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4-19 11: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海南西部;旅游市场;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42-02

据近年一项调查显示,京沪穗3/4的游客均希望来海南旅游,海南已经成为国内冬季首选度假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海南旅游发展迅猛,但在海南西部,旅游发展却是一直徘徊不前,西部旅游产值在海南整个旅游产值中所占比重少之又少,这与海南西部那得天独厚的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游客去海南,多半走的是东线和中线,西线旅游少人问津。但在海南的西部,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风情万种的旅游资源,构成了罕见的热带雨林与滨海风光。海南西部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海南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海南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海南西部优越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急需实现市场突破,通过加强营销,努力改变现状,迅速占领市场。

1.以产品为基础开拓市场。海南西部旅游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和吸引力,坚持“面向大中国、立足珠三角、提升港澳台、巩固韩日俄、拓展欧美澳”的旅游市场促销格局,以旅游产品为基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包括传统客源市场、新兴客源市场与潜在客源市场,以产品魅力招徕顾客,实现旅游产业的飞跃。

抓好市场调查,主要是应做好细分市场的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现状要求海南西部在开拓市场时应该重点开发和拓展海外中短程市场,深度拓展长三角与珠三角市场,开发以武汉、成都、长沙、南昌、南宁为中心的中部市场。要注重自身的市场培育,不能让市场推着走,而要拉着市场走。

只能满足低端的观光客需求的观光产品在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很难上升,效益很难增加。海南西部如果依然像东部那样几乎所有的旅行社推海南旅游的主打产品却只是迎合低端客源市场的观光游产品,显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也难于实现理想的经营效益。

海南西部应该依托其优越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不断地研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使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最近几年的主打产品可以为滨海度假休闲游、温泉度假游、自驾观光休闲游、山海运动娱乐游、乡村生态游、会议商务游、民俗风情游、度假购房游、节庆活动游、热带南林探奇游、豪华邮轮度假游等。

2.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海南西部旅游应该顺应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和游客需求的逐渐改变,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会议节庆、工业参观、风光探险、生态体验、红色怀旧、科学考察、运动娱乐、访古探幽、黎村苗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西部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

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海南西部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兴建开工,为西部带来了大量的商务游客,这些高端客源将对西部旅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西部旅游企业应该针对这些游客发展商务旅游,主要打造格调高雅的休闲度假和娱乐运动等旅游项目。结合当前海南西部旅游资源现状,要让产品形成卖点,组合线路是重要手段。

海南西部工业相对集中,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聚集海南西部海岸,发展工业观光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把海南西部的现代工业企业与古代的工业遗存如千年古盐田组合起来,或者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如热带高效农业庄园整合起来发展工农业观光体验游。

海南西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开发“体验旅游”,有效激发外地游客赴琼旅游的兴趣和热情。海南西部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热带旅游节、黎苗文化旅游节、儋州调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挖掘特色文化,运用文化艺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人文景观相链接、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网络,丰富和升华了西部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展示、弘扬黎苗风情和东波遗风的窗口。

1.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依据海南西部的旅游资源特色与优势和与东线旅游产品互补分流的开发理念,西部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可以主要打造热带海岛西部风光游、山地农家体验游、滨海度假休闲游、滨海鱼家风情游、黎苗民族风情游、东波遗风凭吊游、原始雨林探险游、热带生物科考游等有别于东部沿海旅游的特色旅游产品。可以主要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整合西部优势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应该有机地融入西部原始山水、文化遗迹、黎苗风情,挖掘本地文化内涵,突出西部地域特色,体现西部旅游独特魅力,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海南西部文化生态旅游。

2.突出自身特色,发展森林旅游。海南西部森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一是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二是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三是国内唯一的山海相连的森林公园;四有神秘浓郁的民俗风情。海南西部有世界一流的滨海风光,将森林旅游与滨海特色结合在一起,打出“有山有海”的口号,可以吸引很多游客。与全国其他森林公园相比,海南西部如尖峰岭霸王岭的原始森林原生性更强,自然条件更出色。由于森林旅游开发得较晚,目前开发利用的很少,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前景更广,开发潜力更大。

3.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项目。海南西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旅游精品,要有精品意识,要打造推出一批精品线路,一批符合海南西部实际情况,在交通、设施、产品等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精品线路。依据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现状,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是西部旅游的主打品牌与精品项目。海南西部要突出抓好一批引领海南西部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通过争上一批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不断完善旅游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开发档次和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1.加强与岛内其他地方合作。海南旅游项目建设长期以来大多集中在北、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但在海南岛的西部,那原始的热带海湾、荒凉的乡村风光、怪异的礁石丛林、奇特的沙漠景观、迥异的风土人情等相比于东线风光的婉约秀丽,则要显得豪迈粗犷。海南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与东、南部有很强的互补性。海南西部与东部旅游企业面对大同小异的竞争市场,双方应该通过合作互补,可以共同实现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加强西部各市县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各市县在旅游产品与线路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各自按照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打造本地旅游产品与线路。本地的旅游资源毕竟有限,要吸引和招徕游客,应该加强各方合作,与邻县合作设计旅游产品与线路,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联票优惠制,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统一优惠,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共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互动、品牌共推、利益共赢”的原则,共同打造海南西部旅游品牌,从而各方实现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

3.加强与岛外其他地方的合作。海南西部可以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海南与两广地理位置邻近,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合作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广东是连接港澳的重要通道,是海南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乃至扩展旅游国际出发空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邻近,目前旅游合作范围也从互送观光、会展游客扩展到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投入开发旅游项目等领域。加强与两广旅游合作,共同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实现三地旅游市场一体化,有助于联手开发东盟和港澳旅游市场。通过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实施无障碍旅游,三方将通过整合各自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在区域交通、医疗救助、落地签证、信息咨询、支付消费、语言服务、标识系统等城市旅游功能上实现无障碍,在构建旅游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等城市旅游管理服务上实现一体化。

4.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的旅游企业应该加强与知名景区、媒体、旅行商、酒店、航空公司等的合作,根据海南西部与东、南部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及其互补性,通过东西线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旅游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争取特定的消费群体。旅游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而客源的关键在于旅行社。海南西部现有的旅行社起点晚、数量少、经营水平低,竞争力较弱。

目前海南游仍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内游客占游客接待总量的95%,这表明国外旅游市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南旅游市场应该逐步实现以国内游客为主向国外游客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重点地域如韩、日、俄、欧、美、澳。海南西部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桂林、北海、湛江、海口、三亚、成都等地合作共同向欧美旅游市场推介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多渠道、多视角、立体式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不断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

篇2

【关键词】养老旅游,现状,问题,开发条件,对策

一、我国养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养老旅游把养老服务与旅游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旅游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状态。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2000年底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以年均3%的增长率递增,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世界1/5的老年人生活在中国。国内老龄人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在消费能力加强、闲暇时间充裕、享受观念转变、子女无暇照顾、身体机能减弱、夏季气候炎热的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避暑、养老和旅游的多重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1、开发意识不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很多地方还没有转变观念,没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很多旅游线路和产品还是延续着以往旅游观光产品的内容,并未真正融入养老养生的实质,没有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导致旅游产品的粗化、泛化,无法满足养老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

2、养老旅游设施相对滞后。旅游设施包含交通、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宾馆、医疗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两大类。

3、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养老旅游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的旅游产品而言有其特殊之处,既要懂养生文化,又要懂医疗技能,还要懂旅游服务相关技能。近几年,有关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基本都是传统专业设置模式,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与旅游市场不能很好地对接。这种培养模式也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养生与保健人才欠缺的局面。

二、我国开发养老旅游市场的条件

1、养老旅游客源充足。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决定了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6%。预计到2025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8亿,占人口总数的18.46%,2050年将达到4.2亿,占人口总数的 29.8%,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型国家。

2、老年消费者有可观的购买能力。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多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数值还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子女多已成家立业,负担较轻,而且过去他们大多生活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其储蓄存款将产生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养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观念的转变使老人消费者具有强烈的旅游欲望。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逐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方式,将养老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老年旅游者在旅游中养老,在养老中旅游,一定会受到老年老年旅游者的青睐。

4、我国现有的家庭模式,为养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养育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逐渐进入老龄,随着子女成婚,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将由核心家庭演变为空巢家庭,很多子女已无力独立承担老人的所有养老生活,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面临困境。

三、我国养老旅游的开发对策

1、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从交通、能源利用、给排水工程、邮电服务、建筑设计与布局以及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四个方面展开。同时,提升信息服务、联络接待、医疗保健、健身运动、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配套功能;也可选择有特色的村落,按按市场方式运作,建设养老院、康复中心、疗养院、度假山庄、乡村旅馆、农家饭店等。

2、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资源,同时推广异地置换型养老旅游产品。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有敬老院、福利院、老人公寓等,这些服务设施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在发展养老旅游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养老设施,既能满足老年旅游者的各种特殊需求,又能降低养老旅游的成本。

3、适度开发优质优价型养老旅游产品。针对条件好的老年旅游者可开发较高端的旅游产品,如温泉疗养型养老旅游产品。温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老年人常有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硬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还有保健、美容、护肤的功效。

4、重点开发物美价廉型养老旅游产品。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购买力较高的老年旅游者群体,但从整个老年旅游市场来看,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人群所占比例并不大。另外,我国老年消费者,大都习惯了俭朴的生活方式,养成了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所以重点开发物美价廉型养老旅游产品,可以为市场所接受,刺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如农家乐养老旅游产品,可针对老人渴望长寿的愿望,在一些着名的长寿村开发农家乐养老旅游产品,让老年人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

