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

篇1

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的重要性

内控制度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是用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防范风险以及内部管理的提升、事业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一起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使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得到保护,保持完整;二是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三是有效遵守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四是使财务信息变得真实,变得可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明确责任和权利;二是在动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制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部门的资金风险意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部门的良好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了环保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保证部门财政资金的安全弯针,有利于提高部门财务信息的质量。总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非常重要。

二、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控机制不完善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环保部门内控管理存在虚化的倾向,没有有效的运行起来。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机构中的人员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缺位顶替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地方环保部门内控制度往往会被一些临时性财经规章替代,处理问题还主要凭经验,缺乏制度规范。

2.内控观念落后

所谓内控观念落后,就是环保部门财务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部门内部从领导到普通公务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内控机构的作用认识的不够到位,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比较陌生。环保部门对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内部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内部控制只是走走形式,从内心不把内部控制当回事,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不用把关。

3.岗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岗位分工不合理也是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环保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对岗位人员的需求也比较紧张。在环保部门一岗多位的现象司空见惯,身兼数职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种岗位分工的不合理,不利于部门预算审计工作,也不利预算执行的开展,影响人事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中人情因素较多,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单位财务核算工作。

三、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范全局系统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综合以上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局系统各单位要按照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局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抓紧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有效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内控管理机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环保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等。给该机构配备合理的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该机构有效的运行起来。二是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既要体现内控管理的基本理念,也要明确内控管理的基本原则,还要说明内控管理的一些方法,在制度的指导下,内控机构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完善会计工作系统,明确单位财务处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杜绝资金的浪费,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具体责任到人,规范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核对,要做到资金账目和实物相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并解决。此外,要建章立制,全面梳理内控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和竞赛,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理顺审批程序,不折不扣的落实制度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干部严明财经纪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

环保部门上下要增强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重视财务工作,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来抓。各单位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观念,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不仅管理层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而且普通公务员也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严格实行财务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预算计划开展活动。把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各岗位工作人员要积极本岗位的工作,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篇2

关键词:预算部门 财务管理 完善 内控制度

一般的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实现保护资产安全、资金完整之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少的成本开支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也符合当前管理发展之趋势,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预算财务管理部门的内控制度在预算部门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明预算财务管理部门的内控制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完善预算财务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预算部门的工作压力,并且可以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实际应用效率,确保资金的完整性,进而实现部门预算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预算财务管理部门的内控机制,对相关部门、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上内控意识淡薄

虽然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产业上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各企、事业单位都相应的加强了财务上的管理,即使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内容、体系结构上的认识比较淡薄,仅仅注意本部门的事业发展,缺乏对内控管理活动的重视,因此内控机制也只是相关财务部门用来应付检查的空头文件。可以说,无论是部门领导的主管意识比较淡薄,还是由于重视其他环节而减轻了对内控制度的控制与管理,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及实施环境恶化。拥有良好的内控制度意识,是关键时候保障内控制度实施的最基本前提。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部门领导认为,财务部门是财务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上的主要负责部门。但内部控制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导致财务部门在预算工作上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整

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多数财务部门均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这几只,一旦遇到财务方面的问题,都只是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惯例进行处理,同时经济业务流程管控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简单化、单一化。对于突发的经济事项,无法做到事前的有效控制,处理方法也仅仅局限在对经济事项事后的审批上。

(三)岗位分工严重不合理

由于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编制名额有限,导致了预算部门岗位人员紧张,工作节奏过于密集。一岗多位、一人多职的现象在预算部门早已司空见惯。岗位设置的不合理,使岗位上的人员职责不明确,岗位责任不清楚,久而久之,员工在潜意识上认为这样的岗位分配是合理现象,以至于影响预算审计、执行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部门内人员的业绩考核出现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不同的岗位司职人员必须分离,否则一定会造成管理上混乱的局面,从而影响到正常预算工作进程。

(四)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是对企事业财务管理上的重要执行依据,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当前很多企业部门对内控机制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企业内控机制自身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因此致使财务管理部门内控机制的建立不健全,加之一些部门领导本身意识的观念占据了主要地位,从而利用会计行业为企业经营上虚化一些业绩信息等,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另外,由于某些部门领导本身做出了逾矩的行为,导致预算控制制度很难落实,也就产生了一些舞弊腐败的行为。

三、合理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解决方案

(一)增强预算部门内控管理意识

实践中,若想有限增强预算管理部门的内控意识,首先应当提高组织机构总的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全面提高账务内控水平,完善和落实预算内控机制,使其树立起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内控制度观念,以此来消减在预算内控制度上的障碍。预算部门管理人员的态度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势必对预算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相较于普通职工,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落实预算内控制度,并以积极的态度执行岗位要求任务,并且还要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纳入到企业重要工作的范畴之中,作为首要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实施环境。

