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范文
时间:2023-04-08 03:0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鱼与熊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先来说一说我们今天的主角,这是一款矫情的、不拘一格的、独具魅力的SUV――英菲尼迪QX50。QX50这个名字是英菲尼迪全新命名体系下的产物,名字虽新,但这款车型其实早在2010年1月,就已经以EX25的身份进口到国内市场了。
前几年,英菲尼迪与EX25都是比较低调的,低调的原因是其遭遇了“鱼与熊掌”的二选一难题,豪华品质与进口车的高昂售价、别致亮眼的造型与并不富裕的车内空间,仿佛硬币的正反面,如影随形。消费者总是难以取舍,最后在选购SUV的时候,很难将它放在候选购车清单的最前端。
不过,3年前,英菲尼迪迎来了转机,从“爸爸去哪儿”热播开始,一直不温不火的英菲尼迪迎来东风,瞬间赢取了超高关注度,品牌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先是全系更名,随后又开始国产化投放,在国产Q50L上市之后不久,英菲尼迪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二款国产车型QX50。国产的QX50并不仅仅带来一个新名字,它还带来加长了80mm的轴距,以及调低了6万左右的售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鱼与熊掌兼得,忽然之间已不再是白日梦。果然应了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由于正在中科院读在职研究生,李佳璐的身上还带着明显的院校风与书生气,但一聊起汽车,她马上就兴奋了起来。
谁说女人都不爱车的?在她眼里,汽车与时尚、与审美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英菲尼迪这个品牌,两年前我的感觉,就是它具有非常独特的一种‘中性之美’。德系的很多SUV,都走阳刚、硬气范儿路线,像奔驰、宝马、奥迪,都更偏男性化。而英菲尼迪显然在这种钢铁森林里,更有‘女人缘’,无论男人女人,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吸引自己的迷人之处。而两年后的今天,再聊到英菲尼迪,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爸爸去哪儿’……这就是营销的力量吧。”
中国人对于汽车的态度逐渐成熟,当汽车满足了人们上下班买菜、家人出行旅游、走亲访友的基本功能之后,那些有实力有追求的消费者,开始考虑为自己选购一款与众不同、衬托自己身份、代表个人品位的车型。
在这方面,女性车主往往更为敏锐,李佳璐也深有感触:“好的品位,是有钱买不来的。选择一台小众的、文艺范儿的、不落俗套的车,在我看来,是一种坚持自我的表现,同时甚至也能带你迅速逃离‘俗人’的范畴,一跃进入到有品位、有品质的更高层次。”
“在我看来,QX50在外观设计上特别与众不同,在车流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它的车身线条很少使用直线,几乎处处都是流线形,柔和多变,女车主往往会钟爱这样的设计;但同时,它的引擎盖微微隆起,又很有肌肉与力量感,确实有一种‘男女通吃’的魅力。这不禁让我想起哥哥,QX50简直就是汽车圈里的张国荣嘛。”这是本人第一次见到用影视歌明星来形容车的,忍不住为李佳璐超群的想象力点赞!
英菲尼迪所在的豪华品牌阵营,车型在内饰设计与风格上各有千秋,但提到做工与品质,往往Made in China的会有所缩水。而此次国产版QX50,在用料和做工方面毫不含糊,这也被细心的李佳璐观察到了:“我之前开过朋友的EX25,那款是进口的,当时我就对这款车的内饰印象深刻。而这台国产QX50的内饰一点也不差,依然很精致。可它的车内空间却明显变大了。借用我们教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来总结国产QX50,那就是――‘巩固已有优势,补强曾经短板,进步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完美主义者。”初次见面,李扬的开场白让我稍感意外。鉴于当下黑处女座的人那么多,其实人们所鄙视的,恰恰就是处女座对完美主义的过度追求,而李扬却不合时宜地给自己贴上“完美主义者”的标签,真让我怀疑他有No Zuo No Die的潜质。
随着对李扬了解越来越多,我也慢慢发现了他对自己的形容确实没错,他会时常陷入到“鱼”和“熊掌”不知道该选谁的尴尬之中,放弃哪个都不肯,可是想同时得到两个又很难,于是便纠结起来。比如对于SUV的选择,他就会有这样的思考过程:“我会希望选择一个豪华品牌,但进口车往往都太贵;我希望SUV要有四驱,但油耗太高可是大忌;外观要酷,回头率是必须的,但车内空间不能太小,流线型设计影响乘坐空间的事儿我可不接受……”
篇2
正确地识别“正确”的顾客
基于顾客权益而不是品牌权益,就是一种顾客视角。品牌权益是一个普遍采用的虚拟测量工具。上世纪80年代,在人们意识到品牌可以产生价值后,品牌权益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并被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品牌的价值有多大?然而,品牌权益的概念无法为我们解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品牌权益的提高是由什么带来的?促销活动?新产品开发?还是服务的改善?顾客是基于价值、服务及其他的利益去购买产品,从不会根据两个产品相对的品牌权益去购买。把品牌权益作为一个指路明灯容易使得公司不重视顾客而单纯强调其自身的产品。而顾客权益的核心思想正是用顾客的盈利来衡量品牌的盈利。品牌权益是产品导向,而顾客权益则包含了这样一个认识,即利润的来源本质上是顾客而不是产品。与品牌权益相比,顾客权益关注于长期价值的创造而不是短期的销售交易。
顾客权益对我们是最有价值的。本质上说,顾客权益等于和顾客有关的盈利总和减去所有相关的产品成本、服务成本和其他成本。顾客权益随着初次销售获利而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盈利来自于顾客推荐或者口碑营销等额外的销售,以及更低的、服务于现有顾客的成本。顾客权益反映良性循环,它使公司更专注于顾客维系而非顾客获得。顾客维系引导顾客购买更多的商品以及更频繁地购买商品。由于出售给现有顾客的花费更少,所以成本更低而盈利提高。当困境中的企业开始考虑“谁是我们最有价值的顾客”而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品牌是什么”时,它便迈上了由困境转向盈利之途。
计算顾客权益有许多方法,在此我们介绍一个比较简便的平均顾客权益法――将每位顾客的平均购买额与每年(或者其他的时间单位)平均购买次数相乘,再乘以顾客从企业购买产品(顾客的生命周期)的年数(或者其他的时间单位)。将总的销售额除以顾客总数可以得到每位顾客的平均购买额。计算顾客每年的平均购买次数有很多方法,只是精度不同。可以用总的购买或其他交易的次数除以顾客的数量,也可以计算出所有顾客交易的次数,然后除以顾客的数量。利用平均顾客生命周期可以确定典型的顾客保持关系的时期。
举例来说,如果有5000个顾客购买了价值1000万元的产品,则每位顾客的平均购买额即2000元(10000000元/5000)。每位顾客平均每月购买2次,或者说,一年购买24次。顾客平均可以保持关系5年。则平均顾客权益是240000元(2000×24×5)。
这是一种用来计算顾客价值最简单、基本的分析方法。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到失去一个顾客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当然,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成本,因此也没有反映出顾客的盈利性。将所有有利可图和无利可图的顾客平均起来,掩饰了每名顾客为公司利润做出的贡献以及花在每名顾客身上的成本。
平均顾客权益法的缺陷启发我们思考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顾客的盈利性。对企业来说,这是贯穿品牌建设始终的重要任务。识别哪些顾客是品牌的盈利对象,哪些顾客无法为品牌创造利润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顾客细分方式。基于顾客权益的细分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在一个产品线或渠道范围内确认并排列盈利顾客细分组;其次根据每组的需要提品和服务;再次对那些最具吸引力的顾客实施品牌化活动.以获得并保留顾客。细分项目必须提高那些盈利顾客的利润率.同时关注那些无利顾客引起的问题。企业的政策必须有所改变,以反映出顾客的细分。“顾客总是正确的”应该改为“按照盈利性不同,有的顾客会比其他顾客更正确”。对于那些最好的顾客,一些规则可以适当改变.而对于其他顾客还要遵守这些规则。(如图1)
