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欠薪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工欠薪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两节”、“两会”期间的社会稳定,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渝人社发〔〕295号)要求和市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精神,经区政府研究,现就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区政府成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孔萍任组长,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公安局、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区总工会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相关部门、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各镇街主要负责人及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负责组织协调此项工作。各镇街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全面排查
从年12月至2012年春节前,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全面排查。对今年以来在建工程以及竣工项目,停产、减产、裁员企业及、重点工程要进行一个不漏的逐户排查,建立排查情况每周五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制度。对排查发现的拖欠工资问题和其他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问题,督促企业立即纠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并于12月10日前将排查情况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大清欠力度各镇街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对排查和投诉举报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进行查处。对拖欠情况严重的企业和项目,研究分析拖欠的原因,明确责任单位和偿还的时限,建立拖欠工资支付行为监控机制。人力社保部门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化解矛盾,并监督拖欠的工资支付到位。
四、完善应急预案
各镇街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急处理预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参加人员、工作车辆等,建立值班制度和与公安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做到一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出现,处置及时、人员到位、措施有效、确保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要及时协调处理本区域内的工资拖欠问题。属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工程出现拖欠问题,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做好与相关镇街、部门的协调工作,一是要果断处置,坚决控制现场矛盾激化和影响面扩大;二是要迅速搞清拖欠原因,有效地协调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及时制定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行垫付方案;三是选派得力人员有效监控支付行为,确保拖欠工资按先行垫付方案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坚决防止因支付不及时而造成矛盾第二次激化的现象出现。
五、工作职责
按属地管理和行业归口管理相结合原则,各镇街和各部门的责任是:
(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主要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排查,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与区人力社保局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二)区人力社保局
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工作,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进行调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区建委
主要负责对建筑行业的排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检查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与区人力社保局进行沟通。
(四)区公安局
主要负责调查处理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为,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拖欠工资及欠薪逃匿的违法行为,协助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和,维护社会稳定。
(五)区工商分局
主要负责依法查处检查发现的无照经营行为。
(六)区国资局
主要负责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与区人力社保局进行沟通。
(七)区总工会
主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主动开展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监督活动。
(八)区水务局、煤管局、市政局、商委、外经委、经信委、交通局、新城建管委、凤凰湖工业园管委会、港桥工业园管委会、三教工业园管委会等各部门
主要负责各自职权范围内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排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处理,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六、工作要求一是认清形势,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我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未断,出现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加之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今年底和明年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可能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因此,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从维护发展大局、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确保高度稳定的角度来做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本单位和当地。
二是果断处置,建立长效。各单位对出现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既要及时有效果断的进行处置,又要思考建立和完善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使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尤其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让相关企业建立规范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有效杜绝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
篇2
关键词 电视新闻;走转改;新闻性;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001-02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要真正践行“走转改”的宗旨,在我看来,所有新闻报道的作品要凸显两个属性:一个是新闻性,另一个则是功能性。这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走转改”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1 “走转改”的新闻性
什么是新闻性?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除了真实准确之外,还要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事实上,在我们的报道中,“真实性”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是新闻的灵魂,离开它就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牢记的准则,是做媒体人最基本的条件。除了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外,我认为,在“走转改”中,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时效性”上。是不是求新、求快就突出了时效性呢?远远不止,因为,在基层,很多事件就发生在那里,而我们在新闻报道的时候,更需要从众多的线索中,遴选出与当下热点紧密相连的选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适应的题材。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体现“时效性”。
