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19 11:2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

篇1

摘 要 文章从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场地器材、体育课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等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安全防范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讨论。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全保障,就谈不上健康及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更谈不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 安全 防护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自然会想到:要健康发展,首先要有安全作为保证。要实施好安全问题,上靠方针政策,下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而体育安全的具体实施者是体育老师,更需体育老师深入细致做好防范工作。如今安全的过度责任化,体育课安全问题无处不在,许多体育教师“谈安全色变”,安全第一,采取消极态度。其实,要真正实现课程目标,要敢于面对安全,在实施中真正落实,安全问题是可以做到有效防护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点体育课安全防范问题的初略认识,从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场地器材、体育课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等方面来共同探讨。

一、制定安全责任制度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特有发展的战略重点。学校相关部门要学习相关文件、办法,如《体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并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安全任制度、管理办法,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使学校的体育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各负其责,保障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体育课的安全防范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体育教研组应按照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常规内容;每学期开学一次以安全教育培训为主的教研活动和体育理论课;特别是入学新生要及时了解学校的体育课安全制度和规定,如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听从指挥、做好准备活动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防范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熟悉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救护常识,指导学生预防安全事故等,出现损伤,立即处理或送医院救治等。

三、场地器材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练习为主的课,对安全防护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场地器材。场地方面:要有合理的规范布局,考虑安全因素,如设置跳远场地要远离投掷场地,体操器械的放置离其它物体有一定的距离等。器材方面:购买合格产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维护;熟练掌握其性能等。对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安全检查是落实好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认真教学设计

上好一节安全的体育课,认真对体育课的各部分的教学进行认真的设计是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课的开始准备部分

开始准备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组织内容之一,安全教育和准备活动应纳入该部分的重点。安全教育使学生对安全防范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准备活动使学生生理、心理充分进入运动准备状态,准备活动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措施,对此要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

(二)课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身体素质、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主要阶段,是直接关系到课的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是安全防范的重要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对其安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结合实际,场地器材是否能满足安全防护需要,如上跳箱,首先要检查跳箱、助跳板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组织教学设计,应考虑保护和帮助、分组、注意的问题、合理安全的练习组织方法等,尽可能把各种安全问题都考虑进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安全问题,根据实际选择调整学习场地,如遇多班体育课,必须协调,绝对不要多项活动混在一起,多项运动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遇到安全隐患大的项目,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的结束部分

篇2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安全 安全教育教师素质 严密组织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有增多趋势,由此产生的经济与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不但给高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尤其是给学生与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精神伤害,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如何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已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加强体育课及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增强教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不可因噎废食,取消学校的各种正常的体育活动。由于体育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巨大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教学练习中的安全,是体育课特有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

1.体育教师有保障体育课教学安全的重大责任

教育教学活动可分为两类:(1)具有高度内在、直接危险性的教育活动,如体育及自然科学实验课程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高的安全注意义务和责任。(2)具有较低内在、直接危险性的教育活动,如以学生静坐聆听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低的安全注意义务。

体育教师教学的注意义务和相应责任:体育课程有注意学生健康状态的义务;练习场所的事前安全性的调查义务;事前防止事故的提示、现场监督的义务。体育课、户外教学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基准,应以该活动的性质、危险性程度,学生的学年、年龄,学生的技能、体力,教育指导水准等作为判断的基准。是否存在合理分组对抗、竞赛;是否存在充分掌握学生生理、健康状况资料;是否存在场地出现混合竞赛状况;是否存在注意学生运动中、运动后出现的异常状况。

2.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共同防范学生的安全事故

2.1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介绍体育课时服装的各种基本要求及原因。(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4)尽量不要戴眼镜。(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要让学生明白不安全因素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意识到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2.2教会学生自我监督方法,加强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监督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定期采用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以避免运动损伤。把常用的自我检查方法:体重法、脉搏测量法、自我感觉法等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余锻炼时正确运用。