5、加强各类专门人才服务技能的培养。积极引进规划、管理、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操作能力、执行能力。统筹考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开展短期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从业人员。

6、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性投入,以“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为原则,重点保障养老旅游项目需要的土地、资金、项目和人才资源要素。

我国养老旅游市场开发才刚刚起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应加大开发力度,针对老年市场的特殊性及老年人的消费特征开发出丰富的养老旅游产品,满足各层次的老年旅游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英,我国老年人出游条件与旅游行为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篇3

关键词: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84-02

1 问题的提出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范围为贵阳城区除中心区以外的九大片区(花溪、乌当、白云、金阳、龙洞堡、二戈寨、三桥马王庙、小河、息烽)及其卫星城(清镇城区、扎佐镇、修文县城)周围1~13公里范围内的城乡结合带,总面积22.44万公顷(336.6万亩)。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强农惠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与农业的结合,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生态化。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建设对促进该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 “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人们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紧张、喧嚣、污染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因此“生态游”、“休闲游”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是旅游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双休日、“十一”黄金周、春节长假、清明等小长假以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使度假渐成时尚。尤其是多个小长假,这种只有2~3天的休闲方式,正满足环城度假旅游的时间要求。贵阳市城区有300多万人口,根据问卷调查资料,贵阳市民日均休闲时间为6小时20分,高出全国主要城市平均休闲时间20分钟。在市民的休闲活动中,旅游活动占72%,中等以上家庭一年中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外出度假旅游的次数在4次以上。因此,贵阳市民思想开放、旅游观念前卫、休闲意识强,是环城旅游度假带的主要客源市场。其次,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省外休闲度假游客的首选地,更是候鸟式省外游客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

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的旅游资源及评价

3.1 气候旅游资源

旅游气候极为优良是发展贵阳度假旅游的亮点和卖点,“爽爽的贵阳”已被人们认可。贵阳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海拔较高,使贵阳夏季不热,纬度较低,使贵阳冬季不冷,这决定了贵阳市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降水量为1100mm,以夜雨居多,夜雨减少了尘土的飞扬,使白天空气清新、凉爽,是一种宜于旅游活动的降雨特征。春夏秋作为贵阳旅游的黄金季节,使贵阳市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最热月(七月)气温远远地低于周边省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夏季避暑、度假的气候优势。作为国内主要客源地区的京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以及周边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城市,夏季大多高温炎热,贵阳凉爽、湿润的夏季气候对这些地区的旅游者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因此,贵阳独特的气候资源是它发展度假旅游的重要条件,也是贵阳与周边地区进行竞争的一种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3.2 森林旅游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贵阳人的努力,建成了以环保林、风景林与公园融为一体,树种多样,乔灌结合,长70公里,宽1公里~7公里,总面积9067公顷(13.6万亩)的第一环城林带;200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保护好第一环城林带的同时,启动以生态公益林为载体,以竹、梅、玉兰、樱花、桂花、杏花为主调树种的六大主题公园,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已将第二环城林带建设列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范围为贵阳市周围5公里~13公里,总面积21.47万公顷(322万亩)。规划了生态控制区、风景旅游区、生产活动区、发展控制区等4个功能区和6个主题公园(即竹园、樱花园、玉兰园、杏园、梅园、桂花园)。以森林为主体,已建成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云关山、息烽温泉、修文景阳等4个省级森林公园和扎佐森林野生动物园。森林旅游资源是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载体。

3.3 喀斯特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喀斯特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喀斯特地貌景观极为丰富。其中以峰林、峰丛、瀑布、洞穴、泉水最为显著和壮观。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具有中国南部最典型、最集中连片的锥状峰林,与桂林的塔状峰林形成鲜明对比,修文回水石林和高枧石林,则是有别于云南路南石林的绿色石林。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重点研究、开发、集成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湿地公园分为保护区和休闲区,保护区为水源涵养区,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适当建立少数隐蔽场所供游人观赏湿地风光;休闲区为游客的游憩场所。

3.4 温泉度假旅游资源

贵阳市境内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泛,热储层厚度稳定,几遍及市属各县(区),资源蕴藏量大,大多埋藏在1500~2000米之间,水温45~55℃左右,热水中常含有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及组份,是极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水富集区。如乌当保利国际温泉和御温泉、息烽温泉、天邑森林温泉、开阳马岔河温泉和明皇御温泉等是已建成并营业多年的温泉度假地。现正在建设的乐湾国际温泉度假中心,将进一步提升贵阳市的温泉度假品质。

3.5 农业旅游资源

贵阳市城郊农业属高科技农业。贵阳市远近郊有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水果、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可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人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可利用水库、鱼池、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3.6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境地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土家、侗、彝、回、壮、满、仡佬、白、水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以世居本地的苗族、布依族为主。自古以来,人们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古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乡村中汉族村寨、苗族村寨、布依族村寨等依山或傍水,星落棋布地点缀在喀斯特的环境之中。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从纺织印染到挑花刺绣,从藤编竹编到漆器木器,从石雕陶器到银饰首饰,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器具,可谓无所不有。在各类传统工艺品中,又因民族、地区、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民族节日也丰富多彩,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据粗略统计,民族节日可分为农事性、社交性和祭祀性三大类,其内容覆盖宗教、生产、社交、婚丧、欢娱等各个方面。

3.7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是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具有农业与生态村寨建设相结合的大农村环境,以市区为中心成环状分布。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古镇历史文化等是独有、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依托分异性显著的旅游资源,可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最接近主要的客源市场贵阳市。从市中心到达各旅游景区,交通极为便捷,乘车时间最多的景区也不超过2小时。同时,依托贵阳市,面向全国及海外,旅游市场适宜面广。

4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带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的环城休闲旅游在全省起步较早,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家乐”型,游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享农家乐”,属早期萌芽阶段,城里人自发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仅作为一种休闲调剂,主导者是自发形式的农民个人或小群体,市场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农业娱乐”型,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主导者为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并以产品为导向,组织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第三阶段为“休闲度假”型,是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至成熟的经营阶段,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主导者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与经营管理,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即将观光、度假、娱乐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度假为主要目的,这是较普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类型。

但是,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旅游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旅游景区、景点规模小、分散、特色景区较少。

(2)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旅游项目盲目上马。

(3)旅游人才匮乏。除了大型旅游企业的员工较为专业外,其他乡村旅游点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多为农户自主经营或旺季时聘请当地劳工,有的没经过任何培训也没相应的证件就直接上岗。

(4)在旅游建设中,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不力,造成了部份森林的毁坏和水体的污染。

5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带的开发

5.1 实施“六动”战略,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阳市环城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观光休闲的浅层次,应向观光+休闲+度假+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深层次、立体式方向开发,在“建设精品,以质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针对贵阳市发展旅游的实际,实施“节庆启动、精品带动、创新轰动、产业链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的“六动”战略。

5.2 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设计

根据贵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环城休闲度假带上建设3个重点精品旅游区:

(1)修文――白云休闲度假产业园区。

以修文县南部及白云区北部为中心,依托修文县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兰花湖、苏格兰牧场、罗格当湖、天生桥、景阳森林公园和白云区麦架河流域万亩花卉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都溪林场、罗革凼与沙田水库、云雾山、西普陀寺――南湖,打造环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在这个旅游产业园区内有:

一条绿带――长坡岭林场和都溪林场;

四块玉佩――罗革凼水库、沙田水库,兰花湖、岩鹰山水库;

四个“贵州第一”――贵州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第一个野生动物园,第一个气势磅礴的西普陀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第一个乡村万亩花卉园;

本区“贵遵”、“贵毕”、“北环”高速公路横卧南北,长坡岭――都溪林带贯于其中,阳明文化享誉海内外,花卉文化冠于全省,滨水旅游文化独具特色,高尔夫球场和野生动物园为全省唯一,完全可以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2)乌当东风片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园区。

本园区包括东风、阿栗、偏坡、永乐、三江农场、小谷龙等地区,约100平方公里,其乡村旅游资源条件优越而特色鲜明,具有厚实的资源基础,可以打造成为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带上的重要节点和重点旅游产业园区。

(3)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园区。

本区域旅游资源和主要景区以青岩古镇为重点。青岩为贵阳市域的旅游重镇,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多元民族文化与独特的地貌环境,是贵州省域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除青岩外,本区域还有许多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如黔陶周渔璜故居(桐书屋)、红崖峡谷、青岩油杉林、平刚故居、马铃乡林场、燕楼乡古营盘公牛屯等(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营盘,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燕楼国”。目前保存古城门3座,古营盘内建筑群井然有序,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与建筑群之间有环绕整个营盘的防护巡道。)

5.3 贵阳市环城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对策

(1)旅游产品定位。

贵阳市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重点可以形成“3大系列产品;2类专项产品;4条特色线路;36个重点村寨的发展战略。”

3大系列产品:①环城休闲度假;②环城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事活动参与;③以民族村寨与民族文化遗产、生态村寨为依托的环城乡村体验性旅游产品。

2类专项产品:①节庆节事旅游产品;②乡村博物馆系列产品。

4条特色线路:①乌当――开阳土司故里、观光农业及温泉之旅;②花溪青岩古镇之旅,含四点一线”黄金旅游带,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包括花溪公园)、镇山民族文化村、花溪水库和天河潭联动发展,以“生态花溪”为推展概念,围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开发花溪的苗族、布依族民族文化资源;③白云――修文阳明文化与生态文化之旅;④贵阳――息烽红色文化与绿色山川之旅。

36个重点村寨:如乌当区的“泉城五韵”的偏坡(醉韵)、陇脚(古韵)、渡寨(美韵)、王岗(福韵)、阿栗(情韵),清镇市红枫湖畔的虎山彝寨,小河区阿哈水库湖畔的金山村,花溪区的镇山村,修文县谷堡乡折溪村(赏梨花),开阳马头村等。

