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和工商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学和工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学和工商管理

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核心职业能力;教学

随着时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开始进入了良性的循环。高职学生想要在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对应专业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在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观,同时具备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

一、传统高职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代表性问题有专业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过于浅显等,尤其是在学生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还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低端复制现象尤其严重,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2.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仍然是“理论灌输+案例讨论”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现有模式的培养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了解解决某些问题的“套路”,但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囿于课本上给出的套路和模式,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3.创新精神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缺失。创新精神是一种主人翁精神,但是随着职业经理人的普遍,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针对学生的培养偏重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而不是企业家式的培养,这就导致根本上创新精神的缺失以及诸多短线行为的出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4.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工商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中,绝大多数院校和教师都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应对企业内部变化的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应对外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变化的能力,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很大原因是由于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的,只重视内功修炼,不顾外界环境变化,必然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5.对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够。当前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收集和处理相关行业的信息,而且还要在对企业的各个重要部门如财务、管理、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引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本专业能力,却忽略了信息收集、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与特性

1.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即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其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快速适应工商管理职业岗位、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管理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2.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特性。①专业性:任何职业的核心能力都要有一定的专业性,脱离专业性,职业能力也就不复存在,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实质上是在金融、公关、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起来的一种复合性质的专业性。②可迁移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同其他专业一样,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这种可迁移性不仅存在于工商管理的各个分支,更存在于各个层次、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中。③发展性:发展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商管理相关的岗位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二是随着管理者的个人变化,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④社会适应性:任何一种经济实体,任何职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乃至岗位职责都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影响,这就要求一个合格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过程中应当侧重和渗透的能力

1.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而要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企业家精神,而是要在拥有开拓、创新、诚信的基础上,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仅仅指的是在处理工商管理环节时候能够创新处理某些问题,更体现在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具有从全局角度出发的,能够以提高人类美学为目的的高尚情怀。

四、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向

1.鼓励学生自发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和探索精神。工商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的是工商,但是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的专业,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职业能力就必须要注重保护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尤其要鼓励并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在保证学生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空间。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就是竞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时候,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什么是公平竞争、什么是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竞争意识,要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培养。

五、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渗透培养的基本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以往的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的教育观念,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逐年扩张的情况,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方法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知识储备以及发展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的,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控制。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本校的情况,大力培养创新型师资,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2.深化教学改革,增加创新课程,培养学有所长的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培养出学有所长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除此之外,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应该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与当地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同时,在教授这些课程的同时,一定要渗透现代管理的方法和观点。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固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但是如果一味重视专业轻视素养,必然与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时候,在注重以人文本、鼓励学生彰显个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篇2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模式;工商管理类专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正因为如此,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都趋向于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很少有人研究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的经济法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和方法,导致目前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较,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独特性,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讲述这一部门法的理论、制度以及规范的法学学科,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不相同。通过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比较,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程内容涉及法律范围更广泛和综合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范围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法学经济法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子部门法。因此,相对而言,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即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包括多门法学学科专业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2.教学重点偏重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设计必然根据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法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其学习本身强调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相较于法学经济法对理论性的高度关注,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特别注意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课程不宜也没有必要过深地介绍法学专业理论,而是侧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必须的法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

3.教学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和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启发式教学,在介绍必要的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来示范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注重分析方法的传授,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法学视角,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与拓展能力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经济法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补充作为非法学专业学习法律所必需的知识,适当介绍各种法律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并注意避免使用生硬难懂的法律术语。要尽可能将复杂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一般性语言作深人浅出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而言,应该着重研究经济法课程建设如何与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1.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出实用性和包容性,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是作为学科基础课设置的,考虑到工商管理类人才未来参与社会工商管理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经济法课开设前并没有学习相应基础法律知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打破纯粹法学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与包容性。既要学习法学专业体系中的“经济法”、“商法”,还要学习“民法”中的法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制度、所有权制度、时效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另外考虑到上述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与之相关的程序法律制度在经济法课程内容范畴中也是不能缺少的。

