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法律效益的承诺书范文
时间:2024-04-19 11: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具有法律效益的承诺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而“如下”列出的申请人有关责任是银行提供的预先印就的格式条款,不仅是为了明确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权利义务,也是为了减轻银行自身的风险,表面上不违背相关国际惯例,可获得法律上的支持,难以删改。
但其中的问题如不加分析注意,也会给申请人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不利于信用证的运作。
现结合实践中开证要求的承诺书,对申请人责任主要承诺条款进行分析:
一、 费用开支承诺条款
开证申请人承诺:保证按时向开证行支付信用证项下的货款、手续费、利息及一切费用等(包括国外受益人拒绝承担的有关银行费用)所需的外汇和人民币资金。由此申请人不仅须承担信用证项下开证行的有关费用,也要承担被国外受益人拒付的有关银行费用。
信用证的运作离不开银行的服务,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费用。一般认为,通知行、指定银行等受开证行指示,审核、传递单据及保障收款,多为受益人服务;而开证行按申请人指示行事,所产生的费用开支理应由申请人承担,因此常见开证申请书上的费用条款约定“开证行以外的一切费用由受益人承担”。
但“申请人与受益人各自承担自己一端的费用”的做法并不符合国际惯例。根据UCP600第37条C款与A款,指示其他银行提供服务的开证行有责任负担该行因执行指示而发生的任何费用开支;而为了执行申请人指示的开证行利用其他银行的服务,其费用和风险由申请人承担。可见信用证项下有关费用最终应由申请人承担。但约定的费用条款可视为双方合意,只有当受益人拒付,费用收取出现问题时,银行才会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的利益。此款承诺正是为了防止申请人以特别约定否定费用的最终承担,导致银行付出服务却得不到补偿。
虽然信用证项下所有费用转向申请人收取的情况并不多,申请人也无需从此将费用条款改为“一切费用由开证申请人承担”,但仍须理解此条承诺,以对交易成本费用进行正确的核算。
二、 单据审核承诺条款
单据审核是信用证运作的核心,关于单据审核的承诺可视为承诺书的核心,通常表述为:“我公司保证在贵行单到通知书中规定的期限之内通知贵行办理对外付款/承兑,否则贵行可认为我公司已接受单据,同意付款/承兑。”还有“我公司保证在单证表面相符的条件下办理有关付款/承兑手续。如因单证有不符之处而拒绝付款/承兑,我公司保证在贵行单到通知书中规定的日期之前将全套单据如数退还贵行并附书面拒付理由,由贵行按国际惯例确定能否对外拒付。如贵行确定我公司所提拒付理由不成立,或虽然拒付理由成立,但我公司未能退回全套单据,或拒付单据退到贵行已超过单到通知书中规定的期限,贵行有权主动办理对外付款/承兑,并从我公司帐户中扣款。”
执行此承诺,开证申请人要重视以下问题:
(一)开证申请人有权在赎单前检验单据,在单证表面相符时办理付款或承兑,如有不符点,由银行按国际惯例确定能否对外拒付
信用证项下开证行有独立的审单权。而单据对于申请人也十分重要,通过单据可了解到货物状况及受益人的履行,其中的物权凭证可凭以提取货物,实现进口的目的。实务中开证行先行审核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再将副本交申请人审核以确定是否接受。
但开证行只审单据不审事实,只审单据表面而无需探究其背后的情况,可在申请人却是单据与事实同等重要,单据不符会造成提货的困难,受益人假造单据诈骗和单货不一致更会带来风险。两者对单据的判断便会产生分歧。
此时开证行可能遭申请人拒付,同时对受益人的付款无追索权;况且开证行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约束,所提不符点如不符合惯例则无效。于是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承诺书中约定,有权决定申请人提出的不符点是否成立,或者说不符点虽然成立,若申请人提出的时间或手续不对,也有权自行从其账上扣款对外支付。有些银行甚至要求申请人承诺对此放弃抗辩权。
为取得开证行支持,申请人应充分理解信用证业务的独立性与纯单据性,理解银行照章办事的原则,对单据的审核及不符点的提出应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及国际商会编纂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如有理由相信受益人欺诈,应视情况根据欺诈例外原则,寻求法律采取行动,而不是强令开证行拒付。
(二)开证申请人不符点的提出及单据的退回应遵守银行规定的期限
根据UCP600,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的次日起最多5个银行工作日决定单据是否有不符点。对于申请人的意见虽未有法律上的规定。但开证行为了不致错失时机,要求该意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否则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付款。有的承诺条款写明:一旦开证行做出决定,一切后果及责任由申请人承担。
信用证项下只有开证行才有权对外提出不符点及拒付,申请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审单,及时反馈,以保证开证行考虑自己的意见。
(三)开证申请人在提出不符点的同时,应将全部单据退回
开证行在单据被接受之前,负有代交单人保管其所占有单据的责任。若单据不符,应当保留单据听候交单者指示或将单据退回或按先前从交单者处获得的指示处理,否则视为接受单据,无权拒付。开证行为避免遭申请人拒付,之前交付其审核的不符单据又无法收回而导致被迫付款的不利局面,在承诺书中做出相关约定。因此申请人不接受不符点时应在审单期限内退还全部单据,否则视为接受,必须偿付开证行。
(四)隐含的问题是如果开证行由于自身的过失不当付款,而开证申请人又承诺开证行有权主动付款和在申请人账上扣收款项
事实上如果申请人要讨回扣收的货款,唯一的途径恐怕是诉诸法院。那么单据审核承诺条款就显得极为不利,且从以往来看,多数法院倾向于尊重银行的意见,为保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的效益,通常会鼓励银行付款。这实际上加大了申请人所承担的风险。
三、 信用证修改承诺条款
申请人承诺:信用证如需修改,由开证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开证行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能否办理修改。开证申请人确认所有修改当由信用证受益人接受时才能生效。
一般信用证的修改由申请人发起,开证行不会擅自行事。但修改申请须由开证行确定能否办理。这点可从银行委员会专家咨询案例R523中看出:分批海运的信用证首次交单有不符点,在申请人确认接受该单据之前开证行拒绝信用证修改请求。对此专家的意见是,开证行没有义务修改信用证,即使申请人要求这样做。
实务中开证行对于申请人提出的信用证修改申请,有着自己的考量,如申请将提单的抬头“TO ORDER OF ISSUING BANK”改为“TO APPLICANT”,在授信开证的情况下,银行便会虑及款项的回收,不予同意。
除了开证行的同意,修改还须经受益人的同意,否则信用证不得修改也不得撤销。据UCP600第10条C款,受益人可以通过交单来表示对修改的同意或拒绝,但有时仅从单据本身难以了解受益人的真正意图,如信用证为分批装运,修改增加信用证金额,受益人交单为原金额,那么其是否已接受修改以及会否再次出货就难以判断。
总之,申请人应首先就信用证修改与受益人达成一致意见,如遇开证行不同意修改,应结合实际情况与银行意见,以实际行动消除其疑虑,促进信用证的运作。
四、 其他承诺条款
(一)开证行免责承诺条款:该信用证及其项下业务往来函电及单据如因邮、电或其它方式传递过程中发生遗失、延误、错漏,开证行当不负责
UCP600第35条对此种情况规定为“当报文、信件或单据按信用证要求传输或发送时,或当信用证未做指示,银行自行选择传送服务时,银行对于报文传输或信件或单据传送过程中发生的延误、中途遗失、残损或其他错误带来的后果,概不负责”。值得注意的是,开证行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免责,当其未按信用证要求传输发送报文、信件、单据,或因自身的差错过失而导致遗失、延误、错漏,如开证行录入信用证时漏了一段,或由于银行内部原因致使早已收到的单据延迟送达审单人员,均不可免责。
而该承诺条款一概而论,免除开证行责任。申请人签字同意,恐怕日后在法庭上难免吃亏。
(二)信用证及修改副本核对承诺条款:开证申请人在收到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修改书副本后,保证及时与原申请书核对,如有不符之处,保证在接到副本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通知贵行。如未通知,视为正确无误
开证行在制作出信用证或信用证修改后,往往会先让申请人核对副本,再正式开立。申请人应将副本与原申请书仔细核对。申请人是对开证意图、单据及各项要求最为了解之人,若未经审核而同意开出与原意不符的信用证,相当于同意变更相关条款,即使日后带来损失,也不能追究开证行的失误。
另外,申请人的副本核对意见要在开证行规定的期限内反馈。根据要约承诺理论,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之前往往已经在申请人的开证或修改要约即开证或修改申请书上签字盖章,做出了接受承诺,由此负有按指示开立或修改信用证的履约责任。关于期限的规定意在促使申请人尽早核对,决定有关问题,以免延误开证行开证或修改履行。但申请人核对之后,应当什么时候给予回复;如果对副本保持沉默,可否理解为默认,法律上并无相关规定,承诺书却视为副本正确无误,其做法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不管怎样,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申请人应认真审核开证或修改副本,如有问题,及早与银行联系,以免增加信用证修改费用。
(三)信用证适用规则承诺条款:开证申请人同意开证行依照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办理信用证项下一切事宜,并同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问题是UCP600的出台并未宣告UCP500的终结,甚至两者均被完全排除亦非国际惯例反对之事;还有的银行开证申请书为按UCP600,而开证申请人承诺书上是按UCP500,申请人应考虑清楚,选择并在承诺书中写明与申请书一致的信用证适用规则,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综合以上对承诺书主要承诺条款的分析,可以看出,开证申请人承诺书并非完成开证手续的附加文件,而是申请人对开证行承诺应尽之义务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其虽为申请人承诺,条款却为开证行规定,多为维护银行自身利益,其中亦有不尽合理之处。申请人在签字同意时,应结合相关国际惯例及银行审单实务,对相关问题多加注意,以避免争议纠纷,避免其中隐含的风险,从而实现对自身权益的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冬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伏军《英美信用证案例选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篇2
关键词:招投标;可追溯性;透明化;信用体系
我国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观念的转变和招投标试点,现已全面推行。招投标已经作为一项法定的重要制度,广泛应用于各种投资主体、各种专业建设工程的承发包活动中,它以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为原则,提倡并引导市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招投标制度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工程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的优化组合和有机统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传统的招投标程序和管理办法逐渐显露出其弊端,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改革传统的招投标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势在必行。在招投标改革与完善的进程中,引入可追溯管理的思想,将会成为招投标事业发展的一个创新点与转折点。