(2)旅游产品开发。

打造花溪南部以青岩古镇为中心,辐射高坡、马林、燕楼等民族村寨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区;依托修文县阳明文化、高尔夫球场、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和白云区 “一花(万亩花卉园)、一湖(罗革凼――沙田水库)、一山(云雾山)、一庙(西普陀寺)”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跨地域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和探险科考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园区;整合东风镇高科技农业园区、情人谷--阿粟杨梅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永乐李端历史文化――桃文化旅游区、偏坡民族生态乡、三江农业观光园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建设成为以温泉疗养、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为主要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避暑之都旅游精品。

(3)加强旅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将贵阳市所辖区域内按照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原则,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景区内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经营活动以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规范管理。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加快对宾馆、饭店和景区开发经营单位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培育、发展或引进一批有经济实力、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取缔或逐渐淘汰现有不合格旅游经营点。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经营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建水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建制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是滇南地区的富庶之地。作为“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建水县,如何在云南省实施“旅游强省”战略中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打造旅游经济强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水县旅游业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和红河州旅游强州建设战略的实施,国家、省和州的层面就发展旅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以及建水“国际化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定位,形成了建水旅游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建水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已经由先前低效、粗放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向高效、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各种旅游要素得到不断完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2.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市、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蒙自市80km,北距省会昆明市210km,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250km。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鸡石、通建两条高速公路横穿县境,泛亚铁路通过县境连接东南亚,是红河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南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和商品流通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建设步伐加快,为建水县发展国际、国内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2气候宜人、风光秀丽

建水县拥有优越的气候、土地、生物、矿产、文化等资源,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农耕文明相对发达,种植业、养殖业水平和规模在红河州乃至云南省都名列前茅,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中国果品之乡”,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此外,县境内还有被称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燕子洞以及以云龙山、黄龙寺、哈尼山寨、曲江温泉渡假村等为代表的融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建筑景观为一体的重点景区120多处,构成了建水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2.3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元朝之后,随着江南地区大量汉族移民迁来,逐渐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边地文化。明清时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长期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儒学经院、宗教寺院、人居宅院遍及城乡。其中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中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雄踞红河岸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土司府署;在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指林寺;历经风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的朝阳楼;被列为中国18座著名大型古桥之一的双龙桥;具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园等。建水县还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产地。拥有插秧号、烟盒舞、哈尼族硭鼓舞、串寨等传统习俗,苦扎扎、扎特勒、阿玛拖、火把节、采花山等传统节日各具风采。

2.4旅游发展、优势凸显

2013年建水县共接待游客32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7%,其中国内游客318.97万人次,同比增长16.29%,海外游客23974人次,同比增长3.25%,旅游业总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17.09%。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水县旅游逐步被国内外游客认可,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相继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云南最具吸引力的景区”、“2007年度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3建水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发展意识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不完善

旅游发展观念还不适应建设国际型旅游业的要求,全民参与旅游发展,人人树旅游形象的观念和意识不强。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旅游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主要反映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府的开发配套工作没能跟上,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缺乏力度。旅游产业发展支撑性政策还需进一步争取,缺乏可靠的资金投入保障和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3.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投入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的资金缺乏,各个景点的配套设施滞后,通达性建设不够,市内景区公路等级差、路面窄,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同时,接待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环境容量小等问题相对突出,星级酒店、重点地段、交通路口的旅游标志物和标识牌尚不健全,各种高质量、高水准的休闲娱乐服务设施依然滞后,影响了建水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3.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有待延伸

建水县在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还需要完善。仅重视自然风光的建设,民族、民俗的文化内涵的开发不够。新兴旅游如休闲度假旅游、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缺乏。旅游消费比重较小,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旅游收入比较单一。旅游商品开发明显滞后,未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3.4龙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建水县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旅游发展的资金不足,品牌意识差、效益不高、没有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和集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旅游发展的步伐。旅游产业布局呈现“多、散、小”的特征,没有形成核心和主打“拳头”产品,缺乏有影响力的景区做龙头,资源等级不高,吸引力弱。

3.5营销未形成整体格局,品牌效应较小

由于旅游宣传资金有限,整个宣传促销工作呈现“散、弱”的局面,产品组合优势不突出,难以形成区域强势宣传格局,导致建水旅游品牌不响,招牌不亮。一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二是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得不够,对旅游促销对象缺乏详尽了解,有针对性地促销宣传活动很少。

3.6旅游专项人才严重缺乏,制约行业服务水平提升

由于旅游企业体制和机制不顺,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各种外语人才及旅游企业管理经营人才,旅游专项人才严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仍然是建水县旅游发展面临的难题。

4加快建水旅游经济强县发展的对策

4.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一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以县旅发委成立为契机,强化旅发委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二要坚定信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后发赶超意识,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三要市场带动。要让市场理念成为旅游发展的活力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开发。四要群众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实惠,依托旅游发展过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4.2优先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统一规划。一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二要突出规划的协调性。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以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为据点,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的转变。三要突出规划的层次性。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确定建水以“一城、四区、十景”为规划布局,将建水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国际化文化旅游景区”。四要突出规划的特色性。围绕“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核心名片,抓好古城规划,发挥古城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承载作用。

4.3切实加大旅游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旅游发展项目和资金。加大旅游信贷和社会融资的力度,加快组建旅游投资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股权基金和保险基金进入旅游开发领域。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建水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景区建设

4.4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从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并举转变。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温泉理疗、生态体验、主题公园、医疗养生等产品,探索发展修学科考、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二是要推进旅游客源从近程周边市场为主向近程市场与远程新兴市场并举转变。大力开拓东部沿海地区的客源市场,继续扩大以越南为重点的东南亚和港澳台市场。三是要推进旅游产业从大众旅游为主向高端兼顾大众市场转变。四是要推进旅游产业从依托县内资源为主向县内外和境外(越南)资源发展并举转变。以昆玉红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相邻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延伸境外的跨境旅游线路。五是要推动旅游产业从注重旅游单向发展向实现旅游与产业、文化、城镇融合的转变。

4.5狠抓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项目支撑。始终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突出抓好各类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一流的景点景区。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政策和市场预期,科学规划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面广的重大旅游项目。二是项目资金筹措。要加大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多形式筹措资金。三是项目管理服务。要加强对项目开发建设的全程指导和管理,真正达到“建设国际化、服务现代化、管理精品化”的要求。

4.6打造和擦亮建水旅游品牌

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发展战略,打响“东方古城,南滇乐园”品牌,加快培育昆明-红河(建水)-河内国际旅

游经济走廊和昆明-建水-元阳-河口-弥勒-昆明等国内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建水小调》等精品旅游演艺品牌和“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燕窝节”等旅游节庆品牌。以“古城韵”为元素,开发以下旅游产品。一是以临安古城,西庄镇旅游小镇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揽胜产品,二是以曲江温泉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产品,三是以建水燕子洞、哈尼梯田为主体的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四是以建水紫陶、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五是以农业生态、田园风光、农家体验为重点的“乡村四季游”等旅游产品。

4.7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一要健全营销网络。按照“政府主导、媒体引路、企业跟进、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媒体、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方面的积极性,把旅游宣传促销与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起来,将旅游宣传纳入全县对外交往和整体宣传计划,与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创新营销方式。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形成立体宣传阵势;通过旅游标识、旅游口号、旅游歌曲、旅游广告的创作、制作及旅游市场的推广,不断提高建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策划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组织参加海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篇5

1合川旅游营销问题

旅游营销是促进区域经济开放的关键措施,是提速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导火索”,因此,无论政府、旅游企业乃至个人都非常重视旅游营销工作。先进的旅游营销理论与方法,对于旅游营销企业认识经营环境、分析市场、选择目标、制定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并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我们认为,目前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有:

1.1旅游营销水平低重庆市合川区突出钓鱼城、涞滩古镇、龙多山三大旅游产品重点,大力营销古楼镇枇杷生态游、世代思居乡村游等乡村旅游产品,预计2009年全年可接待游客15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2]这个水平虽然较重庆市合川区以前有较大进步,但与重庆市合川区现有的旅游产品品质应发挥的效应及周边市场效应相比,仍属于旅游营销水平低的状况,在重庆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低。文献[3]批评合川钓鱼城作为一个国家级景区“却少有游客前往观瞻”,“整个景区一年的游客接待量还不如当地一个古镇黄金周时一天的接待量。”[3]

1.2产品开发重规划创意,轻开发实践重庆市合川区政府在旅游规划方面投入巨资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11月,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缙云山———钓鱼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8年12月,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重庆合川市东城区详细规划》;1999年11月,由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合川市东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3月,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设计》;2004年2月通过国际招标确定了设计单位编制了《合川市东城半岛概念规划设计》;2008年编制了东城半岛城市设计方案。另外,西南师范大学编制了《合川涞滩古镇文物修复规划》;重庆师范大学等编制了《合川龙多山旅游发展规划》;合川旅游局组织委托重庆旅游学院编制了《重庆合川市旅游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实施了一部分,对优化重庆市合川区旅游产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整体提高重庆市合川区旅游产品形象,没有加速重庆市合川区旅游产品大规模的开发速度。正如钓鱼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尴尬:国家没钱开发,又不敢交给企业开发,担心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角度进行包装,破坏文物。[4]这是合川旅游产品开发实践中滞后的主要原因。

