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欺凌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校园欺凌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新闻背景
2016年两会期间,多名两会代表提出应出台反校园暴力法,校园暴力事件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一年间,校园暴力事件一波接一波地闯入公众的视野。2016年1月,山东德州某初中一短发女生被打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施暴的长发女生一直扇该短发女生耳光,一边打一边吼:“会说话吗?”整个过程中,多名同龄孩子围观,并拍下视频;被打者一直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还手。安徽马鞍山某中学的两名男生以打人为乐,脚踹掌掴另一男生,并不时爆出粗口,另有学生用手机拍摄,不时发出笑声。2月,湖北孝感某镇学区通报,该区管辖内学校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打人者罗某和被打者兰某曾经是同学,听说兰某说其坏话,已经休学的罗某放学后在没有教师的教室质问殴打兰某,并强迫另一学生拍下视频。4月,重庆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在学校天台被打,几个打人者身着同一服装,还有人在旁边拍摄视频,后被值周领导制止。5月,山东日照某中学内,一学生在厕所内被另外一名身体强壮的男生殴打,旁边站着十几个穿着校服围观的同学……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11条。
《意见》出台后不久,北京市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海淀区教委在关于“中关村二小学生受伤害事件”的回应中称: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期盼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海淀区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确保不再发生校园伤害事件,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增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下一步,我们将与专业部门合作研究制定海淀区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防范工作方案,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与指导,与全社会有识之士一起,共同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正确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6年12月8日,安徽省灵璧县司法局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开展《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宣讲活动。普法讲师团成员马林所长首先向广大师生解读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他用鲜活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学生懂得了中小学生应当知晓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要求广大学生提高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普法讲师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老师根据《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用现场互动、提问、游戏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广志外国语学校葛校长表示,将尽快制订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篇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事件过程中,涉事学生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根据2016年4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根据此前曝光的明明(化名)母亲提供的医院诊断书显示,受欺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急性应激反应”是在12月2日,即事发后第8天。
学校介绍,亮亮(化名)和军军(化名)的家长均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更不是施暴行为。吕老师告诉记者,明明(化名)和亮亮、军军平时都是正常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学校经多方调查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按照校园欺凌问题权威专家界定,欺凌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目前这三个特征现已被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所接受。“但现在的难点是,有人质疑欺凌的本质不应是行为的发生频次,而应是行为双方力量上的失衡关系;对于‘伤害性’的界定也不够清晰。”他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在对校园欺凌进行判定时,不能仅从表面、形式上判断,应依靠“被欺凌者”的感受,即当被欺凌者感到痛苦时,该学生就是受到了欺凌。
储朝晖表示,衡量此事件是否是欺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如果说是“学生之间在打闹”,要素之一是“被开玩笑者”在感情上接受这种行为,不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感觉。从当事学生的描述看,“被开玩笑者”在心理上是不接受的,并且是不是校园欺凌也不能由学校单方面定义,而应该对受影响的学生进行关注。
焦点二:事件处理为何这么难?
一起看似简单的冲突,为何在短短几天迅速发酵?处理这类事件难点在哪里?
中关村二小一些家长向记者表示,学校一直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此次对事件的调查信息披露还不够及时。从11月24日事发一直到12月初,多番协调依旧未果,后经舆论放大后影响扩大,陷入僵局。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件发生后,学校一直积极协调,与涉事家长反复沟通。但明明的家长坚持要求学校认定亮亮、军军的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并记录在案,且书面提出四项诉求,导致家长间无法协调。
“我们当时也是为了保护这三个孩子,不希望家长矛盾升级,现在也依然是这样的想法,希望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杨刚这样解释学校迟未发声的原因。
他认为,在孩子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偶发、突发非正常事件,“学校教育承担的更应该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惩罚者的角色”。
一些受访中小学教师说,目前针对校园欺凌事件还存在认知不足、教惩不够的问题。学校往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私下和解、息事宁人。
“校园欺凌不像校园暴力那么明显,没有殴打或没造成轻伤等严重伤害,往往混同一般同学间的打闹、开玩笑、闹矛盾。”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未成年人的身心是脆弱的,有些玩笑、打闹、恶作剧,对一些人可能无所谓,对有些人就可能带来心理伤害。”
另外,部分专家认为,尽管国家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执行层面效力逐级减弱。佟丽华认为:“现在很多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都缺乏足够重视,这导致处理类似事件时往往简单甚至粗暴。”
焦点三:反校园欺凌薄弱环节在哪里?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根据2016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而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至8月,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风认为:“目前,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依靠传统法律,缺乏针对性和指代性。对未成年人不良或不当行为的教育还主要依赖家庭和学校。”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多项措施,要求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佟丽华认为,目前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要真正重视落实,形成良好、密切的联系与互动。“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社会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零容忍’。另外,如果学生被欺负,家长到学校讨说法,需要如何妥善处理、采用何种应急机制、如何及时回应等都应在各校日常管理中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开发有效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操作手册。”
篇3
江苏宿迁一读者来信咨询:最近总是在网络上看到孩子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我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答:针对最近校园欺凌案件频发的情况,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暴力,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表示孩子可能被欺凌,或是有被欺凌的危险:
1.孩子的衣服、书本等个人物品被损坏,例如有撕痕、遗失等。
2.孩子身上有难以解释的伤口,如割伤、淤青等。
3.孩子害怕到学校,或者害怕走路到学校,或者害怕参加集体活动。
4.孩子上下学的路线变得不合理,或是花更久的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
5.孩子对课程忽然变得没有兴趣,或是表现变差。
6.当孩子回家后,经常情绪低落。
7.孩子经常以生病等理由缺课。
8.孩子睡眠质量下降,或是常做恶梦,食欲不振。
9.孩子缺乏自信及自我认同感,有忧郁征兆。
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你该怎么办?
1.请及时留取证据,如伤痕的照片(必要的情况下去医院开具诊断证明)、被损坏的物品(有可能会成为警方取证的素材)。
2.及时报警并通知学校,请警察、老师帮助处理和解决。家长千万不能冲动,不要以暴制暴。
为了避免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家长也要有意教给孩子一些小技巧,如:对经常欺侮人的学生,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让成人介入。家长要告诉孩子,看到校园暴力,不要正面阻止,但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或者报警,注意要让老师和警察替自己保密,以防被报复。
看成绩单也可能被骗?
