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篇1

关键词:泥塑;校本课程;美术

G623.75

一、开展泥塑校本课程的目的

(一)是要提高学生对泥塑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要在泥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是培养学生对这门独特古老技艺课程的热爱。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

(一)泥塑校本课程实践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用恰当的评价机制衡量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泥塑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主动的态度,乐观的心态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中来。

校本课程也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必走之路。努力使自然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为打造特色教育不懈努力,开发出适合我校小学特色校本教材,填补我校校本教材的空白。

地处农村的学校与地处城市的学校,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当下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离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动手实践操作和创作的机会也会相对较少。我们农村接近广袤的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泥塑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符合乡土特色的泥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更好的运用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运用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等,必须做到条理清晰,符合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充分的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泥塑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不同方式方法,以最好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使当地的少数民族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

先生说过:“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为伟大的行为”,被誉为时代的造像者雕塑大师吴为山说过:“泥塑要润,那是生命所栖”。进行泥塑课程正是要让学生领悟最原始的创作真谛。

二、学习泥塑的特征与好处

(1)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沙,亲近水的天性。泥和水是生命的起源,没有泥和水就没有生命。人类产生后,泥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家乡的泥和水更具有亲和力,泥土是纯天然的物质,更接近自然。;对儿童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泥塑懂得很少,但那种对原始材料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

(2)可塑性强,随心所欲。根据需要用手对泥作搓、捏、拉、团等动作,随心所欲地进行打平、垒高、滚圆、拉长等造型,在造型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从而使作品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形状和姿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满足需要,体验成功。无拘无束、自由操作,这样能释放儿童的能量,满足好拥男枰。在制作过程中,小学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会发现自己的、他人的作品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其形态和内容各有千秋、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泥塑课程,小学生对于泥土大的作品单独难以完成,需要利用小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在合作中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关爱。"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学生往往忘记时间,在精雕细塑中,会更细心。如泥条盘制,一不小心很容易折断,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更能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坚韧的性格。

三、泥塑制作准备步骤

泥塑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玩意儿,只不过是用泥巴随便捏做的小东西,其实不然,泥塑其实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有方法和学问的.制作方法一般掌握简单,单需要多练方可得其精髓和找到制作的艺术感觉.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陈列。

四、校本课程的课堂实践

本学期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泥塑基础,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因为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1、参加社团的学生几乎没有在校外参加过美术兴趣班或提高班,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只是平时喜欢捏捏揉揉;2、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捏泥人、小动物,但是对泥塑人物的比例关系、动态、表情、五官的具体画法还非常生疏,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的局面,导致出现开始学习时热情高涨,遇到困难画不出效果来就逐渐丧失兴趣,缺乏持久学习兴趣的不良现象。如何在教学中突破常规教学另辟蹊径设计教学重难点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是本学期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借助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措施如下:

运用精美的、有趣的课件来创设课堂情境。用古朴,欢快的音效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美的享受,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探究新知奥妙心情油然而生,积极地开始新课学习,为完成学习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欣赏,尝试探索,由简入繁,让学生自然而然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人体比例关系在泥塑中的运用也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再因势利导,乘热打铁重新讲授人体比例、动态等难点,亲身示范给学生看,进行教师美术技能现场演示,增强学生直观理解能力和模仿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每个制作步骤,每个手法讲解,学生有模有样的学起来,捏泥塑时对以前容易出现的比例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而且还常常互相学习比较,轻松愉悦的玩泥巴。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借鉴,能让学生的泥塑技艺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将学生的作品在完成时喜欢用展示台来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全面的欣赏他们的“大作”让学生有自豪感,同时学生也清楚的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不足,我适时引导,取长补短,学生也从开始觉得泥塑单调浮躁,到现在的津津有味甚至入迷,我喜欢这样的学习过程,这门古老的技艺多么有魔性啊!

