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教学

篇1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有一定时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但是当前工商管理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我们不可忽视的不足,主要如下。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准确。新时期随着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企业人才的重要专业,工商管理部门几乎承担着保障整个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这就给高校会职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提出了高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工商管理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准确,很多学校认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没能结合社会中企业的真正需求来进行教学,不能为企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2.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更高。但现阶段,很多学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理论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一味将教学的所有重点放在理论上,而忽略了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很多学校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很少或几乎从来没有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实践机会。比如,一些学校的理论教学占了专业教学时间的95%,而实践教学只有5%,甚至很多时候由于课程安排的问题,很多教师还把少得可怜的实践教学实践挪到理论教学中。这些都表现了整体上工商管理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是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例如,有的教师拥有超高的学历水平,但在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案和准确的教学目标;而有的教师虽然学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其极高的天赋,在教学过程中总能找到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而部分教师既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差错;当然,还有一些教师兼具高学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正视当前工商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结合工商管理教学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在实践中研究出促进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1.以市场导向为基准,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教学应当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顺应市场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语言训练,为学生布置一些语言技巧问题,比如工商管理部门要向领导提出部门内部的组织构架问题与建议如何提能让领导欣然接受;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多用一些开放性题目来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第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平时可以多布置学生一些小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由组队完成任务,并要求学生要须向教师展示每个人的分工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作业上的合作,为学生未来在工作上的大合作奠定基础。2.学校应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学校领导应当加快转变管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实践教学预留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适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强调重视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求要将工商管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教学上,而是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高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交叉,既落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加强校企合作也不是要求学校要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来者不拒,而是应当结合学生具体的实习需求,选择有合适岗位的企业,不能让学生随便在一个与自己专业无关或者无法使工商管理的学生得到良好成长的岗位上实习。3.加强工商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获得理想的成果,我们不能忽视对教师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工商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我们必须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优秀的工商管理教师,在招聘时注重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提出适当的要求;其次,除了引进优秀教师之外,学校还应当加大对已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聘请权威的专家定期为教师进行授课,让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一些讲座或研讨会,通过专业的学术氛围的感染,使教师获得对促进工商管理教学有作用的知识。

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正视当前工商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最科学的精神、最严谨的态度以及最专业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出促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义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5):447.

[2]薛祥海.从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机遇看应用型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239-240.

[3]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导师:宋东风.山西财经大学,2013.

[4]刘建准,王大海,齐庆祝,熊德勇.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124.

篇2

一、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规定,管理学被归为12个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工商管理类则被看做是管理学下的分支,涵盖了工商管理专业在内的十多个专业。我国很多高校中都设置有工商管理学院,通常包含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诸多专业。尽管当前存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诸多高校都按照学校实际设置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内容和专业目录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基本保持一致。从课程设置上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课程模块相似

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课程都是有专业基础课程、通识基础课程、实践、专业核心课程、毕业论文以及选修课程等诸多模块共同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占比为70%,选修课程的占比为25%,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占比为5%左右。

2.基础课程的设置保持一致

很多高校在基础课程层面设置有外语、大学数学、思想政治理论、计算机基础、西方经济学、体育、统计学、会计学基础以及市场营销等诸多课程。

3.核心课程侧重点不同

高校在设置核心课程的时候,通常会按照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以及具体的师资情况体现出不同特征。部分高校集中于运营管理,部分高校则主要侧重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4.实践课程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从最开始的传统理论教学开始向实践型教育模式转变。从最开始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并存的教学模式转变。近年来,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较多实践课程。从教学安排上看,高校顺应网络时展的诉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等。可是课程教学依然被看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参与式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用于专业教学,可是效果不够理想。

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被看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与学生是否匹配将会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依然将师传生受作为主要形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知晓以及记忆。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情境教学、翻转课堂这类的现代教学方法却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此外,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宣讲作为根本导向,这种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环境适应以及应变能力不足,创新思维匮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