细分使得人们能够加深理解有利润的顾客和无利润顾客的差别。与那些最优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瞄准目标顾客.做好品牌化.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顾客,我们要减少他们的数量,以保证与“正确”顾客的关系更加深入,来为企业赢得利润。细分有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获得品牌化活动.因为它不仅帮助确认哪些顾客是有利润的,还避免获得那些无利润顾客。同时细分的趋势变化可以反映出企业进行的品牌化和运营战略是否真的有效。(如图2)
为“有价值”的顾客带来价值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发展导致了产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企业通过产品开发、销售促进、渠道创新等传统方式保持长期竞争领先地位的日子已经过去,核心竞争资源正在逐步向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服务资源转移。这一趋势已经在服务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得到了验证,客户服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品牌的力量来自何处?通过大量广告投入,快速实现品牌知名度提升的企业会认为是品牌外部传播使然;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持久吸引消费者眼球获得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会把它归结为产品创新使然;而通过良好的顾客关系管理,实现高品牌维系度的企业必然会把为顾客提供的优质服务作为品牌力量的源泉。
这三个(甚至更多)答案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品牌这一综合多面体的建设维度。顾客视角告诉我们,只有顾客的需求才能成为我们品牌的要素,实现顾客价值是实现品牌价值的前提。根据科特勒的观点,顾客感知价值由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两部分组成。总顾客价值包括产品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和服务价值.总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总价值和总成本之差构成感知价值。
产品的功能属性带给顾客产品价值,形象价值则通过品牌外部展现传播给顾客,这两部分是顾客价值的基础要素,顾客对它们的预期也是相对稳定的,没有更多的增值空间或贬值可能;人员价值和服务价值作为顾客与企业接触的人的要素,在具体实现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具有增值或贬值的可能。服务在总顾客价值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总顾客价值的高低。总顾客成本是顾客为了获得价值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货币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企业服务的快速响应、便捷、人性化可以为顾客节约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良好的服务既增加了顾客所得,又减少了顾客所失,自然能够全面提升顾客感知价值。
盈利性品牌的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关注顾客体验,是指确保提供给顾客包括产品、人员和流程方面满意的品牌体验。这种体验涵盖了从第
一眼看见广告开始到最终签订合同(甚至包括补救努力)的全过程。每个顾客接触代表了一个潜在的“真实瞬间”,它们塑造了顾客体验,影响了顾客关系,也能打造或者损害品牌。
2.顾客信息制度化,是指获取、维护相关顾客信息的能力以及强大的顾客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当顾客信息被制度化后,公司就能做出更好的顾客盈利性决策,为每个顾客类型提供合适的服务档次。忠诚和高盈利性的顾客应该被奖励,对那些有“背叛”苗头和不能盈利的顾客,采取必要的挽留行为。
3.顾客文化培育,是指企业贯穿上下的以服务顾客为目标的文化体系建设。它由四个要素组成:
(1)领导眼光:使员工、利益相关者和顾客一起获利的眼光,鼓励想像力和创新,提供个人和组织工具以创造出有效率的成就,培育跨团队、流程和组织合作的开放性。
(2)雇员忠诚:如果公司重视雇员,雇员就会更重视顾客,拥有最高员工保有率的公司也最具盈利性。美国某大型银行发现,出纳员流转率低于10%的分行,其活期账户利润是整个银行平均水平的两倍。
(3)培训与教育:培训可以同时提高运作和服务技能,培训告诉了雇员在传递顾客价值中的作用,也传授他们所需的技能和态度。为了帮助每个雇员实现顾客价值,丽兹一卡尔顿酒店的员工每人随身带着一个口袋卡片,上面列有要求的服务项目。
(4)付出和获得的匹配:销售人员的回报不能仅仅建立在即时销售上.更要建立在顾客维系和盈利性上。由于最容易成交的顾客往往是最不忠诚的,如果顾客不能持续甚至一小段时间,企业就将有针对性地调整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措施。
篇3
摘 要 近年来旅游就业与从业人员的收入关系问题是被普遍关注。本文从对旅游业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旅游从业人员主体,以及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进而对旅游就业与工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为旅游就业与工资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就业 工资
一、旅游就业本身具有的特点
由于旅游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旅游业与其他的行业存在着不同。Holloway 1994年就曾指出旅行社并不是仅仅购买旅游产品,可能会出售给后来的潜在游客。Neal A(1999)就蒙特大的旅游就业的类型指出饭店旅游产业是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的。另外,旅游就业有很多是兼职类型的。特别在假期,旅游人数会不断增加,这方面工作就会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虽然员工工资不是很高,但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其次,旅游业具有脆弱性、极易受到外部因素(例如安全事件,战争等)影响。Kontogeorgopoulos(1998)指出在1987年经过一系列的军事后,斐济的旅游游客量下降26%,并且持续四年才达到他们的前级水平。Belau(2003)指出合并后缺乏活力的世界经济,安全事件的安全问题,还有SARS使得旅游业2003年3月开始衰退。据估计到2003年5月,在全球旅行和旅游业近5万个就业机会可能丧失。这意味着超过6百万的总就业人数将丧失。旅行和旅游业的生产总值占世界就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这对于在某些以旅游为主的国家,(如西班牙或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占超过百分之十的就业机会)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二、从事旅游业的主体结构是怎样的?
旅游业与其他的产业相比,是一个不成熟的新兴产业,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参加到该行业来,使得主体结构错综复杂。茵在2008年针对本科生做过一次旅游业人才流失原因的调查,由于大学生普遍希望能获得较为稳定、工作福利好的工作。而旅行社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稳定性与大学生的期望差距大,造成心里落差;在旅游知识中没有合理引导,对旅游业产生失望之情;缺少实践练习,对自己的职业技能缺乏自信。
