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标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案管理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JCI医院评审标准;高警讯药品;安全管理;给药
JCI即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JCI医院评审,是实施国际安全目标的目的,对高警示药品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降低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的发生率[1-2]。我院引进《JCI医院评审标准》并顺利通过JCI医院评审。在改善高警讯药品的安全、科学管理、用药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得到JCI医院评审小组的认可并顺利通过了JCI医院评审。
1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
医院对药品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尤其是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十分重视。专门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授权分管院长任主任委员,药学和医务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行政管理等人员组成。
2高警示药品安全性管理
2.1高警讯药品包括:高危药品类、相似药品类
2.1.1.高危药品 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我院的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全麻药、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胰岛素制剂、抗凝血药及其他特殊品种等。
2.1.2相似药品 包括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的药品;发音相似的药品;"一品二规"药品等。
2.2高危药品的储存、摆放、监管
2.2.1药品贮存地方 所有药品贮存场所均应光线明亮、环境整洁、环境无污染源,并有相应的消防措施、安全措施,远离汽车库、油库;用电设备符合安全用电要求;药品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区域、药柜存放、定位、加锁管理,每个高危药品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到标识统一,执行人员不得随意改变固定位置。并有专门的登记本。
2.2.2药品储存区温度湿度 药品储存区要有检测和调节温度、湿度的设施;温度:冷藏:2~10℃;阴凉处:不超过20℃;常温:10~30℃。湿度:相对湿度45~75%。
2.2.3药品冷藏 需冷藏的药品,用冰箱分类贮存,标识明显、严格控制温度。不得与其他药品、不同批号或不同厂家的药品混装。
2.2.4避光药品 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应放在避光包装容器内保存。
2.2.5相似药品 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的药品;发音相似的药品;"一品二规"药品,应分别放置,避免混淆。
2.2.6特殊管理 需特殊管理的药品须加锁保管,并有相应保管规定。并有专门的登记本。
2.2.7内、外药品管理 内服药品和外用药品应分开存放。以免混淆。
2.2.8药品摆放 药品摆放应整齐、有序;标签应与药品相对应;按失效期远近顺序依次存放,以保证药品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
2.2.9高浓度电解质药品管理 在病区不得存放高浓度电解质药品。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一般情况下要在静脉配置中心经药师调配稀释到安全浓度后再送至各病区。紧急情况下,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由病区护士根据医嘱稀释到安全浓度后使用。
2.2.10其他高危药品管理 除高浓度电解质外,其他高危药品确需在临床科室常备的,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批准备案,经讨论同意后科室方可按种类、基数储备。
2.2.11抢救车内高警讯药品 存放抢救车内高警讯药品应相对分区存放,并每支都贴有警示标识。
2.2.12负责高危药品管理员 高危药品管理员应负责基数的请领、消耗药品的补充、药品的储存养护。应每周检查高危药品基数、效期,并记录在科室备药交接登记表上。
2.2.13药学部督查 药学部对病区高警讯药品存放、调配、使用、管理的人员进行日常用药指导与宣教。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月检查全院各病区高警讯药品的存放、不良反应发生数等情况进行监测。依据其特性储存于适当的环境。如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过期、变质、被污染;标签丢失或模糊不清、包装破损或按规定召回药品,应隔离存放,及时退回药房,并作书面记录。
2.2.14药品卫生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大扫除。做好药品卫生工作,保证药品整洁有序。
3高警讯药品的安全给药
3.1药房发往临床科室的高危药品,会在药品盒子或最小包装(瓶、袋等)上粘贴"警示"标签,并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确保在各个使用环节都有警示。保证各个使用环节的安全。
3.2对患者的安全给药需由有资质护理人员执行。
3.3给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进行用药宣教。给药前、中后检查核对、给药后应加强对使用高危药品患者的巡视、观察,询问患者用药后情况,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3.4给患者用药前,应先核对以下内容 询问患者姓名及核对病案号以确认患者身份、药品、剂量、溶度、给药时间、给药频率、给药途径是否与用药医嘱一致。
3.5给药应做好记录 住院患者的给药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病案号、床号、药品名称、药品溶度、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要求每次给药均有记录,执行给药的人员签名并记录给药的日期和时间。
3.6给药后应观察药物疗效,并评估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新用药物的首剂或初始反应应密切观察。如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处理程序执行。
3.7患者给药时间管理
3.7.1长期医嘱的给药应在规定时间前后1.5 h内完成,后一次给药时间按相应时间间隔。如特殊情况(手术、检查等)延误给药,待医生评估后,方可用药。1次/d给药(QD)给药时间为:8AM;2次/d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AM-4PM;3次/d给药(TID)给药时间为8AM-12N-4PM;4次/d给药(QID)给药时间为8AM-12N-4PM-8PM;每晚睡前给药(QN)给药时间为8PM。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3.7.2临时医嘱 (ONCE)医嘱:在医生开具以后2 h内完成给药;St医嘱:应30 min内给药。
3.7.3诊断用药等特殊用药遵具体医嘱执行。
4讨论
对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严密程度及安全给药的严谨性,充分体现对高警示药品管理及安全给药的高度重视及重要性。高警示药品的安全性管理及安全给药,是体现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并落实到每个环节,是保障制度有良好的执行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病案;ISO9001;质量管理;要求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13-03
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现代化、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服务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管理经营中,便于与国际接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病案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病案管理模式,从而使我院病案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借此平台,经过2年的实际运作,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全面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了思想,对方法和管理水平,对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实施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体现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病案管理中的优越性。
1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工作职责
1.1建立病案统计室工作职责
包括全院住院病案的收回、整理、装订、归档和保管工作;出院病案的登记;做好国际疾病分类编码(1CD-10)、手术编码(ICD-9-CM);再入院病人病案的借阅;提供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的病案资料;认真做好病案保管工作,保持病案的清洁及库房的防护措施。
1.2建立病案管理人员职责
包括检查病历资料是否齐全,书写是否完整;负责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保管工作;病案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协助临床查找再入院病人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病案借阅手续;做好病案的管理工作。
2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
2.1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所包括的内容
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案工作手册》、《病案质量监测方案和评审手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医疗质量年度考核目标合约》和本院病案管理制度。
2.2病案管理程序文件
以病案管理工作流程为基础,将病案管理的质量要求分解并贯穿于流程的每个环节,形成文字资料。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以过程为中心,保证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制订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通过制订病案管理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使病案管理质量标准明确,步骤清晰,可操作性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严格的过程质量监控,把病案的质量管理贯穿于病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严把过程质量关,以保证归档病案达到甲级水平,有效地保证病案管理质量。
2.3其他措施
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的13个步骤,建立病案质量体系等7个程序文件,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进行病案质量书写强化训练。对新聘医师、进修医师进行岗前病案质量授课教育,并要求全院各个科室评选最差病历,以激励医师按时按质地完成好病历,以ISO9001《质量手册》为指导,在《病历书写规范》的监控下,对病历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重大缺陷及时指出,反馈给当事者并按ISO9001《不合格项》给予处罚。通过有力的监控措施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质量。
3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病案管理
