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51-01
近年来,流行疾病如禽流感和猪流感等疫情不断爆发,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疾病的不断深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在学术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基本概念。同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 疾病预防控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到整个卫生防疫工作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涵盖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管理学、临床医学等重要领域,讲疾病、健康纳入重点研究对象并以疾病的群体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内容的特殊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保护公众健康、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其在发展中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1 具有公共卫生的基本属性,是卫生防疫的发展。作为美国医学研究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卫生的评价、政策以及保障三个核心功能。此外,我国著名学者在研究中也指出:“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促进公众健康的公共事业的基本属性。
卫生防疫主要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记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但是,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在卫生领域将传统的防疫工作发展为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也可以说,卫生防疫的工作是包含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
1.2 既是一门学科,也是新卫生革命的产物。在大众印象中,疾病预防控制主要是预防医学指导下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与各种疾病预防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有着自身学科体系的重要学科。
在医学领域,卫生事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革命。1998年5月召开的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拉开了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序幕。这次变革将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纳入了变革的重要举措。所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现了新卫生革命的基本要求。[1]
2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在疾病预防控制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求。全国真正的大规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不太多,而且许多地区在诊断方法和专业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卫生与保健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基地建设在科研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与医院和综合性的医疗机构相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方面也相对不足。[2]
2.2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规范机构的管理。但是,目前国内的这些机构中真正管理的人不多,很多机构甚至出现人员涣散,管理不善的局面。另外,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缺乏和管理有限造成很多机构很难适应现代医疗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要求。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疾控网络不健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健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仅是在国家规定的宣传日做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宣传,这些只是皮毛的措施根本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全国大范围内的人对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缺乏常识性的了解。
3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防治结合,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同治疗同等重要的工作,二者任何一项都不能偏废。在管理中,必须转变观念,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重视防治结合的措施。同时,要不断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机构建设。
3.2 加强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必须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工作的关键。疾病预防工作必须有技术作为保障和支撑,所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贯彻科技发展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开展的发展战略。同时,要为相关机构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3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疾病预防控制关于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和政府需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地方疾控中心配备相关的设施,不断完善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为保障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建设,对疾控机构实行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3.4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全民健康教育。疾病的传播在流动人口中非常严重,特别是流行性疾病更是难以控制。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要开展全民范围的健康宣传教育。教育人们在疾病爆发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同时普及相关的卫生预防知识,培养大众健康合理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开展中需要不断加大防治力度。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国家必须不断加大投入,推进相关体制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黄留玉.疾病预防控制概念的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年第29卷第7期
篇2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应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廖启 单位: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玉启.略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5(2).
篇3
[关键词]PCR技术; 疾控工作;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36-01
1 PCR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目前在医学等领域尚属较前沿的学科,它广泛用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遗传学、法医学、植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特异性DNA体外扩增技术,又称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可在数小时内将所要分析的基因或片段扩增百万倍,能将微量(pg)的DNA或RNA快速检测出来,及时做出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标本要求低、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2 实验室快速检测在疾控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处置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病因的识别、确诊,只有准确识别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才能够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应对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失”,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实验室快速检测诊断能力是疾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的重要技术支撑,可为及时确诊新发病例、控制疫情传播、确定防控重点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第一手诊断依据,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导航作用,能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赢得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实验室快速检测手段及能力在传染病防治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与价值
