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6: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医务人员重点进行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法规培训[4]。结合专家讲座、书面宣传和现场演示等方式,使他们了解有关规章制度,认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和正确处理的重要性,自觉执行操作程序,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同时要及时对新上岗的保洁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的培训。建立医疗废弃物暂放处,暂放处远离医疗、生活区,便于车辆进出,易于清洁和消毒,设有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防儿童接触的安全措施等[5]。指定专人管理,严防非相关人员接触医疗废弃物,从源头上杜绝转让、买卖医疗废弃物。
从源头抓起,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疗垃圾袋上张贴标签,标注有关信息,为操作人员配备乳胶手套、专用防护服等物品,处置费用纳入医疗成本,各科室部门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登记,主要内容包括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和经办人签名等。所有医疗废弃物最终由政府指定的回收单位定时上门回收,填写转运交接登记联单,双方签字后双方各执一联,所有相关资料至少保存3年。完善感控质量检查标准,将各项检查内容细化、量化,做到定期查与随时查相结合,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以书面形式反馈科室。落实回头查制度,督促问题整改,彻底消除隐患。每月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讲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科室设有医疗废弃物管理质量改进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并予以解决。质量改进的结果与院内目标管理、奖惩挂钩,将医疗废弃物管理质量列为科室与个人评奖的重要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应让全体医务人员体会到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医疗废弃物管理质量。
在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全院医护人员日常养成,尤其是新调入院、新上岗医护人员,是发生问题的高危人群。经过调查分析,针对现存不足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训练—考核—运用—督导,持续提高医疗废弃物管理质量。查找疗养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确定改进方案,并根据改进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责、权、利相结合,分级监督,综合管理,实现了医疗废弃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6]。持续质量改进关注质量改进的全过程,它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不断注入新动力,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新轨道。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严格、规范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监督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于疗养院医疗废弃物规范管理工作中,使医护人员主动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不断改进工作思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疗养安全。
本文作者:郁小红蒋刚华林琳工作单位: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
篇2
何为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的废物。
医疗垃圾分为: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质,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性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培养皿、标本和器皿,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等);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医用用品(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以及载玻片和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一般性废弃药品如抗生素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三苯氧氨、司莫司汀、顺铂、苯巴比妥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物(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及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医疗垃圾含有腐败变质成分及大量细菌、传染病毒、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药剂等,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如经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其危险性也非同一般。预计到2010年,全国医疗垃圾的产量达到68万吨,平均日产量达到1870吨。这些废弃物除一次性输液管外,还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等手术废物,治疗用的纱布、脱脂棉,实验用的动物尸体和化验用品制备的废渣废液,病人的血、痰以及排泄分泌物等。
1991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社会于1989年签定的《巴塞耳公约》,以推进我国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垃圾处理的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置,在对医疗垃圾的安全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对医疗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并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方案。但我国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存储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垃圾危害常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如下:
一、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章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但有关医疗机构不能做到明确分类,且无专门回收单位。存在问题主要有:输液器、注射器用后不作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偶尔可见输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会;清创包、缝合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复灭菌造成黑、硬,达不到灭菌的效果;还有个别诊所仍使用玻璃注射器,用普通铝饭盒消毒,用后清水冲洗即行处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大部分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针头回套等。
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技术参差不齐
以我国工业危险物总处置能力仅为18万吨/年,我国现有的生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的性能与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目前,除广州、沈阳、大连等少数城市对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外,大部分由医院自己分散处理,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能力却不尽人意。大多数医院沿用以往配备的小型焚烧炉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且传染性医疗垃圾和普通垃圾未经分类就混合处理。传统的焚烧设备不能适应医疗垃圾处理的热值与成分变化大的特点,造成医疗废弃物的毁形不充分,高温燃烧不彻底,具有毒害化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环境,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如1999年轰动全球的“二恶英”事件就是由于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物引起的。此外,医疗垃圾处理设备隔绝性能及自动化等问题尚未能很好的解决,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没有合理的收费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高昂的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家医院每年年至少需要为医疗垃圾处理支付48至50万元,许多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无视医疗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处理医疗垃圾采取收费制,使得医疗垃圾有利可图,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改变了长此以往无人管理的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收费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目前现行的收费方式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收费,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不同,床位的占有量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会导致收费不公平。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处理医疗废物的开支就把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去。
