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季疾病预防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

篇1

1、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勤洗手、科学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文明咳嗽、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若一时来不及拿纸巾遮掩,可用手肘弯的衣服遮挡口鼻,因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打喷嚏或咳嗽时,千万不能用手遮掩口鼻;吐痰时,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2.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55-0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组织与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从当前我国艾滋病(AIDS)的传播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来看[1],高校并非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就我国最近艾滋病发生率的数字统计来看,高校也处在警戒值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所占比例最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要误认为艾滋病与纯洁的大学校园相距遥远,而是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筑一道坚强防线,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大学校园,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处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及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治工作。以下对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控制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体会进行综述。

1 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

我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会上联合通报了中国艾滋病疫情: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 864例;2008年1-9月共报告发现艾滋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2]。同时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约占70万。在这70万人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在我国当年艾滋病报告病例中的比例自2004年以来一直是逐年上升。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2008年11月25日举行的北京市艾滋病防控工作会议上介绍,当年1-10月北京市艾滋病患者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已达54.6%,首次超过吸毒传播,成为北京市艾滋病首要的传播途径[3]。广西卫生厅艾滋病防治处陈杰副处长于2009年1月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截至2008年11月广西艾滋病感染者累计报告43046例,其中有56.5%是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4]。河池学院所在地的宜州市,截至2008年12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58%。

有学者调查显示,由于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5-8],其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14],所占比例达58.0%左右。高校正是以20~29岁年龄组为主体的人群集中学习与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正值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加上近年来大学里多元文化碰撞和中外思想观念的并存,使大学生对于两性关系的看法变得更加宽容,更加随意开放[15-20]。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的人性化管理,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允许符合婚姻条件的在校大学生申请结婚,恋爱、择偶、性观念日益开放、安全套的使用等现象与行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21-24],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已属于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学意义上的重点人群,且这些重点人群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单靠高校本身的力量来做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过于单薄,为此,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主要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对艾滋病进行联合共管的教育防治体系,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系列合作的有效程序、防治技术和防治方法。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内容。

2.1 组织、人力保障机制 首先是成立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委员会,该组织分别由高校和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高校卫生院(所)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艾滋病检测防治专家具体负责,高校的学工、团委、工会等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计生、药监、公安、宣传、妇联等部门派员参与组成,组织机构可挂靠设置在高校卫生院(所)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次是在该委员会组织中专门设立一个由卫生系统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的艾滋病检测与防治专家组,配置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及其基本医疗、办公设备等,使专家组能较好地完成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的编写、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的编制、艾滋病防治宣传骨干人员的培训、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初筛及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及疫情报告等五大任务。

2.2 经费、制度保障机制 联动机制经费主要用于各类人员业务培训、基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的购置、宣传教育材料、医疗救治服务、疫情监测、HIV/AIDS教育网站平台建设和相关课题研究等项的开支:一方面坚持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业务经费分别由高校、当地政府和艾滋病有关项目经费来共同承担,并列入当年高校或当地政府财政经费预算内,实行专款专帐专用,确保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坚持实施联动机制部门责任分解制度,即把责任链延伸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控制机制。其中,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制定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构建及实施的有关政策;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组织对各种计划、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高校所在地疾控中心制订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业务工作计划,包括经费预算;制订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其防治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责辖区艾滋病检测初筛工作,收集相关检测数据;负责辖区艾滋病疫情数据审核、分析、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和疫情报告;负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定期随访工作,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高校卫生院(所)配合制订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业务工作计划,包括经费预算;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中,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编写和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健康促进资料;宣传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知识及其对防性病、艾滋病的重要性。地方公安部门制订公安部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实施方案;对干警职业暴露进行预防教育;掌握辖区艾滋病高危人群、流动人口,特别是和吸毒人口的信息及主要活动区域,严打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阻断毒源;为安全套在娱乐场所中的推广提供支持和解决政策障碍。地方其他部门相关医疗机构或医院配合性病监测点工作,为AIDS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单位,负责收治出现艾滋病晚期症状和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宣传部门保证大众媒体全年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连续性与实效性。

