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3-03-24 01: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的魅力

篇1

【关键词】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师 语言魅力

The charm of a kindergarener’s language

Liu Guifang

【Abstract】The open and interdependent society in the future needs out next generation have an excellent social abi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our children’s social ability and make them become the people who can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the Infant’s Social Ability, we find that to improve the charm of the kindergarener’s language can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s’ social 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Social ability Kindergarener Charm of language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在幼儿阶段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展的人。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表达上起到了准确传递信息──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效应是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之所在。通过对我园进行的《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总结发现:提高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教师的语言魅力能激发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教师的语言能赋予幼儿生机和活力,她们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表达意向。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就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学会表达或有了表达的欲望,就说明幼儿具有了与人交往的内在动机和条件。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为将来使用语言提高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语言魅力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交往环境。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实践中发现,幼儿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各种语言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根据教师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来理解其含义。因而,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言面貌、语言修饰,让语言更富美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可表现不同的教育功能,如:

2.1 创设自然性语言环境。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江边的国土公园,小朋友们看到眼前的一切说道:“草地真好看!”、“这里的花也好看!”、“这里的柳树很漂亮!”老师轻轻地走到孩子们中间说“是的,绿茵茵的草地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还有白的,连柳树姑娘都甩着长长的辫子在说,这里的景色真美!”孩子们很自然地听进了老师的一段描述,转过脸去,一会儿跟你说说,一会儿跟他说说,用的词语还真不错!走进自然,身临其境,词汇学起来快,用起来也溜!

2.2 创设游戏性语言环境。在我园组织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孩子体现的比较细腻,她们生动表现出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我园“教师”的严于律己、热情关怀;男孩子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游戏性语言不仅仅体现在角色游戏中,其他游戏、非游戏的活动中都可以合理使用,游戏性语言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幼儿易兴奋,思维活跃,学习、创造及社会性发展潜能容易被激发,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会轻轻松松、大大方方地与别人互动、交流,说自己所想,谈自己所感,不加掩饰地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也能很快的了解周围的人。游戏性语言环境的创设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2

一、教师情感语言的魅力。

教师语言情感美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有魅力的情感语言,包括关爱型语言、尊重型语言、平等型语言、激励型语言、宽容型语言、启发型语言、引导型语言、赞美型语言、探索型语言和协商型语言。如:1、关爱型语言:老师真喜欢你!2、尊重型语言:请,对不起,谢谢!3、平等型语言:老师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4、激励型语言:我感到你真行!5、教育型语言:遵守纪律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6、引导型语言:你得靠自己努力!7赞美型语言: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8、探索型语言:还有更好的办法吗?9、协商型语言:你能帮我一下吗?等等

比如在教学中,激励型语言的运用,将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这是一种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人际效应。在课堂上,当面对着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一时理不清头绪时,老师可用轻松的语调说:“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同学们如果从……角度考虑的话,我想,不少同学会得出正确答案的。”激励性语言,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提高了思考的兴趣,增强了思考的信心,坚定了思考的意志,享受到了思考的愉悦。而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很重要,它能使学生重拾信心,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一步步引导他们探究题旨,领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欣喜感。

有一位特级教师在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他把“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诗眼作了精彩的分析。他激昂慷慨而又字正腔圆地说:“我怎么能够低头弯腰,卑躬屈膝,趋炎附势,出卖灵魂,伺候你们这些老爷,使我不开心,不称意,不愉快,不自由呢?――这就是李白的性格,这就是李白的傲岸,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人崇敬的活李白。这也就是这首诗的主题。”这段饱含感情的语言不仅活脱脱地画出了李白的性格和为人,而且也准确地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把教学内容溶入流动的“语言溪流”中,用自身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愉快的接受了知识,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幽默语言的魅力。

