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篇1

【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方法①完善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②健全医院病历质量控制网;③从病历书写时限规范病历书写标准;④质控制度化;⑤实施奖罚结合措施。结果 病历质量甲级率从89.3%上升为97.8%。结论从病历书写时限制度化、病历书写规范化的管理,实施奖罚结合措施是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二级医院;病历质量;书写时限;医疗质量管理

病历质量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病历质量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是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所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情况,就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 提高对病历质量管理的认识

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中,病历质量管理所处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病历质量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使领导重视、群众支持,这是开展病历管理的基础与保证。

2 健全病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我院成立了院、科两级病历管理机构,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直属院长领导,由业务院长、各科主任及有关人员组成,其任务是做出病历质量管理的决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医务科作为执行机构,执行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订病历质量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如组织病历质量检查等。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的病历质控管理3~4人的小组。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病区的病历质量与病历安全等管理。病案室人员与各种管理到位。

3 完善各项病历管理制度

2004年我院逐步完善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有关的各项管理职责与制度。如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病案室工作制度、病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病历回收制度、病历索引、编码与输入制度、病历保管制度、病历借阅制度(院内)、病历的复印、查阅制度(院外)、病区病历保管制度,使管理规范、有章可循,病历管理工作条理化。

4 建立三级病历质控网,形成病历质量管理网络

我院自2004年以来,成立了院、科、个人自检三级病历质量控制网。

4.1 自我检控

要求临床医师、护士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及时完成各项记录,主管医师及护士对照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患者出院时,在病历附着的质量评分表自评栏,进行自我评分。

4.2 科室检拄

由科主任、高年资医师、护士长组成的科室病历质控小组,对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患者出院时,由负责质控医师与质控护士最后检查并评分。在质量评分表科评一栏评分。

4.3 院级检控

由病案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每季对各科病历进行抽查、评比,医务科、质控科每月不定时检查,对存在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对策,并及时在全院公布评比结果。这样以利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4.4 病案室的终末检控

病案管理人员在病历索引、编码、整理等每一工序中,对病历进行随时的检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利改进。这是提高病历甲级率,杜绝病历丙级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5 制定病案书写规范、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

5.1 制定病案书写规范

我院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与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完善了病案书写制度。定期举行病历书写培训班,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并请有关的专家来院讲授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知识。使大家都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5.2 制定质量评分标准

从病历首页、住院病程记录、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及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整洁性和及时性等定出质量评分标准。该质量评分标准是衡量病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病案质量的重要核心。每份病历在建立时,都附上一份质量评分标准,其设有院、科与个人自评的评分。

6 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

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对病历从建立至归档实行严格管理。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的控制。

6.1 时间程序

重点考核10个位点:接诊是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师诊视即刻的时间。医嘱开列时间。查房是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医嘱修改时间。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病程记录时间。病情变化时间及医师到位的准确时间。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上级医师诊视时间。与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6.2 行为程序考核19个点位

6.2.1 医嘱部分5个位点开列是标记签名确切清楚,医嘱符合治疗原则。符合书写规范。不得涂改。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6.2.2 病程记录部分14个位点 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首次病程记录须有本院执业医师完成后签全名。无署名记录不合格。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分析意见。必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明确反应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指征、症状、体征,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按时程要求记录。诊断术语以国际疾病分类即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记录。

7 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罚结合的方法

建立病历质量评价方案,并与奖金挂钩。我院定出病历质量情况奖罚规定;规定各科病历甲级率要达到90%以上,杜绝丙级病率。达不到的科室,扣全科当月一定的奖金等。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8 结果

我院自实行以上病历质量管理措施以来,效果良好。病历质量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轻度缺陷发生率:2008年为30%,2009年为5%。病历甲级率逐年上升:2008年为89.3%,2009年为97.8%以上。无丙级病历。

篇2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浙医二院2008~2013年的相关信息、资料、总结资料及反馈调查表等。以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与评价JCI认证的作用和影响,总结形成适合我国大型综合型医院质量提升的模式。

1.2方法

1.2.1形成性研究

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JCI认证的进展以及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的经验等文献资料。根据形成性研究方法,在医院参加JCI认证前,按照JCI标准和要求,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创建一个医院质量发展模式原型;根据模式原型制定具体质量改进计划并加以执行;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及分析形成性数据,对既成的计划进行评估、总结,为完善计划模式提供实证资料;重复数据收集和模式修改步骤。通过3年一次的复评,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JCI认证模式”。

1.2.2效果评价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收集医院JCI认证的资料、总结及反馈调查表数据。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借鉴柯克•帕特里克(1959)培训评价模型理论原理,从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及结果层(Results)4个层次对认证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各次认证的效果差异,对不同因素间评价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1.2.3抽样方法与观察指标

成立4人调查小组,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近1个月的培训,使调查组成员明确调查目的和各自的工作职责。从浙医二院医务科、JCI认证委员会、病案室、后勤等抽取相关职工近40人,发放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应答率为95%,根据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收集2008~2012年医院有关JCI标准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数据。研究方法采用比对研究,对JCI标准和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观察JCI认证前后浙医二院在服务理念、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2结果

2.1浙医二院执行

JCI标准的总体情况浙医二院最初接触JCI标准后,就吸收了JCI的质量理念,并根据医院当时的能力和条件,在日常医疗品质控制中进行了持续的质量改进。2006年实施COI,2008年实施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s,QCC),2010年实施目标管理PDCA[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简称为PDCA)、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5个项目)],2011年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2012年增加FMEA失效模式分析法(FailureModesAnalysis)、6σ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改进控制和评估。据医院统计,2010~2011年,全院成立61个QCC,完成质量改进项目511项,涉及患者安全、医院服务、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2012年,医院在质量和安全、药物与给药、流程与效率、健康教育、医院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完成PDCA项目600项。为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医疗质量的全面改进,医院还设立质量奖并建立了质量奖励基金。

