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古文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古文知识点

篇1

一、预习激趣,感受诗意美

我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高中同学只有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时,才有可能主动地、愉快地、积极地投入学习。那么,我们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激发同学们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应善于运用新颖独特的、以点带面的预习激趣法,可以激发这种浓厚兴趣。

比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之前,我布置了以下两道极富艺术趣味的预习题,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请列举三首我们没有学过的苏轼的古典诗词,(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并简要介绍作者在这三首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古今中外以咏古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很多,请列举三首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不一致的咏古诗。

课后,我在检查同学们的周记时,发现不少同学都认为“通过这两道预习题开阔了学习、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视野”,“我们在完成这两道预习题的同时,不仅品鉴到了同一作者在不同古典诗词中所寄寓的丰富而美好的情感,还品鉴到了不同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古典诗词作品中所寄寓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二、细细品读,感受情操美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认为:“虽然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非常多,但是有一种经典艺术却保存得非常完好,这种艺术就是中国的古典诗词;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千百年来一直蕴含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古典诗词‘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的缘故。”中国古代先民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古典诗词的涵咏与诵读。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古典诗词,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领略中国古典诗词所特有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等美学特质,体味古典诗词中所寄予的美好情感,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教学曹操的《短歌行》这首乐府诗词时,我要求同学们每读一遍,就把自己在诗歌中感知到的作者情感或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等美学特质记录下来。课后,我检查同学们的阅读笔记,发现很多同学每次诵读曹操的《短歌行》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请看下面这位同学的诵读笔记:“第一次诵读品鉴:我感受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生逢乱世却胸怀一统天下大志的豪迈气慨和忧国忧民之心:他目睹黎民百姓因战乱而颠沛流离的悲惨情景,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他渴望为天下的统一建功立业却一时难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因而发出深沉的“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二次诵读品鉴:我感知到了曹操具有求贤若渴之美德……”

三、快乐写作,展示才艺美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诸多文学作品中最具凝练美与想象美的一种精美的文学作品样式。鉴于此,教学中我注重在同学们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古典诗词审美意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对古典诗词中的诗题、诗中或者诗末等部分进行合情合理、富有文采的补白,并给同学们创设展示、交流精彩文笔的机会和平台,引导他们在缥缈的、神秘的、唯美的、虚幻的时空中与远古作者的美丽灵魂、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并在这种美妙的沟通与交流之中,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的艺术才能。

比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要求同学们在反复诵读这首古典诗词的基础上,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诗句,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对其进行合情合理的激情演绎。结果很多同学在对其选中的诗句的补白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展示出了各自的写作技艺。

可见,引导同学们对古典诗词进行快乐、精彩的补白,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思维,还可以让同学们在展示自己美丽精湛文采的同时,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发达国家就开始了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对教育影响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对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刚刚进入发展阶段,但发展和推广的态势迅猛,许多农村学校也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要促进农村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一、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

在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那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运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课堂效果越好。这就让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变成搞花架子,让语文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因此,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整合应该让广大老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采用综合化、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和切合需要的交流合作工具。

学生方面,农村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受经济条件制约学生宿舍基本没有电脑。虽然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但是课堂之外,学生真正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多。新课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该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

二、面对现状,促进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

(一)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内展示内容。比如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能力普遍较差,在学生高一学习必修一文言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弄一个古文阅读微课,可以介绍一些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和实词的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古文的翻译方法等,先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古文的学习方向。微课在高考复习中应用更多,高考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制作高考复习内容微课,既可以作为课内展示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比如古诗鉴赏,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微课,比如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等。 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就能掌握古诗阅读、欣赏的方法,提高高考古诗鉴赏的分数。

(二)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要求教师“给人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这时教师显然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古老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网络,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网,满足学生的无限信息需求。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就可以较好的处理语文教师的有限知识和学生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校园网环境下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地点。校园网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优质的学习资源在校园网中得到了共享,教材和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打破了语文教师对知识的霸权地位。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同步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校园网提供的课外内容,丰富知识,拓展能力。

但是对于农村高中学校而言,建设校园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技术上的不足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不足。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老师和语文老师的深度合作,以及语文学科老师间的相互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服务器,由信息技术老师设计校园网程序,各个集备组语文老师负责上传不同年级教案和学习资料,供老师和学生交流学习。