有位美国的教育家曾说过:“幽默不仅不会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而且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下了更多的概念。”这就是说,幽默的价值,不只是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放松身心,而且可以帮助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课堂幽默语言的方法有多种,如趣诗妙文法、刻意精细法、明褒实贬法、顺手牵羊法、逸闻趣事法、画蛇添足法等等。

比如课堂上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东西,如流行用语、广告语、流行歌曲等,在适当的时候点染一下,可造成浓郁的幽默氛围。尤其是流行歌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唱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感觉亲切,而且还能轻松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当老师提问学生时,学生答不上来,气氛有些尴尬。这时老师可随口说出,这道题有点难度,就连老师也觉得不容易,老师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答案都那么可爱……”顺口就把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中的歌词帮学生解围,这样课堂教学即可继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又如,在讲双关辞格时,如果只是一味解释概念,学生大概没有耐心听,这时如果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是最好的了。于是,老师就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逸闻:宋朝有一个书生,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一出门,就诗兴大发,随口赋诗一首:“门前一棵树,两支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去,这时走过一个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为花”。书生一看,甚为崇拜,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一同和欧阳修比个高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书生又吟到:“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无奈吟到此处又吟不下去了,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就这样,欧阳修利用“修”和“羞”两个同音字,巧妙地教训了不学无术又喜欢卖弄的酸书生。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又让学生体会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处。

三、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一种语言――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如果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也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首先,微笑是教师的一种积极肢体语言。作为教师,她(他)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

其次,在教师的身体语言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正视学生显得尊重学生,斜视学生表示鄙夷;怒目表示气愤,慈目表示关爱;耷拉着眼皮爱理不理,表示轻视,注视的眼神表示关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眼神透露出对学生的所有态度。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眼神。

篇3

【关键词】亲和力; 书香气息; 推动力; 宽容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又不是无章可循。他需要管理者——班主任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在不同的情况下,适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这和班主任的语言魅力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鲜活、幽默、宽容的语言,往往是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的法宝;而生硬,单调的语言将会使班主任工作陷入泥泞,举步维艰。

1 班主任的语言要有亲和力

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眼里,就是楷模、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会在不经意间模仿老师的动作、眼神和语气。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和统计,担任一个班班主任一年,班级约有5%的学生会形成与班主任相似的说话风格。如果担任同一个班2年班主任,这个比例会上升至35%左右,如果担任同一个班3年及以上,那班级学生将会达到60%~80%的比例。一个说话风趣幽默的班主任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有一颗豁达的心,是最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这样的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乐于同别人打交道,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亦能有一颗宽容的心。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离不开“亲和”。很多孩子怕和别人打交道,或交流时紧张,恐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班级这个家庭中没有锻炼好。

班主任语言的亲和力不仅能影响到孩子的发展,还影响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语言生硬的班主任,家长也不愿与其多交流。教育,缺少了家庭的参与,缺少了沟通交流,是不平衡的。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闭塞与沉重的。

2 班主任的语言要有书香气息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一门艺术。在平时,班主任首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积淀。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想在学生面前卖弄是行不通的。班主任的语言具有了艺术性,才会让学生从内心佩服,才会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才能激起学生对书籍的喜爱。文明的气息才会更浓。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900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犹太人也十分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他们把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要创新就必须以思考为基础,而创新则由提出怀疑和寻求答案来完成。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的培养又岂能离开教育和读书?

由于犹太人有一以贯之的重视教育之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犹太人,历年来比例惊人。如今我们正努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犹太民族在这方面的经验颇可借鉴。

