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4-04-19 16:1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

篇1

关键词:初中生;欺凌行为;德育有效性

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我国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我国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有效性,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能进行良好的引导。本文从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对德育在初中生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同时,相比小学,初中阶段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学校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将导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生扭曲,甚至养成语言和行为暴力的习惯。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会对同学有一些欺凌行为,对同学的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我们在加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的有效性,确保初中生能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德素养。

一、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却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同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克己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连,也与学校忽视德育实效性有重要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良好的行为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育的培养,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展潮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二、初中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经调查发现,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当中,双方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其思想状态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据有效调查显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学生,更习惯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触这些事件的学生却拥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时,女生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尽管拥有积极的态度,但在事实面前,这些学生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来制止。这充分说明学生消极对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较大。其次,较大的情绪波动[2]。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自身又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思想和情绪变化会很大,在面对某种逼迫的情形时,很容易因激动的情形造成行为失控。

2.行为习惯不良。在最初发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时,由于被欺凌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教师对这方面问题预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为实施者会避免被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尽管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受到惩罚,同时,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也会更加害怕自己,这种现象将导致他们欲望膨胀,会继续实施欺凌行为,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良行为的恶习。言语欺凌是整个欺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表现,言语中的欺凌最初都不会受到欺凌事件双方的重视[3]。这样一来,实施欺凌行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过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胀,同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被家长或教师进行严格的惩罚,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如殴打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二)学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新时期,初中学校在进行正常学习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初级中学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有效监管隐蔽地点。在对多起初中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事件普遍发生在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很少出入的隐蔽场所,而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些位置设置监控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巡逻监视。不严格的监管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学校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4]。近年来,多起初中欺凌行为存在二度伤害发生,这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掌握了相关事件的情况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为实施者再次更严重地实施欺凌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师不希望事情扩大影响自己事业等。

2.德育体制存在缺陷。在总结欺凌行为的具体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德育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来有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学生成绩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其次,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基础上,我国初中教学开始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比例,但却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一味地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发挥德育的有效性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确立。

三、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证自身的行为同自身信仰的准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判断和处理恶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和行为面对明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实施欺凌行为的欲望。

(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首先,教师在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道德发展进行严格的遵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对道德考验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这样一来,未来在面对多种诱惑时,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是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有效对策。

(三)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初中学校在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应构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是基础。在民主精神下,保证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学校方面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应在严格控制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享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去维护它,从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例如,在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比赛当中,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对生活也就更加热爱,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其次,转变德育观念。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应积极转变这一观念,实施文化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时期我国初级中学可以通过完善德育教学体制,转变传统的教师考核标准,增加德育教学效果评估,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视。尽管我国始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对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所忽视。因此,在新时期中,我国初级中学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张高宾.现实治疗团体对受霸凌青少年忧郁之辅导效果:以台湾某初中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学校德育矛盾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5所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名单[J].浙江教育科学,2008(1):59-64.

[5]徐永胜,张克新.传承与创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4):23-45.

[6]凌绍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报告[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2):1-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目录[J].浙江教育科学,2013(1):53-59.

篇2

客观地说,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学校中都普遍存在。我们所说的欺凌,可不光是身体暴力,任何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蓄意冲突,都可以归入到校园欺凌的范畴,包括羞辱、言语辱骂、孤立、勒索、名誉中伤、网络曝光隐私或造谣等。国外有个反欺凌网站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女孩、79%的男孩在学校或网络上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

在许多人的经验里,美国或者日韩的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刻画和描写,在中国的影视剧中则很少看到相关的内容。但事实上,中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不比国外少,反而可能更加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校园欺凌现象没有被正确地认知,很多时候,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只把欺凌当作“玩笑”,充其量是“过分的玩笑”,不加以处理。在极端的例子中,习惯了中国校园管理的留学生,到了异国他乡,仍然像在国内―样欺凌同学,浑然不知自己犯下大错,他们的所作所为被所在国视为严重罪行。这样的案例,2015年刚发生过,参与欺凌的几个学生均被判处数年到十数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那么,具体而言,国外又是如何对待校园欺凌现象的呢?

