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9 17:0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季节性疾病预防知识

篇1

关键词:市政桥梁结构性病害成因涵义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道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结构和构造的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的桥梁先天不足, 有的桥梁是后天失养, 种种原因造成不少桥梁发生病害, 甚至有的已成为“危桥”, 严重地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这就需要对他们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病害分析及防治。

1、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病害防治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及连续梁桥。这些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各种裂缝, 导致承载能力的下降, 已经不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那么就要对这些桥梁进行防治、加固。

(1)下撑式预应力拉杆- 喷射混凝土加固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出现病害需要防治加固时, 如果桥下净空能够满足通车的要求, 可采用在梁下设置预应力拉杆, 并喷射混凝土作为保护层进行加固。加固设计时一般采用粗钢筋作为拉杆, 两端锚固在梁的端部, 中间用单柱、双柱或多柱支撑在梁的底部, 然后喷射一层一锄厚的混凝土作为保护层, 与原混凝土梁组合受力。在加固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支撑的位置和调整拉杆预应力的方式来满足提高承载力的需要。

(2)预应力钢丝束- - 喷射混凝土加固

这种方法是沿梁腹侧面按抛物线形敷设预应力钢丝束, 在梁底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箍圈, 或在梁腹上理设定位梢, 用来固定钢丝束的几何形状。钢丝束的两端穿过梁端翼板上的斜孔伸至梁顶锚固。对钢丝束施加预应力后, 再喷射混凝土作保护层, 防止腐蚀。由于设置预应力钢丝束将会增加梁上缘的压应力, 可能会造成桥面板的损坏, 所以当验算桥面板的强度不足时, 还应同时考虑加厚桥面板, 并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为整体, 共同受力。

2、混凝土结构坏化的防治

(1)改进混凝土成分, 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及抗腐蚀能力。提高混凝土质量, 减少其渗透性, 可以减缓碳化及氯离子作用的速度, 此外混凝土抗氯化物侵蚀的能力还取决于水泥浆的成分与氯离子结合的能力, 例如掺入硅灰可以提高混凝土对氯离子的抵抗力。即磨细粉煤灰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要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有较好的抗侵蚀能力, 如果将磨细粉煤灰水泥的细度进一步提高的话, 效果将更加明显。

(2)电化学处理法, 电化学处理法主要通过非破坏性的方法使污染了的钢筋混凝土重新碱化或脱盐。氯离子通过混凝土, 在一个电力场的影响之下输送到一个临时的外部阳极系统, 结果使氯化物含量显著地减少, 钢筋上的腐蚀坑就变得不活跃了, 并使钢筋重新钝化。

3、桥头跳车的防治

实质上引起桥头跳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桥台的竖向刚度很大,在建设期和使用期间其竖向位移是很小的, 而台后的填土是铺筑在弹性模量很小的地基上, 在建设过程及使用期间, 由于原地基受路堤填土荷载的影响, 会产生沉降, 沉降量的大小取决于原地基的强度,当然路堤填土高度内土体本身压缩引起的塑性变形也是引起桥头跳车的原因。

防治桥头跳车的技术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地基处理

主要是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应根据地基情况不同,分别采用换土、翻压、沙袋沙井、堆载预压、高压喷射注浆、振动碎石桩等。

第二、路基处理

(1)采用轻质材料作路堤

铺设轻质材料可以减轻路堤自重,有效降低地基应力,减少沉降并增大稳定安全系数,如粉煤灰、泡沫聚苯乙烯等。

(2)台背回填处理

首先应选择强度高、压实快、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砂砾,其填料级配药得当,其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少2米,并按1:1或1:1.5设置斜坡或台阶,同时还可以在路基上部(约50厘米范围内)设置水泥稳定改善层次,使路堤的刚度有所提高。一般稳定层结构是沿路堤纵向距桥台背约10米长,用一定剂量(4%-6%)的水泥进行稳定,并且远桥台端与路基相衔接处,采用1:1或1:1.5设置斜坡,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均达到了减少竖向变形和刚柔突变的成效,有效的减少了桥头跳车。

(3)超载预压

为了减少桥台两端路堤的工后沉降,一般可选择填筑路堤预压,让路基排水固结,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开挖桥台位置土方,然后再施工桥涵,台背填筑前,宜在处理后的基底顶面上设置横向泄水管或盲沟,台背回填宜在完成台前防护工程及桥涵上部结构吊装之后进行,同时注意结构物两端对称填筑施工。

