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校园欺凌的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9 16: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付校园欺凌的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付校园欺凌的办法

篇1

传统的惩戒

在西方文化中,用惩戒来纠正霸凌行为的正当理由,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旧约中的箴言:“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对负责学生道德行为的老师来说,这个传统的手段有很大的吸引力。75%的老师相信,即使是轻微的霸凌行为,也应该惩戒霸凌者。在很多关于如何制止霸凌的书中,我们都可以读到类似的忠告,“要清楚地让学生知道,霸凌在学校里不被容忍。一切霸凌行为都将按照校方所制定的方法加以惩戒。”有位“专家”甚至建议,“任何有霸凌行为的学生都应该被一位比他强壮的学生惩戒。而且惩戒的程度应该是他所霸凌的学生的三倍。”

必须注意的是,惩戒的目的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惩戒被运用来达成一些目标。如:

制止霸凌,让有霸凌倾向的学生表现出积极而有序的行为。

让其他有可能施行霸凌的学生看到霸凌的后果而住手。

给霸凌的受害者一个相对安全的学校环境。

也让施霸者受到公正的惩罚。

传统惩戒手段通常由以下一些步骤组成:

定义霸凌行为。

建立行为准则,让所有相关人士共同决定准则一旦违反的后果。

公示霸凌行为的定义和后果。

调查霸凌个案,包括取证、访谈、交叉验证,以确定霸凌行为。

施行惩戒,惩戒包括罚站、取消某些学生权益、学校劳务或是校内或校外的停课。

传统惩戒手段直截了当,简单实用,这是它在学校中广泛运用的原因。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士能参与惩戒条例的制定,这让这个方法比较能够得到全社区的支持。可是批评者认为,“直截了当,简单实用”可能也正是惩戒手段的问题所在。第一,并不是所有的霸凌行为都能清楚地界定。比如如何区别言语霸凌和善意(而尖锐)的批评。更有的学校禁止学生之间任何身体的接触,而不问其动机和意图。第二,间接的霸凌,如在学生群体中刻意地孤立个别学生或传播恶意的谣言,都无法明确定义。第三,如果惩戒是以“报复”为目的而施行或是惩戒对象认为这是惩戒的目的,这一手段只是菏币种屏税粤栊形,而没有真正解决霸凌者的心理倾向问题。

加强霸凌受害者的抗霸凌能力

有些老师和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加强霸凌受害者的抗霸凌能力,就有可能降低霸凌的发生和对霸凌对象的伤害。如果霸凌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受伤害的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会有很大提升,因为他不用别人的帮助就解决了学校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学校也不必对霸凌者采取任何惩戒手段,从而避免了因惩戒而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这一方法的另一明显好处是霸凌受害者会很愿意接受训练。和霸凌者不同,他们太希望能改变他们的处境。

霸凌的对象往往有多年的受伤害历史。要让他们能为自己而挺身而出,不是一件易事。往往需要很长一个过程。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霸凌受害者可以通过以下一些课程提高抗虐能力。

建立自信。多年的被霸凌,往往让他们失去自信,甚至不能接受自己。提高自信是提高抗霸凌能力的第一步。这也包括提高他们的情商,让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正面的、准确的体验;并相信他们能对他人的情感有正面的影响。

防身技术。对付身体霸凌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学一些防身技术,如跆拳道或武术。但是这一训练带来的更重要的益处,是提高了霸凌受害者自信。但是有研究证明,学习防身技术的学生往往容易卷入霸凌甚至成为霸凌者。所以,有一些课程将身体的训练和“非暴力”的理念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不滥用他们学到的防身技术。

语言技巧。当遭遇语言霸凌时,如果受害者能让霸凌者知道他们在言语上占不到便宜,霸凌可能停止。根据情景的不同,人们设计了一些说话的技巧和原则,如能教授给学生并加以练习,他们在受霸凌时就能运用出来。有机会时,霸凌受害者甚至可以反问霸凌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霸凌者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露真情。这个技巧的英文原意是“雾(fogging)”,即云山雾罩,不露真情。霸凌的本意是受害者。如果从受害人那里得不到他所期望的屈辱、沮丧或愤怒的反应,他可能没有兴趣继续。当遭遇语言霸凌时,受害者可以说,“有可能”或“哦,你这么想。”对霸凌者所说的表现得漠不关心。

