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8 17: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技术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技术方法

篇1

关键词:数字化,地图测绘,优越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demand, the digital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Digital map measurements to figure it fast speed, high precision, easy to update characteristics in mapp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eople through the digital technology to map had more convenient to use.

Keywords: digital, mapping,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化地图测绘就是通过对全站仪、GPS技术以及影像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对实地数据进行采集、解析的同时,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技术绘制出电子地图的全新地图测绘技术。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数字化地图测绘以其高精度、高效率、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使地图测绘工作更好的完成,在当前社会已经是地图测绘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数字化地形测图的作业方法

数字化地图测绘按照使用仪器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

1、原图数字化。这种方法就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软件、绘图仪和数字仪来对原有的地形图进行工作,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两种测绘方式,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的精度和工作效率要比手扶跟踪数字化高很多。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所绘制的数字地图的精度相比原图来说较差,只能对原图成成图时的地物和地貌有所反映。在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使用修测和补测的方法对部分地点实测其精确坐标,再将原有的坐标替换为测得的坐标,以此来提高测绘所得的数字地图的精度。

2、地面数字测图。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GPS卫星、全站仪和计算机等仪器,利用计算机模拟,在屏幕上对各种地形、地籍要素和地貌特征做出直观的反映。可以凭借测得的数字化地形和地籍,用计算机进行各种规划设计,对各种要素进行较为准确的统计、汇总、叠加;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使用,使地图测绘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进而使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确度也大幅度提高。

3、航测数字成图。主要是在空中使用航空数字摄像机对地面影像进行拍摄,再用计算机和航测软件将数字模型建立起来,之后通过特定的绘图软件绘制出数字地图。这种测绘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测量工作在室内完成,而不用在野外作业,并且其速度较快、精度较高、成图均匀;此外,在室内完成了大部分的测量工作,地图测绘中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地图测绘工作非常实用。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

第一,外业测绘的优势。和平板测图一样,数字化地图测绘也要对外业地形、地物的坐标、高程等进行采集,再通过内业绘制成图。数字化测图主要使用便携机、掌上电脑和电子手簿等方式进行采集,极其方便;数字化测图使用全站仪能够将森林地区、高山地区或是工作人员很难到达的地方的外业数据完整的测量出来,同时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也非常的高,使内业数据的整理工作变得方便,使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第二,内业数据整理的优势。数字化地形图测图的内业工作主要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同时对图片进行一定的装饰,其工作量相对来说较少。所以,内业数据的整理会随着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编图工作在掌上电脑、便携机等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已经完成,这就使得内业数据的整理变得较为轻松;而外业数据采集中使用电子手簿,其数据记录是以地物代码和坐标数据完成的,这就需要在数据采集当天对数据进行编剧,使得内业数据整理时的工作量加大。

第三,精度分析的优势。相对传统平板测图来说,数字化地图测绘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小,出现记错误差、展错误差、读错误差等人为误差的概率相对较小。数字化技术还能够自动提取距离、坐标、、方位、面积等,所以数字化地图测绘的具有极高的精准度,所绘制的数字地图精确、美观、也更为规范。

三、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化地图测绘中通过GPS—RTK定位技术、全站仪、计算机图形编辑技术、静态GPS全球定位系统等一系列的数字化仪器的使用,对地形实体的空间进行绘制,得出符合空间形状及位置的坐标,对地图实体的地理属性进行标记,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转换,得到数字化地图的数据集合,同时在计算机或其他存储介质中存储,能够使用户随时进行极为方便的提取使用。采用各种测绘技术,按照数字化地图测绘的步骤和流程,最后测绘出高精确度、规范化、美观的数字化地图。在数字化地图测绘工作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图形输出等几个部分组成了测绘工作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时,通过计算机将外业记录的原始数据生成图块文件,同时要进行相应数据格式的转换、图幅的处理以及误差的检验工作,最后使其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呈现出来。

其次,是图形的编辑。在图形出现错误、不合理或者不需要显示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标注、删除,同时对一些植被、土壤等符号进行设计添加。在编辑过程中,图形修改时,必须以实际测绘的地形点及草图为参考,在需要时可以对外业进行复查核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再次,是图形的输出,在编辑时,要按照地图数据库的具体要求进行,进一步处理地图的图形文件,例如地物的闭合图块处理和分层处理要做好。使用绘图仪按照不同的用途将图形输出出来。

最后,是数字化地图成图的几种作业模式。其主要有电子平板模式、内业数字化模式、数字测记模式等。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改善发展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使得地图测绘的数字化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在数字化地图测绘过程中,GPS—RTK定位技术、静态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的使用,使测绘人员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获取,对数字化地图进行更加精确、更加广泛的数据采集。同时,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处理软件及基础应用软件的应用使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应用等过程得以实现,实现了测绘全程的数字化,降低了人为误差,使数字化地图的精确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发展。在数字化测图技术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能够大大提高地图测绘工作的测量精度,大大加快了其成图速度,与此同时对于原本的进图可以很容易的进行更新工作,使数字化地图的测绘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外,对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能够对和其相关的配套的设备、技术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使之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必然会随着数字化的进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地图测绘中更是如此。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地图测绘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较快的数据采集、较快的成图速度以及较高的精确度等等,目前,在城市规划、土地建设与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必然也会逐渐的改善提高,地图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也必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广泛。

参考资料:

[1]朱宝山.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01)

篇2

关键词: 设计方法,数字化技术,工具,媒介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eans and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s are more and more questioned. Digital architecture, cyber space (cyberspace), virtual architecture, digital design, parametric design, new terms emerge.

