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投标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招投标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 博弈 审计委托模式 招标
一、审计委托模式的研究现状
现代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委托理论,根据该理论,一个有效的审计委托模式必须明确委托者,被审计者(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以及受托者(会计师事务所)等角色。这些角色相互独立、权责分明是维护企业所有者权益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从经济学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在于消除公司管理当局和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监管者和利益相关者均对会计师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职业能力表示关心,特别是对企业经营失败的结果或经审计的会计账目的重要变化。要做到真正的独立,是要使受托者即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委托者和被审计者。传统的独立审计委托模式是由公司所有者直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者进行审计,以了解经营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结束后,由审计人员直接向所有者汇报审计结果,由公司所有者支付审计费用,审计服务对象仅限于公司所有者,审计成果不向外报送。这种审计委托模式在企业规模小,股东人数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较低的情况下是适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保持超然的独立性,不受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影响,其审计关系图如(图1)。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司所有权不断分散,审计服务对象已不仅限于审计公司所有者,政府部门、债权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也需要了解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此时,审计成果需要公开对外报送。我国目前的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着制度缺陷,由于管理层越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注册会计师仅听命于大股东等问题的存在,难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者的真正独立,造成了“独立审计不独立”的尴尬局面。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公司的审计委托权应属于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袁国辉,2003)。但在目前情况下,由所有的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来共同委托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审计成果即审计报告对外报送的情况下,审计报告就成为了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最显著的特性就是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在生产力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种物品。那么对于真实会计信息的需要者来说,任何一方都没有动力去主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并支付费用,使得原有的审计委托模式已不再适用,这就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委托模式来达到目的。
审计委托模式是整个独立审计制度的基础,也是独立审计制度设计的起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由此形成的独立审计委托关系是否正常,委托方能否独立以及独立审计监督机制能否有效运行。杨芳(2000)从国有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方面出发,提出了由政府聘请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并决定审计费用的制度。袁国辉(2003)从充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论证了由真实会计信息需要者委托审计的合理性,但真实的信息需要者有外部大股东、债权人、公司主要往来客户等,具体由哪一方来委托没有给出定论。蒋尧明和郑佳军(2005)在对当前我国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和政府招投标制度审计委托模式方案,认为与其它制度相比,政府招标制度是适合我国现状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并从招标、投标、标书、评标和中标等方面设计了政府招标制度的具体方案。周竹梅(2006)从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交易费用等方面论证了建立政府委托模式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李楚雄和林翔(2006)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方对采取招标这一方式选择事务所是否有效、合理存在分歧。会计师事务所对招标单位的招标程序和招标条件限定颇有不同意见,双方对招投标结果都比较满意的情况并不太多,继而定性地分析了审计业务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审计招投标的建议。
二、“政府招标”过程的博弈特性
独立审计由最初的市场选择和行业自律发展至目前的国家强制执行并不断加强政府监管,说明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其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等优势,有必要代表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共同利益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委托,参与审计报告这种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证高质量的社会审计服务的有效提供。招标是招标人发出招标公告,说明需要竞标项目的具体内容,邀请投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投标,从中择优选出最有利于招标人的投标人,并与之签订合同,使交易得以实现的一种交易方式,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特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招投标能够发挥信息揭示和信息传播的功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对“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将“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定义为由政府作为公司真实会计信息的需要者的人,以招标的方式选择受托者即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向政府收取审计费用的一种新型审计委托模式。在政府招标过程中,如何让“价格”说实话,使得资质好、信誉高、成本低的投标方报出相对较低的价格(有竞争力的投标价格)从而中标,是政府招标机制设计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由政府介入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由政府从上市公司收取审计费用,然后由政府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是一种通过改变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使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保持真正独立的新思路。此种审计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如(图2)所示。通过(图2)和(图1)的对比可以看出,这种新的审计委托模式解决了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者是同一个主体的矛盾,解决了由于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的不合理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问题等。另外,这种审计委托模式借助了行政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仍未完善的现阶段具有执行上的高效性。
博弈论是研究在风险不确定情况下,多个决策主体行为相互影响时的理及其决策均衡的问题。即在某种固定规则的竞争中,结果不是由单一决策者掌控,而是由所有决策者的共同决策实现的。在政府招标过程中,有招标方和多个投标方参与,其得益受到各方决策的影响,谁能中标是参与各方共同决策的结果。在“政府招标”的博弈过程中,涉及两类局中人,即招标人和投标人,在本研究中指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假定各投标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且各投标方之间无法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即各投标方之间不能形成共谋,所有投标人的投标决策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分,每个投标方在开标前仅知道自己对标的物的价值估量和成本,而不知道其它投标方的价值估量和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静态博弈的过程。在博弈过程中,各投标方在确定自己的报价时面临着两种选择,报价越低中标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中标的情况下,报价越高利
润就越大。以往的研究已经定性地论证了“政府招标”模式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政府招标”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在招标中的博弈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来检验“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的有效性。
三、政府和被审计者的博弈过程分析
政府首先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水平,以前的审计情况等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规模等资格条件。只有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才可以进行投标,政府根据出价最低者即价格优先的原则确定最终的中标者。在这种招投标过程中,政府和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分别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进行博弈,为了避免寻租行为及逆向选择风险,要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为了方便问题的研究,本文作如下假定:假设1:政府将根据成本最小即价格优先的原则来选择最终的中标者,而由哪一家投标方中标并不是政府所关心的,因为所有参加投标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均认为可以胜任此审计工作。假设2:在招标中政府禁止投标者之间的套利,这意味着中标者不会将所中标的转让给其它的投标者(因为这种行为将蓄意破坏政府的最优机制)。假设3:各局中人在参与博弈的过程中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即各局中人均为理性的经济人。假设4:不存在权力寻租,在招标过程中各投标方所获得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在招标前,政府会将招标信息提供给所有符合投标资质的企业,而不是仅提供给具有信息优势的招标企业。假设5:投标人都是风险中性的,即得益期望值等于确定的值,得益函数是线性的。
基于上述假设,招标方与投标方的博弈过程如下:
(1)只有两个投标者参与。令bi≥0(i:1,2)是投标人i的出价,ci(i=1,2)为投标人在中标以后进行审计的成本。假定ci只有i知道(因为ci是投标人i的类型),但两个投标人都知道ci独立地取自定义在区间[0,1]上的均匀分布函数。投标人i的得益如下:
显然,b*(c)是随着n的增大而逐步减小,随着投标人数的增加,当n∞时,b*c/2。也就是说为了中标,投标人之间会拼命互相压价,并最终导致最低中标价格大大低于投标人的审计成本,使得投标人即使中标了在初次审计时也是无利可图。
通过分析可知,“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尽管从源头上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委托方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当投标人数过多时,又出现了以低于审计成本报价来中标的情况,以上的结果和王春英(2005)提到的“我国学者提出并已经得到实践的审计招标制使本来竞争激烈的审计服务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价收费成为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的结论是一致的。当投标人数趋于无穷时,中标价仅是审计成本的一半。目前低价竞争是否会损坏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这一问题尚无定论,DeAngelo.L(1981)认为,“低价揽客行为”本身并不损坏独立性,是现任主审会计师事务所预期能获取未来准租(期望在与客户的后续合约中逐渐提高审计收费来弥补前期亏损)的一种理性的竞争性的反应,并不会降低审计质量。而SEC认为,“低价揽客行为”是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无序价格竞争行为将会导致不实审计报告的泛滥。而我国大部分学者均认为低价揽客行为加剧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恶性压价竞争,这将损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利益,严重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良性发展,同时降低了审计质量和加大了审计风险,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扰乱市场正常的秩序。
四、对策建议