一、可追溯性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把“可追溯性”定义为: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1]。这里的“实体”不仅可以指一个产品,还可以指一项活动、一种措施、一种过程、一个机构或一个人等。完整的可追溯性包括逆向追溯和前向追溯,逆向可追溯到实体所用的原材料以及过程中的处理者,前向可追溯到违反安全与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将之召回。可追溯管理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追溯体系来实现实体的可追溯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实体运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时都可以得到有效追溯(时间、状态、责任者)。可追溯体系由宽度、深度和精度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宽度指整个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与信息量;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
二、在招投标中应用可追溯管理的优越性
在招投标中运用可追溯管理,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追溯管理对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任何时候发现问题不仅能追溯到具体的时间和责任者,而且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第二,可追溯管理记录了招投标各环节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及时找出问题,防止错误延续到下一环节;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环节,可以提供有效的可追溯性材料,节省了处理问题的成本 [3]。第三,从工程招投标的开始到结束,牵涉到许多利益主体,每个主体在程序中有其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责任的分配是十分重要的。可追溯管理明确地划分了各主体的责任,使得责任分配清晰明确。可追溯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找出和消除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招投标质量的提高。在招投标过程中采用可追溯管理有利于增强招投标各参与方的责任感,促进投标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还可以增加招投标的科学性,使招投标活动更加透明,各方利益达到均衡。
三、可追溯管理在工程招投标中应用的机制
将可追溯管理应用到招投标中,就是在招标、投标、评标、中标及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坚持招投标过程和监管过程信息的透明性,对影响工程招投标公平公正的重要信息提供足够的保证措施和详细的数据管理。当在招投标过程或后续管理中发现问题时,可以从各个阶段所记载的连续信息中查找问题的原因和证据,并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问题,从而保证对招投标过程无疏漏的追溯能力。工程招投标可追溯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工作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推动系统运动的各种力量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决定着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在招投标过程中实现可追溯管理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动力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高效的动力机制。内部动力对于系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单位希望通过招标来选择优秀的承包商,而有实力的投标人也愿意通过正当的竞争来中标,这种意愿是可追溯管理最根本的拉动力。招投标作为一种科学的竞争制度,其意义在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竞争是市场的主要特征,合理的竞争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的这些串标、围标等行为严重制约了市场竞争。在招投标中应用可追溯管理,可以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氛围,为招标人和投标人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部动力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可追溯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实现可追溯管理可以消除制约建筑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利于促进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可追溯管理实现了招投标过程的可追溯性,可以减少招投标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和行为,有效提高招投标工作的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有效地控制合同价款。
2.工作机制
可追溯管理的工作机制可以引入可追溯管理资料库和公示制度。根据追溯的范围建立一个完整的可追溯管理资料库,对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将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开标过程的信息记录、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以及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和过程信息,在可追溯管理资料库中存档备查,作为追溯问题原因和责任者的重要证据。整个流程中所有环节都向该资料库提供信息,通过资料库来快速有效地追溯所有环节。可追溯管理资料库通过采集整个过程中的全面信息,形成完整、准确、快捷的信息流,从而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优化、流通。可追溯管理资料库是可追溯管理的有力支持,只有它提供了有效的完整信息,可追溯管理才能够顺利进行。在招投标活动中实行公示制度,坚持透明性原则。首先,招标公告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在指定的媒介,公布时间在5个工作日以上,保证潜在招标人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到招标信息,使招标信息公开、透明;其次,评标完成后要及时公布评标结果,并把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分数分别公示出来,增加评标过程的透明化程度;最后,建立中标候选人的公示制度,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前,将预中标人的基本情况、公司业绩和项目经理等信息,在该项目招标公告的同一信息网络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予以公示。公示制度可以极大的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化程度,有利于社会监督,加快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步伐,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
3.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通过部门监督、制度规范和社会监督等途径,对招投标运行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规范指导、制约和监督,维护可追溯管理运行的一种机制。影响招投标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人的因素决定一切。因此,约束机制的关键是加强评标专家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以此来约束评标专家及其它各方的行为。专家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招投标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严格评标专家资格认定,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考核、评价和档案管理,建立一个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涵盖面广的专家队伍以保证评标、定标工作的科学性。一方面,评标专家在进行评标之前签订承诺书,承诺自己与投标人无任何利害关系,在评标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该承诺书应在可追溯管理资料库中备案,是对评标专家违法行为进行投诉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将评标专家的评标结果与其在专家库中被抽取的几率挂钩,将评标分数极差(专家给出的评标分数中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值)最大的专家在抽取系统当中的抽取几率下调,达到一定次数后采取清出手段。与此同时,要加强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及评标专家的信用行为实行分类管理,加强信用信息记录、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在招投标过程中及时记载并公告招投标活动参与各方的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并计入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反映单位或个人的信用程度,为可追溯管理提高了极有价值的信用资料,是实现招投标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从市场与法律的角度出发,采取一些措施为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辅助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为可追溯管理提供一个有利的宏观背景。其次,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市场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介监督三个层次[4]。在法律监督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必依,法律、法规一旦颁布,就要认真组织贯彻,严格监督检查;在市场监督方面,规范招投标主体行为,加强招投标市场管理,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在舆论和新闻媒介监督上,积极发挥宣传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强化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提高有关人员的认识,使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最后,建立可追溯体系要求提高各参与方的素质。可追溯管理通过对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管理来实现追溯,这就要求各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实现对过程的有效管理[5]。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东风. 追溯系统及其效益和成本分析[J]. 条码与信息系统,2005(5):40-43.
[2]樊红平,冯忠泽,杨玲,任爱胜.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探讨[J].生态经济,2007(4):63-65.
[3]郭天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7(2):139-143.
