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的条件

篇1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校园欺凌,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欺凌在欺凌主体、欺凌条件、欺凌过程和欺凌后果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1.颠覆力量原则,欺凌主体扩大在传统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一般在人数、年龄、身体特征等方面占据“优势”,有学者将校园欺凌的这种现象称为“力量原则”。新媒体时代,网络欺凌的出现颠覆着这种“力量原则”[3]。现实中具有欺凌动机但处于“力量原则”下的弱势学生,可以凭借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依仗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匿名性和网络信息传播的低成本实施网络欺凌。此外,网络欺凌中旁观者向欺凌者的身份转化现象同样扩充了欺凌的主体。有研究者曾经针对此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13%的网络旁观者加入过网络欺凌者的行列[4]。2.打破时空限制,欺凌条件简化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等传统欺凌一般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现实场所,且欺凌时间相对短暂,第三方的现场进入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校园欺凌发生进程,降低伤害程度。新媒体时代,在欺凌主体扩大且不需要借助外在优势的同时,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甚至各类网络游戏均可能成为实施欺凌的渠道,且由于新媒体工具的便携性,以及欺凌行为脱离现实场所后难察觉和难阻止,这类利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的欺凌行为可以随时随地24小时不间断发生。欺凌主体借助网络的便捷,打破时空限制,降低欺凌成本,从而简化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条件,使得网络校园欺凌更为易发。3.摆脱情境约束,欺凌过程失控相比传统欺凌中欺凌者的可视性,网络欺凌倾向于采用匿名、化名等方式进行,即使学校发现了这类欺凌行为,也难以及时对欺凌者进行制止、追查和处分。同时,由于网络欺凌的非及时反馈性,欺凌者的移情障碍可能会由此而增加,从而更为肆无忌惮地实施欺凌。此外,进入到网络的欺凌信息使被欺凌者暴露在一个开放式交流平台中,网络欺凌事件由此往往在失控的局面下被广泛传播,而网络交往中视觉线索的缺失也容易造成信息传播者对语义的理解偏差,加大了网络欺凌被及时控制、解决的难度。欺凌过程的失控,不仅给被害学生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也为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4.污染愈合环境,欺凌伤害反复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交互性、弥散性使得欺凌信息被多次、多样、有意、无意地提及,多群体参与的特点在网络欺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加上网络交往的去人格化和共情缺口的加大,每一次新参与者的不良言论,都使受害者的心理创伤程度不断被加深。长此以往,受欺凌者容易形成内归因的归因习惯,从而产生悲观、低自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情绪过激者还可能产生自残甚至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因其在信息传播、资源种类、技术复合性等方面的特点,给校园欺凌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虚拟性和匿名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新媒体的出现,为受众的信息接受、传播、主动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挑战着其所承载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网络信息环节,由于主体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媒介“把关人”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很多时候都只能是“事后追责”;在网络信息传播的环节,传播者鱼龙混杂,个体脱离了群体限制,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IP,真实身份的遮蔽和网络伦理的虚化,使得一些人抛弃了道德规范和约束,肆意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2.新媒体资源的异质性削弱了教育效果由于新媒体资源的异质性和无序性,中小学生可能受到暴力游戏、野蛮文字、血腥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不良网络信息的侵扰。Slater等人就曾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过调查研究,评估了观看动作类电影、玩暴力电子游戏、访问暴力倾向网站的学生的攻击性,他们发现,媒介暴力接触和使用是预测青少年学生暴力行为的主要依据[5]。如此一来,新媒体资源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不仅有可能冲击和抵消线上线下教学的积极的教育效果,还可能让学生萌发出实施校园欺凌的心理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3.新媒体工具的技术复合性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快、信息互动性强、平等性突出等特点要求新媒体资源使用者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察觉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对新生事物的认同感和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的能力。对于中小学从事校园欺凌防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对他们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秩序管理、科研工作重荷等已经让很多教师处于高压状态,部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呈现出了发展上的惰性。如何帮助教师提升对新媒体技术的价值认同,主动参加信息素养培训,从而有效参与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时代为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带来的机遇

虽然新媒体时代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但是,新媒体在资源、平台和工具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也为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开展开创了新的局面。1.新媒体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有助于提升校园欺凌防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上丰富全面的专题案例和研究成果不仅能拓宽相关教育者的眼界,也能提供系统性、主题式的课程资源。同时,网课的兴起有助于因校制宜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工作。另外,新媒体便利的传播平台和多样的传播手段可以很好地摆脱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现场讲座等活动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新媒体所带来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欺凌防治的主动性,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校园欺凌防治教育的效果。2.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加强各教育参与者之间的联结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有助于建立师生无障碍沟通的桥梁。新媒体平台交流的即时性和匿名性,一定程度能消除受欺凌学生对于被取笑、报复等的顾虑和担忧,便于他们向学校和老师进行有关事件的反映和反馈,为防治校园欺凌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有助于加强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在校园欺凌的防治上,家校间的信息互通、行动趋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学校可以依托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及时便利地沟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等及时把握,加强多方面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提升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时效性和深入性。3.新媒体工具的高效性和精准化有助于提高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效率新媒体时代,校园欺凌的相关统计数据、典型案例和教育经验总结可以借助专业化的工作平台和存储空间及时被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分析软件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传统数据处理手段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量,同时能把更广、更大范围内的校园欺凌事件整合起来进行更高层面的对比分析,在宏观上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效率。同时,新型的移动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的智能过滤工具拥有强大的信息筛选功能,有助于中小学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信息筛选系统。

