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3 21:4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学习

篇1

 

学习普通话的心得感悟

此刻坐在这里,心理非常的清楚,这是我第三次出现在普通话的考场上。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从没有放弃,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心理觉得很欣慰,学习普通话真的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

 

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在方言里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乡言。直到进入初中之后,才慢慢的接触到了普通话,那时,对于普通话的要求并不严格,也只有上语文课和政治课时,才是全程的普通话。当时别提有多羡慕语文老师那口流利的普通话了,有时觉得能听到他的声音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进入高中后,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进入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当中,尤其是有一个考证的要求。大一时一听说可以报名,我就积极的报名练习了。每天早早的起床晨读作品,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在普通话课上朗读时,老师无奈的笑了,说我还存在许多缺陷。那时,我很不服输,又努力的攻读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听到老师夸我有很大的进步了。

 

通过前面两次进入普通话考场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习普通话,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说好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读读就能进步的,而要讲究学习方法。首先在读作品或字词的时候,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好最先跟读;再者在平时说话的时候要多注意,避免方言与普通话相混合发音;最后要注重说与写的结合,在写的文字要能用嘴复述出来。

 

现在越来越觉得,学习普通话让我变得越来越细心了,修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为我日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了基础。我想日后再来回想每一次进入普通话考场的情景,以及平时刻苦训练的经历,那会是我大学乃至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也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学习普通话的心得感悟

 

为了争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下发了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倡议书,举办了推普手抄报比赛和朗读比赛,老师还组织我们学习关于普通话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推广普通话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表现。普通话是我们全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相互交流和对外交往的规定语言。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地位。

 

 推广普通话便于各民族人民广泛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消除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推广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外国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国人做生意,还能学到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使各民族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学习普通话的心得感悟

 

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的一点感受就是坚持。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可能起初你下了很大功夫在练习,但感觉不到它的效果,不用着急,关键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方言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区方言和老师同学交谈。除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问题时,被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因此,这一切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我的乡音很浓很重,普通话摸底测试成绩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没有报名。不是我没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缓冲练习。

 

为了提高普通话,我在基于事实的清楚认识后,下定了决心要学好它。我早早购买了普通话的练习书,下了音频文件有事没事进行跟读练习。记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边听边练习,每回睡觉前,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地用心倾听别人富于感情的阅读,我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听别人朗读就是一种欣赏。

 

这学期要考普通话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拿着一本书,到树底下到草坪上进行边看边听边读练习,给自己纠音。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篇2

【关键词】藏族学生 普通话 现状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5-02

一 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普通话作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在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交流与沟通,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普通话,对于吸收先进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不仅是掌握一种语言工具,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普通话,将本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实现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现代化。

二 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现状

我校高中部全部为藏族学生,大专部有部分藏族学生,他们在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如藏族学生普通话发音多是上声和去声,语言表达用词错误,词序混乱,写作能力普遍低下等。

1.制约藏族学生用普通话表达的主客观因素

藏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藏族学生入学年龄相对较大,普通话学习起步较内地晚,其普通话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用普通话交流时胆怯、自卑,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是缄口不言。即使非说不可,声音也特别小、断断续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语序混乱,词汇贫乏,往往词不达意。很多学生习惯于藏语语序的表达方式,而忽视了汉藏语序的不同,词汇量的不足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混乱。

第三,阅读面狭窄。藏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加工”水平,即译码阶段——忙于思考字词的发音,很难在阅读时思考其意义。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四,长时间脱离普通话语言环境是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90后”的藏族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欲望,但由于环境的制约,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运用普通话,很多场合只能用藏语交流。只有在内地学习生活期间才会用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回家乡后学习普通话的环境缺失,久而久之,普通话表达能力就会下降。

第五,学习普通话的观念相对滞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但大部分学生完成质量较差,有些更是敷衍了事。对学习普通话的意义认识不清是阻碍藏族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汉藏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在我校,语文教师都是汉族教师,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触过藏语。我校藏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发音影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内地教师的藏语水平相对低下,无法利用学生熟悉的藏语给学生深入地解答问题,造成了师生交流困难,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

第七,汉藏语系之间的差异。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学习普通话拼音更困难;母语思维不同,如普通话中的“肚子痛”“向老师请假”,藏族学生在初学普通话时容易说成“痛肚子”“请假老师”。他们用的是本民族语言思维,而普通话教学是用普通话思维,不仅造成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困难,还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2.我校藏族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校一直鼓励普通话交流,在校藏族学生普遍能做到在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在与老师对话时,也基本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当下流行词汇还在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但遇到较为复杂的意思表达,如协调活动、学习专业知识时就显得较为吃力。

3.造成藏族学生普通话能力弱的其他因素

由于内地班都用普通话授课,藏族学生上课时需要一边翻译老师的话语,一边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这直接导致藏族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藏族学生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反而减弱了其继续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有意回避与内地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客观上减少了普通话的使用率。经过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积极努力,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问题依然存在。