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工作;纪检监察;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57-02
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部门)工作是否正常运转。医疗卫生事业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医院的基本建设、医疗采购等都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医院政风行风情况更直接反映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成效。
一、医院纪检监察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国家和政府都特别注重反腐工作和廉政建设,有效加强了纪检监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反腐廉政效果。医院的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惩治腐败和维护党纪的历史责任,这份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改革,也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廉政形象,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医院管纪检监察的意义。纪检监察是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部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医院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场所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清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地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就要看我们为病人服务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医疗服务工作,是否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根本利益,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因此,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要以此作为根本的行动指南,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管理,认真开展教育活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2.医院管纪检监察的作用。作为中国监督检查系统的一部分,医院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进而有效促进医院能够正常有序的对病患实施救治。既可以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又可以使医院拥有足够的能力不断拓展医疗服务的领域,从而占领更大的医疗市场,促进医院的发展。
二、当前医院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当前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思想教育的作用日趋淡化,对普法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行风教育、道德教育等不屑一顾,我行我素。(2)领导干部自身腐败案的发生,直接显示了廉政建设的苍白。(3)卫生系统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地位低、待遇差、任务坚、包袱重的鲜明对比,对廉政防线形成巨大冲击力。(4)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可能淡化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最终不惜损坏集体和患者的利益,,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在为患者施治服务的过程中,利用手中的专业技术之便,收受甚至索要患者红包、礼品。
三、加强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
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改变过去重治标、轻治本,重查处、轻预防,重形式、轻实效的一些做法,切实树立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预防措施上,把领导精力转移到加大监督力度上,把衡量标准转移到实际效果上,把班子集体的着力点转移到各项责任制的落实上。
(一)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反腐倡廉这个主题,在教育形式上适应干部队伍的多层面,在教育途径上注重宣传教育渠道的广角面,在教育体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1.充分利用医院的网络、院刊、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宣传党的纪律、法律法规等。如在院内网站纪检监察部门栏目提供将党的纪律、法律法规、卫生行业制度、正反典型材料、廉政准则等学习资料,供全院干部职工学习。
2.要购置书籍资料。购置《中国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中国纪检监察报》、《廉政准则》、《纪检监察政策法规选编》等报刊、杂志、资料,下发到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加强学习教育。
3.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教育片、警示片(如《警钟长鸣》等)进行教育。
4.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廉政准则》等的专题学习,并写学习心得,进行考试。
(二)加强对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教育
1.加强对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学习教育。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在中国推出了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医院内,相关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宣传国家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断加强对干部的党纪政纪的学习和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干部的业务、管理及思想水平。
2.加强相关领导干部想信念教育工作。作为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底线,理想信念可以有效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顺利展开及进行。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行着深化改革,很多传统观念和想法都会和新时代有所冲突和碰撞,所以经常发生一些腐败的问题和现象。所以医院相关的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注意对腐败问题的预防,以教育为主,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医院干部职工的力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培养干部职工廉洁行政的素质和自觉性。
3.更新相关人员的观念。为了不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我们必须时刻更新思想观念,弃旧图新,与时俱进。相关的管理者一定要引导广大的医疗工作者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党员干部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尽量做到治本,改变传统的整顿为主的工作形式,而是重点抓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廉洁素质。
(三)开展源头治理和预防工作
1.认真落实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规定”、“廉洁行医‘十不准’规定”、“投诉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关于院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医德医风教育和医德医风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执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2.实行行风查房。由纪委牵头,每月有计划、不定期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业务行政管理部门,对全院各科进行监督检查,协同管理,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明确行风查房的内容和月安排,每月下科室进行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行风满意度调查”,每周收集一次群众意见箱。对检查部门存在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根据情况,有的提出明确整改要求,有的及时进行纠正,并在院内局域网上公布,检查结果纳入月考核。在行风查房中,院纪检监察坚持牵头不包办,协调不越位,既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政治优势,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积极性,分工协作,形成了监督合力。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制
1.不断加强监督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不断优化医护环境,建设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对可能发生腐败的现象进行严格的监督。
2.建立并完善规范的权利运行机制。对医院重点部门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一种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两种制度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的程序,进而充分确保领导班子、干部议事以及科学决策的实现。
3.建立健全行风的长效机制。很多医院都重视医疗技术,却忽视管理工作,所以在行风建设上出现一些制度不全、措施不力、相关的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等问题,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行风的建设工作,及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效管理行风建设,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4.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要建立与现代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将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全体的医护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要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制度。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向社会进行服务的承诺活动,建立起医院对于社会的承诺机制,公布承诺内容,并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要强化权力监督工作
要强化对医院领导干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监督。副护士长以上在职干部每人每年一次述廉。要认真开展对医院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建设项目、采购项目计划与资金使用的监督。要定期通报药品销售使用量前十位,用量金额前五位,增幅前五位药品的生产企业和药品供应商。要定期召开病人公休会(每月1~2次)、院外监督员座谈会(每年1~2次)。要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一次)。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抓好《投诉制度》的落实。
(六)查办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1.医院纪检监察要全面开通举报电话,24小时可接听投诉,有留言;电话号码在医院网站、举报箱、公开承诺书、门诊病历本、住院一日清单、宣传橱窗均有公布;全院各科室均有“群众意见簿”;在医院网上公布举报、投诉邮箱。
2.要坚决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医疗中“三乱”(即乱用药、乱检查、乱收费)、收受“红包”等。
总之,要不断加强相关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贯彻和落实相关的反腐败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在不断地增加,医院也在基础设施投入上狠下功夫,医院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院基本建设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基建、维修工程预决算审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就变得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维护医院利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成了医院审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医院基建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谈几点看法。
一、医院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
单位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将纪检、监察、审计放一个部门办公,还有的虽然设立了工程审计岗,但不是专业工程审计人员,有的即使是配备了专业工程审计人员,但人员配置不是根据工作任务、工作量而定的,随意配置1-2人,导致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数量少与工程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工程审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
(二)审计职责不清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目前,许多医院管基建维修的科室没有配专门的基建预决算员,只知道让基建队人员施工,不要求对方做预算图和造价预算,协商项目也不与对方谈价,仅仅是在结算时核对一下工程量,根本就不知道套定额,最后谈价和套定额的任务就落到了审计部门身上,审计部门变成了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导致职责不清,容易引起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不高
按照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基建项目达到一定的金额就必须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医院却无法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一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受托社会中介机构串通被审计人或单位,泄露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的秘密,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对有损害于医院经济利益,争议较大的方面,不经院方代表到场,私自拍板定案。三是在套用定额和材料价格上不从实际出发,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到施工现场查看所用材料和不核实工程量,以致于核减幅度比较少,医院基建开支显著增加。
(四)审计监督工作滞后
当前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决算审计,无法对基建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基建维修项目,审计部门根本就无法掌握情况,管基建维修的科室不及时整理送审资料,有的维修项目已维修了好几年还没有结账,甚至维修项目已拆除还没结账,以致于维修项目中的许多内容无法核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审计监督根本就到不了位。
(五)审计工作方法落后
许多单位领导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在审计工作上,有的审计科电脑都没有,即便有电脑也没有配备基建审计软件,审计还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核对,这样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字核对不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的单位由于缺乏专业审计人员,根本就不进行审计,直接根据施工方的送审价进行打折,造成送审方虚报送审价。
二、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内审机构建设,把好人员进入关
组织机构健全和人员到位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一是配备合理人才队伍,基建工程预决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基建审计的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审计、基本建设预决算、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加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抓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很重要。因基建工程审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利益,而审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经常与施工单位打交道,而基建老板钱物的诱惑,是滋生腐败的必然因素,所以切实要将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充实到审计岗位上来是必要性的。同时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自身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医院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要让审计人员自觉地加强学习,搞好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积极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积极参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多与会计事务所保持联系,积极参加省审计厅内审协会举办的内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交流,才能开阔审计视野,了解当前审计的新动向,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二)加强内部管理,把好制度建设关
制度的建设是抓好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规范个人行为的必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基建工程审计的工作制度。根据相关的审计法规,结合本院的工作实际,完善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基建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使审计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我院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上级审计机关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省脑科医院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省脑科医院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省脑科医院基建与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省脑科医院关于基建工程签证变更办法》等文件,制定了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以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审计文件归档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还制订了《省脑科医院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流程图》,使审计工作流程一目了然、步骤规范严谨,为审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各项制度建立之后,每项工作、每次具体的审计业务都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理,使整个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强委托管理,把好审计事务所进入关