关于旅游业中的男性与女性的区别问题。在1996年Cukier等(1996)明确指出在旅游就业中女性与男性有着区别。首先,女性都会选择在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的岛屿的内部工作;其次,在女子与男子都是选定沿海度假胜地的就业地点,虽然旅游业提供给他们更大的选择,但就业的可进入性也是在性别上有差异的。妇女需要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且工资会低于男性。
三、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国外学者Edith在1999年指出旅游就业的流动性对经济产生有利作用的。当生产性产业的劳动力过剩,旅游就业就会实现劳动力转移。有些地方旅游都被视为一种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再生的手段。特别是在周边农村地区,已被广泛推广为一种有效的收入和就业来源。在国内,毕斗斗(2005)认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我国国内旅游兴旺的物质保证,而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又是我国旅游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我国国内旅游就业的潜力还有待挖掘,需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使中低档次的旅游景点产生效益,吸收更多人员就业。发挥旅游就业在吸纳特殊群体就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另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业会造成市场的不稳定。Fares(2001)指出,在美国研究发现许多年轻人在毕业后虽然不会失业一辈子,但是存在大量证据指明失业会导致连续的失业,这样会使得劳动力市场不稳定,同时影响到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早期的失业对于就业成果和就业稳定的不利影响在法国长达七年之久。另外,除了造成市场的不稳定以外,还会使得地方的控制权和管理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Kontogeorgopoulos(1998)指出了在苏梅岛和普吉岛,由于旅游可以吸引来自泰国的移民,这就使得泰国居民的组成部分不断增加,削弱了当地控制权。大多数员工普遍认为旅游业不论是何所有制、工作人员组成、大小如何,旅游业的就业机会是临时的且不可靠的。
四、旅游就业与工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旅游就业与工资的问题,1995年,国外学者Neal A(1995)就指出了工作和工资问题是旅游业中的两难局面。通过蒙大拿旅游分析,旅游工资和就业机会与其他产业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点:一是旅游业的工资水平要低于平均每小时工资,二是许多的工作是季节性的或者是兼职的。大多数人认为大众旅游就业是低工资的。伯利兹的女性工资也是非常低的。在大众行业工作的雇员平均工资是138美元,而旅游行业工资要远远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什么旅游业中会是这样的低工资的局面呢?有些学者运用经济的角度去分析,Gordon Hanka曾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背负着高债务的公司往往会减少就业机会,更多的雇佣兼职人员或是季节性的人员,可以支付较低工资,同时不用支付退休金。同时指出了在Compuste公司,工资和债务是成负相关关系的。这种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结果不容易被明显的因素所解释,表现为增长机会、雇员的质量。因此,旅游业去雇佣兼职的或是流动的人员,也就会出现低工资的情况,低工资又会继而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从而造成人员的失业或是跳槽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五、新问题的提出
关于降低失业人数的措施,有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国外学者Robin Boadway等(2001)指出了他们是否可以将最低工资作为最佳税收转让计划的一部分来发挥它的作用。最低工资与典型的福利系统的体制特征相结合,要与水平最低的工资标准相结合。政府可以增加再分配量分给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因此降低失业人数。
国内目前旅游就业状况应该是可观的。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而全国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名。旅游高峰时,各大宾馆人员不足,旅行社应接不暇,盈利背后潜伏巨大的人才危机。在解决旅游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否保证员工的工资的问题呢。鱼于熊掌能否兼得?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udice Cukier. The involvement of wome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Bali,Indonesian.1996:251-25.
[2]Jean Fares. Youth Unemployment,Labor Market Transition,and Scarring:evidence from Bosnia and Herzegovina.2001.04.
[3]N,.Kontogeorgopoulos. Accommodation employment patterns and opportunities.1998:SOlSO-7383(97)00097-2.
[4]Dirk Belau. New threats to employment in the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2003:1-6.
[5]Neal A,Jobs and wages.The tourism industry dilima.1995:4.
篇4
侯赛因和斯特恩的文章给出了一个答案:中国政府的“钱袋子”还不够鼓。他们依据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认为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言而喻,这些公共支出要靠税收来筹集。据此,他们分析了中国税收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尽管他们的结论会令一些人感到忧虑,将导致税收的“痛苦指数”进一步上升,但不得不承认,其分析逻辑是成立的。
如果我们承认“十一五”规划是一种中国式的公共选择,具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由上述公共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税收占GDP的比重仍须进一步上升。我们不能指望,一方面,“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而另一方面,宏观税负减轻或不再提高。除非依赖巨额赤字来维持,否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就税收谈税收,还是把税收当成一个手段,将“需要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来考虑?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前存在许多争议,尤其是在公共财政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都是观察问题的角度或方法不同造成的。这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要抛弃那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偏执看法,以避免误导公共政策的走向。
篇5
双鼠标操控自如
如今大屏幕显示器已成主流,所以有些用户会使用分屏,借助两套鼠标与MM一起玩电脑;还有人会选择日常应用时用有线鼠标,间隙休息时躺在床上用无线键鼠操控看视频……有此需求的用户利用“TeamPlayer”这款软件即可让多套鼠标在一台电脑上共存,“TeamPlayer”的免费版本支持共享三套鼠标/键盘,对个人用户来说足够使用了。
