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

时间:2024-04-19 16:1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就诊者满意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75-02

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较我省其它10个设区市更为完善,且起动较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现状如何,特别是2007年江西省起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如何,公共卫生服务贯彻得怎样,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质量如何等问题尚需要摸清,本课题针对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情况、服务质量及利用者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为南昌市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规划提纲依据和方法。现将本次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的对象 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对象是南昌市所辖范围内的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61家。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与利用者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为:到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社区居民。“就诊的社区居民”指到户口在当地或住在当地有3个月以上者,且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卫生服务者。

1.2 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①南昌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现状:南昌市5个行政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社会经济、人口、卫生资源状况,所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服务等的综合统计数据及相关指标,试点方案规定的具体政策、制度、做法与保障措施等; ②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1.3 调查与抽样方法 ①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南昌市的5个区中分别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未设站的区则抽取4个中心,未设中心只有站的城市则抽取4个站),得到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对抽取的20家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进行调查;调查时,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调查员到所抽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口处采用拦截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表”由利用者自行填写完成,调查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解释部分问卷项目,部分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并完成填写,当场回收问卷。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30名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站20名,共调查了500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

1.4 统计分析 将所有调查表集中并将全部资料录入编制好的软件包(Epi Data 3.0)和EXCEL2003,并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的主要方法为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

1.5 质量控制 为了减少调查中的偏差和失误,本次调查做了下列工作:①针对调查表格的内容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以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减少调查者偏倚;②调查前向被调查单位及接受调查的对象详细阐明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使其充分理解,求得合作;③现场调查时,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部分问卷由调查员询问并完成填写,同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④回收问卷后及时复核,逻辑校对,并进行抽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改或补充错漏。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南昌市市区面积863.1平方公里,辖3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市区总人口217.9697万人,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3家,社区卫生覆盖人口154.839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71.04%。社区居民平均每千人拥有社区医生数约0.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护理人员约0.65人。

2.2 南昌市CHS机构就诊者接受服务及满意度分析

2.2.1 就诊者基本情况 随机调查了500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者,其中到CHS中心就诊者300人,到CHS站就诊者200人;男性212人,女性288人,男女比例为1:1.36;平均年龄:41.87±16.08岁;家庭月人均收入1279.76±507.84元;文化程度:文盲31人,小学34人,初中103人,高中/中专190人,专科/本科及以上142人;工作状况:半数以上为在岗(268人),其次为退休/离休(110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231人(占46.2%),公费医疗102人,城镇职工医保99人。中心与站的男女比例、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经过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

2.2.2 就诊者满意度 满意度主要通过就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隐私保护、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八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解释/交流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对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也在85%以上,就诊者对CHS中心和CHS站的各项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问及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时,近半数选择了不知道,经检验,CHS中心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较CHS站好(P

表1 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对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解释/交流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就诊者对CHS中心和CHS站的各项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问及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时,近半数选择了不知道,CHS中心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较CHS站好(P

综上所述,在我市处于初级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难免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障制度,加速人力资源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6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9-02

满意度研究是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为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齐齐哈尔市北三区(建华区、铁锋区、龙沙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名患者。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常规监测调查表》,采取一对一问答方法,对被试者进行调查。

1.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情况300名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中男性94人(31.3%),女性206人(68.7%),平均年龄(51.2±1)岁。

被调查者大部分人都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占53%和34.3%,自费的占4.7%,商业保险和公费医疗占的比例则很小,分别为2.3%和1.7%。

2.2就诊及等候时间大部分患者就诊时间都能在15分钟完成,占调查对象的77.7%,只有5.3%的患者就诊时间超过30分钟。97%的患者候诊时间少于10分钟,其中候诊时间少于5分钟的占被调查对象的84.7%。

2.3就医机构选择意愿及利用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方便快捷”的人数最多,占82.3%,其次为“服务态度好”和“价格便宜”,分别占38.3%和33.3%。认为“能够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能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人数则不多,分别占8.7%和7.3%。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本次接受服务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疾病诊治是主要接受服务的类型,占62%,其次为疾病预防和购药,分别占14.3%和8.3%。