首先当然是立法的重视。美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一度相当严重,但从1999年佐治亚州率先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到2015年3月蒙大拿州通过反校园欺凌法,全美所有50个州都有了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而在中国,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上仍旧空白,成文法里还没有任何一条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规定。

其次,学校的责任也被强调。有些国家要求学校必须对校园欺凌现象采取行动。像在美国,法律就规定,老师和教职工―旦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必须举报。曾经的一个事例中,一所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校方没有报警,家长举报之后,校长的饭碗都没保住。

当然,学校的责任不仅限于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后及时行动和举报,更要开展反欺凌的教育。德就十分重视对学生从小进行系统的“善良教育”,以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相对而言,对于学校在欺凌事件中的责任,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绝大多数甚至近乎全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都是在校园内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出现相当严重的后果,例如学生自杀、重伤等。同时,尽管教育部门曾经反复呼吁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但在应试的背景下,鲜有学校执行。

建立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辅导治理体系,也是特别必要的。比如说英国,不仅在立法上制定了针对校园欺凌的法规,还有意创造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开始,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办反校园欺凌周活动,培训教师,让他们掌握识别校园欺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支持学校与家庭的协调沟通,鼓励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时,向校长或地方教育当局申诉。在2007年,英国还启动了一项小学自助反欺凌工程,请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协同老师―起反对同学之间的欺凌行为。

中国绝大多数学校在反对校园欺凌的问题上,与家庭、社会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联系与互动,有时甚至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家长与学校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这确实令人遗憾。

欺凌事件若不幸发生,公正解决之后帮助被欺凌的学生回归正常是一项更为精细的工作。这时候,该由靠谱的心理咨询室发挥作用。比如在日本,许多学校有针对“心理攻击”而设立的心理咨询室,聘请律师、心理医生、退休警察和大学教授坐诊,帮助那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度过难关。

篇3

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积极地参与到“反校园欺凌”行为的行动中来,不做欺凌之事,不当欺凌之人,坚决与欺凌的人和事作斗争,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宽容友善的人,共同构建我们和谐平安的校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1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班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

校园欺凌,既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是大学,从个体冲突到集体约架,从校园内到社区里,从现实社会到网络社会,校园暴力时有发生。那么何为校园欺凌呢?校园欺凌事件是指有意造成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包括言语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起外号、说坏话、制造谣言、社会排斥等,也包括身体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

而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以及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管教执法力度不够则是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此外,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价值取向错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对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等也是重要诱因。

下面我向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1、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

2、多交益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社交技巧;

3、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加强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

同学们,明善恶方能伸正义,知荣辱才可净心灵。校园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方净土,而文明则是点缀校园的闪闪明星。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当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还校园一片朗朗晴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2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扫黑除恶,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是一方净土,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我校一直旨在培养高素养的人,号召大家团结友爱,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能友好的解决。这是一个人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更是我校良好的校风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学校同学之间有没有校园欺凌呢?有!老师偶有发现,有些同学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架;有的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有的同学在网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网络言论;有的同学威胁他人索要钱财等等,这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为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育环境,打造平安和谐校园,配合社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们的学校高度重视,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学校加强安全保卫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和别人打交道时,要做到“与人为善”。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在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二、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

三、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少去情况复杂的场所,尽量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外出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

总之,我们要做一位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同学们,明善恶方能伸正义,知荣辱才可净心灵。校园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方净土,提升文明素养当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今天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预防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

每个人都知道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美丽的梦想,但如果这片圣地因为充满暴力而失去生命,那将是多么悲伤啊!

“暴力”,它不仅能摧毁人体;它也能使一颗纯洁的心弯曲;它还能使人的精神遭受痛苦。严重时,它可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最近几个月,我国发生了很多校园悲剧,这是令人震惊的,使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针对近期校园安全不断出现的极端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行动争取市政府的支持。

在支持下,投资近6万元,完善了学校的监控报警系统,并聘请了三名校园专职保安人员,有效加强了校园安全,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在学校加强安全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习一些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受到威胁和暴力的时候,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

要相信邪不压正,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以及社会上所有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都会坚定地站起来。

就你自己而言,不要轻易向邪恶势力低头。一旦你下定决心,你就会有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进攻。正如升旗者所说,万一遇到危险,要像一只小老虎一样会撕咬,像一只小山羊,敢登峰造极,不能听之任之,要想方设法逃离。

2、大声提醒对方,他们所做的事情是违反法律和纪律的,会受到法律纪律的严厉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赶紧找来电话准备报警,大声呼救。

3、如有危险发生,可使用自己的书包、扫帚、凳子、桌子等躲避打击。

4、如果你受伤了,你必须及时向老师和警察报告。

不要让罪犯留下“这个孩子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或者躲在商店和房子里。

6、在公共场所,你应该找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或向警察求助。

老师,同学们,为了个人的成长,,让我们构建一个安全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提高安全意识,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防止校园暴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从你和我开始,从每个人开始,从现在开始。

谢谢大家!

