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预防与护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疾病预防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疾病预防与护理

篇1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护理;疾病预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 低血糖;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23-01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对收治的32例低血糖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2岁,平均65.7岁;病程5-20年,平均12.5年。合并高血压15例,动脉硬化8例,冠心病6例,肺部感染3例。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8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14例。本文中32例患者均符合低血糖症Whippl三联征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1]。

2 原因分析

2.1 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发生低血糖时拮抗调节激素缺陷所致 加之,老年人肾上腺激素β受体兴奋性降低,而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等合并症致肾上腺反应缺陷,使胰岛素储备过量,肝糖原储备不足使老年糖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2]。

2.2 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可能同时服用的药物能增强降糖药物的效应 已知磺胺药、H2-受体拮抗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可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3]。可能是诱发低血糖症的原因。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在治疗中出现饮食不当、用药后未按时就餐,应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病情减轻后不监测血糖,胰岛素仍未及时调整剂量致低血糖发生。

3 预防及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又无警告症状,甚至成昏迷状态,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在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抑郁,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所以在护理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药物治疗 老年人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不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

3.3 应急准备 对出现重症低血糖症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应给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酌情重复应用。再给予10%葡萄糖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到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3.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便携式血糖仪,以便调整药物剂量。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易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以上情况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3.5 日常问题的应对 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者应减量用药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胰岛素30min时必须按时就餐。外出时,携带卡片、写明患者姓名、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等以备急用。

3.6 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应以联合治疗为主。

4 讨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笔者体会,老年患者的饮食指导不宜过分强调。片面过分控制饮食,往往会造成进食量急剧减少,导致营养障碍,体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丁雷,吴吉萍,李中等.老年糖尿病严重低血糖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4):351-352.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食物误吸 吞咽困难 吸入性肺炎 肺部感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脑血管意外 急性呼吸道感染

老年病人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吞咽肌肉及神经病变,容易引起吞咽困难,极易造成误吸。一旦误吸,可致死亡。文献报道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肝炎死亡率高达40%-60%,另外,误吸可直接引起窒息、死亡。因此,老年人食物误吸的预防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在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发生2例误吸,1例死亡,1例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8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闭气促9年,再发伴咳嗽4天”于2011年2月2日入院。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2级,脑梗塞后遗症,血管痴呆,2型糖尿病,支气管肺炎。入院后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改善代谢,抗感染,化痰等治疗,病情稳定,生活基本须协助。2011年2月15日早晨家属给予进食面条时呛入气管,出现口唇青紫,呼吸衰竭。医护人员立即紧密配合抢救,拍背吸痰,并在喉镜下取出异物,高频吸氧,30分钟后呼吸好转,缺氧症状改善。之后继续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病人病情逐渐好转,25天后治愈出院。

病例2,女,79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年,咳嗽咳痰6天”于2011年4月9日入院。诊断: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入院后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抗感染,化痰等治疗,患者长期卧床不起5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糖尿病流质饮食。病人多次出现进食后呛咳,医嘱予鼻饲,但家属拒绝插鼻胃管,对治疗不配合。2011年4月12日家属喂食牛奶后误吸致窒息,多次在纤支镜下吸痰,面罩给氧,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但无自主呼吸,深昏迷,转入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鼻饲胃管,抗感染及其他支持治疗,但2日后最终因呼吸竭死亡。

2 原因分析

2.1多种疾病导致吞咽功能障

正常吞咽是一系列复杂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受大脑支配,需口、咽、食管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机能障碍均可导致误吸。文献报道常致误吸的疾病有:颅内肿瘤、颅内外伤、脑血管意外、脑干损害、喉神经损伤、环咽肌失迟缓、急性感染性神经炎、缺氧等。此外,糖尿病可引起脑梗塞及植物神经病变,导致吞咽困难发生误吸。本组病例2例均为糖尿病患者,值得注意。

2.2老年人咽喉感觉、运动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易发生吞咽障碍,使食物、口水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2.3呼吸道感染及其功能减弱

从上述病例看,呼吸道慢性感染、肺部感染亦是发生误吸的原因之一。喉腔粘膜炎症刺激,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减少,肺的顺应性降低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易发吸入性肺炎。另外,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排除异物能力减弱,吸入少量口水、食物就引起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又可增加误吸的发生率,形成恶性循环。

3 护理要点

3.1及早取出异物,停止经口进食

误吸致窒息,在短时间内可死亡。及时发现,争分夺秒,现场抢救,特别是及早取出异物尤其重要。上述病例,均是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立即在喉镜或纤支镜下取出异物,高频吸氧,改善缺氧。