在课程学习内容安排上,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应当以商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全面讲解商事主体、商事行为等商法制度;考虑到学生的法律知识状况,有必要先行介绍部分民法知识为学生提供应当具备的基础法律知识,最后再辅之以民事、行政及仲裁等法律知识;同时设置相应的经济法内容,讲解宏观调控法律制度。这几个方面制度内容的设置于内容本身而言彼此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是可以彼此相容的;于学生而言应当具有的法律知识体系也是实用的、相对完备的。内容设计上更加丰富,也充分体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完全能够满足相关专业人员对经济法律知识的需要,由此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教学方法应该以范例教学法为主,注意知识讲授的通俗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避免采用,要让学生从原有专业思维方式中跳出来适应法学的理性思维,准确理解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2]。要改变学生对法学类课程死板枯燥的固有印象,惟有“范例教学法”才是首选的教学方法。经济法范例教学即是将精选出来的示范性、典型性的经济法重点法律制度和案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个别来说明一般,使学生能由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来理解和推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这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热情,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去检测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引导学生从重点知识的学习入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其他经济法知识奠定基础。应说明的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法,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等,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性的东西,借助这些东西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

另外还应当注意,要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与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区分开来,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讲授难度、方法上的区别。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必须立足使学生掌握在未来工商管理活动中应当具备的经济法律知识为教学中心,注重知识点的讲授、注意知识的难易度、讲究讲授知识的通俗性。因此,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经济法律常识,而非成为法学专业人才。

3.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和现代化是提高经济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必须配合采用丰富多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平等式、对话式、探讨式、互动式教学场所,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手段如下: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研究。以案说法、以案讲法,形象、生动、深刻地讲授经济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准确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保证。当然,案例教学必须以大量典型的案例为依托,由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文件,除了课程体系下的实用教材外,相应的教学案例库或者案例教辅材料也是必备的。

(2)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对经济法中的重点、焦点问题迸行讨论。程序是教师事先拟订讨论题目并将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撰写发言稿,讨论时要求学生登台发言,在学生各自表述完他们的观点及论据后,教师再作点评和总结性发言。专题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文章写作、法律论证等能力,更有利于加深其对经济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教学:经济法课程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购买教学光盘、制作教学课件、录制电视台播放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庭审现场”等法制节目,编辑整理制作成与课程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学视听资料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直接再现社会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明了法律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坚定法律信仰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注重案件的发展过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法官、学者、律师“以案说法”中将使其所学的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增长法律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法律逻辑判断能力、运用经济法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财政金融学院军鼓队

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由财政金融学院37名学生组成的军鼓队!朝气与活力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洋溢,友爱与鼓励在他们的每一个人心中传递。他们奏响时代的强音,敲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引领出被次运动会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

信息管理学院花束队

迎面走来的是由信息管理学院的同学组成的花束队.他们用欢悦的脚步落在激昂的鼓点上,花束的每一次挥动都化成前进中的美妙音符.他们将以入画的青春,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工商管理学院彩旗方队

正向主席台走来的是工商管理学院彩旗方队。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鲜红的旗帜因青春的激扬而飞扬,整齐的步伐因信念的执着而坚定。

向前走,走过灿烂的昨天,行在绚丽的今天,迈向辉煌的明天。

外国语,国贸气球队

有外国语学院和国际贸易学院组成的气球队正向主席台走来,他们带着憧憬,怀揣希望,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尽情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会计学院拉拉队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美丽的青春的代表----会计学院的拉拉队。由36名女生组成,她们健康,活泼,热情,自信,展现了经济学院女生巾帼不让须眉的体育精神!她们将用自己的热情给以运动员们精神上的支持!

人武学院代表队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人武学院代表队。这是一个特别能学习,讲奉献。守纪律的优秀群体,在他们身上,既有着当代大学生志向远大,开朗自信的外在特点,又有着新时期军人脚踏实地,勤恳务实的内在气质,它们是我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外国语学院代表队

节下来向主席台走来的是外国语学院代表队。过去的一年是外国语学院进步、发展壮大的一年,在外语系基础上发展成为外国语学院。

今天,外国语学院以崭新的姿态和抖擞的精神向我们展现着信心和勇气!

公共管理系代表队

迈着矫健的步伐,公共管理系代表队向我们走来。在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是不竭的生命活力,展现的是无尽的青春活力。同心协力是他们彼此的默契,顽强斌博是他们永恒的信念,永争第一是他们不变的追求。我们相信,公共管理系代表队定会赛出体格,赛出风格!

法学系代表队

正向主席台走来的是法学系代表队!他们积极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利用所学知识,积极为社会服务,喊响了“以我所学,回报社会”的口号,他们把法律的文明洒满学校和社区。自豪吧!青春的朋友们,祝你们脚步更加顿挫铿锵!

