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旅游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旅游市场前景

篇1

充分认识我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我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居全国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化名城5座。地形齐全,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惟一一个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民俗风情独特,特殊资源荟萃,永年太极拳、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名扬世界。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市场潜力巨大。我省毗邻京津,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京津冀及周边省份共有人口4亿左右。这有利于形成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三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区(点) 450余处,星级饭店313家,旅行社727家,旅游车船公司30多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家,4A级景区30处,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较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科学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和全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海外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旅游城市,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市场大幅度扩张,旅游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建设达到新水平。预期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到 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左右,到2015年跻身全国旅游强省行列。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各地要注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优势、培育精品、创新体制、塑造形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好旅游发展规划

要突出抓好环京津、环渤海、环省会3大旅游圈建设,构筑京津石、京承秦、京津秦、京津保、京保张及京承张6大旅游“金三角”板块,重点打造中华始相、长城精绝、皇家胜迹、红色文化、健身休闲、滨海度假、多样生态、商务会展8大产品系列,建设100项重点工程,培育一大批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精品。经过10年的时间,把河北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

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要加快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业对外开放步伐。

推进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培育能够代表河北旅游整体形象的标志性产品。当务之急是要打造一批像河南云台山、四川九寨沟那样主题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活动内容丰富、文化品味较高、市场吸引力较强的龙头精品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白洋淀、坝上草原、西柏坡等,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景区,要加大支持力度,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外旅游品牌。下大力抓好已确定的百项重点工程,力争2008年以前全部建成我省旅游的主打产品。今年,重点抓好山海关古城、乐亭海滨海岛度假、崇礼滑雪场、邢台峡谷群等20个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完工并投入运营。冉庄地道战、 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潘家峪4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建设步伐。

二是谋划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能够强省、强市的旅游新项目。立足我省海滨、湖泊、森林、草原、山岳、温泉、冰雪等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和冬季旅游项目。立足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发展一批现代休闲度假、娱乐健身项目。立足文化优势,推出一批红色旅游、文物古迹游、民俗风情游项目。立足一、二、三产业的优势和热点,确定一批工农业旅游项目、商贸旅游项目。力争尽快形成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专项产品协调配套的产品结构,满足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方便快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要加快旅游城市间、城市到景区以及景区间的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多条旅游环线;结合全省路网建设,抓紧完成京承调整公路、承秦和张承高等级公路建设,形成京承秦、京承张两个陆上旅游“金三角”;推动环渤海旅游带建设,构筑秦室岛、大连、烟台海上旅游“金三角”;抓好重点旅游城市民用机场改造和建设,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和包机旅游业务。

四是加强旅游城镇建设。旅游城镇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大力实施城镇化建设和文明生态构建设为契机,加快特色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打破以单体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传统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以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创造旅游消费需求。要把旅游产业要素有机融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旅游设施建设,规范家庭旅馆、青年旅社、不断完善城镇旅游功能。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推动我省旅游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促进跨区域旅游合作

推进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统整合,打造区域旅游大品牌,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篇2

乡村休闲游是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轻松、自由的休闲游,领会农村美好的风光,呼吸乡土新鲜的空气,不失为广大市民、游客出游的理想选择。鉴于乡村休闲游点多面广、形式多样,政府应在该方面加强引导和宣传。对于海口市而言,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结合海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引导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有利于扩充海口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新客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为海口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海口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市场关系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创业增收,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引导海口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笔者拟就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的开发问题展开探讨[1]。

1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1.1交通优势明显。海口市已完成所有农村“村村通公路”的建设任务,从海口市区出发到辖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庄均在1h车程内,为海口市居民及海口市的旅游者参与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1.1.2优良的生态环境,具备较好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条件。海南文明生态集镇、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创建活动中,涌现了如龙鳞村、本立村等一大批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村庄。海口市绝大部分乡村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3有较好的人文、产业资源可以依托利用。农业产业资源,如花卉基地、苗圃、农业基地(如荔枝基地、香蕉基地、菠萝基地)和“农家乐”、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园区、乡村民俗旅游等,都是很好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形成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2]。

1.1.4城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迎合了现代城市居民短途短期经常性休闲需求。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假期的延长与增多,人们的旅游行为逐渐普遍化,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短途短期、频繁的度假休憩已成为当今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

1.1.5客源市场广阔。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因为在类型与风格上,与海口市现有的15个景区完全不同,因此有着十分广阔的客源市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潜在游客不仅包括近200万城市人口,还有每年来海口市的近1000万旅游者。

