言教育法:有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小组座谈等。②文字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文字传播健康信息的教育形式, 包括卫生标语、小册子、报页、宣传画等。③形象化教育法:常有图片、照片、示范等, 其特点是直观的、真实性强, 能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④电化教育法:如VCD录像带等电化教学手段。以上方式尽管详尽, 但没有针对性, 不能做到个体化。健康教育要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与医院、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志愿者紧密合作, 组织COPD呼吸操培训、相关知识(如家庭氧疗、戒烟等)竞赛, 让患者融入到COPD患者群体中, 更容易接受教育, 从而在行动上发生改变。
2. 2 戒烟干预 戒烟是降低COPD发病和阻止其进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9], 在COPD任何阶段戒烟, 可延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廖伟华等[10]对管辖区域内的396例COPD患者调查, 有62%患者需要干预。社区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 将戒烟注意点挂于房间显眼处, 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并进行评价。
2. 3 呼吸肌锻炼和家庭氧疗干预 适当的锻炼可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史林凤等[11]对86例衡南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COPD的中老年患者研究表明, 患者呼吸锻炼的依从性较差, 缺乏康复锻炼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意识不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刘丽萍[12]研究发现, 患者对长期家庭氧疗的认知较差;仅18%的患者能坚持经常做呼吸功能锻炼。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13]。社区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熟悉吸氧的操作流程, 以保证安全用氧。社区护士可组织患者以小组形式集中指导。
2. 4 用药知识干预 规范合理用药(如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指导坚持用药, 勿随意停药;教会吸入疗法的吸入技巧。
3 存在问题
COPD患者因疾病过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导致其本人及家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重[14]。特别是老年患者, 不但影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 也影响子女的生活与工作。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城镇、市区要薄弱许多;COPD患者的反复住院,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和沉重的负担, 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需要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由于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管辖范围广、病种多、患者流动性大、专业知识狭窄等原因,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不能真正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 效果不佳。
4 展望
4. 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最前沿、最有效的慢性病预防医疗机构, 而护理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4. 2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类患者往往不懂得如何自我管理, 因此, 只有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才能减少这些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寿命, 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
4. 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联勤联动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与患者联系的桥梁, 离不开社区各组成部分的配合, 也是进行慢病防治的载体;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专业知识匮乏;通过三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勤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17.
[2] 梁万年, 周纯宜.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国全科医学, 2011, 6(5): 355.
[3] Jerant AF, Monique M. Patients perceived barriers to active self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ditions.Patient Educ Couns, 2005, 57(3):300-307.
[4] 马睿, 程齐俭, 姚迪,等.上海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 5(25):521-524.
[5] 林盛强, 唐讯波.慢阻肺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6):38.
[6] Coleman MT, NewtonKS. Supporting self management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illness. AFP, 2005, 72(8):1503-1510.
[7] Keven K, Ulger FA, Oztas E, et al. A cas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ssociated with IgA nephropathy.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4, 8(10):1274-1275.
[8] 徐洁, 马春明, 杨京华.生活质量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评估.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9):1583-1584.
[9] 粱焕.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0(7):28-29.
[10] 廖伟华, 黄军军. COPD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143-144.
[11] 史林凤, 沈汉慧, 吴忠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24):2640-2641.
[12] 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 2008.
[13] 曾学军.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管理(试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1-53.
篇5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控制,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以及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疫情信息的不准确和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影响着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和控制[1]。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们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疫情及报告信息渠道不畅,也反映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监督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疫情管理监督执法模式,我们于2005~2006年抽样调查了辖区中51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及监管现状并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文昌市辖区314家医疗机构中抽查51家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学校(幼儿园)校医室。调查抽样单位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等。
1.2 方法
按照海南省卫生监督总队设计的表格和培训要求到抽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现场指导。
2 调查结果
2.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及运行情况,见表1。表1 文昌市疫情报告管理状况(略)
2.2 疫情报告与核查情况
51家医疗机构及5家学校(幼儿园)校医室在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期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为1 400例、疑似病例9例,其中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疫情报告例数分别为917、433、占95.8%,其他部门仅报告59例,占4.2%;检查16家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中,有传染病报告登记的仅有3家(18.75%)。随机分别抽查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传染病登记20例、200例和20例与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疫情报告,复核符合率为100%、97%和80%。
2.3 传染病知识培训与考核情况
在调查的10家一级医疗机构、5家学校(幼儿园)中都有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宣传方式有宣传栏、广播、讲座、宣传画等。
在5家学校卫生兼职管理人员与在校学生接受传染病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的3家,共培训5 959人次;传染病知识考核结果为优秀2家,良好3家。
2.4 存在问题
2.4.1 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奖罚制度不落实。大多数一级医疗机构都没有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未建立与责任报告人的报告卡交接记录。门诊部(除庆龄妇幼保健院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都未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2.4.2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不善及运行不畅
文昌市人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均有统一格式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登记卡,基本上配备疫情报告电脑网络,实现了疫情报告个案管理,但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书写不规范,诊断未按照标准命名,漏、错项较多,书写潦草等。虽然已配备直报电脑,但人员素质偏低,上网操作不熟练;部分电脑未能专报专用。