(二)制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并将其落实到实处

1、确保制度合法性与合理性

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预算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只要求,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项内控机制的可行性。

2、制度的针对性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从本部门的实际条件出发,针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薄弱环节,有效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机制。

3、制度的整体性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一定要控制预算财务工作的全方面,并与其他部门协调作业,若制定的制度不能为公司内干部和职工所理解,制度在执行上就一定会存在一些障碍。

4、制度的贯彻性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应朝令夕改,要确保财务工作上的严肃性。

5、制度的适应性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要根据部门的变化及发展做到时时更新、补充和调整,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平稳的发展。

6、制度的严肃性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在通过审批后具体实施的时候,部门的全体人员必须做到严格遵守,杜绝违反制度现象的发生。

(三)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措施

要确保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落实,应结合预算部门本身的情况来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保障内控机制的有效落实,有效控制和协调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制定部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同时以此来全面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四)加强资金资产管理

在强化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固定的资产明细帐和资产总账,以达到价值管理和数量管理的目的,当实际工作中有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挪用,必须先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通过。针对那些金额或数量较大的资产使用一定要重点清查,并加强产权管理以杜绝固定资产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流失。

四、结束语

综上,结合国内发展的情况,对于当今的企业等诸如类似的组织机构,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同时也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实践中,企业应当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教育与培训和,从而有效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实现先进管理意识和内控意识。这样才能根据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来完成工作,以达到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宏,崔松.浅谈企业预算的内部控制环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9,(6)

[2]施婧.通过预算管理来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精细管理[J].消费导刊,2OO9(4)

[3]刘全功.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ll,(7)

篇3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汪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池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拭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洛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段有及时进行修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则务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洪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则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胸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团。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腔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沐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叽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河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力、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洛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技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技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技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加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劝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加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货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朋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朋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则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朋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则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则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四、总语

篇4

从制度建设和执行角度看,存在以下问题:

1.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缺乏基本的措施和控制要求,使相关的规定要求不能落实;即使单位内部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工作中分块管理,也不成体系,降低了管理效率。由于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很多情况下,财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多岗,兼职较多,忽视了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规定,出纳监管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账薄的登记工作,单位缺乏内部岗位交叉互审等监督措施。对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的同一经济业务,在部门内部自成管理体系,部门间缺乏沟通。

2.制衡防治机制缺失。授权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记账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未完全分离,不能相互制约、监督。尤其当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几个部门时,在财务部门以外部门的岗位职责分配忽视了上述岗位分离制约的要求。

3.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受利益驱使,违反制度规定。

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为: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资源使用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发生舞弊现象或腐败现象等。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笔者认为对事业单位经济风险的控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

一、单位领导重视,积极开展规范内部控制。

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必须规范内部控制。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监督管理负起责任。领导重视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建设就会流于形式。

1.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完善单位制度。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最近又出台了会议经费、培训费、出国经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单位应严格将这些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针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漏洞和隐患、内部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应高度重视,选择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制定内部监督制度,明确责任,防治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

2.动态评估经济活动风险,修正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在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及时重新评估、完善制度,以保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协调。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加强各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统一管理。

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赋予个体的权利的总和。不相容岗位是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由一人兼任的岗位。不相容岗位由一人兼任,就缺少了制约、监督,很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而且不容易被发现。《会计法》中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对经济活动涉及到的内部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协同完成的,要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明确权利和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各部门可能相互推诿,影响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1.事业单位应该全员加强经济业务法规的学习。

对于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能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参与经济活动时才能有法可依,才能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工作中不易出错,也不至于因他人原因导致自己违反法规。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可将部分绩效工资以风险收入的形式获得,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3.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素质。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增强自觉性,树立实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张庆龙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与有效运行。

篇5

【关键词】 水利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有效性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薄弱,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不高,一直是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仅不利于提高水利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也制约了水利事业单位相关服务职能的有效履行。强化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重点,这对于确保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规范单位会计行为,防范财务舞弊等问题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特点分析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内容较多。水利事业单位一般来说业务活动相对较为广泛,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等内容较多,由此造成的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资金审批等经济活动较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要覆盖的范围面较广,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较高。

其次,内部控制的侧重点更突出社会效益。对于水利事业单位而言,开展业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或者并不单纯是获取社会利润,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水利方面的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与社会公益性,追求社会效益的特征明显,因此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上,更应该充分侧重考虑评价内部控制管理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再次,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更倾向于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而言,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在治理结构下能够获取正常的利润收益,并规避企业的市场风险问题;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防范财务舞弊,确保资金安全与机构运转正常,确保事业单位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完善

