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对学校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对学校的建议

篇1

关键词:校园欺凌;成因;对策建议;学校社会工作

中小学时期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而发生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而受到欺凌的学生也容易产生焦虑感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欺凌事件的发生并非只是个别学生的过失,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探究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定义

许多年来,有很多人为欺凌行为做出定义,其中欺凌行为研究领域的杰出先驱Dan Olweus教授对欺凌的定义是: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中,他就是遭受欺凌。而苏格兰则在法律中定义:欺凌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一个在真实情况下无法自我保护的人施以长期的暴力,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肢体上。

综上我们对校园欺凌行为作出定义:校园欺凌行为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强势方长期地单方面地对弱势方进行身体、心理上的攻击,使弱势方感到痛苦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是一个过程,受害者在这个过程里会受到多方面的暴力和打压。欺凌行为具有攻击力,受害者不会得到任何益出,而他的自信心与自尊会受到摧毁,最终会导致严重且长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通过了解欺凌的定义,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校园欺凌行为就是在校园内发生的施暴者对受害者施以毫无正当理由的甚至是蓄意的精神或肢体的暴力的行为。一般来说,区别校园欺凌行为与其他形式的攻击行为主要在于校园欺凌行为强调施暴过程中存在力量的不平衡和重复性。年龄和肢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差不多的人偶尔发生争执与打架并不能称之为欺凌行为。虽然单一的攻击事件不会纳入欺凌行为,但对当事人造成长期持续感到强烈威胁和不安的恐吓行为也可以称之为欺凌行为。

中小学是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高发期,此时不论是强势施暴者还是弱势受害者都处于是非分辨能力不强、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成长期,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欺凌行为的发生是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除了欺凌者外还包括起哄或围观的旁观者,因此校园欺凌行为的伤害是受害人无法摆脱的。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

传统上提及欺凌行为,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肢体冲突。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肢体冲突只能涵盖校园内发生的欺凌行为的一小部分。根据校园欺凌行为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欺凌行为分类为直接欺凌行为和间接欺凌行为。

1.直接欺凌

直接欺凌是指公开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发生在学生间的语言欺凌、肢体欺凌、敲诈勒索、威胁恐吓与网络欺凌等。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博、QQ、论坛等对受暴者进行攻击。

2.间接欺凌

间接欺凌是指隐晦的、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操控受暴者的社交关系来孤立受暴者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故意忽略或诱导他人对受暴者进行孤立、传播蓄意伤人的谣言、对同学名誉和权利的侵犯等。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1.性格、人际关系、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身材、长相、学习成绩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诱发校园欺凌的成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加之其性格原因往往选择对欺凌行为逆来顺受不反抗,这会加剧此类学生被欺凌的程度。

2.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如今普遍是小康富裕家庭。且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容易让形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价值观。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蛮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强制别人听信自己,服从自己的管理。所以当这些孩子身处校园大环境中,就容易与其他孩子产生冲突,他们通常会欺凌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来彰显自己权威。

3.青少年正处在身心都飞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成长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而心理相较身体往往发展缓慢。心智发育的不健全、自制力薄弱、青春期的反叛逆反心理等都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和影响。随着学习压力打逆反心理的加剧,他们急需一种接近成年人的解决方式,各种“黑社会暴力”、“江湖帮派”题材的影视和文学、绘画作品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种不正确的示范,学生们效仿这些方式来解决人际交往关系。

4.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的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就被要求学习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知识以应付各种考试,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缺失使得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与同龄人交往。学校和家长过分关注成绩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性格与行为的弱点被忽视,没有人来管教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是否规范,纵容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学习源,家庭是孩子道德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现如今,人们追逐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部分家长过于市侩、虚荣、功利,他们忽略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只重视分数使得家长只要求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的教导都被忽视,当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也没有及时制止和劝导。

2.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能使人乐观、积极、充满正能量,反之则会使人消极、偏激、暴怒。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使得孩子长期没有正确的道德示范和行为标准,长期得到不到关心和爱护的孩子容易形成畸形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终将成为诱发欺凌行为的不确定因素。

预防政策是指降低校园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而制定的政策,主要以预防监控为主。预防政策包括: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将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措施和后果编入学生守则;学校定期在校内开展相关的宣传,加强德育建设;教师加强对学生关系的关注度,提高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察觉力;教师应定期开展班级活动,调节班级学生的关系,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了解。

(四)社会层面

1.提供社工服务和心理咨询辅导

社工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工服务如暴力危机介入、协助和支持受害者的服务、创后压力恢复等,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涉事学生走出困境。社工可以使用个案工作方法发掘个案或学校转介案主开展服务,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将有同样经历的学生聚集起来一起辅导。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害者,都需要社工的帮助。社工通过充分的需求评估与调查分析,确定辅导的目标,制定出合理可行计划和方案,在服务对象的积极配合下完成计划和方案,最终达到预防、制止、消除欺凌行为的发生,改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此外,社工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心理咨询辅导能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和认知习惯,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燃起对生活和学习的希望。为受到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纠正,能尽可能地将欺凌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确保学生不受欺凌事件的影响,健康成长;心理咨询辅导还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心情,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对欺凌行为起到了预防作用。