选择好的社会中介机构是搞好医院基建审计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是选择社会中介机构要采取招标制。首先组织人员对几家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考察,然后要求考察对象递交书面材料,再请相关人员根据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资质、业绩、内控制度、选派的注册造价师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信誉度等情况进行考评确定。实践证明:聘请好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差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同一项目进行审计,项目的结论审减金额相差几十万。因此,在进行委托审计时,选择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造价师是加强委托审计监控的前提条件。二是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终审结论的管理。社会中介机构完成审计后,要出具工程造价定案表、结算书,交给委托医院,然后由医院内审人员或另聘请一名执业水平较高的注册造价师抽查复核;复核无误后,再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签字盖章认可;最后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书。三是要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廉洁服务承诺书。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真实性、合法性,医院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时,要在协议中明确医院有权对有异议的受托审计项目选择第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复审,同时与其签订廉洁服务承诺书,发现其与施工方在审计过程中有不廉洁行为的,医院将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对如复审审减额超过20%者,除了解除与第一受托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还应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赔偿由此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审计监督,把好审计质量关
篇5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做好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工作是构筑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关键。__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每年接待来山学习、考察和观光旅游的领导、游客200多万人次,在这块红土地上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来山的领导、游客和当地土群众的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其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显得特别重大。为了了解我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部门、业主、消费者与技术专家对加强和防范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安全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分析__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状况,按照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状况专题调研江西分课题组工作方案》的要求,__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今年6月14日至7月5日重点调研了20__年全市面点蛋糕、熟肉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总体情况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这次调研采取全面调研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就全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行政许可、企业基本情况、从业人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执行标准、产品检验、销售、卫生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期望通过专题调研,找出监管过程中的盲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省、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罗霄山脉中段的__市人口居住分散,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经济基础较薄弱。目前__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是农村农、牧、渔、特产品加工的主要去处,尽管它们远达不到市场准入要求,由于它有方便群众、消化当地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决定了它们存在的基础,其具有工艺简单、经营灵活、成本低,使作坊有其发展的空间,这一特点决定了关闭取缔它的难度与不可行。这次调研从20__年我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中按流水号随机编号从中取出40个逢单的数据为这次现场抽样样本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按照调研前制定的监管部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消费者和技术专家座谈会提纲召开了监管部门座谈会4次、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和消费者座谈会各5次,监管部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消费者和技术专家参加的联合座谈会1次,进行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行政执法情况问卷调查和消费者问卷各125份,消费者问卷分成社区、学校、工地、农村及其它各25份。经过调查我们感到自《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从20__年1月1日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以来,__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__市来山领导、游客和当地群众饮食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经营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各个方面的重视。
一、__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__市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和通过农村食药监管协管员及我局这次调查摸底中了解到,__市20__年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110家,其中:面点蛋糕类加工企业23家、熟肉制品类加工企业33家、豆制品类加工企业32家、腌制品类加工企业23家,没有一家取得生产许可证,有工商、卫生“两证”的58家,无证53家。40个样本中有面点蛋糕类加工企业12家、熟肉制品类加工企业企业15家、豆制品类加工企业6家、腌制品类加工企业7家。从40个样本中了解到,在行政许可方面,20__年我市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都未取得生产许可证,取得工商、卫生“两证”的24家,其中7家存在超营业许可范围经营行为,16家无任何证照;从这些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总值在5000元以下的有26家,5000--1万元有7家,1万--5万元有7家;生产经营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17家,10-50平方米15家,50-100平方米3家;年销售额在5000元以下的有13家,5000--1万元的有9家,1万--5万元的有16家,5万元以上的有2家;从从业人员的情况来看,20__年40个样本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从业人数89人,其中初中以下55人,初中以上32人,大中专以上2人。业主或法人的文化水平初中以下21个,初中12个,高中4个,大中专以上2个,其它1个;业主或法人对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一点都不了解的有11个,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的有8人,有1人健康证过期;从食品原料情况来看,食品原料来源于本村的8家,来源于本乡的3家,来源于本县的9家,来源于外地的20家,分别占20、7、5、22、5和50;只有22、5的业主进行了食品原料购进验收,12、5的业主进行了索证索票,67、5企业无进货记录,大部份企业原料储存不规范,87、5的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用于着色、防腐、调味等,相当一部份企业食品添加剂来源于农贸市
场,无购进记录,使用添加剂的产品、剂量不符要求;从生产、执行标准情况来看,40个样本中有30家全年生产,其它属于季度性生产,87的企业生产无标准,现场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从产品检验情况来看,没有一家企业有产品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57、5的企业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对其产品进行过监督抽验;从销售的情况来分析,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售区域以城镇和城乡结合部为主,产品销售渠道实行自产自销,销售方式是前店后厂、或街头摊点或流动销售,无销售记录可查;从生产、销售周边环境卫生的情况来看,85的企业周边环境脏、乱、差,不符合卫生条件,生产场地和日常生活场地在一起,无一家企业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
调研中现场收回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行政执法情况问卷103份,从问卷中了解到,75的人不了解卫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等部门的职责,31的人觉得监管部门的办事程序不公开、公正,42的人觉得监管部门不能做到热情服务,15的人觉得监管部门存在现象,22、5的人觉得相关监管部门存在重复抽检和收费的现象,7、5的人对相关监管部门的执法感到不满意,一些群众反映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对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太少。
调研中现场收回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消费者问卷101份,从问卷中了解到,月收入水平在500元以下的占17,500—1000元占31,1000—1500元占35,1500--3000元以上占13,3000元以上占4。消费者问卷调查人员中职业19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25是工人、23是农民或农民工、7是学生、2是军人、3是独资、合资或私营企业人员、4是离退休人员、2是下岗、失业人员、5是个体工商户。这些人员中有67的经常购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食品,认为这些食品有地方特色,23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不合格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小食杂店,31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不合格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集贸市场,46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不合格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街头摊贩,47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食品的质量不放心,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是熟肉制品和腌制品占,9的消费者遇到过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出现过安全问题,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如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病死畜禽),大部份消费者觉得当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无证无照生产食品的现象有,但不多,47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会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了,90的消费者认为解决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的办法是各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取缔力度,行业自律,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举报、投许不法商贩。
在座谈会中监管部门一些同志提出,因这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设备、人员、工艺流程、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储运和包装等条件大部份未能达到市场准入条件,不符合核发《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只能核发《卫生许可证》,这样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发证单位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他们也不愿发放有关证照;一些同志提出目前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工作国家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监管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对国家和省发证的企业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管作用,而对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显得无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已成为食品监管部门监管软肋;一些同志认为当前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个别方面监管责任模糊,责任难以分清和追究,由于监管责任模;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开业前没有前置审批,开业歇业申报与不申报均不违法,对不申报开业歇业事项无法规依据可处罚,可以说目前对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主要问题,是缺乏硬措施和有效的约束方法;一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提出,他们的企业属小本经营,如果要办理各种证照和承担产品抽检费用的话,他们无话经营下去,能否请有关部门按照他们经营状况只交纳一点办理证照和抽检的工本费用;一些消费者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习惯到无证无照摊贩购买和消费食品,食品安全消费保护知识缺乏,没有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和养成正确良好的饮食习惯,遇到食品安全事件不能进行有效投诉,农兽药残留、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以及病源微生物,是防碍公众身体健康和引起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的主要原因,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希望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广大消费者也要加强自我保护;一些技术专家提出,目前在食品行业监管过程中工商、卫生和质监等部门都有各自的抽检范围,个别方面也可能存在重叠,能否请上级几个部门协商一下,对相同指标明确一个部门抽检,避免重复抽检,减轻业主的负担;要成立县(市)级食品检验室,以便能及时快速发现不合格食品,为基层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作用。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宣传报道,正确引导消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辨别能力,注重宣传各类放心食品,正确引导消费。
从以上调查得知,__市现有面点蛋糕、熟肉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除个别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储运、包装等条件符合市场准入外,大部份均未能达到市场准入条件。这些企业取得生产、工商、卫生证照的较少,从人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执行标准、产品检验、销售、卫生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现状令人担忧,主要有:①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②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③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④大部份企业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⑤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产品质量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⑥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此外,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个别企业还有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可能。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因上级监管部门没出台有法律依据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办法,让基层监管部门处于“管违法,不管的失职”的两难处境,如果监管部门允许无证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并允许其生产,这种允许导致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在违法情况下运行;(2)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执法力度上还存在偏差;(3)执行的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由上级行政机关行政条文,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场风过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偃旗息鼓,在风头上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开始重新行动起来,制假造假再度泛滥。这种缺乏规范和连续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过程,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摆脱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暂时缓解--再度猖獗--再打击这样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二、食品小企业工小作坊发展方向分析和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食品小企业工小作坊生产技术、安全意识、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普遍较差且参差不齐的状况,做好监管工作,必须抓住重点,创新思路。