篇4
本刊特邀请相关专家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详细解读。
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发病人数增加最为迅猛。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概念 WHO定义的广义心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和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常常是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的意义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病死率持续升高,1968年冠心病病死率高达336.5人/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病死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下降0.34 mmol/L,收缩压下降5.1 mm Hg,吸烟量下降11.7%,对病死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24%、20%和12%。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为11%,三级预防为9%,血运重建仅为5%。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病死率平均下降了20%~40%。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了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指南沿革
篇5
打开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官网首页,最新版的黑芝麻乳广告就开始自动播放,广告还提出了“饿了要养胃,先喝黑营养”的口号。2014年以来,“养胃”食品大军不断扩容,如江中集团猴姑饼干的“养胃”功效就被众多企业跟风。此外,市场上还有不少养胃茶,天然草本植物饮料都打出了“养胃”旗号。这些“养胃”食品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强调原材料的营养。
“养胃”并无权威依据
江中集团曾声明称,猴头菇有养胃功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有明确的记载。该声明同时表示,“一种食材有没有功效是要经过科学界定的,乌鸡、山楂都是食材,但它们同时也是药材。中国文化里的药食同源就是这个道理”。而目前,南方黑芝麻乳并未提供“养胃说”的具体理由。
主要原料的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否就意味着生产的食品营养价值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根据2013年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应按照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营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标签内的数据,而非简单的原材料营养物质比较结果。
根据营养标签通则,食品标注的营养价值及声称有明确的含量要求。以钙为例,每100克食品中,钙能达到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所需量的15%,才能标注含有钙或者是钙来源;达到30%及以上才能说“富含钙”。
以我国药品法典或中医典籍中的说法作为支撑,是否能够令人信服?范志红认为,有无养胃功效,只靠一份材料证明不能服众,还需要更权威的实验数据来支撑。
而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夏忠群则表示,目前食品的“养胃”功效更多只是民间传统说法,大多无法进行科学定量实验。
保健食品功能中无“养胃”
不属于保健食品,却声称能“养胃”,这是现有“养胃食品”的共同点。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条例,普通食品不能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及疾病预防功能。而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产品配方设计有明确的针对性,其目的是为目标人群提供营养支持,食品标签不应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篇6
【摘要】
目的: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量化管理模型,探讨一种新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科学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方法。方法:将AHPFuzzy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的多种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并介绍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该评价方法较全面、合理、科学和准确地反映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情况。结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因素综合考核的评价方法简便易行、科学有效。
【关键词】 AHP;Fuzzy综合评价 应用研究
The Research and Apply of the CDC Work Quality’s Evaluation Based on AHPFuzzy Ai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t up a quantized management model, we probe into a new sort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could manage and quantize the CDC work quality scientifically. Methods: Combining the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nd AHP,evaluate synthetically the multi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CDC work quality, and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Result: This method could reflect the CDC work quality roundly, reasonably, scientifically and truly. Conclusion: It is convenient, easy,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o evaluate the CDC work quality in this method which is a multifactors and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Key words AHP; fuzzy evaluation synthetically; applied research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疾控中心工作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预,致使疾控中心工作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存在许多模糊信息,那么如何对疾控中心工作质量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促进疾控中心管理水平及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评价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特定的指标,比照统一的标准,采用规定的方法,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活动。评价是人类认识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使评价主体发现客体价值、揭示客体价值、运用客体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AHP(层次分析法)Fuzzy(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科学、简便、易行的方法对影响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的多种因素作出综合评价。
1 评价方法
要对疾控中心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就必须全面考虑影响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的特征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时遵循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力求客观、准确的反映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的综合情况,据此建立评价体系。
1.1 AHPFuzzy综合评判的原理
1.1.1 AHP原理[1]