2.4满意度调查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最满意,占67.3%,其次为服务态度和受尊重程度,分别占52%和48.7%。对就医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满意度一般,分别占25.3%和13%。

对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满意度均较高,分别占84%和81.7%。

2.5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知晓度的调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如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有183人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占被调查者的61.0%。有15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占被调查者的52.0%。

3讨论

3.1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伤病诊治及购药占总服务类型的70%以上,对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类型的需求较少,这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醒目标识方面开展不足,相应的功能不够完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情况更加说明这一点,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全部项目的刚达到60%,而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刚刚超过50%,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的局限。近一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2次以下的有72.6%,6次以上的不到5%,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些人是初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说明齐齐哈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

3.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情况

3.2.1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个别指标不理想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解释交流等满意度较高;而对就医环境、设施设备的硬件设施满意度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根据实际访问调查中的谈话和满意度及患者对倾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分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是由于对身体影响的较小的疾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要求较低,主要是看中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卫生服务的易得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满意度高,是因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有限,不像大医院那么拥挤,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有限,患者相对于大医院而言更加固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更好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反映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达到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效果,也是一种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更加注重硬件的升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2.2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对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高的技术水平和好的服务态度是吸引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本调查显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医疗技术水平低、设备环境差、服务态度差、收费不合理等,因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利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并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篇3

一、考核评估目标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使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逐步使社区居民得到综合、连续、有效、经济、方便、质优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二、考核评估原则

遵循公开、公平、可行、有效原则,建立由集中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在考核过程中体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一)评估领导小组: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作为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审批评估方案。审阅各条线评估工作组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根据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平衡各条线考核分值权重;协调评估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二)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估小组:由各街镇(*工业区)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测评。

(三)业务条线评估工作组:成立由区卫生局相关部门组成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三个业务评估工作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及区政府、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有关要求,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考核评估方式、内容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指标包括投入指标、服务内容指标、服务满意度指标、效果指标。这些评价指标注重绩效评估,以促进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改革。

(二)评估方式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的方式相结合,每年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直接评估:以公开明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听取工作汇报、查看资料(各类报表、记录),现场观察、考核、问卷调查、访谈等。

间接评估: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包括暗访、问卷调查、电话询问、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

(三)评估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内容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依法执业,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区卫生局医政业务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30%。

主要具体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各专业质控质量符合区质控要求;纠纷赔偿率、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医疗服务下沉,门诊业务量每年上升3%;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严格执行医保及合作医疗政策,门诊、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下降。

2、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内容:强化社区卫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对脆弱人群的健康干预力度。由区卫生局医防业务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30%。

主要具体指标:组建全科团队,农村以2-3个村委,城镇以3-5个居委组建全科服务团队,每个团队为1名临床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防保医生和若干名乡村医生。下沉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开展“户籍制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团队人员每人每周下社区的工作日不少于5个半天;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以上,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完成以户为单位的全人口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儿童保健管理率95%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以上;主要慢性病管理率95%以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70/10万;农民健康体检率(二年累计)达85%以上。

3、综合管理。

主要内容:加强医院管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诊环境和医疗执业环境,方便病人就医;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管理,完善分配办法;注重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由评估领导小组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及区卫生局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25%。

具体指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合理收费、收费项目有公示;严格执行人事、财务制度,无违纪违规现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配制度改革;符合物价、财税、审计及其他经济类专项监督要求;编制管理、岗位、人员配置管理,人员考核奖惩管理符合相关要求,床护比达标,无人事争议;严格执行基层领导干部的8条规定;有效落实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有举措,有实效;无政风行风专项检查问题、无投诉问题查实,无媒体曝光问题;有制度,件件有办结;无治安、刑事案件、生产、消防事故发生;

4、社区满意度测评。

主要内容:了解社区服务对象及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由评估领导小组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和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卫生满意度评估小组进行测评,分值权重占15%(社会中介机构占5%)。

主要内容:门诊及住院病人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对象对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的方式、质量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富裕*、人文*为方向,以居民健康和百姓满意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发展主线,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和可及性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问题的发展思路,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设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关口前移,着力减轻社区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明显改善社区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具体指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达到70%以上;