一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管理办法。有些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取缔不了,就应合法化,对有证有照但生产条件差、达不到准入要求,而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且正规企业产品不能正常供应,地处偏远地区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在地方政府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其有条件地存在,采用专项监管措施,进行严密监管,对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实行县级生产许可证管理。这个证可由县级有关部门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对其审查,在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时,可对其产品销售区域作出限定,对停歇业报告提出要求。凡达不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要依法查处,对拒不办证的依法取缔。对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前审查不严、办证后不加强监管的,依法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使监管合法,责任明确,监管有抓手,分类监管、销售区域限定和停歇业报告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引导帮扶,促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发展壮大。帮助具备条件与规模的企业合作,引导相同产品生产小作坊相互合作,联合建立食品检验室,申办相关证件,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把关,这样可减轻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和节省支出,解决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今后的生存压力,能有效地提高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可以起到规范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的作用,有利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部门高效监管。
三是强化实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强企业自律。,实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和食品召回制,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小企业必须与相关部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让企业公开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按标准组织生产,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企业承诺变为现实之时,消费者会真正受益,同时,企业也会得到市场的回报。要以教育培训为先导,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进行宣传教育培训,逐步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产品信息、生产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优等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到企业,传授给企业,使企业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的具体涵义,逐步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养讲道德、讲质量、讲诚信的经营氛围。流入市场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企业必须迅速实施食品召回制度,按产品出厂销售明细台账将问题食品逐一召回,进行妥善处理。对地处偏远地区允许其有条件地存在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要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承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要承诺其产品的销售地域范围。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准入制度,既要动员准入,又要严格把关,对达不到准入要求的企业,要循序渐进,针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或设备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对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离准入条件尚远的一些同类个业共同出资,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生产企业,达到准入要求。对基本没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基本属假冒伪劣的地下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对季节性、临时性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申报制度,在其开业或歇业时,应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在小企业小作坊开业前,有关监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要会同技术人员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卫生状况、生产条件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核查,符合要求的方可准许开业。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要实行分类管理和全方位监管、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管理方式。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按生产规模、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设备条件、产品状况等进行分类动态管理,突出对好的企业进行正面宣传,实行典型引路,重点督促对后进的企业进行整改,向好的企业不断迈进。要不断围着企业转,主动深入企业,随时掌握食品小企业的情况、信息,不间断、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监管,减少监管真空的出现。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是把住食品源头的重要措施,对食品小企业要进行拉网式巡查,不可漏掉任何一家企业。巡查可从原材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生产环境、卫生条件等多方面加强,每年不少于4次,定期对产品进行必要的监督检验,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要增加巡查次数。在进行巡查的同时还要进行不定期的企业抽查,针对消费者反映的有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小作坊、被上级列入抽检目录的同类小企业必须跟踪抽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我市面点蛋糕、熟肉制品、豆制品、腌制品等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中,安全系数较好的产品是豆制品,其次是面点蛋糕,安全系数较差的产品是熟肉制品。为规范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建议省政府或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管理办法,合理界定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规范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加工产品范围,取缔条件极差、达标没有希望的小作坊;对经过帮扶能够达标的食品小作坊采取过渡措施,督促其完善生产条件,加强建监控,一段时间之后达到规定许可标准的则可继续进行生产和经营,而逾期不能达标的则予以取缔;对于农村偏远地区,以传统方法加工制作具有传统风味食品小食品的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定期巡查,并规定其产品必须限定区域销售,经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引导和帮扶,如果在一段时期之后这些食品小企业管理小作坊仍然不能达标的也要取缔;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食品业主负主责、各监管职能部门(含乡镇、村)各司其职的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建立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填补监管空白,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引导百姓安全消费。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防范和控制管理运营风险,确保保险资金安全,维护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委托人将其保险资金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意愿以自己的名义设立投资计划,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第三条委托人投资受托人设立的投资计划,应当聘请托管人托管投资计划的财产。受益人应当聘请独立监督人监督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情况。
第四条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以及参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应当依法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各方的权利、义务。
第五条投资计划财产独立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受托人因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当归入投资计划财产。
第六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终止清算的,投资计划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投资计划财产的债权,不得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的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不同投资计划财产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非因执行投资计划产生债务,不得对投资计划财产强制执行。
第七条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委托人应当审慎投资,防范风险。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第八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负责制定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关政策。
中国保监会与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对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方当事人和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投资计划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投资计划,是指各方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各自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投资份额、金额、币种、期限、资金用途、收益支付和受益权转让等内容的金融工具。
第十条投资计划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可以采取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第十一条投资计划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政策;
(二)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最高级别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评估报告;
(三)具有或者预期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四)具备按期偿付本金和收益的能力,或者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五)已经投保相关保险;
(六)项目管理人(以下简称项目方)控股股东或者主要控制人,为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且无不良信用记录;
(七)项目方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业务许可证;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投资计划以债权、股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除符合第十一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
(二)项目方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投资计划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经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各方当事人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投资计划不得投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
(一)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投资的;
(二)国家规定应当取得但尚未取得合法有效许可的;
(三)主体不确定或者权属不明确等存在法律风险的;
(四)项目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投资计划至少应当包括下列法律文件:
(一)投资计划说明书;
(二)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受托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投资计划项目名称、管理方式、受益人及其权利义务、经营期限和金额、投资计划财产的收益分配和支付、管理费用和报酬、投资计划财产损失后的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违约赔偿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
(三)委托人与托管人签订的托管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托管财产范围、投资计划财产的收益划拨、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及估值、费用计提、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四)受托人与项目方签订的投资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投资金额及期限、资金用途及划拨方式、项目管理方式、期限及质量保证、运营管理、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五)受益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的监督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独立监督人的监督范围,超过限额的资金划拨确认以及资金划拨方式、项目管理运营、建设质量监督、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六)受益人大会章程;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法律文件。
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合同应当载明其他当事人参与的有关受托、托管、项目投资、监督等事项。
第十五条投资计划说明书至少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资和管理风险;
(二)投资计划目的和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用途、金额、期限及还款方式、保证条款及违约责任、信息披露等;
(三)各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及其关联关系;
(四)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分析、成本分析及收益测算;
(五)投资计划业务流程,包括登记及托管事项、风险及控制措施、流动性安排、收益分配及账户管理;
(六)投资计划的设立和终止;
(七)投资计划的纳税情况,包括各种税费支付来源、支付环节及支付优先顺序;
(八)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投资和管理风险应当在投资计划说明书的显著位置加以提示。
第十六条投资计划各方当事人应当在投资计划中书面约定受托管理费、托管费、监督费和其他报酬的计提标准、计算方法、支付方式、保证条款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有关当事人经协商同意,可以增减约定报酬的数额,修改有关报酬的约定。
第十七条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分为金额相等的份额。
受益人可以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受益权。受益权的受让方应当是机构法人。投资计划受益权转让后,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因转让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受益权的份额划分和转让规则,由中国保监会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计划终止:
(一)发生投资计划约定的终止事由;
(二)投资计划的存续违反投资计划目的;
(三)投资计划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四)投资计划被撤销或者解除;
(五)投资计划当事人协商同意;
(六)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投资计划终止后,受托人应当在终止之日起90日内,完成投资计划清算工作,并向有关当事人和监管部门出具经审计的清算报告。
受益人、投资计划财产的其他权利归属人以及投资计划的相关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清算报告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未提书面异议的,视为其认可清算报告,受托人就清算报告所列事项解除责任,但受托人有不当行为的除外。
第二十条投资计划的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投资计划约定的时间和程序,分配投资计划收益和有关财产。
第二十一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章委托人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委托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一个或者多个委托人可以投资一个投资计划,一个委托人可以投资多个投资计划。
第二十三条委托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符合《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规定,且执行规范;
(二)建立了项目评估和风险监测制度;
(三)引入了投资计划财产托管机制;
(四)拥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投资人员;
(五)最近3年无重大投资违法违规记录;
(六)偿付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七)风险管理符合本办法第九章的有关规定;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委托人可以授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代其履行相关权利义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委托人,应当符合前款除第(六)项外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申请担任委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投资申请书;
(二)投资于投资计划的可行性报告;
(三)公司董事会通过投资于投资计划的决议;
(四)受托人、托管人有关材料及合同文本;
(五)内部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估及风险监测制度;
(六)相关业务部门设置及主要业务人员情况;
(七)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