将多个鼠标,键盘正确连接至电脑主机后,运行“TeamPIayer”程序(如图1),在启动时会自动检测本机有几个鼠标、键盘,此后程序就会常驻内存,缩略至系统托盘中。“TeamPlayer”程序本身无需任何设置,当用户移动或点击一个鼠标时,当前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一个带颜色标识的鼠标指针,当激活第二、第三个鼠标时,屏幕上也会随之出现不同颜色标识的鼠标指针(如图2)。
同理,多个键盘也能共存,任意按键控制没有任何冲突。试用中感觉在“TeamPlayer”的“调停”之下,多套鼠标与键盘的功能不受限,像是多套鼠标的右键菜单等都可正常调出,但鼠标的DPI值有所降低,对移动速度与精度有些许影响。但只要不是玩CS之类特别依赖鼠标灵敏度的游戏,日常应用还是没有问题的。
跨电脑共享鼠标键盘
如果因工作、娱乐等原因要同时使用多台电脑(如一个笔记本、一个台式机),那么此类用户一般就需要使用一套键盘、鼠标来统一控制多台电脑,以免手忙脚乱。“Synergy”就是一款允许在多台电脑/服务器间共享鼠标键盘的软件。它是一款开源免费小软,支持linux、Windows和Mac跨平台使用。
篇6
月初一啤酒企业老总打来电话,说是准备找个咨询公司帮他们策划一下,因为企业一系列的问题使他深陷泥淖,不能自拔。
言谈中,他谈了企业的现状和想法。
企业现状:
由于前期缺乏资金支持,自公司生产以来,市场运作两三年一直做得都是低端的膜包酒,因此盈利能力非常差,而市场也只能限于乡下的偏远乡镇。
公司现有品牌“红城”啤酒的四个产品虽然在市场已经销售三年,可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产品的美誉度、知名度都很低。而且这是个产品的价格已经透明,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在逐步递减。
缺乏根据地市场。现在虽然红城啤酒有近2万吨的销量,但多是跑马圈地、广种薄收式的营销方式。因此市场竞争力较弱。
公司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相对于03年到08年雪花、青岛及洋品牌的的全国市场的攻城略地,09年以后的营销竞争环境将更加残酷。这是因为大企业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将是“洗牌战”。
营销环境和市场机会给这个啤酒企业的时间越来越少,鉴于以上三点,老总有点心急火燎,想尽快借助外脑,让企业走上快车道。真是有点“病急乱投医”。老总说,我不怕花钱,不怕费用高,可以加大促销投入,追加广告宣传等等。
短暂的交流,让笔者听出了所以然,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问题,笔者直接给老总提了几个问题,供他参考:
企业的资金流是否顺畅,如果追加对市场的媒体宣传、户外广告投入等,能否保障资金不出现断流。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脉。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是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血溅沙场。亚细亚、巨人大厦就是最好的佐证。
入不敷出,如何解决促销投入费用。大道无形,但是到仍是存在的,对市场的操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现在“红城”酒的是个产品,全部是低档酒,很多市场都是给客户的一步到位价,企业基本上不盈利,再2010年企业会加大对根据地市场的投入,需要追加人员投入,对费用的预算必然加大,那么,企业对市场和渠道的钱来自哪里呢,赔钱的市场还需要做吗?
原有的产品如果涨价,消费者不认可,企业只能丧失一批经销商,市场销量则会之下下滑,与当初的初衷只能是背道而驰?
企业既要提升品牌形象,参与市场竞争还要上量,面对这样的两难博弈,作为营销人应该如何解决?
每个问题都让老总很头疼,但是作为酒类企业又必须正视,其实,以上几个问题是所有中小酒类企业共同面对的尴尬,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呢,一句话,笔者给出的措施就是: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解决“鱼与熊掌”困局。
主题思路:为了企业既要利润又要销量的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状况,笔者提出低档酒原有的市场操作思路不变,继续扩充低端市场销量,同时,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建议该企业老总重新开发品牌,摆脱红城低档酒的形象,重新开发渠道,寻找新的商。利用新的品牌提升利润和形象,那么具体的说什么是双品牌营销战略呢: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决策的时候认识到:只靠一个品牌已经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于是实施对同类产品使用两个不同的品牌来开展营销活动的策略。
酒类企业实施双品牌战略原因:
不同品牌能定位于不同细分市场,可以占领更大市场空间,有利于参与不同消费者的市场竞争。
增加产品被选中机会。零售商的商品陈列位置有限,双品牌产品被零售商店接受,竞争者所占用的货架面积相应减少,就增加了本企业产品被选中的机会。
给低品牌忠诚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许多消费者属于品牌转换者,具有求奇求新心理,喜欢试用新产品,要抓住这类消费者,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最佳途径就是推出多个品牌。
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呢:
一、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首要因素就是要确定营销战略思维。酒类企业普遍的毛病就是对产品、对市场任意的开发,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品牌的损伤,因此在没有市场操作之前,品牌的营销思维的定位一定要稳、准、狠。
1、对于上述企业来说,已经确定的低档酒原有品牌,原则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不做大的营销调整,确保营销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样,能够稳定市场、稳定客户与销量。
2、对新开发的品牌定位一定要准,促销力度一定要狠,否则只能变成温水煮鸡蛋,出力不讨好。
二、除了确立正确的营销思维,对市场和产品的定位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的关键。具体的说就是在市场的开发上一定定位好:哪几个市场是企业的基地市场,哪些市场是核心市场。,哪些市场属于外埠市场,当然不同的市场要有不同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战略。
毕竟营销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双品牌定位的核心是产品,一切的营销思路的实现都要通过产品来变现。在对VI的设计与包装,利润体系的设计,对市场的投入上产品线的梳理等,都要深入论证,确保“赢在产品力”的核心理念得以实现。
三、对分销渠道的选择与控制是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的核心。实施双品牌营销策略,既要对产品实施严格的层次管理,同时更需加大对渠道的控制力。对渠道的选择是至为关键的。试想让一个习惯于做流通的乡镇经销商,做高档啤酒或白酒,他们能支撑起来吗,简直是道姑进了和尚庙。
市场营销的各项活动绝大多数是在分销渠道内、在上下游的渠道成员之间展开的。分销渠道不单是商品分销的渠道,事实上也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载体和市场营销功能产生与传递的渠道,它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体,承担起广告、人员推销以及促销等等营销传播功能,使企业能够保持形象、声音及个性的高度一致性,从而实现企业、商品、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最终实现营销目标。
篇7
