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
1998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此后,我国血液供应基本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我国公民的献血总量由1998年的不足1000吨提高到2014年近4400吨,增长了3.4倍。全国无偿献血的人次由1998年的32万8000次到2014年的1299万,增长了近40倍①。但中国所面临的供血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以大学生为例,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所在高校组织动员无偿献血的看法与自身参与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无偿献血的前期动员
当前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形式主要就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参与,而不是同其他没有单位团体组织的社会人一样自发的去采血点献血。因此,高校组织的无偿献血往往是团体自愿献血,是一种在充分组织动员宣传自愿献血的基础上,依照职工/成员自愿的原则,组织预约献血,没有高额补贴和长休假等变相有偿给付的献血方式。②
根据对上海松江大学城区七所高校的访谈发现,在无偿献血之前,校方动员往往通过召开全校动员大会、班级动员、导师动员、校医院动员等形式进行。动员激励的措施往往以道德鼓励、行为倡导、评奖评优的优先权作为主要手段,依托的载体往往是校园海报、广播、辅导员等的口头宣传等,也有几所高校采用目前的校园公共微信号对之进行信息推送。然而,这种方式未能有效地获得大学生的广泛认同。据调查,目前大约只有20%左右的大学生实际参与了高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本课题组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无偿献血行动中难以被调动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学校献血前的激励措施以个体献血的道德性为主导,忽略了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事实上,大学生在高校处于很多小圈子之内,例如寝室或个人交际圈,如果在小圈子中有权威的同学或为数较多的人不愿意参与无偿献血,那么势必就会影响其余人员的决定。2.无偿献血的动员激励忽略了家长的作用。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约有24.1%未参与无偿献血的同学在未无偿献血的原因中选择了家长反对。由此可见,大学生虽已作为成年人,但是由于经济的非独立性和其所处的社会角色转移的阶段,很多大学生在事情的抉择上更加依赖家长的意志与建议。而学校与社会在事前的献血知识宣传并没有注重学生家长这一环。3.无偿献血宣传动员中无形的功利主义色彩,引发了一定大学生的反感。有部分高校在献血前急急忙忙向这大学生家长灌注相关信息导致更多的人将学校这一行为归为功利化的看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明确表示他们不是不愿意无偿献血,而是非常不喜欢将无偿献血等同于道德高尚,并与学校的评奖、评优挂钩,认为要体现无偿献血的意义就不能将这一行为等同道德与能力上的优越感,这是不正确的。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血液用途的不透明使得他们不愿意自己的爱心被滥用。
二、无偿献血的中期献血流程
这里所说的献血当时的流程是包括了从献血前准备、献血后慰问在内的整个流程。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反映高校的无偿献血流程为:清晨学院辅导员嘱咐大家清淡饮食并尽量少食,之后有些学校是就在本校内或本校周边进行采血,有些学校则组织班级或是学院搭乘巴士前往固定采血点,整个过程会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陪同。到达采血点后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这里的健康检查的项目主要有乙肝病毒、性病、并肝、血脂高等项目的检查。身体健康检查和献血后,松江七校的无偿献血大学生都能领取到献血站或所在高校给予的营养补助。返校后,这几所高校的无偿献血学生均能获得短期半天或一至三天的休息,但有些同学放弃了这样短期的休息。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无偿献血流程过于繁琐,从前期学校在学生就餐后组织前往采血点,和采血点必要的健康检查以及慰问,到后来返校休息这样三点的行动步骤来看,无偿献血时的流程已经显得很简洁高效。认为无偿献血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献血慰问品存在较大差异的同学很少或是没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献血过程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献血前学校对学生就餐的温馨提示能正常的采血工作带来便利,前往途中校领导和老师的跟随能在士气上鼓舞学生,抵消部分学生晕针情绪。无偿献血后的慰问品和休息时间上尽可能统一标准,不要存在差异,可以减少大学生的不满。在大学生无偿献血过后,应鼓钛校或是献血站相关部门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献血纪念品以示鼓励。而在献血过后的休息时间上,高校应当给予无偿献血大学生半天以上和适当天数以内的休息时间。
三、无偿献血的后期反馈
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七所高校在献血后采取的再激励措施往往没有,仅有其中的一所高校对无偿献血的同学寄送了用血感谢信。大部分高校的无偿献血动员措施并不包含献血之后的反馈。在对提高无偿献血意愿的问卷调查中,有67%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在自己献血后获得及时有效的用血反馈,可见无常献血的大学生们非常想知道自己的爱心是否得倒善用。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蒂特姆斯教授把无偿献血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礼物馈赠,即生命的馈赠。③这种生命的馈赠能够培养社会整合或者社会分离,他认为无偿献血可以促进利他行为,整合社会和社区。因此,最佳的无偿献血激励和动员来自于利他主义的盛行,只有社会个体都认同利他行为,无偿献血行为才能不断持续下去。调查反馈显示,用血反馈作为再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深得大多数受访大学生的青睐,无偿献血有关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第三部门对已经自愿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应当采取后续的激励措施,促使该批大学生有意愿参与下次无偿献血。这些激励措施包括:在大学生献出的血液后用短信形式发送感谢信;在大学生献出的血液被使用后短信通知并附上用血时间与病人用血原因;优先用血的实际激励举措促使大学生无偿献血等。所有的再激励措施都将从经济适用性角度与个人隐私角度出发,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成更多可以适用的具体方法。
综上所述,当前的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措施在一些方面是不合时宜且未与实际相结合的。本文立足经济与可行性的原则指出,无偿献血前需要侧重大学生家长的献血知识普及,并且不能放弃以学校为组织形式的这样一种极为有效的动员结构。在献血中期,学校领导与教师应陪同前往,校方应尽可能地给予无偿献血大学生一定的慰问品。献血过后,学校应给予献血大学生一定的休息期。而献血后的再激励则提出从时间上缩短献血者优惠用血报销流程,用短信形式反馈给献血大学生血液使用情况以表感谢。尽管整个献血流程并未大修大改,但以上的这些改变对于激励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却显得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余成普.作为组织问题的血荒――一项社会学的探究[J].开放时代,2010(1).
[2]薛亚利.社会动员的变迁及内在机制――以公益献血的动员研究为例[J].社会科学,2011(7).
[3]理查德・蒂特姆斯.礼物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M].纽约: 潘森出版社,1970.
注释:
①中国无偿献血人次增长近40倍,但供血形势仍严峻[B],参考消息.2015年6月15日.网址: http://.cn/c/2015-06-15/181231952903.shtml
②余成普.作为组织问题的血荒――一项社会学的探究[J]. 开放时代,2010(1):116.
③理查德・蒂特姆斯.礼物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M].纽约: 潘森出版社,1970.