四、农村医疗垃圾无人问津,农村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令人担忧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政策的法规,但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情况却亟待解决。许多乡镇卫生院和小诊所的医疗垃圾未做任何处理,随意丢放在附近,不少农民因为缺少文化知识,不知医疗废弃物的危害而捡拾其中的玻璃器皿盛食用油和生活用水,不少孩子把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当“玩具”去玩。
五、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存在不法行为,有些医院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医疗垃圾
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或者卖给私人再转运到废品收购站或直接进入了塑料制品厂,被制成一次性水杯、水桶等,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容器从而流入市场(主要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给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据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博士介绍,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对人的健康和环境能造成危害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1999年,轰动全球的“比利时鸡”事件就是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引起的。但是,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为了节省成本,人们往往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置,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感染性,需要进行专业隔离和特殊的焚烧处理,绝不能与普通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其次,从体制上,管理多头造成了垃圾处置的无序。上世纪90年代,处理医疗垃圾实行收费。“无利可图的谁都不管,一收钱大家都抢着管。”刘建国说,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应该由环保局负责。但很多单位将它纳入生活垃圾范畴,医院的主管部门卫生局也在做。
另外,在具体操作上,收费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现行垃圾收费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来收取,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各个医院经营方向和效益不同,床位占有率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就会导致收费不公平。如果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会为了节省医疗垃圾处理的费用,把部分医疗垃圾混进生活垃圾。单纯从技术上看,第二种方式更科学,但目前国内这两种方法都在使用。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法行为。有些医院并没按规定将医疗垃圾作为废物处理,而是将纱布、一次性针管等器具回收利用,或低价卖给私人,从中牟利。不法商人又使这些具有生物感染性的器具重新流入市场,主要是边远的农村市场,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
“其实,除了医疗垃圾,整个危险废物处理都存在着很大隐患。”刘建国说。2001年,北京市环保局就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集中力量专门处理垃圾,并设立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对市内所有工厂每天产生、处理、排放、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量进行统计。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企业的危险废物去向不明,无法被登记。此外,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一些企业所谓的“综合利用”实际上是转嫁危险废物,通过小商贩将化学物品低价或无偿送到北京附近的小企业,“出了北京城就不关北京的事了,”刘建国说,“这些小企业根本无力处理工业废物,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撒手不管了,由此引发的二次污染无法估量”。
最后,有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弃物,含有有害病原体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医用物质等。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垃圾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疫病的源头。有关部门为了本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投资不足,而且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对医疗处理的监管状况上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地方政府机构部门存在职责不明、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医疗废弃物的去向不明,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密封设备等方面存在缺陷,很可能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沿途丢失。医疗废弃物的监管体系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前进步伐。
如何解决医疗垃圾处理问题
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力度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政府应本着执政为民的态度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监管管理,落实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对危险废弃物的安全转运、处理实行监管,坚决从重查处医疗垃圾回收利用等不法行为。明确医院以及运输、储存、处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对运输、储存、处理实施许可证制度,禁止不具备从业经验以及基础设施的单位从事医疗垃圾的处理。对收集、运输、储存及处置执行联单管理制度,防止医疗垃圾的遗失,杜绝不法交易如卖给塑料厂的行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及小诊所的垃圾处理,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照顾他们的经济能力,保证国家抓大方面的同时,能兼顾局部方面的利益,使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得到安全的处置。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听证会听取
医疗垃圾的范围和处理费用的多少等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收费细则,对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医疗垃圾、乱排乱放等行为给予高额罚款甚至刑罚,保证处理中心的正常运营和防止因费用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
三、增加投资力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高标准建立一批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解决医疗废品聚集重点地区和特殊废品如放射性物质等的处理问题,逐步完善医疗废物的运输、处理体系,对医疗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完全密封性的运输以及无害化的处理,兼顾农村地区的医疗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地方政府也应当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当作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国家投资外,也可以吸引其他资金参加建设。国内外的企业界对投资我国的医疗垃圾处理有很高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该项领域,积极实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
四、积极宣传,加强社会监督
开展医疗废物防治以及其危害的宣传,加大媒体的监督力度,对违规事件进行暴光,鼓励群众成立医疗垃圾管理、处理的研究学会或民间团体,动员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中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对不法行为积极举报。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问题。
五、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到处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渗及健康、环保等诸多方面,为了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建议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成立医疗废弃物学会,对医疗垃圾的处理标准,处理企业的资格认证以及培训教程等方面作出规定。定期开办培训班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认识,突出员工在总体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与责任,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
篇3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道路;变异;再生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number of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the solid waste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variability , heavy metal leaching, secondary regeneration, the greatest value problems and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solid waste,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solid waste in the road.