三 对藏族学生教习普通话的一些想法

1.读中文著作,结合藏族特色

藏族学生从小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因此可以把一些介绍藏族文化的普通话著作推荐给他们,如《格萨尔王》《江格尔》《尘埃落定》《格桑梅朵》等文学作品。借助藏族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亲切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著作后,让学生写读后感,锻炼其写作能力。同时,用藏族作家创作普通话作品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用这种方法辅助课堂教学,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改进教学手段

第一,藏族学生比内地学生活泼,愿意表现自己。作为任课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诗歌朗诵、课堂演讲等形式让藏族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被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但对藏族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藏族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篇3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没有上语音课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还可以,但随着一节一节语音课的进行,我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普通话在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太多太多。

 

对于老师,在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我就被老师那种独特的气质吸引住了,有时甚至会情不自禁的想我为何如此幸运,会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让别的老师帮忙代课的,因为她说:“让其他老师帮忙代课,我实在不放心”。这可能让不知情的人听了会产生一定的误会,但我觉得这既体现了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负责也体现了她对自己的自信,我十分赞同和佩服老师的这种做法。

 

除了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钦佩外,老师的授课方式也特别值得我们肯定。记忆中,在课堂上老师很少笑,总是以一副严肃的表情面对我们,也对我们比较严格。可是奇怪的是这并没有让我有觉得反感,反而听的特别认真。

 

在本期语音课中,老师完全没有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她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和方法,使人有种不愿听都不行的冲动。

 

第一,老师的课件做的特别好。页面简洁而优雅真可谓不媚不俗,课件的内容也相当全面实用,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因为它展示的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没有泛泛而谈的话外语。从第一章的“语音基础知识”到最后一章的“儿化音”,老师讲的课件内容都那么的一丝不苟,完善而不冗杂,让我觉得听这堂课实在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而非煎熬。

 

第二,老师特别注重我们的正确发音方式。从气息,开口,唇,舌等各个发音器官的部位进行给我们进行语音的纠正和标准化。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在发音器官部位上得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改进,也学习到了一些正确的发音方式和技巧,同时更使我意识到自己在初学发音时很多地方都偷懒了,从而导致一直以来在语言发音上的恶性循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能在本期的语音课上得到及时的纠正。

 

第三,课堂语音练习。老师也很重视我们的课堂实践练习,因为老师明白学生们课后自觉练习是很没有保证的。而且其练习方式也很注意侧重点,很有针对性。比如对于方言音纠正,就找相应地方的同学来读,这样既纠正了同学们的方音,又给同学们做了方音示范;对于鼻边音平翘舌等发音的练习,老师就会用一些相应的典型词组、绕口令等让我们练习;有时针对轻声儿化音等发音的练习,老师又会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段落、小故事等材料等等来让大家得到一定的体验和练习。总之,练习材料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典型,真的让我感叹。

 

第四,课间语音播放。老师也充分利用起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她在课间总会给我们播放一段十分钟左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充实,而且在纠正语音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课间的语音播放是不是要听,完全有我们自己决定,但值得高兴的是大多同学都在听,相信如此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方式,实在让人没有理由拒绝吧。

 

第五,课后练习。在这一点上老师并没有十分的强调,但我觉得如果是真的是认真听了老师的课的同学,这课后的练习不用老师提醒,我们就已经会不自觉的要主动进行了。因为既然学到的知识那么有用而且实际,不运用都不可能呢。

 

说实话,在没有开始写这份心得体会时,我想真的没什么可以写的。但当我执笔开始在纸上时,老师给我忙完了上课的一幅幅画面就很自然地浮现在我眼前,内心还有一种很奇妙的激动。通过以上的总结,我猛然觉得吴老师真的太神奇了,那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多么轻易自然的让我深深地记住,让我一想她就会有滔滔不绝的感慨,不仅仅只是不愧为人师表,老师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那由内而外的气质,甚或是其对工作的尽职尽责都可谓难得。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时十全十美的,可能因为只是在课堂上才能和吴老师有所接触,课堂上老师总是一副严肃表情,我常在想要是老师能多笑笑会更有亲和力,那么老师又会是另一种风格站在我们面前,应该授课效果也很好吧。

 

总之,我觉得本期的《普通话》课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我更是毫无意见了。通过本期的语音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终于能分辨普通话的发音了,也能大致辨别的说话者普通话的水平,我很高兴。但一想到自己的普通话二级甲等都还没有过,心里还是有点担忧,很希望通过本期的语音课学习后,在下次的普通话测试中能顺利通过。

 

一学期又转眼即逝《普通话》课程也随之告一段落,课程虽然不算多,但老师和老师给我们讲的课,都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管是在做人还是语音知识方面都让我很有收获,终生受益。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2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普通话说好、推广好,让普通话在我们的校园里扎根!

