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急安全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应急安全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XX市实施办法》、《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等,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发生在其他地区且有可能影响XX城市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中,有关基础电信网络的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适用《XX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有关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涉密网络和系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应对,另行制定预案。
1.4
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称“市委网信委”)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对处置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实施统一指挥。
2.2
应急联动机构
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职能部门报市领导决定后,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市领导确定或由市委网信委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组成,开设位置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同时,根据情况需要,设置联络和处置等专业小组,在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2.4
职能部门
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市委网信办”)作为市委网信委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
2.5
专家咨询机构
市委网信办负责组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专家咨询组,为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
预防预警
3.1
预防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3.2
预警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3.3
预警监测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组织对本区域、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建设运行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工作。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重要监测信息报市委网信办,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跨区、跨部门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3.4
预警信息
市委网信办根据危害性和紧急程度,适时在一定范围内,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预警级别可视网络安全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处置进展情况作出调整。其中,红色、橙色预警信息同时报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时限要求、机关等。
3.5
预警响应
进入预警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检查可能受到影响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做好相关安全风险的排查和修复工作。加强本地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并将最新情况及时报市委网信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根据事件性质,通知相关应急处置支撑队伍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并保障所需的应急设备和网络资源处于随时可以调用状态。同时,加强对全市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每小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最新情况。
3.6
预警解除
市委网信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解除预警,及时预警解除信息。
4
应急响应
4.1
信息报告
4.1.1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单位必须在半小时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委网信办值班室、市应急联动中心和事发地区网络安全主管部门。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4.1.2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市委网信办、市应急联动中心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口头、2小时内书面同时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市委网信委、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
4.2
响应等级
4.2.1本市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网络安全事件。事件的响应等级由市委网信办判定。
4.2.2发生一般或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决定响应等级并组织实施;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应急联动中心提出处置建议,报市委网信委(或市应急处置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4.3
应急处置
4.3.1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应在接报后,立即评估事件影响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研判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需要,组织各专业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网络安全事件的先期处置,并向市委网信办报告现场动态信息。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办牵头成立由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事发单位、主管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信息安全专家组成的现场处置工作组,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3.2
一般、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实施即时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以及事发地区政府调度所需应急资源,协助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市委网信办报请市委网信委决定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措施。必要时,由市委网信委统一指挥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
4.3.3
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事发地区政府和相关专业机构及单位联动实施先期处置。一旦事态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视情将市委网信委转为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实施应急处置。
4.4
技术实施
4.4.1处置小组制订具体处置建议方案后,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上报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4.4.2检验结果经评估后形成处置正式方案,经批准后由联络小组及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协调、落实所需的应急资源。
4.4.3处置小组根据市应急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实施应急处置。处置手段主要为:
(1)封锁。对扩散性较强的网络安全事件,立即切断其与网络的连接,保障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防止网络安全事件扩散。
(2)缓解。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尽量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3)追踪。对黑客入侵、DOS攻击等人为破坏,由相关执法部门进行现场取证,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追踪对方信息。
(4)消除和恢复。根据事件处置效果,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件影响;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排除系统隐患,以免再次发生同类型事件,并恢复受侵害系统运行。
4.5
信息
4.5.1一般或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由市委网信办负责。
4.5.2重大或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委网信办负责舆论引导和提供口径。
5
后期处置
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后,市委网信办负责会同事发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损失、责任和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6
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和市网络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人员、物资、通信和经费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1
机构和人员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知识列为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内容,加强网络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
6.2
物资保障
各相关部门、专业机构、重点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网络与信息系统设备储备工作,并将储备物资清单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6.3
通信保障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无线电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要建立无线和有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畅通。
6.4
经费保障
依照市政府有关处置应急情况的财政保障规定执行。
6.5
责任与奖惩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市委网信办及有关区和部门对不按规定制定预案和组织开展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网络安全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附则
7.1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委网信办负责解释。
7.2
预案修订
市委网信办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评估修订本预案。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市委网信办组织实施。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预案,制定或修订本区、本部门、本单位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
件:
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2.
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3.
名词术语
4.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程度划分说明
附件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一、事件分类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另行制定预案应对)。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是指不能归为以上分类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事件分级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较大网络安全事件、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影响。
(2)国家重要敏感信息和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市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
(3)其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本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附件2
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1.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组织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负责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产品的监督管理。
2.市公安局:负责打击网络犯罪,与本市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通报、预警网络安全情况,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非涉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3.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互联网信息服务及接入服务单位的审批、备案审查和指导工作;指导、协调本市通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4.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受市委网信办委托,负责本市各类网络安全应急资源的管理与调度,提供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和服务;负责全市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组织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及事件处置善后与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本市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网络,本市相应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组织运营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队伍。
5.各区:负责本区自建自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为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6.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和指导本系统、行业的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附件3
名词术语
一、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
所承载的业务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参考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
二、重要敏感信息
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企业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未经授权披露、丢失、滥用、篡改或销毁,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1.损害国防、国际关系;
2.损害国家财产、公共利益以及个人财产或人身安全;
3.影响国家预防和打击经济与军事间谍、政治渗透、有组织犯罪等;
4.影响行政机关依法调查处理违法、渎职行为,或涉嫌违法、渎职行为;
5.干扰政府部门依法公正地开展监督、管理、检查、审计等行政活动,妨碍政府部门履行职责;
6.危害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
7.影响市场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规律;
8.可推论出国家秘密事项;
9.侵犯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10.损害国家、企业、个人的其他利益和声誉。
(参考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31167—2014))
附件4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程度划分说明
网络和信息系统损失是指由于网络安全事件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及数据的破坏,导致系统业务中断,从而给事发组织所造成的损失,其大小主要考虑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划分为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严重的系统损失、较大的系统损失和较小的系统损失,说明如下:
1.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使其丧失业务处理能力,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严重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对于事发组织是不可承受的;
2.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使其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或系统关键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遭到破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的代价巨大,但对于事发组织是可承受的;
篇2
关键词 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预案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28-02
Region Scheduling Data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System
CAO Jianfeng
AbstractSecondary power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to assess network security, in view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issues of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research, practice, and to identify areas of Fuzhou, the second grid weak point of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report to study the formulation of security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lot programs and practice, and then test it again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power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to system, and summed up the defense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ndard model.