篇2
重庆市血液中心 重庆市 400015
【摘 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献血人员进行管理以防止产生非标示量血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中心无偿献血的健康人资料2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43 例。采用常规献血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中出现非标示量血液等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无偿献血期间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献血人员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有效防止非标示量血液的出现。
关键词 针对性管理;献血;非标示量血液
在无偿献血工作过程中,非标量血液的产生可以说是难免的。由于非标量血液与保养液配比平衡度不理想,易造成采集的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变化,如果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则容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故通常情况下只能够作报废血处理[1]。本次研究对应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献血人员进行管理以防止产生非标示量血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9 月-2014 年4 月在我中心无偿献血的健康人资料2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43 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体重47-86kg,平均体重(54.6±1.9)kg;有献血经历研究对象78例,无献血经历研究对象65 例;研究对象年龄18-53 岁,平均年龄(28.5±1.2)岁;男性研究对象75 例,女性研究对象68 例;观察组研究对象体重48-87kg,平均体重(54.5±1.8)kg;有献血经历研究对象79 例,无献血经历研究对象64 例;研究对象年龄19-54 岁,平均年龄(28.3±1.1)岁;男性研究对象74 例,女性研究对象69 例。两组上述四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献血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管理,具体步骤包括: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在血液采集前应该首先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容易固定且不易发生滑动的静脉作为穿刺血管,选择好穿刺点之后,在穿刺点上方6 厘米左右的位置扎止血带,用茂康碘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实施螺旋式消毒处理,消毒的面积应该控制在6cm×8cm 以上,至少进行两次消毒处理,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3 分钟之间,反复消毒2-3 次,消毒处理之后不能再采用手触摸可能的进针区域。采集过程中保证血液量充足,且进行反复检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保证血液采集足量且顺利[2]。
1.3 观察指标
选择对无偿献血期间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出现非标示量血液等例数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整个献血流程实施结束后,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方式对研究对象对血液采集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 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等级。得分超过80 分为满意,得分超过60 分不足80 分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60 分为不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 检验。
2 结果
2.1 对无偿献血期间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研究对象中有52 例对无偿献血期间护理管理服务感到满意,63 例基本满意,28 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0.5.4%;观察组研究对象中有86 例对无偿献血期间护理管理服务感到满意,53 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2%。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出现非标示量血液等例数
对照组在无偿献血过程中有11 例出现非标示量血液,观察组在无偿献血过程中有2 例出现非标示量血液,该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由于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或饥饿、疲劳等原因导致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而最终只能够被迫终止血液采集,这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导致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献血者的血管过细,或穿刺操作不利而导致患者的血流速度缓慢,发生凝滞进而导致非标示量血液的产生。第三是由于人为的差错, 由于采血操作出现异常、血袋更换过程中扣皮不当、过早拔针、研究对象活动幅度较大等原因均会导致非标量示血液的产生[4]。
参考文献
[1] 杨琼芳, 胡小华. 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0,18(12):131-132.
[2] 唐冲.128 例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0,15(18):108-109.
篇3
关键词:无偿献血;返还费用;血站影响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地不断发展,参与无偿献血的公民日益增多,因而享受免费用血政策的人员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用血返还费用也在不断增大,无偿献血返还费用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断增多。因此,笔者就实施返还费用政策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由此对血站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无偿献血返还费用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献血者及家庭成员临床需要用血时,各按下列规定免费用血:献血者从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血量,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八百毫升的十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十年后至终生免费享有献血量三倍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一千毫升以上的终生免费享用所需血量。献血者的家庭成员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献血法》实施以来,由于献血后用血返还优惠政策的吸引、中原大地纯朴民风地熏陶以及河南省领导重视并身先士卒,加上血站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了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为献血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及实施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活动得以广泛开展,《献血法》实施十年来,河南省无偿献血者已经达到几十万余人次,自愿无偿献血已经连续9年的达到100%,河南省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非政府指令计划的无偿献血。这样既保证了有足够的血液用于临床,也保证了河南省临床用血的安全。但是随着返还费用逐年增多,也给河南省各级血站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下文就郑州地区献血、用血返还的有关数据分析这一问题对各级血站发展的影响。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担负着郑州地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登封市、新郑市、新密市、郑州市)724万人的临床用血的采、供血任务。2003年的采血量为19.14吨,2007年达到了34.48吨,增加了1.8倍,2003年的供血量为17.91吨,2007年达到了32.84吨,增加了1.83倍(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郑州地区献血人数逐年增加,返还人次逐年增加,返还费用也在逐年增加,并且返还费用的增加百分比增幅较大。返还费用的增加势必带来大量返还经费的支出,给血站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近五年来主要是直系亲属用血(如表2所示),比例远远高于献血者本人用血,有的年份直系亲属返还费用竟占总返还费用的83.33%,其余各年都在80%以上,平均达到了82.3%。各地情况基本类似。这也真正体现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献血政策,为许多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享受免费用血政策的好处使得广大无偿献血者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获得了回报,既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充分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朴素的价值观念。但返还用血费用的增多逐渐给血站带来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
二、无偿献血返还费用对血站发展的影响
《献血法》中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目前在我国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国家对输血事业的扶持是有限的,因而政府制定了血液收费标准,用这部分收入维护血站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必须对采、供血过程进行成本测算。血液的采集、检验、质量控制、分离、储存、运输等过程消耗的物质资料和人力资源构成了无偿献血的成本。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的全部费用归属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