2.3 工作、监督保障机制 联动机制的构建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广泛地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活动,在社区群众和大学校园的师生中树立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范,建立健康行为,同时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联动机制构建的主要目的。为达到此目的,需要组建一个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督执法机制,使各部门严格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科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确保2006年1月18日我国国务院通过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的落实,对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不到位、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艾滋病处置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到位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并予以处理,使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这一项艰巨、复杂、长期性工作能依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而有效地开展。

3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实施

3.1 当地政府和高校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宜州市委、市政府把开展全民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近2 a成立了包括市直机关、高校、乡镇、社区(村委)在内的28个防艾成员单位,下发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专门文件,召开联合防艾专题工作会议,投入经费100余万元,形成了在工作上重视、政策上倾斜、经费上保障的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局面。

3.2 制订高校和地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 由于AIDS是一种跨学科疾病,主要以微生物学、免疫学为基础,涉及的基础学科多等特点和教育对象中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确定高校与地方艾滋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1)AIDS的发生发展史和简单的病毒学特征;(2)HIV的生物学特性;(3)HIV的致病机制和AIDS前期与AIDS窗口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的基础知识;(4)AIDS的预防知识;(5)AIDS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6)AIDS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AIDS相关的敏感问题,如等高危行为、性病与艾滋病的联系、安全、无偿献血知识及禁毒知识等。

3.3 建立2支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一支是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防艾专家和高校卫生院(所)从事预防医学或健康教育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专门负责对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将艾滋病健康教育课长期列入高校公共课教学计划内。另一支是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以社区、乡村青年志愿者为辅的辖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宣传内容全。根据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流行概况及其危害、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无偿献血知识、安全套使用、女性生殖健康、减低危害等。(2)宣传形式新。采用市级广播电视、辖区网站、广告牌等固定宣传和深入乡镇、村屯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如发放“防艾”扑克牌、举行“防艾”山歌赛和文艺晚会等。(3)宣传覆盖面广。“防艾”宣传覆盖到辖区内大学、中学及辖区所有自然屯,覆盖率达100%。(4)宣传教育有成效。2007-2008年采用国务院防艾办制定的防艾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对公众进行抽样调查,知晓率达83.01%;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顺利,治疗工作效果明显。

3.4 建设高校与地方“防艾”信息网络平台 目前,国内外HIV/AIDS专业网站与综合网站虽已相当健全,但建设一个高校与地方“防艾”信息交流网络平台还是有必要的。该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目的:一是加强辖区内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控制措施的宣传力度,使宣传内容达到更全、常新、有效的目的;二是保持高校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沟通联系,共同掌握高校及其当地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三是使辖区群众和高校师生能迅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辖区内HIV/AIDS主要传播渠道,让每一个人能够主动接受健康知识,更好地抵制艾滋病的侵袭。

3.5 建立高校与地方艾滋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使高校和地方相关部门同时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及其危险因素的现状与变化流行趋势,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可靠信息,为制订高校与地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监测重点主要包括高危行为人群、普通人群感染率和普通人群造成感染的原因等[25],逐步形成以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重点人群专题调查和筛查、相关资料收集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艾滋病综合监测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北京,2007.

[2] 张海洲.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EB/OL].[2008-11-30]news.省略/2008-12-01/content-10436965.htm.

[3] 魏铭言.北京外来常住居民有望获免费艾滋病治疗[EB/OL].[2008-11-26].省略/20081126/n260863959.shtml.

[4] 黄乒宾,张若凡.广西防艾不全因一次失误而“变味”[EB/OL].[2009-01-06]news.省略/system/2009/01/14/010421842.shtml.

[5] 黄涛,傅继华,钱跃.山东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情况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30-132.

[6] 庞振凌,褚学英,邬成业,等.南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69-1671.

[7] 郑涛.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205-207.

[8] 周艳.高校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厂矿医学,2007,20(2):186-188.

[9] ZHANG LY,JEJEEBHOY S,SHAH IH,et al.Access to contraceptive services among unmarried young peopl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2004,9(3):147-154.

[10]熊翠欢.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80-382.

[1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99-100.

[12]葛光华,凌文华,陈立中,等.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16-917.

[13]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14]段信美.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75-376.

[15]马瞧勤,丛黎明,闵自强,等.浙江省2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近期效果评估.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18-319.