1.3旅游市场不细分,市场定位不准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没有认真研究重庆市合川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需求,没有从旅游市场游客对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需求中细分出旅游目标市场,做好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目前游客旅游消费已经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具有可替代性,旅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瞬息万变,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市场不下一番功夫认真研究,旅游营销是难于开创新局面,取得较好的营销效益。目前,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水平不高直接反映了重庆市合川区对旅游市场不细分、市场定位不准的结果。比如,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是宋末元初抗元名战———钓鱼城之战的古战场遗址,是全国现今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之一。作为古战场,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等人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与大汗蒙哥军队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创下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赫然竖立起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5]钓鱼城先后被授予“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重庆市唯一命名为“双国宝”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产品独特,旅游价值潜力巨大。这样一个国家级旅游精品并没有在旅游市场中找到“知音”。旅游景区客源市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级市场(目标市场,核心市场,基本市场);二级市场(区域市场,辅助市场,开拓市场);三级市场(机会市场,边缘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最基本的市场,占的份额最大,也最稳定。

1.4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准,难吸引人,促销力度有限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形象不准确,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旅游市场的游客吸引不大,难成为旅游游客的首选地。目前,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形象用的是写实手法描述,被誉为“人文江城,巴国别都”。[7]重庆市合川区三江交汇,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先秦时期,本来是濮人居住地。后巴人进入该地。在战国时期,巴国曾在此建立国都,合川城被称为“临江故城”。自巴国以来的2000多年中,重庆市合川区各种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精神荟萃。钓鱼城抗击元军36载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精神,为人文合川书写了辉煌的一笔,钓鱼城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东方麦加城”。涞滩古镇是中国首批评选的十大古镇中唯一的佛文化特色古镇。龙多山佛、道两教同存一山,和谐共存,天下奇特。三江泾流,相汇合川城,“城在江中、江在城中”的奇特景观及双龙湖、九峰山、水波洞、嘉凌江小三峡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展现出重庆市合川区是名符其实的“人文江城、巴国别都”。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初期阶段,这种写实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难以吸引游客选择,应该以旅游目的地比附定位法研究出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新形象,对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比附包装,以新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游客。合川旅游目的地的促销力度非常有限。虽然重庆市合川区开展了利用报纸、电视、广告牌、机场登机牌等形式促销,特别是近期利用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制作、播放重庆市合川区形象电视专题片,扩大了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根据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的特色,是欧洲人、非洲人心目中的“东方麦加城”,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的一级市场应该定位于海外的欧洲、非洲等国际市场,所以,应加大海外促销力度。另外,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营销工作较为滞后,还没有一个专业的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网站,网络促销在今天不但是十分有效而又价廉的促销方式,而且是一个地区旅游营销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志,对一个地区树立信息化程度和开放程度的形象至关重要。

2合川旅游营销策略

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除了强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来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外,更多应从游客的消费心理角度细分游客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定位重庆市合川区旅游的目标市场,以物超所值的旅游产品的价格及针对性的旅游促销和有效的重庆市合川区旅游销售渠道来提高中国旅游知名城市合川的旅游营销整体水平。

2.1开展旅游细分市场的调查研究旅游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种形式。市场特别是细分的市场是旅游业的基础和生命力。开展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市场细分调查非常重要:(1)有效地塑造目的地形象。独特的目的地形象不仅能够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决策,而且还能有效的提升目的地品牌价值。(2)鉴别和确定目标细分市场的属性,评估其需求弹性,以便为目标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3)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目的地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的真实需求,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4)合理地选择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促销媒介,评估促销媒介的有效性。(5)帮助目的地重新定位,以便开拓新市场和新产品,减少目的地对现存市场的依赖性,以及旅游季节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8]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市场主要是重庆和四川周边市场。另外,不可忽视海外市场。钓鱼城以方寸之地,阻挡了由蒙古大汗亲率的数万精兵,并且中止了蒙古旋风的奇迹,本身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类似地点在整个世界也极为罕见。所以,只要开发宣传得当,海外游人对此产生强烈兴趣是完全可能的。有学者就钓鱼城的影响在川外外籍教师中作过调查,结果是欧洲人对蒙古旋风都有深刻印象。在谈到蒙古扩张历史时,他们并不感到陌生。我们只要把钓鱼城战役作些简单介绍,那些人个个惊羡得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飞往钓鱼城。爱尔兰人凯瑟琳•温丽说:“欧美关于十三世纪世界史的著作,也大都记载了蒙古扩张的史实。所以,十三世纪蒙古入侵欧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只是游人自己不会想到钓鱼城战役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方位。只要了解钓鱼城战役及其位置,完全可能蜂拥而来。这个信息(指有关钓鱼城开发的信息)对欧洲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9]任何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都有自己的游客群。我们开展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市场调查,找准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开拓市场,有的放矢的增加重庆市合川区旅游营销市场份额,就会提高营销整体水平。

2.2更改重庆市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名称一个区域的行政区域名称就是该区域的“品牌”名,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学价值。响亮的行政区域名称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类似于工商行政管理中的“地理标志”。因此,通过行政区域名称的更名策略可以达到提高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合川的知名度的目的。重庆市合川区因三江交汇得名。本来,在全球北纬30度的三江交汇城市不多,也极具特色。但从旅游营销角度看合川,这个名字并不突出,从发展旅游业出发,要使重庆市合川区迅速成为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建议将重庆市合川区更改为钓鱼城区,凸显重庆市合川区旅游产品品牌,提高重庆市合川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中国采取行政区更名策略提高旅游城市知名度的地方比比皆是。例如,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中甸县的更名给该县旅游业带来了机遇,一系列措施赢得了可喜成果。香格里拉县所在的迪庆州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年均增长近40个百分点,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近50个百分点,两项旅游经济发展指标年均增长幅度均超出了云南省全省平均水平。[10]行政区域更名的成本小于区域促销的广告成本,可以较快地使该行政区域成为“地理标志”品牌,该地区快速成为知名度高的区域,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

2.3准确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重庆市合川区要建成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其形象定位应该起点高,具有大气魄,气势恢宏。但是,重庆市合川区的旅游营销尚处起步阶段,为此应该避实就虚,采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比附定位法凭借旅游热点的形象来对重庆市合川区进行准确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重庆市合川区旅游城市形象面向不同的又可细分的市场,应采取差异化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以形成针对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面向国际市场、面向国内市场、面向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市场等不同的客源市场应有不同的旅游形象定位。我们认为,重庆市合川区面向国际旅游市场时,“东方的麦加城,中国的威尼斯”是对重庆市合川区较为准确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于公元570年诞生的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无数人神往之地。钓鱼城是一座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以700多年前宋蒙军队的钓鱼城之战使成吉思汗之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被击倒,后死于北温泉。因而钓鱼城之战导致蒙哥汗之死,引起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等率军回朝争夺王位,缓解了蒙古侵略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所以钓鱼城是“改写欧亚非历史之城”,钓鱼城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是奇迹之城,是世界人民心中的“东方麦加城”。同时,又随着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的建成,位于电站之上游的重庆市合川区城市将被大水库包围,成为了一座威尼斯式的水城。重庆市合川区两江四岸之间的城市将通过一座座大桥相连,城市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桥都。因此,重庆市合川区面向国际游客目标市场定位为“东方的麦加城、中国的威尼斯”是准确的。我们认为,重庆市合川区面向国内游客市场定位为“西部古文化之都,独钓中原之城”。重庆市合川区曾是巴国别都,自巴国以来的2000多年历史中,巴文化、古战场文化、宗教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等非常丰富。除钓鱼城古战场文化驰名中外以外,涞滩的瓮城军事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另外,钓鱼城的悬佛文化和千佛石窟驰名中外。涞滩二佛寺是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禅宗六祖在全国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组“全家合影”塑像,因此涞滩镇有“中国名镇、佛镇涞滩”之誉。“东有浙江周庄、西有重庆涞滩”是对涞滩镇旅游形象定位的生动描述。重庆市合川区龙多山的宗教文化更是一绝,一山有佛、道两教,天下罕见,极具旅游卖点。钓鱼城之战使合川“独钓中原”,扬名天下。所以,在中国,重庆市合川区是“西部古文化之地,独钓中原之城”一点也不过。我们认为,重庆市合川区面向重庆主城区等周边游客市场时,其定位于“建体强身、回归自然、休闲观光、美食购物”的旅游城市形象,特别是古楼批把旅游节、世代思居乡村旅游驿站的年猪节等众多乡村旅游节吸引着周边市场的游客纷至沓来。

2.4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实施旅游营销的物质基础。重庆市合川区城市建设与发展风格应该以古宋城文化为基调,突出宋城的视角风格,让游客一踏进重庆市合川区城市中就受到怀旧文化的感染,让游客体验到“东有杭州古宋城、西有重庆钓鱼城”,让重庆市合川区城市与杭州媲美,使重庆市合川区成为与杭州一样知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比如,在进入合川的所有道路的边界处都可以建立钓鱼城上的“独钓中原”仿古牌坊,把重庆市合川区打造成一座大的钓鱼城,重庆市合川区城区的城市建筑风格以仿古宋成风格为主,使游客进入重庆合川就进入到宋城之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旅游产品。做好重庆市合川区重点景区、道路、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让重庆市合川区的青山绿水令游客难忘。除钓鱼城、涞滩古镇、龙多山等主要旅游产品外,重庆市合川区城市旅游产品及世代思居乡村旅游驿站的“农家乐”、古楼批把节等生态游、乡村游产品也是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篇6

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6万亿元,相当于届时GDP的8%。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国。

未来十几年,我国旅游业无疑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否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民营旅游企业能否从中找到“拓疆”新途径?