3、按照建立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目标,通过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完成100名全科医师、100名社区护士、5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50名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队伍建设任务;

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城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城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财政、民政、建设、劳动、监察、审计、统计、药监、物价、市容以及各街道等为成员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收支分离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考核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学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医疗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注重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五、实施范围

辖区内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工作任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按照每个社委会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标准,全区47个社委会和6个行政村配备53名信息员,由街道聘任,培训上岗,统一管理,与全科工作团队共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工作。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保所按照每个街道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2名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夯实公共卫生网底,努力提高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一)社区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区现有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9万户和30万人口。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家庭。按照安全、廉价、便捷原则,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实行基本医疗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成立区社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研究制订《*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

社区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五)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定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3年选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三级医院参加科室查房、专题讲座和短期轮训。积极鼓励和吸引三级医院高年资退休医师进社区坐诊和查房,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级医院下基层锻炼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作用,通过传帮带迅速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改善服务、减少浪费、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运行考核机制和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区人事局会同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人事管理和职工聘任等有关制度。

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发改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核拨、使用,以及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全过程监督。

区药监分局负责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审核基本医疗药品供货商业公司资质并加强监管。

区市容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审定和监管。

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指导开展社区动员和工作培训。

区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各街道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动员,做好居民健康卡登记发放工作,组建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进社区工作。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制定方案。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区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办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二是严格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对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作为评估区卫生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突出考核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

三是持续改进。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深入社区、家庭,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改完善,使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幅度。

八、工作安排

(一)调研筹划阶段:20*年12月—20*年2月

1、区政府组织卫生、财政等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文件,以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

2、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三年经济运行状况调查,进行药品让利等测算,确定收支项目和财政补助数目等;

3、区卫生局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等;

4、区卫生局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二)宣传准备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2、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数量,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任工作;

3、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IS系统;

4、成立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选定药品供应商,确定基本医疗用药价格,做好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

5、2月28日,召开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区政府与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

6、设计制作和登记发放居民健康卡,通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800户为一个管理网格,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宣传社区首诊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7、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8、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聘任工作;

9、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三)正式实施阶段:20*年二季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示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进销价格和厂家规格等;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3、区卫生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定点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和实施情况。

篇5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分级诊疗;社区人才;信息化;药物政策

[中图分类号] R19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6(a)-0154-05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ealthinstitutions in the new period

HU Yang

Fuwai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health system reform,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develop rapidly, but as par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must reform to promote the basic health service fairness and accessi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hat the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both national level and community level.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and to overall coordination, to focus on creating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health informatization, adjusting the current grassroots-level drug policies, fully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actual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layout; from the community level, to encourage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actively, to transform the service mode, an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ervice 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rrent.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mmunity talent; Informatization; Drug policy

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机构建设、能力提升、服务模式转变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量快速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单兵突进”难以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当前在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和激励、药物政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国家在政策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中西部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1 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难以实现

从患者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够信任,不愿意到社区首诊或转回社区康复治疗[2],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医保制度允许患者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就医,患者一般倾向于直接到技术水平较高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各级医疗机构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和利益共同体,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存在“上转难”和“下转难”,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自由就医”状态,大医院不缺患者,社区上转的患者在大医院基本没有绿色通道,仍要和其他患者一样排队挂号,很难预约;另一方面是大医院因趋利动机,即使是社区能处理或可在社区康复的患者,也很少主动将其转回社区[3]。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还没有制订出强有力的关于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规范和措施,也缺乏强有力的关于价格、医保、用药等方面的引导政策。

1.2 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1.2.1 工作量大、收入待遇低医改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快速增加,工作内容也不断补充和细化,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加大,但收入并没有较大改善。以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医生人均门诊量已接近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而其人员核定的年收入只有三级医院的一半,收入低成为社区卫生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最大障碍,社区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

1.2.2 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社区医务人员普遍感觉社会地位低于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和业务上升空间。在职称评定上,考核内容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不符,往往和大型医院一个标准,社区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处于劣势,造成晋升难。职称晋升难也是基层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往往在外语、科研、论文等方面很难达到要求。

1.2.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用于奖励性绩效的工资额度极小,灵活性差、激励性不强,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社区服务的供给及质量。