山西太原一读者来信咨询:最近班里许多家长接到了一条查询孩子成绩的陌生短信,内容为:×××你好!你孩子4月份月考成绩及班级排名已在校园网,请及时激活查阅,并附带了网址链接,短信落款为:班主任。我点击网址后,提示操作未成功,但几分钟后银行卡却被转走了几千元钱。请问,怎样防范这些电信诈骗的风险呢?
答:近年来,电信诈骗一直高频率出现,除了孩子成绩,还有帮萌娃投票等,这些都是抓住了受骗人的心理。家长爱子心切,看到与孩子相关的信息时很容易因为“关心则乱”而放松警惕。骗子利用短信将木马病毒植入到链接中,不知情的家长在点击后木马病毒被植入手机,趁机获取手机里银行卡的信息后,实施盗刷获利。
篇4
[关键词]农村;校园暴力;班主任;防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69-01
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综合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旨在遏制校园暴力事件,保护中小学生安全。
一、农村校园暴力产生的现实原因
1.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家庭也造就了不幸的孩子:有的父母离异,使孩子缺少归属感;有的家庭不睦,使孩子缺少安全感;有的宽严失当,使孩子失去控制。如此等等,造成部分孩子的人格缺失,从而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2.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呵护,精心培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少,除了批评教育,几乎无计可施。教育工作者尽管小心应对,一不留神还是陷入舆论漩涡,苦不堪言。反而让一部分施暴者从中尝到甜头,甚至将暴力的拳头挥向教师。如此一来,教育者在面对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时,畏手畏脚,例行公事般的批评处理。这样的学校教育严重缺位,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拉帮结派,相互争斗,甚至聚众斗殴,无视校规和法规。
3.社会环境造就了一部分家长的认识错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总有一些没读过书的人靠钻法律漏洞,赚到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桶金。等到法律健全的时候,他们早已漂白了钱财,成了大家羡慕的成功人士。这些人的经历,往往成了一部分家长放松子女教养的绝佳借口。再加上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助长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农村家长失去教育孩子的方向和动力。
二、班主任有效防范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对策
1.要有普世情怀,正确对待施暴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要冷静客观地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毕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大多因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变故,内心积淀了太多不良情绪,造成心灵的扭曲。他们或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或玩世不恭。但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只是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来掩饰自己哭泣的灵魂。班主任只有积极介入他们的生活,以科学的态度,寻找他们犯错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的确,作为班主任,并不能改变学生的人生道路,但也应该努力去纠正学生的前进方向。
2.关注弱势群体,杜绝突发性暴力事件
在学校里,突发性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是一些经常受欺凌的学生,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欺凌,内心已忍无可忍,最终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由受害者转变成施害者。这类事件表现得很极端,一般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调查了解,发现易受欺凌的学生,了解他们受欺凌的原因,对他们进行特别关照,给他们安排一些特殊监护,使他们免受别人的欺凌,恢复自信,回归班级,敢于同欺凌现象做斗争,从源头上杜绝突发性暴力事件。关注弱势群体,既是对受欺凌学生的帮助,也是预防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必要措施。
3.分化瓦解团体,防范团体性暴力事件
篇5
两次被打背后的打人逻辑
今年年初,年仅15岁的杨某遭遇了令人不忿的校园暴力事件。
1月10日深夜,家住泰安肥城的杨同银接到了来自济南的女儿的电话,女儿的声音带有哭腔,杨父询问原因,女儿支支吾吾不肯道明。电话被突然掐断,杨父当晚没有能够再次联系到女儿,更加惴惴不安。
杨父介绍,去年9月份,15岁的女儿杨某进入济南某省属高校学习,渐渐由活泼变得沉默寡言。“后来女儿告诉我们同寝室的同学经常欺负她”,因为这个,老杨特意联系了学校为女儿更换宿舍。但女儿每次回家依旧显得心事重重。
次日一早,杨同银与妻子刘梅雁一同坐早班车到济南,几经周折见到了女儿。这才得知,昨晚女儿遭到了五名曾经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室友“骚扰”,女儿的手机中断就是因为这五个同学的“抢夺”。当天上午,老杨领着女儿找到了其班主任,得到会妥善处理的答复后,杨某回到寝室整理内务。当杨同银夫妇准备离开学校与孩子告别时,他们发现女儿的手机再次“关机”。
实在放心不下的刘梅雁进入到寝室楼寻找女儿,却遭到了一名女生的“盘问”,在得知刘梅雁身份后“过了好一会放行”,等刘梅雁见到女儿后发现女儿神志已经不清醒,浑身多处伤痕,床上的衣物、被子也被扯坏,褥子上被泼满了水。刘梅雁赶紧与丈夫一同把孩子送进了医院。
之后,记者在济南千佛山医院见到了杨某,由于医院床位紧张,杨某暂时被安排在走廊上。杨某告诉记者,她与这五名“舍友”的积怨早在刚入学军训时就已经结下。
杨某来自农村,平时在寝室生活较为朴素,而同寝室的舍友则大都来自于城市。“她们穿几百块钱的衣服,而且用苹果手机。”起先这些女生只是嘲讽杨某用“山寨手机”“睡觉早”,后来她们便开始向杨某索要饭卡买饭,每天寝室熄灯后都要唱歌放音乐,对此杨某也只能忍受,把被子蒙上头强迫自己入睡。“她们平时也不怎么学习,经常化妆,学校放假她们会去校外通宵,”杨某这样评价她的舍友。
杨某并不愿意与她们产生过多的交集,后来每当杨某晚上蒙上被子的时候,舍友便要拉扯杨某的被子,只要杨某不从,便扯她的头发,扇她耳光。当记者问到她有没有想到反抗时,杨某告诉记者,“没有人愿意得罪她们而帮我。”
于是,随着杨某的不断“忍让”,事情进一步恶化。在杨某要求更换宿舍之后,班主任曾找她谈话,告诉她要找那几个女生谈话,并且建议她不要总是把家长“搅进来”,这样于事无补。