Key words: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tools, media.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高速发展,建筑设计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辅助绘图工具演变成了设计的参与者的角色。特别是集最新数字化技术之大成者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已经让计算机在设计过程中的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的出现无疑会对以往经典的设计思维方式产生变革。

“设计的过程是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准确而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追求。准确就要求我们对问题有系统和科学的认识,高效则对我们采取的工具和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以上两点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面对新世纪设计要求的时候,显的片面而武断,全凭建筑师的经验和突发奇想,“感觉”和“悟性”等词语不断出现在设计过程中,在设计过程中也反映出建筑师对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中运用的认识不足,数字化技术给了设计带来的仅仅是快速绘图和精致的表现。而面对这种全新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实际运用中又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其一:狂热的追求,面对数字化设计出的完全不一样建筑形式带来的新奇感,不去深入研究,为形式而形式。其二:漠然的观望。不去深入了解数字化设计方法,只是漠然的面对的这场变革。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欧美一些先锋派建筑师和设计机构都在上世纪末期对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大胆尝试,例如J•努维尔探究的数字技术建筑新语汇、C•索杜的生成设计法;F•盖里、P•埃森曼、D•里伯斯金、T•迈尼、G•里恩都从不同层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艾森曼为代表的东海岸和盖里为代表的西海岸的事迹也广为人知。KPF、SOM、荷兰的NOX、MVRDV、OMA事务所,Noman Foster事务所和英国的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等设计机构都建立起来自己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和支持部门,如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数字化研究部门CODE,已经逐步在公司内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数字建筑设计的教学课程,随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等也开设相关设计课程或建立研究机构。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和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Berlage institute)的设计研究实验室为参数化建筑设计和参数化城市设计进行了前沿性研究,流体城市(图1)、集群主义、参数化主义、关联设计(图2)成为了他们理论的口号。

在日本,先锋建筑师渡边诚早在10年前就对数字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用计算机程序来设计建筑。他用浅白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关于数字化设计的关键点: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这种实现能否离开计算机 的问题。建筑师村野藤吾所设计的表现人性美感的柔软曲面形体建筑和伊东丰雄的建筑都从各个方面对数字化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在对设计思维方式研究这一方面有明显的缺失与滞后,大部分是在介绍和学习西方的相关理论。在数字化建筑设计方面,虽然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己经扎根多年,但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和常见的此类书籍来看,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多还是停留在制图和效果表达演示层面上。 而对参数化设计研究的一些理论则更加鲜为常见,张利博士的《从CAAD到Cyberspace(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和俞传飞博士的《界限的消融_试论数字化时代建筑设计及其表现关系的嬗变》具有代表性。

台湾原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的刘育东一直致力于数字建筑新理论的研究,发表了《数位建筑发展》、《数码建筑》、《建筑的涵意》等专著。以上这些对数字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对参数化设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技术的微笑――传统美学的缺失

数字化设计以其理性的态度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影响了建筑形式的生成逻辑,从而进一步给建筑带来不同于传统美学需求的建筑形式,数字化设计的建筑形式并不能用传统美学的法则来衡量。这种美来自于对影响建筑生成因素的理性思考,由于受非线性理论等复杂科学的影响,数字化设计者认为影响建筑的因素是混沌复杂的,因此建筑的形式应该是不规则的、是非线性的,形式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摆脱了规则标准几何形体的枷锁,逃离了静态的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限制,超越了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比例、对称和秩序理念等传统美学的基础,生成了一种充满创造力、激动人心的复杂几何形式。基于欧几几何的传统建筑审美观念――均匀、韵律、节奏、和谐、均衡等在参数化设计中已完全不适用了。

正如前文说述,传统建筑的形态一般是静态的、稳定的,被称为是“凝固的音乐”,形式的逻辑来自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在美学上强调构图均衡、比例和谐,,复杂的曲线和曲面等新几何元素被引用在建筑之中,使建筑的形态表现出一种动态的、不确定的、不规则的特征。

由于抛弃了传统的美学标准,在这些形体中我们看不到它对建筑传统形式的呼应,看不出它对经典美学法则的继承,往往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美学的缺失。它关心的是更广阔的自然和宇宙,关心的是人、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在提倡非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当代社会,这种建筑形态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发展,对当代建筑和建筑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筑师面临的挑战

在对传统设计过程中的这场变革中,代表了最新数字化技术的计算机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辅助设计工具演变成了设计的参与者。建筑师通过数字化技术控制影响建筑生成的复杂因素,建筑师需要主动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需要正确处理建筑师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数字化技术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建筑的空间和形式多样化是以往任何时期不能比拟的,但同样也带来许多的问题和误区。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创造力与建筑师是否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来完成和实现设计想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显然前者才是决定设计水平的关键。建筑师还是建筑设计过程的掌控者。例如高迪在设计米拉公寓(图3)和圣家大教堂(图4)时,并没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但建筑师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是让人折服。

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作为当代社会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它所包含的态度从来就不是中立的,而是代表了某种具体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意志。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若没有正确认识他所运用的技术,技术的意志会下意识的左右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建筑师就会成为技术的奴隶,被动的接受技术带来的影响。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为此,建筑师应该主动去了解数字化技术,深入了解数字化技术发展历史,使之更好的为建筑设计服务。

其次需要协同好与其他设计工种的关系。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师和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有了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交流的进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这其实很关键,倘若一个软件中所特有的技术操作结果并不能为其他软件所用,那么设计的过程依然和传统设计一样是片面的。

更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还带来的文化和观念的碰撞与交融。正如B•吉尔(B.Gille)在《技术史》中所言,“程序化(技术的进步方式)必须渗透一切科技的范围,不仅包括经济这类经常被提出的领域,同样还包括社会、文化等各类领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强加技术发展是徒劳的,因为它不能适应一个总体平衡的必要条件”。但对技术的追求与对文化的尊重并不矛盾,建筑师应该积极应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异化,关键还在于建筑师对待数字化技术和文化的态度。