2.提供社交技巧训练

学校和家长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社交技巧的训练,导致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缺失,从而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这是现在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学生行为和情绪的辅导者,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感受,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社工可以提供给学生拒绝欺凌行为的动机和必要技巧,通过加强学生社会技巧的训练和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学会同理心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精力的方法,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欺凌行为的导火索是学生之间的冲突,从根本上杜绝了交往冲突的产生,是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的最好的办法。

四、结语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人在学校中完成一部分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受到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不止是躯体上的,心理上的伤害影响之深更是不可估量。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市某高中的高中生群体的观察和该校校园欺凌发生情况的调查,秉承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研究范式下的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法,对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从不同层面提出的相应的对策建议。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所提建议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欺凌行为发生情况,仅针对所得数据呈现的校园欺凌现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校园欺凌这一事件,国务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已经引发相关文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现,我国的校园欺凌发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丁一杰.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33-34.

篇2

>>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对策研究 浅谈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略谈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成因及干预对策 中小学校收支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深思日本中小学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中小学校园欺凌应对策略的国外借鉴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建议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芬兰、瑞典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戚谢美,王静.用法律消除校园歧视现象.教育管理与评价,2011(9).

[3]胡建成.校园歧视透析[J].教学与管理,2001(6).

[4]王志勇.“‘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

篇3

【关键词】校园欺凌 教育惩戒 司法介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但给受害方身心带来巨大创伤,从施暴方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危及社会。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学校教育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治。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国τ谥行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防治的态度,同时,抓住我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着力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相关主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

明确了国家对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积极防治态度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是各国都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持明确的反对态度。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在教育和司法实践中多是以加强教育、赔礼道歉、经济赔偿了结。基于未成年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在对他们的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要强调保护,这是必须的,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必须明确保护并非不处理、不惩戒、不追究法律责任。一方面,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有在中小学生中树立“欺凌和暴力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才能引导其正确判断、不参与、制止发生在身边的欺凌、暴力现象,从根本上消解欺凌与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对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多地应体现在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与成年人的差异性、程序正当性、保密、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以促进其积极改过和回归社会。

《意见》强调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明确指出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社会各方主体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明确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坚决反对态度,从而为各级政府、司法、教育等领域积极应对和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国家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随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需要通过针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专门立法,进一步明确公、检、法机关,各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学校,父母及监护人在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促进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法治化。

确立了强制性“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与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通过对失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措施或手段。英、美、德、日、韩、新等世界教育发达的国家,都通过立法确立了学校的教育惩戒权,并明确规定了学校采取的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正当程序等。对学生来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国教育立法并未明确规定教育惩戒,只规定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力。这种立法模式造成当下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困境,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无能为力,“请家长”成为各中小学校最常用、“最有效”的无奈之举。针对学校实施教育惩戒这一薄弱环节,《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正式提出“教育惩戒”的概念,并强调“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这对于指导中小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强化学校规则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意见》对教育惩戒的明晰,也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行动,制定有关教育惩戒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规定惩戒的法定形式以及惩戒权行使的主体、条件、程序、惩戒的原则和要求、惩戒的监督、违法惩戒损害的责任与救济,保证学校与教师积极履行职责,合法合理进行惩戒,维护学生权利。

专门学校是为那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性、不适合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提供特殊教育的机构,其责任之重大在于它承担了普通教育不能胜任的职能──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在普通应试教育无法针对性地矫治问题学生的情况下,社会需要专门的教育来挽救这些失足青少年。《意见》强调了学校可以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实施“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方式,既是对学校教育惩戒形式的具体化,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也为专门学校学生入学制度改革指出了方向。未来应对我国专门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专门学校制度。在学生入学上,确立由特定机构决定的强制性;在学校教育内容、师资以及学校评价上,要将学校的矫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及考量标准,使专门学校适应不良行为矫治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专门学校的教育矫治功能。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能缺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的指定辩护、附条件不、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彰显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理念,但不能回避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标准。欺凌和暴力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依法追究,绝不能以保护为名放纵犯罪。惟有如此,才能教育广大未成年学生确立明确、清晰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不能缺位。

《意见》要求“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并“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有利于指导司法机关深刻领会国家的“不容忍”政策,采取积极行动,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除了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还要采取措施通过国家威慑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我国基层中小学校在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的排查过程中面临的执法权限的问题,建议建立校园警察制度,一方面配合学校进行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排查,另一方面,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处理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暴力事件。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惯用暴力的家庭、冷暴力家庭、溺爱家庭、放任不管家庭。家庭是未成年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学习源和发生源,家庭对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越轨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也必须强调和明确父母的义务。同时,对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处理,不能只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要追究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失职的相关法律责任。须明确国家对监护人监管失职的追责权,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应该厘清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督促监护人履行自己的监护权。

《意见》一方面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指明了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应有的行为范式;另一方面强调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使社会充分认识到,父母有法定义务让孩子掌握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认知与态度。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紧密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国虽然颁行过不少相关的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性文件,却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法律。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治建设,促进国家对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保障家庭教育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参考文献】

篇4

亚伯拉罕(15岁):朋友们说我是学校里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但有一个男孩不断地惹我,嘲笑我是一个蠢蛋。更糟的是,我的一个所谓的朋友也跟着起哄。我求助过父母,也和校长谈过这事,但都没得到任何答案。请帮帮我啊!