杨某虽然离开了原先的寝室,但心理上却并没有减轻对“她们”的恐惧。每次放假回家,她甚至不愿意再回到学校。1月10日晚上,在舍管查完房后,杨某的一个“新舍友”将之前殴打过她的“老舍友”领入寝室,开始对杨某没有理由的殴打、谩骂。杨某不敢下床,只能拨通家中电话,而其中一名带头的女生警告杨某挂断电话,杨某没有照做,结果手机就被抢走。11日下午的这次被打,杨某说是因为自己与家长“告状”而得来的。
“创伤”依旧在延续
根据杨父提供的诊断报告,杨某入院时被诊断为全身软骨轻伤,脸部浮肿以及患有轻微的脑震荡,医生建议留院观察。杨某的哥哥说:“医生说,比外伤更难治的是孩子的心理伤痕。”医药费总计一万五千元,这对于像杨同银这样的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之后的沟通并不顺利,打伤杨某的五名学生家长并未积极应对,杨同银只能通过法律方式解决问题。
记者随后联系了杨同银提供的校方负责处理此次事件的管理人员,该管理人员短信回复记者:对于这次事件学校正在与公安部门协调处理,校方垫付了孩子的医药费,并且“奉劝”记者出于媒体的职业操守和孩子的发展不要再针对此次事件“炒作”下去。
据调查,校园欺凌发生的直接原因常常来源于同学间的日常摩擦。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便会引起冲突。少数校园暴力的发生甚至毫无理由,仅仅只是“看对方不顺眼”。在孩子群体中,产生矛盾和争执的原因往往只是一言不合。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当前,我国可比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最近出台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工读(专门)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近日,本刊记者再联系到杨某的哥哥,他显然不愿意再提起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这个事情对我妹妹肯定有潜在的影响,为了照顾她的感受,我们尽量不再提及此事。”
篇6
以上这些问题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一份小学作业。这项任务是冲突解决教育的一部分。
冲突,通常是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最初原因或终极导火索。因此,教育中小学生合理解决冲突,可以成为预防校园欺凌的“治本”措施。
结合年龄特征的教育
认识冲突、沟通和感受
澳大利亚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实施相应的冲突解决教育,分为5岁至7岁、8岁至10岁、11岁、12岁至1 5岁四个年龄段。四个年龄段的冲突解决教育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核心内容都是认识冲突、沟通和感受、团队建设,冲突解决技巧、同伴调解,协商与和平。
在具体教育中,5岁至7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决策制定、妥协的内容:更大年龄的孩子则陆续学习关于偏见、人权、同理心和宽容的内容:12岁至15岁年龄段的内容增加了愤怒管理,以及自尊、善良,自律,毅力,诚实,责任、信任等价值观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相同的冲突解决教育内容也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有所不同。例如认识冲突中,5岁至7岁的学生需要了解冲突可能发生的地方,明白冲突的问题是什么,推测冲突双方的感受,知道双方解决冲突的做法,回顾自己曾经经历的冲突,分析冲突问题是什么等;8岁至10岁的学生需要分析导致冲突的原因,什么使冲突变得更糟以及存在的偏见;11岁的学生还要知道双方是如何卷入冲突的,什么会让冲突升级,根据给定的冲突情境尝试解决冲突并说明理由;12岁至15岁的学生更要系统了解包括与家人、同伴或权威人士的各种冲突类型,分析并尝试解决电影、电视或书籍中的冲突,学习掌握包括约束、同伴压力、嫉妒、偏见、拒绝、服从等方面冲突的常见原因。
按步操作的解决方式
冲突解决、协商、同伴调解
澳大利亚中小学冲突解决教育有三个重点内容,即冲突解决、协商和同伴调解。针对这些重点,澳大利亚冲突解决教育提供给中小学生极具操作性的具体指导。
在冲突解决方面,具体步骤是冲突双方停止并冷静下来:明确问题,用“我……”的句式告诉对方发生了什么,以及各自相应的感受;冲突双方进行“头脑风暴”,想出多种解决冲突的方案:选出对双方都公平的解决方案,妥协是这一环节的关键:制订计划,明确一方或双方将如何付诸行动;同意这个计划,握手是表明双方都同意的一个好做法。
在协商阶段,学生要从自身出发,陈述发生了什么,具体感受和想法:懂得倾听别人的陈述,不打断;与对方一起想出对双方都合适的解决方案:选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意接受一个解决方案;握手言和。
如果是同伴调解,具体的步骤是,调解者询问冲突卷入者是否想解决问题:找一个私密的地方进行调解:解释规则――冲突双方都应该倾听彼此的观点、不要打断或喊叫等,总是说真话:要求冲突双方分别说明问题并描述自己对冲突的感受:调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冲突双方所说的话;一起想出解决方案:讨论每一个方案;选择一个解决方案,这一环节可能需要冲突双方做出一些妥协:最后双方通过握手或签署协议表示同意选出的解决方案。
培养友善的价值观
妥协、同理心、和平、宽容
澳大利亚中小学冲突解决教育非常重视训练学生对冲突情景的分析与尝试解决冲突。例如,教师会给5岁至7岁的学生设定一个场景――因弟弟看动画片影响哥哥做作业而引发的冲突,要求学生说出冲突的焦点,设想哥哥和弟弟在冲突中的感受,并指出哥俩应该怎么做:对于8岁至10岁的学生,教师会给他们提供三个女孩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情景,要求他们说出这些女孩怎么做才能冷静下来,冲突的焦点在哪里,分别扮演冲突卷入者,用“我……”的句式陈述相应感受、解决这个冲突的方案有哪些,他们会选择哪种解决方案,他们准备如何执行这个方案等:12岁至15岁的学生除了学习冲突的类型,还要具体分析一些情境,例如一群同学因为一位新同学的穿着而排斥她、威胁要赶走她:姐姐因嫉妒妹妹在体育和学业上的成绩而对她粗鲁地说话、损坏她的物品、打她,妹妹很生气,也以同样的方式还击等。
篇7
My friend sat across from1) me. Two classmates who were attention seekers were teasing him again. They did something mean to him every day. On this day, they were singing a song about him: "Chicken, chicken Josh." They sang relentlessly2), while the teacher chose to ignore them. Those words were like a bite of jalape?o3) to my friend, who turned red with rage and embarrassment, while tears of frustration dripped from his eyes. This made the other kids in class laugh. I could see how hopeless he felt.