当投标人数越多,投标人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为了中标各投标方问竞相压价,并最终导致最低中标价格大大低于投标人的审计成本,这并不是理想的结果。因此,在招投标机制的设计中,对投标人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招投标过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和预审,剔除不合格的投标人,将参与投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障以最接近标的的价格把项目承包给成本低、信誉好的投标人,以有效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适当地将投标的资质降低,在审计招标过程中保证有足够多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投标,提高投标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得到预期结果。虽然这样可以把投标者的资质降低,但要在能保证其能胜任审计工作的前提下降低,并不是毫无限度地降低。
我们揭示了“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的优势所在,但卜述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在运行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及局限l生。“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解决审计独立性的思路,不仅要在理论上可行,而且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要选择一些典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试点,逐步地检验该方式的有效性,对不完善的地方加以改革,然后再推而广之。同时“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的有效实施与其它相关配套法规、制度的健全有效直接相关,如由物价管理部门制订的审计工时参考价格就会对审计报酬报价的编制与评审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这种审计委托模式的成功运行所需要的制度安排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简单的制度规范。由于在我国市场经济仍未完善的现阶段,“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借助行政手段具有执行上的高效性,但鉴于独立审计较强的专业性,公众难以对招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脱离了市场对资源的趋利性与合理性,所以一旦发生暗箱操作,的腐败现象,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秩序、政府公信力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造成影响。
作者简介:
郝树芹(1981一),女,河北沧州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审计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章程之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实用于集团总部和所属全资公司,各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集团审核后执行。控股公司参照执行。第三条集团设立审计部。有条件的集团所属全资公司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在征得集团同意后可设立审计部或审计人员。审计部门负责对集团所属全资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对控股公司的审计监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进行。集团审计部可向所属公司派驻审计人员,参与所属公司的审计工作。第二章审计职责第四条集团审计部在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领导下独立工作,向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报告工作。下属公司审计部在所在公司领导下,接受集团审计部的指导或委托,定期向集团审计部报送审计计划和工作总结。第五条审计部门对下列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
一、参与投资、合作、参股、收购、兼并、承包或租赁经营项目的风险及效益的评审。
二、财务审计:1、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2、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效率性、经济性、合理合法性;3、参与所属公司的合并、分立、撤销、权益转让等清算事项;4、经济责任及经营业绩的考评;5、各级经营班子中的主要经营者(专职董事长或总经理、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6、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三、工程审计:1、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实施全过程审核,包括方案、设计、概(预)算、招投标、合同的签订、施工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施工进度付款、竣工结(决)算的审核等。2、参与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的比选,编制工程概(预)算,对拟建项目建设成本作出合理的经济评价。3、对建设项目的主要设备及材料价格,审计人员进行市场询价,根据询价结果实施工程建设项目预(结)算的编审工作。4、参与工程招投标,对招投标程序和工程承包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5、审核中介咨询机构编制的工程预(结)算、标底。6、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合同签订前,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费用或造价总额、结算方式、进度款支付等条款进行审查。7、核实影响工程造价的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8、参与工程进度款支付的监控,工程进度付款应经审计人员(未设审计人员的公司,由公司指定人员)审核签字同意后才报主管领导审批付款,否则财务部门可以拒绝付款。9、审核工程竣工结(决)算,未经审计部门审核或授权审核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办理结算手续。工程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与维修的各类房屋建筑及室外构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其工程及附属设施、配套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室内外装饰工程等的规划、勘测、设计与施工安装各项活动。四、公司领导交办的事项。五、其它需要审计或调查的事项。第六条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各公司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第三章审计权限第七条审计部门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审计业务的有关资料时,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第八条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有责任给予配合和协助,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第九条审计部门有权制止违反国家法规及集团规章制度的行为;制止无效的,可通知其行为责任人的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集团审计部有权检查和纠正集团所属公司审计部的处理行为和审计结果。第四章审计程序第十条审计部门根据审计制度、公司相关决定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审计项目的内容,组织审计小组。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第十一条公司在发生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事项时,应及时通知审计部门(公司未设审计部门的,直接报集团审计部),审计部门根据工程规模、性质确定安排工程审计:1、所属公司审计部自行组织审计的,审计结果报集团审计部备案;2、上报集团审计部安排审计;3、经集团审计部和建设项目主管领导同意,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审计结果报集团审计部备案。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审计时,建设单位应提供规范齐全的相关资料。否则,审计人员有权要求补齐或拒审。审计业务结束后,参与的审计人员应予签名,经授权人审核并签名认可后,报建设项目主管领导审定。主管领导对审计结果有疑问的,可要求审计人员作出解释,或退回重新审计。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对专项的财务审计结束后,应当向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报送审计部门前,可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第十三条审计部门根据审定的财务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对审计事项作出审计评价、或出具意见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向被审单位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第十四条有关单位或个人在收到财务审计决定、审计意见次日起十五日内应当将执行、采纳的情况向审计部门报告。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次日起十日内向集团审计部申请复审,复审决定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对复审结果仍有异议的,提请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处理。第十五条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审计档案,按照集团行政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妥善保管。第五章奖罚与责任第十六条对故意拖延、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对不遵守本审计制度各项规定造成不良后果及损失的责任人,按其后果及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经济赔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第十七条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操守规则。审计人员如对审计资料不认真审核,或故意拖延审核,导致公司经营、工程进度构成影响和妨碍的,或审计时不坚持原则,、循私舞弊、造成损失、浪费和严重后果的,经集团人力资源部调查核实后,按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罚。第十八条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为维护公司利益作出突出贡献的,集团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本制度执行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制度有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第二十条本制度由集团审计部负责解释。
篇3
内部审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由于其普遍具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同时又能够有效地评价和改进风险控制,从而在集团企业组建过程中普遍受到关注。内部审计是降低内部成本的一种手段,是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缓解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从而抑制经理层的机会主义,有效减少内部经营层的剩余损失,使经理层拥有随时可能接受审计监督的约束意识。
一、出版发行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分析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形式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在集团中的身份或角色,也就决定了内部审计不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内部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2004年深圳市新华书店改制为深圳发行集团之前内部审计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由财务管理部门承担,内部审计的专业性、独立性不够。2004年改制为深圳发行集团后,其在组织架构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监察审计部。2007年进一步整合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这种组织架构的变化表明:集团领导已充分意识到企业集团化之后公司治理的复杂程度和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随之制定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了内审机构“在集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集团各部门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这样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集团中的相对独立性,构成其发挥监督、控制、评价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内容分析
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完成相应的审计项目来实现的。出版发行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投标的内部审计。出版发行集团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种装修、基建、大宗商品采购项目较多,使得招投标审计活动比较频繁。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招投标的内部审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同步审计监督,不仅要审计招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也要审计招投标结果的效益性。招投标的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典型表现,同时也起到了规范招投标程序,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
