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机制范文

时间:2024-04-19 16: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市场机制

篇1

一、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界定

“机制”一词,最早是机械学、生物学中使用的概念。在机械学中,机制的本意是指机械运转过程中的各个零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在生物学中,机制是指机体内各个部分、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一般地说,机制是指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结、配合、渗透、制约的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自动作用、自动调节的功能和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定义为:旅游市场主客体所组成的有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它存在于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有效运作的全过程。

如果我们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概念以一个最简单的函数关系表示出来,即为下式:

EI=f(M)(运行机制函数式)

其中,EI表示制度绩效,M表示运行机制。而M本身则是由多个变量组成的总体系统,它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旅游市场价格机制和旅游市场竞争机制,这三个机制构成了旅游市场制度绩效的完整脉络,旅游市场整体功能经由这三个机制的运作发挥而得以实现。可以说,旅游市场功能完善与否以及效率高低取决于以上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整体状况。

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旅游市场上,供求连接着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其变动决定着供求双方的市场行为。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反馈信息的职能,同时它还对旅游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以及旅游资源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市场重要的引导机制。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供给者之间、旅游需求者之间、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旅游市场在这三种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旅游市场的均衡,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配置效率达到最优。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旅游产品交易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竞争的基础上,借助供给量和价格来调节旅游产品的供求状况,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最优利用的机制。

二、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内容

(一)旅游市场的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其他相关要素的变动都围绕着供求关系而展开。在旅游市场中,供求连接着旅游产品的供求双方,其变动对旅游产品的价格起决定作用,影响着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各主体的市场行为。

旅游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个价格水平之下,旅游经营主体对某种旅游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同大多数的产品一样,影响旅游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价格,从整个市场来看,如果旅游商品的平均价格上升,那么旅游供给量将增加;反之,全社会提供的旅游商品数量将减少。对某一种旅游商品而言,供给量则是指该种旅游商品供给次数,供给次数与旅游商品价格成正向变动,即从利润最大化出发,价格愈高,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供给减少。

在旅游市场中,凡是使旅游供给增加或减少的因素都视为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旅游供给可以不发生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影响因素没起作用,而常常是影响旅游供给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作用刚好抵消。除价格外,影响技术市场中旅游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1)旅游资源及环境容量;(2)该旅游产品的相关产品的价格;(3)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科学技术发展水平;(6)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影响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仍是价格,旅游产品也是典型的富有需求弹性的商品,当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旅游需求减少;旅游产品价格降低,旅游需求增加。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还有很多,旅游需求除了受到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及交通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制动关系,主要通过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和时空关系表现出来。在数量关系上,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超过了当时的市场需要,生产这种旅游商品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不为社会所承认,从而这些旅游商品必然要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如果某种旅游商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结果则相反。对旅游商品市场而言,旅游商品的供求在实际中从来不会完全一致,从而形成客观上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当然,从某一时期的整体来看,供求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也正是旅游市场上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是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的。

从结构上来看,主要体现在旅游市场上供求的主体以及各类旅游产品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对旅游商品供求结构的分析有利于全面地把握旅游供求的特征。

从时空关系上来看,旅游的供给和需求均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旅游供给。旅游开发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而供求双方在时间上不会保持严格的同步;同时,由于旅游产品本身具有异地性特征,某项旅游需求在本地即可得到满足的情况很少,使得旅游资源往往需要在区域、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内实现配置,使得供求双方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跨度。

供求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的主体机制,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旅游交易的主要动力,推进了旅游市场的运行。在旅游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还与价格、竞争等机制的作用紧密相连。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供给和需求都受到价格、竞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致使两者的关系处在不停的变化当中。由此可见,供求机制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供求影响旅游商品各要素;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各要素也会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供求与旅游市场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断运动,才使得供求机制得以作为矛盾双方的平衡机制,最终调节整个旅游市场的运行。

(二)旅游市场的价格机制。在市场交易中,影响旅游产品价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龙京红从内在决定因素和外在决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内在决定因素包括价值、成本和利润水平;外在决定因素包括旅游消费者的认同、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收入水平、经济景气状况、国家政策引导等方面。

旅游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信息传递功能和引导功能。价格是市场机制的信息传导器,也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旅游市场中,价格机制是作为反馈机制而存在的,它在市场系统中发挥着反馈旅游信息的职能,因此又把价格机制称为市场机制的信息要素。同时,价格机制对旅游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决策、对旅游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引导机制。

价格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要反映在两方面:第一,旅游价格反映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在旅游市场的所有信号中,价格信号具有最灵敏、最有效的特性,是最有利的“调节器”,是价值规律这一“看不见的手”的外在表现。一般情况下,若旅游产品供大于求,则旅游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则旅游价格上升。第二,旅游价格反映了人们对某项旅游产品的评价。在旅游市场,旅游价格高就意味着市场对该旅游产品的评价高,也就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高。反之,则说明旅游产品的价值低。

价格的引导机制体现旅游价格可以引导旅游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或生产方向。一般来说,某项旅游价格的提高,旅游需求方有转向购买该旅游的替代旅游或其他旅游产品的倾向,而旅游供给方会借机扩大生产规模。旅游价格的下降,旅游需求方有将消费转向该旅游产品的倾向;旅游供给方则要视降价的原因而定,需要确定使旅游即将过时还是旅游价值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等原因,来决定生产规模是扩大还是缩小。因此,通过旅游价格的涨落,可直接引导供求双方调整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既要反映旅游市场的特征,也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即以物美价廉和优质服务来提高竞争力,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来提高市场信誉。在旅游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供给者之间的竞争。由于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特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于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小,特定型号的所有产品基本完全一致。整个产业的旅游水平也不相上下。因此,竞争的形式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在旅游市场上,供给方提供的产品基本不同,旅游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在竞争的形式上更多体现为特色竞争和服务竞争。

二是旅游需求方之间的竞争。旅游需求方之间相互竞争的动力是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消费需要,为自己带来更多感官上的效用。从表面上来看,需求方的竞争力是他们经济实力和对旅游的购买欲望,实际上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需求方在消费旅游产品时效用(满足感)的高低。旅游需求方之间竞争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拉动旅游价格上升。在旅游价格上升的同时又迫使需求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因而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三是旅游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供求对立运动的基本反映。在旅游市场,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提供方想以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需求方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旅游产品。这一矛盾双方竞争的结果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形成市场价格。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买卖双方的竞争,才能对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竞争越是激烈,旅游资源的配置越是有效。

竞争机制的功能,首先是保证价格机制的充分展开,发挥其调节功能;其次是保证市场机制对旅游产品供给方和旅游产品需求方的社会调节;最后是竞争机制能使旅游产品按照合理的最佳经济渠道流通,让所有企业在旅游市场上公平的竞争。

竞争机制对旅游市场的强制性调节作用是外在的。在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不能直接调节这种利益关系,那么,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旅游商品围绕价值交换则是调节这种关系的适宜形式。竞争的充分展开,可以使旅游市场的各种经济信号(包括价格、利率、汇率等)的自行形成。在旅游市场中,只有通过竞争的外部强制作用,才能把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属性表现出来。

竞争机制是旅游市场运行机制体系中的基础机制和动力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作用的贯彻都离不开竞争机制的推动作用。市场竞争贯彻着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要求,竞争机制的作用形成了对市场主体的外在压力。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维持着价值规律,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旅游进步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当然,如果竞争机制能够有效实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旅游产品能够作为自由的商品流通,旅游市场不存在进入的障碍和壁垒,让经济信号在自由竞争的形式下形成。

