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与三级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8 16: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级课程与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级课程与三级课程管理

篇1

美国贝恩策略顾问公司的“忠诚实践”项目通过对几十个行业忠诚领先企业的经营实践的调查研究发现:忠诚是企业经营成功和持续发展的重大动力之一。在知识和智力资本占举足轻重的行业,处于同一行业的各个公司之间的业绩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巨大差距的原因便是顾客忠诚。那些生产效率高涨、利润实实在在、业务稳定拓展的企业,无一不在灵活应用着忠诚的各项原理和基于忠诚的管理战略。(美)Reichheld F在《忠诚的价值》一书中指出: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忠诚、雇员忠诚和投资者忠诚三维。顾客忠诚往往与雇员忠诚和投资者忠诚有着密切的直接联系。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是:忠诚的顾客可为公司带来更多的销售额、利润和业务的持续增长;可持续的业务增长有助于吸引并留住最佳的雇员,形成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忠诚的长期雇员可为公司降低成本、改善质量,从而为顾客创造更大的让渡价值和产生更高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螺旋式上升可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匹配的成本优势,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投资回报,由此吸引并留住彼此融洽的投资者;忠诚的投资者可保持公司组织的稳定,降低资本的成本,保证企业为增加价值创造潜力的投资。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商业体系中“忠诚的力量”,从而形成以创造顾客价值为核心的顾客忠诚、雇员忠诚和投资者忠诚良性循环的商业体系。

这个商业体系表明:(1)一个公司的利润和增长与顾客的忠诚度、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员工的忠诚度和生产率、投资者忠诚有直接联系,即忠诚、价值、利润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因果关系。忠诚联系着价值的创造,反过来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又有利于培养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的忠诚,而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又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2)基于忠诚的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为顾客创造优异的价值,而非赚取利润。为顾客创造价值是每一个成功企业的立业基础,创造价值和忠诚一道构成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内涵。利润不可或缺,它是三类合伙人,即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生存的必须元素。但企业的使命并非获取利润,利润只是价值创造的一种结果,是手段而非目的,是结果而非目标。忠诚领先企业致力于为顾客创造足够的价值,从而能给雇员和投资者提留出可观的份额,但并不把利润看做自己的首要目标。倘若一个企业把创造利润当作其经营的核心目标,那势必功能错位,运转失调。众多企业经营失败,原因有诸多种,但其中之一便是将利润作为全部经营活动的中心;(3)基于忠诚的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顾客、员工和投资者,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价值,价值创造所产生的能量将三者紧密凝聚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三者共同创造和消费着价值;(4)构筑忠诚力量的基本策略方法是:设计一个卓越的顾客价值主张,找到和留住好的顾客、效率高的雇员和鼎力相助的投资者,并赢得他们的忠诚。

基于忠诚的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为顾客创造优异的价值、管理体系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即员工忠诚――员工生产率――顾客价值――顾客忠诚增长与利润――员工忠诚和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之上的。上述关系是否成立将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以及是否可以以此作为企业营销管理决策依据的重要问题。西方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从而为这一研究成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顾客忠诚的贡献及其建立顾客忠诚的方法

顾客忠诚是指满意的顾客所产生的持续购买的行为,一般用顾客保留指数来表示。美国贝恩策略顾问公司进行的“忠诚实践项目”通过对几十个行业的研究证明:顾客忠诚和持续忠诚程度极高的公司,其利润额始终保持高位,增长速度也快得多,忠诚与利润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因果关系。

顾客忠诚产生的巨大效应必然成为推动企业经营的巨大动力,建立顾客忠诚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经营目标。总结忠诚领先企业的实践经验,建立顾客忠诚的有效方法是:寻找合适的顾客,将顾客进行分类,选择其中有保留价值的顾客,并进而制定忠诚客户计划;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有效满足顾客所需;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互需、互助的关联关系,有效地吸引顾客为之服务或扩大购买;不断发现并订立超越顾客要求和期望的特别策略,持续超越顾客的期望,不仅让顾客满意,而且令顾客愉悦。