1.2.4 不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在中西部等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全科医生、医护人员、检验、放射等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现有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力量不能满足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的需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配置的X线机、B超机、自动生化仪等新设备长期闲置。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的人员培训也常常流于形式。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3 信息化建设薄弱,形成居民健康信息“孤岛”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还没有在区域内联网,医疗机构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仍局限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居民健康信息碎片化问题突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一个体的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内容分散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信息没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造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信息系统割裂。由于地区间没有建立起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当人口在地区间流动时,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居民健康信息难以衔接,既往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诊疗服务利用信息也随之“丢失”,造成诸多问题,难以对居民进行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管理[4]。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卫生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系统没有顶层设计和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缺乏有机融合,没有形成区域性、统一的居民健康信息平台。事实上,过去几年许多地区为完成指标,虽然有了较高的建档率,但健康档案并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居民健康信息,往往闲置不用,无法发挥健康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政策目标[5]。

1.4 现行的药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需求

1.4.1 社区只能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亟需调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在确保居民基层用药、降低药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各地的反应来看,基本药物的种类难以满足居民基层用药需求,也难以实现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的目标,国家和各地不断扩大基本药物的种类。各地实践表明,我国目前社区只能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实现其政策目标[6]。此外,基本药物目录和社保报销目录由不同部门制订,两者不衔接,一些地区基本药物目录中的部分品种并没有纳入社保报销目录,严重影响了基本药物的使用。

1.4.2 药品供应保障、招标采购、使用报销等政策存在问题在社区一些常用药、廉价药经常难觅踪影,长期处于断货状态。主要原因是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压低药价,导致企业对中标价过低的药品不再生产,而监管方也没有有效措施保障这些基本药物的供应。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和基层社区机构用药目录不衔接,同一个通用名的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用的是不同厂家的药品。在社区常用药买不到,买到的药还和大医院的不一致,对此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反映强烈[7]。

1.5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没有充分体现地区和人口布局差异

1.5.1 中西部边远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高,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时,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高、难度大。中西部一些地区往往地广人稀、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人口密度小[8],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东部等其他地区开展相同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明显偏高,按照每年人均30元的相同标准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明显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群众也难以及时享受到与其他地区同等水平的服务。而且由于服务半径大,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服务时间长,工作量大,现有医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编制总体偏紧。另一方面,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在这些地区,地理、气候、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造成房屋使用寿命短,危房形成率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但国家的建设项目往往是统一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较少考虑这些差异,致使一些机构的建设压缩了建设面积或降低了建设标准[9]。一些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当地取暖、用水的实际情况,取暖、用水等生活设施严重滞后,造成职工住宿难、用水难、生活难等问题,条件十分艰苦,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1.5.2 在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划和相关服务规范中没有明确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中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中央是按照常驻人口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配套补贴标准不一,有些地区按照常驻人口拨付,但也有很多地区按照户籍人口拨付,通常没有考虑流动人口的经费补助,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加快改革,解决制约社区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问题,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总的来说,要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抓住重点、统筹协调,主要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调整完善基层药物政策,充分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和人口布局差异性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等;同时,也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行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实践,转变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可以让社区和医院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疗保险统筹资金。

2.1.1 尽快制订规范、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建立严格的分级诊疗标准和办法,规范转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法律强制力。综合利用医保、价格等激励约束政策和信息化手段,促进患者有序流动[10]。

2.1.2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大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医联体的有效实现形式不能把医联体作为大医院进行市场分割和牟利的手段,更不能把社区作为大医院的门诊部,而忽略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要使医联体成为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联合体,通过大医院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转诊、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把患者尽可能留在社区就诊[11]。配合医疗联合体的建立,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如对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等,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分级诊疗,有效控制费用。

2.1.3 及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必定快速增加,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布局也在变化,要统筹规划,对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结构进行调整,控制大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适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

可以探索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开展试点,在地方立法、编制、人事、定价、医保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更大自,鼓励地方大胆探索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实现形式和有效方法,逐步形成强制基层首诊。

