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分包管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市场规范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加快国内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不少大型建筑企业整合资源,积极尝试EPC、PPP、BT、BOT等项目管理模式,通过为业主提供一揽子的建设服务,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分包商作为建筑从业主体和利润源头,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工期等目标实现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分包商管理,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重大课题。

一、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施工单位在选择分包商时,首先应保证分包商有适度的利润空间,并及时支付工程款。从博弈理论分析,施工单位应基于长远共同利益考虑,挑选施工能力强、业务技术精、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优良的分包商。在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效益呈递增态势。达到了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

一是建立信息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施工企业应注意收集分包商资源信息(包括企业资质、质量安全许可证、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等)、建立档案,实现统一管理。认真做好分包商引进、管理、考评等工作。

二是采取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来选择综合素质高价格合理的分包商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杜绝垄断行为、关系户队伍,避免请客吃饭、回扣、桌下交易等事件发生。同时,定期考核其履行合同情况,将考核结果记入其档案。对于表现好的,以后可较放心地使用;对于评价差的,应列入不合格分包商名录,禁止再使用,以示惩罚。

三是完善合同管理,增强合作深度。施工单位应严格规范合同管理,实行“先算后干”,推行分包商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及时签订分包合同,尽量减少和避免合同漏洞,有问题及时进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项目分包工程管理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定薪,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及时完善双方往来账目清算手续,抓好廉正建设,抵御分包商的“糖衣炮弹”。杜绝口头表态承诺,加强证据搜集,如照片、声像资料、技术联系单、会议记录等,做到有据可查,减少争执。另外,施工单位应注重履行分包合同义务,并认真督促分包商全面履行其义务,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实现长期合作。为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施工单位与分包商之间应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分包商洽谈会,掌握分包商动态,提升优秀分包商在企业内部的知名度,促进合作。加强企业内部与分包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减少冲突发生,实现资源共享。

二、注重对分包商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分包商获得利益固然重要,但让其获得赚钱的能力更重要。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建筑施工业吸纳的农民工大约为全部农民工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全国3800多万建筑从业者当中,农民工比例高达从业总人数的84%。由于国内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低,农民工大多为刚放下锄头的老百姓,劳动力水平及工种熟练程度较差,作业方式较为原始,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施工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分包商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尤其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来说,施工单位除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外,还必须组织分包商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化的专项培训,组织技术交底。

三、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资源供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进度计划方案,从项目经理到总工程师再到现场工程师一定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跟进、监督,严格过程控制。统一管理流程,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图纸会审,认真做好对分包工程技术交底。

分包商是项目利润的直接实现者,积极帮助分包商合理组织材料、机械、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一方面,帮助分包商顺利完成分包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身树立良好形象。同时,施工企业应协助分包商排除安全、质量上的隐患,杜绝返工带来的成本浪费。

四、加强过程监管力度,提升成本收益率

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建筑企业要摆脱市场恶性竞争、项目管理粗放、盈利水平低、人口红利下降等风险压力。必须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投入产出率。

首先,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要进行充分论证,预计为实现计划可能产生的技术、质量、安全及进度等问题,制定预案,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总进度计划中标明各分包商的最迟开工、完工时间,注明关键工序的节点工期。其次,现场施工实行动态监控,全面了解分包商的人力设备投入、材料供应、工作面协调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赶工措施,坚持每天召开生产协调会, 集中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施工单位应深入了解市场信息及相关设备物资材料知识,严格把关,在分包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一律退场。

做好工程质量动态检查,研究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整改措施,督促分包商改进落实。抓住原材料质量、隐蔽工程、工程外观质量这三个重点, 遏制分包商偷工减料、以次冲好、消极管理等手段谋取暴利。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要求分包商从合同价款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安全备用金,待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余返还。

五、建立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劳工,注重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

由于工程建筑业流动性强、跨度大,施工单位应尊重民俗、尊重地域文化,关爱农民工,认真做好与项目所在地群众工作,融入氛围,避免地方人员干扰分包商施工。搞好的后勤保障,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分包商大多数承担着施工生产的艰巨任务。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政策法规,降低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尽可能地提供和改善饮食、起居条件,做好农民工困难帮扶。保证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施工中去。

篇2

(1)文献综述至少30篇

(2)能阐述明确的研究背景、意义、可能的研究贡献

(3)设计论文目录(须包含三级标题)