(一)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也称为变动成本,它的总额随业务量多少呈正比变化。它包括:血源管理费用:献血者教育、宣传、招募、保留、体检咨询表、献血证;体检、采血费用:体检所需试剂、一次性采血袋、血型鉴定、指血针、塑料吸管、一次性注射器、输血贴等卫生材料;血液检验费用:对血液采用国产或进口试剂进行初、复检或两次检测。项目包括: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梅毒血清检测、ABO血型、RhD血型测定等;献血者食品费;血液包装、储存、运输费用;质量控制费用:含抽检用的血液、试剂、药品、卫生材料;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损失。
(二)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又称为固定成本,它的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采血数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化的影响。包括:无偿献血活动宣传、教育、招募、保留,无偿献血返还费用、人员经费差额部分、大型设备购置以及大型房屋修缮等费用支出,应摊的水电费、供暖、降温费、机动车油费、修理费,保险费、社会保障费、科研教育费、社会摊派、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各种消耗、固定资产的折旧等。无偿献血直接成本通过血液收费支出;血站采供血发生的间接成本支出,尚需财政的支持。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为差额事业,财政拨款只能解决小部分职工的工资,设备购置大部分人员的经费还需要自筹。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业务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在幅度提高,如果各级政府不给予经济上的扶持,靠单位自身努力是很困难的。长此以往,血站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近五年来每个工作日都有献血者前来办理领取返还费用的手续,并且每年领取返还费用的人数都在增加,从2003年的898人次到2007年的1513人次,5年增加了168.48%左右;返还金额从2003年的42.1432万元到2007年的93.7381万元,5年增加了222.43%左右,预测到2010年按当前的返还人数递增,这样的返还费用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大血站的财务压力。对于血站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面对如此高的返还费用,负担将越来越重,不利于血站的发展,而返还费用是推动《献血法》实施的一项重要过渡措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能尽早引起重视。
三、无偿献血返还费用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异地报账的问题
目前,在无偿献血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和军人,而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在校或服役期间献血,他(她)们在毕业或复员后,大多数都离开了献血的所在地,如需享受兑现待遇时按规定受益人必须将献血证和用血原始资料通过邮寄方式邮寄到献血所在地进行审核。这样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可能会出现邮寄接转差错;给受益者报账时带来不便,影响献血者献血的热情。
(二)报销相关凭证不详的问题
由于少数献血者及受益者不了解免费用血的报账程序,不了解需要提供哪些凭证,尤其是医院用血原始发票因与其他医疗费用合并开在同一张票据上,用血者拿不出单一的医疗用血凭据,医院又未单独开具医疗用血发票,因此,受益人因未按规定提供这些相关报销凭证时,以致造成一次或多次不能报销用血费用,给免费用血者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同时也给核报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样既给核报献血者工作、审批工作造成诸多困难,又影响了献血热情,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献血证遗失和证件相关内容记录不详的问题
血站发放的《无偿献血证》既是无偿献血者的荣誉证书,又是享有法定优惠的主要凭证,是核报用血费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填写无偿献血证必须严格规范。但是目前,在填写献血证时有献血者的姓名、年龄与身份证不相符的;也有漏写血量或错写血量的;漏填或错填证件号码的问题均有存在。此外,献血者丢失《献血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报账者和核报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和麻烦,既影响政府的信誉又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无偿献血证》既是献血者个人的荣誉证书,又是报销用血费用的有效凭证,因此应切实加强对无偿献血证件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对无偿献血证件的保管和发放工作实行以“卡”代“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无偿献血证》的智能化管理,在全国逐步推行数据卡及费用微机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和失误。实行计算机网络全国联网,一方面建立一个全国输血系统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建立献血员查询数据库。通过快捷方便的网络系统,达到随时查阅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及时兑现免费用血的目的。另一方面血站与血站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沟通献血者用血待遇的有关情况和信息,以免造成冒报或重报等现象的发生。
第二,进一步加大免费用血返还政策及报销有关程序的宣传工作,使公民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免费用血兑现政策和有关规定,各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宣传、咨询工作,主动而且必须为用血者单独提供用血收费凭据及有关医疗用血证明,对故意刁难用血者或出具假证明的将依据有关法规严肃处理,并视情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加强和改善对免费用血审核、报账工作流程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第三,血站要大力宣传无偿献血与返还用血的政策,希望政策能给予血站发展的动力。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又要担负由此带来的返还费用的财务压力。按照《河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直系亲属指公民的配偶、子女、双方的父母,这样一位献血者可为本人和七位直系亲属提供用血费用返还的机会。按照国外的统计数据,人群用血概率为2%,从统计数据得出郑州地区已超出国外用血概率2%的范畴。未来这样的用血概率会越来越高,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早日出台一个既不会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利益又能给血站发展带来契机的大好政策。
第四,将输血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少病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血站的经济压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作为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输血量也越来越大,其费用支出也越来越高(见表3)。在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均明文规定,输血费用不能报销,这项费用支出必将成为病人及其家属的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是血站的经济负担,为了减轻血站今后的费用返还压力,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一规定进行修订,将输血费用纳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
第五,血站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返还费用的资金缺口风险血站及制订政策的部门,可根据《献血法》及采血成本和用血返还费用的情况,与保险公司合作由精算师进行风险评估及保险费核算,血站按每袋200ml全血向保险公司交纳若干保险费,当献血者本人或直系亲属用血后报销时,直接到承保的保险公司办理用血费用返还手续。
参考文献:
1、赵艺,单藕琦.全国部分城市无偿献血返还经费情况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2).
2、李云,李晓玲,吴建香.采供血机构返还用血费用情况的分析与预测[J].中国输血杂志,2005(5).
篇4
[关键词] 献血;质量控制;分析;屏蔽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c)-198-02
Blood donation shielding measures analysis
YANG Qinfeng
Blood Center of Liny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blood stations shielding measures of blood don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ensure collection of blood from low-risk blood donation crowd, so to protect blood donor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blood and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Key words] Blood dona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Shielding measure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3条献血服务中的规定:建立和实施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实施对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献血后的报告工作程序、献血屏蔽和淘汰制度的要求[1],本文结合临沂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工作实际,对现行的献血屏蔽措施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探索有效的屏蔽措施,确保采集的血液来自低危献血人群,保护献血者、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1献血屏蔽措施与方法