(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文件及材料。
中国保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除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外,委托人投资于投资计划应当符合下列有关投资比例的规定:
(一)人寿保险公司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
(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基础设施项目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项目总预算的20%;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基础设施项目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项目总预算的5%;
(三)保险公司独立核算的产品账户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保险条款具体约定的比例。
第二十六条委托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投资计划,确认投资项目;
(二)测试投资计划风险及承受能力,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
(三)选择受托人和托管人,约定受益人权利和独立监督人职责;
(四)与受托人签订受托合同,确定投资计划管理方式,约定受托人管理、运用及处分权限,监督受托人履行职责的情况;
(五)与托管人签订投资计划财产托管合同,监督托管人履行职责的情况;
(六)协助受益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监督合同;
(七)约定有关当事人报酬的计提方法和支付方式;
(八)定期向有关当事人了解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收支和处分情况及项目建设和管理运营信息,并要求其作出具体说明;
(九)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投资计划的约定或者因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投资计划不符合受益人利益的,要求受托人调整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方法;
(十)受托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和投资计划约定,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要求受托人恢复投资计划财产原状、给予赔偿;
(十一)受托人、托管人违反投资计划目的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有重大过失的,根据投资计划的约定和本办法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托管人;
(十二)保存投资计划投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三)接受中国保监会的监督管理,及时报送相关文件及材料;
(十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委托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二)投资未经中国保监会审核的投资计划;
(三)利用投资计划违法转移保险资金;
(四)妨碍相关当事人履行投资计划约定的职责;
(五)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四章受托人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受托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其他专业管理机构。受托人与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不得为同一人,且不得具有关联关系。
第二十九条受托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国家有关监管部门认定的最高级别资质;
(二)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信誉良好,管理科学;
(三)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操作流程及内部稽核监控制度,且执行规范;
(四)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评估、甄选及管理体系;
(五)具有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及定期审计安排;
(六)具有足够数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专业经验丰富;
(七)具有投资计划风险管理责任人,建立了风险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制度;
(八)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对业务人员和投资计划执行的有效监控制度;
(九)最近2年连续盈利;
(十)最近3年无到期未偿还债务、未发生到期不履约现象、无挪用受托财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受托人,除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2亿元人民币,且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2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二)具有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丰富经验;
(三)原有存款性负债业务已经全部清理完毕,未发生新的存款性负债或者未办理以信托等方式变相负债的业务;
(四)自营业务资产状况和流动性良好,符合有关监管要求;
(五)完成重新登记3年以上;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三十一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受托人,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九条以及第三十条第(一)、(二)、(六)项规定条件。
第三十二条受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设立投资计划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及材料:
(一)设立投资计划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副本)或者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
(三)公司治理的说明;
(四)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操作流程及内部稽核监控、基础设施项目评估、甄选及管理制度,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控手段、独立的外部审计安排等;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
(六)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七)公司全体董事履行受托职责的承诺书;
(八)主要业务人员的名单和履历;
(九)投资计划包括的所有法律文件及投资计划受益权的划分方法;
(十)投资计划可行性报告及项目评估报告;
(十一)基础设施项目立项报告及有关部门批复;
(十二)执业5年以上具有专业经验律师出具的有关投资计划的法律意见书;
(十三)尽职调查报告;
(十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文件及材料。
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受托人,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文件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其符合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三条中国保监会从管理资产规模、公司治理、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管理能力、内控制度和投资计划的项目选择、风险控制、托管安排、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受托人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
第三十四条受托人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正式签订的有关合同,经中国保监会审核同意后方始生效。
第三十五条受托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调查投资项目情况,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二)选择基础设施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价值及管理运营风险;
(三)设立投资计划,与委托人签订受托合同;
(四)与项目方签订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合同,约定项目方书面承诺接受独立监督人的监督并为独立监督人实施监督提供便利;
(五)为每个投资计划开立一个独立的投资计划财产银行账户;
(六)为受益人最大利益,谨慎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确保投资计划财产安全;
(七)在投资计划授权额度内,及时向托管人下达项目资金划拨指令。超过投资计划授权额度的指令,必须征得独立监督人的书面认可;
(八)及时向受益人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收益,将到期投资计划财产归还受益人或者委托人;
(九)协助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事宜,完成财产转移手续,并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
(十)及时披露投资计划信息,接受有关当事人查询,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报告项目管理运营情况;
(十一)持续管理和跟踪监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或者运营情况,要求项目方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十二)编制投资计划管理及财务会计报告;
(十三)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审计投资计划管理和投资项目运营情况;
(十四)保存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完整记录及投资项目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五)依法保守投资计划的商业机密;
(十六)受益人大会实质性变更投资计划的,及时将有关投资计划变更的文件资料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核;
(十七)遇有突发紧急事件,及时向有关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八)主动接受有关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九)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受托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受托人违反投资计划约定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投资计划不当致使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在未恢复投资计划财产原状或者未予赔偿前,不得请求给付报酬。
第三十七条受托人违反投资计划约定,致使对第三方所负债务或者自己受到的损失,以其固有财产承担。受托人违背受托合同约定,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取得的不正当利益,应当归入投资计划财产;导致投资计划财产受到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受托人提供虚假或者模糊信息,误导独立监督人,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解任受托人:
(一)受托人违反受托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受托合同约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受托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受托人因管理不善或者督促项目方不力,不能按期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应付收益和投资计划财产;
(四)受托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五)受托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委托人有证据认为更换受托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受托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解任受托人。
第三十九条受托人被解任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的受托人。
受托人被解任的,新受托人继任前,原受托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有关资料,及时办理受托管理业务移交手续。新受托人应当承继原受托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
受托人出现第三十八条第(五)项情形时,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指定临时受托人负责投资计划的相关事宜。投资计划终止时,受托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四十条受托人职责终止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受托管理投资计划的行为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书面通报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受托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投资计划财产;
(二)将投资计划财产用于信用交易;
(三)以投资计划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或者向项目方之外的人提供贷款;
(四)将投资计划财产与其固有财产、他人财产混合管理;
(五)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混合管理;
(六)将投资计划财产再委托其他人管理;
(七)不公平管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
(八)将受托人固有财产与投资计划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九)从事导致投资计划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十)受托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从业人员,在托管人、独立监督人或者其他受托人的机构中任职;
(十一)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五章受益人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委托人在投资计划中指定,享有受益权的人。投资计划受益人可以为委托人。受益人可以兼任独立监督人。委托人是唯一受益人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解除投资计划。投资计划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四十三条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或者保险控股公司受让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中国保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受益人为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或者保险控股公司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保险公司投资比例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非保险机构受让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遵守投资计划的约定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投资计划受益人为两人以上的,应当设立受益人大会。受益人大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召开:
(一)受益人大会由持有投资计划1/3以上受益权份额的受益人提议召开。提议的受益人可以担任召集人。召集人至少应当提前30日将受益人大会的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通知其他受益人;
(二)每一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具有一票表决权。受益人可以授权人出席受益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三)受益人大会应当有持有1/2以上表决权的受益人出席方可举行。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但是,大会作出转换投资计划管理方式、更换受托人、托管人及独立监督人、提前终止或者延期投资计划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受益人大会的决议和有关情况,应当及时向受益人披露,并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四)发生严重影响投资计划执行的重大突发事件的,任一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都可以提议召开并负责召集临时受益人大会。
第四十七条投资计划生效后,受益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有或者转让投资计划受益权;
(二)参加受益人大会,按其持有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或者投资计划约定行使表决权;
(三)查阅受益人大会决议及相关情况;
(四)推举一名受益人代表,披露受益人大会召开、议题审议和表决情况;
(五)要求受托人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收益和到期投资计划财产;
(六)受托人、托管人违反投资计划目的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有重大过失的,根据投资计划的约定和本办法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托管人;
(七)选择、更换独立监督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监督合同,督促其履行监督职责;
(八)监督受托人及项目方,及时获取投资计划管理、项目运营、投资收益等有关信息;
(九)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八条受益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存投资计划财产收益分配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二)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办理投资计划受益权转让手续,告知投资计划其他受益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
(三)接受其他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及时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九条投资计划终止或者受益人将其投资计划受益权全部转让后,其受益人权利义务自行终止。
第五十条受益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授意受托人违法违规投资;
(二)损害其他受益人利益;
(三)妨碍其他当事人依法履行职责;
(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六章托管人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所称托管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由委托人聘请,负责投资计划财产托管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金融机构。一个投资计划选择一个托管人。托管人不得与受托人、项目方和受益人为同一人,且不得与其具有关联关系。
第五十二条托管人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有关条件,并已取得相关托管业务资格。
第五十三条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委托人签订托管合同,忠实履行托管职责;
(二)根据不同投资计划,分别设置专门账户,保证投资计划财产独立和安全完整;
(三)根据委托人指令,及时托管投资计划财产,办理委托人的资金划拨;
(四)根据受托人指令,及时办理投资计划的资金划拨,将投资收益及到期投资计划财产划入受益人指定账户;
(五)及时将受托人超过授权额度的资金划拨指令,通知相关当事人,取得独立监督人认可后执行;
(六)确保项目方支付投资收益和清算财产分配进入投资计划专门账户;