3.2维护呼吸功能,加强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级护理,面罩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有效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预防并发症。

3.3及时胃管鼻饲,避免再次误吸

本组2例病例误吸后均在取出异物后留置胃管,一方面保证药物的摄入,另一方面避免进食时再次误吸。

4 误吸的预防

4.1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

脑血管意外和头部外伤的吞咽困难发生率达25%-50%。本组2例病例均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及神经病变。对于脑卒中、呼吸道感染、颅内肿瘤、脑外伤、及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及神经病变,出现呛咳和吞咽困难的病人,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如肺部感染的病人,加强抗感染对维持正常吞咽功能、避免再次误吸起重要作用。

4.2选择合适的食物

对于易发生呛咳和吞咽困难的病人,食物应以半流质为主,如粥,菜泥等。汤和水类食物易引起呛咳、误吸,干饭类难吞咽。因此,水分的摄入应尽量混在半流质中,减少误吸的发生。同时注意食物温热适宜,色香美味,以增进食欲。

4.3采取舒适的

病人进食应取舒适,最好坐位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以利吞咽运动,减少误吸的发生。

4.4早期给予鼻饲

对于严重吞咽困难,呛咳,昏迷的患者,尽早鼻置胃管,保证药物、食物的安全摄入。

4.5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指导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对于易发生呛咳和吞咽困难的病人,阐明尽早鼻置胃管的重要性,取得积极配合,避免出现病例2的后果。

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至今为止,我科再无误吸患者发生。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并发症;预防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容易患上的骨折病症之一,很多老年人在患上股骨颈骨折之前都伴随的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与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人受伤以后就长时间的卧床,使得整个身体都处于被动,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还可能会引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多种综合病症。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讲,对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的5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有50例,男性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这些病患在骨折之间就患有高血压的有26例,患有糖尿病的有12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有15例,不过,这些患者的骨折中属于头下型骨折的有18例,头颈型骨折6例、经颈型骨折13例,基地型骨折10例。

1.2 方法与结果 对15例病患进行保守治疗,对35例病患展开添加螺纹钉和多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这两类病患在我院的住院时间最长为35天,最短为2周,我院也对其病患提供精心服务与护理理疗,让其能够快速恢复并出院。

2 护 理

2.1 疼痛的护理 老年人对骨折术后疼痛的忍受力不强。所以,护理人员还应该针对这些状况为其深入分析,详细解释,并告诉病患产生疼痛的原因所在,护理人员在病患康复训练时需做到动作到位、轻柔准确,倘若因为术后疼痛而对患病的睡眠造成影响,就应该采用放松法,即疏散病患的注意力,给予其心理疏导,针对病因较为明确的创伤性疼痛,则应采用预防性用药,避免病患出现疼痛难忍时才开始用药。

2.2 心理护理 老年病患普遍存在着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了几十年的生活与社会实践阅历,第二,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功能都开始退化、衰老,所以他们的反应能力逐步减退,生活能力开始下降,所以,护理人员还应该给予老年患者必要的关心与尊重,注意礼貌和态度,在治疗中,护士要真诚的安慰、引导病患,为病患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点,对于病患的烦闷要认真倾听,给予病患的治疗方案要讲述给病患,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恐惧心理,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并早日康复。

2.3 饮食护理 日常饮食中,应该给这类人员一些含有高热量、高蛋白、含钙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并让病患多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及时排便,对于一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患则应该多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不油腻、容易消化的食物,合并糖尿病患者忌食含糖的食物,病患的一切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护理。

2.4 牵引治疗护理

2.4.1 、皮牵引和骨牵引三种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惯用方法,在做牵引时,病患的四肢置放位置与病患的恢复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为病患做骨牵引时,应将其四肢置放在勃朗架上,肢体的方位为外展内旋位,并让病患的上半身落在床纵中轴线位置上,患肢外展20°-30°,以利于病患外展。在做皮牵引时,要防止病患患肢外旋,就可以让病患在做牵引时,穿上“丁”字鞋。

2.4.2 牵引力 皮牵引重量最好是保持在5kg以内,而做骨牵引的病患,其牵引重要则需要依照病患的实际状况给予适当调整,其骨牵引的维持量为体重重要的1/7,在为病患做牵引时,需要隔1h查看一次,倘若有卧床或者牵引无效则应立即给予正确指导,在做骨牵引时,还应该勤于用酒精给针眼消毒,避免感染。