3 班主任的语言要多一份推动力

常听家长们说:老师,你对我孩子说,要他怎么样怎么样。孩子听你的,我们说了不管用。这是家长的真心话,并无奉承之意。班主任在班级里的威信是最高的,是孩子行为与思想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语言如同一根杠杆能撬动孩子的心灵。班主任的语言又如同推进器,为孩子的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年前教过一对姐妹,论思维能力、灵活程度以及用功程度,姐妹俩都只能算是班级中等偏下的。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绝大多数只能作为陪衬者,因为她们很难跨过可能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那道坎(高考)。有一次我发现妹妹背书比姐姐快了一些,我悄悄对她说:“虽然你是妹妹,但只要做得比你姐好,就可以成为她的榜样的”没想到这孩子把这话听进了心理。在接下来的半学期中,努力程度远远大于她的姐姐。背书比姐姐快书写比姐姐认真。我适时肯定了她的表现。并对她说:“自己表现好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超越别人很简单,超越自己才是最难得。”后来又担任了她一年班主任,那一年她小学毕业,以班级名列前茅的成绩进入了本镇的中学。很多同事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而我却说这不是一个奇迹,这是一种必然。同事不明白,我说每个孩子都能从老师这里得到前进的推动力,只不过她持久些。

4 班主任的语言要多一份宽容

篇4

谈起语言的魅力,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一种自豪感,语言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语言可能产生误解,也可能通过语言,成就没事,成为沟通的桥梁。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1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着它,无时无刻都少不了它。它是语言穿行在我们之间。有时候语言不一定都是说的,文章属于语言,文字属于语言,只不过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只要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它就会像阳光一样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雪。

语言就像一门艺术,不!语言就是一门艺术。有的时候稍稍一变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钱钟书教授曾有一次这样婉拒一个迫不及传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但是换一种说法拒绝,比如说“对不起,我没时间。”这种方式相较于钱钟书教授的语言方式,就显得太过奇强。还有,千遍一律的拒绝方式会让别人感觉你这个人太过虚伪。但教授的那句话不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又不失大雅。即不使气氛僵冷,而且让人们更加尊敬这位谈吐幽默的老人。同样是拒绝,却拒绝的不动声色,这就是语言交流的魅力。

我国古代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有一次为老妇人祝寿,她的儿女们欢天喜地,茶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唐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人一惊,脸现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人由怒又变喜。唐伯虎又接写到“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大惊,恨上心头。“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真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机变,让人看了不禁叹为观止。

好的语言会让你站在一个不同的高度看向世界。比如说看向一片森林,你是否会想用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它,形容它的宁静。看向一片大海你会想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它,赞美它的壮阔和湛蓝……只要你善于积累,用心去体会语言,它的魅力就在其中。

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2现在正是春天,许多树都开始更换新衣。落叶缤纷,四处散落。我不太喜欢常青树,有人说常青树一年四季保持绿色,生机勃勃。可是我却感觉它少了什么,就是少了落叶这一环节。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和一个仙人,仙人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不如普通人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我喜欢走在林子里厚厚落叶铺成的地毯上,一步一步,“沙沙”的声音也会随之响起。漫步林中,你会感到宁静祥和。因为你有落叶的陪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们在看到落叶从树上飘落时,常常会感觉它很无情,当汲取不到大树母亲给它的养分时就抛弃了大树母亲。但是它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后直觉飘落,奉献自己为大树母亲提供更多的养分。

说起落叶,我还感到一些心酸。每棵树每年都有叶子,不计其数的叶子。春去秋来,原本嫩绿的叶子就孤零零地飘落下来,就此消逝。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树,叶子为大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我的家乡,最常见的树是香樟树。绿色的叶子夹杂着红、黄两色的叶子,厚厚的树冠遮盖住一片天空,遮阴避凉。香樟树花黄绿色,春天开放。每当中午我从学校回家的路上,风一吹,几片叶子就飘了下来。如果风再大一点,香樟树上的叶子就会陆续飘落。飘在车上、地上、树丛上,我伸出手来,偶尔还会飘在我的手上。

香樟树会散发出清香,所以落叶也带着一股清香。我时常捡落叶当书签夹在书里,当翻到那一页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落叶飘落漫天的场景。落叶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3从小学开始,语文课就令我充满兴趣,它不像英语,总是带给你一种生疏,冰冷之感,它是令我们亲切的。读语文课本我获益颇多,那小诗的`优美淡雅,细致入微、古雅秀丽的散文韵味,令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不过那时看书,更多如囫囵吞枣一般,光注意故事情节去了,不细细品味,丢了书中最精彩宝贵的东西。不知读一本好书,如同温一壶好茶,不同的作家总有不同的古墨香气,只有慢慢品方知其甘醇。