三、通过创建QQ群等手段进行网上及时辅导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肯定,自主、合作的学习已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QQ群创建用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是难题,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增进师生感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老师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内含于信息技术中的新观念并使其彰显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微课、校园网、班级QQ群都很好的促进了农村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环境灵活变动,将来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绪常 龚明斌《计算机辅助教学常见问题解答》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问题;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100-01

高中语文在高考指挥棒的隐性作用下,学生普遍面临压力大、知识点多、实用性差等窘境。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学者研讨的重要课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离不开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有序的自主学习环境。一些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力养成实践较少。本文从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入手,对自主学习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问题与现状

语文学科是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基础课程,现在有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显得被动。渴望自由、自尊、自信是高中生对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也是顺应学生心理成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惰性较强,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致使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语文篇章结构及总体学习目标缺乏认知,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需要一笔带过等等,都缺乏细致审视。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自主性欠缺,如对部分阅读内容的自主阅读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科所涉及的丰富内容缺乏梳理,特别是在写作技巧及写作能力培养上缺乏对文章主旨的全面领会。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写作能力不高,有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好但古文阅读能力不够,这些不平衡也致使学生自主性学习持续性不强。有些学生习惯于考前“攻坚”,无法科学分配学习重点,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对策

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相对紧张,课程安排及课业负担相对较重。语文课程在学习安排上倾向于日常积累,如文学知识背诵、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等等,很容易导致学习情绪受到影响。因此,在研究自主学习策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强化自主学习的首要任务,而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做好教学环境的优化。开学之初就着手布置教室,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形成温馨的学习环境。比如,窗台摆放花草、挂上蓝色窗帘、贴上彩色窗花,墙上布置励志标语,等等。二是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对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成熟需要通过行为来完善。比如,在语言上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意见,组织课堂诗文朗诵,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鼓舞,增强学习主动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读书的过程是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多提为什么,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比如,学习《鸿门宴》时,老师主导问题方向,让学生探讨心目中的项羽形象,以及为什么项羽会失败。在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后,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认为,项羽重情义、可歌可泣;有的学生认为,项羽太过自大自负,情绪控制能力差。在这个互动探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及探究能力。

(2)注重目标的引领。目标引领是解决学生学什么的关键,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较强,在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上需要兼顾目标的多层次、多阶段性。要确定好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有序性。每一学期、每一学年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对语文知识体系的目标需要进行细化。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灵活优化和调整,促进学生自主性的提升。比如在阶段性目标上,可以利用知识树结构优化初中与高中知识衔接,对知识的生成要划分重点、难点。知识树的构建,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语文各阶段、各环节的语文学习内容,从中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而在阅读习惯上,要善于梳理哪些知识点是应该掌握的,难点、疑点如何提问。对诗歌、散文的阅读,需要从“意象”上加大功夫;对小说、戏剧等作品,则要重视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文言文阅读,重在对文言实词、虚词进行理解;对写作,应该从生活观察、审题分析中明确意旨。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得其法者,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的学习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要强化知识的积累,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在课外阅读上,应该围绕教材选编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文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力。比如名著阅读,可安排在周末或假期时间,每学期阅读2本~3本。对于精读文章,要鼓励学生从读与评、抄与背中反复阅读,加深理解。可以鼓励学生准备2个~3个小本子,专门对日常阅读的知识进行摘抄。对于朗读背诵部分,根据高考知识点体系要求,背诵篇目的划分要以学期为界进行安排,细化到每周。对于精彩文段、名人典故等知识,可以分层背诵、化整为零,先背诵要点,再进行连贯背诵,增强记忆效果。

三、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教师要依据学生实情,结合高中语文知识目标进行引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逐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要学会定时复习并总结,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养成摘抄记录的好习惯,劳逸结合,有规律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从自我尝试、自我体验中增强自主积极性,收获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浦淑敏.遮蔽与澄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理论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

篇4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中语文教育 实用 审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用性。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从语言的工具性来说,搞好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其实用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审美性教育。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中教育机构必须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抓住“实用”和“审美”两个教育重点,既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不能弱化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实用教学的意义