体育部代表队

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体育部代表队。这支队伍融合了我校田径,排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中摘金夺银的体育健儿。在平时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相信在本次与运动会上它们必定将赛出好成绩,赛出高水平!

工商管理学院代表队

现在迎面走来的是工商管理学院代表队!激情工商,再创辉煌,是这支自信而坚定的队伍的承诺:展现自我,挑战极限,是他们拼搏的方向。激扬青春洒汗水,运动铸就工商魂。我们相信,工商管理学院代表队定能为今年的运动会添上闪亮的一笔!

篇4

(一)山西工商学院和法学相关的课程开设情况

1公共课

公共课也称为公共基础课或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外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我校在这些课程中和经济法有关联关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社会法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三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而社会法制一般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两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2专业课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修习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我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和法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有经济法基础(经济、管理类专业)、税法(会计类专业)、广告法(广告类专业)、建筑工程法规(建工类专业)、旅游法规(旅游类专业),专业必修课有广播电视法规(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类专业)。这些课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时间、课时要求与考查形式不尽相同。

3实践课

实践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一般法学专业的实践课为到法院实习,或组织模拟法庭等。由于我校暂时未开设法学专业,其他专业和法学相关性不是很强,所以暂时没有法学类的实践课。

(二)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开设情况

1商学院

我校商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共有三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人力资源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人力资源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也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2会计学院

我校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的三个方向:会计实务方向、会计应用理论方向、注册会计方向均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也均为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3金融学院

我校金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是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4建筑工程学院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是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二课时,共计32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5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没有开设经济法,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

6通才教学部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目光远大、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我院牛三平院长在研究美国通才教育的基础上,走访了许多企业,了解其用人要求,掌握了市场迫切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的信息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于1996年在我院开办了首届通才班,实施通才教育。我院通才教育是在四年一贯制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完成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启发意义的知识结构,并得以内化,造就良好的人文、科学和道德素养,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我校通才教育部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目前有工商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经济法,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试课形式考查;财务管理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开设,三课时,共计48课时,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二、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我校担任经济法专职教师将近三年,为各专业本专科承担了六学期经济法教学任务,在教学经验中总结经济法课程开设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学生法学基础薄弱

我校学生法学基础较差,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我校属于二本C类学校,所招学生学习基础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略有差距,尤其是初、高中应掌握的政治等学科里涉及法学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差强人意。第二,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非法学专业不再开设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而将法学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统一开设。这样一来学生在开设经济法课程之前接触法学的机会又大大减少,再加之我校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往往由思政方向老师授,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法学基础知识学不透,甚至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在以后开设经济法课程时,学生该掌握的法学知识没有掌握,难以和经济法课程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课程安排不甚合理

经济法按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属于专业基础课一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之课,但是我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时间和课时以及考查课程的方式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商学院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甚至是第六学期才开设经济法这门课程,此时已经到了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不再开设经济法为时已晚。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周三课时,共计48课时,而经济法涵盖内容又较多,课时量难以满足课程设置的需求。大部分学院经济法课程为考查课,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法学课程本就不是十分重视,再加上为考查课,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不重视课程的心理。从这三方面而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

(三)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针对二本C类学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经济法教材甚至为非法学专业教师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内容也没有大的区别。比如,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偏重于公司法,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合同法,金融专业应侧重于金融法、银行法等方向,而目前经济法教材还没有如此细的分类,而要求经济法教材也难以涵盖所有法学知识,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质量欠佳,经济法课程的开设和各专业的需求贴合度不高。

(四)实践教学较难开展

我校是一所新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并没有法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均为非法学的专业,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类的实践教学比较困难。目前针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只能停留在案例讨论的初级阶段,但由于合班授课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案例讨论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改革建议

(一)加强基础法学学习力度,为经济法开设奠定基础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只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一门涉及到法学的公共基础课,额外增加法学基础课课时量不是很现实,但是建议我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时候选择有法学专业,特别是有经济法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基础的部分,为经济法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目前,我校本科层次的专业经济法课时基本为周三课时,针对经济法内容较多的实际情况,周三课时(总课时48)难以满足经济法课程教学需求,建议学校本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增至周四课时(总课时64),且将考查形式统一为考试形式。并且建议全校统一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时间,专科层次的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科层次经济法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这段时期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专业基础课而言也能较好实现其开设目的,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铺垫,并且有利于协调教师课时量的问题,不会出现一学期课多一学期没课带的情况。