2.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行为、语言的规范;言行身教。

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是代表学校的职务行为,如果因体育教师的不当言行造成伤害事故,依法律规定,应由学校负主要法律责任,由学校先承担赔偿责任,而后再由学校去追究教师的具体责任。所以说,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体育教师的言行。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体育教师要杜绝体罚学生现象,不要强迫学生做高难度动作和大负荷的运动;语言要文明,表达清楚,不要侮辱、讽刺学生,因为青少年学生由于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和心理素质弱,教师的不规范言行会对他们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难以预料的。

2.4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要细致周到。

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2.5加强体育课安全教学的预见性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往往有一些可以察觉到的“先兆”和“苗头”。这需要教师有十分敏锐的目光,并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稳定、安全的措施。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预判能力,将运动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6加强体育课教学中保护与帮助。

教师不可能在每节课、每项练习中都亲自保护,因此需要培养较多的体育骨干学会怎样进行保护。要教会体育骨干各项练习的保护方法,并使其懂得这样做是对老师的协助也是对同学的爱护。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必须加强责任心的培养。体育教学中保护和帮助往往同时运用,不能截然分开。不过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鼓励学生顽强地克服困难,完成教材的要求。同时要细心观察,在他们不能完成或万一失手的情况下,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帮助,确保学生练习的安全。还需要教会学生在意外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及时排除和防止外界各种干扰。

2.7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总之,体育教师要牢牢树立教学中的安全观,加强课堂中的安全措施;并通过从始至终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课上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安全问题就会不再阻碍我们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反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法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黄胜开,余燕.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3]方益权.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探讨[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孙惠春.学校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篇3

关键词:事故安全;预防;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1-01

学校体育要重视,学生的身身体,心理健康, 身心发展,学校和教师声誉都和安全问题相关。因此,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下面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实际谈谈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原因与防护措施。

一、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课程。它强调的是以动为主,以健身为目的。体育健康课程主要特点是身体锻炼,体验、认知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从身体锻炼中获得,学生基本处于身体运动的状态。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性,这些体育课特有的特点,成为体育课发生安全事故原因之一。

2、体育教师方面: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会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是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生学习、健康快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指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技能与知识,高尚的师德,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业务水平的不高,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体育教师的洞察力。

了解学生个体的体质伤病状况不够,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旧伤等伤病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因人控制运动量,导致运动量过大,同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具体对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还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能力、安全的意识、身体,心理体征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1)学生的身心特点:高中生正处身体上的发育阶段。这段时间的学生,在青春期,由于高中生的未成年,心理发育不完全,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学生的安全意识:由于安全教育较少,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全,因此,高中生缺少安全意识,有安全隐患。

二、高中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伤害事故。安全事故要客观对待并观察,注意以下几点安全措施,来预防伤害。

1、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能起到较好效果。传授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知识,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安全的锻炼,学会如何避免运动伤害。

2、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1)提高师德水平,工作要负责。

体育教学的好差受到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影响。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对教学没有热情,没有责任感,工作不够细致,大意马虎,都汇出现安全隐患,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安全第一。

(2)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运动知识与技能,丰付的经验,先进的理念,更新身体锻炼的方法,是体育课对学生有吸引力,并且安全,才能是学生发展,家长放心,社会承认。

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体质差,安全意识弱,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点保护与帮助控身体素质弱、控制能力差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安全习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4、及时消除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隐患。

经常对场地和器材都要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及安装不牢固的器械要及时报告修复,确保使用安全。上课前,体育老师要认真检查体育场地、器械,仔细设计、摆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坚决不用。上课中应关教学内容与场地、器材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尽快处理;课后,器材要及时回收,保养,检察,维修。

5、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有先天疾病的学生做好记录,和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充分了解该学生情况,关注运动中表现,不能做的运动,要避免。

6、注重反馈,及时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在起始阶段,并及时分析有关的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有效对策,确保今后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教学中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加强安全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健康第一”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高中安全教育读本》.海南出版社.