雇员忠诚的贡献及其培养雇员忠诚的方法

根据1991年对财产保险公司和责任保险公司员工的调查,发现在所有对公司有不满意见的员工中,30%的人表示弃公司而去,这一跳槽的比例是满意员工的三倍。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仅是重新招聘和培训所花费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造成生产率和满意度的下降。

培养雇员忠诚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真正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把雇员当成消费者来看待,通过满足雇员的需求来吸引、发展、剌激、保留最佳的雇员。采取的方法是:寻找最佳的雇员。最佳雇员是指那些有才能有动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的人,为公司多生产的同时也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水平,由此激发起来的劳动热情又会转化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从而给公司和客户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为此,企业应选择那些特质、潜力、价值观与公司的制度、战略和文化相一致,才识兼备、技术娴熟、工作能力强,能够长期地做出令人满意贡献的人;充分满足雇员的需要,如尊重员工的合理要求,倾听员工上进的需求等;在员工培训和个人发展上舍得投资。通过培训在员工中树立“顾客至上”的意识,让每个员工理解他们在建立顾客忠诚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同时,为个人作用的发挥和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授权,使员工感到受重视、被信任,从而增强其责任心及主人公意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为顾客提供超乎其想象的服务,从而取悦顾客;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员工的报酬与其工作满足顾客的程度挂钩,以更多薪酬的形式与雇员分享由于雇员忠诚所创造的生产和剩余价值。

投资者忠诚的贡献及其赢得投资者忠诚的方法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应用型 实践课程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电子商务更是空前发展,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物流企业亟待壮大,伴随而来的是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对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工作实践性强,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少则1-2年,多则5-8 年,对于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其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与创业。因此,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具备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就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基本能力,物流专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竞争能力五种能力。打造的是既具有物流设计,运作,优化的专业能力,又懂得管理、经营,决策,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与应用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此,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要避免出现人才结构性失衡。

如香港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航运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开设运输管理课程,完全是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出发,抓住了航运,运输的需求重点,即便有能力开设其他物流课程,也没有贪大求全。因此,我们要从地区,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考虑,设置物流急需的实践课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实现充分就业。

2.能力导向原则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应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操作岗位技能,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信息、报关、报检,结算、货运,客户管理等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能力为组织管理,分析决策,人际交往,创新竞争等能力。

3. 素质导向原则

著名国民素质研究专家谢思忠曾指出: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说“素质决定命运”。很多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首位,他们特别欢迎那些事业心强、具有战略眼光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活跃敏捷的思维。

以上素质的培养是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4. 学生导向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5. 特色导向原则

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物流企业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比如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事务方面,管理财经类院系可以侧重管理,营销,成本等方面。

6. 前瞻性导向原则

现阶段的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尤其是实践课程,不但要与现实物流发展与时俱进,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以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调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适应2l世纪物流人才的要求。

1.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现代社会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为:(1)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包括微机硬件安装与设置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使用方法;声音,图像编辑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和INTERNET网络应用;(2)电子商务应用:包括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电子合同、网上银行与支付,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商务管理等。

2.培养物流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实质是一种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是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物流主干课程后,主要目的是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软件为手段,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目标。

主要课程设置:(1)运输与配送管理实训: 包括业务管理、调配管理、运输管理、路线优化等操作环节;(2)仓储与库存管理实训: 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3)货运实训:包括拟订货代合同,处理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租船订舱、报关与报检,货运保险等内容,(4)供应链管理实训:包括供应链的构建方法与技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内容。

3.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宽口径”,综合型, 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企业或部门的总体运营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目标,同时培养一定的职业素质。

课程内容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采用模块教学,角色虚拟方法,具体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家电,医药,食品,汽车等功能物流为背景开展实训;(4)物流客户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客户分析,客户获取,客户维系,客户挽留等。

四、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但如何实现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保障。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实战型师资队伍,要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就是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内涵发展,就是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掌握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