1.1献血前屏蔽
重点是做好献血者招募工作。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招募指南,以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作为征募对象,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适龄公民全面了解《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和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例如发放宣传册、报纸,制作宣传牌、电子屏幕,充分发挥广播、网络和电视的媒体作用等[2],招募低危献血者即传播输血传染病危险性低的献血者,从源头上做到献血屏蔽。
1.2献血过程屏蔽
主要是献血前征询、体检和初筛。由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评估,保证不影响献血者健康以及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完成后由献血者和检查者共同签名。献血前征询和体格检查要对献血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3],也要为有危险行为或状况不佳的献血者提供自动退出或延期献血的机会和场所,对不适合献血者做出暂缓献血或永久淘汰的评估,对征询和体检合格者进行HBsAg、ALT初筛,初筛不合格者不能献血,确保从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在征询、体检和初筛全过程中,让献血者了解血站有责任对献血者的资料保密,取得献血者的信任,为献血后保密性弃血打下基础。
1.3献血后屏蔽
1.3.1保密性弃血偶见于结伴或团体献血时,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现场迫于“同组压力”或其他原因,明知自己的血不安全、不适合献血,又不愿让朋友、同事或领导了解不安全的原因,所以不愿主动退出或延期献血。因为在献血前无偿献血者已经了解血站对献血者的资料保密,出于对血站的信任,在献血后寻找机会将自己不适合献血的信息,通过电话、书信、网络或亲自到血站进行回告。这时血站员工应按无偿献血者要求,根据《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处理程序》,将献血者所献的血液处理掉。这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必须严格执行《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处理程序》,保证血液质量。
1.3.2主动告知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的血液,严格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4]的要求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者,由专职医师按照《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处理程序》进行告知,使其不再继续参加献血,主动退出。
1.3.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确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实行献血者计算机信息管理,每个献血点都能随时查到以往献血者信息,对以往献血被淘汰者再次献血时进行屏蔽,避免再次献血。
2 现状分析
2.1 招募宣传
对于高校少、没有驻军和国有大型企业的中、小城市而言,主要以农民和个体业为主,献血团体少,献血人员不集中,而且献血者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等参差不齐,对无偿献血招募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不一,给招募低危献血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 献血环境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在流动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无偿献血已成为公民献血的首选方式,相对于在血站内献血而言,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的面积小、空间有限,给献血前咨询、体检和初筛结论的告知以及献血者主动退出带来不便。
2.3 工作环境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一方面仪器设备在献血车上,由于路途的颠簸,使初筛检测仪器、设备的寿命短,故障频繁、维修频率高;另一方面献血车停车点和爱心献血屋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相对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仪器检测的精度和初筛的准确性,对ALT、HBsAg、血型初筛结果有一定影响,初筛结果与站内检验科初、复检结果有一定的不符合率,稳定性较差,影响献血过程屏蔽。
2.4 信息查询
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管理中,为提高速度,采血车使用的外采程序相对简单,查询以往献血信息不便捷,同时对于只带献血证未带身份证的多次献血者无法直接确认是否是本人,拒绝查询往往会带来纠纷,对发展和稳定低危献血队伍有一定影响。
3 讨论与建议
3.1根据招募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内容
招募新的无偿献血者应以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5],以及对无偿献血者的奖励方法及用血报销规定为主,让其了解无偿献血者应享有的权力,对符合献血条件者起到激励作用;对于有一定无偿献血基础的区域,注重宣传招募对象周围的无偿献血先进人物和事迹,做到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认知水平,以榜样的力量起到感召和带动作用,让新招募的无偿献血者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献血条件,不符合献血条件者自动放弃,从源头起到献血屏蔽作用。
3.2 注重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同时稳定固定无偿献血者
全国采供机构《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6]培训指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国际上一般认为至少献血3次以上并保持每年至少献血一次。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了解《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并且以往所献血液每次都得到严格的检测,通常被认为危险性最小,被称为低危献血者,对从源头上做好献血屏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采取以精神鼓励为主,表彰奖励、公益活动、旅游、参观学习等活动相结合,借助媒体、网络和公共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无偿献血者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使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3.3 注意为不合要求献血者保守秘密
体检医师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征询和快速检测初筛时,对不符合要求的献血者,劝其主动退出献血的方式要得当、场所要保密。要求体检医师沟通能力要强、知识面要广、表达能力要好,避免造成尴尬局面和不必要的纠纷。
3.4 建立和实施献血场所管理程序,保证献血安全和血液质量
献血场所应有充足的设施,布局合理,能满足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以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要求。随着公民无偿献血意识的增强,固定献血者逐年增多,鼓励交通方便的献血者,特别是多次献血者到血站内献血,使献血模式逐步由以献血车外采为主转向以血站内献血为主,因为血站内的工作环境好、面积大,工作流程和区域划分合理,有利于献血全过程的献血屏蔽。
3.5 建立和完善《献血者跟踪和回访服务程序》
检验科对献血者所献血液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检测,将检测的信息以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与血源管理科沟通,血源管理科专职医师及时准确地对献血者献血后的不合格信息进行主动告知,并在献血者计算机档案信息中进行淘汰屏蔽,各献血点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到献血者淘汰信息,杜绝再次献血,保护献血者、保证血液质量。
3.6 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
根据献血工作实际,不断更新、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同血站内网络时时联网,献血者信息查询及时、准确。对以往献血不合格者再次献血时,可凭有效身份证明,查询到献血者档案中献血屏蔽的淘汰信息,杜绝再次献血,起到准确的屏蔽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指纹和虹膜识别技术,避免冒用他人证件继续进行恶意献血的现象发生。
3.7 呼吁制造商研发采供血机构专用的初筛检测仪器
呼吁制造商研发采供血机构专用的初筛检测仪器,适应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外采工作需要。现在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使用的献血前初检的检测仪器,是医院用于患者检查的仪器,不是无偿献血初筛专用仪器,如:全自动或半自动全血生化分析仪在医疗机构和血站内检验科使用时,设备的安放相对固定,不用每天携带,没有颠簸和震荡,使用的频次低、连续使用的时间短(一般以上午为主),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相对稳定,因此,仪器使用寿命长、检测结果准确性高。而献血车和爱心献血屋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因此建议研发具有携带方便、体积小、防震性强、保温好、检测时间短和对检测环境洁净度和温度要求相对宽松等特点的专用仪器,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使献血屏蔽快捷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2]献血者健康标准要求[S].GB18467-2001.
[3]献血者招募新方略[S].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05-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S].1997-12-29.