On other days, they would steal his school supplies, call his sister ugly, and make fun of his big head.
Normally, I would just sit and watch it all. I was very shy. I rarely spoke during recess or raised my hand in class. I was so shy, in fact, that the school assigned me a social worker. In an effort to get me to participate more, she made me a chart to check off4) every time I raised my hand. She said I'd receive a prize if I filled it up. But I never did. It didn't help with my shyness; it just made me more self-conscious. I felt like my teacher and social worker were too focused on me.
But on this particular day, I took a stand. I'd had enough. I stood up and shouted, "Leave him alone!" Silence broke out, all eyes in the room locked on me. But the silence was short-lived as everyone went back to enjoying their break.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every time the bullies would taunt my friend during class, I would scream, "Stop annoying him," or, "It wouldn't hurt to be nice," or, "You don't have to be mean."
But these words didn't help. In fact, it made the situation worse: I too became a victim. That afternoon, the two bullies began to make up songs about me. My friend said, "Looks like you're a target now."
That night, I told my father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He begged me to forget about it until after winter break, which started the next day. I did my best to do that.
Now I'm the Target
When it was time to return to school in February, I was nervous. I thought to myself, "What if they bully me? What will I do?" But then I thought, "Maybe it was only a one-day thing, maybe they forgot about me." It was this mindset that gave me the courage I needed that early February day.
Boy, was I wrong! In the early afternoon my tormentors5) began to whisper songs about me. They chanted, pronouncing my name in a different dialect to show I was different from them.
This mocking and disrespect upset me a lot. I felt helpless. Here's how a typical afternoon went: I'd hear the bullies whispering songs about me. Nobody heard them except me and it upset me so much I couldn't stand it another second.
"Stop!" I screamed. My teacher turned from the whiteboard and said to me, "Don't interrupt the class."
"But they are making up songs about me!"
"I don't care. Ignore them."
Speaking Up
A few weeks later, I spoke to my teacher after class. He promised to help me with the conflict and even volunteered to tell my two other teachers about it. It was a relief hearing comforting language from a grown-up. I thought, "Maybe I can help my friend and myself and end our trouble." But the disciplinary6) method my teacher used couldn't force a rock to stay still.
Speaking Up―Again
This was the case every day until a few weeks later, when I decided to talk to my social worker.
She told me, "David, no one deserves to be bullied. I want you to keep me up-to-date on this. I'm going to handle it."
"What if the bullies find out I told on7) them?"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I want you to promise me you won't worry about the bullies; I will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I'm going to notify your teachers that whenever you want to speak to me, you can come to my office."
My confidence soared after that conversation. I was a bold eagle. I flew up the stairs back to class.
But she didn't take care of it. The rogues8) continued to harass me and my friend. The only change was that now I had my social worker to talk to. Whenever I felt hopeless, I went to her office. One day, she finally said: "David, I think it's time to get the principal involved."
"I don't know if I like that idea," I said hesitantly. "Let's say my enemies find out from the principal that I spoke to her. Then what? They'll threaten me."
"David, I don't know what the principal will do, but whatever she does it will be for your own good."
I didn't want to be the guy who gets other kids in trouble, but it had to be done.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你身边,你会置之不理还是伸出援手?你要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时我上六年级,老师刚刚宣布下课,课间休息时我们可以吃吃东西,在教室里转悠转悠。但那天,爆发时间也许是个更合适的词语――我当时达到了爆发点。
我朋友当时坐在我对面,两个平时就喜欢出风头的同学又开始戏弄他。他们每天都会对我朋友做一些不友好的事情。那天,他们在唱一首关于他的歌:“胆小鬼,胆小鬼乔什。”他们唱个不停,而老师却选择视而不见。那些话对我朋友来说像咬了一口墨西哥胡椒一样,他既愤怒又窘迫,脸都红了,沮丧的泪水从他眼里吧嗒吧嗒往下掉。这一幕让班上其他孩子哈哈大笑起来。我能看得出他有多无助。
其他日子里,他们会偷偷拿走他的学习用品,说他妹妹长得丑,还取笑他的脑袋大。
通常,我只是坐看发生的一切。那时的我非常害羞。我一般不怎么在课间休息时说话,也很少在课堂上举手。我太过害羞了,事实上,学校都给我指派了一位社工。这位社工为了让我更多地参与课堂,给我做了一张表,让我每举一次手都在表上打个钩。她说如果我能把那张表上的格子都打满钩,我就会收到一份礼物。不过我从没填满过那张表,它对我克服害羞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是让我更难为情而已。我觉得我的老师和社工有点过度关注我。
但就是在这一天,我表明了我的立场。我受够了。我站起来喊道:“离他远点!”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在我身上。不过这一瞬的安静没有持续多久,大家很快就又开始享受他们的休息时间。那天余下的时间里,每当那些恃强凌弱的家伙在课堂上欺负我朋友,我都会冲着他们尖叫:“别再烦他了”或“对别人好一点你们又不会掉块肉”或“你们没必要这么刻薄”。
不过这些话没什么用。事实上,这让情况更糟了:我也变成了受害者。那天下午,那两个小霸王开始编关于我的歌。我朋友说:“看来现在你被他们盯上了。”
那天晚上,我把发生的事都告诉了父亲。他请我忘记这件事,等到寒假过完再说。第二天就是寒假了,我尽力按他说的去做。
现在我成了目标
当2月份该返校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我自思自忖,“如果他们欺负我怎么办?我要怎么做?”不过我接着又想,“也许这只是一天的事儿,他们也许已经把我忘在脑后了。”就是这样的想法给了我在2月初的那天去学校所需的勇气。
天,我错得多么离谱!那天下午刚开始,折磨我的那两个恶魔就开始悄声唱着关于我的歌。他们在歌里用不同的方言唱着我的名字以表示我跟他们不同。
这样的嘲弄和无礼让我非常心烦,我觉得很无助。我的下午一贯都是这样度过的:我会听到那两个小霸王小声唱关于我的歌,这些歌除了我没人能听到,这让我心烦意乱得多一秒都忍受不下去。
“别唱了!”我大喊。老师从白板前转过身来,对我说:“别扰乱课堂。”
“但是他们在编关于我的歌!”