现阶段,一些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内部环境不完善所造成的。首先,在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上,虽然已经实行了相应的授权审批制度,但是授权审批主要是由党委、党组等会议决策决定的,而且也缺乏相应的追责机制,造成了党组会议有权无责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失效的风险增加。其次,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由于针对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制度以及绩效考核管理,造成了一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不到较好的执行。第三,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还较为欠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动力不足。

2、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在水利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监管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这样就造成了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系统问题。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较为分散、零碎,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没有相应的制约,各项控制活动也未能全面涵盖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业务部门以及相关环节,效果较差。

3、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不科学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不科学,没有充分发挥对于内部控制活动的规划约束作用,造成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各种违规支出以及临时追加预算的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水利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不够严格,经常存在票据不完善、经费管理不规范等,费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第三,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方面,由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不足,造成了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产盘点清查管理不到位、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资产存量不实以及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较为突出。

4、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内部审计是评价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但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一些水利事业单位认为自身事业单位的性质,有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无足轻重,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工作长期流于形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起到规范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水利事业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工作,而是由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主导开展内部审计,出现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核算以及预算进行自我审计监督的现象,势必会造成内部审计监督的无效,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措施研究

1、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基础,提升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也必须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进行完善,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管理上,首先应该对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特别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决策特点,完善单位内部的党组会议制度以及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决策的规范合理。其次,应该对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职责权限分配进行相应的优化,尽可能地通过对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的整合,提高单位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员工的价值观与职业素质,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水利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内部监督审计、报告反馈、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纠错等几方面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应该确保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管理岗位授权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阶段授权的对象、范围以及权限额度等内容,控制越权风险问题;事项批准制度,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审批权限及其所应担负的责任;人员岗位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所应担负的责任;激励约束制度,重点对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不同部门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措施,对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薪资、职位晋升管理制度;岗位权力制衡制度,重点落实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重要文件信息管理的内部牵制约束制度,确保关键环节活动的合法合规;监督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审计范围、处理措施;内部报告、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活动的效果向相关管理层及时汇报,调整内部控制管理措施。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健全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3、强化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1)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重点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批风险、资金拨付风险、专项资金使用风险、行政审批风险、权力运用使用风险以及公信力风险等问题,完善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估应对策略,防范风险问题。

(2)业务流程的优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不同业务科室的主要职能、权责范围以及相关规定,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重点是将有效的内部管理资源相整合,缩减不必要的流程,加快各项管理决策的进展效率与办理质量,确保各项管理活动程序执行的完善。

(3)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内部建立现金零余额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关键岗位轮岗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收支管理的规范,同时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4)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在预算管理上重点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并确保分解到水利事业单位不同职能科室的预算控制目标能够全面实现,以预算管理的方式加强对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规范约束程度。

(5)收支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的落实,在收入管理方面,重点是对收款、开具票据以及会计核算等岗位职权进行分割;在支出管理方面,主要是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确保支出活动严格履行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6)资产管理制度。对于资产管理,主要内容是严格按照资产支出预算控制、资产授权批准制度以及资产使用维护盘点制度等,确保水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在采购审批、验收使用及处置等不同阶段的规范合理,特别是通过定期的盘点,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情况。

4、强化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必须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首先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单位的职能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制,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党组领导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同时,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在内部管理中应该强化内部的信息沟通,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的办公信息平台来完善内部的信息交流共享渠道,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全面的参考。第三,对于内部审计结果,应该及时形成内部审计报告,特别是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管理部门进行反馈,总结内部控制管理中的缺陷问题,改进内部审计方案。此外,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作用,通过专业的会计事务所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审计,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四、结语

强化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当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水利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在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实施、信息沟通以及内部审计监督等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J].会计研究,2010(6).

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李燃,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财务部副经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079―03

目前,会计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投资失控、担保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监管责任未落实。而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安然、世通等事件导致了“萨班斯法案”出台。“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对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及内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内控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二)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有效地防止信息收集、处理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其有效使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成,并有效地纠正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保证企业达到更大盈利的目标。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一)会计人员素质差。无证上岗和不具备相应会计技术资格上岗等现象严重

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一些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或会计期末的对账、稽核工作流于形式,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的核对审查等基础工作草草了事。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的企业,一些会计人员认为只要会计账簿平起来,编出会计报表,会计工作就完事了。其实不然,内部控制贯穿于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账实核对、购销业务监督考核等基础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是实施内部牵制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尚未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

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认为建立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各项经营环节和岗位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一手清的情况相当普遍。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全,不少中小型企业至今还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

