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课程管理

篇1

摘要作为网络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论坛在网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论坛讨论的话题设计在课程论坛的作用发挥中尤为重要。现实中,网络课程论坛的话题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更为合理地设计在线讨论话题值得关注,由此提出设计在线讨论话题的几个原则。

DesignofOn-lineDiscussionsinNetworkCourse//LiuWanjun,LiangLin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课程已经不单单为远程教育所专用,而逐步成为面授教学的补充形式。课程论坛作为网络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功能模块,在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程论坛一方面为师生和生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弥补远程教学中师生情感缺失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辅助教学,通过组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论坛模块的设计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应用阶段,课程论坛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是否促进了教学以及师生交流,是否培养了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这些问题都还值得思考。就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网络课程,课程论坛的利用状况就存在着天壤之别:有的成为百家争鸣、学术争锋的舞台,有的则成为通知、布置作业的公告栏;有的人气兴旺,有的则气氛萧条;有的成为迸发科学灵感的热土,有的则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角落……总体来说,网络课堂论坛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讨论话题设计的不合理;二是讨论活动管理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论题主题不明确、回帖率低甚至零回帖、存在讨论过程中偏离论题现象、回帖质量不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低等。而话题设计的不合理也对讨论活动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网络课程中的在线讨论能够收到与传统课堂讨论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在设计讨论话题的时候要遵循一些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避免偏离主题

这一原则针对讨论话题的内容设计。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师生角色的变化。传统面授的课堂上,教师是讨论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问题的设计也都紧扣教学目标,即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主题,教师也能够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网络课堂中教师不一定是讨论活动唯一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讨论过程的发展态势更多是与参与者的回帖息息相关的,因此为了避免偏离讨论主题,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就更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提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讨论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提咨询性问题,带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一原则针对讨论话题的类型设计。Kinsella(1991)[1]曾经对课堂提问问题的类型做过划分,他认为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展示性(display)问题和咨询性(referential)问题。展示性问题是指教师已知答案,学生一般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这种提问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常见。咨询性问题是指教师并不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也要经过探索、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问题。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理所当然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咨询性问题更为适宜网络教学的宽松环境,能够引发学习者的激烈讨论,并且促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3规范语言表达,避免不知所云

这一原则针对讨论话题的表述设计。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面授,由于没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缺乏感性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提出讨论话题时语言表达上就应该更加注意,规范用词,避免学习者不知所云。一般来讲,在表达上要简洁,突出讨论重点。对于那些案例分析式的话题,比较适宜的做法是先提出讨论问题,后面附上相关的资料,避免直接堆砌材料而后提问,而给学习者造成厌烦的心理。

4把握最近发展区,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这一原则针对讨论话题的难易度设计。最近发展区理论[2]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起初是就智力因素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在网络课程论坛中,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自主的探究和独立的思考能够完成的范围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

一个成功的网络课程论坛讨论仅有出色的话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精彩的讨论话题是精彩的讨论活动的开始,只有把握好这个开始,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本文提出的几个原则是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规范网络课程论坛讨论话题而设计的,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仅仅归纳这些,希望引发更多的教师关注网络课程论坛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不同的文献对于远程教育中参与者的角色有不同的界定,但任何一种界定中,“主讲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网络课程开发工作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的,正所谓“内容是金”,主讲教师更是关系到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主讲教师在理想状态下是作为学科内容专家来设计开发课程材料,教授课程学习内容,预设课程学习活动,以及提供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教学参考意见等。为了完成这些职责,主讲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提问技能,反馈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技能[1]。但上述所说的主讲教师职责及应具备的技能,还只能说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在当前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较少拥有专职的主讲教师,通常是聘用学科教师(如,学科专家、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等)兼职来承担主讲教师的工作,而且这种“兼职”还往往是开发课程期间的短期兼职。这就带来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主讲教师的入门条件无法保证:在有限的合作时间内,远程教育机构通常,事实上也只能够对这些主讲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与面对面教学能力有所要求或审查,而对他们的远程教学素质却不可能有太高的期待———大部分主讲教师在参加网络课程建设之前,对远程教育的体验非常匮乏。实践证明,即使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赢得较高声誉的专家,也不能够完全胜任远程教育领域的课程主讲教师工作。第二,对主讲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无法保证:理论上讲,对网络课程开发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够提升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但由于主讲教师是短期兼职人员,而且在整个建设团队中担当着“学科专家”的身份,也因之成为事实上无人评价的一个角色。当前的网络课程开发中,评价过多地指向(或落实到)了与技术相关的人员,而对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主讲教师,其评价却往往有名无实。第三,主讲教师的团队合作难以进入状态: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团队工作,然而,主讲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与其他成员的时间交集很短,很难期待主讲教师进入“默契”的合作状态。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各个远程教育机构必然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保证主讲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课程开发团队中的其他角色协同努力,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先是对当前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进行归纳与评议,然后聚焦“护航”型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探讨如何将“学习支持”整合于管理之中,帮助主讲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网络课程的质量期待,以较高的专业水准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最终提高网络课程的整体质量。

一、当前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评议

网络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角色的合作。在当前的远程教学机构(如各个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中,网络课程建设团队通常由课程建设管理者、主讲教师、远程教学设计师、媒体开发人员[2]组成。除主讲教师外,其他几类人员的工作职责[3]如下:(1)管理者:负责网络课程的计划、执行和评价。监控课程开发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相关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持课程的开发;(2)远程教学设计者(亦称为“主持教师”):协助教师设计课程,包括有关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资源的设计;(3)媒体开发人员:支持主讲教师基于媒体的课程开发,提供各种技术培训并协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开发相应的媒体并进行艺术加工或编辑。由于各个远程教学机构的人员构成不同,管理风格不同,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国内外网络课程建设方式,特别是质量管理规范的研究,加之多年主持网络课程的所见所闻,笔者将这些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理想型”、“保姆型”、“护航型”。

