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思想创新意识

篇1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价值定位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90-02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因循守旧,要打破那些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要创造性地去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到:(1)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出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把表现的舞台让给学生。要改变“教师主讲,学生听记”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主要进行指导、点拨。(3)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讨论时间。把课本外的信息和学生的不同意见引进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质疑交流。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创新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而是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进发的。笔者认为,只有给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空间,建立真诚、民主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与老师辩驳,才敢提出大胆的想法,才有可能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挑战书本和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笔者在教学《竞争不忘合作》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假如你参加某项竞赛活动,有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对手想借你的参考资料,你会借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得都非常有道理。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我不会借给他。”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说他很自私。笔者制止了其他学生的指责,鼓励这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说:“如果我不借给他,会激发他的上进心,他会加倍发奋努力,提高自己的竞赛成绩。”虽然他的想法有些幼稚,但笔者也给予肯定并做正确的引导,经过笔者的点拨,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歌曲欣赏、漫画展示、视频播放、小品演示等多种途径,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竞赛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为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不竭的动力。例如:在教学《网络的利与弊》时,笔者将学生分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辩论;教学《男生女生交往》时,笔者以竞赛的形式,让男生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教学《青少年机智灵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笔者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不少学生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质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和重要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只要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不管深浅程度如何,观点正确与否,笔者都对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予以表扬。在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和礼貌》一课时,笔者向学生出示课题后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问:“礼貌与礼仪有什么不同?”有的问:“讲究文明礼貌有什么重要性?”也有的问:“生活中有哪些礼貌用语?学校、家庭、公共场所有哪些礼仪?”……顿时,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笔者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在设疑、质疑、解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命题的材料基本来自国内外重大时事、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分析、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要将所授知识密切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例如:讲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及危害”时,可联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军事打击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的事实;讲到“世纪之初我国的科技成就”时,可联系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二号卫星、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并分析原因;讲到“维护民族团结”时,可联系达赖喇嘛的民族分裂言行的危害;讲到“诚信为本”时,可联系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现象及影响;讲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时,可联系一些身边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3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注意的诸多问题

1.教师要懂得课堂气氛的营造,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就需要注意自身要切实的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知道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知道怎样与学生和睦相处,明确如何促使学生可以勇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才能够促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只有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更加乐于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将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想法与思考的创新。

2.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无疑问的不良状况,主要与学生的知识量储备不足以及阅历较少有关,进而产生了不敢质疑的不良现象。往往当学生认识到问题后,心里便会想去了解且产生困惑、疑问,当学生有此类心理状态出现时,这恰恰表明学生在对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教师更应当将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明白怎样分析、怎样思考,最终将问题解决的方法找到,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加强。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首先,激励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思考应当借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步的步入正轨,教师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对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的精神加以培养,对学生乐于“较真”的思想加以培养。只有学生将问题发现,并且勇于质疑,才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反映。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予以大力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以此避免挫伤学生探究的热情,并且适当的在学习中褒奖学生;其次,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会有见解与他人有别的情况出现,在此类情况下,往往学生均迫切的希望教师能够认可及肯定自身的创造性见解,所以,教师应当理解及应用情境创设中及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路、新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再次,兴趣教学。众所周知,兴趣能够促使人有求索的欲望产生,而且还能够在教学中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对兴趣教学提起高度的重视。要将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实现,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运用趣味十足的教学材料,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以此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正是因为现实与政治课程的学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非常重视及强调实践性,有着非常浓厚的时代气息,因而在与实践联系的过程中,要借助于教学活动,比如结合政治中的某个观点、理论,通过多种形式诸如演讲、表演和讨论来创办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深度提高,将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政治课堂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与此同时,还应当将课内外知识与时事政治、社会事件有效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活动中来体会创新,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深度培养。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及发表见解。通常在自主创新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极难将传统的定向思维打破,在将这类问题遇到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非常容易遭到削弱,因此,词式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活动,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还应当注意抓好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敢于标新立异的一个基础,促使学生将自身的独特见解发表出来,适当的给予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样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不仅能够得以完善,而且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会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当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提出后,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在线解答,以此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2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142