2.探索与创新物流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除多媒体,案例法等常用教学法外,在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更多的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教学法: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展示、边讲、边做,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印象深刻;(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交物流设计方案,使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3)模拟实训法 :采用实物模型、ERP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模拟流程与岗位,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搞好物流实验室建设

物流实验室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平台,是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应用型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更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并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应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方面,为克服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和适应物流实践本身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及时洞察物流人才需求变动与发展趋势,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步骤地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岗位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确定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企业,深入实际,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环境,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创业。

5.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物流运作是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流程,物流各岗位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6.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就业准则。而学校的实训课程,模拟再好,也与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尤其是毕业实习,多接触实际,多积累经验。通过实践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进入职场角色,这样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作为发展日益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既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总结,修正实践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长宁: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12

篇3

1.1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入学资格要求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主要面向具备物流职业教育的人员招生,学制两年,通过物流管理职业三级教育后学员等同于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并等同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水平。

物流职业教育一级人员人学考试以职教二级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采用理论考试+技能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学员是否已具备物流职业教育二级的知识、能力、素质,如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的入学资格。

1.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职业面向及培养目标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各类主管类岗位如班组长、仓储主管、销售主管、运输主管、运营主管等,主要培养服务物流行业以及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具备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和货运等物流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组织、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货运、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工作的物流操作及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员招生的要求,此类人员在人学之前已经具备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及知识、熟悉物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会电脑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有叉车证或驾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如表1:

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

3.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析

课题组以任务为导向,从物流职业的职业能力出发,按照“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四个部分组织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各级人才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发课程教学模块,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与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课培养学员具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必须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技能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专项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是指提升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表3:

4.建立多元化的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评价体系

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面向企业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行动中学习。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程不同于职业基础课,应更多的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

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人理论考核、考查、实践操作、项目测评、调研报告、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着重考察学员的能力与素质。

篇4

——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一个总体目标

——构建具有

2.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3. 体现内容的现代化--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双基、处理好现代社会生活、知识领域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杂窄旧的现状;

4. 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5. 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

6.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三级课程计划与管理框架

三级课程管理指的是,国家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的三个性质

1.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它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或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

2.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

4.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篇5

Abstract: As th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he staff.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train staff is the focus of training manager of power enterprise. Combining with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grid enterprise, the paper discussed how to use Kirkpatrick Model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effect.

关键词: 培训;柯氏四级评估;电网企业

Key words: training;Kirkpatrick Model;power grid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21-03

1 柯氏四级评估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基于实践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撰写博士论文时首次提出了四级评估的初始概念(人称柯氏四级评估),其后的半个多世纪来,几乎所有做培训效果评估的人都以某种方式使用它。四级评估是指从四个层次上来评价培训的价值,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第一级)、学习(第二级)、行为(第三级)和结果(第四级),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下这四个层级的评估:

第一级。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学员对于培训的满意程度;简单地说,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课程、环境、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这一级评估通常在培训项目结束时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学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它操作简便,且可以立等输出评估结果,所以是电力企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估。

第二级。学习评估(Learning):评估学员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提升程度;是指学员参加培训后,有多大程度上实现态度的转变,对培训知识、技能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在培训结束时通过笔试、实操和工作观察等方法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级。行为评估(Behavior):评估学员的知识运用程度;行为评估也是指学员在培训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的转变,一般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第四级。结果评估(Result):计算因学员行为改变为组织带来的收益。结果的评估是第三级行为转变的衍生物,即判断培训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这一层次的评估通常需要落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员工离职率以及客户满意度等。

2 柯氏四级评估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2.1 第一级评估——学员反映 目前是电力企业应用最多的评估方式,一般来说,设计得比较合理的学员反应表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培训项目的策划,提高培训满意度。但有时也很不准确,如某堂课的一级评估分数都是满分,但没有给出任何评价,作为培训管理者来说,需要冷静分析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合理。究其原因很可能是以下一点或几点所引起的:

①课程内容本身轻松有趣(如心理学和国学等课程通常分数普遍较高,而理论与技术类课程一般不太能吸引人)。

②讲师的授课严重跑题,但内容对于学员来说是有用的,学员忽视了来上课的目的,因为他有所收获,所以给评了高分(实际上所有的培训课程都是基于培训需求分析而来的,而授课内容与需求分析得出的教学目标不符是非常严重的教学事故,但学员作为受众,通常并不清楚这一点)。