篇4

1安全意识是基础

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安全性是摆在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现实性的问题。教师自己不仅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迅速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在让学生明白这一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积极预防是根本

体育课的疏忽大意很容易引起意外。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做好防范措施,提醒学生容易出现危险的环节要引起注意,并把危险尽可能地想到。对一些高危体育项目应特别重视和强调,如跳箱、跳山羊、铅球、标枪、足球、篮球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初次接受一个班级的时候,要从最了解学生的班主任那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无疾病史等。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力求做到每位学生每堂课都有进步。

3精心组织是关键

3.1活动前应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分配活动、选择合适的场地、安全的器材、学生的服装。体育教师还要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

3.2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安排好、协调好各个环节,处理好班与班、教学内容与场地之间的分配,使之互不干扰,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同时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3.3活动后的安全不可忽视。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放松活动,按照运动负荷的大小,适当选择放松时间,使肌肉松弛、心率平缓下来。另外,还要安排好学生注意器材的收回,保证学生安全离开活动场地。

4培养能力是目的

4.1指导学生活动卫生。体育活动总有一个度,要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不可逾越这一规律。活动之前必须要做热身活动,活动后不要立即冲凉;饭后半个小时才可以活动,活动中适量饮水,不可暴饮;活动不能超一定的运动负荷,要跟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

4.2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措施。当有人运动受伤时,作为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应该有义务去进行抢救。在施救的同时,要及时联系身边的同学,迅速报告教师或拨打急救电话,必要时要迅速将受伤者送到校医务室,期间还要采取必要的方式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作为受伤者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得不到其他同学的救援,可以临时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包扎、止血等。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把这些措施作为必备的应急常识去掌握,以备在关键时刻或突发伤害事件时使用。

4.3选择和使用场地器材。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每学期定期对所有体育场地、器械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山羊、单双杠、大型儿童玩具设施、地面等要做重点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风蚀老化等隐患的,要及时进行加固维修或做报废处理,立即停止使用。体育课上认真检查体育器械,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器材进入体育课堂,不在不合格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能、体形、身体协调性、原有的技术水平不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进行活动,就可能减少使用中的危险系数。

篇5

一、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也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中学生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会活蹦乱跳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育教师就更需要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安全教育的意义,使他们充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一些发生在课堂上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受伤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警惕教育,教师时刻提醒,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清醒,不做那些危险的活动,有了安全方面的意识,他们自然会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避免发生安全方面的事故。

二、注重课堂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花费很大的心血的学习过程,与课外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和教学方面的要求,学生只有认真遵守,才能保证教学有序进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而是骄纵学生,那么就会完不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投掷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长投还是短投,每一次统一完成投掷时,如果教师没有发出捡球或者拾弹的口令,学生是不允许去捡球拾弹的;在跳高和跳远活动中,要在前一个学生离开沙坑的前提下,后一个学生才可以做准备工作助跑。在跑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学生按照自己的跑道进行赛跑,不得偏离自身的跑道,否则将会与其他跑道的学生发生碰撞摔倒甚至受伤;当跑过终点线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停下来,给身体一个缓冲,否则将对身体造成伤害。体育课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如果没有组织纪律作为约束,就很难把控教学过程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课堂上放任学生活动,则会让他们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组织纪律,以其权威性来培养学生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三、善于观察,积极预防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不够成熟,他们的一些行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而导致在课堂上发生意外。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异常举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比如,当学生情绪低落或者脸色难看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比较多见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即便是身体不舒服也不告诉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及时处理,进而减少或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这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勤于观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比如,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学生就不适合剧烈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在生理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也有选择性。通过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师对于运动医学常识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处理学生脱臼、扭伤等情况,即便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教师也能够进行救助治疗,将安全事故的损害降低。

四、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课堂 安全

最近几年,小学生在学校的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问题被整个社会所关注,如何保证学生在校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在安全问题上,小学体育学科可能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压力更大。这与小学体育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体育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练三者结合到一起的一门学科,非常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这往往会导致一些突发问题的出现,而且从上课的环境来看,体育课作为唯一的室外课主要是在室外上课,外界环境变化性强,而且对于学生的控制性不如室内,这都增加了体育课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现代社会,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来说,自身一定要有安全的意识,采取一切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那么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来确保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安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树立安全责任感

俗话说;十个事故九个疏。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或者侥幸心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要有安全意识,防微杜渐,同时,要树立安全责任感,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之内的各个环节,坚决杜绝意外的发生。