到了初中,读的多了,才感到语文这潭水的深幽。那小学时看似简单易懂的文章,如今一层层撩开它的面纱,才觉得他的博大精深;小时沾沾自喜的语文水平,倒是班门弄斧一般了。曾引以为傲的书房里那满满的两柜子书,现在也只能找到大半好书了。儿时父母念故事给我听,再大了点,便拿着有许多插图的书看得起劲,到了四年级,便是一页页满满的故事了——想来竟浪费了不少时间在那悠长的故事里。

读林清玄的散文,似是领悟到了什么,却又模模糊糊。反反复复,细细咀嚼,才觉妙哉:文章有些禅味,蕴着为人处世的道理。朱自清的散文却又是另一番风味,我对朱自清的印象特深的是他文章的意境,读着读着似乎也和他一起弥散在罩着月色的荷塘中了。

小时笔法生疏,总是些现话重复着,渐渐的,看多了书,也悟出了些门道来了。读得多了,背得多了,那诗似的句子也便信手拈来。生活中也沾着点书卷气,附了些高雅。当然,现在我正处于一个不断积累的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文学之路还漫长着呢!

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4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拒一个急于采访他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句话不仅表达出自己拒绝来访的想法,又不失大雅。既不使气氛僵冷,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尊敬这位谈吐幽默的老人。同样是拒绝,却拒绝的不动声色,这就是语言交流的魅力所在。

杰克迷上了游戏机,不管家人如何训斥都不肯消停。周末,邻居太太来访,恰巧杰克正想打游戏,邻居太太赶忙阻止,妈妈则笑着说:“我家杰克倒是能管住自己,说一会就一会,我相信他。”没过多久,杰克痛痛快快地主动退出了游戏。从此杰克每次打游戏,都自觉地上好闹钟,闹钟一响,便及时地退出。妈妈在语言上的信任,让杰克有了责任心。言语上的信任,也成为了语言的魅力之一。

德兰修女莱丝挽救过很多在绝望痛苦边缘挣扎的人,有的是心灵不安的,有的是身患疾病的。人们非常崇敬她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帮助那么多人时,她说:“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系、我的祝福。”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拯救了战争时期的一个个生命,一次次打破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在这一特殊时期让无数颗心灵从黑暗走向光明,拥有继续战斗的动力,这又是语言的一大魅力。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语言,我们不仅不会拥有良好的人缘,还会处处得罪人,那人的心灵岂不化为了荒芜的沙漠?那么,我们将失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操,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与其如此,不如让我们学会如何“说话”,用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语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5在生活中,语言起着很大的作用,不一样的语言,就有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题记

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今,像这样的良言已经用到了用到谈话,还用到了广告上,今天我带您去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

今天你“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了吗?相信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以前去到公共厕所,大便池墙上经常贴着“请冲厕所!”几个大字,人们好像司空见惯,和没贴差不多。现在的公共厕所,经过改进,即干净又卫生,厕所门和墙上,会有一温馨标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人们使用完厕所,看到这个温馨标语,就有点不好意思不冲厕所了。前一句意思,厕所给你解了急,后一句意思,你就应该去劳动,把它冲干净,这种念头好像是油然而生的了。

再走到小便池,面前的就有温馨标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简简单单十个字,提示你,向前走一小步,就这么简单,就变成了一个文明的人了,大家何乐不为之。

再说说私家车,为了前后车辆相撞,就在自己车尾部加贴黄色会反光贴画,上面有一个有顽皮小狗,下面有的写是“我不想让你吻!”、“别碰我,我怕疼!”、“我是新手!”等等,一句醒目的温馨提醒,就会引起后面司机注意,可能在司机注意不集中时,带来了开心和快乐,这就是方便了自己,快乐了别人啊!