关键词:轻负高质;素质教育思想;初中语文;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49-01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轻负高质不是一个美丽的教学童话,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标杆。“轻负”和“高质”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坚持“以生为本”是实现“轻负高质”的根本。走轻负高质之路,实现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三赢的教育理想。
1.轻负: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的学业负担是指过多的作业量给学生造成的过度的身心疲惫感。过重的心理负担是指过高的期望、激烈的评价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抑感。为此,要做到轻负,必须从适时的爱心、适度的期望、适量的作业、多元的评价与灵活适宜的竞争机制几方面着手。
1.1 适时的爱心。不管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交往中,我们教师都要用心去理解顽皮淘气的学生,重视成绩平平的学生,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努力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有空跟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当然,表达爱心时一定要顾及孩子的感受,要因人因地因时区别表达。有爱心相随,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不再“忍辱负重”,而是健步如飞。
1.2 适度的期望。减负不仅要减去学生的心理负担,更要减去家长的心理负担。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语文考试高分很难考。学生的短时间的努力很难像理科学科那样见效快。每次统考考试后,学生的语文成绩受不到受到家长、领导的表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分还不够高。学生假期的一大半时间,有的甚至是几乎所有时间,都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家长们很舍得花钱,但补语文的几乎没有。这里存在着显见的偏颇。,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毕竟没有经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家访等方式和家沟通,让家长放下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家长喘口气,才能让孩子喘气。
1.3 适量的作业。适量的课余作业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刀切的课余作业往往成为后进生的作业负担。如果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学生不感到负担,这样的作业就是“适量”。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当做必要素质来培养。现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作业,或跟同学合作,或跟家长合作,作业也会适量些。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作业也会适量些。
1.4 多元的评价。用一张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张试卷怎能囊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怎能涵盖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呢?这样的评价内容导致了许多弊端: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情感发展的干瘪。
多元评价的内容有:书写(5分)、朗读(10分)、课外积累(10分)、课内积累(10分)、课堂表现(20分)、语文活动(5分)、期末试卷(60分)共七项。在整这个方案中每一项内容的考评呈梯形向上发展。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挖掘语文潜能。
2.高质:让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高质,并不等同与高分数。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比较显性,如以分数形式出现的考试成绩。教育质量比较隐性,是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决非短时短刻的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管成年人还是儿童,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算化的时间很多,回报很少,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有一位教育家指出,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就如一块乌黑的煤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需要的是火花,教师就是火花,作用就是点燃。 一经火花点燃,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大火。作为一名老师,激发了孩子内心学习的强大动力,难道不就是最好的高质量吗?
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要找准学生语文学习的引火点。这引火点肯定不在于考试,不在于练习,也不在于教师的对课文的分析。学生喜欢读他们喜欢读的文章,写他们喜欢写的文字。教师只有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参加探讨,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2.2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对于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多多鼓励;对于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实践、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都想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出合理的评价,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
2.3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重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学生焕发出来的那种学习积极性,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教学良机,挖掘每个学生的语文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肯定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并愿意用自己的价值去创造社会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语文课要让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4 教师立足课堂实际,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落实是整个教学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分类指导。要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推论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要留一些时间让当堂练习,教师要当堂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3.轻负与高质相辅相成