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普遍较差,大部分没有门诊日志、没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没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了解疫情电话、也没有参加传染病疫情培训。2005年12月1日~2006年11月30日这段期间,有81.25%的单位从未报告过传染病。
2.4.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专门的疫情报告机构和人员,网络直报运行通畅,记录完整,每月有疫情分析报告,但对一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维护指导较少,且几乎没有开展对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业务指导。
2.4.4 学校(幼儿园)
在抽查的5家学校(幼儿园),均在文昌市的文城镇,可算是上等档次。但5家单位均无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家没有晨检制度,3家没有缺课登记管理制度,2家没有熟知疫情报告电话,4家无传染病登记记录、也没有返校证明,2家专兼职的校医没有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
3 对策与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尤其对相关的 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3.2 针对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普遍存在传染疫情报告“盲区”的现状,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这类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好坏与执业年审挂钩,以真正做到许可与监管衔接[2]。
3.3 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大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室、学校(幼儿园)、个体诊所、社区服务站等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瞒报、漏报或迟报现象进行检查并追究法律责任[3]。
3.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定期维护和检查,24h维护应达到100%。
3.5 医疗机构应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要加强医务人员加强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疫情意识与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
3.6 学校(幼儿园)除了自身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外,还要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如学生缺课登记、返校健康证明、家访等。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徐克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研究项目总结,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m].2006,6:24~25.
篇6
今年以来,天桥街道立足实际,围绕“建和谐社区,创一流街道”的目标,紧抓社区建设和服务这个关键,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健全组织机构为保证,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单位”、“__省卫生先进单位”、“__市五好街道党委”、“__市先进基层政权组织”、“__市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一是“三级网络”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投资60万余元建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楼院为民服务点。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区、培训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功能区,设立党建、群团、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中介服务等12个服务窗口。7个社区分别设立为民服务站。并依托社区服务网点、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在社区楼院设立了36个为民服务点。为民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区(村)站、点,备有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设施,基本做到了“八个有”: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有清楚的便民服务卡。打造了“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络。
二是“一居一品”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坚持“一居一品”,千方百计筹资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法律服务室、接待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校、法制学校、家政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多个服务场所,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各社区发挥设施、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社区”、“康复社区”、“文明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法治社区”等争创活动,涌现出了漓江路社区、铁工房社区、爱特社区等一批特色社区,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精兵强将”壮大为民服务力量。通过推荐及培训上岗等环节,把102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到社区工作岗位上。并认真选配好负责人,特别在为民服务中心,主任由分管副书记兼任,明确一名协调能力强、素质高、能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副科级干部为副主任,具体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从各个职能科室抽调12名精干人员在窗口集中办公;社区为民服务站站长由社居(村)委主任兼任,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为员;从社区楼院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中选聘36名员,由社居(村)委包片工作人员兼任点负责人。同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62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形成了街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
一是“面对面”开展零距离服务。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将66项为民服务项目集中起来, 22个为全程项目,44个为咨询服务项目,由原来的部门分门受理,整合归并到一门受理;居民有事交给员,员全程负责为民服务项目的办理、转接,“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以把事办成”,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帮”的服务目标。
二是“心贴心”进行主动交流。制作“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等,设立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方便居民衣食住行。通过召开征询会、听证会等活动,由社区居民对社区班子和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手拉手”实现互助共建。探索社区资源共享新路子,与辖区30多家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友好关系,实现共驻共建“五个一”,即: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建一个社区党校,献一策社区发展建议,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好事,帮一户特困家庭,增强辖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肩并肩”六进促进和谐。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政策、志愿者服务“六进社区”活动,对下岗人员、待业青年、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各社区通过组建维权服务协会、科普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积极举办法律法规、道德礼仪、科普、就业技能等培训班,广泛开展技能、体育、读书比赛等活动,
做到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三、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探索支部进楼院,党员作奉献的新方法、新载体,发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工作的“龙头”作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社区党建阵地。并以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方针政策讲一讲,邻里纠纷劝一劝,不良行为管一管,生病住院访一访,别人有难帮一帮,文体活动乐一乐”和“党内做个好党员,家中做个好家长,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六个一”和“三个好”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整治辖区卫生环境、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帮困和党员奉献日活动中。今年以来,共组织社区党员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多件次。