(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有的制度已经过时,无法执行;有的制度与现行国家法规相抵触,也有的制度虽好,但无人监督执行。缺乏严格的处罚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致使一些违纪的人不但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得到重用。权力缺乏制衡和监督,决策者只有权力而没有明确的责任,业务处理与决策没有程序化的规则。一些企业资金使用和财务收支由少数人或一个人决定,这不但难以保证不出现失误,也难以抵御各种不正当的干预和人情因素。

四、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原则

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保护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都是因为不依法办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这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

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加以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二)会计人员上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具体来说,一是必须持证上岗;二是必须具备与其会计岗位相适应的会计技术资格;三是要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这都是《会计法》明文规定的,企业应将这些要求逐项落实。每个企业都应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程序、培训方式及内容制订出具体办法,并作为一项内控制度贯彻执行。对管钱的是这样,对管物管人的也应该是这样。把好用人关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条件。

(三)健全企业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程序

财务会计方面的各种制度,国家已有明文规定,但国家制定的法规制度有些是原则性的,各个企业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国家的有关制度就难以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不把监督的内容、措施和责任人员逐项具体化,就很难达到监督牵制的目的。只有首先在企业财务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制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首先必须明确控制目标,要找到控制点

要找出容易产生错弊而需要控制防范的环节,以达到纵向(即在同一部门内不同岗位、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牵制)与横向(即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应由不同部门分别处理,使一个部门的记录受到另一个部门的牵制)的有机结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力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等。

(五)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

1.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的体制;主要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2)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货币资金管理;往来结算管理;存货管理;短期、长期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在建工程管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其他资产管理;销售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盈利及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2.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

3.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4.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篇7

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误区、定位及规律

1.财务监管的认识误区及原因分析一是对行业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三定方案”已取消水利财务的行业监管职责,财务监管应主要针对所属单位,开展行业监管缺少依据。产生误区的原因主要为对“三定方案”理解有误。如: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水利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水利部具有加强中央水利资金的监管职责,在水利部层面不存在行业监管职责取消的问题。二是对资金转移支付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资金转移支付后,由于资金不经过各级水利主管部门转拨,加强财务监管没有了着力点。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财务管理职能理解不全面,以点代面,对拨款控制的作用过于夸大。财务监管的措施很多,拨款控制只是其中之一,此项缺失并不影响其他监管措施的正常实施。三是对财政介入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当前财政层层把关,一些地方财政更是全过程介入监管,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再进行财务监管意义不大。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主要为混淆了财政监管和主管部门财务监管的定位,对财政监管被动依赖。财政监管主要为水利系统外的监管,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主要是水利系统内的监管,两者监管的目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及手段均有较大差异,财政监管并不能代替主管部门的监管。四是对系统内各项监管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财务人员任务很重,自顾尚且不暇,可用系统内部开展的各类监管(如稽查、督导、内审等)代替财务监管。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财务监管方式和定位不清楚。财务监管的方式很多,如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参与等,财务任务重并不是放弃监管的理由;相对于系统内其他监管方式而言,财务监管具有事前、事中、事后多种监管形式,且有指导、制度制定等多种手段,财务监管具有不可替代性。五是对财务职能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认为基建财务职能只是对建设期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建设期间的资产管理等与财务无关。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以偏概全,把财务的单一职能混淆为综合职能,把会计核算内容混淆为财务监管内容、把个人工作职责混淆为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如资产管理虽为财务部门职能,但由于负责基建财务的人员不管资产,就容易产生资产移交与财务部门无关的认识误区;就项目法人而言,财务管理主要为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会计核算只能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手段。六是对中央级项目和中央资金的认识误区。部分水利主管部门将中央级项目监管和中央级资金监管混为一谈,认为水利部及所属单位应只管中央级项目,不应对中央参与投资和中央补助的地方项目实施监管。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为对政策理解有误。根据有关规定,中央级资金安排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中央级项目,还包括各省实施的中央参与投资的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对中央级资金的监管自然大于对中央级项目的监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也属中央级资金的范畴。

2.水利基建财务监管的定位分析财务监管作为水利基建项目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一环,理应服从并服务于水利基建项目管理的大局,这是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基本定位。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均应遵循这个定位和原则。在监管范围上,应做到水利主管部门的水利建设管理职能延伸至哪里,财务监管就跟进至哪里;在监管目的上,应做到立足服务指导和监督协调,切实解决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实施方式上,内部做好与规计、基建、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外部做好与有关主管部门及相关施工参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3.水利基建财务监管的规律分析水利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移交至运行管理,离不开资金和财务支撑。其财务监管与项目管理、资金运动、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水利主管部门的基建项目财务监管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遵循项目管理、资金运动、财务管理的固有规律办事。一是把握项目管理的规律。按基建管理程序,找出各环节影响项目效益且适合财务监管介入的突破口。如根据水利基建项目不论资金转移支付与否,均可落实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这一特点,可重点规范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这一重要监管主体的职责。二是从资金运动的规律入手,通过对资金运动全过程的分析,找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建设项目竣工三个阶段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如针对项目前期工作对水利基建工程的功能设计、造价控制和建设施工均产生重大影响(分析表明,前期工作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这一特点,需加大前期阶段的财务监管力度。三是从财务管理的综合职能和规律入手,从财务筹资、调节、分配和监督职能各环节及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入手,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反馈处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优化设计,及早发挥工程效益。如从资产管理视角,可重点关注基建自用资产的管理、基建竣工形成资产的接收和交付后资产的运行情况等。