Keywords:solid waste;road;variation;regen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50-02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建设发展极快,但也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道路走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对动物栖息地的切割与干扰,噪声、尾气、振动、光线等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二是道路施工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包括石油衍生品沥青及其相应改性剂以及开山炸石得到的集料;三是道路安全性问题愈来愈突出,每年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受伤人数更是在50万以上。在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这三方面的影响,是摆在道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同时,现代城市的发展,也造成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泛滥。图1是被北京戏称为“垃圾七环”的垃圾围城现象,事实上,这样的情形在现代城市中是相当普遍的。把固体废弃物应用到大量消耗建材的道路建设中,是欧、美等国近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成体系,应用更是了了。
在道路环境中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既解决了道路施工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掠取,同时也解决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出路问题,是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最好回应。
2 可作为道路建材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社会上产生的废弃物,大体上可分为生活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对于这些废弃物,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填埋、焚烧、堆肥三种传统工艺,但填埋侵占了大量的土地,焚烧可能产生空气排放等二次污染,而堆肥对废弃物的局限性比较强,因此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努力解决的课题,而在道路上作为道路建材的使用尤其受到重视。一般来说,上面提到的几种废弃物,除了医疗废弃物外,其余废弃物中的固体成分多可应用于道路环境。
可在道路上使用的固体废弃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路建设产业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称之为“一级固体废弃物”;二是其他行业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简单物理手段处理,可用于道路建设,可以称之为“二级固体废弃物”;三是某些废弃物必须经过复杂的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才能被用于道路建设,称之为“三级固体废弃物”(图2)。表1给出了这三级固体废弃物的基本情形。
应指出,这样的分类也并不是固定的。譬如,有些应用中,将废轮胎或废塑料简单切割后作为轻填料应用,此时二者应属于二级固体废弃物的范畴。日本有些将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加入颜料,成为彩色集料,此时其应属于三级固体废弃物。
3 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中使用的关键问题
固体废弃物作为道路建材使用,必须符合该应用本身的规范要求。除此之外,固体废弃物还应解决变异性、重金属浸出、二次再生性、最大价值实现以及其他的特殊问题。
3.1 固体废弃物的变异性
除了极个别组成与性能均较为稳定的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外,大多数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而表现出性能不稳定。如何控制并稳定固体废弃物的质量,一直是固体废弃物应用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3.1.1尽可能将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相近的材料分选开。如将轮胎分为大车胎,小车胎,切割时又按照胎冠、胎侧等分开,塑料按照PET、LDPE、HDPE、PVC、PP等分类。不过,这样的分类无疑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的,能做到是最理想的,但从经济性上考虑,却是厂家很难彻底接受的。
3.1.2尽可能多的堆积。目前许多国家的规范中,对固体废弃物的储存量是有相当的数量要求的,这一方面是解决道路大规模的连续施工问题,因为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长期性与某一施工的阶段性存在着数量上的不匹配,需要靠不断储存加以克服;同时,这又为储存废弃物的均质化提供了基础,使用时通过充分混合,可使其质量趋向均匀。
3.1.3加强检测,针对测得的不同性质做好调整预案。这需要有一套能充分表现固体废弃物本质特征的检测手段与检测指标,同时又需要有调整指标的添加剂或工艺改进方案。这样的技术通常是很难实现的,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与对固体废弃物性质影响因素的深刻认识。
一般来说,保持源头供应的稳定,是将固体废弃物变异性降至最低的最有力手段。
3.2 固体废弃物的重金属浸出
与常规的建筑材料相比,固体废弃物可能具有高的重金属含量。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源重金属”与“汇重金属”,前者如铜渣、镍渣、铅渣等,由于金属提炼工艺的限制,最终得到的矿渣含有一定量的铜、镍、铅等重金属是可以理解的;后者如沥青路面与混凝土路面,长期接触汽车滴漏抛洒物,或垃圾焚烧废渣,由于重金属不易燃烧、溶解与挥发,导致在燃烧残余物中的富集,亦或疏浚污泥,由于重金属不易溶解与降解,也导致一定程度的富集。固体废弃物的使用必须使用强度和环境的双控指标,其中重金属浸出是环境控制的主要指标。
不过,重金属含量与重金属浸出是两个概念,材料中含有的重金属不一定浸出,从而不致污染土壤与地下水,这就给重金属含量高的固体废弃物带来了处理手段,如垃圾焚烧废渣用作填方材料,有可能会使重金属浸出超标,但采用水泥或沥青稳定,重金属浸出数值可大大降低。
3.3 固体废弃物的二次再生性
任何固体废弃物,在用于道路上后,最终必将成为一级固体废弃物的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含有该固体废弃物的一级固体废弃物,其可再生性是该固体废弃物能否被用作道路建材的先决条件。否则,使用该固体废弃物,就成为我们将今天的问题转移为今后更难解决的问题的不负责任之举。
不过,一般来说,道路材料均具有二次再生性,不同的是再生的程度。如沥青结合料,老化程度轻的,可以通过添加再生剂升级其性质,而老化程度严重的,可能只将老化结合料视为集料的一部分,也就是再生成本不一样。又如某些随时间降解严重的集料,再生时可能需要掺加新鲜石料,对级配进行调整。因此,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中,必须就固体废弃物二次再生的技术路线与成本作出分析。
图1-北京的“垃圾七环”现象
图2-道路用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表1-道路中使用的固体废弃物
3.4 固体废弃物再生的最大价值实现
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中可再生的途径有很多条,如用于沥青或水泥面层,用于稳定基层或碎石基层,用于路堤或填方等,有的可以作为其中的集料,也可以作为结合料。固体废弃物是否用在道路上,通常是决策者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或堆肥的成本与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中使用的效益相权衡的结果。因此,尽可能实现固体废弃物再生的最大价值实现,是推动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中推广使用的关键因素。与之相适应的,还应挖掘固体废弃物在道路使用的特殊性能,这将进一步提升其再生的价值。
举两个例子。沥青路面的铣刨料,如果作为填方材料使用,则老的集料和老的结合料没有发挥出其特有的属性,仅利用了它们一定的强度性质,这是它们相对低价值的使用。而如果作为现场热再生,一方面老的结合料通过再生剂的使用重新恢复性能,减少了对新结合料的需求,另一方面,老的集料级配得以保留,仍能发挥其强度性能与表面性能,这就实现了铣刨料更大价值的发挥,因此实际做法中,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选择后者。
另一例子是废轮胎在道路中的使用。目前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使胶粉在沥青中完全降解,使胶粉既有结合料的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改性剂作用;另一做法则是胶粉不完全降解,结合料中存在未降解胶粉与沥青及降解胶粉的固液两相体系。在这两种应用中,前一应用,胶粉未体现出它对路面性能的特殊作用,而后一应用中,胶粉极大地贡献了沥青混合料抵抗疲劳的能力,同时还有降低噪音,冬季抗冻等作用,因此美国橡胶沥青大量采用的是后一种做法。
3.5 固体废弃物再生的特殊问题
每一种固体废弃物,除了以上提到的一般性问题外,都会有各自特殊的问题,使用中必须加以识别与解决。如钢渣中可能含有游离的氧化钙与氧化镁,它们遇水均会膨胀,氧化钙水合速度比较快,而氧化镁则时间比较长。在道路中使用时,这种膨胀可能会使得道路开裂,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目前针对此问题的做法有,预先洒水养生,用于开级配路面(使可以容纳一定的膨胀量)等。
水泥混凝土回收路面材料(RPP)中也可能会含未充分反应的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如将RPP用于排水基层,则它们在RPP中的进一步反应,可生成“石灰华”,堵塞排水通道,因此,在RPP评价时,必须对此作出测试。
还有铸造型砂中可能含有苯酚这样的有毒物质,必须就其在道路材料中的稳定性与危害性作出评价。
4 结论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将城市数量巨大的固体废弃物应用于道路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4.2固体废弃物作为道路建材使用,必须区分不同的材料作出不同的对策。
4.3实际使用中,固体废弃物必须解决其物理化学组成及相关性质容易波动、重金属易于富集、浸出指标控制难度大以及膨胀等潜在问题。
篇4
(一)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包装材料
1.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制作的包装材料
据世界包装组织理事会宣布,欧洲各国在1992年完全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包装材料,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德国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工业界将盛装饮料的PVC瓶改为PET瓶,并要求将80%的PET瓶回收利用。意大利从1990年起,即通知出口商不能使用PVC片泡罩做包装,这种包装的商品不能进入意大利。奥地利从1991年起,禁止或售卖使用PVC包装材料的非耐用消费品和儿童用具。日本严格控制使用不能再循环的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2.禁止使用含氯氟烃的泡沫塑料