二是实施“楼门”工程,积极开展困难弱势群体救助。按照“应保尽保,电子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的原则,辖区已纳入低保____户____人,月发放低保金__万元。为方便低保人员、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生活,各社区在楼院门口设立家政服务、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网点,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活动。并依托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万祥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分别建立7个康复示范点,开展残疾人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就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努力营造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今年5月份,在街道举行的轮椅捐赠仪式上,精神病医院康复示范点无偿为2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办理了医疗救助卡,提供了__万元的救助。中残联领导到天桥调研,对天桥残疾人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三是开设“绿色”通道,有效推进社区就业服务。整合“卫生医保、民政低保、劳动社保、工会联保”等社会资源,建立就业帮扶中心、就业法律援助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开展思想引导、政策扶持、提供信息、资金服务、技能培训、跟踪指导等服务。并设立了光明中路、水果市场、电动车超市3个创业市场,安置带动了____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是开展“健康”行动,大力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步伐。设立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健康服务万人行”活动,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工作,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银发安康”健康档案,免费对育龄妇女进行体检,发放避孕药具,并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支持的相互转诊、快捷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医。
五是繁荣“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社区文化氛围。成立12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队,通过举办家庭才艺展、文化夜市等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的参与,先后组织周末广场文艺演出20多场,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20__多人次。目前,已形成舞蹈《好日子》、小品《不孝子孙》、《啼笑鸳鸯》、《学校陪还是家长陪》等一大批保留曲目,形成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小区等一批特色文化,漯河市电视台对天桥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六是坚持“网格”管理,构筑基层安全稳定防线。在成熟的居民小组、小区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设立25个治安防范示岗,安装闭路监控和电子狗等设施,建立12支以社区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专职治安巡逻队伍为主的治保队伍。并以法律夜市、外来务工课堂为平台,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切实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实现社区治安管理网格化。今年7月,国家司法部副部长__*等领导到街道爱特社区进行了观摩、指导。
四、激励机制,保障社区建设顺利运行
一是 “严格考核”,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制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和奖惩制度,把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社居委(村)年度考核内容,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跟踪回访”,加强工作督导机制。落实跟踪回访制,每月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服务事项进行回访。在每月工作例会上首项汇报社区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安排下步工作。并对当月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
三是“典型带动”,实行服务奖罚机制。采取民主评议、走访群众、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对社区及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进行全面衡量,评出周、月“金、银、铜”牌明星,大力进行表扬;凡群众办事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不到90%,或受到2次以上通报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格次。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防止和克服违规、失职渎职和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
五、存在问题及打算
篇7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士角色
1 临床资料
我市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建成,中心基本配备人数350名,现有从业人员260名,占中心基本配备人数的74%,而社区护士仅有157名(其中公共卫生医师基本由护士代替),占中心基本配备护士人数的78%,护士岗位培训占98%,而接受全科培训的人员也仅是现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62%,且学历和职称偏低,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
2 存在突出问题
护理人员角色转换问题:缺乏社区护理理念,工作的范围局限,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3 社区护士应具有的护理角色
社区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在社区,也就是说她的活动范围是社区;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团体;工作目标包括启发及培养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协助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促进健康,指导及督促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等。社区护士由于其工作环境、对象、目标等诸多方面的特性,她们在工作中就要以多种不同的角色出现,完成着多种功能。其主要角色如下。
3.1护理照顾的提供统一 "白衣天使"为本社区内需要照顾的慢性患者或康复期患者提供护理,是社区护士最基本的角色,包括关心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还要对家庭、社区整个人群的关注。
3.2卫生业务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社区卫生的组织形式有多种,社区护士要担当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不仅要做好人员的组织与管理,还要做好物品的管理,并且要具体执行操作。
4 对策与设想
要使社区护理工作适应我国未来社区护理发展,每个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是现实工作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我国未来社区护理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总结起来社区护士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首先社区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护理经验和护理技能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广泛,工作性质相对独立,如院外急救护理,护士往往第一时间到达急救现场;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等,护士不仅要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转归及预后,特别应熟练掌握急救、家庭抢救等多项技术操作;而且也必须对疾病开始流行等情况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危害大,护士还要熟知和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及最新疫情,传播方式、预防及控制方法等;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身体评估及心理评估等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所以社区护士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必须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并参加统一考试,而且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
4.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慎独修养,强烈的责任感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启发及培养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指导及督促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等。所以,必须以促进社区健康为己任,积极为社区奔走、服务;对工作热忱,有同情心,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而且社区护士经常上门服务,采取"一对一"服务方式,必须有较强慎独精神。社区护士要采用竞聘机制,在选拔和应聘护士时要严格把关;把硬性制度管理与弹性情感管理结合起来。平时要有一整套考核方案,严格考核;同时要有解聘制度,不合格者,给予解聘。
4.3必须善于沟通与合作以及搞好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才能解决;如采暖不足,需要与锅炉房、供热公司、市政等部门沟通。帮助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组织和协调社区居民,建立起一个和睦、愉快的社会环境等;必须有较强的能力,才能做好这些工作。所以要专门组织训练人际关系技巧,护士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通过角色模拟、情景模拟,提高社区护士的各种能力。
4.4社区护士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社区护士需经常外出完成各种卫生服务[1],以及长期照护的服务,经常访视于家庭、工厂、社区、学校及其他场所开展卫生宣教等[2]。应减轻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因为持续压力会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要为护士提供一个既有动力又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劳逸结合;护士应多参加体育锻炼[3],平时要注意调整她们的心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总之,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自主性、综合性以及协调性。而社区护士的工作面广,面向的人群多,工作方法多种多样,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自然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角色。要使社区护士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每个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健康的身体;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健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拓展自己的才能,不断磨炼自己,以适应我国未来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社区护士护理技能现状以及学习需求[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55.