2.绩效审计。出版发行集团每年和下属15家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年度考核责任书,年终内审部门对各下属企业进行绩效审计,核实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执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报告,集团根据审计后的考核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奖惩。绩效审计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保证了集团激励政策的有效执行,也为完善今后的考核方案收集了信息。
3.离任审计。出版发行集团已建立了规范的离任审计制度,坚持“先审后离”的离任审计原则。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加强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组织部门客观评价干部、正确使用干部,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专项审计调查。内部审计机构依据集团领导班子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收集信息和证据,为上级领导或纪检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发挥监督监察作用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三)内部审计方式和手段分析
内部审计方式主要有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种方式。目前出版发行集团主要采用账项导向审计,少量运用制度导向审计,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手段上以人工方式为主,没有利用内部审计软件。传统单一的审计手段,使得出版发行集团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监督导向阶段,无法向服务导向转型。
二、出版发行集团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内部审计业务量大,审计人员力量薄弱,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集团监察审计部门仅3人,而集团下属企业有15家。仅招投标审计,每年多的有62项,少的也有18项,而且要实行全程监督审计,另外还有年终绩效审计、各种专项审计,繁重的工作量使得一些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和审计报告常常力不从心。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突出了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出版发行集团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迄今为止,除颁布了《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外,尚无其他的内部审计配套制度和流程,使得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权模糊不清,其他部门也只是简单的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账的”,对该部门的支持理解不够,甚至常常产生误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的覆盖面不广,对出版发行业务的特征和规律认识不足,审计手段也不够丰富。内审人员被单一地培养成仅仅关注财务控制,仅关注一些数字和具体结果,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可能给组织带来灾难性影响的风险和因素。
三、完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集团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出版发行集团还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造,没有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监事会,更多的依赖行政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及两权分离下的委托。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下,构建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运作框架,将更加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出版发行集团某些下属企业经营规模已经很大,但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应考虑在大的下属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考虑二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一层是在集团公司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第二层是在下属企业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岗位,受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和下属企业高管的双重领导,该内审人员一方面可以协助集团审计部完成全集团的审计工作以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本公司负责人的授权下完成本公司下属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审计。要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多学科知识、多领域技能的内部审计人才。制定合理的任用、培训、上岗、升迁等标准,并采用集体分析案例、聘用外部审计协助内部审计工作等方式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重视内部审计的成果
集团领导要充分利用好内部审计的成果,以保证确实缓解内部管理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降低集团的内部成本。同时,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应尽可能具有操作性,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并注意与领导层的沟通,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强化对内部审计决定和内部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促进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努力实现内部审计由“监督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提高和控制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质量
一是积极探索开展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事前风险评估等。由于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决策风险越来越大,对公司重要经营行为的监督评价要实现从事后向事中及事前转移,在审计内容上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效绩审延伸到内控制度审计和管理审计;二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内部审计软件,研究出更有效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程序,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提升审计信息的时效性。
(五)摸透出版发行行业的特点,提升内部审计的针对性
出版发行行业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应该针对出版发行行业的特点加强重点环节的审计。例如,在出版领域:选题计划、印刷纸张的采购、赊销、自费出版、稿费支付等环节应列为重点审计控制环节;在发行领域:供货商引入、商品采购、货款结算、存货管理、赊销等应列为重点审计控制环节。应针对重点环节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篇4
【关键词】 审计市场分割;降价竞争;良性市场;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制度背景有其特殊性,政府对市场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审计存在于这种制度背景的市场中,审计市场是专业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也存在市场分割。有些市场分割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交通等,而有些市场分割则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如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导致的人为市场分割。
审计的本质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鉴证对象信息的合法和公允提供合理保证。同时审计是有偿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盈利机构。在存在分割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审计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二、审计市场分割
(一)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缓解问题,这是审计最原始的需求动因。在中国,市场化体制不健全,为了维护股东、债权人等众多相关者的利益,政府监管市场要求企业进行年报审计、工商年检、专项审计、验资等活动。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审计是一项耗费企业资源的活动。但是企业存在于市场上就是要受到政府监管,所以又不得不耗费这项资源。大多数企业正是由于政府的强制产生对审计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场传递信息。
审计质量又具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导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审计报告是为了敷衍政府等监管部门,借助审计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得到相关经济利益。例如:政府制定规则,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都要在第二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年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想要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就得要遵守规则。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需要事务所进行高新技术专项认定审计,没有经过相关认定审计就没有税收优惠。这些导致审计的需求方可能更在乎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或者是审计收费,而不是审计质量。
(二)审计市场分割的研究
余玉苗(200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夏立军(2004)也指出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本地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发现在样本期间的IPO 审计市场上,存在着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地缘关系的需求,却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且在我国转型经济中,政府管制对IPO 公司选择事务所具有重要影响。郑丽(2009)列举了审计市场分割的表现形式: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指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招投标中对本地事务所加以照顾、“打招呼”等非正式的无形限制、包庇本地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首会办公布的《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2002 年证券期货相关审计市场分析》:2002年80%以上的事务所是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异地客户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大于本地客户。本文统计2008年沪深两市公布的数据,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在1 339家上市公司中也发现将近75%的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
(三)审计市场分割的原因
在审计市场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监管者,政府扮演的监管者的角色不独立。一方面由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多为中小所,各所的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国家、政府制定各种规定、政策介入审计市场,对某类审计设立进入门槛,从业务的角度对审计市场分割;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地方政府也过多介入审计市场。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间有复杂的经济、政治关系,当地的经济需要当地的企业来拉动,经济发展得好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事务所发展得好带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好处。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更倾向于“保护”本地的事务所。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更熟悉本地事务所,并且如果聘请异地事务所审计,将会支付额外的差旅费等,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也更愿意聘请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公司的审计,本来审计费用就不高,再加上聘请异地事务所的差旅费,审计成本就会很高,加重企业的负担。