美国纽约州已禁止使用氯氟烃发泡聚苯乙烯制作快餐盒和咖啡杯。康涅狄格州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聚苯乙烯制作的包装材料,从1995年初开始,在消费品包装方面禁止使用不能回收物质。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1981年9月法规,对丙烯晴加以限制,并禁止使用含多氯联苯材料。
欧共体环境部长理事会决议,为保护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决定提前停止生产氯氟烃,要求在1997年全面实行。在此之前,德国、丹麦和英国早已先后停止生产氯氟烃。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原料
1993年美国加州规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必须可以再利用,或按1991年的10%减少原料用量,或包含25%的可回收物质。明尼苏达州议会通过一项禁令,禁止食品店和餐厅使用不能再生的塑料容器。
欧共体规定,包装用品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能再利用和再生的要求。对不可回收及不可分解的原料将制定管制新协议。
意大利从1991年起规定,制作购物袋等包装物所用的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此外,意大利与日本都规定对工业先进国家的出口包装所用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
(二)实行木质包装材料管理规定
2002年3月5日国际植物检疫措施临时委员会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通过了《国际贸易中的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并以第15号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15)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因为它是根据IPPC制定的,故也称为IPPC标准。
ISPM#15(IPPC标准)颁布后,美欧国家都先后将该标准转为本地区/国家标准而采用。从2004年1月2日起,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已采用ISPM#15标准;从2004年7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也采用IPPC标准。
根据新标准规定,所有入境木质包装必须按照ISPM#15(IPPC)的要求,进行热处理或溴甲烷(methy bromide)熏蒸处理,并且加贴证明经处理的、IPPC批准的国家标识。
美国新标准规定,无论是否实际用于包装货物还是作为货物进口,入境木质包装要进入美国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热处理和溴甲烷熏蒸处理
热处理标准:热处理必须达到木材中心温度不低于56℃,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溴甲烷熏蒸处理标准:溴甲烷熏蒸密闭时间16小时以上,在熏蒸过程中需按规定对溴甲烷的浓度进行监测。当温度高于或等于21℃时,溴甲烷的初始需达48g/m3,熏蒸16小时时的浓度应为14g/m3;当温度高于或等于16℃时,溴甲烷的初始需达56g/m3,熏蒸16小时时浓度应为17g/m3;当温度高于或等于11℃时,溴甲烷的初始浓度需达64g/m3,熏蒸16小时时的浓度应为19g/m3。
熏蒸后要求:熏蒸之后货物必须散毒,残留毒气浓度必须降低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的有害水平之下,确保货物装卸前毒气浓度低于规定水平,确保货物安全使用、储存和运输。
2.处理标识
经过热处理或溴甲烷熏蒸处理的每件木质包装必须在明显的地方加上标识,最好在木质包装的两个相对面有清晰、永久的标识,证明该木质包装已经按要求进行了处理。标识必须包含4项内容:唯一的图形符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两个字母国家代码(木质包装生产国);该国植物保护机构规定的木质包装生产商唯一编码;除害处理类型的缩写(例如HT表示热处理,MB表示溴甲烷熏蒸)。
根据修订后的规定,美国将特别授权动植物健康检疫局(APHIS)的检查人员,在第一口岸发现木质包装没有加贴符合要求的证明已进行除害处理的标识时,将立即被要求退货;当货物和木质包装分离时可能会造成有害物扩散时,必须要求货物连同木质包装一同退运。
欧盟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的新规定(2004/102/EG)于2005年3月1日生效。
从2005年3月1日起新制或修理的木质包装必须加上IPPC标识。2005年2月28日前制造和修理的木质包装在2007年12月31日前的过渡期内不必加上IPPC标识,但需加上生产国代码(ISO-Code)、标识加上企业登记号、除害处理方法标识(HT或MB)及去皮缩写(DB)。对于不符合欧盟规定的木质包装,欧盟将在入境口岸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或拒绝入境等措施。
2007年4月1日起,日本将对进口货物的木质包装实施新规定。新规定要求4月1日之后到达日本口岸的货物木质包装,必须按ISPM#15(IPPC)的要求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并加上IPPC专用标识。对符合新规定的输日货物木质包装,入境时日方给予正常通关;对未经除害处理、未加上IPPC专用标识、标识不合规范或携带有害生物的违规木质包装,日方将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或退运等严厉措施。
二、包装容器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一)包装容器的结构和容量方面的要求
1.美国等有关规定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医疗、健身及美容药品都要具备能防止掺假、掺毒等防污能力的包装。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为了防止儿童误服药品、化工品,凡属于防毒包装条例和消费者安全委员会管辖产品,必须使用保护儿童安全盖。欧盟规定,接触食物的氯乙烯容器及材料,其氯乙烯单位的最大量规定为每公斤1毫克(成品含量),转移到食品的最大值每公斤0.01毫克。香港卫生条例规定,固体食品的最高含铅量不得超过6ppm。美国进口瓶装烈性酒,瓶装重量要符合以下标准,即1.75升、1升、0.75升、0.5升、0.2升、0.05升,否则不能进口。澳大利亚规定,各种包装的空容积不得超过包装容器的25%。日本规定,容器内的 空容积不得超过容器容积的20%。
2.欧盟有关规定
自2001年6月30日起,欧盟各国必须实施新的限制,任何包装物不得含有超过0.1‰的重金属,否则不得销售。以后,欧盟鉴于循环再造的玻璃容器含铅量甚高,宣布容许玻璃容器在若干情况下可免受重金属含量规定的限制,以鼓励厂商进行玻璃循环再造。
(二)集装箱检验检疫方面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并经各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卫生条例》规定:集装箱在离境时,各出口国检验检疫机构应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集装箱实施检验检疫;集装箱到达时,各进口国亦可对到达的集装箱实施检验检疫;各国检验检疫机构应尽可能确保国际运输中的集装箱在装运货物时无传染性物质、媒介昆虫和啮齿动物。
世界各国对出入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AQIS)制定的《货物集装箱检验概况和检疫程序》(1999年9月版)规定,只有具备检验检疫机构条件的港口方可进口集装箱,申报集装箱的检疫处理必须是在集装箱到达入境口岸之前;申报人向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单证包括集装箱载货明细单、港务公司或调箱员填写的入境集装箱申报单、有货主或其填写的装载应检集装箱的检疫申报单,其中集装箱载货明细单必须在船到港前5天提供;对集装箱的检验检疫处理包括:(1)对集装箱内外木质结构必须按AQIS认可的方法进行永久性的免疫处理,检验检疫机构比对经永久性免疫处理的集装箱实行注册登记,对未经永久性免疫处理的集装箱,则要求出口国提供有效期为21天的熏蒸证明;(2)对集装箱内外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处理,以防止蜗牛特别是非洲大蜗牛、土壤、植物性材料、动物性残留物,甚至鸟粪等可能携带传染疾病的媒介的传入;(3)对集装箱内应检货物的法定检疫处理。
三、包装废弃物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使消除“白色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据统计,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废弃物的30%到50%,很多国家已通过立法来解决包装废弃物的问题。
(一)欧盟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1991年12月12日,欧共体颁布了关于有害废弃物的理事会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20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又颁布了新的额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指令94/62/EC,并在其官方期刊上颁布了关于该指令的5个协调标准的委员会决议。2004年和2005年,该指令有进行了两次部分修订。
94/62/EC指令对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管理措施做了更明确的规定,并指出措施的首要目的在于防止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其次,基本原则是对包装重复使用、循环再生和其它方式的回收利用,由此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
新指令强调,在废弃物管理计划中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管理的专门章节中必须符合指令75/422/EEC,新指令也不妨碍关于有害废弃物的理事会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欧盟通过了《包装指南方案》,而且决定1996年6月在国家立法方面体现出来。《指南》进一步完善了欧盟的绿色包装体系并规定欧盟所有成员国必须建立起包装材料方面的回收系统。《指南》要求各成员国将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在2005年以前提高到25%,在2008年至2015年间,将本国的包装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质包装达到15%。
(二)美国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处理包装废弃物的必要性,但没有类似于欧盟的包装废弃物法令,而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关于包装废弃物的总政策的指导下,每个州采取不同的政策,制定自己的计划,选择自己的方法。如《控制乱丢废物法令》,对于那些容易造成乱丢包装废弃物的工厂,按其每百万元产值征税150美元,美国其他各州也同时跟进。
(三)日本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篇5
国外医院物流管理发展概况
在美国和欧洲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7]。医院管理者往往从外部与内部2个方面对医院物流各环节进行合理调节。在外部,医院精选少数物资供应商并和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构建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从而供应商和医院能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散布在医院各个物流环节中的物资消耗状况和供应需求,以便医院所需的部分物品能小批量、多次、准时地由物资供应商提供并运送,兼顾满足用户需求和库存成本最小化[8]。医院利用其高度的信息化水平,对内部物流活动进行了成本与效益分析,既保证各科室物资的及时供应,又控制了库存量,既得效益又兼顾成本。有的医院通过外包或同行合作的形式,把医院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洗涤、设备运行维护和水电空调运行等进行集中化管理,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资源共享[9]。