3.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病案质量组织管理体系是确保病案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医院应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组织:科室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医务处(科)和门诊部二级病案质量监控;病案科工作人员(包括病案检查医师在内)的三级病案质量监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确保病案质量有人管、有目标、有检查、有结果和有奖惩。保证病案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3.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监督体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上,把我院的各个岗位、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规定下来,从而理顺了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医院各部门的具体工作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日常医疗活动以文件形式确定,并建立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的监控机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提交整改措施和分析意见,使医院的每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院的病案管理在ISO9001的各项标准和制度的严格要求下更加完善。
3.3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的实施
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按照病案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病案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流程中各环节和要素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标准的实施。
3.3.1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病案的建立、质控、归档、保存、调用等基本流程和各个主要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管理,使病案管理人员思想上先有认识,有要求,在操作上也要熟练掌握。病案室人员要主动与多科合作,积极探索病案管理的有效办法,开发管理思路,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取得较好的成效。以省卫生厅病案书写和管理规范为依据,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病案管理的建立、修改、质控、归档、保存、调用和交换等主要管理环节过程的规范内容。
3.3.2流程设计首先要对病案质量全过程进行划分、鉴定和策划,依据各部门和各专业的功能,划分环节质量单元,如构建院、部门、科室和病区等病案书写质量控制结构,病案科需要形成科室、班组和岗位等质量环节单元。并对关键环节、复杂环节或涉及多个科室的环节和影响较大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某个阶段要有控制重点。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责任,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明确整个病案质量管理流程;明确质量管理的路径和关键质控点;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接口”部位,重点加强环节之间的“接口”作用。避免由于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流程功能障碍。
3.3.3教育与培训病案从建立、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到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工作人员参与,要让每个工作人员了解自身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每个人都要对全过程的质量负责,在完成本岗位工作的同时,负有监督、检查前一工作环节的责任。如病案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整理装订时,须检查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疾病分类编码员在编码的过程中须检查整理和装订的工作质量。因此,每个工作人员对整个流程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都应该了解,不仅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质量要求和质控重点,还要学习相关环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质量要求,以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前面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病案管理技术人员应更多地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临床医师也应了解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特点和病案、统计专业知识。因此,医院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包括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方法及法律、法规等专业教育或专项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管理能力。
3.3.4质量监控病案质量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各项标准、实施方案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对每个环节和每一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项操作和每项服务都能按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完成。监控方式为全员、全部门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测。病案质量管理监控重点是控制流程的通畅,当病案流程阻滞,病案滞留在某个环节时,即这个环节的质量一定存在问题。在监控中注意验证目标和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对病案全过程管理的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验,并评估方案的设计是否切实可行,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和规范。对于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重点收集流程在运行方面的资料,剖析流程与问题的联系,并寻找更严谨、先进的流程和工作方式。对于不断发现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完善和修改。
3.3.5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促进病案质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病案科与临床科和职能科的沟通与互动,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和培训计划,坚持持续改进以达到促进病案书写质量的提高;通过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检验流程中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划分和设置的规范、严谨。杜绝乙、丙级病历归档,有效防范了因病案质量管理不规范带来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有利于维护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的合法权益。
4效果
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后的住院病案质量和质量效应评价结果,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2年里共有住院病案 33 716份,病案回收率、归档率和甲级病历率均达到100%,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教学、科研、处理医疗纠纷和社保等提供病历原始资料,没有因病案管理不善导致任何差错和损失。在上级主管部门医疗质量整体评估和年终考核中,病案管理质量连续数年获得好评。
实施ISO9001前1年(2005年)的情况和实施后2年(2006~2007年)的情况比较,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病案质量(缺陷病历,甲级病历,乙级病历)和质量效应(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病案质量按“出院病历质量抽查率≥30%”的规定,3年分别随机抽查出院病历4 000份(每季度1 000份),评价按甲、乙、丙3级进行;顾客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表格,表格填写为顾客借阅病案归还时填写,3年分别随机抽查满意度表格360份,评价按满意、一般、差3个级别进行。
4.1实施ISO9001前后住院病案质量和质量效应情况比较
见表1。
表l结果显示:实施ISO9001两年后住院病案质量及质量效应有明显提高。缺陷病历率由2%降为1.6%,甲级病历率由92%提高到95%,医疗纠纷由7宗降为4宗,实施前后均无丙级病历,无发生医疗事故。
4.2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满意率的评价结果
实施ISO9001前后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满意率比较见表2。
表2结果显示:实施ISO9001后顾客对病案质量管理服务中的服务态度、语言文明、解释耐心、病历借阅、及时供给等均有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在实施前满意率为75.8%,实施后为95.5%;语言文明在实施前满意率为78.3%,实施后为97.8%;解释耐心实施前满意率为71.1%,实施后为91.6%;病历借阅实施前满意率为86.0%,实施后为98.2%;及时供给实施前为86.5%,实施后为93.6%,综合满意率实施前为79.5%,实施后为 95.3%.
5结论
医院病案管理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给病案管理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产生新的管理理念,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使病案室工作发生较大变革。我院试行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病案管理已有近2年的时间,从表1表2可反映,实施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病案管理后,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管理指标明显提高,使病案管理水平上新台阶。随着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不断深入,各项工作流程均严格按ISO9001标准要求实施,按质量程序和作业指导文件指导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ISO9001标准的精神是说到、写到、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从自身作业标准、规范、整体流程的模式与上下流程配合,建立自我启发、相互启发,进而发现问题、检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秀琴.医院病案管理模式的探讨[M].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1:141-142.
[2]李凤轩.引入ISO标准提高病案质量管理[J].中国病案,2005,6(6):11-12.
[3]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刘晋才.浅谈加强病历医疗质量内涵检查的方法[J].中国病案,2005,5(6):9-10.
[5]刘叶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病案管理风险控制[J].中国病案,2007,6(8):7-8.