三、降价竞争
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均衡。我国的审计市场分散、进入壁垒低,会计师事务所呈现数量较多、规模小、地域分布较广等特点,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竞争。而通常企业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打价格战,事务所很难获得超额的利益补偿。为了规范审计市场收费,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2002年开始披露审计费用。耿建新,郑聪,赵玮,冯惠江(2009)指出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而对于国内的事务所而言,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打折,总体收费偏低。王玉梅,祁会萍(2007)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环境不佳,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价、同行诋毁、争抢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产生于政府的强制性需求,降价对于企业而言更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四、审计市场分割与降价竞争的关系
冯均科,郭梦岚(2010)指出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缺失和监管的不足,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定价时往往偏重于保留或争取客户,而忽视相关的风险因素。政府监管不足,审计风险降低,事务所更偏重保留或争取客户,降价竞争。李清丽(2007)得出结论: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的状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在异地执业时存在价格折扣。当存在审计市场分割时,事务所异地执业降价竞争激烈。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对审计成本的考虑,本地企业更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为异地事务所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异地事务所就采取降价竞争的手段争取客户,异地事务所与本地事务所展开激烈竞争。近年来,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纷纷在各地建立分所,直接参与到当地审计市场的竞争中。
本地事务所相对于异地事务所而言,在价格竞争上略具优势,但是就当地审计的子市场而言,还是存在很多审计质量良莠不齐的事务所,竞争激烈,政府和企业审计还是有很多事务所可以选择。政府每年除要求年报审计以外,还要求开展很多的专项审计,比如所得税审计、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高新技术认定审计等。政府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还会稍微考虑一下事务所的质量,比如事务所的规模、相应的资质等,当地事务所努力使自己的条件符合规定,竞争进入划定的圈内,部分事务所进入候选名单,获得相应的审计资格。由于是出于政府监管的要求,审计风险较低,客户更关注审计的价格,为了争取客户,只有采取降价竞争的策略。对于从政府那里取得相应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更偏重争取客户,有资格的事务所甚至通过转让资格来剥削没有资格却仍然想分一杯羹的事务所。对于地域上产生分割出来的本地市场而言,政府又从业务上将审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获得政府认可,审计风险低,内部降价竞争严重。
对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常采用审计招标的形式根据价格的高低来选择事务所。曹婷(2007)认为审计招投标制导致审计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审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弥补没有考虑审计质量的缺陷,有的招标单位会设置一些进入条件,其实这也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一种,各事务所会想方设法来满足这些条件进入门槛,一旦进入这个分割市场的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委托人可能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是否中标就根据价格来判断,价低者中标。刘胜良(2009)指出,近年来指定审计或变相指定审计的情况不断出现。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进行不规范的比选、审计招标,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迎合招标人的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参与审计投标,招投标导致的市场分割也使得降价竞争越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要有利润事务所才会承接业务,那就只有根据审计收费来控制成本,减少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对于这类审计,政府是审计的需求者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如果国家没有要求这项审计,事务所根本就不能获得这项收入。因此,政府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就整个审计而言,由于本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产生了地域市场分割,但异地事务所通过降价竞争的方式还是能争取部分业务,或者通过建立分所的形式使得事务所本地化。对由于政府监管产生的不同业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也不得不迎合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
五、结论
不合理的市场分割,导致降价竞争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质量降低。由于地域导致的市场分割,有异地事务所降价进入竞争的威胁;对于不同业务产生的市场分割,同样也有很多事务所竞争,并且进入被分割市场的事务所拥有的条件、保护等类似,出于政府监管对审计的需求,企业更关心价格,降价竞争也同样激烈。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审计市场进入壁垒低,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事务所。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却监管乏力,政府在市场上充当多个角色存在冲突,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审计市场体制,降低审计市场分割,让事务所只有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做审计时才有利可图,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使审计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J] .经济评论,2001(3):120-122.
[2] 朱,夏立军, 陈信元. 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研究[J].审计研究,2005(5):53-62.
[3] 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债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28-36.
[4] 郑丽.中国审计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郭梦岚.我国审计定价研究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34-39.
[6] 耿建新,郑聪 ,赵玮,等.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4):39-42.
[7] 曹婷.“审计招投标制度”一把刺向审计市场的双刃剑――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7(4):45-48.
[8] 王玉梅,祁会萍.对审计收费中价格竞争现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64.
[9] 冯均科,李清丽.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的研究[ J ].当代经济科学,2007(1):115-128.
篇5
为纳税人而审计的审计理念
虽然还没有发现这里有谁将“为纳税人而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理念提出,但无论是从他们关于审计的言行,还是审计结果公开模式上,笔者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确实在践行着为纳税人而审计的理念。
首先听他们的言论。2003年,前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在听取市审计局的工作报告后指出,政府投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分分厘厘来之不易,必须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当时的代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李鸿忠也在人大常委会上指出,政府投资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都必须时刻想着这是纳税人的钱,一定要用好、管好。在笔者与这里审计工作者接触的几个月中,每当他们审计发现损失浪费等问题时,总是能听到同一种感概声:这是纳税人的钱啊!怎么能这样?在他们的工作总结性文书中,“对纳税人负责”之类的语句高频率出现。
再看他们的行为。纳税人的钱使用得怎样,也就体现在财政支出上。于是在审计署要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由收入审计向支出审计转变之前,这里的审计目光早已聚焦在财政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上。他们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为重点,审查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财政资金更为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对最能凸显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状况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更是重中之重。这个区审计局2005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17项,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就有96项,占82.1%。在此基础上,深圳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绩效审计,实际上是进一步揭示纳税人的钱用得好不好。
对纳税人负责,就要向纳税人交代,从而就要有相应的审计结果公开模式。在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公开审计结果这一层次,我们都是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每年一次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而这里每年法定要报告三次,除了同样内容的一次外,还有两次分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报告和绩效审计工作报告。在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的层次上,当内地基层审计机关都还在顾虑重重的时候,深圳市审计局于2005年2月了第一批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了8个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社会反响很好。
对纳税人负责,还体现在审计查出问题的督促整改上,舆论称之为“问责风暴”。他们在每份审计报告的结尾,都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意见、建议,按规定的时间书面报告整改情况,全年综合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报告。这个区审计局2004年审计提出的111条意见、建议,落实或基本落实的占92%。2005年审计揭示了167个问题,在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报告并取得支持后,区审计局与监察局联合发文,责成各被审计单位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检查整改成效,认真吸取教训;对正在整改的问题,加快整改进度,明确整改时限;对尚未整改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同时要求限期报送整改措施、整改进展及成效、责任认定及处理情况的书面材料。
全面监督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目前仍在高速成长的现代化大城市,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和相应设施,星罗棋布的公立学校、医院和公园、图书馆、展览馆,无所不在的公共体育和绿化场地,无不体现出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巨额投资,从而决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必然要成为深圳审计的重头戏。这个区前几年每年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政府投资都在10亿元左右,市级财政的政府投资肯定数倍于此,以至于市审计局下面还设立了政府投资专业审计局。
这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是全方位实施,不仅对项目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而且对项目前期的预算(标底)、建设程序进行审计,最后还要对项目可行性、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进行绩效审计评价;不仅对建设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而且对与项目有关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采购单位和社会审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有:未招投标或招投标不规范、未签订合同或随意变更合同内容、无设计或随意更改设计、无监理、无验收、随意签证、多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不规范、超计划投资、损失浪费、虚报冒领等。