(三)严格把好专业教材质量关,为课程的学习保驾护航

目前,针对二本C类院校的专业教材质量差强人意,教学在选择教材方面比较头疼。经济法教材的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体系严谨内容充实,但选择法学专业类经济法教材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难度偏大,而一些非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体系不严谨,有的内容混乱,有的法条滞后,并且不同专业重点不突出,这就需要在选取教材的时候严把质量关,或者鼓励本校教师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

(四)适度开展相关实践教学,为知识的巩固助力

篇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称“首经贸”,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

60多年来,首经贸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会计专业学什么

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汇总和分析,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信息,并直接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促使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工作。

本科的会计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国际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方向。在开设课程方面,各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和侧重点来开设专业课。总体来说,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都会涉及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

篇7

【关键词】艺术专业;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范围涉及经贸、工业、农林、建筑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这类专业的快速成长其内在素质却远跟不上其规模的膨胀。当前主要的问题有教育模式陈旧、专业理念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实践、结构不合理并且设置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内容浅显、粗放、缺乏新意等问题,加之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如何使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类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相互割裂

艺术类课程关注艺术技能与技巧,工商管理课程注重管理理念与方法,两类没有融合。众所周知,工商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它的研究假设和研究主体往往建立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它的研究更多地是面向制造业等工业组织。而制造业的运行与运营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运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下的经济性组织或营利性企业有相当大的行业特殊性和差异性。艺术类学生需要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详细讲解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学校的投入不足

艺术类开设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艺术素养又能在公司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和商业推广的高等复合型人才。现在非艺术院校在这一块引起了重视,但是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施和经费紧张,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设备简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这一点,如学时非常有限,例如管理学通论2学分,市场营销学2学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此类工商管理课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几乎只能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原理讲授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去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内的具体经济性组织的微观内部经营与管理,而事实上,学生真正需要在这一块有专门的导师来引导,而市场和用人单位也正需要专业技能强,一来就能用的毕业生。

3.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应当说,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坐标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走上艺术市场成为艺术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基于这样的专业定位,学生普遍要求教师的课程传授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但事实上,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越来越高,高校的重点越来越向科研倾斜,资源和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学术研究流动,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不受重视,高校的指挥棒导向与上课不同的方向。学生的整合性课程几乎没有,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学时、学分极其有限,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看到一份市场营销学试卷,考生是包括营销、管理、法学、中文、艺术设计、动画等大部分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一份试卷十来个专业使用,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并且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字与法学、与中文、与艺术专业相关。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考起来却相当吃力,可以推断,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照本宣科,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点即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教师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根本原因是没有政策激励。

4.校企合作没有落实,订单式生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推动学生进入企业半工半学的目标,订单式生产不仅与实习基地有关,更意味着学生毕业甚至实习开始就能直接上岗。实施“订单式”培养非常依赖“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上了讲台能授课,到了一线能操作;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解决生产难题、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也制约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建立灵活的教学机制,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从根本上说,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就是通过工作室这个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通过机制保障,推动师生参与校企项目和横向课题,打造多学科交叉教学和实践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

(一)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1.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高速发展的总量

2.文化产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巨大需求

3.文化创意企业的急速增长与人才瓶颈

4.职业化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需要程。

5.高等院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迫切要求

6.整合资源,通过一体化合作,推动校企联动

(二)内在机制运行分析

1.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独创性……”与普通文理科的教育方式相比,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各分支都应当特色鲜明,那么如何在落实这种特色,值得我们思考,课程整合是一个勇敢的尝试。举例来说,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如果定位为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以职业介绍和导航为主题的系列图画书,就涉及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首先进行文字创作,再根据文本和主题创作图画形式,最后装帧出版。大致流程如下:(1)选取职位,进行工作分析,产生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规范;(2)根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表,扩展到职位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与案例,通过案例寻找管理原理与方法,然后形成解决文案;(3)根据文案确定绘画形式与风格;(4)最后形成图画书;(5)出版与发行。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涉及到前期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战略定位,涉及到中期艺术创作与技巧,涉及到后期编辑、出版、推广和营销,甚至涉及物流管理。在完整的过程中涉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涉及工作室的战略与运营,涉及创作团队的创建与管理,涉及主创人员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管理。