2.教学内容不符

因为培养目标没有能够体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忽视了核心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的深度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学习了多门专业课程,但是对于所有课程都是浅显的了解,知识无法被充分吸收,这种教学内容上的错位也是高校扩招的直接结果,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学,因为教学内容兼顾所有学生的教学需求,而忽视了精英人群的根本诉求。此外,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不论是教材还是案例都引入了大量的国外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经验。尽管西方工商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着足够的成熟度,但是西方国家与我国国情、经济体制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其管理理论与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都使得工商管理传统教学内容无法与新时代教育要求相匹配。

3.教学目标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内容设计的依据,所以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将会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很多高校认为工商管理主要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很多学生也将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归为社会地位以及收入较高的高管层,可是他们忽视了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通常需要从底层或者是中层做起的工作实际。此外,很多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对市场缺少细分,没有能够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专业特色,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显著特色,有着严重的趋同性。

4.评价体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教育界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这种功利性的评价模式贯穿了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整个阶段,使得学生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缺少合理化的评价机制,集中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第一,对教师教学效果缺少科学评价与严格的监管。第二,对于毕业生缺少跟踪性评价,难以不断完善与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于各种类型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教育需要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高校需要将社会根本需求作为导向,充分结合自身的特征、性质以及生源的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生源素质以及综合实力都不如其他专业,想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人才培养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对本区域市场进行细分,选择朝阳产业为背景,培养具备扎实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人才能够满足新世纪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标志是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开始凸显,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发挥,很难提升学生的管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求新颖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比如,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特定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了解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际活动内容的整理、提炼,并与自身的理论知识深度融合,启发学生主动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本身的创新思维。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家进入校园,学生可以与企业家交流,倾听企业家的实践经验,掌握企业管理决策、实际情况以及决策的具体执行情况等内容,还能够和企业家探究疑难问题,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学生模拟各种不同的任务角色,扮演其在企业当中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体验扮演角色的实践经历与决策过程,从而将抽象理论用于实践管理活动中。

3.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整合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统一安排课程当中的交叉内容,关注教学内容更新,不断地吸纳、补充学科发展最新的成果。第二,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加基础课程的比重,适当地降低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增加选修课程。第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控制学时总量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工商管理课程内容非常全面,学生无法获得针对性培养,纵深不足,对于某个方面的钻研深入度不够,体现在就业中通常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偏低,知识体系和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差。

4.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教学效果所采取的评价机制创新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先是使用课程论文、考试以及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此外,通过同行听课以及学生网上评教等形式,考察教师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比如教师教学态度认真程度,语言表达清晰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够采用探究式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保证师生互动,学生对于教师综合教学效果满意度如何等。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需要打破过去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弊端,构建学校考核、部门考核以及用人单位考核并存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从关注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从单一化的评价标准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教学情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根本能力。此外,高校要对实习接收单位以及就业单位的意见进行充分了解,总结学校人才培养进程中不足之处以及成功的经验,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光甫,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3).

[2]王秋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8).

篇3

    1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本科的工商管理课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哈佛商学院的做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教育群体主要为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在应用于本科教育时,学生通常难以承担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即使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也会发现案例讨论的深度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二,施行案例教学的教师群体商业经验较为欠缺.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教师是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学术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分析案例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补充.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某一理论、观点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劣势.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很难作为本科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说明来使用.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案例研究也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总体来看,案例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更接近于管理情境模拟文本的解读而非讨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根据本科管理教育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在本科管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与MBA教育期望学生实现决策模式的转换不同,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应当强调对概念或原理在真实管理情境中的还原.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情境中某些现象、问题的抽象概括,剥离了理论或概念发生的具体情境.没有商业经验的学生通常难以迅速地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情况对应起来,感觉“书上一套,现实一套”,不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价值.而案例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为例,倘若学生能够拿到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真实的行程表,就会理解管理者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实际上是在履行不同的管理职责.当意识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关系之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其次,应当选择适合本科教育的管理案例.针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案例材料应当过滤干扰信息,如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次要信息,有偏差的、误导性的信息等.案例应描述本科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与所服务的理论情境相近.这使学生易于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得出一个全面、清晰的结论.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阿伦敦物资公司:电子产品分部》为例,本科生通常很难跳出案例叙述主角———总经理罗杰斯的观点,审视案例的叙述材料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客观、正确地诊断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当这一案例应用于本科教学时,有必要改变叙述主角,删减有误导性的信息,适当减低案例分析的难度.最后,设置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案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案例讨论专用教室.丰富教师的商业经验,也可以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堂讨论.以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案例教学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反馈越及时、准确,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全校公选课《管理案例分析》时,笔者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初期,明确告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所决定,学期中段会将学生已取得的案例讨论分数公布.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每次课程(3课时)讲授一个管理主题,一般用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1个课时作案例讨论.基于所教授的理论选择相应案例,要求案例文本能够反映有代表性的商业案例,贴合现实的管理情境,并根据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对案例文本进行编写.每3次课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和视角分析问题,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篇4