语文作为语言学,实用性正是其工具性的体现。注重高中语文实用性教学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1)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工具充分发挥其作用。高中语文的实用性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识字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而未将教学高度上升到要求学生利用语文课程培训自身的表达交际能力上,实用性教学的目标正是突破这种模式的束缚。(2)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用性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发生重大变化,对锻炼学生的语感、反应能力、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

语文不仅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同时还具有极强的审美趣味。重视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健全学生的人格。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多以物质享受为主,渐渐忘却了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社会风气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下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甚至是扭曲其性格。为了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极其重要。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高中生积极、健康的成长,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通过所学知识完善自我的人格。(2)审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有巨大作用。高中语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自身的汉语文学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多角度的“美”,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

二、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实用及审美教育

(一)对于实用教学而言

1.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汉语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语言,其字词的涵义、韵律和形体的美感是世界上独有的。“谈吐不俗”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亲近,人们更愿意亲近,这就是汉语的魅力。高中教学必须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好的本领都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语文教学不得脱离实际。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应该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又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3.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实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手段,老师必须要重视对这类活动的利用。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巨大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以此推动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发展。

(二)对于审美教学而言

高中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知识,每一首唐诗宋词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都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其人格有着巨大作用。要落实好审美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每篇文章,每首诗词的背后都潜藏着极其深厚的创作背景和逸闻趣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将每篇文章中的美学价值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获益,不断印证自己的成长。

2.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不可再墨守成规,必须要打破沉疴,不断创新。很多古代文学过于枯燥,学生感到毫无兴趣,此时老师可以用现代社会现象对古文的意境进行解释,切忌照本宣科。汉字的深邃含义往往能够描绘出精彩绝伦的意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在脑海中勾勒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自然风光、事件发展过程等。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每位作者有感而发,老师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方能对文章理解透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及审美教学对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向辉.华美是“末”,高效是“本”――关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J] .课外阅读(中旬),2012,(12):345.

[2] 司金亮.母语教学与文学审美――对现行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分析 [J] .现代语文(中旬),2012,(12):107-108.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现在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1.虚词、活用词成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首先,对于注重文言文教学的老教师来说,虚词的教学是一大难点。比如,《师说》这篇文言文,几乎是每个版本教材的必学篇目,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篇目,短短五百余字的文章,共有28个“之”,14个“其”,虚词的应用令人难以招架。对刚进入高一的高中生来说,文言文虚词的应用可真是雾中的花,虚无朦胧。其次,很多虚词的用法还存有争议,如“句读之不知”中的“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还是“提宾标志”。最后,活用词的用法也是令很多学生头痛的问题。比如《师说》中开篇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同为“师”字,但用法上却截然不同。

2.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弊端。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最灿烂的部分,文言文被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直坚持“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法。建国以前文言文的教学强调诵读,方法主要是文言文的阅读训练,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法指导基本由教师掌控。改革开放至今,文言文的教学仍以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重诵读和感悟,轻讲解和分析。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文言文教学涌现了诵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评点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但学习文言文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诵读讲解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仅满足高考需要,忽视了人文教育。一方面,文言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很多教师往往在教授文言文时秉持着“是高考重点就讲,高考不考就少讲或者忽略”的原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变成了“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很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目没有被学生很好地吸收。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文言字词句的讲解,忽视了对优秀文言文整体的理解。传统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方面做的不够,导致新课标所要求的人文性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1.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等穿插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其次,文言文很讲究格律和音调的起承、转合变化,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诵,语言感觉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师可以注重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文章中的独特风格。最后,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授人以渔,注重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作用,学习中归纳和总结主要还是靠学生完成。文言文里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知识具有相关性,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与联想性思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文言文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加强对文言文的广泛阅读。往往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越丰富,考试的时候阅读分析、得分能力也就越强。

3.注重先进设备的引用。多媒体等设备,可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冲击,使得学生的全部身心为多媒体设备所展示的内容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提高。这样的方式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并且为学生所喜欢。坚持下去,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面对我国当前学生文言文能力良莠不齐、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难以带动学生积极性的现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教和学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晓茜.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教育科学,2011,(03).