 

普通话学习的心得体会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普通话培训班。虽然短短的4天学习,却有着别样的体会。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在上学的时候也学过普通话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当时为什么没有学好普通话有以下几点

 

1没有反复练习。课堂上讲过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没有练习,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应用,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也没有意识要去纠正。

 

2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积累。书本上归纳了一些东西,但有时候别人的总结的并不适合我们,只有自己领悟的东西最重要。

 

3基本知识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没有掌握好,比如发音器官的控制、音节结构特点、语流音变,以至于有时候老师讲到舌头要放哪个部位都不知道该怎样放,别人有不可能拿着你的舌头乱摆。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恒心.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有恒心,坚持学习!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它们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4)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既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亦能掩饰它们;既能赞美他人,亦能贬斥他人;既能与人沟通交流,亦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发誓要学好普通话不单单是因为同学们的嘲笑,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普通话的喜爱。我个人认为普通话是最有用的语言,它能帮助我们表达任何个观点和看法,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完美,它能让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它不像英语那样死板,它有变幻多样的音调及语言表达形式。现今普通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功的由以前的“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转变到现今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篇4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普通话说好、推广好,让普通话在我们的校园里扎根!

篇5

摘要 农村中职学生厌学,直接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努力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品质,是《农村中职学生厌学心理探究》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之一。本文从学习心理角度,探讨运用心理规律,提高普通话学习的品质的问题。从明确需要形成动机,激发兴趣维持热情,培养意志形成习惯三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 普通话学习 需要 兴趣 意志

现阶段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没有打下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对文化学习有一种畏惧感,由畏惧感又演化成厌恶感,这直接影响了中职阶段的文化知识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是一门主干课程,它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结合得很紧密的课程。学生毕业必须持有相应等级的普通话证书,才能办理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就业。普通话学习对于阳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存在着方言障碍、识字量不足、学习积极性欠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效益,我的做法是,运用心理规律,从明确需要形成动机、激发兴趣维持热情、培养意志形成习惯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组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需要,形成动机

需要一旦驱使人去行动时,就以活动动机表现出来,并且会成为一种支配行为以求得自身满足的力量。对于阳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首先利用学习需要的心理,讲清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开始。

(一)明确普通话学习是专业的需要

第一节课,我就将普通话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出去就是到幼儿园当老师的,当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必须持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根据广西对师范专业学生的要求,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即普通话考试成绩不低于80分。为此,大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练习,才能考试过关,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才能当老师。

(二)明确普通话学习是时代的需要

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虽然选了专业,但她们本身专业意识并不强,有些学生说,我只是不知道学什么专业,才选了这个专业,以后不一定当幼儿老师,那就不用学那么好了,听得懂就行了,阳朔人就说阳朔话。我告诉学生,我们国家从1998年开始,规定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是国家推广普通话周,目的在于减少交流障碍,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是新一代的主人,学好普通话,责无旁贷。即使以后不当老师,大家非常可能到全国各地去,只有标准的普通话更好地与人交流,才能不影响你的工作,发展。不到外地发展,就在阳朔工作,大家知道,阳朔是旅游名县,每天接待中外游客,现在就连老太太都说普通话了,我们当然更要说得好,才表现出我们阳朔的良好素质,也才能更好地打造世界旅游胜地,更好地发展阳朔的经济。

二、激发兴趣维持热情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人对某种事物兴趣越浓厚,便对它的情感愈深。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对学习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一)肯定原来基础激发兴趣

尽管学生的普通话需要学习考试,但她们毕竟是有一定基础的,肯定这个基础,有助于学生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我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来介绍自己,从中测查她们原有的普通话水平,只要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来,让她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普通话,并且从中挑选大家认可的人承担学习普通话小组的组长。

(二)肯定点滴进步激发兴趣

由于方言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是一个较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后鼻音的发音,有些同学练了很久,就是发不出,或发不到位,这时学生往往有丧气的心理。我就用课余时间经常听她们发音,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鼓励她们,在突破难点取得成功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高兴。就这样通过点点滴滴的鼓励,使学生一直保持兴趣,维持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三、培养意志形成习惯

(一)强化学习培养意志

一周有三个早读,充分利用,每节早读都有明确的任务。每周有一个晚自习,都组织教学。每学了一个内容,都安排复习,巩固,检查。没有早读和晚自习的时候,尽量争取时间(主动承担教务处安排的代课任务)组织教学。课余时间,无论在哪个地方,要求学生都坚持用普通话交流。放假了,安排每天听电视新闻联播,或看电视剧注意人物对话的语音特点,完成说话题目等等。到工厂见习,交代学生带课本去,随时翻翻读读。

(二)强化目的培养意志

在一年或一年半的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拿到相应等级的普通话证书,为成为幼儿老师准备必需的证件。当学生感到学习存在很难克服的困难时,或是兴趣被别的事转移时,当学习有了倦怠情形时,我总是及时地要学生自己回答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和重要性,这样反复提醒为实现目的而学习来培养意志。

(三)强化考试培养意志

篇6

一、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不需要有多高的水平,再加上个别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人,语言的发音、表达习惯已形成定势,更改不易,对普通话的学习与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完成普通话教学内容需要36学时,受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影响,已经压缩到只有8至10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所以老师只能有选择的教学。

(二)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是来自一个地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招生范围扩大,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口语表达都带有各方言区不同的特点。尤其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即便是接受过普通话的理论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而缺乏相关的应用训练。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三)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动机

虽然口音各有不同,但方音特征差别不大,学生之间用方言交流未形成言语障碍。因此,在课下,这些学生更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偶尔出现有人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嘲讽和羞辱。普通话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些情况下被轻易地淡化了。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设计的改革办法