加强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1.抓好财务监管的顶层设计一是做好财务监管事权的划分设计。按财务隶属关系和基建项目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水利部、流域机构、地方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督指导功能。针对水利基建项目资金转移支付问题,明确项目验收主持单位的全面财务监管职责,使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权限有机结合。该制度可作为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由水利部出台。二是加强系统内财务监管内控制度建设。以防范风险减少舞弊为目的,以资金运动过程为主线,重点规范水利基建项目财务监管中上下级之间、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财务部门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关系,构建长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该制度建议由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按权限制定。三是加强财务综合监管的制度建设。将单纯的资金核算、检查等单一监管向利用预算、资产等综合手段转变,对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决算审查、绩效考核等进行规范。该制度建议由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制定。

2.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落实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财会〔2003〕30号)的规定,在系统内建立健全项目前期阶段财务部门参与的机制。要求相关单位在开展前期工作时,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评价应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的概预算评审或审查时,应要求财务部门参加。二是建立项目前期设计优化的激励机制,将项目前期设计与运行管理结合起来,引导项目前期设计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促使生产工艺等优化设计,从源头上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效益发挥。

3.强化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建设项目采购的财务监管。对招标投标项目,要求项目法人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分标方案的制定、招投文件起草审查及合同起草签订等工作;对非招标项目,要求项目法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由财务部门组织采购,上级财务部门按分工实施行政监督。二是加强项目建账和会计核算的指导工作。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和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组织专家对项目法人的建账情况进行关键技术指导,以保证所建账套可满足概算分析和成本归集的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年度财务达标考核等方式进行监督指导。三是强化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制度,提早准备,抓好项目预算执行工作。四是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内部合同价款结算的联签审批制度,组织工程、合同等部门共同参与价款结算审核工作。五是督促项目法人建立自用资产购置、处置及盘点等管理制度,对非经营性项目,其自用资产的处置可明确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权限进行管理。

4.注重项目竣工阶段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指导。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的财务部门应主动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督促和指导工作,要求项目法人按《水利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的要求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二是开展竣工财务决算审查工作。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在项目法人申请竣工决算审计前,应督促项目法人将竣工财务决算逐级上报进行财务审查,将有关问题提早消化在竣工审计之前。三是建立健全竣工财务预验收制度。对竣工审计意见、资产移交单位的落实情况,财务遗留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必备环节。四是水利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后,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上报竣工财务决算,并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五是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主管部门应对竣工资产的移交和接收情况、未完工程及预留费用的使用情况、验收财务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跟踪检查,以防范相关财务风险。六是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及相关水利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法人严格按照财政法规进行分配处理,应交尽交,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法人留用部分要按规定计提和使用。

篇8

【关键词】政府采购 财务 管理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日期的日益临近,政府采购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或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购买货物、工程或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要求政府成立专门的采购机构,统一负责需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位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近年来财政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可以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防止政府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开展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及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的发展。

一、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我国的政府预算编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以改良的,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预算编制权力过于分散,财政预算政府制度不够合理,对财政资金的调度和使用监督不力等等。在这种预算编制制度内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自然也存在类似或相同的问题,主要有采购预算价格偏离市场;采购技术指标尚须规范;集中采购比例偏低;预算程序欠规范;编制仓促;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收支内容和科目设置难以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利于强化政府受托资任,不能全面反映预算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进而不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帮助不大。由于政府采购预算多集中于专项支出中,在编制预算时较粗略,特别是一些公共的专项开支,经常要到期末才能根据主管部门的方案来确定是否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在期初的预算中无从确定,给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要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针对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发展,从财务管理方面着手提出改进策略。

2、管理体制不够完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部门物资获取走的是“等计划―吃财政―包分配”的发展道路,“等、要、靠”思想严重,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观念。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化采购要求,政府开始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实施政府采购,然而政府采购仍然受国家预算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管理职能不完善,开源节流、业务管理、运用资金、协调分配、制度执行、风险预警等方面均有待加强。许多政府采购的财务部门仅仅发挥了核算的职能,角色过于单一,同时政府采购财务的监督控制体制也相对乏力,这些存在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我国政府采购效益的实现。