查德(13岁):我遇到一个大麻烦。一个男孩总是欺负我,我感觉好像是在受酷刑,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求求你们,谁能把我从日复一日的恐惧中解救出来啊?!

卡尔(15岁):我一个以前的朋友在网上威胁我和两个好朋友,我们都对他的邮件感到不安。我们的父母决定去找校方反映问题,但我们又该做什么呢?我们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畅销书作家弗兰克·佩雷迪写了一本以欺凌为主题的书,名为《再无受害者》,他警告父母注意两点:一是认真对待欺凌问题;二是现在就要制止它。他谈道:“在孩子一生中的某段时间里,他会感到自己无能、另类、丑陋或者肥胖。无论他形成这样看法的原因何在,这样的自我认识都像在他的脖子上画了一个标牌,上书:‘随便欺负我吧。’他开始认定人人都可以欺侮自己,而其他的孩子也会马上围上来,如同嗅到猎物味道的野兽一般。”

据家庭治疗医生所分析,有两种类型的男性欺凌者:一种是感到自己无能的男孩(或许他是功课不佳的孩子,或者他的家庭麻烦不断),所以他尽力要靠欺负别人来证明自己。而另一种欺凌者常常被家长们所忽略,就是那些所谓成功的孩子。要么成绩优异,要么是运动健将,他们往往认为欺凌别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尤其是同朋友们一起做时格外有趣。

那么,你的孩子是一个受欺凌与嘲笑的受害者吗?请家长注意以下征兆:

封闭 他是否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独处?是否对学校和同伴失去了兴趣?

抑郁 他是否情感变得冷漠?是否比以往更容易被激怒?是否日益变得疲惫和低沉?

自卑 他是否在贬低自己?是否对自己的相貌和能力多有诟病?

请家长试着对他提出以下建议:

避免危险 “通达人见祸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但是,万一欺凌者对你孩子穷追不舍呢?还有下面一步……

讲话要充满自信 有句话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而与此相对的下半句写道:“言语暴戾,触动怒气。”家长要鼓励孩子尽一切努力去化解紧张的形势,请他冷静而直截了当地对欺凌者说:“瞧,我同你无冤无仇,我们各自开路。”

走开 “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走开是保持和平的最佳选择,它要比站在原地大声争吵强过许多。

那么,家长能做什么呢?

不要容忍孩子受欺凌 家长永远不要将欺凌视作一种孩子间没什么害处的行为,也不要认为那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炼。

创造安全的港湾使孩子暂避其间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如此的关心他,对他的困难格外关注。家长鼓励他建立一张“朋友网”,从而得到趣味相投的成人和同伴们的支持。

建立孩子的自信 家长要提醒他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每天都向他传递他迫切渴望听到的信息。比如:“你一切都正常”“我信任你”“你的生命很有价值”“你使我感到骄傲”。

帮孩子分析他的讲话习惯 家长不妨这样问孩子:“你的话语是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还是令人丧气和伤痛?你的谈话是否让人满怀希望?你是否偶尔会恶意地咒骂和贬低别人?”

篇5

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频频被曝出。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女生施暴行为增多、初中生比例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特点。

8月15日,共青团陕西省委邀请律师、法官、专家和公益界人士,共同聚焦校园暴力现象,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分析探讨、提供对策思路。

女生施暴多采用侮辱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身伤害的暴力已经占到88%之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

“新近发生的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正趋向‘规模化’。”对在媒体上搜集到的51个校园暴力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后,西北政法大学教育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管华发现,有多人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37例,且均为多个孩子殴打一个孩子。

施暴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使用刀具、棍棒和其他工具的,有十几例;超越限度的侮辱,如辱骂、下跪、食秽物、现场拍照、拍视频上传网络的,有20多例。致人死亡、重伤的占约30%,更多的则是使受暴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敢见人、神情恍惚、恐惧上学。

这些校园暴力事件往往发生在放学后,刚刚放学时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上课前后。在寄宿制学校,则多发于晚上。事发地点主要在宿舍、厕所,因为这两个地方没法安装摄像头,除此之外多发于校门口。

令人意外的是,女生施暴行为占到一半,多采取侮辱方式,对受暴者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伤害。

“相较小学、高中而言,初中生校园暴力最为严重,占64%。”管华表示,发生在初中阶段的校园暴力常以“团伙暴力”为特点,往往是打群架、多对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的统计报告:从涉案阶段看,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由于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初中生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并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中,100起案件涉及的159名未成年被告中: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周日岁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

只有动刀动棍、严重攻击才是校园暴力?