通过手工泥塑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技艺塑造能力,能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适当发挥自我才艺, 校本课程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让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泥塑纵横说》 浙江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2年第三期

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加入到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行列,并且越发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因我国传统文化年代久远、内容较多、深奥复杂,美术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分布零散、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应加强实践探索。

一、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旨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加深美术积淀,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在其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确保课程结构合理、均衡,全面贯彻美术课标中的要求,深入研究。参照针对美术教材的调查统计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材中的总比重应为25%左右,这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还能确保教材结构分布合理。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这是由新课标以及学生自身特点共同决定的。创新模式是指应自主创新,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补充与适当创新;整合模式是指将美术课程与音乐等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整合;调试模式是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编排等应进行调试。其中课时安排主要包含单个课例和主题单元,对于单个课例,应参照学校要求,联系学生的掌握情况,提炼个别内容,利用一节课进行讲解。为确保美术知识结构的统一协调,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例如,剪纸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应严格参照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掌握难度较大的内容,应适当降低难度,有时也可将其删减;对于简单内容,应尽量缩减课时;选择模式是指从其余美术教材中适当选择。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践

1.实践策略

首先,加强理论研究,若想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美术教材中,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大力充电,广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应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还原传统文化。因传统文化距离当代较远,且深奥复杂,外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认知水平不高,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厌烦感,削弱学习兴趣。然而,信息技术可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青花瓷》赏析课程中,教师可先播放青花瓷这首歌曲,创设美轮美奂的教学情境,讲述相关历史典故,以此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青花瓷,刺激爱国情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后,合理设计学习卡片。为便于学生构建文化认知框架,有助于课后巩固复习,应合理设计学习卡片,学习卡片中应包含传统文化的基本信息。

2.实践效果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均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美术课程,还有一部分学生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美术课程具有难度,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学效果显著,不仅能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内在动力,还能提高资源建设的影响程度。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尝试,广泛搜集各种资源,综合加工,全面处理,这有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并能增强科研反思力。通过光盘刻录,将科研成果进行存储,还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构建平台,便于研究成果的分享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之星,它深深影响着世界文化。因此,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合理筹划,适当结合传统经典与当代元素,课程设计应别出心裁,贴近现实生活。

篇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标准,按“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在全国实验区实验。美术校本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发实施已迫在眉睫地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程度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水平。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步骤和内容。

国家新课程标准设计、编排的美术课程面向的是大范围、大面积的学生,适应全体学生是它的宗旨,而美术又具有十分强的地域特征和个性特征,开发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可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个性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同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1.市内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我们保定市大部分学校都在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的种类也非常多,但是开发的情况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课题的开发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2.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以塑造个性化、崭新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和思想,反映人和环境的关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实践性特点。除拓宽学习领域,增加文化底蕴,加强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应用,可视性还是美术校本课程区别于其他各科校本课程的另一个性特征。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目标

(1)研究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与美术校本教学的内容(地方美术文化课程)。

(2)研究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美术校本教学内容(自然社会生活美术课程)。

(3)研究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美术校本教学内容(现代科技美术教学课程)。

(4)研究与社会、环境、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综合美术校本教学内容(综合美术课程)

(5)研究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美术课程(校园文化美术课程)。

2.重点

独创性是校本课程的灵魂,是确定我们编写的课程能否成为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课程的独创性即课程的个性,由教师的学识修养、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经验和艺术教育风格及探索、创造能力与所处的区域环境特色决定。对教师而言,个性化与实践性、创新性是校本课程的灵魂。

3.难点

(1)教材的研发。

(2)课题研究当中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美术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实践范畴,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研究。

(1)调查法。课题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归纳、统计。

(2)文献法。课题研究当中查阅、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做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篇4

[关键词]博物馆;中学美术;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80-02

[作者简介]黄莉莉(1976―),女,广西南宁人,本科,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保护、陈列、展示、研究自然和文化实物遗产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博物馆的资源如此丰富,可是大多学校却没有很好利用它们来拓展学校教育,实属憾事。