[16]龚建林,赖日辉,陈雪梅,等.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性观念状况的调查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6-89.

[17]于萍,赵文仙.云南省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和的调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2):111-116.

[18]奉水东,李卫军,陈敏时,等.衡阳市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4):501-504.

[19]仇玉兰,施榕,毛达娟,等.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05-207.

[20]熊翠欢.河池学院大学生性观念和的调查.中国校医,2008,22(2):193-194.

[21]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22]PALLONEN UE,TIMPSON SC,WILLIAMS ML,et al.Stages of consistent condom use, Partner intimacy,condom use attitude,and selfefficacy in African-american crack cocaine users.Arch Sex Behav,2009,38(1):49-58.

[23]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等.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3-684.

[24]熊翠欢.高校不同学历师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6):990-992.

篇3

关键词:越冬西红柿;管理技术;防治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 A

1 越冬西红柿的栽培管理技术

越冬西红柿的栽培管理技术具体到西红柿的培育阶段,可分为育苗阶段、定植坐果阶段以及“高温养果”阶段。

1.1 育苗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

育苗阶段是处于播种之后到定植之前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满足幼苗肥料以及用水量的充足,同时应当保护幼苗免受病虫害,以此来保证幼苗茁壮成长、花芽分化不受影响以及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对于育苗阶段的栽培管理,首先当从挑选西红柿的品种抓起。西红柿品种的选取应当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应力强、品种优良的西红柿品种。越冬西红柿播种时期一般为7月份下半月,可根据年份温度的不同适当的调整播种时期,每667m2的种子播撒量控制在2100~2300粒最优。对于育苗的苗床的管理要认真到位,苗床的土壤要足够的肥沃,在播种之前需要浇灌一定的底水,播种时要足够的仔细,均匀地播撒种子,盖土时要保持土壤的均匀。苗床的温度应当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调节,若幼苗生长过快可降低一定夜晚时的温度,若生长过慢可适当提高温度。

1.2 定植坐果阶段

定植之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对于每个大棚需要施撒一定的优良的经过发酵工序的有机肥,7m3左右最佳,在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铵,50kg左右最佳。在定植之前需要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并且严格遵循浇灌、焖棚、深翻、平整、施肥、浅翻的过程。对于起垄定植流程,应当注意定植需保持土坨的整体未被破坏。对于植株之间的距离也应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一般行距为90cm,株距42cm。在定植浇灌阶段,需要在缓苗后进行浇灌,并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追肥。白天,进行适当的放风,并根据夜晚温度的高低来决定放风口的大小,放风更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夜晚大棚的温度,使大棚内的夜晚温度保持在17℃左右。

1.3 “高温养果”管理阶段

西红柿的结果时期也是环境温度较低时期,同时也是取得收益的时期。但这个时期由于温度较低,对西红柿果实的快速成长造成了影响。此时便需要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就算温度达到了35℃以上也不应进行放风,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作“高温养果”。“高温养果”的具体措施有提前揭开草毡以及提前盖好草毡,从而使大棚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温度。提高大棚温度也可采取CO2施肥的方式,施加CO2的最佳时机为上午11:00左右。

2 越冬西红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越冬西红柿的病虫害防治具体到西红柿生长的各个阶段,可分为育苗阶段、定植坐果阶段以及“高温养果”阶段,在这3个阶段均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此保证越冬西红柿的收益。

2.1 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越冬西红柿在育苗期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例如枯萎病、白粉虱以及蚜虫虫害,针对这些病虫害,应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播种之前可以用热水浸泡种子,热水温度控制在51℃最佳,这样就可以消除种子内大部分的病毒以及细菌。育苗的苗床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盖土时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就可以去除掉这个时期幼苗可能遭受的大部分病虫害。

2.2 定植坐果阶段

在这个阶段,定植后的西红柿容易发生早疫病、根腐病以及叶霉病等病害,同时需要注重防治灰霉病,可采取以下措施:浇灌时宜采用膜下浇灌或滴灌的方式,为抵挡易引起病虫害的害虫的入侵,可在通风口采用防蚜网进行阻挡,定植后及时喷洒农药。如果发现了白粉虱害虫,可喷洒适量的阿克泰以及功夫进行防治。对于果实上残留的花瓣,应当及时清理,防止灰霉病的出现。