[6]董先云.医疗纠纷与病案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114-115.
篇3
[关键词] 病案质量;医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098-02
病案是临床医疗工作过程的全面记录,它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病情演变、转归和诊疗情况。病案既是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又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资料,还是医疗保险、医疗纠纷及法律诉讼的重要依据。病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病案质量,逐步完善病案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是卫生行政和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笔者现就如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谈几点看法。
1从领导阶层出发,加强质量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全面强调病案质量的法律重要性
在医疗院长的直接领导以及医务部、信息部、护理部的组织下,由医院的法律顾问向全院广大医务人员定期讲授有关病案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定期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专门会议,制定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奖惩制度及具体实施措施,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病案管理质控规章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师法律意识,使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病案书写的医师、护士充分认识到病案是重要的个人法律档案,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份病案。
2健全病案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为使病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我院成立了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直属院长领导,由业务院长、医务部主任、各科主任及有关人员组成,其任务是做出病案质量管理的决策,解决病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医务部作为执行机构,执行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定病案质量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如组织病历质量检查等。
3加强对青年医师的培训,提高对病案书写重要性的认识
病案首页录入质量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也客观地反映出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要求各科室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案书写规范的学习,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病案质量的教育,使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病案书写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新进院青年医师进行岗前病案书写培训,每人在医务部、病案室轮训1~2个月,使之熟悉病案的排序、整理、装订、编码、录入、归档,认识到病案的重要性,让他们熟悉病案书写格式和正确的ICD-10诊断名称,了解病案质量评审标准,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进修、实习医生进行岗前教育,强化病历书写规范,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中病历质量管理所处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病历质量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4加强科室的质量管理
各科主任负责全科病案的质量管理并指定质管员一名,科室实行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严格审查、重点控制的质量管理措施。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查房时,除检查病人、检查下级医师工作外,还要检查其书写的病历,每份病历必须有各级医师的检查记录。出院病历经分管床位医师整理后,再由主治及主任医师检查评分、定级、签名以示负责,疑难危重和死亡病案,科室组织讨论,最后交本科室质管员再次审查、评分、定级后才送交病案室。
5加强病案室的质量管理
病案室把抓好病案质量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坚持做到三不收,即无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检查签字的病案不收,残缺病案不收,不合格的病案不收,这样做使病案室归档的病案都是质量较好的病案;设专人负责病案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该科室有关人员到病案室修改,使发现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出院三日内,病历必须经过质量检查,病案室验收后归档入病案室;病案室每月把所查病案存在的问题,写成书面文字交到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6建立病案质量评价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实施奖罚结合,确保病案质量
加大平时检查力度,由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每月不定时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改进对策,按标准奖罚,以利改进。依照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每半年对全院医师书写的病案进行检查评比,对每份病案首页、住院病程记录、护理文件的书写等病案的完整性、准确性、整洁性、及时性等做出质量评分,并将结果通报全院,评比中取成绩位于前十名的医师,给予奖励最终达到提高病案质量的目的。
7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而不是简单地保管装订,它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病案的各种医疗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如收集、整理、质控、分类、登记,进行ICD编码、索引、输入电脑、归档,才能保证满足医疗临床、科教的需要。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病案管理将向着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现代化迈进,病案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或自学,接受国内外有关病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本专业管理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操作技能。
总之,病案信息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相当程度建立在病案质量的高低上,医师书写的病案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和标准化,都将直接影响病案质量的好坏,都将使病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多年来,我院通过上述环节的病案质量管理,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养成良好的病历书写习惯,全面提高了我院的病案质量和医疗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敏.谈谈我院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7,8(3):141.
[2]何剑.强化法律意识 规范病案管理机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160-161.
[3]朱立群.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新时期需要[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52-53.
[4]刘同亭,张玉强,王乃新.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若干举措[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0,5(1):38-39.
[5]陈洁,田谧,史耀勋. 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149.
[6]陈银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J].中国病案,2004,5(3):21-22.
篇4
1.电子病案的优越性
1.1内容全面完整性好。电子病案不仅包括了纸张病案的所有内容,而且包括声像、图文等信息,其在收集完整资料、整合数据处理、实施网络传输、求助诊疗支援、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越性是传统纸张病案无法比拟的。
1.2传输速度快共享性好。 电子病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使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了解病人病案信息资料,并可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实现跨越医疗单位、地区,甚至国家间的病案信息共享,方便不同医院乃至国家间的交流、远程会诊,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1.3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电子病案的结构化模板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使用方便,可提高医务人员的书写效率,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减少了不必要的传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1.4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
电子病案的系统自动提示和报警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纠正,可以有效促进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工作质量,预防医疗缺陷的发生。
1.5储存容量大、占用空间小。电子病案系统数据库的存储容量非常大,但存储占用空间非常小,这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减少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使用。
1.6电子病案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提供主动的服务功能。电子病案能够为医疗管理提供所需的各种临床疗效分析,并能自动转换成相应的统计图表,为国家宏观医疗管理提供丰富的原始数据,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及时、准确、重要、快捷的决策信息。
2.电子病案的发展趋势
2.1网络化发展。实施电子病案的目的和意义是加速病人信息的流通,消除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种种界限,因此基于网络共享的电子病案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必然的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可以发挥电子病案的应用功能,满足远程医学发展的需要。