2.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目标与课程定位

艺术类专业现在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知识陈旧、专业性深度不足。没有专门就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进行细分,并深入调查研究,得出针对性的研究。现在的课程设置应当说是滞后于实践的,好像什么都涉及了,什么都学到了,但都是皮毛,泛泛而谈,又似乎什么都没学到。客观地说,学到了几个基本概念和几个原理,但要应对具体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根本不可能。何况那几个概念和原理早就老掉了牙,根本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没有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需要却非常明确,要求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广西艺术学院有一份调查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40%的受访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优势”;有29%的学生则认为是“具备营销策划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另有12%认为是“艺术技能和鉴赏能力”。

3.细分就业市场需求,开拓课程设置新思路,拓展就业面

从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在专业细分的条件下,许多毕业生却投身于专业的延伸行业或相关行业,甚至完全超越大艺术类的行业领域,从事与本专业学科完全无关的行业。专业归属于行业的对口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广泛性。以浙江传媒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含创业)行业的分布为例:从事广告/市场/媒体/艺术的占28.4%,从事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的占19.2%,从事生产/营运/采购/物流的占13.3%,其余的分布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服务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生物/制药/医疗/护理、建筑/房地产、人事/行政、咨询/教育等诸多领域。

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强烈要求

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以课程教育为平台,构建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学业阶段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布局。整合性课程正好可以介绍最新的职业生涯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能尽快定位优势职向。如SWOT分析法、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等,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性、职业发展评估等职业生涯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要求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才能适应职业要求”。

5.整合性课程可以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师资的培训。其次,走出去,送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实战。也可以派青年教师到一些专业成立比较早、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院校进修。有必要引进“外脑”,实现中外合作。整合性课程以较小的成本,通过交流和共享,可以实现整体提升。

三、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引入工作室制,使其成为课程的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美术学院“两段式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保障优良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有竞争力的激励举措,灵活的结构机制,推动整合性课程做出实际成效。

2.在课程结构上,整合性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将艺术学与管理学相融合,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关课程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应用门类学科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以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在课程内容上,整合性课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子产业进行主题细分,如出版、传媒、会展、艺术品拍卖、画廊、动漫等不同行业进行独特设计。把课程融会到实践中去,指派适当数量的专门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各种行业中的公司企业实习,通过实战性的实地观摩和比对,真正增强学生的组织策划、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并深化对之的理解。注意一定要尊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整合性课程不仅涉及校内多学科,而且涉及校外与校内资源的整合,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重点放在大学、科研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上,引导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人文创意和创业,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促进高校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篇8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分析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革,我国的现代企业在日常的运行、生产过程中既拥有较多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更高效益的取得。我国的企业需要依据时展的需要加强对于商管理模式的运用,从而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的优化管理,带动企业更高效益的取得。文章基于此,分析探讨现代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状况下如何借助工商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就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1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企业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工商管理工作。所谓的工商管理指的是企业借助管理知识以及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交叉运用的过程中。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设计到运营管理、战略发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往往还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活动等项目,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目标。一般而言,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不仅如此,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确保企业推动管理知识的应用以及普及,从而带动相关岗位的员工获取到更为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理念,确保企业在正确的方向发展,并由此保障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

作为我国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好坏,往往会对企业日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需要合理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并对工商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目前,我国的各规模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作业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作业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工商管理作业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开展了更深层次的管理工作,并在日常的工商管理过程中树立起长远战略管理目标。此外,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营销管理工作,并以此为核心实现了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调,从而带动企业资源、社会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利润的目标。再者,企业重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作用,并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动态发展状况的关注,最终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以及管理。企业为了促进工商管理目标的实现,其往往需要带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不与时代脱轨,企业还需要依据时展的趋势,加强对于各类管理工作的引进,从而实现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现代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往往将其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进行操作,并实现了企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重视最终企业文化的建设。

3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开展管理工作。事实上,伴随着我国千百年的商业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企业家的骨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人员往往借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并在强调中国文化运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现代企业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一部分而采取国际化视野。总而言之,在技术发展更迭较快以及开放程度加深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在传承本国的管理文化以及经验的同时,加强对于国际化特点的关注。但事实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却过分地重视国内文化特色管理模式的推行,进而导致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为此,企业需要依据时展需要开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以及革新工作,并从现行的各类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更高经济利润的提升。总之,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将各种不同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利弊,着力破除“唯上是从”的陈规陋习,建立合理合法的企业经营战略和决策制度。