根据美国医疗保健财务管理协会(HFMA)提供的报告,2002年以来美国医院供应链方面的最成功的实践是:①开发信息系统,以整合信息,提供决策支持;②提高采购效率,加强对采购的控制,尤其是通过网络技术和电子目录的使用;③通过绩效跟踪、信息共享和应用互利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培养与供应商的联盟;④跟医疗科室和其他领域有效沟通,明白供应链管理的依存性,通过组织的全面合作和共享目标来降低总成本;⑤提高库存管理水平,通过更好的理解非正式库存,并对其加强控制,使用准时制方法,使用永久库存系统;⑥评估供应链管理的架构和人员,改善关键领域的采购和库存;⑦寻求医生的支持,对治疗流程、药品等进行标准化[10]。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医院物流管理与医院物流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各环节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将各环节分开。医院将重点放在总成本的改善上,认为物流总成本概念反映了医院在物流领域中的实际成本。具体反映在医院物资的价格、市场交易成本、储存成本、持有成本(包括现金流)、运输成本、资金成本等。一些医院在内部建立以需求拉动为核心的一体化物流流程,在外部同物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优化库存管理,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医院物流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医院物流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分散化严重我国医院发展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服务理念相对淡薄,物资供应部门设置层次多、职能分散,各部门职责难以界定。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滞后,从而出现物资购置重复或短缺,无形中增加了物资的库存及运送成本。一些医院有物品供应管理制度,但常是大而全、空洞,无实际意义。而每个工作环节的具体管理措施不全,制度的执行力度差,监管力度薄弱[11]。
2物流链的各个环节管理薄弱医院物流链包括采购、存储、发放与供应、废弃物处理问题,医院对药品、物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由各部门分别完成。多数医院管理者由于受到“重经营,轻管理”、“重商流,轻物流”等传统观念影响,物流管理模式单一、物资请领手续复杂,因而减慢了物资流通速率,同时也加大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存在的问题如下。
(1)物资采购:物资重复采购,资产不清。目前医院使用的耗材试剂品种多达数千种,各厂商材料单位包装不统一,名称不统一[12]。而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和医疗产品的不断创新,医院供货商过多,因此存在资质考察不严格,采购运作成本增加。由于多数医院物资供应实行由下而上的人工请领方式,物资短缺情况由各科室部门上报后请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物资管理部门对具体科室的使用情况难以准确把握,因而造成物资购置重复或短缺,加大采购成本。
(2)物资存储:医院供应点多并且分散,通常各科室病房都设有二级库房,在现有条件下,多数二级库房的空间有限,布局不合理,难以规范摆放物资,因此不仅难以保证物资的质量与安全性,而且对于科室的物资清算难以准确核实。最终影响医院物流供应部门的总体规划与预算。由于物资管理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造成库存物资剩余、积压、缺货等现象,致使库存成本上升。
(3)物资发放与供应:国内医院受传统观念、场地、设施和人员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医院仍需要专人到库房领取物资。由于药品、器械、医用材料、后勤物资等分属不同中心管理,导致科室专职人员的核对物资工作负担加重,同时因请领耗时耗力而导致科室物资供应及时性受限。由于医院工作对物资需求的性质为多样性和灵活性,很容易造成库房领取通道堵塞、工作效率低下,且不符合医院物流与人流分开以及清洁与污染通道之分的原则。(4)废弃物处理问题:医疗废弃物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垃圾分类不严格,医疗废弃物清理过程中暴露于空气中,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对生活垃圾目前无明确规定和处理办法,存在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隐患。
医院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
1健全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医院物流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管理人员的配备,职能的划分是随着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而需不断重组[13]。在国家医疗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关于医院物流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层次划分以及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建立完善规范的物流管理制度并且设立专职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全盘控制。
2优化物流链各环节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应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与医药物流的上游、下游客户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实现网上交易、计算机定货、制单、配货、核算、管理、信息处理等[14]。具体有如下4点。
(1)物资采购:采用实收实付核算办法。即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账簿组织系统[15],对购进的物品根据入库单按日量进行登记;引入信息化理念,采取网上订货;对物资集中招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科学计划,小批量多批次采购。
(2)物资库存:平衡采购与消耗量间的关系,建立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实时反映物品的消耗信息;加强对科室二级库房的管理,对仓库空间进行规划,严格按物资性质和类别进行存放,实时反馈存储物品信息,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与安全性;医院可将仓库全部或部分物品交给专业物资送货商而减少自己的存货量,降低仓耗,节省开支。#p#分页标题#e#
(3)物资发放与供应:医院应将人员流与物资流分开,清洁与污染通道分开;可按条件引入现代化的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如轨道小车传输系统、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智能无轨传输系统、盒式传输系统和大货箱式传输系统等;对于体积大、价格低、需消毒的常用耗品分类供应。例如输液器、注射器、消毒纱布等采取每日配送;对于办公用品、清洁用品每月计划配送;对于手术室、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等高值耗材采取分库房按系统消耗现场送货。医院物资的供应要实现既保障医疗供应,同时又建立集约型医院的双重效果。
(4)废弃物管理:医院应防治二次污染的发生,加强医院各类垃圾的分类管理,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同时要提高医患双方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生活垃圾做到自我管理;在收集和搬运废弃物过程中防止污染环境。
篇6
一、工作原则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全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未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行政村(社区)传播时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控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县健康局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任副组长,统一指挥、协调辖区内的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监督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督查组、隔离转运组8个工作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卫健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本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专家组
卫生健康局分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建应急处置专家组。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县卫健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防控策略,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专业人员培训,组建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防控处置工作的督导检查。
2.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处置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培训,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调查处置。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制订全县疫情处置技术方案,评估和监测疫情发展趋势,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及疫情处置,负责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指导全县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并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
1.定点医院负责病人的隔离、诊断和报告,开展临床救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疾控机构对疑似、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落实医院内的各项防控措施,并根据国家卫健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症例的救治工作,负责重症病例的转运工作。