“我不关心这个,别理他们。”
说出来
几周后,我在课下跟老师说了这件事。他答应会帮我解决矛盾,甚至主影颜饧事告诉了我的其他两位老师。听到一个成年人的安慰话语,真是一种宽慰。我想,“也许我能帮助我和我的朋友结束这些麻烦事。”但是老师使用的训诫方法并不管用。
再次发声
这样的情况每天发生,直到几周后我决定告诉我的社工。
她对我说:“大卫,没人活该被欺负。我希望你能继续告诉我这件事的进展。我会处理的。”
“如果那两个家伙发现我告了他们的状怎么办?”
“没事的。我希望你向我保证你不会再担心那两个小霸王,我会处理一切。我要报告你的老师,如果你想跟我说话,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来我办公室。”
这场谈话后,我的信心飞涨。我是只勇敢的雄鹰,一路飞奔上楼回到了教室。
但是她并没有处理好这件事。那两个调皮鬼还是继续欺负我和我的朋友。唯一的改变是现在我可以跟我的社工倾诉这件事了。每当我觉得无助的时候我就去她的办公室。终于有一天,她说:“大卫,我觉得是时候让校长来处理这件事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好主意,”我迟疑地说,“如果我的死对头从校长那里知道我向她告过状该怎么办?他们会威胁我的。”
“大卫,我不知道校长会怎么做,但是不管她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我不想成为找其他孩子麻烦的人,不过这件事必须做。
Pride and Relief
My meeting with the principal didn't take place for a month. Once inside her office, she assured me I would be safe if I talked, so I did.
When I finished, she said, "David, I'm going to speak to the two kids separately, and there will be consequences for their actions."
"But I never intended to get the bullies in trouble. I just want them to stop harassing me."
"I hear you, but you and your friend weren't the only children who were bullied by these two boys. It won't be tolerated."
I had no idea other kids were being bullied too. On my way back to class, I felt proud that I had spoken up. I also felt worry about the unknown, and relief now that the deed was done.
The boys stopped bullying my friend and me immediately after the meeting. I later found out one wasn't admitted back to school the next year, while the other one was allowed to come back but only after he turned in extra summer homework as punishment.
The following year, something surprising happened. I slowly began talking to the bully who stayed in my school. First we just started nodding hello to each other in the halls. Then we began to have conversations. Today, it's as if a giant eraser erased the pages of our troubled past.
This experience helped me change gradually from a shy person who wouldn't even raise his hand in class to someone who takes pride in voicing his opinions. I also learned that if I believe something is wrong, I should speak up, even if it means standing out. And if adults or others in power don't pay attention to you, don't give up. It took months of me reaching out to different adults in my school until eventually someone listened and helped me.
骄傲和解脱
我一个月之后才去见了校长。一进到办公室,她就向我保证如果我把事情都说出来我会安然无恙,所以我告诉了她。
我说完后,她说:“大卫,我会跟那两个孩子单独谈谈,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但是我从没打算要让他们吃苦头,我只想让他们别再骚扰我了。”
“你的意见我都听到了,不过你和你的朋友并不是唯一被这两个孩子欺凌的人。这种行为不能被容忍。”
我完全不知道其他孩子也被欺凌了。在回教室的路上,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我说出来了。但我同时又觉得忧心,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还觉得松了口气,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那次会面后,那两个孩子立即就不再欺负我和我的朋友了。后来我才知道其中一个孩子在第二年不允许返校,而另一个则是在额外提交了一份暑假作业作为惩罚后才被允许回校就读。
接下来那年,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我慢慢地开始跟那个留在校内的孩子说话了。最开始,我们只是在大厅里互相点头打招呼。后来我们开始有了对话。如今,我们俩那不愉快的过去就好像被一块巨大的橡皮擦擦掉了。
这段经历帮助我逐渐从一个害羞到甚至不敢在课堂举手的人变成了一会为说出自己意见而感到骄傲的人。我还明白了,如果我认为某件事情是错的,那就应该说出来,即使这意味着引人注目。如果成年人或是其他有权的人没有注意到你,也不要放弃。我用了好几个月时间向学校里不同的成年人求助,直到最后有人倾听,并帮助了我。
1. sit across from: 坐在对面
2. relentlessly [r??lentl?sli] adv. 持续地;不停地
3. jalape?o [?h?l??pe?nj??] n. 墨西哥胡椒
4. check off: (核对无误后)在……打钩
5. tormentor [t???ment?(r)] n. 折磨他人的人
6. disciplinary [?d?s?pl?n?ri] adj. 以惩戒方法实施纪律的,惩戒(性)的
篇8
同志们: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大力推进"安全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建设,狠抓学校安全工作,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全县学校安全稳定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学校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为了更好地抓好学校安全工作,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尽最大可能减少师生意外伤亡,我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安全工作问题通报
(一)近几年比较突出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76起(学校有责任的24起),其中意外死亡17起(溺水死亡13起、交通事故死亡4起)。24起学校有责任的事故中, 2起事故与学校管理有关: 一是某学校几名学生凌晨1点左右,从学生宿舍吊窗溜出骑摩托车,到离学校40多公里的县城玩耍后,返校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致1名学生死亡;二是某所学校学生宴请老师吃饭喝啤酒,回校后意外摔倒,摔成2级伤残,学生家长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巨额赔偿。
(二)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学校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例如有的学校对安全工作很少进行专题研究,无安全工作计划,隐患台账不符、设备设施不齐、人员责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全;安全、德育、教学几块工作基本脱节;学校安全工作日志没有及时记录。
二是个别学校安全工作重布置轻落实,执行能力较差。有的学校印发的防溺水《致家长书》,并未发到学生家长手里,而是由学生代家长签字;许多学校安全应急演练走过场,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个别学校安全工作投入不足,潜在隐患较多。有的学校至今未安视频监控,学校门卫室防暴器材严重缺乏;有的没有专职门卫,个别学校甚至没有门卫室;灭火器数量不足,有的过期失效;寝室玻璃破损不更换,寝室铁床踩脚梯损坏不维护;学生在宿舍里点蚊香驱蚊子没有防火罩等设施;学生食堂下水道没有防鼠网、食堂没有防蝇条和灭蝇灯,操作间排水排气不畅,地板湿滑,天花板霉变严重;学生餐具自带自管;实验室强酸强碱等药品未实行双人双锁专柜管理,未建台账;全县9所寄宿制村小的学生伙房都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有的村小伙房极其简陋,设施设备十分陈旧(据了解,每所村小局里按生均600元/年预算经费,不足100人的按100人预算);学校门卫室未安装防暴一键报警按钮,不能及时将暴恐袭击险情迅速报告全校师生。(现在要求中小学应急演练"一月一跑"、幼儿园"一季度一跑",防火防震与防暴恐的跑法是截然相反的!师生不熟知险情声音信号、不熟悉疏散路径怎么能够跑好跑对?)