小结

尽管代表了最新数字化技术的参数化设计方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设计工具和设计媒介,解放了建筑师的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让建筑师思维更加专注于影响建筑生成的各种因素,但并没有根本改变作为建筑脑力劳动者的角色。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总体把控,发挥能动性。并且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建筑师要处理好自身与技术,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开展广泛的交流,积极地参与到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中去,主动和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谨慎地面对数字化技术多带来的设计思维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利.从CAAD到cyberspace―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建成,卫兆骥,王诂主编.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英]艾姆利•拉克托斯.科学研究课题的方法论[M].Cambridge,1978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方法与创新;建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资料信息的应用和信息的管理、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上也相应增加了许多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来说,传统的地籍测量已经不能够满足。所以,就需要运用数字化的地籍测绘,更加有利于对大量的土地面积进行量算与统计的工作,这就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工作进行的有效结合,而且更加方便地籍测量工作。在有效的信息成果进行管理和及时地更新便于更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实现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实现测图以及自动化地用图和管图等。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保证了绘图的准确性,而且对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有利作用。

1 数字地籍测绘的特点

1.1 劳动强度小以及自动程度的高

地籍测绘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内容,而且还有许多的特点情况下,那么就有着非常复杂的绘图工作。因此,在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中,就需要很多大量的手工绘制和计算、记录工作,最后还要进行非常繁重的检核工作,如果遇到较大强度的劳动时,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失误问题。而现代的数字地籍测绘的方式也是以利用PTK和全站仪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外部的数据进行采集工作完成之后,然后可以将数据自动地记录到PTK工作手簿或者全站仪内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力,不但可以很好地提高对于地籍测绘的劳动效率,而且这种地籍测绘的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全站仪和PTK手簿中的数据能够及时地通过计算机进行传输,可以让绘图人员在室内就能够进行相关的图形编辑工作,这样也能够将室内的工作时间缩短了很多。

1.2 数据精度高

现代的数字化的地籍测绘主要是利用了PTK和全站仪的测量方式,能够对传统测图在地图点的展点以及测定的误差进行有效改善,而且对于提高测定地点中物点方向的准确性和视距精准度等多方面起到较好的有利作用,进而可以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而且把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可以进行有效的保留,并且可以贯穿从传输到成图的整个过程。发挥数字化地籍测绘高精准的优势,也在很大程度傻瓜避免了发生方向、视距以及展点的方面出现的误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了测量成果的精准性。

1.3 信息量大

现地图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来说就是最大优势。这样就能够对很多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分层存放,可以对没有制约因素的数据进行有效实现管理和存放。而且通过数字地图可以对不同数据进行存放,并且能够将信息存放至不同的层内,如果需要对信息进行提取或者是查看时,就可以对数据存放进行操作即可。这样就可以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长久性进行非常完整的保留。除此之外,数字化地图的测绘也能够根据在地籍测绘的数据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特性,进行不同方式的补充,以保证用户的不同需求。

1.4 信息存储和传递快捷

对于传统的测图之后进行的数据传递大多数都是依靠原图、复印件等形式进行相互递接,或者采取数据照搬的形式将传递工作顺利的完成,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很多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由于原图破损、复印件不清晰所造成的传递有误问题,这样不能很好地对数字的存储和传递保持较好的便捷性与数据的精准性。而现代的数字测图能够很好地将所测量得到的数据转化成为电子数据,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进行有效的保存与传递,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传递和保持的完整性和精准性,也可以给工作带来便捷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有利于成果更新

对于数字化绘图的成果,其主要是根据绘图信息的定位信息存储到计算机内进行制作的,如果在信息出现变更等情况时,就需要把数据信息代码和一些对应的坐标进行编辑处理之后,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就能够绘图进行有效地、及时地更新,这样就可以保证地面数据的可靠性。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2.1 控制测量

在数字化地籍测绘中,使用成熟的GPS技术和逐渐普及的全站仪,来代替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这种使用高精度的静态GPS系统控制不但可以很简便地使用导线网方式进行绘图测量工作,很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控制测量工作的高强度的劳动和三角测量方法的技术局限性和繁琐问题。在进行实际测量工作中,使用的控制测量能够采用静态GPS系统技术,实现数据的严密平差。对于外部作业所采集的数据,如果是使用RTK技术,那么就不需要做图根控制点,如果是使用全站仪,那么就不需要在收集控制测量提前下做图根控制点。另外,也能够使用RTK技术做直接加密出来和图根控制测量使用导线测量数据等方法。

2.2 界址点和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1)RTK技术

RTK技术主要是运用于在开阔地进行测量,而且视线不会受到障碍和遮拦,所以就可以对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易看到顶部的建筑物进行测量。使用RTK技术能够减少了很多工作强度,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够将在野外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保存,一般都是自动记录在内存或者是工作手簿中,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现场进行绘制地籍草图。

(2)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如果有哪些不能到达底部的建筑物、是界址点在较为隐蔽时进行测量,就需要先使用PTK进行测量界址点,那么使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再使用全站仪根据RTK测设的图根点进行界址点的数据测量。使用全站仪的优势,主要可以提高测量坐标的准确度和精准度,而且全站仪有着自动进行记录、内存管理的功能,尤其是使用免棱镜全站仪,不但可以对建筑物的界址点和平面坐标进行直接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进行自动保存到内存中去,而且可以在测量过程中进行绘制草图,这种便捷的操作就可以减少了工作强度。所以,现在数字化测图的最主要方法是全站仪测量。

3 数字地籍测绘的创新

随着我们现代GPS卫星的快速发展,Galileo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实施,我国的数字地籍测绘也得到了很多创新发展,在航天设备技术的成熟、完善的背景下,能够充分地利用PDA组合模式、GPS以及远红外遥感模式都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地籍测绘的主要技术;另外,现代的数字地籍测绘与MAPGIS、DJC等数据库软件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测绘系统以此来提高地籍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测量精度,使得所测得的土地界线更加精准,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为测量成果的可靠性起到了保证性的作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测绘行业的快速发展,测绘工作者使用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也日益增多,而且已经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这些测图软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得到更好地普及和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新忠.“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4)

