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1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或者人员经验不足:计算机信息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才,调查显示,我国七成IT企业信息安全系统保障不足,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程序、没有及时维护系统。企业信息安全是上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对现有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跟踪最新安全技术,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增强企业信息安全性。其次,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会使得信息的管理错乱,无秩序,重复管理、漏管等现象发生,使得信息系统出现漏洞,安全性降低。最后,安全以人为本,如果管理不善,人为原因,造成的操作失误,误用或滥用关键、敏感数据或资源等导致信息丢失泄露,外部人员和硬件的商家等对于企业的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有权限合法访问,这也会造成信息的安全问题。
1.2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问题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发展较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慢,一些企业虽然有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但是在实际投入上比较小,这就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不发,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存在这一定的隐患,而且,计算机的硬件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另外在链路传输、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通讯线路故障)等以及物量的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使系统毁灰。
1.3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问题
(1)国内的软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更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2)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初装后会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口令以及开放的端口,而这些都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
(3)Web服务中的安全问题,www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开放、共享、交互,这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增加,安全漏洞多样,如果服务器的保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系统就会受到攻击,获取Web主机信息,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被监听等。
(4)路由器信息的不安全行为,路由器简单的密码或共享密码、安全功能没有设置会导致信息的泄露。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对策
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安全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得更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安全的建设,主要可以从强化信息安全观念、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2.1强化信息安全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旦企业信息被盗取或丢失,对企业肯定会造成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要从企业的基层员工到管理者都要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的观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提高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2.2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避免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故障而导致企业信息的丢失。
另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网络硬件的建设。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网络协议就是TCP/IP协议,硬件组成有服务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主要应用技术是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等技术,同时还有支持网络运行的支撑系统,整个硬件建设安全、稳定、可靠。
2.3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
要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防御措施,要采用高性能的安全软件对系统进行防护,使用防护软件要使其发挥其价值所在,不要因小失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企业在公共区域设置无密码的无线路由器,等于是向所有人公开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高性能的安全防护软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3小结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第四方实施;机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企业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协调和规划经营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企业实现以上目标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推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适应快速变化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1]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日趋成熟,为企业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发展
(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信息系统引入我国初期,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简单,企业提出需求,IT厂商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满足需求,双方处于对立的两端。[2]如图1所示。
在图1模式中,企业与IT厂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缺乏对技术的了解,而IT厂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对于信息化建设,企业难以做到“知己知彼”: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不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不了解信息化能解决什么,不能解决什么,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缺乏对企业管理的诊断也缺乏对软件产品的全面了解,对于IT厂商提出的解决方案难以评价其适用性和实用性。而IT厂商受利益驱动,往往片面强调产品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忽略了产品的适用性;由于对企业运作与管理知之甚少,推销过程中也难免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不了解我国众多的成长性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管理需求和特征,以及对信息化的不同需求,缺乏弹性的系统往往成为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桎梏。[3]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风险,也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限制了IT厂商的进一步发展。
(二)第三方咨询服务支持下的实施模式
要解决企业和IT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要做好实施之前的计划和需求分析,为技术选择和应用做好铺垫。这部分工作强调对企业内部工作、管理流程的了解,需要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第三方咨询服务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因此,第三方咨询服务支持下的实施模式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普遍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三方咨询是指由企业与软硬件供应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咨询服务,它利用其专业管理经验,可准确把握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同时能弥补IT厂商重技术轻市场的不足。另外,它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咨询,通过BPR等方法,提高技术与流程、技术与管理的匹配程度,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最后,对信息化实施项目进行监理。[4]
第三方咨询的优势在于其中立性,由于没有利益的瓜葛,第三方咨询在做策划和需求分析时能够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分析,帮助企业正确地选型、定位,做到“量体裁衣”。[5]