一、位于南宁市区内主要博物馆的美术教育资源

位于南宁市区内的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最大的两家省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是南宁市中小学开展美术教育最好的合作对象。

(一)广西博物馆

广西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是一家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广西目前唯一的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225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二级文物1977件(套),三级文物3867件(套)。青铜器、玉器、陶瓷、书画、竹木制器、漆器等类文物都是可资利用的美术资源。其中人面蚊羊角钮钟、羽纹铜凤灯等是别具岭南特色的文物。目前基本陈列有“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和“丹青桂韵”系列专题展,展示了馆藏各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可供欣赏、教育和研究之用。

(二)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的青环路,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省级博物馆。目前,广西民族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奉献的基本陈列有:展示广西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大型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示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广西经典民族文物铜鼓的“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等。这些展览展出的民族文物,让我们近距离领略到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

两家博物馆各有一个民族建筑室外展区:广西博物馆有广西民族文物苑,广西民族博物馆有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这两个室外展区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

二、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

初中美术教材分为4个教学模块:“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在初中二年级“欣赏・评述”模块里,有一课题为“形体、材质、匠心”,教材内容是欣赏国内外著名的雕塑作品。笔者在上完教材规定的内容后,根据《初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博物馆资源,设置了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即让学生欣赏广西博物馆最具有代表性的陈列“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

(一)课题设计:“形体、材质、匠心――广西博物馆瓷器欣赏”

(二)授课年级:八年级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目标:欣赏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品,了解中国瓷器,体会瓷器独特的审美意蕴,培养对瓷器艺术品的审美感知力;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了解传统文化,学会欣赏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背景资料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博物馆瓷器藏品的渊源,感悟瓷器艺术的博大精深。

(六)教学难点:解读家乡博物馆瓷器的造型和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瓷器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七)教具准备:博物馆瓷器图片、视频、背景资料及部分瓷器。

(八)教学内容

1.导入

让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瓷器。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瓷器是如何烧制的。

2.瓷器的烧制

(1)播放瓷器的烧制视频

(2)瓷器的烧制步骤(板书):摞泥―拉坯―修坯―画坯―上釉―入窑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质地精良、造型优美、装饰俏丽而享誉海内外。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有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生产的瓷器,它们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斗彩、五彩,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

瓷器除了有晶莹的质地、精美的造型外,还有美轮美奂的图案,这跟古人所使用的装饰技法是分不开的。

3.瓷器的装饰技法(以广西博物馆馆藏瓷器为例)

(1)传统纹样:海水纹、缠枝纹、莲花纹

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海水、缠枝来做纹样?

(2)寓意于画:中国古人表达情感含蓄、婉约,他们通过事物巧妙地表达含义,借物抒情;而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有时一语双关,有时读音一样或相近。请把下面的图和寓意连起来。

桃子图 、松鹤图 寓意多子多福

花卉图 寓意吉祥

三羊图 寓意富贵

龙凤图 寓意百年好合

荷花图 寓意三阳开泰

梅花喜鹊图 寓意长寿

石榴图 寓意喜上眉梢

(3)欣赏瓷器:欣赏并思考瓷器的用途(以广西博物馆馆藏瓷器为例)

瓿――用于盛水和酒的器物

渣斗――盛载剩骨鱼刺器物

鼎――古代烹煮器物

盏――浅小的杯子

尊――用于盛酒的器物

觚――杯器或礼器

洗――笔洗,洗刷毛笔的文具

(九)教学小结

中国的瓷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十)课后拓展

让学生思考还可以从哪些途径去了解更多的瓷器。

三、促进学校与地方博物馆进行美术教学合作的建议

首先,地方美术教科书增设与博物馆有关的内容。纵观初中七至九年级美术课本,广西的美术教科书没有一课涉及博物馆。

其次,美术教师与当地博物馆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开发设计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只有获得当地博物馆的支持,并提供相关资料,教师才能对当地博物馆资源进行调查、了解,以更好地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