中国语言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饭店里的空调上写上“你少动我!”标签,停车场会有“要想来开车,待到醒酒时。”的牌子,特别是今天广告,更是有购物的想法。

篇5

叠词可摹声。

如《晋祠》中的“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这里的“叮叮咚咚”再现了水声清脆响亮,且长绵不断,使人如闻其声。

叠词可显形。

如《天山景物记》中的“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重重叠叠”显现出枝丫的茂密之状,“斑斑点点”则展示出日影的细碎之形。真切生动,过目难忘。

叠词可绘色。

如《晋祠》中的“那周柏,树干劲直……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疏枝“青青”可见色之浓,周柏的古老苍劲可窥一斑。

叠词可传味。

如《菜园小记》中的“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其中的“脉脉”,表现出香气浓郁不断,读来似有浓香轻轻入鼻。

叠词可绘外貌。

如《普通劳动者》中的“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厚厚”、“淡淡”真切地再现了小伙子的外貌特征,使其淳朴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

叠词可展言行。

如《菜园小记》中的“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伸伸”、“擦擦”、“看看”,表明动作连贯而轻松,流露出了劳动者的喜悦和自豪。

叠词可现心理。

如《荔枝蜜》中的“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用有形的“疙疙瘩瘩”来描写无形的心理活动,不愉快、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便真切地流露出来了。

叠词的形象性和形式美。

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首诗前四句写登楼吊古,这两句写登楼所见,末两句因景生情,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感。这其中的“历历”,写汉阳树清清楚楚,看得分明;“萋萋”写芳草浓密茂盛,欣欣向荣。此两处叠字使用,使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格调优美。眼前景物,脱口而出,形象鲜明,又自然又开阔。难怪李白游览黄鹤楼,见崔颢所题此诗时,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叠词的音乐美。

有些文字本身的音乐性不显著,一旦叠用以后,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表现一种音乐美。如《伐檀》中的几个关键句子:

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

这首诗写出了奴隶们艰苦伐木、运木的劳动情景。“坎坎”三次反复使用,不但形象地表现了奴隶们迸发于内心的吼声,而且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斧砍木头的声音。语言铿锵,节奏感非常强,琅琅上口,一种音乐的美感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叠词的抒情性。

篇6

【关键词】英语文学 修辞 语言

修辞手法是英语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且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能将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意蕴,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展现出来。通过赏析英语文学作品的修辞,感悟英语文化魅力,可提高我们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英语文学的比喻修辞

英语文学的比喻修辞同中国文学的比喻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英语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英文为image,其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影像”或“映像”。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有明喻和暗喻,明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同的特征,一般以as if /as thought/like等词作为标志,例如“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诗巧用比喻的修辞技法,把生的希望比作夏天绚丽的花朵,将死的静美比作秋天飘飞的落叶,使生与死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but it is a bad supper.”(希望是一顿美好的早餐,但是却是一顿糟糕的晚餐。)其含蓄的表达了培根的意思,他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看到希望,那么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实现它,如果太晚的话就无能为力了。这句话将希望与早、晚餐的时间段结合起来,暗示时光易逝,应该在最有希望的时候去行动。

二、英语文学的双关修辞法

双关语,就是用一个词汇来表达两种涵义,一层是表面意思,另一层则是隐含意思,其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性格,制造出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莎士比亚在他的文学作品就多处使用到双关语修辞,例如《针h相对》中的:“……but if he be a married man, he’s his wife’s head, and i can never cut off a woman’s head.”(……可是他要是个有老婆的,那么人家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叫我杀女人的头,我可下不了这个手。)这段话中的“head”一词就是一语双关,表面意思是“脑袋”,深层意思是“领导”,在这里将丈夫当做妻子的“头”,即为妻子的领导,既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意思,又巧妙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话:“To England will steal, and there I will steal.”(我偷偷溜回英格兰,到那儿偷去)“steal”的字面意思是“偷”,但在这句话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溜回”,此处也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并且使得文章更具有讽刺色彩和幽默效果。