1.参与性。要求学生要有搜集资料的能力,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进行意见交流,懂得表述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建议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案例教学法学习的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取代的,能够培养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2.实践性。工商管理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纯理论的教学对于课堂检测还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仍然是衡量最终工作成果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强调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清楚分析自己特质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和管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决策。

二、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

1.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重视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内容简单、方式单一、观念陈旧,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也不能例外。相较于理论教学,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以至于大多数高校安排的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际效应,缺乏系统规划和安排。高校还是更为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视作是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在内容、教学方法中渗入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意识,没有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措施。我们可以在课堂理论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应用的技能、相关概念和操作示范,及时整理、回忆和稳固并不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其为实践服务。

2.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取决于学校是否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校内有较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充分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感性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为校外实习与实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由于当前各高校在经费方面较为紧张,除了校方经济收益较差的部分商学院外,其他院校都没有较多的资金花费在管理类实践教学上,那么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没有跟上脚步,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许多学校就省略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这一步骤,或者用模拟等方式代替,或是让学生自主联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

3.缺乏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实践基地。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但由于实践基地严重缺乏,大大降低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最终效果。相较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有更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学到的都是抽象的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学生就不能感性的体会到和真实的掌握到理论知识,他们也难以很快适应企业中的真实岗位。但是当前,大多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关系,因为无法得到较高的收益,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的,即便建立起基地,也大多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敷衍了事,没有较高的质量。同时,由于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推进,现有的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

三、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就是实践教学,首要基础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定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关键作用,采取实际的措施,在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环节上都进行增强,尤其是理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知识是源于书本但又是高于书本的。只有做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引导功能。

2.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专业化的归类和划分,细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人才培养结果为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知识体系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做到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统一考虑各个环节,做到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针对学生的能力,开展阶段性教学,进行学时再分配,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设计。实现实践教学体再完善,从基本技能、实践操作、深造研究和适应社会几个方面进行整改,尤其是抓住科研、实习和社会实践这些操作环节,并制定准确的考核标准,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篇5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门在国外只有硕士研究生才开展的专业,在武汉各高校已非常普遍。但是通过对一些用人单位及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社会公众普遍对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印象是知识学得泛而不精,缺乏良好的学术本领和扎实的技能技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反应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太广太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缺乏实践锻炼。因此,有必要对众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反思,思考这个传统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必然性。通过走访武汉市10余所高校、网络问卷调查、对该专业已经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和相关老师进行访问调查等方式,收集到问卷347份,访谈笔记33篇。笔者分析研究了武汉市各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并进一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优势,针对突出性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此次调查涉及范围广,主要针对武汉各大高校,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涵盖了部属省属等各种综合性大学。

    笔者从每个学校抽取30人作为样本,发放了问卷。此次问卷发放360份,回收347份,回收率96.39%,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87.9%。调查涉及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其中大二、大三学生作为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参加主体,在调查问卷中所占比例为75.4%。通过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别比较丰富,开展的形式主要有课程案例分析、认知实习、综合实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其中,课程案例分析主要指教师在教授书本知识过程中加入现实案例供同学分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掌握课本知识的目的;认知实习指专业老师带领同学进入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询问的方式学习知识;综合实验则是包括管理游戏、创业大赛、管理决策大赛等综合性极强的竞赛项目,社会实践主要指同学们在寒暑假进行的兼职或实习等社会性的活动。由于毕业实习涉及的主要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同学,不是本次调研的重点,此文不着重叙述。从调查的12所高校可以看出武汉市内各大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差异,但总体情况参与率较低,被访者中参加过课程案例形式的比例为63.2%,参加过认知实习的比例为58.8%,参加过社会实践的达到43%,而参加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较为重要的综合实验的学生比例仅为14%。