3.1 轻负是高质的手段,高质是轻负的目的。轻负担是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去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惧,并不是取消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是降低学生应有的学习负担和责任,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降低对学生素质上的要求。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目的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决不能为了让学生轻负担而有意减负、盲目减负。轻负担与高质量二者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高质量是轻负担的目标,轻负担是高质量的阶梯。
3.2 轻负是对教的要求,高质是对学的期待。多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各方面影响,升学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中学生学生课业负担的日益加重。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稚嫩双肩不堪重负,创造力被剥夺,个性被压抑,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乃教者当务之急。
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最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浓厚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意识等,才是高质。
轻负高质是教师的师德、能力、责任的表现,它关注了“教”,也关注了“学”,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
3.3 轻负高质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首先,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积极导向作用。其次,轻负高质又是一种教育思维。它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干预,对教学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对教学策略进行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使得教与学产生良性互动,追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再次,轻负高质是一种教育形态。它的外在特征有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单位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高、教育教学效果好等。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材料、学习者活动及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内在教育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思维,再把有效的教育思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态,使教育教学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8
平衡之道
据凤凰网报道,2011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级校友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去世,年仅23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据方言的微博显示,她就职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近来经常加班,微博上连续十几条信息都和胃痛看病有关,并称没有时间去看病。在此前的2011年7月,中金公司28岁女员工因胃癌去世,从确诊到离世仅3个月时间,她两年前曾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工作。这也令不少网友联想起另一位早逝的女孩,2010年4月,入职普华永道仅半年的25岁年轻女员工潘洁,因急性脑膜炎不幸去世。
在微博上,网友的叹惜与“珍惜健康”的留言频频可见。在悼念她们的同时,白领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生活失衡的问题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所谓工作生活平衡,美国学者杰弗里•格林豪斯(Jeffrey H. Greenhaus)等人认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平衡,即在工作和生活上投入的时间量相同;二是投入平衡,即在工作和生活角色中投入程度相同;三是满意平衡,即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相同。因此,工作―生活平衡是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投入和产出达到均衡的状态。
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5%的人认为自己工作生活失衡;韩国是“失衡”最严重的国家,这一比率高达92%;而在情况最好的荷兰,也只有57%的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达到平衡状态。在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是26~35岁的人,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以上。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高达67%的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同时,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问题也令人担忧,这个群体中7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与生活失衡。
工作生活平衡绝不仅仅只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员工的努力是重要的一点,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产生好的业绩;另一方面,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留住优秀员工也相当重要。由于工作生活失衡导致的家庭和健康问题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必须把“工作生活平衡”作为全面薪酬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
员工: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