3、合同签订不够规范

合同是政府采购业务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凭证,也是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政府采购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疏漏。一是合同内容不完整,尤其是缺少对对方的制约条款,索赔事项不清。二是合同签订的程序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监控,有的只是采购部门大包大揽,没有监察、财务等部门的参与,导致许多无计划、超计划的合同无法兑现,给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被动。有的采购部门绕开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三是合同文本不规范,有的根本不符合法律要求,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政府采购部门如果在采购合同签订上没有认真履行义务,会为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埋下隐患,合同风险将最终转化为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消化,因此,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必须重视采购业务的合同管理问题。

4、供应商选择不够严谨

在我国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采购供应商的供应商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一,对合格分承包方审查不严,把部分无产品优质证书和产品鉴定评价等资料的生产厂家列入采购对象;第二,被试用承包方比例过大,试用方的资质、资信、质保及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照顾性的“人情”采购较多;第三,流通领域的承包方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以私营企业居多,他们以供货方便、快捷等优势,在采购部门占有一定的市场,甚至在个别采购部门的采购范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以上几点的供应商选择不严谨行为,都会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为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造成潜在风险,政府采购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

二、强化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的措施

1、准确编制预算,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项目对应资金只有预算单位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由财政直接支付。如果预算资金总额小于实际采购金额,则需要单位补付剩余部分资金,财政预算资金被完全使用。如果预算资金总额大于实际采购金额,则政府采购项目就会产生结余。按照财政规定结余的资金应该收回,如果预算单位需要使用应当重新编制预算。对资金本来就不宽裕的采购部门来说,充分利用剩余资金非常重要。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单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预算编制应当切合实际。政府采购资金获取的周期性决定了各采购部门经常处于资金紧张的状况,而政府采购的资金又不能直接拨入采购机构。为了使学校的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各单位在编制预算尤其是有关采购项目的预算时,应当精打细算。编制的预算应建立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不能为了争资金盲目扩大预算金额,造成不必要的资金积压。

(2)积极实施政府采购。财政预算批复后,才能执行政府采购项目。由于财政批复一般要到3―4月份才能下达,这样就造成了政府采购实际执行时间较晚。各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当在收到政府采购的批复后,登记台账,并通知采购需求部门认真执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对因客观情况变化而确实需要调整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敦促采购需求部门在年内实施与采购相关的行为。

(3)及时结清采购项目,结转剩余资金。政府采购项目结束以后,根据相关项目的台账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结余情况,如果有剩余的资金,应当向财政提出申请使用结余资金。根据政府采购的规定,如果预算单位需要使用结余资金应当根据需要重新编制采购预算,否则结余的资金到期将不能再使用。预算单位应当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保证不因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减少实际可使用的资金,真正发挥政府采购在使用效益上的优势。

2、依据采购合同,落实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的管理

政府采购部门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应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合同办理。

(1)采购款项的支付依据:《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九条规定的几个文件是必须提供的,另外采购中心的内控制度也应建立相应规定。如项目负责人审核制、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等,分次付款的,还应由财务部门正确提供已付款情况。

(2)采购款项的支付程序:一个采购项目实施完毕后,首先由采购机关组织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填写“质量验收报告”,接着由采购机关与采购单位填写“验收结算书”及“接受履行报告”,供应商根据上述报告填制由采购中心设计的“政府采购款项支付审批表”一式两联,经采购单位签字盖章后,交采购项目负责人审核,审核无误后交采购中心负责人审批,批准并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付款。

3、加强政府采购中的资产管理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依然存在对原有固定资产包括被更换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这是最容易被各级财政部门忽视的问题。目前,各地也没有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相应地对更换的旧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存在以下好处:首先,在部门之间相互调拨旧资产,如车辆、取暖锅炉调拨,可以有效地利用资产,使其不致被闲置浪费。这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来说,不失为一种合理利用资产的好做法。其次,对被更换资产进行拍卖处理。作为财政部门就是要尽职尽责,当好政府部门的“管家”,不但要管好用好资金,而且要管好用好资产,并对各部门所用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就可以相对节约财政资金,缓解财政资金紧缺与需求膨胀的矛盾。最后,可以防止财产的损失。购买新资产后,旧资产如被闲置,极易给有些人以可乘之机,将旧资产以种种手法据为己有,造成财产流失。

4、规范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项目及时登记入账

政府采购部门的业务保障对象一般规模较大,各部门分工明确,实施政府采购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为了保证政府采购业务高效、有序地进行,采购部门内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建立一套规范的采购程序。