(4)使用渐变混凝土桩减少路堤沉降

使用渐变混凝土桩是根治桥头跳车的有效方法,渐变的含义是指逐渐改变桥头引道下沉的方法,将高差突变断面的无穷大纵坡变为有限大纵坡,使行车变得舒适。

混凝土桩是将路基水平面内承受荷载转为竖截面内承受荷载的手段,即原来由路基承受荷载转换为混凝土桩承受荷载的手段。

(5)采用加筋土桥台

在加筋桥台的设计中,桥台和桥头加筋土路堤成为一个整体,桥台搁在路堤上,桥台和路堤共同沉降,荷载通过桥台较均匀的传到加筋土体中,这样大大减小了桥头跳车的幅度。加筋一般采用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格室。

土工格栅之所以能用于桥头跳车处理,是利用了格栅变形的连续性及其高强、高弹、大变形特性,将交通荷载及上部土体的自重荷载部分地传递到桥台,并将荷载扩散到一个较大的范围,从而降低对其下部土体的压力,减小台背填土的总沉降量,并将台背与填土交界部位的阶梯状沉降变为连续渐变沉降。

(6)采用桥头搭板减少桥头跳车

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产生较大沉降逐渐过渡到刚性桥台上,使车辆通过时的跳跃现象大为减少,桥台搭板长度设计应根据路基的容许工后沉降值计算,常取3-15米,一般为6-8米,当桥头引道为刚性路面时,搭板的纵坡可采用与路面设计纵坡平行方式(称平置式搭板);而当引道为柔性路面时,则搭板的远台端常置于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称斜置搭板);为避免二次跳车,还可设置变厚式埋板,即在搭板的尾端加设一段浅埋的变厚度板,长约3-5米,使路面刚度向路堤方向渐变。

(7)保证桥头的自然沉降期

从施工开始要求所有桥涵台后路基范围内不容许做堆料场、材料加工场地等,桥台立柱浇筑达到强度或涵洞盖板安装完毕就开始台背填土,尽量增加桥头填土的自然沉降期。合理确定工期,根据路基土的力学性质和有关资料显示,路基第一年要完成全部沉降的70%-80%,三年内完成90%,所以从施工工期上在路面基层施工前应保证有1年的自然沉降期。

4、桥梁伸缩装置破坏的防治

(1)梁端特殊设计

梁端部要具有足够的刚度, 以满足使用过程中反复荷载的作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伸缩间距, 以保证伸缩装置的正常运营使用。

(2)合理选择伸缩装置

选用伸缩装置最主要的是伸缩装置本身的刚度和质量。我们所理想的伸缩装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满足上部结构梁与梁之间和梁与台之间的位移;伸缩装置的锚固是牢固可靠、经久耐用的, 能抵抗机械磨损、碰撞;

车辆行使平稳、舒适;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渗入;安装方便、简单, 易检查且便于养护。

(3)伸缩装置的安装

伸缩装置的锚固宽度, 需要规范伸缩缝预埋钢筋在梁板端部和桥台的锚固宽度。考虑到施工工艺的协调, 伸缩装置的锚固宽度按50cm 进行设置为宜, 桥台上宜采用背墙的宽度进行设置, 这既方便了桥面板、现浇混凝土铺装层施工, 也使伸缩装置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4)锚固区混凝土的浇筑, 桥面行车道混凝土铺装应该同伸缩装置锚固区的混凝土同时进行浇筑, 不允许在该部位及整个桥面上留有施工缝。

总之,通过对市政桥梁结构性与构造性病害成因以及预防措施的分析,能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市政桥梁管理和控制的目标所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桥梁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以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市政桥梁在城市交通便利性、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临床资料

本院1997年6月~2007年9月共行经腹腔镜下手术2000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00例,其中胆管损伤3例(发生率为1.5%),均为胆管横断伤,术中发现并转开腹行胆管对端吻合术;胆囊管残端瘘1例(发生率0.5%),于术后第2天转开腹手术,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转开腹止血2例(发生率为1%)。总结分析本院近10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500余例,仅1例胆囊结石并发Mirrizi综合征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时损伤胆管。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经腹腔镜行急性结石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明显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讨论:

胆管损伤的防治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1)手术视野显露不清或因渗血、出血影响手术视野清晰的影像,增加胆管损伤的危险。(2)胆囊三角区因急性炎症充血水肿、炎症紧密粘连,如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颈管结石嵌顿等均是造成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胆管损伤的预防:(1)病例的选择,应选择发病在72小时内,无胆囊颈结石嵌顿,B超检查胆囊壁厚不超过10mm。(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采用全麻麻醉,肌松完全,气腹压力控制在12mmHg,手术视野显露清楚。(2)手术操作应围绕胆囊壶腹部位的解剖分离。胆囊壶腹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解剖标记。沿胆囊壶腹向胆总管方向解剖出与之相连变细的胆囊管,并不要求为证实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连接而过多地向肝外胆管方向解剖而造成胆管损伤。(3)calot三角区的解剖应尽可能采用钝性分离。对炎性粘连的困难病例,首先初步判断炎性粘连的牢固程度,然后可采用冲洗吸引器边冲洗边钝性分离的方法,多数患者可在壶腹的反下方游离出小空间,并分辨出与之相连变细的胆囊管。对Calot三角区冰冻粘连,不能分离者应及时转开腹手术。(4)calot三角区的解剖应尽可能避免应用电凝电切,除了浅表的束状粘连带可作锐性分离外余均应采用钝性分离。由于充血水肿,在分离粘连过程中会有某种程度的出血或渗血,除了来自胆囊动脉或其分支的出血。一般小的出血或渗血经反复冲洗都可止血,不要轻易上钛夹止血,更切忌盲目电凝止血,以防胆管损伤。(5)急性经石性胆囊炎胆囊管水肿增厚或反复排石的胆囊结石胆囊管的增粗,因钛夹不能完全夹闭胆囊管者可采用分次上钛夹或用Reoder圈套扣结扎。对胆囊管过短的病例可在胆囊颈或壶腹部上钛夹。三角区解剖困难病例,只要能游离出胆囊管便可在上钛夹后做逆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上述病例均应放置腹腔引流。

胆管损伤的处理:应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发现时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修复:(1)术中发现胆管部分损伤、胆管横断伤和单纯胆管切割伤,立即转开腹行胆管修补、对端吻合,放置长臂“T”型管作内支撑引流可获得满意效果。本组2例胆总管横断伤在术中发现并立即转开腹,1例行胆管对端吻合加“T”管引流,远期随诊情况良好。1例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胆管损伤造成腹腔引流管引出胆计,行腹腔引流2周后无胆汁。拔除引流管后患者出现黄疸,行ERC(逆行胰胆管造影)发现胆管横断完全梗阻继而行胆管一空肠RotLx-y吻合术。(3)后期胆管狭窄,可根据ERC(逆行胰胆管造影)或PTC(经皮肝胆管造影)检查结果确定狭窄部位和程度,选择经内窥镜切开置扩张支撑导管或经PTC留置扩张支撑导管。

胆漏的防治:胆漏多发生于胆囊管残端漏和迷走胆管所致的胆汁渗漏。

胆漏的预防和处理:(1)对于胆囊管粗且肿大者可用Reoder圈套扣结扎。(2)术中如发现胆囊床有异常胆管走行应上钛夹后切断,并留置腹腔引流管。(3)轻度胆囊管残端漏可做经内窥镜行鼻胆引流(ENBD),发生腹膜炎时应及时开腹引流。

术中出血的防治:多见于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网膜和系膜血管出血(由于分离粘连所致),肝包膜撕脱出血、肝床出血等。

术中出血的预防和处理:牵拉解剖胆囊管、胆囊动脉时宜轻柔,对紧密或有血管的粘连,应用露短头的电刀仔细锐性+钝性分离,更多的出血在胆囊床。术中出血一般用电凝或胶原性物质多能止血,若仍无效应转开腹手术。

篇3

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对比,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13—2014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2013年275例患者中,检出志贺氏菌1株、检出率0.4%(1/275),副溶血性弧菌63株、检出率22.9%(63/275)。2014年200例患者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株、检出率20.0%(40/200)。2013年与2014年相对比,致病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大连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在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

关键词 ] 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09-02

[作者简介] 隋学林(1980-),男,主管检验师,本科,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微生物检验)。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1]。食源性疾病是分布广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监测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4]。为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201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参与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工作。现将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13—2014年大连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检验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同时采集病人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送临检实验室。2年总计采集475例粪便标本(2013年275例,2014年200例)。

1.2病例定义

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1.3检测项目及方法

严格按照《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粪便中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标准检验程序(SOP)》,对收集到病例生物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1.4试剂和仪器

麦康凯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CBS琼脂、三糖铁、氧化酶试剂等,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弧菌显色培养基是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科玛嘉显色培养基;API生化鉴定条是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提供;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2013年275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64份标本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3.3%(64/27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63株、检出率为22.9%(63/275);福氏Ⅱ型志贺氏菌检出1株,检出率为0.4%(1/275);沙门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未检出。

2014年200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40份标本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0%(20/200)。这40株致病菌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三种菌未检出。

对2013年和2014年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致病菌检出率的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5-7]。该次调查显示,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21.7%,为主要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0年从日本一次爆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为一种嗜盐弧菌,需在一定氯化钠浓度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及其腌制食品中。大连作为沿海城市,市民多有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的习惯,如果保存不当可导致副溶血性弧菌大量繁殖,造成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品中的分布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也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采集的标本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其他季节[8-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范围继续扩大,对全市范围肠道门诊的腹泻患者进行有效监测,以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夏秋季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从源头开始防止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

参考文献]

[1] 陈炳卿,刘志诚,王茂起.现代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

[2] 吕秋艳,王志越,宋景红,等.2010-201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5):633-635,638.