明确问题的范围、具体要求、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问题中涉及的要素按性质分层排列,形成层次结构。建立层次结构后,就可以逐层按上一层次的某一准则将该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 比较按表1的标度及其描述进行,比较结果用判断矩阵表示。确定各层次中因素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1.1.2 Fuzzy综合评判原理[2,3]
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即对评判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实数,通过总分法和加权平均等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分,再据此排序择优。可是当各个因素都是模糊概念、权重亦带有模糊性时,传统的总分法和加权平均等计算方法就不适用了。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借助于模糊数学的Fuzzy综合评判则应运而生。
1.2 AHPFuzzy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1~5]
影响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的因素为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中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本研究将AHP方法与Fuzzy技术相结合,建立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其基本思想是:把因素集按不同性质划分为若干子因素集,先对子因素集进行评价,再对所有因素集进行综合评价。所谓多级综合评价,就是将因素集U,按照因素的属性划分为若干因素子集Ui(i=1,2,……,k)。划分时,要求做到对U中的所有因素不遗漏(即U=∪ki=1Ui)、不重复(即Ui∩Uj=φ,i≠j,ij∈k)。然后逐级进行评判,这就是多级综合评判。
1.2.1 一级模型
① 确定因素集合
U=(U1,U2,…,Un)这里,U是被评价的模糊对象,Ui(i=1,2,…,n)是影响对象U的n个因素。
② 确定评语级别建立评语集
V=(V1,V1,…,Vm)这里,V是评语集,Vj(j=1,2,…,m)是评语等级。
③ 建立从因素集U到评语集V的单因素模糊关系矩阵
R=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这里,rij∈[0,1],(i=1,2,…,n,j=1,2…,m),是第i个因素Ui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
④ 应用AHP法确定各因素Ui(i=1,2,…,n)的权重
A=(a1,a2,…,an)其中ai≥0,∑ni=1ai=1。
⑤ 对U进行综合评判
B=A·R=(a1,a2,…,an)·r11r12…r1nr21r22…r2n
…………rm1rm2…rmn=(b1,b2,…,bn)bi=∑ni=1airij取max(b1,b2,…,bn)=bi(i=1,或2,或…n)就是对U的评判结果。
1.2.2 多级模型
① 当被评判对象U所包含的因素较多时,需要把U集按某种属性分成k个因素子集,记作U1,U2,…,Uk。其中∪ki=1Ui=U,Ui∩Uj=φ(i≠j)每个因素子集Ui(i=1,2,…,k)。又有其因素集:Ui=(U1,U2, …, Uini),其中∑ki=1ni=n
② 按一级模型求出每个Ui(i=1,2…,k)的综合评判
评语集V=(V1,V2,…,Vn)Ui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i=(a11,a12,…,aini )其中∑nii=1aij=1,Ui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i,由此得一级综合评判为:Bi=Ai·Ri=(bi1,bi2,…,bin) i=1,2,…, k
③ 进行二级综合评判
把Ui(i=1,2…,k)当作一个元素,用Bi作为单因素k行单列模糊关系矩阵:R=B1B2…Bk给出权重A=(a1,a2,…,an)那么B=A·R=(b1,b2,…,bn)取max(b1,b2,…,bn)=bi(i=1,或2或…n),结果U应评为bi级。
疾控中心工作质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每个因素又受到若干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要由低到高逐级进行综合评判,才能得出科学、全面、合理、客观的评价。
1.3 统计方法
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建立包含疾控中心工作质量评价因素和评语种类等数据的数据库,自动产生所需考核表,由考核组填写评议分数;将所打的分数输入到评分数据库中后,由程序自动完成统计工作。
转贴于
2 应用分析
2.1 确定因素集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许多因素,本研究根据某市卫生局与市疾控中心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将其归结为10大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U1)、行政管理工作(U2)、人事管理工作(U3)、财经管理工作(U4)、科研与健康教育工作(U5)、疾病预防控制工作(U6)、免疫预防管理(U7)、卫生监测(U8)、质量管理与控制(U9)、防控资料管理(U10)。记作:
U=(U1,U2,…,U10)
2.2 确定评语集
对各个因素确定评语等级为:优(V1)、良(V2)、中(V3)、差(V4)。记作:V=(V1,V2,V3,V4)
2.3 确定权重
10个因素比较起来重要性不同,在评价中所占权重也不同。权重就是各因素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因此确定权重十分重要。本研究各权重分配是根据某市卫生局与市疾控中心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000分),由专家组制订,采用AHP法计算,并经一致性检验无逻辑错误。
2.4 举例
由于疾控中心工作内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各大因素又包含了若干级子因素,表1以因素U1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例,示范某疾控中心工作质量多级模糊评判考核表。表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多级模糊评判考核表(略)
2.4.1 量化方法
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量化方法就是在考核时,将考核对象分优、良、中、差进行4级划记,认为被考核对象属于哪一级则在该级下划“√”,然后统计各因素指标各级评语所得的频率(划记数/参加考核划计人数),这就使定性的因素转化成了定量的指标。例如:有55人参加评议,对某项指标对优打“√”的有30人,良的有17人,中的有6人,差的有2人,即量化为优:30/55 =0.5455, 良17/55=0.3091,中6/55=0.1090,差2/55=0.0364,此项指标行矩阵为(0.5455,0.3091,0.1090,0.0164)。同理计算所有因素的量化分值。
2.4.2 疾控中心工作质量评价的AHPFuzzy综合评判模型计算方法[1,2]
U1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计算。根据划记U11思想政治工作量化结果列出得分权重行矩阵如下:U11思想政治工作:U111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有总结(0.82 0.12 0.06 0 )U112转变职能、开放创新(0.76 0.17 0.07 0 )U11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0.69 0.28 0.03 0 )U114卫生工作重点明确(0.80 0.16 0.04 0 )
得U1的三级指标思想政治工作矩阵为:B11=0.820.120.060
0.760.170.0700.690.280.0300.800.160.040
对应的权重矩阵为Au11=(0.35 0.34 0.16 0.15),进行Au11· B11=合成运算:R1=Au11· B(0.35 0.34 0.16 0.15)·
0.820.120.0600.760.170.0700.690.280.0300.800.160.040=(0.78 0.179 0.059 0 )
U12精神文明建设:U121开展行风建设 (0.78 0.16 0.06 0 )U122创建文明单位 (0.83 0.12 0.05 0 )U123普法教育 (0.70 0.25 0.05 0 )U124创先争优 (0.80 0.16 0.04 0 )
得U1的三级指标U12精神文明建设矩阵为:B12=0.780.160.060
0.830.120.0500.700.250.0500.800.160.040
对应权重矩阵Au21=(0.36 0.28 0.16 0.21),进行AU21· B21合成运算:R2=AU21·B21=(0.36 0.28 0.16 0.21) ·
0.780.160.0600.830.120.0500.700.250.0500.800.160.040=(0.793
0.166 0.052 0 )
U1是由思想政治工作U11和精神文明建设U12两个因素组成,下面计算二级指标: B1=A1·R1R2=(0.5 0.5)0.780.1790.05900.7930.1660.0520=(0.787 0.173 0.056 0 )
B1=(0.787 0.173 0.056 0 ) 矩阵就是U1的参与其它9项综合评判中的一个二级行矩阵。同理算出行政工作U2的二级行矩阵和U3 … U10的二级矩阵如下:B2=(0.81 0.18 0.014
0 )B3= (0.75 0.20 0.061 0 )B4= (0.79 0.21 0.062 0 )B5= (0.80 0.19 0.050 0 ) B6= (0.82 0.16 0.030 0 )B7= (0.78 0.22 0.010 0 ) B8= (0.81 0.17 0.030 0 )B9= (0.76 0.22 0.021
0 )
B10= (0.86 0.13 0.020 0 )
将所有二级矩阵组成模糊矩阵,然后与疾控中心的工作的10项指标权重组矩阵进行合成运算,得出总评判矩阵。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疾控中心工作质量评价为优。设定考核分数达到1000~900分、899~800分、799~700分、700分以下分别定为优、良、中、差,取中值为优、良、中、差比重,由此计算总分为: (优、良、中、差)=(950 850 750 650)=950×0.796×850×0.173×750×0.05×650×0=756.2+147.05+37.5+0=940.75
即该疾控中心考核标准分为940.75分。上级部门可把同级各疾控中心的标准分都计算出来,依照分数由大到小排序,这就对同级各疾控中心工作质量有了一个科学全面的量化了解。
3 讨论