KeyWordSecondary system;networking;security
0 引言
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与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服务相关,而且与电网调度、与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紧密关联,是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电力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改善,其可控性已满足闭环的要求。随着变电集控所模式的建立、变电站减人增效,大量采用远方控制,这对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而另一方面,Internet技术和因特网已得到广泛使用,使得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目前有一些调度中心、发电厂、变电站在规划、设计、建设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时,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构成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除此之外,还存在黑客在调度数据网中采用“搭接”的手段对传输的电力控制信息进行“窃听”和“篡改”,进而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非法破坏性操作的威胁。因此电力监控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1福州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概述
1.1 概况
福州地调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包括:二次系统资产评估、网络与业务构架评估、节点间通信关系分析、二次系统威胁评估、现有防护措施评估、主机安全性评估、网络系统评估、安全管理评估、业务系统安全评估、二次系统风险计算和分析、安全建议等评估内容,评估之后针对系统的薄弱点进行安全加固,并制定《福州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预防和正确、快速处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瘫痪事件,不断提高福州电网预防和控制调度自动化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影响和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安全评估的实施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网络安全评估的过程
1.2.1资产调查
资产调查作为信息收集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开始安全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安全加固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准确全面的获得被评估系统的信息资产清单。
因此,在进行评估项目实施时,我们很重视资产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以期收集到准确、全面的信息资产清单。对于每一个资产来说,都需要比较准确的收集各项属性,因此我们计划整个资产调查过程如下,以确保我们的资产调查目标的实现。
1.2.2采用了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
在本项目中,安全扫描主要是通过评估工具以本地扫描的方式对评估范围内的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扫描,从内网和外网两个角度来查找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数据和用户账号/口令等安全对象目标存在的安全风险、漏洞和威胁。应用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对电力二次系统主机信息安全进行分析。
1.2.3采用了远程漏洞扫描与本地主机自动化脚本检测相结合的脆弱性获取方法
渗透测试主要依据安全专家已经掌握的安全漏洞,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对系统和网络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攻击性测试。所有的测试将在授权和监督下进行。渗透测试和工具扫描可以很好的互相补充。工具扫描具有很好的效率和速度,但是存在一定的误报率,不能发现高层次、复杂的安全问题;渗透测试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大、对测试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渗透测试报告的价值直接依赖于测试者的专业机能),但是非常准确,可以发现逻辑性更强、更深层次的弱点。
1.2.险计算和分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计算部分主要以业务系统作为风险计算和分析的对象,以福州电业局本部为例,本次对福州电业局SCADA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OMS系统和DMIS网站共4个业务系统进行了评估和测试,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资产价值、威胁发生可能性和脆弱性严重程度的进行赋值,并通过风险计算,得出风险计算结果,确定各个系统的危险程度,找到业务系统的安全薄弱点。
1.2.5安全建议
根据计算出来的安全结果,通过管理和技术等两方面来加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安全性,对访问重要设备的用户应遵循一定规章制度,对网络配置的更改、权限的分配要及时进行记录备份归档。
对重要业务系统和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漏洞病毒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归档。对新系统上线前应进行扫描和加固,对扫描的日志及时进行安全审计并归档。
对网络运行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日志、业务系统运行日志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并提交安全审计记录和报告,对报告中的非法行为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对于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配置日志应另存储在日志服务器中,而非存储在本地路由器或是交换机上,并定期的进行备份归档。对于日志的种类应当包括所有用户对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查看、更改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地区电网自动化系统整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1应急预案体系的出现
现阶段地区调度自动化各系统联系紧密,单个系统的故障将连锁影响多个其他系统运行,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向县调及110kV变电站延伸,接入系统种类日趋复杂,二次安全防护木桶效应日趋明显。由于系统风险主要来自于病毒及相关联系统的故障,故障类型复杂并存在触发或并况,应急预案的思路逐步摆脱了自动化单个系统预案的思路,慢慢向以自动化二次整体应急预案体系进行转变。该思路面对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整体地考虑恢复手段及措施,隔离故障区域,屏蔽受影响系统的部分功能,将日常人工或自动备份的硬件及软件快速导入故障设备,恢复系统。在日常备份及演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互补能力和约束条件,并切合地调实际,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该预案体系。该体系重视系统整体恢复的效率和日常投入成本的二维标准,兼收并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优势。
2.2 应急预案体系的特点
该预案体系适应自动化系统日益联系紧密的特点,摆脱之前针对某一系统制定预案的思路,采用“整体考虑,互为备用,分散管理,集中恢复”总体思路,避免出现系统孤岛,综合考虑,兼顾各个系统及全面事故预想,具有兼容性强,各子系统预案操作性强,入门要求低,恢复手段有效快速,投资成本低,日常维护工作量少,实用化推广价值高的特点。
预案体系总体框架图各子预案关联关系图
2.3 预案体系各个子预案之间的关系
2.3.1共存关系
各预案体系间存在互相引用,互为补充关系。简化了对预案编写的复杂程度,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转化成为多个专项问题来解决。
集控系统资源成为EMS预案中的备用设备,将整体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考虑,互为备用,充分利用资源,降低预案成本。
2.3.2互斥关系
预案体系中的电源子预案和其他预案间存在互斥关系,当涉及到整体电源异常时,就要考虑牺牲小系统,保全大系统的整体
3 结论
本项目对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开展了专题研究与实践,研究结果有效提高了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对网省调度中心乃地市电业局的二次系统安全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调度自动化应急预案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开发的快速备份恢复系统,投资少,效益高,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该项目的开展促进了调度中心对现有二次系统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有了深入的了解 ,确保调度中心对二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手段和部署选用必要的安全产品 ,对今后全省乃至全国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王俊,唐跃中,顾立新.上海电网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分析.电网技术,2004(18).
[2]王治华.安全运营中心及其在调度中心二次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2).
[3]陈文斌.电力二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电工技术,2008(11).
[4]民,辛耀中,向力,卢长燕,邹国辉,彭清卿.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1).
[5]葛海慧,卢潇,周振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4).
[6]胡炎,辛耀中.韩英铎 二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化设计方法.电工技术,2003(21).
[7]程碧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物理隔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工技术,2008(1).