在我国,什么是“校园暴力”,至今没有明确界定。

很多人认为,校园里的语言侮辱或同学间的外号、口头禅,只是玩笑,不算暴力,只有动了刀子、棍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才是真正的暴力。老师对学生语言上的不妥当,也会被认为只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暴力。

对更广泛的公众来说,校园暴力似乎只是那些“发生在学生中,以欺凌为主要目的的肢体暴力和侮辱行为”。只有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才可能引起相应的重视。

即使如此,这样的校园暴力在现实中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专家认为,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使未成年人在遭遇暴力欺凌时,往往胆小怕事、不知所措。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主动或在第一时间将情况告诉学校或父母,“这使大多数的侵害行为被遮蔽,也使其发生往往具有长期性”。

同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普遍的失当做法也给未成年人传达了错误信息:只要没被媒体报道出来,或没有家长追责,学校就会“能压则压”“能盖就盖”,态度消极。

通常,暴力行为轻则由班主任老师教育批评,重则由学校教导处给予纪律处分,不到万不得已,学校很少会选择报警求助。否则,事情“闹大”,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学校领导的仕途。

发生在某职业院校的一起刑事案件,令当天参加讨论的一位法官记忆犹新:5名女生在放学后,用酒瓶、烟头等工具,对同校的另一名女生进行殴打、侮辱,手段极其残忍。一审法院依法判处了5名施暴者实刑,但5人的家长托关系、找熟人到二审法院,要求改判缓刑。

“这些家长还未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行为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家长的行为将传递给孩子错误信息,“我犯任何事,都可能在家长协调下不受制裁。”

相关立法仍存空白

“校园暴力,就只是学生间打打闹闹的小型纠纷。”在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徐征看来,公众的这一普遍认知,已造成此类案件与法律间的关系疏离。

2011年至今的5年里,西安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涉及校园暴力的法律咨询2 580人次,受理并办结的却仅为200件左右,占7%。

“咨询的多,申请的少。”很多人认为,校园暴力只是孩子间的打闹,加之事情发生在同学间,对采取法律途径处理也有顾虑,所以大都会选择调解解决。

事实上,我国校园暴力立法也存在“空白”。陕西省律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江涛表示,在特别法立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而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均没有涉及。

在一般法立法领域,“对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为的法律惩戒标准过高”。比如,只有造成人体轻伤、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才分别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罪。而对于污辱、诽谤,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罪,且该罪属于“自诉”范围,必须要当事人自行搜集证据、自行去法院。

校园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重’对未成年加害人的保护,‘轻’对未成年受害人的保护”,使现行法律对校园暴力的惩戒缺乏双向保护的平衡,也很难对施暴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我国现行法律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使其在犯罪后常受不到有效处罚,这也导致校园霸凌行为的屡屡发生。”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杨川林认为,在校园暴力防治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

“针对校园霸凌行为,英美两国都具备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以英国为例,有两部主要立法,《恶意通讯法》和《平等法》。美国则有5部法律,涉及中小学校园霸凌行为:《民权法案》《教育修正案》《康复法案》《年龄歧视法案》及《残障人士法案》。

这些立法中,对校园暴力行为与其他行为有着严格的区分和界定。

在英、美两国,通常以下两大类行为并不被视为校园霸凌。一是刑事犯罪行为。以下4种行为不列为霸凌行为,而属于刑事犯罪,它们是“用武器和其他物品严重攻击别人”“明显的偷盗行为”“伤害身体或者杀害”“害”。

其次,是次霸凌行为。次霸凌行为,是指在激烈游戏和相互戏谑中受伤,不过这些行为并没导致伤害,“它们并不属于校园暴力范畴”。

美国的校园暴力范畴,被列入的法律主体有4个: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工作人员、家长、校外机构,美国非常重视“家长”和“校外机构”在校园暴力发生后的法律责任。

早在1999年,英国就规定:家长在校园暴力发生后也负有连带责任。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遭停学处分时,家长也是责任主体,需要配合学校和有关当局来治理未成年人的行为。法院的“教养令”包括两个方面:一、家长要负责对学生的课程辅导;二、家长要配合学校改善学生的行为。

另外,美国规定,在学生出现违法、,甚至任何具有威胁性、挑衅性和破坏性的行为时,法院也可以对家长发出“教养令”。这样的举措,将家长有效带入校园暴力的治理范围,也减缓了有关机构的压力。

此外,英美两国均十分重视校外机构的参与。“政府是一个有限的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很多事情需要通过专业机构完成。”――如果学生因为霸凌行为被停学,或是面临退学处分,除了给予学校的辅导,政府也会通过校外机构依法提供替代性教育服务。

防范校园暴力带来“二次伤害”

直面校园暴力,寻求解决途径,成为必须面对、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对校园欺凌开展专项治理。这意味着,校园暴力问题已引起重视,将其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

在专家们看来,一个多方联合,社会参与,协调互动,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综合治理平台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级预防’体系亟须构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褚宸舸表示。“一级预防”针对全体学生,加大教育力度,帮助其建立底线意识、安全意识和面对暴力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建立畅通渠道,制订应急预案,定期排查潜在的校园暴力诱因,为学生提供随时可触及、随时可获得、随时可信任的帮助,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惧,治校园暴力于“未病”。