2.3 “高温养果”阶段

这段时期外界温度较低,容易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例如尖嘴果、果和裂果等。在外界温度比较低的状况下,西红柿也容易出现开窗果,这种果的果顶到果柄会形成长线式,甚至会导致开裂的状况。为防止这些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大棚内温度,提高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这也是解决西红柿非侵染性病害的根本措施。再次施撒有机肥料,也可适当地使用化学肥料,但要把握有机肥和哈学肥料之间的平衡性。这段时期的浇灌也要注意,不可采取打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应当采用小水灌溉或滴灌的形式,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极易引起黑筋腐病的出现。对于大棚的管理也需细致,在冬天到来之前将大棚破损的位置修理好,在进行盖草毡的操作时需要重叠之后再盖上,大棚内也可以设置防寒幕等设施来降低外界低温对西红柿的影响。

篇4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60-02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且并发症较多,冠心病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逐年增加。冠心病二级预防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事件的危险,防止冠心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目前由于国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依从性介绍不全面,从而导致冠心病二级预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际中加强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而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落实二级预防[1]。该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清晰的意识及一定的通讯设备、互联网知识等[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1.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5)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①给予来院进行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让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教给患者及其家属自救和求救的措施。②然后进行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特征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并针对结果给予一定的基础治疗及护理。③饮食调养教育,给予患者饮食上的指导,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健身舞等个体化运动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的内容。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等均属于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基础知识教育,患者入院后即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帮助其熟悉环境及作息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冠心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问题,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及紧急处理能力。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易产生消极、抑郁的负性情绪,不利于康复,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此外,需做好患者其他症状的观察护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易引发心肌梗死,临床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将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护患互动内容。在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宣教健康知识和问答知识,护理人员还可以选择固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讲座,电话通知每位患者讲座时间和内容安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对不能参加的则可以安排上门访视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在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通讯联络,对于普通患者出院第1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半年后则可以每季度1次,急性患者则可以出院后的1周进行电话随访,之后每2周进行1次,根据时间不断调整电话随访时间安排。嘱咐患者注意服药和饮食、戒烟戒酒、坚持适量运动等。此外还可以给患者发送手机短信提醒,通知患者及时复查,并按时服药等。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情况坚持评估,每季度1次,并对评估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忘记服药的患者要叮嘱其家人对其进行监督,对饮食不适当的患者则应该为其制定适合的食谱,对缺乏运动的患者,则帮助其制定适合他们的运动计划。每次随访时都要仔细分析患者提供的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自身随访内容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依据冠心病指南对知识博客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将评论功能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及时的恢复。登载医学专业知识和生活娱乐内容,以有效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情操进行有效的陶冶。

1.3 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宣教方法、宣教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的频率、人员素质等,分值在0~10分之间。健康知识测试内容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同,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依从性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同时将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详细记录下来,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3]。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知识检验分数(7.1±1.0)分、(95.0±2.0)分均明显比对照组(5.1±1.0)分、(86.0±5.0)分高(P

同时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发生事件,而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遵医行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会促使医疗费用的增高。从某方面说,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必须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加以提高。冠心病患者中很多人都曾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的痛苦促使患者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状[4]。实际情况表明[5],在遵医上患者往往存在各种困难,这些困难都会致使患者无法对医嘱严格加以遵守,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不仅能够起到对患者遵从医嘱、注意饮食、坚持运动等方面的作用,对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有重要意义。各种报道和调查都可以看到,在住院期间患者对治疗具有较高的依从性,而出院之后尤其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会随之不断地降低。

篇5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篇6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血淀粉酶水平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月收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13岁,平均10.2岁。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为脑炎;没有出现重症以及死亡的情况。大部分病例都存在咽痛、头痛以及发热的情况,双侧或者单侧腮腺出现非化脓性肿胀。

判定标准:根据国家卫生行业制定的《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270-2007)》,出现乏力、发热、食欲不振、头痛且双侧或者单侧腮腺出现疼痛及肿胀(其他唾液腺出现疼痛及肿胀情况也算),咀嚼或食用酸碱性食物时疼痛情况会加剧,血淀粉酶水平出现明显升高情况的,判定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结果