篇3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培训
兖矿鲁南化肥厂(以下简称鲁化)作为一个具有四十余年化工生产历史的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人员输出、项目建设、改革改制任务繁重,给安全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面对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和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水平,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构架起符合鲁化自身状况、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阳光安全教育培训,使全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了企业良好的安全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实现安全生产4169天。
一、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系统的建立
(一)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
包括公文管理、公共信息、电子邮件以及其它应用等模块,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内部网站上专设了安全新闻、基层安全通讯、部门安全动态、安监在线、安全生产分析、安全文件、和谐鲁化、“集思广益”等栏目,实现信息共享、公开透明,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自觉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
利用厂内局域网已铺设的主干光纤网络,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点10个,关键部位监控点12个,使网络系统与监控系统结合,通过网络实现远端监控,可多人同时监控多个点,即时传输图像,无距离限制,传输图像无损失,图像式感官刺激,激发了员工安全生产热情,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均可利用计算机监控相应地点情况,及时掌握并迅速处理突况。
(三)网上培训、考试与积分系统
创新安全培训管理,开发了网上培训学习系统。针对人员分散、倒班员工不易集中的特点,利用现有网络设立专栏,设立安全考试题库和考核积分系统,使各单位充分了解、掌握企业安全培训信息,更好地组织培训和管理,实现了网上培训与考核。
(四)企业信息系统
在内部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并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实现企业资料管理、个人资料管理、信息发送管理等,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
二、信息网络平台在安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教育培训有效运行
为了使员工广泛、及时、迅速掌握生产单位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设备检修、危化品的监控等情况,实现安全工作动态监控,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制定和完善了《安全教育管理信息制度》、《兖矿鲁南化肥厂安全教育工作体系》等,要求各生产单位每天9:00将本单位安全生产有关情况的信息在内部网上相关安全管理栏目。厂安全监察处设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对有关建议、意见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及时予以答复和服务。
(二)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实现“四全”安全管理
1、建立安监在线,对安全管理过程实施实时跟踪监控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我厂自主开发了安监在线软件。“安监在线”栏目设有干部下现场反馈情况、当日单位出勤情况、当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当日外来施工单位情况、当日动火作业基本情况、当日检修项目基本情况、当日安全检查基本情况及安监在线历史查询十个子栏目,通过授权,各处室、分厂将有关信息及时上传到相应栏目,每天更新。全体员工均可了解现场人员、检修、施工等具体情况,使各级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地深入现场监督检查,从而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措施、督促整改、检查验收,通过完善的闭环管理,培养和锻炼了员工良好的安全专业素质。
2、实施安全生产分析
创新安全理念,坚持“每周一三五安全分析制度”。积极发动全厂各单位创新安全思维,以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或现象为切入点,收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见解或解决办法,在厂内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案例式剖析,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另一方面正面引导挖掘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亮点,给其他单位以借鉴。通过安全分析,为全厂员工提供了一个学习、思考、借鉴的平台,从而达到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更好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3、及时反映基层安全动态。
企业内部网设有安全新闻、基层安全通讯和部门安全动态等安全氛围营造版块,由党务工作处和各基层单位根据总厂和各单位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天天更新内容。为鼓励安全信息的,成立安全教育培训通讯员网络,定期授课,布置安全生产宣传重点,并对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实施奖惩考核。引导安全教育培训通讯员及时捕捉基层安全生产点滴,弘扬安全生产主旋律,宣传基层安全管理亮点和先进事迹,同时及时反馈基层关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三)依托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对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实施不间断全程监控
重大危险源管理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厂根据厂内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购置网络数字多媒体信息系统,在厂区各重大危险源分别安装了网络数字化一体球,实施24小时录像监控。通过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生产调度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和相关记录数据,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态,为迅速准确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依托网上培训教育系统,提高员工自主安全学习意识
为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我们建立了网上培训、考试与积分系统。该系统设有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评价体系。我厂定期按安全培训计划在内部网安全培训信息系统中公布安全学习通知和有关的学习内容。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也可通过授权异地远程登陆内部网进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建立网上员工学习档案,实施积分制管理,并对培训效果按季度、半年、全年进行评价。这套系统不但使员工能够及时学习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使安全学习有了更大的主动权,提高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依托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全员联动
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包括网上信息系统和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利用网上信息系统,及时公布安全文件制度信息。通过内部网安全管理和安全文件等版块,一方面及时上传企业内部各种安全生产文件、安全专项检查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安全工作计划等,使全体员工迅速了解安全生产形势。另一方面,根据安全检查通报情况,及时整改现场存在的问题,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每天给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安监人员、班组长分层次当日安全生产情况短消息,使干部员工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信息。针对下雪、降温、雷雨等特殊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在一分钟内即可将信息传递到每个员工。
三、实施效果和基本经验
(一)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利用安全网络信息平台,把安全教育培训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沟通的比例显著提高,比如在安全会议、文件传达、部门讨论、问题跟踪反馈等方面,全部通过在企业内部网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传递,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经过授权,通过计算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上网,都能及时地查询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实现了网络学习,使随时随地培训成为可能。同时,大量节约了纸张、复印、电话、传真等费用,系统应用为每个员工带来了工作便利,也使企业安全管理成本明显降低。
(二)为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供了新途径
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讲课和自学等枯燥、被动安全教育培训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培训效率和成本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应用安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公开、引导式安全教育培训,克服了厂内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管理障碍,使普通员工可以与管理者直接交流。网上学习培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教育功能与现代管理观念的传递,培训与考试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促进了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企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三)为企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网络安全;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是被广泛应用,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是我国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就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提出安全防护策略,对我国当前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是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的传播模式,网络是以虚拟形式存在的,是信息交流、存放的重要枢纽。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保护网络信息不受到威胁和破坏,保障网络信息的正常使用,将安全系数降到最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讲来看,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颁布了《增值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基本要求》,要求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应该遵守网络信息安全条例,以保障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若想实现发展壮大,就必须实现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就成为影响公司发展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只有做好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加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是对用户自身的有效保护,这样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网络系统最容易被攻击的位置是缓冲区溢出造成的网络漏洞。目前,许多网络系统没有根据缓冲区缓冲区间的容量,就任意进行数据的接收,导致数据信息出现溢出的情况,系统由于没有设置提示装置会继续运行指令。破坏着这是根据这一安全问题,向网络系统发送专门设置的攻击数据,导致网络系统的不稳定,从而借机查看访问系统的统根目录。
(二)对网络系统固有的漏洞不正确的维护也会导致破坏者的攻击,确切的说不恰当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当用户发现网络系统出现漏洞是,应该找专业人员检查危险系数,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实施补救。虽然网络系统在不断地更新和维护,但是受到其他网络硬件设备的影响,系统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新漏洞,我们必须有效的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降低系统所承担的风险。
(三)在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防护中,存在网络系统设计效率低和检测能力差的情况,也就是说网络信息防护系统本身就很不安全,无法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建立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必须从整个构架的最底层入手。这个构架可以为网络信息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并实现对网络系统的妥善管理。对服务器的代码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实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有很多网络漏洞问题指出,在输人检查不完全时,系统的防护功能十分的脆弱,破坏者会利用这个弱点进行拒绝服务攻击,这样会导致网络系统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破坏了网络信息的有效传输,也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视。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的过程中,要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做为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应急管理策略。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治体系,满足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预警和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在生产生活中,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的使用。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很多,这些技术的应用对网路信息和网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防护技术:
1.防火墙技术的使用,网络防火墙是一种网络信息访问控制设备,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部件,防火墙技术与网络安全域不在同一个通道内,能够对通道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记录,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
2.病毒入侵检测系统,英文名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这种检测系统能够监控网络信息系统受到威胁的征兆,一旦病毒入侵检测系统发现可疑问题会立刻显示,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病毒入侵检测系统是对病毒进行监控和识别的解决方案,病毒入侵检测系统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监控系统,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病毒及恶意代码防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分为主机型和网关型两种形态,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病毒模式设定,对匹配模式的信息进行拦截,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病毒和恶意代码的更新速度也非常迅速,这就需要不断调整网关和主机的模式,以满足防护病毒和恶意代码的需求。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必须由全部用户一同参与,因为只有实现全民参与,才能实现层层落实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维护责任,提高每位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会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存在安全问题,用户能做的是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更好的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斌.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06(03):1020-1022.