2.1.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落实专业洗手7步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加强知识宣传、印发宣传广告、制作洗手流程图(洗手时机、口诀)、完善洗手设备、进行检查和抽查、监控和分析月度数据、对依从性不佳的责任科室开展培训、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医院手卫生依从性指标从2011年2月的48.3%提高到2012年12月的86.5%,达到医院“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质量改进项目设定的85%以上的目标值。

2.1.2药物和用药安全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建立了完善的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制定30项药物安全保证政策和四项持续改进措施。药物安全保证政策包括全院纳入PIVAS、药物警戒、抢救车标准化管理、取消病房存放10%KCl注射液、相似药品管理、药品裸片外观查询系统、实时软件拦截、出院患者教育、医生处方权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包括改进术前用药处理流程、建立电子药物追踪系统,供药师护士使用、ST医嘱语音提醒“绿色”通道处理、缩短ST医嘱发药时间。

2.1.3质量监控

2012年,浙医二院根据JCI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需要,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新增多项质量监控指标。其中,涉及临床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28项,涉及管理领域的质量监测指标13项。这些指标的设置着眼点都是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在措施上,医院进一步制定了监控指标验证表和科学的指标验证抽样方法,通过加强指标验证,促进医院质量监控指标持续改善。

2.1.4临床诊疗

医院接触JCI标准后,开始建立临床诊疗规范,以规范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已在全院各科室全面运用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开展临床工作。如糖尿病患者门诊筛查路径、糖尿病患者诊断路径。在手术安全方面,建立三方手术安全核查表,明确核查内容和核查人员,确定核查时间段[麻醉前、手术划皮前(time-out)、出手术室前]、规范手术部位标记。制定操作规程(SOP)时,对操作流程的每一关键步骤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如手术患者的TimeOut。

2.1.5护理方面改进

为提升住院患者安全水平,医院进行了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以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为例,医院制定了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同时,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成因采取措施干预患者跌倒/坠件发生。如时间分析显示,患者发生跌倒/坠件主要集中在晚上20:00~次日上午8:00时间段。因此,医院增加了夜间护士数量。通过“加强培训、增加稽查、细化《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运用腕带“防跌”标识”等措施的改进和跟进,医院2012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指标总体低于目标值1‰。

2.1.6检验质量保证

医院根据JCI标准要求,改进和完善检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50个文件)、SOP文件(仪器150个、项目500个)、临床实验室服务手册、实验室安全手册(生物、化学、信息等)、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等内容的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检验标本全程监控,规范试剂验收评价和管理,检验科还通过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通过完善控制和监控体系,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检验水平持续提高。

2.2JCI认证对医院质量的影响

2.2.1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前,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为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层3级。实施JCI标准后,医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改进,形成系统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决策、控制与执行3个层次。(1)决策层:即医院领导层,主要承担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定质量目标和政策,明确人员职责,对重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组织应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改进,建设医院质量与安全文化。(2)控制层:即各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与整合医院的所有活动,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委员会制使医院内形成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团队默契,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医院医疗、护理、院感等委员会,定期研究质量问题,推动持续质量改进。(3)执行层:①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承担质量内审职责。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信息库;②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制度标准的宣传和贯彻、监督检查、实施奖惩等质控工作;③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主要承担本科室年度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计划的制定、管理科室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设立质量监控指标,根据科室质量改进目标,运用PDCA循环法或品管圈等方法,完成质量改进项目。

2.2.2对患者服务的影响

实施JCI标准后,医院“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的理念,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得到了充分体现。患者的安全目标除增加准确确认患者身份、促进有效交流、促进高危药物管理、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手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降低患者因跌倒/坠床所致的伤害等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外,还根据中国医疗服务的现状和医院实际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火灾防范杜绝火灾发生、鼓励医院医疗服务无责不良事件报告等目标。

3讨论

2003年,JCI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出版发行《国际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中文版)。2005年,卫生部引入第二版JCI标准,并与中国医院评审相结合,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基本标准,并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的依据。但是,将JCI标准与《指南》深入比较,还是存在差别。(1)标准的评估要素:JCI的标准及评估衡量要素中,绝大部分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更突出“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实际行动”;(2)评估标准对管理的要求:JCI标准要求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建立制度和标准,形成以周密的制度体系及服务流程为主导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更突出标准化、制度化、给患者提供同质;(3)在理念上:JCI更强调“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JCI标准要求每一个医师都要有授权,所有员工都要有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价;(4)内容和检查评估方式上:JCI标准的内容及检查评估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重点是查文件、台账,查医院的硬件建设,是一种“静态”的检查。JCI不仅要求医院管理达到一定的水平,更看重客观评价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依据。JCI检查专家的注意力,不仅放在文件、台账甚至医院的硬件建设上,而且更注重医院的制度建设、医疗流程及质量的不断改进,注重医疗安全,是一种“动态”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比较客观。在JCI认证的驱动下,浙医二院自2010年开始不断完善医院各项制度和管理细则,使医院临床诊疗、护理、检验、用药安全及病床管理逐步发生变化。在JCI认证准备阶段就使医院在各方面得到改善。根据浙医二院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该院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所追求“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核心价值观以及“精湛演绎技术,关爱体现服务”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并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要实现这个目标,医院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与国际先进的管理融合,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服务,在医疗质量和服务上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在学科上应具有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领域。但是,我国现行的医院评价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引入JCI理念、进行JCI认证,进而构建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的医院管理体系和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实现浙医二院的发展目标非常必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