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4根据常州市教育局与常州市文明办联合发文,落实上级部门创建文明校园的具体要求,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话题是,远离校园欺凌,继续保持和谐校园环境。

一、认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二、校园欺凌对三方都有危害性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因而他往往会众叛亲离,无意间就会违法犯罪;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欺凌行为涵盖网上欺凌与网下欺凌,包括语言侮辱与物理攻击。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事件,肯定是违法,达到犯罪程度,主要的罪名就是故意伤害罪,这是很严重的罪名。

三、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

每位同学要有同情心,对法律要有敬畏心,你就不会成为欺凌者。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欺凌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

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

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面对,巧妙运用机智逃离,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范文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鞠躬)我是八(15)班的~~,很高兴今天能在国旗下演讲。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校园欺凌,或者说是校园暴力。

从字面上来讲,校园暴力就是在校园中发生的暴力行为。它听上去貌似很遥远,实则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顺口的嘲讽都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线。据统计,20~~年至20~~年,光是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其中不光有以多欺少的暴力殴打,更有衣服甚至逼吃大便这样的欺凌侮辱,一些极端个案的情形,让人很难相信那些事情会是在校学生所为。日照五莲一中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在厕所被群殴。20~~年1月11日晚上,两段共长达3分钟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疯转,在视频中,一名女生在宿舍角落里遭到数名女生持续捏脸、打耳光、扯头发,甚至是砸椅子。施暴及围观女生竟然时不时哄笑奚落,并且满嘴脏话。由此可见,校园暴力其实并不少见,其危害性也是不容小视的。损害友谊就不用说了,这也败坏了该学校的名声与校风。最重要的是,它使同学的心中增添了一抹阴影,永远挥之不去。它损坏了同学的自尊心,可能会产生一个报复之心,染上不良习性。当然,在我们文明和谐温外中,并未发生过此类现象,这不符合我们温外应有的儒雅之风。然而,我们正在处于或走向青春期,心理发育并不是很完全、成熟,很容易激动到难以控制,所以做好防范工作也是必不可缺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发生校园暴力呢?这里,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

一、为了避免成为受害者,首先,我们必须管好自己的嘴巴。都说“祸从口出”,话可不能乱讲。其次,管好自己的手脚。可能你只是开玩笑,但在别人看来,你侵犯了他的人身权利,你就该受到点教训。那么如果你正面临着校园欺凌的危险,千万不要害怕,赶紧呼叫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如果你已经受到了侵害,你就要立即向老师、家长,甚至是公安机关倾诉,不可以一个人闷着不说。

二、为了避免成为那些“校园霸王”、“昆山龙哥””、“社会你龙叔等等的人,第一,你要做到恪守校规,文明有礼。第二,做到必要的宽容,不能得理不饶人,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良行为。第三,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宣泄、自我调节、进行放松训练并且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三、提醒周边的人,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当一群人正在社会一个人的时候,绝不可置之不理。与校园欺凌作斗争是我们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见义智为,在减少自身受到伤害的条件下,勇敢地对抗校园欺凌。

篇4

【关 键 词】国内;校园暴力研究;最新进展;问题思考

近年来,屡见媒体报道我国因校园暴力而产生的学生跳楼、卧轨、服毒等恶性事件,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校园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事实表明,屡教不改、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青少年引发的性质恶劣校园暴力,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身心伤害,而且对同龄伙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消极影响,也给相关家庭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等方面无法挽回的损失。针对各国校园暴力发生率日益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各国政府、教育机构、专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在校园暴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新进展。为此,笔者在广泛地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国内在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干预策略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研究和有效预防校园暴力有所裨益。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

校园暴力是一种发生在校园内外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但什么是校园暴力?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概念。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1996)首次将暴力作为严重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定义为:“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1]我国学者张旺认为“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2]杨宏飞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3]说明教师和学生对校园暴力概念的认识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姚建龙认为,“目前对校园暴力界定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校园暴力宜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4]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可以界定为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内外的,导致师生身体和心理伤害、造成师生财产和名誉受损、破坏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言语和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我国学者、专家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视角从关注国外研究,逐步发展到更多地关注国内特殊群体的具体行动研究,特别是关注中学、中专、中职、大专院校等的青少年群体。

1. 关注中小学生。荆春霞等[5]对广州市某中学1890名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的研究;刘霞等[6]对某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抽取875名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陈海珍等[7]对广州市1064名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薛玲等[8]对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特别关注发生在中小学的校园暴力。

2. 关注中专(中职)生和大学生。孙静等[9]护理女生校园暴力情况调查和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陈大光等[10]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研究;庞淑兰等[11]唐山市某职业高中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王畅等[12]人对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的研究,特别关注中专、中职、高校的校园暴力。