(一)课上改变授课内容,讲清细节,课下强调随时练习,养成语言习惯

在普通话教学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指导的机会相应减少。为了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显高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顺利考取等级证书,可将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所讲内容与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型紧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四道大题: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程度。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注意避免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注意减少方音、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普通话课的授课内容打破了过去按教材章节进行讲解,而以这四道大题作为四次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与练习。

在课堂训练时间缩短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任课教师不断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正习惯。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以上习惯必须在课下养成。任课教师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择一个负责人,记录和汇总同学们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教师予以指导。另外,同学之前也相互督促,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共同获得进步和提高。

(二)教学模式更新,强化目标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普遍存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学生基础较好,语音问题不大,本身的基础可以通过测试;第二种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但是进入更高一级不太容易;第三种则过级有困难,需要重点辅导与督促。

在教学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将上述学生分三个层次A组、B组、C组,为了让同学们都有学习的动力,分别为三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A组学生,我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给他们设定的目标是进入二级甲等。学生听到自己不仅可以过级,而且有进入更高一级的希望,学习动力非常足。针对B组,我们为他们下达的任务是保住二级乙等,争取拿到中高分;针对C组学生,要重点辅导,努力过级。学生们在目标的趋动下,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更加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顺应学生需要

第一,针对我校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普通话基础好的实际,在课上实行“因地施教”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方言地不同进行授课,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让一些乡音较重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我们看到学生们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普通话,自觉地纠正乡音,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还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克服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学习。

篇7

[论文摘要]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如何进行面向学习者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同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

1.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是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其范围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其深度规定了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设计网络课程内容,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了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设计时应能够把-I’J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要选择较新版本的学习内容,使学习者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虚拟情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设计网络课程学习情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多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2)创设灵活的交互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和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3)网络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习者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予学习者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必须详细考虑学习者需要查阅、了解哪些信息和知识,从而推荐相关网站或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便于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1)针对性。所推荐的网站或建立的资源库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果对学习资料不加选择,全盘搬到资源库中,不仅浪费学习者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且使学习者不容易把握学习的重点,导致学习者低效率学习。(2)启发性。一味枯燥的学习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疲劳和厌烦情绪,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4.评价体系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及时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或考核,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适当增加提示信息,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能力。在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系统要适当地给予提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种自我建构能力。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实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并开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课程主要用于广大社会人群的普通话水平的测试培训,课程的结构设置如99页图1所示: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特别注意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设计了临场指导、深入学习和方言辨正三大模块。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全程配音,创设图、文、声并茂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学习资源的安排上,建立多种资源库,收集了针对各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料,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多方位导航,辅助学习者搜索开放的学习资源。此外,设置了课程讨论区,帮助学习者协作学习。通过评估反馈系统,学习者可以不断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自我分析,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整个课程体系的每一部分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益于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对普通话知识的意义建构。

1.“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该课程由临场指导、深入学习、方言辨正三个部分组成,所选择的内容都是按照最新《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来确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如表1)。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体现了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一章节都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指导,对学习任务予以量化,并提供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使学习者在系统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1)导航设计。在以往的网络课程中,由于内容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学习者“迷航”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设计导航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程中,设计了目录导航、检索导航、学习伙伴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学习者可根据每一章中的上下节按钮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程中的所有知识节点,也可以通过导航图浏览整个课程知识节点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直接进入任一知识点的相应页面学习。

多样的导航方式给学习者以极大的灵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学习者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的问题。(2)屏幕界面设计。在设计操作界面时,运用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和可控性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通过界面简洁友好而内部结构复杂的Flash功画呈现的。动画演示步骤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设置,每一步都有操作提示和注意事项,学习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即可。(3)交互情境设计。课程建立了课程讨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等诸多功能,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和讨论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进行发言、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系统与主讲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非实时信息通讯,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程特别设置学习助理“小普”,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3.“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辅助学习者学习,课程建立了一系列的资源库并提供导航(如图1),供学习者深入学习。资源库由问题库、案例库、文献库等数据库组成。文献库主要是收集有关普通话的相关政策法规;问题库主要收集紧扣学习训练的相关问题,学习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案例库主要为测评反馈系统提供试题源,给学习者提供范例,提供练习的导向。此外,网络资源还收集了普通话学习的各种网站,并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类,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登录自己所需的网站,不仅节省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而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辅助学习。

4.“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评估反馈系统。评估反馈系统分为课程调查系统和学习状况统计系统。授课教师可通过课程调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可通过对课程内容重复率的观察,了解学习难点,并通过笔记评论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估反馈,学习者既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把握,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熟练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在学习中逐渐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普通话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1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 Promoting mandarin" work,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ndarin level is worrying, speak mandari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r from become the etho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and improv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andarin level,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students own reasons and the school education,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mandarin leve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mandarin teach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ndarin; influencing factors

前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求学、求职还是创业,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基本前提,只有准确地表达观点,清晰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方可获得认同,取得成功。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看,主要有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1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1.1 方言地域的影响