1.2劣势(Weakness)乡村休闲旅游公共产品普遍短缺,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匮乏,农民素质与现代旅游服务要求存在差距;长期以来,“椰风海韵”,“阳光、海水、沙滩”是海南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外地游客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心理上的刻板印象效应不利于乡村休闲旅游的形象宣传与品牌树立;国内其他城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极为迅速,给海口带来巨大的压力,并分流了大量的游客。

1.3机遇(Opportunity)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海南及海口的战略地位和知名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基础设施创造了机遇,奠定了基础。乡村休闲旅游近年来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并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居民短程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市场趋势看,城市居民近年来的出游率高,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需求日益强烈,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度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人游海口”这样的本地短线游增长态势良好,科技发展与变革,网络、信息技术条件普及,以及营销手段的多元化,都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吸引游客和扩大知名度提供了无限机会。海口市现有的15家旅游景区,除两家4A级景区(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与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有一定吸引力外,其余景区吸引力有限。海口面临着旅游产品类型拓展与提升的问题。作为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和包容性的新兴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既可以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水果采摘、垂钓等相对低端的初级产品,也具有乡村会所、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产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海口旅游产品类型单一,质量不高的问题[2]。

1.4挑战(Threats)①同类旅游资源竞争局势严峻:随着国内乡村休闲旅游的日益发展,蓬勃增长的旅游竞争趋势加剧,对于海口市而言,受到来自周边资源同质类似的乡村休闲旅游地,如琼海、文昌等县市的竞争威胁;②乡村旅游景区的卫生、安全与环保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其不仅玩得开心,也玩得安心;③资金、人才等要素的瓶颈制约:资金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若单纯依靠村民自身的经济实力,其发展规模和档次都将十分有限。尤其对于意在发展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地区而言,必须吸引社会的多方投资,这也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休闲旅游的营销和管理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也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④乡村的原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保护、挖掘、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文化有一定的难度;⑤一家一户个体经营的“农家乐”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跟不上,抗风险能力差;⑥乡村地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容量往往非常有限,过度开发带来的乡村性资源环境极有可能遭到破坏,城镇化倾向难以避免,还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同化,这些均会使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降低,并最终导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意义的迷失;⑦海口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起步晚,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后发地区,要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营销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

2乡村休闲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近年来,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旅游者趋于年轻、更具个性;旅游心理注重经历,渴望参与;旅游需求倾向多样性、特殊性;旅游方式向自选式、组合式发展。结合这一发展变化,分析旅客的区域和构成,不难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2.1从客源地来看一级客源市场为海口本地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等重要节点城市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为国内其他旅游客源市场和海外客源目标市场(含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东亚、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表略)

2.1.1海口市。本地城市居民是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最稳定与最直接的客源市场。周末、节假日,本地城市居民可利用便利的交通、饮食、住宿条件,进行乡村休闲旅游,到乡村度假。据统计,去年海口乡村休闲游中,海口市本地居民占84%。

2.1.2珠江三角洲。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也就是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大珠三角”面积18.1万km2,户籍总人口9000万左右,经济非常发达,旅游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巨大。该旅游市场以自驾车群体为主,比例达9%。

2.1.3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交汇部,城市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乡村休闲旅游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其旅游市场前景巨大。以租赁车群体为主,比例占4%。

2.1.4港澳台。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欲望强烈,购买能力强,是海南最大的客源市场之一,比例达3%,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可对其潜力进行深入挖掘。

2.1.5东亚、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毗邻中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一直是海南省最重要的客源国。韩国经济发达,近年来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游客数上升较快。东南亚经济很有活力,与海南省相对较近,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充分发挥近距离的优势,提高来自该地区的客流量。比例在1.2%左右。

2.1.6俄罗斯市场。已成为海南最大的海外旅游客源国之一。目前海南接待俄罗斯游客占来华旅游总数的三成左右。来海口乡村游的俄罗斯游客占整个海口乡村游人数的0.8%左右,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挖掘俄罗斯旅游市场的潜力。

2.2从客源结构看海南乡村旅游的客源结构主要有公务员及白领人群、学生人群、银发人群、商务会展人群、岛外观光客(表略)。

2.2.1公务员及白领人群。岛内外的这类人群乡村游的欲望最强烈,约占65%以上,这部分市场的游客有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旅游消费潜力大,出游率较高,出游时间不稳定。网络、杂志和朋友推介为主要的信息搜集渠道,他们强调个性和自由,对新景点感兴趣,猎奇心理强,对于度假产品的质量要求高,而且商务活动较为频繁。