三、三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旅游市场的运行

篇2

在这一“旅游兴市”政策号召下,要真正实现预期的效果和预设的指标,必须加快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挖掘“文化”内涵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秦皇岛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并不代表旅游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资本化转变,借此达到真正提升我市旅游文化软实力之目的,真正达到“旅游兴市”的目标。可是纵观近几年此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对策的分析方面,而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市场运作机制、运作流程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这也成了本人选择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内在属性

资本具有价值性、收益性、存量性的本质属性。经分析,旅游文化资源同样具备资本的这些特征,所以说旅游文化资源也能够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它是符合资本的内在属性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体闲游憩、科学考察、康体健身等方面的效用,这也正是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其对满足人类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旅游文化资源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这些资源通过市场化的开发与运作,其自身价值大大提升,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文化资源的存量性计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构成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性质,所以其自身的价值很难计算,但通过近些年相关学术上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中的摸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丰富与创新,以及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定量化测算会更加科学、准确。

三、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外在条件

1.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的界定。

目前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产权主体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纵观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国家(政府部门)、社区、家庭或个人、全体公民所有。以国家(政府部门)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历史革命圣地、博物馆等;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地方传说、特色民俗、节庆活动等;以家庭或个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技能、创作、记忆;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神话传说、思想、观念等。因此,在明确上述产权主体类型的前提下,必须明确秦皇岛各类旅游文化资源权属的权利和义务,即明确其所有权、经营权、开发权、收益权等,理顺产权关系,也只有这样,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收益等行为才能够顺利进行开展下去。

2.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路径条件。

通过市场的运作和经营,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经营企业化是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路径条件。政府依附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如独资、控股或合资等来参与市场竞争,当旅游文化资源经过市场主体的投资和开发,进入到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最终形成能为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资源才会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增值。

3.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安全保障条件。

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安全保障条件主要指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所给予的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安全和鼓励性措施。这些法律和政策约定了哪些文化资源可进行市场流通和运作,哪些不允许。对于允许的部分要出台各种法律政策给予支持和保护,相反,对于不允许的部分,一旦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就要加以严惩和处罚。其次,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提出将旅游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这样的鼓励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参与意识。

4.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的技术支持。

要使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有据可依,就要对旅游文化资本的价值做出定量化评价,如通过衡量旅游文化资本的价值来对旅游资本进行融资、确定旅游文化资源经营权转让价格、衡量旅游文化资本的经营收益等。然而,由于旅游文化资本的特殊性,对旅游文化资本定量化的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价值、竞争环境和开发条件等各种因素,才能对旅游资本的价值做出科学的测算。所以,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形成机制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并不是资本,那么要想使其转化为资本,就要形成一个完成的资本化市场运作机制,也就是必须依靠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根据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性、收益性和存量性,在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价值做出定量化的评价,然后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使其最终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旅游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产品转化。

作为资本化运作的对象的旅游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则不能实现其产品化。而文化资源自身的特性恰恰决定了其在转化为文化产品后,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知识价值。从这一点来看,旅游文化资源自然就具备了可以实现产品转化的先决条件。那么,旅游文化资源接下来就要通过对其内部要素进行各种组合、开发和创新,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可供游客购买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为实现其资本化的进程打好了基础。

2.旅游文化产品向旅游文化商品转化。

旅游文化资源简单的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还不够,更主要的是通过产品定价策略、市场定位、营销宣传等一系列市场操作手段,实现旅游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运作,通过各种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利用欲望会产生动机,动机会产生行为的原理,刺激其购买的欲望,发生购买行为,这样,顺理成章会带来经济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值,也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进程。

五、结语

篇3

牛肉制品做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消费人群正在快速增加。各地的牛肉制品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品牌推广对抢占市场先机,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企业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选择并购买其品牌产品。牛肉制品品牌也只有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才能最终产生市场价值。[1]因此,本文从达州牛肉制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的层级进行分析,进而为牛肉制品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一、研究设计

1.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文主要以问卷方式对牛肉制品市场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7份,经筛选,有效问卷100份,年龄层覆盖18岁以上的青年、中年、老年群体。问卷发放地主要为商场、车站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地点。除了问卷方法之外,还采用“特富龙调查”即杜邦公司所作的第二次消费者调查法对本课题进行较深入的调研,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只对21个个体进行调研。

2.调查内容

着重从三个层次对达州牛肉制品的品牌知名度进行调查,第一个层面是品牌识别。[2]给出特定几种牛肉制品的品牌名称,要求被调查者说出他们以前听说过哪些品牌。品牌识别可以让消费者找到熟悉的感觉。第二个层面是品牌回想。在不向被调查者提供品牌名称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说出自己消费过的某类牛肉制品的品牌来;第三个层面是,第一提及知名度,确切地说,在未对被调查者说出牛肉制品的品牌时,被调查者自行道出品牌名称。这意味着该品牌在被调查这心目中的地位高于其他品牌。[3]企业如果拥有这样主导品牌,就有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达州牛肉制品品牌知名度不高

(1)通过“特富龙调查”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1名受访者中有3名受访者认为达州牛肉制品品牌知名度处于最高级,占总人数的14.3%,有12位受访者在进行大量提示的情况下,记起了达州牛肉制品的品牌,有5位受访者根本没听说这些品牌。另外,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在100份问卷中有72份反映出受访者以前从未听说过灯影牛肉,占比72%。只有28份问卷反映出听说过灯影牛肉,仅占28%;这种情况表明达州牛肉制品品牌作为一个地方品牌,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公众知晓率非常低。同时也表明,达州牛肉品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想要走出川东、走出川渝、进军全国,成为知名餐饮品牌还有待时日。

(2)调查发现,在听说过达州牛肉制品品牌的72名受访者中,表示对达州本土牛肉饮食文化表示比较了解的占6%,表示了解的占9%,表示一般了解的占49%,有近36%的受访者对达州本土牛肉饮食文化一概不知,这些数据表明,近85%的受访者对达州本土牛肉饮食文化毫不了解。

(3)调查发现,有59%的受访者通过自己的品尝对达州牛肉品牌进行了解,有18%的受访者经人介绍才对达州牛肉品牌有所知晓,而只有9%的受访者是通过商家广告得知达州牛肉品牌,另14%的人表示对达州牛肉品牌的知晓是通过其他渠道。这些情况表明:达州牛肉制品企业营销策划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必须更新营销理念,拓宽营销渠道,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才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达州的牛肉制品品牌。

2.达州牛肉制品市场分析

(1)消费者心中的达州牛肉制品的优势

①百年文化传承

达州系古?人文化发源地,素有“巴人故里”之美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达州本土牛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调查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是达州牛肉制品有些是百年品牌,也就是说,达州的牛肉制品因为其文化而倍受欢迎。

②传统的制作工艺。

达州的牛肉制品,历经百年传承,传统的制作工艺使他独具别的产品无法具有的风格。古老的师徒传承模式也使得达州牛肉制品风味独具。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选择达州牛肉制品的原因时,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因为达州牛肉是地方特产,利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有其自己独特的风味。