(一)“理想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1,在这种模式下,主讲教师本身即充分理解远程教育特点,能够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来研发网络课程。而管理者主要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来规划进度,提醒进度,引进外部专家评价,处理主讲教师与媒体开发人员的衔接问题等。这是在电大或开放大学普遍采用的模式。因为在电大或开放大学就职的教师本身除了有学科专长外,还每日处在远程教育的真实环境中,是专业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公认,其课程开发人员多为专职(注:助学人员多为兼职)[4],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来开展管理,每门课程均有多名专职教师组成的团队来开发。据笔者在英国开放大学的观察,这些教师在研讨课程时,脑海中有非常清晰的远程教育情境,这可能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主讲教师做不到的。采用这种模式且获得成功的机构大多有完善的教师发展计划,使主讲教师在长期的培养中获得成长,能够胜任网络课程的内容开发与远程教学设计的双重工作。在国内,一些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远程教育时,推动学科教研人员率先建设网络课程,如上海闵行区教师培训机构要求教研员利用Moodle平台自行开发网络课程,产生了一批兼具远程教学能力的学科主讲教师,其管理模式也可归入此类[5]。

(二)“保姆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2,在这种模式下,主讲教师不需要了解网络教育的特点,甚至不需要了解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他只需要依据常规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其他工作全部由助手完成,包括练习题设计、网上交互活动设计,演示文稿制作等。在这种模式下,主讲教师的助手(或仍称为远程教学设计者)要承担绝大多数的教学设计工作。而管理者对主讲教师的管理十分有限,仅限于一些事务性管理,包括联系教师、确定讲授时间地点、付给薪酬等。管理的“重头”就集中在对主讲教师的助手和媒体开发人员的管理上。这是当前一些从事网络教育的企业所采用的模式。

(三)“护航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3,所谓“护航型”管理模式,即在主讲教师的常规管理中,整合“学习支持”,使得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对于主讲教师而言,既是一个任务完成过程,又是一个对于远程教育领域的学习过程。可以将这种模式类比为当前教育改革中倡导的“项目学习”,主讲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既是主角,又是一个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作为主角,他们将最终完成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教法设计,尽到主讲教师应尽的职责;作为学习者,他们会得到多方面支持,尽可能多地获得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发经验,从而高质量且无替代地完成任务。“理想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无疑是课程开发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但在当前形势下,它需要远程教育机构长期保有自己的师资,并为师资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这对于大部分从事网络教育的单位或企业而言,都不现实,因为这些机构往往只拥有远程教育的专业人才和项目管理人员,而学科师资基本借助外援;第二种模式,是颇受学科专家欢迎的一种形式,因为他们是在无需承担传授方式转变负担的情况下完成自己已经熟悉的教学。但这种模式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在需要多门课程同时建设的情况下,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二是主讲教师助手并不具备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准,而在要求他们来承担部分本该由主讲教师来完成的工作(如,设计交互讨论,评价,作业等)时,往往不能深入,浅尝辄止,甚至在与教学目标的吻合性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面对前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对于那些没有长期保有的学科专家,同时又追求课程质量的网络教育机构而言,整合“学习支持”的“护航型”管理模式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种管理模式的成功运用,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成熟的管理模型,以及系统的支持方法与工具。

二、整合“学习支持”的管理概念模型

一般来讲,网络课程的开发管理可以分为以角色为维度的接口管理和以时间为维度的流程管理,两类管理交叉整合,形成网络课程建设的常规管理[6]。“接口管理”本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指的是通过定义有效的接口标准,使得一个大型IT架构的各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之间稳定而灵活地工作。IT架构的系统组成与网络课程开发的团队组成,可以形成良好的映射关系,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管理中借用这个术语就有了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来讲,“接口管理”是以课程开发人员为维度的横向管理,是指在为开发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规定职责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与其他成员沟通进展情况、交付作品、交代任务或提交反馈等,从而督促各个成员独立地、符合规范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流程管理”则是以时间为维度的纵向管理。就网络课程开发而言,可以分为课程开发前,课程开发中,课程开发后三个阶段。远程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必须遵循必要的流程,并在流程中嵌入适当的管理策略。关于“接口管理”和“流程管理”,笔者在《远程教学设计》一书的第七章中有具体的阐述并辅以实际案例,这里不再赘述。由“接口管理”和“流程管理”共同构建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做法制度化、流程化,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人员变动或人员素质不同而带来的工作上的不稳定,可以使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保证常规工作的基本质量,其对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在时间维度上,包括课程开发前、中、后三个以时间为序的流程管理;在角色维度上,则包括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与主讲教师有交集的多个角色,如,管理者、远程教学设计者、媒体开发人员等的接口管理。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概念模型,定义每一个节点上所需要的管理细节。如,在“课程开发前”,管理者会与主讲教师签订合同,告知基本的工作流程;又如在“课程开发中”,主讲教师所完成的某些教学课件需要媒体开发人员制作,那么可以设计一个类似“媒体制作订单”的管理文档,主讲教师可以在订单中说明自己所需要的某个课件是怎样的,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再如,在“课程开发后”,管理者需要对主讲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图4只是一个概念模型,不同的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单元的实际情况去定义不同的节点位置和节点内涵。虽然说由“接口管理”和“流程管理”共同构成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型可以保证常规的课程开发质量,但由于网络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品”,规范化管理只能作为创新教学的基础,不可能做到像零件生产一样直达理想目标。就“主讲教师”而言,由于缺乏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经验,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他们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不但要知道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开发要求,还要知道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在广阔的、面向教学内容与教法设计的非管理空间内,主讲教师需要的是“帮”和“扶”,而不是“管”和“控”。因而,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就要融入更多的“学习支持”要素,为主讲教师们提供范例供模仿,提供反例供借鉴,提供支架供发展,提供资源供学习,提供机会供研讨。图5整合了“学习支持”的主讲教师管理概念模型“学习支持”是整合于常规管理的一个新维度,使得网络课程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型从原来的二维变成了三维,其概念模型如图5所示。在学习支持维度中包括聚焦具体任务的学习支持。参考这个概念框架,不难发现在任何一种角色、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整合相关的学习支持,从而重新梳理所有的管理细节。如,在课程开发前,主讲教师很可能需要针对性的培训、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开展网络课程设计的教法指导等等;在课程开发中,主讲教师很可能需要过程性的评价帮助他们自查和反思,以便不迷失方向,始终向所期待的目标改进,他们还需要课程开发团队以外的专家意见,需要和远程教学设计师进行持续的沟通;而在课程开发后,他们可能需要来自各方的评价意见,以便在下一个轮次的课程开发中做得更好———如果我们参考图5的管理模型,并持续地去丰富它,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做法和相对丰富的资源,将主讲教师的管理做得更为主动和有效。

三、主讲教师所需要的“学习支持”