第二,了解学情,科学开展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学生的实际。体育学科是一项对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其实践性和参与性要求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的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安排教学活动。从学生们的角度来说,作为小学生本身就爱玩,而体育课往往是他们唯一能够到室外放松自己的机会,所以每个学生都比较爱上体育课,但是有些孩子的身体条件较差,可能不完全适合或者存在隐患,但是他们作为孩子往往忽视自身的这也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加强与学生班主任的联系和沟通了解每一名学生;通过和体育委员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状况,做到胸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第三、重视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还未养成,很多说过的事项很容易忽略,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们的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强化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首先,我们体育教师是自己要做好表率,给学生做好榜样,体育课教师要按时按要求到岗,自己要穿好运动服、鞋,不要带饰品;同时,要求学生上课迅速集合,保持队列的整齐、有序,务必按要求作好相应的热身活动,比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单纯依靠教师自己的力量有时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充分的去发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发挥好体育委员的核心作用,同时设立学生活动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及时的向教师反映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操控能力。

第四、加强常规检查

(1)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2)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3)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篇7

【关键词】:体育 安全 健康

体育课教学主要是以室外课为主,由此确定体育课存在不安全因素,偶尔会发生学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课上安全问题,严密组织课堂,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落实安全措施,安全地上好体育课。

作为如今的体育教师该如何保障一堂体育课安全有序呢?个人浅谈几点体会,以供学习交流。

一、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同时也要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为防止学生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

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体育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体育课时的自我保护,在练习过程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运动中运用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所以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二、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1、着装方面,要求学生穿宽松的适宜运动的服装;穿软底的便于运动的鞋子,不得穿牛仔裤、皮鞋等;不要留长指甲,不得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携带尖锐的硬物上课等。

2、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比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

3、注意当堂课的天气情况,一年四季气候不断的变化;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与中暑;冬天气温低,易导致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三、课堂的组织要严密

1、认真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准备活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也能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根据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学校场地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力求合理、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区别对待,因才施教的原则。运动负荷一定要恰当合理,负荷过小时,学生得不到锻炼,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专业体育教师,要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的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3、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更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明确体育课学生的活动区域,老师要尽可能把所有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室外体育课尽量不能随便让学生回教室或留在教室。

4、课前及结束时要注意学生人数的清点,整好队后,接下来询问出勤情况,发现学生有缺课现象便立即追查,弄清谁缺课,为什么缺课,不能出现学生私自逃课的情况。课堂纪律要强化,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刚上课时,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听从指挥,严禁学生在活动中嬉戏、任性蛮干、动作粗野等。

四、加强教学中的异常现象、意外现象的防范

1、教师要细致了解有些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2、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情绪表现不稳定,还有些学生看到跳箱、双杠、单杠等器械,就会害怕、恐惧,产生心理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引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调整学生的情绪。

篇8

关键词:体育课 安全 场地器材 教学细节 活动习惯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从几方面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1)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2)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课前、课后搬运器材时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在课前详细了解,有的同学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在进行某项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时,疾病会发作,出现安全事故。

4、认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参加在某项有对抗性的比赛活动或跳高、打篮球等激烈运动项目等,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

5、教师设计的活动项目要避免不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实际和超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小学低年级开展篮球比赛、在双杠上做翻越训练等。

6、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的讲述,强调要到位。如教学掷铅球时,对观看的同学站在什么位置,铅球在滚动时怎样让它停下来等,说得要具体,督促要到位。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人不可乱跑、抢掷。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7、有时候上体育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范围小,要防止学生在分组活动时相互撞倒摔伤。

8、天气炎热,在阳光下锻炼时间不宜长,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发生中暑事故。

9、课堂组织要严密,严格学生纪律,防止在没有教师保护下做有危险的活动,如跳高、跳远、爬杆等。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的实践课,它本身就有很多容易“出错”的地方。其实学生的一次次“出错”都是可有研究、发展、创新价值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应急引导并提高我们对反常现象的急变能力呢?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认为要守住课堂教学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课堂教学预见力,精心备课

