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4-18 16:5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旅游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导航系统 城市智能综合服务 软件创新研究 市场需求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导航系统在现代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愈加突出。目前的导航软件唯一的缺点就是涵盖范围不够广,功能不够齐全。城市导航大多为旅游业服务,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导航软件搜索范围比较单一,仅仅涵盖了地理信息,并且不提供扩展搜索,而该项目的根本就是扩大搜索范围。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发展研究旨在推出一个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人群要求的导航系统,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对导航和城市数据的全面整合,旨在做出一个可以满足要求日益增高的导航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
2、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发展研究内容
2.1、研究意义
该项目研究旨在投入实际应用后将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由于涵盖范围广,功能齐全,将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体验。搜索得出的相关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搜索目标周边的经济发展,而如果应用于旅游业,则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综合情况,同时也可以刺激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
2.2、相关研究领域现状
随着无线电网络的普及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物流管理、紧急救助、设备监测、灾害预防、 医疗保健、个性化信息传递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活力[1]。
导航系统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功能的日益完善,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开发的硬件先决条件。系统的开发前景一片光明。再者,据2013年2月26日尼尔森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而且在智能手机APP使用情况方面,中国的用户更多选择游戏(70%)和地图导航(63%)。随着便携式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日趋普及,系统的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但是目前大多数导航软件唯一的缺点就是涵盖范围不够广,功能不够齐全。城市导航大多为旅游业服务,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导航软件搜索范围比较单一,仅仅涵盖了地理信息,并且不提供扩展搜索,而该项目的根本就是扩大搜索范围。
2.3、研究可行性分析
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良好的背景基础,该系统的研究基于当今飞速发展的GPS及GIS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和更新,以软件为载体将数据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满足当今消费市场希望导航系统可以更全面、更便民、更易操作的要求。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近年来,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的出现将会进入各个家庭并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会被引入各项行业,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
未来几年内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还将会有大幅上升,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估计,国内旅游市场对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为丰富完善的信息资源,使用此系统进行查询不单单可以得到它的地理信息和行车路线、里程,还可以得到它的概况、规模、发展状况、科研水平等等相关信息,由于涵盖范围广,功能齐全,将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体验。
我国导航应用市场过去一直饱受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因素的瓶颈。随着这两年技术水平与产品成熟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目的地信息越来越受重视。关于旅游目的地信息是否容易获得,被作为衡量目的地旅游业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也是衡量旅游者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3]。我国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未来国内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市场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
中国导航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导航市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政府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高科技前沿阵地深圳及北京等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的大力发展带动,势必会带动整个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大力支持,城市智能导航产业很快就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尽管我国90年代开始积极跟踪国际智能交通系统领域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进入发展期,在软件、产品开发、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在交通信息服务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如就地取材、政府支持、自主便利、市场熟悉、价格优势,正是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发展的最大资本。
2.4、软件的推广与普及应用
该系统不仅可以以软件的形式,用便携移动设备为载体来实现其应用价值,同时可以与政府寻求合作,将其应用在路边的便民终端平台里,现有的服务平台里主要应用于旅游行业,在使用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就可以让服务平台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甚至可以将置于便携设备的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更新通过政府提供的便民平台来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的未来研发前景广阔,研发难度日渐降低,但是面临着的竞争愈加激烈。因为包括百度地图等地图导航系统、以及很多便民网站开始相互融合,已实现部分本系统的预期目的及设想,如可以在地图中搜索“团购”信息和黄页信息,所以,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的发展在面临着挑战,但是同样,在竞争的同时,也会更好的促进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基金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xsz-19)。
参考文献:
[1]施浒立,崔君霞.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向何处去.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41(5):539-546
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业;集成发展
[作者简介]荆艳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074-04
旅游消费活动的个性化发展,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成发展,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集成背景
(一)体验经济来临。文化体验是人们现代旅游需求的重要内容。把古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自然地融合起来,让旅游目的地由内而外自然尽显独特气质,并凝聚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包容力,让游客浸润其中、尽情感受,这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以发掘文化、表现文化、营销文化来升级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出路。