2.2.2学生人群。主要在各类长短假期及旅游旺季出游,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5%以上。他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对住宿一般要求不高,青年旅馆、“农家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3银发人群。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银潮”将给乡村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人出游一般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避开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旅游高峰。出游的老人一般都有多年的积蓄,包括退休金、儿女的赞助,因此消费水平较高[4]。

2.2.4商务会展人群。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海口作为海南政治经济中心,初步具备了较强的会议接待能力和会展组织水平。2011年,海口旅游饭店共接待国内外会议15000个,接待会议人数282万人次,其中约8%参与乡村休闲旅游。

2.2.5岛外来琼旅游的观光游客、过冬的候鸟型游客。约占乡村旅游市场的10%左右,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东亚、东南亚,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也是这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

3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结合SWOT分析和旅游客源地开发趋势,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要以海口市本土及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及俄罗斯、日本、东南亚为重点客源地,应对不同的市场人群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3.1白领旅游市场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商务功能的实现。要开拓白领旅游市场,既要考虑修建一批中高档乡村休闲旅游设施,也要同海口市的企业家协会、各种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等携手,开展白领休闲度假、商业沙龙活动,满足白领旅游市场,目前海口市最为成功的乡村游景点是美社村的“开心农村”,每天都有上千游客在“开心农村”游玩。

3.2学生旅游市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旅游。对于这个市场的开发,可以采取较为综合的形式。既可利用因特网对乡村浪漫生活予以展示,也可到各类学校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图片视频展览等活动,吸引青年学生尝试乡村生活。为满足学生乡村游的需要,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一日游活动,全市有近3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3.3银发旅游市场老年人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旅游项目。因此乡村休闲旅游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生活空间,舒适的活动地。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结合银发市场的特点,在农场开发上有所选择。银发市场中的老年人收入层次不一,对于中高消费水平的客人,可以主推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而对收入较低的客人,可主推乡村休闲旅游。海口乡村休闲旅游可更深入挖掘以下渠道:老年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委员会、工会、城市社区、养老院、城市和公园等老年人锻炼养生场所、保健品销售商店。海口乡村休闲旅游应重视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在休闲度假中提供人性化服务,也让老年人感觉温馨。通过做好服务,挖掘并满足现实消费需求,可带动老年游客亲友来海口乡村进行休闲旅游度假,实现口碑营销[4]。

3.4家庭旅游市场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将成为家庭成员亲近自然、缓解压力、相互沟通、增进亲情的最佳选择。家庭旅游在出游时间上受孩子假期影响,一般以寒暑假为主,黄金周、双休日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有鉴于此,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应提高家庭市场总量,针对家庭旅游的出游特征,开发适应家庭市场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特色产品,特别是当地特色渔家、农家产品的开发,同时设计中档旅游产品,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家庭市场重游率。如海口市火山口“农家乐”旅游最能满足家庭乡村游的需要。

篇3

一、找准症结,高档次规划

邻水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尚未真正兴起,也就是旅游资源开发还没破题,还是一片“处女”地。近年来,尽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招商工作,但邻水旅游始终还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规划方面:邻水从2002年就开始着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在制作《邻水县旅游总体规划》时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估,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县委、政府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更无法为规划专家提供基础依据。

(二)宣传方面:由于缺乏宣传包装经费,宣传力度不大,业主又舍不得投资,旅游行业还没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对外影响力还很差。邻水旅游整体形象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就是对内宣传,在邻水县各主要干道和主要媒体上的旅游宣传广告,也是屈指可数的。在渝邻路、广邻 路、成南路上还没有一幅邻水的旅游宣传广告。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没有一处介绍邻水旅游景区的图像。

(三)招商方面:一是由于邻水旅游资源对外招商的面窄、渠道少、方式落后。目前,邻水旅游资源的对外招商主要靠熟人关系引介,而且都是投资商上门了解,这种落后的宣传推介方式接触面窄、渠道少,不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也很难激起投资商的投资热情。二是邻水旅游资源总体档次不高、环境绿化太差,给投资商的第一印象欠佳。三是部分投资商认为邻水的招商引资政策比起外地不够优惠。四是邻水向外推出的招商景区不集中,几个景区都想招,结果都没有招到商。