2.5 术前及术后护理 病患在术前应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工作,减少患者的紧张,让病患了解进行手术的目的与意义,并鼓励患者多锻炼,增强抵抗力,对于之前已经做过切开内固定术的病患,应保持伤口的情节干燥,避免感染,术后还可以做屈髋、屈膝运动,禁止患者盘腿、侧卧等,避免骨折移位的情况出现。

2.6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6.1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长时间卧床,局部皮肤容易产生大量压疮,所以,应多鼓励病患适时做抬臀活动,并以1次/1-2h的规律对局部受压区域进行按摩,被套床单等腰勤换洗、保证其干净、卫生,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该严格交接局部皮肤的护理工作相关状况。

2.6.2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 鼓励病患多做深呼吸,以便能够改变其体内的肺通气功能,当有痰时应及时咳出,避免引起坠积性肺炎。

2.6.3 便秘的预防与护理 医护人员应多于病患家属交流,并让他们多掌握关于饮食、排便与骨折愈合三者之间的相关资料,通过多举措帮助病患及时排便,让病患能够养成“床上定时排便”的规律,因为病患长期卧床,还应该为病患多提供一些含高纤维素、润便的食物,利于排便,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

2.6.4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应鼓励病患多饮水,且规定每日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00ml,针对一些留置导尿管病患,还应该注意导尿管的顺畅,导尿管需要定期定时更换,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用温开水擦拭,让干净、清爽。

2.6.5 预防血栓形成 60岁以上的老年病患换上脑血栓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尤其针对牵引时间较长的病患,所以还应该适当的使用血管扩张剂。例如,口服能够减慢血小板凝聚药物肠溶阿司匹林50mg。每日一次即可,还可以借助骨科床上的拉手来从事各种运动,促进其血液循环,需注意,牵引时应禁止其高床脚经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

2.7 功能锻炼 鼓励病患在手术前展开股四头肌舒缩的锻炼,并多做一些有利于膝、踝关节及足趾运动的活动,避免其关节骨头麻木僵硬,手术后12天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在60天之后就可以扶拐下地活动行走,在120天左右,骨折已经达到临床愈合后,可鼓励其弃拐行走。

2.8 出院指导 病患出院之前,可安排相应的责任护士继续跟踪指导,并为患者讲述股骨颈骨折的正常愈合时间,为了避免病患出现股骨头缺血或者骨不连的状况,叮嘱病患一定要对功能锻炼引起高度重视。禁止过早负重。

3 体 会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在护理上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还应该将病患的心理、生理、功能锻炼、出院后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技能作为其主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而言,因为其自身病症特性,护理人员更要与病患有效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给予病患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关心与照顾,并让病患感受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贴切性,最终通过病患的积极配合,在这50例骨折病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均在治愈后满意出院。

参考文献

[1] 朱洁清.25例老龄股骨颈骨折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组别进行均分,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为(70.21±5.23)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为14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1岁,中位年龄为(72.11±5.89)岁。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性别与年龄在内基础信息予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给予正确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常规用药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且进行全面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饮食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控制中饮食是关键因素,人体血脂、血糖以及血压与食物中食盐、脂肪都存在极大关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饮食控制,降低身体胰岛负担,对自身体重进行控制,改变机体内部代谢紊乱现象。提醒患者不可以暴饮暴食,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每天钠盐摄入量在3~5 g/d范围中,告知患者多食用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类食物。②树立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医院及时召开护士长例会,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培养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护理理念、人性化服务意识,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切实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交接班制度,对药物、注射灯光进行认真核对,构建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对于不同患者予以不同管理,护士长夜班需要进行查房,及时汇总护士护理情况,健全医院消毒室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③出院指导,在老年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正确用药剂量以及方法,在患者出院之后予以精心护理,且告知患者饭后需要多运动,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且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TG(高脂血症)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LDL、TC、TG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出现不满意为0例,一般满意10例,非常满意为18例,总满意例数28例,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经护理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不满意为8例,一般满意12例,非常满意为8例,总满意例数20例,临床护理满意度7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 3,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慢性常见疾病,是因老年患者体内出现脂代谢紊乱引发的动脉内膜上沉积脂质且大量粥样化堆积脂肪之后出现白色斑块[2],在患者脉内膜堆积一定量白色斑块可能促使动脉腔狭窄,不能顺利进行血液流动,继而引发心脏供血不足,最终发生冠心病。若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病可能增加沉降脂肪的速度,缩短形成白色斑块的时间,提升血管发生狭窄程度[3-4],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病,相比正常人,机体内部血流速存在极大差异,降低血脂沉降速度;若患者合并高血糖发病,血糖也能促使内脂质快速沉淀,同时也会沉淀血糖,提升斑块病变速度,此外研究发现患者血液脂肪含量与体重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患者超重,会增加血液中脂质含量。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及以上高危因素,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控制高危危险因素十分重要[5-6]。综合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护理经验建立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心理强度,为患者建立良好心理情绪,辅助患者构建良好生活习惯,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相比较常规护理管理,综合护理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促使全面提升医护人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予以综合护理管理具备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发生疾病的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控制患者高危因素具备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水娜.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78-180. 