方言是对普通话影响最直接和最长久的因素,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自觉发现自己的语音问题,并想办法去克服解决,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也是推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语言工作者针对不同方言的特点,已经总结出了不少规律,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些规律,了解所属方言区、次方言区的特点,那么对于改善他们的普通话面貌是非常有帮助的。

众所周知,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以我校所在的重庆市为例,虽然在地域上属于南方省市,但在方言区域上却与普通话同属于北方方言,重庆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相差不大,但语音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唇齿音“f”和舌根音“h”,鼻音声母“n”和边音声母“l”,前鼻音韵母“in、en”和后鼻音韵母“ing、eng”等,都是重庆方言容易混淆出错的语音,因此,如果将上述易混易错读音归类整理,并指导学生反复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方言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

1.2 城乡差别的影响

调查显示,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这主要归因于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条件优于农村。首先,城市地区整体师资力量优于农村,城市教师一般都接受过更加良好的普通话教育和培训,为城市学生学习普通话打下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其次,城市学生有更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城市地区的普通话使用频率更高,客观上为城市学生创造了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反之,农村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进而对农村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形成制约条件。同时,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处于家乡的方言环境之中,父母、同学、乡邻讲的都是方言,甚至学校的老师讲课也是用方言,自小形成的方言习惯,阻碍了农村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

1.3 流行语的影响

流行语对普通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现代大学生对流行元素有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迅速地掌握并参与传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大学生口语,在不知不觉中对普通话的规范性产生深远影响。虽然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有淘汰也有新生,但网络流行语在规范性上和普通话存在较大差距,哪些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普通话的传播,哪些网络流行语不具备传播的广泛性,这些标准都尚不确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频繁使用的流行语,比如“有木有”、“你out了”、“神马都是浮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果酱(过奖)”、“肿么回事(怎么回事)”等等,这些词语在大学生中交流不会产生误解,但如果出现在普通话测试中,特别是最后一部分的说话题目中,无论是词语的规范性,还是语音的声调都会存在问题。其实,流行语不仅存在于网络,也存在于电视、广播等媒体中的娱乐性语言节目,这些节目中的某些流行语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交际词语,冲击普通话用语规范,破坏校园的语言环境。

2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2.1 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识淡薄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是影响普通话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高职学制较短、学生基础较差等因素,学生更愿意把精力用于学习专业技能,对于普通话等公共课程,会下意识的认为实用性不高,大多应付了事,学习积极性较差。再加上某些就业岗位似乎对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没有要求,学校也未将普通话等级证书与学业成绩评判挂钩,助长了学生忽视普通话学习的风气。另外,部分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普通话只是简单的口耳之学,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学习和训练也能讲得不错。总体上看,高职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系统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存在认识误区,严重影响了普通话教学和推普工作的开展。

2.2 学生性格、心理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往往与他们的性格有关。如果学生性格乐观、自信、外向,即使准备不是特别充分也能稳定发挥,在命题说话环节,这种优势表现得尤其明显,外向的学生即使抽到不熟悉的题目,也能自由扩展并侃侃而谈,通常表达自然流畅、语速较快,很少出现时间不够3分钟而扣分的情况。与之相反,性格内向的同学,由于o张、害羞等因素,往往不善于表达,在测试中常出现错读、漏读、增读、反复纠错、停顿过长、口头禅较多、方音严重、时间不足、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最终导致测试成绩不理想。

同时,害羞、怕出丑的心态也是导致学生不愿讲普通话的重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农村生源较多,在进入大学之前,农村学生很少接受过专门的普通话学习和训练,普通话水平一般不高,进入大学后缺乏引导,所以还是习惯说方言,即使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可一旦由于发音不准引人发笑,就再也不愿张口。怕出丑的心理和自信心不足,导致学生不愿讲普通话,形成其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心理障碍。

3 普通话教学方面的因素分析

3.1 普通话课程设置不足

普通话作为现代大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在学校层面缺乏应有的重视,出现了对普通话课程任意删减、压缩学时甚至不开设的情况。以我校为例,全校九个院系48个专业,仅有8个专业开设普通话课程,且全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无一开设。在开设普通话课程的8个专业中,也仅有4个专业设置48学时,另4个专业仅设计20学时,从教学规律上看,20学时难以达到系统学习普通话的教学要求。偏文的课程设置和较短的学时设计,使大部分理科生缺乏普通话专业指导,而部分文科生也难以得到系统化训练,学生整体普通话水平难以提升。

3.2 普通话教材实用性不够

高职院校现有的普通话教材大多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或《现代汉语》的内容和要求来编写。一方面,这些教材选取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上非常有美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文学性,但缺乏真正对高职学生有用的一些职业口语训练,实用性和专业特色不够,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实际使用中的教材,大多数都是针对普通话测试的,偏重于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而口语综合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则相对薄弱,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学术性太强,非常枯燥,不仅缺乏学习的兴趣,学起来还非常吃力,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技能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3.3 普通话教学所需的软硬件配备不完善