③资源、交通优势。达州宣汉、万源等县(市)生产黄牛,每年出栏肉牛可达5万余头,为达州牛肉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原料。同时,达州地处川陕鄂渝结合部地区,是秦巴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铁路、交通网络,拥有直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昆明的空中航线,依托渠江水系,能够顺利实现万吨级以上货轮通航,可谓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非常发达,基本上形成了达州城区与下属区、县、市,周边大中型城市形成了“1+2+4”①的城市集群效应,致使达州牛肉制品拥有了广大的市场拓展空间。随着秦巴物流园区,达州公路物流港的投入使用,达州物流企业得以迅猛发展,为产品外运及开拓省外市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物流条件。

(2)消费者心中的达州牛肉制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缺陷

味道开发不足,种类偏少,五香、麻辣、香茶三种味道占了主流,满足不了全国各地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以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产地分散在达州不同县、市、区、质量标准也难以控制,品牌太多,产量不高,难以形成具有品牌价值的“拳头”产品。且营销策划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推广力度不大,导致知名度低下。

(3)达州牛肉制品机会研判

①国内市场前景判断

中国素来有烹牛肉、啖牛肉的传统,牛肉成为老百姓厨房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老百姓餐桌的重要元素,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饮食习惯,达州独具特色的牛肉制品(灯影牛肉/手撕牛肉等)必将以它独有的风味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接受。

②省内市场前景判断

巴蜀之地乃美食的天堂,各类烹饪技术和千奇百怪的吃法在这里都能找到印迹,麻辣鲜香的川味特色让川菜闻名全球,香辣牛排、清油牛肚等牛肉菜品在大大小小的餐馆中都能买到,甚至出现了众多以专食牛肉为特色的餐厅、酒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4)达州牛肉制品存在的市场劣势

这些年来,由于达州牛肉制品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直接导致其销售量增长缓慢。消费的主要群体还是达州本土居民和少量外来旅游者。因销量原因生产者决然不敢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批量生产;中间商迫于市场前景压力,也不敢贸然进货销售。

当前达州牛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利润偏低,使得生产上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产品的研发领域,导致产品形式单一,附加值不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品牌营销上,无组织、无投入、无规划,仅仅依靠在群众中的口碑进行推广,不符合信息时代的产品推介规律。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各类民族交错杂居,大多有食用牛肉的饮食习惯,他们在制作工艺上,对味道他们驾驭方面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无形中对的牛肉制品形成冲击,抢占了市场份额。

因此,达州牛肉制品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达州牛肉制品的市场突围路径

1.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

要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不同牛肉产品的长处,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适应各类消费主体需求的产品,但是在养身方面却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走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避免单一上路。如:借鉴兰州牛肉在原材料之中添加中药材,一方面,完善牛肉本身的营养价值,减少制作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另一方面,丰富牛肉制品的味道,并发挥一定的养身保健作用。

2.注重品牌形象提升。

完善品牌形象。首先,建立完整的VI系统,产品包装都加注条码,并在营销环节中广泛运用,既能更有效保障产品的品质,又能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任感。其次,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给客户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消除用户对消费达州牛肉制品的后顾之忧。充分利用好公众媒体、推广活动以及引导客户的口碑传播,以此来强调达州牛肉制品原生态、本土化的产品优势。再次,达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注重名山、名景、名人资源与达州牛肉制品的有机结合,赋予达州牛肉制品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3.拓展产品营销模式

(1)结合现代物流发展,实现传统营销模式的换代升级。当前达州牛肉制品以门店销售为主,产品更多的程度上在达州或成都等周边城市才能购买得到,外地游客购买容易造成携带不便,通过邮政渠道价格过高,为此借助当前发达的现代物流进行营销推广十分必要。依靠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和众多的物流企业,实行大宗购买免费托运,甚至可以货到付款,既保障了达州牛肉制品的正宗品质,又能够增加消费群体,提高产品销售量。

(2)依托旅游发展进行推介。5.12地震之后,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大力实施,四川旅游的获得了快步重新发展的难得机遇,来川旅游客源,不断增多,据统计,2013年四川接待游客4.89亿人次。据此,达州牛肉制品在推广策略上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群体,以旅游为依托加大广告投入,如:将达州牛肉制品的产品信息和购销渠道在各景区的门票、广告上进行宣传,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在各类旅游网站上投放达州牛肉制品浮动广告,让游客在了解旅游信息的同时,也就关注到了达州的牛肉制品,进而刺激消费欲望。

(3)发挥网络营销实效。

当前,淘宝、天猫、唯品会等网络营销平台愈来愈多的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根据统计,2013年淘宝网仅双11累计成交额都达350亿元。达州牛肉制品销售应该抓住各类网格营销平台,通过网上直销、网络团购、网络打折等途径,扩大销售量。同时,利用微信营销、QQ营销等途径,抢占市场先机,争取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品尝到货真价实的达州“灯影牛肉”、“手撕牛肉”等。

四、结语

总的说来,达州牛肉制品市场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消费者收入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费群体对品牌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对于优质农产平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凭牌认购”的意识和行为逐步形成,达州牛肉制品需要开展品牌产品多样化,完善达州牛肉制品的品牌形象,开展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市场突围。

篇4

沪深交易所、中金所上周四晚间宣布自2019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对此,笔者认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来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和及时。

2019年第一周,A股前4个交易日2天上演熔断戏码,7万亿财富付之一炬,引发市场热议,熔断机制成为了 替罪羊。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绝不是本次下跌的诱因,最多算是一个下跌的助力器而已。

因为熔断机制只是一个防范风险的举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可能改变股市运行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股市的下跌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是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引发对国内流动性紧张的担忧。从2019年汇率改革开始,人民币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8月11日突然大幅贬值,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恐慌,但随后人民币汇率稳定下来,某种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

今年元旦后人民币再次快速贬值,4个交易日贬值1%,超出市场预期,对于贬值幅度和速度,投资者并没有心理准备。

二是美联储传递了强烈的年内持续加息预期,对新兴市场来说存在美元回流的压力,对资金形成紧张的局面。虽然我国股市在表面上境外资金不多,但现在已不是当年闭门造车的年代,资本跨境流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还是十分敏感。

跨境资本离开中国,需要将人民币兑回外币,不仅让人民币汇率下跌,也让国内的货币供应收紧,靠资金撑起来的股市必然吃紧。

此外,保险监管政策收紧、限制减持政策到期、基金排名结束等因素,也影响了市场情绪。

熔断机制为何水土不服,导致我国股市极端的行情,这对管理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结构及交易制度的区别。我国投资者数量多,个人参与比例高,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占比居高不下,而美国、日本、香港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一般在30%以下。

我国本身就已实行T+1交易制度及个股涨跌停板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局部熔断效果,给了投资者充足时间反思。

在此前提下,实施股指熔断机制,将使投机者做空变得更加容易,只需将沪深300指数打压至下跌5%,引起市场大量恐慌资金出逃,在大盘恢复交易后将会轻易触碰熔断阈值。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c)-01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patients received expectant treatment with AMI and arrhythmia.Methods 80 patients received expectant treatment with AMI and arrhyth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bed rest time,hospital stays,hospitalization expenses,arrhythmia recurrence rate,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bed rest time[(2.8±0.5)d] and hospital stays [(12.5±1.5)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5.5±1.1),(18.2±2.0)d],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5230.5±626.9)yuan]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00.8±620.3)Yuan],arrhythmia recurrence rate (10%)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60%),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AMI;Arrhythmia;Expectant treatment;Influence