再次,学校与博物馆搭建长期、持续、有效且具有实质性的结对共建关系。许多学校和博物馆共建了各种名目的教育基地,但也只是在共建仪式当天,学生在博物馆参观了一些展览,随后就没有下文了。我们期望的是共建双方长期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举办各种教育活动。

最后,博物馆根据共建学校的需求实施“一对一”帮扶教育。博物馆应与学校共建青少年活动室,每年派工作人员到校帮扶。根据共建学校的学生、教师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地方美术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要根据课题(基本内容),以选择、改编、新编等形式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我开展充分的对话,激发想象和思维,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校本课程以其独特性、适应性、注重学情等特性,如今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在中小学美术学科领域,校本课程更有着因材施教的独特优势,其作用越来越突出,必将成为未来美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一、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优势

1.传统美术资源。甘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甘肃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美术资源。这里有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天水麦积山艺术、酒泉丁家闸魏晋墓壁画艺术、马家窑彩陶艺术等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传统美术资源。从原始的画、彩陶艺术、商周青铜、汉唐遗风到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这些都无不展现着甘肃雄厚博大的独特艺术遗韵。

2.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使甘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承。就民族民间美术而言,品种繁多,风格独特。比如拉卜楞寺唐卡艺术,就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其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再如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服饰、刺绣等艺术方面都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如今都应该受到高度的传承与保护。庆阳剪纸、皮影、刺绣、临夏砖雕、陇东麦秆画、武威水陆画、山丹烙画、酒泉夜光杯雕等。

二、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思路、策略

甘肃省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甘肃省悠久的传统美术资源、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为基础,根据各地方、各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特色及学生培养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虽然目前为止,部分学校在这方面可能也有过一些尝试,但无论从实践效果还是推广力度来看均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由此,我们必须从理论角度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以便于在实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积极应用。

1.甘肃省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立足本土,强化地方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思路。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小学低年级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欣赏与简单制作为主,比如可以开发剪纸等校本课程。中高年级则可适当加入传统美术知识传授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就对传统美术能建立一个广泛的了解基础,并且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制作类校本课程,如剪纸、泥塑、麦秆画等。中学阶段则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并简单掌握一定民间美术技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6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

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在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特别是中国农村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无法完成根本的教育任务,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难题。

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日本的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

从教学效果来看: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

二、存在当前现状的原因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学校音、体、美、劳等教育带来了佳音。但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和认识,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美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未得到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相反,这种“鸡肋”心态已成为一种习惯势力,对素质教育形成了种种困扰。

2.不变的教材观。有的教师把教材奉作经典,认为教材或教学目标有的就一定要去做,教材中没有规定的就不需要做。这种不越雷池半步的教材管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时代性忽视了美术课材料渝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步前进的特点。本想利用机动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却因为选材的过分陈式化而原意背道而驰,反而使学生讨厌上美术课。

3.学生的轻视心理。许多学生觉得美术课听不听无所谓,把美术课当作是调剂课、游戏课,而没有意识到美术本身也是一门学科,同样需要去撑握。抱如此心态的学生必然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除了美术兴趣小组成员外,大部分同学都将所学过的透视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也全然不懂应用,连一个简单的六面体的透视都不能画准确。

4.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办学条件有限,师资水平总体欠佳。少数办学者打着培养儿童艺术素质的幌子,根本不顾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低幼年龄段儿童美术教育的规律,也不管教师的水平、教学设备是否合格,不择手段地,甚至采用欺骗手法来招收学生,收取钱财。美术课在学校处于被动的环境,决定美术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的角色。学校对美术老师的考核,对那些从事美术教学研究的美术教师付出的努力缺乏公正的评价。

三、解决现状的措施: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1.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科书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要将这种理念得到贯彻落实,还必须要学会使用教科书,正确的使用教科书才能让新课程理念得到深化和提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篇7