篇4

【关键词】电视台 安全播出 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时代和信息大爆炸时代已然来临。电视台作为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整合处理中心,在整个电视台工作全过程中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做好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1 电视台数字化工作背景分析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台播出朝向信息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视台已经进入数字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电视台在播出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电视台播出的质量和时效。例如: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以及自然影响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当前,我国电视台正处于数字化、信息化、流媒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等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做好控制安全播出风险的工作不论对电视台发展的角度还是对电视台内部运营,均大有睥睨。

2 数字化电视台播出关键点分析

针对电视台安全播出的现状,提出电视台在安全播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2.1 电视台安全播出硬性工作方面

在当前,电视台工作硬件整体提高,集中体现在视音频嵌入式技术、流媒体技术、SQL数据库技术、裸眼3D技术、高清信号处理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上。

电视台安全播出硬性工作主要是指在电视台安全播出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例如:硬盘播出操作、本地存储、节目编排等等,计算机技术中,由于设备缺乏基础的维护规则和使用原则,导致其在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造成电视节目播出时存在风险,出现内容丢出、泄露等情况。

2.2 电视台安全播出人为因素方面

人力资源是电视台安全播出最基础的因素。近几年,电视台事业的迅速发展,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到位,造成电视台安全播出中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如:电视台播出过程中责任的划分不明确、电视台值班人员的分配不科学等,导致电视台播出时,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工作不合理等现象。

3 加强数字化电视台工作的措施

电视台安全播出的风险控制不仅可提高播出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因此,针对电视台安全播出时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风险控制的措施:

3.1 提升硬性工作的标准

电视台安全播出的硬性工作是具备流程化、系统化的,根据流程化对电视台安全播出涉及到的每一步设备运行以及设备维护提出明确的使用规范和维护规范,首先是电视台播出电子技术设备的应用规则,电视节目播出时,涉及到的服务器主要有三类:播出、素材上载、利用计算机技术重点保障播出对应类型的准确性,遵循电视播出编码与解码的工作特点,上载需与播出的类型相对应,适当情况下,对其增加解码板,保障电视播出材料可实行策略性的修改分配,保障新闻素材在上传后可顺利通过技术审查、软审查两道关卡;然后对播出素材进行主、备份处理,并在上载播出电子表时,对素材的缺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视频故障时,有备份素材可继续使用;最后将电子设备维护的工作落实,制定相关的维护流程,组织维护人员对电视播出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更新落后的设备,保障电视播出时的安全,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

除此以外,促使电视台安全播出朝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采用数字化、嵌入式以及模拟的总控信号,避免信号丢失,例如信号选择时,可选取矩阵混合的方式,由此可控制信号的数字化,降低安全播出的风险。

首先,在播控中规定输出方式,采用嵌入式,利用存储器作为处理信号的数字设备,保障音频与图像配合到位。

其次为保障电视台的信号同步,利用帧同步机,实现信号的数字化,将信号进行主路的编码,配合SDH光纤具有发生单个断纤或设备故障时,成环保护可以自动切换的特点,形成传输网。

最终由总控进行信号的解码;最后实现UPS的信息化,保障数字化设备衔接得当。

运用此信息技术,保障电视台播出风险控制在无影响的范围内,同时提高电视台播出数字化发展的速度,不仅保障电视台工作的效率,而且可提高电视台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明确发展方向。

3.2 提高工作人员数字化技能

基于电视设备合理安排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的标准分配和管理非常重要,制定合理的电视安全播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框架,主要针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值班工作和轮班工作进行分配和管理。

首先,明确管理的层次性,实行分级化管理,明确电视播出部值班人员的责任和岗位的工作内容,积极发挥部门管理者的职能,将日常工作具体分配,责任到人,有利于发现风险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其次,针对电视台播出的值班工作人员对值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总结,明确记录每一项工作内容,一旦发生人为因素的风险,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最后提倡所有工作人员采用汇报的形式,以周、月为单位进行工作总结,商讨电视播出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风险,明确风险控制与处理的措施,防止风险的二次发生,对提前发现播出问题的要给予奖励,以激励播出人员的工作动力。

另外,电视台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流媒体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要,要紧跟时代。

4 结束语

电视台工作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都对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数字化电视台工作的关键技术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新.广播电台主、备一体化安全播出系统[J].电声技术,2012(07).

[2]张瑞芝.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05).

[3]白桦.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中的安全播出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6).

篇5

1.1 艺术化的目标

对地图语言进行艺术化,主要目的就是让其更加具有艺术性,使得地图语言能够具有艺术的语言。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艺术品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愿意去接受,他们通常都会有以下几个特性:(1)具有审美性;(2)具有形象性;(3)具有情感性;(4)具有技巧性等。而这些特性又正是地图语言所要得到的境界,因此就可以说地图语言进行艺术化就是为了使其更加具有艺术性。

1.2 对制图技术的要求

想要实现地图色彩语言的艺术性,就要对制图工具有比较强的要求。首先,制图工具一定要能够对色彩进行编辑,并且能够对这些色彩进行特殊效果设置,这样才能够对其色彩进行效果预览并能够及时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使得地图色彩语言能够实现艺术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制图工具都不能够很好的对这些功能进行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也就是数字制图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技术而言,它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通过使用该技术使得地图色彩具有更好的效果,促进地图色彩语言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2 提高艺术性的方法

2.1 提高审美性

很多地图的制作者虽然能够通过色彩三属性视觉来向人们展示地图的内容,但是却很难实现其审美的特性。??数字化调色板出现之后,就能够弥补地图制作者在这方面的不足。数字调色板使得地图制作者更加容易掌握色彩三属性,而且也能够把各种不同的审美风格区分开来,在进行调色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调色效果,如果对调色效果不满意,那么就能够及时对其进行修改。