③学员很少参加培训,当讲师非常风趣地侃侃而谈时(很多商业讲师都会有这个问题),大多数学员会被讲师所吸引,将对讲师的好感迁移到了满意度上,却忽视了课程是否有收获。

④讲师刻意、故意地讨好学员,如语言上的恭维等。

要避免以上问题,在设计一级评估反应表时,以引导参训学员关注培训的最终目的出发,引导学员主动发现课程的价值和参与程度上来,避免纯粹对讲师的评价,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如“你在这课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3个方面是什么”等问题,为改进培训项目策划提供参考。

2.2 第二级评估——学习层面评估 基于第一级评估的缺点,很多电力企业更注重第二级评估,即评估学习是否有发生。比较常用方式的是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实操任务观察来检测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的发生是行为转变(第三级)及业务结果(第四级)改善的基础,所有第二级评估显得非常重要。

既然二级评估如此重要,那是不是二级评估的得分很高就说明培训很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在此必须引入一个“一致性”的概念,所谓“一致性”是专指教学目标、实际授课与二级评估的一致性。举简单的例子(见表1)。

如果培训管理员没有留意这个问题,那就很可能对二级评估的“好成绩”盲目乐观,影响了培训效果。除此之外,培训管理者在第二级评估中还需要注意学员信心与承诺,只有学员相信并承诺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培训才能起到作用。而在实际课堂中,经常听到学员在窃窃私语:“这个老师根本不了解我们工作中遇到什么情况”,说明要想学员的行为发生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第三级评估——行为层面评估 柯氏公司把柯氏第三级评估称为“缺失环节”—这是联系学习(第二级评估)与业务结果(第四级评估)的重要桥梁,但在实际操作中其价值却被严重低估甚至忽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一是认为行为的评估难,不好操作;二是认为没有行为的转变,就表示培训没有起作用。以下就实践中常用的三级效果评估方式作简单介绍:

①任务观察法:即由专人来观察学员行为是否有改变,可以有计划的观察,也可是暗中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的标准是否与培训目标一致,观察者是否具备相关的能力等。该评估方式比较耗费人力,且因为学员受到额外关注,所以表现得更积极(即“霍桑效应”),而这一点并非是培训带来的直接效果。

②问卷调查法:这是常用的方法,通常从学员上司、学员平级同事及下属等方面做调查(即360度评估)。

以上两种方法中,因问卷调查法操作简单便于统计,所以用的最普遍,但调查问卷的不好设计,一般采用封闭式问题加开放式问题结合的调查问卷,关注学员在培训后的3-6个月内行为的改变。若封闭问题多了,培训管理员容易统计但可能漏掉更多有价值信息,若开放问题多了问卷回收率会偏低,且统计困难。而任务观察法的使用前,一般先确定培训的关键行为,并关注这些关键行为是否发生转变。

在实践中,往往第一、二级效果评估反应分数较高,而第三级评估收到结果并不是理想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就说明培训没起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通常情况下,学员要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学员必须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②学员必须有行为转变的欲望。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管理规范化,在日常的很多工作中,都是上级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学习动机不强烈,实现转变的欲望可能性也不大。

③学员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工作氛围。在实际中,参训学员的上级对于新知识的应用不提供支持已算是好的情况,更糟糕的情况是部分上级甚至打压学员对新知识的应用,这是典型的工作气氛不支持。

④学员必须能够从转变中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内在的(个人内心的满足感),也可是外在的(如上司表扬或相应的物质奖励)。

2.4 第四级评估——结果评估 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的一项研究表明,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内实现30美元的生产收益。它是如何证明是培训的作用?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绝对的证明,但可以通过一些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进而,测算培训的作用。以下就第四级评估的三种常用方法进行介绍:

①标准培训影响测算法:将参加培训的作为试验组,没参加培训的作为对照组,对照两组变化量得发生情况。

②估计判断法:通过一到三级效果培训结果,确定培训产生作用与其他因素产生作用比重,调查员工通过培训后的信心指数,从而估计培训所产生的效益。

③趋势线分析法:通过对培训前得变化趋势指数与培训后的变化趋势指数对比,从而估计培训产生的效益。

3 评估方式选择

基于四个级别评估的特点,以及单级评估的偏差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电力企业可以按以下原则开展培训评估。

①通常的培训(如互教互学)等只做一、二级评估即可。在实践中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学员在一级评估中确实更倾向于客观地评价。

②重点培训班可以做三级评估(即一、二、三级同时做),而非仅开展第三级(行为层面)的评估,且第三级别的评估时间要足够长。

③第四级评估一般具备以下条件才考虑开展:1)课程(或项目)对于公司非常重要(战略性的),且成本投入很高。2)数据便于获取。3)高层管理者要求。4)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效果评估反应结果良好。而在县区级电力企业中,具备以上条件的培训几乎没有,而且由行为的转变而为组织带来的收益需要建立有效的证据链,在电力企业中,需要建立这条证据链所花费的成本很可能比由培训带来组织的收益还大,因此,在实践中建议不做第四级效果评估。

4 结论

任何培训都必须依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等方面的组织需求相联系,并以培训的期望和产生的业务结果作为出发点,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清晰的培训期望能够帮助培训管理者确定专注点在哪里,从一开始就定义出可见的,可衡量的指标,并为整个培训工作的展开提供一个清晰的构架,从而使培训的实施不偏离方向。通过培训效果评估,确定下一步的关键行为和应采用什么样的后续强化措施,才能直接有助于可衡量指标的达成。只有这样,培训工作才会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著.如何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篇6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来本院手术室实习的74例护理学生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7例,比较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探究组学生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探究组学生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后,其在学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护理理论成绩,及护理操作成绩等方面相较于比较组学生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手术室护理知识,提升学生护理技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三级护理教学;手术室护理;应用

下文将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来本院手术室实习的74例护理学生作为研究的案例,探究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探究组中,女32名,男5名,学生年龄从18~24岁不等,平均年龄(22.2±2.1)岁;比较组中,女33名,男4名,学生年龄从19~25岁不等,平均年龄(22.3±2.5)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比较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探究组学生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其主要内容及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选择带教老师。在带教老师的选择方面,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丰富护理专业知识,扎实护理技能,及有做丰富护理经验和业务能力的护师;二是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一级管理:该管理任务主要由护士长负责,其工作主要内容有,全面把握带教管理工作,制定科学护理的带教方案,以及定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等;二级管理:由带教组长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教学管理方案,对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结合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教方案进行改善和修正,同时负责对学生的考核;三级管理:由带教老师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即带教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带教老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1]。

2.结果

探究组学生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后,其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如下:有31名(83.78%)学生非常满意,有6名(16.22%)学生满意,没有学生不满意,学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同时学生护理理论成绩平均得分达到(96.5±3.3)分,护理操作成绩得分达到(94.8±2.6)分;比较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后,其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如下:有15名(40.54%)学生非常满意,有17名(45.95%)学生满意,有5例(13.51%)学生不满意,学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6.49%。同时学生护理理论成绩平均得分达到(84.2±4.6)分,护理操作成绩得分达到(80.3±3.3)分。探究组学生相较于比较组学生,其在以上情况方面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疗领域加快改革进程,提升医疗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护理实习学生的实训教学,提升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从而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养[2]。在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手术室护理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门课程之一,当前其在我国大部分医科类高校中都有开设,该课程是以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提升人类身心健康状况的学科,尤其是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中,由于该科室具有人员复杂、护理专业知识面涉及广等特点,因而该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手术室护理技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要求,有着很重要意义[3]。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根据护士业务能力及经验划分为护士长、带教组长,及带教老师的三级教学管理模式,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护理技能的示范,其对于提升学生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有着显著效果[4]。本研究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组学生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后,学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学生护理理论成绩平均得分达到(96.5±3.3)分,护理操作成绩得分达到(94.8±2.6)分;比较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后,学生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6.49%。同时学生护理理论成绩平均得分达到(84.2±4.6)分,护理操作成绩得分达到(80.3±3.3)分。探究组学生相较于比较组学生,其在以上情况方面都明显要好。因此该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5]。

作者:周素真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荃声,党霞,方慧玲,何敏.程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13):1222-1223.