但随着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三方咨询的加入也不足以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已有的第三方咨询实质上是“甲方咨询”[6],即第三方咨询所能提供的服务只是针对信息化的需求方,根据需求方的实际要求按需抓药,而第三方咨询对信息化建设的供给方,即软硬件提供商影响甚微;其对IT厂商的监理和实施结果评估也都属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第三方咨询强调行业经验或者只具有针对某一软件的实施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而这不再是一个企业内部或几个企业之间的问题,这需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流程进行统一协调,只有这样,信息化的网络效应才能更好的发挥。否则,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将可能形成“企业孤岛”、“行业孤岛”。
因此,虽然第三方咨询所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要素,但由于需求企业、IT厂商、第三方咨询公司三者之间各自的关注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权责划分不明确,缺乏一个能统一规划的组织者和最终负责者。因此,单纯在实施过程中引入第三方咨询是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的。作为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工程,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过程必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可以有效整合IT厂商和第三方咨询公司的资源,为信息化需求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对整个实施过程负责的第四方,信息化实施模式也将进入第四方实施时代。
二、第四方实施的内涵
第四方实施是由第四实施方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信息化建设中的第四实施方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商,是把企业、IT厂商和第三咨询方进行整合和超越的一个实体。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需求企业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第四实施方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如图 3所示。
转贴于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第四实施方如同一个平台,它整合IT厂商与第三方咨询的资源和能力,屏蔽企业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的技术细节,为信息化需求企业提供从管理到技术,可扩展、可升级的整体解决方案。第四方不仅需要足够的IT知识,以及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第四方需要具备对于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括对数据格式、接口标准的规范,还包括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流程的规范,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升级,不同系统互联的障碍,为企业逐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保证。最终,提高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效率。
三、第四方实施的运作机理
(一)竞合观念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理念
传统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信息化建设,在局部范围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但其发展潜力是有限的,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作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也为以后系统升级埋下隐患。企业信息化过程不仅是买几台电脑,上几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和信息资源利用机制,建立一套规范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流程。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企业来说,这种标准和规范已经扩展到企业外部,信息共享、流程规范、数据格式一致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交流越来越趋于无障碍,协同商务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全新模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涉及对供应链上所有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甚至要对企业的业务范围重新定义,使企业间、行业间实现业务数据层的无缝联结,而这个联结的平台是传统的IT厂商和咨询公司都难以做到的,只有借助第四实施方的力量,进行整体规划和方案制定,使企业、IT厂商,咨询公司形成一种竞合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管理实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良性生态环境。
(二)集成化管理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依据
在集成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各方,应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制定集成化的计划,改变不同系统间彼此独立、数据集成性和共享性差的现象。但要真正达到集成化管理的效果,参与各方还需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各参与方要从信息化建设整体出发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第二,各个参与方要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想,与其他各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如软件开发商可以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外包,从而可以专注于程序的编写,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及可重用性等。第三,各参与方之间要实现信息调度共享。第四,企业要做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集成化管理思想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依据,数据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的首要条件,所以第四方实施首先要规范数据标准,保证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互补性知识资产的有机集成是第四方实施的运作核心
知识的互补性是指两种知识一起创造的价值大于每种知识独立使用创造的价值之和,互补性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互补性知识资产效应。
IT厂商具有先进的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公司具有丰富的管理理论与咨询经验,企业具有一线的技术应用与管理理论实践方面的反馈信息。将这三方面知识的有机集成,可以指导IT厂商的研发,促进咨询公司的理论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第四方实施能否成功运作,取决于这些互补性知识资产能否有机集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四)丰富的实施经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良好的信誉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础
第四实施方首先要独立,其实施过程应避免受到IT厂商的影响,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实施方的资质、信誉、经验要求非常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四实施方的实力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第四实施方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促进IT技术标准的统一,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良。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及跨行业协作对信息系统要求的增多,信息化建设过程对第四实施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实施经验的积累,使得行业中某些企业或组织可以依靠其自身实力发展成为具有领导力的第四实施方。模块化、即插即用的设计思路,以及中间件技术的发展,为第四方实施提供了技术基础。第四实施方的出现将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四实施方的出现还将改变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如同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强调技术作为工具的应用过程,而非技术本身。因此,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将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实施过程中的设备安装以及软件编写等工作的重要性会逐渐减低。第四实施方将凭借其强大的智力资源领导IT厂商和咨询公司,占据行业中的利润高点。由于网络效应等IT产业的特殊性,未来的第四实施方必然由几个寡头企业所垄断。我国的信息产业刚刚起步,众多软件企业规模小,缺少核心技术,缺乏实施经验,单个企业都没有成长为第四实施方的实力。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们必须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第四实施方。否则,当国际IT巨头转变为第四实施方,并且其服务与产品显现出网络效应之后,我国的IT产业会步制造业的后尘,成为世界的“IT工厂”,只能从事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9-52.
[2] 王兴财.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方咨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6-9.
[3]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72-173.