(二)“文化旅游”兴起。2011年是“中华文化旅游”主题年,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成为发展的重要特色。旅游必须为人们提供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体验消费,把观光旅游上升到文化经历、文化体验和文化欣赏的高度。而创意产业的高智能性、高附加值生产特性为旅游业指出了有效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创意改革涉入深水区。文化创意产业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核心部分、扩展部分和聚合部分。核心部分有视觉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扩展部分主要有传媒业(广播电视与印刷出版)、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聚合部分主要体现在文物博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品市场、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2010年11月,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认定,7个新成员中有5个以旅游文化为主题。未来,文化休闲旅游业也将和文化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等其他门类一起,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四)旅游业结构优化升级。好的创意是价值源泉。创意成为在低价社会中获得高价利润、在拥挤的旅游市场中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的方式,是旅游知识经济的密集反映。旅游行业依靠文化创意提升产业内涵和实现产品升级,依靠文化内涵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跳出低成本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路径
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沿着“共生阶段融合阶段集成阶段”发展的路径不断演化(图1)。在共生阶段,旅游产业和其它创意产业类型将互相伸出触角,谋求创造适合双方发展的共同空间;在融合阶段,双方将找到并致力于开拓共同的发展模式。此时互相促进,但矛盾与合作同在,处于磨合期;在集成阶段,双方在某种层次和战略上将合二为一,环境、资本、体制和谐,形成利益综合体,达到高级协同。
现在政府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实现了空间上的聚集,正在努力创造协同生产的聚集机会。聚集区内市场化中介机构缺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流动和互动,群体优势和协同优势尚未显现,集成发展的模式尚处于初期探索状态。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集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平台,也需要催化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应当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法律环境)下的、具有市场创新平台、体制创新平台、金融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由于创意具有非排他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建立技术与信息的壁垒保证旅游文化创意合理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的界定与有偿使用保证旅游文化创意的使用范围。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旅游文化创意如果没有保护,模仿和重复建设就会继续,这对走在创意前列的旅游企业是个沉重的打击:一方面先期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得不到有效回收;另一方面,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形成“创一个死一个”的被动局面。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是旅游文化创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前提。
(二)市场创新平台。创意的商业化需要市场做有效配置。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移情性风险较高,需要在敏捷创新的同时实现敏捷获益以回避市场风险。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创意的产权交易市场、要素交易平台,使要素按照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律在价值链上找到契合点,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的创新与提升。目前的旅游博览会和文化产业博览会承担了这样的功能。但常态化的文化旅游要素交易市场将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专业化服务,也是让旅游资源寻找文化创意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创新的困难是:知识产权的界定、交易和产权变动、诉讼等问题;创意的估价与市场价值的形成机制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企业、技术开发企业以及资本运营企业之间搭建交易平台的中介缺位问题;文化创意及旅游要素交易市场的形成与运行模式问题(表1)。
(三)体制创新平台。(1)管理体制的创新。旅游业辐射范围广、内涵丰富,发展旅游业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为适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管理体制创新,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协调园林、绿化、文化、文物、水务、商务、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资源。这为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2)经营体制的创新。目前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业集成经营模式有四种:一是文化创意在旅游业中的股权化经营;二是创意企业可以与旅游企业、资本运营企业、科研院所达成战略投资计划:三是文化创意通过信托、寄售等方式,或通过文化创意交易市场进行产权授权经营或转让;四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直接经营。(3)协同研发机制创新。在旅游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文化创意的介入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但旅游业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形式提出更高要求。旅游文化创意必须实现通俗化、集中化、特色化和参与化。文化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承担触媒作用,需要研究机构、创意企业、旅游企业、生产企业、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建立战略联盟,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新的旅游价值链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组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整体产业的提升。
目前的主要困难是:自主文化创意、自主技术手段、自主营销体系、自主管理品牌的缺位和相互之间的割裂。条块分割使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界定不明,而科技与文化、旅游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何开发创意与技术并行的旅游文化产品是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政府宏观规
划与调控提出的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要求。
(四)金融创新平台。创意文化和旅游业在融资方面一直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创意的估价、市场前景和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融资和上市面临障碍。这些困难需要理论界和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新的模式创新和机制摸索。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集成的入手点
软实力构建是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治理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在扩张的同时,通过融入旅游产业价值链环节,可以显著改变旅游产业的内容和发展走向,通过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联动和升级,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集成可以从以下环节人手推进。
(一)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集成。启动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影视旅游基地。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建立旅游扶持资金。推介旅游演出剧目以及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整合影视体验和生态休闲的旅游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旅游公司、龙头企业、特色项目及餐饮单位。整体包装影视特色、演艺特色的旅游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