4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

作为国民经济要素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所形成的具有关联的有机整体,经济结构大多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目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变革,我国的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4.1消费需求引导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社会居民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需求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故而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改造。此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变革,我国的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多样化,故而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进行,释放扩大消费潜力,培育新引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民俗差异较大,故而实现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并形成了消费多样化的消费模式,从而促使消费结构转变,带动经济结构转型。此外,作为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消费结构的转型也出现了新特征。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逐步朝着“住、行、学、乐”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往往能够诱发产品结构的转型、变化,进而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转型。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日渐提高,从而实现了其购买力的增强,有助于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加速经济结构转型。

4.2投资需求引导的经济结构转型

伴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不断变更,我国的社会投资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一般而言,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国的企业需要以此为基础转变自身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了对于各类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如此,伴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不断变更,我国的投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一方面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需求的逐步增加,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投资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的投资、经济结构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一般而言,为了进一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以及生产,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资金、劳动力、技术的投入,从而引起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最后,我国社会事业投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也会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于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投资的增加,继而导致投资、人员、就业、材料等结构等的转型,引起产业结构。

4.3出口需求转变的经济结构转型特征

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对外经济往来也较为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出口需求的转变也进一步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出口需求主要包括:出口商品、出口劳务、出国旅游以及对外投资。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出口仍旧处在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发展状况,而出口结构的内容、方式等因素的变革,也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的出口商品朝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而对外投资无论在资金投入以及投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此外,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也大幅度增加。这些状况的出现往往能够实现我国出口结构、投资结构的转型,并由此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的开展,引起经济结构转型。

4.4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结构转型新特征

事实上,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资源环境约束状况的出现往往能够促进能源、交换、产业等结构的变化,并由此实现了经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革以及新特征的出现。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我国资源、生态环境空间承载负荷达到上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并由此加强了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技术方法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企业加强了对于节能减耗工作的开展,并进一步放缓工业发展速度比以前慢,加快商业等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了我国交换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最终由此促使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变化。

5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变革,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风险与调整,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的优化发展,我国的企业加强了企业管理工作。关于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5.1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实现企业运行成本的控制以及降低。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精简,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并由此带动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

5.2建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规避发展道路不明确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5.3挖掘员工的潜能

伴随着我国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其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人员潜能的挖掘。一般而言,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工作时,往往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确保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4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往往能够进一步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资本结构系统的制定。不仅如此,伴随着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状况的了解,其能够更好地开展运营工作,并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保障,明确划分企业资产结构,确保企业可以合理投资。

6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更高效益的取得,其加强了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但事实上,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实际环境的限制,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关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6.1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能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相互协调的意识,且未能够主动去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企业的各运行环节缺乏有效的协调,进而导致管理机制的效益受到阻碍,无法实现企业的经济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此外,我国的企业由于忽视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故而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的低下,最终导致其无法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进行自我管理模式的调整,最终导致各类问题的出现。

6.2企业缺乏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依据,企业只有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定位,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更多效益的取得。但事实上,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对于企业利润的关注,进而忽视了自身定位工作的开展,故而导致其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此外,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工商管理理念的丰富,我国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以及模式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理念以及方法进行管理,故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状况的出现。

6.3企业缺乏把握、开拓市场能力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衔接、沟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容易出现盲目跟风问题的出现,促使企业无法有效地依据市场的规律以及特点开拓新市场,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适应市场竞争状况。

6.4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基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可以得知,我国的企业规模仍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只有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以及发展水平不亚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国外的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故而其有精力、资金去开展工商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的企业本身的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故而无法为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资金,最终导致其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不利于企业处理各类问题,进而阻碍了其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6.5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各项工作流程的简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创精神。这种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模式上仍旧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导致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与该模式存在各种不适应的状况,最终导致企业完整管理模式难以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6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通过对于我国各企业进行实际的调研分析可以得知:尽管我国的企业逐步开展了工商管理工作,但是其往往忽视对于工商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依循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具体的工作,进而导致管理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最终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7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与路径

7.1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

7.1.1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在制定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人才为本原则的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人才的招聘,并借助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让其参与到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实践中,为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此外,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下,还需要了解到员工的诉求,并在重视人才价值的同时,给予其适当的人性化关怀,实现其能力的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7.1.2强调效率与公平并举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需要确保员工的利益,保障其处于健康向上的运行氛围中。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对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地提高福利待遇,从而确保员工具有归属感,带动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现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