[4] 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45-347.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变更需求
这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信息化发达国家和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创造着60%的GDP,但是却面临着信息化不足,信息化的不足导致决策的失误,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慢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掣肘。中小型企业要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所以本课题在帮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这一道路上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艰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p信息化咨询服务p方案设计p设备的采购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企业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p技术p人才p和管理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较大,其面对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也是多样的。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企业的项目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之后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的变更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变更即在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增添别的功能,或者是对其进行大的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变更是企业发展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知识的匮乏p所以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造发展信息化。且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并且在许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呈现出管理人的人为性与随意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往往出现需求变更的泛滥,让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无比烦恼。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难,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是无章可循,无法借鉴。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一个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立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展示一个企业的能力与独特之处,而建立企业的网站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和快捷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 信息化建设变更的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项目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也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在认清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掌握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掌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项目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的重视性。系统化的进行项目变更,可以减少对项目投入估算的差值,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投入与分配,做到成本的投入侧重化,从根源上认识项目变更的重要性,便于统筹解决企业所面临难题,同时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拓展,与企业的管理,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发展的客观空性和工作效率。
3.1.2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的专业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的学习,通过考核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例如:文化水平与岗业职责为考核标准,组织岗前培训,针对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3.1.3 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的便利,工作效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浏览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企业能根据最新的信息改变经营项目或经营策略。有效的利用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合理利用。在项目变更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变更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变更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4 结语
通过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看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水平逐步走向成熟,综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建O项目变更,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具有显著的价值。
篇6
[关键词]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69- 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远程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昭示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和体制变革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萌芽阶段,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计算机应用作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如何,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1 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表示信息的发现、传播途径以及对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信息化的载体是计算机和网络。总体来说,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发展[2]。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单指企业拥有计算机和网络,而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的通信科学技术,结合自身内外的情况和资源,实现经营运作和管理,使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模式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模式[3]。企业引入信息化概念,实现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经营活动形成数据链,便于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企信息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对于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认知度不足,观念保守
我国的企业包括国企和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足。首先,企业决策者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据调查47. 52%的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工作[4],并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规划,没有信息中心。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片面保守,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对于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宣传产品,甚至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解明显不足。国有企业观念的保守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2.2 起步晚、投入少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是在国家九五规划中提出的,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处于刚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工程,需要资金的大力投入,长期的持续发展方可得到回报。一些国有企业企图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投入获取高回报,却忽视了资金投入的合理结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资金投入少且不得法,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维护、更新、利用发展缓慢。
2.3 软件行业水平低、支持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软件行业的技术作为支持,才能稳步向前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软件行业良莠不齐,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开发经验不足,过分依赖国外技术,缺乏针对本土特点量身定制的软件。很难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从某种角度来说,极大地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4 信息化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才。企业决策者的不重视和资金投入少,使得信息化建设人才极度匮乏,专业素质偏低,既了解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规划又对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也是制约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对国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战略战术,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契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结合我国国企的现有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进行探讨。
3.1 国有企业转变观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转变意识,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高,企业信息化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前途的工程,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其所指的绝非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注重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加快提高信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国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信息和丰富资源,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国有企业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主导力量,国家应该在政策法规、财政、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帮扶。美国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有益效果显而易见。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信息九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国有企业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大跨度发展。
3.3 加速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行业的技术支持,软件行业的落后直接影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加速软件行业科学有序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成熟完善,有利于国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4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施信息复合人才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长期任务,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根据国企发展方向,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注重企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战略,走出去,引进来,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资源。
中石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变革是从信息中心的改制开始[6]。面对庞大的信息系统彼此孤立,信息采集和管理相对混乱的局面,中石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IT的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性,开展全面建设战略,才能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加快发展。2002年5月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担任,负责整个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决策、推进与协调。引进了成熟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制定统一的采集、编码、数据传输标准,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培训大量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分离后,中石油的信息化决策管理进入了更高决策层,而技术服务也更加规范化。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整合的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优化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4 结 语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认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借鉴经验、注重人才培养,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资源,优化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长波,施梦,张佳. 企业信息化关键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24(5):535- 541.
[2]L Chung,J C S do Prado Leite.On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M]. Berlin,Heidelberg: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9:363-379.
[3]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3):110-112.
[4]吴瑞鹏,陈国青,郭迅华.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4,7(3):74- 79.