这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财政与审计的分工非常明确,而不象江西有些地方,先由财政部门在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核、批复,审计机关再介入审计,既造成重复审计,又容易产生矛盾。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01年通过的《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规定,财政部门对项目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由审计机关审核。该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审计监督的职能,同时规定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性文书,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及个人均具有约束力。
走在全国前列的政府绩效审计
深圳的政府绩效审计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既得益于积极探索,又得益于立法支持。从2001年开始,他们多次派人先后到丹麦、澳大利亚和香港专题考察绩效审计或培训。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将绩效审计定义为:“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在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行为”,同时规定每年第四季度须提交绩效审计报告,从而使绩效审计成为深圳审计机关每年的法定审计项目,进而于2002年开始实践,到2004年已普及到区一级。这是主观努力方面,深圳作为发展了20多年的经济特区,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倾向于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相对充裕的财政资金和逐步构建的公共财政框架,以及市民具备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效益观念,都是诞生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审计署规划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对尚处于“吃饭财政”状况的内地来说,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很大区别:审计目的是业绩审核、项目评估和促进管理,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而不是维护财经秩序;审计目标是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只是基础;审计对象是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而不一定是单个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审计立项的依据有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和增值性,也就是值不值得审,而不是突出重点或考虑覆盖面,因而审前调查显得特别重要,并且必须在立项之前进行;审计评价是以政策和技术、经济数据为标准,而不是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审计方法是调查、统计和经济分析,查账不是主要手段;审计结果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不是送达被审计单位。
对社会审计资源的全方位利用
人少任务重,是深圳市区两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这个局基建审计科在编3人,还长期轮流有一人到居委会挂实职锻炼,每年要完成几十上百个审计项目,自身审计力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一般都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审计。
事实上,社会中介机构已经成为深圳政府审计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政府投资项目是全年聘请造价咨询公司或会计事务所协审,协审费用主要按核增核减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计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审计调查等项目。则在任务集中忙不过来时,聘请会计事务所协审,协审费用按协审人员实际工作日计取。为了控制由此而放大的审计风险,该局采取了一系列办法。
首先是严把协审单位选择关。通过招投标,采用量化指标评标,按得分高低确定3~5家年度协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还要按审计质量实行动态打分,按动态排名分配协审项目,淘汰更新协审单位。
第二是严把协审人员管理关。不仅在聘用协议中明确了协审单位派出合格协审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的义务,并且规定协审人员必须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包括“八不准”和保密纪律,限制协审人员单独与被审计单位接触,违者解聘。2005年就处理了一名泄漏审计工作记录的协审人员,三年内不得受聘参与协审业务。为了便于管理,实行协审人员集中办公,以前是利用会议室,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安排了一间大办公室。同时加强对协审人员的培训,除了日常的业务辅导外,每年还集中办几天培训班,强化审计相关法规和技术学习,进行审计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分析 控制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由近年来的疯狂状态慢慢回归理性,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思考与总结的机会。在基础建设疯狂投资的环境下实施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否达到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哪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方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与事中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和急需改善之处。
一、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关于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此阶段审计任务,又由于传统意义上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明显。现阶段,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程序不适当、招标控制价不准确、投标报价不真实、评标落于形式,这些问题造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很难合理。如何通过审计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建议,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以便以后审计工作开展,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
建议跟踪审计工作应提前至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训,特别是针对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预算价、合同价等编制审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计的制度,对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确立进行事前审计。
二、缺乏相对规范的跟踪审计实施法则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则作为支撑。但目前尚缺乏相对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造成项目的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如:隐蔽工程验收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应该对现场工程量进行复核,放松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进度款及结算价款审核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会勘查现场情况,放松或完全放弃了对竣工图纸、送审资料的审核工作;现场签证监管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对签证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要先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责任和风险上的冲突。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职能管理部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职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跟踪审计人员应是作为助手的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造价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以建议形式参与对项目建设的服务,而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的决策。
三、评价无标准,审计质量难提升
目前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参与协审。在传统的审计评价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审计建议,使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于是矛盾点就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细致,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可能就越少。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审减率来简单的比较审计的效益,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考虑到审计的审减收费,往往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问题不重视或者忽视,影响了跟踪审计绩效的价值。
建议在制定跟踪审计委托合同及考核细则时说明,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审计人员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跟踪审计收费压价,审计质量难保证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以满足跟踪审计的同步性。然而,过度的竞争压价,跟踪审计单位为减少成本,派出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的素质偏低,使跟踪审计应付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细致的审核工作,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
建议以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为基准,结合各地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跟踪收费细化标准。跟踪审计招标时明确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这样使跟踪审计单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于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促使跟踪审计单位认真服务,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并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宏观方面,应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审计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微观方面,咨询公司和审计人员要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一套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内容、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支持指导,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跟踪审计已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我国审计探索和推进效益审计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世界范围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苏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之我见.《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
[3]张玉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竣工结算;审计;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套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17-02
竣工结算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履行合同和结束经济关系的最后一步,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它能反映建筑安装工程量与实际完成工程量的对比情况。笔者在近几年所进行的建筑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施工单位在编制竣工结算中依然存在若干不合理的问题,如工程量计算规则混乱,虚报现场签证费用,多算、重算工程量;不能正确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竣工结算计算;不遵守定额和合同规定,乱套定额,多计工程直接费等。为杜绝此类问题,使结算报告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工程造价及实际工程量,竣工结算审计中就要采取多种控制方法,本文结合实践情况,对竣工结算审计方法展开论述,供借鉴参考。