为主讲教师提供“学习支持”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所有的“学习支持”都要聚焦主讲教师的具体开发任务。虽然它的隐性目标确实可以提升主讲教师的远程教学素养,但在提供支持时更应强调它的“显性目标”,即支持具体的课程开发。因此,“学习支持”的提供要做到“恰需”,不能将提供“学习支持”理解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基于这样的原则,笔者对可能的“学习支持”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图6所示的“学习支持”分类。总的来讲,为主讲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于活动的学习支持(如图6的虚线三角形所示),包括培训、评价、交流等;第二类:基于资源的学习支持(如图6的实线三角形所示),包括支架、案例、工具等。

(一)基于活动的学习支持1.交流:主讲教师管理中贯穿始终的一项“学习支持”它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需要群体达成共识的内容”和“需要个体创新或变更的内容”。(1)确定某类课程的定位与特点:一般来讲,往往由管理者决定某类课程的定位与特点,但考虑“学习支持”要素后,更需要主讲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过程,这样最后确定的定位,可以得到主讲教师更高程度的认可与理解。(2)确定课程的界面模板:通常来讲,一个课程开发机构往往拥有多类课程界面模板。有的适合讲座类课程,有的适合互动类课程,有的适合案例类课程……即使是讲座类课程,也有二分屏(不包括教师视频,只有演示文稿和目录)、三分屏(包括教师视频、演示文稿和目录)、纯视频之分。至于选择什么界面效果,与主讲教师的授课风格、课程本身的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时就需要个别的交流、咨询与建议。(3)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当主讲教师有超于常规做法的设想时,往往需要远程教学设计师与之交流,以确定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是否可以应用这种创新。2.培训:在固定的时间节点,通常是网络课程开始建设时所实施的、面向主讲教师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对远程教育理念的解读;对远程学习者特点的分析;对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建设模式、建设标准等进行统一的介绍等。3.评价:一个过程性的学习支持长期以来,网络课程开发时,课程内容由主讲教师一人说了算,使得课程的内容质量无法预期和控制。作为“学习支持”的评价可以从“帮”和“扶”的角度影响主讲教师的努力方向,实施此类评价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以“支持”为主,其目的不是为了肯定或否定某些工作,而是为了修正或改善某些工作,通常都是建设性的、嵌入式的、非正式的。二是要尽可能配合以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规、自评表、评价指南等,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从评价者的角度来分类,作为“学习支持”的评价一般包括:(1)外部专家的评价:外部专家往往包括学科领域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在课程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的不同阶段里,外聘专家应对课程大纲、课程材料和完成后的课程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一般来讲,主讲教师对外部专家的建议会更为重视。(2)主讲教师的互评:在多门课程同时建设时,或一门课程由多名教师来共同建设时,主讲教师之间的互评非常重要,这会帮助他们对网络课程的特点形成更深刻的共识,培养共同语言,为长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3)团队内不同角色的互评:在课程开发的适当阶段,管理者、远程教学设计者、媒体开发人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主讲教师提出评价意见。如,媒体开发人员可能认为某段动画设计得不够吸引学习者,而教学设计师可能会认为某些作业设计得缺乏可操作性。这样的评价以建议的方式给出,会帮助主讲教师挖掘出自己的教学智慧,给出更佳的设计方案。(4)学习者参与的评价: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只找一个学习者来试用,根据其使用情况修改教学材料,也会明显改善教学材料的教学效果”[7]。当前,这种开发结束后才开展的试用性评价已在慢慢地融入整个开发过程中,称为“学习者参与设计”[8]。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会被邀请参与课程的点评。学习者的点评将让主讲教师更清楚自己面对的对象是哪些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5)主讲教师的自评:主讲教师的自评特别需要伴随着相应的评价工具———自查表,如,“教学风格自查表”可以帮助主讲教师清晰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发现相应的课程呈现模式,又如“课程大纲设计自查表”能够帮助主讲教师了解课程管理者的期待等。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支持在基于活动的学习支持中,常常伴随着对资源的需求。这些资源可以独立为主讲教师提供支持,也可以与相应的活动相整合。1.支架:指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9]主讲教师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所说的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与不能胜任之间的“最近发展区”[10],这也正是需要“支架”来帮助渡过的区域。为了与其他资源相区别,这里的“支架”特指那些结构性的文档。如,课程开发指南,评价设计指南,大纲设计模板,活动设计模板等。专业课程开发者的智慧正是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支架”传递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启发主讲教师思考必要的环节,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思路,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2.案例: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主讲教师所开发的课程在形式或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完整课程、片段课程或设计材料等如优秀的网络课程,有缺陷的演示文稿等,这些案例配以相应的点评,可以让主讲教师非常直观地理解网络课程的开发预期。3.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技术工具将帮助主讲教师更好地达到要求这里讲的技术工具并不是开发网络课程时所需要的类似演示文稿、录音软件等常规工具,而是能够支持主讲教师思考与交流的技术工具。(1)专门面向主讲教师的在线交流平台:有些网络教学机构开设了专门面向教师的研讨社区,而最具示范意义的是英国开放大学。Cloudworks是一个基于Web2.0理念而设计的社会网络站点,目的在于支持教师共同体分享和讨论学习与教学设计理念,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用户、工具、资源、想法、与设计相关的学习经验都在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社区[11]。有了这样的交流社区,主讲教师也就找到了与同行交流研讨的平台。(2)教学设计支持工具: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内容、教法与技术应用,虽然Inspiration,Mindmap等思维工具也可以支持设计者构思,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设计新方案项目(TheOULearningDesignInitiative,OULDI)中研发的开源软件CompendiumLD更能够支持此类设计。CompendiumLD专门为教学设计者开发,利用它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讨论图、资源管理图、学习路径图等[12],不仅能用于支持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表达设计思想,包括为学习者设计的学习资源和制定的学习活动顺序等,而且能够给教师提供进行活动设计的案例及方法等开放资源。

篇3

1《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校专业划分亦是如此。目前的中药学包含众多专业,其中《中药药事管理学》是中药类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职称晋升及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所涉人数众多[3]。因网络课程具开放性、共享性特征,故《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中药类不同专业众多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率。1.2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已面向中药类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专科、成人教育本科、成人教育专科等不同层次的众多学生授课。通过《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可为高校内外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尤其对于成人在职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职人员因平时工作繁忙,无法进行正常在校学习,通过网络远程学习可以弥补缺憾。1.3适应时政性强的课程特征《中药药事管理学》是一门时政性、实践性强的课程[4]。由于中药生产、研发、流通、注册、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而中药药事管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或调整之中。相对而言,《中药药事管理学》教材建设滞后,内容显得陈旧。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现时政策、法规同步更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中药药事管理政策、法规的更新、修订情况。另外,在课程网络论坛中开设药政新规动态网页,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内容。