“二级预防”:在已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对施暴者及时制止、训诫,对受害者及时救助、辅导。

“三级预防”:杜绝可能会持续或反复发生的校园暴力,或因媒体报道带来的二次伤害。

这其中,“判后教育”尤其值得关注。目前,我国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施暴者除了进少管所,就是被判缓刑回家。实际上,出现问题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多有缺失,他们回到社区后无人看管,重复犯错率非常高。

篇6

关键词:网络暴力 网络世界 中职学生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近些年以来,中职学校由于网络暴力引发的校园冲突事件已经呈现上升的趋势,处于发展中的中职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和影响缺乏成熟的判断,具有青春期的冲动,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精神大餐的同时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的影响,或者是面临网络暴力侵害时缺乏应对的策略,因此掌握避免成为网络暴力实施者和受害者等人际冲突事件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管理系14级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132人,年龄为15~17岁,女生125人,男生7人。

一、中职学生网络暴力现状

你们知道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吗?你们在网上攻击过他人吗?你们在网上又被别人攻击过吗?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14级的所有学生中进行了真实、客观的匿名问卷调查,由此获得了一些数据。

1.你认为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

有将近80%的人在网上受到过攻击,而从没有受到过他人攻击的仅占约14%。这个调查结果很让人反思,学生在面对恶意批评和谩骂的时候,表现义愤填膺,但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无意间却在做着让别人和让自己痛恨的事情!

二、中职学生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英国14岁女生汉娜・史密斯因不堪网络语言攻击在家中上吊自杀。在汉娜社交网站的个人主页上,这位14岁的女孩不时能收到很多同校同学的各类语言攻击和侮辱。在这位女孩自杀前,“这个世界没有你会更好”的信息还一直不时在女孩的主页上冒出。

汉娜之死,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调查。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10岁~17岁间的美国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的案件增加了50%,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英国的一份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500名青少年中,很多人表示自己曾收到过恐吓留言或邮件,还有超过1/3的人表示,自己曾在网上攻击过他人。据调查获知:女生受到网络欺凌伤害的几率高于男生。约39.3%女生曾在网络上被欺负,略高于男生的34.4%,不过有27.3%的女生表示,而女生的欺凌行为往往更狡猾、更具杀伤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社交网站缺乏管制,匿名网友可以凭借语言暴力在网站肆意发泄。网络的“匿名性”使得有些学生错误的把网络世界当成一个不受限制的虚拟空间,从而不断自我放松。

第二,有些青少年涉及或参与网上欺凌活动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文明上网的意识。这些学生认为一切行为发生在遥远的空间,并不会察觉得到在个人网页重复污辱,极可能导致对方恐慌甚至担心人身安全。

第三,学生的法制教育滞后。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很好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而进入网络世界后因为法律的约束很少,因而有些学生会不遵守日常的道理和法律规范,放大不良行为。

看似一句调侃或一句中伤,可能会带来暴力冲突,甚至危及生命!现今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学生身处其中,那学生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努力创建一个干净的环境?

三、应对中职学生网络暴力的方法

第一,完善网络监管,加强对网络交流平台的管理,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监管者应当加强同网络服务运营商和网络公司的交流合作,对不文明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干预。有些网站可以规定只有成年人才可以注册等。同时也要加大舆论的引导作用,发挥专家在释疑解惑、知识普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开放、平等的互动平台促进网络发展走向有序理性的轨道。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上网教育,从道德层面约束学生行为。努力创建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体的教育监督系统,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目前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登录社交网站或视频分享网站;同时也建议家长申请一个社交账号来监管孩子在社交网络上的言论。此外,抵制不良内容、不沉迷、良好地控制上网时间,都能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欺凌的威胁。

第三,加强学生文明上网法制教育。除了依靠道德约束外,还必须依靠法律。一方面,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也能像现实世界一样遵守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据报道,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还相继开通了专门的网络热线,鼓励举报与网络暴力有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伟峰,安晓静.网络暴力现象解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篇7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本学期和以往相比,印象深刻。首先,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师生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一批学生“弯道超车”,另一批学生,因为不自觉,加上家长监管不力,无心学习,成绩退步。返校后,学生的各种行为也要及时调整、适应。与此同时,一些学生已经进入“叛逆”时期,老师管理起来也更有难度了,对学习也是越来越懒散无所谓,纪律松散,对学习没有目标,家长无力管教,给了学校很大的挑战。另外,本人受学校委托,临时接管八(5)。即便如此,为了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这个学期,我根据学校和级组的安排,每周开展不同主题的班会。如“防溺水、交通、校园欺凌、病毒防控知识、网络安全”等,树立安全意识,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级部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拔高;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等,特别着重于复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排查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及时做好记录。

二、 抓思想,养习惯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初一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尽管隔着网络,但也依然上好班会课,尤其学生在5月11日返校之后,各种不适应,心里问题,懒散思想,也将作为首要任务,一切以“开好了头就为今后的学习及成长打好了基础”为核心目标,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课、第二课堂,家长钉钉,家委会等,督促检查,对经常性、随意性的学生,跟踪观察,及时教育。关注其他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再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开展爱国、爱校、爱班集体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并为了班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三、严格纪律,促班风学风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风建设是立班之本。一个班要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必须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也一直把这个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