2.2标准化发展。电子病案的发展应遵循国际公认的标准规则,其格式要建立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疾病手术名称应遵循国际ICD-10和ICD9-CM-3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减少系统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安全共享,为电子病案跨系统数据交换提供有力支持。
2.3集成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最新技术将集成应用于电子病案技术,其功能上也将集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卫生经济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公共医疗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内容,实现技术与功能的集成化发展。未来的电子病案是多种系统的集合体。
2.4普及化发展。随着软件设计标准的逐步规范以及功能的逐步完善,电子病案系统设计日趋合理,运用成本也逐渐下降,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电子病案建设实施难度,还为电子病案的普及提供了技术保障。医疗保险、合作医疗、远程医疗对信息共享需求增大,客观上促进了电子病案的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成为电子病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2.5可行化发展。实施电子病案的关键是解决法律认可问题,200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将为电子病案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在国内许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都启用了数字签名的背景下,数字医疗作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延伸,其数字签名也会得到社会、公众、法律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因此,实现有法律价值的无纸化电子病案已成为必然可行的发展趋势。
篇5
关键词:新时期;病案管理;现状;方法创新
病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通过准确记录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能够有效地促使医生对于相关的治疗情况和疾病种类回顾性分析,便于更好地应用到临床的疾病治疗过程中[1]。在新世纪背景之下,通过对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改革创新病案管理模式,强化对病案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1 新时期医院内部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医疗证据 近年来,随着医学健康知识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病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纠纷案件呈现上升趋势[2]。病案上记录的相关内容及材料都具有法律效率,在纠纷发生时,病案为司法部门的裁决提供了详细的证据资料,其内容、相关材料及法医的鉴定证明等都是司法上最真实有效的证据,凭借病案资料对医患双方的责任和过失进行有效的鉴别,保障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1.2强化法律监督水平 病案是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真实反映,涵盖疾病种类和致病因素、治疗方法、用药及护理等全部信息[3]。当患者涉及刑事及意外案件需要人身赔偿时,病案为法律仲裁和审判过程提高了真实、有效的法律文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1.3规范、健全了医疗保险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的逐渐普及与完善,病案对医疗保险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当患者进行保险补贴申请时,保险公司就必须借助医院的病案资料,对患者所有费用清单进行审核,对治疗过程中相关免赔部分进行逐一核查,使医疗保险赔付的整个过程都有据可依,有效避免了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让全体患者享受同等的理赔服务,促使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发展更加健康、规范[4]。
1.4病案是医疗、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资料:病案是医务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长期累积的包括文字、影像、诊断、治疗等在内的最原始资料,客观准确地记录了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5],是临床教学真实而生动的教材,为教学理念、调查、评价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除可以展开单个病例的科学研究外,还可对某一特殊范围内教学范畴指引一个基本方向,从而为某一类疾病及其流行病学治疗与研究提供线索,以挖掘医学与医学教学方面层次性的东西[6]。
2 目前医院内部病案管理的工作现状研究
2.1病案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 病案管理普遍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不仅表现在对病案的种类和治疗方法上缺乏有效的分类和汇总,而且各医院之间尚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资源无法进行有效共享,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医院,由于认识问题很可能就存在许多病案未纳入管理或者管理上存在人为缺、漏现象。除此之外,病案管理借阅制度很不完善,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医疗保险的需要,病案借阅频率和借阅数量不断加大,某些医院病案室未能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借阅和催缴收回工作[7],长此以往,病案丢失现象在借阅环节不断出现,也给病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2病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由于经费投入匮乏,医院病案管理人员明显不足,根本无法满足现有医院病案增加的步伐。现有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从医院其他科室转行而来,上岗前主要采取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未能进行正规的病案信息管理知识教育,且其培训和继续教育未能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致使病案信息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8]。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医院未能给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职称进行规范的编排,使得病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加薪幅度很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不利于病案课室人员的稳定发展。
2.3病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费 新时期各大医院为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大量投入经费,而在病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方面却极其匮乏。未能给病案的陈列提供足够宽敞和干燥的空间环境,病案堆积,长时间没人清理,加上季节变化,纸质病案很可能存在霉变现象;加上医院对病案管理硬件投入匮乏,运用计算机进行病案电子管理的医院还比较少,不利于各部门通过计算机实现病案电子信息共享,降低纸质病案的损毁率。
3 新时期医院内部病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过程探析
篇6
一、病历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病历档案书写质量差
病历的书写一般是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机打病历,为了提供病历书写效率,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带来一些错误。由于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果上级医师监管不力,病历档案信息容易造成不完整、不真实等,降低了病案信息的质量。
(二)病历档案信息重视度不统一
我们医院存在一种现象,高职称的医师比低职称的医师重视病案信息质量,有科研任务的医师比没有科研任务的医师更重视病案信息,负责病历质量书写的医师重视病案信息质量,临床医师工作忙、负担重无暇顾及病案信息的质量,质量管理人员又不直接书写病历,这种现象不利于病历档案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病历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病历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1.病历档案增加的数量快,保存的年限很长。2.在形成病历档案的过程中参与人多,3.病历档案能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4.病历档案的利用率高,5.保管方法和借阅环境不严密,5.医院发生医患纠纷,病案是重要的证据,稍有不慎,就可能承担法律责任[2]。
(四)病案室存在的问题
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病案专业人员缺乏。与医院其他专业人员相比地位低、待遇低。
二、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一)制定病案信息完整性标准
病案信息完整性,包括住院病案首页、病人入院记录、手术麻醉记录、病人出院记录、护理记录、科主任及医师签字等。
(二)建立病案质量信息管理流程
昌平区妇幼保健院病案信息量大,涉及部门多,从病历书写开始,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有效诊疗方案和标准化的病历质量管理流程。医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掌握病历档案信息完整性标准。
流程:1、住院医师按照病历信息完整性标准书写病历,2、上级医师将出科前的病历进行质量检查,3、科室质控员进行病历信息质量审核,4、病历进入病案室进行逐一信息登记,同时配有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登记。5、计算机收集病历信息后,分别按照科室进行病历信息统计(包括:首页信息的完整、手术记录信息的完整、手术记录的规范、病历的缺陷)等,6、统计结果报送医务科,质控员将病历信息统计结果与相关科室绩效考核挂钩。7、质控员将病历信息质量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推动病历档案信息质量的改进,这样就形成一个有效的闭式管理环。(图1)
■
(三)加强教育培训履行岗位职责
1.依法形成病案医务人员必须做到病历记录的及时、真实和完整;病案记录要具有合法性、可使用性;病案的形成必须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要符合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医院的质控部门要注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出院归档病案24小时交病案室,核对收取病案。每份病历每延迟一天扣10分。对病案质量也有明确规定,每份病案9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病案在实际扣分基础上加扣20分。