    从数据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武汉市高校的实践教学依然没有突破以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为主的模式,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课本内容的学习范而广,因而社会实践,综合实验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意义重大。但是调查中却发现上述两种方式学生参与率较低,这直接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被社会普遍认为学习的知识广而不精,在毕业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课程案例和认知实习的参与率相对较高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武汉市高校的教学资源在学校内部相对集中,而校外的实践平台相对缺乏。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对实践教学比较关注的同学比例高达81.7%,方差为0.2449,可以看到武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关注度非常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满意程度非常低,仅为18.7%。其中,大一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最低,有60%的学生对实践教学都知之甚少。假设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成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ρ=0.0045,看出学生关注度与学生满意度没有直接关系。学生非常关注,想通过实践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学校在实践教学中收获的效果又不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2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被访者中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比例高达93%。那么在实践之后,学生什么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什么方面的素质亟待提高?通过认真分析和论证,以下12方面的能力涵盖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所需的基本素质:商务礼仪技能、商务谈判能力、投资决策能力、统筹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信心和勇气、挫折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上述12项素质的量表,把对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定性分析,分为对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有帮助、帮助不大、有点帮助和没有帮助5个选项。从图2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后认为对自己的能力很有帮助的同学比率,同时调研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总体而言的帮助程度,认为很有帮助的比例仅为38.6%,没有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帮助。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举足轻重。但是当前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却没有达到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望。

    3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

    像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211学校,同学们对其实践教学满意度并不比一般高校的满意度要高,反而较低。不论是从实践教学的方式还是成果来看,名校和普通高校都无明显差距,对实践教学的关注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自然导致了学生们普遍对于实践的不关注,大一同学中有多达60%的同学不了解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意义,甚至连大四的同学中也有40%不了解实践教学。调研中同时发现,同学们中认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比例高达82.5%。师资力量的欠缺是实践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障碍。一方面,学校为实践教学配备的教师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来看,大部分教师有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再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实践就比较繁忙。同时在指导同学实践的教师中,又有一些老师只注重教学和科研,实践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导致了指导实践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差距。

    3.2测评体系不完善

    通过走访相关老师和同学,了解到测评体系不完善是阻止实践教学有效发挥作用的障碍。老师们认为花费大量精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却不能立即看到成果,其隐形的、长久的作用不能通过相关机制得到证明,这不能为老师努力付出提供有效激励,因此导致了个别教师的动力不足。学生方面则认为参加实践活动,特别是大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挑战杯”创业大赛、沙盘模拟大赛、国际决策能力大赛等,这些比赛在花费了参赛同学大量时间后还不一定得到好的名次,这就造成了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财力,不但影响了学习成绩,甚至不能被老师、同学理解,也得不到相应的鼓励。也有71.9%的同学认为设备对实践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

    3.3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对于工商管理的学生来说,要想能掌握并运用好所学知识,除了实践别无他法。然而对于每个学校大量的工商管理学生来说,仅有的几种实践教学方式开展的次数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导致每次参加竞赛型实践活动的同学数量十分有限,调研中就有84.2%的同学认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自己的影响较大。部分同学感觉部分课程学完后,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应用,尤其是在综合利用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会计等专业的时候显得十分不足。对于一些非211高校,参加国际性或者某些专业领域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一方面,部分学生是没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去参加,另一方面是很多学生没有办法了解与比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另外,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关人士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传统几种实践活动已持续了许多年,同学们都在声称社会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专,然而相应培养各方面能力和技能的项目却迟迟未见。

    3.4学生不重视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调研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自身就对实践教学不是非常重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从思想上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大家虽然说实践教学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意识上的懒惰,在实践活动中懒懒散散,导致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3.5企业接受能力有限,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

    企业接受能力有限,实践教学的环境差也是一个突出因素。多数学生反应,学校对于文科性质的专业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和实践点。学校的产学研基地也主要是为理工科学生设置,即使是在校外进行的企业认知实习,也因为企业的容纳能力有限和实习成果不显着而备受争议。学生缺乏了企业这个作为知识与能力连接的桥梁,自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同时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战略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践应该有序、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实际的能力。