2《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目标

2.1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转变《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将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按相应程序通过网络获取所需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网络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综合评定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这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综合评定,因而《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2.2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认识网络教学规律与特征,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深化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因此,网络课程建设将有力推动《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例如,通过邀约中药学行业资深人士参与相关视频录制,介绍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状况,能够提升《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效果。此外,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推进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讲座教学、辩论教学等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丰富网络教学资源。2.3实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5]。与此相适应,应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以改革,即实行学分累积、弹性学制。就《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而言,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依据教学安排,对教与学的情况、进度进行跟踪、记录后形成动态教学信息,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另外,《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通过网络进行注册,而试卷、成绩等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3《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思路

3.1紧扣大纲制定课程标准《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标准应以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为该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与学的考核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标准,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讨论和修订,使教学大纲充分反映中药学实践各个环节的特征,体现中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和创新性。《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标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2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重要素材。因此,能否提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是衡量《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网络教学资源素材通常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电子讲稿、教学视频、电子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包括图片素材、动画素材、音效素材)、相关学习资源网址链接、课程考核办法等内容。因此,《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资源素材库应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方便性的知识库,能够有效服务于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3.3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新技术与手段以网络信息与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新技术是当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将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应用于《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可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3.4设置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块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由功能不同的模块组成。《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各自需求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网上互动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对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如查看所授班级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编辑课件、布置作业、审批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安排学习计划、提交作业、在线交流、查看考试成绩等。《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各个模块及功能如下: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注册、登录;课程概况模块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内容;教学资源模块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模块的功能是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教材、各种案例、相关资源链接、习题库;互动模块的功能是开辟公共论坛,以利于网上答疑、留言与讨论;考核、评价模块的功能是创建实时测验、生成在线成绩簿以跟踪、统计学习过程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相比,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熟悉网络教学规律、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发展规划,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此外,邀请专家做有关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修学习等方式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3.6制定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教与学的活动在时空上分离。为了保证《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质量,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网络教学规律与特点,在制定《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对网络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从学生、教师、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学习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入手,筛选出适于网络教学评价的指标与要素,由此建立一套符合《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规律的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黄和平 孔成诚 冯鑫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2]石睿,王亮,邓居英.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智能化设计与实现[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32(4):44~47.

[3]黄和平,陈卫东,黄鹏,等.安徽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71~73.

篇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摘要:网络管理课程是通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枯燥、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科交叉、更新快速、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文章介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思想以及优点,指出当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路,通过实例说明该思路的正确性。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网络管理;课程应用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顾华玺,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交换技术、光互连、片上网络等,hxgu@xidian.edu.c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质量体系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以往简单的网络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对网络管理技术投入了更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管理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的通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原理及其运用,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 探究式教学概述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探究是人类四大本能之一,进而将探究方法引入教学。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20世纪50、60年代,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迅速被世界各国教育者普遍认同和接受,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展了更为广泛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并形成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究式教学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提出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后虽然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改变。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1-2]是在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优点[3-7]。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是指自觉主动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主动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探究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从而得出“个性化”的见解。思维的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顺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采取循序渐进、剥茧抽丝、逐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得到问题的答案。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验证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平等互信、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辩,构建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个体,提倡打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式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潜能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学民主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要求把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这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 当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它的特点[8]是理论枯燥、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科交叉、更新快速以及实践性强,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由于网络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教师在教授网络管理课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之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名词术语使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目前在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教材、授课内容知识陈旧,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问题,甚至一些过时的技术还在授课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授课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缺少互动。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授课中,很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以及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很认真,学生在台下理解接受得很费力,课堂氛围沉闷,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不同步的现象。

(4)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实验室硬件条件达不到学生实践的要求,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方案步骤进行实验,这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 探究式教学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授课中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依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标,引入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中,一本书、一套讲义、一根粉笔就能满足整个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单一,缺乏课堂互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应努力改进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对象命名机制这一内容时,在讲清楚网络管理要面对各种对象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如何为这些复杂的对象设计一种统一命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的取名规则以及网络IP地址命名机制等内容出发进行思考,考虑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命名机制运用到网络管理对象的命名中,如果不可行,那么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需要改进的。在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后,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方案,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的予以肯定表扬、错的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综合学生的方案,给出现有OID命名树结构,并进一步引入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合理设置互动环节。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合理设置互动环节,适时进行讨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如何用宏模板定义表这一内容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题目:如何在已定义的表中增加新的列?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重新定义一个新表。此时,我们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这种定义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课堂讨论。这样,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宏模板定义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为讲解SMIV2中如何扩充表机制这一后续内容打下了基础。

(3)融入最新技术内容。网络管理技术时刻都在推陈出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在讲清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关注网络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搜集最新的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网络、车载网络等新型网络不断涌现,但课程中介绍的SNMP协议还是针对因特网提出的,直接将SNMP协议用于这些新型网络显然行不通。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引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新型网络的特点改造现有的SNMP协议,既保证新型网络与因特网网管协议的兼容性,又适用于这些新型网络。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学生针对某种新型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查阅文献,进一步了解最新的网络管理知识。

(4)注重实验的自主性。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我们打破了教师提供标准实验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我们在给学生讲清楚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不提供标准实验方案步骤,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实验,内容是对捕获的SNMP消息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BER基本编码规则以及SNMP消息格式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限定学生使用何种软件进行SNMP消息的捕获,也不限定SNMP、PDV中携带的具体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实施。通过开展类似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网络管理是通信、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当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在该课程授课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思想,通过实践验证,探究式教学思想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潇怡.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模式发展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07(3): 76-80.

[2] 曹永国. 提问教学: 理性审视与理念重建[J]. 教育科学研究, 2013(1): 37-48.

[3] 张胤, 胡菲菲. 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 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J]. 江苏高教, 2013(4): 67-70.

[4] 姜锐. 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和实施策略[J]. 大学教育, 2013(18): 15-17.

[5] 赵茜, 王佳. 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2): 24-27.

[6] 谢彦红. 倡导真正对话的课堂[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2): 79-80.

[7] 李蔚, 周杰, 段远源. 研究型大学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4): 108-111.