[2] 赵勇莉.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35):7495-7496. 

[3] 刘照芹.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与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71-72. 

[4] 王建英,李英涛,李娇,等.老年冠心病80例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61-162.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预防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和稳定度差而跌倒所致,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活动受限,久治难愈,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现将临床护理和观察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131例,男68例,女73例,平均45-80岁,平均60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现在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1.2 患者用气垫床,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患肢持续皮牵引,按摩骨隆突处,预防褥疮。指导患者进行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遵医嘱备皮,做皮试,术前留置导尿,应用抗生素。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做深呼吸。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不做患肢内旋屈髋活动,防止假体脱位及出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及其他对症治疗。

2.2.2 观察病情变化

2.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切口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若24h引流量>200ml,及时报告医生,24h引流量<50ml,即可拔出引流管,一般引流管留置2-3天。敷料是否渗血、脱落,应及时更换。

2.2.2.2观察是否有髋关节脱位。包括患肢疼痛加重,对位不准(腿内部的旋转或内收位,髋关节脱位时可用手摸到脱臼的髋关节),患肢长度的改变。

2.2.2.3观察是否有患肢神经血管性的组织灌注异常。表现为患肢有无疼痛、脉弱、感觉异常、下肢肿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有以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2.4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血象升高、发热等感染表现。

2.2.3饮食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高的易消化饮食,经常到户外晒太阳,并及时补钙【1】。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2.4术后功能锻炼

2.2.4.1早期床上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前3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及膝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尤其要指导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上、下午各5-10分钟,以后运动量逐渐由小到大,时间逐渐延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按摩患肢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4.2离床功能锻炼 手术后4日病情平稳后进行(骨质疏松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应在术后1个月以后,以免过早活动,患肢负重引起新的骨折)。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首先患者应做下床站立练习,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行走(也可用助步器练习站立及行走)。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然后扶拐站立。上床时按相反的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扶拐站立5-10分钟(视个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扶拐练习行走数步,以后扶拐行走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上、下午以及睡前各一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护士或家属应在床旁守护以防意外。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担心关节脱位而不愿意活动,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锻炼的重要性。

2.2.5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5.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凉时特别时要特别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间清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2.2.5.2褥疮的预防,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作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局部皮肤受潮湿、摩擦的刺激【2】。

2.2.5.3 预防脑栓等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注意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健侧肢体抬高、屈伸、蹬腿活动,双上肢进行内收、外展、向上伸展的活动。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径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定期测量两下肢周长【3】。经过热敷按摩、肢体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肢体功能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注意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的情况,双一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地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2.5.4泌尿道感染的防治,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生发泌尿系的感染,应做好会的清洗工作,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

2.2.5.5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秀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

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出院后2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

4 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然而,髋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个致命性损伤,在高龄患者中保守治疗,一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而只把手术成功单纯寄托于手术技术,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特别是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指导,也不能达到术后应有的疗效以及恢复患肢应有的功能【4】。通过对多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除按照骨科护理常规,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有针对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外,根据老年患者易出现精神行业异常、反应能力下降、思想负担重等特点,驾驶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服。

参考文献

[1]武兰芳,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8):1623-1624

[2]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8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7

篇7

1.1调查对象:①社区居民: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某街道27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3个,每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取了225户,实际调查了204户家庭的户主,回收率90.7%。②社区护士: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全体社区护士,共有111名,实际调查了108名,回收率为97.3%。③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管理人员,共20名,实际调查了20名,回收率10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用SPSS8.0软件分析,采用百分比描述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1.3调查问卷: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各问卷的主要项目都一致,有疾病护理14项、疾病预防7项和健康促进12项,共33项,随机排序;另有开放性问题。对居民需求和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别按程度或频度分3个等级调查。该组问卷由5位护理专家评定,效度和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正式调查之前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对居民的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上门进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由问卷制定者本人进行。