只有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办理有关的采购业务,才能确保采购部门的政府采购工作有序地进行,避免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并为财务部门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及时了解政府采购情况的动态提供有利的条件。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5、从资金凭证入手,加强政府采购财务控制

采购资金是政府采购财务控制的工具、手段。采购部门总是极力从财务部门拿够钱,好与客户钱货两清或者尽量多备些物资,但财务部门则要满足资金多方面的需求,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财务需要了解采购合同,备有合同复印件,同时也要寻求最经济又切合实际的采购物资数量及金额并控制采购时间,以切合政府采购财务的实际情况。

财务控制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核查各种凭证。从正确性入手,审查订票、货票、出库单、运费及各种收据等各种凭证,重点审查各个凭证的数额、款项、品类、公司等,辨别其真假,如核查出矛盾,有出入或不一致,则拒付并追究责任;若手续不完备也要待手续完备之后才结算,这样才能保证付款、记录不出问题,凭证关一定要把好,保证政府采购的规范运行。

政府采购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经济活动,各采购部门内部的财务管理过程不尽相同。只有加强对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才能使相对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有序,使政府采购真正为采购部门的资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洪亮:采购业务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05(9).

篇9

年的努力,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管理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并逐步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肩负起领导的重托,为公司的正常运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现就我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20xx年基本情况

(一)思想情况

通过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自身感悟,各方面的认识水平均得到很大的提高。逐步将自己从财务工作主力的定位中脱离出来,开始主动思考企业规划、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开始主动学习、接纳、宣贯企业文化,基本实现了与公司领导层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工作中逐步担当起承上启下的中层角色,工作的局面正迅速打开。

(二)20xx年的主要工作业绩

积极推进团队建设。按照公司的要求,为了实现“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目的,公司成立伊始,我本人就响应公司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领会公司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忠诚、荣誉、责任、创新”为核心的部门文化理念,制定了财务人员行为准则,基本建立了以“职业规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安排”为一体的员工日常管理体系,并通过制定工作日历,强化员工的时间管理,同时通过认真贯彻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内部绩效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公司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始终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在企业成立之初,总会计师就安排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及时起草了交通费、差旅费等费用管理办法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为公司尽早具备基本办公条件提供了保障。为了进一步支持公司正常运转,我又组织计划财务部先后下发了合同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基本搭建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框架,为公司开展各项财务工作提供了

建立、健全核算体系。公司成立以来,我本人与计划财务部全体同仁通过不懈的努力,及时完成了帐套建立、科目预制、报表设置、单据印刷,印章刻制等工作,并在随后的工作中,及时指导各部门建立了低值易耗品出库台帐,理顺低值易耗品出入库管理程序,及时督促供应部完成工程物资计划价核算管理程序,并顺利完成资产盘点、报表报送等财务结帐工作。同时按照总会计师的安排,及早安排20xx年财务决算工作,为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完成20xx年财务决算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理顺内部经济运行机制。公司的各项制度下发以来,为了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弥补制度管控的空白,按照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要求,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先后对六项可控费用的管理程序和零星劳务、零星采购的管理程序进行了规范,同时建立了例行财务稽核制度,通过持续的制度改进和强化制度的日常监管,不断提升财务管控能力,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

积极推进项目融资工作。服务项目建设是计划财务部整个项目建设期间的中心工作,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及总会计师的安排,我与金融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推介我公司的项目前景,并取得了金融机构的一致认可,顺利取得亿元的贷的款承诺函。经过认真考虑,基本确定,、、银行为我公司项目的主贷的款行。从12月份开始起,为了摸清20xx年经济形势的走向,我分别与银行进行了沟通,对20xx年贷的款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明年的信贷政策有了基本的认识,为明年全面开展项目融资工作开了好头!

全面启动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基础管理手段,在提升企业资源分配水平,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0xx年,在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下,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利用编制全面预算报告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天庆特色的预算编制方法,形成预算管理制度,理顺预算控制程序,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内部学习,提升整体素质。针对计划财务部员工普遍年纪较轻,积累缺乏的现状,按照总会计师的要求,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全体员工认真开展制度学习,业务学习、管理技能学习,并创造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员工素质得到快速提升,迅速达到了公司的基本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工作效率仍有待提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由于时间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陈旧,工作技能不足等原因,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拖拉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领导管理手段仍不娴熟。由于我个人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手段比较凌乱,不成系统,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科学地组织内部工作,对工作的整体开展有一定的制约因素。

工作预见性不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为员工成才指明目标、提供方法、给予支持,因我未能及时制定计划财务部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削弱了员工创业的激情和士气。