篇5

关键词:知识地图;网络课程;知识管理;电磁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1-02

自2000年教育部出台了建设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课程的相关政策,经过多年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在数量上达到了可观的规模,且学科门类齐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学习者不愿或很少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也不高,导致网络课程利用率低下。究其原因,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课程资源组织线性模块化、导航功能不强、隐性知识共享缺乏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运用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以可视化技术手段显示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优化知识传递与导航,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

一、网络课程知识管理现状

早在1999年,英国学者D.H.Hargreaves就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上发表了《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一文,被视作是国外将知识管理运用于教育领域的开端[1]。Addison Na Nbon的《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则首次将知识管理应用于远程教育[2]。对于知识地图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S.R.Shaw在E-learning环境中研究基于知识地图的学习效果,发现知识地图能够充分表示学习内容间的关系,知识能被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3]。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及理论方面的探讨,关于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实践研究则更少。

二、概念解析

知识管理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知识管理具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知识管理就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知识地图,是知识目录的总览,是用于定位知识的知识管理设施,能将散落的知识汇集起来,予以有效地管理与维护,让人们能够充分地存取、分享、再使用这些知识[4]。因此,它的特点是知识源的集合,揭示的是知识间的关系,其目标是帮助实现知识共享。

三、知识地图的作用

1.认知导航。首先,知识地图可以把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用最合适的形态清晰地表现出来。其次,按照知识地图的指向,学习者可以很快找到学习目标,明确该目标的内容和重难点,从而选择合适的学习途径和策略来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此外,通过知识地图,学习者能够明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知识,包括上位与下位知识,这样能够帮助纠正偏差,建立清晰的概念关系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2.知识共享。通过知识地图既可以获得课程内容,也可以获得扩展学习资源。例如,建立宏观知识地图,可以实现对课程内容中一章或全部知识的总体概括,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学习者通过宏观知识地图可以很快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微观知识地图,则可以呈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及其相关联的概念、资源等,呈现形式可以是知识内容、网址、案例、参考书目等。

3.知识交流。运用知识地图,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即时消息等工具,学习者可及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与协商,将隐藏在他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如教师传授的解题经验与技巧,学习者的学习技巧、经验及方法等。这样,个人的知识范围得到了扩展,并将实践经验和体会内化为个人隐性知识,从而提升知识的创新力。

四、应用案例

本文参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5][6],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对其重要知识点进行抽取,应用知识地图实现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导航。宏观知识地图如图1所示。

电磁学包括五部分内容: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通过图1,学习者可以很快掌握电磁学部分的知识结构。例如学习者学习“静电场”部分的内容,先要了解“静电场”有哪些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点击地图中“静电场”按钮右端的“+”,出现一级知识点“电容”,此时“+”变为“-”;同理,“平行板电容器”即为二级知识点。这表明学习“平行板电容器”必须先掌握“电容”的相关知识,依此类推。图1中从“静电场”按钮指向“磁场”按钮的箭头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静电场”通过“电流磁效应”产生“磁场”。了解知识结构后,就要按照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途径,然后通过微观知识地图的导航来进行学习。例如直接点击“电磁感应”按钮,弹出呈现该知识点相关学习资源的微观知识地图,如图2所示。

图2 “电磁感应”微观知识地图

在图2中,学习者可以点击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按钮进入资源界面,再获取资源,进行“电磁感应”知识点的学习。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微观知识地图(如点击图2中“答疑讨论”按钮)找到可咨询的教师,然后通过邮箱或在线聊天室向其请教。除了教师,学习者还可进入讨论组,通过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整个组织的知识交流和创新。

知识地图能够完整呈现出课程内容与知识结构,以及与知识点相关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习者对课程知识及结构的全面掌握。学习者在该结构的引导下快速找到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利用相关学习资源来开展学习,有助于提高个人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H.Hargreaves.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999,47,(2):122-124.

[2]Adisorn Na Ub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J].Networked Learning, 2002:1-8.

[3]SHAW.R.S. A study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e-learning materials design with knowledge map[J].Computers&Education,2010,54(1): 253-264.

[4]乔贵春. 基于知识地图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网络管理;工程实践;构建式教学;网络管理系统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2009IM010400-2-02)。

作者简介:张国敏,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测量。

网络管理是指与网络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有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1]。由于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且其规模和复杂度迅猛增长,而网络管理为网络可靠有效地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技术基础[2],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日渐提高。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网络管理是本科高年级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操作系统等,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具有社会需求迫切、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新、国内外没有成熟教材和课程体系等特点,教学探索性较强。

图1网络管理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关系

针对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知识点散乱、相关知识多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当前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以知识验证、工具应用、创新设计为原则设计教学和实践内容。遵循重基础、学

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贯彻把复杂的网络管理理论与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网络管理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采用理论考试、指定实验、自主实验等综合测试评估的方法评定课程成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传授”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问题牵引的启发式专题授课”。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员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

1问题牵引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首先要明确网络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主线牵引具体解决方法和知识的展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术环节,也以技术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然后给出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按这一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梳理,大幅度减少理论内容,加强问题分析和实践环节,补充工程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综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上。根据问题解决思路和内容的逻辑性,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模块化,打破原有标准规程为主的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模块的问题引入、问题分析、解决思想、具体方案和对比分析,将概念多、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通俗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讲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不仅回顾以往的知识,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和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最终,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的思想和一整套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根据实验目标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应用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表1网络管理典型实验案例

“问题牵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怎样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来源和本质,使后面的讨论和分析不会失去方向,设计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因此,老师要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好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网络管理,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讨论如何管理一个学生队、如何管理图书馆中的图书以及如何管理一个国家,进而引申到如何去实现网络的管理。最后,老师再采用理论术语描述解决思路和具体技术,最终达到复杂问题的形象化分析讨论的目的。这种结合实际案例导入问题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类比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更深入的认识。