[2]傅玉鲜,冯艳青,朱婷婷,张小燕.一体化组合教学模式在现代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2):105-106.

[3]傅玉鲜,冯艳青,徐彬,张小燕.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8):91-92.

篇7

关键词:高职探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58-02

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1 建设项目的特性的需要。“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规定了经费投入及用途、建设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具有典型的项目要素,非常适宜项目化管理。

2 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的需要。各级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示范院校建设的成效,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各建设项目,这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若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难免会出现协调、沟通等各种问题,必须有高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项目管理正符合这一要求。

3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需要。示范院校建设过程是一个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而项目管理方式正是一种公认的科学管理方法。在领导方式上,它强调个人责任,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在管理目标上,它坚持效益最优原则下的目标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它有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项目管理的精髓有两个:(1)系统思考,(2)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大体按计划进行。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机制构建

1 目标确立。依据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要求,确定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个性化专业教材等。

2 组织运行机制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有专人负责项目运行和实施。

3 规章制度建立。为规范管理,有章可循,制定如下制度和规程:(1)教学项目建设经费及奖励管理规定;(2)教改项目管理办法;(3)学校教学委员会章程;(4)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5)关于专业设置管理规定;(6)专业建设管理办法;(7)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8)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9)课程建设管理规定;(10)精品课程建设管理规定;(11)教材建设条例;(12)教师教研工作量计算管理办法。

4 项目任务量化分解。为便于操作,将项目目标细化,任务量化分解为四个二级项目,每个二级项目又分解为数量不等的三级项目,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负责。一级项目(1个)主要有专业建设与教改;二级项目(4个)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模块;三级项目(113个)包括9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9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1本教材出版、4个专业实训基地(中心),与之对应,共有一级项目负责人1人,二级项目负责人4人,三级项目负责人113名,每个负责人目标明确,形成了由上到下、全方位、立体的责任体系,保证了项目实施落到实处。

三、项目运行与质量监控

1 立项。(1)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三级项目,除学校建设确定的省级重点建设四个专业外,为带动全校所有专业共同发展,另遴选出5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合计确定9个重点建设专业,涵盖了全校所有二级学院。(2)课程、教材建设。学校《关于启动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就申报范围和限额、申报项目要求、遴选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启动三级项目的立项遴选工作。该通知明确提出:所申报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应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申报的特色教材应强化应用,注重实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跟踪先进技术。在各专业认真研究,组织论证,根据申报限额确定本部门推荐申报项目,确定项目申报负责人后,项目申报负责人分别填写《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特色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并于规定时间报送至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以答辩的形式进行申报答辩,专家组综合申报材料和答辩情况初步确定立项项目,最后由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批确定立项项目。(3)实训基地建设。经学校教学委员会讨论决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同步建设4个实训基地。上述三级项目确定后,学校行文公布,配套项目经费,下达《项目任务书》。

2 中期检查。项目管理是过程管理。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及时监控与指导,对所有项目进行三次中期检查。(1)重点检查项目成员构成、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准备等情况。(2)检查分两组进行。项目负责人按项目任务书建设目标要求,汇报课程建设情况并展示课程网站;检查小组成员与课程负责人交流指导,提出意见。(3)组织专家对所有课程项目进行网评。专家对所有课程建设项目的网站进行评议打分,提出项目课程网站主要在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学习指南、实训实习指导、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等方面需要完善;对项目验收申报书填写进行指导;对项目建设总结撰写情况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对项目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指出需完善的内容;对教材建设项目出版情况进行摸底落实出版。