篇5
血到用时方恨少
出现“血荒”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导致“血荒”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消耗较快增长和供应相对不足。
消耗增长快: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正在快速地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机构的扩张,还体现在医疗技术的革新,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医疗技术能力的飞跃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百姓就医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看不上的病、治不了的病、瞧不起的病,如今都逐步解决了。手术量的增加、手术难度的增加、治疗性用血的增加都导致临床用血的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民众对于就医的需求也随之增高。血液,作为关键时刻救命的武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临床各种各样的患者中去。
供应相对不足:采血渠道单一
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献血法》,将过去的义务献血制度变革成无偿献血制度。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相关知识的传播,人民群众献血意识有所上升。全国献血总量已由1998年的不足1000吨,提高到了2014年的近4400吨;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2014年居民献血率提升至0.95%,人均献血量为3毫升。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献血率要达到1%;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但实际上2015年献血人次比2014年仅增长21万人次,1%的目标尚未达到。
但即使与往年相比我国居民献血率有了大幅提升,仍然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3%标准。与我国毗邻的日本每年的国民献血率为4%,人均献血量为16毫升;美国为5%,人均献血量为20毫升;而我国台湾民众献血率高达8%,人均献血量249毫升。这就显露出了我国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过低,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由此造成的采血渠道过于单一。其后果便是:这两个主力献血群体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学生放假、春节时农民工返乡等,都有可能引发一场供血危机。
献血机制亟需完善
首先,无偿献血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分析往年某二线城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国家公务员在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很少参加。目前,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90%,而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全年无偿献血人数的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仅只有1.2%。
“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国家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献血无害’的宣传又怎么能说服人?”这其实是很多人的心声。现在很多人对献血存有恐惧心理,主要是怕危及自身健康。在这方面,医务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应当带头做出表率。献血车不应当只进高校,还应当进社区、进政府、进企业。
领导和公职人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最应当站出来献血的阶层却不作为,这让公众对义务献血这件事产生了疏离。
其次,加大对无偿献血的鼓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余成普分析说,就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他说:“无偿献血的鼓励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已经献过血的人肯定会寒心。”
此外,政府应当加大对血液中心的硬件投入力度,比如多购买一些采血车,扩大采血范围。
献时容易用时难
义务献血在我国举步维艰,与我们的公共献血机制不透明、用血机制不合理也密切相关。公众不了解自己献的血最终到了哪里,献血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是否真能如宣传所说可以免费用血?公众对这种机制严重缺乏信心。大家会担心自己的无偿献血被高价卖掉甚至被倒掉。被倒掉的原因在于,血小板的寿命只有10日,红细胞的寿命是120日。血液被采上来后必须迅速分离、保存,一旦运输有差池,使用不及时,就只能浪费掉。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时,大量民众献血,短时间内用血量又没有那么大,导致大量鲜血被倒掉。
很多人感受到献血很方便,但是用血很困难,虽然《献血法》中承诺,达到一定数量之后献血人可以免费用血,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医疗机构都以各种理由或门槛拒绝或者不履行。
曾有网友发过题为《艰难的血液报销之路,我想我以后不会再献血了吧……》的帖子。帖子中说,他几年累计献了1600毫升血液,在家人生病之际,高昂的医疗费用中其中包括一部分用血的费用。想起自己曾经献过1600毫升的血,作为直系亲属的家人可以享受“献一还一”的政策,为此,他开始了艰难的血液报销之路。然而,用完血去报销不是这个不对就是那个错了。因为该网友是在南京献血、在外地用血,往来报销凭据都是靠快递。
“因为献血的时候不知道,原来江苏省血液中心和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是不同的系统,所有资料都必须要两份,后来发现发票复印件也要盖章,再让家里找医保处重新拿出来原件复印、盖章,再寄过来。接下来又是发票不相符合,要医院再在上面签字。而且,不止要医保处的章,还要财务章,并要写上报销流程……”总之,各种门槛、各种制约。
这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跟帖,大家对此遭遇深表同情。
有人认为,既然献血不受地域限制,程序也很简单,用血报销同样应该如此。也有人建议,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在医院用血时,就应该直接抵扣掉这部分费用,免得二次报销的麻烦。
对于网友反映的问题,南京市血液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在用血报销确实必须到所献血的血液中心报销,如果献血者累计献血超过800毫升,而且不是在同一家血液中心献的,则由各血液中心按比例报销。”该负责人承认,目前用血报销确实只能到献血的血液中心,不能在医院用多少直接扣抵,“因为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只有在献过血的血液中心才有,医院对此并不掌握。”而且,“献血报销比例全国各省市并不一致,有的人可能是在南京献血但是在北京用血,如果直接在北京医院抵扣,按照哪个标准执行也是问题。”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各血液中心也尚未联网,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导致献血者必须回到献血地报销。
这个帖子同样引起了大家对用血要花钱买这个现状的“愤慨”,多数人认为,既然血液是志愿者无偿捐献的,那么,患者在用血时就应该无偿使用,否则就是相关部门从中牟利。
对此,该血液中心负责人解释说,“无偿献血者用血都是无偿的,我们只是帮献血者把他们的血储存在那,本人献血按照献一还三报销,如果献血累计超过800毫升,则可以享受终生免费用血;献血者的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和子女)则可以享受“献一还一”的政策。今后不论他或其家人需要用血,不管是18岁还是81岁,我们都会按照规定无偿偿还。”对于那些自己和直系亲属都没有无偿献血的人,在用血时收的也并非血液的钱,而是血液的检测、储存、运输和保存等费用。“血液抽回来后,首先要接受艾滋病、梅毒、丙肝等20项检测,再加上血袋、储存、运输等费用,所以费用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而至于成分用血要比全血贵很多,是因为采集成分血所用的袋子一个就要900多元。”
“血托”:钻政策的漏洞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血荒”的背景下,本被法律所禁止的血液买卖,也在“血托”的操控下野蛮生长。
往年也就一两例互助献血的北京医院,今年开出了十多张互助献血单。在一些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手术用血量的80%。但是,“在我们医院,八成以上的互助献血都是血贩子在操作。”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坦承。
据了解,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全市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患者换用所需的等量血。
在血液中心互助献血时,需要出示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但在医院输血科很容易拿出这张申请表,而血液中心也不会对献血者与患者的亲属关系进行核实,导致“血托”买卖血源有漏洞可钻。
这些被称为“血托”的人,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是导致“血托”行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知情人介绍,很多“血托”是被拉去低价有偿献血后开始入行的,被“血托”拉去献血的人,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贫困学生,毕竟“献血能拿点钱挺好的”。“血托”找人献血,完全不会考虑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在献血者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的情况下,“血托”会怂恿献血者向医生隐瞒实情,以获得献血资格。
在成规模的“血托”团伙中,每人都有具体分工。其中,“大头”主要负责和患者家属谈好用血需求量和价格。之后,“大头”手下的“血托”开始联系献血人。“大头”联系家属,一般是在血液中心献血大厅,见有人拿着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就上去搭话。家属通过“血托”拿到血后,会告诉别的病友,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血托”的“业务量”。
知情人称,献血人在血液中心抽血检查合格后,血液中心按照家庭互助方式登记采血,之后,家属给“大头”交钱,“血托”得到“大头”指令后,给献血人一定的现金。
而对家属来说,找“血托”也实属无奈,花点钱买到血,早点动手术早点好,不然住院更花钱。
对“血托”现象,血液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家庭互助献血中,“不管是儿女,或者近亲、远亲,都是可以来献血的。”但是在确定献血人与患者的真实亲戚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血液中心会要求家属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医院提供的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血液中心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前检测。献血者应针对身体状况自我审核,决不能听信“血托”诱导。一旦填写虚假的个人材料,抽血中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北京市卫生局称,卫生部门此前曾联合公安部门对“血托”进行过打击,他们会继续联合执法部门对“血托”进行查处,同时加强对医院等卫生部门献血、用血行为的监督。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储血用血稳定
篇6
【关键词】 血型初筛错误;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威海血站
血型的初筛鉴定是公民献血前必做的检验项目,由于受工作环境、温度、时间、献血者、工作人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筛血型鉴定错误时有发生。为了明确引起错型的原因,针对性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现将威海血站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08~2010年无偿献血标本共91353例。
1.2 试剂 初筛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抗-A和抗-B标准血清(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复核试剂为上海市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抗-A和抗-B标准血清(单克隆杭体),效价也均为1∶128。标准红细胞为上海市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A、B、O型红细胞。
1.3 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献血前进行血型的初筛,献血后留取样本管,由检验科重新进行ABO血型的正反定,如遇到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由血型室进行最终的鉴定。
2 错型原因分析
街头初筛错型比例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血型初筛的准确率已经引起站领导的重视,大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错型率(表2)。
连续统计三年的错型比例,约占采集人数的0.16%,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错型以该出现凝集而没有出现凝集为主,占50.68%,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在献血者比较集中时,初筛人员要身兼数职,比较忙乱,未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导致红细胞与血清试剂比例不合适,或混匀不充分,反应时间不够,试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灵敏度下降等[1];判读错误次之,占25.68%,原因是工作人员对业务知识掌握不熟练,在试剂已经正确指示凝集状况下出现结果的误判;操作错误占12.16%,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试剂拖带或样本污染,常见的情况包括:血清试剂的瓶盖盖反,试剂在滴加的过程中出现少量飞溅,混匀过程中搅匀棒污染,定型板在使用前已被血液污染等[2];标记错误占11.49%,初筛人员已正确鉴定出献血者血型,可在体检单或标签上标记成其他血型,此种错误纯属责任心不强所致(表1)。
3 采取的措施
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否正确的鉴定出献血者的血型,直接影响到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受血者的用血安全。由此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血型初筛的准确率:加强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必要的操作技能;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简化流程;加强各环节的核对,核对工作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能及时发现我们工作中的失误,提醒我们及时纠正;合理选择ABO血型初筛试剂,并按规定的要求贮存;持续改进流动采血车的工作条件,大量外采时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参 考 文 献
[1] 吴国光,赵桐茂.红细胞血型//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7-68.