高调进入:民营资本逐鹿朝阳产业

据资料显示,在旅游业投入10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就有6个。而在一些县区,民营资本则要占当地旅游投资总额的90%以上。

2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国资、民资甚至外资,各显神通。善于造势的民间资本高调进入旅游产业,把国内的旅游业搅得风生水起。在我国,民营旅游企业相对集中,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都是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省份。

民营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投资亮点首先是景区开发建设,特别是具有一定垄断性和稀缺性的名山秀水和文化性资源的旅游产品,是目前旅游投资回报最高的领域之一。其次是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比如商务会展旅游、温泉度假、滑雪旅游、草原旅游、漂流旅游、潜水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游艇旅游、考古旅游等等。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旅游投资需求将呈现持续旺盛的态势。到2010年,将在现有总投资的基础上,新增投资5000亿元。而2010年至2020年,每年需要1000亿元的投资规模。

不可否认,资金短缺是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直接原因,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然趋势。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基础设施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对缓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具有重要作用。

内外交困:四大难题制掣企业做大

从外部环境看,制度环境缺陷制掣了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从企业自身看,结构性矛盾无疑是制掣民营旅游企业做大的第四大难题。

一、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如四川、山东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股国有旅游企业,切实推进旅游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这充分表明了政府积极扶持民营旅游企业的信心与决心。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和我国制度建设的滞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旅游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实际差异。《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至少是集体所有制,这就意味着个体私营企业无法进入旅行社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行业各种管理制度和条例中真正涉及“民营旅游企业”的较少,大多数民营旅游企业都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待遇。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现行的民营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民营经济的保护、规范、引导的力度不够,许多民营旅游企业在并购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此外,目前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涉及工商、税务、金融、物价、城建、公安等部门和街道、乡镇等各级政府机构,大大小小近30个,由于责权分散和部门利益驱动,这些机构在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监督中各自为政,由此造成民营旅游企业负担过重,而在民营旅游企业真正需要的诸如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税务、记账等方面却不给予有效服务,造成民营旅游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融资较困难。

其一,近几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较快,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等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度很低。其二,在民营旅游企业赖以依靠的金融机构贷款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歧视、融资过程中的高交易费用、高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信用担保体系的缺乏及旅游企业本身长期较低的资信度等原因,造成了民营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通。这直接导致了民营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相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种少、担保难、成本高,其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满足,进而产生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四、结构性矛盾突出。

对于民营旅游企业来说,企业的创办资金大多来自家庭的财产积累,或通过小范围的筹资而取得,出于稳定和节约成本的考虑,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决策权、人事权等理所当然地掌握在主要投资者手中,由此形成家族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企业初创时期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较为实用的,但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成为制约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的“瓶颈”。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制度,投资和经营易脱离企业实际,增大企业经营风险;缺乏长远的战略管理理念和资本运营理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家族管理色彩浓厚,企业内缺乏民主,缺少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氛围;缺乏凝聚力和整合力,高素质人才容易流失;信用观念淡薄,财会制度不规范,造成资信等级较低等。

创新求变:五大出路蕴育希望

重视企业制度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实施专业化、大型企业实施集团化、建立战略联盟,是民营旅游企业的五大出路。

一、重视企业制度创新。

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存在,虽然很多民营旅游企业都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等组织和相应制度,但在决策和用人等方面仍表现出很强的家族控制特征。要从根本上摆脱自身发展的桎梏,这些民营旅游企业必须实施组织变革。首先,变革企业所有权,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民营旅游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产权多元化和管理专业化。其次,建立科学的决策管理机制,通过适度的分权和参与式管理,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第三,改变关系式治理的用人模式,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旅游企业,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是因为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能力,这种独特的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融合并支撑企业的成长。

例如,全球最大旅游服务商之一美国运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为金融服务与旅行业务的紧密结合――创建了“信用卡+旅行支票”天衣无缝的配合模式;法国第二大旅行社德格利夫旅行社的核心能力则在于特有的专业能力和信誉保证。而反观我国民营旅游企业,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竞相模仿、拉关系、找客源、拿折扣的产品经营层面上,行为短期化特征明显,缺乏进行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建设品牌、提升知识资本价值、提高企业信誉的内在动力机制。

三、中小企业实施专业化。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限制,对于总体实力较弱的民营旅游企业来说,很难与大型国有旅游企业或外资旅游集团进行全面抗衡。这使得专业化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民营旅游企业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中小规模的民营旅游企业应在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专注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抢占市场“缝隙”,从而避免与强势企业的恶性竞争,发挥其“船小好掉头”、应变能力强的优势。

四、大型企业实施集团化。

集团化已成为民营旅游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那些产品具有市场前景、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民营旅游企业,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并大胆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兼并、参股或整体收购国有中小企业,逐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民营旅游企业集团。同时,在外资大举进军我国旅游市场的背景下,一些具备条件的民营旅游企业集团应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积极抢占国际旅游市场。

五、建立战略联盟。

篇7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业;建议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2]王德业,惠建华,孔磊.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济南金融,2006,(5).

篇8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满意度;旅游体验;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龙头行业,近年来一直持续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自步入21世纪以来,在集聚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明显,生活方式节奏快,城市居民压力大等社会环境背景之下,以森林自然景观及区域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构成的森林生态旅游,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从而更多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与关注。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天然的或人工森林生态环境中,以自然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人文、社会景观所开展的森林旅游活动,包括游乐、休憩、森林浴、动植物观赏、徒步越野、登高爬山等[1]。

森林生态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白领及居民对于回归自然,缓解压力的渴求,更能为旅游者提供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体验。因此,其一出现便风靡全球,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森林生态旅游业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收入总数的15~20%[2]。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以1982年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成立为开始标志,起步同国外相比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其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经营管理单位为载体的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3]。但同时,其理论体系与实践运行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森林公园发展建设与环境协调的不充分,生态环境破坏现象逐步加重;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造成的游人甚少,收支难抵,经营不善;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向与指导措施不科学;森林生态旅游者的参与行为及频度等不同,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尤其以近年来大众关于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热情一度高升,更迫使自然森林资源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依照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生态环境资源的退化[4]。可见,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不采取解决措施,森林生态功能脆弱、覆盖率降低、资源种群数量减少等局面将愈演愈烈、难以缓解。

为了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健康与快速发展,专家与学者们一直在进行探索与研究,但其基于不同角度的分析与思考,仍未能综合全面的解答关于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生态旅游、游客心理、可持续发展等理论,通过对游客的亲身体验进行详尽调查,基于景区参与主体体验的角度,依据被调查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策略和建议,具有一定的意义。

Crompton(1997)曾在关于旅游动机的研究中阐述过旅游者所购买的不是产品及服务本身,而是满足其需求的体验[5]。游客的亲身体验直接与游客对景区的忠诚度息息相关,对景区的重游率、稳固客源、扩大潜在市场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游客的体验中总是能够反映出以游客需求视角所看到的问题,有助于旅游景点趋利避害,快速发展。由于游客是独立的且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外在环境与心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后的内在感受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从游客的体验角度进行分析,是本文的研究主要研究思路,将针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这一独特的绿色旅游形式,以问卷调查与访谈为第一手数据,分析集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客源结构、游客行为特征、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性评价;基于以上分析对其发展提出相关调整意见。

二.区域概况及调查概况

(一)区域概况

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集安境内,长白山老岭山脉的南坡,与集安市区的距离为21公里。始建于1992年,景区在1994年开始投入营运,正式对游客开放,公园经营面积达6866.67公顷,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5%之上。于1994年被评为国家林业部首批的全国二十个示范森林公园之一,2001年被评为国家2A级风景区。1995-2009年期间公园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进行打造建设,如今园内环路新修6.7千米,改造旧路18.2千米,公园内置的石阶路修建至2376米,停车厂扩建至1100平方米,并新建石拱桥一座。现公园内集水文、地貌、生物生态景观类与人文景观类于一体的综合景区,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疗养保健、科研教学等多重功能。公园现仍在积极努力规划与完善旅游项目,以便更好的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与高层次的追求。

(二)调查概况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对景区内的游客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来获取原始数据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决策、游客的空间行为、游客的满意度评价等项目,并包含开放性的版块设计,以提供游客自主的发表建设性意见。问卷设计的项目基本能够涵盖游客有效关心的问题。调查于2011年7月-10月进行,并于预调查的实践中检核了问卷设计的合理度,先后对问卷进行了部分修改。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5.4.%

三.生态旅游游客客源结构分析

(一)游客基本特征

1.性别年龄构成:通过477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在性别构成中,女性游客的比率占54.8%,男性占45.2%,出游性别比(男:女)为0.82:1,远低出平均出游性别比(1.27:1) [6]。通常在出游性别结构里,男性出于丰富的异向型心理与体魄强健的自身条件等而在比例中占据前列,而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性别结构显示中,男女比例几乎持平,甚至女性略多于男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景区不同于大部分的山岳探险型旅游景区具有消耗体能和攀越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景区内置了如美容泉等项目,对于女性游客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和偏好。此外,近年来,女性游客比例的上涨表现明显,如何充分考虑女性的旅游需求与偏好,也是旅游市场开发与规划的重要方向。年龄结构中,如表1所示,18岁到45岁区间的游客成为了旅游主体(占75.3%),这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游客群体具有精力足,猎奇心强的特征,而30岁以上的群体还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释放压力,回归自然的出游目的,因此出游率较高。

2.职业、受教育程度构成:游客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其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其所产生的旅游意识、满意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游客比例达61.3%,这不仅与近年来我国人口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也显示出高学历人群对于生态旅游的青睐。