2.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规范设置预检分诊,二级综合医院负责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3.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在疾控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需要居家隔离重点人员,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体温和健康情况监测。
(四)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健康局对疫情发生地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
五、防控措施
(一)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定义的患者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健局。县卫健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卫健委,同时报告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3.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流行病学调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协调公安、交运等部门按照《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
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并通知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病例救治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病例需收治在定点医疗机构,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积极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隔离治疗,并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完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设立发热门诊、隔离区,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院内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要积极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县卫健局组织各医院医护人员进驻隔离场所,对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发展,按照上级管理控措施进行隔离管控。
篇7
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最早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简单的讲,逆向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一些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及包装废弃物从消费地到来源地的物理性流动,其目的是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正确处置废弃产品。
其主要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⑴逆向物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是对最终的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⑵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象是产品、用于产品运输的容器、包装材料及相关信息,将它们从供应链终点沿着供应链的渠道“反向”地流动到相应的各个节点;⑶逆向物流的活动包括对上述流动对象的回收、分类、检验、拆卸、重新包装、再制造和报废处理等活动;⑷逆向物流由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构成。
2.逆向物流的系统功能
⑴回收。回收是企业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收回顾客退回的产品或包装物,并进行物理移动,将其移至某地等待进一步处理。这里的顾客可能会是供应链下游的配送商、零售商,也可能是最终消费者。
⑵检验与处理决策。该环节要确定回收产品是否具有再次使用的可能性,以及如何使用的作用过程,即根据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产品和各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包括捐赠、直接再销售、重新制造、整修和报废处理等。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处理方案。
⑶重新制造、整修。把已使用过或存在问题的回收产品进行修理、整修、重新制造、拆卸和循环利用。前三类涉及产品的修理和升级,拆卸只是将一部分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从使用过的回收产品中拆除以恢复、整修。循环利用则是对产品中的某些部件的再利用。
⑷再分销。是将可再使用的产品进行物理转移,返回潜在市场,把它们送到使用者手中的过程。如果回收产品没有被使用过,可通过重新包装,作为新产品再次出售。如果回收产品库存太大,可通过“批发商店”打折和出售。
⑸报废处理。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产品,则表明其不能被再次使用,故要将其有计划的报废丢弃,如运送到指定地点,通过机械处理、地下掩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
3.逆向物流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被各国所重视并达成共识,而逆向物流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⑴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物资利用率是降低社会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物资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回收和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整个地球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加上以往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过渡砍伐、石油过渡开采、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问题,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不相吻合的。而逆向物流的开展为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利用架设了桥梁,通过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较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还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来进一步降低市场的原材料成本,已成为许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措施之一。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逆向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⑵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环境破坏不像教育、医疗卫生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它有时会由于这种发展而遭到破坏。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够提供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而生产、消费及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废旧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城市的生活垃圾带着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渗入地下或进入下水道,严重污染水质和土壤等。有些企业由于从自身成本考虑,忽视废旧产品的处理,往往忽视环境保护,最终损害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逆向物流的开展将这些对环境有破坏的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加工处理,为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
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单向的正向物流由于没有构建逆向物流,其流程是开环的。经济活动从自然生态系统获取资源开始,经过生产、流通、消费,将废旧物直接丢弃。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旧物质和生活垃圾直接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造成了资源消耗的浪费,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成本,加大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严重背离可持续发展。
逆向物流的本质在于通过产品或包装物的回收、重用、翻新、改制和再生循环等,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包含循环经济的理念,同时,它也是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和基础。
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使资源在不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的流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流程中增添了回收、回收物处理、可再利用资源再投入到生产的逆向物流,使得在正向物流中产生的边角料、废旧物品和生活垃圾等经过逆向物流,对其进行回收和处理,变废为宝,形成可再利用资源,部分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经过焚烧或填埋等处理后再回到自然生态系统,最终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它的实现需要逆向物流作为支撑,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封闭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否则循环链断裂,物质无法循环,循环经济将不能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控策略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锐器针刺伤损害导致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本研究对某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某市级医院进入临床可独立上班医务人员共7名。