(4)论文结构清晰

邮件导师审核,审核时间2-3周

导师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开题报告,再次提交邮件提交审核

如导师通过审核,学生将开题报告网上提交,导师网上审批。如不通过,再次修改后1个月以后再提交审核。

 

二、论文阶段报告

论文需完成至少2/3的文字内容,核心内容(如实证研究、模型构建等)须完成。

撰写阶段报告

将论文电子版、阶段报告邮件提交导师审核。

导师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再次修改后,提交审核。

如导师通过审核,学生网上提交阶段报告,导师网上审批。如不通过,再次修改后1个月以后提交审核。

 

三、毕业答辩

论文完成,字数不少于3.5万字。

提交导师审核。审核时间3-4周。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修改时间3周以上。

如导师通过,则提交和盲审申请。如不通过,再次须改1个月以后再次提交审核。

和盲审之一如未通过,或盲审之一评分低于75分,需再次修改后1个月提交。盲审如意见为修改后答辩,则修改后论文提交导师审核。

篇3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新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运行流程,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才能使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工学结合模式的涵义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企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的实训环境,从而促进教学实践成果的增强。

2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

2.1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流程,让学生对毕业后要从事的岗位有更多认知;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果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则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工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工学结合模式的运行需要,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利用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再将企业的运转模式引入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2.3加强校企合作

要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完全了解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素材和平台,而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挖掘和获取更多优秀人才,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促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才能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有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组织参与其他院校的学习,或者聘请专家来校讲座,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更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指导。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非常激动。我本着进一步锻炼自己,为单位多做贡献的宗旨,积极响应的号召,参加农村商业银行办公室综合管理岗竞聘。

虽然早已和大家熟识了,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还是要简单作个自我介绍。我叫,今年岁,年至今先后从事过、、、等工作,在岗位上也已经多年,曾先后荣获过荣誉称号,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灿烂为时代增光添彩;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加倍的风险拓展生命的宽度。此刻,我就是怀着这份对人生价值感悟的执着与信念,带着对事业的梦想与追求,走上这个舞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和组织的挑选。在此,我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次竞争办公室综合管理岗竞聘的机会,这个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次竞聘中,我想自身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我有强烈的思想意愿。自从事工作以来,就非常热爱我的职业,珍惜我的岗位,我没有因为服务态度问题与客户发生过矛盾,没有因管理问题让职工不满意,更没有在经济问题上犯过一次错误,始终如一的执行制度,落实要求,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现在我站在这里,就是想继续在在更重要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继续为事业献工献力。

第二,我积极向上,团结同事。一直以来,我都很注重与同事们之间的关系,诚恳待人,尊重同事,关心同事,努力创造一种微笑、高效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我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因为只有和同事们处理好关系,银行内部才能更和谐团结,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出更多力。

篇5

(单独考试招生考生适用)

 

 

一、测试目的

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单独考试招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选拔出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专业潜质的学生。

二、测试内容

综合素质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

3.职能管理知识;

4.管理技能与素养;

5.团队协作能力;

6.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

三、测试形式、时间与地点

测试形式:面试。按测试顺序号由考评组专家对考生逐一(或逐批)进行测试。

测试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具体考试时间见考前公告或准考证。

测试地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金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433号)

四、评分标准

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10分,专业基础知识20分,职能管理知识20分,管理技能与素养15分,团队协作能力15分,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20分。

2. 对考生的评分,由所有参加考评的成员对考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综合素质测试考评守则的要求独立评分,工作人员汇总平均得分为该考生的最终得分。

五、测试组织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分包商;管理;控制

Abstract: Many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bcontractor is more complex,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contractor, in addition to the two sides should have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ttitude, there must also be accepted by both sides of 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ll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can reduce a lot of unnecessary disputes. Therefore, is a long-term thing for a subcontractor management, need the joint efforts of both sides, also needs the mutual fusion.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bcontractor;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L372+.3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1 前 言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要满足工程项目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要求,又要做到项目成本控制到位,如何恰到好处的管理与控制好分包商,做到互利与双赢就显得更为重要。

2 分包商的确定

目前分包商在企业中的定位不太明确,而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特殊性,因此,分包商的素质和管理等因素,直接就体现在工程项目施工上,分包商的好坏和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自身利益。