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着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创设教学环境与条件、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创新愿望、提高美术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内容。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愿望与动力等因素,这涉及到的不但是心理问题,还涉及到外界环境问题的研究。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与创新意识相对应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性培养则成为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的创造力一旦被有效激发,会反过来加强创新愿望的实现,并成为创新意识培养中的一个动力因素。所以,对小学美术学科在创造力表现方面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首先,对美术不是人人感兴趣。有兴趣的孩子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的创新意识、独特的创新能力,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人不等于与美术学科绝缘,他们只是在学习的自觉与不自觉中,由于相对自我实现的能力受到某些制约而暂时得不到培养和发挥,从而降低了学习愿望。因此,对学生自我实现能力的培养与重视,成为了培养学生兴趣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其次,美术教育中要使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作用,必须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努力开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美术教育中形象语言的多样性、具体性,其有益于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去思考问题。又由于这种教育应用于大多数人,对于创新意识的普遍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努力提高美术教育中这方面的功能,并结合现阶段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素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加完善而有效的作用。

明确了培养的概念与方向,必须研究的是目标实施的具体落实。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W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理念,掌握创新方法

一直以来不少教师在保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墨守成规。而在当今形势下,转变教育观念是每位教师必须跨越的一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美术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理念,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把美术教育的功能重新定位,并作为一种全新价值去追求。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新观念的冲击而得到开启。另外,美术教师除了有创新的理念,还必须有创新的方法,并注意教学的立足点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成为创新氛围的制造者,创新火花的点燃者,创新实践的促成者。”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的能力,就必须创设美术教育中的新课题、新模式和新方法

创设新课题、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近年来美术教育实践已涌现出不少有创新价值的课题设计。比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手工设计中根据废弃材料借形造象,中国画中的借迹造形,以及有些一反常规的思维设计等课题,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一定的促成作用。但这类课题还不够,还必须继续开发。同时,还要从深度和广度中与之配套更多有特色的教学新方法,如让学生不依赖条件,自由发挥想象和思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对此,笔者曾经借鉴德国创新教育先驱格罗佩期的创新教育观念,做过一次教学尝试:在一节手工课中,只提供一些泥沙、蛋壳、花生、黄豆、碎布、树叶和棉线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件完整美观且互不相同的手工作品。此外不做任何讲解,由学生自由思考制作。结果学生完成的手工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还富有新意。虽然有些还欠缺完整,但我们能看到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而这种潜在意识就在于敢打破常规,不加强束缚的教学得到激发和体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撕纸艺术、指头画等,发挥了材质与工具的特性,并让学生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它的缺陷,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要注意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并有意识地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的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心理与探索精神,培养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参与实践的动力

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在使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不断使其它素质走向完善。重视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中不可避免也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的动力来自于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这种心态的无形动力就是学生在痴迷执着的探索和标新立异的表现中获得满足的成功感和鼓励。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创设宽松的环境,使其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对于那些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思维偏离常规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强化他们的独创性。对于那些敢于猜测、提出设想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灵感与直觉的作用,让他们得到更新的灵感、更新的启示和顿悟。其次,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观因素,如加强创新动机、信念、意志与情感的培养,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自信、自重、好独立思考和勇于进取的心理特质等。

四、多种形式和多角度开展各类美术活动,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实践能力的发挥

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形式和多角度地开展各类美术活动,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使创新意识成为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要想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实践能力,就必须拓展美术活动的广度。比如,在美术作品比赛、展览一类活动中进行扩充,加入如一分钟绘画表演、即席挥毫、新观念造型展示等。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探讨的方法很多,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创新主体心理的研究以及新的教育实践的探索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激活思维,使美术教育更趋成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可持续 大胆发言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初中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具体有:(1)结合国际和国家的形势。当前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认清形势,从现在就要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结合实际,讲考试要求。从考试改革要求来看,近几年来的初中政治考试,强调以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学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要有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鼓励学生能够用脑子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具体做法有:

(1)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学生想得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编写和收集习题,分组出模拟试题。教师检查指导,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补充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初中备考中是重要的一环,在过去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后来在备考中尝试让学生补充订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就划出保留,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给老师批改。通过对比修正答案,学生能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使他们敢于不断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能力。

(4)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与反思,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如:漫画“儿行千米母担忧”、“小孩子乖乖把网打开”等,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并编写题目,学生在讨论与编写题目中明辨了是非,既培养了能力,运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

三、在习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题

在初中备考习题设置中,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根据2005年10月十运会将在江苏举行设置一道习题:

材料一:“和”则宜,“谐”则昌。南京市某初中同学在学习了《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后,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江苏”为主题开展宣传。

材料二:“十运会”即将在江苏举行,全省人民积极行动,为办好“十运会”出力流汗,不计得失。可是在这和谐的主流声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广场的花一夜之间消失、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完成宣传工作:

1.请描述“和谐江苏”的前景。(可以从多方面描述,不少于三个方面)

2.为建设“和谐江苏”提两条建议。

3.作为一名“十运会”的东道主,你打算怎样增强公民意识,为建设“和谐江苏”添光彩?

设置这样的习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选材贴近生活实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在习题设置中,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目。

如:材料一: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某校准备围绕“总书记的太行之行”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大家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从孟子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问题:

1.为材料一的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为本次活动拟定至少两条宣传标语。

篇6

关键词:高效课例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新课标所赋予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实际教学的每节课,我们必须在追求课堂教学价值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本人通过对一节生物复习课教学创意的反思就生物教学中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1.一堂高效复习课

人教版《生物学》第五单元《第一章 各环境中的动物》一章的复习,我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知识竞赛方式实施教学。其过程如下:

1.1赛前准备。在本次复习课前三天,布置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重点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同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增进对其代表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各方面的认识,能够熟练地绘制代表动物结构简图。我按好中差层次的合理配比,把学生分成5个竞赛队,并提前公布竞赛奖惩方法,激励学生在100分的基础上,每错1项扣5分,每向老师提1个好问题加10分,抢答与抽签结合,机会人人均等。队员们在积极夺魁的备战中,既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也强化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1.2竞赛步骤。竞赛如期开始,同学们既兴奋,又激动,为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我以动物分类主要依据的集体提问,拉开了本次竞赛的序幕。

第一项:找同类。本项目的宗旨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我首先把写有从a~m编号的五类动物的13条主要特征和绘有1~20编号的20个动物图形,用投影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向学生介绍本竞赛项目的三个程序是按特征找朋友。要求参赛队员在3分钟内,把经各队抽签选定的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的序号用彩笔填写在规定的大表格里,同时还要把本类动物在结构上典型的进化特征也填写在大表格中。讲台上,5个队员在认真的选取答案,讲台下小评委的眼睛在紧张的盯着自己队员的选择,同时也严密地监督着其他队员的选择,其职权的行使真是一丝不苟。

第二项:比绘图。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本次竞赛项目的评比规则是图形绘制要规范,结构位置排列合理,名称填写准确,然后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参赛队员到黑板上绘制所要求的代表动物结构简图。参赛队员在认真的绘图、填写,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最大优势,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在无声的竞争中升腾。10分钟的较量,既展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2.反思和体会

本堂复习课的成功之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渗透了创新教育思想,强化了课堂的民主气氛,并能充分点燃每个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知识容量大,复习效率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意识,激励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本人体会颇深:

2.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基础条件,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动手操作,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其次,充分利用生物科学新学说新技术如何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事实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其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依据课标的要求,削枝强干,降低难度,设置不同梯度的提纲,给学生留足思考余地,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提出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去获取所需的知识,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2.1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摈弃老师硬性灌输学生被动听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质凝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围绕学习主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以问激趣,以问促思,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总结,在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将其从书本拓展到自然、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2.2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篇7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动意识。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是学生一种力图接近、探究思想品德的知识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容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更是推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素。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一种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思想品德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于前者,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健康发展。最后,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是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第二,教师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择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欲育人,先育己。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先决条件,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其次,思想品德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善思成败,把握主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用探究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3.开展活动,以育兴趣,再拓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多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德育知识竞赛、创办德育兴趣小组、举行讲文明专题讲座、进行犯罪案例问题研讨、实施社会问题调查等。