四、新媒体时代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的创新策略

1.提升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理性自觉校园欺凌防治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是提升教育工作者参与工作的理性自觉。新媒体时代,校园欺凌在主体范围、时空限制、欺凌方式等方面有着新的发展。防治校园欺凌急需教育工作者打破对校园欺凌的刻板印象,强化对这一工作的职责意识,加强对“打架互怼”“打闹捉弄”“报复”等类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识别和监管[6],防止各类校园安全事件向更为严重的校园欺凌升级。教育工作者还要强化信息化观念,培养信息化情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将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内化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需求,在提升对这一工作参与的理性自觉中实现自身教学生命的优化。2.创新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通过新媒体工具放大、穿插、重复、定格等功能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刺激,突破学生的知觉限制,弥补传统防治校园欺凌教育中学生的情感匮乏。此外,还可以利用线上模拟体验技术为学生构建“校园欺凌虚拟体验室”,在不违背伦理性原则的前提下,设计校园欺凌环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模块,让学生在体验校园欺凌中提高共情能力和道德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真正面对校园欺凌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3.构建多方参与式数字化校园欺凌防治平台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的多方协作。学校作为防治校园欺凌的主阵地,在提升教育工作者理性自觉、创新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实施路径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新媒体设备强大的宣传功能,统筹协调校园中各类新媒体工具,形成多主体、多维视角的宣传方阵,营造校园欺凌防治的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在加强反欺凌立法和监管宣传之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中小学生设计反校园欺凌网站、小程序或APP,设置信息宣传、师生交流、家校合作、心理咨询等栏目,助力校园欺凌防治教育;家长、社区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积极参与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消除对青少年欺凌行为的认识与评价偏差,从家庭层面进行欺凌预防以及支持反欺凌教育,形成校园欺凌防治合力。

参考文献

[1]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2):43-50+118.

[2]颜湘颖,姚建龙.“宽容而不纵容”的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10-14.

[3]石国亮,徐子梁.网络欺凌的界定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5-8.

[4]莫梅锋,宋飞颐.道德推脱与身份转化:社交网络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2):156-160.

[5]李岩,高焕静.网络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网络暴力治理[J].新闻界,2014(22):67-70+76.

篇2

首先是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校园欺凌的行为出现?大家知道,年轻人什么时候才能定性?一般来说,二十五六结婚成家之后还不行,需要在婚后两三年内生儿育女之后,才能真正安稳成熟下来。所以我认为校园欺凌层出不穷是人性使然,是少年天性在一些具有特殊性格庵实暮⒆由砩霞中出现使然,是人类社会残留的动物界的“丛林法则”使然。当然,还有环境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等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厉害”,以弱者为乐,这种鹤立鸡群的炫耀心理使一些男孩子和个别女孩子追逐“老大”梦想,乐此不疲,导致了其少年时期的一段荒唐言行。

其次,校园欺凌究竟该如何预防和治理呢?我认为一方面是从本质上、根源上予以治理,另一方面是从校园的学生管理机制上予以治理。

先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是来自于少年天性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并非洪水猛兽,也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可怕。我总结一句话:校园欺凌来源于没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对此类欺凌行为会嗤之以鼻,更不屑于参与。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内的多数学生都变得有文化起来。对策有以下几条:

1.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文化,教导主任、校长要有文化。老师若都是翩翩君子,学生也差不到哪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觑。

2.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挖掘教育的精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比如《弟子规》中的“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说得多好啊!若学生能够熟读《弟子规》,那么不是圣人也近圣人!

3.打造“幸福大课堂”,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人生乐趣,把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思想深处挤压出去。

4.校园环境设计要独具匠心,要处处有文化,点点皆文化,让书香熏陶孩子们的心灵。

5.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时间不要太短,不要走过场敷衍,要历时一个月或更长,项目以二十个左右为宜。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可以让他加入街舞社团,过剩能量很容易就释放出去了。

再说从校园的学生管理机制上入手治理,有这样几点:

1.拂去表象,把管理责任实实在在地落到相关责任人身上。

班级内部或者学生宿舍里或“暗流汹涌”,或“黑势滔天”,而班主任却毫无察觉,毫不知情,对于这样的班主任不用也罢。

其实,这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是个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问题。媒体报道的全国那几个典型案例闹得沸沸扬扬的,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班主任不作为、不负责任所致。

是的,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教育好,但及时发现一些学生的不良苗头、不轨举动,这些都属于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我认为,只要班主任真心负责,校园欺凌可以下降95%以上。

2.不给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的机会和条件。

以我校为例,全校4500多名学生,住校生就有3200多人,每到吃饭时,由于餐厅的设计结构所致无法排队,致使整个餐厅拥挤不堪,由此引发的闹矛盾、打群架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学校将三个年级分时段放学,彼此相差4分钟,这样,餐厅打架事件几乎归零,捎带着拥挤踩踏事件也可以避免了,校外纠纷也直线下降。再配上餐厅秩序管理员,这块儿基本就放心了。

3.“朋友”太多不太平,相互学坏不学好。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宏均老师所言,班际之间少接触,年级之间不串楼,外校坚决不去粘,社会青年更别提。其实,学生的交往圈有班级的几十人足够了,太宽泛易惹麻烦。这和有些专家的意见可能相悖,但却是基本的常识,成人圈都如此,何况少年乎?