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源头控制分包商。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前期策划,根据施工任务和以及企业资源情况,确定哪些项目需要选择分包,具体是采取专业分包、劳务分包、还是工序分包必须确定。首先应从企业已经建立有的合格分包商库中选择分包商进行合作,通过与分包商合同谈判、合同草案的拟定,并报送公司机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通过对选定分包商的资信情况、分包单价测算对比分析、分包合同草案内容等进行层层严格审查,实行审批制度,审批通过项目才能进行分包。如果没有满足项目施工的分包商,按照程序从外部引入合格的分包商,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只有严格按照程序对分包商进行考察和审批才能确保引入分包商的素质,从而在源头上进行控制。

3 分包商的管理

在确定了分包商及签订施工合同后,就进入合同主体的实施阶段,如何保证在实施阶段保质、保量、低成本完成项目,对分包商的管控成为关键。

3.1 建立健全完整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首先,建立1 个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如果是大型工程的项目部,则分包商的实力应更强,素质应更高,对项目班子成员自身的素质要更好、管理水平要更高,要具备从工程开工准备、现场布局、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计划安排与落实,以及与业主、监理单位的协调等全面有工作能力,这样才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较高的权威性,对于分包商的管理和控制更为有效。

其次,项目经理部需要成立专门的分包管理部门,对分包商的现场进行协调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对现场施工进行专业指导和技术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项目的分包商管理应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项目部应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下去,监督并指导分包商在过程中有效执行,不能流于形式。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进行,禁止分包商超越合同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符合项目的实际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3.3 严格控制过程中的质量关

质量控制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对分包商的人员组成、设备资源、技术方案以及企业资质和业绩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所选择的分包商符合分包工程的需要。事中控制是通过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与分析,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通过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的检查、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以及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与检查,来确保质量有效控制。事后控制是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工程竣工资料校验整理以及保修等工作的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的终身责任。

质量控制监督是以施工验收规范为标准,对完成各个工序、分部项目的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坚决不给予验收,由分包商造成的质量问题由分包商承担责任及费用。质量控制的程序是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专职检的“三检制”检查制度,首先由总承包商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然后报监理(业主) 检查验收,未经业主、监理签字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4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 建立组织机构。总承包商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把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列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分包商也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而且要持证上岗。

2) 安全教育。定期对分包商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国家、行业和工程项目地区的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编制项目的安全保证措施,并向分包商贯彻实施;分包商必须增加合格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发现有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严格检查制度,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奖罚、行政处罚挂钩。

3) 文明施工。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品牌的宣传手段,分包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总承包商的形象,因此,总承包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分包商的身上,要让分包商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加强资金和物资的投入,在保证安全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文明工地的建设。

3.5 保证工期的控制

工期是合同履行的重要内容,如果工期滞后会给总包单位带来很大影响,为了让分包商按期完工,总承包单位首先要如期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及时拨付工程结算款;每天按节点要求控制日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和调整,现场每日召开调度会,协调有关单位的关系,建立奖罚制度。其次,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管理,对无力保证工期的分包商,随时有权解除合同。

3.6 强化资金控制

篇7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业绩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2400440072)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概况

2006年2月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主要内容有: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以沪市A股849家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净利润为依据,笔者比较了2008年净利润与2007年净利润,结果发现:净利润负增长的有546家,占64.3%,其中负增长率高于100%有150家,低于100%的有396家,净利润正增长的有302家,连续两年亏损的有15家,增长率超过100%(含100%)的有77家,低于100%的有224家,未增长且净利润大于零的有1家。2008年与2007年相比,经营业绩下降的占64.3%,经营业绩上升的占35.6%,其中增长率低于100%的占74.5%,这个结果恰好与许多学者得出的2007年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急剧上升的结论相反。笔者又以沪市河南省20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净利润为依据,对20家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7年和2008年的净利润与2006年相比,净利润急剧下跌,到了2009年公司利润又急剧上升;并且2008年与2007年净利润相比也有所下滑,这与前面研究的整个沪市A股的净利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截至2008年末,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正式实施两年,笔者认为从原准则到新准则的过渡并非平稳,各家上市公司会借这个机会实现更多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笔者综合国内的参考文献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做了归纳,如表1所示。(表1)对部分准则简要分析如下:

(一)存货。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的存货按最高价格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的存货按最低价格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避免了企业在这两种存货发出计价法之间的变更,也就避免了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法达到隐亏增盈的目的。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原规定是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计入公司利润,新准则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以此调高当期利润。

(三)投资性房地产。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应以成本模式为基准计量模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需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以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条规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繁荣景象时对公司业绩较为有利。