研究方法:要求临床各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核实情况后立即按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指导其进行防治同时填报结构式锐器伤原因调查表要求调查对象认真如实回答并一次性完成调查问卷。
结果
一般状况:9年1月~11年1月共接报告锐器伤1人次受暴露医务人员共8名平均暴露次数17次暴露率为6。其中医生8名暴露5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次暴露率为686;护士19名暴露6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9次暴露率为6。
锐器伤发生类型及地点: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类型主要为注射器针头(7)、头皮针输液器针头(59)、血管钳(167)和穿刺针(9)。锐器伤高发地段主要为各病室内(6)、处置室(18)、手术室(17)和治疗室(15)等侵入性治疗操作密集地段及医疗废物处置地段。
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主要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88);伤害发生最危险的环节为患者静脉输液或手术的时候(9)、操作后处理废弃物(98)。锐器污染情况分析报告的1起锐器伤事件中锐器明显被血液污染的有59起(66)锐器被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污染的有7起(18)。81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能按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挤出血并用流动水清洗、消毒71的锐器伤的受伤程度以轻中度伤为主其中仅表皮刺伤未出血或滴血占1皮肤刺伤有流血占69。
讨论
本结果显示护士和手术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是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工种。可能由于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工作负荷的增大提高了医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职业暴露的科室集中在病房可能与病房中人员较多污染较为严重有关。暴露的途径主要以针头、缝合针刺伤为主说明锐器伤仍然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原因。
98的锐器伤是操作后处理废弃物所致这与国内多项研究报道一致1-可见医院医务工作者要认真执行操作标准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行为。实施标准预防尽量应用不接触技术处理尖锐物品时要提高警惕预防锐器损伤处理医疗废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锐器伤发生原因主要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说明不安全、不规范操作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加强防护意识培训同时应重点加强标准操作规范的培训院感科应与医务处和护理部联合对医务人员培训基本的医疗护理操作常规防治因不正确操作引起锐器伤。
本次调查锐器伤暴露源种类时66的锐器物明显被血液污染18锐器物被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污染。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处理预案和保障制度把职业暴露时间的检测工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常规检测项目定期抽查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凡新职工上岗前均进行体检并做好疫苗注射在职职工每年体检定期注射疫苗。
本研究中81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能立即按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挤出血并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伤口所有的锐器伤人员按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指导其进行防治并进行血清学抗体追踪检测。通过以上预防措施近三年锐器伤发生率逐下降发生暴露风险后通过追踪无一例因暴露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213-01
医务人员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它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实验室锐器伤是威胁实验室人员身心健康,导致实验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本文就实验室锐器伤危害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锐器伤的危害
至少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感染医务人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HBV、HCV及HIV,淋病、梅毒、疟疾及结核等其它病原体亦可经锐器伤口进入体内,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经皮暴露于HBV、HCV及HIV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HBV、HCV及HIV的机率分别为6%~30%、0.4%~1.8%和0.3%[2]。此外,锐器伤也会对受伤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
2 锐器伤产生的原因
2.1 缺乏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
医院管理部门对实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够,使实验人员对职业防护缺乏认识。此外,有的实验人员虽能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
2.2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中不细心或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易引起锐器伤。一次性注射器是导致医务人员锐器伤最为常见的医疗锐器,占锐器伤的35%[3]。因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防止锐器伤的重要环节。
2.3 缺少严格的管理和完善的报告制度
医用锐器未严格按规定处理,如医疗垃圾未能严格分类,各类针头随意放置或处理不及时,过于强调针头的毁形、消毒等环节,而未使用材质坚固、耐刺性强的锐器盒。此外有的医院未建立完善的锐器伤上报及追踪制度也是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3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3.1 增强职业安全意识
应加强安全及防护知识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正确处理锐器伤的重要性,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建立安全管理理念。对新入科人员应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告知实验室工作中可能潜在的危险,使其在工作之初就具有自我防护意识。
3.2 规范操作行为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确保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除特殊情况外,避免在实验室内使用针、注射器及其它利器,以免刺伤。尽可能使用不易摔碎的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不应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应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及其它安全装置,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及用后可立即回缩或钝化的针头等。尽量不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3.3 加强防护措施
利用各种防护工具,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尽量避免实验人员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暴露。戴手套可避免皮肤或粘膜直接暴露于血液,如医务人员被剌伤时手套的弹性对针、玻璃表面上的血液有一定擦拭作用,可减少其进入体内的血量。
3.4 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为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医院应提供足够的锐器盒、医疗废物包装用品等。由经培训的专职医疗垃圾收送人员到科室收集,这样既减少了实验人员处理废弃医疗锐器时发生针刺伤的机会,又可防止医疗垃圾流入社会。
3.5 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使用安全医疗设备和建立锐器伤处理原则和反馈制度,制定一系列相关防护措施,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锐器伤信息,做好追踪和监控。
4 锐器伤后的处理
4.1 暴露后预防
发生针刺或其它利器损伤时,应让伤口血液自然流出,并用流水冲洗,不应挤压、擦拭伤口,WHO推荐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清洗伤口,不提倡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碘酊等腐蚀伤口的强消毒剂。如被乙肝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若被丙肝及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预防性用药方案,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若被梅毒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并在0、3、6月追踪检测。
4.2 心理干预
对于发生锐器伤害的实验人员,尤其是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的实验人员,应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正确认识针刺伤的危害和处理原则,,减轻其心理负担,正确对待其工作及人生。
实验室锐器伤害不容忽视,医院管理者应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器材,增强实验人员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纠正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学习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职业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3.