4.夯实基础,相得益彰。基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起点。创新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大家在大谈特谈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创新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理论的活动。但创新又是从模仿和具有坚实基础知识开始的。在思想品德课上没有定义、公理、定理作保障,学生在解题时很难突然出现灵感火花,得出巧妙的解法。因此,创造性思维与坚实的基础知识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篇8

关键词:创新意识 评价 活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超越书本框定的知识架子,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扩展其思维空间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着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期盼,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感情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心理,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

二、放飞想象,扩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新奇思路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也会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教学过程中,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会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极大的益处。

三、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教育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基因不同,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同等诸多因素,每个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与心理素质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善于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法,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单词的背记是令大多数学生挠头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寻找适合自己记忆单词的窍门。学了long这个单词后,有的学生总结出long和汉语拼音long(龙)的写法相近,可以对照记忆……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假如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将会压抑学生那些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客观、公正、诚恳、热情,注重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创造意识

篇9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1)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2)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听、说、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3)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要搞好英语的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都与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是创造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言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督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或发现者,那么创新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中体现出来呢?又如何开创英语教学的新局面呢?

二、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环境,变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学为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本的教育。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讨,标新立异,敢于冒险的精神,要提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又要公平竞争,激励进取和拔尖。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这种做法首先是将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引导到“自主性、创造性学习”,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使讨论目的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创新意识的检验和培养,使求异过程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 给学生提供创造语言实际情景和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机会,这样,外语学习便不再是外界给予的压力,而是一种快乐。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黄金”,而且是“点金术”。正如百年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告知则忘之,教之则背之,参与则会之”。它不仅深刻揭示了目前许多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巨大潜能。

三、教学模式应从教师主导作用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为主,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这是因为英语运用能力并非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反复实践方能掌握。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注重选材,寓教于乐

教师选用优秀语言材料,指导学生主动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面向21世纪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外语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应只是注重语法形式和机械操练,还须为今天的高教整体目标服务,应该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学生观察为基础,着眼于发展;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然后便是教师以优秀语言材料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要体现讲为用,用为主,学生是主导的思想,实现既定的目标,寓教于乐,实现师生合作教学互动。

(二)科学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主题教学法。教师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变以往的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调控职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授课前的必要准备活动,每单元开始前尽可能调动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以便与新接触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穿针引线开路搭桥的作用。

2.多维课堂结构,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所谓多边信息交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讲述、对白、提问、演讲甚至争辩,并在比较鉴别评估活动中引导学生判断鉴赏。

3.巧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意境。多媒体课件形声结合,图文并茂,这样可创造意境,使学生从直感形象的演示中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应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把乏味的文字、内容变为富有情趣的直观形象的图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利用课外有指导的活动,与课内教学配合相互作用共促教学的提高。课堂上采用多样的手段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材料,表达思想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而课外的各种有益活动则是为强化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开阔学生眼界,扩大视野;课外的活动课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外语口语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教学模式,是培养21世纪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必须从课堂到课外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和应用外语,这样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才会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本小茜.实施创新教育,开创英语课堂教学新局面.教育教学,2002,(3).

篇10

一、教师能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的前提

1、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该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理论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要求。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提高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的知识的方法。

2、教师所必备的自身教育素养

教师要能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的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自身不断提高的教育素质。

第一,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第二,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与亦云,而要探索为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的运用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这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该有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悄然带进课堂

1、思维培养的摇篮: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倘若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武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的气氛中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于发展创设宽容的氛围。

我在上不等式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个好办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2、意识的形成需要开放性与社会性的问题为前提

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时,不能用传授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活的东西。

3、教学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尝试用多种方法学习,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数式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辨性,展现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地在创新中发展。

三、防止误解创新意识闯进教学误区

当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固定模式。我们也需防止一些误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