本次调查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均为当地学生,第1例患者就读于一年级。所有病例均为双侧或单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没有出现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的病例。2013年12月2-14日为发病高峰,发现32例病例,在总发病例数中所占的比例52.46%。6个年级总共9个班级都出现了病例,其中三年级是发病率最高的年级,共13例(21.31%);其次是学前班,共9例(14.75%);一年级的发病率最低,仅2例(3.28%)。该学校共发病61例,在所有年级中的罹患率16.67%。

讨论

原因分析:①学校环境方面:三岔河完小的6个年级共有9个班级,346名学生,并且是1所住宿学校,20人1间宿舍,可知人群密度较高。再加上发病时间为冬季,通风情况不好,因此人群密度大的宿舍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门窗紧闭所形成的温暖空间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因此感染问题很难避免,一旦有学生身体抵抗力稍差,就会在细菌的入侵下受到感染,进而引发疾病。再者,该校的学生没有接种过疫苗,因此机体免疫力较差,难以有效抵抗细菌入侵机体。而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有着较长的潜伏期,患者患病之后很难察觉,与同学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此发生传染并在受到传染的患者身上继续潜伏,导致疾病的蔓延趋势日益严重却没能受到重视。以上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现并在该小学内迅速蔓延。②处理措施方面:一是学生没有及早将自己的情况上报学校,致使相应的隔离等防止疫情蔓延的措施没能及时施行。另外,学校老师发现疫情之后没有对学生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对发病学生进行隔离,给疾病的传染与蔓延创造了机会。再者,发病学生直到病情日益严重才通知学生家长将学生带回家并接受相应治疗,导致疫情的迅速扩散。③没有充分了解腮腺炎的疾病特征并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被隔离的发病学生由于隔离时间不够长并且在还没有确认痊愈的情况下即解禁,进一步导致了疫情的蔓延。

防控措施:学校应该施行的防控措施:①学校在发现疫情之后应该立即在全校范围内召开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通知,引起相关人员对该病的警惕和注意,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率。同时及时展开宣教活动,提高学生以及教师的预防意识。②做好清洁工作,安排专人每天清扫学校的宿舍、教室以及其他重要活动场所,同时使用氯消毒剂拖地并用醋进行熏蒸,做到彻底消毒。③倡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并为学生准备温盐水,让每1个学生使用温盐水漱口。④对于已经确诊患上腮腺炎的学生,学校应该立即设置好隔离区并进行隔离,同时确保隔离时间,实现有效隔离,控制传染源。⑤做好以上预防以及控制措施之后立即将学校的疫情感染情况上报给该镇的卫生院,申请疫情监测等方面的援助,借助社会的力量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详细记录感染学生的症状并总结,让卫生院可以详细了解学校的疫情蔓延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定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案。