(1)教学场所、教学资料有限。我校在2015年建立了自己的普通话测试基站,相较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学生人数、校园建设等方面的限制,不仅没有独立的测试基站,甚至都没有足够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缺乏硬件保障。同时,普通话教学资料也非常匮乏,图书馆很难找到与普通话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与英语形成鲜明对比。

(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目前没有足够的专职普通话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事语文教学的中文教师讲授普通话课程,虽然这些中文教师语音基础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比较标准,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多数达不到普通话教学的要求。

(3)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普通话课程的性质认识不清,误将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混为一谈,只是围绕普通话测试大纲进行语音训练,而对基础的语音理论讲解很少甚至不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培养起讲普通话的兴趣和习惯,导致很多学生在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后,认为从此一劳永逸,不再讲普通话。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听范文录音,再自己模仿听读的方式进行训练,往往缺乏专业的语音发音示范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 苏.影响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若干因素研究[J].语文学刊,2013(12).

[2] 尹新兰.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篇9

关键词:语文 教学系统 断层

引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全国开始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特别要求在各普通高校和各层次师范类院校内推广普通话。但面临着各高校普通话教师力量薄弱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纷纷在正常的教课之外开展短期的普通话培训。这种培训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必须的,对提高普通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各老师的普通话水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各普通高校和师范院校当作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经验加以推广和继承。因此,全国高校的普通话教育和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高校普通话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高校各专业学生之间的普通话水平不一,各地区方言语俗仍然影响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综合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表达技巧不规范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阶段普通话教学连续性比较差,也就是说普通话教学出现了断层,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出现的断层。分析这些断层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改进我国语文教育,完善语文教学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普通话教学系统断层的表现

(一)汉语拼音教学等同于普通话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反映,但这并不是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同于或者可以代替普通话教学。汉语拼音教学只是普通话教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第一步,而进一步提高则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况且,当今学生学习的汉语拼音只是汉语拼音系统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拼音方案。认为学习拼音只是掌握给汉字注音就可以,不需要准确掌握整个拼音方案。这种思想导致学生从一入学就对整个汉语拼音学习的程度不够,而等到进入普通高校或师范院校,老师会自然地认为学生在以前已经把汉语拼音系统地进行了学习。而汉语拼音等同于普通话,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就掌握了普通话,而本级别的教育重点已经不再是拼音教学,从而主观上认为普通话教学可以放下或者轻装上阵,在客观上造成了整个普通话学习系统的多次断层。著名的现代汉语专家吕叔湘曾批评这种现象:“把拼音当作一张门票,拿上之后可以进门,已经进去了,门票就可以失了――于是一年不太熟,二年自然生。”除此之外,有的老师以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来看待汉语拼音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认为“占的比分少,是点缀,稍微学习一下就行了”,“会拼音就行,普通话说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这种思维更有害,把拼音教学凌驾于普通话教学之上。学生在这种精神影响下,对普通话的学习一知半解,等到大学真正地接触到普通话教学系统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学习体系出现了数次断层,虽然还可努力弥补,但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二)教学和运用出现脱节

我国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让人们熟练掌握普通话,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能。也就说,推广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使用它,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分两个方面:一是口语交流。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推广普通话时,要求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内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校外或者在课外,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程度非常低,甚至有部分老师也不能做到在课外和校外使用普通话。这就造成了普通话口语运用得不熟练,一旦被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普通话交流,就会显得不娴熟,给客户一种综合素质低下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在高校都要求进行社会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面向社会,社会需要学生用普通话去交流,而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在校外的社会上用普通话交流,这就造成了学习和使用之间的断层。二是文字表达。普通话教学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不但包括口语表达,还包括文字表达。文字表达要求语法要严格遵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而不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表达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通话不是北京方言,也不是其他地方的方言,使用普通话进行文学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定去规范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老师在教授学生用文学表达的时候通常会用“语句不通顺、表达能力不准确”来引导学生,而不是用现代汉语语法来准确地指出学生表达上出现的错误。而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同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相结合,造成了学习和使用的脱节,这是普通话教学系统断层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三)教学连续性差

我国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教学格言:“小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入门技巧,初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高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大学则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能力。”这句话不但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学生在各阶段学习的重点,但也同时反映了我国教学系统连续性差。具体到普通话教学系统方面。学习普通话口语方面,小学学习拼音、汉字的时候,老师总是领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大声的朗读,到了初中,老师偶而还会领读课文,但不会再要求学生一块儿朗读课文了,到了高中,老师重点已经是知识点和语法了,领读课文是不会再有的课程,而学生也基本抛弃了朗读,而改为默读。学习文字表达方面,小学要求造句写日记,强调语句通顺,初中要求写日记和作文讲究叙事完整,没有语病,高中的时候要求写作文要有中心和深意,大学时要掌握写作的各种技巧等等。这种教学的非连续性造成了普通话教学事实上的断层,也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大的负担,造成了他们进入新的学习课程时都要有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高校老师在讲授普通话课时相对于小学和中学在教学目标上有了很大的自由,但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普通话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提供帮助,讲授的内容和技巧还要被社会和学生认可。这实际上逼迫老师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课程安排和内容的设计,而顾不上与学生在小学、中学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成系统的连接,从而造成教学断层。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