[3] 蔡周梅,郭永强,林静梅.2012年梧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5): 636-638.

[4] 罗寿军.2011—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2):205-207.

[5] 何洁仪,李迎月,邓志爱,等.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学杂志,2011,23(5):464-468.

[6] 游杰, 黄薇,梅树江,等.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3):408-410,413.

[7] 梅玲玲,龚璞,占利,等.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3):278-281.

[8] 张俊彦,梅玲玲,朱敏,等.301份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09-510.

[9] 封会茹,曲梅,耿荣,等.2010-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2):96-100.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07年松江区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本地常住居民年平均人口资料来源于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命统计部门,外来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局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对所有资料进行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查,建立最终数据库。

1.2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4―2007年松江区累计报告菌痢8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所占百分比逐渐降低(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季节特征 2004―2007年,除2007年1月份无菌痢病例报告外,每年各月均有菌痢病例报告,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从5月份病例逐渐增加,8m9月为发病高峰期,之后病例逐渐减少(图1)。

2.2.2 地区分布 本地人口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九亭镇(70.27/10万)、新桥镇(67.57/10万)、车墩镇(53.71/10万)。外来人口发病居前3位的为车墩镇68例,占27.76%;中山街道41例,占16.73%;新桥镇21例,占8.57%。

2.2.3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本地人口发病率居前4位的年龄组依次为0~岁组、5~岁组、20~岁组、70~岁组,发病率分别为155.89/10万、54.87/10万、35.36/10万、35.01/10万;外来人口中发病数居前3位的依次为20~岁组,占22.36%;30~岁组,占15.04%;25~岁组,占13.41%。

2.2.4 职业分布 2004―2007年松江区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的主要职业构成基本一致。除保育员、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员和牧民没有病例外,其他各职业均有散在发病。发病数居前4位的是:工人194例,占总发病数的22.58%;农民148例,占17.23%;散居儿童和民工,发病数分别为129例和109例,分别占15.02%和12.69%。

2.2.5 性别分布 男性478例,女性381例,性别比为1.25:1。

2.3 菌群组成及亚型分布

松江区疾控中心对本辖区各医疗机构诊断的菌痢病人的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阳性菌株共272株,全部为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群,两者之比为3:1(204:68),福氏为主要流行菌群,占75.00%。在型别构成中,以型别不明的F4型所占比例最高,为28.68%,其次是宋内氏1相占25.00%,再次是F1a占13.24%,F2a占10.29%,F2b占8.09%(表2)。

3 讨论

2004―2007年松江区菌痢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2/10万,在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菌痢的防控工作一直列为我区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主要采取做好传染源管理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2004―2007年菌痢的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4年里未发生菌痢爆发疫情。

从时间分布看,有明显的夏秋季节高峰,可能与苍蝇消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以及人们喜食生冷食物、人体胃肠功能容易失调等因素有关。从地区分布来看,本地人口发病率高的九亭、新桥、车墩3个镇皆属于城乡结合部,其原因可能是开放的环境里人员流动较大,外来人口聚集增多,造成潜在疾病危险性升高。车墩镇、中山街道、新桥镇是我区工业区的主要分布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可能是其外来人口病例较多的原因之一。从人群分布特征看人群普遍易感,以0~4岁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其抵抗力差有关;其次为5~9岁儿童和中青年,这可能与活动范围大及接触病原菌机会多有关。职业构成中以工人、农民、散居儿童、民工为主,与该人群的文化卫生知识水平较低、不良卫生习惯多、自我防护意识差有一定的关系。

篇5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特征;监测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法定重大传染病之一。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结核病报告发患者数始终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列。为了解和掌握苏州原三城区肺结核病的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探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现将原三城区2012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来自"国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统计资料(2012年三城区常住人口数101.98万)。

1.2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原三城区2012年肺结核病例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时间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患者资料:登录 "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肺结核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人群肺结核三间分布特点。

2 结果

2.1全年报告病例情况 2012年苏州原三城区共报告肺结核病162例,肺结核病发病率为15.89/10万;其中涂阳患者74例,涂阳发病率为7.26/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68%;涂阴患者88例,涂阴发病率为8.63/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32%。

2.2地区分布 2012年报告的162例患者中,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原金阊区,发病率为18.44/10万;最低的是原平江区,发病率为11.96/10万,各地报告发病差异有显著意义。(χ2=0.25,P

2.3时间分布 2012年1~12月均有病例报告,2月份病例最少,报告发病6例,占病例总数的3.70%;11月份病例最多,报告发病22例,占病例总数的13.58%;涂阳患者5月份呈现一个发病高峰,涂阴患者11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各月份发病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35,P