2.医务人员和病案管理人员都应该知道,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信息科组织医护人员培训,讲解病案的法律意识,将病案法律证据意识根植于医护人员脑中,保证形成的病历档案能够责任到位,记录及时、完整、准确。2013年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组织病历书写展览,评出优秀的病历档案10篇。根据病案管理工作流程,制定了病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如:病案工作人员两天收回一次出院病案,错收、漏收一份扣2分,如果丢失一份病案扣当月奖金,并承担病案丢失的责任。有违规借阅一份病案的扣5分,并承担此责任。病案室质控员每月向医务科汇报过期不归档的病历名单,并按医院规定一份病案扣科室2分。病案复印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复印病历的申请人必须认真审核,医务科的批准后方可复印,病案复印后做一个标记,防止病案复印后出现字的该动。违规复印病案扣10分,并承担责任。
三、医院病案信息的应用
1.病案信息是医疗质量的依据病案信息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主要核查依据。通过对病案内容的检查,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改进方法、提高病案内在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病历档案为我院的管理、科教、科研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如:医院二甲复审、医保、物价检查、输血抢救;医务人员晋升职称,撰写论文等。2013年我院科教科与安贞医院共同合作的课题“北京市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治疗和监测网络的建立及应用”,科教科借阅2000份病案。利用病历档案统计腹腔镜手术例数、临床路径信息、病案信息上报等
3.病历档案信息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病案信息,医院领导能及时掌握医院的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4.病历档案信息是医务人员年终考核的依据病历档案记录着医师的工作量,也记录了医师的病案质量,如:治愈、诊疗、院内感染等。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更加标准。
5.病案信息在合理用药的应用通过病案信息检索、查核医疗项目实施及其产生的医疗费用,从药物疗效和医疗成本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3]。
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例;统计信息服务功能
1医院管理中病案统计信息工作现状分析
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建设工作,可将财务信息管理为主。电子系统会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临床信息为医院的重要信息,经济信息会受到临床信息影响。这时,医院方面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共享信息受到限制,应用范围比较有限,管理信息内容不全面,而这也是不能达到医院信息管理需求的主要原因[1]。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且复杂,分阶段进行管理,不能考虑到医院未来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医疗费用多为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和电子病例无法保持紧密的联系。此时,医院方面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电子病例,没有做好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工作,均会限制医院病案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且不能达到预计的发展目标。而医院方面不能正视病案信息统计工作,使较多医院表示病案统计工作的内容为:上报医院相关统计信息,及时收集相关病例。所以,无法切实提高病案统计室工作的效率,也不能有效发挥医院病案统计的应用价值,突出典型病案信息的内容。
2医院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价值
2.1可做好监督工作
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条件下,控制病案的各个环节,能在早期发现工作中的纰漏,及早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常见的工作纰漏包括:医疗文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诊分析不到位、诊疗方案不规范等。所以,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具有多元化特点
病案可详细记录患者在院期间诊治、治疗的整个过程,并明确患者的临床相关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内容,这对于临床用药、检查来讲均非常有利[2]。与此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加强医院病案管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门诊信息、检查信息、治疗信息,以及收费信息等,明确医院各环节工作的具体信息情况。
2.3便于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即为结合医院病案统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具体科室,明确不同科室的职责、任务。医院方面定期可以通报的方式,评判不同科室的业务情况。此外,还应对科室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工作内容、未完成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将统计结果列入考核指标中,确定经济效益。
2.4利于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病案可为教学、司法鉴定和医疗收费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参照,存在法律的效应。针对于此,应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等工作,及时保存相关数据信息。如此一来,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数据参照和标准。相关部门还可以构建相关的机制,合理设置各项费用,进而从根本上做好医院管理工作。
3医院管理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功能的优化策略
3.1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制定病案信息统计机制
统计报表编制工作,为病案统计工作的重点。医院统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医院相关数据信息,扩展医院统计工作范围,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常态下工作。然后,收集医院综合信息,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病案信息统计机制,促使医院稳定立足于经济市场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2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及素养
首先,要求统计人员热爱自身本职岗位,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定期可经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有效调动统计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能合理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做好医院信息的管理、分类、分析等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保证病案填写质量
病案首页内容涵盖的内容较多,为医院方面最重要的信息,可为医院病病例统计、监管提供数据参照[3]。针对于此,医院应正确看待按要求填写病案工作的重要性,保证病例首页内容书写规范、准确。统计人员则需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文字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针对不符合要求的病案,需要重新遵循具体的标准书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4结语
医院管理工作中,实行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功能,秉持一切为了患者的原则和理念,开展临床相关工作,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就医服务。为促使医院获得稳定的发展,需要找到医院管理工作的不足,然后契合具体状况构建完善措施,如: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加强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等,旨在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小草.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2-4.
篇8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PDCA循环;病案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53-03
肿瘤内科是一个专业性强、发展迅速的临床医学科,新的诊疗理念、技术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诊疗指南定期更新,因此,随着临床诊疗的不断变化、更新,病案的书写标准和要求随之发生变化和调整。病案是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转归等情况的客观和系统记录,不仅反映了患者的病情,而且体现了专业技术、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书[1]。临床医师忙于日常查房、实施诊疗操作,对病案书写质量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够。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其重点在内涵质量上,即突出病案记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2-4]。本科自2012年8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病案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跟踪监控,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病案质量效果显著,现将方法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自2012年8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病案,所有病案均完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征、病情及治疗方法等。
1.2 方法
所有案例均应用了PDCA循环理论的教育与培训,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2.1 病案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
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的具体过程就是通过PDCA循环的计划(P)、执行(D)、检查(C)、行动(A)4个阶段的一轮循环,达到提高病案质量的目标[5-6],具体应用如下。
1.2.1.1 计划制订阶段 制订科学合理的肿瘤内科病案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的开始阶段,同时也是后续医疗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关键,这一阶段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分析现状,找出目前病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分析问题,查找各种原因,在肿瘤内科科会上公布病案差错现状,科室全体医师共同了解差错现状,并根据80/20原则确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医疗工作重点,确定整个病案中查房录、首次病程录、出院小结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和因果图(鱼骨图)的活动方式,每位参与者提出自己的见解,集中到鱼骨图,集体分析、讨论,罗列出各种主要与次要原因[6]。③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科室全体医师进一步分析鱼骨图中列出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如下:病案采集不详细,病案采集时间短;不善于归纳,专业知识不熟悉;出院小结未仔细检查;主治主任查房前书写查房录;不及时修改、缺乏修改积极性;缺乏书写模板、规范;其中前3项为最主要原因。④制定计划和措施,设定预期目标,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制订详细病案质量点评工作计划,每月检查点评一次,2012年11月抽查病案方式方法与2012年8月相对应,根据本轮循环需要解决的3大问题,在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的前提下按照80/20原则制订具体措施,确定预期目标为不规范或差错次数及百分率下降幅度>50%。