篇5
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因其布置便捷、灵活及优越的可拓展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同时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前受人质疑的速度和安全性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这两项已经不再是无线网络进一步推广的技术瓶颈。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更多款式的无线产品也给企业的无线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同时无线覆盖的成本也以比以前大大的降低。但选择合适的无线产品和拥有一套完善的无线解决方案仍旧是无线应用及推广的成功关键。
为了给员工和访客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计划在该厂的办公区域和访客区域实施无线网络覆盖。初步的无线规划先针对目前全厂的访客区域进行无线网络覆盖。目前全部访客区域包括以下各厂:F1,F2,F4,F6,F7,QBUS,H1和H2。各厂区的具体覆盖范围为各厂区的大厅会议室和厂区内部会议室。具体的应用需求如下:
1、大厅会议室要求发送两个无线ESSID:Staff和Guest。其中Staff供内部员工(包括普通员工和VIP员工)使用;Guest供到访的来宾使用。
2、厂内办公区域部分发送一个ESSID:Staff供内部员工使用(包括普通员工和VIP员工),访客用户无权通过Staff使用内部网络。
其中普通员工在大厅会议室或在厂内办公区域通过Staff只能访问访问内部网络,无权访问Internet;VIP员工通过Staff既可以访问内部网络也可以访问Internet。当员工通过Staff这个ESSID连接到网络时,无需提供无线连接密码,自动会获取到公司内部网段IP地址。此时还无权访问任何内部资源。当员工打开一个网页时,自动显示无线网络登陆验证画面。员工输入公司内部的AD帐号和密码后方可登陆无线网络。之后员工就可以正常公司的内部网络,而VIP员工在访问内部网络的同时还可以访问Internet网络。
而访客到大厅会议室时,先到前台获取一组无线网络访问的用户名和密码。访客通过无线网络先获取到一个非内部网段的私有IP地址。打开网页时,出现无线网络登陆验证画面,输入从前台获取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则可正常访问Internet,但无权访问内部网络。
二、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介绍
2.1方案应用介绍
为了实现内部员工和访客对无线网络的使用需求,本技术方案主要会应用到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2.1.1无线访问的使用者权限要和内部的活动目录(ActiveDirectory)整合
为了控制不同的内部员工的无线访问权限,在进行无线登陆验证时员工输入自己在公司内部分配的活动目录中的帐号。验证服务器根据不同的帐号传递给无线控制器相关的帐号信息,而无线控制则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不同使用者权限进行验证和区分。
2.1.2利用Windows本身的验证服务器(IAS)来整合活动目录和无线控制器的帐号
为了整合活动目录中的使用者帐号和无限控制对不同帐号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需要用到Radius服务器来整合帐号的认证和权限的控制。虽然目前第三方的Radius服务器也有很多,如cisco的ACS、TekRadius、WinRadius等的,但WindowsServer2003系统本身自带的IAS作为Radius有其必然的优越性。IAS作为Microsoft本身的一款服务器系统能够很好的和Windows活动目录进行整合,而且沿用windows所有产品的方便操作、容易上手的特点为部署IAS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活动目录中对不同的内部员工分成两个组一个是普通员工组(StaffGroup),另外一组是特权用户组(VIPGroup)。把只能访问内部网络而不能访问Internet的内部员工加入到StaffGroup中;把既能够访问内部网络又需要访问Internet的内部员工加入到VIPGroup中。在IAS中设定不同的访问策略来区分StaffGroup和VIPGroup的访问权限,并把不同组的ID号传递给无限控制器来处理。
2.1.3利用无线控制器的角色(Role)功能来区分不同的Windows帐号的访问网络权限
通过购买高级角色安全证书可以激活无线控制器的角色(Role)管理功能。在无线控制其中设定不同的组,这些组和活动目录中的组一一对应。当IAS根据不同的访问者组传递回不同的组ID(GroupID)时,利用角色管理功能,无线控制可以接收这些不同的GroupID。并根据不同的GroupID和访问列表进行绑定,从而达到不同使用者组访问不通网络的目的。
2.1.4利用核心无线控制器的本地的验证服务器来来验证访客的使用权限
无线控制器本身提供了内置的验证服务器功能,这可以为访客系统提供相关的访客帐号信息。前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管理提供的帐号和密码登陆无线控制,无限控制器根据前台工作人员帐号权限提供给前台创建访客帐号权限。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帐号设置画面,前台可以为访客打印一张含有访客帐号信息的卡片,卡片中包含了帐号、密码及可访问的时间段等信息。访客可根据这张帐号卡片方便的访问的无线网络。
考虑到这次的无线网络覆盖点较多及后续的拓展性,在本次方案中选用Motorola最新的无线控制交换机RFS7000来作为无线网络控制中心,选用AP300作为各个无线访问接入点。
RFS7000是基于Motorola下一代无线技术架构Wi-NG之上的核心级无线网络控制交换机。RFS7000提供支持最大、要求最苛刻的环境所需的性能、安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可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交付运营商级的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简化企业的运营。并且可通过其强大的综合功能降低移动性的成本,这些功能包括:摩托罗拉的下一代无线(Wi-NG)体系架构、Wi-Fi和RFID;自适应AP技术、定位服务、802.11n高数据速率连接(支持Mesh)、综合分层安全性、集中管理以及许多摩托罗拉独特的移动功能。
摩托罗拉的AP300提供了丰富的802.11a/b/g连接性。通过与无线交换控制器RFS7000的配合使用,为本方案的整个无线网络提供了极其灵活的可拓展性。AP300是摩托罗拉的“瘦”下一代无线接入访问点,可通过摩托络的无限控制进行集中和远程管理,所有的配置和设置都是在无线访问控制器上来实现。此设备的配置迅速,并可轻松、迅速升级以支持新的功能、特性和安全协议,从而可大大降低部署、实现和管理无线网络的成本;同时可显著增强无线网络基础架构的特性、功能和安全性。
2.2方案架构分析
该应用方案系统架构图如下所示:
在活动目录中定义两个组,一个组名是StaffGroup,这个组的成员为普通内部员工,其权限定义为只能访问内部网络;另外一个组名为VIPGroup,这个组的成员是特权内部员工,其权限定义为既可以访问内部网络,也可以访问Internet。
在RFS7000中也定义两个组,组名也分别为StaffGroup和VIPGroup,这个组用来分别接收活动目录中传递过来的两个同名组的帐号和权限。
另外在RFS7000中再定义一个GuestGroup,这个Group主要用来存放访客的帐号。这部分的帐号直接存储在RFS7000的本地Radius数据库中。这些帐号由前台工作人员创建,主要用来验证访客的权限信息等。
在IAS中设定两组策略,一组策略为StaffPolicy,主要用来验证StaffGroup中的成员信息,并把帐号认证信息传递给RFS7000中的StaffGroup;另外一组策略为VIPPolicy,主要用来验证VIPGroup中的成员信息,并把帐号认证信息传递给RFS7000中的VIPGroup。
在RFS7000中分别设定StaffGroup和VIPgroup两个角色的规则,分别接收AD中传过来的帐号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访问不同的IP地址段。而对访客的控制则直接通过绑定访问列表的方式来实现。
当内部员工访问Staff无线网络时,首先获取到内部的合法IP。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RFS7000判断该帐号是域帐号,并将帐号传递给IAS去认证。IAS会判断该用户是属于StaffGroup还是VIPGroup,并把相关的帐号信息传递给RFS7000。在RFS7000收到这些帐号信息时,根据定义好的角色规则去匹配,从而正确的控制内部员工对授权网络的访问。
当访客从前台工作人员获取帐号后,访问Guest无线网时,首先获取到是RFS7000定义的本地网段。RFS7000发现该帐号是本地帐号,直接和本地的访问列表去匹配,从而授权访客正确的访问Internet网。
2.3方案优势分析
该无线方案的实施和部署考虑到了最大化优化无线网络的目的,同时相对于其他品牌的设备来讲,又可以大大降低部署的成本;而且为今后无线网络的拓展又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相对于Aruba等其他竞争厂商和Motorola的整体优势总结如下:
解决方案成本:RFS7000内置了VPN网关,状态防火墙和Radius服务器等特性,这些特性不需要额外购买License。而Aruba需要为单独功能购买License,而且WPA2AES/远程部署AP和通过ARM实现的AP自动调整功能也需要购买License。RFS7000的备份无线交换机不需要额外购买相关的APLicense,而Aruba的备机需要购买和主机相同数量的APLicense。
三层移动/冗余:RFS7000通过移动对等实现无缝的三层移动,移动对等中的成员地位平等,所以不存在单点故障。基于cluster可以通过L2,L3实现冗余且非常易于配置和维护;而Aruba需要一个专用的移动服务器实现三层移动,这样就存在单点故障。并且Aruba的主机和备机无法实现Active:Active负载分担