篇7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幼儿园内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未健全,由于自身免疫力差,因此极易出现各种类型的传染性疾病[1-2]。为确保幼儿园儿童能够健康发育成长,予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52例幼儿园儿童,分析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实施健康保健的252例幼儿园儿童,均行常规检查,均无其他任何疾病的可能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观察组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6(4.6±0.3)岁。对照组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3~6(4.5±0.3)岁。2组幼儿园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方法:在幼儿园设置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需将各部门、班级的职责落到实处,此小组成员包括园长、保健老师、后勤人员。环境控制:幼儿园应保持良好健康卫生的环境,严格消毒,通常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室内保持良好卫生,定期检测室内空气及物品的细菌,室温控制20℃~23℃,且保持适宜湿度。疾病高发季节应进行良好预防,在春、冬季节容易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其他季节亦时有发生。水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因此幼儿园应将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准确有效的掌握,对应季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平时应注意定期整理用品,对其彻底性清洁,切断传播途径。在幼儿园定期消毒时,需避免儿童因消毒物品而受到伤害,尽可能选择清园后对园内予以消毒处理。消毒用品需定期更换,预防重复使用导致消毒作用减弱。完成消毒后,需将设施予以合理保管,无用物品需立即处理,预防儿童触及、误食等意外发生。幼儿疫苗接种:3~6岁的幼儿园儿童需通过幼儿园的组织,完成腮腺炎、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的接种,疫苗接种能够增强儿童对此类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由此能够有效预防被感染,经疫苗接种可明显增强儿童抵抗传染性疾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监测及应急能力:需定期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监测及应急能力。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定期对幼儿园工作人员予以基本传染病知识指导、培训,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早发现儿童疾病,由此可对其进行及时隔离,且予以紧急救治。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普及:幼儿园需定期通过宣讲使得儿童及家长了解传染病类型及预防措施,使得儿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其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病毒的侵袭。医疗部门应最大可能与幼儿园进行配合,增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力度,使得幼儿园得到最大支持,由此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儿童饮食、日常生活管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当出现突发性的大范围感染性传染病时,幼儿园工作人员需保持足够冷静的态度,及时评定发病儿童及疑似发病儿童,分出未感染儿童,针对儿童情况予以合理处理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预防其蔓延。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2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儿童家长满意度,自拟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幼儿传染病情况比较观察组传染病总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126/126),高于对照组的77.78%(9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幼儿园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具有特殊性,而且幼儿并无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抵抗力低,极易受到疾病感染,对进行传染性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控制时,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需将对每个方面均加以注意,环境、药物、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均应予以合理预防控制管理。幼儿园的特殊区域应进行定期消毒。通过注射疫苗可增强幼儿免疫力及抵抗力。儿童日常饮食应注意合理安排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儿童抵抗力及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3]。传染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因此当确定儿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为避免病情扩散,需将其进行隔离观察。发病过程中,儿童应多卧床休息,促进机体康复,儿童应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可促进其呼吸顺畅性,提高机体恢复速度。儿童注射疫苗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传染性疾病。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能够快速监测到疾病的发生,且能够进行准确应急处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进一步传播[4]。综上所述,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进行全面预防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抵抗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刘宇春.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62-163.DOI:10.

[2]施兴华.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6(7):25-26.

[3]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幼儿园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1-62.

篇8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体部署,做好医疗卫生和预防灾后疫情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抓重建、保民生“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全区“抓重建、保民生”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八个小组具体落实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机关各职能科室和医疗卫生单位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指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灾区冬季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传染病流行。

(三)卫生监督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卫生监督工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保障灾人员的食品饮水卫生安全。

(三)医疗救治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协调指挥各医疗机构对灾区病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继续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四)健康教育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卫生防疫的健康教育工作。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工作。

(六)新闻报道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重建的信息整理和上报工作。

(七)作风督查组

组长:责任人:

职责:负责灾后重建卫生应急工作的作风督导监察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层层落实责任,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对、不履行工作职责、推诿扯皮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和疾病监测制度

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领导带班制,值班人员随时接听值班电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要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三)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

实施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4时前报告当天疫情状况,并每日分析疫情动态,随时上报信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24小时不离值班室的制度。各级疾控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测和指导,按照管辖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情况,指导医疗机构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确保不迟报、漏报、瞒报,不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四)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把应急响应做得更及时,坚决克服麻痹、松懈、畏难情绪,尽可能地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应急队伍、应急技术程序、应急检测准备、交通和通讯、防护“五落实”,积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及时补充应急处置的组织、流调、检验、消杀人员以及各专业专家组,责任到人,各种设备调试运转正常,一旦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提高响应敏感性,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调查处置。

(五)加强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监测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自来水水厂、学校、企事业单位自抽水和农村乡镇20户以上饮用井水水质消毒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增加水质监测频率,保障所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有效防止食物中毒、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暴发。

(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公众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救助技能。灾后存在水源污染的可能,要做好“不喝生水”的宣传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努力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尤其要教育群众安全使用燃煤、燃气等取暖设施,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篇9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病理特征;预防控制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在加大。因此,我国各地出现了众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养猪场。但是,生猪尤其是母猪在生长过程中其健康问题始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种类型的疾病。而母猪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类疾病对其健康和安全的威胁非常大,最终使得母猪养殖户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母猪在繁殖过程中障碍类疾病出现的病理特征、预防控制的方法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最终保障母猪在繁殖中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安全的进行繁殖。