(四)固定资产。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将考虑弃置费用因素,这将对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可能承当较大矿区废弃处置义务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加大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弃置费用将资本化在固定资产当中并以折旧方式在资产使用期进行摊销,这将加大正常年度的折旧金额,减少会计利润。

(五)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对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支出,具备一定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该规定减轻了科技企业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此外,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准则规定,如果合同及相关法律均未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超过10年;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不产生损益。而新准则指出:在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此外,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调高留下一定空间。

(七)债务重组。原准则规定,支付的对价与重组债务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如此一来,可以通过评估等方式,人为调高所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转让收益”,这样,业绩差的公司或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调高利润。

(八)借款费用。新准则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此外,新准则还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等的业绩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新准则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这就使原准则可以进行资本化资产的范围从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同时,准则也将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即企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也应予以资本化,这对房地产企业、生产周期长的现金制造企业等的业绩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上述影响在2007年首次执行新准则时表现突出,投资者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要认真分析数据,尤其是对利润指标要考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应结合经营业务对其利润的升降做出准确判断。

三、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并考虑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新规定主要从两个方面遏制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力度:一是对减值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方可计提减值准备,证据要求真实,这样企业计提准备时就不会太随意;二是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除非处置资产,否则不得转回,这就使得企业在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时会更加谨慎。

第二,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新会计准则在应用公允价值时限制比较多。目前,仅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而言,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这也是基于我国国情,减少公允价值被滥用的现实选择。

第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颁布,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另外,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使得那些利用合并重组进行投机的企业不再有机可乘。该规定有利于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第四,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增强了企业经常性和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透明度。

第五,新的存货计价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新的规定使上市公司不能利用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存货价格上涨或下跌时任意改变计价方法,从而大大缩小了滥用盈余管理的空间。

会计准则并非完全为防范盈余管理而设置,由于新准则增加了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一是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如新会计准则允许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的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企业通过与其关联方以显示公平的价格进行重组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二是会计选择方法过多,更具灵活性。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再仅局限于直线法,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给企业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但企业也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来进行盈余调节;三是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另外,开发费用资本化、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变革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四、新会计准则下应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措施

首先,要严格地将新准则执行到位。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外部监督。同时,采用加大违法成本的办法来阻止企业的违法行为。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的质量;还应借鉴海外经验,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的惩戒制度;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及职业道德,促使其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最新准则和其他执业标准;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取得的技术规范,增强其可靠性;第三,转变审计思路,加强人员培训。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需要改变审计思路,由传统的账项审查拓展至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领域。同时,企业会计人员也面临一样的挑战。为此,必须对广大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技术操作水平;第四,作为投资者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应该从财务报表内容信息、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以及财务报告其他信息来分析识别盈余管理手段,获取真实的会计信息。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2]许华荣.浅析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业绩报告的影响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

[3]王巧云.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分析[J].财会研究,2007.7.

[4]郑丙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6.5.

篇8

[关键词] 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JGB034)和广西民族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民大[2009]119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永清,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质量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广西 南宁,530006;蒙仁君,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广西 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088-0004一、引 言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实表明,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胜任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已成为各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民族院校特殊的教育水平和特色发展的人才需求,对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面宽但不够深入的“万金油”现象;教学内容与时展脱节,没有特色课程和能力培养;专业实习困难,没有固定实习基地等。就民族院校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定位趋同,缺乏特色

当前,我国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一般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与国家教育部表述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几乎雷同。由于各民族院校均把教育部确定的培养目标作为定位目标,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统一,培养方案趋于一致,看不出不同院校间在培养定位上的差异性,也看不出不同区域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教育定位上的差异。

(二)忽视工商管理专业在高教系统中的定位

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有明确的定位,形成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然而,当前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教育中常常存在与国内其他重点高校角色混同的问题。由于其他重点高校在人才、教学基础设施和资金等方面都拥有民族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民族院校盲目照搬国内重点高校的培养模式,势必失去自身的特色,更不可能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陷入被动和盲从。

(三)人才培养中体现不出“民族”特色

许多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漠视本地区、本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偏离地方性的本义。这种盲目发展、盲目培养必然会使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难以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不仅造成了工商人才培养中奇特的“供”“求”,也会造成因需而生难以就业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使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陷入“生源差”“培养质量不高” “就业难”“生源差”恶性循环的怪圈。