对于员工个人来讲,只有实现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发展,才有真正长久的幸福感和完整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美联证券公司(Wachovia Securities)股权资本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卡罗尔•谢佛尔(Carol A. Schafer)认为,就工作生活平衡来说,员工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出色的表现会给你带来生活方式更具灵活性的回报。摩根大通自然资源投资银行(JP Morgan's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ment Banking)的副总裁苏瑞娜•舒克里(Surina Shukri)说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不是指你要工作多少小时,玩多少小时。事实上,这种平衡意味着你要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重要的。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你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杰克•韦尔奇曾说:“即使最宽大的老板也会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需要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员工首先需要对自己负责,掌握工作生活平衡的各种策略和方法。
1.树立平衡的价值观。员工要建立起“个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一价值理念。
2.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工作的时候专注工作,闲暇的时候放下工作、尽情放松。
3.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4.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将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先做重要和紧急的事情。把所有事情都置于最高的优先级别,只能是无谓地耗尽精力。
5.利用技术提高效率。在工作中利用最新的技术来获得最高的效率,如各种办公软件、制图软件等。
6.寻求社会支持。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可以和亲人朋友交谈,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和上级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知道你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和专家进行交谈,如心理医生或心理顾问,他们会给出专业的建议。
企业:实行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很多研究证明,员工工作―生活的平衡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低的离职率、高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应从理念到具体实践都将工作―生活平衡列入重要的位置,实行工作―生活平衡计划,真正关心员工对于家庭、健康,以及假期等的需求,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跷跷板两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理念先行
企业要积极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这个观念不仅要贯穿到员工心中,对于管理者来说则更加重要,他们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平衡计划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是这个计划的直接支持者。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公司提供了工作生活平衡的措施,如果没有组织文化和上级的支持,这些措施就只是摆设,而不能真正起到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沙龙等交流活动,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接受这一理念。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向员工宣传,人生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家庭目标、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要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台湾宏(Acer)公司董事长王振堂以身作则,每天晚上的下班时间就开始催下属离开,不要加班。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关注员工的健康,人力资源部不能只停留在报销医药费、定期体检等传统项目上,而应主动对员工进行更为广泛的健康投资,为员工创造条件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员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方面,很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强生公司采用非物质激励的手段,要求员工接受体检和问卷调查, 那些被认为属于高发病人群的员工会被劝导参加饮食和锻炼计划,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公司CEO韦尔顿还每周邀请员工走向户外,开展“与CEO步行”一小时活动。摩托罗拉公司经常安排体育活动、旅行等,敦促员工进行运动。并要求员工出差时,必须入住有健身设施的酒店。现在各大公司也广泛推行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作为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了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绩效。
弹性工作安排
弹性工作安排是指在工作时间长度固定的前提下,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方式和地点,具体形式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分享、压缩工作周、弹性工作地点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一些不必直接面对顾客的、不需要大型复杂设备的工作可在家完成。灵活的工作时间使员工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接送孩子、照看老人、避开上班高峰交通拥堵等。IBM公司设立了8点、8点半、9点三个早上打卡时间,相应的下班打卡时间为下午5点、5点半和6点,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地区有2300多名员工被允许采用弹性工作制进行工作。
人性化的请假制度
为减少员工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冲突,有些公司除了提供法定的带薪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付薪或不付薪的病假、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等事假。宝洁公司有一个广为员工喜爱的“个人离开”假期。凡在公司工作超过1年以上的职员,因个人的任何理由,如兴趣爱好、放松身心、陪伴父母等,可以每3年要求1个月,或者每7年要求3个月“个人离开”。杭州华三通信公司则为员工设计了每月4次无理由的忘记刷卡以及可4次迟到的政策(迟到1小时)。
支持员工个人爱好