(二)建筑文化、餐饮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推出美食旅游。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园。美食文化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平台。可以在公众评选的基础上,认定旅游风味餐厅,推出代表当地特色餐饮的品牌小吃与菜系。同时,适当将一些具有时代色彩的工厂、仓库等变身为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主题博物馆,形成主题文化旅游园区。
(三)商业文化、创意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充分重视旅游购物,借助高科技发展“智慧旅游”。旅游商品是提高旅游品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元素。应建设旅游商品专属品牌,寻求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建设商贸中心,助推旅游购物市场繁荣,推进旅游商品市场标准化。同时,使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景区旅游体验价值,开发高科技主题公园和情景模拟体验项目,形成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利用智能化采集、记录、整理、分析、反馈信息网络系统,对游客进行全球化全天候服务;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数字化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在旅游消费的全过程推广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引入旅游业网络化数字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推动信息化管理。
(四)民俗文化、节庆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打造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根据四时节气变化,开办桃花节、滑雪节、登山大赛、风筝节、秧歌花会等时令活动,通过评定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民俗旅游户等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注意民俗旅游规范化、特色化经营和民俗接待推陈出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姓喜闻乐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旅游节庆活动。
(五)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集成。积极促进“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一批有生态养生功能的温泉度假村、森林公园和乡村旅游景区可以率先开发主题养生旅游项目,通过讲座研习、养生体验、短期疗养等形式提供休闲度假的旅游高端特色产品。同时,积极挖掘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试点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增加游客体验,满足高端需求。
五、结语
文化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抛开片面重视载体而不重视内涵的老路,减少盲目、重复和低俗发展,注重旅游文化体验的真实性,加强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防止本源文化被世俗文化所同化、文化差异渐次衰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降低等问题出现。
篇3
关键词:观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72-03
一、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观光型旅游是一项最基本的旅游活动,也是目前最为传统、最为普遍的旅游形式,如观赏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景观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民风和乡土人情等等。观光型旅游最大的特征就是旅游方式的单一性、旅游资源的依赖性、客户群体的广泛性和消费价格的低廉性。但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旅游需求的增加和旅游产业结构变化促使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升级,传统观光型景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也受到了游客们的冷落。
(一)发展观光型旅游的经济效益最低
观光型旅游目的地是以当地的风景名胜为旅游的重点,所以在旅游产业开发中以景区景点为主体,所有的规划和开发都要以风景名胜为中心,为风景名胜服务。所以,观光型旅游目前基本上都是属于短暂而低廉的一次性旅游消费,到一个地方进行旅游观光的游客基本上不会再回去进行同样的活动。对于大多数风景名胜区来说,单纯发展观光型旅游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由于观光型旅游的审美特性,这种旅游形式与经济消费的关联性最差,游客的绝大部分消费用于交通,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说,投资开发观光型旅游的经济效益最低。
(二)观光型旅游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目前,如桂林、黄山、丽江、九寨沟、张家界等著名风景名胜区,其旅游产业大多是以开发山水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主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业,经过多年持续的投资开发之后,已逐渐形成了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发展空间紧蹙的局面。同时,观光型旅游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对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很多风景名胜区由于过度、无序开发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必须把开发严格控制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这样,观光型旅游的外延扩张空间也就受到了限制。
(三)观光型旅游的不能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
旅游是一种关联度很高的现代服务业,涵盖了以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诸多产品服务及其部门。由于观光型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娱乐及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品位、不同个性特征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因而形成了旅游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尽管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强制或诱导游客进行消费活动,但这必然要以声誉的损失和对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为代价,从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观光型旅游中往往流传这样一句话――“上车歪头睡觉,下车找厕撒尿,到了景区就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
二、传统观光型景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
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深入挖掘、整合自然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观光型景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国内许多传统观光型景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一)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传统观光型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奠定了观光型旅游的基础,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热爱旅游的人们,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为市场导向的游客消费模式。传统观光型景区虽然旅游资源独特、品牌知名度高,但以旅游观光为市场导向的游客消费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产业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升级的大趋势,也无法满足景区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出现了旅游产品雷同、景区吸引力不足、游览时间较短、游客消费水平较低、停留时间较短等一系列问题。从国际惯例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来看,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升级已迫在眉睫。
(二)传统观光型景区需要提升文化底蕴
传统观光型景区面对旅游产业升级和游客需求层次的攀升以及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只有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进行转型升级,在旅游服务项目上增加创意元素,在旅游活动环节上吸引游客参与……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即,从以观光为主的产品结构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产品结构升级。对景区景点进行创新创意设计,深度挖掘景区景点现有和潜在的文化资源并提升其文化底蕴,通过文化底蕴的提升来进一步增加游乐性、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项目,并以相应主题进行包装、形成主题鲜明,集观光、游乐、参与、体验、互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景区。