(四)培养忽视当前的形势背景

当前,民族院校面临着:(1)学科建设内涵不足,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不强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强劲的矛盾;(2)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3)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相对下降与人才需求规格不断提高的矛盾;(4)民族院校地处民族地区的区位劣势、信息闭塞、品牌弱势与人才的引进和稳定的矛盾等。由于上述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使得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学生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过程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难以与其他同专业的重点院校争风而处于不利地位。

三、民族院校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必要性

(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事实上,在企业没有不涉及技术的纯管理,管理和技术常常是一对共生体。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技术知识或语言知识。过去那种培养纯管理人才的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已是势在必行。在人才招聘现场,我们已能深深感受到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和招聘。

复合型人才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融于一身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多方面能力且在某方面能出类拔萃。在知识方面,复合型人才首先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其次,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具有交融性。复合型人才兼有的多学科知识并非无关联的松散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具有互补性、交融性,这些知识相互交叉、融合就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而这种新知识体系有助于复合型人才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并成为其综合能力提升的始点,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有所创造。事实上,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在能力方面,复合型人才首先是综合能力强。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虽然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但绝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取长补短而在多种能力基础上形成新的综合能力;其次是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而超越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极限,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定势来思考各种管理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管理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仅依靠过去的习惯和思维定势显然难以解决,必须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创造性思考才能解决,而这显然有赖于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二)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社会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和市。虽然民族地区的面积有69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3.69亿,但其经济总量仅为全国的17%,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总体来说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民族地区发展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我党和我国政府必须面对且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要发展,企业须振兴。而人才,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又是地区企业振兴的关键和基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但目前国内民族院校在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管理人才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顺应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将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三)是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在全国的700所本科院校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就有356所之多,约占高校总数的5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在这些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中,民族院校由于地处民族地区,无论是师资条件、生源还是其他办学条件都难以和东、中部其他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民族院校要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走特色之路,培养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唯有如此才是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生存之道。

四、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定位

要确定合理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进行人才培养定位。为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工商管理专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管理方法众多且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应用标准。在应用各种管理方法时必须根据管理的情景来选用管理方法;

二是管理理论多,适用面广。对于各理论,除理解和记忆外,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理论转变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适宜场合加以灵活运用;

三是所学内容难以立竿见影。学生难以马上体会到学习的效果,往往是在今后较长的工作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用处。

根据民族院校的特点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我们认为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教学的定位应该是:

首先,要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教学中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切不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要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虽不尽相同,但相同专业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为此,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能力教育、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关系,做到以学科知识教育为基础来构建学生的综台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不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知识基础,也为其构建有竞争力的实践能力奠定能力基础;

再次,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灵魂。当今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环境变幻莫测,由此导致企业的许多管理问题可谓是日新月异,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管理者用智慧创造性地去解决,否则,企业将永远深陷“问题”的泥潭。没有创新,企业就只能是跟随者,难以成为领跑者。因此,新时代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

最后,要立足地方,体现“民族”底色。民族院校在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立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如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南宁市,毗邻东南亚国家,办学宗旨是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结合的道路。基于此,广西民族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就应深挖“三性”特色,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实施“3+1”模式着力培养具有东盟国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五、民族院校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应有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管理学理论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目标来选择手段和方法。因此,民族院校在实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必须首先理性地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时,学校不仅要充分考虑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学校自身的师资队伍结构、可复合的专业状况等,而且还要考虑民族地区工作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如产业结构现状及趋势、企业结构、区域分布状况及趋势等因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不可随大流或好高骛远。如此制定的人才目标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培养指导作用;否则,就只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种摆设,毫无用处。

(二)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遵行的往往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尽管也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分,但课程结构较为单一,且设置的基础课知识面狭窄,仅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且缺少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所需要的人文社科和理工科课程。专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局限于本专业学科之内,而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把专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要为扩充学生的其他专业学科知识奠定基础。显然,过去的课程体系不利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所谓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就是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结合起来,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三者兼顾、齐头并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也切忌在课时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否则,也将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三)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践环节能使学生面对各种现实难题而深刻认识到构建复合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从而最终成为符合目的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实践环节能加快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的速度,也能加快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速度。为此,学校应该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通过实行“3+1”或“3+0.5+0.5”的模式进行教育合作,以提升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四)建设一支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相一致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师资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定会给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也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师,如果不懂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就难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系统的方法,精心训练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朝着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考试制度等,都要通盘考虑,周密安排,使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合力,为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教师队伍建设要看重提高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同样是关键;在基本素质方面,除了在政治上有较高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必须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此外,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教师队伍不能只重数量,不顾质量,更应注重能力和实绩,还要看是否掌握了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教育艺术。

(五)营造一种氛围,在制度上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良好的氛围可以说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动力。当社会形成一种对复合型人才普遍认可的氛围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会更顺利。在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以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慢慢步上正轨,相关的制度也应跟上,如此才能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科学化,从而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结 语

本文在分析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认为现阶段应面向需要,立足地方发挥区位优势,以培育复合型人才为主。同时,阐述了民族性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对复合型人才定位和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在往后的时间里还应对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作进一步探究,以期得出更加清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永才.工商管理教育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4).