个人兴趣爱好是员工个人生活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可以设计多种方式支持员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比如给予资金支持、提供相关信息等。有些公司鼓励爱好相同的员工组成各类协会(如足球协会、钓鱼协会等),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场地、信息支持,既满足了员工的个人兴趣发展,也促进了员工间的非正式沟通。翰德人力资源公司支持员工参加戈壁沙漠25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翰德公司正是基于对员工工作―生活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才支持员工参加各种活动,公司认为,工作―生活平衡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巧妙设置家庭福利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员工解决照看孩子等家庭问题,缓解员工的家庭压力。比如,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相应的福利计划,为员工的子女照看费用支付部分补贴等。现阶段,日托资助成为了一种广为流行的福利。组织可以调查所在社区的日托设施,向感兴趣的员工推荐,并提供部分津贴。微软在员工子女的托儿所、幼儿园中还安放了摄像设备,员工可以随时上网看到孩子在那儿的情形。花旗集团的“员工援助计划”中包括了儿童看护计划,设置儿童智力、情绪、医疗等课程,每天为1500多名员工的孩子提供服务。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导致大多数员工面临照顾老人的问题。照顾老年人的压力会使员工遇到缺勤、精力不充沛、工作受到干扰等问题。组织可以为员工提供照料老人的相关咨询服务,或者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险计划以及由公司资助的老年人照顾中心等。
帮助员工获得家庭支持
众多研究表明,家人的支持能减轻员工所遇到的家庭和工作间的冲突。但很多员工并不善于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帮助员工和家人进行沟通,取得家庭的支持是一个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生活平衡的有效举措。例如,企业组织员工的家庭成员参观公司或进行相互联谊,这能促使家庭成员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状况,从而使员工更容易取得家庭成员对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篇9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究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就成为诸多经济学派别解答不尽的两难选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来说,追求公平往往要牺牲效率,而追求效率又往往要牺牲公平,似乎效率和公平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确,“鱼”和“熊掌”(效率和公平)兼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学理论多以优化效率为基础,优化公平的很少,而把二者都考虑进来的更少。毋庸置疑,理论滞后与制度创新不足是阻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主要因子。所以,钟昌标教授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引入到公平和效率的分析框架,整合区域经济学与公平效率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把公平效率概念引入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中,而且将其从国家层面扩展到了区域层面;拓展了效率的内涵,把它拓展到非经济层面,并区分了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强调如果只重视短期效率会失去长期效率;通过把效率与公平落到地区层面,拓展了效率与公平在宏观政策层面的可操作性。
本书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比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作出了新颖的解释。作者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并非片面追求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不是单纯为了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提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耦合性;把区域协调发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认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各个区域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全国绝大多数人才能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福音。
又比如,本书提出不管采取何种调控措施和解决方法,地区差距只能相对解决,而不能绝对解决和完全解决的观点,由此推演出我们的政策目标和调控任务就是把区域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内。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袤、发展差异巨大的国家,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缩小,但为各地区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则是有可能。通过为各地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为劳动力的区际流动创造条件,这是按照市场经济方式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有效手段。如果把宏观政策调整仅仅定位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即使短期得到缓和,长期看还将逆转。
再如,本书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切实落地的宏观政策,更需要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区域规划管理、宏观政策调整来实现。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篇10
一成功人士步入中年,身体开始发胖,血压开始升高,前列腺开始发炎。参加例行体检,医生说了种种注意事项,要吃什么补药,要进行什么保健,结果他_心事重重地回家,对老婆儿子大发感慨,说想想人生真没意思,按照自己这情况,基本上是前半生用功刻苦读书,花命挣钱,后半生保健养生,花钱买命。命跟钱成了一对活冤家,成了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儿子刚上大学,随着父亲的话说,早知道这样,大学也不必考了,你们成天逼我,何苦呢,这不就是花命挣钱吗?
母亲说,这孩子倒会借题发挥,你爹不上大学,凭他一个乡下老土,能有今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前途做点牺牲,难道还不应该?你爹年轻时是吃过些苦,不吃苦也没夸天,但是你小子真以为他现在这样,只是当年吃的苦,那就大错特错。为什么胖,为什么血压高,为什么前列腺发炎,他自己l心里最清楚。父亲说,我当然清楚,地球人都清楚,我要是还在乡下当老土,现在身体没准和牛一样壮实。
选择从来就很困难,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人根本就不选择,鱼也要,熊掌也要。一同事始终在关注房价和股票的走势,他坚决认为,老百姓手上的钱就那么多,房价上去,股票必定下来,鱼和熊掌,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理论前些年颠扑不破,股票吃错药似的往下跌,房价便发疯地往上涨。然而检验今年的行情,却让智者大跌眼镜,无论买股票,还是买房子,只要你贼胆大,有银子敢往里扔,一个个都会盆满钵满。
一个叫“专门勾引男青年”的网民,在天涯网发英雄帖,指责我的小说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情绪,说我一点都不忧国忧民。因为是网上对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让她这么一说,很是狼狈。这位一身正气“专门勾引男青年”的美眉,是典型的正邪两道都占,既堕落快活了,又崇高伟大了。就和某些当官的一样,会上大谈反腐败,会下大搞腐败。又好比某些愤青,吃,看切・格瓦拉,横竖都是他们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