三、英语文学的夸张修辞

夸张经常用在英语的文学作品中,是作者应用丰富的联想,对某种事物的特征与作用进行放大或是缩小,使文学作品中的含义变得更加鲜明,从而引发读者对作者所修饰的事物产生想象。例如“the little girl eats like a bird.”原本这句话的本意是这个小女孩吃的很少,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后,就夸大成了“这个小女孩吃的像小鸟一样少”,又例如“The loud music almost drive me up a wall.”原本理解为吵闹的音乐把我逼疯了,但其意思则可以理解为“把我逼到墙上去躲都没办法”。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使用夸张的修辞后,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心情会得以愉悦轻松,同时语言文化与魅力也得以彰显,使整个文学作品变得更加丰富。

四、英语文学的拟人修辞

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将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是其它生物比拟为人,从而进行对该物体的描写,以能够使这些物体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让读者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比如“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my fevered heads.”(黑夜轻轻地将她的手放在我发烧的额头上。)这句话将黑夜拟人,可以看到在人称上使用的是“her”,将黑夜比拟为一位温柔的女性,为作者在生病时带去安慰和陪伴,同时也能够看出作者当时的孤独,只有黑夜为伴,并且只有黑夜在关怀着他。另外一句“The waves beside us danced.”(粼粼的波光在我们身旁舞蹈。)这句诗文将波浪拟人化,它的翻涌不息仿佛是在跳舞一样,一切景色都是那么美好和欢快。无论是哪一句,都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绪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让读者随着作者描述的情景或开心或悲伤,完全被读者带入情境之中。

五、英语文学的矛盾修辞

英语谚语中常用矛盾修辞来一语道破生活复杂的学问,如“more hate,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用more和less这一对反义词来表达过犹不及的含义,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冒进,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其次,矛盾的修辞能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得到增强,通过事物内在矛盾的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感官上得到刺激,在审美上得到愉悦。如“I find no peace,and all my war is done.”(我没有找到和平,而我已进行了一切斗争。)中利用peace和war这一对反义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求,语言十分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总结

总之,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也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同时掌握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我们理解英语语言的规律,了解英语文化,读懂英语文学作品,以及提高英语阅读鉴赏水平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篇7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会认“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3、感情态度的价值观

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多媒体生字词课件,可以多意理解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一课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A生: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板书:为什么到书本里?]

B生:这个蚂蚁是谁?

师:问得真好,还有其他想问的吗?

C生:这个蚂蚁到书本里面了以后怎样了?

师:你要问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吗?[板书: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师:你们想得真多,很肯动脑筋,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读课文,过生字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8,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词。

师:你们书读得仔细吗?[出示多媒体生字词课件]谁想来读?[注意“零”、“随”,“夹”]

师:全班齐读这几个生字,一个字读三遍。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几个字,能给他们组词吗?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都好好预习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几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生:孤、趴、噢

师:那么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知道有没有聪明的同学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你能说几个就说几个。

生:熟字添偏旁……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一起来数数好吗?现在请13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谁想读?

[教师学生共同正音]

(2)师: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提的几个问题吗?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

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板书:小姑娘]

师:说得是对的,谁能说得在详细点呢?

生:小蚂蚁在花里睡觉,小姑娘看见了这朵花就摘下来夹到书里,这样小蚂蚁也被夹到书里面了。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知道的,能把这几句读一读吗?

生:“一只黑黑的小蚂蚁……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师:我们弄懂了第一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蚂蚁是怎么被夹进书的,那么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解答第二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提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

生:“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和“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板书两个问题]

师:还记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吗?

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

师:那么我们带着第二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3--12自然段。

师: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去看一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相关句子划下来,并在用笔在旁边写一写你感想。[师巡视]

师:都划完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师:你认为哪件事情很有趣?