2结果

2.1社区护理需求: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及社区护士与卫生管理人员对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的看法见表1。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目前有无疾病、自觉健康状况、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家庭月均收入、住处与最近医院或卫生站距离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距离近者、患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需求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士工作内容:108名社区护士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评价。40%及以上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4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51.9%)、上门基础护理(45.4%)、护理咨询(41.7%)、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46.3%)。20%以下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19项:妇女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营养宣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

3讨论

3.1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调查显示57.4%及以上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开展各项服务,68.5%以上的社区护士和17名的管理人员赞成各项服务为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高。以上反映居民的健康观念较强,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开始重视自身健康。

3.2社区紧急救护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等是社区护理在3方面的主要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社区护士对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赞成的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心理护理、护理咨询,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健康促进方面的心理卫生宣教;调查中一些管理人员指出目前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主要需求为注射、配药和相关慢性病的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赞同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老年慢性病护理和上门基础护理是居民的主要需求,但没有认识到社区紧急救护和口腔卫生宣教也是居民的主要需求。

3.3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部分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近者、有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的社区护理需求高。社区护理服务应多考虑这些人的需求。

3.4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调查显示社区护士自身评价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护理咨询和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等,并参与一些其他工作。调查中不少人表示目前社区护士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卫生站内和上门进行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上门基础护理是家庭护理的主要形式;老年慢性病护理是家庭护理的内容;某些中心因为社区护理开展较早及防保人员不足等原因,则社区护士会从事一些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上显示社区护士目前工作主要是疾病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较少考虑疾病预防,更少考虑对群体行为干预而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考虑家庭、群体、社区还较少。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来指导,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核心是健康促进。[6]

3.5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加社区紧急救护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82.4%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将其列为第1位需求;而只有13.0%的社区护士和3名管理人员认为社区护士经常做社区紧急救护;社区护士的工作没有满足居民的社区紧急救护需求,应增加此方面的工作内容。另外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的其他各项服务,57.4%及以上的居民都提出需求,同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认为此3方面服务都是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说明这些服务从多方面考虑都符合居民的要求和利益;但对社区护士工作内容的调查显示51.9%及以下的社区护士认为自己经常从事各项服务,目前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家庭护理,参与部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社区护理工作只满足了居民的小部分需求,对居民的大多数需求都未满足;社区护理的发展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在此3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另外根据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社区护理服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在基层医院登记的14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龄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71.52±2.81)岁。经调查,所有老年人均为该社区的常住人口,由社区医院负责监测其基本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搜集相关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腔行为的文献资料,了解口腔行为概况、疾病影响,以及基础知识。对比分析不同文献资料观点,总结老年人口腔行为对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状态影响,得出有效结论。

1.2.2抽样调查法 采用分层调查法搜索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开展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由社区医生、护理人员负责签名调查,按照既定名单签发调查问卷,并用电脑按编号录入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数据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测评该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评分,其中口腔健康状况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问题: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调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清洁知识、体检知识、疾病状态,以及口腔疾病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为63.69%,补牙49例,补牙率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龋齿,患龋率为87.67%,龋齿数目从1~6个不等,平均龋齿数为(1.82±1.03)个,人均失牙数为(2.08±1.08)个,见表1。

2.2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及疾病就诊情况 本组研究中,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其口腔健康行为水平、能力迥异。其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识的46(31.51%)例,常做口腔护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24(16.44%)例。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侧重点不同,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状况一般,龋齿、补牙、刷牙行为规范度、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缺陷、问题。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水平是按照年龄段变化的,年龄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识、掌握口腔行为规范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综合数据内容,笔者总结了几点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异 乌鲁木齐市地区偏僻、文化、生活水平远不及发达城市,尤其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无法获取相关行为规范、口腔疾病知识,固有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口腔健康行为在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中间有效传播。

3.2老年人对口腔健康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会忽视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会当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忽视。上述错误观点、观念,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心态。

3.3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差 综上分析,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代表了大多数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低能的现实问题,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为,必须针对客观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①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以乌鲁木齐市为示范中心,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广大老年人参与,以综合提高社区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观解释、直观反映口腔疾病的影响力,让老年人对其"敬畏"、"重视",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视口腔疾病预防(刷牙、口腔护理、疾病就诊)等工作;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社区医院拥有医疗服务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励社区医院深入社区,主动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隐患的老年人,以"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意见反馈"等形式,给予该社区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医疗服务,从而杜绝口腔疾病问题发生。总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工作工程来支撑、实现,无论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中,还是日常健康教育,都应将口腔健康等相关性问题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田雯,马敏,张莹,等.银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0):659-661,665.