2.2 打造高水平的卫生人才队伍

要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关键。

2.2.1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理顺与财政、人事、编制、社保等部门的关系,合理界定职能分工,建立社区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社区中心主任年薪制,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打破社区机构用人在编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赋予社区中心主任充分的管理权和用人自,合理设置岗位和人员,实现有效开放的人员进出制度,真正做到养事不养人。

2.2.2 改善社区医务人员待遇缩小社区与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差距,使收入水平和服务价格体现医务劳动价值,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发放基层工作津贴,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特岗津贴,提供周转房等。

2.2.3 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研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依据服务质量、服务数量、费用控制和居民满意度情况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12]。对超负荷完成工作量的,应在科学测算基础上对社区医务人员给予相应劳务补偿。

2.2.4 拓宽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单独考评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增强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可考虑调整考试内容,如对执业助理医师,重点考察其公共卫生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处置能力,减少对理论、机制和疑难杂症治疗的相关内容。也可将执业(助理)医师分为两个类别,医院类别和基层医疗机构类别,在考试内容、录取标准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限定执业机构类别。

2.2.5 创新人才发展模式,提高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依托医学院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教学基地,通过带教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本科生、研究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促进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开展全科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单独设立社区卫生科研基金,促进各项适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鼓励社区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研申报和教学工作,将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以科研项目的开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质和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全科医生定期到三甲医院接受临床技能的轮训,聘请专家顾问团队,通过专家带教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

2.3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甚至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2.3.1 要实现较高层面的信息系统整合,打造区域性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整合居民的健康信息、预防保健信息、诊疗信息、医保信息等于一体。

2.3.2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动态维护居民健康信息,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这样健康档案才能真正有利于医生的诊疗工作和对患者有效的健康管理,也才能真正调动医生和居民维护健康的档案的主动性。

2.3.3 通过信息化技术加强管理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收费、医生行为监管等有机融合,使信息化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数量等医疗行为数据库,并据此测算和决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总量和员工绩效工资。

2.4 进一步完善药物政策

针对基本药物目录满足不了居民基层基本用药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调整完善现行的药物政策。

2.4.1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不是医保报销目录,基本药物应该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建议参照国际经验,调整目前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成人基本药物目录和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不超过300种为宜,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招标、定点生产,简化包装并实行统一配送,建立独立的财政筹资机制免费提供或者实行医保全报销。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配备和提供国家基本药物。通过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促进医疗机构首选基本药物。建立严格的基本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了配备国家基本药物之外,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适当配备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目录[13]。

2.4.2 对接社区用药目录和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要实现分级诊疗,必须确保患者诊疗的连续性。将社区用药和二、三级医院用药招标采购平台合二为一。针对同一种疾病,社区的药品和二、三级医院的药品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家,由于治疗对象和治疗方式不同,可以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和剂型。

2.4.3 确保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实行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诚信制度,建立不良记录避免恶性竞争,对不生产中标药品或者不配送中标药品的企业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2.5 充分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和人口布局差异性,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上进行分类指导

2.5.1 提高中西部边远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充分考虑中西部边远地区卫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测算调整补助政策和经费标准,不搞一刀切。根据测算结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2.5.2依据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合理配置基本公共卫生资源国家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相关政策措施,在资源配置上向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保障流动人口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对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开展绩效考核,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2.6 转变管理和服务模式,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2.6.1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要把社区全体居民作为服务对象,而不仅仅是患者,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增强服务主动性,做好居民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要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及慢病管理服务包[14]。鼓励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与社区家庭及慢病患者签订服务契约,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明确服务项目和内容,通过实时家庭随访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个人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逐步改变群众就医习惯,推进社区首诊[15]。因此,通过“家庭医生式”服务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取得多赢的效果:实现全科医生利用社区资源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综合化、个体化疾病和健康管理;建立了良好医患关系;引导患者进行社区首诊;提高了诊疗效果,节约了卫生资源。

2.6.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加强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学校、企事业单位、养老院、流动人口管理站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居民健康管理,形成多方参与机制,促进民主决策,共同维护居民健康。

2.6.3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健康教育投入小,社会效果好。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风俗习惯,采取多种形式,围绕健康观念、卫生习惯、合理用药以及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使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家庭,使居民更加主动和有意识地维护好自身健康,改变不卫生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16-20]。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1-23]。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分级诊疗、人才、药物、信息化建设等新问题,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纳入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中,统筹规划,加强财政、人才、编制、医保、价格等配套政策支撑,逐步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得到更加全面的落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更加贴近百姓,居民可就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秦怀金.关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3):1-3.