二、20xx年的基本设想

(一)针对

20xx年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首先要强化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将通过制定日工作安排意见等手段,降低无效工作的时间,减少上网时间,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逐步整合管理手段,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方法。我将在学习其他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具有的可扩充性的内部管理方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坚持走动式管理,并多走出取经,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管理不能闭门造车,无论内部管理,还是外部取经,都要到一线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基础的资料,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因此,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将确实贯彻走动式管理的方针,多走、多看、多想,在走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的预见性。

(二)工作的整体构想

认真做好文化融合,内部管理,团队建设工作。我将继续按照公司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丰富部门内部文化内涵,按照员工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严格要求,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提升部门形象,打造团队卓越执行力。

做好项目融资工作、服务项目建设。通过认真研

究20xx年的经济形势及信贷政策,我将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继续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同行保持密切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全力保证项目建设的

做好内部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明确计划财务部工作方向,为员工提供明确的个人职业指引,我将与总会计师保持充分沟通,在内部发展设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可行的内部发展规划,以促进财务部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做好计划管理工作。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一切管理的基础,一项业务从计划开始得不到控制,那么在以后各个阶段的管控都是徒劳的。因此,我将组织计划财务部积极研究计划管理的方法,整合企业内部管理资源,将企业计划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继续做好绩效管理、时间管理等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绩效管理和时间管理是大有可为的,要想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升内部绩效,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因此,20xx年,我将大力改革计划财务部内部绩效管理和时间管理,以提高在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开展财务管理研究。20xx年是企业的全面开展建设的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将逐步进入生产经营期,按照打造一流企业的要求,计划财务部将尽早谋划,我将组织全体员工,按照职业规划,分块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早做准备。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控 管理分析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市场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中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个企业要向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内部管理质量和管理措施的控制,掌握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企业自身出发,找到管理中的不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安全运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企业内控管理的科学内涵

企业内控管理就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组织等的管理,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出发,调动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实现企业的进步。因此在进行内控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在相应的管理基础上建立起相关的规范制度,提升企业内部发展环境、降低评估风险,增强信息沟通,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良好的企业内控管理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度和真实性,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保证企业内外部决策信息的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出现,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通过企业的内控管理,管理人员可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提升企业内部资金支出和收入以及物资保管、采购、销售的控制质量。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管理控制,管理人员也可以减少自身的工作量,通过制度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方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企业内控管理动力

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充分,使得许多管理工作不到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内控管理的质量。一个企业要向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地位,首先就要加强自身内部环境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发展前景,达到企业经营的目标。而且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比较晚,许多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比较混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责任不清,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力度较小,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管理企业没有指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盲目跟风,使得自身的企业效益下降,增加企业的市场发展风险。

2.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应该要有比较专业的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质量。但是在实现中由于我国企业现代制度发展比较落后,许多企业还存在许多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指导,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质量下降。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性,需要让管理人员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案和发展方案,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分析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不足,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正常发展。

2.3内部监督不充分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为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对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管理的水平。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更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性。但是在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设置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他们既是内控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内控管理的监督人员,这样就会降低财务监督管理的质量,严重时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内部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监督,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管理失误的出现,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将其企业的发展风险。

2.4财务风险意识较差

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要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质量。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面临两种风险,第一,外部风险,第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主要是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承担的风险,内部风险则主要指,由于企业的盲目投资、筹资以及内控管理不足导致的风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足,在投资时没有掌握准确的市场经济信息,使得企业的投资风险性增大。除此之外,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充足,在面临市场经济时不能够采取相关的措施弥补,缺乏应对企业风险的管理措施,导致企业在市场发展中损失巨大。

3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3.1提升内控管理环境

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内部管理控制时,首先需要为其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质量,减少管理工作问题的出现。其次要提升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及时总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减少工作失误的出现。第三,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组织的工作,明确分工,权责分明,这样能够降低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最后,还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归属感,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工作模式。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要制定出科学的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的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则需要实行集体决策的方式,保证决策方案的科学性,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3.2加强风险评估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比较多的风险,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发展。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就是指在管理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质地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减少风险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将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日常财务信息管理的核对,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性。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对财务资金的风险进行分析。资金风险分析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加大企业发展的风险性。所以企业在今后的资金管理中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尽量减少管理工作问题,让跟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企业的风险评估管理中去,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3.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需要专业的管理素质作支撑,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奠定基础。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意识,掌握更多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市场分析能力,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约束自我管理行为,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增强工作自信息,减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4提升企业监督质量

要想提升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还需要提高企业的监督质量,不断完善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监督中去。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好财务管理人员各项工作,减少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企业要向降低市场风险性,还要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当前我国企业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5加强信息沟通

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外部市场信息,同时还要积极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质量。因此需要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让企业内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交流,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员工提供的信息掌握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同时员工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权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在这样的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的信息动态,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

4总结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内控管理,做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这样才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发展风险。同时在这样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找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