(一)教学过程注重形式,忽视课程实质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许多民间艺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民间艺术又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教科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民间艺术种类繁杂,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关注课程的形式大于关注民间艺术本身所富含的艺术特性,忽略了课程实质。特别是农村学校,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利用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去查阅相关资料,就造成民间艺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流于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设计民间艺术课程时,采用的形式与普通课程无异,这便造成了目前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既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然认为,不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民间艺术的应用也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的。一些年轻教师在接受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思想比较前卫,但是一些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既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如果想要这些教师将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从教学本质来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又是教师采取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从潜意识中排斥民间艺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民间艺术的有效应用,显然是面临诸多困难的。

二、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夯实学生能力基础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实际操作水平,能够为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作为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夯实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在遇到相关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学时,应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学起,知道民间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民间艺术的实际作用,应该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基本教育原则。比如教师在讲解“崇明扁担戏——小戏偶巧制作”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民间艺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具体来说,刚开始接触这些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利用崇明灶花、扁担戏和剪纸等民间艺术,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这样农村小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就会加深对扁担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二)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间艺术应用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较好地融入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照本宣科进行的,而是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适当的变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把握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民间艺术的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之前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用民间艺术形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这一课的时候,就应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合理选用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辅助。“多彩的剪纸”一课主要讲解了我国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相应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

(三)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大量投入,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也成为拓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法的重要方式。而民间艺术这一广义概念时常令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例如陕西的特色民间剪纸工艺,南方的小学生其实并不能理解其中所富含的民族意味。而利用课堂的导入阶段展示陕西的特色民居——窑洞,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原来还有这样的房子,那房子里贴的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也就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多媒体微课的形式,将剪纸的技巧用精致的微课进行呈现,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成本,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校本民间艺术课程

农村地区学校有它的地域限制,同样也有它的地域优势。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如把传统手工艺人请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研学之旅,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然后再回到课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小就为我国民间艺术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地域的民间艺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学习自信。例如2016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就充分利用了福建永定土楼的特色,让观影者感受到中国民间建筑设计的博大精深。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本土民间艺术的挖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体。

篇8

关键词:校本课程;能力培养;活动设计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今天,作为从事数学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上好学科课程的同时,就如何去发掘和利用校本课程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务必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依托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与主动进取的良好学风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着重点应放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传递知识信息,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校本课程注重精选题目,培养创新意识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必然是学校自己教育哲学的产物,必须为实现学校独到的育人目标服务。不然,校本课程开发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把校本课程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进行解题训练;不管学生的兴趣需要,有某种特长的教师,就开设某门课程;学生有某种兴趣需要,不经论证,就草率开课;社区家长有反对意见,就马上停课等等。

校本课程题目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教师的成长,三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根本,教师的成长则是基础,学校特色形成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可是,往往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追求的首先是建设学校特色,为此而设课,热衷于表面文章,图热闹,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

在校本课程的选择和管理上,要注重精挑细选,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微观层面看,学校必须抓好对校本课程的管理。首先,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全校校本课程的决策、规划和审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同时抓好对学生选课的管理,对上课的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对课程评价的管理。学校还应构建激励机制,把开发校本课程的业绩作为晋升与奖励的重要依据,尤其在校本课程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更应给校本课程以更大的权重。校本课程题目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践活动。科学地开发必须按其流程有秩序地进行。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夕,会以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举例来看:

问题1:有人破坏文物,你的态度是什么?本题考查学生的情感行为。大部分学生(85%)表示生气,但没有办法;只有10%的学生说自己会以采用如提抗议等方式制止,表示出更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有5%说对此现象无所谓。这一结果可以反映现在学生对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态度。

问题2:在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时,你会如何表现?本题是要了解学生在集体项目中的参与精神,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能否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容纳不同的观点。95%的学生表示能积极发表自己观点,也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自编试题,实现创新能力

在校本课程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组织学生白编题目。要求每个学生为其他同学出一份五题试卷,其中必须有一个创新题,解题方法独特,但解题过程并不繁杂、冗长。在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新颖解法,非常规地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和自编题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校本课程是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的双学堂

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只局限于老师课堂上的那么点,只相信老师讲的,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巴赫猜想”,什么时候才能够有勇气和能力解开“猜想”。开发校本课程是学生最好的智力开发机会,是产生“巴赫猜想”的最佳温床。摆正了位置,就不会当它是额外的负担,就不会为花时间和精力去搞开发而懊恼。因为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是个学习者,更是个探索者,会得到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本永远也得不到的知识和能力的锻炼,会因此觉得在学生面前少了些许底气不足的心虚。

开发校本课程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阮承发.富康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05.