    4关于实践教学的提升性对策

篇6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管理;构建主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管理者综合素质和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适应互联网经济环境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是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信息管理类课程是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企业信息管理、商业数据分析等,根据对接行业和培养方向不同,在教学目的、内容上有所区别。此类课程由于理论与实践性并重、切实提高了学生信息管理领域的认知和应用技能,为实现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国家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化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驱动力,我们更应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始终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整体发展[1],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但据近年调查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应用型院校毕业生知识水平、学习实践能力较好,开拓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对偏低[2]。而且,企业极其重视毕业生素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仍有明显偏差。究其原因,课程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从信息管理类课程来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与实践脱节。商贸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及互联网技术应用日新月异,而课程教材更新周期长、滞后于行业发展实际,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到企业调研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后台信息管理,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第二,教学方法不够生动和多样化。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大部分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虽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和方法,但学生参与少、师生间互动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学生知识结构与教学目的不匹配。学习信息管理课程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多已具备经管知识基础,但技术知识背景较薄弱,缺乏数据库、信息系统等先行课铺垫,往往感到本课程理论枯燥、实践繁难。在有限课时内教师要完成基本理论的阐释和应用操作的辅导,很可能顾此失彼。总之,许多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课程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客观上影响了学生持续学习成长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通过本课程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现状,作为教师更要深刻把握行业需求[3]与学生特点,尊重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本文认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性调整;二是基于构建主义教学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革新。首先,使学生明确‘做好一个信息管理者和应用者’的学习宗旨,从角色定位出发,以深刻理解企业商务环境、业务流程和典型应用为主要目标,准确把握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必要时辅助参与企业信息系统分析优化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侧重‘偏管’的相关理论要点,并在每一章节引入丰富新颖的案例,对系统开发工具、软件原理等仅做概要介绍。其次,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依据构建主义教学观,采取案例法、项目法、角色扮演法和企业调研等多种手段[4],课堂上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认知和经验,注重构建与理论知识点相关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创设体验(唤起记忆)——观察反思——归纳总结——推理验证”的体验式学习循环过程,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鼓励群组之间的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发现、分析、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为例的教学改革实践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是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培养计划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普及型主干课程,本文以该课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过程中经常发现,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后,经常面临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多渠道商务活动的实际问题,理解掌握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业务管理过程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了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优化

根据职业发展方向所确定的学习目标,更注重掌握企业信息管理原理,理解各类信息系统的共性,注重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内容上删减了系统开发、文档编制部分,着重于商业企业运营管理模型、前后台系统管理等核心模块,增加了零售行业发展前沿知识介绍(全渠道零售技术与应用、在线零售运营数据分析、物联网等),修正和拓展了原有理论框架。

(二)理论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和体验式学习理论,采取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与传统案例教学主要区别在于案例的开放性,不必完全由教师课前准备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案例。教师先按照教学目标给出案例背景及框架,在关键处‘留白’,启发学生讨论,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调动学生自身经验加以补充,再从共同构建的背景中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做到因材施教。开展此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事先了解教学对象的企业实践经历。可通过前期的专业实习指导或专业培养计划获得信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或联合培养等),定向开展一些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案例。“连锁企业基本物流模式”作为本课程的核心重点和难点,因其抽象和复杂性,很难在两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本次教学改革实践运用了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具体分四个步骤:首先创设情境。以图文、视频形式给出一些零售企业订货和物流过程的实例,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特征,思考和总结规律;二是协作共享。教师再请学生分享在某家电连锁企业的实习经验,讨论关于业务流程、运营模式等问题,将各人在不同岗位的经验认知拼凑成完整图景,并适当加以补充;三是知识整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拨开现象看本质,发现、归纳企业的典型物流模式,形成一个生动的案例;四是拓展创新。从传统零售业态延伸开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开展多渠道零售的物流模式有何变化、信息系统如何完善’等拓展性问题。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对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认知加以重新归纳整合,从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理解同样事物,完成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从而由学习者构建了学习意义。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师生互动,也可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开展调研活动并在课上分享。