国家对普通话教学的连续性认识不足。我国教育部门在进行制定各阶段的教学大纲时,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现状、教育的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总体上制定一个教学规划。而各个地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课程设置由地方的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部署。国家也非常认同这样做,于是就有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多样性的课程设置,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但过于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特点,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衔接不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断层。地方教育部门对普通话教学的连续性认识也不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设置课程时考虑的是自己负责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对以前学生的成绩和以后学生的发展都漠然视之,高校普通话老师在教学时考虑更多的是这一阶段成绩的提高,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则无暇顾及了。学生本身对普通话学习的连续性认识同样不足。现实的利益驱逐学生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只顾着用成绩敲开大学的大门或优秀企业的大门,至于自己的长期成长则放在了次要位置。以上对普通话教学的认识不足是形成普通话课断层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水平总体不高

一是我国教育体制限制,人为地造成各个学习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和初中为9年义务教育,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轻,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完成,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可以根据学习规律制定相当连续的教学方案。但进入高中,学生和学校同时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课程设置和学习方法都和以前学习有很大的差别,而整个教学的中心目标也都是以升学为核心。学习目的的改变就造成了对以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抛弃,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系统的断层。而到了高等学校,其学习目的和内容和高中又有很大的不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成为了重点和核心,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又和高中时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又会出现一个教学系统方面的断层。二是我国教育水平不高。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的教学体系的科学化、社会化、系统化都显得非常落后。改变这种状况不仅仅是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操作方式,还要各级政府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步一步进行探索,最终找到一条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化的连续性的教学道路。

三、解决语文教学系统断层的策略

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普通话教学系统的断层表现和形成的原因,推而广之,在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这种断层普遍存在,如文言文学习方面,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和方式不同造成断层,到了大学,除了中文系继续系统学习之外,其他专业基本上就放弃了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断层。再如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学习同样面临着相同的断层问题。文教学教学系统出现的断层问题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企业和组织对当今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颇为不满和无奈,但实质上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低下,无形中给自身综合素质带来损害,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也不能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来。

改变这种情况,从长远看,只有大力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系统。从当下看,大学院校要普遍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上要继承高中的语文教学系统,又要按照大学的学习特点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适应,在适应中进步。大学语文教学要和大学的普通话教学、美育德育教学、口才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等相关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入社会的理念和经验及评价标准,真正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他们的工作服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报务。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普通话教学同以前阶段的拼音教学、普通话教学存在着事实上的断层,从中可以分析出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体制。大学语文的科学设置和讲授可以对语文教学的连续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和完善,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华,付江明.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

[2]李凉.浅谈普通话教学[J].科技视界,2014(15).

[3]凌斯雅.语文教师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1).

[4]董长河.弥补断层,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对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

[5]潘琪.修补“断层”,“无缝”衔接――寻求理想和谐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J].考试周刊,2014(36).

[6]袁和平.高校普通话教学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篇10

关键词: 湘方言 湖南籍大学生 普通话

一、湖南省人口状况及语言情况

湖南省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湖南省幅员辽阔,是地处我国东南腹地,综合实力在中部位列首位,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十强。截至2012年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638.9万人,城镇人口为3097.06万人,城镇化率为46.7%。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全省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部分地区主要使用赣语、湘南土话、西南官话、瓦乡话或客家话等方言。此外,苗语湘西方言、勉语(瑶语的主要分支)、侗语和土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由于社会、历史、地理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湘语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垢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至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的特殊局面。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1.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全浊声母多数清化,并多读不送气清音,多数有独立入声调。如“花hua”与“发fa”不分,“扶fu”与“湖hu”同音。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全浊声母在舒声字保留较好,多数无入声调,一些方言点存在元音高化。如把“母mu”读成“mo”。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读不送气浊音,仄声(上、去)基本读不送气清音;全浊入声字多数清化。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解湖南高校普通话的普及情况,了解普通话在湖南大学生语言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经湖南省语委批准,《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调查项目于2012年5月获得立项。本次调研,课题组主要在湖南师范大学及其他高校的湖南籍学生中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8份,样本为随机选取,其中女生占68.2%,男生占31.8%;农村生源占43.8%,城镇学生占56.2%。课题组重点调查了湖南籍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现状、湖南籍学生普通话发音的难点、影响湖南籍学生普通话学习等主要因素。

1.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籍大学生中能流利准确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占调研总人数的37.1%,44.7%的同学能熟练使用但发音不标准,18.2%的同学能说但口音较重,语音面貌系统缺陷和语调偏误率较高。在调研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中,71.1%的调研对象选择在校学习,18.9%的同学选择看电视听广播学习,7.6%的学生是因为受家人影响,2.4%的同学选择在培训班学习。由此可见,学校学习是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63.1%的同学认为学习普通话遇到的问题是受方言影响,24.2%的同学表示周围同学都不说普通话,没有较好的环境氛围,10.4%的同学表示学校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没有起到标杆作用。另有2.3%的同学表示普通话不好是因为不敢说,怕别人笑话。