为此,笔者认为,邻水只有坚持高档次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才能争取后发优势,迎头赶上,真正把邻水建成重庆的后花园和休闲旅游基地。一是要舍得花大钱请专家对邻水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档次的《邻水旅游总体规划》。二是要求开发商在进行旅游开发前一定要制定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报经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开发建设,以便各个景区的打造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三是规划要配套。在规划景区建设的同时,要配套规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通讯、道路、宾馆、餐饮等等。

二、强力招商,高质量建设

(一)扩大领域,加大宣传

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缺少有效的宣传,开发商没有了解邻水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投资开发建设。为此,在搞好规划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招商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投资邻水旅游。

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旅游宣传,是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的最好办法。俗话说“人靠衣装,景靠包装”。要不断增强政府导向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高调宣传包装邻水旅游景点。一是将“邻州风光”栏目打入川渝各大电视台和报社等媒体。二是多在达渝、广邻高速路上的设置宣传邻水旅游的高档次广告。三是将邻水旅游服务指南打入川、渝各大宾馆。四是精心制作邻水旅游门户网站。

2、扩大招商领域。邻水旅游资源要充分展示出来,还需要展开新一轮的招商工作,要不断完善各种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拓宽招商范围,拓展招商渠道,以网络、节庆、会议等多种方式,强有力的招大商,招优商。

(二)加快建设,形成特色

1、狠抓景区建设,努力实现旅游开放零的突破。邻水旅游不仅是个破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问题。一是精心打造华蓥山大峡谷这张邻水的旅游的“名片”,以高质量、高规格、高品位的标准将其打造成邻水旅游的精品名牌,并以此为突破口,与华蓥山天然大盆景和小平故居形成广安市旅游环线,助推邻水旅游发展。二是合理开发小南海旅游度假区。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大力发展消费型旅游。邻水旅游不能总作“二传手”,不能仅靠华蓥山大峡谷一个景点来留客,要充分利用小南海、御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作为优先开发项目,为把邻水建成重庆的旅游休闲基地奠定基础。三是加快形成邻水特色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要不断挖掘多元化项目,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形成特色,突出优势,就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由点而线,由线而圈,逐步到位,不能遍地开发、全面开发。邻水可以充分利用凉山乡和黎家乡交通便利和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以大洪湖水面资源和凉山翡翠峡为载体,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联合包装,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逐渐形成“游在大峡谷,行在翡翠峡,吃在大洪湖,住在小南海”的独具邻水特色的旅游环线。

2、大力实施精品战略。邻水县旅游资源大多分布散、规模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取得后发优势。旅游经济是一种“眼球”经济,旅游产品必须要有强烈的市场吸引力,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明显的差异性,才能赢得旅客的青睐。实施精品战略就要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多出精品、少留遗憾,不留败笔”为原则,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对邻水的旅游业进行“会诊”把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效益管理、高质量经营。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把旅游产品做大、做精、做优。

3、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是串珠成链,打造邻水旅游知名品牌。把华蓥山大峡谷同华蓥山石林紧密联系起来,打造华蓥山—乐山—峨嵋山“佛教旅游线”和红岩—华蓥山—巴中“红色旅游线”,把小南海旅游度假区建成重庆人的休闲基地。内外联手,做到名山名景联姻、精品景区联结、客源信息互送,共创黄金旅游线。二是汇涓成流,加强旅游整体营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配置好人力、物力、财力,握紧拳头、重点出击,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效果,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旅游促销体,共同拓展市场。

三、规范管理,高水平服务

目前,邻水的旅游市场在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确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宾馆、农家乐的审批无法干预,随便修套房子,装修一下,就可以打上某某宾馆的招牌,随便搭个棚棚,也可以美其名曰:某某农家乐。邻水在强化旅游市场管理方面,一是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授权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星级宾馆、旅行社实行统一的管理和各项手续的审批工作;二是要对各大农家乐从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三是要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旅游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人员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构建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和旅游安全联动网络;四是全面展开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严厉打击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归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引导,完善产业链

(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配套建设

政府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如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华邻路、丰凉路的建设和小南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期准备工作。清理和关闭了华蓥山大峡谷景区内及公路沿线的小焦煤、小煤矿、采石场、石灰窑等污染源和非法建筑物。随着达渝、广邻高速公路的开通,邻垫高速路的动工建设,前来洽淡旅游开发的客商逐渐增多,但由于大部分景区受地理、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以及景区破坏严重等限制,邻水许多资源目前仍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普遍认为:“我不知道邻水旅游有什么东西可以看,但我知道要拿多少钱修路才能把游客引进来”。可见,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旅游开发的“瓶颈”,使业主闻而后退,游客望景兴叹。为此,邻水应加强政府引导性投入,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花大力气、做大动作,加快完善与景区配套的如路、水、电、通讯等基础性建设;加快旅游配套建设,重点搞好景区道路、水系及场镇等的绿化工作;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依法治理影响景区景观的污染源,加快垃圾、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环保工作;强化对各大档次的星级宾馆、酒店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并合理布局经济圈农家乐,提升农家乐档次,大力开发自驾车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投资邻水旅游开发。