地图中不同的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来进行表达,并能够达到美化的作用,所以色彩对于地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题地图层次性主要是通过明度和纯度两个方面来完成的。假如地图是使用白色或浅色来作为其背景颜色,那么底图要素所使用的颜色应该具有低纯度、高明度的特点;而专题要素则要与其形成反差,主要使用的色彩具有高纯度低明度的特点。要实现这个效果,使用调色板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通过运用数字调色板,才能够很好的掌握地图的纯度和明度,使得地图的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感,制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就更容易被人们所了解。色彩的种类有很多种,并且某些色彩之间的相似度很高,很难对其进行辨认。而通过使用数字调色板,就很容易对其进行观察,使得地图更加具有审美性。

2.2 提高形象性

地图色彩形象化也就是说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通过色彩来使其与实际更加相似,它是地图色彩艺术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地图色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个色彩之间的配合,使得整幅地图的色彩能够更加协调。那么我们就可以通使用数字调色板来进行色彩配置,使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得地图色彩更加具有形象性。

当然,色彩不仅仅只有三属性,而且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通过使用不同色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物品的软硬、冷暖等各种特性。因此就可以通过色彩来描述很多事物,包括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在进行色彩的选择时,要考虑到色彩的三要素,同时也要注意对其感受特性的选择,使得地图色彩更加具有形象化。

2.3 提高情感性

地图制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使用色彩来进行表达,例如可以通过色彩构成表达悲伤的情调,或者是现代的情调,以及春天的情调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调。所以在进行色彩搭配时,一定要注意其具有的情调,使得地图具有更多的韵味,当然这也使得人们的情感能得到表达。对于同一个地图,如果其色彩不一样,那么就会给人不同的情感意味。当然,对于相同的地图,加上相同的色彩,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具有的感情内涵也会有所不一样。地图色彩能够给人带来很微妙的感觉,即使这些色彩只有细微的改动,也会使得人们对于该地图有不同的审美风格。所以在进行调色时,要运用数字调色工具来完成工作,使得地图色彩的情感表达更加具有艺术的特性。

2.4 提高技巧性

2.4.1 巧妙运用色彩语言

地图制作者想要掌握好色彩的应用,那么就要熟悉地图色彩的语法规律,才能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也能够达到艺术化效果。当然,制作者也要学会鉴赏他人的作品,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就可以借鉴使用,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够巧妙运用色彩技能,从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巧妙的解决。使得地图色彩更加具有艺术的特点,从而更加容易向人们传递所要表达的内容。

2.4.2 巧妙运用制图工具

想要巧妙的运用制图工具,那么就要足够了解各种工具的性能作用。一般来说,对地图色彩进行选择时,通过使用一种制图工具很难使其达到艺术的效果。那么制作者就要通过使用多种制图工具来实现。只有通过不同工具之间的互补,才能使得自作者的情感得以表达出来。所以就要求制作者掌握多种制图工具的应用技巧,在进行地图色彩描述时,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些工具,使得制作出来的地图既具有科学的特性,又达到艺术的目标。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工具来确定图上的方位,辨别生活中的方位的方法,加强数学本体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1. 知能水平: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辨别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用刻度尺测量、画线.

2. 年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思维具有一定的守恒性,但思考问题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 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对根据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有一定难度.

二、以培养学生智慧为本的教学目标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置.

2. 能通过测量方向、距离来绘制出物体的具置.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2. 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学会与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确定物体. 位置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淀生活数学、大众数学的价值观念.

三、以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积淀数形结合思想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以方向和距离结合的方式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具置. 解决这一重点首要方法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准确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因此我选择营造学生熟悉的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来引出学习问题.

2. 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模拟现实的情境生动还原:以“孔雀馆和雄狮山都在大象馆的东北部,那么他们的位置一样吗?”这样一个认知冲突作为起点,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要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并在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淀数形结合与坐标的思想.

(二)方法、工具支撑、构建探究环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 教学方法

在创设了“情境”之后,就进入了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掌握确定主方向,偏离的角度,以及距离的方法. 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测量、画图的探究环境,在充分动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进而归纳出描述方位的一般方法.

2. 教学活动设计及整合点分析

这里我为学生准备了多媒体学件:动物园平面图、量角器、刻度尺,构建出一个学生可以虚拟操作的探究环境,让孩子们在讨论、量、测、画、交流的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如何确定准确位置,提升信息素养.

四、以用技术学习为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利用一个网页把所有资源连接在一起,设置了“热身赛、动物园、试身手、定向赛”等几个模块,主要作用是构建问题、探究、训练环境;如果条件不允许,这些素材也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篇7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法

引言

配置方式和数量这两个因素是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重要且复杂的两个因素。电气元件的应用种类也最为多样,尤其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且繁多的电器元件,然而,这就运行方式便致使了在相关软件及程序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获取信息量方式、数量及渠道相对较为繁多。诸多的原因致使了发电自动控制系统在检修及维护过程中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运行效率便势在必行。

1 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发挥的功能

对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是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这一步骤在整个发电厂自动化控制中所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它将发电厂中的相关模拟数据进行收集,同时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检测与筛选,在筛选与检测的同时,若是发现相关数据存在偏差或是存在问题,便会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与校正,这就为整个发电厂中关乎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数据系统分析与相关整体解读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且扎实的工作生产环境。在信号收集与鉴定分析的过程中,被检测分析的数据信息将在显示器上以最为普通且常见的方式反馈给工作人员,显示器上主要呈现的是发电厂现场的所有模拟数据以及相关的计算量,开关、断路器数据以及多种相关数据,而处于正在检修状态的相关电器元件也将会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检测报警功能在自动化系统中更是充当着关键角色,它对于发电厂全部数据的检测可以使发电厂工作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实时掌控,并且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把控的过程中,还可以将画面与系统信息进行结合。若是发电厂中模拟量出现超越极限的状况,发电厂自动化监控系统便会将相关超越极限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如超越极限数据的时间、编号以及名称和相关参数信息,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打印、上传以及计算分析。事故警报和预警警报是警报的两种常见分类,不同颜色的警报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区分标准,也就述说,不同的颜色便是区分二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在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两级别控制、现场自动控制、上机控制和DCS 控制是较为基本及常见的四种控制方法,而现场自动控制较其它控制方式相比便出现了不灵活性、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后三种控制方式,较为灵活命令操作的顺序成为操作优先级,保证合理的操作优先级可以确保控制系统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及生产的安全性,从而杜绝相关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2 先进电气化自动控制技术