2.4年龄、性别分布 从发病年龄看,随着年龄增长,结核病发病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5岁以下没有病例报告;55~64岁年龄组报告发患者数最多,占全年报告病例的20.99%,25~64岁年龄组报告发患者数69.14%。从性别分布情况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报告发病率为10.30/10万,占报告病例数的64.81%(105/162);女性报告发病率为5.59/10万,占报告病例数的35.19%(57/162);男女之比为1.84:1,差别有显著意义(χ2=1.78,P

2.5职业分布 2012年苏州市原三城区肺结核病职业分布,以家务、家政及待业最多,报告发病4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9.63%,涂阳病例21例,占涂阳总数的28.38%;其次是离退人员,报告发病31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9.14%,涂阳20例,占涂阳总数的27.03%;第三是工人,报告发病21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2.96%,涂阳11例,占14.86%;各职业病例分布见表3。

3 讨论

综合上述信息发现:2012年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数较前两年(2011年157例、2010年158例)基本持平,与苏州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基本处于小幅波动,相对平稳态势一致[3]。

从地区分布分析, 2012年报告的162例患者中,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原金阊区,最低的是原平江区,可能与近年原金阊区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执法督查力度,强化了网络直报、转诊和追踪措施。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2月份病例最少、11月份病例最多。涂阳患者5月份呈现一个发病高峰,可能是春夏交替,天气转暖,人们外出增多,使结核病发病进入了流行期,与国内结核病发病情况季节性分析情况相符(结核病的发病数在5月6日~6月30日为高峰期[4]);涂阴患者11月份出现一个高峰,原因或许为临近年末,为完成患者发现任务数而加大了行政干预力度。

2012年结核病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病例,这是因为青壮年男性社会活动活跃等因素多有关。国内外众多文献也有类似报道[5]。

从发病职业分布看,报告病例集中在家务、家政及待业、离退人员等人群,主要因为该人群体质差,基础性疾病如老慢支、糖尿病等有重要关系。主要防治措施:

3.1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trategy,DOTS),即直接面试下督导化疗,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为经济、科学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我国实施DOTS策略的近10年中,结核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6]。

3.2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转诊,定点肺结核医疗机构的痰菌检测、痰培养提高肺结核病例的发现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加强行政干预、强化归口管理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7]。发现肺结核患者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一个重要工作措施。

3.3要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均衡发展,整体提高[8]。

3.4重点加强肺结核减免政策力度,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5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加强防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根据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我国近几年肺结核患者报告一直排在各类传染病之首。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高发态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黎霞,成诗明,陈明亭,等.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 :485-508.

[2]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

[3]蒋骏,李海.苏州市2005~2009年涂阳肺结核新患者登记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12.

[4]汪文新,刘晋洪,赵梅桂,等.我国结核病发病情况季节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5.

[5]黄玉,钟节鸣,陈彬,等,2010年浙江省结核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8):601-603.

[6]曾伟,张冬梅,凤翀,等.DOTS策略下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01.

篇6

[关键词]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20-02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就餐、就寝人员集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工作,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现就如何开展大、中专院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认真做好学生入校、职工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对每一名入学的学生,新就业的教职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要求执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体检工作。大、中专院校应当有校医务室,专人负责学生、老师的健康档案。入学、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1.2 搞好学校食堂、寝室、教室卫生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员集中,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食堂作业处内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同时注重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食堂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对有从业禁忌证的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确保饮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贮藏符合要求,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规定并做好登记。认真落实“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食堂销售使用刷卡机或一次性纸票,不得使用现金或可回收的塑料票,避免传染病通过现金、饭票传播。学校领导、后勤科、医务室和学生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食堂的饮用水、食品原料、卫生设施、环境卫生、食品加工和储藏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做好食堂的卫生工作。

教室、寝室是学生们集中学习、休息的场所。人均教室、寝室空间应达到相应的标准;采取湿式打扫卫生方式,保持教室、寝室的整洁卫生;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如传统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法等。蚊蝇繁殖季节采取灭蚊、灭蝇措施,积极开展除“四害”(鼠、蚊、蝇、蟑螂)活动。

1.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目前许多大、中专学生沉溺于上网,作息时间不定,甚至通宵达旦地熬夜,极易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上某些传染病。因此学校应多利用广播、校报、黑板报、班会、讲座等各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普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

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多开窗换气,多喝开水,多吃含有维生素B、C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体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做好自身保暖,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按规定程序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

夏季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在外面的零售摊点、饭店就餐,饭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做好相应的学生的预防工作

校医应经常向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组织抵抗力低下的学生应急性预防接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间,组织接种流感疫苗、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做好教室、寝室的空气消毒、分服预防的中药等。

2 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

校医或兼职卫生教师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学校最好建立晨检及缺课报告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及时报校医。同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应及时报校医。校医接到以上报告后,进一步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随着传染病传播因素的复杂化,单纯依靠卫生部门已很难确保其控制效果,须各级政府、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防制预案。一旦校内传染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学生采取防制措施,减少聚会,对发病学生做好隔离治疗。学校及时发放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防控资料,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做好解释和心理安慰工作,避免因传染病的发生而导致学生、家长的恐慌心理。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篇7