一、收集竣工结算审计资料
竣工结算资料的完备性、有效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得出真实可信的审计报告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中一般需要如下审计资料:(1)工程预、结算书、甲供材料清单;(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各种补充协议;(3)工程设计及竣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联系单、施工签证单、地勘报告;(4)招投标项目还要求提供中标通知书、招标、 投标文件、招标答疑、询标纪要等相关资料;(5)工程项目批准建设、开竣工报告、竣工质量验收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有关文件;(6)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资料。
二、资料整理阶段
审计人员对收集到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经整理后的各类资料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审核方法。在采用有关资料时,审核人员除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外,还应本着既要公平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尽最大可能再现和反映工程事实和造价的合理。一般情况下施工竣工图多为施工单位绘制,他们为了在结算时多算账,往往没有施工的也画上去了。审计人员应根据竣工图结合隐蔽签证、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进行内容的核对,审查是否按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作,认真核实每一项工程变更是否真正实施,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实事求是。作为业主委托的审计代表,还要严格审查控制竣工图的质量,竣工图不但要监理工程师审图、签字、盖章,而且业主项目经理也要严审竣工图,并签字盖章,确保竣工结算资料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三、如何加强竣工结算审计的控制
(一)加强施工合同的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第一步就是要对施工合同进行审核分析。施工合同按签订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及双方约定的其它合同形式。施工承包合同的审计是是指审查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材料供应方式及价格、合同工期、工程的质量要求、有关违约责任的约定,包括工期考核、质量考核、施工人员到位情况考核等。另外审核人员还需对工程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询标纪要等资料进行审核, 对工程前期准备和承包过程做一些全面的了解,为实质性审计阶段做好准备。
(二)认真做好工程量审计
工程量审计阶段,审计人员要按照竣工图,结合现场签证及预算定额中规定的计算规则, 抽查或逐项计算后与原结算工程量进行比较,查找出多算或少算的问题。工程量审计阶段耗时长,内容繁琐,但也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既要缩短审计时间,又要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可以采用联合审计、兵团作战的方法。即是把专业审计人员、兼职审计人员、项目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统一组织起来, 发挥各专业人才的优势及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优势, 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计算问题,避免久拖不决,造成工作人员疲劳。审核工程量必须严格依据竣工图、审定的变更资料及其所选用的标准、规范, 按照各专业清单计价、定额规定的规则,防止重复计算。例如在计算建筑工程量时, 综合子目已包括的内容就不再单独计算, 在计算安装工程量时工艺管道中卷板管的计算长度与其他钢管的计算长度在管件的扣除上有区别,水、暖、卫设备安装定额中包含了设备本身所带的阀门、管道部分。计算工程量时严格按照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规则,这样才能保证结算审计质量。
(三)加强工程现场签证的审查
工程现场签证是由建设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现场的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以证实施工活动中实际发生且在施工合同以外的一种以书面形式记录的原始资料。工程结算审计时,发现工程现场签证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签证不规范、签证内容不实、签证数量虚高、同一工作内容前后重复签证。针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应采用认真踏勘现场搜集证据、请相关人员说明情况、刨根问底等方法核实具体工程量,工程现场签证的审查时应重点对隐蔽工程签证进行审查。
(四)核实材料用量和单价
一项工程中材料费用约占60%~70% ,由于占造价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是结算审计的重点监控内容。对于材料用量的审计,首先调整好工程量,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定额进行分析,对于钢材等可按竣工图等实际用量进行调整的,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照定额进行抽查,以确定调整的准确性。由于目前市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钢材、水泥、砼、砂石等,材料差价就必须重点关注,施工合同对材料价格调整是否有约定,没有约定如何调整。一般情况下合同施工期内材料价格风险应由业主、施工单位合理分担,通常材料价格涨幅10%内由施工单位承担。另外对于信息价上未的价格我们称为无价材料,对于这类材料价格审核人员就要做好市场询价工作,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五)做好工程量清单计价或定额套用的审计
项目单价是工程审计重点。结算项目单价的取定:对于招投标项目,投标书有的项目单价按投标价计算,投标书没有的项目单价按合同约定方式计算单价,一般情况下投标书没有的项目单价计算按现行定额计算,下面主要对按定额重新组价的价格计算作详细说明。
1.审查结算中所列工程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是否与所套用的定额相符,是否存在错套现象。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编制人员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或对定额套用说明理解模糊,或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在套用定额时,常常出现高套,如将基础梁按单梁子目套算、地下室楼板按楼板子目套算等。也有重套。如套算风管管道制作安装后,又重套支架制作安装和管件制作安装如水表组安装,已包含闸阀、止回阀、法兰的安装,但经常出现又重复套闸阀、止回阀、法兰的安装子目现象所以要重点核实价高或量大对应的定额单价及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如梁、板、柱部分及构件断面、单体体积。
2.审核砌筑、混凝土标号的换算,抹灰砂浆的标号和配合比,如设计要求除柱用C30外,其余用C25,施工亦如此,但结算书中,梁、板、柱均以C30计算套定额的例子却不少见。
3.审核自编的单价,由于此类单价无定额依据,审核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往往也钻了这个空子,报价偏高。笔者建议平时要注意市场新动向,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经常深入了解新工艺的具体工作过程,参改定额子目的某一工艺数据来测定新工艺所需数据。
4.审核时还要注意由于定额缺项或定额适用条件不符而发生高估冒算或弄虚作假的间题。如某建筑工程结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已接近尾声,利用造价指数审计其平方米造价,发现其高于同期造价指数,查找原因,发现木门制作、安装工程量4000多平方米,此工程共有房间两百多个,木门制作、安装工程量应为400多平方米,为什么会差如此大呢? 原来是计算单位弄错了,定额单位为10,工程单位为1,施工单位预算人员忽视定额单位、工程单位的不同,工程结算人员审计时也未引起注意,造成数量相差10倍,金额相差10倍。校正定额套用后,避免了建设单位30多万元的资金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在竣工结算审计中必须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审计人员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要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中充分发挥控制和监督作用,确保竣工结算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在充分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真正扎实地做好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宫瀚飙.浅谈跟踪审计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 工程与建设,2006,20(4).
[2]经涛.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竣工决算审计[J].中州审计, 2004,(11).
[3]黄菊.工程结算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与建设,2007,21(5).
[4]袁平.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8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类;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应用
快速消费品含义就是指那些使用寿命不长,消费者消费较快的商品,其特点就是产品经过包装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来进行销售,更加关注其商品的质量、包装、品牌以及大众化对这个类别的影响。
一、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需要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原因
根据我们对快速消费品及其特点了解和认识,快速消费品属于冲动型购买产品,即兴采购的情况占多数。是非必要购买商品,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因此,快速消费品类应该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所以快速消费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采购环节的质量保障。以糖果公司为例,很多糖果企业都采用较为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对风险导向的关注极少,比起传统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是能够时刻保持合理的职业警觉,扩大审计视野,不只是依赖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审计工作,更需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对采购全流程实施风险监督与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购招投标流程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为了避免采购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企业要对采购项目进行三分一统的方法进行管理,三分是指采购、价格、质量验收分开,一统是指合同签约、结算付款要统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经办人与采购商私下操作了。
(二)采购环节需要有效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作为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利用科学的评估技术和专业的评估方法对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内部控制分析法、调查分析法、事件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等。
(三)为采购流程设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年度计划
快消品企业应该以轮流原则编制企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即按照风险的大小决定审计的优先级,通过这种形式将审计和风险联系在一起。对存在较大风险的企业战略性计划、管理以及财务风险较大的事项实施及时的监管和审计。
(四)加强采购项目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
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对应的审计人才缺口就越大。企业应当积极加强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领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和技能水平,还要增强其对采购环节的信息分析能力、内部控制分析能力及相关经验,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胜任采购项目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在采购项目中的应用
以C糖果公司为例,其主要生产产品有乳糖果,饮用水,碳酸糖果,果汁糖果,休闲食品等六大类产品。它拥有家子公司和多家下属工厂,公司力图通过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分销和销售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通过全过程监控全产业链,设定严格的测试标准来从而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一)采购项目计划阶段的应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在采购项目计划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快速消费品类的经营环境和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甄别出审计的重点,从而根据风险大小的顺序编制对应的审计方案。比如在计划阶段选择采购目标,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采购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对被审计单位的采购执行及设计问题进行审计,主要包括招标、合同、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查。在这当中首先采用审计抽样法,从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数量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量进行测试,以样本数量断定审计的总体特点,进而通过样本分析得出审计结论。其次,要仔细审查采购申请的计划书、招标书及招标结果等,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严格监察被审计单位采购管理的合理合法性,确保采购项目选择目标阶段的质量安全性。最后,根据审计各个环节的结果来评估是否存在导致采购风险的因素,依据其影响因素及后果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