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更为高端有效且具有先进数字化平台的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被逐渐应用到生产领域。现如今,ECS系统在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这种系统的优势较为明显,计算机参与数据处理、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继电保护等技术被较为集中地应用于此类系统。这种系统的总体构架是分层次的,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现场总线、以太网、信号处理、继电保护等技术达到了对发电厂相关部件的实时保护,如继电保护技术对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设备、电动机的保护,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可以保证对事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反馈等等。简单地说,这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层次构架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控制层、管理层和间隔层三个部分,硬件服务、工作站硬件等主要分布在控制层,控制层的通讯链接主要通过录波分析、电抄表等软件完成。同时由于ECS工作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理念,管理层和站控层也实现了一体化设计,这样就实现了组态调试的完整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调试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从整体上实现了系统的通讯工作功能,确保了间隔层与通信层之间的通信速度。并且使用DCS、MIS等信息数据端作为通讯的接口,使得ECS和DCS之间的相互通信不受任何限制,这样就大大节省了通信线缆和变送器设备的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

ECS工作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这种设备的运用使得其独立运用突破了通讯限制实现了系统的独立运行,保证了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完备的屏蔽以及阻隔组件是GCS监控系统的最大优势,也就是说,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成功地抵御各种干扰,适合在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运行,同时,更为新型的冗余技术也被运用到该系统之中,因此,GCS监控系统实现了双线网络控制、站控设备冗余以及双层以太控制等多种模式控制,从工作效率上确保了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工作系统中的安全部件当中还设置有防火墙等多种杀毒措施,根据网络分段和数据加密等多种方式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系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的功能也被应用于ECS工作系统之中,这种较为先进的功能是传统电气设备无法比拟与超越的。这种较为先进的恢复功能的运用,也就使得整个监控系统的三个层次,间隔层、站控层和管理层拥有了一种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软件自身修复功能。此系统的另外一种优势便是在庞杂且较为多面的运行系统中,在另外两个控制层管理层与通讯层相关连处添加了一种较为相似且与熔断网络数据相类似的程序系统,此类应用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从最为本质的层面上保证了数据及相关信息的获取,确保了并在质的层面上保证了监控系统内部的自我修复功能,此在硬件的配置方面,则选择了较为智能及先进的主机,这种主机的优势则主要表现在具有多个CPU。这就确保了在计算机进行较为巨大的计算量时相关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完好性,从根本上确保证了发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是一种对国家财产及工人生命安全的保障。

3 结束语

通过对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介绍,可以得知,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电厂的运行电气相比更具有操作性以及可行性,并且其工作效率令人惊叹。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较传统的发电厂控制系统具有着完全独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及文化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管控的发展也极其明显,毫无疑问,我国各行各业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正是由于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有着极其明显的提升,这也就使得在技术先进的现场工作环境之中,不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缓解,同时工作压力也随之较小。也就是说,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的操作及运用过程是可行的且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李进杰.关于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2).

篇8

关键词:地形图;数字化生产;质量控制;航测成图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利用纸张作为载体的1:10000地形图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也逐渐的增加。目前,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大比例地形图的需求,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航测成图,而且也逐渐的将地形图数字化。在1:10000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一集建库中,1:10000数字化地形图作为其中的主要产品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下面我们将对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以及生产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并提出常用的航测成图的外业调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以及生产技术线路

1.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

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主要包括1:10000数字化地形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其中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需求是最大的,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1:10000数字化地形图是传统的1:10000模拟地形图的升级产品,以矢量形式存在的1:10000数字化地形图较为全面的描述了地表的信息,也较好的反应出了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与相关的属性。

②1:10000数字化地形图是4D产品中唯一采用了矢量数据信息的一种产品,其每一要素都是采用点、线、面对其几何特征进行描述的,并赋予了其属性。

③1:10000数字化地形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形图相比,其具有更新快速的特点,从而使其为各方面提供现势性数据资料更方便。

2.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主要生产技术路线

目前,在对1:10000地形图进行数字化的生产中长使用的方法有扫描矢量化法、数字摄影测量法、解析测图法。各方法的技术路线如下:

①扫描矢量化法。该方法主要是对近期所测绘的现势性较好的1:10000地形图采用图形扫描仪进行扫描,使其变为栅格信息,然后在经过定向与几何校正处理之后进行人机交互数字化,最后经过编辑接边等工作行程数字化的地形图。

②数字化摄影测量法。该方法主要是应用影像扫描仪对现势性的像片进行扫描,然后在野外控调以及电算加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立体测绘,最后经过编辑接边等工作后形成数字化地形图。

③解析测图法。该方法主要是在野外控调以及电算加密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测绘工作,然后在脱机的情况下进行了图形编辑与接边后形成数字化地形图。