在游客的职业构成中,比例分配相对较为均衡,差异并不明显。主要以学生、公务员、个体经营者、专业人士为主体,合占游客总量的65.5%,工人、农民、军人及退休人士占总量的34.5%,各个职业所占比例均为无压倒性的比例。

3.经济收入、客源地构成:旅游活动的实现离不开家庭经济收入的支撑,而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对游客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次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4500元的占34.3%,家庭人均月收入

被访游客的客源地分布情况显示,省内(除集安市以外)的游客占总比例的52.7%,集安本市的游客比例为29%,而国外游客比例只有3.2%。综合来看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主要来自本省(包含本市),景区游客潜在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和扩大,是日后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游客行为特征

1. 旅游动机与目的偏好:由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自身需要及偏好不同,所以即便在旅游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旅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旅游行也不尽相同。依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休闲娱乐为旅游目的的群体占到71%,以生态体验为旅游目的的游客占12.9%,合占总量的83.9%,这同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有着很大的关联,能够满足游客关于生态旅游的主体需求;而科研考察与公务出差为主的旅游动机所占比例较低,随着集安市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近年来关于各类大型会展及科研实习交流日渐趋多,这对景区在扩宽潜在客源上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景区的发展建设中,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动机,将景区项目逐步完善,配置齐全,以便及时的扩展景区的市场空间与产品。

由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差异,游客的旅游偏好具有鲜明的差异。老年人对温泉疗养、森林氧吧有明显的偏好,中、青年人对度假风光游览偏好明显,与此同时部分女性对于温泉疗养也有一定的喜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游客多对考研考察、休闲度假、温泉疗养感兴趣,反之教育程度中等的游客对景色风光较为偏好。从整体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发展中,以温泉疗养的偏好还将持续增加。从职业类型分析,公务员及专业人士通常在餐饮服务上呈现突出偏好,而工人、农民并无鲜明表现。以农民及专业人士之间的偏好对比最为明显,因此可见,旅游偏好一定程度上受到旅游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影响。

2.逗留时间与旅游消费:游客在景区逗留时间的长短,不仅可以看出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同时也可看出其是否具备吸引力。经过调查,2009年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接待量已达到130.5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63%,2011年接待数量增加到400万人次以上,但从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来看,35.5%的游客只在景区停留3-5个小时,逗留时间多于6小时的游客只占10.8%,29%的游客不足3小时的停留时间,按照园内景区的设置与活动空间范围,通常一整天即可完成森林公园的游览,但从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这一调查结果来看,景区在日后的发展还应多加扩建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在景区人均消费的调查中,43.3%的游客人均消费在200-400元,只有4.3%的游客的人均消费达到600元以上。调查期间,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的门票价格为50元,可见游客的整体消费情况偏低。在消费结构的调查中,饮食与住宿所产生的费用占37.1%,交通费用占47.2%,娱乐购物占15.7%,综上来看,消费水平不高,这与现阶段公园内部的餐饮及购物场所数量极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未来的开发规划中,应通过丰富多层次、多样化、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的旅游产品来促进游客的消费,提高景区的收益。

四.五女峰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量化评估

(一)游客的体验性评价:旅游者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涉及旅游者的主观判断,可以用旅游者的满意度来进行衡量[7]。本文在满意度调查的问卷设计中以旅游六要素为基础的前提下,大量结合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将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等因素作为主要评测方向,各评测项目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即分五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为5、4、3、2、1 [8]。最后将所得统计数据运用spss和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与相关分析,对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行量化评估。

1.各项要素的满意度均值分析:在符全胜(2005) 对世界遗产地的综合满意度研究中,满意度等级被划分为:高满意度(3.5 ≤均值

2.游客的综合满意度均值分析

“您对五女峰森林公园的整体旅游形象”满意度均值为3.2735。

(二)游客重游率统计:重游率是游客关于景区感知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因素,生态旅游类景区的重游率高低取决于景区生态系统及旅游资源的功能、吸引力。本次调查显示,71%的游客是第一次观光五女峰,两次及以上的游客共占29%,这样的重游比率在山岳类生态景区是较难得的,如上调查中也显示景区的推荐意愿均值较高,说明五女峰景区未来的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三)人口特征与总体满意度: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人口特征指标部分与总体满意度进行分析,通过数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程度的强弱。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研究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分析来看,游客的职业与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023(即r>0),呈正相关;游客的受教育水平与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77(即r

五.发展建议

第一,要以游客的体验性评价为重心,及时调整旅游产品与服务。一方面是将景区的发展与游客的体验评价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景区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构建特色旅游项目,树立良好的生态形象;另一方面要将游客的体验评价作为发展及改进的目标,对游客体验评价较弱的项目与服务,及时做出完善和改进,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园内交通工具的投入、休闲场所的扩建、通讯设施的增添等;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第二,要以游客的层次差异为重点,对景区及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解决景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景区的重游率。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向上整体调整,推出特色的当地饮食,条件舒适的住宿,便捷的出行工具,精品游览线路,有特点的生态旅游产品,能够反映森林生态气息的娱乐设施等。第三,保持森林公园的生态本色,强化景区的吸引力。在景区的未来规划与开发中,应保护森林生态旅游的原汁原味,保持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始终将绿色、环保、自然、清新贯穿为景区发展的主线。并进一步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做深度挖掘,将参与体验式的生态活动引入景区,如设立生态田园等项目,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生态种植,体验生态绿色食品的健康。第四,合理规划景区结构。针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不同功能划分区域,如重点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息区,密集游息区、商业服务区、娱乐休闲住宅区的划分等[10]。明确景区内各区域职责,有效划分游客的不同活动区域,将游客的休闲娱乐同森林游览、商业服务等区分开,将旅游服务设施集中的建设在非重点保护区域,充分保护重点保护区的生态资源。景区的发展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

最后,本次调查与研究中还存着不足之处,由于被访游客对问卷项目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因此对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时间集中在旅游高峰时期,但对景区淡季的调查尚不够充足,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秋根,万承永,熊冬平.南昌市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3,(2):20-23

[2] 王林琳,翟印礼.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146-147

[3]向延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竞争评价:一种生态位方法—以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科学,2011,47(4):153-154

[4] 赵 楠. 浅析我国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环境管理, 2011, 3:32-33

[5]张宏梅,陆林 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与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J]旅游科学,2004,18(4):22-24.

[6]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100-103

[7]苏勤.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4):507-511.

[8] 齐莱滨. 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J].山东科学,2006,19(2):18-19

篇9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委、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经济工作。等会,廖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今年经济工作先讲三点意见。

一、**年是全面丰收的一年

去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银根紧缩等各种困难,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优化经济环境不手软,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全年完成GDP76.99亿元,同比增长14.3%,各项经济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和衡阳市平均增长水平,呈现出增幅全面提速、结构明显改善、效益大幅提高的喜人局面,市域经济综合实力一跃为全省县域经济八强。

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通过“项目带动、园区拉动、招商促动”等有力措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增长46.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大唐**发电厂二期扩建3#、4#机组竣工发电,韶耒综合利用电厂、上堡水电站正加紧建设,湖南开元煤业有限公司继续做大做强,东冲煤矿、明冲煤矿建设进展顺利,煤炭经营、生产企业日益壮大,并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电力、煤炭为核心的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110千伏夏塘变电站、110千伏公平变电站、35千伏黄市变电站建成营运,220千伏耒东变电站、110千伏城西变电站、35千伏导子变电站正抓紧施工,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民营工业蓬勃发展,永安特种金属制品厂、鸿基铁合金厂、白沙铁合金厂等企业竣工投产。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迅通实业公司、防火门板厂、湘安钢铁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金悦降解塑料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家族式”经营向“现代公司制”管理转变,民营工业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好的亮点。国企改制稳步推进,插秧机厂等30家国企改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市域经济基本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格局。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市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调整平稳过渡,二期建设正抓紧实施。东江工业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二路北段竣工通车,外企服务大楼交付使用。园区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市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3个、资金9100万元;东江工业区引进项目16个、资金4.67亿元,云南新科特、蒙牛乳业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卓有成效,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狠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动摇,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杂交水稻制种8万亩,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烤烟生产基地不断壮大,种植烤烟2.6万亩,创烟叶特产税1500多万元,武汉卷烟厂已将我市列为烤烟生产基地。草食动物养殖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共养殖草食动物4.8万头,肥田黄草洲成为种草、养牛、加工一条龙的草食动物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形势喜人,全市放养面积1.25万亩,大和圩乡成为全市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稳步发展,种植面积突破45万亩,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藠头、黄姜、棉花等农业基地日益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迅速崛起,金利食品有限公司竣工投产,绿海粮油三期扩建进展顺利,小水绿源茶油、肥田肥牛乳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配套造林5万亩,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6万处。可以说,**年是农业大丰收的一年,是农民大增收的一年,农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507元,同比增长15.2%。