A生:我觉得书本里的字还会讲话很有趣。[板书:字会说话]

师:从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小蚂蚁和字的对话?

生:第3--6自然段。

师:大家都没有遇到过会说话的字,想和他说说话吗?

生:想。

师:从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想读小蚂蚁说的话?……小姑娘呢?……还需要一个旁白。

师: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字是用细碎的声音说话,后面是不好意思地回答。

师:那你能把字说的话读一读吗?

师:读得不错,谁能像他这样读?

师:我想再请3名同学来分角色读。[请两组]

师:那么听了小蚂蚁和字的对话,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

a生:我觉得小蚂蚁是一只快乐的小蚂蚁,因为他很乐意做一个字。

b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字会认为小蚂蚁也是一个字?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蚂蚁压扁了以后外型相似,而且蚂蚁很小,字也很小。

师:看来你很会读书。

师:这是他认为的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你还觉得其他的事情有趣吗?

B生: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板书:会走路的字]

师: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怎样?

a生:我会很羡慕。

师:的确,谁都会羡慕。

b生:我会学着小蚂蚁也在书本里到处走一走。

师:看来你和书本里的字想得一样,你找到课文里相应的句子了吗,能把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我们真是太傻了……那有多快乐呀!

师:为什么字要说这样的一句话呢?

生:因为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

师:既然这样,字对自己说的那一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想来试试?

师:这一句读得不错了,这一段呢?男生读前三句,女生读后三句。

C生:我觉得小姑娘能和小蚂蚁对话很有趣。

师:谁想读一读小姑娘和小蚂蚁的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11、12自然段。

师:现在由我读第8自然段,1、2、3、4组分别读第9、10、11、12自然段。

师:旧书里的字都开始串门了,今天我和你做邻居,明天我和他跳跳舞。那么旧书会变得怎样?

A生: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师:它是怎么不安静呢?

B生: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板书:新故事]

师: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第九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

师: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师:因为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样一本书,不知道故事会变成哪些新故事,不过我们试着改一改这两句话,如果让字和标点符号来串串门,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意思?[出示:(1)明明被军军叫走了。(2)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1)

生:军军被明明叫走了。

(2)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怎么样?他赞成我,也赞成你。

生:怎么样?他赞成你,也赞成我。

师:一句话中,如果前后词语换了位置和添加改变标点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难怪小姑娘发现这本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呢!请两名同学分别读第9、10自然段,

生:一本书的字和标点符号换位置那意思就更不同了。

生:汉字真是奇妙,只要稍微变化一下意思就有很多变化。

师:说得好!所以这本书总有新的故事,全班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文字的魅力]

篇8

[关键词]标志设计;传统文化;水墨丹青;魅力解析

一、引言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简洁、易识别的图形、图像或文字直观的向人们表达出一定的意义、情感或指令。标志设计通过创作典型而特别的符号特征,向受众传播特定的信息,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在流通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杰出的作用。现代标志设计中民族化、地域化元素的表现有利于突出标志设计特色和文化内涵,而水墨丹青元素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标志设计中,引领着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中国风,受到国际设计界的赞许和重视。

二、案例分析

好的商标是品牌,是形象,是无形资产,是免费广告,是财富的源泉。例如:中国移动“G3”标识(图1),将中国太极创意融入其中,以中间一点逐渐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其核心视觉元素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以现代手法加以简约化设计,该标识还有丰富的色彩运用和延展。形象的表现出中国移动支持国家资助科技创新,为客户构架全新沟通平台,引领精彩高效的移动信息生活的精神诉求,展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也表达出中国移动的强大实力。对文化相同的认知,很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三、水墨丹青元素在标志设计中运用的魅力解析