【摘要】通过两次对本地区餐饮业公共餐具消毒效果的监测,了解到了影响食 (饮 )具消毒合格率的原因包括消毒设施、消毒方法、保洁设施、存放时间、操作间微小气候、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及操作程序等物理、自然环境、行为习惯等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餐饮业食 (饮 )具的消毒质量有更大提高。

【关键词】餐饮业 餐具 消毒 检测 合格率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全面了解我县餐饮业食 (饮 )具消毒效果的卫生质量 ,提高食 (饮 )具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促进餐饮业内部卫生管理制度化 ,卫生设施规范化 ,推进我县餐饮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和防止食源性疾病和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餐饮业餐具消毒的卫生管理,提高饮食卫生质量。分别于1999年和2010年两次对辖区内餐饮业公共食 (饮 )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选点:为全面掌握该县餐饮从业单位及摊贩个人开展餐具消毒工作的效果.确定对县属辖区内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内使用个人消毒的公共餐具的从业单位及摊贩进行监测,对待用餐具进行采样.采样户数占总户数的65%左右.

2 采样方法:将保存在冰箱内的“食(饮)具专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试纸”两张,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后,立即贴于所采清洁的待用餐具内侧表面,30秒钟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送培养箱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1999年对县属辖区内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餐饮业共采消毒待用餐具154份,其中合格41份、合格率为26.6%。2010年上述三镇抽检餐饮具319份,其中合格241份,合格率75.55%。

3 讨论

通过对餐饮具消毒消毒效果检测表明,乌兰县餐饮具合格率较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在检查过程中,餐饮业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个别餐饮服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差,对餐具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高,加之个别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清洗消毒方法不规范:一是部分经营场所不能做到专人专职,货款不分家,致使餐饮具二次污染。二是部分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消毒知识掌握不够,对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操作不到位,如:物理消毒(红外)前餐饮具未清除水渍,消毒后仍有明显水渍印;化学药物消毒,浓度配比、消毒时间短。餐饮具保洁设施不符合要求或无保洁设施,如部分餐饮店图方便保洁柜不密封,用布帘取代柜门,随意叠置,致使二次污染现象普遍。农家乐、小吃店(羊杂碎、凉皮)季节性、时间段明显,就餐人数易聚集骤升,部分经营点餐饮具配置不足,消毒设施形同虚设。因条件限制,露天设桌,提早摆台,用水不洁等均可造成消毒好的餐饮具二次污染现象发生。上述行为至使餐饮消毒落到不到位,存在不安全隐患。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我所加大辖区内各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举办各类饮食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班,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对从业单位进行抽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篇8

【关键词】 医疗保健; 军队; 离退休老干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1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军队离退休干部老龄化的现实成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近年来部队领导的逐渐重视和经费的持续增加,使离退休老干部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如何让他们健康长寿的度过晚年生活,对医护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预防、医疗和保健工作,是医务工作者所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和新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结合以前保健工作的经验及新时期保健工作的特点,现就如何做好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浅谈如下。

1 开展疾病预防,强化服务意识

1.1 在老干部健康时,需要有人指导预防疾病,监护他们的疾病;在老干部患病时能及时发现、治疗,发现慢性病时能有人长期、连续、全面地给予医疗保健服务[1]。要做好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就必须要了解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特点,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熟悉疾病谱,熟悉常见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笔者所在门诊部广大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老干部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水平,以减少疾病为其带来的身心痛苦,尽量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始终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坚持把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预防保健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知识,以提高自我防病能力。门诊部的全部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完善各种登记、统计分析和病历书写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上报各种登记、资料统计及年终的大病统筹工作。

1.2 医疗保健工作的原则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是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由于老干部年老体弱和季节性疾病较多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中暑、肠道传染病等一些季节性疾病较易发生,卫生防疫人员加强对食堂的卫生检查和督促力度,严把病从口入关,及时发放防暑降温等药品,定期对家庭及公共场所等进行消毒、灭菌等措施。根据老干部身体的需要,每年定期发放一些保健品及保健器材,有效提高老干部抵抗疾病的能力。为预防流感、肺炎等,定期提前预防注射相关疫苗。坚持24 h值班制度,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坚持定期巡诊和不定期巡诊相结合,送药上门服务。积极坚持做好老干部的陪诊和外出医疗保障工作,每天上午定时组织老干部坐车到总医院进行会诊,并有医护人员陪同,主动做好老干部的转诊工作。