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个特殊、复杂的认识过程。首先,评价因素的多元性。对疾控中心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应该综合考核多方面的因素,如管理、业务工作等;其次,评价因素的模糊性;再其次,人为的主观性。在以往的考核工作中考评者各自以一定的标准对对方进行判定,具有明显的主观差异性。
模糊数学是应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具有模糊性事物的一种工具。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具有多个模糊因素与多个评价指标,AHPFuzzy综合评价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这种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考核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全部量化,便于合理有效地评估,尽量减少了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比一般的评比打分等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使得考核评价结果直观、可信、可靠[4,5]。
理论分析与应用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考虑了不同因素对疾控中心工作质量的影响,并将其量化,能够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的原始数据易受考评者个人的思想、文化、心理素质及个人经验的影响。因此,本课题虽然以系统的角度构建了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仍觉不够完善,只是作了一种初步的尝试,并且正在实施试验有待进一步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玉树,刘国华.系统分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 彭祖赠,孙韫玉.模糊数学及其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板书的优点
板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的常规武器,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好的板书设计,既可以直观地为学生正确理解和加深记忆教学内容,又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词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表达。如能把预防医学理论抽象的内容高度概括并生动活泼、比喻确切地叙述出来,就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也能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
1.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预防医学教学,有利于向学生讲授新知识、新技术。可以把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环境、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与预防医学理论相结合,或配以漂亮的动画和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容易地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转变成了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趣味学习。
1.3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灵活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1多媒体叙述背景知识,板书展开分析和归纳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有效拓展课本内容及相关背景知识。疾病预防策略的制定、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环境及事件的叙述。而教材限于篇幅和结构编排,对于背景及事件的叙述往往不甚简略,缺乏形象直观的传统课堂讲解,给学生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过程及操作步骤的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资料以声形并茂的形式将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过程及操作步骤呈现给学生,短时间内就能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环境、人物、事件及角色冲突,为预防医学理论的讲解、卫生服务方法的阐述起到了辅助作用。例如,运用多媒体演示预防医学的发展史,利用板书总结发展阶段;运用多媒体介绍国内外预防医学发展现状,利用板书分析归纳现状的类型;运用多媒体演示社会道德不良及吸毒、酗酒带来的健康及社会危害,利用板书讲授治理措施。这样既补充了教材上难以详述的知识和背景,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
1.3.2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趣味化,板书总结概念和原则
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在建构知识结构的同时,辅之以影视资料,可以丰富和完整其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知识。例如,在讲解配对研究时,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配对研究有统计学公式,有人体内在条件的要求和外在形象的描述,还有配对方法的讲解,用语言表达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但用多媒体动画讲解却很容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富有趣味性,很快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概念。教师利用板书分析和总结配对研究的原则,使学生能很快就掌握这种研究方法的概念、原则、操作要点和应用,并建立牢固的记忆。
1.3.3多媒体解读内容,板书理清思路
多媒体的优点之一是信息容量大,尤其是图片、动画和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同学呈现知识细节,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但不足是课件为分屏显示,相关联的内容处于隔离状态,不符合学生获取信息的认知特点,学生不易掌握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用多媒体表述时,运用板书将脉络列出,利于学生将知识串联,把握其内在逻辑。
1.3.4多媒体描述案例,板书分析整理
预防医学中有许多具有许多综合分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叙述事件的经过,伴随着教师对事件的分析,通过板书,逐步列出数据和生成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2学生评价
为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结合教学方式评价,对学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482份问卷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归纳能力和学习效率。见表1.
篇8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对医学技术的进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转化医学便应运而生。
转化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医学领域开展转化技术,这个名词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的转化研究,不过由于比较复杂,情况多变,迄今还没有公认的转化医学的定义。是指一类医学研究,能够很好地将基础研究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患者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
其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实现从“实验室到床边”的转化又从临床应用中提出新的问题回到实验室(,为实验室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转化医学就是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BtoB模式)。药物研究也同样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成为新药研发的引擎。转化医学概念一经提出,并践行之后,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支持。
二、转化医学的诞生
转化医学的提出其实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主要源于当年NIH迫于来自社会的压力。20世纪末NIH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但美国人却在追问,发明了那么多的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的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由此,针对这种情况,NIH积极研发,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旨在让基础知识向临床治疗转化,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
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新方法。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台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
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严重失衡的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以及卫生工作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分子基础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