篇8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分级诊疗;社区人才;信息化;药物政策
[中图分类号] R19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6(a)-0154-05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ealthinstitutions in the new period
HU Yang
Fuwai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health system reform,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develop rapidly, but as par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must reform to promote the basic health service fairness and accessi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hat the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both national level and community level.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and to overall coordination, to focus on creating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adjusting the current grassroots-level drug policies, fully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actual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layout; from the community level, to encourage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actively, to transform the service mode, an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ervice 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rrent.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mmunity talent; Informatization; Drug policy
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机构建设、能力提升、服务模式转变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量快速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单兵突进”难以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当前在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和激励、药物政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国家在政策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中西部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1 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难以实现
从患者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够信任,不愿意到社区首诊或转回社区康复治疗[2],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医保制度允许患者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就医,患者一般倾向于直接到技术水平较高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各级医疗机构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和利益共同体,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存在“上转难”和“下转难”,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自由就医”状态,大医院不缺患者,社区上转的患者在大医院基本没有绿色通道,仍要和其他患者一样排队挂号,很难预约;另一方面是大医院因趋利动机,即使是社区能处理或可在社区康复的患者,也很少主动将其转回社区[3]。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还没有制订出强有力的关于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规范和措施,也缺乏强有力的关于价格、医保、用药等方面的引导政策。
1.2 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1.2.1 工作量大、收入待遇低医改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快速增加,工作内容也不断补充和细化,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加大,但收入并没有较大改善。以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医生人均门诊量已接近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而其人员核定的年收入只有三级医院的一半,收入低成为社区卫生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最大障碍,社区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
1.2.2 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社区医务人员普遍感觉社会地位低于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和业务上升空间。在职称评定上,考核内容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不符,往往和大型医院一个标准,社区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处于劣势,造成晋升难。职称晋升难也是基层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往往在外语、科研、论文等方面很难达到要求。
1.2.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用于奖励性绩效的工资额度极小,灵活性差、激励性不强,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社区服务的供给及质量。
1.2.4 不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在中西部等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全科医生、医护人员、检验、放射等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现有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力量不能满足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需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配置的X线机、B超机、自动生化仪等新设备长期闲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的人员培训也常常流于形式。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3 信息化建设薄弱,形成居民健康信息“孤岛”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还没有在区域内联网,医疗机构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仍局限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居民健康信息碎片化问题突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一个体的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内容分散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信息没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造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信息系统割裂。由于地区间没有建立起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当人口在地区间流动时,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居民健康信息难以衔接,既往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诊疗服务利用信息也随之“丢失”,造成诸多问题,难以对居民进行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管理[4]。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卫生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系统没有顶层设计和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缺乏有机融合,没有形成区域性、统一的居民健康信息平台。事实上,过去几年许多地区为完成指标,虽然有了较高的建档率,但健康档案并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居民健康信息,往往闲置不用,无法发挥健康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政策目标[5]。
1.4 现行的药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需求
1.4.1 社区只能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亟需调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在确保居民基层用药、降低药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各地的反应来看,基本药物的种类难以满足居民基层用药需求,也难以实现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的目标,国家和各地不断扩大基本药物的种类。各地实践表明,我国目前社区只能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实现其政策目标[6]。此外,基本药物目录和社保报销目录由不同部门制订,两者不衔接,一些地区基本药物目录中的部分品种并没有纳入社保报销目录,严重影响了基本药物的使用。
1.4.2 药品供应保障、招标采购、使用报销等政策存在问题在社区一些常用药、廉价药经常难觅踪影,长期处于断货状态。主要原因是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压低药价,导致企业对中标价过低的药品不再生产,而监管方也没有有效措施保障这些基本药物的供应。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和基层社区机构用药目录不衔接,同一个通用名的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用的是不同厂家的药品。在社区常用药买不到,买到的药还和大医院的不一致,对此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反映强烈[7]。
1.5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没有充分体现地区和人口布局差异
1.5.1 中西部边远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高,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时,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高、难度大。中西部一些地区往往地广人稀、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人口密度小[8],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东部等其他地区开展相同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明显偏高,按照每年人均30元的相同标准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明显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群众也难以及时享受到与其他地区同等水平的服务。而且由于服务半径大,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服务时间长,工作量大,现有医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编制总体偏紧。另一方面,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在这些地区,地理、气候、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造成房屋使用寿命短,危房形成率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但国家的建设项目往往是统一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较少考虑这些差异,致使一些机构的建设压缩了建设面积或降低了建设标准[9]。一些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当地取暖、用水的实际情况,取暖、用水等生活设施严重滞后,造成职工住宿难、用水难、生活难等问题,条件十分艰苦,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1.5.2 在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划和相关服务规范中没有明确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中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中央是按照常驻人口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配套补贴标准不一,有些地区按照常驻人口拨付,但也有很多地区按照户籍人口拨付,通常没有考虑流动人口的经费补助,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加快改革,解决制约社区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问题,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总的来说,要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抓住重点、统筹协调,主要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调整完善基层药物政策,充分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和人口布局差异性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等;同时,也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行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实践,转变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可以让社区和医院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疗保险统筹资金。