篇4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整合开发 宁德

宁德市也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我国“黄金海岸”中段,台湾海峡西岸,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中心位置。宁德市南连福建省会福州市,北接浙江省温州市,西临南平市,东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宁德是著名的临海城市,山海岸岛景观俱佳,人口300多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万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近30万人。

近年来,宁德市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交通条件改善,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国内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数增幅较大[1],后发优势明显。但与闽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宁德市受到经济总量制约影响,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较少,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在福建省内排名靠后。

宁德市已提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客观上要求正确认识其自身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并打造出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本文试图通过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的研究,寻求宁德旅游跨越式深度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1 旅游资源开发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分析

1.1 总量丰富,覆盖面广

宁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确认拥有国家标准分类总共8主类31亚类中的8主类22亚类。据调查统计,宁德市在市级行政区层面上考虑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共501处。全市范围内,共分布有大小景区30多个,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自然旅游资源多彩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资源遍布宁德市各县市,又相对集中泛太姥山、环三都澳和白水洋―鸳鸯溪三个区域,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综合效应,便于旅游资源开发。

1.2 特色鲜明,可出精品

宁德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自然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宁德市地处洞宫山脉南麓,鹫峰山脉东侧,东面濒临太平洋,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大型天然良港举世罕见。海岛棋布,岛山多,海域辽阔。由于本区岸线以基岩海岸为主,不少山脉直逼海岸,直插入海,形成了山海相映的独特景观。不仅山可观海、海可观山、山海互动,在中国沿海地区很少见[3]。人文旅游资源以寿宁古廊桥为代表,并有宗教文化、族文化、渔民及海洋文化等独特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

宁德市的不少特色旅游资源可打造成国家级旅游精品。屏南鸳鸯溪是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十里水街”堪称天下奇景;三都澳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海上渔排已被列为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人鱼同乐的周宁鲤鱼溪被誉为中华奇观;蕉城支提寺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有天下第一禅林之称;霞浦赤岸是日本高僧空海入唐求经的登陆地,也是对日文化旅游的窗口。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17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畲族民俗风情游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民俗风情旅游专线。

1.3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宁德市依山面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适游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8.5~19.3℃之间。夏季高于35℃的炎热天气在外海区没有出现,内海区仅7天左右,冬季低于0℃的寒冷天气,海岛平均仅0.1~0.5天,海岸带仅1~6天。其次,周宁、寿宁、屏南、古田、柘荣等山地县区,7月平均气温在24~25℃之间,较宁德市区一般低4℃左右,也是福建全省7月份气温最低的几个县市,这为宁德市西部山区开展避暑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宁德还是中国沿海唯一没有受人为严重破坏和污染的处女地,这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奇花异草、名木佳果、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黄鱼、鸳鸯自然保护区和全国著名的食用菌、茶果之乡。宁德市周边区域多是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当地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因此宁德市生态环境优势对周边区域游客和其他区域都市游客来说,极具强大的吸引力。

2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原则

根据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确定宁德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任何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应紧紧依托于旅游资源,才能开发出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认真研究旅游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科学处理好资源、产品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第一要充分了解旅游者需求,提供旅游者满意的产品;第二使旅游资源成为真正的旅游吸引物,增强和提高资源的市场竞争力。

2.2 开发与保护相协调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辅相成,应注意二者的相互协调。我们认为应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对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破坏;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的目的;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3 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模式

3.1 区域整合开发

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区域内少数级别高、知名度大的旅游区(点)常构成区域的核心旅游地。核心旅游地的存在,常常抑制着区域内一些价值较高、但非核心旅游地的旅游发展,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区域旅游发展的问题。进行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所存在的客观差异进行空间辨识,突出特品级、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地位,以它们为核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增长极。在整合中贯彻邻近联动原则,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而不是空间替代竞争,以旅游交通线路为廊道,旅游区(点)为节点,建构旅游资源区域体系[4]。