一、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病理特征

母猪在繁殖中会出现一些疾病。比如:布氏杆菌病、猪弓形体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等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会造成母猪在繁殖中出现繁殖障碍,一方面使得母猪繁殖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导致母猪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最终使得母猪养殖户的效益受到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于这些疾病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为预防和治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第一,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鉴别。如: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类疾病的时间主要是冬季和春季。而发病的病体主要是怀孕的母猪和新生的猪仔。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直接传播、传播、胎盘传播等等。第二,从症状上进行分析。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类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为高烧、肢体轻度麻痹等,猪蓝耳病的症状特征是体温升高、出现快速的腹式呼吸和喘气等等。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达80%到100%。第三,危害和影响。一方面使得母猪的健康深受影响,造成繁殖能力的下降。同时,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的猪仔出现畸形,使得母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今后扩大养殖的规模。

二、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预防控制的方法

1.开展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我们需要有效的应用各种药物对于母猪繁殖障碍类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具体来讲,第一,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一般我们通过判断母猪的身体状况,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检测下,确定母猪患有这种疾病,就需要应用药物进行积极治疗。比如:首先,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疾病进行传播。其次,应用一定数量的庆大霉素或者是链霉素对于母猪进行肌体注射治疗。再次,在每千克的饲料中加入1克左右的土霉素,进行有效的观察。最后,有效的对于饲养应用的粮食和饲料进行科学的配比,提高母猪身体的素质。第二,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预防举措:有效的进行母猪的检测,对于严重发病的母猪需要进行及时的淘汰,培养新的品N。在母猪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的应用预防猪蓝耳病或者是高致病性的活体疫苗进行定期注射。治疗举措:有效的应用专用的药物植物血凝素或者是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对于病死的母猪需要进行及时的焚烧,避免疾病的传染。第三,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定期对于母猪进行质量和安全的检疫工作,对于无法有效进行药物治疗的母猪需要进行及时的淘汰,并且将疾病的疫情报告给有关的人员,需要他们的帮助进行专业化的处理。第四,猪伪狂犬病的预防。需要对于母猪在配种前以及临产的1个月前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注射工作,并且对于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观察。

2.进行科学的检疫和监测

进行科学的检疫和检测。这项工作的进行需要母猪的养殖户和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一起来进行。具体来讲,第一,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经常到母猪的饲养户中走访,帮助他们建立起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举措。第二,母猪的养殖户在母猪饲养中需要进行各种疾病知识的学习,有效的加强对于母猪繁殖中各种状况的监测工作。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与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防治和治疗工作。

3.构建良好的母猪繁殖环境

有效的构建良好的母猪繁殖环境,增强母猪抵御各种繁殖障碍类疾病的能力。比如:第一,母猪饲养户需要定期对母猪圈舍进行消毒、通风、垃圾和粪便的清洁工作,提高母猪圈舍的健康状况。第二,有效的应用现代的设备设施建立起科学化和规模化的母猪养殖圈舍。比如:自动化的饮水和清洁设施、科学的进行圈舍温度、光照的调节,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母猪动态生长环境监控系统,对其饮食、活动等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对其发病的特征进行及时发现,尽快采取有效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母猪病状的扩大,最终死亡,给母猪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第三,建立起母猪繁殖生产的管理制度,坚决避免与母猪饲养管理无关的人员进入到母猪圈舍中,带来一些病菌,导致母猪出现繁殖性的障碍疾病。第四,母猪饲养猪需要在进入圈舍前更换专业化的服装和鞋帽,安全进行母猪繁殖管理。

三、结语

对于预防和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母猪养殖户应用各种有效方法预防和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提高母猪身体健康的状况,使得其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生产,最终为母猪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司西波. 有效预防和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J]. 中国畜禽种业,2010,08:85-86.

[2]王红雷. 山东省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的病因调查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郭禄花,杨录有,王琪,张元林,李颖晖.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集成示范[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08:51-53.