(二)采购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
在采购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过程中,根据先目标、后风险最后控制的基本流程对采购项目进行审计。在C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时,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计划和方案。要依据轮流原则对风险的重点区域到非重点区域依次排列好,据此制定审计计划的先后顺序。在进行审计工作以后,对重点审计的风险问题详细的记录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审计报告关注并了解风险高的项目,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对企业有利的战略措施,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例如C公司糖果采购项目中,由于2016年某品牌糖果的“抗氧化剂”添加剂风波导致下架,C公司糖果类销售大幅下降,盈利照比往年也有所损失,为例避免进一步的销售损失,所以下架了某品牌糖果产品,C公司的竞争对手同样也所以受到了该事件的影响。究其原因,虽然有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但是C公司的采购部门没能仔细分析核对该品牌产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正是由于消费者发现了这个问题才引发产品问题风波),以至于没有及时对该事件做出反应。C公司应吸取教训,应当对各糖果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商的风险重点在于企业的产品成分、现金流评价,仓储能力,供货能力、食品安全等指标事先进行分析评估,以分析各供应商的潜在风险。
(三)采购项目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应用
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报告的制定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据实际的审计结果和当下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C公司应当对糖果采购项目的审计成果写进相关的审计报告,应当包括糖果采购项目流程、内控是否合规、相关风险分析、采购项目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中有无异常数据出现,审计报告中应当将风险分析作为披露重点。例如糖果下架事件中,C公司在采购环节就缺乏糖果产品成分审核,这说明产品检验环节的风险控制点缺失。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对C公司采购环节是否贯彻执行产品审核分析流程,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后续阶段的应用
所谓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后续阶段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定期对已经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后续追踪,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改善问题的措施及遵从审计报告产生的实际效果。以C公司糖果釆购耗费审计为例,应追踪审计方式,对糖果采购业务中的采购量是否满足销售需要,采购效率情况、糖果商品销售情况、采购环节内部控制是否规范等进行跟踪审计。之后为了共同的问题和风险,应该根据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将存在的风险纳入风险库,后续阶段风险导向的重点关注的就是没能实现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公司治理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对于其它风险也应当进行持续的监控,一旦发现风险因素发生变化,要让风险处于C公司风险容量之内,而C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越大,则后续审计的范围就越复杂,所以要加大后续审计的力度,有助于整改情况的监督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回馈,及时解决,从而帮助C公司加强管理控制水平。总之,目前快消品类企业采购环节普遍没有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然而传统审计方法侧重于财务数据审计,导致对于财务处理前发生的采购行为,其审计效果是大打折扣的。风险导向审计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分析对象,阐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应用要点,以期能够对推广风险导向审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17-22
[2]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1-2
[3]李连发.关于审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0902
从行业来看,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统计,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净利率一般在9%以上,而建筑业板块利率不超过3%,还不及全社会平均水平的40%,以2005年为例建筑业利润率在第二产业38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从时间来看,建国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一局面依然没有改变。以2002-2006年为例,全国建筑企业实现的总产值在稳步增加,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为21.7%,然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一直处于2%-3%这一较低的水平,而如何提高企业利润水平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1)拖欠工程款。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小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建设单位与审计单位联合,通过拖延审计时间、不出具审计报告的方法推迟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拖欠时间一般在一年到五年,许多项目工程款已形成坏死帐。
(2)要求施工方垫资施工并交纳大量保证金。近年来建筑企业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到工程进度达到正负零的水平,现在则增加到主体完成一半甚至到主体封顶。另外,施工企业从投标开始就必须交纳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这些保证金往往数额巨大且占用时间长。垫资施工和各项保证金使得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资金链的紧绷都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压级压价。94.4%的企业认为,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对建筑企业利润造成严重影响。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的问题,部分建设单位甚至在招标过程中设置陷阱诱使建筑企业低于成本价中标。
1.2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1)招投标机构存在的问题。招投标机构普遍存在转嫁费用的行为:招投标环节发生的费用本应该由委托方承担,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机构直接从施工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中扣除;机构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就收取大量投标保证金,且不按期返还,占用了建筑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许多招投标机构业务水平较低,在招标文件,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中错项、漏项现象严重,且不允许调整,将损失强加给建筑企业,更有甚者盲目按照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压缩合理工期、过高质量标准、高额罚款条件等违背法规、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和要求。
(2)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审计机构大多都是私人或合伙制单位,进入门槛低,存在过度无序竞争的现象,这是造成其偏袒建设单位的重要原因。目前实施的取费标准不利于施工企业:当前执行的审计取费标准规定,审减额5%以内的费用由业主承担,而超过5%的由乙方承担,这助长了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只减不增的倾向;部分审计单位在审减额达不到一定要求时拒绝给施工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变相强行增加审减额。
1.3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是企业的流动血液,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紧张、融资不畅的的问题,融资成本加大降低了企业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在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的压力下企业往往依赖银行贷款这一单一方式融资,对于其他融资方法和策略缺乏深入了解,并且缺乏具有融资相关知识人才的储备,因此“融资”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一大难题,影响企业的利润和长远发展。
(2)企业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当前施工企业大都建市场定位于房屋建筑市场,数量众多的规模和实力相似的企业同时涌向某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为生存不得不选择“垫资、压价、让利”等优厚条件以赢得市场,同时也造成了建筑企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状况;在新一轮以市场主导为特征的结构调整中部分企业缺乏正确的发展战略,依旧在原产业、原市场寻求发展,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3)行业自律的问题。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商业贿赂现象尚未杜绝;对建筑企业和个人信用的资料收集与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公开,违反诚信的市场行为受不到应有的惩戒;利益驱动和建筑市场的混乱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有的企业为扩大产值不惜亏本承揽工程,扰乱了整个市场的秩序。
2提高建筑行业利润率的对策
2.1立法层面上坚持均衡原则
当前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于建设单位的法律地位不平等,这是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国家对施工企业的法律约束较为完备,然而对于建设单位以及中介机构的法律约束仍需加强。只有在国家的立法、政策设计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均衡保护”的原则,才会真正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有效性。
2.2从资金与技术方面支持大型综合型承包公司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2.2.1采取措施扶持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走出资金困境
现在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多在70%左右,有些企业甚至高达90%以上,债务利息负担沉重,因此政府应规范建设单位的运作,防止建设单位将债务转嫁到建筑企业身上,减轻企业负担,例如应建立和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做到承包商履约担保和业主支付担保相对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轻企业包袱;改革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防止施工企业既垫资又垫税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应扶持那些有经营能力却缺乏资金的企业,政府可以在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如促进银企联合、鼓励银行给予那些大型的、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贷款、引导施工企业转变为融资、投资主体。
2.2.2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提升企业竞争力
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促使建筑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定额,对特级建筑企业来说,它们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比国家技术和定额更加先进,它们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定额来编制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定额,就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完善企业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继续引导大企业从单纯从事工程施工的传统型施工企业向会设计、能施工的综合型承包公司方向发展;增强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即向CM型公司发展,培育企业的工程咨询能力,拓展企业价值链,成为真正有资金技术支持的综合性大型总承包企业。