做任何事情就怕你想不到,只要你对课堂教学有了预见,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1)备教材。要分析教材本身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安全措施,提出具体的明确要求,在设计本次课内容和方法时要科学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事故要有预见并加以防范,并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充分地估计和应急方案。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比如,课前看学生的精神表现和情绪,要知晓包括身体健康状况有无生病等现象。加强师生沟通,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近期状况”,包括学生生理、心理等现象,及时优化、调节课堂教学过程。

(3)关注细节问题。课前教师要提前到达课堂练习场地,对事先准备的场地器材要仔细检查是否安全、牢靠,是否有利于课堂上教师视线观察等。因此备课要遵循教学实践规律,既要追求教学活动的定量化和最优化,又要具有弹性和选择性,给教与学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 严把课堂教学五个环节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前提来组织教学,于是乎“宽松”的教学放松了教学管理,步入极端,忽视了必要的准备活动,上课就直接活跃到,这样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严把五个环节:

(1)要做好准备活动,要督导学生既要做好一般性素质练习,又要做好必要的专项素质练习,防止一般性拉伤和损伤。

(2)组织教学要严谨,要重视课堂常规要求,严明组织纪律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你不能总是讲:“要注意安全!”其实这句话太笼统,教师要讲到具体。比如,在慢跑时,强调学生不要追逐打闹,防止中途绊脚等现象发生。每做一项任务之前,哪怕只是提醒半句,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教师要善于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动向,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制止,比如在练习投掷实心球时,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等,这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4)要特别关注开始和最后来的练习,这是伤害事故的多发点,比如开始时动作不准确,准备不充分,有胆怯心理; 最后练习时易放松或猛劲,都存在安全后患。

(5)运动负荷要适宜。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对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学生能够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比如一节课中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引起学生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现象。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注意节奏,张弛相依,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 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互助合作意识

课堂上每次做练习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互助合作意识的教育。比如,在练羽毛球时,要用手拉一拉拍子是否掉头;跳山羊落地要注意缓冲;跑的项目结束后不要立即停倒在地上,要有人扶助走动或站立等。要教会学生保护的方法,努力做到有练习必有保护的思想意识。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保护难度较大的动作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力量。其二,教师要动脑筋,不断改进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比如,跳山羊练习,保护他人的同学要的灵活保护,向前进或向后退地走动,使静态地保护变为动态地保护。

四、 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要安全有效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对场地、器材的布置要合理,在摆放器材时,活动的器材要向固定器材靠拢,投掷场地要远离其它项目练习。比如,练习实心球时,教师要明确划出三线,即起掷线、及格线、优秀线,距离宁远勿近。这样学生做练习可有的放矢。跳远练习项目要及时翻沙坑,周围不要有学生,以防飞沙入眼。总之,在组织各项器材练习时,体育教师要有组织措施和要求,避免学生一哄而上抢夺器材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

篇10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67-001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是一个比较成熟、有推广价值的做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强化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以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活动过程,每天都要进行,时间长,人数多,活动中如稍有考虑不周,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城区老学校,由于场地小,学生数多,所以更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尽可能给学生良好的运动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安全保护与防范意识必须提高,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树立安全意识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系统传授正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保健、运动康复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伤害处置方法,合理组织好活动,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和学生把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减少和避免校园运动事故的发生。例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活动时喜欢相互推搡,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不安全事故;在排球活动时,有的学生喜欢用脚踢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造成伤害事故,为此教师就应迅速制止,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极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新的认识和高度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要细致周密

1.对易发生的不安全事故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学校要建立大课间活动制度、大课间安全制度、大课间应急预案、大课间工作人员职责、大课间安全预案,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师生安全,能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2.活动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安全是第一位的,因而必须优选一些安全项目。运动项目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如趣味性、易开展性、对场地要求等等。一些快速追逐跑的游戏,学生虽然喜欢,但安全隐患大,也不太适宜优先考虑。另外活动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3.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往往这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4.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设施包括场地的合理布局、设施本身的安全功能等等。学校必须安排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戒标志,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5.合理安排活动场地。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合理安排活动场地。学校要采取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错开活动时间等措施,避免学生拥挤引发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差学校,或者是城区的老学校,场地小,更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已有的运动场地,挖掘新的场地资源,尽可能给学生大一点的运动空间。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状况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活动内容,防止因活动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