篇7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 企业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07-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我国企的瓶颈,在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加强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讨论对我国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并且在技术、人才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一步完善。在众多的数据库类型中,以甲骨文公司研发的产品Oracle应用最为广泛,同时该公司也是以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因此,其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一定的优势。Oracle数据库可以为用户提供较为完善、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其对于信息的安全性管理也有着一定的策略。因此,将Oracle数据库应用信息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Oracle数据库指的是美国甲骨文公司研发的一种典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在服务器/客户端有着十分广泛的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系统。这主要是得意于Oracle数据库较为完备的功能体系,同acle数据库还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关系数据库,具有典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因此,Oracle数据库可以处理分布式问题。与此同时,Oracle数据库还具备有效的信息互通性,即假如用户经过了Oracle数据库培训后,其日后可以在其他任何计算机上对Oracle数据库进行熟练的操作,不需要重新进行学习。
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高的企业经济效益,使得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所采取的信息化资源管理的模式,其典型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有效的共享和交流。企业而言,可以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理解为企业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方式将传统的企业管理环节进,同时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和的过程,同时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与为企业领导层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要达到企业的所有流程网同时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对企业的运行信息做出评判,以更好的确定企业的发展方面。
企业信息化管理有着若干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信息化可的提高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交流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企员工的合作意识,加强对于企业凝聚力和企业文化的建设;(2)企业的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信息交流不畅,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的平台;(3)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缩短文件处理和时间,同时提高文件传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降低日常开支作出一定的降低企业运行环节各个部门设备的重复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然而随着国家和企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已经取多成就,例如已经成功引进了Oracle、SQL等数据库系统,信息化人才储备和资金投入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然而,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理人员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其显著的表现是在息化建设中积极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等,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2)人才资源和资金不足是限制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IT行业起步较晚,同时对于Oracle等据库的引入时间也较短,因此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的时间,国内软件行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也使得这一局面霜;(3)传统粗狂管理思想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我国许多年来一直都是依赖传统的方式对企业进,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思维,对于计算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也缺乏一定的驾驭能力,导致了我国的企化建设事倍功半。
3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企业数据库及其设计
随着现代化企业进一步发展,其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在迅速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也在快速因此,加强对于企业数据库的设计和规划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库系统是按照企业对于数据的保存和管理的方案进行设计的,其主要涉及到的是用户所关注的、存在一性的数据信息。在企业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考虑的内容包括企业数据库的内模式、外模概念模式的设计,其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数据库需求分析、模型设计、逻辑设计、物理层设计以及最据库实施阶段。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的确定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库类型,为下一步的数据库设计奠定基础。而逻辑结构设计则主要指的是将概念设计的抽象化模型变为S。物理层的设计主要是对企业数据信息的格式、存储等进行设计,并且对所设计的数据库进行试运行,以好的检验所设计数据库的实用性。
3.2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Oracle数据库具有十分完备和强大的功能结构体系,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多的应用环境进行选择,同时其在息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而且,Oracle数据库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的应用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其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要求较低,能够满足大部分市面机的使用,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Oracle数据库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好的安全保密设计,对于企业的数据信息能够尽最大可能的进行安全存储,以防止由于企业内部数据泄致企业利益受到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Oracle数据库更加适宜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与cle数据库应用同样较为广泛的一种数据库是SQL数据库,与其相比,Oracle数据库采用的是并行化处理的策后者则是采用虚拟服务器进行处理的策略;在实际的数据查询方面,Oracle数据库采用的是逐步分解的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因此,在信息处理的速度方面Oracle数据库要由于SQL数据库;racle数据库可以在对称CPU上进行并行化处理,而后者只能依靠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在资金方面Oracle数据库也要由于SQL数据库。
4 结束语
Oracle数据库的应用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这些方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息息相关,都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和国家信息化方面:1、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能够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办事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达到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还能够加速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能够通过各种辅助软件及工具的运用,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的目的,进而帮助企业决策层及时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最终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其重要性的体现方式:信息化能够将各类数据达到海量存储,通过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的激励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设定触发条件达到自动提醒,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完成一定任务;能够通过信息化轻松实现复杂的数据运算,帮助企业快速及时进行相关分析,达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信息化能够达到快速及时沟通,并且信息准确,使得通讯费用大幅下降;信息化可以说是大脑的延伸,能够帮助企业决策层准确判断,但不能帮助企业进行执行,难以替代人的手和脚。