2.1.1 尽快制订规范、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建立严格的分级诊疗标准和办法,规范转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法律强制力。综合利用医保、价格等激励约束政策和信息化手段,促进患者有序流动[10]。
2.1.2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大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医联体的有效实现形式不能把医联体作为大医院进行市场分割和牟利的手段,更不能把社区作为大医院的门诊部,而忽略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要使医联体成为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联合体,通过大医院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转诊、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把患者尽可能留在社区就诊[11]。配合医疗联合体的建立,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如对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等,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分级诊疗,有效控制费用。
2.1.3 及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必定快速增加,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布局也在变化,要统筹规划,对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结构进行调整,控制大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适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
可以探索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开展试点,在地方立法、编制、人事、定价、医保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更大自,鼓励地方大胆探索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实现形式和有效方法,逐步形成强制基层首诊。
2.2 打造高水平的卫生人才队伍
要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
2.2.1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理顺与财政、人事、编制、社保等部门的关系,合理界定职能分工,建立社区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社区中心主任年薪制,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打破社区机构用人在编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赋予社区中心主任充分的管理权和用人自,合理设置岗位和人员,实现有效开放的人员进出制度,真正做到养事不养人。
2.2.2 改善社区医务人员待遇缩小社区与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差距,使收入水平和服务价格体现医务劳动价值,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发放基层工作津贴,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特岗津贴,提供周转房等。
2.2.3 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研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依据服务质量、服务数量、费用控制和居民满意度情况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12]。对超负荷完成工作量的,应在科学测算基础上对社区医务人员给予相应劳务补偿。
2.2.4 拓宽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单独考评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增强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可考虑调整考试内容,如对执业助理医师,重点考察其公共卫生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处置能力,减少对理论、机制和疑难杂症治疗的相关内容。也可将执业(助理)医师分为两个类别,医院类别和基层医疗机构类别,在考试内容、录取标准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限定执业机构类别。
2.2.5 创新人才发展模式,提高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依托医学院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教学基地,通过带教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本科生、研究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促进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开展全科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单独设立社区卫生科研基金,促进各项适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鼓励社区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研申报和教学工作,将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以科研项目的开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质和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全科医生定期到三甲医院接受临床技能的轮训,聘请专家顾问团队,通过专家带教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
2.3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甚至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2.3.1 要实现较高层面的信息系统整合,打造区域性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整合居民的健康信息、预防保健信息、诊疗信息、医保信息等于一体。
2.3.2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动态维护居民健康信息,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这样健康档案才能真正有利于医生的诊疗工作和对患者有效的健康管理,也才能真正调动医生和居民维护健康的档案的主动性。
2.3.3 通过信息化技术加强管理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收费、医生行为监管等有机融合,使信息化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数量等医疗行为数据库,并据此测算和决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总量和员工绩效工资。
2.4 进一步完善药物政策
针对基本药物目录满足不了居民基层基本用药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调整完善现行的药物政策。
2.4.1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不是医保报销目录,基本药物应该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建议参照国际经验,调整目前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成人基本药物目录和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不超过300种为宜,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招标、定点生产,简化包装并实行统一配送,建立独立的财政筹资机制免费提供或者实行医保全报销。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配备和提供国家基本药物。通过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促进医疗机构首选基本药物。建立严格的基本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了配备国家基本药物之外,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适当配备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目录[13]。
2.4.2 对接社区用药目录和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要实现分级诊疗,必须确保患者诊疗的连续性。将社区用药和二、三级医院用药招标采购平台合二为一。针对同一种疾病,社区的药品和二、三级医院的药品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家,由于治疗对象和治疗方式不同,可以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和剂型。
2.4.3 确保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实行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诚信制度,建立不良记录避免恶性竞争,对不生产中标药品或者不配送中标药品的企业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2.5 充分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和人口布局差异性,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上进行分类指导
2.5.1 提高中西部边远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充分考虑中西部边远地区卫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测算调整补助政策和经费标准,不搞一刀切。根据测算结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2.5.2依据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合理配置基本公共卫生资源国家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相关政策措施,在资源配置上向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保障流动人口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对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开展绩效考核,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2.6 转变管理和服务模式,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2.6.1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要把社区全体居民作为服务对象,而不仅仅是患者,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增强服务主动性,做好居民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要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及慢病管理服务包[14]。鼓励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与社区家庭及慢病患者签订服务契约,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明确服务项目和内容,通过实时家庭随访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个人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逐步改变群众就医习惯,推进社区首诊[15]。因此,通过“家庭医生式”服务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取得多赢的效果:实现全科医生利用社区资源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综合化、个体化疾病和健康管理;建立了良好医患关系;引导患者进行社区首诊;提高了诊疗效果,节约了卫生资源。
2.6.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加强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学校、企事业单位、养老院、流动人口管理站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居民健康管理,形成多方参与机制,促进民主决策,共同维护居民健康。
2.6.3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健康教育投入小,社会效果好。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风俗习惯,采取多种形式,围绕健康观念、卫生习惯、合理用药以及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使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家庭,使居民更加主动和有意识地维护好自身健康,改变不卫生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16-20]。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1-23]。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分级诊疗、人才、药物、信息化建设等新问题,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纳入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中,统筹规划,加强财政、人才、编制、医保、价格等配套政策支撑,逐步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得到更加全面的落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更加贴近百姓,居民可就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秦怀金.关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3):1-3.