4.校园安保要加大投入。

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移动物联网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想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且获得非凡效果,必须紧跟时代节拍,不吝投资,在校园安保上投多少钱都值。

5.“三防”落到实地。

篇3

 

一、校园凌辱行为预防与职责

 

“Bullying”通常译为“欺凌”“欺负”,台湾地区译为“霸凌”。校园凌辱行为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物理空间内的暴力侮辱行为。根据美国国家欺凌预防中心的定义,欺凌除了包括显而易见的身体伤害外,还包括隐藏的心理创伤及影响。一般来说,欺凌行为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欺凌是对他人的身体或情感进行伤害、侮辱的行为;(2)那些被欺凌的人难以阻止针对他们的欺凌行为,并努力保护自己;(3)存在一个真实的或者所感知到的“实力不均衡”,该“实力不均衡”是指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在身体方面、社会关系方面或情感方面有更多的“实力”。

 

对于校园凌辱行为的预防,中美两国法律规定之主要差异体现在我国法律规定之实操性不强,甚至有些规定因缺乏具体操作程式而成为“僵尸条款”,而美国法律规定较为务实,权利义务较为明确,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应遵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其中第25条强调对于有那些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与其家长配合管教,对管教无效或无力管教的学生应将其送往专门学校予以矫治。然因管教无效与无力管教标准缺失而使行为偏差少年于父母过度溺爱与学校之无能为力间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渊。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正常教育体系尤其是针对常见多发犯罪的预防教育。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或监护人发现其组织、参与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这种报告义务还体现在当未成年人对针对自己或者发现其他未成年人实施的不良行为时,其亦可通过自己或者学校、父母等人或组织向有关机关报告。就报告义务而言,美国法律规定了强制报告义务,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而我国的报告义务带有号召属性,具体责任的承担未明确,因欠缺法律强制性而收效甚微。

 

美国法律在详述校园凌辱行为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具体责任的分配与承担且更具专业化。如特拉华州法律规定,校园志愿者与学院雇员在预防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上应尽义务,包括发现可能存在的身体、心理伤害,敌对、威胁的教育与校园环境等。加州法律规定,公立中小学应当制定校园安全与暴力预防策略计划,这一计划由教育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负责人还应听取州总检察长的意见并制定评估标准与指导方针。该州法律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人群进行专业化指导、培训,这一人群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者、医生、辅导员。

 

二、中美凌辱行为刑法规制之差异

 

当社会大众从道德角度谴责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凌辱同胞这一恶性案件时,涉案人员或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也让大众诧惊,中美校园凌辱行为刑法规制之差异有了解之必要。

 

(一)实体差异

 

实体差异集中体现在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以何种罪名评价涉罪人之罪行,后者是指在所涉罪名成立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刑罚措施。从定罪角度审视中美凌辱行为之刑法规制应以或判刑名为逻辑起点。按照美国刑法规定,此类行为可以殴打、折磨、绑架等罪名定罪处罚。如加州法律规定,绑架罪是指在违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强制、灌输恐惧、挟持、扣押等方式将一个人带至另一个国家、州、县或者本县的其他地方,通常涉罪人会被判处三年、五年、八年的监禁(州监狱),当在绑架过程中造成被绑架人死亡、人身伤害或者置被绑架人于死亡危险之中时,其可能会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本案中洛杉矶检方指控被告人绑架、折磨等罪名及被告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正是基于此。

 

然而此类校园凌辱行为在我国的刑法规制并非美国那么严厉,其行为评价或可遵循以下路径予以规制:(1)侮辱罪,根据《刑法》之246条规定,以暴力方式侮辱他人人格,情节严重的便可构成侮辱罪。本案中翟某等人的殴打、剃发及侮辱行为符合侮辱罪的客观行为标准。(2)寻衅滋事罪,《刑法》之293条详述了包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等行为在内的寻衅滋事罪行为模式,可见翟某等人的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以上罪名的讨论均以犯罪人年满16周岁为前提条件,本案中的当事人年龄介于14-18周岁之间,若按照我国刑法规定,部分未成年人可能会因年龄原因而免于刑罚处罚。

 