7.2工商管理模式开发路径

7.2.1以市场为依托现代企业在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在开发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依托,围绕我国市场经济的状况以及特点进行相关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工商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基于此,为了确保我国企业能够适应这一状况,企业的管理部门在制定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市场多变特点的分析,从而灵活地建立现代工商管理模式,为管理人员预留更多的操作空间,规避工商管理模式疏漏而导致的损失问题。此外,企业还需要强调工商管理模式的规范,从而借助卓有成效的体制机制,实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规避企业损失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7.2.2以法律为准绳伴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法制制度的健全,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循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杜绝恶意竞争、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出现。一般而言,企业为了促进该项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运行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其需要在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邀请法学专业人员参与其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不与法律冲突。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尤其注重企业预算、核算制度的法律性,并在律师的指导之下开展章程工作,务必保证其与法律相符合,避免后续工作当中为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阻碍。

8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更高效率的取得。我国的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工商管理模式。关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8.1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其需要加强对于优秀管理人才的招募以及引进,从而确保工商管理作业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升。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企业需要开始注重知识资源,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并为管理人才提供各类培训的机会,确保其管理能力以及素养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最终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8.2突破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之下,我国的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工作,进而导致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相关效益的取得,并导致企业形成高消耗、高收益、高产出工商管理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加强对于传统管理理念的突破以及改进,并从自我封闭的管理理念中挣脱出来,加强对于国内外先进的工商管理理念的学习以及借鉴,从而由此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8.3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企业实际状况的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一般而言,企业在制定工商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各岗位职责的明确,并带动各类激励制度的构建,确保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其次,企业还需要加强人性化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凡事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人员来展开,切实维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8.4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有关部门以及人员需要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围绕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开展。具体而言,企业需要依据时展的需要,加强对于高素质人才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从而实现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另外,企业还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加强对于企业各部门职责的分析,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进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重点、全面培养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在探索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由此确保企业制定的相关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工商管理问题的高效解决,并由此实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9结论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而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也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企业工商管理的内涵以及特点,并就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此外,笔者还论述了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四大原因,并对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以及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与路径、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突破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探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相关措施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实现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并由此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我国整个经济环境的优化,确保我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浅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31):48.

[2]牟青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9):139.

[3]田文茂.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策略探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2):50.

[4]赵文胜.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4):49.

[5]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2013(16).

篇9

[关键词]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1]。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其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创业教育类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或者在课外进行一些创业竞赛,只是单纯为大学生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我国创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相继建设了一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等,很多商学院也在尝试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还邀请资深企业家给学生上课,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美国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非常完整,且与整个创业过程息息相关,学校在创业教育整个过程中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因此,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构建适合我国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弊端,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教学环节,其目标是在实践教学中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系统技能,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思维,使之具有较强的管理实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本文将运用系统的设计思想,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所有大学生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对部分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创业教育,使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具体原则如下:

(1)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强化与渗透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使普及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性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所有大学生接受普及性创业教育,部分大学生接受专业性创业教育,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即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的。

(3)全过程实践的原则。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贯穿于大学4年的始终。

(4)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即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监控。其目的是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2.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遵循上述原则,本文拟构建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基于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2.2.1课内实践教学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内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的四大课程模块,即创业意识类模块、创业知识类模块、创业能力类模块和创业实务操作类模块,如表1所示。在四大模块中,针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大三以后完成,即在原有课程模块基础上,开设创业实务操作类的课程,如创业设计、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企业管理决策模拟等课程。

2.2.2课外实践教学设计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情况,结合各年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分层次设计课外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4年学习的始终。将课堂外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作为辅助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过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案的延伸和补充,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课后创业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方案。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环节,是学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教学过程植根于企业创业实践的土壤之中,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

(2)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一方面,可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请企业家走进课堂,探讨逐步建立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利益相关的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和税务、ERP服务等。(3)创建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整合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借助网络平台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如可邀请企业家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使学生接受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创业经验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做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4)开展各类创业大赛。一是针对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创业小组为单位,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二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大赛等,通过大赛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5)进行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证措施

3.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因此,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由知识中心观向创业智慧观转变,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职能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

3.2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本文构建了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设置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渗透”,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侧重于创业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二是突出“融合”,即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三是侧重“综合”,即注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增大“弹性”,即增大有关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比例和选择弹性,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

3.3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培养的作用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整合和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实战能力的训练。如编写反映创业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案例资源,通过创业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和把握创业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创业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知识融于创业活动情境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创业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3.4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双向型”教师是指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教师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意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历提高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3.5培育校园创业文化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的延伸,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校园创业文化是指各高校以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而着力打造的一种独有的高校校园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欲望,能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富有感召力的良好精神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学生自发自觉投身创业实践。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等活动营造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4结语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的教育活动[5]。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与配合。目前,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其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仅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入手,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改革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维力,路艳.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2):91-94.