加强抗霸凌能力,以解决霸凌问题,这听起来很动人。可是这一方法耗时长久,因此在老师中不受欢迎。更有老师认为,霸凌起因于双方在体力、智力、语言能力及人际关系上的实力不对等。如果这些训练课程不足以改变这一局面,这个方法不会有效。所以,在一个跨国的大样本问卷研究中,有四分之一的老师表示他们不会鼓励他们受霸凌的学生直接面对霸凌者或自己解决霸凌冲突。余下的老师中有一半表示,他们不会让学生参加培训的课程。

调解

在解决霸凌的传统方法中,往往是一个权威人士(老师、家长或心理咨询师)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冲突的双方都要接受。调解则是让冲突的学生双方在调停下达成一个和平、妥协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个方法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发起后,很快就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采用。

调解者可以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成年人,但更普遍的是由受过一定训练的学生充当。称为同伴调解(peer mediator)。由学生来充当调解者的好处在于他们对霸凌的场合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和冲突双方的关系平等,不会让受调解的学生有“强加于人”的感觉。

调解一般有以下的特点:

冲突双方对调解过程和结果有最后决定权。

冲突双方定义冲突的事件。调解者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冲突。

调解者保持不偏不袒的中立立场。

调解者不惩戒任何一方。

调解者不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判断。

冲突双方完全自愿参加调解。

如果任何一方认为调解不能解决问题,他可以终止调解。

调解不纠缠于已发生的冲突,而是关注产生一个双方能接受的、避免未来冲突的解决方案。

调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冲突双方承诺通过调解解决冲突。

2.在双方的情绪稳定之后安排第一次调解会面。

3.制定调解过程的一些规则,如轮流发言,不打断对方的发言等。

4.调解者要求双方轮流阐述冲突过程。一方阐述之后,另一方要不加评论、不见判断地复述所听到的。

5.根据双方所述,调解者做出双方能接受的对冲突过程的总结。

6.双方轮流讲述当时对对方行为的感觉。双方分享听到对方的感受后的反思。最后由调解者总结双方的感受。

7.调解者要求双方建议可能的解决方案。

8.从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中,冲突双方找到双赢的方案。或是双方妥协,达成可接受方案。调解者不作任何建议。

9.调解者用双方的原话记下双方所同意的方案,并由双方签字。

10.会后持续观察双方的行为。如有必要,双方再次会面。

研究和实践证明,调解法最适用于霸凌者和受害人之间实力差距不悬殊的比较轻微的霸凌冲突。如果差距悬殊,霸凌者可能没有参加调解的动机。其次,他很可能不接受调解的结果。而调解者因为其中立立场而无计可施。虽然同伴调解是调解法的最好选择,但是如果对学生调解人的培训不足或质量不高的话,调解也常常效果不彰。

重塑公正(Restorative Justice)

这个反霸凌的方法和传统的惩戒手段相似,要霸凌者为自己的行为悔改,并受到惩罚。不同之处是处理霸凌者的过程是公开的,让学校或社区都能从中受到教益。为制止霸凌行为,学校可以召开一个社区会议(Community Conference),不但学校的相关人士参加,校外人士如学生家长也被邀请。在会上由霸凌者和受害人回顾冲突的过程和当时的感受,尤其是霸凌对霸凌对象造成的伤害。最后,霸凌者给出具体的措施,承诺霸凌不再发生。通过这样的会议,学校希望能重申学校的纪律和权威,并且建立学校中公平公正的校园气氛。

人们指出,在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环境里,重塑公正其实是处理犯错误成员的常用手段。在印第安人的部落中,这样的部族会议至今仍然是教育部落成员的方法。如果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在团体中被孤立是非常严重的惩罚。问题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个体化的时代,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不那么生死攸关。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校园霸凌行为,只是对那些还留恋学校生活,愿意留在学校团体中的学生比较有效。

关怀小组(Support Group Method)