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和“谁占用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调整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菜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城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三)编制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经费计划,检查监督各项资金的投放与使用;
(四)城市环境卫生的依法监督与管理,指导下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抓好全市环境卫生的科研工作,组织实施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第五条卫生、环保、工商、公安、交通、民政、电信等部门和市区内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各新闻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区内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环境卫生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持公共卫生习惯。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要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社会劳动,不得妨碍或阻挠卫生管理人员履行职责。
第八条对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履行环境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市区内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
(二)负责市区生活垃圾的清运;
(三)负责市区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维护、检修、更新和垃圾场的建立与管理;
(四)负责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垃圾的有偿代运及处理。
(五)负责市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管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
第十条市区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本区域范围内居住区、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清扫保洁、居民区生活垃圾的一级清运归点工作。
城市贸易市场的卫生管理工作,由该市场的主管部门或管辖单位负责,其中交易摊点的环境卫生,由经营者负责。
第十一条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垃圾箱(筒)及广告栏板等设施,应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各种设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现代化管理设备。
城市开发或改造的地域,要严格执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建设生活废弃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费用可纳入工程建设预算。
第十二条为保证城市规划附属设施的如期完成,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公厕和垃圾站建设实行保证金管理制度。城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要求,在办理开工许可许前到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按开发建设地域应建垃圾站和公厕数量的总体造价,预交保证金。保证金计算方法按环卫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面积乘以当年工程预算定额核定,保证金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退回本息。不按要求修建的开发建设单位,保证金不予退回,全部用于该开发地域垃圾和公厕的修建,并由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在开发建设中按规划要求留用的指定位置组织修建。
第十三条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必须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与主体工程参加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损毁或拆除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确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或移动环境卫生设施的,要报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审批,并在完工后及时予以生修或维修,并经批准单位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厕所确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开发建设单位要在开工前提请拆迁方案,经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批准,并按新建标准交足补偿费后方可拆除。
第十六条城市公厕按照环境卫生管理要求和发展规划,可采取社会融资建设的办法适当发展公厕,有计划地改造旱厕。
第十七条市区内铁路沿钱的环境卫生管理区域的责任分工,由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会同铁路部门确定,其环境卫生按确定区域由铁路部门负责。
第十八条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私营门市,应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域完成清扫(含除雪)保洁工作。本区域产生的垃圾废弃物按指定地点排放并办理排放手续,交纳排放处理费。
第十九条旅游风景区、公园、影剧院、商场、宾馆、体育场、港口码头、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102线两侧、停车场、收费存车处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该场所的管理或管辖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单位或个人应当严格执行环境卫生主管单位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倾倒垃圾等废弃物。禁止拾废人员的乱扒、乱倒行为。
垃圾、粪便等废弃物的清运单位必须及时清运,并尽快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综合利用。
第二十一条开发建设产生工程渣土的单位要在开工前到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办理排放手续,按规定交纳排放处理费,并按指定地点堆放和送入排放处理场。
第二十二条运输散体、流体物料的车辆要载装适当、苫盖严密,不准沿途遗撤。各种客运车辆司乘人员不准沿街扬弃废票。畜力车必须在指定路线和区域行驶,牲畜配带粪兜。任何车辆轮胎不准带泥、油污物进入市区街道行驶。
市区内各种运营车辆必须保持内外清洁。
第二十三条市区内非指定公共场所禁止下列违章行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果核、纸屑、广告印刷品、烟头、餐饮废弃物等;随地便溺;乱排乱倒垃圾、粪便、污水、污物;在广场、街道露天场所或垃圾箱、果皮箱内焚烧废弃物;从楼内、窗口、围墙等处泼洒污水或抛掷废弃物;在墙体、楼道等公共场所或设施作户外广告实施的乱涂、乱写、乱画等。
本市范围内禁止使用形成“白色”污染的超薄型塑料物品,暂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并实行回收等办法加以根治。
第二十四条医院、疗养院、屠宰场和生物制品厂形成的废弃物,必须使用专用容器收集,按国家规定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单位暂不具备无在化处理条件的,由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采取有偿服务的办法,统一密闭运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市区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饲养家畜或家禽。确因教学、科研和特殊行为需要经批准饲养的,必须实行圈养,不得扰民和影响环境卫生。饲养宠物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市区内沿街各级各类单位实行门前区域环境卫生(含除雪)责任制管理,确保整洁卫生。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对包而不净、净而不洁的责任单位采取代扫服务的办法加以解决。
第二十七条委托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物的单位,应按下列标准交纳服务费,并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
(一)垃圾代运费每吨收取25元。无法核定吨位的按下列标准收取:
1、机关、团体、部队每人每月1元;
2、商场(店)、浴池、歌舞厅、影剧院每月每平方米0.01元;
3、饭店每月每桌4元;
4、旅店、宾馆、招待所每月每床1元;
5、医疗卫生单位每月每床2元;
6、学校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吨位交纳代运费和排放费,不得向学生收取;
7、市场外摊点和工商部门未收取卫生管理费的露天市场、早晚市场的卫生代扫费每个摊位每日1元;
8、临街单位门前环境卫生(含除雪)代清扫费每平方米每月(除雪每次)1元。
(二)垃圾排放费:
1、生活垃圾入场排放费每吨5元;
2、建筑残土、炉渣、工业废渣排放费每吨4元;
3、建筑垃圾堆放费每吨1至2元;
4、生化垃圾处置费每公斤1元。
环境卫生排放费全部用于发展环境卫生事业和环卫设施建设。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都有揭发、投诉和举报的权力。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环境卫生主管单位及城市监察单位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立即或限期清理,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恢复原貌,应当处罚的行为按下列规定依法收费或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行为,按代清扫费收取标准收取清扫费。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行为,对当事人给予警告或每次处以5至50元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行为,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立即清理现场,消除危害。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责令当事人限期处理或者没收擅自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宠物,并可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对单位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