探寻量刑方面差异宜以量刑结果与量刑模式为切入点。我国的量刑结果由主刑与附加刑组成,注重以罚代教的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而美国的量刑结果包括死刑、监禁以及社区制裁,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行为矫治。在美国,保护观察、训练营地、家庭监禁等措施被广泛使用,其强调未成年人应在其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本案的其中一名被告就被判处训练营地的处罚。此外,在罪数形态处理方面,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采用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吸收犯、牵连犯等罪数形态模式,而不论罪数形态怎样,均分别定罪量刑。宣告刑也并未采用限制加重等并罚原则,而仅是简单相加。在量刑模式方面,我国实行定罪与量刑相统一的刑事案件司法量刑模式,而美国将定罪与量刑作为两个相独立的基本程序,在定罪程序完成后启动量刑程序,并遵循《美国联邦规范指南》对罪犯予以量刑。

 

(二)程序差异

 

中美在此类案件的刑事处理程序中存在一定的程序差异,该差异主要体现在庭审设置、刑罚理念与辩诉交易上。

 

从庭审设置看,我国少年法庭属于人民法院的一个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而美国的少年审判司法组织可分为有独立建制的少年法院、家事法院与依托地方普通法院以少年法则审理案件的审判组织。从刑罚理念看,我国《刑事诉讼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强调少年法庭应遵循教育、感化的基本方针给予涉罪未成年人轻缓化的刑罚处罚、以尽可能多的给予其洗心革面之机会。美国则坚持二元有护有罚少年司法政策,对那些所犯罪行极其恶劣的未成年人以类似于成年之刑事程序审理,坚持防卫之职。(张鸿巍.少年司法二元化有罚有护[N].检察日报.)作为美国刑事程序的一大特色,辩诉交易的双方是控诉方与刑事被告方,而非受害人与刑事被告人。发生在被告方与其他人的非法诉讼交易则极易触及法律底线而构成伪证、贿赂等新的罪行。此次虐待同胞案件的审理进程就曾因被告方的父母试图贿赂证人而一度中止。在我国,因民间纠纷引起并对当事人人身民主权利造成侵害的刑事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具体到此案,翟某等人可与检察官达成辩诉交易而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若在国内,翟某等人虽无法通过辩诉交易寻得机会,但其仍可在第三人或其他组织的主持下与被害人达成自愿的民事赔偿和解协议,以获得司法机关对其从轻或者免于处罚的可能。

 

三、美国法律对中国校园凌辱行为规制的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对校园凌辱行为的认识水平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较为接近,在校园凌辱行为盛行的当下,以借鉴的眼光比较中美在校园凌辱行为上的刑法规制差异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借鉴。

 

首先,降低校园凌辱行为的认定标准。我国刑法中的侮辱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无不将暴力、情节严重作为客观要件予以认定,倘若将“暴力性”作为认定校园凌辱行为的重要标签,那么很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校园凌辱行为将逃离法网。正如上文在凌辱行为的定义与特征中提到的那样,凌辱行为还应包括言语的辱骂、情感的伤害,美国也已将言语辱骂、针对种族及肤色的歧视性威胁以及网络人身攻击等行为纳入凌辱范畴并予以打击。在校园凌辱行为零容忍的背景下,学生之间的殴打、谩骂与攻击看似简单,实则早已埋下罪恶的种子,以降低认定标准的方式打击猖獗的校园凌辱行为是必然的选择。其次,调整刑罚思维,加强刑罚力度。美国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二元有罚有护的少年司法政策,即该保护的要保护,该重判的绝不手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留学生凌辱同胞的主角或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然我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未成年人刑事原则,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味讲求教育与宽容,事实上这并不可取。对于那些有前科且手段残忍的校园凌辱行为的施虐者来讲,将其作为成年人刑事案件予以审理是必要与可行的。再次,设立强制报告制度。虽然报告义务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所体现,但多为号召性指引而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正如特拉华州法律规定的那样,校园志愿者与学院雇员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上应承担注意与报告的义务。鉴于此,我国可适时引入强制报告制度,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对校园凌辱行为有监督责任的主体以强制报告的义务,承担此类监督责任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医院;而接受报告的主体应当是教育行政、公检法等职能部门。最后,完善共犯理论,打击团体暴力欺凌行为。我国将共同犯罪中罪犯按照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并据此处以不同的刑罚,而与我国共犯理论所不同的是,美国的重罪谋杀理论(felony murder rule)认为在团伙作案中,一人犯罪,其余人均按最重的刑罚予以处罚。事实上,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暴力性事件多为团伙、帮派作案,而打击集团、团伙犯罪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重罪谋杀理论在遏制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成效显著,实可为我国所借鉴。除此之外,训练营地、家庭监禁等矫正与处罚措施及辩诉交易等刑罚程序亦有借鉴之可能。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校园凌辱行为刑法规制在表现出不足的同时也蕴藏着些许期待。校园凌辱行为在造成身体创伤的同时,也给被害人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些痛处可能会伴随其一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在当今追求法治和文明的时代潮流中,入乡随法远比入乡随俗更为重要。所谓西方之民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法律亦是保障民主的有力武器,尊重法律方可赢得人生。

篇4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原因分析

1 青少年校园暴力概述

1.校园暴力的相关定义

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的新概念,有研究者将其概括为:“校园暴力,是指以校园为背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学生又包括老师)的导致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1]”由于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问题,不涉及师生之间。所以笔者认为,中学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学校园内外,由某些学生发出的对其他学生带来心理或身体伤害的攻击。