急性心肌梗死是?R床心内科常见急症,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血液供应急剧性减少或者中断,心肌细胞死亡会伴发各类心率失常[1-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发病急、病情严重,容易并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根据临床特点可以采取保守治疗[3-4]。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预后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优质护理措施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护理难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进而达到巩固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5-6]。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9岁,平均(65.0±6.4)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1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13例,下壁2例,右室1例,后壁1例;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3例;梗死相关血管:左侧前降支19例,左侧回旋支12例,右冠脉9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36例,阵发性室上速4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7~78岁,平均(65.9±6.9)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2例,前壁11例,广泛前壁14例,下壁1例,右室1例,后壁1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18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9例;梗死相关血管:左侧前降支21例,左侧回旋支11例,右冠脉8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33例,阵发性室上速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改善患者治疗环境,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日常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高流量的吸氧,必要时采取头低脚高,增加头部的血液供应。对于室颤患者给予直流电复律,并且给予电击除颤。②注意做好镇痛护理。护理人员要对心肌梗死患者疼痛进行正确评估,确认疼痛发生的部位、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类型及疼痛程度等,疼痛时遵照医嘱含服或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如果有必要给予皮下注射吗啡。③注意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选择相对粗大静脉给药,在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不能输注过快,另外一条静脉通道输注常规药物。护理人员在输注药物前,耐心的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特点,是否出现出血、心律失常现象,如果发现异常表现要立即汇报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④注意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首先帮助患者建立起舒适、温馨、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职业类别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提高护患沟通交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看待疾病,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原理、基本治疗过程,告知患者有效的配合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看待疾病。⑤注意帮助患者安排作息时间。限制陪护探视的时间和频率,为患者保持舒适的病房环境,做好患者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在床上完成肢体活动,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⑥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多食用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生冷硬的食物,忌浓茶、咖啡,禁食豆类与牛奶类食物,避免因腹胀对患者心脏的影响,前3 d流质饮食,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逐步改变为半流质饮食,逐步向普通食物过度,注意少食多餐,不能饮食过度。⑦排便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告知患者排便时不能过度用力,如果有需要服用缓泻剂或者给予开塞露灌肠[7-8]。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心功能分级情况;③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疗效评价标准[9-10]如下。a.显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b.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的改善,24 h动态心电图得到改善;c.无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4 h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心功能分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发病急、病情易变化、进展迅速、致死率较高的内科高危重症,情绪的变化、过度活动、暴饮暴食都可能诱发病情加重[11-12]。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是引起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最高,加强24 h动态心电监护,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减少各类危及生命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3-14]。

优质护理是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提高?o理人员专业性素质和责任心,进而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水平。优质护理不仅要保证常规护理和指导,还要注意加强患者临床症状监测、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生活饮食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①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会进一步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提高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发生,增加心力衰竭和休克的发生率。如果患者有头晕、胸闷、心脏射血量降低、低血压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等出现,提示出现传导阻滞,因而要加强患者临床症状监测[15]。②严格的按照医嘱对患者给予溶栓、抗心律失常、扩充血管、抗凝和镇痛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生命体征变化,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持两条静脉输液通畅性。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过于突然,病情相对为重,患者来不及做好思想准备,心理上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对病情恐惧的情绪,进一步诱发心律加快,进而出现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加重了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因而要加强心理疏导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起心理准备。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做好作息时间的指导,可以巩固患者治疗效果。⑤患者发病后饮食上需要做好正确的调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肠道蠕动能力变差,便秘发生率增加,过度用力排便会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造成心梗复发和猝死,因而加强排便护理可以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

篇6

[关键词]市场机制经济体制旅游价格规制失灵

1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失灵与旅游价格规制

从我国现行的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来看,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还是要受其自身价值的形成规律、市场供求规律所制约,竞争性定价仍是主导与基础。通常条件下,竞争性定价会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由于旅游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产生了许多失灵的情况。与市场行为相比较,政府行为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也更有权威性。当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的干预行为便成为有效的选择。旅游价格规制,就是对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失灵作出的最通常反映。

1.1 某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具备一定的垄断性

旅游市场机制只有在竞争状态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有许多旅游产品是由报酬递增的企业提供的,其生产函数具有随着需求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如黄山、张家界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其旅游服务所凭借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和民族风俗等吸引物,由于位置的独特性,或者资源特点的唯一性,这些旅游景区之间几乎不可替代,相互之间很难形成竞争,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这些企业在旅游产品的提供中,其平均成本是连续下降的,从而可以按照帕累托价格,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由于这些企业垄断着旅游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使得这些企业不是按照边际成本,而是按照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平均成本)定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就不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享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供应量也不能达到最大有效率的数量,即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此外,一些旅游企业通过本身拥有的重要市场供给权①,或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旅游价格也是价格垄断的一种表现②。人们逐步意识到,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消除垄断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政府行为的有效补充来抑制垄断,才能使旅游市场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因此,抑制过度垄断行为,保证适度竞争,成为政府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某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还具有外部性的特征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物品及服务的行为不以市场为媒介面对其他的经济主体产生的附加效应现象。” 也就是说,外部性是指市场价格没有完全反映交易的额外成本或收益。为了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效率,唯一的途径是竞争,但前提条件之一是不存在外部性。只要存在外部性,通过旅游企业私人决策和经营行为并不一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旅行社开发旅游产品方面,适应市场的某一旅行社开发出的新产品往往被多个旅行社无成本复制,并由此进行低价竞争,使得旅游市场存在“第三方”乃至多方受益的情形,降低旅行社开发旅游新产品的意愿,加剧了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导致社会总收益的减少。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政府通过规制,纠正“外部性”导致的无效率的行为成为必要和可能。

1.3 从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看,某些旅游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根据两个特征去判断某产品是否为公共产品,即“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根据旅游产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把旅游产品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匡林(2001)在其著作《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中就认为:“旅游资源和景区产品是一个公共产品。”多数社会经济与旅游业都十分发达的国家,旅游价格日益重视社会效益,淡化经济效益,政府通过价格调控,达到利用旅游活动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使旅游业更为接近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丰富国民生活的终极目标。但目前我国很多作为公共产品的旅游资源,已经被异化成一些地方部门与集团的牟利工具了。因此,随着我国政府财力的增加,在政府对公园景区等公共资源实施免费已经具备能力的前提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政府对价格的有效规制,以还原景点作为公共产品的本质为目的,努力使景点实现公益化功能。

1.4 从旅游产品的交易过程看,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逆向选择和劣胜优汰现象。当旅游市场上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拥有隐蔽信息一方时,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定义的逆向选择,很多消费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选择价格便宜的旅行社。而那些真正优质优价的旅行社或者因为成本压力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也被迫跟进销售同样的产品,这对企业灵活、及时地运用价格机制形成制约。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价格主管部门之间是价格规制博弈的三方,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规制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增加信息的供给量,可以降低市场决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每年“黄金周”前,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合格旅游经营者的名单或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二是设置最低标准,政府不能指望所有的旅游者都拥有评价旅游产品的专业知识或资料,对政府部门来说,建立或者实施旅游产品质量标准或者发放旅游产品经营许可证,可以保护信息不完全的旅游活动参与者避免不好的结果。