2.3大力发展和完善专业承包公司和劳务承包公司
2.3.1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保证其合理生存空间
专业承包企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并有一定量的技能劳务骨干,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体现者。而我国建筑业目前专业承包企业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三层分工协作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并且在工程承包市场中存在着综合型企业过渡盘剥专业化企业的正常利润的现象,造成专业化企业利润水平很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发展壮大专业承包企业,政府应该从金融政策上扶持专业企业,例如向专业化企业发放技术改造贴息贷款;鼓励总承包企业保留和强化专业化子公司,或者与专业承包企业相互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防止当前综合承包企业凭借其上游地位盘剥专业承包企业利益,要保证专业承包企业的应有利益。
2.3.2提高劳务报酬,完善培训机制,提升劳务层素质
我国建筑业企业已经很少有固定工人队伍,农民工成为了劳务队伍的主要构成。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务队伍目前大多未经过培训,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占91%)和劳务技能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安全生产和行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
提高人工费。建筑劳务具有“累、险、脏”的特点,其劳动报酬应该适当高一些,如美日建筑劳务的价格水平要高于全社会劳务价格水平,而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务价格却相对较低,并且定额中的人工费又比实际人工费低50%左右,这样低的报酬使得建筑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完善劳务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当前应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建筑技术工人的持证上岗比例,逐步提高高级工所占比例,优化初、中、高级工的比例结构。加强劳务基地的建设。劳务基地是劳务的输出单位,也是劳务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加强劳务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劳务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3.3规范和发展劳务承包公司
劳务分包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产物,出现的时间较短,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规范和管理。针对当前劳务分包企业的运营情况有以下建议:鼓励和引导大型总承包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劳务分包企业,支持部分资质较低的总承包企业改为劳务分包企业;把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建立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上岗,让从业人员产生危机感,使提高素质成为劳务人员的自觉行为;把劳务的素质和企业的资质等级相结合,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除应对专业承包公司和劳务承包公司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有明确的人数要求外,还要对项目施工人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和材料员等)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从税收政策上扶持劳务分包企业,不能将劳务分包企业视为普通的服务行业,实行同等的征税比例。
篇10
独立性是独立审计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属性,也是CPA审计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是其赢得信任的基础。离开了独立性,经管责任关系就失去了依托的支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因此,只有保持会计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独立性才能使社会公众有理由相信CPA发表了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正确分析CPA自身的经济利益,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分析审计独立性的基础。审计委托模式决定了审计关系中的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则决定了CPA保持独立性的程度。
CPA审计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受托责任关系产生的。出于管理报酬、分红计划及自我满足等动因,管理当局可能会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甚至损害股东的利益。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从而产生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化,股权分散性和流动性的增强,直接委托审计业务的交易成本太高,股东很少与管理当局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委托一个机构(董事会)具体执行审计业务的委托工作。CPA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成果以及经营业绩进行审计,并不直接与股东接触,而是通过股东大会来向股东负责。
二、我国审计委托模式的现状和缺陷
(一)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
根据传统理论,上市公司审计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委托人)、企业管理者(人)以及CPA(受托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的集合。审计是这三层结构的一个委托机制,而且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在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审计制度中,股东先将对CPA的选聘权委托给董事会,再由其聘任CPA进行审计。此时的审计关系是:管理当局拥有了选择CPA并支付其审计费用的权利,CPA出具受管理当局干扰的审计报告,股东协助CPA审计,并对其进行有限的监督。因此我国当前独立审计的委托模式基本上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审计。
(二)我国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
由上市公司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的审计委托关系,严重的破坏了CPA审计的独立性,直接降低了审计的价值,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甚至严重危害了资本市场的稳定运作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身发展。这种审计委托模式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计服务的“实际委托人”缺位。
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审计服务的“实际委托人”,由于实际委托人众多而且分散,由他们协商一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审计结果具有外部性,存在集体形为问题和大量搭便车的现象,所以由他们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实际行使审计委托权、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向其支付审计费用的委托人就成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也就是由被审计人自己委托审计,从而导致了管理层越位,成为实际上的委托人。
2.董事会与被审计人不独立表现明显。
在间接委托模式下,注册会计师要保持独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人独立;二是委托机构与被审计人独立。由于董事会代表的是少数大股东的利益,并不能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董事会与经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董事会委托与被审计人明显不独立。随着股份的不断分散,经理层势力和影响有进一步膨胀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在很大程度上受经理层影响。
3.管理当局可能通过选择权和支付权对CPA施加影响。
我国的审计服务市场明显是买方市场,管理当局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满意或基本满意的CPA,而CPA却很少有选择委托人的实力,尤其在审计市场不规范,行业管理混乱,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致使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交易中处于劣势。管理层是审计的监管对象,而CPA的经济利益却受制于管理层,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角色重叠。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通过对CPA的选择权和审计费用的支付权对CPA施加影响,而CPA迫于生存的压力,很难独立客观地发表审计意见,很难保证其审计的独立性。三、关于重构我国审计委托模式的设想
针对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失效的状况,业界和理论界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探讨。比如,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下建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行使审计委托权,隔开公司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联系,从而增强审计独立性;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购买财务报表责任保险,再由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使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不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但是,以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并不能彻底解决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损的问题,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人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董事会等主体,将财务造假的责任从管理当局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尽合理。为此,本文建议成立公众公司审计聘用委员会。
在证券监管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公众公司审计聘用委员会,代表社会公众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和监督权。审计聘用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事务所,然后由审计聘用委员会、上市公司和中标事务所三方签订审计委托协议,由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委派能够胜任的CPA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证券监管部门根据上市公司规模等具体情况收取审计费用,再将此费用转交给审计聘用委员会,并由委员会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割断了CPA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同时,由审计聘用委员会委托CPA进行审计,使公司管理者丧失了CPA的聘任权,从而充分保证了CPA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证券市场的宏观控制管理,也有利于规范审计机构和CPA的行为。
四、成立公众公司审计聘用委员会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对于建立审计委员会和引入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来说,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审计聘用委员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在经济上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而证监会的职责包括监督公司上市以及信息披露等行为,由证监会统一管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与其本身的证券市场监管职能相符。虽然成立审计聘用委员会的操作性比较强,但是仍然有两个关键问题还待进一步解决:
(一)审计收费标准的制定。
审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与企业的规模、性质,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关,而且也与各个企业具体的会计审计环境有关。审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相应的审计收费也不相同,因此如果所有上市公司交纳相同数量的会费将有碍公平。另外,被审计单位支付审计费用,却又不能参与审计费用契约的谈判,即契约的直接关系人不参加契约制订的谈判,这种契约的公平性会受到怀疑。
- 上一篇:红色旅游市场前景
- 下一篇:对纪检干部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