2.目前国内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和速度都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校园暴力也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期,“欺凌弱小”视频频繁曝出,其暴力程度令人发指。2015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是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此外,小学阶段以13%的比例成校园暴力事件的第二高发阶段。与全球校园暴力的严重化趋势相比,我国的校园暴力程度要轻,但是危害之大。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王家绵认为,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扭曲,如果任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危险。[2]

2 中学校园暴力的原因

1.青少年发展的矛盾性是学校暴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霍尔,他把青春期看作是“大动荡”阶段之一。[3] 青春期是个体发育最明显的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型的巨大变化。同时,青春期的脑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发育成熟,使得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求能力迅速发展。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的成熟,开始有了性的冲动和向往。尤其到了青春期中、后期,当性激素分泌达到一定程度,性激素刺激容易打乱原有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生理系统的不平衡容易导致个体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从而容易导致暴力和犯罪的发生。

青春发育期亦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因为在这一时期的儿童会遇到很多的压力、矛盾和危机。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的成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是落后的。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然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被心理学家形象的称为“心理学的断乳期”,因为青少年一方面独立意识开始强烈,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又渴望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在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有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

2.挫折感是校园暴力的直接原因。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景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当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发攻击。当人们的目标受到阻碍或被打断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研究表明,挫折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在学校里,凡是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大多都是受到过挫折的学生,他们要么是学生成绩较差,要么是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要么在朋友间受到某些同学的冷眼相对。他们只有在打架闹事的时候,在攻击别人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膨胀了青少年内心的自尊心理。

另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新一代的独生子女一直都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过分关注自己,而忽视他人。当他们走出家庭,步入校园,不能成为班级和群体的中心时,就会产生挫折心理,从而容易通过暴力行为来确立自己的中心地位。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并不以欺凌别人为耻,反而通过欺凌别人拍摄视频和照片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模仿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是自己预知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研究表明,模仿可能导致暴力行为,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也尤其突出。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进行的“波波玩偶实验”证实了模仿行为的存在以及它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观察过攻击性榜样的人通常会模仿攻击行为,不仅儿童会这样,成人也会这样。[4]研究结果发现,遭受过父母打骂或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学生施暴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暴力经历的学生。校园暴力的产生可能就是家庭暴力的后遗症。[5]另外,由于新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充斥着武打、凶杀和暴力的情节。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青少年长久接触这类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就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4.人格因素是校园暴力的基本原因。

人格是各种心里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里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格包括有气质和性格两个部分。气质它作为人格的一种特性,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都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胆汁质的学生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控制;抑郁质的学生性格内向,动作迟缓,胆小孤僻。研究表明,施暴者往往更具有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而受到欺凌的学生的气质类型则更多偏向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正是由于这样的气质类型,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施暴者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性格较为暴躁,再加上青少年时期具有的逆反心理,相比其他的方法,更愿意采用暴力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被欺凌的学生一般性格胆小懦弱,他们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在受到校园暴力的时候,不敢还手,也不敢报告老师,从而才让校园暴力日益猖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校园是他们成长的乐土,找到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深层原因无疑给我们学校和家庭带来新的方向,也让我们开始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减少校园的暴力的问题。找到源头才能找到对策,还给孩子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培席,王绵珍等.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

[2]曹保印.校园暴力:教育永远的痛[N].中国教育报,2003,9,19.

[3]龙石佑.中学校园暴力事件下的心理学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4):32.

篇5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高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职业院校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寄宿制学校是否实现一人一床。

5.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采取措施保障今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

6.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二、校舍安全管理

7.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

8.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9.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0.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

11.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保卫人员情况是否报县(区)教育、公安部门备案,是否建立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校是否设置围墙或其他实体屏障,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及学校大门外一定区域内是否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2.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

13.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反恐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清缴恐怖音视频,完善反恐防范工作预案,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实验室全生产周期安全运行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开展实验室重大危险源专项定期检查,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实验室安全年度报告制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反警示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和重点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非法出版物、网吧、娱乐场所、危险玩具销售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篇6

(桂文)

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推进“三棋”进校园

本刊讯 最近,我区举办了2016年全区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有来自区内各小学、各级棋类项目协会和俱乐部,以及依法注册的培训机构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教师或教练员100多人参加。培训中,专家就三种棋类的基本规则、实战技术、基础教程解析以及教练员(指导员)日常礼仪、棋类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智力开发教育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棋类项目教师、教练员(指导员)的指导水平。

(桂文)

举办首届中等职业学校

文化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本刊讯 近日,我区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全区共有150名教师参赛。此次比赛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体育、公共艺术(含音乐、书法、摄影)等6个学科组,比赛内容包括独立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和板书等,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参赛教师的课堂实操能力。 (桂文)

广西首届青少年

科技运动会火热开幕

本刊讯 日前,广西首届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在南宁火热开幕,来自全区14个市的2 000多名选手参加本次运动会,同时还特邀北京、广州、湛江等地62名选手前来竞技。本届运动会设有水火箭比高、气弓箭打靶、铁丝陀螺等9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前30%获奖选手将获得参加“首届兴华国际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的决赛资格。 (桂文)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各地各校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情况,包括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预警防范、教育演练、重点治理、事故处理等6个方面。