1.5 从旅游产品的供求弹性角度看,供求平衡机制存在弱化

从旅游需求的特征来看,由于旅游需求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和波动性,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体应当是要高于其它消费层次的。旅游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往往就能比较有效地刺激或者干扰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水平及其消费方式的变化。这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竞争性定价的客观基础之一。也有一部分旅游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在我国就强烈地表现为假日经济的特征。黄金周成为长线旅游的最佳时机, 而双休日则成为短线旅游者的旺季。面对这种价格弹性显然很小的市场,价格的市场调节功能明显弱化。具体表现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它一方面可以是促使市场经营主体更加自觉、灵活地运用价格杠杆来解决旅游市场的供求矛盾,作为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调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却又是当市场处于严重供求失衡时,诱使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滥用价格竞争权利,破坏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的主要动因。集中表现在供不应求时,随意降低服务质量,乱提价、乱收费、欺客宰客、牟取非法暴利等违法现象突出。供过于求时,则又大打“价格战”,类似零团费、负团费、宾馆“马店价”等无序的恶性低价竞争现象泛滥。

2经济体制的缺陷性失灵与旅游价格规制

如果仅仅对旅游价格规制的必要性进行一般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很有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国政府对旅游价格的规制严重过度。但是,如果我们对旅游价格规制的分析视角扩大到外部大环境中去,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任何政府行为都具有时代的特征,都离不开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由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质,我国现阶段既存在着局限性市场失灵又存在着缺陷性市场失灵,由此构成了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的复杂性。

缺陷性市场失灵,指的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自身不具备某些功能或者在功能上存在着某些缺陷而产生的市场失灵。 由于存在这一类的市场失灵领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职能就要比发达国家多一些,这也直接扩大了旅游价格规制的有效范围。

2.1 “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是现行经济体制的特征

我国毕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实行了极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制度的显性影响(计划经济的实践)和隐性影响(计划经济的观念)还在不同程度上约束着经济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阻力,旅游经济也不例外。我国的旅游经济起步较晚,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市场经济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不像发达国家是由市场自然发育的结果。西方的市场失灵进而政府规制的经济学理论都暗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必须存在一个高效率的、成熟的市场机制。作为一个转轨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面临着如何解决传统的市场失灵问题,更面临着因私有产权和自由契约原则缺失所造成的“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的问题 。

体制转轨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转换性”而非“切换性”。所谓“转换性”,即当市场经济体制未被最终确立前,社会经济生活既非表现为完全的与典型的市场化,亦非表现为完全与典型的计划化,或者简而言之,社会经济生活并非表现为成熟的市场形态。所谓非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我国已经明确地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制度确立的目标,典型计划经济体制正在作为被否定的制度安排逐步退出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已经在相当程度得到深化;所谓非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则表现为若干市场经济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还未规范地得以确立。

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如果过分强调政府行为对旅游经济的不干预或退出,可能加剧“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的情况,也提高了经济转轨的成本。有鉴于此,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转轨模式,在转轨过程中力求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稳定和发展本身也被列为转轨的基本目标。转轨并不一步到位,而是通过设置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使改革最终指向市场经济体制。

2.2 旅游市场主体缺位与弱化是转轨时期的旧体制剩余

市场机制的充分实现是建立在市场主体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具体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存在,将会出现市场主体缺位,如果市场主体虽然存在却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将会出现主体弱化。无论是市场主体的缺位还是市场主体的弱化,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机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仅以我国现阶段已成立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为例,虽然总数已超过了6000家,但绝大多数仍不具备一定的内、外在规模经济,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的特点,与国外高效率、资本雄厚、优质服务的企业比较,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国外竞争压力和挑战不能不说已是十分严峻的。但反观国内小生产经营模式所形成的种种弊端却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争地盘、抢资源,重复布点、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行为不但削弱了有限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日益无序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更多的企业更看重于眼前的收益,旅游产品中的相互克隆,侵权模仿等低水平重复现象蜂涌而出,反过来又继续拉大了旅游市场的供需失衡。特别是当处于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时,更会使不正当的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为大量地滋生和蔓延。因此,培育市场主体是政府干预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为,这个过程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

总结

按经济和发展组织(OECD)旅游委员会对政府参与旅游业3个阶段的界定,我国旅游业已由启动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政府对旅游市场的作用也应由先驱或催化剂阶段过渡到规制与服务阶段。根据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客观要求,与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政府的角色需要实现从“当局者”向“旁观者”转变,由管理的第一线逐渐隐退,更多的规范和服务职能要通过市场机制去落实和起作用,政府工作着重在建立与完善经济体制上,包括构建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这样,政府发挥作用的机理才能与市场经济内在法则相吻合,而伴随着市场价格机制、经济体制与政府规制三者之间边界的不断契合,政府旅游价格规制的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

注释:

①以黄山旅游景区为例,作为竞争性项目的宾馆、餐饮和索道乃至挑山工,几乎都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垄断经营,这直接导致了山上的物价居高不下,一罐普通的饮料到了山顶都是身价倍增,泡一碗方便面的开水费就是10元。

②例如2000年6月1日,北京“特许经营出国旅游旅行社联合体”的9家旅游公司联合制定出国旅游路线的最低保护价,境外游的最低限价最少提高了200到300元,有的路线则提高了700到800元,这种“北京出境旅游最低限价”的价格串谋、打着“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之名,行“操纵市场价格”之实,其价格联盟无疑是违法联盟。

参考文献:

[1] 张辉. 旅游经济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 匡林. 旅游业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郑亚平. 旅游市场价格竞争机制的现状与规制[C].福建省价格理论研讨会交流材料. 2002

篇7

关键词 长沙市 旅游行业 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长沙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市旅游产业正式迈入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02.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72%,实现旅游总收入1006.3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48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29.26%;接待入境游客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3%。

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254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共22家,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共232家。五星级旅行社7家,四星级旅行社25家,三星级旅行社9家。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7家,分别是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南岳衡山旅游区、韶山旅游区、岳阳楼-君山岛旅游区、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长沙市花明楼景区,长沙市共有2家。

全市旅行社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大型、连锁型旅游企业,中小型旅游企业生存压力大。仅去年一年,长沙市陆陆续续关停了20多家中小型旅游企业。

未来,长沙市旅游发展要与建设“两型社会”相结合,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环保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加快“两型景区”的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山青、水碧、天蓝的生态环境和秀丽景观;要与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相结合,推进旅游同文化、工业、商务相融合,努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要与促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把“农家乐”旅游作为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拳头产品来抓,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使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要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旅游资源文化化。

2对长沙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紧扣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前瞻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旅游行业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资本进入旅游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旅游行业的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展,旅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面临新机遇。旅游行业开始加大对互联网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整合。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出现的这种新特点、新趋势,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紧扣行业发展现状,明确旅游企业用人要求及同类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状况,以学院传统的导游专业技能平台为基础,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高级导游旅游方向、旅游营销方向、会展旅游方向、电商旅游方向、旅游职业经理人方向等综合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适应社会对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立足专业培养方向,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立足专业培养方向,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和旅游企业的资源优势,聘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规划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结构,建立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具体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的各环节为任务,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设置课程。

2.3以在职培训和企业顶岗锻炼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提高现有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具体的培养途径包括:一是有计划地送专业教师到全国知名的旅游院校或全国示范高职旅游院校深造和进修,更新和拓展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够带领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二是有计划地派送专业教师到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顶岗学习和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流程、服务技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积极聘请行业知名的专家、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组成兼职教师队伍。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开设讲座和专题报告,全面参与课程指导和课程开发。整体完善教师团队的教师水平。

2.4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完善实践基地,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是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向的综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技能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实践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等能够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方法。实践教学形式应该多采取走出教室,走进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等形式,比如进旅游企业参观,了解企业基本组织结构;实训课搬进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