继续坚持实施全员自主管理,创抓仪容仪表,加强家校合作,抓制度促班风。这个学期开学初,学生们还像上个学期一样,能够很自觉地遵守纪律,班干也主动管理班级,这让我很欣慰,我决定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管理自己。但一周后,又变得比较松散了。于是我召开班委会,班委们罗列了班上出现的问题,但好像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我发现班干的管理有问题,有些不想管、不敢管。我及时调查学生,多次召开班委会,找问题,让班委们给我建议,大家一起想办法,要尽快建立一套严格有序、适合本班的班规班纪,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

订目标促学风。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要求我班学生的学习目标要不断更新,始终有目标的学习。开学初每人定一个学期学习态度目标,同时确定一下短期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只要认真就可以达到。期中考试前根据年级安排让他们制定一个考试目标,我告诉他们必须是与自己的实际相符的,要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不可以太高根本不可能达到,也不可以是不用努力就已经能超过的,那样订目标就没有意义。在期末考试前我又让学生们定出各科的具体目标分,并同样要求是实在的、可行的,这样,学生在我无形的鼓励与指引下,不断地给自己加码,不断地在实现短期目标中进步。

四、建立完善的量化管理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及级组的考核管理办法,这一学期我狠抓课堂、出勤、仪容仪表等各方面纪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抓好学生的仪容仪表工作。开学初,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发型很有特点。于是,我找到合适的时机找他们谈话,让他们换个更适合学生身份的发型。利用周五大扫除的时间检查学生的指甲和头发,以出于对学生关心的角度告诉他们要注意个人卫生。

篇8

人民日报1月5日刊登的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一文引发社会关于教师批评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针对“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的现象;该文建议: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

围绕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今天特别推荐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于会祥所写的该文读后小记;和圈友们一起分享。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

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

应该看到进步的一面。那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越来越摆脱原来“天地君亲师”的唯上论、唯师论,越来越追求“教学相长”的境界、师生平等的关系。近一年多来,教育界发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教育也要“供给侧改革”,要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即使是选拔录取,也不能“见分不见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赢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为大势所趋。那些原来见怪不怪的体罚陋习,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上有师德“红线”,下有自媒体遍地开花、“捂盖子”越来越难的社会监督,一些品行不端的老师受到了惩罚,敢于触碰底线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要批评,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称之为“教育”呢?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长辈还一副“很受用”的模样。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

学校的校风、校纪、学风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笔者几次听到老师私下感慨,“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及时批评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一句:溺子如弑子。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只要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支持老师。况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闻过则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怎么就批评不得了?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畏惧,对老师批评难以接受,等将来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能不被社会狠狠“教训”吗?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吗?

当然,作为教师,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毕竟,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学生变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谛。

于会祥校长读后小记:

读完这篇文章,有很多的感慨,也有很多的无奈。从前几年对“独生子女教育”的讨论、到近几年家校矛盾的频发、又到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地步。作为一个有着三十三年教龄的老师,目睹了很多教育的无奈,既有家庭方面的、又有学校教育方面的。造成这些现象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可能责任不能完全归于家庭或者学校。很庆幸,社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会进一步引起家长、老师的重视、思考。

篇9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对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也是学生校园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身心安全健康的发展。

鉴于学校安全的重要性,更为及时了解校园安全状况,以便提出更实际的应对策路,我通过走访全县的大部分学校,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让更多的人对校园的安全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可以据此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现状。

当前,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学生的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社会、政府、学校以空前的力度创建平安校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2、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度。3、加强校园暴力事件研究,明晰师生的是非观念与应对技能。4、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増强学生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由于中小学生并不能对自身的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所以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由于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对平安建设投入加大,全县治安状况一直较好,使得一些领导、教师、家长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安全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总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有些学校对安全教育有过宣传,但流于形式。

2、学校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隐患。一是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经营户重效益、轻管理现象,有些学校对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近期媒体曝光了我县两个乡镇学校的食堂卫生问题已经给我们敲醒了警钟。

3、交通安全没有可靠保障。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学生就学半径加大,接送学生难度增大,存在电动三轮车、面包车、三轮摩托车、非正规校车接送学生等现象。学生们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不够。如2009年5月王店李庄小学张某某被车撞死,2016年6月,羊册镇小学生王某某被车撞死。

4、部分学校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键报警装置有些学校安装率低,有些学校不能正常使用。有些学校的保安年龄偏大,如发生突况,不能保护学生。如2018年米脂县三中砍人事件致9人死亡21人受伤。2019年9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发生了致8名小学生死亡的严重刑事案件。

5、消防安全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如2015年4月25日王店中心校男寝起火系学生抽烟所致。2016年11月20日,贾楼中心校男寝起火系学生玩火所致。