篇7
血站业务档案是指血站在采供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按规定需要归档保存的原始记录也叫献血记录。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的业务档案要求保存10年以上。血站的献血记录包括献血者个人信息、既往献血信息、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献血适宜性评估资料,献血类别、献血量、献血时间、条码标识、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置等献血过程的记录等。献血者记录对献血者屏蔽、保留、追踪起到积极作用,它真实地记录了血液的采集、检验、供血、原始记录及血液质量控制和血液质量保证的全过程,是血站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以及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是加强血站服务、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
献血者记录分为书面记录和电子记录。书面记录包括献血登记表、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献血者检查表、采血过程记录等。电子记录是指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信息,主要包括上述部分或全部书面记录;献血者既往献血记录包括献血时间、献血条形码等,通过至少50年不重复的献血条形码区分每次献血记录,通过唯一的证件号码关联同一献血者的所有献血记录。
2 血站业务档案形成与发展
2.1 无偿献血者档案。无偿献血者的档案主要是指献血者的个人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证件类别号码、联系地址、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上次献血时间、知情同意签名等。按照《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献血者献血前要知情同意并填写健康状况征询表和献血登记表。其中包括献血者健康情况检查、采血信息、血液检测数据、血源信息,等等。例如,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献血者必须做到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的献血者年龄是18周岁至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女性不低于45千克;
(3)血压:收缩压12至18.7千帕(90mmHg~140mmHg),舒张压8至12千帕(60mmHg~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脉搏:每分钟60次~100次,高耐力运动员每分钟50次~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面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的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因此,要获得全面准确的献血记录,就必须要求献血者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个人资料。专业医师及技术人员在体检、采血、检测时要完整准确地填写各项记录,确保准确地录入每一条信息。
2.2 血液检验的原始档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检测报告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保密性。因为它既是受血者使用相关血液产品的主要安全依据,又是献血者符合献血健康标准的指征。尤其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输血相关的法律纠纷,它将成为举证采供血机构安全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因此在搜集血液原始档案中,完整的检验档案应包括:检验文本报告单(纸质文本及电子文本)和检验标本留样。包括所有法定检验项目的汇总检验报告单(即最终结论)初检、复检报告单、单项复检报告单等。各项检验项目的质控记录,证实每批次检验的有效性。所以在整理归档血液检测原始记录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检验报告和实据档案的保存机制。这既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负责,更是为解决输血纠纷,确定医疗事故责任提供法律依据,是法律公正的重要依据。
2.3 血站的其他业务档案。随着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血站应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质量体系运行并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由此可见,血站的业务档案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管理好业务档案并充分应用档案,为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处理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的举证要求,血站的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及采供血各方面责任事故的重要依据。
3 血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意识不强,利用率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效益知之甚少,认识不到血站业务档案在血站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3.2 档案机制不健全,管理范围不明确。我们安阳市中心血站档案室隶属中心血站信息科管理,设一个综合档案室。管理六大类档案,分为:
(1)文书档案;
(2)会计档案;
(3)业务档案;
(4)设备档案;
(5)科技档案;
(6)音像图片档案。
到目前为止各级血站在管理档案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各级血站根据自己的理解实践进行管理,只重视管理,档案利用不足。
3.3 档案专业人员队伍薄弱。表现为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少,学历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的管理水平,这些情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档案利用不足。
4 血站的业务档案的改进及管理措施
4.1 按照献血者记录立卷归档的要求。献血者记录作为血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须严格按照要求对献血记录进行立卷归档。
一是应建立献血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由经过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培训合格的人员负责立卷归档工作。
二是应设立专门的质量记录档案,档案应符合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是献血记录要完整,应包括献血者筛选和血液采集的全过程,并保证其可追溯性。对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检索系统。
四是献血记录应安全保管和保存,防止篡改、丢失、老化、损坏、非授权人员接触、非法复制等,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十年。
五是电子记录应严格授权,控制不同用户对献血记录的查询、录入、更改等权限,建立登录操作日志。电子记录应定期备份,永久保存。
六是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保密制度,防止未经授权人员接触和对外泄露。
4.2 领导重视及献血记录的运用。领导重视,制定有关业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对各科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具体明确归档范围和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献血记录不仅是为献血者选择和血液采集的客观记录,而且对屏蔽高危,招募低危献血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招募低危固定的献血者。
二是招募特定人群的献血者。
三是对不合格献血者的屏蔽。
四是对检测样本的核查。
五是对招募效果的评价。
六是其他用途:如免费用血,司法诉讼,献血者追踪,献血计划制订,卫生统计,等等。
4.3 我站业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我站实行了档案原始记录与电子档案双套机制模式,确保了血站业务档案的质量。
一是采供血机构业务工作流程长,原始记录量大,种类繁多,实行原始记录与电子档案双套机制管理,提高了我站的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二是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在业务工作中纸质档案的形成以“件”为单位归档,以“科室”为单位立卷的方式,突出并深化了档案的立卷工作,确保了案卷的保密工作。
篇8
福建5岁女童毛毛(化名)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女童是国内报告年龄最小的艾滋感染者。毛毛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曾花费几十万元进行手术治疗。
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说,患儿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曾先后输注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经查证,确认其中一位陈姓献血者目前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未再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己已感染HIV。综合考虑患儿父母HIV抗体检查阴性的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
图为患病期间,毛毛只能抱着玩具小熊玩耍,她渴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2015年年初,福州5岁女童毛毛,疑似因2010年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1月10日,福建省卫计委公布最终调查结果,毛毛当年先后输入过8名献血者的血液,其中一位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本次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名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参加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其血液除注输给毛毛外,还注输给其他两个人。
福建省卫计委表示,在对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毛毛进行的输血治疗,以及福建省血液中心的采血、检测、制备过程的调查中,调查组均未发现违规行为。
如果违规行为并不存在,为什么没能检测出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对此,福建省卫计委称,女童输血感染艾滋病可能系“窗口期”感染,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也表示,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该女童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到底什么是“窗口期”?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医疗用血的安全?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威胁医疗用血的安全?