就宁德市而言,“山海川岛”、“天下绝景”等优势旅游资源独特形象虽然具有较强的吸引潜力,但其旅游资源的极化现象明显,旅游者对宁德市次一级的旅游资源认知度低、缺乏兴趣,这也是来宁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之一。长此以往,宁德市就往往会成为中转、过境、节点型旅游地的局面。对宁德市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开发,发挥区域旅游的整体效益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对宁德市旅游资源特色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宁德市在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开发中,以这些核心旅游地为节点,以区域境内的主要交通线路为廊道,形成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区域体系:

3.1.1 东部福宁高速沿线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区

以太姥山、杨家溪、三都澳为核心旅游资源,串联开发三都澳、霍童溪、大京古堡、外浒海滩、霞浦赤岸、福瑶列岛、太姥山、杨家溪、福鼎畲族乡、晴川海滨、沙埕港等节点,形成滨海山海川岛旅游线。

3.1.2 西部古田―屏南―周宁―福安省级公路沿线旅游资源区

以白水洋、鸳鸯溪、鲤鱼溪古村、翠屏湖、临水宫、古廊桥为核心,带动福安柏洋柱红色旅游区、芹山湖、九龙瀑布群、滴水岩、极乐寺、吉祥寺塔等节点开发,形成绿色山林生态旅游线。

3.2 功能整合开发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时,必须发挥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根据本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密度、丰度、品位、知名度等方面入手,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

3.2.1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观光型旅游产品

宁德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遍布全市各地。但目前资源开发上的市场竞争力与省内和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宁德市应先逐渐完善观光型产品,不进行更新优化。另外,对传统的观光型产品应进一步丰富其游览内容,把游览和休闲、娱乐、购物等进一步结合起来,提高参与性与吸引力;应根据游客的需要在原有自然、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推出一些包括乡土民俗、民间才艺表演等,集观赏性与参与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

3.2.2 加快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闲暇之余,人们更趋向于寻找一个宁静、幽雅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身心。宁德市作为“中国沿海唯一未被人为严重破坏和污染的处女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气候舒适度高,有着良好的度假环境,具有开发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优越条件。因此,今后要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沿海港湾和山地避暑等旅游度假地开发建设步伐,搞好对外促销和经营管理,争取打造出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度假胜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3.2.3 抓好特色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21世纪旅游者需求的总趋势是回归自然、提高品位,求新、求异、求奇、求知、求雅、求乐。为适应这个潮流,必须不断创新,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追踪国际先进潮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宁德市的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情况,可对自驾车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森林旅游、保健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进行重点开发,争取不断推出新产品。具体可开发以下特色和专项旅游产品:古廊桥徒步旅游(依托古廊桥和乡村田园风光旅游等资源)、溯溪和漂流旅游(依托鸳鸯溪、杨梅州等溪谷旅游资源)、军事体育旅游(依托三都澳、沙埕港、福瑶列岛等旅游资源)、美食旅游(依据海上渔排旅游资源)、自驾车旅游、海岛旅游、森林探险游、畲族民俗体验游等。

3.3优势品牌开发

品牌是产品个性化的表现,是产品特性的浓缩,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品牌,能清楚的知晓此种产品的不同之处。旅游业品牌化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而言意味着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利润,实现旅游产业强劲地发展[5]。宁德市旅游品牌是旅游地公共品牌。通过前文分析已知,目前宁德市旅游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品牌成长还处于启动阶段。对于一个处在启动阶段的公共品牌,品牌推广的重点应该是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依靠有成熟的公共品牌的地区,以这些地区为突破口,吸引旅游者,然后通过优秀的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旅游口碑,这亦不失一条迅速提升品牌形象的方法[6]。

根据宁德市旅游资源特色分析结果,太姥山、三都澳、白水洋的资源特色最为突出,已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和相当大的市场影响力,是宁德市品牌价值最高的旅游资源。本文认为应将上述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宁德打造旅游品牌的主要手段,通过组织优质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宁德市旅游形象。其次,宁德市还要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旅游品牌,措施如下:

首先,建立旅游网站,通过网络宁德市旅游资源信息,及时让游客了解旅游情况,同时通过网上得到游客反馈的信息。

第二,建立营销和促销网络,通过促销点,宣传宁德旅游形象,引导大众的旅游消费心理,建立潜在的消费群体。

最后,通过大众媒体旅游信息,宣传宁德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旅游局. 福建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Z]. 2005.

[2]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宁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 2004, 12.

[3] 郑耀星. 福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A]. 福建旅游论丛[C],2002.

[4] 刘战慧. 韶关市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开发与旅游业的深度发展[J]. 特区经济2005,(l):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