篇7

一、积累阅读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无论是积累语言素材还是锻炼语言表达思维,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构筑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在“积累”和“应用”之间架起一个顺畅的“桥梁”。阅读是一项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强语感应用能力并提升人文精神素养的教学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热情将会得到激发,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包括表达能力,都会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语文学科教学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并将之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突破口。如若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就必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良好的阅读成果。

二、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理解课堂知识

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培育,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其是宽广的、丰富的,比如可以引入对风景名胜的欣赏,对民俗风情的体验等。这样,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就不会局限在表面,就会将其演变为一种深深的感悟,一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感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积累自己的语言功底,需要组织学生更好地、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技巧和阅读感悟予以指引,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段、词句进行摘录,对这些摘录进行时常地温习巩固,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和积累。我曾经专门设定了具有特定格式的读书笔记摘录本,当然,学生因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的不同,摘录的内容也不相同,但是学生在都有摘录的情况下,在对摘录进行了反复温习、朗诵的情况下,语言技能必然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渗透情感教学,创设课堂互动教学

以往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灌输教导,对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关注的较少。这方面的忽视使得学生们的心理较为脆弱,不少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较差,对父母、家庭及社会缺乏责任感,稍微遇到点挫折便会消沉抑郁,产生行为上的失控,严重的还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师生的交流也非常少,因而学生受到的情感熏陶就非常少。在他们遇到困扰时,缺乏相关人员进行指导,不良情绪得不到疏导,这些与现下提倡的素质教育完全背道而驰。情感教育能补充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它不但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以促进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能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使命感,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是他们的情感引导者和知识教导者。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往往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这同样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往往都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教育意义,它们有的情感高昂,有的婉转低沉,有的节奏急促热烈,有的步调舒缓轻柔。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文章基调来投入情绪,进而将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入特定的情景中,让他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学习必定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堂课,更像是一种经历。在教学初期,我在讲授《红楼梦》鉴赏的那部分时,虽然自己投入了很大的情感,但由于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标准。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了解所以大部分并没有太大的触动,有的甚至还是非常迷茫的表情,整堂课似乎是我一个人自编自导的独角戏。后来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如下原因: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普遍不大,对红楼梦主要知识了解得不多;课堂上我缺乏必要的背景和情景交代,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对他们的观点和情感动向未能及时掌握。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进入了高中,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堂上思考,课后复习。这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在课前自己先看课文,查出课文中的生字、作者的简介和课文的相关背景,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有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课文欣赏课文,解答自己的疑惑。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对自己解题的薄弱部分进行有意识地训练,若基础知识较差,就对生词对发音进行联系,若古文阅读较差,就需要多看多练,自己收集相关的知识点,等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对学习的知识要能够自觉地回顾,能够自己收集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主地摘抄好的词句,有一定的写作习惯,如写日记、博客等。这些都可以推动语文学习的步伐。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 重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6

首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摆正学习语文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如果对学生本身来说,不认同语文这门学科,那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了解的一点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远在其他学科之上。因为,所有学科的学习成果,最后都需要通过语文来表达和展示,所以,语文素质好的学生,在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方面都优于普通学生。

一、善于听课、会听课

我们都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止一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消息和不了解的知识,而语文水平高的人,特别会听。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一句话的中心思想,能快速总结出讲话者的意图及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拿学生听课来说,有的同学能够从课堂中学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但有的同学因为语文基础差,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点。作为老师来说,也不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这就导致了上课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二、善于表达,会说话

会说话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的成绩带来哪些益处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课过程中,一位学生举手要提问,这时候,因为他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问题,想要问的重点也没有表达出来,他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甚至会因为问题与答案不符,对这位学生造成误导。还有,根据日常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脑中所想会比口中表达的快很多,如果语文知识储备不足,就没法做到流畅的回答问题,对知识的进一步探讨形成阻力。如果从长远发展来说,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日常交际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都必须通过沟通来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人,开口就是废话,不能准确、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还有一个误区大家要知道,有质量的对话,不一定是那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一人独白,而是有营养、能传达信息的对话,这也是大家一直在讲的概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要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

三、善于读书,读好书

这里说的阅读不止教科书,还包括课外阅读。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阅读是最强有力的辅助。高中时期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量,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并且游刃有余的阅读更多的图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随着知识的增多,学生会渴望学习到更多,从而进行更深入的阅读。随着阅读面的逐渐宽广,了解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无论是什么,都想随手翻阅,并从中获取知识。如此一来,学生自身的知识架构便搭建完成,并越来越完善。在课外时间,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的阅读并吸收到知识。