2、对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又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才促成国家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促成国家信息化传输速度的提高,促进国家统计、宏观调控的有效决策,同时提高了国家信息化的速度及其准确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1、需要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信息化说到底还是需要靠企业的广大职工去完成的,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当前的很多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素质逐渐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当前企业内的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更加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为当前的信息化使用最为密切和广泛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因此,我们应该在企业内培养一支过硬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接受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不断进行完善、改进和运行维护企业信息化,保证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达到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原有员工的培训工作,让原有员工逐步接受和认同企业信息化的制度和理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另外还要让员工学会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注重新人才的引进工作,是确保信息化队伍是一支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的队伍。2、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企业管理规范做好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企业管理规范,制度化、标准化。这样信息化实施成功会有保证,企业要建设好信息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化制度的建设。这个制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业务的具体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结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对相关信息化队伍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对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的传输以及利用等专门制定相应制度,并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制度。同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比如说我们企业在统计销售业绩的时候,应规定以万元为单位;在采购建设工程中所用到的钢材时应以吨为单位等。这些标准应该与国家统计部门、相关行业及同企业的统计标准尽量保持一致,这样能够达到信息化数据的快速识别,有利于相关从业人员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3、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企业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依赖性很高,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企业的信息化来说,我们不能盲目求新、求高。应尽量应用现有成熟技术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为,只有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才能够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还能够达到见效快,维护更新有保障。许多技术国产化水平已很高,适合国情,价格又相对便宜,效果更好。4、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内容和模式也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要干什么,先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哪些人去干,怎样去干等。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也不是投资越多越好,关键看它是否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是现实问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外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不可能完全依赖自己。寻求外部支持不仅必要,而且往往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作者:刘雁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篇9
[论文摘要]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培养成为企业信息化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21世纪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正影响着社会的运转。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在我国追赶型的经济形态中,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业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时代,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功,中小企业也开始信息化建设,为何在国外取得成功的信息化在我国企业中却屡遭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信息化的总体认识不够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赶时髦的事情了,中小企业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说,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管理者对系统的期望很高,他们希望有一个很方便的系统能帮助他们管理公司的各项资源,把信息化当成一个纯技术问题,自己不重视不参与;员工信息化认识更少,在实施系统时他们不能很好的配合系统分析人员与技术人员,从而影响系统实施效果。
(二)我国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对管理咨询重视不够
ERP的实施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管理变革,它在实施过程会给组织带来大的冲突和变化,企业的资源、人员的组织方式都将发生改变。国外企业实施ERP的过程大部分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确定其信息化需求从而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并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成为企业用户与IT公司的桥梁,是有效实施信息化的有力保障,但我国企业对此却不够重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愿意花钱请管理咨询公司,只由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来实施,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最终既使成功实施,其效果也不太好。
(三)企业信息化基础差,企业员工信息化素质不高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应用面偏窄、企业间差距较大,信息化进程较慢,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产业和技术服务业还不够强大。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中,只有38.1%的员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50%的员工只能用计算机进行一般的操作。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而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奇缺。
(四)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管理界普遍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企业信息化是将先进管理思想融合于先进信息技术中,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我国企业目前管理上还相对落后,采用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管理上组织效率低下,反应缓慢。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是管理模式上的变革,还包括人的思维模式的变革,要建立起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则要求其执行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综合分析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在问题,本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泛信息化人才、员工信息化素质低,这两个方面成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培养企业自身需要的信息化人才是当务之急。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
(二)员工行为对ERP实施成功具有反作用,必须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实施ERP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路线的转换,引起组织中角色、责任、权力关系的变化,进而使员工感觉到其个人的利益受到了威胁,这样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抵制。ERP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忽视了员工的抵制行为。同时系统在组织内实施与应用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参与,为了尽可能发挥ERP的功能,需要了解ERP软件的企业自己的人员主动积极去钻研ERP的先进思想、灵活运用软件的其它功能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人才需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的培养
目前社会信息化人才供应不足,学校培养出来的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偏重于信息技术,而企业需要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在于加强企业业务流程的协调性和流畅性,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企业所有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和各个阶段对不同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员工在一定的认知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搞高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有力保障
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大量的精力用于信息化实施调查上,其目的就是寻找信息化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普遍认为企业实施ERP的核心问题是业务流程的再造,以及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ERP系统本身,而是ERP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超级秘书网
三、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一)信息化人才的概念