(三)传统观光型景区需要体现体验价值
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的纪念品,游客更希望买下的是“体验过程”的“记忆瞬间”作为纪念。因此,传统观光型景区必须赋予文化创意内涵,利用现代科技,通过设计景区景点的虚拟体验系统,将景区景点的建筑群落和历史故事设计成3D动画或球幕电影,增加互动性、娱乐性和动感化体验项目。通过建立虚拟操作系统,体验者通过操纵杆可以以多种方式漫游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可以随心所欲地徜徉在历史时空中,和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历史人物进行谈话、握手甚至拥抱。同时,还可以根据参与者、体验者扮演的角色,设定一定的故事情节,让体验者切身感受回到了穿越时空的乐趣。
三、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在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务院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 94号)的文件精神,全国各地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创新的知识和先进的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影响运输、餐饮、零售、娱乐服务业等26个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由广东动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透半边天。据有关方面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早已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四、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
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其基本点是提供游客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的构成很复杂,异地性和文化性是构成这种体验的重要构件。文化创意在旅游体验提供方面具有很大的适用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开发就是给游客创造一种文化体验,满足其内心的需求。而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绝不可忽视。
(一)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的大型歌舞剧――《长恨歌》
《长恨歌》是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投资九千多万元,历经一年多创作排演而推出的一部以唐代华清宫遗址为表演地,以盛唐文化为主题,以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为主要内容,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自然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全长60分钟,包括《两情相悦》、《恃宠而骄》、《生离死别》、《仙境重逢》等四个章节十一幕场景,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作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通过近300名专业演员的表演,艺术再现了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长恨歌》的品牌效应,有效带动了华清池景区游客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游客人数每年增加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一举跨越了多年来华清池游客维持在5%~8%自然增长率的台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宾馆、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延长了游客在临潼和西安的逗留时间,成为了“西安的金边名片”。
(二)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剧――《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由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内首家室内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剧,分为《良渚之光》以及《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五场,叙述时空追溯到文明曙光初现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又展望了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的美好图景。《宋城千古情》的演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却长演不衰十五年。年均演出1 000场,最高日演8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 000万人次,创收15亿元,成为中国夜游市场最为响亮的招牌,被誉为休闲之都――杭州市的标志性演出,为杭州文化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积累了经验。《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法国巴黎红磨坊和美国拉斯维加斯“O秀”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秀”。
(三)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歌舞剧――《印象》系列
《印象》系列由著名导演张艺谋领衔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作主创团队,根据地方政府牵头组成的投资方的要求,结合景点特色和文化,打造的大型实景歌舞剧。然后由独立的经营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印象》系列共由五部分组成,《印象刘三姐》中最感动山水的壮美,年演出收入超过2.6亿元;《印象丽江》以雪山为背景,最震撼少数民族粗犷的气势,年演出收入超过了1.5亿元;《印象西湖》最打动人的是那场人工雨,充盈着烟雨江南的朦胧意境,年演出利润达到了4 500万元;《印象海南岛》能让游客享受海边的放松和休闲;《印象大红袍》能享受到茶文化的情趣。“印象”团队通过借助张艺谋的明星效应,精心打造了一个以“强大演员阵容、政府倾力支持、科技手段参与、融入旅游线路”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崆峒山风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探索
《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一)《问道崆峒》的剧情介绍
《问道崆峒》是由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崆峒山艺术团继《黄帝问道》大型历史歌舞剧之后的又一力作。《问道崆峒》依托中国道教创源之一的崆峒山而闻名于世,因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有关。而陇东崆峒学,与甘南藏学,河西敦煌学并称为“甘肃三大地域学”。藏学以甘南藏民族为主题内容,敦煌学以河西走廊的西域壁画艺术为主题内容,崆峒学以“道的生长”为主题内容,是各具特色的学术内容。
《问道崆峒》全剧约55分钟,共分五幕十一场,五幕依次为盘道、闻道、修道、问道、求道。《问道崆峒》在艺术手法上运用现代舞蹈与古代舞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得道后,与友人赤松子以棋会友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黄帝闻讯广成子的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后,三次登临崆峒山问道、求道,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鱼的全过程。整个舞剧气势磅薄,规模宏大,让游客在饱览山川美景的同时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和艺术盛宴。
(二)《问道崆峒》的创新探索
《问道崆峒》改变了传统观光型景区以游客观光为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阐释并赋予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景区从单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的游览观赏式旅游升级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问道崆峒》作为一种鲜活生动、文化精深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于历史典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阐释,把沉寂的、静态的、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变成了立体的、可感受的娱乐体验,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基础,从而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艺术与市场的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一个全新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