三、转化医学的主要内容
转化或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么他都具体研究些什么呢?它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同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包括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的体系。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加快了科学研究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产业化过程,应用于医药学也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并且随着临床医学情况的不断变化,和形势的变化发展,转化医学还有更广泛的意义,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从患者出发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强调的是患者的早期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评估。在现代的医疗中,我们看到研究进程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以及对于从研究出发的医学临床实践的包容。
传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被一系列的障碍分隔,这些障碍就像“篱笆墙”。新药的研发隔离于临床在实验室中进行,而当需要进行安全测试和临床试验时才不可避免地被“扔过篱笆”。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建立转化医学团队,来增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沟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转化医学主要是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化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四、当代研究成果
在世纪临床应用过程中,转化医学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比如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例。早在上世纪,欧盟为健康相关的研究计划投入60亿欧元,英国国家健康研究院便建立了综合性和专科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从2007年开始,5年中将提供超过4.5亿英镑,用于资助11个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另外,2006年5月初,苏格兰与惠氏制药公司合作,投资近5000万英镑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转化医学合作研究中心,在磁共振和体外受精领域都取得不凡的成绩。
而在科技领域一向不屈居人后的美国成绩也十分让人羡慕,1946 年,美国科学家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珀塞尔发现了磁共振现象,但将这一成像技术引入临床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197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发现在静磁场中使用梯度场能够获得磁共振信号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物体的二维图像。以此为基础,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用他发展的快速成像方法为医学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医用磁共振成像仪问世。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诊断一些以前无法诊断的疾病,特别是脑和脊髓的病变,可以为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可以更准确地跟踪体内病变的演变。
如今,磁共振成像仪已经成为世界普及的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这是一个以“临床应用为中心”,将基础研究转化成临床诊断技术的经典范例。
五、未来发展
目前国内的转化医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召开了各种转化医学论坛,政府也对转化医学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地域等各种限制,发展的阻力也是重重,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经历过困难之后,一定会有所发展
相信随着建立转化医学学术组织,如转化医学学会,并制定相应的转化医学的任务 ;最后创建转化医学期刊,创建转化医学基金,设立转化医学奖项,以促进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六、结语
作为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之间桥梁的转化医学,,从而为 21世纪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目前国内的转化医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召开了各种转化医学论坛,政府也对转化医学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转化医学水平还与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医学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强化传播转化医学理念,加强研究,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篇9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2·1质量管理组织框架的完善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的质量管理组织框架是实施TQM的基础建设和前期准备。质量管理组织框架应分至少三级来建立,第一级是中心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起到决策、评判和裁决的作用,负责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发展目标,明确实施质量管理的步骤与范围,对专业技术内容进行审评,对违规行为进行裁决;第二级是执行管理层,就是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TQM的具体推动、组织、检查和落实,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宣贯、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与维护、实施和推动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工作行为进行符合性的质量检查与考核、对质量体系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评判;第三级实施操作层,各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对各种行为进行适时的质量监管,对本科室的规范性工作进行建立和实施。对这三级机构的工作和人员要求是不同的,第一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包括领导层成员和技术专家,明确其在行政和技术方面的权威性,第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应赋予他全面管理的职责地位和权利。第三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应对质量管理有清晰的认识,本身又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严谨认真。这三个层级的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和有效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框架。2·2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程序和标准的建立目前CDC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三大块,首先是疾病控制的政府职责工作,第二是作为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工作,其三是作为内部管理的行政职责工作,这三种工作性质内容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不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要在全面质量管理总体思维指导下,按照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依据,因地制宜分类进行管理,才能够建立符合CDC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根据政府和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和需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会,明确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分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年度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常规工作纳入项目中,细划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导。对于实验室工作可以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将质量管理要求更专业化和标准化,能够很好的做到将TQM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标准的完美结合[3]。