网络安全:RFS7000集成IDS功能,同时Motorola提供一个专业的功能强大的无线入侵防御系统(AirDefense),该系统可以保存数个月的数据供分析和问题追溯;而Aruba的Airwave侦测的攻击种类非常少,并且打开此功能会影响性能。交换机上的数据库也只能保存很短时间的数据。而且目前该厂已经购买了一套AirDefense,以后如果需要监控office部分的网络只需要购买额外的Sensor和License就可以实现强大的入侵防御功能。如果office部分也是采用Motorola的无线设备,这就为省去了一笔额外购买一套入侵防御系统的成本开支,同时也能和QMS的无线网络能更好的协调和配合,给构建一整套完整的无线网络,提供可靠的保证。
体系架构:32路专用CPU,RFS7000管理平面独立于数据和控制层面,所以设备不但易于管理,而且扩展能力和稳定性好;而且对于带宽有限的广域网链路,提供本地转发解决方案。而Aruba的配置只能通过Master交换机来完成,所以难于配置,同时扩展性和可靠性差。对控制器的备份还需要备份数据库,备份复杂并且无法提供本地转发解决方案
AP性能和功能:硬件加密解密,在起用最高强度WPAAES最高强度加密的情况下性能几乎没有下降.AP支持MESH,在AP和无线交换机的广域网链路的故障情况下,本地流量仍然可以转发;而Aruba在起用最高强度WPAAES最高强度加密的情况下性能下降明显.;在AP和无线交换机的广域网链路的故障情况下,AP完全无法工作
移动特性:30年的企业移动解决方案经验,提供非常好的粒度控制(可以基于BSSID配置DTIM,基于组播标记的负载分担,抢先切换漫游等),对于Motorola手持终端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终端的电池使用时间并增强切换等性能。而Aruba缺少企业移动经验和相应的对终端电池使用时间和性能增强的优化。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 网络安全问题 策略
引言:随着万维网wWw的发展,Internet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科研、经济、贸易、政府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新鲜词汇也不再新鲜。网络技术在极大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的同时,其隐藏的安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基于TCP/IP架构的计算机网络是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这给黑客攻击和人侵敞开了大门。传统的病毒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加快其传播速度,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也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就日益成为一个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常见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等特征,为黑客攻击网络提供了方便。加上行为主体身份的隐匿性和网络信息的隐蔽性,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恶意攻击性行为肆意妄为,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①利用操作系统的某些服务开放的端口发动攻击。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中边界条件、函数拾针等方面设计不当或缺乏限制,因而造成地址空间错误的一种漏洞。如利用软件系统中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报文或请求没有处理,导致软件遇到这种类型的报文时运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软件崩溃甚至系统崩溃。比较典型的如OOB攻击,通过向Windows系统TCP端口139发送随机数来攻击操作系统,从而让中央处理器(CPU)一直处于繁忙状态。②以传输协议为途径发动攻击。攻击者利用一些传输协议在其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攻击,通过恶意地请求资源导致服务超载,造成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瘫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利用TCP/I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的漏洞发动SYN Flood攻击。或者,发送大量的垃圾数据包耗尽接收端资源导致系统瘫痪,典型的攻击方法如ICMP F1ood}Connection Floa等。③采用伪装技术发动攻击。例如通过伪造IP地址、路由条目、DNS解析地址,使受攻击的服务器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或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从而造成缓冲区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IP地址设置为网关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无法正常转发而使某一网段瘫痪。④通过木马病毒进行人侵攻击。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一旦被成功植人到目标主机中,用户的主机就被黑客完全控制,成为黑客的超级用户。木马程序可以被用来收集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如口令、帐号、密码等,对用户的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⑤利用扫描或者Sniffer(嗅探器)作为工具进行信息窥探。扫描,是指针对系统漏洞,对系统和网络的遍历搜寻行为。由于漏洞普遍存在,扫描手段往往会被恶意使用和隐蔽使用,探测他人主机的有用信息,为进一步恶意攻击做准备。而嗅探器(sni$}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为其它计算机的数报文的一种技术。网络嗅探器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通信、分析数据来非法获得用户名、口令等重要信息,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其被动性和非干扰性,使得网络嗅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让网络信息泄密变得不容易被用户发现。
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常用策略
2. 1对孟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为了防止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被人恶意窃听修改,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使数据成为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是数据被别人窃取也无法将之还原为原数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方法来解决。对称加密体制就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的机制,常用的算法为DES算法,ISO将之作为数据加密标准。而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每个用户保存一个公开的密钥和秘密密钥。公开密钥用于加密密钥而秘密密钥则需要用户自己保密,用于解密密钥。具体采取那种加密方式应根据需求而定。
2. 2采用病毒防护技术
包括:①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未知病毒技术是继虚拟执行技术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它结合了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②智能引擎技术。智能引擎技术发展了特征码扫描法的优点,改进了其弊端,使得病毒扫描速度不随病毒库的增大而减慢。③压缩智能还原技术。它可以对压缩或打包文件在内存中还原,从而使得病毒完全暴露出来。④病毒免疫技术。病毒免疫技术一直是反病毒专家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加强自主访问控制和设置磁盘禁写保护区来实现病毒免疫的基本构想。⑤嵌人式杀毒技术。它是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或对象提供重点保护的技术,它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提供的内部接口来实现。它对使用频度高、使用范围广的主要的应用软件提供被动式的防护。如对MS一Office, Outlook, IE, Winzip, NetAnt等应用软件进行被动式杀毒。
2. 3运用入俊检测技术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87-01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盛行的社会,网络不仅存在于第二、第三产业,也存在于第一产业。网络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每个人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当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把人们的生活推向了时代的前沿,在计算机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便利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通过网络的传播速度,会无限的扩大。这就需要人们有安全防护意识和应对的措施。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数据能够被广大网民完整、保密的进行传输、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网络覆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融入了广大人类的生活当中。人们在体会到了计算机网络的便利后,也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信息安全隐患