篇10

[关键词] 生猪 常见疾病 预防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36-01

一、前言

河北省是国内的养猪生产大省,养猪场、种猪场数量居全国上游,生猪的价格也稳居中上游,政府对养猪行业户也有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猪行业中来。但是养猪也是一门学问,在养殖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猪是易感染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感染源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人们的细心照料,如猪的常见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的知识,这也正是需要养猪者涉猎的一门学问。下面将对养猪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猪常见疾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包括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和支原体性传染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每个大类里面包含了更多种的猪常见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如下:

1.猪瘟

猪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俗称是“烂肠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瘟在原始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只对猪这种生物起作用,而猪也比较容易受感染,病猪是最大的传染源,该病不具有季节性,传染性较高。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病毒,就会根据轻重一次出现突然死亡,器官出血,食欲下降等症状,养猪者应注意观察。

2.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毒在病原学上叫疱疹病毒。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它不同于猪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季,相对而言较容易预防,而且其他动物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如若生猪感染上此病毒,则具有死亡的危险,较严重。外显症状生有多种,例如猪会逐渐消瘦;人们可以通过猪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病猪会侧卧于地做划船状;病猪角弓反张等症状。猪的年龄越大和感染的天数越短对猪的威胁小一些,相反的会变大。

3.猪丹毒

猪丹毒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和支原体性传染病。病猪会有淤血的症状,尤其是出现在颈部和背部的皮肤,这种病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在炎热季节常发于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的架子猪,这也就说明了猪丹毒以感染架子猪,又因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炎热季节更会加重这种病,养猪的新技术有所发展,相应的饲养人员专业素质也会提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饮食,猪舍卫生,猪的皮肤等等。夏天湿热,容易滋生细菌,便于猪丹毒的传染,也会加重症状,加速病猪的死亡。症状是食欲不振、紫红色的斑块、呈犬状坐姿、急性的话会突然死亡。

4.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此种猪常见疾病经常在冬季的时候发生,架子猪和哺乳猪的感染率是绝对的,比较易感。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病传播,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可能由于饮食,天气等诱因引起,与其他几种疾病相比更常见,不会威胁猪的生命,对年龄大的生猪威胁更小,但是这也有地方性与局域性,养猪场占地面积广,猪舍多,相互间应加强管理,避免传染。如果不严重,不用药物调理,就可以自然调息。

5.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较易感染对象是仔猪,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通过病名就可以指导与附红细胞体有关,这种病事实上就是由它引起的,它破坏红细胞体从而导致猪集体贫血,具有继发性,危害性,广泛性的特点。一旦传染猪,,猪出现的症状较多,基本以上几种病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复杂。

三、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流行性腹泻是几种常见的猪的疾病。对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猪瘟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急性的猪瘟病,目前无特效办法。对于慢性型的猪瘟病通常会采取消毒、封锁的办法,并按时对病猪进行疫苗注射。一般猪场占地大,要对猪场进行隔离,避免未感染的猪感染上病毒。当前各国都在研制解决办法。

2.猪丹毒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在未发现病情前,就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

治疗:感染病毒后,定时定量进行青霉素注射;查看体温;按体重的不同配注射液,对猪进行抗血清注射。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首先,喷洒喷雾剂,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虫,将其消灭;其二,保证生猪的日常营养,可以喂养全价的猪饲料;其三,在观察出感染症状时,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其四,可以抽血检验猪的健康情况,并作出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或者加强营养。

防治:药物治疗:贝尼尔、青霉素、牲血素、胺基苯胂酸钠。

4.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防治

因为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疾病较常见并且对猪的威胁影响小,有些时候猪会自然平息此病,所以当前无治疗的特制方法,多采用补充生理盐水、注射环丙沙星液的方法,起到防止继续感染的作用。

5.猪常见疾病预防的一般性原则与举措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猪舍的选址、建筑、卫生、通风、消暑、隔离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若是大的养猪专业户更应从这几方面严格把关,做到卫生,干燥。这是从外界环境入手,其次要从猪本身预防,可以对猪采取保健措施,比如使用药物,注射疫苗。此外注射饲养人员注意观察猪的变化,例如饮食,皮肤,猪舍卫生等

四、结语

当前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而养猪中的常见疾病是限制养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对猪的常见疾病的列举、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猪的常见疾病,并结合河北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对一些养猪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1~12期总目次[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22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