对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按照ISO9001的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强调工作的规范、岗位职责的明确、工作记录的完整和检查监督的有效。这样在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实施分类管理;在建立规范程序的前提下,强调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自我分析和质量管理考核。2·3分步策略推进第一步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步制订人、事、物及环境的标准与程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步对体系标准进行宣贯培训,推动全员充分参与,第四步建立层级管理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PDCA(plan,do,check,action)闭合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必须要分步进行,可先从标准明确、基础工作较扎实的部门开始。如以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契机推动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是CDC系统最早接触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的部门,往往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人员意识,并且实验室具有工作程序相对固定、工作指标明确的特点。是相对最容易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部门,这样操作不仅减少了TQM推行的压力和阻力,而且以点带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使质量管理的全面推行更可行和更具操作性。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注意的事情3·1处理好质量管理与质量考核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也不是靠统计出来的,而是服务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总和,所以加强环节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形成全过程监管机制,同时这也就要求引入考核机制以增强质量管理的强制性和力度。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的在于管理,而质量考核应是推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而考核是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的,管理追求的是全面性,考核本身是具有片面性的,所以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考核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是为管理服务的。3·2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考核本身带有强制性,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被考核部门的对立和抵制,与管理的激励原则相违背,所以考核必须掌握好“先立法,再执法”的原则,就是先明确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及考核的原则与指标,整体的考核方案与评分办法要与被考核部门见面并得到认可,达成共识,在双方都共知的情况下开展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考核部门因不理解考核内容认为是挑刺或故意为难而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发现的问题应当面指出确认,积极反馈考核结果。应让被考核科室明白考核是为管理服务的,是为各专业部门服务的,是为了更加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并注重发现与奖励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和事,大家才会接受和认可考核,达到激励规范的目的。3·3处理好质量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关系在质量管理实行初期,因为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记录的可溯性、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势必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作记录表格增加、工作环节增加的情况,这种“管理成本”的加大导致大家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怀疑,尤其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质量管理增强了,而业务需求的满足度却下降了的情况。首先要明确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阶段性的,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质量与效率的双赢,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基于大家对规范管理的不适应,一方面在程序的设定上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更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的自我分析和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和“人性化”,应该结合工作实际具体分析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订出既符合质量要求更具有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3·4建立长远运行机制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质量管理变成一种习惯”,建立长远的运行机制将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将工作规范程序与岗位说明书有效结合,让工作规范程序以工作为单位,岗位说明书以人为单位,工作规范程序成为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使质量考核的成绩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能更有效的与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人事分配改革挂钩,将更有助于质量管理的推行也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更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卉,江传富.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M].北京: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M].北京: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篇10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重大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陇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陇南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西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疫情分级
根据传染病疫情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疫情划分为Ⅰ级
(特别重大)、Ⅱ级
(重大)、Ⅲ级
(较大)、Ⅳ级
(一般)等四个级别:
Ⅰ级(特别重大疫情)
1.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县,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
3.发生波及我县在内的多个地区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县,并有扩散趋势;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在我县流行;
5.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Ⅱ级(重大疫情)
1.在我县区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我县;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我县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20例以上;
3.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霍乱在我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我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县,尚未造成扩散;
7.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Ⅲ级(较大疫情)
1.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在我县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
2.腺鼠疫在我县发生流行,
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
3.霍乱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1周内发病10一29例;
4.一周内在我县范围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Ⅳ级(一般疫情)
1.腺鼠疫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l周内发病9例以下;