3 自查验收。为保证验收质量,分两批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包括9个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19+29门课程、20+31本教材。验收依据包括:《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改项目项目任务书》;《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自查表》;《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专业网站。验收过程由四阶段构成:(1)自查阶段。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任务书执行情况,填写自查表。(2)申报阶段。提交申报表、自查表,同时展示课程支撑网站。(3)初评。教务处组织专家依据申报表、自查表和项目任务书,结合课程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填写评议表。(4)终评。在初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初评结果和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进行审议,确定验收结果。验收材料包括:《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自查表》;《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申报表》;教改项目建设总结(包括项目任务书执行情况、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课程是如何改革的、课程内容是如何整合的、教学方法是如何改进的、课程实践环节是如何解决的、课程师资是如何配置和保障的等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支撑网站。网站内容应包括课程概况(课程简介、课程特色、师资队伍);课程规范(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教案、学习指南);教学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课程录像、实训实习指导、课后练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文献网站);录像包括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20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四、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特点

1 量大面广,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在1个一级项目下,细分为4个二级项目和113个三级项目,除省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外,还在无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学院遴选出5个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合计9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也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并且建设要求、标准、实施等完全相同,带动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 创新项目经费管理。(1)项目经费足额下拨。一般重 点建设专业3万元/专业、核心课程2万元/门、教材5000元/部。(2)经费分二批下拨。前期启动经费下拨计划的一半,剩下的等到项目验收通过后划拨,验收不通过者不下拨。(3)经费使用权下放。建立项目负责人专用账户,负责人有权使用账户上的专项经费,不需另外的审批手续。

3 注重管理创新。(1)注重项目规划。项目规划应包括时间、内容要求、项目分工、项目制度等。一旦项目启动,就进入到运作当中,什么时间发文,各项工作什么时候到位,中期检查什么时间,各级项目负责人、校和院二级管理人员、参与教师该做什么,等等,这些都要明确具体。(2)注重项目激励,做到随时检查,随时公布结果,随时表扬好的做法和个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注重严格督促。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督促就没有成果。可以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进行情况汇报会、说专业竞赛、说课程竞赛等方式进行督促。此外,一级和二级项目负责人要利用项目建设网站,对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即时监督与关注,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提出管理意见。

篇8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1.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而言,主要由学校自主研发,它是立足于学校,依据当地以及本校老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所开设的课程类型。而校本课程研发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2.体育校本课程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主要是指体育老师以及学校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开设具有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具有个性化体育课程的操作过程。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学校在学科内容上的弱势地位,为学生和老师参与体育课程设计提供了合适的机会,所以,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办学特色要求。由于学校是体育课程开设的主要场所,所以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教学资源。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深度挖掘学校的独特性,促进建立具有特色的办学传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占据主导地位,体育课程的开发不仅仅对老师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具有个性化的选课空间,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体育课程的差异化设计奠定基础。

2.“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保障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明确要求调整课程改革体系,建立新的基础教学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更是明确提出学校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并且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环节提出要求,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制度保障。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学以明确的身体活动特征、运动项目为开展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老师组织教学工作,但是过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于身体机能的正向影响,淡化该课程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比如对团队精神的凝结,对完善人格、磨炼意志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和老师陷入体育教学等于运动的狭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越发明显,倘若固守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将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所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按照体育功能组织教学结构的操作理念,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所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弊端的必然操作

篇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环节是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变了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是值得注意的变化。

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由于门类过多,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少了学科门类,对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持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学科的地位,使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将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分为三级,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并行的课程结构,体现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占据了较大比重,而且没有综合课程的科目。新课程计划分别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降为20%至22%,将数学所占比重由原来的16%降为13%至5%,并对其他传统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了适当的下调。将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有了6%至8%的课时,地方和学校课程有了10%至12%的课时。显然,这种课程科目比重关系的调整,折射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样的课程结构,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如何实现课程的综合性?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

社会需求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根本依据,而社会需求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课程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课程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此,新一轮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给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余地。同时,明确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使课程从整齐划一走向了多样化,保证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给学生充分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

篇10

关键词 慕课 武警三级网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34;E251.3 文献标识码:A