[2]聂梦溪,李伯阳,张亮,等.我国城市社区纵向连续性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3):30-33.
[3]马晓衡,李燕.发展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51-153.
[4]吴妮娜,白波,张晓.北京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21-223.
[5]王芳,尤川梅,王斌,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剖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现场预试验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2):34-39.
[6]张晋萍,黄晓光,吴月华,等.某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2):2992-2995.
[7]张国红,武阳丰.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778-2781.
[8]沈骥,郑小华.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4-6.
[9]张媚,肖艳丽,颜丙约,等.四川省民族地区政府卫生投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6):11-13.
[10]任长乐,毕芳,张春娜,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84-86.
[11]雷光和,陈琴.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558-2560.
[12]刘元凤,荆丽梅,娄继权,等.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9):20-22.
[13]王宏锐,石欧敏,李东,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调查[J].中国药业,2013,22(14):1-2.
[14]秦江梅,张艳春,张丽芳,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典型城市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621-2623.
[15]朱颖,林伟良,杜丽君,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 33(8):873-875.
[16]罗建.健康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突破口[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89,(6):362-366.
[17]谢云.卫生宣教在边远地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人民军医,2010,(2):26-27.
[18]王春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内感染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86-87.
[19]方莉萍,罗玲.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57-158.
[20]韦微光,黄凤珍,洪卫辉,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5-36.
[21]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5.
[22]赵翼洪,汤学军,赵宗权,等.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建设示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11-113.
篇9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交办<关于市卫生局局长×××任职情况的评议意见>的通知》(×人发[2008]21号)对我履职情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十分中肯,倍受激励。经过认真思考和局领导班子研究,现对评议意见中指出的四个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落实四条工作建议的措施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缓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市确实程度不同地存在,并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已经和正在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统一降价政策,完善医疗信息公示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实行医疗违规收费查实免费制,建立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临床用药超常预警制度和不当处方内部公示点评制度,积极试行住院按单病种限价收费,大型设备检查和部分检查项目报告单互认,一、二级医院的“药占比”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市属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年增幅保持“零增长”,每出院人次平均住院费用年增幅不超过5%。
2、改革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逐步推行岗位工资制。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小金库等违规行为。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2005—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创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为契机,年内完成10个建制镇13所卫生院向具备“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过渡,建成14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不出乡镇”,为居民提供经济、便捷、主动的医疗卫生服务。
4、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不断改进药品、医疗器械购销监督管理机制,集中招标采购公开化、规范化,加强药品配送的组织协调、规范操作和监督管理,试行药房托管工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规范购销渠道和药品市场秩序,有效遏制医药购销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5、提高合作医疗结报比例和封顶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今年提高到130元,1-8月共筹集资金6718.15万元,门诊、住院补偿共6.08万人次,金额为3074.72万元,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扩大人群覆盖面,完善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问题。科学制订和调整补偿方案,降低报销起付线、提高补偿封顶线。建立老年人个人账户,开展70岁以上居(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减少大病发生的风险。
二、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206名社区现有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转岗培训,目前已完成了836名乡村医生两年一次的业务培训和年度考核。尽快出台加快全市农村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今年年内完成至少100名全科医师培训。
2、加大卫生支农力度。实行市属医院主治医师晋升前到卫生院支医制度,每年市属医院下派10名后备干部到卫生院挂职锻炼,加强对卫生院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委托(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扶持农村卫生院建设发展。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竞聘选聘制度,卫技岗位全面实施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实行评聘分开,试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切实执行待岗、解聘、辞聘制度,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推动医疗集团化经营。鼓励市属医院与建制镇卫生院组建医院集团,充分发挥好市一院、中医院医疗服务集团的作用,双向选择,人员互派,从管理、技术到人才培养全方位帮扶。
三、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1、全面提升卫生执法工作水平。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监督和“四五”普法考核,继续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简政提速。严格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和监管,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实施行政许可“阳光操作”。
2、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将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摆在卫生综合执法监督的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诚信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信息库,提高食品卫生监管水平。
3、强化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为重点的医疗服务市场整顿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核准诊疗范围执业、任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卫技工作、科室对外承包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和虚假医疗宣传,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加强个私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强化医疗机构执业校验,推进医疗机构诚信服务等级评定工作。
四、推进行风建设,努力提升卫生行业形象。