四是个别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应对能力不足。例如有的学校发现安全隐患只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却不报告教科局,造成县教科局十分被动;班级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班主任教师擅自处理不报告学校,不及时报保险,给后期校方责任险赔付带来困难(按保险法规定发生事故必须24小时报案);学校处理学生在校意外伤害事故自身保护意识不够,让别有用心的家长刻意钻空子将小事故演变成大纠纷,在学校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学校告上法庭,索要巨额赔偿。
五是个别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不足,力量薄弱。有的上千人学校只有一个安全后勤主任抓安全,没有安全专管员;寄宿制学校没有专门宿管员,学生一睡下就把学生宿舍大铁门一锁了事,夜间值守、巡查工作落不到实处;(一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得了!)门卫室没有应急队伍名单和联系电话,门卫由老教师或工人担任;小学、幼儿园放学时教师持械值守工作落实不够。
六是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参差不齐,安全管理风险高。例如有的民办幼儿园持续投入不足,招生人数远远超过办园许可规模人数,校舍和活动场地超负荷运行;个别偏远农村幼儿园在园人数过少,收入保教师工资困难,无力增加安全投入,安保情况堪忧;全县民办园还有陵江片区的明珠幼儿园、倍蕾幼儿园、阳光幼儿园,东青片区的春花幼儿园、新苗幼儿园、开心幼儿园,五龙片区的阳光幼儿园,元坝片区的井坝幼儿园、龙水幼儿园、红苹果幼儿园,歧坪片区的明花幼儿园、龙垭幼儿园、明珠幼儿园、星星幼儿园、月山星星幼儿园、金太阳幼儿园,文昌片区的育红幼儿园、新兴幼儿园、星辰幼儿园等19所幼儿园没有购买校方责任险;给学生供餐的民办幼儿园只有部分城区幼儿园买了食品责任险。(不买保险,一但幼儿在园出了较大事故,请问各位园长有多大身家来赔付?)
二、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校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损失和严重威胁;二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一些不法分子把学校和学生作为其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的目标。三是学校面临的反暴恐压力日益加大(大家不要认为暴恐袭击离我们很遥远)。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从中央到地方,抓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追究越来越广,处罚措施越来越严。从我们内部来讲:一是部分学校安防基础脆弱,教育投入还无法完全满足学校基本建设需要,安全防范能力还比较薄弱。二是一些学校安全稳定意识淡薄、校内管理松弛,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凸显,恶意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四是学校安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未能与国安、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形成合力,安全稳定监管仍有盲区。五是少数学校课堂管理不够严格,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言论偏激,对社会主义道路缺乏自信和理论认同,学生容易受到蛊惑。
三、增添措施抓好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一)学校安全抓什么——把握工作特点,抓好常规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重点是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师生伤亡。安全管理就是要管住学生自身的不安全行为,防范他人不安全行为的威胁;安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远离不安全行为,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要搞好安全工作,我们应把握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中国教育报针对2000-2013年十年间全国发生的各类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在1.4万余件学校安全事故案例中,事故灾难3839个、社会安全事件9369个、自害灾害事故173个、公共卫生事件618个。事故灾难中,溺水和交通事故比例最高。在社会安全事件中,比例最高的是暴力伤害事件。在公共卫生事件中,食物中毒比例最高,占所有卫生事件的60.2%.在自然灾害事件中,雷击和洪水引发的事故(事件)相对较多。导致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构筑物、设施等其他原因只占4%.