2构建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构建对事物的理解[3]。这种方法基于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因此学习印象极为深刻,而且对于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也有很好的梳理作用。构建一个网络管理系统,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套抽象科学问题、分解系统功能、突破重难点技术、系统集成和测试的思想,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很好的作用。构建式教学特别适用于像网络管理这种前沿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探索发现法、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们采用构建式教学模式展开实施。理论教学以国内外网络管理专著、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国际会议论文为素材,注意学习基础理论和业界公认的网络管理模型。在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及相关标准。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模型,掌握ASN.1[4]语法,具有初步的阅读和分析RFC标准文档的能力;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5],了解当前典型的网管工具及网管平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而且通过专题的形式讲解当前网管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发展动态,并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实践教学以国内外著名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为蓝本,学会常用网管工具及典型网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从而具备分析、解决网络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典型案例的设计开发,熟悉网络管理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从而在知识体系上构建起网络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具体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课程针对本科高年级岗位任职能力进行训练,结合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学习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掌握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以致用,防止“高分低能”现象,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践为主,兼顾理论的方式进行,即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对各个实验进行加权处理)和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为依据。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设悬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则高。因此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实验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认真注意学生的质疑,甚至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无论提的问题正确与否,都要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先给予鼓励,再进行指导。老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挖掘和培养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能力,并激发学生课内外持续探索、创新的兴趣,从而扩展课堂教学。其次,课堂上注重互动提问和相互质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们还采取了加分奖励制度――“主动回答加倍分、提问回答只加分、不回答问题没有平时成绩”,这样做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

针对复杂的网络管理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设置讨论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综合素质。讨论是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环境。现代重大研究成果是没有不经过讨论而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在讨论中学习。讨论课可以是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前期准备来自主汇报,然后大家进行讨论,老师也可以进行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内容,老师引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基于已学知识或者类比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讨论课的关键是紧紧抓住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关键技术展开讨论,不能漫无边际的脱离主题,关键做法是迅速理解发言学生的思路,并及时进行总结重述。总结重述既是整理思路让其他学生听清的过程,也是在发言学生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讨论课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转换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变学会为会学”,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此外,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突出“学以致用”这个重点,狠抓提高动手能力这个环节。对于小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和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对于大实验则采用工程规范的方法组织项目实施,注重项目的自主设计。以网络性能和故障管理实验为例,首先老师参加每一小组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的讨论,然后让每组撰写一份总体设计报告,明确实验目标、项目方案、任务计划和人员分工等。然后老师针对总体设计报告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使他们了解达成目标的途径和重难点问题并确保分工合理,达成共识后进行下一步开发。在实施中发挥组长、副组长、以及编程能力强的学生的示范和帮扶作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分工和结对子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动手实践、相互协作的能力。在保证实验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学科前沿知识与复杂协议的设计实现,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网络管理作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技术发展和更新很快,我们试图通过面向工程实践的方法,使教学与技术发展和产业解决方案进行更好的关联。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掌握网管工具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并熟悉网管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一个个网管问题的解决,培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和岗位任职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4版)[M]. 陈鸣,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63.

[2] IBM. Advanced network management solution [EB/OL].(2011-05-10). /software/tivoli /products/ netview/.

[3] Academic Press;1 edition Autonomic Network Management Principles:From Concepts to Applications[M]. Academic Press;1 edition. 2010,221-228.

[4] ASN.1,ITU-T Rec. X.682 | ISO/IEC 8824-3[R]. 1995,28-32.

[5] 雷震甲. 计算机网络管理[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0-125.

Engineering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ZHANG Guomin1, CHEN Ming1, HU Chao1, WANG Na2

(1.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2. Institute of Science,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33, China;)

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企业管理学;成人本科教育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快速展开,同时也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教学、慕课等学习方式已经在许多国家正被广泛的运用,国内很多高校的一些特色、特有课程相继开放了网络教学,并且做成了慕课供爱好者学习。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所学知识点较多,几乎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关于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工作后管理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有很大影响,因此结合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本文对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网络教学的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方案,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辅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一、成人本科教育企业管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培养的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成人教育对实现网络教学十分重视,因为成人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工学矛盾十分突出,能实现网络学习,就能解决此问题。网络教学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案例库、课程作业、网上答疑讨论、试题库以及在线测试等功能的综合教学应用平台。任课教师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来搭建自己的网络课程,教、学双方角色可以通过平台设置的账号进入教学平台,使教学平台运行。很多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学院关于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平台上。在平台具体运行过程中有以下问题。

(一)注重课程信息的呈现,从而忽略了教学应用

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仅仅把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团队以及相关教学评价等信息上传到平台上,基本没有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导致忽略了教学应用,致使平台上的答疑、在线测试、论坛等互动功能无用武之地,使网络教学变成了摆设,流于形式。

(二)网络教学模块设计的不科学,缺乏全局观念

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的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将大量的信息上传到平台上,知识点分类不清,导致模块混乱,仅仅是资料的堆砌,非常不利于学生自学。

(三)教学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

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仅仅在平台上提供课堂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所需的课件,应用案例的相关点评,部分课外参考资料等。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网络实现,不够全面、具体。

(四)网络教学模块、内容缺乏持续更新,使学习者利用的网络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有些高校的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从网站建成之日就基本上没对课程内容进行过更新及调整,这样就导致课程及相关资源非常陈旧,既不能反映经济当前的发展形式,又使得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积极性下降。综上所述,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所涉及到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定位在完全的网络教学还是定位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没有定位清楚。

知识信息爆炸的21世纪,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企业人才市场需求,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多种岗位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普及环境提供了一种企业管理学教学新的途径,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考虑怎样将信息交互技术既用于辅助教师“教”又用来促进学生“学”,用来实现信息交互技术在课程教学上,要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一些转变,教师不仅要去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怎样获得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成人本科教育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的模式

根据当前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系统考虑下确定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通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构建了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成人本科教育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的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是三位一体的,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案例研讨、企业实践这三个主要的环节。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案例的研讨、游戏导入教学与企业亲身实践的学习,掌握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运用技巧;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能够使学生更深一层次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详细分析国内外典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非常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企业实践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一个企业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研发方面、物流方面、生产方面、营销方面等以及如何协调资金、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将理论与方法学以致用,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沟通能力方面、表达能力方面、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方法如下:

(一)网络课堂讲授法

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这关系到后面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否成功。网络课堂讲授法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清晰,一次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知识点的一个方面,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因为成人的学习时间有限,不能一直长时间学习。在讲解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网络教学中应有详有略,注重讲解的启发性,绝对避免平铺直序。通过设置相关条件要求学生发帖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来提升教学效果。

(二)平时自学

由任课教师在平台上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并指出学习重点,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平时通过自学来完成。为了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效果,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进行在线讨论、有奖任务发帖等形式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能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首创、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十分适合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具体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此教学方式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比较明显。案例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任课教师在网络课堂中讲授案例。任课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讲解相关理论时,通过讲解一些小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导论教学中,通过引入海尔和联想两个国内知名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历程,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兴趣和欲望。另外一种就是案例教学法,是指让学生自学案例后,通过网络讨论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开展案例网络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案例描述的相关情节,模拟进入企业现场和管理者角色,亲临案例所描述的问题,好为企业出谋划策。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系统学习、深入讨论,好多学生都会有很多感悟,在线交流、讨论就会非常热烈。在很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自己对“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该如何规避此类事情的发生或应该如何处理此类事情才能更好”的思考,教学效果将显著提升。