二、航测成图外业调绘应注意的问题及质量控制

1.地形图调绘的主要要素及内容

⑴测量控制点

检查是否按规定要求核实控制点、采集测区内的水准点。

⑵水系

检查水系要素及其附属设施是否按照设计指标予以补测、补调,是否反映了区域水系的总体特征,检查水井、泉及水系的附属设施等要素的准确性、完整性。

⑶居民地及设施

检查是否真实反映了区域内的居民地总体分布特征,综合取舍等是否符合图示要求,居民地及其它设施的表示与地形等要素的关系是否合理、正确。

⑷独立地物

检查独立地物的性质及位置的准确性。特别注意影像上有的地物是否存在。

⑸交通及其附属设施

检查各等级道路的相关属性及附属设施的正确性,是否反映出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合理性,以及道路与其它地物要素关系的正确性。

⑹管线、垣栅

对电力线、通讯、光缆、油、气、水、围栏等线状要素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⑺境界与政区

检查收集的行政区划和其它界线资料是否齐全并正确使用。注意各类自然保护区界线的标注。

⑻地貌

检查部分地形、地貌表示是否合理。检查用符号表示的地貌要素的完整性、正确性。

⑼植被与土质

检查调绘片上是否真实反映植被的分布、种类,植被最小选取指标、综合取舍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土质调绘及符号配置是否正确反映土质的类别、分布及其形态等。

⑽地名

检查各级居民地名称和自然地理名称等注记的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注意检查地名使用数据源的正确性。

⑾特色要素

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正确表示了当地特色要素,按设计要求对未知要素处理是否合理。

⑿特别要素

注意军事设施和国家保密单位的表示及个别要素的特殊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⒀图名检查

检查是否按规定正确、合理命名图名。注意图名和图内标注地名的一致性。

2.检查接边的精度及质量控制

在进行外业调绘时要求各项目组在交图之前必须认真的接边,保证交回的图不出现路宽调绘不等宽、路的性质漏调、植被不接边、电力线与通讯线不接边等问题。各数据层接边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注意与同期成图接边和与已成图接边各有不同的精度要求。另外,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检查要素的接边情况,接边的注记和接边者、检查者签字等情况:

②注意检查同期作业、自由图边、与已成图的接边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③注意按要求在测区内处理好各种接边问题,线状地物(电力线、界线等)出现问题要实地核实并纠正。

4.对需要内业补采(测)的地物,外业必须保证影像的清晰

对于内业未采的地物而言,外业就要对其圈出然后返回内业进行补采,为了避免影像不清楚的情况发生,外业在让内业采补之前必须保证影像的清晰,同时还需要在影像准确的刺出点位,或是在调绘图上将应的位置示意出来。

5.外业实地补测数据及质量控制

对补调的数据而言,外业应该保证定位数据的充足,例如:没定位一个点必须有两条以上的栓距,而定位一个矩形房子至少需要定位两个上边上的点,同时还要对房子的长宽进行量取。在定位新增的地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一个点进行定位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栓距;

(2)在对一个新房进行定位的时候不能在每个房角只量取一个栓距,至少要保证有一个以上的房角有两个以上的栓距;

(3)在对一个圆弧进行定位时至少需要定位3个点;

(4)对新增、补调的所有线条,外业必须有定位数据。

对外业补测中的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补测仪器

检查补测数据所使用的仪器是否经过检定或校准。

②补测要素的坐标转换

检查补测数据是否按符合设计要求。

③补测要素的表示

(1)检查使用测量仪器补测的要素,是否在调绘图上按设计要求进行了表示;

(2)检查补测数据中有向要素的表示是否正确,补测要素的符号化或说明注记等表示是否齐全、正确。

(3)注意补测数据的存储和备份。

四、结束语

目前,1:10000数字化地形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在其成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航测成图。笔者主要对航测成图外业测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以及生产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文君.1:1万地形图数字化方法研究[J].中州煤炭,2002,(4):15,35.

[2] 苟红兵,张增场.大比例尺航测成图外业调绘应注意的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9):14-15,26.

[3] 孙海晶.装测法成图在航测成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3-23.

篇9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发展方向

0引言

机械设计与制造是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技术,综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无不是以工业发展保障国家国际地位,我国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同时整个社会已经进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技术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我国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升级换代,以强有力机械能力助力我国工业发展,成为当下相关学者研究的热门问题。

1智能制造的概念及特点

1.1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概念的提出已有近30年历史,最初是由日本在1990年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项目中提出的,可以被认定为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系统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其通过运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对制造过程中的人的各项工作活动进行取代,完成对事件的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智能制造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推动着自动化的概念向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1.2智能制造的内涵

1.2.1数字化

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制造旨在减少人对于制造过程的干预,使设备具有自主决策和工作的能力,相对于人对各项生产要素的主观决策分析能力,机械设备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较弱,因此,且由于设备的决策过程是通过计算机智能算法实现的,因此,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先要实现设备运行过程的数字化。

1.2.2可视化

可视化是智能制造实现过程的必要环节,由于人类对于数字的处理也均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当有大量生产数据出现时,仅靠人类的脑力难以进行控制和察觉,因此需要借助可视化工具,将各项生产数据表现的更为直观,有助于人类对于生产过程的检测和调整。

1.2.3自动化

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将人类从制造活动中解放的有力工具,且伴随着近年来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水平也在逐年提升,通过添置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无人化,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能极大保证生产过程各项活动的精准性,对于提高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4协同化

任何一款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往往需要借助多种设备依次对部件进行加工,才能实现产品的设计功能,因此,就需要不同设备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生产过程协同化主要涉及到复杂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协同,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待与迂回,进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流畅性,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保证。

2我国现阶段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加快了我国智能制造计划的实现进程,不可避免对现有的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产生冲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2.1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换低

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换率低是我国现阶段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据统计,从21世纪初,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已经连续数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我国各项生产工艺和母机产品对国外依赖性强,导致科技成果转换不完全,对于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及高端设备产品,我国还未具备自主的生产和加工能力,这也是限制我国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2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因为各项生产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来到我国进行发展,快速提高了我国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同时也对于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由于我国的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是在外资企业的影响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因此,现阶段各项产品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未考虑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环境监测公报,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控制质量超标的比例达到3/4。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我国的经济也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这必然对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产生影响。