篇8

关键词:旅游价格;规制;模式;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旅游价格规制模式演变

规制的历史是政府行为的重点和焦点不断变换的动态过程,相应的规制制度和被规制市场也会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商品经济关系被排斥在旅游活动之外,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市场,旅游价格也是与实际供求关系相脱离的。因此,本文对我国旅游价格规制的阶段划分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条件。

(一)1978~1993年的规制模式:以创汇为导向的加强规制。这一阶段的旅游价格规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以创汇为导向。这一阶段,对旅游价格进行规制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旅游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对建设资金的需求。为了“吸收大量外汇,为四个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促进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涉外旅游价格成为规制的重点内容,国家旅游局、国家物价局也在1985年实施了《中国国际旅游价格管理暂行规定》。

二是具有鲜明的行政管理特征。1984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旅游局的报告中,提出要求旅游价格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确立了由国家物价局和国家旅游局制定旅游价格的具体原则和作价办法,各省市物价局和旅游局根据地区旅游资源、接待条件和客源情况,制定本地区旅游价格的旅游价格规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从价格的制定到执行,行政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是旅游价格规制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诸要素,形成高度集中性的旅游价格规制体系。以门票价格管理为例,国家物价局将旅游景区分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和一般游览参观点,前者门票价格由国家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审定(最初只有6个,后来扩大到15个),后者由地方管理,并区分外宾和内宾,实行甲、乙票价双轨制。其他的规制行为还有:对境外自费旅游者实行综合服务费管理;全面调整旅游交通票价;对旅游宾馆客房价格实行中央集中管理;建立旅游商品和餐饮价格管理制度等。可以说,这些旅游价格的规制制度虽然很不完善,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鲜明烙印,但对推动当时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1993~2005年的规制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放松规制。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展开了由计划主导下的价格机制向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转变的一系列改革,包括:(1)国际旅游价格由国家全包式集中管理体制,逐步过渡为部分项目由地方或企业管理,政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的格局;(2)初步建立了地区间旅游价格管理和协调机制;(3)1999年、2000年国家计委两次颁发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方法》,建立了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门票价格管理体制;(4)为推进国民待遇原则,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游览参观点甲乙门票价格并轨的通知》,取消了旅游景点门票的内外宾差别;(5)旅游商品价格基本放开由市场调解;(6)根据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颁布了旅游企业标价、计价结算管理办法。

通过改革,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经营者定价为主,国家实行分类指导、协调的管理格局,逐步形成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级并存的价格规制体系。在旅游价格构成诸要素中,除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与旅游交通价格仍有实行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外,旅游饭店、餐饮、娱乐、购物等项目的价格已经主要交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还体现为市场经济手段的引入。1998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使得旅游价格规制有法可依,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通知、规定、条令等行政指令进行规制的局面。2002年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明确把主要旅游景点门票列为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

(三)2005年至今的规制模式:以职能转变为导向的规制变革。2005年对我国旅游价格规制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一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的调整,实施《行政许可法》之后,旅游价格规制各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小政府”的态势;二是自2005年底开始,我国要兑现开放旅行社市场的加入世贸承诺,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将日益多元化,这将加大我国旅游价格规制的难度,从而给旅游价格规制带来新的挑战。

按经济和发展组织(OECD)旅游委员会的界定,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已由启动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政府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应由先驱或催化剂阶段过渡到规制与服务阶段,政府的角色需要实现从“当局者”向“旁观者”转变,由管理的第一线逐渐隐退,更多的规范和服务职能要通过市场机制去落实和起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制的变革,既根据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客观要求,与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逐步实现政府的角色从“当局者”向“旁观者”转变,将更多的规范和服务职能交由市场机制去落实和起作用。这样,政府发挥作用的机理才能与市场经济内在法则相吻合。“培育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成为本阶段规制的主要目标。

二、我国旅游价格规制的制度创新

对旅游价格规制的改革是一个破立结合的过程,应按照国际竞争规则的要求,对现有旅游价格规制制度进行调整,加速规制体系的完善与创新。规制制度一般由确切的规制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规制工具、规制机构的设置等几个部分组成,对旅游价格规制的制度创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旅游价格规制的目标创新。旅游价格规制的目标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满意的服务;在不让企业得到过多租金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不同的消费者或地区之间进行再分配。这三个目标分别代表了旅游价格规制博弈中不同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可以看出,政府对旅游价格规制的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满足,一方面是因为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斥性,更主要的是因为在规制博弈的过程中规制机构和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规制机构的有限承诺能力和易被产业所“俘虏”等原因。这意味着在不同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这三个目标之间进行衡量取舍,而最终的结果将取决于规制博弈参与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策略互动关系。规制机构所考虑的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权衡可以用以下社会福利函数表示:

S=αV(p,q,s)+β∏(p,q,s,c)

其中,S为总社会福利,αV(p,q,s)为消费者净剩余,β∏(p,q,s,c)为企业净利润,p、q、s、c分别代表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量、质量、生产成本等影响消费和生产过程的参数,α、β为权重系数,0≤α,β≤1,分别反映了消费者剩余和厂商利润在社会总福利中的重要程度。

从我国过去对旅游业的管理行为看,由于政府本身就是利益主体之一,对利益的追求就成为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优先发展生产,政府的利益和旅游企业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规制机构所考虑的社会福利中是以企业利益为重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如果再以旅游企业的利益为重而不考虑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将有悖于我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因此,旅游价格规制机构如果以旅游者利益为重,在加总社会福利函数的时候就必须赋予α更大的值,既α≥β。

(二)旅游价格规制工具的创新。政府对旅游价格的干预,主要是针对旅游业运行中市场机制的缺陷而实施的。从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方式关系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的当前,采用适当的行政措施干预是必需的,但政府干预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决定了政府对旅游价格的干预应当主要采用经济的手段。

我国现有的价格法律规范普遍存在着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如零负团费问题本质就是低价倾销的违法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的规定过于笼统,难以适用到旅游服务产品;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只适用于低价销售商品的行为,没有规定可以适用于服务,难以约束旅行社之间日益激烈的价格战行为;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合同关系受制于一般化合同法的原则规定,而旅游产品是一项组合型的服务产品,有时当旅游者因购物问题与旅行社发生纠纷时就连诉讼主体都难以确定。而这些都会使法律空置化和无用化,从而降低了政府规制的效率,进而影响规制的公正和公平,也会给政府机关中具体从事价格规制的官员创造寻租腐败的机会。因此,要细化《价格法》中的原则性规定,而且要深入执法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将这些细化的原则性规定,变为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配套法规。特别是要加强对《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修订、补充工作,尽快制定出台一些能切实面对旅游市场新状况、处理旅游市场新问题的价格法规与规章,使旅游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三)旅游价格规制的机构创新。旅游价格规制是一个涉及规制执行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相互作用的十分复杂的博弈过程,因而对规制机构的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旅游价格规制本身不能创造一个公正和自由的交易环境,要进行旅游规制,必然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组织制度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执行机构,规划不同时期的旅游价格规制。从目前看,由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我国旅游价格规制机构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形成国家立法通过的相互独立的旅游规制机构和规制执行机构,使我国的旅游价格规制存在着突出的弱权威特征;二是地方旅游局在业务上与上级旅游部门联系,但行政上仍受地方政府管辖,从经济和政治利益上都难以做到在全行业视角上的公平和有效;三是旅游价格规制机构与被规制者还有未完全脱钩的环节和方面。许多地方省市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状况,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的规制模式。