难以避免的“窗口期”
受技术所限,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能够检测出病毒,最新技术也需要11天。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窗口期’是必定存在的,也是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消除的。”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质量监督办公室主任孙莉有些无奈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孙莉介绍,血液检测惯用的酶免技术手段,是一种基于免疫学的抗体检测。
人体在感染细菌、病毒后,受到刺激的机体都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以对抗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而酶免检测所检测的对象正是抗体。但是抗体的产生与病毒进入人体之间是有时间间隔的,并非人体接触病毒的同时就会产生抗体,这也意味着在此期间,如果采用酶免检测,会因检测不到抗体,从而认定血液中并不存在特定的病毒,而这一时期也就是所谓的“窗口期”。
不同病毒“窗口期”的长短也不尽相同,孙莉介绍,艾滋病毒“窗口期”平均为22天,而乙肝病毒与甲肝病毒“窗口期”可分别达到45天与70天。
在无法消除“窗口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革新检测技术不断缩短“窗口期”。毛群安在1月12日召开的新闻会上也表示,按照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安排,2015年年内要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血站核酸检测覆盖。 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说,患儿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曾先后输注过8位献血者的血液。经查证,确认其中一位陈姓献血者目前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
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未再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己已感染HIV。综合考虑患儿父母HIV抗体检查阴性的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 HIV 的可能性极大。
核酸检测不同于酶免检测之处,在于检测标志物的变化,核酸检测的检测对象为病毒的遗传物质。以艾滋病毒为例,它是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在进入人体后,艾滋病毒会以不断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而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到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的RNA,同样要经历一段时间,这也就形成了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只不过相比于酶免检测,“窗口期”的时间被缩短了,在使用核酸检测后,对艾滋病毒的检出可以提前到11天左右。
其实在2010年3月,卫生部便下发了《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在内12个省市的省级血液中心,以及3家中心血站,共15所采供血机构被列入国内首批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试点单位。而北京市则是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以外的3家区县血站也实现了核酸检测。
孙莉表示,虽然没有统计过具体的数据,但自采用核酸检测后,检测到的不合格的血液确实增多了。
而在加入核酸检测的同时,原来的检测方法得到了保留,孙莉向记者介绍,两种检测方法所针对的标志物不同,因此只是根据不同阶段检测不同的标志物,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
严格的血液检测
广州血液中心:近年来报废的血液多因转氨酶偏高(占七成左右),其次为乙肝、丙肝、梅毒,每年检出艾滋病毒感染在50例左右。
孙莉表示,其实在整个采供血的流程中,纯技术的环节就是检测,除去无法避免的“窗口期”外,不再有其他的技术盲区。
其实在每一位无偿献血者进入献血车后,为保证血液安全而进行的检测与筛选就已经开始。 图为患病期间,毛毛只能抱着玩具小熊玩耍,她渴望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孙莉向记者介绍,献血前对献血者的检测并没有统一要求,但是必须对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血红蛋白不合格的人是无法进行献血的。此外,各个血站会依据情况增加转氨酶、ABO血型等检测内容,因为人员不能长时间滞留在街头献血车,这些检测多采用纸条法的快筛,确保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除通过检测进行初步筛选外,在献血现场还会以问卷的形式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情况的征询,孙莉表示,其实无偿献血需要献血者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一环节正是帮助献血者进行自我排查,绝大多数献血者是健康的,一般人也不会在自己身体状况不良好的情况下主动选择献血。
除了现场征询,采血点都在醒目位置标识出了回告电话,孙莉向记者介绍,如果一个献血者本身有高危行为,但因为和朋友一起来献血,在现场碍于面子没有进行告知,或者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出现了经血传染病的症状,他都可以通过回告电话与血站联系,血站再依据情况对血液进行处置。
只有在现场检测与征询环节都完成后才会进行采血,血液的保存期一般是35天,而采集完成的血液至少要在血站滞留三天,第一天血液会被送回血站,第二天在取出部分样本进行检测的同时完成对血液的加工,第三天则会依据检测结果对血液进行包装打签,之后血液就可以进入成品库准备发放给医疗机构。
据介绍,目前国家共要求血站对所采血液进行7项检测,包括ABO血型、RH血型、转氨酶,以及4项经血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与梅毒。孙莉表示,目前国家规定对这4种经血传染病进行检测,但其实检测技术是随着对疾病认知的加深而不断发展的,像丙肝与艾滋病的检测也并非是早期做血筛时就有的项目。原卫生部曾分别于1993年与1995年下文,强制要求输血前进行丙肝与艾滋病检测。
由于国家规定对血液进行检测的责任在于血站,因此医疗机构在拿到所需血液后不会再进行检测。医院主要是在输血前对患者的血液情况进行检测,进行交叉配血等工作。而每一袋医疗用血的包装上都有一个编码,通过它追踪到血液的源头。
孙莉向记者介绍,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每年所采血液在经过检测后,不合格需要报废的占2%左右。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在此前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曾表示,近年来报废的血液多因转氨酶偏高(占七成左右),其次为乙肝、丙肝、梅毒,而每年检出艾滋病毒感染在50例左右。孙莉表示,每年北京血液中心采集到的血液来自3万人次,2014年采集到了46万单位(每单位为200mL)的血,同理如果考虑到广州每年的献血人次与总量,50例这个数字其实很低。
血资源紧缺下的“黑市”风险
血头私设血站采血、不具备采供血资质的医疗机构私自采供血,为医疗用血安全带来隐患。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由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过渡。但是近年来,各地频现“血荒”,据统计,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7%,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以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的用血需求量增长了10%,而采血量仅上升了2.9%。有媒体统计,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出现过“血荒”的已达47个,占总数的67%。
孙莉向记者介绍,目前北京的供血只能说是基本满足需求,血站会首先满足急救需求,其次是妇女儿童,然后才是择期手术。对于血液的来源,孙莉表示,80%的血液来自街头的采血车,剩下的20%则来自互助献血、团体献血与外地调剂,而这些形式的献血工作主要在血液短缺的季节,如冬季,或特别炎热的夏季,才会展开。
孙莉介绍,国家对于无偿献血以外的采血形式也有限制,比如互助献血所占的比例就不能超过5%。所谓互助献血,就是在血液短缺的情况下,用血病人自行寻找血源到血站献血,并凭献血证为患者换取等量指定血型用血。
尽管互助献血明确规定,为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及受血者的安全,医院及患者和亲属应确保献血者为自愿无偿献血,并禁止雇用他人献血,但据媒体报道,在现实中,由患者付费给血头,再由血头找人到血站献血,或私设血站采血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一些不具备采供血资质的医疗机构私自开展采供血行为也为医疗用血安全带来了隐患。
篇9
关键词:血站;档案管理;对策
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对于血站领导决策科学化、血站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档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档案意识薄弱,利用率不高,管理机构不完善,职责范围模糊,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投入较少等[1,2],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鉴于此,本文研究了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档案管理,能够为数据保存与分析创造条件
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程序,血站能够将采供血中形成的数据与信息保存起来,使其可追溯,确保血液满足标准要求。血站应当按照相关法律以及标准,逐渐改善制度、操作流程,进一步对献血档案进行细分,能够充分反映献血者健康状况与用血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确保受血者与献血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大量原始资料。首先,能够为维权提供参考资料。当前,输血有关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血站的档案能够作为自身认真工作的证据。因此详细记录、妥善保存档案,能够为血站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其次,能够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对业务档案进行整理,血站行政管理部门就能够掌握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血计划,以便于满足供血需求以及单位的科研工作。再次,有助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由相关技术的筛选,为构建各种血库提供了数据支持。档案能够为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可以为临床供血提供强力支持。
2.加强档案管理,对我国发展无偿献血事业非常有帮助
首先,确保无偿献血者的合法权益。采供血档案中详细记录献血者的信息,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使血站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全面掌握相关内容,不仅便于其开展工作,而且还能够为献血者提供保障,使其享受免费用血的权益。其次,为树立典型提供最详实的资料。我国自推动献血法以来,经常对无偿献血行为进行表彰。完整的献血者档案信息,可以为行政管理部门统计分析献血状况提供原始资料,使其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先进分子进行表彰,从而为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再次,为患者用血赢得了时间。当临床中遇到稀有血型病人急需输血的时候,行政部门就能够先对档案进行查询,利用这种方式,尽快找出最佳献血者,从而能够为病人脱离危险赢得时间。