要抓好安全教育,我们要把握学生安全教育鲜明的季节特点。学校除了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见〔2007〕9号 )落实对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外,应结合季节特
点抓好以下教育内容:校园治安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教育要经常落实,防溺水教育四至十月重点落实,特别是每年春末及时进行,夏季周末等放假前必须明确要求;防煤气中毒教育冬、春季重点落实;防地质灾害、防洪灾、雪灾等自然灾害教育夏季汛期和冬季重点落实;预防流行性疾病、传染病教育春季和秋季重点落实,疾控部门疫情预警后要有针对性落实;森林防火知识普及教育春季和冬季重点落实。县教科局安全股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给各校发短信进行安全预警提醒。
(二)学校安全谁来抓——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安全责任清单。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学校作为一级法人单位,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照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通过一层对一层负责的方式,将安全工作责任明确到学校每一个岗位(共39类),细化到每一位教职工,真正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学校要通过教职工会等形式,解决全体教职工对于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学校安全工作就是一张严密的网,责任和制度是这张网的经线和纬线,教职工就是经线和纬线相交的结点,每人负责一块又相互联系,哪一个点出了问题网都要破。学校要把人员安排好,涉及安全工作的重要岗位不能出现空白,要设有安全专管员岗位,同时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石灶小学对全体学生进行"雅行"教育,将安全行为作为"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入校本教材,值得借鉴。学校要督促、家长切实承担校外监护责任,应该家长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提醒到位并留有痕迹。元坝初中通过建立安全责任清单的形式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将责任清单在校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值得借鉴。
《安全生产法》也明确了县教科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规定,承担履行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还有就是发挥部门的协调作用。也就是说,县教科局不会直接代替学校管安全,分管同志和职能股室人员也不是万能的,我们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学校是否落实安全责任,督促学校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后开展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三)学校安全怎么抓——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能力建设。
县教科局转发了广元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能力建设的意见》(苍教科函〔2016〕28 号),学校要按文件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通过推进 "坚持安全责任全员化,提升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力;坚持安全教育课程化,提高师生安全认知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立体化,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落实安全建设标准化,提升学校安全保障能力"的"四化四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师生安全素养和学校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能力,确保校园内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火灾、交通、校舍倒塌事故,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让每一所学校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平安校园。
2016年,在学校安全能力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三件事:
一是全县所有学校必须落实至少一名取得保安资格证的专职保安员。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幼儿园)保安员继续推行由专业保安公司派驻的试点工作(教科局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其余学校保安员通过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所有学校必须按标准为保安员配备防暴器材。
二是升级改造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县学校现有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彻底摸排,不达标的进行升级改造,没安装的必须安装。
三是继续推动 "明厨亮灶"工程,开展学校食堂 "五统一"规范化建设。东溪片区明厨亮灶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好,值得借鉴学习。我们将召开现场会,强力推进学校食堂制度、台账、标签、容器、色标"五统一"规范化建设,统一采购安装46所学校的食堂视频监控器材。
学校安全能力的提升,是一位校长优秀能力的最好证明。歧坪小学地处苍巴线交通要道,全校1500多名学生每次放学能在3分钟内让家长有序接走,值得肯定。
(四)检验安全工作效果如何——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三级检查模式。
为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监管,县局提出"三级网格化"安全检查要求:学校坚持每天安全巡查,每周一次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台账,校长必须亲自参与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片区教育督导站必须对辖区学校和幼儿园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县局每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督查。
安全后勤股要尽快印发学校安全检查参考手册,从教科局到学校一线管理安全的所有人员,都要知道安全检查该关注什么,如何记录、收集工作资料。县局也将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的督查抽查力度,特别是回头查前面检查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检查方式也要改革,比如随机观摩学校的安全应急演练、询问学生安全教育情况、调阅学校领导干部工作手册等。安全股每个季度要将全县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情况和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及时形成通报,并将通报情况按规定纳入对学校的目标考核。
篇9
[关键词]库切;《耻》;双重意识
在2003年南非作家J.M.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评价“库切作品的人物总是游移退缩、畏葸不前,无法率意而行。这种消极被动既是遮蔽个性的阴霾,却也是面向人性的最后一方聚集地――人们不妨以无法达到目的为由拒绝执行那些暴虐的命令。正是在对人的弱点与失败的探索中,库切抓住了人性中的神圣之火。”小说《耻》中,以南非日益变化的新形式为时代背景,以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背景下的白人生活为主要线索,以及白人在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标准之间徘徊的两难局面为主要矛盾,本文从溯源南非的历史开始,在分析社会和作者背景中揭示《耻》中南非白人因其文化身份造成的双重意识以及这种意识的坚守与疏离。
一、历史的滥觞――双重意识
双重意识最早来源于美国的杜波依斯的评论,原指非洲裔美国黑人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在后殖民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在南非土地上的白人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一直受到黑人的影响,既要坚持自身的信念和自由,又屈服于当地黑人的管辖,在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的斗争中徘徊,在心灵上留下双重意识的深刻印记。生活在南非土地上的白人们不得不以“双重自我”的身份获得站起来的力量,这是库切在有关后殖民主题的文学作品中突出反映的内容,也是他作品里潜藏在思想深处的双重意识。