总之,旅游价格规制的变革是一个不断试错、改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失灵逐渐减少,产业逐渐发展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功能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辉,秦宇.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年度报告(2005)[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小剂量;心律失常;血压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3-01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of dexmedetomidine befor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on hemodynamics and blood pressure.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7 case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general anesthesia,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dose of 0.5mg/kg of dex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 was given and continued for 10 minutes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llow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heart rate (HR) before and after half of an hour of anesthesia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esthesia(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anesthesi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Low dose;Arrhythmia;Blood pressure

外科手g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舒芬太尼等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在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增大,使全身麻醉成为不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但全麻气管插管由于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所致[1],常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从而对手术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结果有效抑制了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患者心肌部位的耗氧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相对稳定,使手术安全系数大大增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12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38~86岁,平均(46.32±7.06)岁,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39~85岁,平均(47.02±7.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高血压病者;心功能异常者(含心律失常等)。本组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勺榛颊呤跚拔薷哐压病史,在手术前均禁食禁饮10 h。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全身麻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方法:即在患者进行插管前给予2 mg/kg丙泊酚iv,0.15 mg/kg 顺阿曲库铵iv和4 μg/kg芬太尼iv,当患者的肌肉松弛后30 s内进行气管插管措施,连接麻醉机,将潮气量设定为8 mL/kg,将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0 mmHg,呼吸频率为8~12次,并在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泵入,定时给予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效果,观察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10 min,之后给予0.5 μg/(kg・h)负荷剂量进行维持。其他麻醉措施与对照组相同。

1.3 监测指标

(1)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与麻醉后半小时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情况;(2)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应激性高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半小时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其收缩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半小时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为(126.3±7.2)mmHg,平均心率为(92.5±5.3)次/min,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为(140.4±6.8)mmHg,平均心率为(98.6±5.4)次/min,升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心动过速1例、心律失常2例、收缩压增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心动过速2例、心律失常5例、收缩压增高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中最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临床发现不少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时,往往因为受对手术的恐惧等因素影响而致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体内的儿茶酚胺数量会有所增加,加上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对患者的强烈刺激,使患者的血压值不断升高,心率也会有所加快,对麻醉和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全身麻醉能使患者失去痛觉并促进患者意识消除[2],在此状态下,可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不良体验,可以利于几乎所有手术的进行,因此全麻已经成为不少外科手术的选择。

有研究认为浅麻醉下进行气管内插管,可引起剧烈呛咳、憋气或支气管痉挛,由于气管内插管的刺激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症状,如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甚至心跳骤停等,这会给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麻醉带来一定程度风险,如贺亮等[3]认为,咳嗽会导致眼内压、颅内压、腹内压急剧升高,从而对手术患者存在潜在危险,并使患者的生命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是否达到良好的镇静深度,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临床手术中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和物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4]。

临床发现为了使行气管内插管前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麻醉医师一般会在麻醉前应用肌松弛药或行喉头和气管表面麻醉等措施,使患者咽喉部肌肉完全松弛并减少插管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高选择性,其在麻醉过程中清醒、镇静作用与自然睡眠相似[5]。其最初开发目的为降压,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在麻醉辅助方面效果显著[6]。右美托咪定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循环的稳定[7]。其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中,是临床麻醉辅助的首选药物[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半小时之后收缩压与心率稳定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龚发贤等[9]研究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患者在接受麻醉诱导5 min后,血压、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右美托咪啶能够改善麻醉中血压及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已经得到临床的证实。但临床发现右美托咪啶随着剂量增加,出现副反应事件的概率增加,会对患者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有专家指出[11]给予右关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后以0.5 μg/(kg・h)的速度恒速维持,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与其剂量大小有关,若剂量过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2]。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0.2 μg/kg,并以0.5 μg/(kg・h)的剂量维持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良好[13]。认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0.2 μg/kg,并以0.5 μg/(kg・h)的剂量维持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在本研究中,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持续泵入10 min,再之后给予0.5 μg/(kg・h)负荷剂量进行维持,使用的右美托咪定属于为小剂量,其研究结果[14]与小剂量(0.5 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并缩短了麻醉时间,延长了镇痛时间,对于患者的循环系统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结果相同。右美托咪定具有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可恢复早期血流动力学应答,多剂量右美托咪定相较于少剂量可延长镇静时间。小剂量应用副作用较小[15]。

本研究是通过术前泵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确定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用药的合理剂量,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很好的参照。

综上所述,由于麻醉与手术刺激,往往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Y状,对围术期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右美托咪定的药理特点,在全麻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患者插管的应激反应,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地防止术中心律失常与应激性高血压发生。该使用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方献]

[1] Svttn ER,Lang K,Peper SN,et al. Continuous intra-and postoperative 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attenuates brain.natriuretic peptid release after major abdoiminal surgery[J].Anesth Analg,2005,101(3):896-903.

[2] 张佳雷,武杰,韩元福. 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21.

[3] 贺亮,徐军美,贺涛. 右美托咪定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55-456.

[4] 张海山. 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围术期镇静及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2319-2320.

[5] 汪涛. 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1,22(6):47-48.

[6] 孙浩,薄惠龙,李艳.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右美托咪啶在气管切开 MAC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33):25-26.

[7] 胡微澜,韩威利,叶建新.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45-448.

[8] 唐泽萍.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4,(20):34-35.

[9] 龚发贤,徐俊松,马汉祥. 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16(2):116-118.

[10] 张志捷,祁宾,苏珍,等.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视频喉镜清醒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5):461-463.

[11] 徐文通.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镇静效果及剂量探讨[J]. 中国医师,2015,18(7):1165-1168.

[12] 袁川,李红兵.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4, 20(11):1818-1821.

[13] 曾智琴,王凯. 两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3):40-42.

[14] 游弋.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J]. 医学信息,2014(23):183-184.

篇10

要害词:区域旅游;调解开发;利益调解机制;中小企业

Abstract:Tourismisanintegratedsocialandeconomicsystem,whichinvolvesmanybenefitentities;Thefactthateverybenefitentitywantstheprofitasmostaspossibleleadstothe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uncoordinatedly.However,withthefast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today,synergicdevelopmenthasbeentoonecessarytobeignored.Asaresult,basedontheanalysisofcurrentsituationsandrelativereasonsthatimpedethesynergic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Thisarticlepointsoutthatinterestsynergicmechanismistheessenceintourismsynergicdevelopment,andcarriesitthroughregionalgovernment,tourismcorporation,marketmechanismandsynergicmechanism.