21世纪,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家庭用户来说,信息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个人不正确的操作和不合理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企业用户来说,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植入、垃圾邮件的传送、间谍软件的安装等。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集中体现在储存和传输过程中。例如,社交平台中的QQ、微信,广大网民在聊天过程中,接收文件、邮件,很多网民在接收了文件后电脑死机、在接收了邮件后电脑瘫痪等等。当然,更严重的是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里面,很多不知名的网页出现,点进去后会有直接登录的页面,显示QQ登录、微信登录,在登录过程中窃取了网民的信息。
2.2 人为因素安全隐患
现代社会中,教育改革,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计算机,社会上不缺乏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当然,有些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为了非法营利,成为不法之徒。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黑进”网民的计算机,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直接导致了计算机信息的泄露,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
2.3 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
现在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薄弱环节,盗取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很多的管理功能,它的管理系统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黑客只要稍微的动动手指,就能破坏操作系统的软件系统,带来信息泄露的主要隐患。
2.4 防火墙的安全隐患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都有防火墙的存在。防火墙(Firewall),也称防护墙,是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防护墙不能防止病毒侵入的弱点,将病毒植入计算机,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网络购物平台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防火墙的弱点,植入病毒,让网民的支付系统瘫痪,盗取网民的支付信息等等。
2.5 其他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除了以上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还有自然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例如自然灾害中地震、泥石流、风暴等等。总结起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最大的隐患就是信息安全隐患。
3、计算机网络防护措施
针对以上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除了加强广大网民的防护意识,还要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1 网络信息加密
由于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进行网络信息加密,可以保护计算机网内的信息、数据,以及可以保护数据的传输。网络信息的加密方式一般是链路加密方式、节点对节点和端对端的加密方式,操作方式基本雷同,不同的是,节点加密方式主要攻克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从而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3.2 设置网络权限
由于人为的因素,计算机网络存在着人为方面的安全隐患。设置网络权限,控制人为访问次数,保证网络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设置权限,主要是网络用户与用户组之间的访问权限设置,利用验证码进行权限设置的密钥,使用户与用户组之间的登录名得以区分。
3.3 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自身和外界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在黑客种植木马、传输病毒的过程中,会无限放大。放大后的安全隐患会成为安全漏洞,冲击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操作系统,不断地优化软件系统,定时清理病毒,让计算机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
3.4 优化网络服务器
由于计算机网络防火墙的安全隐患,优化终端网络服务器,改善防护墙不能防止病毒侵入的弱点,减小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的风险。网络服务器的优化,主要从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系统的优化,优化了操作系统的软件操作系统,就可以进行网络服务器的优化了。
3.5 其他措施
以上,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提出对应的措施。对于其他的安全隐患,应该根据不同的隐患,提出与之对应的措施。例如,自然因素方面的地震,发生了地震,这是属于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安全隐患,对于地震的发生,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的遗失,可以根据网络用户登录的方式进行部分的找回,这需要用户保持数据备份的习惯,只有进行了数据备份,就算区域内的计算机遭到破坏,网络面临崩溃,用其他计算机登录、验证,一样可以找回移动的数据。
篇8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应对策略
引言
云计算是由谷歌公司以及IBM公司在校园内部进行推广,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以及研究。当云计算被广泛应用之后,大量的IT企业注重对云计算的开发与研究。当前云计算已经在IT行业广泛推广并且大量使用,其中云计算的使用方法是将互联网技术与远程服务器结合来对计算机当中其他的应用程序或者数据进行一定的维护,从而降低系统维护或者软件硬件购置的成本。
1云计算的部署模式与服务模式
云计算包含四中部署模式,分别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与社区云。其中,公有云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网络的应用,将简单基础的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公共用户,由大众公用的机构进行建设与日常维护和管理,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私有云的使用则是针对某一私人企业或者机构提供服务,企业或者机构在使用私有云之后,非相关人员无法从中获取资源,私有云的服务器需要企业或者机构自行进行建设、管理与维护。混合云则是通过将多种云计算的特点以及优势进行混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集合混合云计算的优点进行使用。社区云则更倾向于社区管理,通过对应的企业或者有关机构进行承担成本,在所属的社区内进行共享。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是由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与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三类组成。软件即服务是供应商通过云计算来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软件服务模式,在服务的过程中用户不需要再次购买相关软件。平台即服务则是为用户提供计算环境或者开发环境的平台服务。供应商通过云计算将自我开发的系统环境或者系统的开发环境提供给用户,当用户在进行系统或软件开发时不必再次购买服务器。而基础设施即服务则是为用户提供储存工具、计算机硬件等设施。
2云计算的网络风险
2.1拒绝服务攻击
当服务器出现停止服务甚至主机死机的情况时,很有可能是由于攻击者对服务器发送了拒绝服务指令。当服务器频繁接受到攻击者的访问请求时,会造成网络消耗过大,并导致服务器内部的缓冲空间不足。
2.2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是网络攻击者最常用的攻击服务器方式,通过服务器当中持续开放的端口应用,对端口传输与收入的消息进行扫描,并通过反馈的信息来寻找服务器当中的弱点,进行网络攻击。