2 突出搞好医疗服务,提高整体保健水平

2.1 干部保健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门诊部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能否充分认识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机关干部服务[2]。为了做好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始终坚持以做好首长保健为中心,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重点,首长满意、领导满意、阿姨满意和自己满意,有计划地做好首长每年的体检工作,军以上首长每年的体检率达到100%。在体检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病的防治工作,以饮食、锻炼和心理咨询为基础,主动做好首长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工作,完成住院前的治疗和出院后的康复治疗。

2.2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门诊部给所分管的每位老干部都配备了急救盒,配齐相关急救药品,家中安装了应急呼叫系统。为适应老干部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的特点,一旦突发疾病,医护人员立即赶到家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的抢救。对于门诊部范围内不能收治的老干部,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组织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诊治。医护人员定期分析预测每个老干部的病情变化趋向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计新的治疗保健方案。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老干部,医护人员坚持定期上门检查其生命体征,看睡姿是否正确,身上是否有红肿迹象,为其翻身、拍背、按摩等,有时医护人员还为大便秘结不能排出的老干部用手抠出大便等。对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干部,定期去医院向主管医师了解病情,积极配合医院治疗,解决实际问题。当老干部病情发生变化或病重、病危及病故时,门诊部领导及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协助做好终末期护理工作,同时做好家属度过悲伤的思想疏导和慰问工作。

2.3 始终要以保障老干部健康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健康服务的思想。每周老干部及家属集体上街购物、公园游玩都派一名保健医生随行保障,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一些较特殊的老干部不管是白天、晚上、节假日,只要有保健任务,医生、护士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除坚持定期查体和按时巡诊之外,为防止老干部突发急症的出现,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门诊部还专为老干部配发了随身携带的含有姓名、住址、单位、电话的“保健联系卡”,以供老干部突发急症时使用。

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3.1 做好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保健工作,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水平。为了提高自身医疗保健水平,全体医务人员平时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军队和地方的学术会议及各类老年类相关医疗保健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业务水平。每星期由门诊部主任主持,责任医师汇报老干部身体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关预防、诊疗、保健建议,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分析讨论,最后综合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预防、护理、诊疗及抢救等预案。急救室有相关人员负责,做到定人、定位,急救器材、氧气、药品、监护系统定期检查更换,及时补充,并成立急救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抢救制度。每个月组织一次突发病应急演练,提高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3.2 门诊部平时应建立和保持与上级医院的密切联系,对门诊部保健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支持和帮助。与上级医院及时沟通,是做好保健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医疗保健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老干部到总医院检查、会诊、住院,都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挂号、看病、取检查结果、签字审批及取药等手续,均由陪护人员代办。住院时,由责任医师陪送到医院,向接诊医师交代基本病情及用药治疗情况;出院时,由责任医师接回家中,及时向医院了解老干部住院期间的检查、治疗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存档交接。门诊部主任定期坚持到医院探望住院的老干部,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手术前后及病重时均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病情讨论。与上级医院做好沟通,不仅有利于指导老干部增强防病保健的意识,还可以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尽快做出早期诊断。争取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治疗,使老干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3]。

虽然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做了一些工作,但距上级的要求,老干部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今后将继续一如既往的保持和发扬已经取得的成绩,改进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更新部分医疗设备,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使老干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幸福地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于志宏,刘卫华,张鲁英.加强部队老干部医疗保健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49.

[2] 刘霞,高慧.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干部保健工作[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62.

篇9

虽然是初冬时节,但沐浴着明媚阳光的我校校园,到处显示着绿意盎然健康活泼的景象。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尊贵的客人——我市健康学校评估领导和专家。我们相信,当您们走进这座渗透着孩子天真烂漫的校园时,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校原是六所农村小学于年合并成的一所全日制小学。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占60%,教职工77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0%。学校占地12000多平方米,学校运动场近5000平方米,图书二万多册,各管室和设备均达到省级二级办学标准。近几年来,我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校发展,把创建健康学校当作规范办学的重要内容,既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也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年---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我校办学目标是:“创英语特色学校,建师生发展乐园”,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贴切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均衡、和谐,健康、快乐”。从现在来看,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都涵盖了“健康学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贯彻这一办学理念和实现办学目标,全校教师探索中学习,探索中整改,探索中提高,使健康学校工作融人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经过全体师生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市英语特色学校”、“市地十四届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在学校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健康学校工作始终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每次考核检查中,优雅整洁的健康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都给来宾留下了美好印象。

在创建健康学校工作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健康学校工作领导。学校是儿童聚集的地方,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做好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健康卫生整体工作。在学校的健康卫生领导小组中确定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除“四害”、食品安全、心理咨询、职工教育和帮助、困难学生救助等领导机构,各小组成员责任到位,目标明确。在学校健康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校园、馆室、食堂、厕所、走廊、过道、绿化带等卫生工作等有专人负责,校园环境没有卫生死角。