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央视也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记得去年刚刚提倡“走转改”的时候,央视推出了小专栏“在岗位”,通过多行业多角度的报道,让人们知道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岗位,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后来,央视又推出了“我说心里话”、“我家门前那些事”等专栏,通过讲述百姓的故事来反映生活的变化。然而,由于这些专栏与当下热点结合得并不好,因此也相继淡出荧屏。
接下来,央视开始探索走基层新的报道样态,拓展时空维度,与过去关注特殊岗位,追求表层视角冲击不同的是,走基层的报道开始深入到事件的因果关系,解决办法等层面,让报道的效果更具张力,因而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报道形态就是“蹲点日记”,记者往往会在一个地方蹲点几天、甚至是几个月,生动展现某个特殊群体境遇,困难等。这种持续的关注让新闻报道成了一部连续剧,节目的行进感牵动着普通观众的神经。主要体现在报道首尾相连,有始有终,既给观众以期待,又有让观众满意的结果。更关键的是能引发观众的后期关注。比如“皮里村蹲点日记”就是一个引起全国关注的佳片,虽然在时效性上有所欠缺,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路却让整个节目具有了极强的新闻性。“皮里村蹲点日记”共八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始有终。每部分开始既有对前期报道的回馈,即观众对报道的反应,间接地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而且在上学路上的故事讲述完以后,又做了后续报道对孩子们入学后的学校生活进行了关注,呼吁全社会伸出援手,并对经社会援助后的孩子们的生活变化进行了报道,真正体现了“走转改“活动的深意,即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2 “走转改”的功能性
要实现“走转改”的最大成效,凸显“新闻性”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提升它的“功能性”,把新闻对时代的反映,逐步变为对时代的参与。换句话说,在新闻报道中,通过对某些事物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办成了行政、司法等机关未办成的事。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改变报道的形态,对同一事件要善始善终。通过追踪、递进的方式,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真正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儿童医院蹲点日记》,实际上是通过走基层的形式完成了舆论监督的功能,在报道中,记者通过蹲点跟拍的方式反映出异地报销鸿沟,儿童看病难,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而这样的监督既具有建设性,同时也能得到当事人或者相关部门的接受,比以前传统的监督方式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效果。
而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当舆论普遍谴责国人冷漠的同时,央视则在各档新闻栏目开辟专栏“最美中国人”,通过寻找身边的感动,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受众展现身边的真善美,为受众消除了对人心不古的疑惑,这样就实现了大众传播“监视社会、维护稳定、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功能。
除了舆论监督,走基层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受众的道德规制。在新春走基层节目中,央视特别设置了“回家的礼物”版块,无论是带给亲友、家人还是同事的礼物都完成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国特有的对家的符号得到了强化和重复,实现了人伦秩序的维护和尊重。
基于这一报道思路的成功,央视相继推出了“蹲点日记”、“我在基层当干部”、“最美中国人“等等专栏,通过记者在基层的所思所感,真实客观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所急所盼。因为客观、真实反映了基层的现状,并不完全是成就性的宣传式报道,而是把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都刻画得非常具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带着情怀走基层”的记者,也就成为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让大众传媒在扮演传播功能的同时,也具备了“社会公器”和“社会稳压阀”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良性互动,“走转改”不应当成为一次活动,它更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常态。事实上,早些年,重庆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以民生新闻为主的《天天630》栏目中,有这样一个小专栏“老王来帮忙”,就是帮助市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而为了更好体现基层报道的功能性,新闻频道新推出的节目《这里是新闻热线》,更是把老百姓所遇到的困难、困惑进行集中梳理、反馈,与基层普通群众的沟通互动和最终的答疑,也构成了新时期“走转改”的新内容。
3 新闻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统一
无论是“走转改”的新闻性,还是功能性,他们在节目中都不一定是独立存在,具有新闻性的节目往往在播出后就会实现他的功能性,而这样的功能性整体呈现正向的效果。
比如2011年初,央视开始探索走基层报道与当下时效、热点的结合,推出了“杨立学讨薪记”和“邵全杰的回家路”等深入人心的报道。主要运用纪实手法,力争保护报道的完整性,使其尽量保持报道与事件的同步,类似于现场直播。在“杨立学讨薪记”中,议题主要是结合年末农民工讨薪难这一热点话题,反映杨立学在讨薪中遇到的各种艰难,摆脱了以前宏大叙事的传统范式,从微观个体入手,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让受众从传统单纯拖欠的思维惯性中对真实欠薪的境遇有了新的认识。杨立学讨薪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样本。客观、真实地记录杨立学讨薪的全过程,才能反映出农民工讨薪的真实难度,才能展示讨薪困局背后的利益纠葛和各方角力,才有利于公众和政府客观、全面地看待农民工讨薪问题,并推动对这个社会问题提供机制性的解决方案。而“邵全杰的回家路”则以春运为契机,讲述他买票的艰难,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公众的共鸣和期待,铁道部也出台相关规定,改变售票的方式。
而去年校车惨剧频频发生,特别是“11·16”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再度发生,让社会各界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些热点,央视及时调整思路,及时开辟了专栏“开往春天的校车”,让记者通过“走转改”,探究校车事故背后的缘由。究竟是车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是严重超载、逆行、超速等个人行为,还是是监管不到位、运营主体缺乏资质等客观现象造成的。记者以“走转改”为载体,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开往春天的校车”这个专栏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校车问题的解决也成为了各地着力推进的一件大事。2012年4月,央视新闻频道就接到了某企业捐赠的价值300多万的校车的消息,并且做了全程的直播报道,广西某小学没有校车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既完成了新闻的功能性,同时也提升了媒体的公益性和责任感。
当前,在“走转改”的报道中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把镜头更多对准贫困山区、对准贫困农民。诚然,关注“三农”,可以找到更多感人的故事,吸引受众的视线。但“基层”不仅仅是农村,还有社区、背街小巷。同样,基层群众不仅仅是农民朋友,还有我们的社区居民、工矿企业的产业工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体验他们的出行难易,也应该成为我们“走转改”的重要选题,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走转改”的报道中,新闻性是前提,在报道时效上,要更注重新闻性。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要注重选取正在发生、就在百姓身边的新鲜话题。而功能性是结果,要进一步丰富手段,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提供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比如,在表达上有始有终,将道理与观点融入故事讲述,善于捕捉细节,创新编排等。这样才能强化传播效果,才能把公共舆论转化为公共议程,进而让更多的问题得到解决。总之,二者的有机结合,方能彰显“走转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