[2]聂梦溪,李伯阳,张亮,等.我国城市社区纵向连续性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3):30-33.

[3]马晓衡,李燕.发展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51-153.

[4]吴妮娜,白波,张晓.北京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21-223.

[5]王芳,尤川梅,王斌,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剖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现场预试验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2):34-39.

[6]张晋萍,黄晓光,吴月华,等.某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2):2992-2995.

[7]张国红,武阳丰.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778-2781.

[8]沈骥,郑小华.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4-6.

[9]张媚,肖艳丽,颜丙约,等.四川省民族地区政府卫生投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6):11-13.

[10]任长乐,毕芳,张春娜,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84-86.

[11]雷光和,陈琴.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558-2560.

[12]刘元凤,荆丽梅,娄继权,等.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9):20-22.

[13]王宏锐,石欧敏,李东,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调查[J].中国药业,2013,22(14):1-2.

[14]秦江梅,张艳春,张丽芳,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典型城市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621-2623.

[15]朱颖,林伟良,杜丽君,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 33(8):873-875.

[16]罗建.健康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突破口[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89,(6):362-366.

[17]谢云.卫生宣教在边远地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人民军医,2010,(2):26-27.

[18]王春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内感染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86-87.

[19]方莉萍,罗玲.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57-158.

[20]韦微光,黄凤珍,洪卫辉,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5-36.

[21]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5.

[22]赵翼洪,汤学军,赵宗权,等.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建设示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11-113.

篇6

【关键词】 家长; 个体化健康教育; 小儿; 预防接种;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 vaccination by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riarch. Method: 500 patriarches of 0-3 age children for suitable vaccination in our jurisdi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4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of 200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of 300 cases. The cognitive level score of patriarch vaccination, qualification rate of I kind of vaccination and vaccination work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cognitive level score patriarch vaccination,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I kind of vaccination and vaccination work satisfa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at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atriarch;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Children; Vaccination;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Guzhe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4

预防接种是一项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免疫规划工作,属于重要的公共卫生手段,其投入少、效果好,其不仅可以帮助小儿获得某种传染病的特殊免疫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免疫水平,在预防和控制针对性传染病方面发挥积极的效果[1-2]。但是小儿预防接种的决定权在家长的手中,目前现实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条件、卫生风俗和文化水平不同,一些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的认知程度不足,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儿预防接种的效率[3-4]。本研究通过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对于小儿预防接种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监护人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年龄23~38岁,平均(25.9±5.8)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108人,体力劳动者92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05人,高中及以上95人。干预组300人,年龄24~39岁,平均(25.2±5.5)岁;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164人,体力劳动者136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70人,高中及以上130人,两组小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小儿家长接种程序、常见疫苗和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的介绍。(2)干预组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其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授课、多媒体讲解、发放宣传单等不同的形式,向家长传授预防接种的知识。向家长耐心的讲解各类疫苗不同的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做到尽可能向家长交代清楚可能出现症状以及相关症状发生的原因。让家长了解到禁忌证的范围、疫苗可能出现的偶合反应,告知家长在接种疫苗期间不能滥用抗生素,否则可能影响疫苗的作用效果,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根据家长登记的随访电话,对家长接种疫苗后进行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现场答疑,回答家长在预防接种方面关注的相关问题,为家长和接种人员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促使家长从接种人员哪里获得预防接种的信息和教育,消除家长担心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心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情况:对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免疫程序、疫苗预防疾病类型、接种后不良反应4个方面,每个方面0~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认知水平越好。(2)观查两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情况: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脊灰疫苗。(3)观察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情况比较 干预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290人(占96.7%),优于对照组的165人(占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82,P

3 讨论

免疫接种主要目的是针对一些特异性抗原从而产生免疫反应[5-6]。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在预防接种中进行个体化应用是通过针对家长和婴儿具体特点,正确的、针对性的传播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和技术,从而对家长群体造成良性影响,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素质[7-8]。