2、定期召开创建健康学校专题会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健康学校专题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校长和书记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检查,把校内外的环境卫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学校建立了少先队监督岗和教师值日制度,随时随地检查学校卫生情况,并记录下来,作为评比先进个人、先进班级的依据。卫生有了制度保障,有人员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随时走进校园,都能看到一个卫生整洁的校园。

3、我们深知,师生要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不可能仅靠行政命令来完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只有在文明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逐步形成。所以学校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健康教育已成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学期的学校宣传栏、墙报、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都有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并随时进行变化。在这样渗透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等文明习惯已逐步养成。健康学校工作已成学校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

4、要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充分表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学校在不同季节,都开展预防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和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建立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和食品卫生工作预案,几次与市、区卫生防疫部门的合作,较好地控制了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如,在预防“手足口病”、“春季流脑”、“禽流感”、“血吸虫病”、“季节性流感”、“甲型流感”等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学校就按照工作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及时隔离和及时消毒。对患病儿童痊愈后能及时给以关怀,为他们免费补所缺功课,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学生视力良好率达到90%以上。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已成学校重要管理工作。

5、在除“四害”工作中,学校加大除“四害”卫生经费投入,及时添置卫生工具和消毒药品,对滋生蚊蝇蟑螂的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杀灭,并对杀灭过程进行登记。添置灭鼠器,保护野生黄鼬等措施,进行灭鼠,能定期进行卫生死角和绿化带的整理清洁,从环境上清处“四害”的滋生地,杜绝了校内产生传染病的可能。在进行除“四害”工作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节约一张纸,一粒粮和“二手货”交易活动,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对垃圾进行封闭和袋装化,使我校始终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

6、对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我们做到警钟长鸣,食堂的一切食物来源正规,定点采购,登记注册。食堂一切用具做到每天消毒,填好消毒记录,食堂卫生有专人管理,天天打扫。食堂所有剩菜剩饭及时处理。从事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体检,确保每位食堂工作人员证照齐全,身体健康。通过严格的食堂卫生管理,我校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

7、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已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学校对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检查考评,师生健康教育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师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普及率和参与率都达到85%以上。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都有计划和总结,卫生专项检查都有专题报告,能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通过努力工作,我校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已步入常态化、自觉化、规范化轨道,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为建立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学校实施“35分钟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和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的作息时间,为孩子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时间和空间

8、学校始终把提高师生体质放在重要位置。全校师生全部参加两操锻炼,并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冬季长跑活动,师生锻炼效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学校设立了校医室和心理咨询室,每年都为师生提供校方责任保险,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建立学生和教师健康档案,关心困难教师生活,积极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大力培养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切实保护“五期”时的女教师身体健康,维护女教师的健康,利用“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健康教师,举办心理疏导讲座,对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学校一直提倡无烟学校,教职工抽烟人数大幅减少。我校还是市有数的“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禁毒教育已是我校德育和健康教育的特色之一。

9、学校对学生和教职工关怀帮助工作,也纳入到学校健康统筹管理之中,由于我校还是农村和农民工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部分学生家庭存在各种困难。学校根据““均衡、和谐,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做好家校联系,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扶工作,建立弱势儿童档案,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就学困难。定期召开家长会,传递学校发展信息,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已参与到学校健康发展过程中。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工作,要用孩子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影响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94

近年来,各种的传染病疫情在社会上时有发生。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更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较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要制订各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健全领导机构及组织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管理小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领导小组要由校长、校医、教务处主任及各年级组长组成,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学校应该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教师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小学生入学查检接种证制度等传染病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各部门、各教职员工的防病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措施,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做好学生入学体检和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免疫接种情况,对未参加计划免疫者应及时补种疫苗,在一些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校医要掌握学生的免疫状况,如果学生免疫水平低下,可以集体接种相应的疫苗,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患者接触,有发热、咳嗽、出疹、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他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坚持晨午检制度,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

疫情报告:学校坚持晨午检制度,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对到校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对有发热、出疹、腹泻等症状的学生督促其及时到校医务室及医院就诊,对请假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好因病缺勤及追踪记录,加强对学校流动人员的管理,对从外地返校的学生要做好登记,并做好健康监测工作。学校设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人,接到学生或家长的患传染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校医务室和校领导,在由校领导报告给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时限:当同一宿舍、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有多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患者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患者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定期举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培训:①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学生是易感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容易成为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发生有季节性的特点;②如何做好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③学生中集中常见的传染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流行性感冒等。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了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一些简单易懂的传染病的症状。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传染病的管理:学校的校医发现传染患者后,应立即嘱咐患传染病的学生到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传染患者隔离期限应根据患者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待患者恢复后凭医生痊愈证明才能返校就读。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或药物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所在的班级及学校公共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利用广播和宣传栏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必要时对学生进行药物预防或免疫应急接种。

总之,认真做好传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