(三)实践教学中采取虚拟项目小组法

本课程设置了若干个分析应用型实验,从开店到进销存管理、退货和盘点。要求学生自组团队、讨论商定实验任务,模拟企业实际应用环境下的各种问题。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步骤和操作原理,自主搜集资料、确定分工,‘自导自演’整个实验流程,最后总结陈述,形成书面报告。教师再对各组的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整体过程与团队合作情况加以考核,鼓励学生对实验系统和本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此种教学方法给予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重在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结论

当前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推进。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大胆改革,改善学习体验、挖掘学生潜能,以新颖实用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认知过程中解脱出来,真正掌握和拓展企业信息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更好地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齐鑫,张晓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5,(7):91-93.

[2]鲁伟,刘承赫.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88-91.

[3]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篇7

1、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人思考和掌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认真思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仅通过课堂灌输无法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兴趣有很大差别,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实践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1.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也最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务领域尤其如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

2、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2.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2.3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3.1选择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教学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单就这些年案例的分析,就足够作为我们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出自我国自己的发展实践,能够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相对于之前的对国外理论的研兖和国外案例的分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工商管理的教与学。

3.2 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全面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人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新生一人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 2.2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2.2.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只起引导作用。

3.2.2.2模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然后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2.3现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由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工商管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髙了他们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但使用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时间、场所和企业条件的限制。

3.2.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既保证论文的质量,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3.2.4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是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应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科研活动。对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相关教师的指导计算人课时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3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3.1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了对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论的深化,这些教师往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站在时论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3.2高校管理层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更无法去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尚未真正重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篇8

【摘 要】 调研结果显示,川南地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整体状况良好,但对团队的认知和评价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二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切入点,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鼓励团队成员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努力获取校内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等。

【关键词】 川南地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差异;建议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川南几所高等院校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本文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调研了川南几所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以下简称工商教学团队)情况,总结建设经验,寻找建设问题,探讨适合川南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调查设计

2015年,为掌握工商教学团队建设状况,本课题组进行了调查访问,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6份,再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川南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展开,调查对象的个体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和年龄。

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计48个题目,按照高效团队的9大特征设计,包括:团队文化、团队领导者、团队沟通、团队所获取的外部资源支持、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团队成员能力互补、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及团队的一致承诺等,并对团队工作成果进行了测试。问卷使用里克特量表,采用5级记分评定,从“1”到“5”代表团队各特征值依次由低到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概况

由调查可知:(1)工商教学团队对团队状况的总体评价为3.65,说明教师对团队的整体状况比较认可,但同时也认为团队存在问题。(2)教师对团队成员比较信任,此项目得分最高,均值为4分;评价最低的题目是团队所获得的外部支持,均值为3.33,说明各高校在系部之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一定问题。(3)在48个测评题目中,均值最高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教师自我评价认为对各自所承担的责任都是明确的;团队氛围较好;教师愿意与学院共同发展。均值最低的三个项目是:教师认为与学院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工作任务比较紧张,工作负荷较大;教师期待培训提升但是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多。

2、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工商教学团队建设的评价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不同,具体如下:(1)女教师认为团队的沟通更通畅。(2)女教师更倾向于认为团队的工作成果让人感到满意。(3)男教师比女教师更高程度的感到自己工作强度大。(4)男教师更倾向于认为团队成员之间是彼此信任的。

3、年龄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差异对教师评价团队文化和团队管理者有比较显著的区别,具体为:(1)随着年龄增长,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认同度越高,越愿意留在团队工作。(2)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更倾向于认可上级领导,年龄越小的教师,对团队管理者在个人能力、带领团队、完成绩效等方面的评价越低。

4、学历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评价有着显著的差异。硕士学历的教师更喜欢并支持团队的文化,认为团队文化有利于其工作能力的施展;本科学历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认可度是所有教师中最低的。(2)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教师越是感到团队沟通障碍更大。(3)在对获取外部支持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支持少。