三、校园暴力的研究内容

1. 校园暴力的现状研究。刘霞等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研究发现,精神暴力的检出率为59.0%,躯体暴力的检出率为35.7%。[6]薛玲等在对河北省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3.0%,其中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6.3%,心理暴力发生率为31.5%,性暴力发生率为5.5%;50.8%的学生曾遭受过暴力,16.7%的学生有过施暴行为;男女生施暴行为分别为21.7%和11.8%。[8]庞淑兰等对唐山市某职业学校的研究发现,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9.0%,其中男生为75.9%,女生为50.5%,暴力形式以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50.7%,其次是躯体暴力,为34.8%,性暴力发生率最低,为7.2%。[11]陈海珍等对广州市中学生在近1年里校园暴力的研究发现,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为40.7%,其中遭受暴力和施暴他人发生率分别为33.5%、18.6%;在受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18.2%),其次是被人故意破坏物品(14.8%),身体暴力(13.7%)和性暴力(4.7%);在施暴类型中,身体暴力发生率最高(11.9%),其次是心理暴力(9.4%),故意破坏他人物品(4.1%)和性暴力(2.7%)。[7]王畅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69.9%,男、女生校园暴力发生率分别为75.6%、63.8%。校园暴力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63.6%、55.3%,男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70.9%、60.0%,女生施暴和受暴发生率分别为55.7%、50.1%。精神暴力发生率最高为68.0%,其次为性暴力为34.2%,躯体暴力最低为16.5%。[12]

四所学校校园暴力发生率对比表

如上表所示,同样是中学,校园暴力的总体发生率在不同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同一地区,如唐山市普通高中心理暴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职中,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却略高于职中。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学生,性暴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学生。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类型在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存在差异,中学阶段的心理(精神)暴力要得到学者和校方的关注,大学阶段的心理(精神)暴力和性暴力要得到学者和校方的足够重视。

2. 校园暴力的成因研究。石艳等人在分析“第二反抗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指出“第二反抗期”青少年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他们认为“‘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13]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罗建河等人针对女生校园暴力频发的新表象,研究指出女生校园暴力行为有着一些独特的表现,如群体性、戏谑性、常常包含着性或者犯的成分等,认为“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性别教育的缺失、个体心理的失调以及社会家庭关爱的缺乏”[14]是导致女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傅涛从校园暴力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视角出发,认为校园暴力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健全、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教师管教失当、接受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等相互作用的混合产物。”[15]由此可见,校园暴力产生的有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失调、心理支撑系统缺失等个体方面的内因原因,也有暴力文化影响、媒体宣传过度、学校管教适当、管理理念落后、家庭结构不健全、结交不良同伴等方面的外在原因。

3. 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研究。刘霞等人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男性、独生子女、父母关系不好、父亲饮酒等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6]

陈海珍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现:吸烟、游荡、流涟娱乐场所、零用钱少和曾受家庭暴力均是遭受暴力和施暴他人的危险因素,此外,认为欺凌行为属正常行为也是施暴他人的危险因素。[7]

薛玲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小学生施暴行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发现:有过暴力经历、目睹过暴力事件、支持暴力观点、有不良行为、家庭高收入的学生及男生对他人施暴的危险性更大。[8]

庞淑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现:性别、年级、户口、逃学、看暴力电影、父母经常打骂、玩暴力游戏均是发生校园暴力的可能影响因素。[11]

王畅等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校园暴力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大学校园暴力中施暴和受暴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文科专业、非独生子女、生活费不足、玩电脑游戏、玩滑板等特技、喜欢暴力节目、母亲有赌博行为、父亲放纵型教养方式、高中之前有时遭他人欺负、对学校现行环境和制度不满、小学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是校园暴力施暴的危险因素。男生、少数民族、非独生子女、自身有不良行为习惯、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有赌博行为、父亲放纵型教养方式、偶尔被母亲体罚、高中之前曾遭他人欺负、上学期间压力大、对学校现行环境和制度不满、小学老师对自己有不良行为是校园暴力受暴的危险因素。[12]

4. 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研究。石艳等[13]提出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罗建河等[14] 提出女生校园暴力的防治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通力合作,从宏观层面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干预策略;陈大光等[10]提出要在学校开展预防暴力规划,为受害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张福[16]提出通过开设选修课、系列讲座等加强对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实践,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增强学生抵御校园暴力的免疫力,从课程层面强调学校预防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李婧[17]提出应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的人格权保护制度,完善校园暴力的行政法律救济途径,强调立法层面预防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董新良等 [18]指出政府应确立“校园暴力危机意识”,将校园暴力危机防控纳入其公共危机管理的范围,学校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做好校园暴力危机防控工作,强调从政府层面构建校园暴力危机的防控策略。