2.3网络嗅探
网络嗅探本身是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服务器进行维护、管理与监测网络性能的一种管理型工具。但是,网络攻击者可以使用网络嗅探对服务器进行网络攻击,造成网络服务器崩坏。
2.4SQL注入
网络攻击者通过分析网络服务器中的SQL网络安全漏洞,通过SQL注入的方式对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攻击者为了获得网络服务器的访问权,向网络表格输入框中输入SQL代码,从而操作Web界面的网站使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运行错误代码,从而获取攻击者所需要的信息。
2.5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是将正常的网络通信数据进行拦截,然后对拦截的数据进行篡改或窃取,但是通信的双方无法发现网络信息已经被网络攻击者窃取,是一种隐秘的网络攻击手段。
2.6跨站脚本攻击
当网站出现漏洞时,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跨站脚本攻击的方式对网络漏洞进行利用,在用户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通过篡改或者在网页链接中输入非法代码,将网路用户定向到其他非法页面当中,从而窃取网络用户的信息或者个人资料。
3云计算的安全风险
3.1可扩展标记语言签名包装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签名包装,是一种攻击漏洞,属于Web服务器,XML签名包装的原本功能是防止服务器的组件名或者属性遭受非法访问,但是由于本身性质特殊,在公文当中无法隐藏自身文职,导致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中携带的内容对服务器中的组件进行攻击。
3.2云恶意软件注入攻击
当应用程序或者虚拟机遭受了云恶意软件注入而被破坏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软件强行生成服务命令,并将其放入到云架构当中。当云架构当中进入了恶意软件时,攻击者所使用的恶意软件就成为了系统当中的合法软件,当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对云架构进行攻击或者上传病毒时,云构架也会认为是合法服务,从而对云架构造成威胁。当用户察觉之后向恶意软件发送删除或者其他服务请求时,云平台会将病毒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将用户的计算机客户端破坏。
3.3洪流攻击
云平台系统使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资源,用户在进行访问的过程中,云平台的规模也会随访问量增大,通过产生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客户所需要的服务需求。当攻击者对云平台系统进行攻击时,会向云平台的中央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无意义服务请求,当云平台服务器接受了大量服务请求之后,会由于资源使用过量导致不能对正常用户提供服务。
3.4浏览器安全性
当用户采用Web浏览器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的过程中,服务器需要通过SSL加密授权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由于SSL可以通过点对点来进行通信,当用户在发送服务请求的过程中存在第三者时,可以通过窃取用户在云端服务器中的信息,从而使用该数据信息的用户成为合法用户。
3.5数据保护与删除
由于云计算当中的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就是对云计算当中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保护。由于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数据通常是保存在网络云盘当中,管理人员在对网络云盘进行日常的维护过程中极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从而造成损失。当用户在使用云计算之后需要对自身资料进行删除时很可能出现删除不彻底的情况,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或者数据泄露。
4云计算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措施
4.1恶意软件注入与洪流攻击问题
当云计算服务遭到恶意软件注入之后,由于当前技术没有有效的防御对策,只能通过用户对计算机接受到的信息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疑似恶意软件,避免攻击者对云计算进行攻击。当发生攻击者对云端服务器进行洪流攻击时,可以通过入侵监测系统过滤恶意请求,再启动防火墙防御攻击者的洪流攻击,从而保护云计算服务。
4.2XML签名包装与浏览器安全性问题
当云计算服务出现XML签名包装问题时,可以通过带有第三方授权的数字安全证书来拒绝带有恶意客户端的信息,从而保证云计算的安全。而关于浏览器的安全性问题同样可以借助第三方授权的数字安全证书来解决,由于有第三方数字安全证书的支持,XML在经过SOAP多次加密之后可以自行解决有关浏览器安全性的问题。
4.3数据存储与删除失败问题
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相关管理制度来解决与数据储存有关的安全问题是不够的。应当在日常的管理维护当中,采用加密技术对云计算用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数据被网络攻击者窃取,在用户个人信息无法被查看之后避免了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情况。在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私有网络进行虚拟化的保存,当数据被用户自己删除之后,需要通过特殊的查询工具来检查用户信息是否被彻底删除。当数据设备存在丢失风险的时候,用户需要通过改变管理工具,尽量采用以应用程序为主的相关服务,避免云计算服务器出现系统崩溃时对自身造成过大的损失。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
(一)计算机系统问题。目前,很多计算机系统网络都普遍存在控制性差的特点,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之缺乏相应控制的系统,很容易给电脑黑客提供可乘之机,电脑黑客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来攻击和破坏计算机用户的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二)计算机病毒传播。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也呈现出多种形式,这些计算机病毒严重的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容易造成计算机用户的信息数据流失或者被破坏,威胁着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
(三)计算机存储传播。计算机信息在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任意修改,导致信息的失真。此外,计算机信息的保密技术不高,存在信息被偷看或者被偷盗的可能性,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一)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根据计算机用户的人体特征来进行识别操作的。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技术的运用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确保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被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计算机网络和外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1],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内在信息不受外在网络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和侵害,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内在的安全性。
(三)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将将计算机用户的一些明文数据进行加密,运用密码进行转化,一般不知道转化密码的人员就无法破解相关数据,这样来保证计算机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四)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主要是定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一旦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能及时对计算机漏洞进行处理,减少有害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三、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淘宝、唯品会、当当等网络购物网站的成立,人们的购物活动变得更加方便,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多数都会选用信用卡作为付款的主要支付方式,这就会涉及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问题,也会存在消费者的信用卡账号被别人盗用的情况,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密技术[2]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消费者的信用卡支付安全问题,确保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交易的安全性。