(七)负责委托人投资的会计核算,复核、审查受托人计算的投资计划财产价值;
(八)了解并获取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有关信息,要求受托人、项目方作出说明;
(九)监督投资计划资金使用及回收、项目进展、投资计划收益计算及分配情况,发现受托人违规操作的,应当及时向其他当事人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定期编制托管报告;
(十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资计划托管财产;
(十二)及时披露投资计划信息,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报告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接受委托人、受益人及独立监督人的查询;
(十三)保存投资计划资金划拨指令、收益计算、支付及分配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四)主动接受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向其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五)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十四条托管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托管人因未履行托管义务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按照投资计划的约定解任托管人:
(一)托管人违反托管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托管合同规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托管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托管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四)托管人管理不善或者未履行监督受托人职责;
(五)托管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消、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委托人有证据认为更换托管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托管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解任托管人。
第五十六条托管人被解任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托管人。
托管人被解任的,新托管人继任前,原托管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托管管理资料,及时办理托管业务移交手续。新托管人应当承继原托管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
投资计划终止时,托管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五十七条托管人职责终止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托管投资计划财产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通报其他投资计划当事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八条托管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
(二)将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与其固有财产混合管理;
(三)将其托管的不同投资计划财产混合管理;
(四)将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转交他人托管;
(五)与受托人、项目方、独立监督人合谋,损害受益人利益;
(六)未经独立监督人认可,按照受托人指令划拨超过受托合同约定的授权额度的资金;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七章独立监督人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独立监督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由受益人聘请,为维护受益人利益,对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和项目方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的专业管理机构。一个投资计划选择一个独立监督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以分别聘请独立监督人,投资计划另有约定的除外。独立监督人与受托人、项目方不得为同一人,不得具有关联关系。
第六十条独立监督人可由下列机构担任:
(一)投资计划受益人;
(二)最近一年国内评级在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
(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颁发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专业机构;
(四)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
第六十一条独立监督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相关领域内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最高级别资质;
(二)具有良好的诚信和市场形象;
(三)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项目监控和操作制度,并且执行规范;
(四)具备承担独立监督职责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五)从事相关业务3年以上并有相关经验;
(六)近3年未被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处罚;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十二条独立监督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相关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相应资质证明文件的有效复印件;
(二)公司基本材料,至少应当包括公司名称、组织架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一年公司财务报表;
(三)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实施监督的动态监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控操作流程、监督报告制度等;
(四)基础设施项目监督经历及监督主要项目说明;
(五)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运营的专业人员简历;
(六)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方法及措施;
(七)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承诺书;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除提交前款规定材料外,独立监督人还应当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中国保监会从监督基础设施项目经验、公司治理、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管理能力、内控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独立监督人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
第六十三条独立监督人与受益人正式签订有关合同前,应当提供中国保监会出具的审核意见书。
第六十四条独立监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受益人签订监督合同,遵守职业准则,忠实履行监督职责;
(二)必要时聘请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协助完成独立监督职责;
(三)监督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以及履行法定、投资计划约定职责的情况;
(四)跟踪监测项目方管理的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资金投向,项目期限、质量、成本、运营以及履行合同情况。发现项目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担保等重大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当事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五)分析项目建设及运营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
(六)审核受托人超过受托合同授权额度的资金划拨指令,出具书面意见,并及时报告受益人;
(七)了解、获取投资计划管理及项目运营的有关信息,并要求受托人、项目方作出说明;
(八)列席受益人大会;
(九)向委托人、受益人和中国保监会提交监督报告,主动接受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十五条独立监督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独立监督人因监督不力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益人大会按照投资计划约定解任独立监督人:
(一)独立监督人违反与受益人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合同规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独立监督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独立监督人监督受托人、项目方不力,不能有效监督投资计划财产管理和项目运营情况;
(四)独立监督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五)独立监督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消、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受益人大会有证据认为更换独立监督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独立监督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受益人大会解任独立监督人。
第六十七条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独立监督人。
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新独立监督人继任前,原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监督资料,及时办理监督业务移交手续。新独立监督人应当承继原独立监督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投资计划终止时,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六十八条独立监督人职责终止的,应当通报其他当事人,并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六十九条独立监督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受托人、托管人和项目方合谋,损害受益人利益;
(二)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八章信息披露
第七十条各方当事人应当根据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保监会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完整保存投资计划相关资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证有关当事人可以查阅或者复制。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准确、及时、规范报送有关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监督情况的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七十一条受托人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向委托人和受益人披露下列信息:
(一)公司治理情况;
(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三)投资计划设立情况,包括项目方和项目基本情况、委托人和受益人范围和数量、资金总额等;
(四)尽职调查报告;
(五)投资计划财产评估程序和方法;
(六)投资计划管理最新情况,包括项目风险,收益变化因素,后续管理情况等;
(七)投资计划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项目方出现财务状况严重恶化,项目出现重大事故导致损失发生,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担保,各方当事人对合同约定的责任产生重大争议等,以及拟采取的策略、实施方案及选择理由;
(八)管理投资计划财产和其他不同类型财产的风险隔离措施;
(九)投资项目担保方财务状况及其提供担保的理由;
(十)投资计划终止以及财产的归属和分配情况;
(十一)投资计划季度、半年、年度管理报告,其中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十二)涉及投资计划和各方当事人的重大诉讼;
(十三)投资计划重大事项的专项报告;
(十四)各方当事人的关联关系;
(十五)突发紧急事件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和预案;
(十六)重大股权变更情况;
(十七)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重要变动情况;
(十八)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规定披露的信息。
受托人应当向托管人、独立监督人披露前款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十一)项信息。
受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第一款第(十)项至第(十八)项的有关情况。
受托人向委托人、受益人披露信息,向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交报告,应当提供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出具的复核意见书。
第七十二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第七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内容。受益人召开受益人大会的,应当及时向受益人披露受益人大会的决议和有关情况。受益人转让投资计划受益权,应当在转让协议签订后10日内,及时将转让协议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同时还应当向有关当事人披露受益权转让的价格、份额和交易对手等信息。
第七十三条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应当向其他当事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披露、报告本办法第七十一条第(十六)项至第(十八)项规定的有关信息,还应当向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披露、报告下列信息和事项:
(一)受托人履行职责情况;
(二)受托人执行受托合同状况;
(三)投资计划收益及财产现状;
(四)托管报告及监督报告;
(五)其他需要披露及报告的事项。
第七十四条受托人、独立监督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促使项目方详尽充分披露有关信息。
第七十五条各方当事人提供报告和披露信息时,应当保证所提供报告和信息真实、有效、完整,不得虚假陈述、诋毁其他当事人,不得做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承诺。
第七十六条除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外,凡有可能对委托人、受益人决策或者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各方当事人均有义务履行披露职责。
第九章风险管理
第七十七条委托人应当根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建立投资计划风险控制制度,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产业、行业发展研究制度;
(二)项目评估、甄选和储备制度;
(三)投资决策制度;
(四)资金划拨授权制度;
(五)风险监测制度;
(六)投资计划当事人信用评估制度;
(七)管理人才培养制度;
(八)突发事项紧急处理制度。
第七十八条委托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投资计划投资过程中的决策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规范投资决策流程,建立集体决策制度,投资决策过程每一环节应当有风险责任人签字,防范投资决策风险;
(二)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建立信用评估制度,全面持续跟踪有关当事人的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
(三)设置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岗位分离制度,梳理揭示投资计划投资的主要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防范投资操作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投资监督制度,对重要岗位、主要人员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制约,防范道德风险;
(五)审定合同要素条款,建立合规审查制度。起草、修改或者签订有关合同,应当经执业律师独立审查,防范法律风险。
第七十九条委托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做出决策,主要业务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投资运作规则和风险控制方法。
第八十条委托人、受托人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从经济、社会、技术、财务等角度,论证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可行性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综合评估,主要对项目的社会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财务可行性和市场前瞻性等进行评估;
(二)项目预算评估,主要对项目投资预算、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的合规性、可靠性等进行评估;
(三)项目运营评估,主要对项目建设期和管理期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运营状况、配套设施,以及运营风险进行评估;
(四)项目效益评估,主要对项目财务收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投资成本、投资收益、项目方偿付能力等进行评估;
(五)各方当事人评估,主要对相关当事人的法人资格、治理结构、资产负债能力、资信状况等进行评估;
(六)投资信用评估,主要对投资计划担保人资格、担保能力、抵(质)押物价值、信用增级措施等进行评估;
(七)投资风险评估,主要对投资计划面临风险及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第八十一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及时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通报相关信息,跟踪监测投资计划执行和具体管理情况。委托人、受益人跟踪监测,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方当事人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情况;
(三)投资计划运作和项目运营情况;
(四)项目有关担保情况。
第八十二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每年对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进行尽职评估,必要时按照投资计划约定予以更换。
第八十三条各方当事人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降低投资计划财产损失。
第八十四条受益人大会修改投资计划,受益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投资风险。受益人大会修改投资计划导致其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前款所称受益人转让所持有的投资计划受益权。
第八十五条各方当事人不得违反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泄漏与投资计划相关的商业秘密。
第八十六条投资计划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取得担保。担保方式可以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