篇9

关键词:校本化;教学场所;教学效率

校本化课程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教学,从而使美术课具有当地特色,将教学的中心转移至教学场地的选择,使学生从现场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小学美术的校本化,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补充和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使其能更贴近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促进特色教学的发展。笔者依据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对校本化美术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场所,注重教学的连续性

在小学美术校本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带出课堂,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真实场景中进行作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美术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美术教师要注重活用美术教材,开发生态资源,从而丰富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造型・表现”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学校周围的特色民居建筑群中,使学生对于当地的建筑进行线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再者,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连续性,不能将每一堂美术课独立进行教学,而应将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按照教学内容(绘画、欣赏、工艺等)划分时间表,将教材按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编排,规划教材、章节的脉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提高认知水平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深化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丰富教学内容

1.突破教学空间局限,启发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突破教室的空间局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使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随笔创作,将美术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术的身影,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创作,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创作中,放松心神,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从而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2.将美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相联系

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教师要注重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瓜果飘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常见的瓜果有哪些?”这时学生争相回答:“有西瓜、苹果、橘子、黄瓜、菠萝……”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容词形容他们所说出的瓜果,这样就能借助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对于瓜果的想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能丰富所想,依据瓜果的颜色、味道促进对瓜果“造型”的创造。这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在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瓜果进行丰富的想象后,在学生进行创作时,能使学生想象到更加丰富的颜色,提高对色彩变化的认识,敏锐地感受到美术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在进行校本化美术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综合性能,丰富学生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当地的古建筑,使学生结合校本化的资源进行新知的学习。夷陵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之畔,山水秀美,拥有众多历史遗迹以及浓厚的民俗风情,为这一地区增添了别样的魅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当地富有特色的古建筑,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依据多媒体展示的家乡特色建筑,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喜爱。这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学生要学习的东西众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使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总之,小学美术校本化教学,能使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入手,贴近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且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与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良和.基于儿童立场的美术教学校本化的本土视角:如何在乡村小学美术课堂应用连云港民间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篇10

我一直以我是一名美术教师而骄傲和自豪,其他老师也会羡慕我们,说:“美术课最好上,不用从头讲到尾,一节课有半节课闲着,上课轻松又愉快。”其实我们的心里最明白,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境创设、环节安排、到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我们现在所用的美术教材在教学实施中,有很多课可能会受到地区和材料的制约使得我们无法去上。所以,我根据我们所处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了美术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使校本课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知识。

我的家乡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我的民族是蒙古族,作为美术教师,我对本民族艺术资源很感兴趣,家乡的自然风光美丽迷人,辽阔的大草原上,天高云淡,骏马奔驰,牛羊点点。

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风俗习惯上有着显著的特点,衣食住行,风俗人情的特色也最为突出, 如今我们县仍然保留着许多古朴的风俗习惯。我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编入了校本课程,尝试将本民族的艺术资源融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

下面就说一说在实施校本课程的一些做法:美术和其他学科不一样,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可能你传授知识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导课和传授技能技法就尤为重要了。