(二)局域网中的应用。一个单位区域内会设置多台互联网计算机组,被称之为局域网。目前,很多国际化的公司,会在其他很多的国家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可以方便分公司和总公司的办公,会利用专门的线路来连接各个分公司的,这时就会运用到虚拟的专用网,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公司信息的安全性,也能给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其他方面的应用。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中,为了防止他人伪造客户的身份信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保护客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在人们进行淘宝的网络购物支付时,可以运用电子交易协议和安全套接层协议,来确保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安全,此外,为了确保消费者信用卡密码的安全性,专门研发出密码专用芯片,来保障消费者的网络信息安全。结语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多个层面,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开始将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运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中,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为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提供更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促进网络信息安全、健康的发展和传递。
参考文献
[1]任晓英,尹志浩.谈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J].广东科技,2013,18:55-56.
篇10
【关键词】防火墙技术 MD5技术 防入侵 操作系统设置
1 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围绕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威胁与隐患,利用技术的手段来保障网络安全,实现网络安全的技术。本文介绍的技术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相关算法中的典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范与清除技术、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技术。
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建筑业或者是汽车行业,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在汽车的紧急刹车时,阻止摩擦产生火花燃烧的装置,变化而来的概念。但是从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是阻止不安全信息和危险信息进入本来安全的网络环境。是网络环境的保卫者。从工作原理角度讲,防火墙技术最初是针对数据包的格式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利弊明显。优势是,检查的项目相对少,所以检测的时间快,占用CPU空间少。弱势就是,安全检查不足,一些危险项目容易通过伪装,突破防火墙的检查。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数据包算法检测技术和电路网关防火墙技术。目的是增加安全性。数据包算法检测,是在数据包检测技术基础上,加入了数学校验的方法,提升了算法的安全性。而电路级网关,是利用了网络模型中较高的层端。通过握手与较多的协议,进行检测的方式。这两种技术安全性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付出的代价是检测时间的加长与CPU占用的增大。后期又出现了技术和应用层防火墙技术。故名思议。隐藏本身的地址,利用第三方作为中介,进行信息传送。即使有黑客想攻击,他攻击的也不是真正的位置,保证了网络环境的安全。而应用层作为网络模型的最高层,具有最多的网络应用协议,这些协议进行组合,可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两种技术合并的产品为应用层防火墙。是防火墙安全性能最高的技术。但也是检测起来最花费时间的。
3 病毒防范和清杀技术
病毒是一个让人们头痛的问题。他经常威胁着网络使用环境,从个人到企业都是如此。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防范病毒或者在发现病毒后及时的清除呢。下面进行介绍。
首先要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是一个综合名称,最早成为恶意代码,并不一定起到完全破坏的作用。它包含木马、蠕虫、病毒等多种成分。现在病毒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很多人用病毒来代替所有的恶意代码。目前的病毒的主要特征有,具有复制性、潜伏性、触发性和破坏性。在进入网络或者计算机终端后,并不是直接爆发,是选择隐藏和潜伏,不断复制扩充规模,然后在符合触发条件下进行破坏操作。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在平时安装杀毒软件防患于未然。相对成熟的产品有诺顿、卡巴斯基、金山独霸、KV系列、以及新兴起的360杀毒都可以尝试使用。了解产品特性。
在病毒发作时候,根据发作状况,分析病毒种类,可以采取注册表删除杀毒、软件离线杀毒(因为部分病毒采用网络更新)、系统补丁等方式,及时进行杀毒。
使用局域网扫描软件也可以起到防范与查找攻击源头的作用。
4 密码安全相关技术应用
首先身份认证 控制访问的基础就是身份认证,也是防御主动攻击的重要措施。对于身份认证一定要准确无误辨别对方,还要提供双向认证,就是相互证明自己身份。在网络环境下验证身份十分复杂,许多验证方式都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安全性比较高的为US-BKEY认证方法,即将软硬件结合起来,极大处理好了易用性与安全性间的矛盾。而且USBKEY属于USB接口硬件设备,用户需要的数字证书或者密钥不需要放进内存,也不用传播在网络上,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使用信息的安全性。 其次控制访问 访问网络之时,不同的访问用户具有不同的信息权限,必须要对这些权限实施控制,进而有效提防出现越权使用现象。普遍采用实时监控。最后PKI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公钥的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构建的安全服务基础。PKI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信息安全,这也是电子商务中之基础以及关键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对电子商务、电子事务以及电子政务等等活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电子交易的安全。PKI技术正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使用的密码技术,它有效解决了电子商务使用中的真实性、机密性及完整性等各种安全问题。
5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简介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有多种,这里简单介绍初步安全设置。服务器操作系统类型选用应该合理。登录机制应该有较强的密码设置。取消多余的组和公共组。日志要定期更新查阅。从基础角度应该保证计算机的物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
[2]王凯.文件共享对等网中文件传输的性能分析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
[3]李锋.面向数据挖掘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孙迅.若干基于身份签名体制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
[5]程双梅.高速传输协议XCP性能分析及其与传统TCP协议互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6]王莺洁.安全组播通信密钥管理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
[7] 拾以娟.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学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8]李谢华.基于串空间模型的安全协议形式化验证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9]刘杰.公钥密码体制安全性证明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