信息化人才概念的提出已经不存在异议。但是,对概念的界定仍有争议,或立足于“高度专门化”,或立足于现实中所发生的“泛化”。前者特指信息本体学科人才,强调学科性特质;后者广泛为只要一般性涉及信息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即可归属,强调与信息知识与技术的某些相关性。本文就企业应用角度提出信息化人才的概念。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一部分为信息技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等等;另一个部分为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试图实现管理自动化,就是各类信息系统。因此应用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人才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种为掌握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如熟练掌握CAD、CAM,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另一种为具备高信息化素养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懂得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还要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来辅助决策与管理的人才,本文所讲的主要为后一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二)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信息化人才培养应该紧跟国家信息,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明确本企业的服务与经营目标,制定信息化人才资源配置方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信息化人才,建立信息化人才开发机制,增进信息化人才开发的实效,包括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测评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合理设计信息人才结构,并注意信息人才的安全性。
(三)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
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人才,将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放入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分阶段分层次的对员工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逐渐培养出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之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可分如下阶段进行: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派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参加MBA学习,对低层管理及全体员工也鼓励加强学历的提升,如参加一些大专学校举办的成教学习。
2.开发前期,加强全体员工信息化素养的提高。要求所有员工提高计算机水平及信息系统理念的学习,让全体员工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具备计算机机操作能力,中高层管理者能很好了解信息化的意义及信息化将会给管理与业务流程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备员工能很好配合业务流程改革,系统分析与设计。
3.系统开发设计阶段,加强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了解。请相关的专家和其他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座,主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借鉴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信息化建设建议,密切配合信息化建设。对于一般员工则以信息系统参考模型或开发的原型进行操作培训。
4.信息系统实施阶段,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的培训。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业务流程的进一步解释,让他们识别业务流程,了解系统的总体结构,用以确定自己工作内容,以及了解其工作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及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系。对于一般员工则以信息系统参考模型或开发的原型进行操作培训。
5.信息系统使用与维护阶段,信息人才的形成阶段。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后,企业的各方面的运作都通过信息系统来管理,它要求员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与处理方法来管理与处理业务。这时候管理的侧重点要有所改变,比如说仓库管理者的侧重点由以前的保证安全库存的反复盘点转化为对库存信息管理,仓库管理员要学会应用现代的决策模型来辅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阶段即为信息化人才在实际的操作中进一步的培养与形成阶段。
四、总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有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人才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并且能够培养出一批信息化人才,而信息化人才的开发和成长又能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两者是相互融合的。企业应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培养出一批具有信息化素养和能适应信息社会企业所需的信息化人才,同时注意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杜聪敏.企业信息化急需的三类人才.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4)
[2]张虹、张贺利.企业信息化呼唤实用型人才培养.现代技术.2005(7)
[3]刘晓欢.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4]王军.关于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探析.三峡大学学报.2006(7)
篇10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建设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益。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造我们传统的工程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管理的薄弱。尽管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原本来源于我们的工程项目,然而就现在来看,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的“量化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离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不小差距,急待加强。
第二,信息化观念的落后。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及观念的影响,施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没有办法适应信息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意义,甚至关注短期效应的人员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基本上会使很多人的信心就此丧失。
第三,专项资金的缺乏。目前,建设施工企业是完全竞争行业,竞争惨烈,加之建设资金大多不到位,绝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均是效益不好,勉强维持,因而舍不得投入或很难抽出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这就直接导致整个工程企业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企业收取管理费用为主的体制。这与信息化管理模块相差不小,表现有很多,例如成本管理这个模块。现行的做法是流水式记账,且企业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这样成本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资金的浪费。信息化建设就是要简化流程,进行过程再造,绝不是简单地对实际工程的模拟。要在记录监控资金使用、流动的同时,发现可改进、简化的步骤,进行成本管理。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资金。只有转变管理观念,才能在每一个人心里树立起竞争意识和效率观念,提高创新的活力,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管理系统构建步骤要科学。
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的流程,即选择专业咨询培训——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诊断——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信息化项目招标——总体方案设计——企业数据库方案设计——信息化监理——阶段测试、评价验收——竣工测试、评价验收——培训、绩效审计。很多施工企业表面上投资做了硬件采购,但到了实施阶段,就缺少合理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导致经济效果不佳。选择第三方进行专业咨询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选择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之后就是诊断、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技术,找到实际流程和信息化的结合点。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基础施工、地面施工、内部装潢等过程,组织复杂,本身结构就难以把握,这就给工程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只有充分地对自身进行多维度分析,才能构建好工程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注意各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要联系好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做好系统集成化工作,做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集成。
第三,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此长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兴建,取得了很多成果,它为本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就是根据企业远景和内外部条件做好系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做到“总体规划,分部投资,真抓实干,步步为营”,尤其是在硬件或软件落后时要及时补充资金进行更换。只有这样长期坚持资金投入,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工程信息化。
第四,搭建管理信息平台。
- 上一篇:下乡医疗扶贫工作总结
-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