6、校园欺凌现象和学生身体特殊原因、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的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因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出现意外事故。2018年,泌阳二高一男生上体育课期间突发疾病死亡。2018年6月,泌阳六中发生了一女生从楼上跳下致使身体受重伤的事故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7、对进入每年5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热,擅自到江河水库游泳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溺水事故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的情况,学校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小带大,共同和家庭做好防溺水知识的宣传、学习,坚决预防学生溺水事故。

二、建议及对策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要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在,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分担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能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落空。

2、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学生安全工作台帐

学校的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没有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理,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来说,要想管理好学生宿舍的安全,就必须有一个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学生知道,在宿舍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如果做了,会受到学校什么样的处理,这就是制度。在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台帐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安全台帐是学校安全的底线。学校安全工作台账要按要求做到归类、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包括安全工作文件(通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职责、安全管理责任书、各种检查记录及材料和预案、各种总结和报告等,然后按内容认真进行归类、整理并装入档案盒,以备查用。

3、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有人总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校长的事、老师的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学生的安全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时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才是直正重视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为了明确责任,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只有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县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按照双方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上的内容进行处理,无可推卸,依法处理。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是为了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齐抓共管,确确实实把学校的安全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的安全。

4、举办讲座,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演练。

每学年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听好各种安全专題讲座。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到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数育,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規知识,使师生受到法制教育。同时也要请交通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到校给师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另外,学校还要通过校委会、班会、板报、广播、录像、标语、图片、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和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师生懂得一些基本法律法規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一次演练。演练有消防演练、防震自救演练、突发事故应急演练等。进行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积累集体疏散、消防救助、防灾自救、应急管理突发事故等实战经验,帮助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防灾与逃生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师生的逃生技能,憧得防灾和安全逃生疏散的知识,减少师生仿亡,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抓好季节性的安全教育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还要注意季节性的安全教育。一年有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中,首先是秋季,秋季是新学年开始的季节,也是新生入学的时间。新老学生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他们之间还不能很快相处和了解,相反还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发展到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影响到校园的和谐与安定。在这个季节里,学校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挙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法律意识,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争做守纪守法的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定局面。其次要做的是组织师生进行防暴力突发事件的演练,通过演练,使师生懂得一些自我防范,提高师生的应急快速反应和自我防范能力,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共建平安校园。其次是冬季和春季。冬季是寒冷干燥的季节,春季风大,容易引发火灾,在这两个季节里,各地、各处常常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財产损失。作为学校,在这两个季节里,一定要做好校内的防火工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教育,禁止学生在宿舍、教室等密集的场所使用明火、电热器、烤火器、堆放易燃物品等。做到经常检查,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第三是夏季。夏季是天气最热的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学校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传染病的防控由于天气热,容易爆发流行性传染病。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果学校里有一人患有传染病,马上就会传染给其他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就会越传越多。二是防食中毒。物由于天气太热,温度高,如果学校食堂不注意食品管理,饭菜容易变馊,学生吃了变质的饭,就会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导致严重的后果,学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就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农村中小学还要注意防水、防电、防雷、防泥石流等方面的教育,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在不同的季节里,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抓好季节性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6、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只有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学校应该成立安全检查小组,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总务主任、政教主任等为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校内的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向校长报告,并组织人员或者请专业人员排除隐患。对于不能及时排除的隐患,一方面要做好观察记录,悬挂危险标志,让师生远离。另一方面要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早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安全检查不光是学校安全检查小组的事情,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事情,只有全校教职工共同行动起来,参与安全检查,时时查,天天查,才能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学校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7、认真做好矛盾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学校不是世外桃园,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长期的相互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教职工与外界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之间,才能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把学校的安全隐患消灭,确保整个校园的和谐与平安。

8、抓好学校门卫管理工作,加强夜间值班。

篇10

特别支援班不受歧视

在日本新宿区黑山小学校,我们走进了特别支援班。一间大教室被分隔成三个区域,六位老师正给四位学生上课。其中有两位老师正在教两位学生认识图形,男孩情绪极为烦躁,不停地往地上摔学具,老师在边上很耐心地捡着;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引导下,女孩终于能分出三角形和圆形,这时,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女孩也笑了。

特别支援班是《支援拒绝上学儿童学生返校等的措施》中的一个方面。2007年,日本小学、初中拒绝上学人数为12.9255万人,2008年度为12.6805万人,比上一年减少2000多人。为让拒绝上学的儿童学生返校而进行指导支援,教育委员会设置了教育支援中心(适应指导教室)1209所,学生也可以在学校以外的民间设施接受指导。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教程,在接受指定的特定学校,可以不遵从教程标准来编写特别的教程。

特别支援班的学生,学习弹性极大,在学校并不受歧视。只要学生个人情况允许,许多课程是和大家一起上的,如语言课、体育课、音乐课等。其目的就是实现日本今后10年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前,培养所有的孩子自立的精神,打好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