1、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掌握物权、财权等重点岗位人员满3-5年(科长岗位3年、经办岗位5年)进行轮岗。运用正反两方面特别是身边的典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积极配合市行风评议组做好评议的各项工作。加强行风巡查力度,不断完善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院务、医务和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公示的内容、渠道和时限,重点公示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内容。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3、大力推进卫生文明行业创建。在广大医务人员中开展“德技争先竞赛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今年要创成示范集体(病区、窗口)各10个,并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争创工作。充分整合工青妇和各医学团体的力量,组织实施好第十六届“白求恩杯”各个竞赛项目,推进文明单位建设进程,使一批单位文明建设层次得到提升,为创建市文明行业奠定扎实基础。
4、积极倡导廉政文化。按照常熟市卫生系统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以“自觉守廉、亲情助廉、单位崇廉、同行敬廉”为主题,促进党员干部廉洁建设、卫技人员廉洁从医,以中层干部会议、个别谈话、岗前教育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活动,至今已开展49次“四廉”活动,受教育3464人,以及78次“三警”教育活动,受教育698人。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卫生服务;构想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3-02
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随着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化,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制度还不完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重中之重就是进行科学管理社区护理,使其快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对于此方面的管理很多人依然感到陌生,有些人甚至不清楚它的重要性。不得不说目前社区管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怎样科学展开社区管理工作,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使社区管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当中?这些所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此方面的研究将对社区护理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1.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
2.社区护理主要的工作内容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士应该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护士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社区中的家庭等而不仅仅是个人,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3.开展社区护理业务范围
3.1 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及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解决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
3.2 采集社区老人需求资料并进行分析,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老人护理需求,提供最佳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家庭护理:各种治疗;各种护理操作包括:各种管道管理;导尿;膀胱冲洗;灌肠;皮肤护理及复原锻炼;心理护理;走访住户;婴儿身体测试。
3.3 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危机情况补救措施;残疾、智障等病人治疗、锻炼或者进行化疗减轻、舒缓病情。
3.4 针对社区护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进行健康教育或者咨询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4.社区护理管理概念及和特点
社区护理管理指所包含的人、财以及物品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产生最大效果,同时所参加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指导、协调等相关工作来充分开展社区护理管理。所以通过研究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可以使卫生服务有效、快速的发展,为社会群里谋福利。其特点主要有:①它的管理不仅应具有科学性,同时又具有综合性。并不能照搬别家成功经验来应用,应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适时改善。②最显著特点是所服务对象为社区群里。护理团体中每位成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③综合性较强,覆盖范围较广。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团队与群体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与群里满意度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每位护理人员担任不同角色。④如果在护理工作进行时,社区护理服务并不能满足群体需求,工作当中没有较好的进行协调和沟通,那护理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护理人员不仅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表现的服务态度、质量也有所不同。
5.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我县于2009年共成立3个社区,具体工作如下:
5.1 人员选拔标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素质、高知识的全新型人才,工作当中既要起到专家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一名工作者问群体进行医疗、保健等服务及指导,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社区工作的开展[2]。进行社区护理人员选拔应着重于以下条件:身体状况良好;有良好的职业修养、态度以及专业知识;从事过相关护理工作的经验;有较强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耐力。
5.2 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以往基层培训着重于医生的知识、权威及作用,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比较少。所以一般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不受到医院重视。不过在实际社区工作中,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他们之间的合作是非要有必要的。护理人员为群体进行护理,提供相应医疗服务,并通过健康、保养方面的指导来使受医人员充分的了解、掌握。因为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知识培养,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关系着其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①部门学习:相关科室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学习,对于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病的相关护理操作进行练习;②全院培训:可以调整护理人员工作来节省出时间进行护理知识培训;③外出学习:可以选择部分护理人员去别家优秀医院进行学习、培训一些护理操作、紧急处理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可针对护理工作举行相关讨论会,提供沟通机会,从而使护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请相关护理专家进行讲解,传授知识以及相关操作经验,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学习。
5.3 社区护理制度创建。目前社区护理管理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研究来适应现今发展需求。通过制定相关护理制度以及相关文件来完善现有社区管理体制,主要有日常操作规范、家庭护理技术文件或者保健指导等。除此之外还建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主要有薪酬管理制度、人员合理调配等。另外,从而为人才的培养以及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4 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用。创建一支专门用于质量监督、查岗考勤的团队,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奖励或处分。可以适当进行绩效考核,通常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考察一下方面:专业理论、实际操作,并结合患者对所提供服务的评价来进行考核,实行优奖劣罚的政策,具体到每一个人。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面向对象上都有所不同。社区护理过程中需护理人员外出进行护理,比如社区、家庭或个人等。所以从事这些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贪、不怨、不懒,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护士长也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通过提高护理水平来提高医院知名度。