(一)提供保证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是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最近一年评级在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也可是上年末净资产达到*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非金融机构。担保人必须提供保证担保的有关证明文件;
(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提供相应的资产抵押、质押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提供抵押、质押的有效证明文件。提供抵押担保的,抵押担保的债权不能超过抵押物价值的50%;
(三)提供留置、定金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供相应的资产留置清单、定金合同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提供留置、定金的有效证明文件。
第八十七条投资计划以股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受托人至少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必须取得对所投资的项目的决策权;
(二)必须取得项目方的至少一个董事席位;
(三)确保具有可执行的股权退出机制。
第八十八条投资计划以转让收益权、经营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受托人至少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确保与受让权利相关的基础设施财产权属完整,且没有他项权利请求;
(二)确保与受让权利相关的基础设施财产的所有权人承诺,对因该基础设施财产引发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赔偿责任;
(三)取得最近一年国内信用评级在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或者上年度末净资产在*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非金融企业提供的担保。
第八十九条投资计划以物权和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制定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十章监督管理
第九十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投资计划当事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责令各方当事人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资计划业务和财务状况。各方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发生以下行为:
(一)拒绝、阻挠监管人员的监督检查;
(二)拒绝、拖延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资料;
(三)隐匿、伪造、变造、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有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等有关当事人的业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十一条中国保监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负责对委托人、受益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进行检查和问责。对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质询和监管谈话,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委托人、受益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离任后,发现其在该机构工作期间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九十二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将记录其不良行为。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暂停其从事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业务,并商有关监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中国保监会可以限制、禁止委托人、受益人投资有不良记录的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参与的投资计划。受益人已经投资该类投资计划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转让受益权。
第九十三条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运作情况,适时调整本办法规定有关当事人的资格条件、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
第十一章附则
第九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关联关系是指有关当事人在股份、出资方面存在控制关系或者在股份、出资方面同为第三人所控制。
第九十五条保险资金以委托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第九十六条保险资金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篇7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开展的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第三条专项经费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管理,科技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专项经费项目的组织实施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政府引导、合理配置、专款专用”的原则,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与要求,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第五条科技部建立专项经费项目管理数据库。将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投入、外方合作单位及科研投入、合作研发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在不违反国家对外合作政策与对外合作协议及承诺,以及财政管理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科技部建立专项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对非保密信息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支持重点和开支范围
第六条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一)通过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定或者协议框架确定,并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外交工作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二)立足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符合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紧迫性特点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三)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能够吸引海外杰出科技人才或者优秀创新团队来华从事短期或者长期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专项经费不支持国内成熟技术产业化和属于基本建设支出范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第七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其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者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技术引进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用于引进必要的国外先进适用技术经费。
(六)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七)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八)合作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合作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九)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十)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支付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项目组成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以及聘请海外专家来华进行合作研发、技术培训、业务指导、讲学等支出的劳务性费用。支付给海外专家的劳务费标准应当与国内同等水平人员的标准相一致。
(十一)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组织实施及其管理相关的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超出期间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二)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项目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十三)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围绕关键技术引进和优秀人才引进,且无法在上述科目列支的费用。专项经费严格控制其他费用支出,加强审核和监督。确有需要的,原则上采用后补助的方式资助,按照预算调整的有关程序报批。
第三章申请和立项
第八条申请专项经费必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国际科技合作或科技主管部门、地方省级科技厅(委、局)推荐,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承担单位与外方合作单位有良好合作基础,且与外方合作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或者意向书。
(二)外方合作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者较高的科研水平,并有一定人员、资金或设备投入。特殊情况下,外方合作单位可以技术投入(包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和资料等)的方式参与合作。
(三)科技部根据对外科技合作政策认为应当具备的其他申请条件。
第九条科技部对各推荐部门推荐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并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包括同行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专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或评估。
第十条对于专项经费需求超过500万元的重大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申报材料时,应当同时编制项目概算及其任务分解等材料。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大项目的申报材料和项目概算及其任务分解等材料进行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重大项目立项决策以及总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科技部根据立项评审或评估意见,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择优确定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并通知项目申请单位编制项目预算。
第四章预算编制和审批
第十二条项目申请单位在接到科技部编制项目预算通知后,应当组织本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并按本办法及通知要求编制完毕后报送科技部。
第十三条项目预算编制要求: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应根据合作研发与交流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要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外方投入经费来源的,需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合作研发与交流的其他货币资金等。外方投入经费是指外方投入的由中方支配和使用的货币资金。外方投入中不由中方支配、使用的货币资金,以及设备、人员、技术等非货币资金投入不列入来源预算,但应在来源预算说明中予以明确,包括外方各种投入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案,以及外方投入与合作研发成果、知识产权分享的关系。
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自筹经费和外方投入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制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编制项目预算时,项目申请单位应当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应当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由中方享有全部产权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方案;由合作各方共同享有产权的科技资源和成果,应当提供合作协议约定的共享方案及使用方案。
第十四条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包括财务管理专家、同行专家、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专家)对项目预算进行评审或评估,并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对于项目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评。
第十五条科技部按照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要求,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后,向项目申请单位下达项目立项批复和预算批复,并抄送项目推荐部门。项目预算应当纳入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重大项目应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十六条项目申请单位在接到科技部下达的项目预算及项目立项批复后,即为项目承担单位。
第五章预算执行
第十七条科技部根据项目立项批复和预算批复,与项目推荐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和项目预算书。项目任务合同书和项目预算书是项目和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项目预算总额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
项目总预算不变、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者减少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核定后,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
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含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含10%)且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核定后,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自筹经费以及外方投入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专项资金年度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研究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项目,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报表中编制反映。项目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决算报告按程序经审核、汇总后,于次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三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按程序经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由科技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
第二十五条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可以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与开发。
第二十六条专项经费形成的,以及外方投入由中方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六章合作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七条专项经费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应遵循平等互利、尊重协议、信守承诺的原则,遵守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参加或者与合作国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或者双边条约。
第二十八条科技部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署的项目任务合同书中,应当明确约定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具体目标、保护方式、属于中方部分的权利归属与分享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职责等事项。
第二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在与外方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时,应当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条款或者双方另行签署专门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合作中所涉及或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及权益分配、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知识产权事项做出具体约定,并按照原项目申请渠道报科技部备案。
专项经费项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中属于中方的部分,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以及项目任务合同书或合作协议中另有约定的以外,依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若干规定》(〔2002〕30号)授予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具体规定依照科技部的《关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国科发外字〔2006〕479号)执行。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专项财务检查和中期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项目承担单位通过财务验收后才可进行项目验收。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项目通过验收后,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科技部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六条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七条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科技部对项目推荐部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八条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项目承担单位,科技部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技部、财政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八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