为了打好孩子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努力做到能够令所有人都放心地让孩子去上学,能够使其跟随优秀的教师接受教育,日本每一个县(区)、市都以全社会的力量来培养孩子。在庆应义塾幼稚社参观上课,我们在二年级的算术课上看到了两位教师,一位中年教师在前面讲课,一位头发花白的教师站在教室一边观察学生,在学生讨论或交流时,那位老教师轻轻地走到刚才没有好好听讲的学生面前,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做作业的时候,上课教师来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而那位老教师更多地关注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讲解和评价。经校长介绍,那位老教师是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聘请的退休教师,下派到各校的助教,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的采取分班上课的方式:32个人的班级,上数学课时,你会发现教室里有几个座位是空着的,这是孩子选择到基础班上课去了。每学期开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家长指导下,选择数学学科的提高班或基础班。在每一节数学课新授内容时,孩子到自己选择的班级上课;通过两三节课的练习,学生可以重新选择班级听课。下课时,看到孩子们忙忙碌碌地在走廊里穿梭的身影,感觉他们真的像鱼儿一样快乐自由。

想想在我们许多学校,50甚至60多人一个班,或多或少的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或学业上的不尽如人意,或是心理上的自闭、抑郁、狂躁等,当他们与大多数学生在一起学习时,总有跟不上的时候、不适应的地方,老师的批评,被同学瞧不起的尴尬,跟不上趟的挣扎,都会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我们绝大多数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无法改变孩子的命运。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什么时候为弱势群体孩子开辟一小块属于他们的天地,给予他们特别的支援,让所有孩子在这里尽情释放心灵,享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丰富的体验生活

我们途经东京、冈山、大阪、新都等地,都能遇到修学旅行的学生。学生到了小学、初中毕业那一年,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修学旅行。由老师领着,或坐飞机,或沿着新干线乘火车,参观国内名胜,领略大自然风光。

为了培养孩子规范意识,培养其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人格以及社会性等,日本正在努力充实道德教育、开展体验自然活动、集体住宿体验活动等。2008年起,日本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总务省三大部门(还有环境省协助)联合发起了“关于儿童山乡渔村交流项目”。拟预算360多亿日元,在40个地区,推进山乡渔村体验活动。旨在通过一周“丰富的体验活动”,学生自带帐篷,到野外住宿、野炊,推进所有的小学儿童学生在大自然长期住宿体验活动,培养儿童学生的生存能力,集体意识、耐挫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为了丰富儿童学生的心灵,日本各学校都注重开展公益体验活动和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我们还看到很多学校的图书就放在走廊里,学生课间、课后随时都可以翻阅,我们看到那些摆放有序的图书,学生站在书架边或坐在矮凳上阅读,非常方便,没人担心图书被毁坏或丢失。手工课上,木工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模板,然后到机器上切割;家政课上,学生学习利用缝纫机做成各种手袋,放在学校展示,或自己使用;种植园里,种植各种农作物,不到20平方米的花池里,一年四季种植番茄、西兰花、芸豆、土豆等十几种蔬菜,有学校还种植了水稻;屋顶的动物角,孩子们跑来跑去,给鸽子、鸡、鸭、鹅、各种各样的鱼喂食。孩子们在学校是那么阳光,那么自由。

今天,我看到了无锡惠山区七房小学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种植园,感到很庆幸。我们的学生终于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实践天地,他们在这里流汗,体会劳动的乐趣;他们在田间流连,陪伴庄稼的成熟。当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有那2.5亩的空地可以开发种庄稼,也不是所有校长都能舍得拿出5万多元资金来开垦买种,同时,教育这片净土还得经得住社会舆论功利化的监督。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地区都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来到这里,体验自由快乐的集体住宿和进行各种各样生存考验活动。但愿在今后的校园中,我们的学生都能和土壤亲密接触,我们的教育实践基地不再是城里孩子的“奢侈品”。

珍惜生命教育

在文部省儿童学生科课长的讲稿中,有一份2009年3月文部省颁发的《教师应当了解的孩子自杀的预防》小册子。目录包括:一、孩子自杀的实际情况。二、被逼到自杀的孩子心理。三、哪种孩子有自杀的危险。四、自杀前的征兆。五、对应的原则。六、对应的注意点。

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超过3万人,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此数字已攀升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倍以上。18岁以下的自杀者人数每年有300人左右。源于欺凌问题、网络问题的自杀等,日本各级学生指导人员把孩子自杀问题作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孩子的自杀预防》中指出:自杀,又称“孤立病”,只有注意到孩子发出的求救呼救,恢复其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才能预防自杀。自杀实际发生之前,孩子一定会拼命喊“救命”的。因此,在学校每天都和孩子们接触的教师们也正是最先接受到孩子求救声音的守门员。请不要一个人承担此问题,可以与周围的同事、孩子的家长、医务工作者等合作共同来面对这个危机。

为了应对学生所面临的烦恼,日本开展了充实教育咨询体制的措施。一、进行体制整备,保证需要进行教育咨询的所有中小学生都能接受咨询。二、配置学校心理咨询员,将拥有临床心理士、学校心理士等资格的学校心理咨询员作为非常勤职员配置于小学、初中,对教职员工进行指导方面的建议,对有问题的儿童学生或家长进行心灵上的关怀。三、配置社会福利员,将拥有教育、社会福利等专业知识人士配置于学校、教育委员会,在儿童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中发挥作用,给出与儿童咨询所等关联机构合作相关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