法农在其重要著作《黑皮肤,白面具》中认为,黑人灵魂深处有一种无可排解的自卑情结,他们被喻为没有文化地位、没有心性陶冶、也没有自主的民族自尊的“原始野人”。经历种族隔离而重获和平宁静的南非人对殖民留下的伤痕记忆犹新。这种历史转折蕴含着黑人的仇恨和对获得身份认同无比坚定的决心。在南非社会角色的变换之中,黑人发泄般地对白人进行复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南非白人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他们意识中虽然还残留着强势文化的优越感,但已没有那种如沐春风的,在黑人反扑势力的席卷下,现实中“双重意识”逐渐潜入他们内心深处。在南非的岁月里,库切一直生活在这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的交融与斗争中,形成南非黑人社会中的一个自我,和白人在黑人社会中的独特体验中的自我。在库切的笔下,《耻》更多的是描述了在这种双重意识下白人对现实所进行的反抗,合理的却又充满悲剧意味的情感纠缠。
二、夹在文化罅隙中的思想者――库切
库切的荷兰血统标刻着殖民浪潮和帝国时代的遗迹,这种身份昭示着他和前殖民者千丝万缕的联系。继承着殖民先辈们的遗风,他身上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情维系,但对哺育他成长的土地,他也始终怀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作为殖民后代,他在南非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面对着一段早已完结的殖民恩怨,他还需要在白色的欧洲和黑色的非洲中做出选择吗?历史遗留的问题一旦推移到后代的身上,它就显得愈加敏感而凝重,库切就是担负着这种困惑和反思走上小说创作的旅途。在作品《耻》中,一如既往地凝聚着库切对种族和文化身份的思考,沉重的归属感和双重意识,交织出现于字里行间,客观上也表明了库切无法使自己的灵魂超脱于这种愁闷压抑的禁锢。他的文字体现其关于特殊经历的心声,正是这么一种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得他始终采取南非当代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另外又客观地审视剖析了南非生活的变迁和从容,更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多具备一份理智、融合与超越。
三、文化身份的烙印――南非白人的两难境地
“《耻》这部作品通过各种细节的描写,揭示了新旧交替时生在南非大地上,发生在南非各色人等之间的种种问题,对殖民主义在南非对殖民地人民和殖民者本人及其后代所造成的后果表现出深切的忧思和相当的无奈。”在开普大学里,卢里是位有思想、充满自信的大学教授,但他同时也是个性风流、没有道德判断标准、放纵的中年人。面对着在殖民统治后复苏的农村,他仍小心地保存着那份殖民文化上的优越感,他仍习惯过去的行为方式和准则,但这份优越感却使他在乡村处处碰壁。在乡村,他的博学多才失去了用武之地,昔日的大学教授委身切狗食、给工人做下手,到动物福利会诊所里帮忙。她的女儿露茜遭到黑人的欺凌时,他只能像个哑巴一样。在他梦里和现实生活中,耳边总萦绕着女儿无助的求救声,可他却无能为力。一个文学教授,在乡村却处于一种独白状态,这体现出一种文明的尴尬。他想听佩特鲁斯的故事,却不期望用英语听,“他越来越坚信,英语极不适合用做传媒来表达南非的事。”卢里的无奈主要体现在前后身份的落差,在他意识当中,大学里是拥有着值得骄傲的身份认同感,也坚信自己的执著可以换来包括南非当地的所有人的认同。但在女儿遭受后,他逐渐平静地接受了这么一个事实,并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在后殖民语境下,所需付出的代价是重大的。每次卢里想起遭遇的事情,他心里就涌起一股悲恸,那种感觉如潮水般涌过,“倦怠,冷漠,还有无力。”黑格尔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和破坏掉。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之中。”
相对于卢里从骄傲而自信走向无奈而失落,露茜则是一个在历史和现实罅隙中逐步失去白人品格特征的形象。对露茜的描述主要聚集在父女间意见的分歧上。卢里称其为“思想现代、充满自信”比她母亲“更锐利些”的女人。她遭到后,“温和地,但却坚决地甩开卢里的胳膊”,在警察面前只字不提受辱之事,当卢里百般奉劝她正视自己拥有的权利时,她却说:“这跟你没有关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完全属于个人隐私。换个时代,换个地方,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件与公众有关的事。可眼下,在这里,这不是”,“这里就是南非”。在卢里劝露茜离开这个农场的时候,露茜坚决不从,露茜觉得在这片土地上的e人眼里,她“根本就一文不值”。她要求父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解释道:“他们觉得我欠了他们什么东西。他们觉得自己是讨债的,收税的。如果我不付出,为什么要让我在这里生活?”父女俩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绝非完全归咎于代沟,而是包蕴了更深刻的历史内涵,也是“人能否回避历史”的一种答案。在历史变迁中,当年白人殖民者后裔正在以自己的名誉、身体、尊严的代价来赎罪。在卢里这么一个远离殖民政策,在祥和平静的大学校园中生活的人再也不能接受这一点,但 和他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的女儿却早已被这种历史耳濡目染,并敞开心胸去接受惩罚。
佩特鲁斯出场时,作者仅用“线条分明,饱经风霜的脸,一双透着机敏的眼睛”的描述似乎就是用来模糊我们对这位南非农民的印象的。佩特鲁斯的身上饱含非洲原始的野性,又有长期磨炼出的对抗白人的野心和胆略。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卢里分明地感觉到,在南非大地不明事理的犯罪的猖狂,执法部门的软弱,白人生活、人身安全的窘迫境地,是千千万万如佩特鲁斯一样的人的反抗情绪造就的。露茜事件的肇事者正是佩特鲁斯的亲戚,在晚会上这根导火线被点燃后,卢里出于惯常的思维要求惩罚肇事者,到最后却没有人认为这事违反常规而不了了之。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了新一代的黑人们对殖民主题正统合法性和文化优越感的藐视和颠覆。在这么一个白人和黑人的直接交锋中,卢里最大的失败显然来源于他优越的文化认同感受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主体身份的丧失。
作品主题“耻”的双重含义也昭然若揭:一是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丑恶现象给后代白人所带来的深刻耻辱感,二是黑人在南非独立后对白人进行暴力报复所带来的深刻耻辱。后者已经在岁月的前行中逐渐占了上风,并且正在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散。叔本华认为:“意识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主体对于主体自身的意识,二是对于作为意识主体的我们的身外之物的意识。我们自己愈是占据意识的中心,那么外部世界便愈是退居于意识的边缘。相反,如果我们愈是较少地关注我们自身,那么我们就会愈多地意识到外在对象。”在小说中,库切不仅谴责白人的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也谴责后革命时代南非黑人对白人实施的暴力。在库切的非暴力哲学中,暴力是无色的,是跨越种族和肤色界限的,暴力行为所带来的“耻”不仅仅属于南非白人,也同样属于南非黑人。
四、以文化追求永恒
露茜怀孕了,“就这样,生命一直延续下去,这条存在线不断发展,而他在其中的份额,他为此提供的奉献将会越来越小,直到有一天被彻底遗忘。”这里的“份额”既指生命的血脉,也指文化的脉搏。一个混血儿的出生,让卢里感觉不到生命延续的骄傲,而是对自我的影响力的不断缩小,甚至消亡的感伤和无奈。征服和反征服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或许还没有完全显露它的全部特征,但可能在下一代就被完全颠倒过来了,这对殖民统治者来说无异于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还在母亲肚中蠢蠢欲动的胎儿,身上流淌的是黑人和白人的血液,在黑人和白人彼此的仇恨浇灌下孕育出来的生命,哺育他的将还是这个因殖民而饱含仇恨的大地,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命运呢?露茜对卢里说的“你对他的看法与事情根本没有关系……他是生活中的事实。”
对于一个无法支配自己命运的个体来说,他可以在支配他者的生命中得到满足,可这种支配是出于爱还是恨?如果不对,由他人来保护自己的命运,对弱者来说到底是不是另一种不幸?在这个自信的外表下,卢里也困惑、迷惘了。在旧有的黑人屈从白人的关系被交融的文化取代之后,如同卢里这样的殖民后裔们正在失去其固有的身份标识,体现出后殖民文化下价值理念的无序、混乱。南非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白人绝对统治之后,多种彼此相异又相互交织的文化正试图治愈种族隔离制度留下的创伤而作出最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