四、善于写作,文笔好

语文知识充足且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作文成绩不会太差,文笔好,辞藻华丽且优美。很多学生为什么成绩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预测中,作文成绩太低导致整体的测试成绩不高。那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结果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储备不足,语文成绩基础差,很难系统的写出有条理且流畅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高中学生的作文,不仅流于表面,而且字词句不通顺,这是知识单薄、词汇不足、基础不扎实导致的。

综合这几点来看,语文的学习尤其是高中时期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面对高中学生,语文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我们应该如何修正和提高呢?

首先,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按理来说越早培养越好。但有句话说的比较贴切“好饭不怕晚”,好习惯的养成任何时间都可以。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是高中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日常课本知识的传授外,在课下要组织学生阅读,在班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特例,有的学生,很喜欢课外阅读,但语文成绩并不好,反而拖累了学习,这就是在课外阅读时,没有对课外读物进行适当的筛选。老师可以每周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及类目,每周的作文课或者分享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并总结从中学到的知识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更能加深印象,从而吸收到好的知识。在阅读时,重点或者有意思的话要做标注或摘抄记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同类型的内容便能快速反应。

其次,提高写作水平。很多学生反馈,自己对作文就是讨厌,不感兴趣,大多数时候会抓不住作文的命题及出题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会越来越讨厌作文,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这种情况,老师要做的就是教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现代作文,很多都是命题或者是看图写作,隐含的意思都通过文字或图片巧妙的表达了出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把高中阶段的作文出题类型做分类,再通过同类型的命题来做练习,经过系统的练习和纠正,学生在审题和写作时就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想提高的前提就是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对同一个主题进行不同方向的写作,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每日记日记及短篇的作文写作练习,都会有所收获。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的能力;基本环节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高考语文学科重视阅读和写作,因而高中语文教学也把读和写作为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模块教学中(如文言文、诗歌等)甚至出现缺失。

那么,“说”究竟该如何来定义呢?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什么是“说”?

语文教育是什么?语文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言语表现的教育,即言语人生的教育。这其中,“言”是指人说话的表达方式,“语”则指说话时应遵守的语法规则。可见“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从教学环节来看,听与读是学习的过程,说与写是应用的阶段,我们不能把“说”作为课堂上几个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质疑或是课前几分钟的即兴演讲来简单地处理看待,而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的教学计划,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这样才能使“说”成为与“写”并重的教学环节和教育手段。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说”

我国语文教学的理念虽然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从语文教材教法到语文教学论,从语文课堂教学到大语文教育观,从“工具论”到“表现论”,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潜在的功利意识,有利于高考的知识就教、学,与高考联系不大的就不教、不学。而“说”对于高考来说,看似是考查不到的一种能力,因而常常被忽略。

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模块,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学生很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环节。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说”的重要性。其实,古人无论是诗歌的创作还是品评都习惯于即兴感怀,宣之于口然后再付之笔端。现代人虽然因环境的影响,不能像古人那样专注于古文的学习,但是一些基本的方法、技能还是应该具备的。例如,高中阶段诗歌鉴赏模块要求学生具备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类题型答题的必备能力。具体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诗歌中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再把画面变成文字写出来。另一种是把诗歌中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说出来。从效率、效果上来讲第二种要优于第一种。如《登高》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这样一道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前让学生写下来,然后教师进行指正讲解。如果能够调动学生“说”的能力,在课堂上及时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对文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把诗歌分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个部分,为学生指明了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途径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说”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说、大胆说、有兴趣地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想的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学生诗歌鉴赏的方向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得当。推而广之,如果从高一开始就注重“说”的训练和培养,既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使学生早日完成从语文学习基础工具式的硬性记忆阶段到鉴赏应用阶段的过渡,缩短学习适应期,夯实基础,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另外,以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为例:这类文本阅读篇幅较长,阅读费时,知识点庞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阅读、忽略主要信息、以偏概全、时间不够用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课时较短,无法有效地对这类题型进行量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法灵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不妨做如下尝试: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占时较多的文本阅读放在预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么是教师直接针对相关模块开讲,要么是设计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指正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个环节调整一下,占时较多的文本阅读依然放在预习环节,但预习内容不能以阅读为主,学生应在阅读的基础上依据小说的文本特点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不能以教师的讲为主,应给学生充足的“说”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指正。这样的课堂才是声色并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如科技小品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如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人物传记)的学习中,我们也应积极发挥“说”的作用。科技小品文重在说明,散文重在抒情,人物传记重在刻画人物,这些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分析、提炼、总结以“说”形式表述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说”还体现在作文教学中。高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两节连上也不过80分钟,想要完成作文的分析、指导、写作、评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说的形式,把作文的论点、事例、联系的社会问题、如何总结等内容提纲式地表述出来,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如何培养“说”的能力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需要教师尽早规划,从高一开始就应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和营造相应的课堂环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表现,不断激发他们对“说”的兴趣,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培养他们面对大众评价时的勇气和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这样就完成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第一步。