农耕文化节成功举办,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等诸多困难,农耕文化节如期成功举办。神农广场、古县廷、农博馆等节会工程如期竣工,“同一首歌”走进**、农民趣味运动会、高空蹦极、农耕文化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中央、省、衡阳市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以举办农耕文化节为契机,抢抓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大力实行敲门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引进内外资开工运作项目137个,实际利用资金17.8亿元。其中生产性工业项目5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永安特种金属、鸿基铁合金、白沙铁合金、安源再生有色金属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市裕成鞋业、东莞合冠鞋业等8家制鞋企业相继投产,初步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龙头、以冶炼化工产业为特色、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培植税源,强化财税征管,全面启动协税护税机制,加强煤炭相关税费源头征管,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51亿元,增长47.82%。国税、地税、财政和煤炭相关税费、国土收入等税费收入大幅增长,有效地冲减了各项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影响,确保了基本工资的按时发放、机关的正常运转、社会大局的稳定和重点支出的需要。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省开行已同意我市作为县市级独立申贷单位直接贷款,已到位贷款资金3000万元。金融安全区创建成效显著,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金融机构一般性存款余额55.82亿元,增长32.49%,期末各项贷款余额24.85亿元,增长8.56%,实现了金融与经济同步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年初确定的67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湘安钢铁公司、耒中电站扫尾工程、茶粕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市政府机关大楼交付使用,武广高速铁路**段筹建基本就绪,国家大型优质粮基地建设正加紧实施,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阶段。县乡公路改建成效显著,已完成路基工程222公里,完成砂改水泥或砂改油路面工程10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58公里,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市人大机关大楼、财政局综合大楼、慈晖中学、正源学校、湘南新区、五里牌汽车站等项目正加紧建设。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市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城市建管全面推进,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方案报批阶段,德泰隆新区、培兰斋小区建设步伐加快,丰源建材市场、湘南大市场等项目正加紧实施;城市防洪堤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顺利启动;人民路、体育西路、金阳路等“断头路”全线贯通,城市道路通畅能力大为提高。城市管理迈入新境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品味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以蔡伦纪念园、神农广场、农耕博物馆、古县廷、汤泉旅游度假村、黄市竹海等为核心景点的“**一日游”成为湘南旅游黄金热线。商贸业日益活跃,便利店、品牌店、超市、旗舰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涌现,金山服装城、三湘明珠大酒店等已竣工营业,肯德基等100多家品牌店成功入驻我市。娱乐休闲、电脑电器、美食夜宵等特色专业商贸街市初具雏形,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成功跻身“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计划,填补了我市无国家级科技计划的空白。基础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喜获丰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市自来水公司被评为“全国优秀供水企业”,体育工作再次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再上台阶,市疾控中心如期竣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高,进入全省新的一类县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建了衡阳市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县级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以煤炭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全面加强,煤矿及非煤矿山基本实现了依法、科学、规模、安全开采,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社会治安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跳出**看**,站在全省看**,放眼全国看**,我市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仍不够。与全省先进县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比,我市仍然是发展不快、发展不足。二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规模工业企业不多,工业经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经济环境与加快发展、扩大招商引资的要求还有些不相适应。四是社会治安隐患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加快发展的大好局面等等。对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努力加以解决,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咬定发展不放松,努力实现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衔接之年,是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期、全面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央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省实施“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发展县域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市加快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重大机遇。加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长期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加速发展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将直接转为现实生产力,我市交通区位、工业能源、城市规模、园区政策等优势日益显现,为今年实现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源、运输紧张的状况仍将继续,汇率、利率、物价变数不确定,对我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咄咄逼人态势,我们绝不能因为刚刚出现全面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沾沾自喜,唯有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优良的环境,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出工业主体地位,狠抓招商引资和优化经济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实现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2005年,全市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化为总揽,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优化经济环境,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努力在全省“一点一线”地区实现率先发展。

2005年经济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全市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城市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四个原则:

一要坚持率先发展原则。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大于一切;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先于一切;发展是根本大计,必须重于一切。当前全国各地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逼人发展态势,在这浩浩荡荡的发展大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抓好“两个结合”,要立足微观,从宏观谋划,认真考虑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从宏观层面谋划发展市域经济;要立足当前,从长远思考,把2005年经济工作与2007年财政过7亿元、跻身全省5强县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居安思危,自我加压,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衡阳市平均增长水平两个百分点以上,努力在全省“一点一线”地区实现率先发展。

二要坚持特色发展原则。市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人文资源、工业能源、城市规模、园区政策五大优势,认真做好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城镇中心化、社会和谐化这四篇文章,打好人文牌,走活资源棋,在差距中挖潜力,在优势中找亮点,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积极研究“快道经济”对我市的正负双重影响,找准切入点,铸造吸引点,打造闪光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切实避免“一晃而过”现象,把“路过地”变为“目的地”,努力在承衡接郴的双重夹击中实现快速发展。

三要坚持重点发展原则。加快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三化”进程,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要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是加快产业经济发展,把发展产业经济作为发展市域经济的基础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措施。坚持以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突出工业发展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抓园区,握紧拳头抓项目,一心一意抓招商,铁石心肠抓环境,力争引进一大批工业企业,新上一大批工业项目,以工业的大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实现市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要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要始终坚持把市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真正让群众充分享受加快发展的成果。

立足实际,我们要着力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坚持产业集群化,加速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产业化是工业化的深化,集群化是产业化的提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关联化、产地园区化、产权多元化、产品新型化之路,努力构建具有**特色、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高工业化水平。

坚持产业关联化,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要立足资源、能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着力培育壮大七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充分发挥煤炭、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传统产业,在煤炭精深加工、煤转化为电、水转化为电等方面有新突破,提高产业关联度,构建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韶耒综合利用电厂、上堡水电站、东冲煤矿、明冲煤矿建设,扶持壮大湖南开元煤业有限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突出抓好煤炭精深加工,大力引进煤炭精深加工企业,提高煤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壮大建材产业。发挥丰富的建材资源优势,支持发展水泥、大理石深加工等为主的建材支柱产业,尽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落户我市,使我市潜在的资源优势转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巩固发展冶金支柱产业。加快阳光金属再生有限公司建设步伐,继续扶持壮大湘安钢铁、永安特种金属、鸿基铁合金、白沙铁合金、安源再生有色金属、遥田铁世等企业,努力将冶金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化工产业。重点抓好深圳可久可大集团造纸原料林基地和林纸板生产线项目,继续扶持超牌化工、金圃化工、中立化工等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机械制造产业。充分利用全国名牌产品“三牛”牌耕整机,依托插秧机厂等现有企业,积极挂大靠强,引资引智培育壮大机械制造业。因势利导做大鞋业产业。加快钜旺鞋业、合冠鞋业、联运鞋业等制鞋企业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产;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市裕成鞋业、新潮流鞋业等企业,极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大力引进更多更大的鞋业制造企业,形成竞争力强的鞋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坚持产地园区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中的“洼地”效应,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和东江工业区整合建设步伐,增强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市经济开发区要突出工业发展,着力抓好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对工业的接纳能力。要不遗余力地抓好绿海粮油三期扩建、鑫业电工材料等在建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要积极拓宽园区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想方设法筹集社会闲置资金、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举全市之力,加快东江工业区建设,力争年内实现东二路全线贯通,完成振兴南路及日产5万吨水厂建设。重点抓好铜锣洲工业小区建设,加强在建在谈项目后续服务,力争在谈项目早日签约实施,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云南新科特、蒙牛乳业等在建项目要在年内建成投产。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生命线,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发展后劲十足的工业发展平台,使之成为全市加快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坚持产权多元化,加速推进国退民进。发展县域经济,实质就是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持创新产权理念,树立“内资外资都是投资、国有民有都是我有”的观念,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加快国企改制步伐,坚持一企一策,把债务处理、资产变现、人员安置分开进行,重点抓好依法破产工作。坚持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全面完成市属工业企业改制。加强与驻耒中央、省、衡阳市属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推进国有资产向大型、特大型混合所有型企业集中,向优势产业集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产权多元化。坚持将国企改制与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市域经济的主体来抓,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挑大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控股国有企业,大力引导民营企业淡化家族式管理和粗放式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改造,强化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活力。年内力争新增年产值过500万元的民营规模企业50家。

坚持产品新型化,加速推进技术进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鼓励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加大产品研制和开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引导超牌重钙、金圃化工等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所联姻,开发资源利用充分、核心竞争力强、高附加值、高利税、市场份额大的新型产品。继续扶持绿海粮油、油脂化工、防火门板、电线电缆、环保用具等企业开发绿色、环保、实用型产品。鼓励企业创建全国、全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培育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附加值、高利税、环境污染低的高科技产品,建立产品孵化基地,以产品促进产业发展。

(二)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科学发展“三农”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转移农民就业,以产业化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要围绕油茶、粮食、红薯粉皮、黄花菜、藠头、牲猪、茶叶、楠竹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绿海粮油、隆平高科、温氏集团、灶市油脂、金利食品、大市黄姜、余庆黄花菜、小水红薯粉皮、龙塘茶叶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新上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带动数万户、经济效益好、加工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坚持走“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依托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好10万亩杂交水稻制种、5.5万亩烤烟、5万亩藠头、100万头牲猪、2万亩特种水产、3000万羽家禽、5万头草食动物等基地建设,继续抓好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等基地建设,积极引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向“三线两片一带”集中,实现农业布局区域化。要扩大劳务输出,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适应劳务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劳务输出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强化农业项目意识,包装运作好农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引导外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农业资源,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水利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各项资金捆绑使用,向基地建设倾斜,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投入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抓好欧阳海灌区七大支渠除险加固防渗、中型水库除险保安、仁义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高速公路绿化提质、楠竹低改、油茶垦复等工程建设。全面加快县乡公路改建步伐,抓好省道320南京至灶市段扩建工程,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基本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和村村通砂路的目标。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农村新活力。全面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落实粮食“两补”政策,正确处理好农业税全免后农业税尾欠问题,决不允许用粮补资金、良种补贴抵扣,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坚持多渠道解决好乡镇干部分流,支持乡镇干部参加农业结构调整,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发展庄园经济。要督促转移支付全额到位,确保乡村两级正常运转。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村级运转费用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给补,市里将按照“先村级、后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安排顺序,优先安排村级运转资金。村级运转资金按农业人口在800人以下的村不低于1.8万元,800-1500人的村不低于2.1万元,1500人以上的村不低于2.4万元的标准足额安排。要精简村干部人数,确保大、中、小村的村级班子成员控制在5、4、3人范围内,并确保村干部按标准安排到位,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按照省、衡阳市文件要求,确保转移支付资金按项目、按比例、按标准落实到位,重点安排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等方面资金。认真搞好村镇规划,加强老住宅基地改造,切实抓好农村示范小康村建设。按照“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大胆探索农村土地多种形式合理流转新机制,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