1.2.1.2 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按照计划阶段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完成计划中的内容,以达到预期目标。本轮PDCA循环的执行措施如下:①加强专业知识培训(1~2次/周),教学相长;②加强专业知识考核制度(1~3月/次);③延长病案采集时间(>20 min);④出院时仔细核对(5 min阅读检查)。
1.2.1.3 检查阶段 通过检查,确认效果。检查阶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后进行,检验实际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包括以下3点。①判断标准的确定:以诊疗指南、指导原则、临床路径、病案查检表、行政通知等为标准,并对具体内容进行细化;②评价人员的要求与责任:病案质量点评前对相关点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指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点评完成后及时总结;③在对病案质量进行整体评估的同时,注重前述3大问题(包括主治、主任查房录,首次病程录,出院小结)的改善情况,检验是否达到计划预期的目标。
1.2.1.4 总结阶段——总结成功经验,形成相应标准 总结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阶段,同样非常关键,总结这一轮工作的实际效果及经验,将有利于推动下一次PDCA循环的进行。
科主任是科内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内病案质控工作,各级医师应积极主动参与,科室应制订病案质量管理措施,重点进行内涵质量控制,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在病历中充分体现。科室根据前面3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制订病案书写规范与检查表,促使病案采集与书写规范化,保证住院医师充足的工作时间,做好新职工、轮转医师岗前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考核,按照科室常见病种如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肺癌等病种制作课件,将小讲课贯穿于日常查房及病例讨论中,住院医师每月交4份病案进行评分,每月进行一次病例考核;科室定期组织学习新的诊疗规范、指南,与肿瘤多学科团队保持密切合作、不断更新综合治疗理念,保持上下级医师的充分沟通,上级医师定期查对病案质量,指导下级医师书写病案,注意突出肿瘤内科专科特点与重点,避免各类常见错误,阻挡病案不规范从采集病案、制订诊疗方案的源头抓起。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新的标准和措施,继续分析查找病案质量中存在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轮新的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不断促进肿瘤内科病案质量的提高。
1.2.2 观察指标
根据肿瘤内科病案质量管理规范及专科内涵质量要求,参照卫生管理部门及医院规定,本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与副主任、主任医师经过讨论,制订了病案质量查检表。定期检查分析病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病案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
2 结果
2.1 PDCA循环干预前病案质量的现状
2012年8月检查病案30份,发现不规范或差错总计37件次,其中主治、主任查房录15次(占总差错的40.5%),首次病程录10次(占总差错的27.0%),出院小结4次(占总差错的10.8%)(表1)。
2.2 PDCA循环干预前后不规范(差错)次数的比较
经过PDCA中有针对性的4个阶段一轮循环,本科病案质量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病案中不规范或差错数及百分率显著下降。与2012年8月相比,2012年12月肿瘤内科病案中不规范或差错数、百分率较前明显下降,应用PDCA循环后肿瘤内科病案质量取得长足进步与改善(表2)。
3 讨论
原卫生部从2005年至今,在全国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全国医院的质量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2]。在2012年的“优质医院评审”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通过对评审标准的不断学习,认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其中的关键,而肿瘤内科的医疗质量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病案反映出来,同时病案质量的改进也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创建“优质医院”的过程中,于2011年在各个科室引入“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理念,通过“种子培训师”方式在各个科室进行PDCA循环理论的教育、培训与指导。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Deming cycle)[3],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D、C、A 4个阶段,是一个循环、持续向上、永不停止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4-6]。肿瘤内科病案质量管理不但是科室医疗质量和管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并持续改进;既是医疗安全、质量和临床科研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PDCA循环理论的学习,全科室成员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理解与统一: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方式,解决病案中存在的不规范、差错等问题,提高肿瘤内科专科病案质量需要运用PDCA循环科学程序,并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保证病案质量持续改进。
PDCA循环理论最早应用于企业生产品质的改善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后逐步推广,广泛应用于企业、军事部门、服务机构、商业院校、医院等。其在医院内部的推广中,应用于处方管理[7]、医疗质量[8]、临床护理管理[9]多个方面。实践证明,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内科的病案质量,从而进一步带动临床医疗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肿瘤内科病案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全科室医师的共同参与、配合。从科室病案质量的改善结果可以看出,科室病案书写管理中,科学方法的应用与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病案质量的重要前提,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是基本手段,同时保证充分的病案采集、书写时间及自查对提高病案质量则是必要条件。医院医务科、病案管理部门、各专业科室也需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体学习,促使各级医师熟悉、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文件,针对病案质量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病案书写质量进行定期抽查、考核,对严重质量不合格病案加强处罚力度,对优秀病案进行嘉奖表扬,提高医务人员的病案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整个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住院医师担任病案书写工作,必须及时、真实、有条理地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意见,防止重大差错和缺陷发生;主治医师对病案质量进行监督控制,每日检查住院医师书写的病案,及时发现病案书写中的问题、指导整改,同时教学相长、提高查房水平;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对拟出院患者病案进行出院前质控,以杜绝病案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肿瘤内科自身特点比较突出,缺乏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及专科教材,有关教学内容多穿插到基础医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各学科中讲授;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广泛(如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化疗、肿瘤放疗);临床病例复杂多变,治疗模式涉及多个学科;药物种类繁杂,新药更是层出不穷。新职工和轮转医师临床肿瘤内科的内容掌握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常对病案书写感到难以掌握、抓不住重点。因此,有必要在科内各级医师之间定期开展病案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充分应用PDCA循环理论,结果发现做好新职工、轮转医师岗前培训非常重要,病案质量不单单是责任心和书写方面的问题,与专业能力、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考核是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查房中合理安排小讲课是重要方法。
PDCA循环4个阶段之间紧密联合,环环相扣,有序推进,从制订计划目标到具体实施、总结经验,从发现问题到逐步解决、形成相应标准,促使病案质量持续改进。本科在应用PDCA循环模式后,病案质量控制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达到了促进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荣桂.持续推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改进[J].中国医院,2010, 14(1):2-6.
[2] 谭天林,欧兵玺,廖世川,等.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25-27.
[3] 赵阳. 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 21(5):280-281.
[4] 苏伟伦.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92.
[5] 刘军跃,李远志.运用PDCA循环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沟通[J].商业研究,2006,49(23):41-43.
[6] 黄江莲,周惠宏,曾春娣,等.应用PDCA 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9,7(31):1058-1059.
[7] 郑造乾,黄萍,袁雍,等.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9-84.
[8] 戴林,沙震宇,仇永贵.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警示制度的实施体会[J].交通医学,2012,26(4):396-397.