两部门要求严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严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通知》指出,各地要加强食品采购、清洗消毒、冷藏冷冻和食品留样等环节的审查力度,对食堂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合格后,方可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无证供餐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立即督促其申请办证。

国家开展校园欺凌

专项治理行动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据悉,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各地各校要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

近日,青海省教育厅发出通知,鼓励省内各地各校积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增加体育课时。青海省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对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上课、擅自更改教学内容、上课不按要求着装的体育教师,按教学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对削减、挤占体育和艺术课时的学校校长,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

山东省青岛市试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印发《在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市属高等职业学院中实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明确规定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境内外非公有资本等与职业院校双向进入、相互融合,试点学校可从项目收益中提取奖励性绩效,对在编在岗职工进行奖励。

陕西省西安市60万名学生

进行研学旅行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陕西省西安市从2013年起开展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先后有1 000余所学校的60万余名学生参与,至2016年秋季学期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全覆盖。据悉,研学旅行包括红色革命遗迹体验,历史名胜、自然和野外活动体验,航天航空基地、现代农业体验,传统艺术创作及工艺制作体验等18项内容,小学四、五、六年级研学旅行时间为1―3天,初中一、二年级为1―4天,高中一、二年级为1―5天。

近日,英国教育部公布了小学3―6年级学生考试成绩,这是英国政府于2014年正式实施新国家课程和评价标准后首次公布考试结果。结果显示,在3―6年级学段的小学生中,有74%的学生书写能力达标,有72%的学生语法、标点应用和拼写能力达标,有70%的学生数学能力达标,有66%的学生阅读能力达标,有53%的学生阅读、写作和数学三科成绩均达标。

德国新推两项高校资助计划

篇7

而今,3名犯罪嫌疑人已经全部落网,令人感到惊讶的是3人都是未成年人,两个15岁、一个17岁。花季少年对同龄人施以如此暴行固然令人心痛,但暴力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更值得人们反思。人们不禁在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少年们如此暴戾?

其实奶西村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曾经两起轰动一时的涉及外来人口的新闻都与它有关。

第一次是2005年,一位叫艾绪强的人刺死一名出租车司机,劫车后在北京王府井先后将九名行人撞倒,造成了严重的伤亡。这场“艾氏血案”引发了全国关于城市流动人口“边缘化”的大讨论,而艾绪强正是来自北京外来人口集聚的奶西村。

第二次是2011年前后,由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暨土地储备工作,北京许多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奶西村文德学校也在其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得转到别处学校就学,有的学生干脆就不上学了。据报道,本次事件中的三个施暴未成年人都处于辍学状态。

笔者查到2012年公布的一个官方数据,奶西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11人,居住的流动人口30015人,出租房屋14210间,且这组数字在未来几年间还在持续增长。这些流动人口中,有多少是学龄儿童?不得而知;这些孩子中至今未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又有多少?答案仍然是未知。

据报道,事件中的受害人已返回原籍的学校继续上学,但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往往不如公办学校,如果办学稳定,好歹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庇护,可就是这些学校的“朝不保夕”,让那些本就处于边缘化状态的流动人口子女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校园归属感”。

同时,外来人员和当地人之间存在隔阂,在各种社会福利上都“低人一等”,使这些孩子没有了社会归属感;很多未成年人的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他们的成长,疏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和情感交流,使孩子们缺乏家庭归属感;当然,从小就随着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就算返回原籍上学,恐怕也难以寻找到家乡的归属感。

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乏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诸如奶西村这样一个流动人口高度集聚的边缘化社区里,这里的流动人口子女更是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典型存在。当身边的家人、学校、社会无法为自己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时,当地的很多未成年人就通过相互抱团来寻求一种群体归属感。在此次事件中,是三个少年一起欺凌一个人,眼下报道的很多未成年欺凌现象也都是集体行为。

一项社会学研究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渴望被他人认可和接纳,成为团体中的一员。一旦被主流团体拒绝之后,就会通过极端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形成小团体,从而获得个体满足。而城乡结合部的这些青少年,很多人别提是对校园、对家乡、对社会的归属感,甚至是对自己的家庭都没有归属感,想要抱团的欲望就更为强烈。但是,这种情况下抱团寻找的归属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极有可能造成对其他群体的疏远、背离和伤害,容易产生“暴力文化”,往往是多么残忍都有可能,这次事件就是一个极端例证。

回过头看,发生在奶西村的青少年暴力事件绝不是一个“意外”,而恰恰是流动人口群体在边缘化生态中演化出的“必然”,3名奶西村少年是此次事件的“施暴者”,但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他们其实也是城市流动人口边缘化现象的“体验者”!