2.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发音常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籍大学生声母错误主要是舌尖中音(n/l)、舌尖后音(zh ch sh r)和舌尖前音(z c s)。27.7%的人表示,舌尖中浊鼻音“n”与舌尖中浊边音“l”相混,如:“脑”误读为“lǎo”。20.3%的人表示,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相混淆,如:“蹭”误读为“chèng”。还有13.8%的人表示,清擦音“f”与舌根清擦音“h”相混,如:“发”误读为“huā”。

湖南籍大学生韵母的发音错误主要集中在前鼻韵母(占13.1%)和后鼻韵母(占16.3%)上。前鼻韵母中错误音最多的是(üan,占前鼻韵母错误率的9%),其次是(uen占前鼻韵母错误率的7.1%)。还有28.8%的学生表示前鼻韵母发不好,但不清楚缺陷音在哪里。后鼻韵母发音错误主要集中在(ing/eng /iang)三个音,如:“应”误读为“yīn”,“丰”误读为“fēn”。其中(ing)占后鼻韵母错误率的21.9%,(eng)紧随其后,占15.9%,(iang)占后鼻韵母错误率的13.1%。还有36.9%的学生表示后鼻音发不好,但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音没发准,以上为声韵母发音较为常见的错误。此外,还有一些同学出现语调错误,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度曲折,起点不高或轻度曲折等。

3.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周围环境、家庭环境、社交因素三个方面。70.7%的调查对象最先学会的语言是湖南地方方言,11.5%的调查者最先学会的语言是带有湖南腔的塑料普通话,还有5.1%的学生最早学会的是少数民族语言。仅有12.7%的调查者最先学会的是标准普通话,这表明,从小的语言环境对日后语言发展影响很大。目前湖南省各县市,以及偏远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关于在家中说普通话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68.2%的大学生在家中主要用方言交流,17.3%的大学生在家中偶尔说普通话,只有14.5%的学生在家中经常说普通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很多同学普通话不好的直接原因是在家中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和环境。在调查普通话的学习目的时,80%的学生认为是便于人际交往。普通话是湖南高校要求使用的官方语言,如果说不好普通话,则必将影响到与同学、老师的正常沟通。10.1%的学生选择是学校要求,目前,湖南省内一些高校,如湖南师范大学已经将普通话过级证和毕业证挂钩,所有学生拿毕业证的基本要求是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其中中文、音乐,旅游等专业要求达到二级甲等,播音主持要求达到一级乙等。6.5%的学生学说普通话是出于个人兴趣。只有3.5%的学生的选择是好找工作,说明在湖南省内企业、事业乃至机关单位找工作时,普通话并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看出湖南省内各单位要求说普通话的氛围并不浓。

三、结论与建议

这次普通话学习情况调查反映了近年来湖南籍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现状,通过情况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了解湖南省乃至南方地区普通话使用的基本状况和普通话普及的大致趋势,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据此对今后的推普工作提出相关对策,为语言文字政策制定部门和语言文字研究机构提供客观的依据与参考,为今后的普通话调查积累宝贵的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籍大学生能熟练准确使用普通话学生的比例占37.1%,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在校学习(71.1%),由此可见,湖南省教育系统普通话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湖南籍大学生感到说普通话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方言影响(63.1%),声母发音困难主要集中在舌尖中音(n/l)占26.7%,舌尖后音(zh ch sh r)占20.3%,还有舌根音(g k h)占15%。韵母发音困难的音主要集中在后鼻韵母,其中eng,占15.9%、ing占21.9%、iang占13.1%。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学好普通话,主要目的是便于人际交往(占80%)。在调研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中,46.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最有效的途径,35%的学生认为学校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将普通话过级证和毕业证挂钩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还有18.2%的学生认为学校加强普通话培训与指导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重视基础阶段普通话教学。

语言学习与年龄结构密切相关,13岁前后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机制,是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调查显示,很多湖南籍大学生发音不标准,主要是农村地区普通话教学薄弱,语文老师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导致很多学生错过了语言学习关键时期。进入大学后,由于普通话说不标准,更增加焦虑心理和自卑情结,不敢开口说。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普通话学习兴趣,大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将消极的普通话厌学情绪转化为积极动力,才有助于掌握正确发音,提高读音准确率。此外,湖南省内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等级过级率,才能在未来整体提高湖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普通话水平。学校要坚持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克服方言影响,突破学生心理障碍。建议开展集体朗诵、演讲等普通话推广类的语言大赛。

2.利用新媒体,丰富普通话培训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学生希望能有一种人机对话、错音纠正的软件学习普通话;38%的学生希望能通过视频软件学习普通话,15.5%的学生希望通过插图和文字介绍学习普通话。可见利用新媒体学习已成为最受“90后”大学生欢迎的一种学习形式。普通话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在视频、音频等网络课程方面多开发一些学习软件,供学生自学,从一对多的课堂教学专项到一对一的人机教学。另外,湖南省内高校应坚持将普通话过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提高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孙曼均.河北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1(4):2-12.

[2]田晧.地方普通话常见词语实物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4):85-87.

[3]苏金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项目组[J].语言文字应用,2012(1):28-35.

[4]何干俊,冯广艺.偏远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6):4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