篇9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人常会面临各种危险,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的危害。高血压具有病死率、发病率、致残率等特点且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为了避免病人出现意外,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关键,特别是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辅助作用。现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80例均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男111例,女69例,年龄65~83岁,平均70.6±3.1岁。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组用常规药物进行的护理和治疗;对心理护理干预组的病例,在用常规药物进行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还引进实施健康教育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的心理护理策略包括:(1)认知方面。老年患者住院治疗后,护士需立刻为病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用乐观坦诚地心态获得患者内心深处的认可。这样可以为后面的医患相处奠定基础,引导病人对自身的病情创建科学的认知。(2)心理方面。注重信息状态资料的收集,及时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交流,保证病人的心理调节功能正常,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如:护士每次至少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30分钟,保证每周交流2~3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严格控制病人的心理情绪,在心理上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2]。(3)情感方面。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有助于稳定其病情,也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士要与病人家属广泛交流,掌握疾病预防、监测和护理目的,为病人创造更好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病情的恢复水平[3]。(4)活动方面。日常护理期间需引导病人接受适量的活动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组织的功能,且能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定期安排相关的活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干预后的血压对比 两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干预后者血压比较(x±s,mmHg)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治疗期间需要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为了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治疗期间需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在经受躯体煎熬的基础之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绝望等不利影响,这些都是后期治疗工作需要护理的内容。结合此次研究的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治疗工作的意义[4]。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4(7):72-73.

[2]杜勤,陈谊,成静.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国老年杂志,2002,22(6)482-483.

篇10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溢血;因素分析;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1 脑溢血是脑中风的一种症状,一般都是中老年患者,这些患者的脑部疾病非常严重,容易引起死亡。患者患病后因为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发病。目前我国的社会也已经是老年结构,脑溢血的发病率每年都在提升,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本文对脑溢血的病因和保健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溢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78岁,平均(66.8±1.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45例(75.00%,动脉硬化患者13例(21.67%,颅内血管畸形患者2例(3.33%;出血量7.2-62.5ml,平均(36.8±1.1ml。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溢血诊断标准。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老年脑溢血的常见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结果

2.160例患者诱因分析60例患者中32例(53.33%因生活应激性事件引起情绪激动导致突发脑溢血,18例(30.00%因工作劳累发病,10例(16.67%患者无明显诱因。情绪激动因素所占比例53.33%明显高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老年脑溢血部位及临床表现老年患者主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及大脑,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和头痛、呕吐等。

3讨论

中老年患者是脑溢血的高发群体,他们一般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非常容易引发脑溢血,患者因为参加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波动而引起脑溢血,基本都是在活动状态下发病[2]。此次研究的患者中53.33%是由于情绪波动引发的脑溢血,30%是因为劳累所致,剩余患者无明显诱因,情绪波动占据了半数以上,说明是导致脑溢血的主要因素。脑溢血患者的发病比较快速,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比较大,临床中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意识障碍、失语、瘫痪等[3],此次研究的患者中85%表现为意识障碍,58.33%表现为头痛和呕吐。现在脑溢血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致死率极高,在老年群体中的死亡率大约是20%。

脑溢血是可以采用预防措施来进行避免的,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我认为脑溢血的预防保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控制血压,对自身的血压给予重视,存在高血压疾病的时候要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2、调整心态,保持一个开朗的情绪,不要过度激动;3、控制饮食,烟酒等物质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降低血管收缩性能,因此患病的话就需要戒烟戒酒,饮食以蔬果和高蛋白食物为佳,每日的饮水量要充足,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日常的生活活动要适量,不要过度劳累;4、防止摔倒,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血管壁薄弱,因此摔倒会引起血管破裂;5、活动左手,左手和左脚多运动,能够缓解左大脑的负担,提升右大脑的功能;6、季节变化要保暖,避免冷热的刺激导致血管过度收缩。

脑溢血需要充足的休息,需要静养,因此患病后,应该减少运动,避免出血情况严重化。对于大量出血患者,需要在48小时内禁食,对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氧气供给不足[4]。为卧床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压疮、褥疮产生。其实脑溢血老年患者主要的诱因就是情绪波动和劳累,因此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控制情绪,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较好的脑溢血疾病预防。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对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14-315.

[2]邵亚军.363例脑溢血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