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宣传主要是帮助个体、家庭对预防接种的实际意义充分地认识,了解预防接种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建立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9-10]。

疫苗接种之后可能引起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因疫苗对于人体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外来物质,会刺激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同时也会出现局部的红肿、低热和皮疹等常见的不良反应[11-12]。由于儿童的不良反应不相同,在儿童接种前后要将注意事项等告知家长,从而减少家长对于不良反应的过度担心,并且在家长的心理形成一定的预期,从而可以接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13-14]。本研究通过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的形式,向家长传递免疫接种相关的信息,并且将疫苗接种程序、对应的婴儿的月龄贴在预防接种证上,在宣传资料上写上每一种疫苗常见的问题、相应的解答、可以预防疾病,并且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让家长更加了解接种的具体顺序安排,禁忌证的范围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减少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偶发病,避免病情加重[15-16]。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不会由于婴儿出现红肿、低热等不良反应就误认为是接种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避免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17-18]。另外如果婴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和接种医生联系,接种医生在细心的倾听家长对于不良反应的诉说之后,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做好详细的记录,指导进行正确的接种,提高不良反应报告准确率[19-20]。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家长中应用后,可以促使家长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带婴儿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婴儿的预防接种率,保证疫苗正常的、正确的接种,同时提高家长对于疫苗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提高不良反应出现时的应对能力,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1-23]。

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家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和干预组300人。结果表明,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于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免疫程序、疫苗预防疾病类型、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干预组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脊灰疫苗合格接种率;干预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预防接种工作和健康教育的密切相关的,家长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率,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4-26]。对家长实施个体化教育可以提高家长对于儿童接种知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充分地了解预防接种的优点,提高接种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各项疫苗的接种合格率,为预防接种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综上所述,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提高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晁慧.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3):77-78.

[2]魏淑萍,井鹤龄,李赞.健康教育对计划免疫工作促进作用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319.

[3]李学军,袁媛媛,高皓宇,等.天津市农村居民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95-97.

[4]杨灵娟,王利萍.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有效性的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27.

[5]孟朝晖.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4-155.

[6]胡红梅.在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儿童家长健康教育讲座的做法和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48.

[7]马燕英,冯辉煌.大新县采用预防接种健康卡开展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82-83.

[8]亓恒粱.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4-145.

[9]魏莉延,张宝丹,王伟.浅释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57-158.

[10]解丽娟,代秀芳,陈志刚.基层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42.

[11]易琳.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49-51.

[12] Hussain R,Usman S A,Faiza H,et al.Redesigned immuni-zationcard and center baseded ducationtor educ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dropouts inurban pakista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Vaccine,2009,27(3):467-472.

[13]徐菊英,朱炜,杨玉英,等.“家长学堂”对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424-426.

[14] Shankar P,Madhu G,Amarjeet Singh,et al. Effectiveness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age 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in rural India[J].Bull WHO,2010,88(2):97-103.

[15]许国章,程志华,陶毓敏.推行“全科疾控”工作模式践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5.

[16] Reichler M R,Aslanian R,Lodhi Z H,et al.Evaluation of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delivery during the 1994 national immunization days in pakistan[J].Infect Dis,1997,175(1):205-209.

[17]李广茹,陈晓艳,刘烨,等.对社区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3,29(19):2558-2560.

[18] Vesikari T,Karvonen A,Ferrante S,et al.Efficacy of the pent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rota teqor,in finish infants up to 3 years of age:the finish extension study[J].Eur J Pediatr,2010,169(11):1379-1386.

[19]史淑芬,张拓红.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3(1):13-16.

[20]邓晓红.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31-132.

[21]华瑞珏,张小娟,徐敏钢,等.对孕妇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4):286-288.

[22] Durrheim D N,Cashman P.Addressing the immunization coverage paradox:A matter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J].Clinical therapeutics,2010,32(8):1496-1498.

[23]顾P,陈直平,卢苗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308.

[24]姚强,郑余焕,卢苗贵,等.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8):657-659.

[25]杨馄,毛云华,高晓凤.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童接种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9):134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