2.3高端产品少,信息技术应用不全面

高端产品少,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全面是我国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面临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40年,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减少生产过程对于生产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产业转型的一大瓶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加快我国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是解决我国当前产品不够高端的主要途径。

3未来发展方向及支撑技术

3.1发展方向

综合现阶段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在设计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成果转换力度,多学科耦合集成、模块化与网络化将成为未来我国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3.1.1多学科耦合集成化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充满个性,产品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仅靠单一学科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机械、电气、通信、控制等多学科耦合必然成为未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学科进行耦合,进一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工的依赖,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功能仿真,并具有针对性的迭代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产品功能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3.1.2模块化与网络化相结合

模块化与网络化的机械设计模式能统筹各项资源,将任务进行分配与整合,从而提高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水平,按照设计团队的专业技能或者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拆解,对任务分配,实现模块化产品设计,即并行工程作业,能极大提升设计的进程,保证产品设计的质量。同时,通过网络化,将各模块化的功能结构设计进行连接,实现各工作小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及时沟通,从而保证产品整体的工作性能,最终提升了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水平。

3.2关键支撑技术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技术朝着多学科耦合与网络化等方向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撑。

3.2.1分布式网络布局设计技术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机械与自动化设计过程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分布式网络布局设计则为实现并行工程作业所必须的技术,将各工作小组团队的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设备的交互,能有效减少因流程和资源传输导致的设计过程资源浪费。

3.2.2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是三维可视化,即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客户的需求进行可视化呈现,与传统二维视图相比,三维可视化能直观明了的将产品细节进行展示,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导致的产品报废;第二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由于现阶段大多数产品均为多系统复杂产品,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将产品的工作过程进行数据化分析,找出关键点进行功能加强。

3.2.3数据云存储与共享技术

数字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实现的过程会产生大量过程数据,数据云存储与共享技术能有效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并通过减少纸质化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转移性,便于后续深度开发和经验分享。

4结语

篇10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

引言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主要是用来生产实践的,这也标志着自动化设备正在逐步现代化。在实施安装的过程中,自动化设备中的零部件是安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安装的效果影响结构的精度,安装的时间影响设备的质量,也会影响生产的产品的使用效果。因此,研究安装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械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要点

首先,应该在安装前做好充分准备,牢记安装规则,重视安装中的注意事项。安装技术人员必须背熟安装过程,在实际安装前应该在心里模拟一遍,并且思考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便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尽快解决问题,顺利安装完成。其次,要注意自动化设备的轴承安装和零部件的焊接。在进行这两项安装时,要按照自动化的科学方法进行操作。最后,自动化的设备内部比较精密,零部件的安装需要进行密封处理,如图1所示。即便是安装的交界面,也要进行特别处理。

2安装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的安装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也是依靠数理化知识进行设置的。安装时,如果技术人员能够保障安装质量,将直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另外,我国的安装技术和方法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计算机处理技术并不能在安装时充分发挥作用。

3安装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提高安装质量

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质量由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过硬,同时要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平常工作中,要训练安装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熟练操作流程,以减少安装时的失误。制定安装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通过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2学习安装技术和方法

我国的安装技术相对落后,通过学习国外的安装技术可以提高我国安装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的先进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以国外的先进技术为基础,不断创新,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安装水平。

3.3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科研资金,以加快安装技术的发展。要培训安装人员,选拔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整体人员的技术水平。

4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具体应用

4.1自动化系统的安装

4.1.1加工系统在我国的工厂中,技术人员长期处在生产工作中,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而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尤其是加工系统,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厂的生产速度,提高工厂生产的零件精度,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4.1.2组装系统实际生产中,生产的工具多种多样,其中应用广泛的工具就是小元件的组合工具。以往小元件的组装依靠人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也会严重耽误生产进程。自动化系统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且不会因为人工安装出现大量的位置错误。在工厂的组装系统中,全面融入自动化技术,可保障元件的生产顺序,降低整体失误率,提高生产效益。

4.2检测系统

由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精度检测也是工作中的重点。自动化系统的加入,提升了产品的检查速度,保障了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可以高精准检查生产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数量。4.2.1找准安装基点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找准设备的中心线。基础中心线要求和纵横的中心线统一对齐。实施安装前,可以对标板进行永久式绘制。基准点的位置也应该绘制布置图,以两种图版为基础进行安装。图上应该标明实际的埋设点和基准点,如果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也会有基准点作为参考。同时,要实施观察设备的沉降情况。当设备进入高速运转时,以减少震动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基准点的数量一般不能少于四个,检查时可以按照原有的基础规范设立基准点的标准。4.2.2定位设备吊装设备后,需要精准的定位设备。因此,可以设立挂设基准线,按照要求选择钢丝。钢丝的直径应该在0.3~0.75mm。挂设期间的拉紧力应该在钢丝整体承受力的2/5~4/5。水平挂设时,整体的距离不能超过40m,斜跨距离不应该超过40m。对基准线进行挂设,可以帮助线架进行调整。安装期间,线锤必须和基准点对症。经过调整后,才可以锁定螺母。应用基准线时,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偏移。4.2.3调整标高标高的调整是设备安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应用水准仪对基准点进行设定,然后投射辅助应用的基准线确定设备的标高,不断做出调整直到调整合格为止。比较重要的设备必须应用水准仪,以减少设备安装可能发生的失误。4.2.4调整水平度在以往的安装工作中,基本按照整体设备和分体设备结合参照调整水平度。如今,应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设备表面,按照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水平仪,分体的设备找平后分别进行安装,之后进行整体的安装即可。

5结语

机械工程是我国的主要工程之一。应用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整体的工程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朝军.建筑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1642.

[2]朱红丽.试论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3901.

[3]黄位昌,马锦静.机械设备地脚螺栓安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