(四)视频教学法

要单独整理一些视频文件,如柳传志、唐骏、史玉柱、马云等人的经典故事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着重讲解他们是如何抓住机遇创业、怎样发现人才、怎样与员工合作、怎样发挥团队力量去战胜竞争对手的案例,由于这些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知道:一是做人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作支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最关键是一定要坚持下去。阿里巴巴的马云的名言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二是当今高度集成的社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依靠团队协作。这样学生就知道不仅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并打造学习型组织。

(五)综合教学法

综合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网络课堂教学与平时自学。再比如网络课堂教学与教学实习、参观、看专题影像图片资料相结合;任课教师讲授与自学、网络合作学习、网上讨论相结合;网络课堂学习与课外讨论、发帖相结合;一般的课堂讲授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等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对较高的教学效率。

考核评价体系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形式上的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上要突出管理能力培养,评价主体力求多元化。充分考虑平时成绩,即学生在线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平时提交的作业等。同时重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表现,以报告形式给予呈现。再结合期末的考试成绩给出最终的成绩。

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结束之后,再根据教学效果调查和同学们反馈的信息,修订我们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改进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使我们教学得到持续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学是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且应用很广的一门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内涵也随之不断更新,且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坚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更合适的紧随时代步伐的教学方法,企业管理学这门课程肯定能在提高成人教育的综合素质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并逐步减小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涂俊梅.独立学院非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1(03):210-211. 

篇8

关键词:网络资源;双语教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2-0073-0003

网络资源可以运用在双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写作等。网络资源上的学习材料、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偏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Bonk et al.,2003:54-85)。网络资源通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声音文件、视频影像、文字材料、动画一体化界面等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成为极具价值的教学辅助工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Oliva&Pollastrini,1995;Peterson,1997)。然而,网络资源有如浩瀚大海,虽然资源丰富,但如何有效地利用却是个不小的难题。因此,将这些资源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陈坚林,2006)对于开展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康淑敏等,2009)。

管理学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很多高校不仅把管理学开设为双语课程,还有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或是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进行申报和建设。开发、整合和利用好多媒体网络资源是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申报精品课程或双语示范性课程的要求之一。

1 网络资源在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网络资源可以很好地帮助提高管理学双语教师的外语能力和专业水平。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康淑敏等(2009)研究表明,近60%受调查的高校双语教师表示“说”英语的能力较弱,因而希望得到培训。这类双语教师大多都是专业出身,有比较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但在外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方面显得欠缺一些。还有一类双语教师原本是英语专业出身,口语能力相对较强,但专业知识偏弱,因而在涉及专业知识方面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要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能力或专业水平,较理想的方法就是将双语教师送出国,跟随国外导师随堂听课或讲课。这也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正在努力做的事情。然而,能够出国培训和进修的双语教师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教师可能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提高。网络资源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以管理学为例,观看网上国外教师教授的管理学公开课视频,就相当于出国进修该门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口语表达、提高和巩固管理学专业知识,还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以及不受时间限制反复观摩视频。

其次,网络资源和技术可以丰富管理学双语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管理学发展历史上流派众多,各流派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加上大多都是国外的人名和背景,学生通常感觉比较抽象和陌生,难以记忆和理解。例如,在介绍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时,双语教师大多采用英语口头介绍配以PPT文字说明的教学方式。但如果配合使用7分钟的视频英文解说,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而且帮助学生重新梳理和复习了所学内容,学生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刻。

再者,网络资源对于培养“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learning)非常有益。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罗星凯等,2001)。学生要探究问题不能完全凭空想象,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源和手段作为探究的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获取探究问题的证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能力(赵洪,2006)。例如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案例来分析星巴克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发展战略。如果仅凭所给案例的有限文字,学生很难对企业有较全面的认识,而实地去调研更没有可能。但如果使用Coogle网络搜索引擎,则可以很方便地登录到星巴克公司的网页,也可查询到各个媒体对该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因此,学生综合各类网络资源再来分析其发展战略就有物可言,案例分析也更具说服力。

2 管理学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袁志秀,2008)。如果以网络资源的提供者为参照,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版社提供的与教材匹配的相关网络资源,另一类是由不同的个人或组织上传但零散地分布于互联网上的资源。以培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版教材《管理学》第九版(by Robbins&Coulter)为例,出版社为教师提供了一张随教材发行的光盘,这张光盘已经包含比较丰富的内容,包括教学PPT、课文图表文件、教师使用手册、练习参考答案、测试试题、视频说明等,还有帮助学生自我评价的题库(Self-Assessment Library)以及在线学习系统(Robbins Online Leaming System)的文字说明。与此同时,培生教育出版社向教师提供一个账号和密码,方便登录和使用与课程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输入账号就可进入下面4个不同功能的网站:

Pearson Pegasu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 ahore大学: http://thetimes100.co.uk/case-study/by-company/

对管理学双语课程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相关的网络荚语视频资源。观看这些视频资源可以很好地学习到如何口语化来表达管理学知识要点,因而避免照搬教材的书面表达方式,使得授课更加生动、易懂。笔者使用了不同的搜索方法,并亲测了资源的可用性及是否免费使用。现根据所搜索到的网络视频资源作一个简单介绍:

(1)国外视频资源

Youtube网站上有很多关于管理学的视频资源。如输入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可搜索到8个与此相关的视频资源,包括他们夫妇观察工人砌砖所作出的“时间和动作”的著名研究介绍。输入BCG Matrix,可以得到99个视频资源。若输入leadership style,则有4800多条视频信息。这些网络资源大多比较分散,不太系统。比较全面地介绍管理学的视频资源可见下面链接:http://省略/user/marketingmansite。打开该页面可见右边有很多课程选项,选Management,便可看到有关管理学章节的视频。该视频主讲人名为Dan McCarty,是美国一位退休的CEO,有着资深的企业背影,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更多的介绍可参见其个人网站:http://省略。