5.5 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流程。护理质量的好坏对病人的身体、心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工作当中也应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质量进步可使患者对所提供服务满意度增加,为医院打造声誉,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3]。不过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并不十分容易,由于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等特点,在具体措施上也应以科学、文明的方式来进行实施。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也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来充分完成护理工作。医院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质量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是制定考勤表以及相关标准,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对医院所存、所用药物以及设施应进行检查,防止事故发生;每月进行一次物品清检以及收入核算;经常访问病人,了解病人对所提供服务的看法并积极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所考核的所有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来具体到每个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5.6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要求也有所提高,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由于社区服务涵盖面积较大,适于各类群体,社会也因此对此方面的发展寄予了很大期望。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使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在群众心中建立良好形象。目前有多个社区服务站点,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建立与病人沟通的良好习惯,使多数病人感到满意,约占病人总人数98%。我院具有良好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劳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学习等来提高自身素质,使个人能力得以有效发挥。社区护理管理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医院可有效发展至大众心中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社区管理工作的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定的基础及保障。
6.对3个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6.1 我县3个社区所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有很多是刚毕业的见习生,而且卫生服务站里面的人员也大多没有从业资格,没有获取资格证书。
6.2 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目前还不发达,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如此,我国护理人员大多为自身考虑,并没有形成以病人为众人的理念,也没有从本院护理工作向社区护理进行转变。这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价值观较优秀人员来说还存在不足之处,从而在工作当中没有方向感,缺乏工作动力及热情。
6.3 护理工作要求较高,很多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中不能承担重任。若一个高层护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甚至出现延误等情况的发生。就目前现状来看,很多服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虽然有培训经历但并不能完整掌握工作要领,实践能力,从而不能满足群众要求。很多护理人员不注重学习,知识面狭窄,缺乏应急技巧,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4 社区护理发展缓慢,同时广大群众对社区工作存在着怀疑态度,并不认可这一行为。目前也只是认为护理工作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保健等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有部分人群并不完全配合医生、护士工作,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6.5 社区服务站地方狭小,设备过于陈旧,消毒措施不符合规范或效果较差。同时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规范进行防护措施,如忽视戴口罩。除此之外,护士本人专业知识不足,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医学用品、设施分类不合理,垃圾混装且无标注。
6.6 社区护理工作较为辛苦,福利低,这也是造成护理人员消极,被动工作。同时护士倒班、更换较快,对开展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制约着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7.社区护理工作发展注意事项
7.1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而做出相应变化。随着现今社会群体的不断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也应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来适应大众要求。此时社区护理并不只是医疗设备上的问题,而是理念问题。如今社区护理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来开展工作,从而促进医疗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具体措施为:使护理人员理念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服务对象由单一人员向群体转变,单一知识向全科理论进步,服务项目有所增加,只有通过这些改变、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7.2 创建相对独立的、完善的社区护理管理系统。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社区管理,对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关规范以及考核制度。不仅如此,医院管理者也应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监督的工作,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潜力,政府也应加大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使护理工作得以快速、有效发展。之后应进行分岗定责:护理中心负责一些基本治疗,如给患者输液、打针等简单流程。同时对护理小组的工作进行制定并监管;护理小组则应进行知识教育,如有关健康、保养、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7.3 提高人员组织能力。开展社区工作并不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它所面向的是社会群体,并不是某个人。此时解决的便是群体人员的护理工作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时所参加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妥善处理冲突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开展社区工作。
7.4 注意护士服务能力培养由于社区护理涵盖面较大,包括医疗、保健等各种工作。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在具体问题解决时便会遇到困难,不能有效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保健、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这些可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术。比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通过这些培训、实践逐渐打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全新型护理人才,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开展。
7.5 提高护理团队工作效率。社区护理工作比较多、杂,人员充足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理领导者应做好管理工作,以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团队。比如关心、体恤每位工作人员,了解人员生活、工作状态从而解除杂念,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经常加强沟通工作,开展活动来使护理人员相互了解、关心,从而提升工作热情,协调合作。
7.6 护理管理者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领导要求改变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我们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为1∶1,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给社区中心后,护士将严重缺编,另外,要求完善对社区服务补偿,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引导社会健康发展。
7.7 政府财政投入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面向于个人、家庭或者是人群,其中以人群为重点护理对象。之所以进行社区护理,其主要目的是使群众身体免受疾病侵扰,消除病患与萌芽之中,使群众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4]。它在群众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防护作用。其公益性与一般的临床治疗不同,一般临床护理具有回报性、补偿性。但是如今政府部门对社区护理的投入不大,社区护理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有所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并密切关注资金流动,防止出现浪费、挥霍、他用等事情的发生。
8.小结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得不说是医疗行业的一个重大改革,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营造舒适、稳定的社服务环境,打造高素质服务人才,来最快、最有效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相比于临床护理而言,它在服务地点、技术设备、主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务人群等方面有所差异。不仅如此,其操作规则的制定并不完善,管理制度混乱、参加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防护措施,这才使社区护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难题。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工作之前,分析所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可有效对护理工作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使社区护理发展稳定、快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8.
- 上一篇:制造业发展规划
- 下一篇:劳务公司内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