3.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百色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范围内发生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县周边地区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紧急防控工作;我县或周边地区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的紧急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有效、减少损失;依靠科学、规范处置。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组成
成立xx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分管卫健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县卫健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局、县科技局、县生态环保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县卫健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重大传染病疫情日常工作。
发生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原则上设在县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和指挥处置工作。
2.1.2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职责:研究部署全县重大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有关单位制定与组织实施各类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指挥、组织和协调全县的重大疫情应急工作,决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负责突发重特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制订和修订《xx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成员单位职责:
县卫健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的各项技术方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专家组;组建培训应急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好患者的调查和救治工作;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并落实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必要时,提请县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县发改局:负责组织应急疫苗、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
县教育局:协助做好全县教育系统重大疫情的处置,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负责落实学校内重大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
县公安局:及时封锁指挥部指定区域,负责做好疫点、疫区现场的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对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严格互联网信息管理,实行24小时网上监控,及时封堵、删除有关谣言和歪曲报道,并依法打击和处理谣言制造和传播者。
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做好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承担全县处置重大疫情所需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处理物资的紧急运输任务,确保运送应急处理物资的车辆及时到位。
县商务局:负责全县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县民政局:组织做好疫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相关政策做好参保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城镇垃圾、粪便的清运处理,配合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指导组织全县环卫系统强化环卫设施、装备的消毒预防工作。
县科技局:支持开展重大疫情应急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
县生态环保局:负责全县范围内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全县范围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制订全县旅游行业处置重大疫情工作标准和措施,防止传染病疫情通过旅游途径扩散;督促涉外宾馆、饭店等落实有关工作措施。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全县处置重大疫情所需医疗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维护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医疗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依法开展对处置重大疫情所需物资的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对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其他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
县财政局:确保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必需的重大疫情防、控、治专项经费,筹集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经费。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健局负责全县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日常管理工作。
2.3专家咨询机构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组负责对重大疫情和应急措施进行综合评估,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应急指挥。
2.4疫情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2.4.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县卫健局和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做好重大传染病日常监测与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县内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病例动态情况;承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确定密切接触者,指导落实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确保生物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样本的运送,以及开展防病培训工作和宣传教育。
2.4.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防治工作小组,健全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院内消毒等预防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监测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的传播,医院门诊根据疾病主要病症开展预检分诊工作。
定点收治医院:县人民医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要成立专家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会诊、收治,积极救治病人;按时报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必要时,做好病人转诊和会诊工作。
2.4.3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医院、公共场所的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
3.疫情监测、预警
3.1疫情监测
全县建立统一的重大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实验室监测、哨点监测和群众举报电话网络。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监督所负责开展重大疫情的日常监测工作。
县卫健局要按照省市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并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县卫健局、疾控中心和卫生计生监督所要向社会公布重大疫情报告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
3.2疫情预警
县卫健局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所报告的监测信息,按照重大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迅速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认真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报告或提出建议,由县政府审定公布。预警级别依据重大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4.