Keywords:regionaltourism;synergicdevelopment;interestsynergicmechanism

引言

各个地区开展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资源,而不同的旅游资源一般具有互代性或互补性的特点,对于拥有互代性旅游资源的地区来说,假如在地理空间上相邻,则容易被认知为具有相似形象的旅游地,产生同等级旅游地之间的替代选择,因此具有可替代性旅游资源的地区之间的区域调解往往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此外,对于拥有互补性质的旅游资源的地区来说,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的性质单一客源市场有限,而开发其他种类的旅游资源不仅要耗费大量成本,还要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因而互补性的旅游地区之间的联合营销调解发展已经被很多地区提上日程并开展起来,以实现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分额

一、区域旅游非调解发展的表现

1.各自为政

由于旅游业的经济性特点,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其提高政绩和地方GDP的手段,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的现象:只为获取一己私利而不考虑旅游业发展的系统性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盲目开发重复建造与恶性竞争,从而使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下降,影响各次区域的旅游业发展

2.治理无序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内,体制原因所造成的条块割据式的治理弊端依然十分突出,再加上各合作主体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地位是对等的,机构的平行和交叉带来了治理上的“重叠”与“真空”导致了多头治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等现象虽然各合作方常会组建一个旅游协作会性质的共同治理机构,但它只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无行政治理权,对地方政府的权威不足,导致治理失效

3.开发无序

区域旅游调解发展常常在联合开发线路联合促销等方面达成协议,但是在区域范围内却难以组织其权威性的整体旅游规划由于对区域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规划与分工,各地区对旅游资源的使用各成体系,景点的建造常出现近距离重复,造成旅游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浪费另外,由于各地区对区域性资源的分割使用导致区域性资源区域性产品的整体特色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区域总体旅游产品体系的形成

4.竞争无序

区域相称于一个市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区域市场进行的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地区间在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共享旅游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伪合作”的倾向,常会为了各自利益发生争夺客源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使原本就难以统一的区域市场发生混乱

二、区域旅游非调解发展的原因

1.行政区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市场机制发育远未达到成熟和完善,尽管像过去那样政府包揽一切经济事务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经济由政府主导的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非凡是随着权力下放财政改革经济增长和GDP指标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要害要素,各地方政府比过去更加关注本地经济增长,并通过更多手段干预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高度分割的“行政区经济”行政区政府的局部调解与随机调解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许多调控职能缺失或不能直接到位,造成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调解失灵问题

2.区域调解动合难度加大

区域旅游调解发展,不仅仅是调解主体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调解主体结构上的复杂化差异的扩大化由于参与调解发展的各个地区在地理环境资源赋存历史基础经济水平上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均不相同,因而其在区域旅游调解中的心理状态利益驱动价值取向政策措施等难于完全调解一致,从而导致调解成本上升,合作难度加大

3.合作各方忽视利益机制

区域旅游调解本质上是利益调解以往的区域旅游规划只注重空间产业等的调解,大多提出一个“整体利益”,倡导个体利益听从整体利益,而缺乏对利益的正确评估和有效的分配机制,不能保障各利益主体都能得到大于成本的绩效或补偿,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缺少合作的积极性

4.经济效用函数的复杂化

在区域旅游调解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往往追求综合效用最大化,即要同时考虑三重因素:(1)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2)通过发展旅游业满足政府层面自身的利益(3)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兼顾市民和投资者的偏好这种复杂的效用函数使得政府决策不能完全用经济来考量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假如其他城市发展得更快,就比自己获益或升迁的机会要大,这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合作态度

5.微观合作主体有限理性

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是具有一定理性的主体,力图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种原因,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时的理性又是有限的,从而使得区域旅游调解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间既可能合作,也可能冲突

三、区域旅游调解发展机制分析

区域旅游调解的主体由两个方面构成:即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是区域旅游调解的第一主体,旅游企业是第二主体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两只“轮子”此外,还必须有一个链接机制,即市场机制和调解机制健全的市场是旅游企业合作的基础,高效的调解机制是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的要害因素链接机制运作得好则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区域旅游调解发展名存实亡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区域旅游调解本质上是利益的调解以往的区域旅游规划只看重空间产业生态环境和设施的调解,而忽视了利益的调解区域内部各个城市实际上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独立利益的行为主体,都具有谋求本地经济快速增长和效益最大化的动机,但是现实中个体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创造的效益却往往难以达成区域整体的效益因此,区域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才能从根本上调解区域内各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找到解决区域旅游调解问题的突破口

“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是指合作成员通过整合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规范区域旅游业制度建造来实现地方与地方企业与企业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利益在各个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解决各地方政府在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为区域旅游调解发展提供保证此外,区域旅游利益分享应该以让渡原则为前提,即成员地区应该本着劳动分工的原则拆除市场壁垒,让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一种充分有效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利益让渡同时,利益分享机制强调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相应的,政府行为方式就会发生变化:首先,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主要应集中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其次,地方政府应该把培养旅游市场作为财源建造的重点,并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市场发展的障碍,冲破市场封锁最后,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不应是建企业,而是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为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利益补偿机制应包括的含义是:中央政府以公平行为原则,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调动包括区域旅游调解政策旅游产业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来实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转移,并非凡强调旅游业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补偿与平衡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主要手段有:

(1)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转移支付的实质是中央对地方的各种补助目前,中央政府为保证地方政府的既得财力而采取的“税收返还”做法,尽管也属于转移支付的一种方式,但对这部分返还的收入中央不指定用途,完全由地方统筹安排,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力不强,并且在详细实施上也不规范,如返还比例仍采用传统的基数法核定,不利于财力的公平合理分配因此,从长远看我国必须建立起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作为核定技术的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2)在受益多的地区征收调节税为了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对矿产油气等资源的使用者均征收了资源税;同样,为了建立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国家也应对旅游资源的受益者征收资源税对于区域旅游而言,应按照“谁合作谁受益”的原则,将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区域旅游业建造的投入和补偿,以提高区域的整体性意识,并能减少中央财政的支出负担

(二)企业层面

1.在区域旅游调解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旅游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旅游企业要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利益,因此就需要在区域中调解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旅游企业要寻找利益共同点,各自提出在利益点想要达到的企业目标并相互磨合各自的目标,同时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次,各企业应达成合作协议这个协议通常应该是书面的,协议的目的不是为了相互控制,而是努力调解不一致的地方,更好的大到整体目标此外,各旅游企业间还要相互沟通和包容,以正确地对待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分歧

2.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各个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应该着力挖掘各自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文化,确定各自的目标市场在规模经济能力产品差异能力和文化战略能力方面加以提高和深化,以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进入门槛另外,旅游企业还要加强权威机构对企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市场分析,在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一批认识行业和旅游目的地状况专门研究旅游业生产与经营了解技术进步与革新的专家对建造项目进行论证与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提高旅游企业投资和开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市场机制

区域旅游利益的突围应重视市场的作用,而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市场机制能有效引导旅游企业进行旅游资源流向的合理选择旅游价格调节机制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节从旅游经济总量上对旅游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控二是直接调控价格即对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或市场竞争不充分及非凡时期对整个旅游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旅游产业价格采取政府直接的价格调控措施三是价格治理由于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要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条件,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价格的治理

(四)调解机制

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调解机制,可以以高层联系会议轮值主席制度等形式加强地区间的沟通和调解,制定共同行动准则,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研究地区间统一的财政税收政策市场政策,尽可能统一标准,为旅游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整合功能的形成,可以在区域内成立旅游调解发展委员会这一区域调解组织必须有法人地位及相应的权利,使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治理

四、结语

区域调解的本质是利益调解,忽视或回避利益的调解举措均会失败要整整有效地推动区域旅游走向调解发展之路,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利益评判与分配补偿机制,确保合作各方的综合收益大于合作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调解发展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张正国,吴光伟.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的分析与思索[J].经济论坛,2009,(11):6-7.

[2]江冰.区域调解发展要靠新型利益调解机制[J].中国改革,2009,(2):64-66.

[3]郭寻,吴忠军.区域旅游发展中政府合作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索[J].中国软科学,2009,(1):56-61.

[4]杨荣斌.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5):95-98.

[5]廖春花,李庆雷.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9,(5):57-60.

[6]唐松.浅析区域经济调解机制中区域利益机制[J].台声·新视角,2009,(11):57-58.

[7]秦学,张伟强.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战线,2009,(2):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