[2]张育广.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95-98.

[3]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6-117.

篇10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

新华社入2003年1月5日电文“房地产业‘三外’现象预警风险”指出,在房地产领域,外行业插手、外来人涉足、外来钱染指的现象很严重,众多业务和房地产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也加人这一潮流。这一状况,不但导致我国房地产业出现泡沫,也会导致金融业的高风险,甚至危及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房地产业的“三外”现象相对应,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把“房地产”分别归属于工程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三专业”的现象,共同的原因是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约束。加人WTO后,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房地产业专业教育都必须“现代化”。

一、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和墓础

从行业实践看,现代不动产管理是综合性管理活动,专业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投资及少量的工程知识。这一学科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原因,在于这一行业中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特殊性,以及开发过程和交易过程的复杂性、专业性,专业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其中,不动产市场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没有统一的市场、产品的非标准化(区位特性不同)、交易时产品不可移动交割等方面。房地产行业工作实践中,有估价、经纪、、法律服务、资产管理,也包括征地拆迁、报建、报批、项目筹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运营、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工作所需要的大部分都是“法商管理”专业知识。

“法商管理”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法商管理是以财经、政法类专业知识为主的法商综合应用管理,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营销、金融、投资、保险、会计、财经、政法等方面。由于其专业细分程度高,学科设置齐全,内容实用性强,能较好适应现代不动产行业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和要求。现代不动产行业管理中,还包含少量工程、规划知识。以法商综合管理为基础,经过专业资源整合,可以办起“现代不动产”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美国著名不动产学者查尔斯·H温茨巴奇等人所编写的《现代不动产》一书,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现代不动产管理专业内容的全貌,主要内容也是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从国外高等院校不动产教育的先进经验来看,不动产类专业作为一门应用管理专业,综合性强,专业性内容含量高,并非哪类专业基础都能办好。即使是有土木建筑专业的工科院校,也不一定在办房地产类专业方面具有优势,这与一般人头脑中的印象相反。在国际上,法商院校兴办的“不动产管理”专业教育,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表明,现代房地产管理教育应以法商管理的综合知识为基础。

二、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的规范和引导

办好不动产专业教育,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引导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现代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搞好学科管理和指导

建议由国家教育部组织,联合国家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国家司法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各大高等院校不动产相关专业的学者,成立“现代不动产管理”学科和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和发展我国高校现有的房地产类专业教育。 目前各个高校的房地产专业教育,分属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三个不同专业,这是计划经济观念的产物,必须加以规范和统一协调,才能有利于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发展。

(二)主要由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来兴办

从专业特点和内容看,兴办现代不动产专业教育,具有法商专业资源的院校更有优势和潜力。以广东商学院为例,房地产专业教育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在房地产营销、投资、资本运营、估价、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师资,已有一定的基础。此外,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的房地产金融、法学院的房地产法也有相应的师资。再加上正在筹建的行政与公共管理专业,若能进行资源整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在广东高校群同类教育竞争中有鲜明特点和相对优势。

(三)做好专业发展的规划定位

第一,“房地产经营管理”是个大专业,学历层次以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为主,还可考虑设置“房地产金融投资”、“房地产法律”等专业方向。若仅以其中的“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则可发展专科教育。因为房地产是应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不是专科两年所能学透的,否则学生毕业后,将难于胜任相关工作。

第二,专业内容规划可包括不动产营销咨询、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投资、不动产法律服务、不动产估价经纪、不动产公共管理。培养目标面向国土房管、税务等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律师所、估价所、经纪所、行、咨询公司等)。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房地产专业师资,另一方面吸纳相关基础学科的人才。房地产是新兴学科,目前国内房地产类专业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有人民大学、清华等少数几家高校。部分高校若引进房地产类的博士、教授有困难,但是,如果有选择地吸纳房地产相关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的专家、教授,如经济学、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区域经济、民法学等学科的人才,这些领域有很多高层次人才,也有兴趣从事不动产这一专业,吸纳这些方面的人才并不困难。

(三)做好相关学科的分工协调

不动产管理的学科有“不动产开发”、“不动产金融”、“不动产法律”、“不动产估价”、“不动产投资”、“物业管理,’(本质是资产管理与服务)等,而“城市规划”、“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只是不动产管理的相关基础。

(四)与国际不动产教育接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