(三)坚持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

21世纪的城市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而且是文化的竞争。我们必须坚持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重点,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建设有章可循。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要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扫尾工作,加快制定好各专业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凸现个性的原则,强化精品意识,突出人文关怀,规划设计好城区主要街道、小区建设,加快武广高速铁路**站及其进站路、高速公路联络线控制性规划,突出抓好经济开发区、东江工业区、旅游、消防等专业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严格规划管理,认真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等关系,依法严厉查处“两违”建设项目,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实施“北移东拓”战略,着力抓好东江工业区、经济开发区二期扩建,加快德泰隆新区、湘南新区、培兰斋小区、金桥小区建设步伐,抓好余庆垃圾场、五里牌汽车站、城市防洪堤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振兴南路、蔡伦南路、五梅路建设。突出抓好新区、居民小区和老城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公厕建设。加大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明珠商业广场、金山商业广场二期等标志性建筑建设。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大新市、夏塘等中心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小水、永济示范镇建设。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建立健全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机制,继续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通过收购、整理、置换、拍卖、抵押等方式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积极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继续加强城市管理,突出城管重点,全面启动物业管理,实现城管重心由主干道向居民小区、住宅小区、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转移。继续加强和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管理,坚决清除城市“六乱”现象,努力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坚持招商引资第一基本市策,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始终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思想要进一步解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精力要进一步集中,成果要进一步显著。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第一基本市策,强化招商引资核心地位,以增加总量和提高质量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强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宣传要有新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开发储备一批对产业拉动力大、投资额大、回报率高的产业项目,以特色吸引更多的外商。突出招商引资主题,加强舆论宣传,**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市政网站要设立专页,进一步完善招商服务指南,突出宣传我市招商优惠政策、招商项目、招商动态、招商环境等内容,真正使招商引资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强化招商引资外宣工作,充分利用我市产业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地域性外商投资板块,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招商引资方式要有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项目包干制、重奖激励制、责任追究制等基本制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网络,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形成多层次的专业化招商格局。坚持招商引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大力开展驻点招商、派员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充分发挥北京、长沙、东莞、广州等驻外办事处窗口作用,培育壮大招商引资载体,建立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加强与**籍知名人士和外界友好人士的感情联系,充分利用乡情,实现以乡招商。加强已建成投产外企跟踪服务,促其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外商到我市投资,实现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联姻,实现以存量引增量,壮大我市企业发展实力。积极主动捕捉招商信息,主动参与国内外大型招商洽谈会,进一步扩大我市对外影响,打造招商品牌,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和外资到位率。

招商引资内容要有新突破。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内外资本流向及发展趋势,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继续巩固广州、东莞等沿海招商阵地,努力开拓江浙等发达地区招商新领域,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接轨。充分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在引进大项目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紧、科技含量高、资源扩张型、劳动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努力培育壮大煤电深加工、冶金、化工、鞋业、机械制造、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

(五)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市域经济发展活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新增长点。要强化“全局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投入为重心,项目投入以重大项目投入为核心”意识,把项目投入作为加快发展最主要、最有力的抓手,把重大项目投入作为推动全局、搞活全局的战略举措,把全社会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到项目投入上来,形成猛攻投入快发展、狠抓项目大突破的生动局面。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有计划、有策略地及时向国家、省、衡阳市申报,千方百计挤进国家、省“十一五”规划“笼子”。建立健全项目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部门跑项目、争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要成立专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粘劲、钻劲”精神,一心一意跑项目,全力以赴争项目,不达目的不收兵。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县级市独立申贷单位的机遇,加强与国家开行、省开行的衔接与协调,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我市建设。重点抓好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武广高速铁路、国家大型优质粮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协调服务工作,促使工程早日上马。

激活民间资本,构筑大投入、大发展格局。坚持“市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推进‘三化’以民营为主力”,充分激发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热情,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把内资当外资看,给予民营经济国民待遇,凡是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同等享受[**]8号文件有关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要重点向相关骨干企业或与骨干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倾斜;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积极对有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通过贷款贴息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制造业、矿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投资、合伙、入股、租赁、承包、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培育、造就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带动力大的外向型骨干企业。鼓励现有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引导煤矿业主、房地产开发商、商贸服务业业主积极参与农业改制和国有企业改制、创办新企业,成功实现二次创业。

突出项目意识,大力优化经济环境。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机遇,就是抓生产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就像金凤凰,哪里的环境好就往哪里落。要建立健全经济环境保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法制环境。凡是市委、市政府有关支持项目建设、鼓励外商投资、扶持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决不能阳奉阴违。坚持收费项目审查制度,进一步扩大市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全面实行《关于规范企业规费收取的暂行办法》,凡是要求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都必须一律无条件进入,决不搞“体外循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严格经济环境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督查、纪检监察、优化经济环境等部门要加强对经济环境的监管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努力使破坏经济环境的各种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杜绝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不良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生产、经营环境。

(六)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举,进一步加强财税征管

财政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睛雨表”。要围绕2007年财政收入过7亿元、进入全省前五强的目标,突出抓好财政增收工作,既抓总量,又抓质量;既抓开源,又抓节支;既抓财源培植,又抓财税征管。

着力培植财源,壮大财税收入总量。抢抓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财力向县市倾斜的重要机遇,树立大财政观念,把支持和促进利益共同分享的中央、省、衡阳市属企业的发展作为新兴支柱财源来抓,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扩大财政收入规模。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工业招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兴办生产性企业,扶持发展利税大户和高利税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壮大主体财源。积极盘活土地、房地产、矿山资源,加大对城镇有效资源的经营,拓宽财源建设新领域。着力扶持烤烟、养殖等有税农业的发展,夯实基础财源,努力增加可用财力,确保完成2005年财政增收目标。

强化财税征管,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坚持培植财源与加强征管并重,努力使潜在税源转为现实税收。突出煤炭税费征管重点,严格按新标准据实足额征收煤炭相关税费,堵塞税收漏洞。进一步完善代征代扣机制,突出抓好国土收益、契税、建安税的征收,特别要加大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征缴力度,在易流失税种上抓收入。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行政事业收费减免程序,重点抓好城市配套费等规费征收,做到应征尽征,实现非税收入新突破。严格福利企业审批和跟踪监管,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坚持依法治税,依靠科学增税,推广使用税控机、税控软件、电子警察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征管效率,改善财税收入质量。

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发展实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公共性,把支出重点放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上,优先安排工资、社保支出,年内启动发放在职干部职工1999年调资35%部分及2001年以前晋档晋级工资,优先考虑离退休老干部工资待遇,逐步结束“”工资历史;优先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先安排扶持“三农”资金,加大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的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性财政支出,增加公益事业支出。继续加强政府采购力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监管,坚决杜绝财政支出漏洞,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体制改革,激活财政发展活力。按照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继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体制。完善部门预算,大力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市乡财政体制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步伐,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建立健全乡村财政消赤减债机制,逐年化解乡村债务。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严肃财政纪律,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财政活力。

(七)坚持以建设区域性中心消费城市为目标,突出旅游商贸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以建设商贸城、文化旅游城为目标,打破区域界限,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消费城市。

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坚持把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强化旅游开发理念,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打造以神农创耒、蔡伦造纸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品牌,构筑以温泉为亮点的生态健康旅游线路。坚持保持开发相统一,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外资民资,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纪念蔡伦发明造纸19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蔡伦纪念园基础设施,争创全国4A级旅游景点。巩固加强耒水风光带建设,加大汤泉旅游度假村整治力度,尽快启动黄市竹海风景区建设。加强与省、衡阳市及周边兄弟县市的联系协调,将我市的旅游纳入全省推介范畴,重点推介“**一日游”,积极推行蔡伦纪念园、农耕博物馆、古县廷等人文景点一票制,实现资源客源共享,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加强旅游服务业管理,鼓励蔡伦国际大酒店、三湘明珠大酒店创建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

加快市场建设,搞活商贸流通。充分发挥我市商贸业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努力把我市建成湘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人流汇集、资金聚集中心。加强市场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强化社会市场管理,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家,大力发展制、配送制批发业和现代连锁经营零售业。要加大对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市场、超市的扶持保护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启动金山商业城二期工程、双佳汽车城建设,形成聚集效应。加快青麓农产品批发市场、精品粮油超市、蔬菜种子超市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巩固提升建材市场规模和档次,加快湘南大市场、德泰隆建材市场、丰源建材市场建设,力争把我市建成辐射周边地区的建材商贸中心。

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要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以争创全省科技试点市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技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计划,继续抓好茶皂素提纯、甜酸藠头加工新工艺、燃油助剂等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转化实施工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不断改善提高办学条件。继续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积极扩大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三查四术”,严格控制违法生育,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市区水平。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后进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后进村的工作机制,促进计生工作平衡发展。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各级计生协会工作网络,加大治虚打假力度,稳步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建设“平安和谐**”,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能有丝毫怠慢,不能有丝毫马虎,时时刻刻警钟长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继续抓好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建筑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督查督办和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协调有方、配合有力的处置网络,畅通渠道,及时疏导、化解矛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安工程”,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促进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度重视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依靠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再就业。积极发展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费征收,提高基金征缴率。全面启动工伤、生育保险,力争工伤、生育保险向用人单位广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