1、水墨丹青运用与标志设计富有中国化审美特质

作为最具中国文化表情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水墨丹青展现出中国文化博大深厚的底蕴,体现了华人内敛而丰富的审美特质,将其运用于现代标志设计,有助于将中国文化内涵融合与品牌塑造之中,不但在表象上呈现出对审美高度的追求,还能够引发受众对标志内涵及其外延的文化性思考,风格独具的同时,对品牌本身起到的价值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觑。

2、丰富了标志设计表现手法

现代标志设计起源于西方,表现手法一般通过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这样的创作方式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比较强,但多了形式上就显得较为单一而且重复率较高,会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水墨丹青的运用,把中国书法、国画等元素融入其中,采用独具意匠中国画构图,设计上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书画墨法的功能通过墨的浓淡变化和色的层次变化,去更充分的表达设计师的构思和意象。将水墨丹青的常用技法与现代标志设计的重复、渐变、特异等形式进行揉合,表现出丰富、大气、充满想象空间的独特的标志表现手法,丰富了现代标志设计创作手法和思路。

3、表达出设计师的心灵语言

水墨丹青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灵动而有层次,具有中国书画特有的气韵,很好的传达出标志内在涵义,相对于一般图形文字而言能够更准确和充分的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诉求,是设计师创作的理念的深层次表达。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书画丰富的意蕴和内涵的理解,体现出设计师的文化素养和内心世界,是设计师的心灵语言。

4、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国设计力量

在现代国际经济的天平上,中国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地位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设计也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为世界所瞩目。东方与西方的设计的区别本质是文化的差异性,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设计中的文化魅力是国际设计中最大的亮点,在保持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认可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政治;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30-01

教师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的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在教师的言谈身教中,语言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语言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启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双重任务的政治教师,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技巧,更有利于其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政治教师的语言,都应该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娓娓动听,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性和高度的激励性,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魅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语言流畅

政治课本来就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稍不注意,便会沦为呆板的说教,因此,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技巧,把理论性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课堂上两眼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这样做,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听起来难懂,根本谈不上知识的体系是否完整,教学结构是否恰当,知识内容是否详尽等等。当然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所以,组织语言备好教材是最基本的。

2.语言精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恰当的用语,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原理时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讲究逻辑,否则会造成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原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只有做到教师语言准确,合符逻辑,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3.语言规范

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同时作为政治教师还包括政治术语的规范化。政治教师要有政治敏感性,注意筛选、使用语言,不要运用已被淘汰的语言。

4.语言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和吸收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合为一体的双向信息传递、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学双方作用的发挥都要以教学语言为中介,教学双方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教师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比如教师要努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即恰当地运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优美诗词、典型事例,以及体态语言等多种手段,帮助表情达意、突出教学重点,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掌握知识,转变思想的目的。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善于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以简明易懂贴近大众的语言浅显的事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通俗的阐明了深奥的哲理。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一句哲学上抽象难懂的物质概念是通过"牛角尖旅行记"这样诗意的文字让我们豁然开朗;日常生活中的"抬杠"竟然可以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相联系;由一句"无风不起浪"的习语谈起,作者揭示出事物间有机联系的规律。

篇10

关键词: 政治 口头 语言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本文拟就中学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运用教学语言时,力求生动形象

思想政治课中的原理、观点、概念是极其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从原理到原理、观点到观点、概念到概念进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那整个教学气氛将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活泼充满节奏。

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亲切富有感情。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一本正经,面色冷峻,语言生冷严厉,让学生感到惴惴不安,有压抑之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身心放松下来,更激不起学生学习、听课的热情、兴趣。因此,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时,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学会微笑,这样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交融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距离就会慢慢消除,学生就会逐渐亲近老师。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教育教学的效果才会凸现出来。

第三,幽默营造气氛。

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洁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教学语言时,要保持流畅清晰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清晰、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教师授课的语言清晰与否、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清晰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那么,怎样达到语言的清晰流畅呢?

第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精心准备,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尤其是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运用教学语言时,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深入理解基础理论。

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准确把握材料数据。

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对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三,结合学生思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