互联网上有不少的公开课资源,但大多无法下载,有的甚至要收费观看。下面的链接为免费且可下载的公开课资源:http://省略/course.php?cat=Management。该页面上有很多工商管理方面的视频课程,包括会计、金融、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国内的管理学课程比较接近的视频可点击列表中的Concept and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http://省略/video/Free-video-Lecture-2449-Man-agement,htm),以及另一门科目Management Science I(http://省略/video/Free-video-Lecture-10791-Manage-ment.htm)。这两门课程均为印度教授讲授,他们在说英语时带有一定的口音,对于口音敏感的人来说可能最初会觉得有些难以听懂。

(2)国内视频资源

国内关于管理学的中文视频资源比较多,但双语或全英语的非常少,即使有一些也不系统、不完整(通常只上传了部分章节),有的链接甚至失效。这些双语视频资源大多是一些高校最近几年来为申请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而建设的。在这些网站上,有大量关于管理学的教学PPT、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内容,但基本上没有完整内容的双语视频资源。下面是几所高校的管理学双语课程教学录像(均为部分章节):

西南财经大学:http://sy.省略/View_Table.aspx?Id=400

中国地质大学:http://jpke.cug.省略/2007jpkc/glxgj2/enteach lx.htm

西安外国语大学:http://59.74.71.99/2010/glx/jxlx/baishaojun.htm

华中农业大学:http://nhjy.hzau.省略/kech/glxyl/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

华东交通大学:http://jpkc.ecjtu.省略/ec/C17/kclx-1.htm

3 网络资源在双语课程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海量的网络资源为双语课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正如Robert Harris所指出的那样,太多的信息其实有可能削弱决策的质量。在决策管理学双语课程中是否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哪些资源、如何利用资源,也常常会引发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

(1)耗时费力,功效低下。因为对网络搜索、数字图书馆等使用功能不够熟悉,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但并没有找到所需的网络资源。即使能够驾驭搜索引擎,但由于网络资源的无序性,加上到处是超链接,由此到彼,不知不觉越走越远,最后不仅耗费了很多时间,还很可能“迷航”――把最初要查询的问题给忽视了。

(2)拿来主义,滥用突出。因为网络视频中的国外教授语言地道、讲解全面,于是完全采用“拿来主义”,上课就是播放别人的视频或录像。一些教师可能英语口语能力欠缺,离开PPT很难发挥,于是上课就是念PPT,上课沉闷乏味。还有,因为双语教材大多采用国外教材,教师手上也只有国外的案例,致使学生无论学习课文还是讨论案例都有一种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排斥感。

(3)资源虽好,使用不足。虽然网络资源丰富,网络手段有效,但一些人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照本宣科或“填鸭式”,很少甚至从不使用任何网络资源。教材本身也存在使用不足的情况。据笔者对87名双语课程班的学生所作的调查,有38.6%的学生反映没能通读完课本,主要原因是“原版教材太厚,课时有限,阅读速度太慢”。而对7名管理学双语教师的调查表明,5人主要使用出版社提供的教学PPT、练习答案等,很少使用其他网络资源;7名受访者都反映,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材,只能选择部分章节讲授。

(4)单打独斗,忽视建设。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基本上是双语教师个人的行为,很难做到任课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而对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则更难有所为。一些学校为了申报精品课程或双语示范课程,为建设而建设,双语课程网站资源破碎,内容陈旧,甚至从不更新,因而访问和使用这些网站资源的人寥寥无几。

4 双语课程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

第一,学校层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双语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组织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内容、有实效、有影响的资源库和双语网络教学平台,并力争做到公开、免费、共享。这对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种资源库和平台由教师个人建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国外一些高校都在积极推广网络公开课,一些商业机构包括出版社也在积极筹备双语视频课程。教育部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已经收录了我国的217门课程相关资源,我们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更加丰富和规范。

第二,要大力开展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双语教师既要培训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也要培训教学方法,包括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手段等,使得教师可以将教学、进修和使用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教师培训工作提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师可随时收看双语示范课程视频,共同参与讨论或者集体备课,这样不仅节省了由于必须离开工作岗位进修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可以克服个人业余学习无法参与交流的困境。

第三,要借助国外教材编写上的英语语言优势,结合国内双语教师熟谙国情需求的状况,组织教材编写团队,编写出具有国际视野,语言纯正,同时又具有本地特色的双语教材和案例。

篇9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综合课程设计;项目角色划分;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4-03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邵雄凯,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库技术和Web信息服务;陈卓,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阮鸥,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目前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70%左右的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2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本科生,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和修订的过程中,考虑利用科研平台、培训、竞赛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推进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旨在讨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

一、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位

按照“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我校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规定六大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并分为基础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劳动、认知实习等)、提高层次(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学年论文等)、综合层次(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三个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过程,旨在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基于不太大的项目规模,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项目角色划分与相应职责见表1。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图1给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方向的参考选题见表2。

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见图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各方向的参考选题如表3所示。[1,2]

按照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考虑采用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并尝试实现该方案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同时给出这两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参考选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维护;项目化;教学方法

1 课程简介

《网络管理与维护》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共68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有网络管理与维护基础,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网络设备的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及故障排除能力;网络安全配置能力;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能力。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劳诚信、刻苦钻研、工程配合、和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为毕业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领域中的企业网络管理员等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按照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想。选取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在课程内容排列上,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具体设计如下项目:项目一: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项目二:网络安全配置;项目三: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的应用;项目四:网络管理及故障排除;项目五: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项目六:网络测试仪器和网络故障维修。

3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完成该任务,写出报告;学生小组内首先进行互查,提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然后由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公开方案讲解,教师对其进行提问,最后是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2)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有6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多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且组长轮流担任,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组长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查询资料、方案设计、任务分配、组内自评互评、收集文字报告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做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等数样并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提高。

(3)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了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之后,教师就采取了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讲授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这种知识点,教师只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授课采用全程实训室的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的比重。具体考核方式设计为:

总评=项目综合成绩60%+期末测试20%+平时成绩20%

(1)平时成绩由教师评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其参与讨论和态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2)项目综合成绩按工作流程划分工作任务,每次工作任务均按百分制进行评价,最后按百分比形成各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

(3) 期末测试成绩由教师评定,测试学生网络管理与维护相关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

5 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化模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中再现了企业的网络管理过程,设计各个训练项目针对性强既有现实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避免了在实际环境学生不熟练的操作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损失。课程的教学方法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三者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动手能力较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光.《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初探[J]. 吉林教育,2010(12).

[2] 王平安,彭建辉,肖六芹,钱芳.《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开发与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