1慕课(MOOC)简介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又称慕课。“Massive”的新意在于学习者的规模巨大;“Open”的理念表现在在线资源的免费与学习机会的公平;“Online”的手段借助于在线远程教育;“Courses”的组成是完整的课程的概念。MOOC是在传统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在“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同时具备的条件下产生的。所谓“天时”即随着IT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变迁及联结主义理论的盛行;所谓“地利”即人们对教育的刚性需求的促使下,各个大学之间师资力量存在显著差异造就学习者对在线优质学习资源迫切需求,来补充或扩充知识面;所谓“人和”即在线网上资源的开放、免费及精品课程的集中展示迎合现代人的快捷、便利的需求。因此,MOOC具备自身七大特点,即适应泛在学习方式;基于多种学习理论;应用多种模式;面向多种教育类型;汇聚丰富的开放教学资源并与其接轨;支持多系统、多终端的学习环境;可重组、可扩展的开放式在线教育技术系统。

2建设基于武警三级网的MOOC系统的意义

(1)开创武警部队以网络课程取代部分传统课程的先例,系统的建设将整合武警院校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武警院校的教学水平。

(2)通过MOOC教学平台,教员的工作由重复造“轮子”――一遍遍地给不同班级的学员讲同样的内容,变成了专心造“轮子”――努力打造一门精品的MOOC课程,这样不仅工作量大大减少,对教员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3)具有课程数据分析功能,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利用这一优势,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将有更加明确的参考方向。

(4)移动端的学习功能,能够适应武警部队下一步网络发展的趋势,能首先抢占学员的“手机阵地”,实现全时学习和移动学习。

3武警三级网慕课系统建设内容

3.1 硬件架构

虽然该系统是基于武警部队局域网,但是由于系统具有部署较为复杂、用户位置分散、使用时间也分散等特点,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不能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部署。Web应用程序负责向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存储并高效管理数据。

3.2 软件开发

(1)基于Ubuntu系统对MOOC平台进行环境配置。MOOC平台需要众多服务的支撑,其中包括数据库系统、证书系统、视频系统等。

(2)Open edX平台体系架构分析及部署。Open edX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造,在2013年6月开放的学习和教学平台。这个开放源码软件驱动着世界上最佳的视频体验和互动性,正在为提高全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做出贡献。Open edX主要包括LMS和CMS两大系统和其他附属结构,在分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对其进行本地化改造以适应应用需要。

(3)基于Xblocks建立慕课平台课程。XBlock是使用Python编写的一种可扩展的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用户的输入,实现任意形式的存储和显示等功能。Xblock是Open edX一个很成功的组件。在Open edX中,它主要作为创建课程模块的工具,也能够扩展Open edX平台的其他功能。正是由于它的存在,Open edX的扩展性得到极大加强,众多开发者都乐于使用Xblock来扩展自己的慕课系统功能。

(4)MongoDB的应用与管理。MongoDB是一种可扩展的、强大灵活的数据存储方式。作为一种面向文档的数据库,MongoDB扩展了MySQL这样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功能,如范围查询和辅助索引等,使其更加容易上手,便于使用。MongoDB具有灵活的文档模型,能自如应对大数据量、高并发的互联网应用,甚至可以提供十亿级别的数据量处理能力。MongoDB主要存储了课程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实现对课程情况的统计及管理。

(5)使用Django Web框架开发与管理MOOC平台。Django是基于Python语言的一个可以使Web开发工作愉快并且高效的框架。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使用Python编写的一组类库,其采用了MVC的软件设计模式,即模型(M)―视图(V)―控制器(C)。使用MVC开发的软件各个组件都是松散结合的,其优势在于每个由Django驱动的Web应用都可以独立更改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4结语

MOOC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武警部队院校教育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这既是时展的需求,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途径。武警部队应该在充分理解MOOC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建设MOOC系统的现实意义。同时,更要借鉴国内外知名MOOC平台的成功经验,依托武警三级网,做好硬件架构设计和软件开发实现工作,切实为提高武警教育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