疫情报告
4.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4.1.1责任报告单位。
(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健部门指定的重大疫情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各级卫健部门。
(4)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重大疫情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4.1.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4.2
报告时限和程序
重大疫情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重大疫情,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卫计局报告。
县卫健局接到重大疫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同时以电话、短信、书面专报三种形式向上级卫健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县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4.3
报告内容
重大疫情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展。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重大疫情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重大疫情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写出结案报告,并按程序上报。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网络直报
各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上的专用系统报告重大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到报告信息后,应及时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规定报告县卫健局。
5.应急响应
5.1疫情报告
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疫情报告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告。县卫健局接到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按规定向县政府和市卫健委报告。
5.2疫情评估
县卫健局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大疫情专家评估委员会,对重大疫情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初步判定重大疫情的级别,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市卫健委。
5.3疫情信息监测和处理
各级医疗机构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开展重大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对重大疫情医学观察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疑似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治愈病例数、仍隔离治疗数、排除病例数、排除疑似病例数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评估,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4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支持,流调工作原则上要由两名流调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流调信息要及时向收治病人医院反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调查时,要追踪调查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掌握密切接触者与病人的关系、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报请县政府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由县卫生计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5.5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各级医疗机构对留院观察病例要就地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由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5.6消毒处理
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5.7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5.8医疗救治
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应当立即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建立医疗救治调度指挥中心和专门医疗救治网络,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接诊、收治和转运,全力救治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5.8.1定点收治医院
县人民医院主要收治重大疫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同时参与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县重大疫情的会诊工作。
根据疫情的发展,县卫健局可随时指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扩充的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被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要求设置床位及其它必备设施。
5.8.2诊治及出院标准
对重大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标准,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若国家尚未出台,由县卫健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县的相关标准。
5.8.3病情动态报告
定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疫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病人救治情况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日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要报县卫健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健局汇总后报县政府和市卫健委;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随时报告。
监测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留院观察病例后,也要按上述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日报告和随时报告。
5.8.4应急结束
如重大疫情的末例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可以终止应急反应。符合特大和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报请自治区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或省重大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健康委报告。
符合较大的传染病疫情报请市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市重大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自治区卫健委报告。
符合一般的传染病疫情,由县卫健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请县政府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健委报告。
后期总结:当本期疫情应急响应终止后,组织对本次疫情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及经济损失情况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调查报告上报上一级卫健委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保障
县卫健局应建立各自的预防重大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当重大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各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物资供应、医疗救治等突发重大疫情处置分队。
6.2物资保障
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物资储备、调运和调剂余缺工作,畅通疫区物资供给渠道,严格执行急需物品供应流程,保障疫区居民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正常供应。所有防治物资、人力、财力由指挥部统一调动。
6.3宣传保障
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重大疫情处置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公众开展重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重大疫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6.4维稳保障
各政府组织要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慌,安定人心。党、政、军所有公职人员要坚守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有推诿扯皮、玩忽职守、拒绝调动、临阵逃脱等行为者要追究其行政、刑事责任。
7.附
则
7.1重大传染病疫情概念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7.2预案解释、修订
本预案由县卫健局负责解释与修订。
- 上一篇:电子采购平台解决方案
- 下一篇:红色旅游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