篇8

暴力是社会的顽疾,校园暴力更是教育的伤疤。它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而且也会使施暴者因为施暴而可能步入犯罪的歧途,自食恶果。

要全力预防与遏制校园暴力,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遏制与惩罚的层次上,而忽略查找问题产生的内在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校园暴力,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搭建一个高效的心理疏通渠道,二是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加强校园安保措施,推动校园立法等途径,尽快搭建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遏制和消除校园暴力。

首先,加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在长期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过于重视分数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及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观念等教育,而这些被忽视的正成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的主因,因此,要预防校园暴力,应通过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在学生心中筑起一道隔绝校园暴力的高墙。其一,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其二,在学校中开展系统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行政教育部门的干涉下,大多数学校虽然都配备了专业心理学师资,建立心理咨询室,备有心理咨询师,但因重视程度不够高,师资力量不够强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普及。因此,学校应引进专业师资,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专门课程,让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发挥切实的作用。其三,强化学生法律观念。虽然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包含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法律观念,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与责任感。

其次,完善校园安保体系。校园安保并非在学校门口部署警察、学校聘请保安这样简单,而是应该从高处着眼,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体系。第一,学校在建设时,就应考虑到校园安保因素,如采取稳固的建筑结构、选用安全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的监控体系等,应以预防校园暴力为标准来加以建设。第二,学校内部应该建立全员的责任安全体系,具体到何人、何时段、负责何区域的安全,使保安工作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行校长问责机制。第三,建立校园安保制度。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学校办学的安保制度,对校园暴力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校园人身伤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把事故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篇9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本着“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一直努力着,奋斗着,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现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各项指标就我校管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登封市徐庄镇王屯小学位于徐庄镇王屯村,**年搬迁至现在校址,学校辐射1个行政村,服务辖区人口约2440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属于非寄宿制学校。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180名学生。9名教职工。全部走读。学校严格按施教区招生、实行免试入学,一年级新生招收6周岁的适龄儿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操作规范,办理及时,一人一号,籍随人走。无辍学学生。 学生考勤制度健全,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并及时通报。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帮扶制度。依法接受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学校依托登封市教体局党建“五个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等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每天唱爱国歌曲、每月看一部爱国电影、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诵读《弟子规》等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包容、理解、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醒目位置及教室中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熟记于心、外化于行。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途径和要求,推动德育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学校坚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我校体育课由唐宗杰老师兼职上,保证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年九月份,我校按要求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上报率100%,及格率85%以上。登封市教体局指定登封市人民医院每年对学生组织一次体检,学生的视力、营养状况和体质健康达标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建立学生健康和身体素质档案,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分别不超过6小时。按时上下课,确保学生课间及课后自由活动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教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生坐姿端正,眼保健操规范、认真,近视新发率低。我校没有专业的体音美教师,缺乏艺术教学使用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体育课由数学老师兼职上,我校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是通过“互加计划---彩虹花和阅课”进行网络直播学习,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例如,聘请登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赵铁头老先生为我校上快板课,成立了快板社团,快板词都是自编原创,分别歌颂我校的变化和家乡的变化!

我校充分利用我镇综合实践基地---敬老院以及红色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完成质量高。 另外,校园内师生使用普通话。学校对教师的衣着、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将教师从教行为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过程管理。学校注重廉洁教育,教师中无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无有偿家教现象。每学期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教体局每两年安排一次教师体检。对于生活上确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扶和适当救济。我校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每学期组织梳理本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训活动,有计划、有行动,老师参与度高。每学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配备符合规定。每学期组织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每年添置适合教师阅读的经典书刊,每学期安排一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教育技能和普通话、汉字书写等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年针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我校每年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专项培训经费达到5%。 我校开齐开足国家义务教育规定课程。教辅资料选用河南省定的“一科一辅”,并遵循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坚持课表公示制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学校教师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与学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每学期召开1次教学质量分析,且形成分析报告。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作业布置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不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实施分层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作业量、作业级别,不断向更高层次挑战。每学期市教研室统一考试一次,考试成绩不公开排名,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资产台账完备,及时维护保养,保障教育教学需要。我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校为所有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鼓励家长购买医疗保险。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措施得力,无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学校门口、教学楼、操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学校门卫值班室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每学期开学前开展校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改进措施。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每学期至少各开展2次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制订详实的活动方案,环节齐全,有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活动总结。 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校园绿化面积达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和教室内,布置图书角并且定期更新图书,设置阅读场所,引导学生阅读,增强校园文化气息。对照学校章程,审查、修订、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

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按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学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在校园内及学校网站的醒目位置设置信息公告栏,及时公开校务信息。学校通过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学校开放日等方式,畅通学校校长与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联系,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改进工作、化解矛盾。学校少先队、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阵地、有实效。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在学校治理中参与度高。 总之,我校始终坚持“培养良好习惯,办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树立了“文明健康、勤奋争先”的校风,“爱生、严谨、扎实、创新”的教风;“乐学、好问、会学、多思”的学风;并把“改变,做更好的自己”作为校训。“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跟什么样的老师学习,我就做这样的老师”,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校会继续秉承“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篇10

         学校安全知识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

   大家好!