二、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应当切实加强对档案法律制度的宣传和学习,提高所有员工的档案意识,尤其是使领导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血站管理的有机内容之一,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领导的重视,应当将该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应当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使血站全体职工均能够领会到该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大力支持该项工作。长期以来,由于血站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注重对档案进行考核,所以往往存在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同时,因受到资源的制约,该项工作非常易于被“打入冷宫”。提高各级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才能确保其有效开展。
2.加强对档案资料的利用
之所以要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利用档案资料。所以,行政管理工作者应当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血站档案资料能够服务于临床治疗、教研等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当主动进行编研工作,开发档案信息,编写汇编,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应当切实强化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管理,以满足教研、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使其利用率提高。
3.完善相关制度
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血站档案管理网络,制定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检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确保制度的权威性。
4.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项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当设置专职档案员,由其负责开展档案从搜集到利用的一系列工作,确保档案准确、完整。同时,应定期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或者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继续教育、上夜校等。此外,还可以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技能与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5.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首先,应当不断改善档案保管设施水平,例如,可以设立档案库房,并且还需要安装是一定的保管设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其次,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电脑将血站所有的档案存储起来,便于使用者的查询,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同时还应当引入各种新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三、结束语
篇10
一、2009年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力以赴抓好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治工作。
(二)突出抓好四项卫生民生工程
三是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截止到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达到75家,占全年目标任务90家的83%,阜阳城区覆盖人口达到80%以上,5县市区覆盖人口达到50%以上。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已完成3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任务,目前有26家正在创建中,同时完成85名社区全科医师、95名社区护士培训任务。至9月底,省级已下拨资金511万元,市县配套746万元,实际拨付资金690.4万元,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三)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卫生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落实应急设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现了全市疫情信息网上直报,提高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开展了流脑、麻疹、出血热、狂犬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重点呼吸道感染疾病疫情监测、主动搜索和督导检查工作;开展了碘盐监测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加强了疟疾防治工作,完成了常规计划免疫接种任务。
四是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围绕“一法两纲”核心,依法管理和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强化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宣传;组织妇幼保健工作下农村、下工厂、下社区、进学校,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行孕产妇分孕免费救助,组织“三网监测”工作质控调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和爱婴卫生院创建工作。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六是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及卫生部“二个办法、两个规范”,重点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和血液质量管理。市中心血站顺利实现国家“is0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两个规范”建设达标验收。继续深入推进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190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为7600000毫升,确保了临床用血需要,确保了血液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血安全。阜阳市连续二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2009年全市卫生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发展中医药政策,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阜阳站启动活动;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和卫生科技工作,加强医学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全市民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临泉县乡、村医疗机构工程建设进度迟缓。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经办机构的监管能力与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重大疾病防治任务重。由于我市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量大,城乡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影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艾滋病患者占全省50%以上,防治任务艰巨。
四是卫生执法水平低。卫生监督监测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管理能力低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卫生执法还不能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需要。
五是卫生人才匮乏。由于我市经济落后,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本科毕业生。
六是卫生行风建设仍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医疗服务质量差问题依然存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三、2009年卫生工作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超前谋划、及早准备,充分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应对处置工作。目前全省虽然撤消了手足口病防治ii级响应,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不麻痹,坚持已经总结出来的成功防治经验,在流行季节前严密监测疫情,完善报告制度,及时分析疫情态势,坚持早期预警预测,深入宣传防病知识,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二)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三)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春季人禽流感防控和乙脑、流脑等疾病疫情监测;突出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好预防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启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抓好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五)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工作年活动”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六)强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认真开展“血液质量安全年”活动,切实保障血液安全,加强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建设,启动市中心血站新业务大楼建设,继续巩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共4页,当前第3页1234(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大力推进“降消”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项目、“三网监测”项目、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面,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
(八)继续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公开,管办分开的原则,认真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监管,形成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依法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深化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构建医患和谐关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