5、婚姻状况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一致的承诺这一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外,婚姻状况对教师认知团队的另外九个维度没有显著的差异。(1)已婚教师更倾向于肯定团队文化,认为比较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施展;(2)已婚教师对团队领导者的认可度更高,认为团队管理者是比较值得信赖的;(3)已婚教师更倾向于认同团队得到了外部资源的支持;(4)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更明确自己的职责。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川南几所高等院校的工商教学团队整体状况比较良好,教师比较喜欢团队文化,认为自己在其中能得到较好发展,也愿意为团队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教学团队认知不足,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与原来的教研室除了名字不同,并无本质差别;也有的教学团队中成员团队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还是习惯于“单兵作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川南高等院校工商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

一方面,川南地区高校应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即通过大力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采用兼职、兼课、客座等多种方式,从企业聘请或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任教,加强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改善现有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状况;同时,川南地区高校还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现有低学历教师进一步深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最后,各高校还应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在建设中,可积极探索“以老带新”,激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这样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老教师辅导青年教师备课、试讲、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年轻教师将迅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

2、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切入点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专业中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起着关键和基础性作用的课程,一般应为学科基础课或专业主干必修课程。近年来,川南几所高等院校都非常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商教学团队应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教学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

3、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工商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应深入思考怎样让教学研究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举办老教师示范课等等。另一方面应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固化,定期召开各种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们群策群力,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即增进了团队成员间的了解,也不断地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4、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实践锻炼

为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川南各高校工商教学团队应实施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的新举措,教师可脱岗在企业任职一段时间,了解企业管理的各项流程和各种方法,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工商教学团队还应多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5、努力获取校内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工商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资金、设备设施、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在资金方面,教学团队应努力广开财源,通过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在实物方面,各院校应为教学团队提供开展教研活动需要的场所、设施设备、教学用具等。在人力资源方面,除保证教学团队的基本人员以外,对于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临时需要人力资源支持的,应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一、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雷同僵化,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许多高校制订的现行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大致表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其没有跟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而转变,没有有效的结合生源素质、就业去向及各个学校的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很难符合当今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与内容单一滞后,没有做到现实与需要的有效结合。目前,我国高校虽已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与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升,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现行与需要的协调统一问题。一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刚性化、程式化,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以至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动参与和创新的意识;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案例大部分来自于早期的国外企业,难以有效的解释和解决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3.教学管理中过于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使教与需密切联系起来。在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和考核过程中,过多的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并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业的标准,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较差,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在工作中很难顺利上手。

二、构建和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增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类人才;其次,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再次,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破课程体系障碍,拓宽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中的专业优势;第四,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2.学习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先进经验。美国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以“拥有基础广泛管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为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于一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日本商科专业教育以“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为商社、制造业及服务部门、海外贸易会社等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3.提倡因地制宜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各高校因所处地区不同、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去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高校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的办学特色。重点大学的生源和师资条件最好,应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外向型、研究型特色;综合性大学可通过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则可培养本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的管理应用型人才。从而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三、构建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

1.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确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及时代要求,该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以系统地掌握管理、经济等知识为基础,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促使其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素质的高低。为此,应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研讨会、总结报告会。

2.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21世纪,面对科技进步和管理发展,在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要求,构建“实践能力主导型”的管理系列课程新体系,以能力提升为中心,实行分流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适量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实习和设计环节的课时,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必然选择。首先,应强化校内、校外实践训练环节,通过“亲验性”的教学方法,努力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运用典型案例教学,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身处模拟的经营环境中,对经营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项目研发、论证和推广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一、工商管理课程特点

工商管理课程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素质、国际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需求”的宗旨。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按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社会现实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最新的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不能只局限于就某一种管理问题的既定状态进行一次性处理,而着力创造一种能培养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管理问题、按照权变原则、多次性处理的对策能力的训练方式。要特别注重实施个性化教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让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开发智慧、挖掘潜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当今教育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深刻的体验。这一认知过程,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机,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灵体验,纠正了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搭起了与人和世界交流的桥梁,使学生清楚地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要以友善的方式,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和协助的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我不得不学”转变成“我要学、我想学”,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角色要从讲解者、示范者、评价者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组织者、激励者。简言之,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因此,教育培训也好,教与学也好,都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教是要通过学来体现的。这一价值取向反映在国际上就是终生学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三、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科学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到知识的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相应的教学行为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