第二步,借助学生较为熟悉、擅长的听读写能力来辅助、促进、强化“说”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听、所读、所写用“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有以下“思考与探究”的内容:作为《三国演义》的核心价值观,“忠”和“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信条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谈谈你的看法。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并以“说”的形式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交流,其他同学也可借此大胆说出自己的质疑和主张。

第三步,方法指导。当学生普遍接受“说”这种教学模式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说”。如要注意说的节奏、腔调、情感,说的逻辑性、准确性、严密性,说的口腔动作、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要学会观察说的环境、氛围、听众的人员组成等,让说的内容能因时、因地、因人等因素而灵活变化。教师可结合高中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必修二中有一个专题《我有一个梦想》,同时“表达交流”中有《演讲》一文,教师可以将两者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演讲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指导,使W生明白话应该怎样说、如何表达。

第四步,教师自身应在心理上先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说”的训练与培养不仅仅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耐力比拼。它应该是师生携手共历磨难、共闯难关、共同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教师而言,要让孩子们明白“说”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即兴表演,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长期不懈的训练、灵活机动的头脑、知错能改的谦逊、海纳百川的心胸,帮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养成持之以恒的心态。

总之,“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如果长期忽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就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出现不均衡。只有重视语文中“说”的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大语文的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篇10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生动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04-01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但由于文言文的写作时间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较远,致使文言文语句颇为晦涩难懂,教师在教文言文时通常采用串讲法,字字对译,分析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文言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呢?笔者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探究出一些方法。

一、指导诵读,激发学生表达欲

众所周知,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打开文言文大门的一把钥匙。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说:“大抵学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读文言文,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韵味。同时,教师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多利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分角色诵读、配乐诵读、男女生分别诵读、诵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定能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欣赏和感悟能力。例如,教授《鸿门宴》时,就可以采取分角色诵读的形式,读出项羽的自矜功伐,读出刘邦的委曲求全,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也必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穿插历史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作品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基本忠于历史史实,编排上也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可以说高中选用的文言文合起来就是一部简略的历史。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每一段文章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就是一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如果注意与历史事件相联系,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就可以将秦赵的关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穿插其中,让学生学的不仅仅是这篇文章,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去了解那个时代。

三、以问代讲,强化合作意识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摆到组织者位置上,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分析现在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文的注解已经覆盖了将近80%的语句,有的甚至几乎每个句子都有注释,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秋水》《阿房宫赋》等,注释都非常详尽,如果教师还是一字一词的串讲,课堂必将成为一塘死水。但如果这时能以问代讲,强化师生合作,必将事半功倍。如在教《兰亭集序》时,就可以通过师生的提问进行教学,这次的集会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目的是什么?有谁参加?集会的环境如何?……通过问答,及时点出重点词,这样,学生在问题教学模式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便很快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同时还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课文背下来。

四、借用信息技术展现图景,简化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声音、图象、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独到的高超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好奇、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如姚鼐的《登泰山记》,记述了登泰山的行程以及路途中的所见所闻,由于学生不可能全都登过泰山,很难对登山的路途选择和泰山的雄伟壮观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泰山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突破空间的局限,跟着姚鼐的描述“真正”地登一回泰山,填补学生经验空白,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从枯燥的文言字词中脱离出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积累素材,强化写作,激发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