前述各种方法都在霸凌者身上下功夫,关怀小组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关注点放在受害人身上。他们不认为对霸凌行为的悔恨自责是霸凌者痛改前非的先决条件。所以,他们不要求霸凌者κ芎θ说狼浮0粤枵弑匦氩渭庸鼗承∽榈木刍幔可是在会上,小组成员并不指责霸凌者,他们只是表示出对受害者的支持和关怀,并让霸凌者也成为关怀和支持的一部分。他们希望这样的参与能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使霸凌者改弦另张。所以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叫“无指责”方法(No Blame Approach)。

这种看似是非不分的方法,在它的发源地英国却大行其道。以至于上世纪90年代英国首相Blair得知这一方法在英国学校中广为运用时,大惊失色,认为这是危险而不负责任的。当时的教育部长也认为,老师应该有更大的权力惩罚学生。批评者说,如果对霸凌者不加处罚的话,“他们会以为他们可以一辈子对别人横加侵犯而不惧后果。”

但是关怀小组支持者认为,这些批评者是被误导了。他们认为,真正严重的霸凌只是霸凌行为的一小部分,应该受到谴责并承担后果。可是对大量轻微的霸凌行为来说,关怀小组是卓有成效的。关怀小组方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霸凌者仍有同情心,只是阈限较高,不易激发。所以,关怀小组中所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同情心。而且,关怀小组并没有豁免霸凌者的责任,而是把这责任融入了对受害人的关怀中。对这一方法的评估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有一例对55个用关怀小组治理霸凌的研究发现,“这一方法在绝大多数的案列中取得成功,霸凌完全制止了,受害人也不再需要关怀小组的支持。”

分摊责任法(The Method of Shared Concern)

前述的各种方法,都认为霸凌是一个个体行为,问题出在霸凌者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所以,解决的办法也是针对个人的。分摊责任法的实践者却认为,霸凌是一个社会行为。霸凌行为,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滋生并发展的。所以要改变霸凌行为,必须改变霸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把制止霸凌的责任分摊到所有的相关人员身上。这是所有方法中最全面、最复杂的处理手段。

在实践上,这个方法综合了上述的调解法和关怀小组法。首先,由一位专业人士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校资料确定霸凌者或潜在霸凌者及他们的霸凌对象。这些霸凌者周围一般有一个小圈子,其成员或参与霸凌或是霸凌的旁观者。然后,这位专业人士充当调解人,与这个小圈子的成员个别会面,各个击破。之所以强调个别会面,是因为这个小圈子已经有它的历史,其成员有相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关系可能很“铁”。如果和圈子的所有成员一同会面,一旦他们在会上同声相应,反而形成了正不压邪的局面。在会面时,调解人询问圈子成员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正常?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他们愿不愿意为改善这种不正常现象做些什么?谈话的目的是让霸凌者或潜在霸凌者意识到霸凌对学校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在谈话中,调解人不指责这些学生要对霸凌现象负责。责任分摊法认为,甚至霸凌对象也是霸凌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有可能要对霸凌行为负责。所以在面谈时,调解人也询问霸凌者,被欺凌的同学有没有做什么让他们觉得受到挑衅,才引发了霸凌行为。这样的会面可能要进行几次,直到霸凌者对自己的行为有歉意,并同情霸凌对象的遭遇。

和圈子里的成员都谈过话后,调解人可以和霸凌受害人见面了。他要告诉受害人他和霸凌者的会面,以及他们愿意为改善关系作出努力。要求霸凌对象留意在他周围发生的善意的变化,并相应地做出反应。

当双方的关系缓和到可以坐在一起时,调解人安排他们会面。如果霸凌对象觉得不安全,他的家长也可以参加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让双方肯定对方为改善关系所做的努力,并把这种努力协议化,让已经开始的关系改善持续下去。调解人将不定期地和双方会面,以监督协议的执行。

虽然耗时长久,许多学校采用了这一方法。评估发现,责任分摊法的成功率非常高。在英国的成功率达到75%以上。苏格兰38个案例中有34个成功。澳大利亚运用这一方法的学校中,有85%成功地降低了霸凌行为。

以上的霸凌处理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就要求运用者根据霸凌行为的严重性、霸凌者和霸凌对象的年龄层次和霸凌形式作出选择,方能有效地制止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