篇9
关键词 病案 信息化 质控 风险
病案是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
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病案的管理也从简单的实物管理扩展为卫生信息范畴,即从简单对病案资料进行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变成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对病案资料质量进行监控,为患者、医务人员、监管机构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病案管理不断向数字化、规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2010年在全国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及推广,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构建的信息平台使病案管理出现革命性变化。很多医疗机构开发出各类病案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有的定位为满足医疗机构自身的临床信息交换[1],有的定位为利用计算机系统高速的运行速度,使病案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均大大提高,既可作病案的终末管理,又可在病案的形成过程中参与管理,进一步推动病案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流程以图1为代表。
图1 病案信息化系统职能流程框图
开发使用过程还停留在关注信息存储介质、速度及提取上,对病案的质量及风险关注不足。更没有上升到面向临床路径病案管理层面。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从建立、形成到归档、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按照各项工作预定标准和要求衡量需要达到的程度。病案质量包括病案管理质量和病案书写质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病案专业人员对病案的收集、整理、统计等管理水平,后者是指医护人员对病案内容的书写水平,反映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3]。
1 病案电子化转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并存
现阶段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尚待确认,电子病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还无法完全取代纸质病历。医生书写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两2种媒体的不统一、资料不完整、甚至差错。有的医院解决方式为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录入病历的各项内容,然后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人工签名后由病案室回收归档保存,同时电子病历通过HIS传输至病案室归档,存储到服务器或载体上保存。2种病历档案并存,存在着时滞及真实性等问题。
1.2 对重要信息记录不完全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医护人员书写病案中存在着病案首页填写不完整,入院记录主诉描述不全、体格检查不全面、遗漏重要阳性体征、病例分型错误、病程记录不全还有各种各样的护理缺陷等问题,这些在纸质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通过电子化流程的嵌入予以规范预防。在纸质病历管理中对归档时间有严格要求,24小时内归档,3日内归档率等,在电子病历归档时间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及适当的管理措施。
1.3 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低问题仍难以解决
卫生部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并规定需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而随着按病种付费模式的建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也展开研究和应用。对疾病编码的要求将大幅提高。秦安京[5]对北京地区23家医院16个病种近11万份病案调研,发现病案存在重要的诊断编码错误、漏写辅助诊断编码等问题,提出必须加强疾病分类培训。
临床医师书写疾病的诊断名称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病史、解剖部位、临床症状等记录不完整不规范都会导致分类编码的准确,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最终诊断与实际病历记录不一致,如诊断与病情记录不相符、与出院情况不相符、与病理不相符、与影像结果不相符、手术名称与手术记录不相符等都影响编码质量。赖昕[4]在对福州、成都等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中了解到78.3%的医师对ICD编码不熟悉或比较不熟,72%的病案管理人员比较熟悉或很熟悉,但作为病案管理人员ICD编码应是掌握的基本知识,而医师熟悉编码对于临床诊断也有极大的意义。在电子病历书写中引入字典或提示等功能可以提高医护及病案管理人员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知。
1.4 质量监控体系与已有的管理体系冲突
纸质病案管理以病案室为主,电子病历运行依托于信息系统之上,病案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就产生了问题。医政部门对临床病案质量的监控也起到重要作用,对病案书写的质量监控由临床科室医师和专业质控医师分级把控,多主体并行的监控方式不仅加大沟通成本,也模糊了权限边界,导致诸多弊端。
2 病案电子化过程中风险点
2.1 病案真实性维护
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历内容的记录、修改以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应当是唯一和真实的,不可变的。而在信息化存储方式下,修改原始记录简单易行,而且由于在网络中不同的医务人员对电子病案的操作权限是不同的,其身份的确认仍以密码等简单手段为主,病案系统开发的重要工作就是完善电子环境下技术手段,满足电子病案系统对完整性、签名确认和不可抵赖性的要求。
2.2 医疗信息安全及患者隐私管理
信息化存储使病案资料的复制及携带非常便利而且隐蔽。在纸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质检、归档、存储、借阅、复印利用等。实现电子病历后,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如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签收、归档、质检、调阅、复制、取证、追踪、定期备份等,尤其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电子病历档案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查阅、修改、拷贝、删除等不良操作[6]。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无形资产。
2.3 与医保、医疗监管及其它医院管理系统的衔接
我国病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多是HIS功能的简单扩充,且各系统之间难于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患者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便利性差。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临床路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选择50所医院进行试点,大力推广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病案管理的要求更为复杂、精细、准确。
2.4 双轨运行易产生漏洞带来法律风险
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并存,电子档案不仅易改且需打印签名,很容易发生纸质病历档案中医护入员及患者或家属签名不及时或者漏签等现象,这些因素都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5 过渡过程中管理体制倾斜易造成隐患
虽然现阶段是双轨运行,但电子病历终将取代纸质病历,目前各医院投资的重点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纸质病历预算呈递减趋势,削弱纸质病历管理的倾向也很明显,如拖延解决库房面积问题、降低库房标准、减少设备投人、减少人员编制或安排非专业人员从事病案管理等[7]。但与此同时,电子病案管理还没有形成稳定有序的体系,规章制度也待完善,人员、机构也没有经过锤炼。旧系统被打破,新系统尚未健全,影响病案的有效管理。
3 发挥病案信息化管理优势提高质控及风险防控水平
除便于查询、便于存储、便于共享、传输速度快等优势,电子病案系统通过标准化模板的导入,既提高临床医师的病案书写速度,减轻重复劳动、也使专业术语更加规范,诊断名称更为统一。格式标准化,无须经过人工修整,可直接装订存档。提高临床和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纸质病历档案要等病人出院后才能由科室提交病案室,病案的质控与医疗统计滞后,病案质量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位于流程的末端,电子病案系统中,病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汇总、综合查询统计,通过实时系统督促前端的质量控制,变末端管理为环节管理并及时反馈,达到环节控制的目的,提高了管理质量。
国内医院的病案质量监控已从二级或三级病案监控体系升级为四级监控[8-9],可以通过流程设计将表1中的各级职能嵌入信息系统中。
表1 四级质控职能
监控级别 质控环节 负责人员 职责
一级监控 运行质控 病房主管医师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对每份病案在出科前进行自查并签字
二级监控 环节质控 科室质控医师 出科前病案的质量审查
三级监控 终末质控 病案科
专职质控人员 进行环节抽样质控,成立专家评定病案质量小组定期不定期下病房审查
四级监控 终末质控 业务院长、
医务科 定期检查抽查住院病历及归档病案,确保病案质量
增加病案辅助填写、字典等功能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改善病历信息不全现象,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识。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记录、提示功能降低病历记录时滞,控制病案记录及反馈时间。
病案管理处于转型过程中,应当把握发展趋势前瞻性防控风险,建立电子病案系统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辉.病历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 王鹏.病案流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4.