[2]卢启程.西南地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6).

篇9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备如下条件者可以报考:

1.大学本科毕业(或同等学历),取得学士学位;

2.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管理工作经验(业绩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3.母语为非英语者需提供英语能力证明;

4.2位以上具有高级学术职称或业内资深专家推荐。

二、招生人数

分南北两个班授课,每班各80名。

三、费用标准

18个月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为13.6万元人民币。其中,学习优异者可申请奖学金。

四、学制

学制18个月(不含英语培训时间)。

五、学位授予

美方两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均为美国AACSB认证,其在华办学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列入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名录。学员学完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者,经美校方学术委员会审定,授予两校(阿灵顿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

六、教学办法

研究生班全套引进美校同期相应学位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管理模式。所有必修课程均采用英语教材和英语授课,由美方获AASBC资格的教授亲自主讲,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中方教师进行同步辅导。学习期间,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将统一就近安排学员到国内企业或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参观实习。

七、学习方式

每月最后1周安排4天集中开设学位课程,其它周末和周日晚上由中方辅导教师开设辅助课程和组织课堂讨论。按照教学计划,学位课程和企业现场教学主要安排在学院所在城市进行。

八、学位课程

共12门学位课程,20个主题。战略管理、企业重组与创新、生产和运作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管理经济学、信息系统管理、电子管理、项目管理、决策数据分析、资本市场、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战略、国际运作管理、国际贸易和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银行系统与业务、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能力、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企业财务。

九、报名和录取

接受集体和个人报名。个人报名,可以从网上下载报名、也可以到所在城市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领取报名表报名。集体报名:由各地经贸委培训处或学员所在单位汇总后报到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中美培训项目办公室,国家经贸委中美培训项目办公室将审核报名学员资格,合格后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所在城市备有招生简章,可以就近索取。

报名时间:2003年3月―4月;英语预培训时间:2003年5月―6月;BFT考试时间:2003年7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2003年8月初;入学时间:9月1日。

十、英语预培训

所有课程均采用英语教学,为确保学习效果,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英语预培训,培训结束后达到美方学校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持有效的托福550分、雅思6分以上成绩者可以免参加英语预培训。英语预培训时间2003年5月―6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篇10

普通的理工类院校(二本批次)也不甘落后,为了扩大生源和提高自身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每年增设新专业时,它们也开始“移情别恋”至文科类专业。再结合其他文科类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理工类院校增设文科类专业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文科生在填报志愿时,目光不用仅停留在文史类院校或财经类院校上,而应把目光“放之四海”,从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

以下是本人总结的部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类院校开设的国家级特色文科类专业情况,供参考。

1.理工类院校文科专业的学习内容

理工类院校的文科专业。尽管名称与文史类院校相同。但其开设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还是与文史类院校有所区别的。理工类院校往往依托自己原来的理工优势和师资力量,在文科类专业中加设或加重了理工科课程的内容。例如,同是新闻学专业,理工类院校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在开设一般专业课的同时,有的理工类院校还开设心理学、Photoshop、计算机等课程:同是英语专业,文史类院校注重的是语言文学,而理工类院校则往往朝科技英语方向拓展,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外,还得学习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而且教材还是全英文的:同是法学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的是医药卫生方向,大连海事大学招的是海商法方向,北京物资学院招的是流通法方向。至于那些文理兼招的专业,如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档案学等,欲报考理工类院校的考生更要注意,如果你的数学成绩较差或者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最好避而远之。

2.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报院校

选报何类院校要与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相结合。一般来说,理工类院校校风淳厚、学风严谨,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它强调的是专业人才和专业技能。如果你与陌生人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加速,喜欢独立思考,喜欢刨根问底,那么,理工类院校可能就是你最好的选择。文史类院校则往往是海纳百川、百花争艳,浪漫有余而严肃不足,它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之外,还有各种社团活动供你选择。因此,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大学和专业。

3.文科生可以报考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