一、首先想说一说导课

老师针对课的类型都会有自已的导课方法。像我以前经常用的出示谜语,影片,讲故事等方法来导入新课。但我在实施校本课中有几课运用大师的画作为引课,感觉效果不错,美术教师要会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曾经看过一份资料是教如何画长发美女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画人物其实是很难的,为此,我设计了一节校本课《长发飘飘的蒙古族姑娘》。我把大画家的作品作为引课的内容,这课我选择了水墨写意画, 首先学生感受作品,纵横恣肆、大气磅礴的雄伟气势,包括顶天立地、一泻千里的构图和厚重大气的用色、用墨。有的老师会说,你这个大师的水墨写意画和你要讲的《长发飘飘的蒙古族姑娘》也没有什么关系呀,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学生,他画的很好,但他画的很小气,或有构图偏离中心的现象。一条很流畅的线,会画的断断续续,毛毛草草我以前教过的孩子就好多都这样。我的用意是想让学生通过感受大师的作品学会构图,学会画出流畅的线条。孩子其实很天真的,老师的话,他们都会当成真理,所以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也会让学生更快的接受知识的。我跟他们说:画家画得好,是因为他们有密诀的,老师今天把画家的密诀告诉你们,这个画家的密诀就是“顶天立地、一泻千里”然后给孩子讲,顶天就是你画的人物的头离你纸的上边多远是顶天,你画的人的脚离你纸的下边有多远是立地,你所要画的一条线中间不断才叫一泻千里。孩子们当然会很快的理解,当孩子们把自已的画拿给我来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你的画真有顶天立地,一泻千里的感觉呀,孩子的心里一定是美的。因为他们会想我的画和画家的画差的不远了。

二、再说说如何传授技能技法

每一节新课我们都应该传授给给孩子们一些新知识,其实绘画课我们仔细想想就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点、线、面元素,而这三种元素是绘画中一样都不可缺少的,它们三个就像我们美术老师的基本功一样,点分好多种,线分好多种,面也分很多种,我们要是在每节课都抽出一点点时间,让孩子们练好各种点、线、面的画法你上起课来会很轻松。就像这节《长发飘飘的蒙古族姑娘》课中,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画家画中的三元素,也知道自已的画中,哪些地方用点画,哪些地方用线画,哪些用面的表现。画长发飘飘就是为了练习线的画法,画头发上的装饰和蒙古族姑娘的头饰就是练习画点,而给蒙古族姑娘的衣服涂上好看的颜色,则是练习“面”的画法。这样孩子们掌握了方法,在以后的命题画中,孩子们会很轻松的表现出新的视觉效果的作品来。

三、如何让画活起来

除了传授绘画的技能技法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审美,就像画蒙古族姑娘是直直站着的姑娘好看,还是跳舞的有动式的姑娘好看呢。那么如何让你的画有动感 美呢那就把“之”字教学法,讲给学生们,加上演示,边引导,边绘画是教师做演示的时候最好的教育时机,教师画到哪里就要把除了老师画之外的空间交给孩子们,比如:老师在范画头部时,要边画边说:大家画头部的时候要按自已的想法画出自已设想的脸型和五官特征 ,画脖子时要和头形成一定的角度,你要为脖子设计漂亮的项链。画身体时要和颈部形成一定的角度,再画裙子时也要和身体有一定的角度。同学们要想好你为你的长发蒙古族姑娘的衣服裙子画什么样图案,启发学生自由发挥,大胆设计。最主要的是画长发,今天既然画长发的蒙古族姑娘,那么头发一定要长,越长越好,如同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定要画出这种气势来。长发不是一种,它有无数种,如直发、卷发和长辫子,鼓励学生自已去创造。画完长发后,可以进一步画头上的装饰,

然后上色,上完色后,用黑笔在空白处画出黑色横线,注意和主体适当拉开些距离,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至此,一张作品就画完了,画面基本形成了“之”字构图和点(头发上的装饰)、线(长发)、面(身体、黑色背景)的关系,教师即做了演示又在演示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因为在教师范画时候的语言启发,学生已经在大脑里有一种自已喜欢的表现方法,这样就不能造成全班同学都和老师画的一样,同时也给孩子们留有创作的空间。

我想把我们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作为愉悦精神的需求来做,这是上好美术课的基础。用我们的责任心和创新理念来引领学生实践我们的学科目标,这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