[4] 赖昕.面向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 秦安京.疾病分类编码准确是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保障[J].中国病案,2007,8(7):10-11.
[6] 于金华. 病历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探讨[J].档案与建设,2012,(3):71-72.
[7] 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2013,29(3):192-194.
篇10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 病案工作; 改进;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157-03
doi:10.14033/ki.cfmr.2015.28.077
PDCA循环即可成为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戴明采纳并宣传,以获得普及,PDCA循环是一个全面质量管理所应用遵循的科学程序,其活动过程是不停断的运转以解决问题[1]。PDCA循环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类工作,通过工作发展铺好轨道,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路和管理过程,以达成共识、共同进步等方式使关理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发展[2]。为了检查医疗规章制度、规范诊疗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的反馈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同时也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以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所以,本研究将对PDCA循环理论在笔者所在医院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给予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PDCA循环理管理后的60份病案质量,将其设为研究组;另外,随机选取的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理管理的60份病案质量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女比例27∶33,年龄18~78岁,平均(45.26±2.69)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7∶33,年龄18~78岁,平均(46.26±2.58)岁。病症科室分布:骨科34例(28.33%),肿瘤科23例(19.17%),妇产科17例(14.17%),神经科26例(21.67%),耳鼻喉科
20例(16.6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19.17%),高中33例(27.50%),大专至本科39例(32.50%),本科以上25例(20.8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科室分布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案资料完整;参与本研究者均在认真阅读实验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排出标准:病案资料残缺不完整;较难完全配合本研究实验方案有效实施者[3]。
1.3 方法
两组病案质量均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60份病案资料均未实施PDCA循环理论管理模式;研究组60份均给予PDCA循环理论管理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3.1 计划阶段(PLAV) 医院根据自身医疗条件设立病案质量管理独立部门,同时成立专科并按质量小组,专项负责本科室病案各个环节质量的自我检查及评价;参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在结合本自身实际条件基础上,经笔者所在医院病案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认真研究后,制定科学、适用的《病案质量管理体制》。
1.3.2 执行阶段(DO) 严格按照预先计划中既定措施和预设目标重点、分步骤实施,首先是通过专科培训、放送影像学影片以及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病案质量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参照医院各科室的制度要求,科学拟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班职责,确保任务分配到个人,人人可管事,事事有人负责,合理安全工作流程,保证当天事当天完成。
1.3.3 检查阶段(CHECK) 评就是对工作后果尽可能采用质的评议,估就是对工作质量后果尽最大限度采用量的评估,检查阶段主要是对按照上述两个阶段所做工作进行检查,对管理工作进行质和量的评估,通常采用环节质量检查和终末质量检查两种形式。检查后需要填写相关表格,及时将检查所得重要资料反馈给各科室主治医师,针对不合格病历,遵循相关规定给予处理[4]。
1.3.4 处理阶段(ACTION) 在病案质量管理过程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后,必须要进行一个处理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会将病案质量管理过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总结等综合处理针对有问题病案需及时汇报并返修,修改后继续进行检查、评判。另外,针对病案质量的各种缺陷,需认真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将未解决问题放置到下一个PDCA循环理论中,以循环方式解决问题。
1.4 判定标准
参照病案质量评判表以评定两组病案质量情况:分值在1~100分,分值与病案质量呈正比关系;观察病案筛查返修构成比;病案等级分布情况参照医院住院病案质量评价量表,主要可分为甲级病案:分值≥90分;乙级病案:75-89分;丙级病案:分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案质量评判得分情况
研究组病案质量评判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病案筛查返修构成比
研究组病案筛查返修构成比率为1.67%(1/60)比对照组的18.33%(11/6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病案等级分布情况
两组病案等级分布主要表现在甲级、乙级、丙级三个方面,其中研究组病案等级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即甲级病案率为98.3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DCA循环理论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有计划(确定管理方针、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执行(做原先计划中的事,实践运作以遵循计划中的内容);检查(总结按计划操作的最终结果,并找出问题根源);处理(综合处理检查结果,肯定计划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原因)共同组成的管理程度。PDCA循环理论最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目前已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护理和病案管理等实践工作中[6]。本研究实验将对PDCA循环理论在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和分析,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以提高笔者所在医院医疗质量,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案质量评判得分为(97.69±3.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6±4.89)分,表明PDCA循环理论在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分析原因与病案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中的四个阶段紧密相关。计划阶段中通过笔者所在医院病案管理现状的深入调查,确定工作目标,制定管理体制;执行阶段中参与病案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均严格按照上述阶段中制定计划开展工作,通过病案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知识、技能的配培训,任务明确分配,人人做事等方式保证计划得以高效设施;检查阶段主要是通过对计划阶段和执行阶段中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利于强化病案质控体系,有效杜绝不合格病案归档上架。最后通过处理阶段对以上阶段中的检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并向相关部门汇报,为医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拟定下一轮工作计划。
病案返修率是PDCA循环理论在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是否有效、可行的重要反应指标,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予以深入调查分析,得出: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研究组病案返修率1.67%显著低于未应用对照组的18.33%,表明PDCA循环理论在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应用可大幅度降低病案返修率,有利于提高病案质量。同时该项研究结果与江君微等[7]临床相关实验成果相类似,进而验证PDCA循环理论实施的积极性、有效性[8]。分析原因可能与辅助因素(如:专科培训、放送影像学影片、发放资料等,尽可能保证病案质量工作能够高效落实到各个环节)相关,致使病案质量合格率得以有效提高。另外,本研究实验阶段得出:研究组病案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甲级、乙级、丙级三个方面,其中以研究组甲级病案占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这一结果有效验证上述辅助因素应用理论的积极性。但由于PDCA循环理论在笔者所在医院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应用时间较短,尚有部分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临床实验给予验证。
PDCA循环理论在病案工作持续改进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案质量,对医疗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艳艳,孙凤英,陈冬连,等.基于PDCA循环的病案管理流程优化[J].中国病案,2011,12(1):5-6.
[2]顾俊华,崔雪华.应用PDCA循环规范病案质量管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74-76.
[3]程军,叶云,张士勇.PDCA循环规范三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研究[J].淮海医药,2014,32(3):279-280.
[4]黄琪,王建军,刘海玲,等.PDCA循环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56-357.
[5]许建国,束余声,徐进,等.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以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例[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57-58.
[6]张晓洁,贾慧民,王莹,等.PDCA循环在非计划再次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探索应用[J].新疆医学,2013,43(7):147-149.
[7]江君微,杨琼Z.PDCA循环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5):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