   在这人海如潮的现实社会中,请问您最需要什么?是名利,金钱?亦或是美女?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我最需要安全!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论我们以怎样的姿态存在,“安全”这个拐杖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没有它,我们可能会摔跤,可能走不过风风雨雨,更不可能达到人生辉煌的顶峰。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安全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或不可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一个缺乏安全意识,就会为人们带来血的教育,这是多么的可怕啊!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保证设备安全运作,保证人生安全,是我们本职工作所在,更是我们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要求。当我们用颤巍巍的手捧着一个个电力事故快报时,用哽咽的声音阅读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时,我们的心情怎能不异常沉痛、失落和悲伤呢?所以“安全在我心”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它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让我们在为逝者默哀的同时,认真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加强安全自控能力,强化安全思想防御体系,原理违章,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国家是我们每个家庭细胞的载体,试想一个国家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防御体系还不完全,怎么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怎样能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可见安全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的家庭只有在安全的大气氛下,才能更加美满、幸福,我们的企业只要在安全的航标下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一路远航!让我们谨记“蝼蚁之穴能毁千里大堤”的誓言,排查安全隐患,解除安全之忧。

   让我们将“安全在我心”付诸于行动,一起谱写明天灿烂的章程!

        学校安全知识演讲稿2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校安全从我做起”

   说到学校安全,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除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当然还有很多安全隐患,比如:

   三月二十四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了一件“小学生惨遭毒手”的事情,我想:这件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吧 !

   正当一些小学生上学到门口时,而并没有进去学校,却已经离开人间了,可能就是家长离开的那一瞬间,那一个小小的疏忽……

   自己的孩子却已经被一个手持水果刀的男子杀害,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那个“杀人凶手”居然还是一位医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把气撒在那些可爱而又天真的孩子们身上。就算他这一世救过再多的人,也弥补不过杀了几个无辜的生命的罪行,也许,他已经知道他所犯的这一条罪过是多么糊涂的做法啊,但是这有什么用哪?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做事前,凶手也不先考虑一下被他所伤害到的那十三个无辜的生命和他们的家长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在做事之前,先考虑一下:把他们受伤中的一员换作成自己,想一想自己无辜被杀后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是,凶手并没有顾虑到这些,只想到了自己的痛苦,把自己受委屈的事全撒在了这群孩子们的身上……

   五十五秒刀戳十三个孩子,如果不是被晨练的人们及时发现、阻止,可能他还会伤害更多的无辜生命,后果将会更加“不可设想”。

   所以,我倡导: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有一双可以看出别人企图的眼睛和一颗“防人之心”。

   其实,现在在学校还有一些安全隐患,躲都躲不过,随时都可能来临。

   那就是“自然灾害”,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一次8.0级的特大地震,在学校里老师们让孩子们先撤离,最后,老师再逃离。有些胆小的孩子害怕所以,并没有逃跑,而是,躲在墙角上、桌子下面。老师为了就走孩子有的老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一些胆子大点的同学也跑去救自己的同学。也许,会救出很多人,也可能自己也会脱离不了难关了,也可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别人的生命……这种精神让我们敬仰,让我们崇敬。

   当然,在拥有“防人之心”和雪亮的眼睛之外,还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自己脱离危险后,一定不要忘记还有人没有脱离难关,一定要去救他们,因为只有团结的力量才可以克制一切的困难。

   其实,学校安全隐患有很多,说也说不完。不过只要拥有“防人之心”和“雪亮的眼睛”还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想:危险可能就会荡然无存了!

        学校安全知识演讲稿3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同学们,每学期学校都会向家长和我们印发《防溺水安全一封信》、《走读生安全责任协议书》、《乘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等有关学生安全的书面材料;同学们,每当我们在学校里安心的学习、休息包括放假离校的时候,总会看到学校的值日领导、老师不断巡查的身影。

   我们学校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是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面对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意外,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和防范?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重点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损伤、溺水、自杀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成长。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护知识。为了让学校安全的警钟长鸣,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学习环境,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一、坚决杜绝校园欺凌。我们要团结同学,与同学和睦相处,善于正确处理、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当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老师、领导报告情况而不是视而不见、隐瞒不报或自行粗暴解决。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更不参与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天有学子。

   二、重视防溺水安全。请同学们一定要汲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不要抱侥幸心理,坚决做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重视课间活动安全。请同学们在课间、体育课、活动课时间里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课间不追逐嬉戏,不奔跑,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室内和走道里内打球、摸高。

   四、加强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走路时不得使用手机;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乘车系好安全带,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和超载车辆;增强人身、财产安全意识和防盗、防骗、防抢、防踩踏意识。特别提醒的是走读生每天往返学校务必要求家长“点对点”亲自接送,不得自己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杜绝上学放学自行回家的情况。

   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在校期间不得点外卖,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喝生水,不抽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防止食物中毒;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五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坚决做到不乱扔、不乱吐、不乱倒!养成遇到地上有垃圾能随手捡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

   六、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意识。在校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改造各种电器和插座、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不得接受社会人员的接送与来访,坚决反对男女生过密交往、坚决反对学生早恋。

   七、强化个人财物安全。请同学们有超过50元以上的现金必须交由班主任或老师保管,少量金额的零用钱要安全存放随身保管。个人饭卡、水卡、电子学生卡要保管存放好不随意乱放乱丢,发现饭卡丢失时第一时间到食堂饭卡充值处进行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