四、校园暴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1. 研究内容不够系统。研究内容不够系统是指对校园暴力的内容认识不够系统,或者说仍然存在分歧。较全面的校园暴力研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沉默性暴力。也可以理解为“冷战”式暴力,如小群体的成员团结起来突然孤立某人、长时间不与某人说话交流,使其内心失去群体内的归属感,体验孤独感,造成心理的郁闷烦躁。这种方式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中低年级。

(2)语言性暴力。群体内成员因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之间谩骂、诋毁、诅咒等,有些甚至通过传纸条、手机短信、QQ留言等方式进行语言攻击,影响他人的声誉。这种方式常常表现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群体之间。

(3)肢体性暴力。一般在语言冲突中,当一方情绪激怒后,往往上升到相互(一般是当事双方两人之间)当场撕头发、扇耳光、脚踢拳打,造成躯体伤害。这种方式常常表现在小学高年级、中学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群体之间,往往导致一些治安案件的发生。

(4)器械性暴力。在冲突发生后,如果相互不服气,勾结社会闲散人员或者其他曾经的同学,通过以强欺弱、以多欺少、以大欺小等手段,有预谋、有准备地使用器械(如管制铁棒、双节棍、钢管、刀具等钝器)群斗群殴;也可能在盘问过程中用烟头烫伤对方,迫使某人喝脏水,实施报复,造成人身伤害。这种方式常常表现在中学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群体、社会闲散人员之间,往往造成刑事犯罪。

(5)强迫性暴力。这种暴力往往是在双方当事人有一方不愿意的情况下,另一方强迫某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比如,强迫他人经常性为自己写作业、跑腿买东西和望风,强迫他人经常性为小团体过集体生日、赠送礼物(类似于“强捐”、“强卖”)、请客吃饭、唱歌跳舞、上缴安全保护费等,最严重者引诱强迫他人参加、或者是易。这种方式常常表现在中学(中职)和高校(高职)的学生群体、社会闲散人员之间,往往造成刑事犯罪。

2. 研究方法不够合理。研究的方法不够合理是指绝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采取单一的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本身的缺陷是被调查者可能采取对敏感问题回避的、或者是折中的回答方式。如前表所示,在比较两所高中学校的“施暴发生率”和“受暴发生率”时发现,“受暴发生率”明显高于“施暴发生率”,其实,大多数有“施暴”经历的被调查者不一定如实回答问卷中的选项。假如能对被调查者对应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进行深入地访谈或调查,也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结果。同时,在对干预机制构建方面,大多数研究是从理论层面的思辨性研究,而从实践中得到验证、操作性较强的干预策略仍然不足。今后应该加强行动研究,特别是用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干预策略(如团体心理辅导策略、人际关系改善策略)及其效果评价的研究应该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校园暴力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中,要通过心理咨询辅导的专业人员,运用自信心训练、渐进式内观等专业心理辅导方法,干预暴力倾向鲜明的学生群体,从而完善其人格结构。

3. 研究成果不能推广。经过综述性研究发现,国内对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产生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机制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日益上升的校园暴力事件并没有为此而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可能是有关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有些防御机制浅尝辄止,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例如,“自福建“南平血案”之后,紧接着在合浦、雷州、泰兴、潍坊等地36天发生5起校园血案,情节恶劣、伤亡惨重,威胁社会安全”。[19]此后一个时期,很多校园内外有民警、交警,甚至武警值勤,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似乎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安保体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局面渐渐消失了。

参考文献:

[1]季成叶.预防校园暴力:一项值得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

[2]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对策[J].青年研究,2002,(11).

[3]杨宏飞,叶映华.中小学师生的校园暴力内隐观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11(3).

[4]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4).

[5]荆春霞,王声湧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

[6]刘霞等.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

[7]陈海珍等.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

[8]薛玲等.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

[9]孙静等.护理女生校园暴力情况调查和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

[10]陈大光,陈晶琦.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11]庞淑兰等.唐山市某职业高中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

[12]]王畅等.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45(9).

[13]石艳,王嘉欣.“第二反抗期”与校园暴力[J].教育科学研究,2010,(8).

[14]罗建河,徐锋.谈女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J].教育探索,2011,(1).

[15]傅涛.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

[16]张福.“优秀传统道德缺素症”——高职高专校园暴力“病因”的诊断与治疗[J].成人教育,2009,29(6).

[17]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